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27: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數學培優補差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相對初中數學來說,它涉及的內容面更廣,難度也更大。對于高中生來說,打好高中數學基礎,是高考取得良好成績的保證。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階段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呢?要想學好數學,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轉變觀念。作為教者而言,首先要明確新課程的理念,要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學中通過引導、講解、點撥和評價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作為學生而言,應充分意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內容的特點,改進其學法。積極參與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形成自己解題的技巧,做到在學習中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在本學期開學初,學校就教學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目標,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剛剛進入高一的學生,心理準備還不充分,往往帶著成功者的喜悅與自豪,雄心勃勃地構建高中三年的“宏偉計劃”,爭取三年后的高考再創輝煌。但事實上,由于初中數學的特點,許多初中時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后,漸漸地失去往日的輝煌,甚至成績一落千丈,此情此景使他們感到困惑與不解。更為擔憂的是,部分學生由于成績的滑坡慢慢地喪失了學好數學信心。其實,進入高中以后,由于內容的加深,思維要求的提高,課堂容量的增加,必然會引起部分學生成績的下降。因此只有科學地進行知識的銜接、合理的心理過渡,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學生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學會預習是取得成功的良好開端。那么高中數學學習中從哪些方面進行預習呢?在學習新課之前,要先對教材進行預習。預習新課不是走馬觀花地泛讀,而應該系統地了解該章節主要內容。所以,本學期我們高一數學備課組所準備的導學案對每一個新的知識點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引導學生預習。如:預習概念。將定義中的關鍵字讓學生填寫,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這些關鍵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讓學生首先對概念進行完整的理解;如預習公式。讓學生抓住公式的結構特征、使用條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對象。思考能否對公式進行變形?變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如預習例題。思考例題考查哪些知識點,例題使用什么樣的解題方法與技巧。總之,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前奏,它有它的規律和方法,學會預習,對學好數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的關鍵――高效
作為三門主要學科中的重中之重的數學成績如何,決定著高中學生的命運。因此,數學學習倍受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高質量,輕負擔”,一直是我們的追求.。在“五嚴”背景的情況之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猶為顯得至關重要。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如何建構高中“高效數學課堂”的。
1、教學體現民主性。
真正做到課堂民主性。我認為課堂不是教師講授的主陣地,而是學生自主學習、享受成長的主陣地,課堂要讓“學生當家”。教師更像主持人,充當學生的協調員、服務員,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是學生學習上的顧問。這位主持人應該多提示,少講解,由學生進行反思、升華,總結出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現到上升到一定高度看待問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增強他們的數學素質。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討論、反思、歸納、總結數學規律;師生平等交流、對話、互動,情感交融。經常會有我開個頭,學生搶答或齊聲回答的現象出現,由于師生關系融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過程充滿探究性。
在“數學自主學習課堂”上,我采取師生共同探究的方法,尋找解題思路、總結數學規律。如講解某道題目時我會先讓他們寫出某題的多種解法,對于學生習題的分析講解,我首先肯定他們思考的價值,再引導學生比較幾種做法的優劣,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學生邊討論、邊評定、邊補充、邊更正、邊總結,進而弄懂那一種是通解,那種解法比較巧妙,尋找解此類題目的突破口。這樣既能防止學生只做題不思考的毛病,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解題經驗,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解題效率,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極大的滲透。
3、評價充滿激勵性。
恰當的課堂評價對于數學知識的拓展、技能的培養、思維的開發、錯誤的糾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激勵性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就感和自信心。對于學生的錯誤,我不會批評他們,而是賦予他們說明自己思路乃至辯解的權利,然后把這個錯誤做為教學資源,與其他同學一道討論出錯的原因。這樣學生不再畏懼數學難學,題難解了,覺得數學不再是一種負擔,因而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
4、學生體現主體性。
在教學中過程要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作為學生展示風采的場所,把講臺作為學生提高能力的舞臺,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享受。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解題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不是簡單的“滿堂灌”,而是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實行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師生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對于簡單問題迅速解決(老師調控,讓學困生生講)。對重點題型或學生錯的多的題目,師生重點開展討論(老師調控,以優秀生為主)。這時學生可以自由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做法,并陳述自己的解題思路。一個同學講完后,其他同學有不同解法的,可接著上去講,通過這樣的方法,拓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5、練習具有典型性。
解適量且質量較高的題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所學內容能否融會貫通,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我覺得要在解題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解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解題,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我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一般都經過精心挑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的題目。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把錯題集作為復習時良好的參考資料。
6、知識具備效果性。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幾乎都做著相同的練習,但效果卻各不相同,很多同學都是為完成作業而作業。其實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當然,反思需要學生自己多花時間,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哪些方面反思。我簡單總結如下:①在知識方面,題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在解題過程中是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題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③能不能把解題過程概括、歸納成幾個步驟。④能不能歸納出題目的類型,進而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通法⑤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這樣,做練習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的后續――輔導
優效輔導是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特別是對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講,數學學習幾乎每節都有新的內容,很多學生剛開始都難以適應,這時候就需要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補缺。為了補缺補差,我們要利用自習課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伙伴教學,合作教“幫學生一把,帶他們一同上路”。“對學困生生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這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獲得的感受。
有句格言說得好:“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因此,我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培優輔差。
1、分析原因,形成共識。
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因此他們的轉變也只能是逐步進行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由易到難,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于積極學習狀態。師生活動交替進行,多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輔導也可采用提問式對學生進步及時鼓勵,發現問題即刻糾正。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使他們各自有所收獲。
2、掌握策略,反思方法。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數學最大困難是不知道如何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學習的關鍵應該是掌握學習策略。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知識特點,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己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活動的普通認知策略、解決本學科問題的特殊策略、反省認知策略和學習努力程度調控策略等,對學習困難學生改進學習肯定是有益的。
3、以優帶差,共同前進。
提高個別輔導的質量。幫助學習數學困難學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課后輔導時要能照顧到這些學生,幫助他們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計劃和措施。鼓勵相互學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后對他們進行幫助,以優帶差,促使他們共同進步。
4、鼓勵評價,關心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