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療

精神病人心理治療

時間:2023-09-19 18:50: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療,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精神科暴力行為是指精神因素或精神癥狀影響下,突然發(fā)生的自殺、自傷、傷人、毀物等行為,以攻擊行為較突出[1]。由于精神癥狀的支配,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往往難以預料,常導致嚴重傷害與后果,為此,筆者對38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進行臨床分析并制定恰當?shù)淖o理對策。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38例均為男性,年齡18-52歲,平均28.7±7.08歲,以青年人居多。病種分別為:精神分裂癥24例,躁狂癥8 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癲癇性精神障礙2例。

1.2暴力行為發(fā)生原因 38例中,受幻覺妄想支配21例,易激惹10例,出于報復2例,過度興奮2次,錯覺2例,癲癇人格1例。

1.3暴力行為攻擊的對象及方式

1.3.1 暴力攻擊對象 主要是醫(yī)務人員、病人、損毀物品等。

1.3.2 暴力攻擊方式 在攻擊醫(yī)務人員及病人時,拳打腳踢14例次,持物或用拳頭擊打頭面部8例次,咬人6例次,卡勒頸部3例次,企圖女性1例次,砸壞玻璃門窗10例次,損毀病床、桌椅8例次。

1.4 暴力行為發(fā)生的特點 暴力行為多發(fā)生在患者被迫或被騙入院的青壯年,受教育年限少的病人中。導致暴力行為發(fā)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精神癥狀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受精神癥狀影響者主要發(fā)生在疾病的急性期,而暴力行為高峰在入院后1-2月內,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病人在入院早期更易發(fā)生沖動。但不容忽視的是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人中發(fā)生暴力行為的潛在可能性并不比新入院的病人少。病人的居住擁擠及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對暴力行為的發(fā)生也是不容忽視的。良好的服務及暴力行為的妥善處理無疑會減少暴力行為的發(fā)生。

1.5 治療及處理 暴力行為發(fā)生后,首先應了解暴力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進行處理:(1)短期應急可采用隔離約束措施,但應嚴格掌握適應癥。增加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也可用碳酸鋰,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進行治療。

(2)更換居住環(huán)境和說服教育。總之,暴力行為的治療應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進行研究,以便更好的找出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及護理。

2 討論

2.1對暴力行為的預測 精神病人暴力行為雖有突發(fā)和難以預料的特點,但認真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事件發(fā)生前的端倪,從而找出一些規(guī)律來,預見暴力發(fā)生的可能。其中住院病人的敵意行為是重要的預測因素,關系妄想、被害妄想嚴重及易激惹的病人,以及既往有暴力行為史的病人發(fā)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最大。而攻擊對象多以醫(yī)護人員及病人為主,這顯然是與醫(yī)務人員與病人接觸不當及不良的服務行為有關。

2.2對預測有暴力行為病人的防范 (1)創(chuàng)造精神病房良好的總體氣氛,這是穩(wěn)定病人情緒的主要問題。良好的總體氣氛是由許多成分構成的,如:寧靜怡人的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服務等。這一切無疑會改變病人的心境,改變病人心目中形成的不良影響,消除病人的疑慮,緩沖敵對情緒。總體氣氛是由全體工作人員創(chuàng)造的,同時它也反映著一個病房的整體素質。(2)精神科護士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心理學知識和熟練技巧,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采取相應的預防對策。如對易激惹者,要沉著冷靜,言語溫和親切,以柔克剛。對有豐富幻覺妄想的病人,注意不要與其爭辯,不要當著病人的面議論他人或低聲耳語,以免引起病人的猜疑,強化或擴展其妄想。當同室病人被某病人作為妄想對象時,應及時調離病室。將預測中有可能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病人放在重點房間,持續(xù)動態(tài)觀察。對極端粗暴、過度興奮而無法控制的病人,則應采取積極的治療及適當?shù)谋Wo性約束,以防其傷人、毀物或自傷。此外,要定期對患者進行有關心理預測和開展談心活動,了解病人的心理動態(tài)及外顯性行為情況,做到及時防范。定期不定期的做好健康教育,及時糾正病人不良的行為念頭,避免可能的暴力行為發(fā)生。

2.3 控制暴力行為的具體護理對策 暴力行為關鍵是預防,如暴力行為正在進行應該采取以下對策:(1)讓病人最信任的人進行說服、誘導,切不可強行奪取其手中的什物,以防意外。(2)病人正在持物沖動傷人,說服無效,要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從背后、側面阻止病人的行動,不可迎面阻攔。也可就地取材,如棉被抵擋,等他第一次出手后,不待他第二次還手,迅速將其制止,進行妥善處理。(3)加強治療措施和心理疏導。可選用鎮(zhèn)靜作用強的藥物如氯氮平等,而心理治療要貫穿在住院的全過程。這樣幾種方法互相配合以控制病人暴力行為。

總之,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既受生物、心理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2],只要護理人員充分掌握病情,及時預見暴力發(fā)生的可能,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之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是完全可以減少或控制精神病人暴力行為發(fā)生的。

參 考 文 獻

第2篇

2005年8月23日,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zhèn)城山村一患有精神病的26歲青年男子持剪刀將其50歲的母親殺死。

2005年8月11日,永川市紅爐鎮(zhèn)的一年輕婦女精神病發(fā)作將自己年僅兩歲的兒子砍死,并提著其頭顱游走數(shù)公里。

2005年7月,哈爾濱市解救出了一位被精神病母親整整囚禁了15年的女孩,從出生起她就從沒踏出過她那20平方米的“家”。

2004年8月4日,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幼兒園的15名兒童和3名教師被精神病門衛(wèi)持刀砍傷其中1名兒童死亡。

2004年5月12日,北京市西黃村小學教師李某突發(fā)精神病,對六年級學生進行毆打,導致左耳傳導性耳聾。

……

無數(shù)血的事實也在彰顯著:加強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和管束的嚴峻性。

強制住院治療 國家買單

強制住院治療的費用應當由國家支付。這是國家衛(wèi)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分析精神衛(wèi)生立法必要性時說的。自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衛(wèi)生法》誕生以來,至今已有100多個國家頒布了《精神衛(wèi)生法》。國家衛(wèi)生部也早從1985年開始,起草《精神衛(wèi)生法》,但直到目前該草案才完成。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國家中,現(xiàn)在僅有中國、老撾和馬紹爾群島沒有制定專門的精神衛(wèi)生法律。2001年12月,上海制定的中國第一部地方性精神衛(wèi)生法規(guī)《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條例》,它沒有對強制住院及其條件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而是含糊其詞地規(guī)定了一種醫(yī)生主導、監(jiān)護人協(xié)助的非自愿住院制度,是不可取的。而此次完成的精神衛(wèi)生法草案則以入、出院和強制性住院為其核心問題。法律草案對緊急入院觀察、強制住院、解除強制住院等及保護性約束和隔離分別作了規(guī)定。

關注親人 接受現(xiàn)實

當您意識到自己的家人出現(xiàn)了精神病征兆時,要盡快送其到醫(yī)院進行治療,縮短從發(fā)現(xiàn)病情到就診的時間。

當您的家人被確診為某種精神病之后,您要接受一個新的角色――精神病病人家屬這個現(xiàn)實。同時,您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各類精神病的主要癥狀,各種治療藥物的特點和副作用,家庭護理的注意事項,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復發(fā),如何進行心理、社會康復等知識。

您有時需要做護士,去關心、照料病人的生活;有時需要代表醫(yī)生,向病人講解各種藥物的作用,督促他遵醫(yī)囑服藥;有時要把病人當作朋友,誠懇地交換意見、討論問題;有時又要擺出長者之尊,來迫使病人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卻必須要做的事,比如定時休息、生活自理、門診復查、按時按量服藥等。

院外監(jiān)管 不可忽視

精神病人出院后應注意督促病人做好如下事情:

堅持藥物鞏固治療:堅持服藥,鞏固治療,是預防精神病復發(fā)的關鍵。

定期復查:病人出院后,家屬應定期帶病人去醫(yī)院復查,以使醫(yī)生及時掌握病人的服藥情況,病情恢復程度及心理狀態(tài),適時調整用藥與劑量,指導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波動的早期征兆,采取相相應應對措施,以免因復發(fā)而再次住院治療,這樣既減少了病人的痛苦,又減輕了病人不必要的經(jīng)濟負擔。

多元化治療

精神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外還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暗示治療:是施治醫(yī)生利用醫(yī)生的特殊地位、簡短有力的語言、結合生動和有吸引力的動作姿勢或某種藥物,支配患者的意志,使患者被動地接受這種治療的影響。如給患者一種安慰劑,這種藥物實際上對本癥的藥理作用不大或完全無作用,但通過醫(yī)生語言的提示,告訴患者這種藥物的“作用特點”,可達到治療的目的。

文娛治療:利用工作之余,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如組織病人下棋、球賽、旅游、競技比賽等。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應貫穿于整個精神康復的過程,也必須與其他各種方法或措施密切結合起來。心理療法的技術頗為多樣化,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

目前有部分醫(yī)院采取利用腦立體定向微創(chuàng)術治療精神疾病,但同時有些專家并不看好這種作法。

給予溫暖

四年前有人在香港地區(qū)做了一項調查,50%以上的人不愿與精神疾病患者為鄰,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復設施附近,更多的人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壞性”,“容易危害他人”。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擔心和恐慌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現(xiàn)象。

長期以來,中國廣大精神障礙者飽受疾病痛苦和偏見歧視的雙重折磨。作為社會最弱勢的群體之一,他們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得不到充分保障,社會地位低下。戲弄、侮辱、捆綁甚至禁閉、關鎖精神障礙者的現(xiàn)象并非罕見,患者的境遇十分悲慘。

事實上是精神病人不是都有暴力傾向的,精神分裂癥是最具代表性的重性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暴力行為與意外死亡的幾率只是正常人的2.3倍,且精神病人一旦發(fā)生暴力行為,他的攻擊對象是有明顯指向性的。

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并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危險”,但是,對他們還是要加倍重視。家人或其他與精神疾病患者接觸者,可以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巧:①對于煩躁、激動狀態(tài)中的患者,不應過分地去關心、詢問。②當患者向你發(fā)怒時,不可與之發(fā)生正面沖突。③不應嘲笑、歧視患者。④發(fā)現(xiàn)有精神癥狀復發(fā)傾向時,應及時送其治療,必要時可在多人協(xié)助下,強制其住院。與有過暴力史而又正處于發(fā)病期中的患者接觸時,最好不要處在患者可以正面攻擊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場,必要時可提供幫助?;颊叩囊恍┖侠硪笠M量予以滿足,如果實在無法辦到,可用溫和的語氣與其商量,并做出解釋。

醫(yī)學表明,精神病患者對周圍的環(huán)境格外敏感。因此,為精神病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不僅有助于他們的康復,同時,也可以減少發(fā)病可能。

鏈 接:

精神病心理平衡十要訣

現(xiàn)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這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美國心理衛(wèi)生學會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條要訣,值得我們借鑒。

1、對自己不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根本實現(xiàn)不了,于是終日抑郁不歡,這實際上是自尋煩惱;有些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時近乎苛刻,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妻子盼望丈夫飛黃騰達,父母希望兒女成龍成鳳,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時,便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

3、不要處處與人爭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斗,使得自己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其實,人際之間應和諧相處,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4、暫離困境。在現(xiàn)實中,受到挫折時,應該暫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的事,如運動、打球、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5、適當讓步。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6、對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為別人有戒心。如果在適當?shù)臅r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誠摯地談談友情,伸出友誼之手,自然就會朋友多,隔閡少,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7、找人傾訴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時,只會令人抑郁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理會頓感舒暢。

8、幫助別人做事。助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表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和快樂。

第3篇

【摘要】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與心理學之間的交叉科學,是醫(yī)學心理學的分之一,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動特點和規(guī)律。人在患病后,由于社會角色的轉變,住院后由于環(huán)境改變都會產(chǎn)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應。護理人員在與病人交往過程中,通過良好的言語、表情、態(tài)度和行為,去影響病人的感受認識,改變其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

【關鍵詞】 心理護理;心理治療;護理對象

引言:

經(jīng)典的心理分析療法為弗洛伊德所創(chuàng)立。應用此療法使病人從無拘束的會談中領悟到心理障礙的癥結所在,并逐步改變其行為模式,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

從事心事分析的治療者必須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理論,特別是關于潛意識和意識的、以及各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的知識。會談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壓抑在潛意識中的心理資料,使病人意識到焦慮情緒的根源。會談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靜、溫暖的房間內,讓病人斜躺在舒適的沙發(fā)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憶上,治療者坐在病人身后。會談的時間每次約45~50分鐘,每周會談5次。治療過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長期的會談才能獲得病人足夠的心理資料,加深病人與治療者的關系。使治療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長過程、生活經(jīng)歷、性格形成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病人通過會談也逐步加深對自我的認識,為改變自己性格上的弱點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章 心理護理基本要點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程序中,由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 

1.1心理護理的基本概念

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心理護理強調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緊密結合護理實踐,發(fā)揮護士與病人接觸最密切的職業(yè)優(yōu)勢,注重心理護理,使之成為心身康復的增強劑。心理護理與軀體護理的目的都是促進康復和增進健康。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只有與軀體護理緊密地結合,才能在護理的全過程中增進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

1.2心理護理的兩種主要實施形式 

(1)個性化心理護理與共性化心理護理

個性化心理護理是目標明確,針對病人的個性,解決個性化的心理問題。要求護士準確了解病人在疾病過程中表現(xiàn)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采取因人而異的有效對策,如針對創(chuàng)傷后毀容病人的心理問題,迅速解除病人的嚴重心理負荷。共性化心理護理用來解決病人的共性心理問題,如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住院病人的心理護理、精神病人的心理護理等。共性化心理護理要求護士善于歸納和掌握同類病人心理問題的規(guī)律,對潛在的心理問題作預防性干預,防止嚴重心理失常。 

(2)有意識心理護理與無意識心理護理

有意識心理護理是指護士自覺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設計的語言和行為,如有益的暗示、確切的保證、合理的解釋等,實現(xiàn)對病人的心理支持、心理調控或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要求實施者必須具備心理護理的主動意識和接受過專業(yè)化培訓。無意識心理護理是指護理程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隨時可能影響病人的一切操作和言談舉止。如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后,無論護士本身是否已意識到,都可能在發(fā)揮心理護理的積極效果,因此要求護士的一切操作和言談舉止都力求成為病人身心康復的增強劑。 

1.3心理護理注意事項

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工作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護士與病人交往的舉手投足間,它既可與其他護理操作同步進行,也可作為一種護理方法單獨開展。心理護理的基本要點與心理治療相似,但還要強調以下注意事項: 

1、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重要保證。 

2、與病人正式交談前要了解病情,計劃交談的具體目的和內容,使談話內容具有針對性,并使病人樂意接受。 

3、要求護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都要善于運用溝通技巧,如應用上述傾聽、保證、支持心理治療三原則,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對談話的內容應表示出興趣,設身處地地理解病人的處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護士能理解其內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隨意中斷患者的談話,交談中要保持適當?shù)哪抗饨佑|和自然、放松的姿勢,用平靜、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穩(wěn)健、有序地交談。談話的聲調宜溫和、富有感染力,通過真誠的情感交流,逐步與病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治療性護患關系。 

4、接觸交談要尊重病人人格。應讓病人對交談有思想準備,不感到突然和勉強。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處于焦慮、抑郁、憤怒,或病人對護士不信任時,不宜正式交談。 

5、對非正式的談話內容,不可表露厭煩、否定的對立情感,對病人的許諾要兌現(xiàn),對于辦不到的事應耐心解釋,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為病人進行任何治療與護理均應告訴病人治療護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

第二章 心理治療的常見適應癥護理指導

2.1綜合醫(yī)院臨床各科有心理問題的病人

軀體疾病急性期,由于存在嚴重的心理反應,有時需要在接受生理上緊急處置的同時,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療。如支持療法、松馳療法等,以幫助病人認識疾病的性質,降低心理應激水平,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戰(zhàn)勝疾病。慢性病人、手術病人、老年病人、兒童病人、傳染病人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會使疾病癥狀復雜化,影響機體的康復過程。

2.2神經(jīng)癥

焦慮癥、恐懼癥、強迫癥、神經(jīng)衰弱、癔癥和某些抑郁癥,常由心理因素引起,故心理治療為其主要的治療方法。 

2.3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病人

精神分裂癥病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興奮躁動癥狀雖然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幻聽等幻覺的干擾,因此無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對這類病人必須進行心理治療,目的是幫助病人提高對疾病的認知,促進自知力的恢復,鼓勵其加強自我克制能力,從而提高療效,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

2.4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雖然是軀體疾病,但其病因與心理社會應激密切相關。此類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理解和掌握心理治療技術尤為迫切。 

2.5社會適應不良和各類行為問題

正常人在生活中有時會遇到難以應對的心理社會壓力,出現(xiàn)自卑、自責、抑郁、焦慮、失眠、過食和肥胖、酗酒、口吃等心理行為問題。此時可通過心理治療幫助其改善人際關系,掌握應對技巧,從而改善情緒和軀體癥狀。

第三章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

護理手術對病人來說是比較強烈的應激刺激,有極大的心理波動,以典型病類癌癥患者手術為例,術中需要特殊護理,首先在術中避免談論患者確診癌癥的事實。如病人清醒,會使其情緒低落,受到嚴重打擊,使病情惡化。

3.1不同年齡的手術病人心理護理

3.1.1兒童手術病人心理護理:

兒童病人突出的特點是年齡小,對病人及手術的要領缺乏認識,注意力轉移較快,情感表露又比較直率,外露和單純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為了引導他們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進入手術間后,護士應采用語言溝通,爭取患兒信任,并采取及時鼓勵和表揚方法,給予積極支持,通過講故事等交流方式來轉移患兒的緊張情緒,做到配合醫(yī)生手術順利進行。

3.1.2青年手術病人心理護理:

青年患者正是人生中朝氣蓬勃時期,對自己患病手術的事實感到震驚而焦慮和緊張,主觀感覺異常敏銳,思想斗爭復雜,擔心手術效果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工作、婚姻生活等不利影響。這時,需要手術室護士熱情安慰、關心、解釋手術的安全性及康復程度,在病人面前樹立手術醫(yī)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給予心理支持。

3.1.3老年手術病人心理護理:

老年病人進入手術室后表情冷淡、抑郁、雙眼緊閉,高度恐慌而且有一種無價值感和失落感,希望別人同情,所以護士首先用親切的尊稱與他們交談,耐心溫和,不厭其煩,去鼓勵,安慰病人,勸撫高度緊張會影響手術效果,放松緊張情緒,使他們感到手術是為他解除病痛。

3.2不同性別的手術病人心理護理

女性患者出現(xiàn)強烈的情感反應,對疾病過于敏感,容易出現(xiàn)悲觀和憂愁,經(jīng)常和哭鬧。手術室護士應以耐心細致態(tài)度做好安撫工作,并在操作中,不影響手術情況下,應注意遮蓋好、腹部、等部位。男性病人進入手術室表情沉悶、情緒低落,比較穩(wěn)重,護士應正確引導病人對手術治療疾病的益處,而且用熱情的語言來穩(wěn)定情緒,減輕恐懼心理。

3.4環(huán)境因素對病人心理的影響

由于病人對手術的環(huán)境和氣氛極為敏感,印象很深,所以手術室內要整齊清潔,室內溫在25~26℃,光線柔和,床單清潔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間內只擺一張手術床不宜幾個手術床并排擺列,以免產(chǎn)生消極暗示。

醫(yī)護間行為與病人心理反應手術病人十分重視手術室醫(yī)生與護士的舉止言談,因為他們一進手術室就推動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醫(yī)生和護士掌握,所以需要醫(yī)生、護士都應端莊大方,態(tài)度和藹,操作輕柔,言語親切,使病人有安全感,術中護士應注意意識清醒病人的情緒變化,如心理過度緊張應及時安慰。器械護士必須手疾眼快地配合手術。手術室內不應談笑,相互之間談話聲音應當輕柔和諧,盡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術中一旦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或意外,要沉著冷靜,不可張惶失措,以免給病人造成恐怖和不安。

結束語: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承擔著繁重而復雜的診斷、防護、保障健康的任務,既是一項光榮而又神圣的職業(yè),也是一門精美而細致的藝術。我們除了必須具有扎實的醫(yī)學基礎,精湛的專業(yè)技術,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成為誨人不倦激人上進的教師,成為患者寬厚仁慈、體貼入微的親人??傊瑢⒆约旱男睦斫】颠_到更高的境界與水準,才能將現(xiàn)代醫(yī)學、護理模式所需求的臨床護理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徐斌《心身醫(yī)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張樹森《護理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3]孫學禮《醫(yī)學心理學》高等醫(yī)學院校教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4]張銀鈴《護理心理學》繼續(xù)教育本科系列教材: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

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疾病

一、判斷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的原則

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無一明確的界限,正常人在某個時期也會有異常心理活動,精神病人哪怕是最嚴重時也有正常心理活動。近年來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家為正確地區(qū)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測驗工具和量表,并應用現(xiàn)代化的儀器去處理數(shù)據(jù),使心理測量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動極其復雜,簡單的量表測得的結果只能是起參考作用,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異常及異常的程度,主要還靠認真觀察。

1.主客觀是否一致。主要是觀察其心理活動與外界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為,應與外界相協(xié)調,而不應發(fā)生矛盾和沖突,他們的言談和舉止行為,應該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說,一個同學在班級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聲,但如果在一個會議上突然引吭高歌,就會引起人們的驚訝。我們說前者為正常心理,后者為心理異常,因為和外界環(huán)境不協(xié)調。

2.知、情、意是否統(tǒng)一。就是觀察其心理活動與情感和行為的一致性。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應與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為是一致的,比如一個同學面帶笑容地講述他的不幸遭遇,我們說他對痛苦的事件缺乏相應的內心體驗。知覺、情感、意向不協(xié)調,也是一種異常心理。

3.人格是否穩(wěn)定。即觀察當事人心理活動的相對穩(wěn)定性。一個人受遺傳素質、家庭教育、環(huán)境影響,使他們對現(xiàn)實有個比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的行為模式,這就是人的性格特點。它相對穩(wěn)定,如果一個人幾年來一直寡言少語,不明原因突然變得話多而愛交往,給人一種判若兩人之感,這就說明心理異常了。

二、高校大學生常見異常精神障礙的識別

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多是成長中的一般問題,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朋友家長及老師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順利度過。但也存在著極少數(shù)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經(jīng)癥、人格障礙、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阻礙了其成長成才和發(fā)展。特別是重性精神疾病,對自身和他人都存在著極大地破壞性,是校園潛在的危險和危機。作為學生工作者必須認識和學會識別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識別,及早治療,防患于未然。

(一)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壯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在思維、感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出現(xiàn)紊亂和不協(xié)調,如懷疑有人迫害自已,飯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蹤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聽到背后有人議論自已,或有聲音時常對自已評頭論足等等。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目前仍主要依賴于臨床,至今仍未發(fā)現(xiàn)有確診意義的生物學指標,實驗室的檢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質性病因。精神分裂癥的診斷需要病程至少持續(xù)存在3個月以上,有社會功能明顯受損或缺乏現(xiàn)實檢驗能力,另外,在精神癥狀表現(xiàn)上至少有下述二項肯定存在:1.聯(lián)想障礙:明顯的思維松弛,邏輯倒錯,或病理性象征思維,如講話缺乏中心內容,對事物敘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將無關的幾個詞憒掌鵠矗賦予特殊意義,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竅等。2.妄想:原發(fā)性妄想或內容荒謬離奇,如認為自已的大腦受無線電波控制,房間里裝上竊聽器,被人跟蹤,周圍人都用異樣眼光看著自已等等。3.情感障礙:不協(xié)調,淡漠或倒錯,如自言自語,癡笑,喜怒無常等。4.幻聽:聽到有人評論自已的聲音或命令、爭論性幻聽,感到自已的思維被大聲地講出來等。5.行為障礙:緊張癥狀群(木僵),或怪異的愚蠢行為。6.意志減退:孤獨、退縮、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數(shù)日不理發(fā)、不洗澡等。7.被動體檢:被控制感,思維被洞悉,思維入、被撤走或中斷等。

一般主張精神分裂癥患者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維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堅持服藥治療,輔助一定的心理社會康復訓練。

(二)抑郁癥

抑郁癥是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環(huán)境不相稱,可伴有思維緩慢和運動性抑制,患者表現(xiàn)為自我感覺不良、情緒低落、對外界反應緩慢、聯(lián)想遲鈍、言語動作減少,甚至發(fā)生木僵?;颊呖砂橛凶员啊⒆载熀妥宰镉^念,嚴重者可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xiàn)有如下幾點:

1.抑郁心境。這是抑郁癥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悲觀、絕望。2.缺失。對日常生活的興趣喪失,對各種娛樂或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輕者盡量回避社交活動;重者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杜絕社交。3.無明顯原因的持續(xù)疲勞感。輕者感覺自己身體疲倦,力不從心,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者甚至連吃、喝、個人衛(wèi)生都不能顧及。4.睡眠障礙。約有70%~80%的抑郁癥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患者通常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后即醒,故稱為清晨失眠癥、中途覺醒及末期失眠癥,醒后又處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慮癥者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和惡夢多,還有少數(shù)的抑郁癥患者睡眠過多,稱為“多睡性抑郁”。5.食欲改變。表現(xiàn)為進食減少,體重減輕,重者則終日不思茶飯,但也有少數(shù)患者有食欲增強的現(xiàn)象。6.軀體不適,抑郁癥患者普遍有軀體不適的表現(xiàn)。患者常檢查和治療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心悸、氣短等病癥,但多數(shù)對癥治療無效。7.自我評價低。輕者有自卑感、無用感、有無價值感;重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感,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自我懲罰的途徑。8.自殺觀念和行為,是抑郁癥最危險的行為?;加袊乐匾钟舭Y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9.其它。老年抑郁癥患者還可能有激越、焦慮、低下、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第5篇

值此世紀之交,一些有關自殺和自殺預防的活動(專題討論會,科研規(guī)劃,聯(lián)合國委托的有關自殺的會議)似乎指出今后發(fā)展的方向:①1998年2月26~28日在邁阿密召開的國際專題討論會“自殺預防中醫(yī)學干預的作用”;②篩查抑郁癥做為預防的措施,如美國國家抑郁篩查日活動;繼WHO/EURO多中心15個歐洲中心自殺未遂研究(1989)之后發(fā)展國際多中心(9國)自殺觀念和自殺未遂研究(1999);③1998年5月17~20日在阿姆斯特丹召開由14個國家參加的“發(fā)展國家自殺預防策略-聯(lián)合國指南(1996)實施現(xiàn)狀”討論會?,F(xiàn)將一些動向介紹如下。

1自殺和自殺預防研究的學科責任

自殺學是一涉及到多學科(精神病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倫理學)的新學科,然而落實到自殺預防服務則只有精神科醫(yī)生,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人員投入。近年來發(fā)現(xiàn)除一些人自殺是應激作用下輕生外,更多地由于伴發(fā)的精神疾病或物質濫用而自殺,特別抑郁癥。目前對抑郁癥(包括單相和雙相)的診斷識別率不足半數(shù),甚至只有1/4做出診斷(Keller等,1986;Mann等,1986),那些已經(jīng)診斷明確的抑郁癥也只有1/4得到最低限度的藥物治療(Avery和Winokar,1997;McComb等,1990;Isometsä等,1994;Isacsson等,1996)。在成功自殺者中,不足1/3曾求助于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但接受抗抑郁治療者卻很少(Isometsä等;Isacsson等,1996;Isacsson等,1997)。事實上那些潛在的能夠診斷和治療的抑郁癥患者較之識別出的病例多10~20倍,表明診斷不足和治療不足介入到自殺風險。與自殺相關的精神疾病主要是那些可以治愈的抑郁癥,則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抑郁可減少自殺風險是不言而喻的(Tamison和Baldessarini,1999)。

基于以上原因,特別是精神疾病在自殺原因中所占的比率增加,精神科醫(yī)師是自殺和自殺預防研究的主體,應站在這一領域的第一線,這在“發(fā)展國家自殺預防策略”的責任安排上反映得非常清楚。在已建立國家級自殺預防規(guī)劃的國家(芬蘭、荷蘭、瑞典、挪威、英格蘭、美國),均委托精神病研究機構負責實施。自殺學是一邊緣學科,應與有關學科(心理學,社會學)協(xié)同,一道做好自殺和自殺預防的研究。

2抑郁癥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有效治療是自殺預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ICD-10(1992)將抑郁發(fā)作分為輕、中、重3種程度并予以描述。DSM-Ⅳ(1994)的重性抑郁癥實際上也包括輕、中、重3種嚴重程度,作出診斷需符合診斷標準的病程(至少2周)和癥狀(具有9項癥狀中的5項)指標。抑郁癥的患病率為5%~6%,而不符合診斷標準(特別是癥狀指標)的閾下抑郁為數(shù)更多。由于工作定義不同,閾下抑郁的患病率是不一的,如輕性抑郁(minordepression,Froom等,1995)為5.4%~15.6%,亞綜合征性抑郁(subsyndromaldepression,Judd等,1994)為8.4%,抑郁癥狀(depressivesymptom,Johmson等,1992)為23.1%。這些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抑郁患者在社區(qū)中3/4未尋求醫(yī)生的幫助,他們自己本身和周圍人并不認為是病態(tài),僅1/4的患者就診于基層衛(wèi)生機構,卻并非精神病專業(yè)部門(Regier等,1984)。這些患者不僅自己經(jīng)受痛苦,而且處于高度自殺風險之中。目前,精神病學家和自殺學家已開始關注社區(qū)和非精神病??漆t(yī)療機構的輕性情感,基層衛(wèi)生機構,綜合醫(yī)院和自殺預防機構的專業(yè)人員投入對輕性抑郁癥的發(fā)現(xiàn)和治療(Rutz等,1989;英國精神病學會,1993)。

3發(fā)展國家一級的自殺預防策略

自殺預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和領導是難以實現(xiàn)的。芬蘭于1986年發(fā)展國家自殺預防規(guī)劃以來,在研究階段取得重大的成果可為佐證。荷蘭的國家自殺預防政策建立于1989年,國家健康理事會設立自殺委員會以支持和貫徹國家,地區(qū)和局部的自殺預防。鑒于這些經(jīng)驗,聯(lián)合國于1993年5月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召開區(qū)域間專家會議,介紹芬蘭和荷蘭建立國家一級自殺預防規(guī)劃的經(jīng)驗,最后形成一個“關于制定和貫徹綜合性國家預防策略和高危人群及其他受累者開展支持和康復服務條款”指南,報請聯(lián)合國通過實施。1998年5月召開第二次會議,討論指南公布5年來各國執(zhí)行情況,以推動國家自殺預防策略的發(fā)展。1993年以來,北歐三國(挪威于1993,瑞典于1995,丹麥于1996)建立國家自殺預防規(guī)劃并開始工作。英格蘭衛(wèi)生部于1994年提出到2000年減少英國自殺率15%。美國于1997年5月6日通過參議院84號決議,宣布自殺是一項國家的問題,預防它具有優(yōu)先地位;眾議院也通過第212號決議,自殺預防所需費用由精神衛(wèi)生服務中心,美國衛(wèi)生部和人類服務部提供。預期下一世紀國家自殺預防策略或規(guī)劃將在各個國家建立,但對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國際(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支持是需要的。

4社區(qū)服務介入

目前認為社區(qū)介入是自殺預防的重要問題。自殺預防可結合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一道開展,不要另起鍋灶。

流行學研究發(fā)現(xiàn)自殺死亡率存在報告不足現(xiàn)象,如果在調查時(一

般通過公安部門,衛(wèi)生統(tǒng)計部門和預防醫(yī)學部門,疾病監(jiān)測點等收集自殺死亡人數(shù))如能結合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網(wǎng)絡,則可得到較確實的自殺死亡人數(shù)(賀敬義等,1993)。

抑郁癥是招致自殺的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他們常以各種軀體不適就診于基層衛(wèi)生機構,如能及時識別和適當處理則對降低自殺率有一定意義。

自殺預防需要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教育工作,一方面通過宣傳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另外也要形成社會上互相關心的風尚,這些都需要在社區(qū)開展。

5危機干預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危機干預對處于困境的人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幫助和支持,增強當事人的應付能力,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危機干預是精神病院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對精神病人的康復也至關重要。預期下一世紀危機干預將得到廣泛和深入的發(fā)展。

6加強自殺行為的醫(yī)學研究

介紹醫(yī)學研究,特別是生物學研究的一些情況,供作借鑒。

6.1遺傳研究

家譜調查顯示,自殺的第一級親屬有較高的自殺或自殺未遂風險(Farberow,1969;Robins等,1957;Muurphy等,1969)。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有家族自殺史者,增加患者(不論診斷為何)的自殺風險(Roy,1986);無家族自殺史的抑郁癥患者11.3%發(fā)生自殺,有家族自殺史者為29.2%,差別顯著(Mitterauer)。此外,有家族抑郁癥史者亦增加自殺風險(Egeland和Sussex,1985)。

雙生兒研究:Roy(1991,1995)的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單卵雙生兒有較高的自殺和自殺未遂一致率。Statham等(1998)研究澳洲5995對雙生兒(社區(qū)樣本),結果顯示單卵雙生兒的自殺觀念和自殺行為一致率高于雙卵雙生兒。

寄養(yǎng)研究:Sohulsiuger(1979)的研究結果表明,自殺寄養(yǎng)兒的血緣親屬自殺風險高(4.5%),而對照組血緣親屬低(0.74%)(P<0.01)。后來Wender等(1986)發(fā)現(xiàn),患情感寄養(yǎng)人的血緣親屬自殺者為3.7%,而無情感寄養(yǎng)人的血緣親屬為0.3%。Schulsimger和Wender等認為,可能存在獨立于精神疾病之外的遺傳素質,致易于發(fā)生自殺。Kety(1988)認為自殺中的遺傳因素可能為控制沖動行為的能力不良,它是獨立于精神疾病之外或附加于其上而發(fā)揮影響的。

遺傳方式:Papadimitrion等(1991)應用Slater的模式研究自殺行為的遺傳傳遞方式,即自殺是否涉及單一的顯性基因或多基因傳遞。他們選擇的研究樣本為具有終生自殺未遂史的抑郁癥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2個或更多第一級或第二級親屬有自殺未遂史,未能證明單一顯性基因傳遞。Papadimitrion等認為,自殺的遺傳方式符合多基因遺傳。

分子遺傳研究:單存在自殺的遺傳易傷性是不夠的,當他們面對應激或發(fā)生精神病時始表現(xiàn)出來。第一項分子遺傳研究報告涉及血清素合成上色氨酸羥化酶(TPH)的多形性。TPH研究亦涉及單卵雙生自殺者(Roy,1997),抑郁癥患者(Bellivier等,1998)和人格障礙患者(Siever等,1995)。

6.25羥色胺與自殺相關研究

自殺未遂致死性高者腦脊液(CSF)中5羥吲哚醋酸(5-HIAA)的水平低。這一負相關即使存在精神疾病時亦如此,如抑郁癥(Greenhill等,1999),精神分裂癥(Ninan等,1984;Vonpraag,1983),人格障礙(Gardner等,1990)等自殺未遂致死性高者,CSF中5-HIAA水平亦低??赡苓@一生物行為關系是獨立于精神疾病的神經(jīng)生物學之外而存在的,或者這一關系附加于精神疾病之上。一些研究表明,CSF5-HIAA水平與終生攻擊性嚴重程度之間亦呈負相關,即終生攻擊性嚴重度愈高者CSF5-HIAA水平愈低(Goodwin,1986;Brown等,1986)。非人類靈長目動物的攻擊性和沖動性高者,CSF5-HIAA水平低(Higley等,1997)。5-HIAA水平可預測今后行為。出院后歷時12月追蹤發(fā)現(xiàn),出院時CSF5-HIAA水平低者預期后來有較高的成功自殺率(Nordström等,1994)。

6.3對芬呋拉明的催乳素反應為血清素反應性(responsivity)的另一指標

芬呋拉明釋放催乳素(PRL)是經(jīng)由5-HT對5-HT特殊受體的作用。芬呋拉明可引起5-HT的釋放并誘發(fā)5-HT再攝取的抑制。在一般情況下,抑郁癥病人對芬呋拉明引起的PRL反應是遲鈍的。這種遲鈍常用抑郁癥以外的原因解釋,其中包括高度致死性自殺未遂(Malone等,1996),即既往(數(shù)月或數(shù)年前)有高度致死性自殺未遂者,與對照組比較,保持遲鈍的PRL反應。

6.4膽固醇水平與自殺行為間關系

非人類靈長目的研究表明,低膽固醇食物導致低5-HT能活動和較多攻擊行為(Fontenot等,1996;Kapan等,1994)。人類低膽固醇水平伴發(fā)高的自殺率的機制可能與低5-HT能活動有關(Ringo等,1994)。

6.5死后研究

前額葉皮質的冠狀切面可觀察到5-HT受體的解剖分布。5-HT載體(transporter)位點在內側面致密,腹面較不致密,背側面和背外側面最不致密。死于自殺者發(fā)現(xiàn)一些腦區(qū)5-HT運載體結合減少(Arangr等,1995)。結合減少在腹前額葉皮質最明顯,而在背前額葉皮質不能檢出(Arango等,1995;Harclin等,1993)。

突觸后5-HT1A受體均勻分布于前額葉皮質區(qū),主要存在于第二層。自殺死亡者5-HT1A受體數(shù)目增加(Arango等,1995;Joyce等,1993)。一般5-HT1A受體數(shù)目與5-HT運輸數(shù)目呈負相關,可能5-HT1A受體數(shù)目增加繼發(fā)于減低的5-HT能神經(jīng)支配。

不論精神疾病診斷為何,自殺死亡者均示5-HT神經(jīng)原向腹前額區(qū)特殊投射的缺乏。關于腹前額皮層的功能,正電子投射掃描(PET)研究發(fā)現(xiàn)攻擊者前額區(qū)休息時葡萄糖代謝顯著降低,提示這一腦區(qū)在行為調節(jié)中的重要性,即

沒有任何圖片文章

·臺灣劇真情滿天下

·韓國劇玻璃之城

·國產(chǎn)劇回家的路

·韓國劇妻子的誘惑/妻子的...

·動畫片游戲王5Ds

·綜藝娛樂百分百[200...

·綜藝國光幫幫忙[200...

·綜藝康熙來了[2009...

立即到健康社區(qū)參與熱門討論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現(xiàn)狀及

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

自體結膜移植治療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

擴張型心肌病60例臨

通過健康教育對糖尿

呼吸內科病房院內肺

加強醫(yī)德醫(yī)風建設樹

疑人不用與用人不疑

單病種質量控制的探

腹前額皮質對內在的破壞行為具有約束作用,如果弱化可導致較多的沖動行為。

6.6神經(jīng)影像研究

在身體中,研究5-HT能功能的最常用方法是PET,它可觀察生活中腦的神經(jīng)遞質系統(tǒng)。一般用芬呋拉明并與安慰劑對照,觀察前者導致局部腦葡萄糖代謝的變化(Mann等,1996)。代謝增加反映芬呋拉明導致5-HT能活動的增強(Mann等,1996)。影像研究有助于理解那些具有自殺風險者的神經(jīng)生物學。有關研究表明,活體改變與死后檢查的結果是一致的。

6.7“可減少自殺”藥物的作用機制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崇礼县| 开封县| 稷山县| 莱芜市| 镇雄县| 永春县| 石门县| 芦山县| 麟游县| 定西市| 玉田县| 迁西县| 阿克苏市| 介休市| 林西县| 岢岚县| 托克托县| 高邑县| 车险| 东丽区| 东至县| 含山县| 凤城市| 丰台区| 自贡市| 县级市| 江油市| 黄石市| 萍乡市| 太仆寺旗| 灵台县| 隆回县| 建湖县| 天津市| 东莞市| 台州市| 朔州市| 南川市| 奉贤区|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