時間:2023-09-22 09:4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項目循環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法;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效果
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后社會成員的一種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力日益激烈,國家、社會、事企業單位對繼續教育關注力度不斷提高,有利于進一步拓展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知識范圍,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護理繼續教育(CNE)是繼續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終身性護理教育[1],CNE質量不僅與護理人員素質有關,同時依賴于CNE的管理水平。PDCA循環管理法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包含了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環節,可有效提高CNE管理水平。我院針對60例繼續教育的護理人員進行分析,探討PDCA循環管理方法的實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中,選擇6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29.08±4.21)歲;工齡2~20年,平均工齡(13.28±2.23)年;學歷:本科7例,大專43例,中專10例;職稱:副主任護師以上2例,主管護師13例,護師28例,護士17例。
1.2方法 全部接受繼續教育的護理人員均實施PDCA循環管理方法,具體內容為:
1.2.1計劃階段 我院自制設計繼續教育內容需求調查問卷,由護理人員真實填寫,包括護理專科知識、技能、技術、業務、溝通、管理、計算機知識、法律法規、科研設計、論文等[2],并調查影響繼續教育質量水平的相關因素。根據調查結果,仔細分析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生原因,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管理措施,設計為期5年的繼續教育計劃,每年舉辦1~2個主題學習班,并提出具體實踐要點,檢查督促項目落實情況。
1.2.2 實施階段 根據第一階段所制定的計劃、方案選擇合適的培訓實施方法,針對性邀請老師授課,形式靈活機動,盡可能調動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訓方式可選擇①分層次培訓,分為新上崗護士、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四個層次,培訓內容包括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崗位職責、規章制度、急救知識、健康教育、溝通學、管理學、臨床帶教、護理科研、先進技術等,內容由淺到深;②多種途徑培訓,組織優秀護理人員參加省內外、國內外進修和學術交流,定期組織院內大講課,科室內小講座,鼓勵護理人員自主學習,積極參加學歷教育;③多種方式培訓,示范教學、視頻教學、一對一輔導、現場指導等。
1.2.3檢查階段 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和偏差。對實施項目落實情況進行考察,針對存在的問題,需及時反饋。護理部每月開展一次例會,護士長考察1次/w,組長每日考察。
1.2.4處理階段 鞏固繼續教育取得的成效,針對此環節未解決的問題,需在下個循環中處理。護理部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并反饋給各病區護士長,不斷改進和完善繼續教育學習內容。
1.3評價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護理質量考核表對護理整體質量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特級或一級護理、文件書寫等,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同時采用我院自制滿意率調查問卷,患者(n=200)滿意率調查問卷內容: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實踐操作技能、知識技能等;護理人員滿意率問卷內容:繼續教育內容的實用性、針對性,教師授課水平,管理水平,教育管理效果等[3]。
1.4統計學處理 將此研究數據收集后建立數據庫,在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作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處理,分別通過(n%)和(x±s)描述,數據比較和獨立樣本檢驗指標為?字2和t,如果結果為差異P
2結果
在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管理中,PDCA循環管理方法實施后護理整體質量、患者及護理人員滿意率均高于實施前,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繼續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教育活動,針對專業技術、管理、行政人員知識和技能不斷補充、完善、拓展、提高,有效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護理繼續教育(CNE)是一項系統工程,前期需要全面評估、系統分析、縝密計劃,并確保后期認真落實,從而提高護理繼續教育水平。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護理理念、護理知識、護理技術,從而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4]。加強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時,由于繼續教育項目設立和實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護理人員僅僅為了學分學習,繼續教育質量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加強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管理顯得十分重要。
PDCA循環管理方法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5],主要包括4個階段,即計劃(Plan)階段、實施(Do)階段、檢查(Check)階段、處理(Action)階段,在計劃制定前,對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需求、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有針對地制定繼續教育計劃和方案;根據我院人力資源情況,選擇不同培訓方法進行項目的實施,充分調查護理人員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滿足其繼續教育需求;每日、每周、每月檢查項目落實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并總結經驗和不足,將當下存在的問題和成功經驗作為下個管理循環的依據,以此提高繼續教育管理水平。
本研究結果說明,在護理繼續教育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實用性,有利于不斷完善和豐富護理人員知識和經驗,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水平,促進我院護理學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玉霞,王汝雯,吳亞麗,等.PDCA循環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繼續教育成效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11):1083-1085.
[2]張李明,王清波,宿國波,等.PDCA循環在護理繼續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3):5732-5732.
[3]單玉云,倪佃芳,丁元霞,等.PDCA循環法在一級醫院繼續護理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8):121-122,126.
【關鍵詞】PDCA循環理論;電力基建項目管理;深入研究
電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重要的公用事業。由于近年來出現的地震災害以及冰災等自然災害,給電力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電網構成中輸變電工程是重點工程,是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對電網進行加固和提高的重點。為保證國民經濟能夠持續發展,電力部門需要在較短工期內建成質量較高的電網工程。所以目前電網建設工作中首要任務就是對電力基建工程進行強化。
1PDCA循環管理的基本內容和概念
PDCA是由Plan、Do、Check、Action這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構成,而PDCA循環就是按照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這四個順序進行工作管理的,在管理過程中無限循環的進行的科學程序。
1.1PDCA循環管理的計劃階段
PDCA循環管理的計劃階段主要工作任務是科學制定活動計劃、管理目標以及對管理項目進行具體實施的計劃措施。
1.2PDCA循環管理的執行階段
執行階段的工作目標是將第一階段制定的計劃,全面組織各個方面的力量按不同的方向去執行。
1.3PDCA循環管理的檢查階段
在檢查階段的工作目標是對上一步的執行的效果與預先目標進行對比,以此來檢查執行是否到位。
1.4 PDCA循環管理的處理階段
循環管理的處理階段是對上一步的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和總結,將處理不了的問題轉移給下個PDCA循環管理系統中進行,以此來達到預期目標。
2PDCA循環在電力基建項目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對電力基建項目的管理是依據項目全壽命的周期理論,主要針對電力基建項目在實施階段的管理,從工程的初步設計一直到工程完工投入使用為止。鑒于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不變因素是相對的,變化因素是絕對的。所以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的選擇進行對項目目標的動態控制。對于工程的實施階段,由于參建方的工作任務、工作性質、利益目標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性質的項目管理。業主方是整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總組織者和總集成者,所以一般形成以業主方為中心的項目管理。本文以業主項目部為出發點,對PDCA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循環理論在安全管理、項目進度等實施過程中的運用分別進行論述。
2.1 有關PDCA在項目進度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2.1.1 計劃階段
在項目開始之前,要設計出科學的工程進度計劃。電力基建項目中業主項目部對整個工程的進度計劃是以項目里程碑計劃作為基礎,在實施過程中將不打破里程碑計劃為施工原則,從而編制成內控進度計劃,該計劃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業主方一般要求整個項目的設計環節、施工環節、物流等環節的各單位都能按照內控進度計劃所列舉的要求,進一步編制以各單位為主體的項目進度的實施計劃,會同監理單位將各單位所編制的計劃進行嚴格審查,一般審查的內容包括:
(1)對各單位設計的物資需求計劃、出圖計劃是否與整個工程的進度計劃相符合。尤其是對關鍵環節的審查,如在變電工程中組合電氣設備、主變壓器的貨到時間與土建工程的完工時間是否一致;
(2)嚴格審查各單位安排的建設進度、關鍵線路的建設工期是否合理。如對基建工程的接入時間所安排的計劃在設計之初是否結合整體電網的穩定運行、安全性能等因素,主體工程的建設計劃與配套工程的建設計劃是否合理等;
(3)對于各分項的工程進度計劃與總體進度計劃是否協調一致、在邏輯上是否合理。
對業主項目部審定之后的實施計劃將運行與整個工程,再經由各層分解為月計劃和周計劃,業主項目部依據逐層計劃,對工程施工、物資供應、項目設計的進度和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跟蹤。
2.1.2 實施階段
待項目轉入實施階段之后,各單位按照制定的計劃和工序進行分頭施工。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受到設計變更、外部協調、物資投入情況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實際的施工工序、施工進度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變化,這些情況的出現需要業主項目部和監理單位對產生影響的因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并加強對施工進度的控制。具體控制的辦法是:
(1)加強與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溝通,發揮地方供電局的資源優勢,對外部環境加大協調力度,努力創造和諧的施工環境,幫助施工單位排除干擾因素,保證正常施工秩序的進行;
(2)監理公司要對施工場地加大監督巡查的力度,保證施工能夠按進度、按計劃的進行;
(3)對甲供設備的協調工作力度要加大。要求業主項目部要安排專人負責甲供設備的協調工作,確保物資供應能夠更得上工程進度;
(4)對申請延長工期的施工的單位嚴格把關;
(5)為了確保施工單位的資金周轉,要及時對合理的工程款的支付憑證進行處理。
2.1.3 檢查階段
通過對每個工程的進展情況進行分析和跟蹤,業主項目部可以及時了解整個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工程施工遇到的問題。
(1)要求施工單位按周報告施工進展情況,編制《施工周報》,并按月上報設計進度,編制《設計月報》,方便業主項目部及時掌握和了解工程進度情況,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
(2)要求各個施工單位對施工現場以現場視頻或者照片的形式進行記錄,以便掌控到多個施工現場的實際進度情況;
(3)嚴格督促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按照合同所規定的要求提供充足的物力和人力;
(4)對工工程的物資需求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為確保主要物資的及時供應,要求物資單位編制《物資供應月表》;
業主項目部通過上述的資料與進度的實際計劃進行對比,就可以了解工程的實際進度情況,及時判斷出滯后項目對整個工程可能造成的影響。
2.1.4 處理階段
對工程施工的階段,如果出現如上所述的因素而導致工期發生改變,業主項目部必須及時采取措施,盡可能的排除或降低這些因素對整個工期造成的影響。
(1)通過檢查階段,及時發現問題或者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例如假設由于一些原因導致鐵塔不能按計劃送達施工現場,為了防止因為這種情況而影響真個工期,業主項目部要盡早對施工單位提出整改方案,及時調整機械設備、人力的資源配置,將影響力降到最低;
(2)在施工進行過程中,一旦出現對工程的進度影響很大的設計變更,這時業主要與設計單位進行協調并及時設計變更通知,嚴格督促施工的單位盡快設計對應的出施工方案。如果出現工期不可調整的情況,可以采取趕工措施,在合同允許范圍內給施工單位合理的補償;
(3)業務主管部可以規定在某一個固定時間召開月會或者周會,及時對工程的月計劃和周計劃進行協調,確保工程的順利執行。
3 結束語
在電力基建項目管理中引入PDCA循環理論,并對PDCA在項目進度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探討。PDCA循環理論在電力基建項目管理中進行運用可使整個項目的進度處于動態監測中,每經過一次循環都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個施工項目和進度都處于可控狀態,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我院精神科PDCA循環管理成立前后各100例患者,分別為常規護理組和護理干預組,常規護理組患者接受精神科病房常規護理干預,護理干預組患者則接受PDCA循環管理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干預,比較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干預組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結論:PDCA循環管理能夠明顯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可考慮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PDCA循環管理;精神科;跌倒事件;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54
跌倒是指突發、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變,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往往給患者造成新的傷害,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1-2]。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體質差、精神癥狀、反應遲鈍、行動緩慢、步態不穩、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自我保護能力差等導致跌倒幾率大大增加[3-4]。為此,優化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預防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院精神科為迎接等級醫院專家評審,提升醫療質量,根據2011版《二級綜合醫院評審細則》要求,科室必須開展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而科室管理的始終遵循PDCA循環管理原則。我科自2013年1月成立PDCA循環管理小組,確立“降低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為活動主題,進行PDCA循環管理,收到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精神科,2012年1~12月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設為常規護理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65~75歲,平均(70.19±2.92)歲;病程2~15年,平均(8.36±2.91)年。以2013年1~12月100例患者設為護理干預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66~75歲,平均(70.93±2.89)歲;病程2~15年,平均(8.47±2.8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平均病程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規護理組患者接受精神科病房常規護理干預;護理干預組患者則接受PDCA循環管理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干預,活動步驟具體如下:
1.2.1組建科室PDCA循環管理小組由管理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擔任該主題活動的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其他人員為小組成員。
1.2.2小組成員培訓由小組組長進行培訓,采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進行,如文字和多媒體教育相結合、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集體講座和個人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患者跌倒預防方面知識的培訓。
1.2.3按照PDCA循環原理安排檢查工作(1)計劃階段(P)。通過“魚骨圖”“原因樹”和“推移法”等方法分析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患者護理滿意度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主要原因如下:藥物因素(性低血壓、行動遲緩及其走路不穩等導致患者跌倒,便秘、排尿困難使患者在排便排尿時屏氣并用力導致腦缺血缺氧出現突發性暈厥跌倒)、疾病因素(癲癇發作、糖尿病、高血壓病、低血鉀等軀體疾病)、環境因素(未及時擦干精神病房內廁所及走廊水漬,精神分裂癥患者鞋底或地板太滑,精神科病房廁所、浴室或走廊內無扶手,因患者穿的褲子太長導致走路時踩中褲腳而跌倒)、護理人員對預防跌倒事件風險意識差等。設定目標為優化護理服務措施,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2)執行階段(D)。①定期組織專項培訓。采用小講課及早會提問等形式學習跌倒事件風險及其預防措施相關知識,反復強化培訓年輕護士,對護理人員進行防范跌倒的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主動保護患者意識。對典型案例分析進行討論和教育,提高護士護理安全意識。②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進行分級管理。綜合考慮患者藥物因素和疾病因素,做到心中有數,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跌倒分級護理管理。首先,采用美國Morse跌倒風險評估表對患者跌倒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得分>1分且<6分為有低度的跌倒危險,得分≥6分且<13分為有中度的跌倒危險,得分≥13分為有高度的跌倒危險[5],分別設置黃色、橙色和紅色防跌倒標識,優化患者跌倒管理。③加強藥物副反應的觀察,設置溫馨提醒。護理人員熟悉每例患者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情況,掌握各類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副反應及處理方法,針對性地給予預防干預措施,并選擇在病房、活動室、走廊、治療車及床頭等地方設置溫馨提醒,采取擬人化、口語化等短句形式給予提醒標識,內容醒目直白。④加強環境安全管理,優化護理安全管理。及時擦干精神病房內廁所及走廊水漬,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平坦;精神科病房廁所、浴室或走廊設置扶手;衣著合身,穿合腳的防滑平底鞋;對行走步態不穩者如廁時給予攙扶,限制其在病房內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考慮將患者保護性約束于床上,減少發生跌倒的幾率。(3)檢查階段(C)。由組長組織檢查上述各項措施落實情況。每月進行隨機抽查,對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患者護理滿意度等進行現場考察,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獎懲。(4)處理階段(A)。對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公示,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對于效果顯著的護理操作流程進行標準化,不斷改進PDCA循環管理。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患者護理滿意度[6]。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將滿意情況分為3個等級, 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為基本滿意,<60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跌倒事件發生情況比較(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表2)
3討論
PDCA循環是一種適應慣性運行質量的全面管理方法,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7-8]。該理念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在20世紀90年代根據信息反饋原理提出,最早應用于企業管理[9-10]。目前,PDCA循環理念也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服務領域,并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11-12]。PDCA 4個字母代表的含義為:P表示計劃(plan),即寫自己所要做的,包括確定方針、目標和制定活動計劃;D表示實施(do),即做自己所寫的,實際去做,實現計劃內容;C表示檢查(check),即檢查自己做過的,總結執行結果,注重效果,找出問題,分析原因;A表示處理(action)即糾正自己做錯的, 對總結結果進行處理,與標準對照找出不合格項目,針對不合格項目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未解決的進入下一個循環[10,13]。既往研究報道了該理論應用于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管理和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管理中,取得了滿意效果[12,14]。但是,迄今為止,尚未見到該理念應用于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方面的報道。為此,本研究筆者確立“降低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活動主題進行PDCA循環管理,結果發現,護理干預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
綜上所述,PDCA循環管理能夠明顯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可考慮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Burland E,Martens P,Brownell M,et al.The evaluation of a fall management program in a nursing home population[J].Gerontologist,2013,53(5):828-838.
[2]鮑婧.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58-1959.
[3]Boyer L,Baumstarck K,Boucekine M,et al.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n overview[J].Expert Rev Pharmacoecon Outcomes Res,2013,13(3):343-349.
[4]Leucht S,Tardy M,Komossa K,et al.Antipsychotic drugs versus placebo for relapse prevention in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2012,379(9831):2063-2071.
[5]徐素佳.跌倒危險度分級在預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5):95-96.
[6]顏超,張敏,祝剛,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神經內科患者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147-148.
[7]Jin H,Hu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J].J Surg Res,2012,176(2):409-422.
[8]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9]Fukui T.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Editorial: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DCA cycle[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2,101(12):3365-3367.
[10]楊,賀偉,彭守華.應用PDCA循環對婦科腫瘤術后患者實施鎮痛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21-422.
[11]毛辰蓉.PDCA循環在靜脈化療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3-124.
[12]蔣麗,吳小玲,葉艷萍,等.PDCA循環理論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38-39.
[13]張欣.應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持續提高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0):1-3.
[14]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關鍵詞:電力工程管理;PDCA管理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在電力工程不斷的進步與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電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我國科技化的全面覆蓋,電力工程管理工作也邁向了智能化、數值化的方向,最顯著的就是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
一、PDCA 管理模式的定義
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由美國戴明統計學家首先倡導的,因此又稱之為戴明循環,是實現高效管理的一種科學的管理程序。在 PDCA 管理模式中,P 代表的是計劃(Plan),D 代表的是執行(Do),C代表的是檢查(Check),A代表的是處理(Action)。計劃階段,即在調查和分析預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項目所有相關情況的基礎上,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實施計劃,并根據計劃制定出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執行階段,即依據計劃和實施方案展開具體的工作,并嚴格對實施的過程進行控制。檢查階段,即在具體的執行中,定期根據相應的計劃對具體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測,以及時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處理階段,即根據檢查的結果對實施計劃視情況及時作出更加科學的調整,以利于計劃的更合理實施;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和教訓,為后續的項目實施提供科學依據。以上可見,PDCA 循環管理模式是一個動態的管理模式,是循環式的,在具體的實踐運用中不斷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同時,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是動態化的,具有開放性的,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具體的實施效果,靈活作出相應的調整,并非固化的,一旦制定管理計劃后,便將管理與實際執行情況相脫離,不能從實際出發作出動態化的調整的管理模式,而是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管理計劃始終與任務的具體執行密切相連,更利于任務的合理執行。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整個管理過程是科學嚴謹的,利于管理計劃的有效落實,利于管理的高效化。
二、電力管理工程的現狀
當前對于電力工程管理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存在明顯的弊端,集中體現為過于分散,沒有概括集約型,且在管理技巧和措施上沒有創新性,不能全面的解決當前我國電力工程管理的問題,自然不能有效地提升電力工程管理的水平。但是PDCA模式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能有效的進行監測,數據的傳遞和處理實現智能化和網絡化,為電力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并能從宏觀上提升管理水平。
三、電力工程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
(一)PDCA管理模式計劃階段
1.安全管理
在運用 PDCA 管理模式對電力工程進行管理時,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充分的綜合考慮,內容主要包含有管理人員的確定、相關技術的實施、設備是否完備與正常、資金的使用與管理以及系統的可靠程度以及安全程度是否達到相關標準等。
2.質量管理
在計劃階段,首先需要對電力工程的現狀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然后在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對于管理網絡的構建,并且建立起與之相對應的管理措施。這與傳統的電力工程管理相類似。并制定出一套針對性較強且行之有效的應急方案,例如,對相應工程的決策環節、建設環節以及運行環節進行明確的劃分,然后分別對各個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見,并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在以后的管理過程當中格外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并對相關的措施進行嚴格落實。
(二)PDCA管理模式執行階段
1.安全管理工作
從電力工程的執行階段來看,該階段中的PDCA管理工作是最為重要的,通過工程項目執行階段的有效管理,能夠決定整個管理工作的成效。在該階段的PDCA安全管理中,首先要進行數據庫構建,在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來進行工程的運行和管理。通過信息數據庫,借助數字化模式來記錄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具體執行情況,同時對工程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逐一記錄,然后在數據庫中進行存儲。在這里一般采用的是網絡存儲和本地存儲的雙向存儲模式,通過這種存儲方式,以后在進行數據處理時就能夠對各種信息進行快速有效的提取,更好的實施安全管理工作。
2.質量管理工作
在電力工程執行階段的質量管理中,一些電力企業目前采取的仍然是比較傳統的崗位描述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員工以個人為中心,在對某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進行描述時,往往容易產生比較模糊的描述和定義,甚至出現描述重合等問題,這些都給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帶來了阻礙。因此,在PDCA管理模式下,對傳統的崗位描述制度進行了改革,采用的是智能表制度,該制度以整個管理目標的實現為目標,并根據這個中心目標,對相關目標進行細分,從而將各個分散的管理點同各自的責任人進行一一對應,解決了崗位描述制度中的弊端,讓員工以質量管理為己任,保證了工程質量。
3.進度管理工作
在電力工程的執行階段,要想做好工程進度管理工作,就需要對工程執行人員、工作崗位以及集體責任三個重要要素進行確定。PDCA管理模式很好的遵循了這一原則,對整個電力工程管理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著持續跟進,保證了工程進度。
(三)PDCA管理模式檢查階段
檢查階段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在計劃的具體執行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對計劃作出及時必要的調整,以利于工程的科學進行,而檢查環節正是發現問題和糾正計劃以及制定新方案的環節。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1.對電力工程的具體執行環節隨時進行嚴密的檢測,尤其對于工程中易發生問題的環節以及工程的核心環節要加強檢查力度。在通過工程現場的相關檢測設備做好日常檢查的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實地抽查,以利于及時發現可以避免的工程問題。
2.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嚴格進行責任追究,以儆效尤,并利于后續工程中責任落實力度的提高;另外,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實施方案的調整,通過對問題原因的查找,并結合工程繼之的計劃實施制定更加科學完備的實施方案。
3.對于制定的新的實施計劃和方案應繼續做好檢查和跟蹤工作,并從思想上尤加重視,以保證新計劃的有效執行,并確保新計劃的科學化。
(四)PDCA管理模式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PDCA管理模式中比較機動的一個階段,是根據上一階段臨時情況的調整,而作出回應并進行具體執行的階段。此階段應注意兩個方面:
1.處理過程要同執行過程保證嚴格的處理程序,并同步加強相應的監督工作,以利于處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并保證處理方法得當,處理結果高效。同時,處理的過程要同原計劃未變動部分的執行一體化,以保證整個電力工程的系統化。
2.處理階段中要注意對處理的方式及時作出總結,并與之前相應的處理計劃相比較,將新的計劃予以清晰化,并應用于后續的電力工程項目中。要注意此過程并非是電力工程項目的結束過程,因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一種循環式的管理模式,實際上處理階段的理論總結又是下一個電力工程項目開始的依據,因此,要保證此環節經驗總結的科學化。
結束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用下,電力工程也在迅速發展。電力工程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為電力系統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對于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必須進行有效的利用與開發,這樣才能使電力工程管理工作達到另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王茜.解析PDCA模式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2014(5).
[2]林英權,李麗瓊,寧炳游等.PDCA管理模式在城鄉醫療一體化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0).
[3]劉芳容,皮遠萍,張照莉等.PDCA 循環管理模式在 PICC導管維護門診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20).
關鍵詞:降儲 增效
運用“PDCA工作法”原理,從控制儲備資金管理入手,以計劃管理為跟蹤總點,分層次展開,通過到貨登記簿、配送指令、采購通知單、移撥單四位一體管控流程,分部進行系統管理,對影響系統的各個主要環節,進行重點控制和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及時、快速反饋信息,并根據反饋信息快速調節,將移撥單回收做為下一個循環的節點,總結分析原因后,進行下一步工作計劃的開始,形成了一套四位一體的閉環跟蹤管理方法,這套方法,環環相扣,嚴謹精細,改變了原礦管人員受傳統供應管理方式和思維慣性的限制,有效的控制了儲備資金占用,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果。
一、閉環管理管理工具的特點
所謂的閉環管理指的是,一個問題發生,只有進行了有效解決后,才能算是功德圓滿。閉環管理的目的是要絕對避免一個故障出現,解決問題時互相推諉以致不了了之的情況發生,最大限度地排除事故隱患。具體地講就是無論做每件事都按照計劃,做到控制不漏項;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內容,并依據工作標準對各自的控制項目,按規定的計劃執行,每日把實施結果與預定的計劃指標進行對照檢查、總結、糾偏,達到對事物全系統、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事事控制的目的,確保事物向預定的目標發展,而這個過程管理工具叫做“閉環管理”也就是PDCA循環過程,即P(計劃)、D(實施)、C(檢查)、A(提高)循環。
二、閉環管理管理工具在八礦供應站的運用
第一步:對儲備資金占用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分析:利用調查表、排列圖等管理工具對八礦各區隊儲備資金占用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造成儲備資金占用高主要原因,尋找降低儲備資金的突破口:控制區隊材料使用計劃,避免大計劃小使用現象,平衡力庫,完善細節管理。
第二步:確定儲備資金占用可能的控制額度:儲備資金占用高,是由于管理問題還是定額問題?首先從理論上分析資金占用控制在適當區域的可行性?依據質量管理方法中的“回歸分析原理”、頭腦風暴法、滾動計劃原理,預測出儲備資金占用控制區間。
第三步:集思廣益,為降低儲備資金占用出謀劃策:采用談心交流、問卷等形式就員工對公司管理等方面的意見、降低儲備資金應采取的措施、下一步應進行管理創新的內容、目前管理的漏洞等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并邀請專業骨干,根據配件易耗、供貨廠家多的特性,尋找加強儲備資金管理的新方法,最后將眾多意見和建議運用親和圖(KJ)法進行整理和歸納得出結論。
第四步:根據質量管理5W1H的原則,制定改進措施計劃:依據現狀、嚴格制定改善內容、達到目標、采取的措施、完成時間、完成人。
第五步:按照管理改進措施計劃表要求嚴格實施:
第六步:實施效果檢查:通過計劃、移撥單回收兌現率報表,全面總結本月工作的不足。
三、閉環管理管理帶來的效果
通過閉環管理管理模式,最大的收獲就是使我們的基礎管理進一步得到了夯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了基礎管理的精細化和規范化。通過將所有的事和物進行分解、量化、考核,總結做到了職責清楚,獎罰分明,把管理中的問題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提高了工作質量,避免和減少了推諉扯皮,逐步實現了基礎管理精細化。現在八礦供應站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找到責任人,不致于出現管理的死角和空白,保證了公司各項事物都處在有效控制狀態下,從而實現基礎管理規范化。
【關鍵詞】太陽能;建筑熱水;分區熱水系統
1. 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青浦出口加工區內,中心路以東、橫一路以北、東環路以西、規劃河道以南的J-1O-04地塊。地塊用地面積約213畝,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建筑容積率0.8~2.0,建筑密度30%~50%,綠地率大于15%,建筑限高30米。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航空技術管理綜合樓(綜合樓),綜合樓建筑面積40053平方米,其中地上23845平方米,地下16208平方米,占地面積4826平方米,建筑高度23.95米,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綜合樓熱水需求特點
業主指定所有衛生間洗手盆均供應熱水,綜合樓各用水點對熱水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1)用水點距離遠且分散。不同用水點的平面布局及衛生器具設置以功能為主要導向,難以保證各衛生器具的豎向對齊。
(2)用水點數量多,水量差異大。從地下室到5層的每個衛生間洗手盆均需設置熱水,洗手盆用水定額為50~100L/h(35℃);同時地下室的廚房間以及一層的健身淋浴間用水量也有別于洗手盆用水,淋浴器用水定額為200~300 L/h(37~40℃)。
(3)充分利用市政管網壓力,地下一層及一層供水采用市政直供,二層及以上采用變頻加壓供水。
2. 熱水系統設計參數
(1)給水定額及計算:
本項目位于上海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4h/年,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12156 MJ/m2,年極端最低氣溫-12.1℃,全年日照百分率為45%,適合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從耗熱量看,綜合樓的辦公、會議、餐飲和健身中心的設計小時耗熱量分別為47kW、47 kW、275kW、118kW。本綜合樓冷水給水系統設計時采用上下分區供水,其中地下室~地上一層為低區市政直接供水;地上二~五層由基地能源中心加壓供水。為保證各用水點的冷熱水系統壓力平衡,熱水系統也按照冷水系統分區,各區水加熱器、貯水罐的進水均由同區的給水系統專管供應。
根據使用要求、耗熱量及用水點分布情況,采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本綜合樓設置太陽能集熱供水系統,于綜合樓北側屋面上設置太陽能集熱板48塊,總采光面積96m2,單板產水率為0.08m3/d,總產水量為3.84m3/d。采用強制循環、二次換熱供水系統,并設輔熱系統。太陽能熱水供應范圍:地下室及一層衛生間洗手盆用水;一層男女浴室淋浴用水。當太陽能所產生的熱水滿足生活熱水需求時,由太陽能直接提供生活熱水,若太陽能不能滿足,則太陽能僅作預熱用。
3. 熱水系統管網布置
根據本綜合樓的不同熱水需求,系統管網布置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1) 回水方式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設置熱水循環管道,傳統的回水方式是立管熱水循環,但是在本綜合樓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a 各用水點分布較為分散導致立管數量多,配水支管長;
b 各衛生間、淋浴室大小不一,配回水管路長短不一,難以實現同程布置;
c 用水點水資源較為浪費,每次使用都要放掉從配水點到立管處管段的存水。
本工程熱水系統采用橫管配回水布置形式,如圖1所示:
這種橫管配回水的布置形式相對于傳統立管回水來說,有這幾方面優點:
a 首先,布管更靈活,用水點改擴建也比較容易實現;
b 其次,供水均勻,男女衛生間分別布置供回水管,保證同程供水;
c 第三,冷熱水系統壓力平衡,冷熱水管基本保持同樣布置形式;
d 最后,使用時可較快獲得熱水,減少無效冷水量,有利于節水。
(2) 不同功能區采用不同循環管路系統
本綜合樓熱水系統可分為三部分:地下室餐廳、廚房、粗加工間、備餐間;一層男女浴室淋浴用水及衛生間用水;二到五層衛生間用水。
a 地下室餐廳廚房、粗加工間、備餐間由于用水量大,且水溫要求不同,宜單獨設置一套熱水循環管路系統;
b 一層男女浴室淋浴用水及衛生間用水,淋浴間用水量大,供水連續,且冷水是由市政直供,宜單獨設置一套熱水循環管路系統;
c 二到五層衛生間用水量較小,冷水是由基地能源中心水泵房加壓供水,宜單獨設置一套熱水循環管路系統。
綜上,本綜合樓熱水供水系統設置了3套循環管路的集中熱水系統。它能適應不同用水點的用水要求,技術經濟合理。
4. 設備選型
不同循環管路系統的熱交換器均不同,其選型分別如下所示:
(1)地下室餐廳廚房、粗加工間、備餐間熱水供應系統的熱交換器選擇一臺5噸的RV導流型容積式(自動控溫)水――水熱交換器,管程設計壓力為0.4MPa,殼體設計壓力為1.0MPa,產水量4.93m?/h,產熱量393Kw以及熱水回水泵2臺(一用一備);
(2)一層男女浴室淋浴用水及衛生間熱水供應系統的熱交換器選擇一臺5噸的RV導流型容積式(自動控溫)水――水熱交換器,管程設計壓力為0.4MPa,殼體設計壓力為1.0MPa,產水量4.93m?/h,產熱量393Kw以及Q=3.5m?/h,H=16m,N=1.1Kw熱水回水泵2臺(一用一備);
(3)二到五層衛生間熱水供應系統的熱交換器選擇一1.5噸的RV導流型容積式(自動控溫)水――水熱交換器,管程設計壓力為0.4MPa,殼體設計壓力為1.0MPa,產水量1.44m?/h,產熱量94Kw以及Q=1.0m?/h,H=16m,N=0.75Kw熱水回水泵2臺(一用一備)。
5. 結語
(1)本工程用水點較為分散,各功能區用水需求也存在差異,對于熱水系統的類別選擇,需綜合考慮綜合樓的設計小時耗熱量、熱源以及用水點分布等因素。
(2)綜合考慮本工程的設計參數,設計小時耗熱量大、用水點較為分散、所處地域太陽能資源豐富,結合節能設計要求,宜優先選擇集中加熱/間接換熱/強制循環太陽能熱水系統。
(3)因為熱水系統的復雜性,需要各相關專業協助配合。
參考文獻
[1]趙穎,王春燕.西南醫院門診大樓熱水供應系統設計[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7,29(6):105~107
關鍵詞:工藝管理 節點控制 閉環管理 工藝飛檢
近年來,卷煙工業企業一體化重組浪潮風起云涌,卷煙廠工藝管理職能發生裂解,生產廠在工藝管理方面,普遍預防性、前瞻性以及精細化程度不夠,創新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運用得比較少,相對于煙草行業提出的“卷煙上水平”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如何充分發揮卷煙廠工藝管理的作用,不斷提升過程工藝保障能力,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課題之一。現結合以往工作經驗,談一下幾點建議:
1、 以“創新帶動”的理念引領工藝研究活動
確定“創新帶動”的工藝技術理念,將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提升質量競爭優勢的重要一環,逐步形成適合自身條件的科技創新機制。
一是堅持人才為本,優化創新環境,形成以創新為導向的崗位成才氛圍。確立以項目課題制開展科技創新的形式,把科技創新工作與績效考核和員工業績檔案掛鉤,吸引和凝聚創新人才投身其中。同時,推動過程質量改進和工藝研究有機結合,大力開展針對性技術攻關,以創新實效鼓舞人才并在實踐中識別和造就人才。
二是堅持實踐“創新帶動”理念,不斷提供技術新產品。工藝研究是企業質量管理中的一個活動過程,既然是一個過程就必然有輸出,因此,所謂技術新產品,就是指過程工藝研究成果中輸出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技術等等。不斷提供技術新產品是實踐“創新帶動”理念的根本目的和本質。具體而言,就是要研究運用各種工藝技術手段,在持續穩定提高質量水平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
2 、 以“閉環管理”推動質量改進課題有序開展
“閉環管理”即借鑒ISO9000“預防為主、過程控制、持續改進、閉環上升”的理念,按照PDCA循環的基本邏輯,在過程質量控制中推行的管理模式。 “閉環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可以應用到質量改進課題制推進活動中。
一是實現質量改進過程管理的“閉環”。工藝管理人員針對過程檢查檢驗結果,借助SPC分析手段,運用統計分析手段,發現過程工藝質量問題和隱患,及時向車間下達質量改進指令,規定改進目標和時限,并從專業角度提出改進建議。車間根據下發的改進指令,圍繞問題制定課題計劃和方案、開展整改攻關、編制課題總結,并上報工藝管理部門驗證。
二是實現質量改進活動的“閉環”。質量改進指令下達后,相關部門、車間根據質量問題的性質,在短時間內快速組合成相應的質量攻關多功能小組,堅持定目標、定職責、定措施、定進度的“四定”原則,整個改進過程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有驗證。
閉環管理在質量改進過程管理上的應用,使該項工作趨于全面、系統、科學,部門、班組直至個人的工作都形成PDCA循環,環環相扣,層層落實,提升過程質量改進境界。
3 、 運用“節點控制法”創新工藝維護機制
工藝是使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為產品的方法和過程。維護就是維持保護,使免于遭受破壞。因此,工藝維護是一項關系到企業整體工藝質量控制水平的重要工作。
一是明確和規范工藝維護工作流程。節點控制就是在過程中,分析確定各項交接點、控制點,用一定有效的方式、對照過程計劃與目標,對過程的進度與質量的控制與檢測。運用“節點控制法”把所有關系到工藝維護工作的內容按照相關部門、車間的職責,劃分為若干“節點”,各部門、車間將所屬“節點”分配到專人負責,通過各個節點的保證,最終形成規范的工作流程。
二是豐富工藝維護工作內涵。工藝維護工作節點的劃分,使生產質量相關的各個部門、車間均參與其中,工藝維護的范疇得到一定拓展。可以講工藝維護對象分為A、B兩類,A類項目包括重要的工藝參數、特殊工序控制參數、重要質量指標等,由工藝質量管理部門直接維護,并對集團公司技術中心負責,B類項目為其它二線參數和次要質量指標,可以由各相關部門、車間自行提出維護申請,在工藝質量管理部門監督指導下進行維護,并進行卷煙廠級別的最終審批實施。
4 、日常檢查與工藝飛檢相結合的二元制工藝檢查模式
過程質量檢驗的日常工藝檢查著眼于強化過程工藝精準控制。班組質檢員對在制品實行首檢、巡檢、末檢質量確認,強化關鍵時段(如吃飯前后、材料更換前后等時間段)質量檢查,并對在線檢測儀器靈敏性進行隨機驗證;現場工藝員對影響過程質量控制精度穩定提高的相關環節重點控制(如制絲工藝參數的控制、煙絲結構、梗絲結構的狀況等);班組質量主管對關鍵時段工藝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重點監督。
所謂工藝飛檢,可以靈活多樣,保持隨機性和時效性。利用工藝飛檢,可以拓展工藝檢查內容,把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在線檢測儀器的完好率、煙支控制精度、工藝參數控制等作為重點檢查項目。一般可以由工藝質量管理部門的高層管理人員帶隊組織裝備、質檢、工藝、人力資源、企管等不同專業的人員對各工序進行隨機監督檢查,并對上一次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驗證,檢查結果要隨時通報,納入績效考核,做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迅速、考核驗證嚴格。
關鍵詞: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風險管理程序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風險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概念
1 風險:是指由于潛在因素可能使未來發生的事件其實際結果與預定目標偏離,并伴隨某些損失,是不確定性與造成損失的綜合,如果用數學表達則風險是事件發生概率與后果程度的函數,一般來說,風險具備即風險因素、風險事件、風險損失和發生概率四個要素 [1]。
2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社會組織為防止風險造成的目標偏差而采取的系統管理活動。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管理就是組織為了實現工程項目進度、質量、安全、經濟效益等預期目標,采取的對風險因素識別、估計、分析和應對的管理活動。
二 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必要性
風險的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職能范疇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并興起于美國,上世紀70年代以后逐步推廣到全球,80年代風險管理引入我國,但與國外相比,我國在風險管理的應用和研究方面還較為薄弱[2]。
在民航領域,我國民航局于2007年了《關于中國民航實施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的通知》,以全面建設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但著重點在于加強日常生產運行的風險管控,對于機場工程建設方面由于專業領域較窄、人才不足、參建企業少競爭不足等原因,系統的機場工程建設風險管理研究和應用投入較少。
民用機場做為社會公共交通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且其投資規模較大、單體工程量較大、建設涉及的關聯單位較多、高端技術應用處于前沿地位,建設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因素和不確定性極多且復雜,應對不好不僅影響項目的順利實施,還將大大影響社會經濟效益,甚至危機航空器和旅客的安全,因此加強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尤為重要。
三 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過程的特點
民用機場工程做為建設工程的一類,其風險管理過程既具有常規工程項目特征,又有著行業特殊性:
1 具有持續管理的特點。民用機場的新建、改擴建項目是持續推進的,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分期分步實施,對于管理當局而言在風險管理方面有別于單個項目的一次性管理而是可以持續循環管理的過程。
2 具有系統管理的條件。對于大多數機場尤其是規模較大的機場,其規劃、設計、建設、驗收和運行通常均由機場管理當局主持或持續參與,在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均發揮主導作用,具備全過程系統管理的條件。
3 具備閉環管理的優勢。機場管理當局為加強工程管理通常會設立機場建設管理崗位,并配備相關技術管理人員,將全程參與項目的籌劃決策、組織實施、成果檢驗和反饋修正等全過程,既具備實施閉環管理的主體條件,也具備人力資源條件。
4 具有持續改進提高的可能。由于機場工程建設項目主要涵蓋飛行區場道、航站樓、貨運系統、空管油料、通信導航、民航弱電系統等工程項目,專業技術和管理范疇相對固定,利于不斷改進和總結提高,為風險管理的總結積累、開發研究和實踐檢驗創造便利條件。
四 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程序研究
1 風險管理程序研究現狀
當前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認識,主要有四階段、五階段和六階段管理過程之說。美國國防部根據其管理實踐,建立了五階段環節的風險管理基本過程和體系結構,即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3],如圖1所示。我國陳偉珂主編的《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一書把工程風險管理過程分為風險辨識、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和風險處置四個步驟[2]。我國王長峰、李建平、紀建悅主編的《現代項目管理概論》一書將項目風險管理劃分為兩個階段,即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其中第一階段風險分析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3個環節,第二階段包括風險規劃、風險控制和風險監督3個環節[4],如圖2所示。
圖1五階段風險管理過程 圖2六環節風險管理過程
圖3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程序
2 民用機場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程序
鑒于民用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具有持續管理的特點、系統閉環管理的條件和持續改進提高的優勢,結合現代管理學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閉環管理的基本過程,認為民用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可采用更為系統和全面的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處置和風險監控六階段并及時反饋處理的閉環管理程序,如圖3所示。
(1)風險規劃:即在項目前期預先規劃和設計如何開展風險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管理組織及成員,執行方案及方式,選取與項目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方法、評判依據、管理周期及跟蹤措施等,以便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管理工作。機場管理當局在經驗較少的情況下,初期可組織有經驗的項目管理人員組成風險管理小組,將工作分解(WBS)至最小單元逐一分析,在數據資料有限的情況下,選用專家調查法等定性分析的管理方法,逐步建立數據表格,并向定量分析、模板式管理和建立數據庫等規范化模式轉變。
(2)風險識別:在對項目大量信息資料進行調查和分析后,查找出項目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及轉化條件,并整理成文檔。風險的識別需借助一些工具,主要有專家主觀判斷法、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德爾菲法(Delphi)、有故障樹分析法(FTA)、工作風險分解法等,初期可選用易于操作的專家調查法,有條件的機場應盡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或兩者相結合,并不斷總結積累形成風險核對表建立數據庫。
(3)風險估計:其核心內容就是針對單個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損失大小量化估計,為項目總體風險分析奠定基礎。對于工程項目其損失的估計主要包括進度、費用、質量和安全等方面,本著企業追逐利潤的極端原則,可歸結到費用問題簡化處理。
(4)風險評價:在估計的基礎上對項目各種風險因素系統的分析和權衡,并根據對目標的影響程度分級排序,找出關鍵風險,同時對整體風險水平綜合評估,為后續的處置提供科學依據。其中層次分析法雖然是定性的分析方法,但運用了定量的思路,且較易操作,同時可衍生出多種更為深入的評價方法,應用較為廣泛。
(5)風險處置:依據上述評價及分析的成果,采取風險回避、轉移、緩解和自留等應對措施,以期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減低損失。在民航業內運用較為常見的有制定應急預案、專家論證、設備監造、保護性合同約定等自留、緩解和轉移等措施,今后可加大工程保險等風險分散轉移的應用。
(6)風險監控:隨著項目的實施,要加強對已識別風險的持續跟蹤,監視殘余風險,隨時識別新增風險,并采取控制措施。
對于新情況、新問題應及時反饋,并按循環流程動態處理。
五 結語
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應貫穿工程項目從機會研究、可行性研究、設計、招標、施工、驗收試運行等全壽命周期,雖然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機場管理當局已開展了一些風險管理工作,但還應加大人、財、物的投入,以期實現系統化、全面化和科學化的管理,同時加強總結和積累,為同類項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有志 《現代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陳偉珂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關鍵詞】新形勢;閉環管理;銷售
近幾年隨著豫北地區周邊電力、煤化工等項目的興建,對鶴煤公司煤炭的需求猛增,僅鶴壁、濮陽地區大型國企及地方重點企業煤炭總需求(包括潛在需求)約1945萬噸,其中化工670萬噸;電力815萬噸;建材60萬噸;煤炭洗選400萬噸。由于本地區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受鐵路運輸的瓶頸制約,煤炭需求增加主要靠地銷——汽車運輸方式解決,因此鶴煤公司地銷煤銷量在煤炭總銷量中所占比重快速突破50%。鑒此,進一步加強對鶴煤公司地銷煤的管理迫在眉睫,結合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現淺談一下閉環管理在地銷煤管理及銷售中的應用。閉環式管理由平衡計分卡創始羅伯特·卡普蘭(RobertS.Kaplan)和戴維·諾頓(DavidP.Norton)在《閉環式管理:從戰略到運營》一文中提出。所謂的閉環管理指的是,一個問題發生,只有進行了有效解決后,才能算是功德圓滿。概言之,其實就是企業管理中有規劃、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有反饋、有改進一個閉合的環式管理。閉環管理的目的是要絕對避免解決故障問題時互相推諉,以致不了了之的情況發生,最大限度地排除事故隱患。
一、閉環管理的程序和原則
1.閉環管理的程序是:(1)確立控制標準;(2)評定活動成效;(3)糾正錯誤手段,消除偏離標準和計劃的情況。
2.為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實行閉環管理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原則:(1)系統整體性。強調局部服從全局;(2)高質量。嚴格按質量控制體系,創品牌,擴大產品銷路;(3)強化營銷。加強營銷和貨幣回籠,努力使產銷率和貨款回籠率達到100%;(4)全方位。所有部門都納入閉環管理范圍,不留缺口;(5)明確責職。即什么事情由哪個部門或人員去辦,按照什么標準去辦,從后果中找出原因,加以封閉,杜絕同一性質的失誤或偏差再度發生,使閉環管理在循環中產生質的飛躍,每循環一次,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6)嚴格考核。閉環管理與經濟責任制掛鉤,嚴格考核,獎懲兌現。
二、實際煤炭銷售階段的工作
具體到實際煤炭銷售工作而言,銷售階段是企業運行過程的完成階段,這個階段作為一個完整而具體的企業運行過程的必要環節,其任務是把產品賣出去,從而在實現產品使用價值轉移的同時,把生產資金重新轉化為貨幣資金,完成了企業資金的一個循環。因此,銷售過程閉環管理的真正意義,不在于煤炭的賣出,而在于資金的回籠,即銷售回款,獲得產出效益。針對年初集團公司下達的有關煤炭銷售的各項經濟指標,首先要分部門、分礦、分品種、分用戶進行分解,做到部門各司其職、指標落實到人,為確保年度工作任務的完成,還要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確定中心,分解目標。圍繞經濟效益最大化這個中心,將年度銷售收入確定為總目標,結合各品種資源量將其量化分解到相關部門、具體到每一個責任人,具體到每一個品種的最低限價,每一個客戶的保底價,以便更有效地確保公司煤炭銷售總目標的完成。(2)優化組織結構,規范人力資源配置。根據實際銷售工作的需要將原來的部門重新進行整合和職能分配,消除業務交叉,避免互相推諉現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結合鶴煤公司品種結構的調整以及主要銷售區域的變化,通過內部競聘等方式,把最合適的人員調往適合的部門,放在最需要的崗位,人盡其才,充分發揮其優勢所在,為公司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3)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為適應不斷變化的銷售形勢,要適時建立健全各項銷售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從制度上對銷售工作給與充分保障。加強業務流程監管和規范發運程序步驟,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崗位的業務,從根本上解決“做什么”、“誰來做”和“如何做”的問題。
三、閉環管理下實際煤炭銷售的流程
(1)各部門嚴格按職責范圍、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制度及層次管理的要求開展工作,提升本科室執行力,確保落實的時效性。(2)價格管理部門管理員按照公司下達的各品種煤(各重點客戶)執行價,及時錄入銷售ERP系統,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生效;同時將價格文件及相關營銷政策發放至銷售、財務結算等相關部門。(3)財務結算部門根據客戶匯款金額及賬面余額,在系統中開通的客戶可使用資金額度,銷售部門按照經過研究確定的銷售計劃,結合客戶可使用金額,以及對應的礦別、品種、價格折算可發運噸數,并錄入銷售ERP系統,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生效。同時制定客戶身份識別卡,客戶憑此到提煤礦點刷卡提貨。(4)駐礦地銷科主管及具體負責人員按照當期的執行價對發運價格進行審核,并認真登記臺帳,發現異常首先停止執行,并及時向上級主管核實。(5)磅房計量時,必須由銷售駐礦司磅員負責過磅,礦方派人進行監磅,雙方在開具的“地銷煤出門證”上共同簽名,加蓋出門證專用章,門衛對出門證和貨物查驗無誤后予以放行。(6)當天計量結束后,銷售駐礦司磅員根據《過磅單》填寫《地銷煤日報表》,統計員對《過磅單》與《地銷煤日報表》核對,同時與銷售ERP系統數據核對無誤后,登記地銷煤日記賬。(7)銷售數據統計人員每日根據銷售ERP系統數據填制各類銷售統計報表,月末與銷售駐礦統計員統計數據相核對,無誤后填報各種月度統計報表,并按時上報。(8)客戶提煤結束后,財務結算部門根據客戶提煤數量,并按照對應的相關營銷政策,對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
四、閉環管理下煤炭銷售應注意的問題
除了各銷售環節、節點根據職責、權限按流程規范運作以外,日常管理中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加強控制:(1)在銷售價格方面。公司地銷各品種煤價格,由公司三級價委會按《集團公司煤炭價格管理辦法》,根據市場行情及各礦的煤質、庫存情況,按照隨行就市、以質論價及適度從高的原則研究確定。對于公司制定的最低限價,任何部門、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照執行,以保證公司價格管理的嚴肅性。(2)在煤款安全方面。為保證煤款的及時足額回收,必須始終堅持現款銷售,實行“先付款、后發煤”發運原則;對于大型國企及戰略合作客戶,在市場低迷、煤炭滯銷的前提下,為維持自身生產經營及維護市場份額的需要,經集團公司研究后,可實行滾動結算。在煤款回收方面堅持執行“誰賣煤、誰收款、誰賒銷、誰清欠”的追欠責任終身制。(3)在市場信息方面。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對周邊主要競爭對手產銷存及價格變動情況的信息搜集,二是對下游客戶的需求、庫存、購煤渠道和價格及結算辦法、主要產品價格變動等進行充分了解;三是時刻掌握企業內部生產、庫存、煤質變動情況。對于出現明顯及重大變動的相關信息,必須進行對比甄別、分析利弊后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回報,以利公司盡快對營銷策略作出調整。(4)經濟效益分析。對每月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如當月銷售收入、價格環比有何變化;產品銷售結構有何變動;各項經濟指標是否完成了進度計劃;要對各項銷售指標變化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并針對性的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揚長避短。另外還要堅持地銷煤銷售例會制度,聽取銷售等各部門對前一階段相關信息的反饋,并廣泛征求各部門人員對煤炭銷售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當前地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安排部署下一階段的地銷煤銷售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作為一位銷售領域的領導者在日常管理中無須事必親躬,但務必能對整個流程進行有效控制,確保銷售各環節形成管理的閉環,這樣才能把整個銷售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保證每個環節、節點的安全、高效運行。閉環管理也不是多么高深的學問,公司的各項銷售制度已經相對比較完善了,也基本上是按管理閉環制制定下來的,只要我們不斷提高執行力,嚴格執行公司的制度就可以了。
參 考 文 獻
[1]羅伯特·卡普蘭(RobertS.Kaplan)和戴維·諾頓(DavidP.Norton).《閉環式管理:從戰略到運營》
[2]楊世杰.楊志明.閉環管理原理及其運用[J].有色金屬工業.
1998(11)
[3]王長偉,李少霞.現代煤炭企業成本管理問題[J].企業導報.2009(11)
關鍵詞:PDCA循環;血常規;錯誤報告單
PDCA Cycle Applied in Reducing Error Reporting Rate of Routine Blood Test
MA Chun-hong,HAN Qing-zhi,ZHENG Yan-hong
(Laboratory of Ninghe Hospital in Tianjin City, Tianjin 301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 reduce blood error report rate, ensuring patient safty.Methods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of blood wrong, in view of the main reasons, formulate rectification measures, make blood error report rat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Results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DCA cycle of 1 years, blood routine error report rate by the management of 5.1 ‰ to 1.9 ‰,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target value
Key words:PDCA cycle; Routine blood test; The error report
PDCA循環是在國內處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管理工作方法,它是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Eo戴明博士(Dr.W.E.Deming)于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PDCA循環是質量保證體系運轉的基本方式,是一種普遍實用的管理哲學[1]。血常規檢測是檢驗科三大常規檢測項目之一,是醫生診治病情必備的輔助檢查手段。錯誤結果可能造成誤診、誤治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應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分析、探查造成血常規錯誤報告的原因,針對主要因素制定整改對策,加以實施,并對有效措施加以鞏固,以利于持續改進。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凡是與患者或健康體檢者實際值不符的報告,統稱為錯誤報告。統計2010年6~12月份所有的血常規檢測數量27135人次,分析反饋的所有錯誤報告單數140人次,錯誤報告率大約5.1‰左右。
2計劃階段(P)
2.1分析現狀根據天津市各大三級醫院血常規錯誤報告率統計,錯誤率一般在1.8‰~2.5‰,而我院的錯誤報告率(大約5.1‰)遠遠超出預期。結合本科自身實際情況,爭取將錯誤報告率控制在2‰以下。
2.2原因分析對2010年6~12月份分析反饋的140人次錯誤報告單原因分析統計,錯誤原因見表1。
2.3主因確定由表1可知,標本采集、儀器校準、人員操作及報告審核是導致血常規錯誤報告的主要因素,這和文獻報導是一致的[2,3]。
2.4制定措施①加強標本采集人員的再培訓;②加強檢驗人員的操作再培訓;③嚴格質量控制,定期由廠商用配套的校準物對儀器校準、比對;④嚴把審核關,增加涂片鏡檢、手工計數復檢規則
3措施實施(D)
3.1每年8月份對新入職的醫護人員進行標本采集的崗前教育,培訓、考核達標率要求100%;每年2月份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規范標本采集,確保檢驗質量》的培訓,要求參訓率達95%以上,合格率為100%。
3.2目前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新月異,為了保證檢驗質量,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我們重視履行崗前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新儀器入科完成安裝調試后,由廠家專業技術人員對檢驗科儀器專管人員、具體操作人員及設備科維修人員進行各自方塊的先關技術方面的技術培訓、考核;對新入崗人員由檢驗科儀器專管人員進行專門帶教,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許授權操作。
3.3科室規定每半年由儀器廠商用配套的校準物對儀器校準、比對,保存校準、比對報告,保證儀器正常運轉。
3.4員工依據復檢規則,對異常血常規報告單進行涂片鏡檢及手工計數復檢;依據職稱及工作經驗賦予審核權限,嚴格執行雙人審核制度。
4效果評價(C)
為了檢測措施實施效果,我們于2011年1~12月對51991例血常規化驗單進行追蹤分析,其中血常規錯誤報告單102例,錯誤報告率為1.9‰,與2010年6~12月份血常規錯誤報告率相比明顯下降,并達到預期效果(2 ‰以下),見表2。
5鞏固措施(A)
5.1對實施結果總結分析經過效果評價不難看出,我們所制定的整改措施實施有效。為保證其有可延續性,我們制訂了《臨檢室儀器標準操作作業指導書》、《臨檢室項目標準操作作業指導書》、《標本采集手冊》及《血常規復檢規則》,保證血常規檢驗結果準確。
5.2未解決問題的處理為了進一步降低血常規錯誤報告率,我們將對未解決的主要因素再次進行PDCA循環,以臻于至善。
PDCA循環是一個展開的、持續進行的動態過程,并對各項持續改進活動實施整合管理[4]。要不斷的進行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循環過程,從長遠角度血常規錯誤報告率會得到持續的改進。
參考文獻:
[1]馬林,羅國英.全面質量管理基本知識(新一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
社,2000:56-57.
[2]丁明彩,張雁等.血常規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差來源及分析[J].醫學檢驗
與臨床[J].2010,21(3):77-78.
1 PDCA循環的概述
1.1 基本概念
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主要分4階段為P(Plan)-D(Do)-C(Check)-A(Action),即計劃-執行-檢查-行動。多用于質量體系中質量管理方面,通過漸進的循環管理,基于上一循環的持續優化,不斷地提高完善產品質量。
1.2 PDCA循環與資金集中支付體系的聯系
PDCA循環是能促進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開展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利于企業標準化制度建設,從而進一步推動企業有序高效運營發展。針對資金集中支付體系,即包括資金支付的計劃,資金支付計劃的實施,資金支付計劃實施的核查和資金支付體系的改進提升等一系列圍繞資金支付的工作程序,PDCA循環的引入將使得資金支付的每個流程進入動態周期,形成動態循環管控系統,增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的過程控制,同時提高效率,提升資金管控水平。
2 PDCA循環對資金集中支付體系中的優化
2.1 Plan:資金支付計劃
計劃是PDCA循環的起點。資金集中支付計劃是資金集中支付管控體系的基礎環節。與發展戰略相匹配的資金計劃能保證資金鏈的完整,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明確戰略導向的資金計劃。A公司目前的資金預算計劃,以現有資金規模為編制基礎進行不同比例的調整而成,很難起到全面預算管理應發揮的作用。因此,亟待樹立戰略目標導向預算理念,明確企業發展目標和戰略計劃,制定相應行動和措施,精確完成這些目標任務需要的資源,這正是戰略目標分解、實施、控制和實現的過程。具體地,資金支付作為企業資源再分配的有效手段,直接影響企業戰略的實現,應確保將資源優先配置給最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生產活動。根據企業愿景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制訂整體資金運營計劃,既注重生產經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中資金流的結構匹配,又滿足企業資金規模上總體平衡。
推行“兩上兩下”的編制流程。資金預算是否能夠很好地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預算的編制。目前,A公司資金預算編制粗獷,常是財務部門一家獨大,不是因為財務部門具有專業權威性,而是其他經營部門不重視,不參與,最終只得財務部門閉門造車,造成了預算的片面性和脫節性。因此,注重真正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從業務預算到財務預算到資金預算,各責任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深化預算之間的勾稽關系。針對資金預算計劃,各二級單位應將“以收定支、量入為出、全面受控、總量平衡”作為編制指導思想,“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地編制資金計劃。各二級單位結合經營活動業務計劃,與財務預算保持一致,初擬資金計劃,報送總部進行審核。經總部審核反饋意見,下級部門根據審核批復意見再次上報,最終根據總部批復計劃執行,完成資金計劃的編制。
2.2 Do:資金支付
執行是PDCA循環中的關鍵環節。資金支付計劃的真正落實,才能發揮資金預算的作用。因此,如何保證資金計劃的完成,是PDCA循環管理的重點。
建立資金支付日臺賬,及時比對。將年度計劃細化為月度計劃,年度控制月度,月度控制實際。具體地建立資金支付日臺賬統計表,每日對比指標,及時分析偏差原因,進行糾偏,確保計劃的完成。強調的是不失資金計劃整體的嚴肅性,資金計劃月度間允許相互調劑,月度計劃剩余可以累積到下月,下月額度可以提前使用,但是總量須保持平衡。
實行大額資金使用審簽,直接調節。將公司大額資金分類別分限額,支付時依據公司相關審批制度實行審核聯簽,各業務部門對資金的合法合規合理性進行實質性審核,總財務負責人“一支筆”審批,只有經會審符合資金支付規定的才準予支付。另外,嚴格收支兩條線原則。在資金計劃額度內支付,注重以收定支,在收入額度內支付,防范收支失衡風險。
深化金融機構業務合作,加速周轉。資金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的存在,持續拓展與金融機構業務合作,依托金融機構平臺,建立大額資金集中支付,加速資金流轉速率,提高資金效益。同時提高人員從業技能,在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統后能應對新的網絡技術應用風險,確保資金支付安全性。
2.3 Check:資金支付跟蹤檢查
資金支付跟蹤檢查是資金計劃完成的保障。跟蹤核查,確保資金按計劃支付,尤其是杜絕計劃外支付。通過分析考核,提高資金計劃完成的執行力。
自我檢查常態報告機制。A公司各二級單位每期末,由月度到季度到全年,對本單位的資金執行狀況進行總體分析,及時發現實際業務與預算指標之間的差異,查找原因,進行整改糾偏,保證各項預算指標的順利完成。
上級復查機制。A公司總部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信息系統,在線快報、季報數據,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跟蹤分析與監督反饋工作。責成專人跟蹤、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并反饋建議,監督整改后續等工作。
不定期抽查制。組建督查組,不定期地抽查各二級單位,排查支付體系中的風險點和管理漏洞。同時要將檢查時間、檢查內容、責任人、整改措施等信息詳細登記,形成檢查改進記錄,為日后的責任考核、工作改進提供有力支撐
2.4 Action:優化業務流程
優化業務流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計劃、執行和檢查,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提升管控水平,是PDCA循環中的最后一環,同時也正因為新問題的遺留而進入新一輪的PDCA循環。
合理調劑資金配置。確保年度資金預算的完成,維持公司內部資金周轉,各二級單位間可以拆借資金,但要求如期償還,定期清償。各二級單位的月度資金計劃間可以相互調度,但月計劃完成偏差不能超過10%。對資金計劃的執行要加強管控、分析工作,確保年度整體資金計劃的完成。
嚴肅資金預算的調整。強調資金 預算的剛性和權威性,已批復的預算應當保持穩定,不得隨意調整,盡可能避免發生預算外支出項目。由于市場環境、國家政策或者不可抗力等客觀因素導致預算執行境況發生重大差異確需調整預算的,應當履行嚴格的審批程序規范操作。A公司目前需要建立完整的資金預算上報、追加、審核、執行等預算規范程序。
加強對各單位資金支付的監督、檢查、控制。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避免舞弊風險,對資金支付違規事件進行相關責任認定。
3 結 論
建立標準化制度。為了保證資金支付業務流程的高效平穩運轉,應建立由制度梳理、制度規劃、制度執行組成的制度動態管理方法,及時消除制度盲點,強化制度執行,切實做到各項業務有法可循,有據可依,為公司資金支付工作有序進行提供制度保障。
經驗推廣宣傳。對核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對比,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或制定作業指導書,便于以后工作時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給予總結,以免重現。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給下一個PDCA以循環中去解決。
強化預算管理理念。結合全面預算管理,通過資金支付手段優化公司資源配置,資源稀缺時代最大化資源效益。借助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資金支付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行資金支付全過程管控。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江龍.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策略思考[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8).
關鍵詞:護理教學;PDCA循環法;護理管理
PDCA循環法又稱戴明循環管理法,分為計劃(P)、執行(D)、檢查(C)、處理(A)4個階段[1]。護理臨床實習是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是培養護理實習生獨立工作能力、綜合動手能力的第一步[2]。為了更好地規范護理教學管理工作,我院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在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中,取得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實習的所有護生。
2方法
2.1計劃(P)
2.1.1擇優選拔帶教老師
帶教老師的選拔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選拔教學能力強,有責任心,并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熟練護理技術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帶教老師,并從中選拔善于溝通、有管理能力的護理骨干擔任科室總帶教,以確保臨床帶教質量。
2.1.2制定教學計劃
護理部根據大中專院校實綱要求,結合護生特點,制定總的實習計劃,合理設計護生科室輪轉表,使護生全面掌握各專科疾病護理常規和基本技能操作,熟悉各種操作設備和功能,了解醫院新技術、新項目及最新發展動態。科室結合本專業制定教學計劃,提出科室實習的具體要求,每月組織專科講座、護理查房等教學活動。
2.1.3簽定管理協議
通過簽署醫院、校方、護生三方協議,加強各部門監管力度,規范實習管理,增強師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臨床實習質量。
2.2執行(D)
2.2.1加強崗前培訓
①帶教老師培訓:每年度實習帶教工作開始前,護理部組織有資質的帶教老師進行培訓,明確帶教老師責任和義務,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②實習生培訓:每批護生臨床實習開始前,護理部統一組織為期1周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介紹醫院基本概況,學習醫院規章制度、有關法律法規、院內感染知識等。通過培訓增強護生的職業自豪感,強化制度意識和護理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服務意識。在培訓結束前進行入院考試,便于掌握各院校護生的知識和技術操作水平,發現薄弱環節,制定合理的臨床帶教計劃,實現個體化教學。
2.2.2實行分級管理
采取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總帶教—帶教老師。護理部負責制定整個帶教方案,檢查和監督教學計劃實施情況、定期征求護生意見,及時解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各科室由護士長、總帶教和帶教老師組成教學組,負責臨床教學工作的管理和具體實施,確保實習計劃的落實。
2.2.3開展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
①護理部每月組織多媒體業務教學講課1次,由各科護士長、總帶教主講,授課內容以各科室專業特點、操作規程及新開展的護理技術項目為主,強化護生專業理論知識,了解醫院最新發展動態。②科室每月組織1次護理學術講座、護理教學查房、技能操作培訓等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更好地使護生掌握臨床技能。在教學方式上,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單一模式,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形式,讓護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護生思維能力,提高護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③采用“一對一”帶教方式,實行責任雙簽字制度,即帶教老師與護生簽訂帶教責任書,以加強雙方自我管理。帶教老師根據每位護生的特點,進行個體化教學。由基礎的護理工作逐漸到專科性技術操作,放手不放眼,讓護生參與到實踐中,培養護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急能力,注重培養護生的護患溝通技巧,提高護生的實踐能力。
2.3檢查(C)
2.3.1臨床教學質量控制檢查護理部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計劃及考核標準,定期查看帶教實施情況、帶教記錄、護生排班表等;不定期檢查科室帶教方法、護生實踐能力。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反饋科室;科室針對檢查出的問題認真剖析、提出改進措施,對總帶教及帶教老師進行教學質量考核,并匯總報護理部,護理部追蹤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新問題,進入下一循環,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3.2開展評學評教活動
①護生實習情況考評。護生出科時帶教組長對其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科護士長結合出勤情況、平時實習表現、實踐能力,認真填寫實習鑒定表;實習結束時護理部對護生進行理論技能考試,了解護生實習效果,做出綜合評價。②教學質量評價。護理部對帶教老師的專業理論、教學水平、操作規范、帶教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定。護生出科前征求其對科室、老師帶教工作意見與建議,及時了解護生的學習需求,反饋給科室,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既調動了護生學習主動性,又增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感,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
2.4處理(A)
針對教學質量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納入科室質量管理考核、帶教老師個人評定中。如一名新入臨床的護生,未按規定戴口罩,進入治療室,及時批評糾正,并按照教學管理條例,對帶教老師、帶教科室做出相應處罰并扣減當月質控分值,提出整改意見。每位護生出科前,進行理論技能考試,對考核不合格的護生則延長實習時間,直至成績合格后方可離開科室。通過護生和帶教老師的雙向評價,對不負責任的帶教老師,取消其教學資格。年度實習結束時,評選出的優秀帶教老師年終予以獎勵,優秀學員則在醫院聘用時優先錄取。同時,做好年度教學工作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以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3]。
3結果
通過對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實習的護生運用PDCA循環法管理,順利完成帶教計劃,每位護生均實現帶教目標,掌握應知應會內容,理論操作考核優良率從84.6%上升到92.3%,綜合素質也有明顯提高,實習結束考核合格率達100%。開展臨床教學質控檢查和評學評教,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促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護生對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滿意度從86%上升到95%。4小結PDCA循環法其特點是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大循環套小循環,互相促進,呈螺旋式上升的管理過程[4],是程序化、標準化的一種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在臨床教學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能夠準確反映護理臨床教學中的信息和效果,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利于護生有效地自我管理,便于護理部對臨床教學做出正確的規劃和決策。
參考文獻:
[1]袁志敏.應用PDCA循環模式進行護理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75-76.
[2]王淑香.帶教護理實習生管理思路與實踐[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8,3(1):32.
[3]賴曉娟,黃燕梅,劉向群.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進修護士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