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匯總

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匯總

時間:2023-09-19 18:49: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匯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匯總

第1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整體;教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267-02

整體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不應單純地被看作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只要認真研究英語學習過程的規律和結構,堅持整體教學思想、整體設計教學和保持教學內容完整的原則,就能取得不同層次學校英語教學效果的整體提高。整體教學現在已成為許多學科所研究的共同課題,但對于整體教學的理解和解釋卻各有不同。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編英語教材的使用,英語教師和教研人員非常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英語整體教學,廣義地理解整體教學的深層意義,使其從根本上推進當前的英語教學研究和改革,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益,以服務于社會發展之需要。

1.整體教學思想的內涵

整體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不應單純地被看作一種教學方法。整體教學思想是現代外語教育教學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社會發展和中學教育教學的目標對于外語教學的需要。外語教師和教研人員都應該認識到,整體教學是現代外語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所確定的。外語教學應使學生能在實際的交際環境中為實現交際而運用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等),這樣才算使他們學會了語言。

2.整體教學的基本方法

教學法是研究英語教學客觀規律的一門科學。其研究對象包括教學的原理和原則,具體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課堂內外教學工作的組織和安排,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等。英語教學法應該是教學途徑、教學設計和教學程序的一個綜合體。整體性是英語整體教學方法的核心。實施整體教學時,必須始終注意堅持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材處理的整體性和教學程序的整體性。根據新編教材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空矛盾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對于教學內容整體性處理的意見:

2.1 自主地整體處理教學內容。教師不是教材的奴隸,而是教材的主人。筆者建議教師在備課處理教材時應該根據自己教學對象和教學的實際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

2.2 有區別地整體處理詞匯教學。傳統的方式常常是在學習新的對話或文章之前先集中教生詞和詞語并介紹它們的用法等。這種教學方式費時多,收效不大。而且長期沿用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形成不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即在聽或閱讀某一新材料之前一定得弄清所有生詞和詞語的意義。這將使學生越來越脫離今后真實交際和運用的實際。在指導英語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途徑整體處理教材中出現的新詞語,以解決詞匯教學費時的問題:一是對于影響學生理解關鍵詞語可以在聽或閱讀之前教授。但是,也應該盡量運用情景和通過英語學習英語的方式來教;二是教材中大量詞語是可以讓學生聽或閱讀過程中學習。這樣,可以不斷增加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猜測或推斷詞語意義的機會提高詞語學習的能力。

3.要整體創設純英語的學習環境

我們都知道,要想學好英語,不需要方法,不需要老師教,只要有一個純英文的環境,時間長了,英語理所當然就學會了。但是,放在我們的實際情況中來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英語學習要兼顧現實情況。實際情況是我們無法提供純英語的教學環境,我們必須依托我們的英語老師來進行必要的教學。

初中英語學習和小學英語相比,從知識內容上看加深了不少,而且很多內容也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起居、節假日、生日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游覽、體育比賽等,這些活動完全可以在我們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通過大腦飛速的思考,進行語言的組織。這樣有想學好英語的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積極地表現,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影響其他學生一起來進行參與教學。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訓練英語,久而久之,口語屏障就能逐漸得到突破。

4.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獲取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倡導研究性學習的今天,我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課前的預習。每個人找到的學習資源不盡相同,在課上,把這些資源進行匯總、篩選,整理出最優資源大家共享。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成為學生課下學習英語的一大助力,學生不會再因為課下學習中出現無法解答的問題挫傷學習的積極性。網絡資源參差不齊,學生的甄別能力有限,教師要隨時隨地提供指導。例如,向學生提供有關英語閱讀的好的網站,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供健康的英語聊天網站,讓學生免除了面對面的尷尬,放松地進行口語交流,通過真實的語言環境鍛煉口語能力等等。

不要忘記告訴學生自己的Email,方便學生在假期期間有了困惑可以在電子郵件里告訴老師。這樣不僅及時的解答了學生的學習困惑,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同時這種朋友式的交流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5.堅持課內外活動的有機結合

初中生學不好英語的一大原因就是缺少語言環境,聽得多、說的少。因此,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在課下成立"英語興趣小組",定期舉辦"英語沙龍"活動。

興趣小組按照人數配備1-2名有活動經驗的英語教師,對活動的內容和范圍進行指導。選擇口語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培養,吸收所有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學生,還要不斷在校園內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英語學習的樂趣,擴大社團的隊伍。

第2篇

一、轉變教學理念

1.要有新的教學觀。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學達到師生共進、共識、共享,它不再是教師單向的講解。課堂教學關注的應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強調的是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要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的教材理念所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要讓學生掌握一個語言學習者應有的學習策略,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2.要有新的學生觀。現今英語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從“以知識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課堂角色不是單一的、固定的,而應當是多元的、變化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當是指導者、組織者、監控者、咨詢者、評價者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發揮“指導”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是當今英語課程改革的又一個重點。在課堂上,該學生去做的一定放手讓他們去做,給他們時間和機會去參與語言實踐,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策略。

3.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新課改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為此,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正視自己英語學習和教學的習慣和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總結、評價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比自己在教學中的落后理念和方法、策略,以便更好地檢測課堂教學情況,不斷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做到與時俱進。

二、更新教學方法

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視不同的課本素材、學習任務等,靈活運用討論法、辯論法、表演法、探究性調查法和引申法等教法。教師可就學習中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發表意見,補充更新,整理匯總,互相考問,這種討論法有其較大的操作性,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看法,相互爭辯,調動各方智慧和積極性,使思路處于激活狀態。如在授課前“熱身”時,可以讓學生圍繞新舊生活對比的話題暢所欲言,教師可播放相關反應教材內容的音樂后,圍繞未來生活的樣子等問題激活學生思維,鼓勵他們踴躍發言,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拓展了他們思維的空間。

三、加強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應側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可供不同程度學生認知、思維、分析、研究等能力發展的相關情境,通過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其良好的綜合素質。

1.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高中英語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已有的語言能力,創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用環境。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在放磁帶錄音之前,可先確定任務要求,學生明確了任務要求,自然會專注捕捉所需的信息。同時在進行聽的訓練之后,教師還可以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然后,教師可以根據當地學生熟悉的事物,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共同編排符合語言規范且有創意的對話,選優秀者到臺前表演。教師還可以以寫的方式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相關情景。這種形式的訓練,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有助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第3篇

關鍵詞 高校外語教學 信息化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21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ONG Dan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ollege educatio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modern tal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college education,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optimist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it is not only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quipment and so on,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teaching will be further increased.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 the present stage, information teaching has been applied, but the popularization degree is not high, so the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corresponding measures

信息化是F代教學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而要實現現代信息化教學,一方面需要有相應的設備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教育方法,促進技術利用的現代化。目前的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較為突出,而高校外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又是高校教學的一個重點任務,所以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外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信息化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高校是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要責任。大學教師對于大學教育的實施十分關鍵,其信息化教學能力對大學信息化教學的實施產生顯著的影響。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改革的必然趨勢,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使信息技術和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有效結合,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信息化水平,現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1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

(1)信息化設備的投入有所欠缺。在目前的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投入不足,設備欠缺。信息化教學必須要以相應的設備來支撐,但是在目前的大部分高校中,對于信息化設備的資金支持嚴重不足,由于資金的缺乏,所以信息化設備要么是數量缺失,要么是質量不高,無論是哪種問題,都影響了信息化教學的全面性實施。因此,要想徹底解決信息化問題,必須要從資金投入方面進行考慮,在教學發展規劃中,適量增加對設備方面的支出,從而滿足添置設備的資金需要。

(2)信息化教學方法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而要實現現代化教學,就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但是目前高校外語教學中利用的技術和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比如在目前高校外語教學中,利用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傳統,雖然增加了一些互動性的內容,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調動。再比如,在多媒體技術普及的大環境中,要實現信息化教學必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但是目前此種技術的利用嚴重不足。因為方法和技術應用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2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解決對策

在信息化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不斷應用,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化教學素養,才能在未來教育發展趨勢中適應,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及發展必將成為傳統英語教學的重大變革。根據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應采取以下策略促使其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發展。

(1)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意識,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應加強對信息基本知識的掌握,加強對信息技術發展情況的了解。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技能,要能夠對各種辦公軟件熟練運用,并且能夠掌握各種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師需要對搜索引擎進行利用,加強教學資源的獲取,善于使用英語教育論壇、教育資源以及資源網等。加強英語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并且加強先進教育技術的利用,積極探索大學英語新課改的措施。大學英語教師要能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進行信息的收集。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師必須能夠憑借信息的獲取,促使自身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除上述之外,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掌握英語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掌握信息檢索及整合的方法,加強電子圖書館、教學視頻以及網絡資源等各種現代信息資源的利用,進行有關英語學科各類信息的匯總,提高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使其實現實時更新,從而促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2)強化教師素質的綜合性提升,打造信息化教學的專業性。要解決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強化教師素質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師在教學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老師素質的高低對于學生的影響較為重要,所以在信息化教學中,為了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老師需要做好綜合素質的提升,而素質提升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是老師要強化信息化教學認識,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從而把握其教學規律。第二是加強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培訓。大學英語教師積極參加網絡培訓,也可以在空余時間加強學習,虛心向培訓教師求教,及時消除自身存在的困惑。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觀看、聽講座以及網上交流等方法,使自身教學思路更加活躍,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了解更多先進的英語教學知識。第三是老師要全面掌握和信息化教學相匹配的教學方法與技術,這樣才能有效利用技術促進信息化教學質量提升。簡言之,老師的素質提升需要以信息化教學為參考,從而做好針對性完善。

(3)變革教學方法,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多樣性。教學方法對于信息化教學也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變革,從而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多樣性。教學方法的變革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提高,這樣可以滿足教學的過渡性特點,實現教學發展的循序漸進。第二是在信息化教學的特征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方法改造,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簡言之,信息化教學主要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其教學具有便捷性,可以打破時空界限,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利用遠程教育法、在線交流法等。

(4)加大信息化設備投入,提升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性。要解決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首先就是要加大教學投入,進行信息化教學設備的增加,從而為信息教育的全面性開展提供基礎。在高校外語教學中,應該具備專門的信息化教室來進行外語教學的聽力以及口語教學,而信息化教室內,信息化設備是必備基礎,因此,為了實現信息化教學的全面性,高校一方面要積極進行發展規劃,加大對教學設備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對信息化教學環境做出針對性的改善。簡言之,通過信息設備的增加和信息環境的改善,高校外語教學的信息化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5)有效結合信息技術,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英語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大學英語教師需要促使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加強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先進教學軟件的利用,促使英語教學更加完善,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在促使學生語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信息素養上升至更高層次。

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網絡資源以及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促使傳統英語教學更加科學完善。例如,在對復活節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僅僅采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將使教學毫無趣味,但是配合圖片及視頻進行講解,可使學生對復活節的來源、文化背景等內容的了解更加全面。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簡單易懂,降低知識的抽象性,可對學生的思維擴散進行啟發。教學氛圍的營造受教師的影響較大,教師也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其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采用對應的教學媒體,促使傳統教學有效結合現代信息化教學,加強教學資源的挖掘,使課堂教學得到不斷改進。

3 結束語

外語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利用,外語教學的要求在逐步提升。信息化教育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教育模式,對于高校外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但是目前高校的信息化教學,還存在著部分問題,所以深化問題分析解決措施的探討意義重大。大學英語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實施,能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英語教師應當采取各種措施,促使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發展,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和英語課程教學,促使英語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樣,也促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堅林,張笛.外語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建設――一項基于部分高校信息資源建設的調查研究[J].外語學刊,2014.5:95-100.

[2] 王鳳鳴.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8:40-44.

[3] 蔡靜.新世紀以來國內信息化翻譯教學研究述評[J].外語界,2010.2:8-18.

[4] 何高大.高校外語教學網絡化題庫建設標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2.2:9-14.

[5] 吳剛.高中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2:45-47.

[6] 李霄翔,西.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和教學績效相關性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6.4:39-44,93.

[7] 馬曉娜.大學英語教師學科教學能力發展探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15:13,28.

第4篇

關鍵詞: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358-02

高中學生處在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的內容更加深入、復雜、系統。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在英語學科學習方面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幫助高中學生消除在英語學習上遇到的困惑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筆者試從探究性學習的角度,結合任教以來的切身感受,就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問題的破解之道談點自己的見解。

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出的背景意義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探究性學習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學生應該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對語言文本進行理解和感知,通過理解或感悟來拓展延伸,培養準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開展探究性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是否具有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依據之一。一個具有責任和經驗的教師,總是善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理解能力,在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表現中迅速看清楚根源,找出當前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之處。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更要具有深厚的問題意識,能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思考探索中提出問題,以責任擔當研究問題,采取“對癥下藥、事半功倍”的辦法,以實干精神推動問題的解決,這對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增強綜合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高中學生英語學習上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

進行高中階段后,學生的意志力較初中時相比,學習的自覺性、目的性、針對性等都有所增強,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還很薄弱,在英語學習上特別是課堂知識的掌握和接受方面,系統性、持久性和耐挫力顯得尤為不足,從中暴露出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缺乏信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班上一學生自認為初中時英語底子就弱,上了高中更畏懼英語了。消極的負面的情緒暗示自己學不好英語,故同學們在認真聽講時,他就發呆,碰到講解語法項目時不跟從老師的思路,一個勁就說聽不懂。如,With our English teacher ____(help)us, we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空白處要求填寫非謂語作賓語補足語。非謂語判斷可分三步驟,一看邏輯主語our English teacher,二是判斷語態,主動關系helping,最后看時態表示伴隨,故答案為helping。但該學生心理作祟拒絕聽,總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天生英語不可救。

2、遺忘率高,許多易錯的題目,一而再地出錯。如,_____to realize how hard he worked on the book.A.Only then I came;B.Only then did I come;C.Only then I had come;D.Only then had I come. 這道題目正確答案為B.但學生常誤認為干擾項D是正確的。該題考查倒裝與時態,但學生在時態的判斷上出現錯誤,而此類題目出現的頻率很高,學生卻一錯再錯,說明對過去完成時的概念掌握不清,訂正題目時也只淺嘗輒止,一知半解。

3、審題不清,沒有從前后文或文章主旨上把握,概念模糊,做題時無從下手。如,accuse與charge都有“控訴、指控”之意,但他們后面所搭配的介詞不同,He was accused of theft. The police charged him with murder.如果注意前后介詞搭配上的區別,就很容易選對答案了。

4、提高不快,往往一個單元教學之后,沒有進行系統的復習歸納,造成邏輯思維上的混亂。如,在學習定語從句與名詞性從句后,對于which/what的使用,沒有進行及時梳理歸納,導致在各種練習以及測試中不能正確使用。

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目標傾向和動力因素不足,導致學習意志力不夠堅定,學習計劃不夠明確,特別是對于教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不能夠及時地消化吸收。很多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大腦中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只知道其中的大概意思,知識理解比較模糊抽象。2.缺乏老師持久的鼓勵、指導、跟蹤,導致學生尚未形成的學習習慣弱化,對自我行動的約束能力不足。3.學生對一些復雜的句式、結構等語法知識缺乏興趣,缺少學習過程的成就感,造成學習興趣轉移,產生惰性,不愿多思考、多理解,缺乏足夠的思維鍛煉。4.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和感恩的心,怕吃苦、少鍛煉、易受挫折。

三、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引導指導,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阻礙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上的阻礙,筆者試著從營造學習氛圍入手,采取一些互動措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英語,并利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破解問題的途徑:

1、自身主動查。在學生常遇到的概念模糊、短語搭配之類經常性問題時,老師可以適當讓學生自己檢查,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重點關注,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當學生對新舊知識感到困惑努力去解決由這種經歷引發的認知沖突時,他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發展。

2、同學幫忙找。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有意設計一些互動游戲環節,安排學生組成互助小組,確定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回答,并由其它小組進行點評,幫助進行匯總分析,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頭腦中裝著問題,學習中就有來自內心的動力。枯燥、抽象的被動學習過程轉變為問題的探索和解決的過程,這是一個接受挑戰并且可以帶來成就感的過程,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逐步養成帶著問題學習的良好習慣。

3、老師隨時點。除了日常的課堂教學外,老師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具體觀察,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情緒變化、以及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等,了解其存在的問題,以便隨時進行指點。在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而進行質疑的過程中,老師適當地進行點撥,容易幫助學生把新獲得的知識與先前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賦予新的意義。

在明確解決問題的主體和方向后,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實踐采取以下破解問題的措施:

1、提高教師的教學感染力。對青春期的學生來講,能否打開溝通的閥門,是關鍵要素。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以及表達的語氣,利用課余的時間多于學生交心談心,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才能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向老師敞開心扉,愿意在老師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需求,并接受老師的幫助。筆者發現,教師對課堂節奏的掌控上始終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營造一種緊張活潑的氣氛,把握時機進行提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與學生持續的溝通交流,最終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樹立英語學習信心。

2、建立“錯題庫”。筆者經常在課堂上強調學生課后把容易出錯的題目抄錄下來,形成“錯題本”。對于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牢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審題不清,分析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學生之間也可以共享“錯題庫”,互相交流,相互補充,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和質量。采取建“錯題庫”的辦法一方面有助于那些較為浮躁的學生加深對錯題的印象,了解產生錯誤的原因,鞏固學習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從那些錯題匯總的統計中,看出其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找到預防類似錯誤的方法,有助于養成學生細膩思考、敏于分析的思維模式。

3、加強專項訓練。英語學習過程就像一套體操比賽項目,是由一個個基礎動作組成的。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很關鍵的是要加強專項訓練。例如,筆者曾嘗試利用下午課后的自由時間,限時二十分鐘,訓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在選擇速讀訓練的閱讀材料時,注意挑選那些短小精辟的文章,生詞率不超過15%。要求學生把閱讀的焦點放在培養速讀能力上,在大量閱讀中培養理解的直接感悟能力,而不是依靠分析和翻譯來做精讀。

4、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上課認真聽課當然是必要的,但要求每一個學生連續四十多分鐘集中精力不走神,聽完一節課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課堂時間分配上,可以鼓勵不同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汲取知識。老師講一些自己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松一下。還要指導學生合理記筆記,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記,自己認為完全會的當然不要記,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是老師重點強調,或幫助分析歸納的解題要點、思路。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5、注重系統復習。要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在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每一單元之后,都要安排對之前的知識進行溫故知新。告訴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見題就做,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練習題和測試卷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內容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后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做題目,題目做完之后,應該感覺到能融會貫通,然后才進入下一個復習環節。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04

第5篇

閱讀是以讀者為基礎的交流過程,應該調動學生主動而個性化的閱讀積極性。[1]75語言教學理論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指出,外語學習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這包括年齡、語言潛能、動機、認知風格和性格等因素。[2]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教學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外語學習水平、認知風格、情感動機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這從客觀上要求英語學科必須實現個性化教學。大部分英語教師都認為,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下要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突破是相當困難的。然而,翻轉課堂則有助于廣大英語教師開闊解決問題的思路。翻轉課堂采用課前學生進行教材自學、課堂中接受教師輔導的“先學后教”模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采用個性化的手段進行自我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教材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轉變成了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引導者。這種“先學后教”的閱讀教學,可以實現英語教育的公平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語言學習,這對于英語學習能力層次較低的學生群體而言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降低英語學習難度,而且還能讓他們在進入課堂時倍增英語學習的自信。[3]42除此之外,由于語言知識學習的前移,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語言思維和促進他們的語言交際,逐步地幫助學生達成內化語言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從而為實施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給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動力,它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發展和探索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途徑。在2013學年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青年教師展能課教學競賽中,筆者執教的一堂英語閱讀課呈現了與眾不同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并榮獲一等獎。在此以這節翻轉閱讀教學課(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8A Unit 2 Reading)為例來具體說明在翻轉課堂中如何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得個性化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實施。

一、通過課前的任務型個性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青少年學生對閱讀的教育環境特別敏感,最反感的是根據教師規定的任務進行強行閱讀。[4]17然而,在該節課前教師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于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閱讀成了“悅讀”。誠然,即便是悅讀,若漫無目的,就依然無法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在課前下發了一張任務單(見表1),其中包含兩項任務:一是學生根據所讀的課文自擬5個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二是學生將所讀文章中無法準確理解的語言進行摘抄以便教師隨后答復。這種鼓勵學生對語言學習進行獨立思考和發現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5]

二、開展課前個性化閱讀指導降低了學生的閱讀焦慮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會在課堂中重復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而語言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和自信,他們不愿意向教師提問,更不愿意參與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但在翻轉課堂中,由于學生閱讀過程的前移,因此他們在進入課堂學習之前已經對閱讀文本有所了解,同時他們對閱讀文本也存在著不同的困惑。在這堂課中,教師通過任務單回復的方式巧妙地幫助學生解決了個性化的問題,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學習焦慮。

首先,教師及時地幫助學生掃除了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語言障礙,如生詞或復雜的語言結構。表2是教師對于某學生在任務單中所記載的語言難點的處理實例。

由于學生遇到的語言難點并非相同,教師通過任務單回復的方式來進行輔導滿足了每位學生的真正學習需求,體現了強烈的個性化教學色彩,同時,較之以往,閱讀教學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教師對學生任務單上的問題進行了必要的修正,以確保課堂提問時每個學生的問題語言準確,語義清晰。課前的教師個性化英語學習指導,不僅幫助學生有效地排除先前的語言學習缺漏和盲點,同時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進行主動思考的習慣,從而逐步增加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動機和信心。

三、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提問增強了他們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據統計,在如今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的狀況為:學生愛提問者占10%,偶爾提問者(遇到難題提問)占30%,從不主動提問者占60%。[6]209-211當前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然而在提倡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富有挑戰性的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成為知識的積極探求者,由此個性品質得到鍛煉,情感體驗不斷豐富,主體性得到逐步形成和發展。[6]210因此,對學習風格不同、基礎不同的學生應當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4]149針對學生課前自擬有關閱讀文章的問題,對于能力層次較低的學生可以要求其編制的問題緊扣教材內容,對于能力層次中等的學生要求其編制的問題以陳述性問題為主, 略帶些開放性問題,對于能力層次較高的學生則要求其提出的問題以參考性問題為主,以期給予其更大的思維開放空間。同時,教師在課前需要檢查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必要的修正。在導入階段關于學生自擬問題的互問互答練習中,每位學生用課前自擬的問題向同伴發問,當同伴無法正確回答時發問者可以給予其必要的幫助。同時,教師通過課前對所有學生自擬問題的整理和匯總,將有代表性的學生問題進行提煉和歸納并在課堂中向全體學生提問。如:

How many games does Wendy’s company sell every year?

When does her family discuss the business?

Does Wendy drive a car by herself?

What does Wendy think of her school life?

Which club does Wendy attend on Fridays?

How long does Wendy sleep every day?

在本堂課的開端,教師通過這種個性化提問 的方式有效地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同時也為后面閱讀教學環節的展開奠定了語言和思想基礎。

四、運用開放性的問題鏈激活了學生個性化的思維火花

既然學生在課前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掃清了語言難點,那么課堂中的語言學習就應該聚焦于對文章話題的深度討論和內涵挖掘。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教師必須提供大量的語言材料和實踐機會。70下面呈現課堂中的部分話語片段。

(片段一)

T: What kind of child is a whizz-kid?

S1: A child has a clever mind.

S2: I think he should have good test scores.

T: What’s your opinion?

S3: I think he is successful at something.

S4: In my opinion, a whizz-kid has some interests and hobbies.

(片段二)

T: Who is a whizz-kid around you?

S1: Alice is a whizz-kid. She is excellent at singing songs. In primary school, she was the Best Singer in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Now she is still keen on singing. I think she is the Voice of SES(上海市實驗學校).

T: How about you, Jack?

S2: I think Michael is a whizz-kid. He has achieved a lot of prizes in the computer competitions. He can help us when we have computer problems. Though he is so successful, he never feels proud of himself.

(以上片段均為課堂實錄,未做任何改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鼓勵他們參與教學,大膽質疑,勇于發表觀點和看法。[7]為了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個性化觀點分享和交流,層層深入提問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手段。這些基于教材又貼近生活的問題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發表個性化的見解,在思想激烈碰撞和交融的過程中,逐漸地讓他們有了深刻的自我情感體驗和心理認同。這節課中的問題設計相當巧妙,不僅生活氣息濃郁,而且相互關聯,層層推進,為學生表達個性化的觀點搭建了問題支架,讓個性化語言教學得到了有效實施。

五、進行個性化反饋活化語言課堂的教育資源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絕不能單純地為了“滲透德育”而進行空洞的說教,必須嚴格遵循英語教學規律,以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滲透方式,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8]翻轉課堂的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討論和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課堂中精彩的學生發言將會層出不窮,生成的個性化觀點對于語言課堂而言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這種資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反饋。在本節課中筆者捕捉到了這種資源并巧妙地利用師生互動的機會進行了語言課堂的德育滲透,這使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與語言教學自然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以下是課堂中關于個性化反饋部分片段。

(片段一)

T: What else makes whizz-kids successful?

S1: Their parents.

T: Any detailed information?

S1: Parents gave birth to them and try to make them successful.

S2: No, I don’t think so.

T: Now, everybody, let’s think about it. What will our life be like if the parents don’t help us?

(The students kept silent.)

T: Our parents always support us and never expect to get anything from us. W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them.

(The students nodded.)

(片段二)

T: Would you like to be a whizz-kid?

S: No.

T: Why?

S: I think if you are a whizz-kid, you may achieve good scores in exams. And others will hate you and fight with you. So I don’t like become a whizz-kid.

T: Thanks for your idea. But I’d like to ask all of you a question. Do we need to fight with others or learn from others if they are better at studies than us?

Ss: We should learn from others.

T: Yes, someone who learns from others can be a successful person.

(以上片段均為課堂實錄,未做任何改動)

成功的個性化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一堂課的有效時間內從學生、教材和教學目的出發,在一定教學策略的指導下,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融合多種方法,形成一個多種教學活動的優化組合,并注意活動的難易梯度合理搭配,讓全體學習者,包括學習困難者都能完成英語學習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成功過渡。[4]150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為個性化教學的發展開創了一條新思路。然而,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否有效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取決于閱讀文本類型、閱讀技能訓練、閱讀背景知識、話題感興趣程度等諸多因素。[1]76-77當前,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實踐和探索才剛剛起步,我們對此仍有一系列的假設需要驗證。為了更大程度地發揮翻轉課堂的閱讀教學優勢,隨著對翻轉課堂教學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研究,相信英語閱讀教學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參考文獻:

[1] 趙江涌.個性化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0(1).

[2]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4.

[3] 陶麗.翻轉 課堂讓英語教學回歸本質[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

[4] 鄒為誠.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第6篇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自主,主動,自主性學習,激趣,獨立思考

新課程改革不僅把原來的教學大綱換成課程標準,換換教材,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英語老師如今必須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目的是要轉變目前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放開手腳,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然而,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有意無意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習慣于多講,習慣于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久而久之,學生要么逐漸地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要么喪失自己學習的能力,這兩種狀況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作為新課程下的英語老師有必要對此種狀況做些反省,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比較,得出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喚醒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只有通過學生的參與才能完成。讓學生積極地自主學習和交流是每節英語課的靈魂,在教學中必須創設和諧友善的教學氛圍,才能使他們樂于參與。為此,我們教師的角色應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轉換為新課導入時的示范者、學生語言操練時的監聽者或監督者、復習時的強化記憶者、鞏固階段時的幫手。自主學習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就要多為學生創造獨立自主學習的條件。首先,要根據中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語言材料,并幫助學生駕馭這些材料。其次,還要給學生提出應該完成的任務和能夠使用所學語言材料的情景,努力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聽、說、讀和表演,增強學生投入課堂活動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授Goforit!七年紀下冊一單元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前布置學生先預習,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去預習,1.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2.Willpeoplelivetobe200yearsold?3.Willkidsstudyathomeoroncomputers?4Willtherebemorepollution?5.Whatwillyoubeintenyears?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想,為自己設計一下未來的工作環境和藍圖,將圖畫上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們通過上網查詢資料、翻閱了很多書籍、報刊雜志。課堂用了10分鐘時間在小組討論,組員分享,匯總,整合之后進行匯報。學生們非常主動認真,踴躍匯報,繪聲繪色地朗讀自己的“稿件”。課后挑選出10位做得特好的同學的作品,張貼在學習園地上供大家學習。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本單元的語言材料設計了交際任務,把學生帶進了特定的情景中,為學生的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留出了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二、激趣—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

激趣,即激感,激起興趣,目的在于為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使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濃厚,借此吸引學生注意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疑,能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探索,從而提出問題或新的見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培養學生由問題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要善于創設各種問題情景,把學生思維逐步引向深入的問題臺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討論、辯論等,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例如,在教學Goforit!第二單元時,可設置以下兩個問題:1.Whatproblemdoyouhaveinyourdailylifeorinyoustudy?2.Doyouhavesomehappinessinyourdailylifeorinyourstudy?學生在成長期間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困惑,但同時也有許多快樂,成長的快樂及煩惱,把他們說出來,然后每個大組派個代表上臺進行辯論,發表各自的觀點,老師在一旁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觀點,暢抒己見,這種“問題教學法”對于拓展學生視野、思維都大有益處。在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詞匯,熟練掌握了會話技能及語言規律,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三、在創設自主參與條件的同時,重視全體參與。

1.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灌輸者,學生是接受者,他們完全處于被動地位,這不利于學生后續發展,尤其是可塑性很強的中學生。新課程下的現代教育觀應該是教師帶領、指導學生奔向知識與能力,奔向素質的全面發展,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增長能力。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要求學生要精神飽滿地大聲講英語,不怕丟臉,不怕出錯,同時堅信Icandoit.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學生有了這股熱情,自然在課堂上就會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2.想方設法讓學生主動開口。1)創設濃厚的英語氛圍。英語課上盡量多用英語教學,盡量少用或不用母語。一周規定一天為英語日,在這一天只能用英語交流,創設濃厚的英語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主開口,主動參與用英語交流。2)值日報告,報告形式可多種多樣,可是自由演講、小品、對話,也可以是學生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唱英語歌等等。值日報告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們準備值日報告的過程,正是一個積極主動學習和自主參與說英語的過程。3)游戲。游戲是初中學生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初中生貪玩好動、好奇心及好勝心都很強,教師應設計多種多樣的游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Bingo游戲,猜謎游戲,接力采訪比賽,速認速記比賽等等。游戲的趣味性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主動開口說英語。通過游戲,既能學習和運用新的語言知識,又能復習有關的語言點。

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特別是思維的獨立性,即獨立思考。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啟發、引導學生碰到問題多問為什么,多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在眾多的可供選擇的答案中,迅速找到一個最佳答案。以下題為例:

Whatwouldyoulike?______________

A.Somebananas. B.Alittleoranges.

C.Ilikeeggsalittle.

D.IlikeChinesefoodverymuch.

先讓學生清楚問的是喜歡什么物品,而不是喜歡物品的程度,在次弄清some和alittle的區別,才能得出標準答案。又如,在教學although與but時,多給學生幾個例子Althoughisold,heisverystrong.Ilikeplayingfootball,butittakesmealotoftime.先引導學生觀察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不難知道,譯成漢語時要用到關聯詞“雖然,但是”,隨后讓學生造出類似的很多句子,再引導學生歸納出although與but的用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獲得了語言的技能,更好地掌握了語法。“給”永遠給死的知識,“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

五、敢于放手,讓學生參與評價。

第7篇

趙艷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 金浩 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

摘要:翻轉課堂在實踐課程中如何應用?筆者經過在《Photoshop》這門課的具體實施,以達到學生獲取學習主動權,學習效果最大化的效果。同時,通過具體教學實踐,對翻轉課堂應用于實踐性課程有了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 :翻轉課堂 實踐課程 教學設計 學習主動性

一、前言

翻轉課堂的概念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美國。而被大家熟知是因為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率先在K12學校實踐創立了經典的翻轉課堂模式。把觀看在線教學講座視頻作為家庭作業,把本該是家庭作業的練習題放到課堂上完成。這種對傳統教學形式的顛覆,將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進行了翻轉,對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再是統一的格式,統一的方法,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知識的汲取變得更加個性化。

實踐性課程主要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起一般理論性課程而言,它更注重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性課程中如何讓學生既掌握較強的操作能力又能將理論知識內化吸收,并在自己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出來,是作為每一個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將實踐課程更好進行教學并將學習效果最優化。筆者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引入了《Photoshop》這門課程中。

二、翻轉課堂在實踐中的應用

1.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在筆者所帶的《Photoshop》這門課程中,軟件工具和菜單命令不是很多,但主要在于后期對所有工具和命令的靈活使用,最終達到把創意和思想在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目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點后要熟練使用工具以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

在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一般是課堂上老師講解和示范,學生跟著教師的帶領實現具體實例;課下可以根據教師講授內容做練習,以熟練掌握知識點。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直觀看到效果,同時,通過老師的講解能更深入地理解操作和理論之間的聯系。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在理論理解上有快有慢,在實踐操作上有先有后,并且在課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因而在更高層次的應用上不能達到教學要求。這就導致有些學生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時間一長,會使這部分同學產生懈怠。

2.翻轉課堂具體的實施過程

(1)課前。將整合后的知識點以書面形式和簡短視頻發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了解。這是學生在課下完成的,因而,如何讓學生能自主學習,掌握相應知識點,是教師做教學設計時,重點要考慮的問題。在知識點的學習上可以把具體講解錄制成簡短視頻,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自行下載觀看。但是與視頻配套的教學導案才是重點。這是為了把具體操作提升到理論理解的高度而準備的。這樣學生在知道了“怎么做”后才會了解“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然后,通過QQ群和微信,把和知識點配套的內容以作業和問題的形式布置下去,要求大家首先按照已經掌握的知識完成作業,并且把制作過程中的疑問和困惑記錄下來,交給學習委員,由學習委員把普遍性問題進行整理。

(2)課中。翻轉課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性,使吸收內化的過程更加有效。因而課前的教學設計和課中的問題解答才是翻轉課堂的根本。筆者是這么操作的:第一,檢查每個同學的作業制作情況,并依據每個同學的制作情況打一個初始分數。第二,解答大家普遍性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為以后的教學反饋做好準備。第三,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大家的制作方法,并依據制作方法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組。其后,讓小組自行交流制作經驗,同時讓小組成員互相解答制作中遇到的問題。第四,每組一位同學發言,簡要闡述制作方法。隨后由其他小組討論制作方法的優缺點。第五,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在評價過程中將重點和難點知識逐漸清晰。

(3)課后。教師將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將課堂討論結果匯總。在匯總時對不同方法進行綜合評價,并將學生討論的難點問題進行解答。學生需要將自己學習知識點并實踐制作的感悟和收獲以及將課堂翻轉后自己學習效果的體會撰寫成簡短的報告。教師收集學生的報告并進行梳理,為最后綜合性評價學生的最終成績奠定基礎。這些文檔都上傳到本班QQ群文件中,便于教師和學生深入交流。

3.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優勢對比

由于《Photoshop》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在本門課程中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首先要抓住的重點就是學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動手能力的培養,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理論知識點的滲透和理解不能忽略。基于這樣的考慮在進行課堂翻轉時將工具以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在后期綜合應用環節使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這么做的優勢是不但彌補了課時嚴重不足的弊病,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后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點。第一,由于需要的工具已經由前期的課程教給學生,所以在進行課堂翻轉時,基本的工具使用不會成為制約學生學習的障礙。根據教學目標,設定清晰的教學知識點,把錄制好的知識點視頻和教學導案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和交流時,由于每個學生課前都做了作業(這要打平時成績),因此,每個人在作業完成后都會有問題或思考。在深入的討論中,學生對操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且對相應的理論知識有了全面的拓展。更可貴的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并且有些學生能積極開拓思路,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提出多種制作方法。第三,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對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理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總是比較被動,有些學生甚至不屑一顧。而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在高級應用時才會凸顯。課堂翻轉后,學生會自己要求去補充相關理論。這樣從操作到理論,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鏈條,為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樣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不但很好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無法融入課堂學習,在學習上比較懈怠的問題,而且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和提升,并且,在課堂中始終擁有學習主動權的自我意識,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得到了最大化的學習效果。

三、翻轉課堂在實踐應用中的總結

筆者通過《Photoshop》課程中翻轉課堂方式的具體應用發現,在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課堂教學中,翻轉課堂并不是單純的學習時間的對調,要想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的具體教學實施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在課程之前必須進行全面的教學設計,確保翻轉課堂的順利進行。第二,要有適合知識點傳遞的平臺,比如網絡或微信。第三,交給學生的教學知識點要清晰明確。第四,合理制定作業和問題,使之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第五,根據知識點的不同在作業上應有側重點體現。第六,學生的學習體驗及時總結收集,為下一個知識點的設計打好基礎。

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從學習的主導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人,這種轉變不但沒有削弱教師角色,反而加強了。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應對學生各類問題,如何為他們的知識構建搭好臺階,如何通過交流和討論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目標的把握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所以翻轉課堂的實施不是單純的角色互換或時間的對調,而結合課程和學生特點,有計劃、有步驟,達到預設教學效果才是最主要的。

作者簡介

[1]鄔錦錦.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8)

第8篇

關鍵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預習”;能力上“提高”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的教育必須圍繞學生的四種基本的學習技能或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來重新設計,即強調學生應:1.學會求知;2.學會做事;3.學會合作;4.學會發展。四個學會的核心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首當其中的就是強調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而現在學生的學習往往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運用,僅僅立足于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作為小班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師,致力于解決小班化教育環境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掘其學習潛能,彰顯和落實“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有效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思維能力和創新品質的問題。

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一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將來長大工作了,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去自由探索,去發明創造。所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有重要意義的。而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自學能力中的一點,是課堂學習的基礎,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一)思想上“重視”

1、明確預習的目的及重要性

以上圖表,名稱:小學生預習習慣的調查。這是我在研究初期制定的調查表格,意在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習慣。其中藍色部分表示平時完全沒有預習活動的學生;綠色部分表示經常有預習活動的學生;黃色部分表示每次都有預習活動的學生;紫紅色部分表示在教師布置或家長督促的情況下,有時有預習活動的學生。通過對圖表的分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① 大多數學生還是知道課前要預習的,只是預習的頻率不高,預習的愿望不強烈;②只有極少數的學生不知道要預習,不知道預習的重要性,更沒有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利用教材等工具書,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首要前提。預習時,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查漏補缺,能夠知道哪些是我已掌握的,哪些是新知識,需要帶著問題認真聽課的。這樣上課時,自然能夠集中精力,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若是解決了自己的疑問,思想上便豁然開朗,印象極深,有時甚至能久記不忘,那么學習效率必然提高。

2、樹立自主預習的意識

以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讓學生進行預習,但是多半是口頭的一句要求,而沒有更深入的明確預習的范圍、內容、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對于預習作業的檢查也是時有時無,完全靠學生的自覺。這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種預習活動,學生對此的興趣及意識也不高,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老師無法檢查的一項“隱形”作業,學習的惰性隨之而來。所以,在幫助學生明確了預習活動的目的及意義之后,還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主預習的意識,從思想上,從根本上,從內心深處自發的引起高度的重視,讓自主預習的愿望油然而生。

(二)行動上“預習”

1、認識“自學匯報卡”,改變自主預習的方式

因為以前的預習作業,多半是口頭作業,是老師不好檢查的一項“隱形”作業,所以我根據初期調查研究的結果,萌發了設計“自學匯報卡”的念頭,讓“自學匯報卡”作為一個載體,對學生課前的自主預習活動進行一種呈現。把預習作業變成一種顯性的作業,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精心設計的“自學匯報卡”,明確預習的內容、要求,掌握更多的預習方法,養成預習的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課前對學生完成的“自學匯報卡”的了解,也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哪些知識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存在疑問;或是哪些同學已經掌握了某一部分知識,而另一部分同學并未掌握這些知識。這樣教師在課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數,能夠及時根據學生的情況修改教案,優化教學過程。

上圖,就是我設計的“自學匯報卡”中的兩張,目的是讓學生根據我的要求、提示,自主學習新知識,記錄下學習成果,并提出學習疑問。其中為了避免學生毫無目的地、隨意地展開預習,我設置了相應的欄目,規范了預習的內容、范圍,明確本單元預習的重點、難點。通過這張卡,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每個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到底哪些知識已經很好的掌握了,無需教師再細細講解,或者說可以使教師了解到有多少學生已經很好掌握,還有哪些學生沒有學會,從而使我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可以在課堂上優化教學過程,展開個性化教學活動。我們常說教師備課時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備學生,但實際上以往教師開始每堂課時對每個學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哪部分該重點指導和幫助,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并不能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結果是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和準確性,難以使所有學生都致力于有效的學習。所以,自學匯報卡是我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前提。

我還規定自己,一定要在課前完成“自學匯報卡”的批閱和整理,這不僅是必須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能通過學生的“自學匯報卡”,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學時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指導就成為可能。我還會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學法的指導,有時我會直接給出答案,有時我會指導他們問同學或上網查資料來解決問題。同時有了自學匯報卡,家長督促孩子預習起來也很方便了。他知道哪些是本課的重點,哪些是新知,有時還能幫助學生進行預習。

就拿剛才那張自學匯報卡來說,我設置了四個板塊,從單詞,重點句型入手,幫助學生預習。通過批閱,我發現了幾點問題:1、單詞umbrella, classroom, purse, 這3個單詞大多數學生都不會讀;2、從學生的書寫來看,It’s a purse.中,句子開頭的I,還有少數同學寫成l,來作為大寫;3、對句子的理解中,Let me see. Not at all. Perhaps it’s Yang Ling’s. 對這三句不理解的學生較多。那我就把以上的問題記錄下來,并簡單標注這個問題是由誰提出的,然后根據這些問題及時調整教案,在課堂有爭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2、小組共用“自學匯報卡”,讓自主預習看得見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都說明了小組――團隊的力量,肯定高于自己――獨立個體的力量。而且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集體觀念比較淡薄;加之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我就想到了,利用小組的力量,互幫互助,來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效率,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我將實驗班――四(3)班劃分為4個異質小組,每組6或7人。首先在每小組內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一位合作學習的小組長,此人必須滿足以下條件:英語成績好,樂于助人,組織協調能力強。之后,由組長給每位組員編定一個號碼,便于以后開展小組活動。我每次都將“自學匯報卡”發給小組長,并告知組長需要預習的內容及要求,組長在經過自己的思考之后,再將“自學匯報卡”發給組員,讓組員帶回家進行預習活動。組長需要思考的是,這次預習活動的難易程度;有沒有需要大家分頭準備的環節等等。

剛開始,4個小組長也是很茫然,不知道該怎么分配小組預習活動,經常出現預習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漸漸的,通過幾次磨練,大家知道了如何去統籌安排,如何幫助老師檢查并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我每節課開始的5分鐘,是給小組進行預習活動交流的。大家可以在這5分鐘里,互相提出疑問,通過討論匯總并解決問題;互幫互助的學習生詞;小組內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后等時間結束后再向老師及其他小組請教。

在這個過程中,能者為師,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去教別人,同時也從別人那里學到新的東西。在互幫互助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還增強了自學能力。每個小組中都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每個學生的思維出發點又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預習時就會面對很多自己想不到的新問題,那些預習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學會了預習,學會了請教別人,自己的預習能力就漸漸培養起來了。

(三)能力上“提高”

1、養成預習的習慣,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杜郎口中學的徐利老師說:“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與否,預習效果如何,直接決定著這節課能否獲得成功。”由此可見,預習是何等的重要,它在課堂教學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堅持,需要我們指導和監督。通過近一年的實踐研究,學生的預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的合作下,預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的求知欲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光靠一時的熱情是達不到目的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他們耐心、細致的指導, 通過明確預習目標、教給學生預習方法,提升預習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有效的預習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2、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語教學一直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而學習英語,并不是一件“樂事”。所以我們要有積極的態度和信念,明確學習目標,拿出勇氣和毅力,樹立信心,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充分發揮小組群體作用,增強合作意識,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克服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珍惜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在西方節日來臨之際,我會結合課文,請小組預習課文內容的同時,查閱并了解西方的節日,采用英語小報的方式展示出小組合作的成果。從一幅幅精美的英語小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西方節日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到小組合作的智慧結晶。以下兩副英語小報是我班學生在萬圣節和圣誕節前制作的。

“自學匯報卡”的使用,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帶動著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的改變。它是學習過程的紐帶,把教師、學生和家長聯系在了一起;它是學習經歷的載體,讓學生帶著思考去學,并使學習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讓預習過程變得生動可見。通過小組合作預習,交流談論并解決各自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困惑,充分發揮小組的團隊力量,互幫互學,使自己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①《用預習來培養自學能力》作者:劉朝煌《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第16期

② 《任務型語言教學》主編:程曉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怀集县| 民县| 蒙自县| 浦北县| 康乐县| 东阳市| 孝昌县| 蕲春县| 文成县| 万安县| 武义县| 南宫市| 藁城市| 若羌县| 岑巩县| 云阳县| 萍乡市| 余姚市| 绥滨县| 灵石县| 阿图什市| 平遥县| 尼木县| 桐梓县| 北流市| 拜泉县| 察雅县| 诏安县| 长子县| 宁陕县| 恩施市| 观塘区| 安宁市| 长兴县| 荔波县| 万荣县| 隆昌县| 闵行区| 垫江县|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