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

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

時間:2023-09-22 09:45: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

第1篇

Abstract: Coal ash is a large amount of solid wastes produced from power plants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quantities、occuping large area and dusting. How to turn the waste into treasur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as been a matter which was concerned by every power plant all along. By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n installing coal ash system at the Qingshuichuan power pl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h emission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reduced, greatl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cal ash and bring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關鍵詞: 粉煤灰;磨細系統;綜合利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Key words: cocal ash;coal ash grinding system;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economic benefits;social benefits

中圖分類號:TM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3-0055-02

0 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之如影相隨的就是污染。去年全國多地連續出現霧霾、揚塵天氣之后,各地都加大了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整治力度。滿足環保要求已經成為了一個企業立足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于火電企業而言,粉煤灰的綜合利用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一種有效方式。

通過對同類企業的充分調研,結合陜西清水川發電有限公司的地域特點以及經濟發展情況對加裝粉煤灰磨細系統的技術方案分析和經濟效益分析,論證了該方案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切實可行性。同時,也為同地區同類型火電企業提供相應的技術借鑒和案例支持。

1 概述

陜西清水川發電有限公司地處陜蒙晉三省交界的府谷縣。一期(2*300MW)機組2008年建成投產,年均粉煤灰排放約為55萬噸。建成后所排放的粉煤灰為原灰,其細度值一般在20%~50%之間(325目篩余),達不到國家標準(GB1596-91)規定的I級灰和Ⅱ級灰標準要求。2010年公司實施了60t/h粉煤灰干法分選技改工程,將原灰進行粗細分離以獲得成品細灰。技改三年以來減少了粉煤灰外排量,實現綜合利用量達16萬噸,高峰季節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50%,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但分選后的粗灰(一般細度值75%左右),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仍運至儲灰場就地排放或者低價出售。二期(2*1000MW)機組建成后年均粉煤灰產量將達到160萬噸。排放量將大幅度增加。灰場的庫容壓力異常大。灰渣的運輸費用、灰場的征地建設費用以及環保達標費用等一系列運行成本將擺在企業面前。如何綜合利用粉煤灰,達到減排、減負、增收,已成為公司即將面臨的焦點問題。

近年來,榆林地區立足于煤炭能源開發,經濟實現快速、穩定的發展,基礎建設及工業開發對粉煤灰綜合利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2012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現有的粉煤灰分選設備產能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基于此,通過市場調研,公司擬加裝粉煤灰磨細系統,對分選后大量的粗灰進行磨細加工,以提升粉煤灰綜合利用水平。

2 工藝技術方案及主要設備

2.1 工藝原理 粉煤灰磨細系統分為開式系統和閉式系統兩種。開式系統具有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出力穩定、維護成本低等諸多優點。目前,在國內被廣泛采用。粉煤灰專用超細磨機系統就是將分選后的粗灰進行超細研磨,使之具有一定的水硬活性,有效地拓寬粉煤灰開發和利用渠道,達到粉煤灰完全利用的目的。

2.2 工藝流程及技術方案 經過對同類企業的充分調研,并結合一期(2*300MW)日均排灰量,我廠擬選用開式磨細系統,出力定位30t/h。利用現有的粉煤灰庫和分選系統,保證原有分選系統運行不變情況下,磨機系統直接在分選后的粗灰庫下取灰,經手動閘板閥和變頻調速穩流螺旋機,粉煤灰連續不斷送入計量稱稱重后,由空氣斜槽輸送進入磨粉機進料口,入磨后的粉煤灰經過研磨體的研磨達到Ⅱ級灰的標準要求,經過研磨的成品灰通過微正壓管道輸送至成品細灰庫中儲存。乏氣則經過庫頂收塵器直接排入大氣,磨尾設1臺布袋式除塵器及排塵離心風機,通過二者的共同作用將磨內含塵的濕熱氣體及時抽出。同時,實現了磨機的冷卻通風功能,提高了研磨效率。乏氣凈化后直接排入大氣,排塵濃度小于50mg/Nm3,符合國家要求的排放標準。

該方案擬建在一期灰庫西側的空余場地,通過管道對其連接磨機系統可直接進行磨細及儲存裝車,具有系統流程簡單,設備少,投資省,操作簡便的優點,同時減少磨細系統儲灰庫及裝車裝置系統的再投資,與現有的分選系統的儲灰庫、裝車裝置形成一體,便于管理,可減少運行及管理費用。

2.3 主要工藝設備 粉煤灰磨細系統由螺旋給料機、電子計量稱、粉煤灰專用研磨機、選粉機、氣箱脈沖布袋除塵器、引風機、螺旋輸送機、斗式提升機、給料機、電氣控制系統及輔助系統等組成。

本廠選用的設備主要工藝參數如下:①主要設備名稱:粉煤灰管磨機;②主設備型式:臥式、筒形、雙倉;③系統設計出力:30t/h;④成品灰細度:Ⅱ級商品粉煤灰。

3 投資估算及經濟效益分析

3.1 投資估算 經市場調研,該選型的粉煤灰磨細系統估算投資約為800萬元,其中建安工程費約為170萬元,設備購置費約為610萬元,其他費用約為20萬元。該項資金完全由企業自籌解決。

3.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3.3 經濟效益分析

3.3.1 年銷量和銷售收入。本系統投運后,高峰季節(4-10月份)按7個月計算,日運行按照16小時計算,年合計運行小時數約為3400小時。年產Ⅱ級商品粉煤灰約為10萬噸。按照當前Ⅱ級商品灰的售價50元/t計算,年銷售收入為500萬元左右。同時,減少粉煤灰棄運量10萬噸,節約灰渣運輸費用約150萬元。

3.3.2 年總成本費用。本系統固定資產投資為800萬元,固定資產按照平均年限法20年進行折舊。投資凈殘值按照4%計算。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當期貸款年利率按5%;工人工資5萬元/人·年;機組年運行3400小時,年耗電量約為255萬千瓦時,廠用電為0.4元/度;磨細鋼球消耗為0.8g/t,年消耗鋼球為18t;設備維修費用按照設備原值的2.5%考慮;所得稅按照25%征收;則年各項成本費用為:

①年平均折舊額=800×(1-4%)/20×100%=38.4萬元;

②每年的財務費用=800×5%=40萬元;

③人工工資=5萬×6人=30萬元/年;

④燃料動力費用=2550000×0.4=102萬元;

⑤其他費用(備品備件)=1.8×10=18萬元;

⑥年修理費用=610×2.5%=15萬元;

⑦年所得稅額=(500-38.4-40-30-102-18-15)×25%=64.15萬元。

3.3.3 年凈利潤額。凈利潤=營業收入-總成本費用-營業稅及附加-所得稅=500-38.4-40-30-102-18-15-64.15=192.45萬元。

3.3.4 資本金凈利潤率。

ROE=(NP/EC)×100%=(192.45/800)×100%=24.06%

3.3.5 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點(BEP)=年固定總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單位產品營業稅金及附加)×100%

=[(38.4+40+30+15)/(500-102-18-64.15)]×100%

=39.07%

3.3.6 靜態投資回收期。

靜態投資回收期=TI/A=800/192.45=4.16年;

(其中:TI-項目總投資,A-每年的凈收益)

經測算,本系統實施后,年均收益為192.45萬元,資本金凈利潤率為24.06%,生產能力達到總生產能力的39.07%即可實現盈虧平衡,靜態投資回收期為4.16年。依據測算數據,本項目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4 社會效益分析

4.1 減少環境污染

粉煤灰同其他粉狀物料一樣,極易產生二次揚塵。另外,就粉煤灰本身而言其主要成分為酸性氧化物。與此同時,大多數電廠為了提高電除塵的效率,往往在電除塵前端加裝煙氣調質系統,粉塵在通過煙道時被噴射的酸性氣體包裹,在其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體,這些粉塵經過電除塵后直接被棄置灰場,遇降水后隨著時間及周圍環境的變化,灰場的滲井濾水呈不穩定的酸堿變化狀態.經過綜合利用后可以減少揚塵及濾水對電廠廠區及周邊環境帶來污染。

4.2 減小庫容壓力、節約占地面積

隨著電廠二期(2*100MW)的建成,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劇增,本系統實施后,每年將減少灰渣排放量10萬噸,減少了灰場的庫容壓力,節約了灰場的占地面積。

5 結論

從環保的角度考慮,加裝粉煤灰磨細系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實施后,年減少灰渣外排量10萬噸,降低了灰場的庫容壓力,減少了環境污染,大大提高了企業粉煤灰綜合利用水平,具有顯著地社會效益。從設備選型的角度考慮,本廠選用的開式磨細系統具有技術成熟、系統可靠、布置靈活、設備簡單、控制方便、投資省等優點。可以與本廠現有的分選系統儲灰倉以及裝車系統形成一體,便于管理。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項目實施后,正常年份的情況下,年凈利潤預計為192.45萬元,資本金收益率達24.06%,收益較為可觀。加裝磨細系統不僅實現了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還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該項目切實

可行。

參考文獻:

[1]方景光.粉磨工藝及設備[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2]王福元,吳正嚴.粉煤灰利用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年10月.

第2篇

關鍵詞:成本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醫療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1-0000-02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及意義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

在1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朱樂斯?帕帕特首次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成本效益分析”這一概念,那時候該概念被定義為“社會的改良”,后來被重新定義,該概念也得到新的涵義和詮釋,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某一項目或活動的全部成本和所得到的效益從而再進行分析和評估,旨在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如今成本效益分析法廣泛運用在投資和經濟管理活動中,尤其是國家投資的公益性項目上。在經濟活動管理上限制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和凈現值法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三種主要方法。

在醫院的經濟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醫院的經濟管理部門對項目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計算出最低成本,制定一份節約成本的方案和預期收入效益表,最后兩者進行比較、量化再做出評估。成本效益分析法旨在準確反映醫院項目的成本情況,計算出最少的成本,從而減低成本,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將有效反映出醫院的效率和績效,進而找出改進的地方,提升醫院的工作效率和設備使用的效率,這對我們基層衛生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醫院管理中運用的意義

如今我們基層衛生院還存在著許多財務管理問題,主要有資源嚴重浪費、財務管理體制不完善、財務賬目不全等經濟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基層衛生院的良好發展。而在基層衛生院的經濟管理中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有助于清楚了解和分析基層衛生院的經濟活動,通過對衛生院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衛生院財務、會計信息、設備的使用效率、資金流動等有效信息,為醫院管理者提供準確的經濟經營信息,并提供出適用性的意見,從而幫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決策,提高衛生院的整體管理和經營水平。以重癥監護病房、急診科科室為例,相對而言這些科室的社會效益要大于經濟效益,這些科室可能能換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如地位、聲望等。雖然這些科室的經濟效益不是太大,但是它們是大部分醫院不可缺少的部分,還占有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基層衛生院的管理者必須要考慮這些科室的成本和效益,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法使得管理者更加清楚這部分科室的運作,比給予相應的扶持政策,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另一方面本來基層衛生院的投入資金不是十分充足,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夠有效控制基層衛生院經濟活動的成本,還能使醫院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提高設備、醫護人員等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資源的情況,從而降低經濟活動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有利于減低成本而獲得更大經濟效益,而不是擴大收費而擴大經濟效益。拿西方國家的醫療行業舉例,西方國家的醫院十分注重控制醫療成本,醫生盡量在不影響醫療效果的基礎上,給病人開出費用低的醫藥治療,通過減低成本而降低收費,得到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我們基層衛生院實施藥品零差價,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費用。

二、醫院經濟管理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效益管理實際操作落實不足

一些基層衛生院雖然有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來進行管理醫院的經濟活動,但是還是不夠完善,沒有規范的制度和運作程序,甚至很多相關的工作都是敷衍了事完成。即使很多醫院都給出成本效益管理的定義和具體步驟,還明確了運動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義和目的,強調要控制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是實際情況上醫院有那么多的科室,要一一落實成本效益管理的確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對我們的基層衛生院而言,政府的投資和關注也不是很多。而且在科室、藥品、設備、后勤等之間還缺乏一定的聯系,沒有一套完整的成本效益管理體制,很難實施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這樣就很難實施成本效益管理。

(二)缺少對醫院經濟活動的成本效益的核算

基層衛生院作為一種公益性和社會效益比較大的單位,應該對經濟活動管理和成本效益有著更高層次的理解,而非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一般。基層衛生院在進行成本效益管理中應該要更加重視成本效益的核算,從而得到更準確的成本信息,規劃更好的控制成本方案。但是一般醫院科室比較多,其他資源也比較廣泛,所以進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難度比較大。加上有些醫院的經濟管理工作人員也沒有認真落實好成本效益的核算,財務賬目的記錄可能只是簡單的記錄而不是經過核算和統計。

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醫院中的運用

(一)健全成本效益管理體制

在基層衛生院健全成本效益管理體制就是為了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只有一套完整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才能規范醫院的經濟管理工作,從而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例如,醫院必須要在新醫改的規定下制定定額管理制度,從資源消耗、成本費用、工作人員、藥品等方面進行定額范圍,制定定額的方法、程序和具體步驟,還有相應的獎罰制度。制定成本效益管理制度是為了讓工作人員進行核算、采購等經濟活動的時候有規章可循,核算成本出支,在保持和提升醫療水平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將成本控制到最低。另一方面,健全成本效益管理體制有利于強化醫療人員的成本效益意識,做好多方面多種方式節省成本出支。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效益管理體制最基本的是成本管理制度和資金審核制度,實施資金審核制度是為了限制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的支出,可以查看哪些成本在預算之內的哪些成本超出預算,還避免出現不真實的經濟信息出現,監督醫院的經濟管理工作。

在基層衛生院實施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目的在于通過核算醫院各方面的成本,進行成本控制工作,同時也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節省成本意識,減少和避免浪費的現象發生。

(二)充分利用醫院資源控制成本

將成本效益分析法運用到基層衛生院的經濟管理中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各方面的醫療資源,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從而減少醫療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國家和我國的醫療事業的層次上看,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在醫療事業上我國的資源也是有限的,而我們國家有那么多人口,所以必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源,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在充分利用醫療資源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分層次的醫療服務,分配好每個科室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同科室需要的資源不一樣,在醫院利用好的前提下盡量滿足每個科室的要求,從而控制好醫院的成本。

(三)及時反饋醫院的經濟數據,做好成本核算

要在基層衛生院的經濟管理中運用好成本效益分析法,必須要做好成本和效益核算工作,及時統計反映該經濟項目的支出和收益的數據,只有通過核算得出有效的數據才能準確分析醫院的成本情況,才能做好適當的修正,更好地降低成本出支。做好及時反饋工作必須規定時間進行核算管理工作,在進行完某項經濟活動時及時核算其成本和效益,這樣才能反映真實的資金資源流動情況,并將信息反饋到醫院的管理者,從而建立一個快速反應機制,減少不必要的的成本支出,還能根據反映的數據更好地分配不同科室的醫療資源。及時進行核算工作反映相關的數據,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能進一步提高基層衛生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基層衛生院的整體水平。

四、結語

在基層衛生院的經濟管理中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不僅能控制成本從而獲得更大的效益,還能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做好成本效益管理必須要健全成本效益管理體制,做好核算工作及時反饋數據,充分利用好醫院資源,從各方面控制成本支出,從“節流”方面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法還能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促進新醫改的實施。因此在基層衛生院的管理中必須強化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運用,這是基層衛生院管理發展和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師,20l3(10).

第3篇

本研究以盧龍縣為例,對其土地整治項目的社會、生態及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

1、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盧龍縣境內,涉及 29 個行政村。區內總人口15600 人,總戶數 4808 戶,人均耕地面積 0.10 公頃。項目區內絕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人民生活水平較低,人均純收入33072 元。項目整治建設規模 1366.47hm,總投資 2980.54 萬元。

項目區土地屬區內的幾個行政村集體所有,由當地村民承包經營使用。區內大部分為旱地,耕地質量較差;當地多年來少旱多雨,水利基礎設施配套不足,農田道路系統不完善、地塊零散不規則等導致糧食生產能力較低,農民對該區的投入與產出,有時成反比。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與農村社會的穩定。

2、土地利用現狀

項目區總面積為 1366.47hm,其中耕地 1121.21hm,占整治面積的 82.1%,全部為基本農田;果園 153.01hm,占整治面積的11.2%;林地 6.03hm,占整治面積的 0.4%;農村道路 42.7hm,占整治面積的 3.1%;農田水利用地 18.72hm,占整治面積的 1.4%;灘涂 2.55hm,占整治面積的 0.2%;荒草地 18.66hm,占整治面積的 1.4%;坑塘水面 3.59hm,占整治面積的 0.3%。

3、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效益分析

3.1 社會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的社會效益是指土地整治實施后,對社會環境系統的影響及其產生的宏觀社會效應,即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土地整治為實現社會發展目標(如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縮小城鄉差別等)所作出的貢獻與影響的程度。

3.1.1 增加耕地面積,促進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項目區內原有廢棄工礦、未利用地等項目實施后可開發為耕地,項目區原有道路、溝渠用地布局不合理,有些甚至已經廢棄,造成土地浪費,通過合理規劃、重新組織,一部分道路、溝渠用地整理成耕地。項目實施后,可新增耕地 45.61 公頃,項目區耕地全部變成水澆地,土地利用更加充分、合理。

3.1.2 增加項目區內農民收入。項目實施后,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結合項目區土地適宜性分析結果,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種植優質小麥和玉米,增加農民收入。

3.1.3 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項目實施后,耕地面積的增加,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項目區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市場。就業機會增加,閑散人員減少。促進了治安穩定,保障了項目區安定團結的局面。

3.2 生態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的生態效益是指土地整治行為主體進行的活動影響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從而使得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生態效應。

3.2.1 提高植被、林木覆蓋率,改善農業生產生態環境。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內廢棄工礦得以開發利用,林木綠化率有了很大提高;通過營造田間防護林,使林木覆蓋率大大增加。不僅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還進一步改善了農田小氣候,提高了農田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業生態環境得以良性發展。

3.2.2 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通過修建防滲管道,合理安排農田灌溉,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發展節水農業,使項目區水資源的利用效益得到很大提高,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3.3 經濟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的經濟效益是指投資主體通過對需要整治的土地進行資金、勞動、技術和管理等投人后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同。它主要通過對土地整治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靜態分析法對盧龍縣土地整治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快速、簡便的分析。項目區原有耕地 1121.21 公頃,項目實施前主要種植單茬春玉米,年產值為 1121.21 公頃×7000 公斤/公頃×1.2 元/公斤=941.82萬元,扣除40%農業成本,純收益為941.82×(1-0.4)=565.09萬元。

4、小結

第4篇

一、成本分析模型建立

生命周期成本(LCC)是指在產品經濟有效使用期間,從產品研究開發階段開始,經過產品規劃、設計、制造、售后服務等階段,按每一階段累計其發生的成本。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投資成本、資金成本、安裝成本、能源成本、運行成本、維護成本及最后處置成本現值的總和。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LCC)由下式進行計算:

LCC=M+E+L+D+R+A+Ma+S+F+O-B

上式中:

M—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等費用;

E—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消耗的燃料以及動力等費用;

L—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人工費用,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等;

D—固定資產折舊費;

R—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修理費用、定期維護費用和設備更新改造費用;

A—無形資產攤銷和低值易耗品攤銷的費用;

Ma—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管理費用,如辦公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費、咨詢費、排污費、合同公證費等;

S—在銷售活動中發生的各種銷售費用,如產品包裝費、運輸費、裝卸費、廣告費、專設的銷售機構各種費用等;

F—在籌集資金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財務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益、銀行手續費等;

O—其他費用,如租賃費;

B—副產品出售的收入。

用以上公式計算的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可應用于很多種不同的決策和評價,為特定的經濟項目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

將產品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成本資料和銷售收入的資料,輸入到成本分析模型的系統框架中,從而建立起生命周期的成本模型。通過對成本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階段的成本結構和各種成本差異,也可計算出產品的毛利、營業利潤等經營成果指標,進而分析產品在生命周期各階段上的成本和經濟效益。

二、汽車發動機成本分析

汽車發動機再制造經濟效益評估的基礎需要計算“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本文主要對汽車發動機再制造生命周期成本進行分析,它主要包括四部分: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生產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運輸成本和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

第一,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分析。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包括:車輛運輸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燃料成本等。桑塔納2000電子燃油噴射發動機主要是從北京(豐臺)、浙江、河南三省市運送過來,年運送量為2000臺左右。根據實際收集數據計算得出一臺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如表1所示。

第二,再制造發動機生產成本分析。再制造發動機生產成本包括:單位生產成本(不含折舊)、資本成本和銷售成本。單位生產成本(不含折舊)包括原材料成本,輔料成本,水、電、煤等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副產品沖減成本等。如表2所示。資本成本和銷售成本包括初始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房屋設備折舊,銷售費用等。如表3所示。

第三,再制造發動機運輸成本分析。再制造發動機運輸成本包括:車輛運輸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燃料成本。桑塔納2000電子燃油噴射發動機主要是銷售到北京(豐臺)、浙江、河南三省市和上海大眾汽車生產廠,年運送量為2000臺左右。根據實際收集數據計算得出一臺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如表4所示。

第四,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分析。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包括:燃油成本、維修成本、保險費用和其它成本。根據實地調查統計,數據如表5所示。

第五,副產品的經濟收益。汽車發動機再制造生命周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可以為生產廠家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在案例中討論的副產品如可回收利用的金屬的變價收入等。

第六,再制造汽車發動機單位成本分析。汽車發動機成本分析,它主要包括四部分: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生產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運輸成本和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其計算結果分別對應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生產成本、再制造發動機運輸成本、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桑塔納2000型電噴發動機的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成本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三、再制造汽車發動機成本效益分析

本文把再制造汽車發動機項目視同新建項目對待,采用動態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以動態分析為主;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定量分析為主;宏觀與微觀效益分析相結合,以宏觀效益分析為主。即用動態的方法定量地分析再制造發動機項目的經濟性,本文選取了經濟凈現值為評價效益的指標。

經濟凈現值是用社會折現率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凈效益流量折現到建設期初期的現值之和。其表達式為:

式中,B——效益流入量;

C——費用流出量;

(B-C)t——第t年的凈效益流量;

n——項目壽命期;

is——社會折現率,采用國家的參數,社會折現率12%。

根據上海大眾聯合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經濟數據,考慮到實際生產情況,假設該公司第一年生產2000臺,第二年生產3000臺,以后每年以生產5000臺計算,得出廠家的凈效益流量,如表7所示。

代入各年的凈效益流量值(表7),經計算得:

ENPV=2746.34萬元

經濟凈現值大于零,表示企業和國家為再制造汽車發動機項目付出代價后,可以得到符合社會折現率的社會效益,或除得到符合社會折現率的社會效益外,還可以得到以現值計算的超額社會效益,因而認為該項目具有財務可行性。

另外通過搜集的數據可以推算得到:桑塔納2000型電子噴射再制造發動機的零售價為6200元/臺,假設一年生產銷售2000臺,銷售額為1240萬元,其利潤為105.674萬元,經測算并可為45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本文采用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分析了汽車發動機再制造過程發生的經濟成本,建立其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數據,并對其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再制造汽車發動機項目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為國家增加稅收,而且可以為多人提供就業機會,不僅具有財務可行性,而且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可以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景泰:《項目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科研管理》2010年第1期。

[2]張景泰:《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

[3]陳愛早:《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集成運用》,《財會通訊》2008年第2期。

第5篇

1、項目名稱

2、承辦單位概況(新建項目指籌建單位情況,技術改造項目指原企業情況)

3、擬建地點:

4、建設內容與規模:

5、建設年限:

6、概算投資:

7、效益分析:

二、市場預測

1、水利水電供應、需求現狀

2、水利水電供需預測

3、水利水電價格現狀與預測

三、水利水電資源開發利用條件

1、流域及電網現狀與開發利用規劃

2、擬開發河段水利水電資源量、品質及開發利用的可能性

3、擬建項目在整個流域內或電網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

四、水文和氣象

1、流域概況(工程所在流域聽地理狀況、河道和水土保持狀況)

2、氣象特征

3、其他情況

五、工程地質

1、區域地質條件

2、水庫區工程地質條件

3、壩址及樞紐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質條件

4、其他部分地質條件(排水線路、堤防和河道)

六、工程任務與規模

(一)土建工程

1、擋水泄水建筑物

2、水電站廠房及開關站

(二)水利水電設備

1、發電機組

2、電力接入系統方式及主接線

3、主要電力設備及輔助設備(列出含單價的清單表)

七、工程選址及工程總體布置

1、工程等級和設計標準

2、壩址選擇

3、壩型與樞紐布置

八、環境影響評價

1、區域環境概況

2、工程對水體、水系、生物、水土流失影響分析

3、保護措施

九、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1、組織機構設置(法人組建方案、管理機構方案、管理機構圖)

2、人力資源配置(生產作業班次、勞動定員數量及技能要求)

3、員工培訓

十、項目實施進度

1、建設工期2、進度安排

十一、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1、建設投資估算(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安裝費和庫區淹沒處理補償費等)

2、流動資金估算

3、投資估算表(總資金估算表、單項工程投資估算表)

(二)資金籌措

1、自籌資金2、其它來源

十二、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

效益

1、銷售收入估算(編制銷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費用估算(編制總成本費用表和分項成本估算表)

3、利潤與稅收分析

4、投資回收期及投資利潤率

(二)社會效益

十三、結論|

社會發展項目建議書格式

一、總論

1、項目名稱:

2、項目法人:

3、建設地點:

4、建設內容:

5、建設規模:

6、概算投資:

7、效益分析: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一)項目背景:

1、建設單位概況2、建議書編制依據

3、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二)基本條件:

1、擬建地址狀況2、擬建地址的建設條件:

(三)項目建設的意義:

三、建設內容、規模及工程方案

(一)建設內容與規模

1、建設規模及理由

2、建設內容技術方案

3、建筑安裝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四、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1、投資估算依據2、建設投資估算3、投資估算表

(二)資金籌措方案

1、項目法人自籌資金 2、信貸融資

五、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第6篇

摘要:該文以某土地整治項目為實例,對其綜合效益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良好,項目的實施對推動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土地整治;綜合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項目不僅可以使農業增收增效,而且還能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優良的社會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地整治的總體目標由原來單一的追求耕地數量向數量、質量和生態三者并重轉變[1],由最初的追求經濟效益轉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并重[2]。在國外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中,景觀效益是必不可缺的一個內容,這對我國土地整治項目具有借鑒意義。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效益包括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3]。社會效益分析是衡量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經濟效益分析是可研階段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評定一個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的一個基本標準;生態效益是衡量土地整治活動中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指標;景觀效益是評價整治建設給環境方面帶來的影響的重要元素。因此,對土地整治項目進行綜合效益分析十分必要。

1綜合效益分析

1.1社會效益土地整治項目建設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建設過程中可以為當地的剩余勞動力帶來就業機會,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土地整治項目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的配套建設,將項目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方便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區域,可以吸引外來資金的投入,發展高科技產業,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土地整治項目的社會效益分析需結合項目建設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分析土地整治項目在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區域耕地總量平衡、促進農村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情況。社會效益評價指標一般包括中低產田面積減少率、復種指數、新增耕地面積、居民年均收益增加值、糧食單產增加量、土地墾殖率、機械化作業率和群眾支持率等8個評價指標[4](表1)。1.2經濟效益土地整治項目經濟效益是對土地進行資金、勞動、技術等的投入所獲得的效益[5]。土地整治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現有耕地的地均產出水平和新增耕地的新增土地產出能力所帶來的收益增加。經濟效益可從現有耕地增產產值、新增耕地產值、項目單位面積投資、靜態投資回收期等指標進行分析[4](表2)。1.3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是土地整治對區域內的水資源、土壤、植被等產生諸多直接或間接、有利或有害的影響[6]。土地整治項目的生態效益可從灌排保證率增加值、旱澇災害控制率等方面加以分析[4](表3)。1.4景觀效益景觀效益是指土地整治后帶來的村容整潔、布局合理的舒適景觀,給當地居民帶來舒適感,生存環境改善。景觀效益具體是指能使農村各要素和組成部分種類大小、形態、數目及它們的空間布局和時間配置的進程差異所能表現的各種美感,如空間美、時間美、人工美、形態美和色彩美等[7]。主要從多樣性指數、土地平整面積和綠色植物覆蓋率3個指標進行分析(表4)。

2實例分析

2.1項目區概況某土地整治項目涉及5個村,8588人。項目土地總面積339.94hm2,扣除不動工區域村莊、公路用地和設施農用地等面積,項目區建設規模336.02hm2,新增耕地面積3.99hm2,新增耕地率1.12%。整治前,耕地面積300.07hm2,其中,水田面積291.28hm2,水澆地2.32hm2,旱地6.46hm2。農作物種植面積:早、晚稻均為291.48hm2,花生2.32hm2,油菜6.46hm2。農作物單產:早、晚稻均為6000kg/hm2,花生4500kg/hm2,油菜1500kg/hm2。整治后,耕地面積304.05hm2,其中水田面積301.18hm2,旱地2.88hm2。農作物種植面積:早、晚稻均為301.18hm2,油菜2.88hm2。農作物單產:早、晚稻均為6750kg/hm2,花生4800kg/hm2,油菜1650kg/hm2。項目投資總額為999.03萬元。2.2社會效益整治前后,中低產田面積由300.07hm2減少至2.88hm2,減少率為99.04%。土地墾殖率由88.27%增加至89.44%。機械化作業率達到100%,群眾支持率100%。農作物復種指數由1.98提高至1.99。早、晚稻單產增加量均為750kg/hm2,花生和油菜單產增加量分別為300kg/hm2、150kg/hm2。整治后,項目區新增耕地面積3.99hm2,現有耕地增產產值132.46萬元,居民年收益增加154元。項目區實施后,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調整,部分旱地和全部水澆地變成水田,大部分耕地都變成高產田,復種指數和墾殖率也稍有提高,實現了土地高效利用,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水田面積有所增加,這對實現耕地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的實施,項目區基礎設施得以完善,耕地質量提升,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得以提升。糧食的單位產量將提高,項目區的糧食產量和收益也將提高,居民的收益增加,說明此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項目組在踏勘階段和當地群眾進行深入地溝通,項目可研和規劃設計階段多次召開村民座談會,廣泛地征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這將推動群眾進行土地整治的熱情,為項目順利開展和獲得更大的支持提供了條件。綜上所述,該項目社會效益良好。2.3經濟效益查閱相關資料可知近幾年項目區水稻、油菜和花生的產量單價和種植成本,其中,雙季稻平均價格2.7元/kg,平均種植成本9000元/hm2(包括犁田、插秧、收割施肥打藥等人工和機械成本4500元,化肥費2250元,種子農藥費2250元);油菜籽平均價格5.47元/kg,平均種植成本7705.2元(包括人工成本5060.1元,化肥費1016.85元,租賃作業費697.5元,農藥費304.5元,種子費210元);花生平均價格5.4元/kg,平均種植成本7800元/hm2(包括整地費、機播費和機收費等人工和機械成本3150元,化肥費1500元,農藥費150元,種子費3000元)。由此可計算得項目區整治前耕地產值423.59萬元,整治后耕地產值556.06萬元,現有耕地增產產值132.46萬元,新增耕地銷售收入14.54萬元,經營成本7.18萬元,新增耕地產值7.36萬元,項目單位面積投資29731.2元/hm2,靜態投資回收期7.54年。項目區整治后現有的耕地和新增耕地產值較可觀,投資回收期短,經濟效益良好。2.4生態效益據調查,整治前項目區耕地灌溉保證率為65%,整治后,不能灌溉的水田面積6.15hm2,旱地面積2.88hm2,共9.03hm2,項目區耕地灌溉保證率97.03%,灌溉保證增加率為32.03%。整治后,項目區內旱澇災害控制面積295.12hm2,旱澇災害總面積336.02hm2,旱澇災害控制率87.83%。該項目實施后,耕地灌溉保證增加率較高,大部分田塊作物需水量基本上都能得以滿足。同時,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地控制項目區的旱澇災害,增強了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為作物的高產穩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故該項目生態效益良好。2.5景觀效益整治后,項目區多樣性指數0.14,土地平整面積130hm2,綠色植物覆蓋率85.62%。晚稻收割后,可以在水田內種植油菜或綠肥,提高了多樣性指數。將項目區原有破碎,形狀不規則,高低起伏的田塊進行平整,不僅有利于農業生產,而且有利于農村生活環境的美觀。綠色植物覆蓋率提高,有利于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土地整治后的美妙景觀將為當地居民帶來愉悅的心情,改善其生存環境。故該項目景觀效益良好。

3結論

本研究以某土地整治項目為實例,采用一系列的指標,對其綜合效益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良好。項目的實施,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上可行,改善了作物生長環境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了土地整治的目標,對推動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2)項目生態效益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進一步加強灌溉與排水工程措施,使項目區全部耕地達到能灌能排。(3)景觀效益可以通過增加平整區的面積進一步提高。景觀效益可直接給人們帶來美感,但容易被忽略,建議以后作為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效益的重要內容加以分析和研究。

作者:岳小松 許琴 單位: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第7篇

關鍵詞FDI;生態效益;面板數據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6)04

>>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的生態效益評價研究 封山育林對林木生長的影響及其生態效益分析 胡枝子的生態效益 試論林業工程的生態效益 營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 論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產業結構變動對生態效益影響的實證分析 產業結構變動對生態效益影響的分解分析 FDI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探索海珠濕地建設對廣州城市的生態效益 對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生態效益的探討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對森林生態效益發展的對策研究 桉樹的生態效益及生態林經營 桉樹的生態效益及其生態林經營 生態林業建設中杉樹的生態效益 FDI影響中國工業能源效率的傳導渠道分析 FDI對省際工業能源效率的影響 生態效益補償探悉 森林生態效益分析 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和多樣性對生態園林建設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uo Lan. New Investment Would Not ‘Sprinkle Pepper’[N/OL].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2013-08-14(02)[2013-08-14]. http://.cn/rmrbhwb/html/2013-08/14/content_1283120.htm.]

[15]李發N.一個以勞動力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與經濟增長關系模型:基于巴羅指標和中國31年相關數據的經驗檢驗[J]. 南開經濟研究,2011,(2):118-128.[Li Fasheng. A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o Keep Labor Quality as the Core: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Barro Index and Chinese 31 Years’ Empirical Data[J].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2011,(2):118-128.]

[16]Cole M A, Rayner A J, Bates J M.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01-416.

[17]Deng P.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Transnational from Emerg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3, (2):113-124.

第8篇

1.項目基本情況:名稱、建設單位、立項背景、建設目標等;

項目名稱:郁南縣東壩鎮1000畝果桑綜合開發建設

建設單位:郁南縣東壩鎮人民政府

果桑的果實為桑椹,桑椹味道鮮美、酸甜可口,桑椹可加工成藥材和保健食品,如果汁、果干、果醬、果粉、果酒、罐頭等,很受消費者的喜愛。另外,果桑的桑葉還可以用于飼養蠶生產蠶繭。項目建設本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原則,計劃以大坪村為中心建設蠶桑業綜合開發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并引進全套桑椹果冷藏、保鮮加工生產線,開發桑椹果汁、果酒,建設原料、產品儲存倉庫及辦公生活附屬設施,通過公司+農戶+基地模式建1000畝優質果桑生產基地。

2.項目單位情況:近兩年財務狀況、技術條件、管理方式等。

二、投資必要性分析

1. 是否符合產業政策、行業和地區發展規劃;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家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已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保護環境結合起來;二是由以增加農產品產量為主,轉到積極調整結構,依靠科技進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上來。果桑是我國種植業的一個新興項目,在豐富和優化農林產業結構中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果桑項目的推廣,提高了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實施果桑產業的開發是科技興農戰略的需要,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需要,也是調整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果桑產業產加銷綜合技術開發已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果桑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面臨的市場巨大,前景廣闊。果桑及相關的產品豐富,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生物制藥、印染、造紙、飼料、蠶業等。主產業是采摘桑椹鮮食和生產加工成桑椹酒(如桑干紅、桑果啤)、桑果汁、桑椹紅色素、桑果醬、桑果凍、桑椹醋等;其次是桑葉茶、食用菌、造紙、養蠶、家畜飼料等。其中以采摘桑椹為主要內容的兼業經營,將是我國果桑產業的主要類型。發展果桑,符合我市我縣的發展定位,也符合省委綠色產業的發展定位,發展果桑,定能造福東壩。

2. 資源優勢及其與當地主導產業關系;

3. 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

積極發展果桑產業符合發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對促進農民增收、豐富市場供應,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生產、建設條件分析

1. 項目所在地自然資源條件、社會經濟條件;

2. 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條件與配套設施。

該項目區位于大坪村,環鎮水泥公路與縣道464線和省道德珠線相連,即開通的廣梧高速公路從項目區邊經過,交通十分便利。項目區位于南江河南側,臨近有50萬立方米水庫一座,溝渠縱橫交錯,灌溉方便,條件優越。項目區附近有高、低壓輸電線路和變電設施。項目區附近建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信號發射接收裝置,信號覆蓋全區,固定電話線路可通區,通訊設施先進。

四、建設方案

1.項目實施地點、范圍和實施計劃;

2.建設內容和技術方案;

3. 項目運行機制和組織落實。

該項目由東壩鎮農業服務中心組織實施,本項目計劃引用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方式,建設優質果桑兼用型基地。依照合同的規定,公司投入必要的設施,提供桑果兼用型優質種苗;產前桑農在公司的扶持指導下,進行科學化果桑種植;產中公司派科技人員開展優質栽培技術指導服務;產后以保護價兌現收購合同,收購基地的桑果進行深加工及市場銷售。通過訂單農業和經濟法規,維護公司和農民雙方的利益,幫助農民提高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提高公司抗風險能力和整體效益。

五、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環節

該項目建設資金約需125萬元,資金籌集一是建設單位自籌65萬元,二是申請中央投資計劃項目專項補助資金60萬元。在資金使用上堅持開源節流,把有限的有償資金用在刀刃上,即用于購置優質桑苗、建基地配套設施;其余肥料、農藥、澆灌等費用全部由服務中心自籌。在資金管理上,建立專帳、專人專管,做到專款專用,保證本項目的按期完成。

六、主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分析

1.項目經濟效益分析(指項目投資預期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分析);

(2)產出:每畝鮮果1000~1500公斤,單價6元/公斤,收入6000~9000元。1000畝總收入約750萬元。

(3)、利潤:每畝5300元~8300元。即使多年后桑果的價格降到3元/公斤,每畝地的純收入也在4500~7500元

2.項目社會效益分析(包括促進農民增收情況、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及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該項目的實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一是發展了區域特色產業,提高了農業效益;二是生產了有機食品,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是解決了農業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四是開發低坡荒山,保護了生態環境。這對我縣乃至我市、我省退耕還林,綠化荒山,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可以說,果桑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因此,具有重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第9篇

[關鍵詞]生態經濟 行政村 模式

一、引言

生態系統為經濟發展提供自然資源與環境保障是經濟活動的載體。當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價值流、能量流運轉通暢時,整個系統結構合理、功能高效;當經濟高消耗時,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生態系統則會阻礙經濟發展,進而造成生態經濟系統結構與功能惡化。

行政村是以一定數量的農村居民為主體的社會、經濟、科技、生態環境的復合系統,農業行政區劃的基本單元。村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不斷與環境的物質、能量、價值及信息進行交換。以村級為單位構建科學的村級生態系統發展模式,勢必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技及生態環境的發展,實現農村的和諧發展。

二、村級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原理

1、生態平衡

村域可持續發展模式要求:生態平衡,即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循環順暢,價值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最大化,生態系統調控能力很強。村級生態系統在達到生態平衡的同時,實現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

2、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改變了粗放型的線性經濟模式,提出資源――產品――再生利用的封閉流程,屬于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統。村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要求實現“三化”,即資源循環利用減量化、環境循環無害化、廢物循環替代與資源化。

三、村級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原理

1、依托本地資源

本地農業發展模式的確定要根據本地域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條件、生產技術,采取最佳的農業生態模式與具體實施途徑。在確定發展模式時,應在依托本地資源,首先要改變其與環境適應的經濟結構;其次改善與恢復有利于生產模式實施的環境條件。

2、循環利用資源

持續、高效的村級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應該綜合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包含農、林、牧、漁及農產品加工業的綜合發展模式。在選擇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時,村域須依據本地資源及經濟條件,調整生產結構,把各子系統依據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科學的聯系起來,實現農副產品及廢棄物能的有效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光合作用的利用效率。

3、注重可持續發展

村級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目標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內的綜合效益,生態效益是前提,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改善是最終目標。村級生態系統要協調其農業相關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子系統間關系,促進子系統間物質、能量、價值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生態系統的功能最大化。

四、村級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

(一)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

農林復合生態系統是將林果與農作物通過時間與空間的科學搭配,在同一土地單元上同時經營,即可以實現增加農作物的產品效益,又起到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循環經濟的作用。

農林復合生態系統模式可以促進農林、農牧等產業間的相互協調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區資源利用率。農林復合生態系統可以實現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與提高農民收入等綜合效益。

1、林果業多元復合種植模式

該模式要求在保持種植數量與規模的同時,擴大其它林果如蘋果、桃等作物的種植規模,最終形成“一元為主,多元發展”的林果種植格局。

選育優良的林果株系,引進品質優良、豐產高效、抗逆性強的林果品種及林果加工技術,合理調整早、中、晚熟品種構成比例。

效益分析:通過改善作物品種,增加作物種類的方式實現農業系統穩定性,促進果業更新換代,調整果品成熟期,改善本地農業生態系統,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

2、林果――糧立體生產模式

在時空上利用作物與林果間的互補關系與資源差異,在林果株行距間種植糧食、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例如林果間種植的作物包括:(1)豆類、油菜、花生、麥類等糧油作物及牧草等其他經濟作物;(2)喜陰濕環境的草本與藤本藥材,從而形成立體的農林復合種植模式。

這種模式既能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產出,又巧妙地應用了生物間的相互競爭和相互促進的生物原理,減少病蟲害,培肥地力,提高產量,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從經濟效益分析,林果――糧立體生產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動植物種類,進而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二)“果――畜――沼”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果――畜――沼”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是依托林果資源,集林果、沼氣、畜牧能源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它以沼氣發酵環節為連接轉換點,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能量流、物質流的多層利用,建立起規模化養殖、沼氣能源、林果生產的發展模式,實現生產良性循環。該模式實現了生產與生態的科學結合,以沼氣為轉接點,將種植業與畜牧業有效結合,通過秸稈飼料化降低農業廢物排放量,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該模式增加了分解者鏈環,進一步實現食物鏈增值,實現了物流循環的多層次利用。

效益分析:1、經濟效益分析。(1)直接能源效益:沼氣作為生活燃料,即緩解能源危機,又增加農民收入;(2)林果業經濟效益:用沼液作為藥物防治林果病蟲害。沼液、沼渣作為飼料飼喂動物,或者有機肥料,實現廢料有效利用;2、生態效益分析。沼氣作為新型燃料,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等離子體;處理技術;瓜菜生產;應用

前言

雞東縣是雞西地區的瓜菜生產基地,蔬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萬畝左右,蔬菜除滿足雞西地區的市場供應外,還遠銷到七臺河、雙鴨山、俄羅斯的地區。為了提高瓜菜的產量和質量,我縣引進瓜菜等離子種子處理技術,收到了較好的運用效果。

1 等離子種子處理技術原理

“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是在瓜菜播種前用“太空機”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對種子進行處理,使農作物達到顯著增產的高新技術。經過處理激發種子的潛能、增強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的健壯度;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明顯提高,可提前2-3天出苗,作物的根系發達,長勢旺盛,增強抗旱、抗病能力,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可提前2-3天成熟,可增產20%左右。

2 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在瓜菜生產上的應用效果

經過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處理的種子,瓜菜在整個生長周期中具有明顯的綜合增產優勢。

2.1 苗期優勢突出

提高發芽率、發芽勢,出苗整齊。經過縣推廣部門2011-2013年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同等條件下,同未處理的種子相比,蔬菜種子的平均發芽率增加5%,提前出苗1-2天,以豆角為例,經等離子機處理的豆角出苗率為97%,未處理的豆角出苗率為91%,且處理過的豆角長勢突出,幼苗平均高度比未處理的高出1厘米。特別是發芽率低的品種如香菜、薺菜等更加明顯,而且百株干重平均比常規增加1.5克。

2.2 根系發達

根系發達,表現為長、粗、多。經過處理的瓜菜幼苗根壯根毛多,扎根快,根系比對照高出25%以上,假植時基本不緩秒。經過處理的任何瓜菜品種,與對照相比葉片較大,苗高莖粗,色正光澤,長勢旺盛。

2.3 抗逆性增強

經過處理的瓜菜,與對照田相比葉片較大,苗高莖粗,色正光澤,長勢旺盛,充分吸納水分,葉面蒸騰作用減弱,水分蒸發少,表現出很強的抗旱能力。如2013年春天,我縣氣溫相對偏低、熱量和光照嚴重不足,在這種氣候條件下、被處理過的掛彩種子明顯表現出抗逆性強的特點,與對照相比,表現出出苗好,根系發達、色著好等特點。

2.4 病蟲害減輕

農作物種子所帶的病菌在處理過程中被紫外線及臭氧殺死,由于出苗快土壤細菌感染機會少,農作物病害大大減輕。

2.5 促進早熟

種子經處理西紅柿、菠菜提前上市3-7天,黃瓜、豆角提前上市6-7天。

2.6 提高產量

瓜菜平均增產10-25%以上。特別是葉菜類如菠菜、白菜、芹菜等可增產30%以上。經過對比試驗,油豆角、西葫蘆、西紅柿、尖椒增產率分別為38.6%、22.8%、25.4%、23.7%。

2.7 改善品質

經處理的蔬菜由于抗病性強,農藥使用量明顯減少,農藥殘留少,香瓜、西瓜糖度增加,口味改善。

3 等離子體技術在蔬菜上應用經濟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分析

我縣瓜菜種植面積3.5萬畝,總產量10萬噸左右,平均增產率按25%計算,每年全縣蔬菜可增產2.5萬噸,每公斤按2元計算,可增收5000萬元。

3.2 社會效益分析

通過等離子體對瓜菜種子進行處理,瓜菜長勢旺盛,基本不發生病蟲害,減少了農藥支出,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社會效益明顯。

第11篇

【關鍵詞】農村 健康 圖書 信息 效益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324-01

近年來,農村衛生所建立了健康圖書室。健康圖書信息的傳播對農民培育健康行為、消除影響健康因素、鑄就農民健康體魄、改善農民生產生活質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個投入小、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舉措。我們對此進行了調查分析。

1 現狀

邯鄲市地處河北省南部,面積1.2萬平方公里,人口963.5萬人(農業人口655.66萬人),214個鄉鎮,5206個行政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85元。農村、農業、農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和關鍵。他們認為,農民的健康水平是新農村建設、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民健康知識的普及是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關資料顯示: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承載著農村知識普及重任的我國農村公共圖書館普及率只有5.9%,人均藏書僅0.39冊書、經費0.79元[1],農村更少,農民急需的健康圖書幾乎為零,還因缺乏經費投入、固定管理人員和切實可行的運行管理機制,農村公共圖書館和館藏圖書正在逐年減少,有的已經倒閉。在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健康需求日益增強的情況下,重建、鞏固、發展農村圖書事業已成為政府、社會、人民的迫切任務和研究重點,也農村建設健康圖書室留出了廣闊的空間。調查看到,農民健康素養雖然低、但追求健康、渴望健康圖書信息的要求強烈。為農村健康圖書室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在農村衛生室房屋、設備、管理、經濟收入穩固和村醫信譽、影響大及數十年不斷發展完善的健康教育隊伍、設備、圖書資料、健康教育產品等諸多優勢條件支撐下,創建的村衛生所"健康圖書室"及其采集、儲存、傳播、管理、考核、運行和投入、發展機制,搭建的農民健康知識傳播平臺,是目前農村傳播健康信息的最佳選擇,也是切實可行的舉措。將為推動農村、農業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有益貢獻。

2 模式

依據農村衛生狀況、健康需求設定的健康圖書信息傳播 “模式”有以下幾方面組成。

2.1 設置模式

農村衛生所健康圖書室設置模式分三種類型:A、2000-5000口人的一般行政村設一個健康圖書室;B、2000口人小行政村兩個村設一個健康圖書室,地處偏僻的也可以單獨設;c、5000口人以上的大行政村設一兩個健康圖書室。

2.2 建設模式

基本設施:房屋1間(約20平米)、書架3個、書案(桌)1張、椅子幾把;計算機1臺,聯系互聯網。

圖書管理員:業務主管兼任。

科目內容:涵蓋農村醫療衛生專業、疾病譜、死因譜、 健康教和《九億農民健康促進工程》、“全民健身實施方案”、全國《健康村評價指標體系》的科目、當地農民健康愿望、特色、存在問題等方面。重點突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發熱、病毒性肝炎、結核病、腸道傳染病、性病、艾滋病、產前健康、婦女及嬰幼兒保健、親子教育、計劃生育、中毒急救、營養、精神衛生類。

圖書存量:健康圖書存量2000-3000冊左右。

信息平臺:組建村健康圖書室之間、健康圖書室與各級公共圖書館、企事業單位圖書室之間圖書信息交流共享機制。

3 效益分析

3.1 社會效益分析

3.1.1 農民生活健康。農民在村衛生所醫生兼“圖書室管理員”宣傳指導下,健康知識增多、行為改善,治療合理、保健科學、體質強健,享受到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安康幸福生活,人民福祉提升。

3.1.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健康圖書信息在農村的普及,使受到不發達國家傳統疾病和發達國家現代疾病雙重威脅、健康素養低、熱望獲得健康圖書信息的農民得到健康指導,強壯了身體,農村生產力及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生產力得到提高,對農業、城市建設以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3.2 經濟效益分析

村衛生所健康圖書室的圖書信息在圖書借閱、報刊閱覽、資料瀏覽、卡片閱讀、網絡點擊、板報公示、傳單散發、治病教育、登門宣傳等傳播教育中,使農民知曉了更多健康知識信息,減少了損害健康、導致疾病的不良因素和疾病、傷殘、死亡和亞健康對農民的威脅,走上了科學生活、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健康之路。從而,減少了維護生命安全費用的投入,節約了醫療保健費用支出,增強了農民創造生產社會財富的能力,加大了醫療衛生、預防保健、康復健身醫事活動的經濟效果。

圖書信息傳播,經濟效益巨大。

3.2.1 圖書信息傳播和醫療衛生綜合效益客觀。按照美國西方國家測算的宣傳1:4的效益比和國家衛生部研究的衛生1:8.5的效益比綜合計算[2],邯鄲市5千多個村衛生所的圖書學習資料投入(年所均1千元),年經濟收益就達3000萬元左右。如若全國實施健康圖書室知識信息普及,年經濟效益在40億元上下。

3.2.2 健康知識傳播減少發病、傷殘、死亡經濟效果明顯。一項研究顯示[3],近1千萬人口邯鄲市,通過宣傳防病,年均減少發病、傷殘、死亡經濟損失7000余萬元。

3.2.3 醫療費用節約可觀。據邯鄲市6個縣、30個鄉鎮、130多村的2500余例病人調查,例均疾病治療費0.27萬元,癌癥例均5.3萬元[4]);全市年發病4290萬人次,其中,癌癥32500人;十年年均發病下降0.063%。那么,通過健康圖書信息的傳播,有千萬人口的邯鄲市,年減少治療費7.3億元、癌癥治療費1億多元。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村衛生所健康圖書室建設投資少、見效快、經濟社會效益俱佳的公益利性事業[4],將受到農民、政府、社會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廣闊。如若健康圖書信息傳播,堅持多年普及發展,經濟效益會更大。

參考文獻

[1]顧惠冬 農村鄉鎮文化站(圖書室)建設現狀與思考[J] 圖書館學刊 2007,(2)

[2]邯鄲市癌癥經濟效益調研組. 癌癥防治經濟支出社會效應研究報告 [n]. 2010 .

第12篇

一、工業企業低碳生產意義

“低碳生產”,譯自英文為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縮寫為LCM或LCP,是相對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為特征的“高碳生產”而言的。依據我國第一次(2004)、第二次 (2008)經濟普查結果及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分析,我國正處于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中期階段,大中型企業聚集于工業行業的特點十分突出。分布于冶金、電力、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和化工等工業行業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尤其是大型工業企業,以其極少的數量不僅貢獻著較大的經濟總量,而且消耗著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由于工業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始終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全面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促進其由傳統的線性生產模式、末端治理模式等向低碳生產模式轉變既是救治全球氣候變暖的關鍵性方案,也是構建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具體內容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實現工業企業的低碳生產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以電解鋁生產為例,我國目前年產電解鋁產量約1300萬噸,全年僅電解鋁生產一項就需耗電約1950億度,約合300兆瓦發電機組74年的發電量。如果通過加強管理、改進設計、引入先進技術節電1%,全年電解鋁生產就將節電19.5億度,依火力發電1億度約需消耗3.39萬噸標準煤計,不僅可以節省約66.11萬噸標準煤,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8.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3萬噸。

(二)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實現有利于促進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管理創新 從工業企業內、外部兩個方面,并依據強制性、市場性、自愿性環境管制以及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多個角度,探索工業企業實現低碳生產的機制和途徑,因而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三)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實現有利于我國低碳經濟體系形成 基于“持續改進”以及“動態平衡”的思想,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及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全過程探索節約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實現途徑,有助于推廣節能技術,并通過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產業與低碳技術,促進我國低碳工業、低碳農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經濟體系的形成。

二、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特征與實現途徑

與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為特征的“高碳生產”相比,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應是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基本特征。

(一)低能耗 工業生產中的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間接能耗兩部分。前者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直接消耗的煤、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消耗和電、煤氣、蒸汽等二次能源消耗;后者是指產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廠房等在其取得或建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兩者之和稱為全能耗。產品生產的全能耗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在全面研究能源消耗、實現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問題時,應同時考慮直接能耗與間接能耗,既要千方百計降低單位產品或單位產值的直接能耗,又要千方百計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充分發揮設備、廠房的作用,使單位產品或單位產值的間接能耗最低。低能耗既是工業企業低碳生產應該具備的基本特征,又是工業企業實現低碳生產的前提條件。

(二)低碳排放 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基本目標是實現低碳排放,即努力降低或減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因此,工業企業的低碳生產必須是低碳排放的生產。否則,就不能稱其為低碳生產,也就失去了低碳生產的意義。低碳排放可以分為“相對低碳排放和絕對低碳排放兩個方面”。前者基于資源投入與產出的成本效益原則而言,如果生產過程中單位碳要素投入帶來經濟利益的相對增加,即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幅度低于生產產出(可以一定時期的生產總值或銷售收入表示)的增長幅度,則可稱為相對低碳排放;后者則強調一定時期內一個企業碳排放總量的絕對降低。然而,即使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地區實現了相對低碳排放,由于過度追求生產發展,碳排放總量依然可能大幅度增加,從而無法遏制由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一系列環境生態問題。因此,低碳排放不應僅是相對低碳排放,而應以整個國際社會排放總量的絕對降低為目標,在相對低碳排放基礎上實現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絕對低碳排放是低碳生產的基本特征。

(三)低污染 “在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能源使用和工藝排放,其中約有36%來自工業;而在工業生產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中,鋼鐵、水泥、塑料、紙和鋁等5種主要原料的生產排放占到了56%以上。”實現工業企業的低碳生產,即通過不斷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會使能源使用所帶來的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危害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得到明顯抑制。

然而,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論是降低能耗、還是減少碳排放,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做到的,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改進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工業企業低碳生產是持續不斷地降低全能耗以及碳排放的改進過程。因此,應該基于“持續改進”以及“動態平衡”的思想,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及產品設計、生產、消費、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探索節約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實現途徑,具體包括:減少碳源排放;提高機器、設備的能源效率;減少浪費,主要指減少機器、設備的閑置時間、等候時間及排隊時間,杜絕或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等;有效利用人、財、物各種資源,包括原材料的有效利用、減少排隊及等候時間、生產優先等。

三、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綜合成本效益分析

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綜合成本效益是指為實現低碳生產而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與取得的各項收益之間的關系,是工業企業實施低碳生產的綜合成果的體現,包括經濟效益(主要指財務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指資源、環境效益)兩個方面,并且可以從企業內、外部兩個層次進行分析。

(一)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經濟(或財務)效益分析 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經濟(或財務)效益分析主要指工業企業內部微觀層面的低碳生產成本與收入的比較分析,通過計算為組織實施低碳生產而發生的費用增加或節約額以及資源有效利用而增加的收入額進行經濟效益或財務效益分析,其結果表現為企業會計利潤的增加或減少。

工業企業內部微觀層面實現低碳生產的財務成本包括:為組織實施低碳生產而發生的教育、培訓費用,以Cj表示;低碳技術研發費用,以C d表示;采用低碳生產新工藝、新技術而發生的設備購置或改進成本,以C p表示;低碳運行費用,以Cr表示等。

內部財務成本C為:C=Cj+Cd+C p+Cr。

工業企業內部微觀層面實現低碳生產的財務效益或收益包括:由于水、電、汽等各種能源節約而降低的費用,以Re表示;由于減少機器、設備的閑置、等候時間及排隊時間而節約的費用,以Rg表示;由于有效利用人、財、物各種資源而節約的費用,以Rm表示;由于廢棄物回收、重復利用而增加的收入,以Rw表示等。

同理,內部財務效益R表示為:R=Re+Rg+Rm+Rw。

則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經濟(或財務)效益ΔP=R-C。

對于通過改進工藝、采用新技術、使用新設備以及合理組織生產等方式實現的低碳生產而言,企業內部微觀層面的財務成本與收益容易區分、便于計算分析。例如,在電解鋁生產中,通過運用新型生產技術、加強綜合管理水平延長電解槽的使用壽命就可以大幅降低電解槽大修費用。對于擁有172臺的306kA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年產14萬噸鋁錠的電解鋁廠而言,每次、每臺槽的大修理費用大約100萬元,未改進前槽生產壽命為1000個槽晝夜左右,在技術改造將其使用壽命延長至2000個槽晝夜的情況下,則每一年內可節省的修理費用為:(365/1000-365/2000)×100×172=3139(萬元),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通過逐項計算,即可得出企業一定時期內實現低碳生產取得的經濟效益。

對于實施低碳設計、低碳施工、低碳生產的新建企業來說,其成本效益或經濟效益分析則可以通過不同模式下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對比來進行。

(二)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社會效益分析 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社會效益是指實現工業企業低碳生產對社會所作出的綜合貢獻,是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外部效應,主要包括:各種能源、資源消耗量的減少從而節約社會資源;各種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降低從而保護生態環境。在當前能源、資源短缺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背景下,兩者都體現為正外部性而使外部社會成本降低。

(1)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節能、降耗情況分析。工業企業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生產而使能源、資源節約的分析可以采用技術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從多方面進行。以電解鋁生產為例,按照當前鋁行業普遍采用的冰晶石-氧化鋁熔融鹽電解法,其能源消耗主要取決于平均槽電壓(V平均)電流效率(CE),電解生成1千克原鋁所耗費的電能計算公式為:

式中,A表示生產作業系統中一整套機器(1,2,....φ), 代表機器的最大編號;B表示一整套產品(1,2,...,N),N代表產品類型的數量; Eij表示在j機器生產i產品所使用的能源系數;δ表示在j機器生產i產品所使用的劑系數;Cij表示在j機器生產i產品消耗電能系數;Sij表示在j機器生產i產品的完工時間:Pj表示在j機器完工產品需求量;L表示生產設備每加工周期所需劑;E表示生產設備每加工周期所耗電能。

(2)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碳減排情況分析。工業企業可以通過繪制生產流程圖、劃定系統邊界、確定優先順序以及數據整理等步驟,構建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低碳排放計量模型,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準確地測定與計量,它是加強碳排放限額管理和控制、實現碳減排的關鍵所在。在此基礎上,工業企業的碳減排情況分析主要有情景分析和蒙特卡洛分析。前者也稱最大最小值測試,用以測算參數發生最好和最差情景時的碳排放水平,計量思路及過程較為簡單。后者可通過附有該分析的軟件包或專業的壽命周期分析(LCA)包來完成,通過確定并輸入每項參數的概率密度、分布類型(如正態或對數正態)、具有可信度的輸入值上限/下限以及相關系數等,經過多次重復的計算過程,可以得出不同生產狀況下的各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全面了解工業企業低碳生產的碳減排情況。

以年產14萬噸的我國某電解鋁廠生產情況為例,參照情景分析方法,并將電流效率(CE)統一取值94%,開工效率按照全年不間斷運轉(即開工效率為100%)計,采用直流預焙槽,綜參考文獻:

[1]王君:《中國微小企業融資進展與前景》,《銀行家》2007年第10期。

[2]潘家華、莊貴陽等:《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核心要素分析》,《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4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聂荣县| 垫江县| 浑源县| 雅安市| 长治县| 侯马市| 施甸县| 武清区| 海安县| 长汀县| 米脂县| 鹤壁市| 梓潼县| 图木舒克市| 勐海县| 嘉义市| 拜城县| 呼图壁县| 莱州市| 常山县| 溧阳市| 扎赉特旗| 鄂托克前旗| 柳林县| 科尔| 横山县| 十堰市| 晋江市| 榆社县| 垦利县| 彰武县| 宜兰市| 武穴市| 开鲁县| 民丰县| 高要市| 伊金霍洛旗| 临高县| 泰州市|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