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54: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開發式商業模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企業大學的角色定位,一直以來都是企業以及企業大學的經營者非常關心的話題。當然,不同企業大學因其所處行業鏈條的位置不同,其角色也不盡相同。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或是稱其為“商業時代”),企業大學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主要扮演支持企業發展的角色。
作為企業培訓的最高形態,一直是大型企業的專屬,大多承擔著批量培訓的職能。
從人力資源到培訓,逐步走向專業細分,多樣的專業工具、模型、方法論是人力資源工作者和培訓從業者可以依賴的主要利器。
2013年可謂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開始走進“互聯網+”的新常態。時至2016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僅僅是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轉型變革,企業培訓及企業大學同樣需要做出適時的轉型變革。因此,未來的企業大學該有哪些新作為和新模式自然成為焦點話題。筆者認為,未來十年,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局勢變化最重要的十年,在中國整體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以下四類企業將構成未來中國的經濟格局的主要角色:
第一類企業,可以比喻為“想跳舞的大象”。指以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為主,也包括外資巨頭和一些大規模的民營企業;第二類企業,可以比喻為“領頭羊”。指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十幾年,業內排名前十的企業;第三類企業,可以稱之為“獨角獸”,指借助新技術力量,快速資本擴張,形成新商業模式,估
值逾十億的企業;第四類企業,可以稱之為“蟻群”,指雙創政策大潮下涌現出的創業團隊,從抓住一個很小的用戶痛點開始創業的小公司。
“大象”與“領頭羊”的當務之急
對于前兩類企業,他們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創新與轉型。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到來自兩方面的“威脅”:一是宏觀經濟的下滑,二是新興經濟的沖擊。這兩方面的“威脅”不僅涉及局部創新的問題,還可能轉變為數萬名員工的吃飯問題。正如俞敏洪所講:“面對這樣的時代,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想辦法集中自己所有的資源,才能繼續保持江湖地位;另一種人則必須隨時做好這個江湖地位被他人取代的準備。”這樣的企業,如同當年的IBM,在新的技術曲線出現之時,能否帶領數萬名員工轉型,成了這些掌門人面前的頭號難題。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沖擊和焦慮,無論在其內部發言還是公開討論中都溢于言表。
“互聯網+”背景下的轉型戰略,完全不同于增加網絡銷售渠道平臺那樣簡單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多稱之為“+互聯網”,真正的“互聯網+”必須完成對傳統價值鏈的重塑才能帶動企業的轉型,最終引領產業的升級!
組織轉型――大船小船,轉向是王道
“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戰略轉向可謂巨大。而這樣的改造,對組織和人才都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就像美的集團掌門人方洪波所說,“組織結構不改造,轉型無從談起”。而馬云在湖畔大學設立的創業課程中,很重要的一課就是要將組織轉型。
組織的適度“失控”,成了這些企業轉型執行層面的關鍵挑戰。在今天外部環境紛繁變化的時代,特別是在過去十年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開始認真學習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組織形式。其核心目的就是把多年在傳統工業思維下形成的金字塔組織盡可能鏟平,讓更多的團隊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直接面對市場。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這樣的組織形態得以進一步優化。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大量內部賽馬模式即項目并行開發式的組織形態出現,也就是說,同一個產品允許內部多個團隊同時推進,雖然這樣會造成一定的組織內部資源損耗,卻可以在內部形成一種叢林文化,讓更多的團隊具備直接面向市場競爭和生存的能力。這樣的內部競爭很殘酷,同一個產品,可能A、B兩個團隊同時開發,設立一個關鍵節點,到了時間,如果A隊的產品達到了相關指標,那么B隊走人,反之,如果B隊贏了,那么就A隊走人。無論是騰訊內部催化微信,搜狐內部誕生搜狗,都是這種內部賽馬模式的成功經驗。
組織的適度“失控”,催生了內部更多的創業精神,改變了原有的利益結構,這才是創新戰略能夠落地執行到位的關鍵所在。組織改造的目的,是激發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讓每一個員工都充滿活力,成為整個組織單元中最小的阿米巴。這樣的理念并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屬品,如同海爾的強力組織變革,正是這一理念最好的執行例證。近年來,海爾在大力推廣的“三化”轉型(組織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就是在把過去一個龐大的立體組織變成一個平臺,讓更多的點直接對接市場,形成一個真正的用戶導向,自主創新的柔性平臺。
人才升級――有用戶之地,還要有“英雄”
有多少企業不是在“一邊高速飛行,一邊更換
引擎”?人才梯隊的全面提升,成了這些企業最頭疼的話題。新的戰略在不斷驗證,組織結構也在隨之調整,最重要的問題是人才結構,尤其是新業務的人才隊伍結構。
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人才戰略成了最重要的一項戰略舉措。而在新的戰略下,無論是營銷升級、產品線升級,還是面向整個產業鏈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家居的行業趨勢布局,其原有的人才結構,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下一步戰略布局的要求(如圖1)。在新的人才爭奪戰中,企業往往需要在三個層面上重新布局人才結構:
第一個層面:領軍人物/事業合伙人。新的戰略和扁平化的組織,都需要越來越多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個平臺,在此基礎上需要更多的事業合伙人在這個平臺上創業。新的戰略增長點都需要領軍人物。如何在人才結構上,吸引更多的事業合伙人加入,是人才戰略布局的第一層面問題。
第二個層面,新業務的專業人才。目前,針對互聯網轉型的人才數量缺口最大。而其中產品開發、產品經理、互聯網營銷、大數據分析和社區經營是缺口最大、需求最急迫的崗位。
第三個層面,適應轉型的中、基層管理者。這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人群,因為傳統中有一個誤區:一提轉型變革,就是高管和領軍人物的事情,中基層只管執行。然而,在轉型變革的實際操作中,真正接觸用戶的是員工,而員工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基層管理者。即使不在新業務而是在傳統業務中,由于受到互聯網模式的影響和新興企業的沖擊,加上轉型變革在內部的破壞力,一線員工也容易陷入觀望、彷徨甚至是負能量中。這就要求中、基層管理者能夠適應并推動轉型變革落地,并在不確定環境下肩負起管理團隊的重任。此外,只有中基層管理者能夠自適應,才能使企業在業務前線具備用戶導向和改善能力。
第四個層面,大量的創業團隊布局。激烈的市場震蕩留給“大象”和“領頭羊”的轉型時間太少,而新的業務需要大量具有創業精神的人才加入。如何布局人才網絡,改變過去人才圈養的方式,是新的人才戰略中非常重要的舉措。
必須承擔轉型變革的角色
隨著企業對轉型戰略越來越急迫,對于企業大學的“變革推動者”這一角色的強烈需求已經越來越突出。甚至可以直接地說,如果企業大學無法在這個重要的戰略轉型階段起到變革推動的作用,在企業內部很可能會被慢慢邊緣化,在企業內部能獲取的資源配置和戰略重視度會下降(如圖2)。
而此階段的企業高層,對企業大學也有著越發看重的趨勢。在我們公司進行的一項覆蓋百余家處于轉型階段企業的調查中,有85%的企業提出,希望企業大學能夠支持變革。這樣高的比例,在過去的調研中從未出現。我們發現,在轉型變革所受到的挑戰中,排在前幾位的全都是人的意識、思維和能力問題,而這些都是企業大學施展拳腳的領域。
作為企業的高層,無論是企業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還是業務帶頭人,他們的主要訴求有四點:
第一,在高管團隊層面,面對新的經濟和競爭形勢,形成在新的時代畫布下的戰略共識。而“戰略共
識坊”這種形式,越來越被高層團隊所接受,希望企業大學能夠在這個層面給予直接性的幫助,比如采用“戰略+轉型工作坊”的設計,來取代傳統的動輒耗費數月而且價格高昂的戰略咨詢項目。
第二,戰略的解碼落地及快速迭代。對于初步形成的戰略共識,如何通過內部很好的學習項目,快速的層次傳遞,做到上下同欲。此時市場的快速反應和團隊的執行力都尤為寶貴,因此戰略的傳遞速度越發重要,而且不斷地需要驗證調整,甚至迭代。在這個階段,企業大學如何幫助公司的戰略迅速解碼落地,更為重要。
第三,新業務人才梯隊以及結構的搭建。誠如上文,新的業務往往需要裂變式增長,尤其是新的業務結構比如“互聯網+”的業務,對于企業內部的人才梯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原有業務梯隊中選拔新業務的領軍人物。同時,如何在外部吸引更多的合伙人和新業務經營人才,幫助他們快速融入公司的團隊和文化,這時候都需要企業大學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第四,如何建立一個與創業團隊的網絡接口。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這一項是在那些掌門人口中最多被提及,也是最渴望企業大學能夠起到的一個戰略作用。這背后的戰略考量,源于這些企業知道轉型不僅僅需要戰略和勇氣,也需要時間和運氣,不可能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內部團隊上,同時在外部也不可能保證短期內有很多合適的合伙人加入。這時,在“雙創”的背景下,如何與外部的創業者保持定期的接觸,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贊助創業大賽甚至投資的方式,對創業小團隊進行布局,甚至可以和內部項目團隊“賽馬”。如果時機成熟,可以納入公司現有的業務體系進行整合。
聰明的“獨角獸”,籌建企業大學
“獨角獸”一詞在硅谷是用來指在新一輪融資時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十億美元也就成為了“獨角獸”公司的門檻。在這個群體中,他們的創始人對企業大學有著非常清楚的理解和獨到的見地,這和很多傳統企業的過往經歷完全不同。傳統企業往往在發展到非常大的規模后,“企業大學”才進入高層的視野。而這些“獨角獸”的創始人對商業有著非常高的敏感度,學習能力極強。最為可貴的是,從公司創辦伊始,他們就立志成為偉大的公司。因此,一切偉大公司的基因,他們都盡可能地去吸收培養。同時,他們的管理團隊日趨“豪華”,隨著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高管在創新創業大潮的涌動下加入這類企業,企業大學這一戰略性工具也引入了這一群體。
企業大學對于“獨角獸”這類群體來說,作用和對于“大象”和“領頭羊”的作用不盡相同,反而是對最基本的組織化和管理技能的訴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現在,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是第六屆人民政府工作開局之年。一年來,區人民政府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圍繞目標,突出重點,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加快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地企一體化進程,全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8.36億元,同比增長3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億元,增長49.2%;第二產業增加值28.68億元,增長35.7%;第三產業增加值15.76億元,增長22.2%。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1:59.3:32.6,產業結構更加符合地區特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17.78億元,增長146.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39億元,增長24%。
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加強,增長勢頭強勁。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25.07億元,增長28.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4.4%。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74億元,增長35.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2.5%。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06.4,產銷率103.6%。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新路子,培育壯大煤電能源、重化工和綠色食品加工主導產業,實施新改擴項目111個,完成投資8.02億元。平莊熱電廠一期工程2.4萬千瓦機組實現供熱和并網發電,伊利液態奶生產線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280噸,赤峰賀麒年產1.2萬噸精密銅管項目成功試生產,甲醛、硅錳合金、甲醇汽油、石材加工、一汽4S店、帥威元興奶牛飼料等項目開工建設和投產。爭取國債貼息3078萬元,支持草原興發實施肉食品衛生安全體系建設。投資8300萬元,實施地方煤礦技改擴建工程,全年地方煤炭產量達到364萬噸,比上年增加26萬噸。成立區、鎮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加大監管力度,全區煤礦連續三年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投資1360萬元,完善五家、平莊工業項目區基礎設施,增強了工業園區項目聚集和承載能力,年內新增入駐項目9個,實現投資5.84億元,入園企業達到31家。
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重點建設奶牛和蔬菜產業基地,小區數量和建設檔次躍上新臺階,雞、牛、菜、草總量增長迅速。全社會融資2.5億元,新建續建奶牛小區23處,其中千頭以上奶牛牧場園區8處,建成奶站28個,奶牛存欄達到17495頭,比上年增加12496頭。沿赤元、赤平、上安公路規劃了10萬畝保護地蔬菜產業帶,融資7880萬元,發展保護地蔬菜10330畝,總面積達到17130畝。新建綠鳥雞放養場6處,養雞小區總數達到50處,肉雞飼養量突破1600萬只。飼草料基地面積達到8萬畝,新增青貯設施10萬立方米。退耕還林6890畝。加大農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出臺加快奶業和保護地蔬菜發展等政策性文件,投資1100萬元用于奶業貸款風險基金和小區以獎代補,組建福牛奶業有限公司和金牛擔保有限公司,爭取國家開發銀行3000萬元中長期貸款發展奶牛養殖,區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發放支農貸款2.8億元,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草原興發進入中國最具生命力企業100強,產業優勢更加明顯,赤峰伊利乳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更為緊密,農民建設產業基地的信心不斷增強。強化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組建畜牧業技術服務中心,嚴格執行對外購畜報批報檢、跟蹤檢疫和動物疫病監控制度。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爭取上級資金3000多萬元,實施水利、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改善了農業發展環境。
城鎮建設扎實推進。多元化投資6200萬元,完成銀河廣場續建和文化大廈建設,增強了銀河廣場服務功能。實施熱力管網續建工程,實現了平莊城區地方供熱系統集中供熱,新增供熱輸導能力150萬平方米。改造、修復城區道路2.3萬平方米,增設公廁3處、垃圾轉運站1處,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2.7萬平方米。投資1.2億元,實施了新華、星光小區續建工程和銀河B區部分拆遷,房地產開發面積14萬平方米。采取資產置換、政策支持等措施,建設平莊村村民住宅小區,妥善解決了城中村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積極運作平莊西城區開發建設,征地和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取得有效進展。加強城區建設,采取政策支持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融資1000余萬元進行了市場開發、道路改造和城區綠化,城區面貌得到改善。加快城鄉道路建設,投資950萬元,新建、改造平莊運煤通道、青上線、馬塔線等公路71.6公里,重建了赤朝路達拉民安橋,設置了標準地名標志。深入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住宅小區廣電通訊線路入地埋設,規范戶外廣告牌匾和街路兩側車輛停放,依法依規整治各類非法運營車輛,有力地維護了城區交通秩序。推進綠色環保工程,強化城區煙塵排放監控和水源地保護,城區環境明顯改觀。
地企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為駐區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主動提供服務,著力解決駐區企業在項目建設、生產用地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支持駐區企業做強主業、加快發展。落實相關政策,支持駐區企業主輔分離,引導宏文機電、賀邦機電、平順化工、帥威啤酒等企業規范發展。支持駐區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平煤公司教育、衛生、公安移交地方管理工作進展順利。拓寬合作領域,地企之間在資源轉化、招商引資、爭取項目上密切配合,優勢互補,形成了地企聯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民營經濟充滿活力。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傳統產業繁榮活躍;超市、連鎖、品牌專賣等新型商業模式蓬勃興起;郵電、通訊信息產業較快增長。實施政府上網工程,成立信息管理中心,開通政府網站,推進了信息化建設。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理順了平莊商城管理體制,平莊向陽市場、馬林葵花交易市場、農貿市場投入運營,賽歐亞物流園區、古山綠源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建設進展順利。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區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到1.3萬家,實現產值58億元,從業人員達到7萬余人。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重組,增強了發展活力。6家民營企業出資1000多萬元注冊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搭建了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財政收入增幅較大,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更加有力。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培育主體稅源,深挖增收潛力,屬地財政收入完成51494萬元,增長23.4%;區級財政收入突破4億元大關,完成41966萬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6元,分別增加937元和550元,農民收入增速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推進再就業工程,168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75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得到安置,勞務輸出2.6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新增參保人員2641名,按時足額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保險金。全面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放低保補助金1243萬元。實行開發式扶貧,投入扶貧資金400萬元,改造169戶特困戶危房和敬老院11620平方米,支持8個貧困村發展種養業,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改革開放成效明顯。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向農民發放糧食補貼1015萬元。籌措資金3594萬元,對煤炭公司、民爆公司、商業、糧食、供銷、潤達等企業實施改制,置換職工身份2084人,全面完成了區屬流通企業改制任務。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試點,鞏固區醫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果,探索事業單位用人新機制,公開選聘5名中小學校長和65名教職工。撤并云杉路街道辦事處,成立城區綜合執法大隊,理順平莊城區環境衛生管理職能,完善了城市管理體制。全面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制定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健全招商引資網絡,突出抓好專項定向招商,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共引進項目38個,到位資金8.29億元,增長185.8%。擴大對外貿易,出口總額實現1.05億元人民幣,增長121.3%。
各項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27個,轉化、推廣普及實用科技成果19項。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投資1543萬元,完成了星光小學續建工程,新建、改造10所學校校舍面積11946平方米,為高中配置了現代化教學設備。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高考錄取創歷史最好成績。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8000余平方米區醫院住院樓和醫學影像中心。扎實推進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8‰。實施有線電視光纜聯網工程,成為自治區第二家有線電視光纜覆蓋各鎮鄉街的旗縣區。小五家回族鄉由鐵通公司實施了信息扶貧工程,至此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的目標。強化統計職能,屬地主要經濟指標實行統一調度和管理,第一次經濟普查順利啟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星級文明城市、“誠信寶山”、“三德爭先”等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檔案、民兵、地震、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民主法制建設開創新局面。區人民政府依法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落實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積極向區政協和社會各界通報情況,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視察和調研活動,高度重視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8件、政協委員提案149件,辦復率達到100%。關心、支持各派、人民團體及老干部等方面工作。扎實推進“四五”普法,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許可事項,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強化了政府采購、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好轉。高度重視工作,實行了處理突出問題及聯席會議制度,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來訪,妥善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為完成區六屆一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區人民政府堅持運用行政推動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對牽動全局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實行組團承包、專項推進,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1億元,保證了精密銅管、平莊熱電、熱力管網、奶牛養殖、土地儲備等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向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和城鎮建設投入資金3817萬元,償還歷史債務2338萬元。建立獎懲機制,投入100萬元建立招商引資獎勵基金,投入100萬元用于兌現鎮鄉經濟目標責任狀和重點項目獎勵。按照經濟要發展、人民得實惠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免征農業稅,增加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地方利補貼。區人民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合理使用財力,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發展,切實維護了廣大群眾利益,極大地調動了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