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時間:2022-06-23 21:12: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水土保持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水土保持方案

第1篇

工程施工期是產生水土流失的重點時段,主體工程區、臨時堆土場和堆棄渣場是產生水土流失的重點部位,因此在主體工程區、臨時堆土場區、堆棄渣場區各設1個監測點。采取定位監測與實地調查、巡查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方法,有效控制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避免發生水土流失危害。

2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

云霄縣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所以本項目執行二級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通過對防治標準值按降雨量修正、土壤侵蝕強度修正及地形修正,確定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值見表1。防治措施總體布局為:項目施工時進行回填土方收集,布設土方臨時堆放“點”,采取攔擋防護措施;在挖方區施工時應先開挖截水溝,截流區域匯水,填方邊坡采取護坡和護腳,以確保“線”上排水和坡面穩定性;在場區開挖“面”進行土地整治,植草種樹快速植被覆蓋。形成點、線、面防治措施有機結合、相互作用綜合防治體系,達到保護土壤、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2.1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見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見圖1。

2.2水土保持分區防治措施工程量

水土保持分區防治措施工程量主要包括4個:主體工程區、臨時施工場地區、臨時堆土場區和堆棄渣場區。

2.2.1主體工程區右岸庫首邊坡防護:整平不穩定坡面,清除危石浮土后采用TBS鍍鋅網植草灌防護[4]。①工程措施:整平坡面5780.3m2;②植物措施:TBS植草防護;掛網錨桿Φ14mm鋼筋14.76t;14號機編鍍鋅鐵絲網5780.3m2;300g/m2無紡布5780.3m2;噴播草籽5780.3m2。溢流壩下游護坡加固:護坡土方開挖后,澆筑C20混凝土覆蓋。[5]①工程措施:表土剝離3219.3m3;C20混凝土澆筑:2404.52m3;②臨時措施:編織袋裝土圍堰330m3,圍堰頂寬2m,高度1.5m,上下游邊坡均為1∶0.5。防汛道路:路基寬度4.5m,路面寬度3.5m,厚度20cm。總長度2070m。①工程措施:表土剝離和漿砌石排水溝。表土剝離5986.8m3;M7.5漿砌石矩形排水溝底寬40cm,溝深50cm,共計67.99m3;②植物措施:路基邊坡植草3721.1m2;③臨時措施:臨時沉沙池2座,位于排水溝下游出口處,施工完畢后及時回填。臨時沉沙池為土質梯形斷面1.0m×1.0m×2.0m(長×寬×深),邊坡1∶0.5。沉沙池末端就近接入周邊排水系統。

2.2.2臨時施工場地區施工場地臨時占地為荒草地。①工程措施:場地平整面積900m2。②植物措施:覆土工程和撒播草籽綠化,草籽選用狗牙根草和馬尼拉草。施工場地平整后覆土,為植被恢復創造條件,覆土厚度為30cm,共需覆土270m3;覆土后撒播草籽900m2。③臨時措施:臨時排水、沉沙工程。為防止施工臨時設施周邊積水影響施工,在施工場地周邊布設臨時排水溝,采用土質梯形斷面,底寬40cm,深40cm,邊坡1∶1,只開挖不襯砌,溝壁拍實,施工臨時場地使用完畢后及時回填。共布設120m臨時排水溝,并于下游出口處布設1座臨時沉沙池,末端就近接入周邊排水系統。

2.2.3臨時堆土場區臨時堆土場堆置的是為編織袋裝土圍堰、防汛道路提供填筑土料以及施工場地覆土綠化,總需土方16099.1m3。①工程措施:場地平整面積5366m2。②植物措施:覆土工程和撒播草籽綠化。共需覆土1610m3;撒播草籽5366m2。③臨時措施:臨時排水、沉沙工程,編織袋裝土擋墻護腳。共布設298m臨時排水溝,2座臨時沉沙池,編織袋裝土擋墻237m3。

2.2.4堆棄渣場區本工程棄渣量14473.6m3,堆棄渣場設于庫區內業主指定對環境及自然排水不產生影響的狹窄山谷。堆棄渣場堆放高度5m,面積為4825m2。①工程措施:在上游設置漿砌石排水溝攔截坡面匯水,排水溝下游出口設置漿砌石沉沙池。矩形斷面排水溝:30cm×30cm,長度235m;2座矩形沉沙池3.0m×1.0m×1.5m(長×寬×深)。在下游坡腳修建擋渣墻進行攔護,擋渣墻為俯斜重力式M7.5漿砌石擋土墻,墻身高1.0m,頂寬0.4m,總長度為90m,M7.5漿砌石65m3。在擋渣墻基礎以上0.5m布設10cm×10cm的排水孔一排,水平距離2m,坡降3%。②植物措施:表面覆土和撒播草籽、種植喬灌木綠化。共需覆土1448m3;撒播草籽4825m2;種植杉木、馬尾松等速生樹種,密度為4m×4m,品字型種植,共301株。

3結論

第2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體損失;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應考慮的問題,究竟是一些什么問題呢?由于人們對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時僅著眼于防治土體損失的機械固定,僅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從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沒有意識到防治水體損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對風力侵蝕的防治,不考慮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等。

要討論這些內容的不合理問題,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來,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內容,還必須弄清水土流失的定義。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根據一些學術專著,它的意義也是比較明確的:是指土壤侵蝕(包括水、風、重力、人為活動等營力)造成陸地表面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蝕呢?土壤侵蝕是國際通用的土壤學學術用語,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和機構對此定義大致相同,即水、風、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國內定義是指土壤在內外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過程。

當然,隨著人們對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的認識的不斷深入,土壤侵蝕、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正如土壤侵蝕從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風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質的移動,逐步發展到土壤在內外因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過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發展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舉,從單一強調土壤侵蝕引起土地生產力退化到同時強調土壤侵蝕環境與全球生態環境的聯系,如水土流失與水環境的聯系,水土保持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對象已經不再是停留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水土資源,而是任何在內外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水土資源,水土保持的內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建立良好生態環境。

由此看來,水土保持涉及的內容除了防治水土資源的流失外,還賦予了利用水土資源,綠化美化環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內容,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涉及了植物侵蝕、化學侵蝕,慎重考慮工程措施等內容,綠化美化環境則涉及了植樹造林,慎重使用復墾措施等內容。總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簡單地把水土資源固定在某一個區域。

2問題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經說了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單純地理解為水土保護,而沒有意識到水土保護的根本目的。現結合前面給出的概念來解析這些問題。

2.1僅把“保持”理解為“保護”

保持含義不僅限于保護,而是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單純地理解為水土保護、土壤保護,甚至與土壤侵蝕控制等同起來,沒有意識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農、林業生產,即沒有考慮到對土地生產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設計的時候,僅著眼于防治土體的損失,進行機械地“固定”處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從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沒有著眼于提高土地生產力。有人認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間范圍,這樣處理后基本不會發生土壤侵蝕的現象。有的就是忽視植物措施對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對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編制中忽視植物措施,至少不對石料場、石渣場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該區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進程。也有人在方案編制中不是先考慮提高土地生產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隨意采用復墾措施,使土地越墾越窮。相對次要一點的是,在方案中沒有提及風力的揚塵等對土地的沙化。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產力呢?因為他們只知道土地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國僅有10.20%的土地面積適于農業,37.10%適于畜牧,且風與水沖刷嚴重。因此必須考慮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從提高土地生產力、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來看,把棄渣場設置在農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棄渣在水土保持措施處理后,能夠使土地生產力提高到以前農田狀況下的水平(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但棄渣場本身占壓了肥沃的土壤,讓其退化,變得難以利用。據科學測算,自然風化1cm表土層需要400年時間,而風化成30cm耕作層,則至少需要1.20萬年。但破壞這1.2萬年才風化成的耕作層,卻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這是一種資源在時間

上的巨大浪費。因此,強烈反對占用農田不經處理就用作棄渣處理場地處理棄渣的方案。

2.1.2對綠化、美化環境認識淺薄。由于沒有意識到綠化、美化環境,一部分人沒有考慮植物措施,或亂用植物措施,或沒有把植物措施設計到相應深度等。總的說來,是對綠化、美化環境的認識沒有深入。沒有考慮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沒有考慮水土保持的綠化、美化這一部分內容。在方案設計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認為在工程措施的防護下,已經能夠達到防治目標,采用植物措施純屬多余。

亂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間的互生與對土壤肥力的競爭,只知道植物對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為作用下惡化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蝕)。要么是簡單的進行混交造林,沒有考慮主要樹種與伴生樹種之間的關系,對各樹種不進行優化配置;要么亂用植物種造林,使得外來物種入侵并惡化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蝕。

沒有把植物措施設計到相應深度的人是對植物的綠化、美化作用的認識深度不夠而總認為種下去就成。他們要么是隨意設計,沒有考慮立地條件;要么是簡單設計,沒有考慮混交造林;在簡單的進行混交造林設計中,沒有考慮造林密度對生長量的影響;當然,他們植物措施中更不會考慮到微生物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作用(其實,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僅從定義上理解,沒有注意到事物的發展

早期,人們只提出了土壤保持這一概念。而今,還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這一概念上,認為只是對于水力、風力等各類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蝕的治理。于是,他們沒有注重水體的保護和利用,沒有意識到化學侵蝕帶來的危害。也就是說,沒有水憂患與水戰略的意識。當然,這些還與水體保護的具體定義有關,因為在這一方面大家還持不同的意見:如有人把入滲作為一種水體保護措施,但有人認為,入滲到地層深處的水體已經變得難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編制中少了很多內容,讓編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沒有了“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這一內容,好多東西也就空蕩起來,更別說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了。個人認為,水資源的保持要從水資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發,做好庫存,同時進行防污染處理。

第3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存在的問題;水土保持的意義

一、水土保持的現狀以及我國水土保持的現狀

1、水土保持的概念。要進行水土的保持就要先要具體了解一下什么是水土的保持。這樣才更容易開展水土保持的各項工作。水土保持主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的利用山區、丘陵區以及風沙區的水土資源,維護和保持水土的生產力,以充分發揮題第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此,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的科學手段。目前我國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水土保持的農業技術的措施、水土保持的林草的措施和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的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指水土保持耕作方法。具體的做法主要是結合當前的土地問題,結合農民的耕作技術,在破耕的地形上修筑一些可以暫時儲存農田灌溉水的儲水池,例如田區、溝籠的種植等。美國和蘇聯等國家大部分采用覆蓋的種植方法、大躍法和免大躍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深耕、密植、間作套種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是農業技術保持的基本方法。水土保持的林草的措施又被稱為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或者植物措施,林草水土保持的措施主要表現為改善大地的植被、增加大地的粗糙率,從而較少余地對大地的擊打和沖刷,增加土壤的入滲,減少地表的徑流,減緩流速和削弱沖刷力。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表現為;通過修建各類的工程以此來改變小地形、攔蓄地表的徑流,增加土壤的入滲,從而達到直至水土流失的目的。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表在以下三大類;破面的致力工程、溝道的治理工程以及護岸的工程等。特別是林草的保護措施和工程的措施之間始終是相互聯系的,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對發展山區和丘陵以及防風固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水土保持的現狀。我國是一個人大國,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是人均的土地資源就很少了,除了井河湖海、沙漠和丘陵等特殊的地址,人均的耕地面積少之有少。現在在我國由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以及過度的開墾,更低的退化越來越嚴重,由于土地的退化,一些植被被破壞,導致水體六十,洪澇災害、臺風、泥石流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國的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將越來越大。生物資源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嚴重威脅中華民族的存亡。為此開展植樹種草、修建保持殊途流失的工程勢在必行。水土流失已經成為我國環境的首要問題,近年來國務院重視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將說圖的保持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發展的國策。1991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自此,將水土保護的工作走上了法制的軌道上來。與此同時,我們要深刻的明白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建設生態家園,著眼于我們的字隨后代的幸福。

二、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及原因

水土的保持方案是指依據我國的水土保持的有關的法律法規,開發建設單位為了保持水土流失,開展保持水土的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的重要的法律文件,,他的主要內容包括擾動土地的整治率,水土流失的控制率,土壤流失的控制率,植被的回復系數以及林草的覆蓋率等具體的內

依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有關的建設單位必須嚴格依法制定水土保持的方案,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

1、科學的研究和技術的推廣相對落后。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從很早就開始進行了,對于水土流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系統的理論的研究不都完善和深入化,科學技術的指導工作不到位。二是;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較低,應用的速度較為緩慢,三是城市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漸嚴重,城市的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剛剛起步,缺乏技術經驗和治理的方案。

2、水土保持的意識有待提高,宏觀管理的深度不夠。我國政府頒布了較多的關于水土流失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認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的技術工作性較強、綜合性較強、設計的范圍較為廣泛往往造成對水土流失的看法和采取治理的方法不一。給水土的執法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3、致力的任務艱巨、投入嚴重不足。水土保持工作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不斷的改進,但是從整體上來說環境的惡化程度卻在不斷的家具。主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對水土保持工作投入的資金較少、盡管這今年國家大力度的倡導水土保持,但是,跟我國所面臨的水土流失的實際面積和治理任務的艱巨性相比還遠遠不夠,每年政府投入的資金對水土流失的致力還趕不上環境的水土流失的速度。所以政府應加大對水土流失的致力的力度。

四、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的意義

1、社會的生態意義。黃河下游的水土流失日益嚴重,近年來由于水土流失不斷造成重大的洪澇災害,,這些不斷警示我們必須加快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水體的保持是山區發展的主要生命線,只有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才能做好山區的經濟的發展。

2、法律意義。我國的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條規定,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修建鐵路、公路、水工程、電力企業以及其他大中小型的工業企業,必須有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在修建鐵路、公路、等工程時,要盡量避開對植被的破壞,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編制水土的保持方案的范圍和要求,每個建設單位必須遵守。進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是進行水土保護的前提條件,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水土保持的實際內容,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順利進行的的重要的途徑。它體現了我國將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到底的決心。

總 結

水土流失問題一致是我國環境治理的首要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只重視眼前的利益,對環境進行隨意的破壞,除此之外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面積不斷縮小,人們不斷的開荒造田,嚴重破壞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則會給我國的經濟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并加快對水土流失的治理。

【參考文獻】

[1]徐庭燦,王答相,賈澤祥.試論黃河中游的重點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2(04).

[2]楊亞娟,徐云偉.試論水土保持后期治理的必要性[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5(04).

[3]王貴軒,王立興.開展邊外找礦工作 延長礦山服務年限[A].2004年全國礦山信息化建設成果及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

第4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體損失; 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應考慮的問題,究竟是一些什么問題呢?由于人們對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時僅著眼于防治土體損失的機械固定,僅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從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沒有意識到防治水體損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對風力侵蝕的防治,不考慮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等。

要討論這些內容的不合理問題,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來,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內容,還必須弄清水土流失的定義。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根據一些學術專著,它的意義也是比較明確的:是指土壤侵蝕(包括水、風、重力、人為活動等營力)造成陸地表面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蝕呢?土壤侵蝕是國際通用的土壤學學術用語,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和機構對此定義大致相同,即水、風、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國內定義是指土壤在內外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過程。

當然,隨著人們對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的認識的不斷深入,土壤侵蝕、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正如土壤侵蝕從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風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質的移動,逐步發展到土壤在內外因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過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發展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舉,從單一強調土壤侵蝕引起土地生產力退化到同時強調土壤侵蝕環境與全球生態環境的聯系,如水土流失與水環境的聯系,水土保持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對象已經不再是停留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水土資源,而是任何在內外力(如水力、風力、重力、人為活動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剝離、搬運和沉積的水土資源,水土保持的內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建立良好生態環境。

由此看來,水土保持涉及的內容除了防治水土資源的流失外,還賦予了利用水土資源,綠化美化環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內容,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涉及了植物侵蝕、化學侵蝕,慎重考慮工程措施等內容,綠化美化環境則涉及了植樹造林,慎重使用復墾措施等內容。總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簡單地把水土資源固定在某一個區域。

2問題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經說了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單純地理解為水土保護,而沒有意識到水土保護的根本目的。現結合前面給出的概念來解析這些問題。

2.1僅把“保持”理解為“保護”

保持含義不僅限于保護,而是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單純地理解為水土保護、土壤保護,甚至與土壤侵蝕控制等同起來,沒有意識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農、林業生產,即沒有考慮到對土地生產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設計的時候,僅著眼于防治土體的損失,進行機械地“固定”處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從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沒有著眼于提高土地生產力。有人認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間范圍,這樣處理后基本不會發生土壤侵蝕的現象。有的就是忽視植物措施對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對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編制中忽視植物措施,至少不對石料場、石渣場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該區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進程。也有人在方案編制中不是先考慮提高土地生產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隨意采用復墾措施,使土地越墾越窮。相對次要一點的是,在方案中沒有提及風力的揚塵等對土地的沙化。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產力呢? 因為他們只知道土地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國僅有10.20%的土地面積適于農業,37.10%適于畜牧,且風與水沖刷嚴重。因此必須考慮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從提高土地生產力、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來看,把棄渣場設置在農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棄渣在水土保持措施處理后,能夠使土地生產力提高到以前農田狀況下的水平(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但棄渣場本身占壓了肥沃的土壤,讓其退化,變得難以利用。據科學測算,自然風化1cm表土層需要400年時間,而風化成30cm耕作層,則至少需要1.20萬年。但破壞這1.2萬年才風化成的耕作層,卻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這是一種資源在時間上的巨大浪費。因此,強烈反對占用農田不經處理就用作棄渣處理場地處理棄渣的方案。

2.1.2 對綠化、美化環境認識淺薄。由于沒有意識到綠化、美化環境,一部分人沒有考慮植物措施,或亂用植物措施,或沒有把植物措施設計到相應深度等。總的說來,是對綠化、美化環境的認識沒有深入。 沒有考慮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沒有考慮水土保持的綠化、美化這一部分內容。在方案設計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認為在工程措施的防護下,已經能夠達到防治目標,采用植物措施純屬多余。

亂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間的互生與對土壤肥力的競爭,只知道植物對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為作用下惡化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蝕)。要么是簡單的進行混交造林,沒有考慮主要樹種與伴生樹種之間的關系,對各樹種不進行優化配置;要么亂用植物種造林,使得外來物種入侵并惡化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蝕。

沒有把植物措施設計到相應深度的人是對植物的綠化、美化作用的認識深度不夠而總認為種下去就成。他們要么是隨意設計,沒有考慮立地條件;要么是簡單設計,沒有考慮混交造林;在簡單的進行混交造林設計中,沒有考慮造林密度對生長量的影響;當然,他們植物措施中更不會考慮到微生物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作用(其實,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僅從定義上理解,沒有注意到事物的發展

早期,人們只提出了土壤保持這一概念。而今,還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這一概念上,認為只是對于水力、風力等各類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蝕的治理。于是,他們沒有注重水體的保護和利用,沒有意識到化學侵蝕帶來的危害。也就是說,沒有水憂患與水戰略的意識。當然,這些還與水體保護的具體定義有關,因為在這一方面大家還持不同的意見:如有人把入滲作為一種水體保護措施,但有人認為,入滲到地層深處的水體已經變得難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編制中少了很多內容,讓編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沒有了 “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這一內容,好多東西也就空蕩起來,更別說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了。個人認為,水資源的保持要從水資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發,做好庫存,同時進行防污染處理。

第5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問題;質量;客觀因素

通過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我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各項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日趨完善。但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開發建設項目的建設類型也具有多樣化,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形成因素、類型、危害等也具有不確定性,致使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編制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難點和問題。筆者通過近年來參與的一些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發現了方案編制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在此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1 參與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單位或人員應注意的問題

1.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充分了解項目概況,并分析工程的建設可能對項目區產生的影響等。

編制方案前,首先應收集項目的基本資料(如項目類型、工程建設單位、工程組成等),了解主體工程背景、設計資料及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況,查看項目區地形圖,另外,察看項目現場,并用相機或攝像機記錄項目所處區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況。如果工程有比較大的料場、棄渣場或者其它重要的防護工程,則需要察看工程所處的具置、地形、上游匯水面積,特別是判斷工程對下游可能產生的影響等。

前期準備工作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包括:分析主體工程選址有無限制性因素(嚴格對照《規范》的規定)、料場及棄渣場位置、地形、數量、選址是否合理;現場判讀水土流失強度;了解項目區植被類型、現有植被情況;項目區的土壤、水系情況、土地利用現狀;收集項目區所在地的社會經濟情況;結合主體工程布局和施工組織設計,搞清楚施工道路、取水、用電、施工生活區的基本情況。

1.2著手方案的具體編制

方案要按照《規范》中的規定編制,另外,還應注意以下4點:

1.2.1 5項控制性數據

5項控制性數據,即: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土石方量、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防治責任范圍、投資概(估)算。5項控制性數據是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也是編制整個方案的框架。

1.2.2主體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及分析與評價

水土保持方案所做的各項防治措施應聯系實際情況,做到與主體工程相互補充。因此,對主體設計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須要界定出來,并做出分析與評價。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可參考《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文件》(水保監[2008]8號),并對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做出分析與評價,如果這些措施不能滿足水土保持要求,則應在方案中做必要的補充。

1.2.3典型設計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設計是用來估算可行性研究階段水土保持投資和指導下階段初步設計的,要根據水土保持措施類型和布局,選擇有代表性的斷面或部位,根據有關技術規范或標準,做好典型設計。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溝、擋土墻、漿砌石護坡等,植物措施典型設計應包括種子種苗規格、栽培技術、養護等內容。典型設計一定要有代表性,在方案報告書中最好不要出現典型設計不典型的情況。但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也可以說是剛參加工作的人員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喜歡按照成冊定版的方案章節順序編寫,先寫文字部分,然后完善相關符圖。這是個不太好的習慣,因為文字只是對方案所做的措施的補充說明,不能本末倒置。正確的做法是先做圖,在圖上明確了工程各部位做什么措施后,對每項措施進行詳細的典型設計,統計工程量,再進行文字部分的工作。當然如項目概況等部分的文字部分是可以和做圖同時進行的,這個在編制人員的工作計劃和工作分工里面要注意協調。

1.2.4編制方案應注意的一些技巧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除前述5項控制性數據必須做定量敘述以外,其他方面均以定性描述為主。由于受到主體工程基本資料的限制,很多問題在方案編制階段只能做定性描述,而無法定量界定。以灰色系統理論為指導,研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得出的灰色結論通常是比較符合實際的。方案編制階段不可能也沒必要將所有的問題都搞得非常明白。因此,該定性的就要定性,該定量的才定量。

(2)詳細與簡要相結合

水土保持方案中項目概況及防治措施布局,是水土保持方案中最需要詳細敘述的部分。項目組成是構成整個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礎,而措施布局則是方案的核心。除此之外,如項目區概況、與水土保持關系不大的主體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水土流失預測等內容的描述可以簡明扼要。

(3)忌重復、保一致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部分文字或數字等內容重復會帶來許多麻煩,這是水土保持方案普遍存在的弊端,忌重復、保一致是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重要技巧之一。工程占地、土石方數量、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防治責任范圍等數字應盡可能地避免重復。而保一致則是圖、文、表一致,即文字敘述的內容或數據應與表格中或圖件中的內容相一致。

(4)合理布設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方案的質量。水土保持各項防治措施要結合主體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并聯系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布局、設計。各項措施也并非布設越多就越好,而應以防治目標為基準,防治效果沒必要超越防治目標太多。另外,植物措施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植物品種的選擇,最好以鄉土植物為主,同時搭配各種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美觀、大方的園林植物或草種。

2 影響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質量的客觀因素

2.1《規范》中的一些規定太寬泛

《規范》是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一個規定性文件,然而其中有些規定并不十分明確。這就使得我們方案編制人員有時候無法找到確切的規定,以至于影響到方案的編制質量。例如,《規范》中“3.1.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計文件應符合下列規定:……2當取土(石、料)場、棄土(石、渣)場、各類防護工程等發生較大變化時,應編制水土保持工程變更設計文件……”,這里所規定的“較大變化”就使得很多的方案編制單位和人員不知所措。

2.2水土流失預測問題

根據《規范》,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主要有類比法、采用數學模型法(采用試驗所得的公式)和試驗法(通過試驗、觀測等方法)。對于水土流失的觀測數據,應當進行排頻分析,求出多年平均值,以此作為預測水土流失的依據,但由于水土保持基礎資料短缺而無法進行頻率分析。目前許多編制單位并非監測單位,因而采用數學模型和實地測試法對于編制單位來說難度很大,可操作性差。故此絕大多數方案編制時都采用類比法,然而使用該方法的前提是已實施的工程有實測資料,要弄清楚原始數據和近期的水土流失因子,并確定較為適宜的調整侵蝕系數是很難的。由于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在資料系列短缺甚至沒有實測資料的情況下,預測的水土流失量的準確性值得商榷。

第6篇

關鍵詞:東莞市 寮步鎮 康城假日項目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康城假日項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華南工業城,用地面積5.30hm2。項目規劃為高層住宅、商業、幼兒園等,項目的建設可以有效加快當地房地產業發展,完善城鎮規劃,改善當地居民的住房水平。

1、基本情況

1.1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康城假日項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華南工業城。寮步鎮總面積71.15km2,常住人口約50余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77萬人。寮步自古以來商貿業就十分興盛,明清時期,久負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經廣州、香港遠銷于東南亞等地,因此寮步被譽為“香市”,為廣東四大名市之一。

寮步鎮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濕度較大的特點。據東莞氣象臺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21.9℃,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0.5℃。多年平均降雨量1693mm,最大年降雨量2394.8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972.2mm(1963年)。項目區屬于水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南方紅壤丘陵區,土壤容許流失量為500t/km2·a。

1.2工程概況

工程規模:康城假日項目規劃為高層住宅、商業、幼兒園等。項目用地面積5.30hm2,總建筑面積13.11萬m2,容積率2.1,建筑密度25%,綠地率30%。

工程計劃總工期17個月,總投資估算3.1億元。

2、防治分區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分為地下室施工期4個分區及地面以上建筑物施工期5個分區。

2.1地下室施工期

I區(地下室施工防治區)、II區(施工臨時場地防治區)、III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IV區(平地區)。

2.2地面以上建筑物施工期

I區(建筑物防治區)、II區(道路管線及硬地防治區)、III區(綠地景觀防治區)、IV區(施工臨時場地防治區)、V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3、水土流失預測

3.1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

項目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總面積5.30hm2。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

項目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4.96hm2。

3.3棄渣(土)量

本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廢棄土方0.32萬m3,為工程開工前期剝離的表土,施工期臨時堆放,后期用于綠化覆土。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本項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為428.63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405.94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

在措施布設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分區治理原則;(2)互補性原則;(3)“五定”原則;(4)效益優先原則;(5)綠化美化原則。

4.2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地下室施工期防治措施

I區(地下室施工防治區)

工程措施:剝離表土量0.32萬m3。

臨時措施:基底排水溝760m,基頂排水溝380m,集水井6座,沉沙池2座。

II區(施工臨時場地防治區)

臨時措施:排水溝110m。

III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工程措施:場地平整0.9hm2。

臨時措施:排水溝405m,填土編織袋540m3,沉沙池1座,塑料彩條布2000m2。

IV區(平地區)

臨時措施:排水溝1060m,沉沙池8座,車輛清潔池2座。

4.2.2地下室施工期防治措施

II區(道路管線及硬地防治區)

工程措施:永久排水管網690m。

臨時措施:塑料彩條布500m2。

III區(綠地景觀防治區)

植物措施:綠化面積1.4hm2。

IV區(施工臨時場地防治區)

工程措施:場地平整0.12hm2。

植物措施:綠化面積0.09hm2。

V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工程措施:場地平整0.15hm2。

植物措施:綠化面積0.10hm2。

5、水土保持監測

5.1監測點位及監測方法

根據工程特征及現場踏勘調查,地下室施工期、地面以上建筑物施工期至設計水平年均分別布設3個監測點。

5.1.1地下室施工期

I(地下室施工防治區):

本區設1#監測點。采用簡易坡面量測法觀測土壤流失量。

II(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本區設2#監測點。采用調查監測法觀測堆土量、壓占面積、邊坡穩定性及攔擋效果等。

III(平地區):

本區排水出口設3#監測點。采用沉沙池法觀測土壤流失量。

5.1.2地面以上建筑物施工期至設計水平年

II區(道路管線及硬地防治區):

本區排水出口設3#監測點。采用沉沙池法觀測土壤流失量。

III區(綠地景觀防治區):

本區設5#監測點。采用樣方調查法調查植被成活率、保存率、生長狀況、覆蓋度、水土保持效果等。

V區(臨時堆土場防治區):

本區設4#監測點。采用調查監測法觀測堆土量、壓占面積、邊坡穩定性及攔擋效果等。

5.2監測時段和頻次

(1)監測時段

根據本工程施工進度安排,將監測期劃分為兩個階段:

①地下室施工期監測;

②地面以上建筑物施工期至設計水平年監測。

(2)監測頻次

正在使用的堆土(石)場,正在實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情況等至少每10天監測記錄1次;擾動地表面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攔擋效果等至少每1個月監測記錄1次;主體工程建設進度、水土流失影響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長情況等至少每3個月監測記錄1次。遇暴雨、大風等情況應及時加測。水土流失災害事件發生后1周內完成監測。

6、結束語

本項目水土保持總投資為233.09萬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資92.55萬元。水土保持總投資中,工程措施36.13萬元,植物措施79.5萬元,臨時工程37.25萬元,獨立費用62.34萬元,基本預備費12.91萬元,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為4.96萬元。本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只要切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第7篇

關鍵詞:水利樞紐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設計 水土流失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054-02

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一種手段,通過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達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獲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如防洪、發電、灌溉、航運、水庫養殖、旅游等。但在工程開發建設過程中,必然會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及植被、產生大量棄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將危害區域環境和威脅下游安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實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設計,防治水土流失,為保護生態環境和工程安全服務。下面以該水利樞紐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作為實例進行分析。

1 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某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吉林長春境內,該流域屬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較充沛,水資源較豐富,特別是上游山區,山高河陡,水能資源很也豐富。

全江段山嶺連綿,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谷狹窄,江道彎曲,河底為石質,有巖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區現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徑流沖刷引起的水力侵蝕為主,主要形式為面蝕,其次為溝蝕。水土流失強度為1286 t/km2?a,屬輕度流失區。

1.2 工程概況

該水利樞紐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供水和航運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為65.00 m,防洪限制水位61.00 m,防洪高水位67.94 m,相應防洪庫容3.10×108 m3,調節庫容1.14×108m3,灌溉農田面積33 533.3 hm2,電站總裝機容量49.5 MW;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量1.0 m3/s;通航過壩設施按100 t級斜面升船機考慮。另外,為減少淹沒損失,對庫區4個片區采取工程防護措施。該水庫為大(二)型水庫,屬Ⅱ等工程。主要樞紐建筑物有:主壩、副壩、泄水建筑物、電站廠房、灌溉進水閘等。工程總工期42個月。工程靜態總投資98 835.78萬元,總投資101 605.36萬元。

2 水土流失預測

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于工程擾動原地貌、破壞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該范圍內土壤侵蝕加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設產生的大量棄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該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及植被面積達2 310.14 hm2,工程施工期總棄渣量為55.06×104 m3(松方)。經采用類比法和數學模型法相結合的預測方法進行分析計算,該工程施工區將由原有的輕度水土流失區變為強度水土流失區,水土流失強度將由原來的1 286 t/km2?a增加到7000 t/km2?a,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達8.91×104 t~9.41×104 t。

3 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該水利樞紐工程占地面積共81.1 hm2,其中包括大壩、廠房等樞紐建筑物占地(17.5 hm2),棄渣場(29.4 hm2)、土料場(8.7 hm2)、石料場(2.4 hm2)、永久公路(4.8 hm2)、施工臨時占地(18.3 hm2)。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主體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況以及工程建設用地范圍等,將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劃分為6個防治類型區,即棄渣場、土料場、石料場、樞紐工程基礎開挖區、永久公路、施工臨時占地。

3.2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的水土流失特點,遵循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布局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以工程措施為先導,在棄渣場建立攔渣工程,對各永久建筑物周邊、塊石料場及公路沿線等開挖邊坡采取邊坡防護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攔蓄和控制,在此基礎上,對料場、渣場利用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經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樹造林種草等植物措施進行綠化;對臨時施工區、廠區、公路沿線及庫區周圍等進行綠化,通過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護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態環境,棄分發揮綠化工程的觀賞性和后效性,實現水土流失由被動控制到開發治理的轉變。

3.3 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3.3.1 棄渣場地水土保持措施

樞紐工程永久棄渣量為55.06×104 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設布置有3個棄渣場。

(1)右岸上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上游1.5~2.0 km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54~60 m(黃海高程),場地開闊,由于此棄渣場位于水庫淹沒區,其棄渣主要為石渣(堆渣量為22.96×104 m3),因此在水庫蓄水前將棄渣推平即可,水庫蓄水后其被淹沒,對水庫防洪不產生影響,也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下游1.5km處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57 m(黃海高程)左右,堆渣量為5.0×104 m3,因為該棄渣場位于河道邊,為防止棄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筑攔渣工程,對棄渣進行攔擋。根據渣場的地形、地貌、地質、建材來源及施工條件,經過對攔渣堤和擋渣墻進行方案比選分析認為,采用衡重式漿砌石擋渣墻攔渣。擋渣墻為4級建筑物,全長426 m,墻高5.5 m,底寬3.3 m,頂寬0.5 m,基礎底部修筑一底板,厚0.5 m。墻體沿縱向每隔10~15 m設一道伸縮沉降縫,縫寬2 cm,縫內用瀝青麻布或瀝青木絲填塞,墻體縱向每隔2~3 m設置

(3)左岸下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左岸下游1.5 km處的河漫灘地(砂料場旁),地面高程53 m(黃海高程)左右,場地開闊,堆渣量為27.7×104 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設計中采用了兩種方案進行比選,一種是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筑漿砌石擋渣墻進行攔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質等因素,使工程造價較高,施工較為復雜,而且視覺上容易有突兀感,影響景觀,因此經分析比較后,選用第二種方案,即堆渣時將棄渣先臨時堆放于砂料場旁的灘地上,四周修筑臨時擋土墻進行攔擋,臨時擋土墻墻高1 m,由裝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結束后將臨時擋土墻拆除,并將15×104 m3棄渣填于砂料場凹坑中(工程取砂量為15×104 m3),其余12.1×104 m3棄渣依就地勢堆墊于砂料場表面,平均堆高約0.63 m,坡度約1∶200。經分析,此處棄渣不影響河道行洪,棄渣經壓實后表面平整覆土并營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順著規整流路所要求的導線方向,林帶與水流方向構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樹種為垂柳、黃梔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間混交,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為4 m×6 m,黃梔子株行距1.5 m×2 m,整地方式為穴狀整地,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黃梔子穴大20 cm×20 cm×20 cm。

3.3.2 土料場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場包括樞紐工程圍堰用土料場和副壩用土料場以及防護工程用土料場,其中圍堰用土料場有2個,副壩用土料場有1個,均位于庫區,水庫蓄水后將被淹沒;防護工程用土料場有10個,均分布于相應堤防附近。土料開采時剝離的表層棄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場取料形成的工作臺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過3 m,堆置邊坡坡比控制在1∶2.0以內,在土堆邊坡坡腳修筑裝土草袋成臨時擋土墻進行擋土,土料開采結束后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0.3~0.5 m。對防護工程用土料場還應根據土料場的地形及料場來水情況,在料場采挖面內設置土質排水溝,并與料場周邊排水系統相銜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溝邊坡系數m取值1.25,糙率n取值0.0275,底坡i取值1/600。土料場經土地整治后復耕還農。

3.3.3 石料場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場包括樞紐工程用石料場和防護工程用石料場,其中樞紐工程用石料場有2個,分別位于壩址左岸上游0.3~0.6 km處和壩址右岸上游0.8 km處;防護工程用石料場也有2個,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開采時剝離的無用層棄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場取料形成的工作臺面,四周用裝土草袋建臨時擋土墻進行攔擋,石料開采結束后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 m,營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樹草種采用濕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種,混交方式為喬灌草行間混交,濕地松與木荷星狀混交,穴狀整地,規格為濕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種采用播間距為30 cm的條播方式。

3.3.4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防護措施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壩、消力池、護坦等永久建筑物覆蓋,在主壩與山體的連接處有部分開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會,需作好開挖面防護。樞紐工程土方開挖后的邊坡面積約150 m2,坡比小于1∶1.5,根據其立地條件,這部分邊坡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馬尼拉草、結縷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等混合草籽進行種草護坡,混合草種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鎮壓,覆土厚度0.5~1 cm,播種量為15kg/hm2;樞紐工程石方開挖后的巖石邊坡面積約400 m2,這部分邊坡面因表面為基巖,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可采取種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爬山虎或常青藤為單行種植,每穴1株,株距1 m,穴狀整地規格為20 cm×20 cm×20 cm。

3.3.5 永久公路綠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壩公路0.2 km、進廠公路0.18 km、至副壩公路4.5 km及時對外公路4.7 km。在公路的內側,開挖后的面因表面多為基巖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因此采取種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在公路的外側,面多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壓平整后,在路邊種植行道樹,采用樹種為杉樹,單行種植,株距3 m,穴狀整地規格為40 cm×40 cm×40 cm;對于填方邊坡,采用撒播生長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進行綠化。

3.3.6 施工臨時占地區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臨時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兩岸。對終止使用的施工場地,進行土地平整,營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樹種為垂柳、黃梔子,采用行間混交方式,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 m×6 m,黃梔子株行距1.5 m×2 m,穴狀整地規格為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黃梔子穴大20cm×20 cm×20 cm。

4 結論

該水利樞紐工程水土保持總投資為1 039.94萬元,各項費用包括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346.12萬元、工程措施449.91萬元、植物措施83.85萬元、臨時工程93.13萬元、獨立費用46.72萬元、預備費20.21萬元。水保方案實施后,工程建設損壞的植被面積除淹沒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復,工程開挖、填筑及棄渣等形成的面將基本上由植被覆蓋,預計植被覆蓋率在工程完工后可達到90%;擋渣墻等工程措施可防止棄渣崩塌、滑坡等危害發生,防止泥沙進入河道產生淤積,減輕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工程區土壤侵蝕模數由7 000 t/km2?a減少至500 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95%,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總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雖然涉及范圍廣,開挖動土面多,對當地的水土保持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切實做好水土保持設計工作,通過水土流失防治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攔渣、護坡、土地整治及綠化等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區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顯著減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形成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溫存,郭明凡.石油管道類工程建設水土保持方案設計――以南寧―百色成品油管道工程為例[J].科技資訊,2009(20).

[2] 呼運平.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分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7(6).

[3] 劉軍號,胡明月.安徽省重點洼地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4] 張學文.高速公路建設對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J]. 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8(7).

[5] 鄒文祥.黃河積石峽水電站水庫淹沒區等級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J].科技資訊,2010(5).

[6] 金光云,高玉華.雞東灌區水土保持監測技術示例[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2).

第8篇

第二條我市境內所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開發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單位或個人均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必須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開發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方可辦理土地使用、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項目立項審批或者核準(備案)等其它有關手續。

其中審批制項目,在報送可行性研究報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報批手續;核準制項目,在提交項目申請報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報批手續;備案制項目,在辦理備案手續后、項目開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報批手續。

第三條水土保持方案分為“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凡征地面積在1公頃以上或者土石方總量在1萬立方米以上的開發建設項目,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其它開發建設項目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具體實施參照《*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分類管理名錄》。

第四條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實行分級審批制度。

中央立項,且征占地面積在50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在50萬立方米以上的開發建設項目或者限額以上技術改造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中央立項,征占地面積不足50公頃且挖填土石方總量不足50萬立方米的開發建設項目,省立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限額以上技術改造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市立項,且征占地面積在1公頃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總量在1萬立方米以上的開發建設項目,路南區、路北區及曹妃甸、京唐港、南堡開發區的開發建設項目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市立項,征占地面積在1公頃以下且挖填土石方總量在1萬立方米以下的開發建設項目,縣(市)、區立項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或報告表由其項目所在地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跨地區的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擴權縣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權限,按照河北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各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水土保持方案,應當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擴權縣審批和審查管理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還應當按省有關要求,報省水利廳備案。

第六條項目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委托持有《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的單位編制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設甲、乙、丙三個級別,可以分別承擔大型及其以下、中小型和小型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任務。

第七條項目建設單位或個人要求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應當向有審批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或者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一式三份,并附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的確認函。

其中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需先經技術評審。開發建設單位或個人編制完成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送審稿)后先行報水行政主管部門,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開發建設單位或個人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修改后,形成水土保持方案(報批稿)上報審批。

第八條有審批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申請后,應當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現行水土保持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查,并負責保守企業商業秘密。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審批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或者應當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審批申請之日起十日內,作出審查決定。但是,技術評審時間除外。對于特殊性質或者特大型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二十日內不能作出審查決定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單位或者個人。

第九條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的審批條件如下: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

(二)符合《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等國家、行業的水土保持技術規范、標準;

(三)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明確;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有效,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并達到主體工程設計深度;

(五)水土保持投資估算編制依據可靠、方法合理、結果正確;

(六)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和方法得當。

第十條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進行設計、施工。開發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依據水土保持技術標準和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篇章,落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資概算。初步設計審查時應當有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機關參加。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必須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時驗收水土保持設施。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不得投產使用。

第十一條經過審批的開發建設項目,如其性質、規模、建設地點等發生變化時,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及時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規定的程序報原批準單位審批。

第十二條水土保持方案未經審批擅自開工建設或者進行施工準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當事人從事非經營活動,可以處一千元以下罰款;當事人從事經營活動,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三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9篇

關鍵詞:建設項目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 實施 保障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當前,隨著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建設項目在進行開發與建設時,必須要編制具有可行性的和操作性水土保持方案,并進行有效的落實。不僅要保證水土保持方案在技術上可行,同時也保證其經濟上合理,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對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與分析,對當前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經驗與科研成果進行充分的利用,堅持全面治理與重點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保證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實施。

一、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主要環節

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是貫穿于整個建設項目始終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設計到施工、到驗收,其中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的環節:

1.后續設計管理。建設項目法人在進行項目初步設計時,應當將水土保持方案的設計包括在內,并且將水土保持的相關概預算進行全面的核算,并且納入到工程總投資中。

2.招投標及合同管理。項目法人在提交招標文件以及施工合同時,應當保證水土保持設計以及施工的內容也包含在內,并且對水土保持工程的工程量以及施工進度等計劃進行詳細的安排,寫入到合同中。

3.工程監督和質量監督。在進行工程監督和質量監督的過程中,應當將水土保持設施的質量和進度也納入到其中,并且進行嚴格的監督控制。

4.驗收。驗收是建設項目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重要環節。在建設項目主體進行質量驗收前,應當由縣級以上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相關的審批權限以及制度規定,對水土保持設施進行全面的驗收,并且根據實際的情況出具詳細的驗收報告。

5.運行管理。已經驗收成完成的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共同交由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以此保證其順利的后期運行。

二、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保障

1.組織領導和管理措施

建設項目的組織單位中,要針對水土保持工作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并且由專人進行負責,嚴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進度安排、治理方案以及措施、質量標準等內容嚴格的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監督部門要定期對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進度以及質量進行全面的監督,同時對于資金的落實情況也要進行監督,通過有效的監督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水土保護工作的質量目標與進度計劃,制定目標責任制度,做到人人有責、人人負責。同時針對工程現場的情況制定管理和監督制度,加強對人員隊伍的管理。另外,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各項制度的嚴格執行,對于不遵守制度的,要進行嚴肅處理。

2.技術保證措施

(1)水土保持方案后續設計。水土保持方案在經過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批復后,一般由建設單位或者是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來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后續設計,同時要報給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如果在設計的過程中,水土保持方案與工程設計方案出現沖突,而需要進行修改和變更時,則要嚴格按照報批程序進行。在建設項目主體工程的設計方面,應當根據水土保持方案對其防護措施以及資金預算進行全面的設計。

(2)招投標與施工責任。在建設單位的主體工程招標文件中,應當按照相關的技術要求,將水土保持工作的各項內容納入到招標文件的各項條款中,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以及科學的選擇施工單位,并且對各個參與競標的單位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技術素質達到一定的要求。確保在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項技術措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按照施工的技術標準、進度安排等具體的要求,保證水土保持工作順利的實施。

(3)水土保持監測。監測工作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監測單位來實施,監測單位通常在工程的準備階段開始,就應當指派專業的監測人員進入到現場對監測的點位、設施以及監測方案進行詳細的布置。在建設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要按照設計方案編制監測計劃,并且嚴格的執行,監測結束后要編制監測報告,并且將其送往水行政主管部門。

(4)水土保持工程監理。從建設項目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都應當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理,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度以及方案的實施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確保各項工作順利的進行。另外,要對水土保持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確保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合理的解決,然后按照要求提交相關的水土保持監理報告。

(5)竣工驗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內容、程序等按照《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執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建設單位應當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確保水土保持設旌安全、有效運行。

3.資金來源保障措施

根據我國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應當遵循“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項目經費應當列入到建設項目的費用預算中,并且對各項工作進行統籌安排,以此保證項目工程順利的進行。為了保證水土保持方案的順利實施,除了在項目組織和技術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還應當對資金來源以及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將水土保持資金進行單獨的劃分,并且堅持專款專用;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部門應當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對資金的落實進行全面的管理與監督,保證水土保持的資金能夠得到合理的運用,并且嚴格按照水土保持工程的進度撥付工程防護經費。

4.監督保障措施

建設單位要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與管理,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能夠有效的避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現象,而且對于以往的建設活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治理,以此保證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水土保持方案一旦經過批準,則其便自動接受各級水行政部門的監督與管理。在建設項目的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貫穿于始終,在設計、施工、驗收等多個環節中獲得有效的實施,對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滯后或者是不到位的現象,則需要通過后續設計以及日常監督管理等措施對其進行改善,以此加強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效率。

結束語:

水土保持工作是當前我國環保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影響我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因素。近年來,經濟不斷發展,建設項目數量不斷增加,無可避免的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水土流失現象,而隨著全球環保工程的不斷推進,水土保持工作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僅分析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保障,以期能為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促進我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郭峰.淺談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J].民營科技,2011(06)

[2]李志鵬.淺談水土保持方案實施保障措施[J].甘肅科技,2011(20)

[3]鐘欣,夏培威,崔丹.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探討[J].浙江水利科技,2009(04)

第10篇

關鍵詞:博羅縣 石灣鎮 中崗電排站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中圖分類號:TV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133-01

中崗電排站位于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中崗村,面積約為2.02hm2。項目區所處地理位置的地形相對平坦。現有的排澇設施已不能適應目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崗電排站是石灣鎮的第二大電排站,在排除內澇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將能更好地保證石灣鎮的內澇安全,為適應石灣鎮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滿足人民安居樂業的要求,中崗電排站工程的實施是必要的。

1、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中崗電排站重建工程位于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中崗村。石灣鎮原是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下西沙河與東江環抱的一個港灣,故名石灣。石灣鎮位于惠州西南面,與東莞石龍鎮隔水相望,從地圖上看,一條東江將兩鎮一分為二,石灣鎮素有“羅浮山下第一鎮、東江明珠”之美譽。

本工程所在地處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高溫多雨,氣候濕潤,四季陽光充足,多年平均氣溫21.8℃,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20mm。本工程所在區域主要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為主,其土壤主要以赤紅壤為主。項目區植被為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和南亞熱帶草坡以及人工營造的針葉林,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常年青綠。根據現場踏勘,工程沿線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主要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500t/(km2·a)。

1.2 工程概況

工程規模:中崗電排站計算總裝機容量為1755kW,排澇設計流量26.1m3/s,為堤后式泵站,泵房不直接擋洪。根據《泵站設計規范》(GB 50265-2010)表2.0.2可知:中崗電排站等別為Ⅲ等,泵站規模屬中型,其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臨時性建筑物級別為5級。

工程計劃工期為18個月,總投資估算4535.62萬元。

2、防治分區

本工程防治分區為以下:主體工程區、施工營造區、棄渣場區。

3、水土流失預測

3.1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

工程建設期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面積3.151hm2。工程建設破壞植被面積0.80hm2。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

工程建設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0.80hm2。

3.3 棄渣量

工程建設產生棄土總量為2.33萬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工程水土流失總量945.57t,新增水土流失905.35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

在措施布設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⑴ 分區治理原則;⑵ 互補性原則;⑶ “五定”原則;⑷ 效益優先原則;⑸ 綠化美化原則。

4.2 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主體工程區

臨時措施:本方案在主體工程設計的基礎上補充了預備塑料薄膜1712m2,在雨天對臨時地表覆蓋防護。

4.2.2棄渣場

工程措施:棄渣場靠近敏感點側設置土埂攔擋。上底寬0.5m,下底寬1m,高1m;四周土埂外側設置排水溝 ,規格為0.5m×0.5m。排水溝中間及排水出口設置磚砌沉沙池,規格為長1.5m,寬1.2m,深1.0m。

植物措施:堆渣形成的邊坡采用草皮護坡;渣面進行植樹種草綠化。本區撒草籽7880m2,草皮護坡4934m2,3600m2,種樹2000棵。

4.2.3 施工營造區

工程措施:施工前剝離表土270m3,施工結束后土地整治900m2

植物措施:覆表土270m3,撒播草籽900m2

臨時措施:方案設計在施工營造區四周布設排水溝,出口設置沉沙池。排水溝為矩形斷面,尺寸 0.5m×0.5m。沉沙池規格長1.5m,寬1.2m,深1.0m。預備塑料薄膜500m2,在雨季進行覆蓋防護。

5、水土保持監測

5.1監測點位及監測方法

本工程監測點共布設4個,即主體工程區2個、棄渣場設1個、施工營造區1個.

①主體工程區

水閘基坑開挖區域設置1#監測點,堤防填筑邊坡位置設置2#監測點。采用侵蝕溝法測算水閘建設期水土流失量。

②棄渣場

棄渣場棄在排水出口沉砂池設置3#監測點,采用沉砂池法觀測徑流量及淤積深度,測算棄渣流失量。

③施工營造區

施工營造區排水出口設置4#監測點,并采用侵蝕溝法定期觀測侵蝕量,測算流量。

5.2 監測時段和頻次

(1)監測時段

根據本工程施工進度安排,將整個監測期劃分為三個階段:

①建設前的背景監測期;

②工程施工建設監測期;

③工程試運行監測期(各分項工程不同的完工期后1年)。工程運行期監測為投產后第1年。

(2)監測頻次

正在使用的取土(石)場、棄土(渣)場的取土(石)、棄土(渣)量,正在實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情況等至少每10天監測記錄1次;擾動地表面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攔擋效果等至少每1個月監測記錄1次;主體工程建設進度、水土流失影響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長情況等至少每3個月監測記錄1次。遇暴雨、大風等情況應及時加測。水土流失災害事件發生后1周內完成監測。

6、結束語

本方案新增投資63.35萬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資中:工程措施投資14.41萬元,植物措施投資11.93萬元;臨時措施投資4.23萬元;獨立費用29.08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0.12萬元。本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只要切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第11篇

關鍵詞:惠東縣 灌區干渠 改造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中圖分類號:TV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331-01

惠東縣白盆珠上鑒陂灌區干渠改造工程位于惠東縣境內,左右灌渠分別沿西枝江兩側呈東西走向,西起惠州市惠東縣多祝鎮上鑒陂,終點至惠州市惠東縣平山鎮。現狀干渠經過多年運行,工程年久失修,干渠破損嚴重,常年無水。現狀灌區實際灌溉面積僅4.50萬畝左右,有1萬多畝農田灌溉用水無法得到保障。

1、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工程區域地形地貌為侵蝕~剝蝕地貌、河流沉積~沖積地貌、人工地貌。項目所在地涉及的西枝江屬珠江水系東江第二支流。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900mm。土壤主要為山地草甸土、赤紅壤。植被為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根據現場踏勘,工程沿線植被覆蓋率較高,水土流失主要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500t/(km2?a)。

2010年惠東縣實現生產總值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人均GDP29018元,增長14.1%。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大關。農業經濟穩步發展,馬鈴薯、甜玉米等特色農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增長6.2%。工業經濟效益提高,民營工業進一步發展,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8.3億元,增長18.2%。旅游、商貿、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4.7億元,增長15.1%。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任務。

1.2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設性質為改擴建建設類項目。工程建設內容包括上鑒陂干渠和渠系建筑物改造,其中上鑒陂左干渠全長38.95km,引水流量為4.83m3/s,上鑒陂右干渠全長28.24km,引水流量為2.96m3/s。上鑒陂干渠設計灌溉面積6.06萬畝,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和《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中的有關規定,本灌區為中型灌區,灌區工程等級為Ⅲ等,永久性建筑物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臨時性建筑物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

工程計劃施工工期為16個月,總投資估算12348.54萬元。

2、防治分區

本工程防治分區為以下:主體工程區、施工營造區、施工道路區、臨時堆土區和棄渣場區。

3、水土流失預測

3.1 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

工程建設期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面積115.63hm2。工程建設破壞植被面積27.37hm2。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

工程建設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27.37hm2。

3.3 棄渣量

工程建設產生棄土總量為44.43萬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總量為6660.17t,新增水土流失量6130.97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

在措施布設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⑴ 分區治理原則;⑵ 互補性原則;⑶ “五定”原則;⑷ 效益優先原則;⑸ 綠化美化原則。

4.2 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主體工程區

臨時措施:渠道兩側填筑段有部分區域緊鄰耕地、果園等敏感區域,為防止填筑邊坡坡面土方在雨水沖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對耕地、果園等區域產生影響,施工前先沿征地紅線設置編織土袋擋墻攔擋。土袋擋墻外側設置臨時排水溝,作為本區的一個臨時排水系統。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渠道施工期間,為防止渠道內地表在雨水沖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流進下游耕地與河道內,需要在河道底部每隔1km設置一座臨時沉沙池,對渠道內黃泥水進行沉淀。

設置臨時排水溝2365m,臨時沉沙池85座,土袋擋墻2365m。

4.2.2施工營造區

工程共布設11個施工營造區,占地1.70hm2,占地類型為草地。

工程措施:施工結束后,對本區需進行土地整治與植被恢復,土地整治面積為1.70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區需要進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復,草籽選用狗牙根與百喜草, 撒草籽綠化面積為1.70hm2。

臨時措施:施工期間,沿施工營造區四周設置臨時排水溝,作為本區施工期間的一個臨時排水系統。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設置臨時排水溝1780m,臨時沉沙池16座。

4.2.3臨時堆土區

本工程沿線共設置棄渣臨時堆土轉運站34個,每個轉運站面積為100m2。總占地面積為0.34hm2。

本方案要求堆土高度不超過3m,堆土邊坡按1:1.5放坡,同時還應做好攔擋、排水與沉沙等設施,該占地區域后期還需進行植被恢復。具體防護措施設計如下:

工程措施:施工結束后,對本區進行土地整治與植被恢復,土地整治面積為0.34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區需要進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復,草籽選用狗牙根與百喜草,撒草籽綠化面積為0.34hm2。

臨時措施:堆土前沿堆土場四周設置編織土袋擋墻攔擋與臨時排水溝,排水溝出口處設置臨時沉沙池,對泥沙水進行沉淀,避免黃泥水直接流出項目區。

設置臨時排水溝1380m,臨時沉沙池34座,土袋擋墻1360m。

結束語

水土保持措施投資141.76萬元。其中:工程措施費194.41萬元,植物措施費4.34萬元,施工臨時工程費43.82萬元,獨立費用69.38萬元,基本預備費18.72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8.21萬元。本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只要切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

參考文獻: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第12篇

 

四川省水利廳關于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安置—會東縣庫周村莊恢復對外交通連接道路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復

 

會東縣扶貧開發局:

你單位《關于申請審批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安置—會東縣庫周村莊恢復對外交通連接道路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函》(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受理編號510000-20210107-000198)收悉。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安置—會東縣庫周村莊恢復對外交通連接道,涉及大花九社、雀依坪子、崇興十社、大興五社、大興七社、煙棚子一、二、三社、小田壩、坡腳一、二、三社、魯吉五、六社、馬家山村、溜姑一、七社、廠門四社、甘田壩三社、大梨樹一社、小米地村共21個村莊,共計17條道路,其中等級道路為15條汽車便道,2條機耕道,總長17.584km。

項目占地總面積23.83公頃,其中永久占地20.34公頃,臨時占地3.49公頃。項目土石方挖方總量31.52萬立方米(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剝離2.66萬立方米),填方10.93萬立方米(含表土回覆0.71萬立方米),余方20.59萬立方米,其中1.95萬立方米表土全部運至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會東縣溜姑墊高造地工程回覆利用,土石方18.64萬立方米全部運至本項目沿線移民安置點工程設置的棄渣場和本項目新增4個棄渣場進行堆放。

項目已于2020年3月初開工,計劃2021年1月底完工,總工期11個月。工程靜態總投資9193.87萬元,其中土建投資6745.36萬元。

我廳于2020年6月組織對《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會東縣黑嘎、大崇、魯吉移民安置區供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進行了技術評審,專家組提出了技術評審意見(詳見附件)。經研究,我廳基本同意該水土保持方案。現就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批復如下:

一、水土保持方案總體意見

(一)同意建設期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23.83公頃。

(二)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執行西南巖溶區一級標準。

(三)同意水土流失防治目標為:水土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護率92%,表土保護率95%,林草植被恢復率96%,林草覆蓋率23%。

(四)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及分區防治措施安排。

(五)同意方案報告書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的計列標準、方式和金額,本項目征占用地面積23.83公頃,計征標準1.3元/平方米,共計30.979萬元。

二、生產建設單位應全面落實《水土保持法》的各項要求,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后續設計,加強施工組織和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

(二)嚴格按方案要求落實水土保持各項措施。各類施工活動要嚴格限定再用地范圍內,嚴禁隨意占壓、擾動和破壞地表植被,做好表土和棄渣的綜合利用。根據方案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和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進度,做好水土保持臨時防護措施,嚴格控制施工期間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三)切實做好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并將監測情況定期上報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

(四)落實并做好水土保持監理工作,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

(五)建設單位應按規定及時申報和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拒不繳納的,將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七條規定,自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部分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可以處應繳水土保持補償費三倍以下的罰款。

三、本項目建設時,若確需在批準棄渣場外棄渣的,可在棄渣前征得棄渣場所在地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先行使用,同步做好防護措施,保證不產生水土流失危害,并及時向我廳申請辦理變更審批手續。否則,將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處以每立方米棄渣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罰款。

四、本項目的建設地點、規模如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補充或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報我廳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如需做出重大變更的,須報我廳批準。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將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三條第二、三款規定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本項目投產使用前,建設單位應依據《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及時開展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工作,向社會公開并向我廳報備。否則,將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四條相關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直至驗收合格,并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六、本批復僅用于項目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項目建設涉及應由安全、生態環境、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審批或核準的內容,建設單位須按照上述部門的工作要求分別完善相關手續。

 

 

 

 

 

                          四川省水利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会同县| 临洮县| 营山县| 长泰县| 丰原市| 济阳县| 桂平市| 绥德县| 聊城市| 兴义市| 仲巴县| 台中县| 昆明市| 遂宁市| 盐边县| 花垣县| 岳阳市| 石棉县| 栾川县| 瑞昌市| 柳林县| 乌鲁木齐县| 长乐市| 上虞市| 清徐县| 西城区| 监利县| 珲春市| 平遥县| 加查县| 仙游县| 普兰县| 勃利县| 宽城| 洱源县| 栖霞市| 丽水市| 阿瓦提县| 靖州|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