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交通工程專業

交通工程專業

時間:2022-05-26 17:51: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工程專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交通工程專業

第1篇

    交通運輸類專業包括交通工程專業和交通運輸專業。目前,大多數院校采用前兩年大類培養,后兩年進入專業階段學習的培養模式。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交通運輸系統規劃、運輸運營組織與管理、交通運輸經濟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鐵路運輸、物流運輸、港口運輸某一專業方向的專門技術。畢業生就業范圍涉及鐵路、公路、水運政府管理部門,運輸企業營運組織部門,現代物流企業,交通運輸規劃、設計與研究院所。

    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道路交通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控制與管理、交通工程經濟等專業基礎知識,并熟悉公路交通工程、軌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某一工程領域專門技術。畢業后,學生就業面向鐵路、公路行業和城市交通領域。從工作技術性質看,可從事交通系統規劃、工程設施設計與建設、基礎設施運營階段的維護與管理,道路交通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從就業的單位性質看,可以在交通規劃設計院(所)、科研院(所)、政府交通管理等部門就業

    一句話概括,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主營“建設”,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主要應對運輸道路以及與運輸相關的各種問題以及現象。

    交通運輸專業的開設院校主要有: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等。

    交通工程專業排名前五的院校分別為: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同濟大學。

第2篇

關鍵詞:閩臺合作;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本科專業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1]。交通工程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2]。通過理論學習,加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交通工程專業是非常重要的。自福建省2009年推出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后,閩江學院交通工程專業于2010年與臺灣中華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大一、大二在閩江學院主要學習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大三在臺灣主要學習專業課程,大四回到福建省完成部分專業課程、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環節。

一閩合教學缺陷

在與閩臺合作教學過程中,因雙方學校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合作時間不長,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缺陷,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驗教學缺乏新意,閩臺合作欠缺銜接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規劃中,因教師缺乏“工程訓練”,每個實驗項目的實驗內容比較陳舊,缺乏創新;在閩臺合作過程中,各門課程之間缺乏應有的銜接關系,部分課程的實驗內容有所重復;因臺灣與大陸實際交通環境有差異,解決實際交通問題中應用的各種模擬、設計軟件有所不同,以至在臺灣學完軟件后到大陸無利用之地。專業實驗教學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實驗項目之間應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實驗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應不斷更新和調整,以培養學生利用當前的新技術、新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集中校內完成,學生積極性較低

交通工程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偏向工程管理類,我校本專業的實踐教學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主要集中在校內完成,實驗或課程設計中的方案未能很好地融合到社會工程中的實際應用,無法得到較有力地驗證,因而學生積極性較低。

(三)校外實踐教學展開困難,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

我校交通工程專業雖與校外簽署與專業相關的實訓基地,因實訓基地數量不多,實習內容涵蓋面較窄,學生進入實訓基地的意愿不大,大四學生大部分想通過實習單位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或因企業與學校合作缺乏共同基礎,因此學生真正到實訓基地實習的情況不多。

二聯合辦學模式下改進實踐教學思考

(一)優化實踐教學內容,促進銜接的有效性

結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和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對交通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以以往專業培養方案的實驗教學體系為基礎,通過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與調整,整合以往的實驗教學體系,增加實驗設備,結合臺灣大學的本科培養模式,針對中國大陸與臺灣不同地域不同的交通狀況,適當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靈活調整實驗方式,邀請校外相關企業的專業人士進入學校課堂傳授實踐經驗,將社會中最新的知識引入社會,建立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實現從“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的訓練過程。

(二)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師資

臺灣中華大學交通工程專業在校教師皆具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從企業引進,與社會企業合作項目多,具有較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應充分利用臺灣優質的教師資源,將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項目引入課堂教學。例如中華大學在教學安排方面,聘請校外相關企業人士到校內承擔課程教學,聘請了臺灣桃園捷運公司的工作人員承擔《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桃園捷運公司將課程分模塊進行教學,每個模塊分配熟知該模塊的3個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模塊教學,將實踐和理論聯系得更加徹底[3]。

(三)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先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結合專業實踐性特點,借鑒臺灣大學的實踐教學模式,根據交通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改變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地點、方式,整合校內與社會企業的實踐教學資源,增設符合市場就業需求的開放性實踐課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實踐教學直接參與者的想法,讓學生盡早與社會接觸。考核貫穿整個學期,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選擇更適合社會需求的教學、考核方式,結合校內所學知識與校外企業的實際操作,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例如在大二、大三考慮設置不同方向的開放性實踐課程,學生可利用平時上課時間的空檔,每周固定一天時間,或者利用暑期時間,結合不同的專業方向到不同的企業學習,通過企業教師與校內教師的考核,來評定課程的通過情況。這樣將課堂從校內移到校外,結合校外實際項目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對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模式改變,充分發揮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懂得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交通問題,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小結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院應用教學型的辦學定位為指導思想,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市場需求接軌,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從而完善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性、連續性和創新性,充分發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從而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發揮實質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羅才英.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管理與改革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1):92-96.

[2]吳景龍,孫亞麗,黃守剛.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36-37.

第3篇

關鍵詞:教材;專業英語;注釋;商榷

中圖分類號:C43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15-02

一、引言

2002年底,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裴玉龍教授主編的《交通工程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分為25個Unit(單元),每個單元包括精讀課文(Text)、單詞與詞組(Words and Expressions)、注釋(Notes)、練習(Exercises)等部分。該教材至今已印刷很多次,較好地滿足了我國高等院校交通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眾所周知,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主要資源,其內容的正確性與科學性理所應當高標準、嚴要求。然而,筆者在初次使用該教材的過程中發現一些Unit的精讀課文有幾處注釋存在問題,值得商榷。

二、精度課文注釋中的問題

1.對某些詞組(單詞)注釋的商榷。Unit 3精讀課文有句子Smartcard stored-value tickets can provide a single ticket for car parking and all legs of journey served by different operators(見教材P18),該句的真實含義為“智能卡儲值券是準許停車和獲得不同經營者對旅行各段提供服務的單程券”。可見,詞組car parking在文中的意思應該是“泊車、停車”(the act of stopping a vehicle at a place)這一動作行為,而不宜作“停車場”解。但是,教材“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單詞與詞組)”中對car parking的注釋卻是“停車場”,筆者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又比如,句子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said the car parking fees would help to resolve illegal car parking on campus的翻譯是“大學行政部門說收取停車費用有助于解決校園內的亂停車問題”,其中car parking也應該作“停車”之義而非“停車場”之義。事實上,car parking有兩個意思:停車;停車場。但是,這個詞組常用之義是“停車”,而“停車場”之義罕用,因“停車場”一般用parking lot(美國英語)或car park(英國英語)來表達,故應將該詞組注解為“停車”更為合適,而“停車場”的含義由教師在授課時提一下即可。此外,精度課文對有些詞語的注釋宜進一步錘煉,力爭言簡意賅,符合記憶規律。概括起來,單詞注釋其他存在的問題有:①有些重要單詞的注釋不精簡,顯得冗長。例如,Unit 3對單詞motorway給出的注釋是“汽車(專用)路,控制進出口的高速公路”。鑒于英語單詞數量龐大,詞語難記的特點,筆者認為上述注釋直接精簡為“高速公路”即可,而“汽車(專業)路”的附注(也應該置后)似可更改,這樣既為學生減輕了記憶負擔,又避免了記憶時可能產生的混亂,學生學得快,記得準。②課文對有些詞語的注釋顯得“精簡”。例如,Unit 3對單詞deterrent的注釋是“威懾”二字。但是在實際運用上,deterrent一詞一般是作可數名詞使用的,標注“威懾”容易讓人將該單詞誤解為不可數名詞,若將注釋更改為“威懾因素,威懾力”則可避免誤導。③列出與理解課文句子毫無關聯的罕。用詞義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例如,Unit 4對align的注釋為“vi.排列v使結盟,使成一行”,其中“v使結盟”屬于罕用義項,且該義項在整篇課文中都不曾出現,故應該刪去,或者換成align的另一常見詞義“使一致”。align的第三個義項是“使(公開)支持”,其賓語一般限于某人、組織、觀點之類的詞語,通常以句型align oneself with somebody or someone的形式出現。

2.對某些長(難)句的注釋的商榷。Unit 3在“注釋”中將精讀課文里的難句These systems rely on microwave or radio communication to an in-vehicle transponder in a smart card with detection of vehicle license plates using image processing for enforcement purposes注釋(翻譯)為“為實施管理的目的,這些系統依靠微波或無線技術與設在一張小卡片上的車載發射機應答器實現通信聯系,這張卡片采用圖像處理技術來探測車輛的駕駛執照”。這里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將license plates誤譯為“駕駛執照”。事實上,license plates是美國英語“車輛牌照”的意思(英國英語改用number plates表示),其中的plate是“金屬板塊”的含義,但在指“車輛號碼牌”的含意時通常要采用復數形式plates,而a driver’s license(美國英語)或a driving licence(英國英語)才是“駕駛執照”的意思。順便提一下,與“車輛牌照”相關的“(車輛)牌照號碼”的美國英語是license number或license plate number,而英國英語是registration number(不用licence number)。二是弄錯了句中“with+名詞+現在分詞”這一復合結構的邏輯主語。教材給出的翻譯是把a smart card看成了其后with復合結構的邏輯主語,其實with復合結構真正的邏輯主語是句子的主語These systems。三是漏譯了單詞smart。為了忠實于原文和使譯文達到基本“信”的標準,翻譯時“智能(卡)”作為card的限定詞不宜遺漏。綜上所述,該難句的翻譯建議為“這些系統與嵌在一張智能卡上的車載應答器實現微波或無線電通訊,它們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探測車輛牌照,實現管理目的”。此外,精讀課文對一些英語長句的漢語翻譯顯得生硬,邏輯關系處理得不佳。例如,Unit 1中有一長句:During all of this gradual development toward an organized human society,represented today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family nations,transport as physical process of moving people and goods,thus promoting such development,continuously underwent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被注釋為:在向有組織的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中,這種組織在在今天是通過由各國組成的國際化大家庭表現出來的,交通作為人與貨物移動的物理過程,也促進了這種發展,不斷地經歷著技術與組織方面的改變。眾所周知,漢語的定語一般前置,不宜過長,從而英語中過長的分詞詞組、介詞短語或者從句作定語時一般可將其轉譯成并列分句。文中后置定語represented today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family nations的翻譯采用了重復中心詞的傳統譯法,翻譯成了一個獨立分句,但筆者認為,為避免譯文歐化,其位置若前置將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即:人類社會在今天是通過各國組成的國際化大家庭表現現出來的。在向有組織的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交通作為人與貨物移動的物理過程……促進了這種發展。

筆者本著進一步完善教材的拳拳之心,斗膽以教材某些單元在注釋方面存在的幾處問題進行了探討,舉隅說明了教材有待進一步斟酌的地方。本文的寫作,一則提醒使用該教材的師生注意甄別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二則與教材編審商榷,期待教材重印或再版時考慮以上問題。

參考文獻:

[1]裴玉龍.交通工程專業英語[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A S Hornby.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第4篇

【關鍵詞】交通工程 認識 實習環節 創新

【基金項目】鹽城工學院2013年教改研究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84-01

鹽城工學院交通工程專業于2006年成立,隸屬于材料工程學院。為主動適應當地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在分析當代交通科學的特點和趨勢的基礎上,經過廣泛的社會需求調研,以及結合我校以及材料學院的特點和專業優勢,確定了交通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即能夠從事交通工程施工、監理、檢測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交通工程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政府機關等部門從事施工、監理、檢測、設計、研究開發、管理、經營、教學等方面工作。

認識實習是我校交通工程專業本科階段第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它是培養學生了解本專業內容,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激發學生觀察發現專業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在后續課程中的學習。它的引導性是我們制定本科階段交通工程認識實習內容的基本要求。

1.認識實習現實環境[1]

1.1 現狀

1)本校交通工程專業教師理論知識扎實,科學研究能力強,但現場指導經驗不足,造成實踐與理論的銜接有一定程度的脫節;

2)鹽城市的城市規模較小,缺乏先進的交通運輸方式,道路類型也較為單一;

3)穩定的實習基地與實習單位數量較少,單位規模較小;

4)交通工程施工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實習時間、地點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5)缺乏充足的實習經費;

6)認識實習由于兼顧到軟、硬交通的實習,實習內容較多,但時間有限,更多的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實習效果差。

1.2 應對策略

鹽城工學院交通工程專業教研組針對目前認識實習所面臨的形勢,結合其他專業的實習經驗,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主要表現為三方面:

1)學院積極努力創造條件,發揮專業教師的積極性,為教師與企業建立聯系;

2)實習地點考慮鹽城和上海兩地,鹽城市進行道路、橋梁施工的課堂講座等方面實習,上海市考慮城市交通、運輸、規劃等方面實習;

3)實習方式采用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由于時間與經費緊張,實習覆蓋量廣等特點,在鹽城市集中實習,主要是以課堂講座以及錄像的形式,上海市分散實習。

2.認識實習方案

鹽城工學院材料學院是學校的老牌強勢學科,其包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等6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屬于其中之一。交通工程專業依托材料學院的優勢,建立起與交通材料相關方向的專業特色。在制定認識實習內容時,就需要考慮交通工程專業本身的基礎內容以及交通工程材料的制備、成型、養護、檢測等內容。具體實習方案從三方面展開。

2.1 實習安排

1)時間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時間為2周,考慮到為后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作引導,安排在本科階段第二學期末進行。

2)組織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學習生活以及相應的實習任務,安全管理工作責任由專業系主任總負責,每班配備2位指導教師負責。

3)地點安排

我校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考慮鹽城和上海兩地(包含兩地往返途中實習)。

2.2 實習內容及目標

1)了解混凝土攪拌站、瀝青拌合站的構成;

2)了解道路、橋梁組成、附屬設施有哪些;

3)了解道路、橋梁、立交、隧道的區別,了解城市道路與公路的區別;

4)了解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類型,了解交通組織、信號配時的內容等;

5)了解高速公路的組成等;

6)了解城市交通管理與城市交通運輸方式等。

2.3 實習成績評定

成績評定包含兩方面成績:平時表現與提交成果。平時表現占50%,提交的成果占50%。

3.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改革

交通工程專業是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學科,就業趨向實踐能力強的學生[2]。因此,在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方面做出了多項改革措施。

3.1實習管理科學化

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期間強調“安全第一,層層管理,責任到人,互相監督”的思想,由系主任、指導教師、班長、組長、成員的組織管理體系,制定多項安全管理措施,對實習學生進行動態管理。

3.2實習模式多樣化

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采用講座、錄像、現場觀摩等多種學習手段組成。針對不同的實習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能夠將實習與理論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真正的掌握理論知識。

3.3實習內容具體化

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印制了《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指導書》,能夠有效的指導學生實習內容及相關理論知識組成,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有方法的學習實習內容,從而達到實習的目的。

3.4 實習報告規范化

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印制了《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報告》,要求學生按照實習內容、報告書的規范,每天撰寫實習日記,并附有實習相關證據(如照片、車票、繪圖等),最后并撰寫實習心得總結。

4.結語

認識實習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問題,單靠某一環節的加強或某一方面的管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與理論教學配合以及實踐教學各個環節提高,需要各方面齊抓共管,才能真正的提高認識實習實踐教學質量[3]。

參考文獻:

[1]蘇會鋒,王玉和.新形勢下交通工程專業畢業實習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08(下旬刊):125-126.

第5篇

關鍵詞:交通工程;特色專業;課程體系;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2-0169-02

一、交通工程課程概述

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是研究道路交通流(行人、自行車、汽車交通流等)現象與機理及交通問題,以交通安全、通暢、環保與便捷及效率為目標,探索道路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與管理的理論、方法及技術的學問。目前,《交通工程》課程已成為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及土木工程等專業的平臺課。由于專業培養目標與體系不同,對交通工程課程的定位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簡單、籠統地進行基本課程教學,而應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相適應的交通工程課程建設,設置適宜的課程內容,培養滿足特定需求的能力培養[1][2]。

《交通工程》課程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之一。對于這一有特定行業需求背景的特色型專業而言,根據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宗旨[3][4][5],有必要首先明確交通工程課程在專業培養體系中的定位。

二、特色型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與體系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現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于2005年聯合創辦了國內第一所校企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同時向上海市教委備案成立了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本科專業。經過十年有余的發展,該專業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并獲批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1.專業培養指導思想。以“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工程教育理念為引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為背景,注重知識、能力與實踐融合,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采用產學合作、工學交替,學科鏈、專業鏈對接產業鏈的特色培養方式,以及“理論+技術實踐+新技術在本專業的應用”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輸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用型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與特色。立足于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依托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旨在具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夠面向實際運營領域,從事運營計劃、行車調度、車站管理、安全控制、應急處置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3.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是一個現代管理學科與城市軌道交通有機結合的專業,其特色在于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因此,專業課程設置必須體現交通運輸組織學與管理、經濟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體現交通運輸管理理論方法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實務相結合。據此,建立本專業培養課程體系包括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3大部分。其中,課程教學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管理工程以及軌道交通四個系列。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具體設置了包括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以及第二課堂等在內的五種課程。

三、交通工程課程在培養體系中的定位

1.交通工程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交通工程作為“專業特色選修課”之一,屬于管理工程系列課程。課程設置初衷是為完善本專業學生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從事交通運輸工程的職業道德,具備交通運輸管理、交通工程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運用交通工程學理論和技術描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道路交通工程相關知識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具備綜合交通意識,運用宏觀交通理念更好地解決城市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問題。

此外,隨著專業建設與發展,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并非僅局限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越來越多的學生為加深交通專業的學習和理解,選擇交通運輸工程相關專業繼續深造,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道路交通工程專業方向。因此,將交通工程設定在在本專業課程體系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2.交通工程與其他課程之間關系。在課程設置與教學中,建議學生先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運輸工程、交通調查等基礎課程,為交通工程學習提供基礎分析技術與方法;同時,在專業課程體系中,交通工程與交通規劃、交通系統工程、交通運輸仿真等課程之間存在知識與應用交叉。各門課程的性質及其在體系中的定位關系如圖1所示。

四、結語

對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這一特色型專業而言,交通工程課程的開設完善了專業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認知交通工程學基礎理論、技術與方法的學習機會,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綜合交通意識,運用系統工程的思維分析和解決交通問題的能力。在進行課程建設過程中,通過梳理專業培養體系,構建交通工程與其他相關課程之間的聯系,既加強了交通工程課程對于特色型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的定位和適應性,同時能夠有效指導對于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環節的優化,提升課程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孝慈,尹麗麗.結合專業特色提高交通工程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探討[J].科教文匯,2014,(1):66-67.

[2]齊新宇,魏金麗,閆巖.交通工程學精品課程建設思路[J].大學教育,2013,(24):66-67.

[3]韓悅臻,王玉鐲.《交通工程》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成人教學,2007,(7):143-144.

[4]任其亮,李淑慶.“交通工程總論”精品課程建設對策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0,(11):260-264.

[5]韓鳳春,劉東,翟潤平.《交通工程學課程設計》實踐與教學改革研究――加強實踐環節,促進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1):93-96.

Discuss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pecialty Major

ZHU Lin,CHEN Ying-xue

(College of 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第6篇

關鍵詞:卓越計劃;課程認證;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166-02

專業課程教學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培養學生“工程素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推進“卓越工程師”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規范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出進行專業課程認證的新模式。

專業課程認證是保障卓越工程師班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其宗旨在于充分保障課程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具有較高工程素養,具備較強社會責任感和良好人文素養、工程職業道德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交通運輸工程技術人才。課程認證指教師依據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參與由學校教務處或者二級學院組織的課程認證過程,認證結果達到或高于相應標準即視為課程認證通過。

一、專業課程認證流程

每年度符合任課條件的教師可根據專業課程教學目錄,提出相應課程教學申請,并提交課程教學初次認證相關材料。如果目錄中的某些課程此次無人申請,則本年度不納入改革范圍,下一年度繼續在專業課程教學目錄中遴選教師;如果某些課程僅有一人申請,則該申請教師將結合專家初次認證建議進行本年度該課程教學;如果某些課程有多名教師同時申請,則首先由教學管理工作小組對申請的多名教師進行協調,協調成功將由申請教師共同組建該課程教學團隊,根據初次認證建議進行本年度該課程教學,協調不成功則根據初次認證結果選擇認證最優的教師承擔本年度該課程教學。

本年度課程結束,任課教師須提交課程教學目標評價材料,根據評價結果確定該課程下一年度教師人選。如果評價結果為“合格”,則教師獲得該課程長期教學資格;如為“基本合格”且問題較少,則教師在下一年度該課程教學中須結合評價意見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如為“基本合格”且問題較多或評價結果為“不合格”,則教師失去下一年度該課程教學資格,該課程將重新出現在下一年度專業課程教學目錄中,供教師申請選擇。具體教學管理流程見圖1。

二、課程認證內容

1.教學方法。鼓勵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案例驅動式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產學合作等多樣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從工程全局出發,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積極推行項目式、問題式、研討式、辯論式和換位式等方法改革,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采取現場教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的方式組織教學。

2.教學內容。應結合當前學科、行業前沿發展動態,圍繞學生和社會需求,突破現有教材體系,采用“專題形式”組織教學內容。教學資料可來源于最新教材、期刊雜志、專業網站等。

3.師資安排。鼓勵采用“多主講教師”制,可根據課程專題內容合理安排多名主講教師,各門課程應聘任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認真負責的教師擔任主講,并逐步形成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學梯隊。有條件的課程可根據需要聘任1名企業主講教師,以專題的形式講授課程相關應用與發展情況。

4.課程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一項具有探索性大作業,如調研報告、論文、設計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5.考核方式。積極推進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改變單一筆試和標準答案的評價方式,努力從考核“學習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效”轉變,引導學生從注重“考核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從“注重掌握知識”向“注重發展能力”的轉變。課程成績應由學生出勤、隨堂測驗、實驗、大作業、期末考試等部分成績組成,明確各部分比重,其中期末考試成績不超過總成績的40%。

三、課程認證目錄

根據交通運輸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確定現代綜合運輸系統、機械工程概論、批判性思維、汽車構造理論與原理、運輸系統規劃與設計、運輸組織學、交通樞紐與場站、交通運輸商務、交通與能源等9門專業核心課程為認證目錄,各課程具體情況見下表1。

四、結束語

結合交通運輸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總體要求,提出通過課程認證的新模式有效促進課程教學環節質量提升的觀點,明確了專業課程認證的概念及認證流程,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師資安排、課程作業、考核方式5個維度研究了課程認證的核心內容。建立了適合課程認證的課程名稱目錄,為開展課程認證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楊林,楊亞b,陳堅.卓越運輸工程師培養路徑的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1).

[2]涂善東.“全面工程教育”引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第7篇

一、成果導向的理念及其意義

1.交通工程專業就業目前現狀。從2000年開始,全國各高校紛紛成立了交通工程專業,以解決交通擁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為目標,具有明顯的道路特色,尤其是道路規劃與管理特色。中國的大學教育,社會關注最多的是畢業生就業情況,這也是專業生存的主要條件,因此對交通工程專業進行培養模式改革,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是各個學校都切實考慮的現實問題。

2.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認證理念。自2006年開始的工程教育認證是為了提高工程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參與國際交流,是各學校繼評估后較為關注的一種資質認證工作,其基本理念為“成果導向”。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主要是根據社會需求、政府要求和學校特色確定本專業學生能夠到達的最終學習成果,確定學生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以此來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策略,并在過程中進行質量與效果評價與持續改進,使得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逐級達到頂峰成果。學生最終成果既是成果導向的終點,也是其起點,將決定學生的就業可接納性、專業勝任性和社會適應性。[1]

二、成果需求分析

1.就業領域分析。根據我校十多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就業領域主要有道路與軌道建設、軌道交通運營、軌道交通維護管理、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咨詢、物流與汽車服務工程等領域;根據北京工業大學的需求調查,本科生可以進入智能交通和產品生產開發等領域。隨著解決交通問題成為社會的共識,隨著智能交通、綠色交通以及軌道交通的大力發展,對交通人才的需求會有增加,尤其是高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將會需要大量的建設、運營管理與維護人才。

2.能力需求分析。通過對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調研,企業對大學本科生的工作情況反饋主要集中在“與學歷不匹配的能力、手高眼低的工作態度、不夠扎實的基礎知識、較為缺乏的實踐能力、有待提高的綜合素質”。企業現場對大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專業能力: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專業職業技能(文案寫作、軟件操作等)、綜合解決問題能力(處理專項問題及突發事件的能力)。綜合素質: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自學能力、交往與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

三、基于辦學特色的最終成果的確定

1.學校的辦學特色。交通工程專業一般都依托學科背景而成立,如北京工業大學依托土木類、西南交通大學依托鐵路類、武漢理工大學依托汽車類、長安大學依托公路類、中國民航大學依托民航類等。依托學校的辦學特色,既能依托學校的強勢學科力量,進行交通工程專業建設和特色建設,提高專業特色和質量;又能借助于行業優勢,了解行業需求和發展,有針對性地培養,能夠緩解本科生的就業壓力。

2.培養目標的確定?;趯煌üこ虒W生的就業領域尤其是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和大連交通大學的軌道交通辦學特色,確定了我校交通工程專業的軌道交通特色定位。本專業培養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交通工程專業知識和分析方法,具備交通系統規劃與設計、交通設施設計與施工管理、交通運輸系統運用管理與維護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道路交通、軌道交通行業和政府部門從事交通規劃設計、交通工程施工與管理、運用管理與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3.培養要求(最終成果)確定。基于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根據交通行業和軌道交通行業對本科生的要求,依據培養目標,從滿足工程認證和專業評估的角度,將交通工程專業學生最終成果,也就是畢業要求確定如下:(1)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2)具備從事交通工程專業所需要的數學、物理等相關自然科學知識。(3)熟悉國家關于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與運用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能正確運用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4)具有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和實施交通工程實驗的能力。(5)掌握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知識,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熟練使用本專業應用軟件。(6)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能力。(7)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作業過程的能力,初步具備科學研究、科技創新能力。(8)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資料收集和新知識獲取能力。

四、培養方案設計

1.培養方向的確定。行業的高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現場對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將我校交通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厚基礎、寬口徑、高能力”人才培養,定位為“技術與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培養,以適應就業和評估認證的要求。交通工程專業要為交通運輸業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根據我校的軌道交通特色,交通工程專業設置兩個方向:道路交通工程方向和城市軌道交通方向。道路交通工程方向是傳統的交通工程方向,主要面對道路設計與建設和道路維護等領域;城市軌道交通方向體現辦學特色,主要面對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與管理、維護等領域。

2.大學生基本能力的保障課程。對于大學生基本素質和創新的理論基礎通過培養方案中的通識教育課程提供。世界觀與價值觀的認知通過馬哲系列課程來理清,對外交流能力通過外語系列的課程來提升,科學邏輯思維通過數理系列的課程形成,健康的體魄由體育系列的課程來保障,工程基本技能由力學系列、電學系列、制圖系列和計算機系列課程來奠定基礎,初步管理能力由經管系列課程提供概念,人文素質課程由綜合素質系列課程來培養。

3.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交通工程專業的“5E”特色體現了解決交通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人、車、路、環境等方面的相互關系出發,進行協調發展研究,才能保證交通的安全、綠色與高效。因此在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著眼于打基礎、培養全局觀,從培養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角度出發,設置了管理運籌學、交通系統工程、交通工程總論、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總體規劃原理、交通規劃、道路勘測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設計、交通安全、交通分析、交通檢測技術、交通系統仿真、智能運輸系統、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

4.少學時下特色課程設置。目前培養方案的特色是降低總學分,減少教學時,將傳統的教師“教”變為學生“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業特色課程的設置必須將方向中基礎知識融入有限的學時中,高效地達到學習成果。城市軌道交通方向:課程設置主要以軌道交通運營與維護為主,設置運營組織與管理、工務管理、機電設備、運行控制、公共交通規劃、運輸樞紐規劃與設計等課程。道路交通工程方向:課程設置主要以道路規劃設計與建設為主,開設土質學與土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筑材料、土木施工、項目管理等課程。

5.實踐能力的培養。從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出發,實踐能力將是培養目標的最終表現形式。而目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采用課程實驗―工程實訓―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專業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逐級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課程某一理論驗證與應用,到某一專業技能的強化進而提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和持續改進

1.教學過程。根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將學習過程的主體改為“學生”,以“學”為主。據北京工業大學的調查顯示,結合項目進行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結合項目進行實地訓練,鼓勵學生深入企業,自選題目。將理論與現場實踐結合起來,要求學生使用計算機通用軟件和專用軟件,強化文案表達和自動化辦公能力,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和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開展學習成果評價改革,改變一張卷定終身的模式,注重學習過程質量和專業技能的考核,針對課程所支撐的能力,可以采用測驗、討論、小論文或是小案例分析等形式輔助考核。理論課程、實踐環節都要進行教學總結,針對學生能力達成程度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找到切實改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以逐級達到學生的最終成果。

應用成果導向理念進行培養模式改革,是應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基本體現,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在目前大學教育低頭族、曠課族涌現的情況下,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還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藝術的研究。實踐能力提高的最好的方式是去企業實踐,因而探討校企聯合是以后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8篇

關鍵詞: 應用型交通工程專業人才 基本素質 教學改革

交通現象是交通需求在有限時間與空間上聚集的結果,涉及人、車、路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交通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科學越來越趨于向學科的綜合化、系統的綜合化和以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在交通行為中,人的因素自始至終占據著絕對主要的地位。在道路、車輛設計等方面,人的因素對于保障交通安全起著基礎作用。交通系統工程學已從原來對交通的局部管理和個別問題的解決上升到對交通全局性的系統研究,將逐步形成以人為中心的人―車―路系統工程。

1.應用型交通工程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能夠主動適應各個領域的需要。

據統計,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就業的崗位主要有五類:①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從事行政管理、技術服務;②在企業從事技術開發與推廣、經營與管理工作;③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技術推廣與管理工作;④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進行科研工作;⑤在其它非對口部門工作。畢業生的去向并不絕對集中于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而出現各行業的需求均衡發展的局面,在不同行業中的發展,所需知識與素質的側重點并不相同,因此,對于應用型交通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能主動適應各個領域的需要。

(2)具備綜合素質。

知識經濟是充滿競爭的創新經濟,它要求人們不僅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力適應、心理適應、思維適應、體力適應,只有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可能在交通經濟與交通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尋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交通行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技術素質、身心素質和人文素質等。

(3)具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交通工程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綜合學科,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廣泛應用,使交通行業進入一個不斷創新的嶄新時代。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交通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培養擁有創造意識的人才,對于加速交通科技進步,推動交通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有決定性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義。

(4)工程系統型。

交通學科的發展需要的是知識面較寬,如機電、計算機、經濟分析、管理等方向能力都比較全面的“工程系統型”人才,即既懂工程技術,又懂得管理與工程背景的工程系統型人才,而不應以培養一技之長為滿足,要從過于重視工程技術的專門性轉變到更加重視工程系統的完整性,使他們不僅能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而且能了解與專業活動相關的經濟與社會環境,甚至國際背景,成為系統的管理、策劃、指導和決策者。

2.交通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交通工程專業主干課,目前各校都非常重視,我國從引進本專業以來,教學內容很少改變,不同院校的教學方式雖經過改革,但大同小異,收效不大,還存在很多問題。

(1)教學內容涉及面廣,難以面面俱到。

交通工程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運籌學、計算機技術等很多方面的知識。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數多、符號多、教學環節多,但是學時少,若要面面俱到,教師只能泛泛而談,學生只好走馬觀花,達不到培養目標的要求,而學生也難以勝任以后的工作。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教師往往習慣于過去的教育教學觀念,忽視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而且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學生過于追求考試分數而忽視能力培養,使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相距甚遠,忽視學生素質教育的問題,不注重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解決問題的獨特性,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對學過的知識不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嚴重阻礙了個性與創造力的發展。

(3)理論知識和感性認識脫節。

交通工程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到交通現場觀摩學習,但這種方式可操作性很小,究其原因,一是教學學時有限,現場教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時間安排上頗受限制,難以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二是交通方式多變,典型的交通方式涉及面大,每個城市的交通方式有限,難以讓學生全面了解多方式、多層次的實際交通情況,要找到恰好適合教學內容的現場交通很難;三是學生數量多,交通現場的安全難以保證,外出調查和學習不利于學生的人身安全。

(4)教學內容難以學以致用。

交通工程學涉及面廣、理論性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和畢業后的實踐中往往覺得難以學以致用。另外,傳統的交通工程學教學方式是講授原理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概念和原理方法上,死記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各種方程計算上,不能舉一反三,利用系統原理來解決現階段存在的交通問題。另外,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導致對交通現狀的了解和認識存在較大的差別,教師在授課時不可能做到兼顧每一個人。

3.交通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與“學”關系的結合度,“教”與“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何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充分調動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產生良好的效果,對于課堂教學尤為重要。

(1)注重教學設計。

新辦專業的教學往往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其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教學經驗相對較為欠缺。為了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尤其強調備課環節的質量。要求教師在精心準備內容的同時更要學會分析教材并進行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教材內容的目的性、邏輯性、層次性,才能靈活運用、組織,深入淺出地上好每一堂課,啟發學生“思考”、“探究”、“發現”、“記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注重師生互動與交流。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采取講解與研討相結合,常常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開展師生交流、小組交流,教師以指導者、支持者、參與者、欣賞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現,通過啟發、點撥、交流等方式,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提出異議,這種探究式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集中探索,提升認知能力,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另外,教師應注重“課后反思”,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反思上課是否吸引了聽眾,是否讓聽講的人有了體驗和回味;反思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除個人反思總結外,教師之間應相互聽課,相互提意見、提建議,這樣可使教師的責任感加強,教學的目的性更為明確,教學的成效也日益明顯。

(3)注重第二課堂與知識拓寬。

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應經常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規劃設計、工程施工、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講座,并與部分工程局、市政工程公司等取得聯系,接納同學前去參觀學習,同時建立實習基地,進行實際生產活動,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實習基地的設施、條件直接影響著實習教學的質量。目前各高校的實習基地普遍采取校內外相結合的形式,校內的實習基地主要由各專業學科的實驗室、基礎實驗室等組成,而校外的實習基地建設都是采用校內外結合,校企共建、共管的建設模式。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兩種資源開展實踐性教學,可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深入學習本專業知識的興趣。

交通行業發展的日新月異,注定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改革創新,開拓思路,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該項教學內容日趨完善,培養學生全方位、多方法地解決在交通規劃、設計、管理與科學研究方面問題的能力,從而適應社會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使學生成功迎接擇業的挑戰。

參考文獻:

[1]俞貴邦.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屬性及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6,(13).

[2]童.《交通運輸學》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師,2008(11):140.

[3]陳健.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性[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4]吳芳,傅忠寧.關于高校新辦專業建設的探索――以蘭州交通大學交通工程專業為例[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29).

第9篇

關鍵詞 車輛工程 專業建設 特色發展 錯位競爭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our school,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the most benefi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rowing poin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riginal professional advantages.It makes the school limited teachers,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other resources to produce the greatest benefit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ehicle subject exp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to achieve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formed.At the same time, take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road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Key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1 問題的提出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中西部干線、高鐵、城鐵、周邊互聯互通鐵路境內段等重大項目建設,五年內預計新增鐵路3萬公里、其中高速F路達1.1萬公里,預計到“十三五”結束,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將突破15萬公里。因此,對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有重大需求,在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抓住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機遇,更應該肩負一種責任,體現出高鐵新技術、新發展趨勢,亟需培養出適應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和動手能力強的高水平技術人才,同時引領車輛工程走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良性循環的道路。

國內,開辦車輛工程專業的院校很多,有職業技術類的、本科類和研究類的,可以借鑒他們的一些成功的經驗,但照搬照拿的模式永遠不會具有競爭力。通過對已經畢業的學生調查發現,畢業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缺乏現場經驗和專業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反饋回來問題是:很多現場的技術問題,在校學習時從來沒有遇見過,可見學校教育與現場實踐存在知識結構和內容的脫機;在新的人才培養競爭中,培養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會決定最終的成敗,我校的車輛工程專業開辦得比較晚,培養方案、課堂內外的很多環節和內容都還不成熟。所以本研究擬立足工程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主干課程進行重點建設并打造精品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和教學信息化資源等多個層次深入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拓展車輛工程專業的生存發展空間,與其他院校實現錯位競爭,形成我校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一定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提升車輛工程學科發展的內涵。

2 特色車輛工程專業建設的內涵和培養目標

2003年,我校在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首次開設了機車車輛方向,2005年獲得了車輛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為我國的鐵路系統培養了一大批機車車輛專業的技術人才。2009年,為了適應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在對行業和相關院校充分調研和謹慎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在機車車輛方向的辦學經驗和已有硬件條件,新增了車輛工程本科專業。

我校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內涵是,基于“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重視學生創新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發展,將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本科教育與研究生培養相結合,建立培養適應軌道交通發展、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學習能力強、素質高以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為適應軌道交通和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專業將建設具有鐵路機車車輛特色、鮮明的專業優勢的國內知名的特色專業,滿足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雙重使命。

根據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提出的要求,“培養目標能反映學生畢業后5年左右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定期評價培養目標的合理性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評價與修訂過程有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確立我校車輛工程專業培養目標,以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適應鐵路行業快速發展,使學生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符合我國工程教育的通用標準和車輛工程專業培養標準。

3 車輛工程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策略

3.1 多維優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在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保障環境,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和精品課程建設,尤其是在高速動車組高速發展的歷程中,與時俱進的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國家級科研項目支撐、校企深度合作,不斷提升專業內涵建設,解決特色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如何適應軌道交通行業發展需求的問題,形成長效的校企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和企業受益的“共贏”機制。同時,堅持技術應用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動搖,確立的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和模式。

3.2 以實踐教學為依托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的成效決定了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出動手實踐能力強的車輛工程師,必然要求學生在學校時就能真實了解實際的車輛工程的運作模式和維修思想。所以,需要充分利用c企業合作的契機,與車輛廠、動車段簽訂專業和認識實習協議,讓學生在參與到工程實踐中,強化主動學習意識和動手能力訓練,最大限度地滿足培養目標所需。同時,根據學院要求,編制了“列車故障診斷與檢測”、“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車總體及轉向架”、“列車制動”、“機車電力傳動技術”、“機車內燃機”、“列車總線控制基礎”等10余門課程實驗教學大綱。設置有專門的實驗室,開展了大量的實驗教學,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實驗項目支撐學生培養需要,實驗項目可滿足超過95%的教學計劃,實驗項目中有超過70%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得到鍛煉。實驗教學環節設置了明確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和儀器實施規范,并得到了有效運行。

3.3 提升師資隊伍的教學與科研水準

目前,車輛工程系的教師結構組成偏于年輕化,雖然學歷層次較高,但是尚未形成“年齡、學歷、專業結構”相對合理的有特色的教學團隊,缺乏高水平的教學與科研領軍人才。今后車輛工程專業發展中,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完善的同時,增強與國、內外車輛工程專業領域的高校的密切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教學和科研水準;通過制度建設的改革,引導教師,尤其是高職稱教授加大對本科教學的投入。

3.4 堅持教研相長,科研促進教學

專業建設水平取決于學科建設,學科建設取決于科研水平。車輛專業自成立以來,以科研、教改為載體,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調整科研結構,極力加強科研建設,建立符合教育與科技發展規律的充滿活力的科研運行機制,積極開展學科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市場發展。

3.5 積極探究教學改革

以專業主干課程為重點,開展了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開展素質教育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實踐;以精品課、重點課建設為目標,多媒體課件項目建設為基礎,以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為重點,開展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4 結論

本文針對我校車輛工程專業建設和發展中的問題,為培養滿足軌道車輛發展需要,立足于技術應用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力爭培養具備扎實車輛工程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富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能從事車輛工程的設計、制造、檢修、運用及技術研發等工作,成為技術骨干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形成明確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和模式。

L[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5GJJG097)及石家莊鐵道大學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基于FVP技術的工程類人才培養改革”(項目編號:C201409)和“基于項目教學的工程機械教學改革”(項目編號:C201410)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羅建,陳承義.高職鐵道機車車輛特色專業建設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49:17-18.

[2] 廖愛華,鄭樹彬,師蔚,潘雯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的教學研究與探索[J].大學教育,2015.5:149-150.

[3] 袁清武,陳燕萍.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建設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9.20:88+91.

[4] 王軍,張建超,溫少芳.車輛工程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5-127.

第10篇

關鍵詞:工程實際;交通運輸;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45-02

近年來一些先進國家逐漸認識到工程教育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重要性。例如,美國提出了工程教育回歸實踐的觀點,呼吁加強技術與科學的結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工程實踐和工程能力的培養。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具有顯著的工程特點,實踐性強,與運輸生產活動的聯系十分緊密。目前交通運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工程實踐環節薄弱,工程教育與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需求脫節,進行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加強本科課程教學中的工程實踐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同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神的需要。

一、研究的作用和意義

研究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強調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合,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推動研究性教學,探索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豐富課堂教學,讓科研走進課堂,改善專業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第三,探討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方法管理與改革的具體任務及措施,為提高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供保障。最后,可以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與生產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工程素質,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課堂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交通運輸專業課是集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基礎性強、知識面寬、體系繁雜零散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難以掌握。為提高專業課課堂教學效果,要結合工程課程教學實際,探索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踐環節的改革與創新。實踐環節包括實驗、課程設計和實習三個部分。交通運輸專業具有顯著的工程特點,實踐性強,與運輸生產活動的聯系十分緊密,實踐教學環節最能體現交通運輸的專業特性,是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可通過實驗、課程設計和實習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因此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實踐環節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擬從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與作用出發,分析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的任務及具體措施,提高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畢業設計環節的改革與創新。畢業設計是一個設計思想、設計方案實施的過程,設計者的重要設計思想和控制技術都要從設計方案中體現出來,畢業設計不但要教授學生掌握工程設計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畢業設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畢業設計中,設計課題要充分體現現代科技發展水平和工程實際,將實際工程項目融入畢業設計之中,真題真做,深入工程實際,抓住設計指導重點,教授工程設計方法,確保設計質量和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再次升華,使畢業設計水平有突破性進展和質的飛躍。

4.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施保障機制研究。為了保障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有效實施,需要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建立符合工程實際的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應該努力保障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打下很好的基礎。②教學資源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對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開發和挖掘,如何使其發揮最佳效能,應認真研究與探討。③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監督體系,對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有效實施進行直接或間接引導以及予以協調。

5.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施效果評估體系研究。在進行“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一定階段之后,需要全面了解其運作情況,評估這個體系是否能適應未來發展,如何評價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和實施效果事關重要。隨著改革和創新的逐步深入,通過征求和綜合各方意見,結合學校發展前景規劃分析評估結果。評價結果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指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引導教師及時地進行相關修正。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實施效果評估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三、前景和展望

通過研究適應不同教學階段特點的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施模式,探討保障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有效實施的影響因素,對主要影響因素按照重要度進行排序,可以構建合理的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施效果評估體系。并系統總結實踐中的經驗,找出當前面向工程實際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所在,結合交通運輸專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與生產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工程素質,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時銘顯.美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9-13.

[2]李宏偉,張志遠,李偉,etal.面向工程實際的應用型機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10,25(003):149-150.

[3]常治斌,桂定一.結合工程實際培養學生工程意識與創新能力[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1,(002):61-63.

[4]胡大偉,魏朗,王生昌.交通運輸專業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路[J].交通高教研究,2000,(1).

[5]駱勇.交通運輸專業實習模式及探討[J].經濟師,2008,(10):148-149.

[6]馬永財,毛欣,萬霖.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4):86-87.

[7]羅春雷.全程結合工程實際的工科專業教改實踐與思考[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002):15-17.

[8]謝飛鴻,關惠平.工科畢業設計應突出個性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J].理工高教研究,2005,(2):115-119.

[9]羅才英.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管理與改革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001):92-96.

第11篇

0引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注冊工程師制度建立的基礎環節。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交通的運輸走向了多樣化,對交通運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此條件下,高校更要注重對交通運輸專業的教育。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是為了保證我國能夠擁有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保障我國交通運輸的質量。

1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整體思路

長期以來,外貿運輸方向都是只重視管理方面而輕視了工程、重視理論知識而輕視實踐,造成了各高校在培養交通運輸專業人員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環節所占比重較低,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降低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不重視對實踐環節的培養,造成學生對專業的整體認識不夠深入、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創新能力被限制等問題?,F今的實踐教學環節單一、內容淺薄、模式簡單,無法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外貿運輸具體的結構和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實習階段難以適應。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沒有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直接應用到實踐過程,直接制約了學生整體的發展。因而,專業實踐教學必須改革,制定一套分層次、系統化、與理論課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交通運輸的發展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各高校要響應國家的發展要求,立足培養交通運輸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針對現今交通運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為標準,確定實踐環節教育改革的方向,盡早完善實踐教育制度。交通運輸專業實踐環節的改革要注重實踐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使學生對交通運輸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促進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2.1修訂和完善培養計劃

教育改革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才能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進度。不斷探索總結培養計劃存在的不足,針對這些問題不斷改善和完善實踐培訓體制,形成一套符合目前社會要求的教育模式。培養計劃的修訂和完善是保證教學任務順利進行的一個前提,提高教師的教學目的性,抓住教學的主要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改善能力的培養結構,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實踐教學與理論教育相互支撐的教學體系。

2.2明確實踐課程的培養要求和考核方案

在修訂培養計劃時,對專業方向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大綱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課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對實踐這一環節的內容進行變更。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訓,并根據規定時間對學生進行實踐考核,檢查學生理論知識是否過關和實踐能力的強弱。

2.3建造高水平的實驗教學環境

擁有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交通運輸是工科,更應該注重實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掌握交通運輸的運行和管理,通過不斷的演練能使學生具?涓?強的應變能力和操作能力。實驗器材齊全,令學生的實踐操作得以實現,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對交通運輸操作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進一步為實踐教學的改革提供了保障。

2.4加強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和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是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加強精品課程的建設,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交通運輸業輸送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

2.5推進實踐基地的建設

建設好的教學實踐基地,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高等學校應加大對實踐基地的投入,擴大校外的實踐基地規模,制定合理的資金運營方案,使資金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實踐基地是學生了解交通運輸業、實現產學研結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

2.6加強課程設計環節的教學管理

課程設計是考核學生專業知識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手段。通過課程設計可以看學生的整體狀況,以此來評價教學水平。高校應加強課程設計的管理,提高課程設計質量,對課程設計的內容、進度、考核制度做出相應的規定并嚴格實施。

第12篇

第一條為加強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質管理,做好監理工程師的資格審批工作,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監理工程師是指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資格,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按核定的監理業務范圍從事監理工作的人員。

第三條監理工程師按批準資格分為監理工程師資格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其中,專業監理工程師按分級管理原則分為:交通部批準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和各地區、部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

第四條監理工程師資格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均系執業資格。

具有監理工程師資格者,經聘任可在交通基本建設項目中擔任總監理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代表、高級駐地監理工程師、駐地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等崗位職務。

具有交通部批準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經聘任可在交通基本建設項目中擔任專業監理工程師崗位職務。

具有各地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經聘任可在本地區二級公路以下(含二級公路)或小型水運基本建設項目中擔任專業監理工程師崗位職務。

第五條監理業務范圍是指監理工程師經批準可從事的監理行業和監理專業。

監理行業劃分為公路工程和水運工程兩類。

公路工程監理行業包括:道路與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試驗檢測等工程系列監理專業和工程經濟與合同管理等經濟系列監理專業。

水運工程監理行業包括:港口與航道工程、道路與堆場工程、房建工程、機電工程、鐵路工程、試驗檢測等工程系列監理專業和工程經濟與合同管理等經濟系列監理專業。

第六條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對批準具有監理工程師資格者頒發《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對批準具有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頒發《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

第七條監理工程師資質實行分級管理。

交通部是全國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質管理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監理工程師的資格和各等級(類型)交通基本建設項目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的審批、頒證和復查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和部屬、雙重領導港務局、航務(運)管理局是本地區、本部門監理工程師資格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的審查、申報部門,并負責本地區二級公路以下(含二級公路)或小型水運基本建設項目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的審批、頒證和復查工作。

部其他直屬單位為本單位監理工程師資格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的審查、申報部門。

第八條交通部成立監理工程師評審委員會,負責監理工程師的資格審定工作。

交通部基本建設質量監督總站為交通部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質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和部屬、雙重領導港務局、航務(運)管理局工程質量監督站為本地區、本部門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質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

第二章申報條件

第九條申請監理工程師資格者,需同時具備:

(一)應為長期從事公路或水運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遵守監理工作職業道德;

(三)男性年齡在65歲以下(含65歲),女性在60歲以下(含60歲),且身體健康,能勝任現場監理工作;

(四)具有高級專業任職資格;或取得中級專業任職資格后,有五年以上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實踐經歷;

(五)已取得交通部頒發的《交通部工程監理業務培訓結業證書》或《交通部工程監理資格考試合格證書》;

(六)同時具有一種工程系列監理專業和工程經濟與合同管理監理專業至少各1年的監理工作經歷。

第十條申請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應同時具備:

(一)應為長期從事公路或水運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遵守監理工作職業道德;(三)男性年齡在65歲以下(含65歲),女性在60歲以下(含60歲),且身體健康,能勝任現場監理工作;

(四)具有高級專業任職資格;或取得中級專業任職資格后,有兩年以上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實踐經歷;

(五)已取得交通部頒發的《交通部工程監理業務培訓結業證書》或《交通部工程監理資格考試合格證書》;

(六)具有一種監理專業至少一年的監理工作經歷。

第三章監理業務范圍的變更

第十一條變更監理業務范圍是指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對已獲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所具有的監理專業進行增補或對其監理資格進行變更。

第十二條擬申請增補監理專業者,需同時具備:

(一)獲監理工程師資格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已滿2年或前次變更監理業務范圍滿1年;

(二)歷次監理資質復查均合格;

(三)每申請增補一個監理專業,須有1年以上相應專業的監理工作經歷;

第十三條已獲交通部批準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擬申請監理工程師資格者,需同時具備:

(一)獲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已滿2年或前次變更監理業務范圍滿1年;

(二)歷次監理資質復查均合格;

(三)符合本辦法第九條有關要求。

第四章申報與審批

第十四條交通部對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審批工作,原則上每年第二季度進行1次。

第十五條申請者填妥《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申請報告》(附表一),由所在單位報相應的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審查、申報部門審查后,報交通部審批。

第十六條交通部基本建設質量監督總站負責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提出推薦意見,報交通部監理工程師評審委員會審定,再報交通部審批。

第十七條已獲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需變更監理業務范圍者,應填妥《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申請補充報告》(附表二),并按照監理工程師申報程序,逐級上報。

第五章復查

第十八條交通部將每三年對監理工程師資格和部批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者進行復查。

第十九條待復查人員應根據本辦法的要求,填寫《監理工程師復查申請報告》(附表三),并按照監理工程師申報程序報交通部。

第二十條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所具有的監理資質要求;

(二)能否勝任現場監理工作;

(三)能否遵守監理工程師職業道德,有無違法亂紀行為;

(四)監理工作實效。

第二十一條交通部對復查合格者,將在其《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上,進行確認登記、加蓋印章。

第六章證書管理

第二十二條《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由交通部統一印制。

第二十三條申請變更監理業務范圍者,在填報《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申請補充報告》的同時,須交回《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和《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

第二十四條凡申請復查人員,在填報《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復查申請報告》的同時,須交回《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

(一)對復查合格者,將在其證書上進行確認登記后,退回證書。

(二)對復查不合格者,將取消監理資格并收回證書。

第二十五條凡遺失《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或《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者,需由相應的公路、水運工程監理工程師資質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或部其他直屬單位)向所批準資格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補發。

第二十六條獲《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專業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者,不得將證書撕毀、污損、轉借、出讓給他人或在證書上涂改。

第七章罰則

第二十七條對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將根據情節,分別給予通報批評、停止執業、取消監理資格并收繳證書及限期五年內不得再申報監理工程師的處罰:(一)不能自覺遵守監理工程師職業道德,缺乏監理工作責任心,造成不良影響者。

(二)監理工作失誤,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或經濟損失者。

(三)未經注冊,以駐地監理工程師以上名義從事監理工作者。

(四)以監理工程師個人名義承接工程監理業務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新乐市| 澄江县| 耿马| 太仓市| 益阳市| 岳西县| 获嘉县| 五指山市| 彰武县| 通河县| 句容市| 宜兴市| 辽阳县| 武功县| 宣威市| 凤山县| 成都市| 新晃| 大荔县| 阳春市| 景德镇市| 鄂托克旗| 博客| 八宿县| 湘潭市| 无锡市| 攀枝花市| 临湘市| 伊金霍洛旗| 吉木萨尔县| 晴隆县| 于都县| 介休市| 镇远县| 固安县| 五华县| 方正县| 孝昌县| 东丽区|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