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5:21: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機房監控系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引言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在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其配套設施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對設備的精密要求程度也越來越高,從而必然會導致機房數量的成倍增長。為使機房內的配套設施保持長期的正常運行狀況,機房內應配備一套良好的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它既可大幅度地減少機電事故,又可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可謂“一舉多得”。
一般而言,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應包含以下組件:①動力系統,為機房內配套設施提供動力;②環境系統,主要用于檢測機房內的溫度、溫度、風量、照明與漏水情況;③消防系統,用于預防機房內的火災事故;④保安系統,用于門禁管理。這些組件可通過網絡通信接口連接在一個共同的計算機支持平臺上,從而實現了各組件的實時監控與集中管理,一旦有故障發生時,該系統能自動及時地發出警報,管理從員可根據此信號做出迅速的處理。
1、監控系統特點
1.1報警方式靈活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能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選擇報警方式(如電話、短信、計算機窗口報警等),這些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等特點,因而管理人員可依據警報信號快速定位故障源并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該監控系統可根據故障的類型與嚴峻程度確定處理的優先級別。具體而言,對于級別較高的故障類型,可在計算機窗口顯示報警信息,同時發出有聲提示,必要時可結合電話報警和短信報警的方式共同來監控機房動力環境。
1.2支持多種智能設備 為提高系統的兼容性,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在設計時考慮了通信信息在通信層、規約層、業務邏輯層之間的聯系,因而能支持多廠家生產的智能產品,如UPS電源、空調等。
1.3數據管理功能強大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存儲容量大,通常3~5年內的監控數據都可在數據庫中查詢到,并且以曲線圖顯示,因此,峰值、最小值等特定數據可一覽無遺。
1.4可實現分布式監控 系統基于TCP/IP及SNMP,可以實現對多個機房、多個地點的設備進行集中或分散監控。計算機網絡可以是局域網、廣域網,傳輸協議為TCP/IP。
2、監控系統的結構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采用逐級匯接的結構,分別由監控站、監控中心、通信模塊、監控模塊組成。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系統所有設備的性價比、及其系統今后擴展、擴充需要。監控站用來實現各種上層應用以及系統配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B/S、C/S兩種方式進行數據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報表管理。監控中心安裝前置通信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通信服務器通過通信模塊采集監控模塊采集的監控數據,并將采集數據存入數據庫;同時,通信服務器響應監控站下發的命令,進行數據的立刻采集,并將數據返回到監控站進行顯示。通信模塊由多功能控制器組成,通過網絡與監控主機進行通信,它是監控模塊與監控主機的通信橋梁。多功能控制器完成將監控模塊采集的各種數據傳輸到監控中心主機。一個多功能數據控制器提供多路RS232或RS485/RS422接口,其中一個RS485接口可以連接多個監控模塊。監控模塊與被檢測設備通信,定時進行監控信息的采集,并執行相應的數據處理或控制操作,再把處理結果和告警信息傳送到監控中心,由監控中心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報警信息的。
3、監控系統的功能簡介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具用五大功能,分別是安全管理、報警管理、數據管理、配置管理及報表管理。
3.1安全管理 監控系統分別對監控對象和運行參數設置了管理權限,對于前者,可將權限指定分配給某公司員工,或者是為某個用戶帳號開通此類權限,對于后者,可將修改和查看權限賦予同一個員工,也可分別賦予不同員工。同時該系統能將用戶操作信息(如登錄用戶名、登錄時長、操作內容、登出時間等)以表格的形式記錄在案,便于事后管理。此外,通過設置參數可使系統每間隔一斷時間系自動進行數據備份,防范由于操作不當或系統本身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的情況發生,在此情況下,系統可根據最近儲存的數據自動恢復,以保證系統的安全。
3.2報警管理 出現故障時,該系統能將事件的發生時間、發生源、事故起因、優先級別等內容以日記的形式自動記錄和存儲在數據庫中,并限制用戶關于故障的任何修改權限,規定他們只能擁用查詢和打印的權限。同時,系統可自動分析故障原因,并且能夠屏蔽掉誤報及其無需警惕的報警事件,以供管理人員參考。報警方式可分為如下幾種:①屏幕報警,通過窗口閃爍、文字與聲音提示的方式通告現場的工作人員;②電話報警,事故發生時,系統能根據存儲的值班電話信息自動撥號,及時通知相關人員;③短信報警,同電話報警類似,不過不同之處在于報警信息是以短信的形式發送;④郵件報警,該方式適用于優先級別較低的情形。
3.3數據管理 包括歷史數據管理和實時數據管理兩種方式。前者是通信服務器將所有監控數據存儲在數據庫服務器中,以便管理人員隨時進行各個監測項目的歷史資料查詢。后者是指監控站可根據實際需求向監控主機發送采集各種監控對象數據的采集指令,收集各監控單元上報的各種實時數據,將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生成實時動態曲線圖,以供管理人員分析。
3.4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包括運行參數配置和監控對象參數配置。所有參數配置只能由具有權限的系統管理員才能進行配置和修改。如配置或修改不當、運行出現故障時,系統會自動將數據恢復到上一次正常狀態。監控對象參數配置包括新增、刪除、修改監控對象的監控參數。如果修改不當,系統會在下一次啟動時自動恢復上一次正常狀態。
3.5報表管理 系統將所保存的歷史數據、操作記錄、事件日志生成各種報表進行管理,可針對不同的監控對象形成獨立的報表,亦可對所有的監控對象生成整體的統計報表,包括生成歷史數據統計報表、報警統計報表、操作統計報表等。
4、結語
信息社會發展的結果必然會導致人們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其結果是房內的高昂設備愈積愈多且趨于復雜化,為了減少設備故障引起的經濟損失和人力投入成本,可采用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少量的維護人員就可維持系統的穩定,同時系統發出警報后,管理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各項異常參數, 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置。
參考文獻
[1]伊益華.鐵路通信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分析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2).
[2]張寧.無人通信站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可靠性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3(12).
[3]黃慶.物聯網技術在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中的應用設想[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2).
[4]李艷華.通訊機房動力環境監控技術分析[J].電子制作,2013(09).
關鍵字:動力;監控;系統;機房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6.038
1系統組成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主要組成部分:
1)前端現場采集單元FSU;
FSU進行對機房的動力環境及圖像進行監控功能,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同時通過數據傳輸模塊與監控平臺進行數據交換。
2)數據傳輸單元
作為前端現場采集單元FSU與后臺監控中心平臺(LSC&CSC)的數據交換通道或載體,系統采用IP網絡接換模式。
3)后臺監控中心平臺(LSC&CSC)
收集FSU動力環境及圖像數據,進行集中監控分析、處理、下發控制及設置命令、存儲等。
對于不同的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應用,其前端現場采集單元FSU都是根據現場所需監控對象進行配置,其本質基本相同,后臺監控中心平臺(LSC&CSC)所實現的功能也基本相同,決定整個系統功能實現情況、投資成本的主要是由系統的組網方式及數據傳輸模式決定的。
動力環境及圖像監控系統一般都為三級監控,數據傳送方式采用基于Client/Server結構系統的數據保存及傳送方式,即客戶機/服務器方式,使用戶可以按照自身實際選擇系統構架,設備配備也靈活方便。
系統構架采用FSUCSCLSC模式,只需在監控只需配備數據管理服務器,可以更方便實現集中管理、數據共享等。
2數據處理方式
報社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由前端動力環境監控智能采集器及視頻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和后臺監控管理平臺組成。
一體化智能采集器集成了供配電監控子系統、空調監控子系統、溫濕度監控子系統、漏水監測子系統、監控子系統視、門禁監控子系統等;同時提供與視頻監控子系統、火警報警、防雷器報警監控端口。有效的將溫度、濕度數據、UPS系統狀態、三相交流電狀態、漏水監測、門禁控制、消防/煙霧探測、智能空調狀態、火警報警、防雷器報警等各項數據集中采集,統一管理。
系統實現四種基本功能:監視/監控功能、告警功能、配置功能和管理功能。
(1)監視/監控功能
系統具有通過遙信、遙測、遙控和遙調“四遙”功能,對整個系統進行集中監控管理,實現少人值守和無人值守的目標。系統實時收集各設備的運行參數、工作狀態及告警信息。在監控中心或區域監控中心,系統值班操作人員可以根據需要把它們顯示出來,以便實時監視各端局所有設備的運行情況;了解各類設備的工作狀態。
系統設置各級控制操作權限。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對系統監控對象、人員權限等進行配置;系統值班操作人員可以對有關設備進行遙控或遙調,以便處理相關事件或調整設備工作狀態,確保電源、空調等設備在最佳狀態下運行。
(2)告警功能
一旦有警情出現,監控系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自動提示告警,并且自動打印告警信息,使得所有告警是可視、可聞聲光的告警信號,另外根據不同程度的告警信號采用不同的顯示顏色和告警聲響以便區別。比如,紅色標識閃爍是緊急告警標識,橙色標識閃爍是重要告警,藍色標識閃爍是一般告警。維護人員應該及時對發生告警進行告警確認。
系統可以自動屏蔽、過濾任何不需要做出反應的告警。并可以根據需要查詢、統計、打印各種歷史告警的信息。為確保該類數據的真實性,告警信息是不能被任意更改的。
另外,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的指定請求,方便快捷的查詢、處理所指定的告警信息。在指定的請求條件下,系統對告警內容進行層級設置,例如告警級別、告警屏蔽、告警級別限值等等。
(3)配置功能
系統擁有的配置功能。在系統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例如初建、設備變更或增減時。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利用該配置功能對系統進行修改配置,以確保所有的參數與系統環境,設備情況保持變更的一致性;而一旦發生系統操作員(值班人員、管理維護人員)發生人動的情況,也可以利用配置功能將相關人員的操作權限進行修改,做出相應的授權;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系統管理維護人員也相應的對監控系統運行的參數進行配置修改,以保證監控系統運行的穩定、高效、準確地;在系統顯示界面方面,系統管理維護人員可配置設備參數的顯示方式、大小、顏色、位置等,從而達到直觀美化的效果。
(4)管理功能
系統的管理功能可分為三種類型:安全管理、業務管理和設備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向系統做出多層級口令、多層級授權,以類似手段確保系統運行、數據的安全性;系統將對系統中發生所有的操作行為進行記錄保存以備查詢;另外,值班人員的交接班情況也將被系統管理。
業務管理是指系統中所有設備的運行歷史數據,均可以在系統中進行查詢、統計、分類和打印等等操作。該功能特別適合提供給電源運行維護人員進行分析研究;類似于故障告警記錄、值班操作人員受理記錄的設備故障告警相關的數據、行為處理過程將被記錄。
設備管理是指可對被監控設備相關的信息進行管理。包括設備的各種技術指標、價格、出廠日期、運行情況、維護維修情況、設備的安裝接線圖表等,為電源運行維護人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3系統實現方式
系統網絡拓撲圖如圖1所示。
在上述監控系統總圖中,機房內所有設備都被納入監控系統,因此需要將這些設備的動環監控數據,通過時隙插入設備插入到設備之間線路空閑時隙中,將監控數據從采集機傳輸到分控中心,再經監控中心設備作交叉連接,將各設備的監控數據匯接合成1個或多個2M,傳輸到分控中心的時隙轉換設備。分控中心時隙轉換設備完成所有時隙的監控數據的提取,轉換成TCP/IP協議包,由前置采集機完成對現場的數據采集,將采集到的適時數據和告警數據送到監控中心的服務器,由監控平臺進行適時數據的顯示和告警信息提示、處理。
4系統的研究意義
系統建成后對整個報社機房的管理將達到以下成果和目標。
(1)高度的集中管理
系統基于 TCP/IP 及 SNMP,具有高度的集中管理理念,不僅能夠將單個機房內各種動力設備與環境設備的各種狀態信息、報警信息、控制命令與歷史數據等進行完整的集中監控,并且能夠將多個機房實現跨區域的集中監控。
(2)強大的報警處理
系統可區分多級報警級別, 根據用戶需要設定報警級別, 報警事件發生時系統自動按事件級別排隊報警、處理, 并對應各級別發送報警信息;可實現現代化機房管理的無人或少人值守。
(3)強大的數據管理
系統自動對操作人員、操作內容、操作時間、故障點、故障內容、故障處理、故障時間等信息進行完整地記錄,提供實時動態曲線與歷史曲線兩種查詢方式,方便管理者借助直觀的圖形顯示,快速分析系統運行狀況,為管理者提供完備的系統操作維護資料。
(4)強大的擴充功能
使用本系統軟件和修改監控系統無需專業軟件知識,用戶可因機房變動(設備位置、類型、圖形、機房結構等)或因增加設備(在限定范圍內)、增加監控點數,而自由修改監控系統。
參考文獻
關鍵詞:LonWorks節點 模塊機房監控 1 LonWorks技術特點及系統結構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Echelon公司開發了L0aWorks控制網絡技術,它是一個開放的控制網絡平臺。是目前控制領域中應用最廣的通用控制總線技術之一。該技術提供一個平坦的、對等式的控制網絡架構,給各種控制網絡應用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如今。許多知名大公司已向全世界提供各類LonMark技術的產品。LonWorks技術自1996年進入中國,也取得了迅速發展。
1.1 LonWorks技術的特點
LonWorks技術的核心是神經元芯片,它包括一個固化的高級通信協議(LonTalk)、三個微處理器、一個多旺務操作系統和靈活的輸入/輸出方式。LonTalk協議提供了OSI參考模型所定義的全部7層協議,其中l一6層協議固化在神經元芯片中,只有第七層應用層是根據應用對象自行定義,大大節約了開發時間和成本投入。其主要特點有:
(1)開放性和互操作性。LonWorks技術符合ISO的OSI標準,具有很好的開放性、互聯性和互操作性,符合LonMark標準的不同公司的產品可以相互兼容,系統進行擴容十分方便;
(2)分布式無主站控制。LonWorks網絡采用無主站點對點的對等結構,各節點地位均等,每個節點都能完成控制和通訊功能。部分節點的故障不會造成系統癱瘓,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降低了維護難度;
(3)系統結構靈活。LonWorks網絡拓撲結構靈活多變,可根據具體應用工程的結構特點采用不同的網絡連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布線系統的復雜性和工作量,提高系統可靠性;
(4)成本低,維護容易。由于分布式結構,節省布線、增加新設備、改變設備地址、調整運行參數、系統升級只需通過微機設置,不必更改硬件設備,因此可以節省硬件數量與投資,節省安裝與維護費用。
2應用實例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從1996年開始研究開發LonWorks技術,已開發出多種LonWorks產品,并成功地將其應用到工業現場、智能建筑、機房監控、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本文就其在成都某通信有限公司機房環境動力監控系統中的實際應用來說明LonWorks技術在機房監控中的應用。
2.1系統配置
為保障通信公司各種通信設備的正常不間斷運行,對供電系統和環境的要求就非常高,對動力與環境實現自動化監控成為必不可少的條件。一般情況下監控系統由上位管理機、網絡接口以及多個LonWorks節點模塊及各種現場設備組成。
上位機通過網絡接口模塊與LonWorks總線相連,用于整個系統的集中監控管理、分析與檢測網絡通信上的節點間的通信包、網絡變量等的通信狀況,包括通信量的分析、數據包的誤碼率和內容檢測等;LonWorks網絡接口模塊負責接收上位機下達的指令和上傳本節點的實時檢測參數。節點數量可根據監控的需要增減,使用LonWorks現場總線作為控制和通信網絡把各節點連接成一個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統,網絡拓撲結構采用總線方式,傳輸介質采用雙絞線,通信位速率設為78.125Kbps時,LonWorks總線任意兩節點之間的通信距離可以達到2700m。
工程現場已安裝各種現場檢測設備,包括溫濕度儀4臺、漏水檢測儀l臺、UPS 2臺、電量檢測儀l臺、各種電源開關及消防檢測開關8路(市電電源開關、專用市電電源開關、I#USP電源開關、2#USP電源開關、主機房消防檢測、配電室消防檢測、監控室消防檢測、大樓消防檢測)。根據現場設備情況配置LonWorks系統結構的各個部分,其系統結構如圖l所示。
2.1.1 LonWorks節點模塊(如表所示)
2.2軟件功能
根據系統要求,在組態王中進行相應編程,該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如下:
2.2.1實時監測
實時監測包括環境監測和動力參數監測。環境監測主要是機房內溫、濕度監測及漏水監測;動力參數監測則主要包括電源開關、電量參數(三相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采集和全部UPS工作狀態監測。
圈l系統結構框圖
LonWorks節點模塊表
LonWorks節點模塊
模擬量輸入模塊(AI)
提供8路單端12位模擬量輸入(o-20mA電流/0-5V電壓),具有輸入隔離功能。使用全部8路分別進行4個溫濕度儀的數據的收集。
開關量輸入模塊(DI)
基于控制模塊開發,可定時采集11路干觸點輸入,并提供輸入光電隔離。11個相互獨立的LED分別顯示每路輸入狀態。使用其中的9路,用來采集各種電源開關、消防檢測及漏水檢測的信號。
終結器
為雙絞線信道提供了電氣終端,增加網絡吞吐量,減少信息包出錯。在采用總線拓撲結構時,需要安
裝兩個終結器,并要分別安在總線的兩端。
可編程串行網關
可以將EIA232或EIA485接口的儀表半雙工或全雙工連接到LonWorks網絡,從而擴展LonWorks到專用的異步通訊協議的兼容性。由于電量檢測儀提供485接口,因此這里使用l塊E隊485網關將電量儀采集的各種電壓、電流、功率等的Modbus寄存器數據轉換為符合I_onMark標準的網絡變量類型。
上位機管理工具
【關鍵詞】通信機房 網絡遠程化 模塊化 過濾器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發展,我國通訊領域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相關行業的通訊技術和關鍵設備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由于通訊技術和設備的維護關系到各個企業的通訊安全以及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因此,企業通訊機房安全的重要性也受到該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重視。電子計算機水平的逐年提高促進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各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如何將通訊機房的各個監控數據迅速、安全的傳送到各個監控主機上,已經成為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隨著網絡事業的迅速發展,通訊機房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的安全水平要求也日漸提高。通訊機房是保證企業信息安全以及通訊設備穩定運行的重要場所,因此,利用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來對通訊機房進行實時監控已經成為保證企業安全的大勢所趨。通訊機房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是企業信息安全防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直觀、方便、迅速的特點被各個行業所廣泛應用。因此,本文針對通訊機房的視頻監控系統,引用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并利用網絡遠程監控來實現對通訊機房進行安全、實時的遠程視頻監控。
2 通信機房視頻監控系統硬件設備的設計方案
通訊機房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的硬件部分主要由傳感器、交換機、服務器等設備組成,除了這些硬件設備之外,還需要添加相應的監控設備來實現對第一層傳感器傳輸的數據進行讀取、接受、存儲并與終端服務器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實時監控。因此,本文引入模塊化設計思路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通訊機房進行全面的實時監測。
本文所研究的通訊機房視頻監控系統引入了模塊化設計思路來對監控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其中,硬件部分主要由一個主模塊和兩個子模塊組成,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在本文研究中,通訊機房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硬件部分的主處理器由DDN/PPSTN鏈路與遠程監控中心進行鏈接,實現遠程監控。主處理器將采集到的數據經過程序處理后發出指令動作并將指令動作傳輸到監控中心。
3 通信機房視頻監控系統的軟件設計
本文所研究的通訊機房視頻監控系統的軟件部分是以Windows NT操作平臺為基礎,采用C/S并行機構和以太網運行TCP/IP協議,前臺選擇VC開發,后臺選擇SQLSERVER作為數據庫,保證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自動檢測功能。軟件部分中的SQLSERVER數據庫不僅僅用來接收客戶的服務請求、存放接收數據、將處理結果返回到客戶端,該數據庫還是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數據控制、維護和統計中心。軟件系統中的通信部分與交換機進行數據交流以獲得通訊機房的運行狀態和報警信息,把這些數據保存到存儲區,并把報警信息發送到監控服務中心,使接入的監控終端通過此端口監控通訊機房的運行狀態。
本文所研究的通訊機房視頻監控系統與傳統系統所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在于軟件部分引進了網絡傳輸過濾器,軟件部分通信系統的主要職責是以傳播的方式接受并發送通訊機房運行狀態視頻,而本文設計方案引進了過濾器,該部分主要包括視頻接收過濾器和視頻發送過濾器兩個部分,如圖2所示。視頻接收過濾器主要用于從網絡上獲取通訊機房視頻監控系統數據處理器傳送過來的媒體視頻,并傳送給下一級過濾器;視頻發送過濾器主要負責將視頻流進行壓縮打包并發送出去。
在對網絡通信系統的過濾器研究中,因為各個企業通訊機房所選擇的媒體格式、壓縮軟件、硬件設備條件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不能統一要求使用同樣的過濾器來滿足各企業的安全性能要求,這就需要各企業的通訊安全管理部門自行研究開發通訊機房視頻監控系統所引入的過濾器。為了滿足這個要求,企業往往需要采用過濾器開發技術,將終端過濾器與過濾器組中的其他部分有效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還需要與通訊機房網絡通訊所采用的媒體格式和壓縮方式相協調。
4 結束語
通信機房是保證信息設備穩定運行的重要場所,建設一套通信機房視頻監控系統對于增強機房管理能力,提高通信安全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控制方式網絡遠程化的發展趨勢下,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思想,研究并設計了針對通信機房內的供電、通信,以及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與遠程控制系統,從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個角度給出了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方案,在軟件設計部分,引入了一種基于過濾器技術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網絡通信模塊的設計,并詳細闡述了網絡通信模塊中網絡過濾器以及組播傳輸方式的實現方法,該通信模塊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胡毅,胡詠梅,單玉峰,等.基于網絡的多媒體遠程監視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17(09):100-103.
作者簡介
陳川(1982-),男,遼寧省撫順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92941部隊96分隊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圖像傳輸與網絡安全。
摘 要:針對國內計算機機房監控和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物聯網傳感技術的遠程機房設備和環境信息監控系統。通過該系統,相關部門可以在機房外,甚至異地遠程監視和管理機房內的設備和相應的環境控制(如溫度、煙感、電源等),也可以根據預設的策略閾值來實現機房管理的自動化。
關鍵詞:物聯網;信息系統;傳感器;閾值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3)08-0009-02
0 引 言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和普及,目前,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業務工作已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的無紙辦公系統,許多單位都建有專用的計算機網絡機房,但由于機房分布較散,相關的管理已成為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多數機房均采用管理人員巡查或值班制度,這樣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不能準確高效地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及環境情況,不能及時發現故障、排除故障,相關領導也不能及時掌握機房的日常管理情況。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對機房設備加強監控和管理,實施機房聯網監控系統,提高機房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機房設備集中管理。實現管理的智能化和聯網化,實現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實時化,實現報警信息處理的自動化,是很有必要的,而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機房管理部門需要時刻在機房外的網絡環境中監視和管理機房內溫度、煙感、門禁、電源等機房環境控制系統,甚至是在異地就能夠遠程監控并能在緊急情況下做出響應。
1 系統需求設計
計算機機房一般需求為UPS系統、供配電系統、精密空調、空調漏水監測、溫濕度監測、消防系統監測、防雷系統監測、蓄電池組監控、新風機監控??紤]到機房需要24 h連續監控,而且已經開始向無人值守的方向發展,因此集成報警及控制對于監控系統的可用性具有重要影響。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計算機機房的使用和管理部分分為信息收集單位和信息使用管理單位,而這兩個單位分屬不同的網絡環境。為了安全考慮,要求管理單位的網絡不能直接接入各信息收集單位,但又必須能夠查看到這些信息點的數據。信息收集單位的網絡環境比較復雜,有專用網絡、廣域網絡和無線移動網絡;信息收集單位的監控設備環境也比較復雜,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監控設備。信息使用單位需要能夠兼容不同的品牌,不同類型的監控設備,采集到需要的信息??蛻粜枰跈C房外的網絡環境中時刻監視和管理機房內溫度、煙感、門禁、電源等機房環境控制系統,要求在機房外甚至是異地能夠遠程監控并能在緊急情況下做出響應。
根據機房建設需求,系統設計為二級網絡結構,即監控中心和機房監控單元。其系統設計方案圖如圖1所示。其中,機房監控單元現場傳輸采用TCP/IP方式,監控主機統一采用JZ-IEM2000智能集中監控主機。該設備采用標準1U機架式設計,上行1個IP接口,下行2個RS485接口,4路模擬量輸入,8路數字量輸入,4路數字量輸出。該設備數據接入及擴展功能強大,既可以作為煙感、紅外、水浸等監控量通過傳感器進行A/D轉換后接入,也可以通過2個RS485口擴展接入64路監控模塊,并且帶有4路普通空調接口,支持普通空調的定時啟動、輪流啟動、聯動啟動和遠程遙控等功能,還帶有一路門禁系統功能。此方案特別適合計算機機房監控的組網方式及以后的擴容。
該方案為典型的機房環境及電源遠程網絡管理模式,非常適合使用網絡型電源、環境設備,利用??礢P2408電源、環境遠程網絡管理設備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同時,該方案支持異地同步管理,無論客戶的監控機房在何地,無論客戶通過網通、電信或者是3G網絡的方式管理??礢P2408電源、環境遠程網絡管理設備,都可以實現異地同步管理。
2 系統的功能設計
系統功能主要分為三大類,即信息采集、遠程控制和集中監控預警。
2.1 信息采集
本系統可以提供溫濕度傳感、2路模擬量輸入口、4路開關量采集口和8路電源控制輸出,通過紅外傳感器、煙霧傳感器、門磁傳感器、水浸傳感器等收集環境信息并自動上傳到管理服務器。
2.2 遠程控制
當發現機房環境異常時,如管理設備出現無響應、宕機等情況時,通過遠程管理界面即可進行復位、開關機等操作,而無需到現場干預。
2.3 集中監控預警
本系統基于嵌入式TCP/IP技術實現系統通信功能,并實現嵌入式Web功能,用戶無需安裝和學習使用復雜的客戶端軟件,使用瀏覽器即可實現獨立的繼電器管理、設備配置、信息查看等功能??梢岳矛F有的以太網進行組網,采用分布式的網絡管理,通過對遠程電源環境監控器的控制,集中監測不同地點機房(機箱)監控設備的情況,真正做到無人值守和遠程遙控與檢測。
本系統的上位機現場設備管理和環境監控系統軟件的設計功能如下:
(1)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員用來管理IP群集成、認證文件、電志。支持虛擬媒體、用戶、用戶組管理,包括添加、編輯、刪除用戶以及設置各用戶的操作權限。
(2) 設備管理
管理網絡上KVM 設備,通過搜索、添加等功能找到網絡中的數字式KVM設備??刹榭丛O備的信息。
(3) 會話管理
通過會話管理的功能,可操作已找到KVM 的設備,通過點擊通道數,可進入。
(4) KVM管理
通過 SVC3000 軟件,可實現大型網絡環境下的數字式KVM 的集群管理,只要是連接在網絡上數字式KVM 及與數字式KVM 級聯的模擬式KVM,軟件就可以找到這些設備,在一個界面下完成對KVM 的控制操作。
3 結 語
物聯網是由各種技術融合而成的新型技術體系,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遠程機房監控系統專為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機房、通信行業基站、戶外柜監控而設計,針對無人值守現場內的配電裝置、動力設備、環境狀況、消防安全等進行信息采集和監控管理。
系統的特點在于充分滿足了用戶對機房內溫度、煙感、門禁等環境因素監控管理的需求,解決了服務器在宕機情況下,客戶可以遠程重啟服務器的需求,同時異地同步管理,支持電信、網通、3G等多種網絡模式。
參 考 文 獻
[1]孫其博,劉杰,黎羴,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1-9.
[2]諸瑾文,王藝.從電信運營商角度看物聯網的總體架構和發展[J].電信科學,2010(4):1-5.
[3]曹元軍,周志成,徐偉,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交通信號燈控制[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7(4):109-110.
[4] 沈蘇彬,范曲立 ,宗平, 等.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相關技術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3-13.
【關鍵詞】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數據
中途分類號:C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機房數量也在驟增。機房主要用來放置計算機系統或通信網絡的核心設備,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機房裝有許多配套設備,這些配套設備必須24小時處于被監控狀態,任何一種異常情況都必須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否則,將對機房中各系統的正常工作帶來嚴重危害,后果不堪設想。如果安排人員每天24小時監守,不僅浪費人力,并且容易出現疏漏。因此,應用自動監控系統對機房進行監控與報警十分必要。
一、系統概述
1、系統概述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基于TCP/IP網絡、RS232/RS485總線等媒介,實現對網絡中心機房內的動力環境設備有效的集中監控,監控設備可包括:機房動力系統(主要包括配電設備、UPS、精密空調、新風機、柴油發電機等)、環境系統(漏水系統、溫濕度、照明等)。系統對所監控設備具有完善的檢測功能,監測設備的重要運行數據和參數等,對監測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和存儲;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當檢測到設備的故障時,記錄設備故障情況;結合機房的管理措施,對發生的各種故障情況給出處理信息,報警提示,支持多種快速有效的報警方式:實時用多媒體語音、屏幕報警、電話報警、短信報警、郵件報警、聲光報警等,幫助機房管理和維護人員及時地了解設備的情況。并提供報警記錄存儲,查詢,打印功能,方便事后進行故障分析和診斷,以及責任人員分析。多樣化的控制功能,提供報警聯動控制,可以讓發生故障的設備自動停止運行;定時控制功能,可以輔助用戶根據時間段調整設備的運行狀態。
2、系統組成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可分為以下幾個子系統:
(1)配電監測子系統
(2)UPS監測子系統
(3)空調監控子系統
(4)漏水檢測子系統
(5)溫濕度監測子系統
(6)消防報警監測子系統
(5)門禁監測子系統
(6)視頻監測子系統
通過RS485總線與內部計算機網絡將各個子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智能型機房動力與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系統結構圖如圖1)
圖1 系統結構圖
二、系統特點
1、靈活的報警處理
報警是機房環境監控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本系統的報警方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分為短信報警、電話報警、現場語音報警,彈出畫面報警,郵件報警等,管理人員根據報警信息可以迅速定位故障,進行故障的排除。
當故障發生后,系統會根據故障的優先級別將故障放入不同的隊列進行處理。系統首先從高優先級隊列獲取報警信息,進行報警。對于短信報警,系統自動將報警短信息發送到管理人員的手機上,供管理人員閱讀,進行故障處理。對于電話報警,需要報警時,系統可自動撥打管理人員的電話號碼,當管理人員接聽后,系統會自動進行語音報警,報告故障信息;對于郵件報警,系統將報警內容作為郵件發送到管理人員的郵箱中,一般適用于報警級別不高,不需要立即處理的事件。對于彈出畫面報警,系統將在工作站彈出報警界面,顯示報警信息,同時進行聲音報警。
2、支持各類智能設備的接入
機房設備種類多、生產廠家多,通信協議各不相同。因此,為提高系統的兼容性,整個系統分為通信層、規約層、業務邏輯層分別進行設計,各層之間相互不影響。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通信方式的擴充、通信規約的擴充。
系統當前支持MGE、EXIDE、LIEBERT、APC等品牌的UPS電源,以及STULZ、HIROSS、LIEBERT、RC、ATLAS、ISOVEL等品牌的機房精密空調,對其它廠商生產的智能UPS電源、空調及其它智能設備提供通信接口和通信規約,也可以在不影響系統應用的前提下接入。
3、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
可存儲三年至五年以上的數據,并用歷史曲線顯示任意一天的數據情況: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某一特定時刻數值。
4、分布式監控
系統基于TCP/IP及SNMP,可以實現對多個機房、多個地點的設備進行集中或分散監控。計算機網絡可以是局域網、廣域網,傳輸協議為TCP/IP。
三、系統實現
1、系統配置
監控中心服務器和冗余熱備服務器選用SUN公司的服務器和Solaris 10作為基礎的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并采用磁盤陣列擴充存儲空間。操作員站選用研華工控機,用組態工具開發圖形化的監控畫面,用VC++編程開發工具開發系統的數據采集與處理服務、數據庫服務。其內部設置了動態實時數據庫、歷史記錄數據庫、監控對象數據庫等多種關系型數據庫。整個監控系統設備通過以太網聯接,使用戶可以通過INTERNET對監控設備進行維護。
監控系統的軟件采用HR2000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統,SCADA作為生產過程和事物管理自動化最為有效的工業控制軟件之一,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分布式的數據采集系統,即智能數據采集系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下位機;另一個是數據處理和顯示系統,即系統的上位機。
(1)系統上位機;采用以太網構成以計算機設備為核心,以功能為模塊,以節點為單元的調度中心系統。通常配置有網絡設備、后臺數據處理機、操作員工作站、系統維護工作站、前置通信處理機等計算機設備,以及打印服務器、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以及模擬盤、大屏幕投影、UPS不間斷電源及系統軟件資源等。整個SCADA系統的數據通訊總體上采取的是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模式,即按需求傳送數據。這種方式可大大減輕網絡負擔;提高網絡各個節點之間的相互獨立性;提高多路徑訪問能力和方便系統的擴充。這樣監控系統為用戶提供了極為靈活的選擇,在需要集中數據庫的場合,可以選用性能較高的SCADA節點,將所有實時數據集中在一個實時數據庫中;在需要分布式數據庫的場合則可以用多個SCADA節點,將實時數據分布在不同的實時數據庫中,并保證各個節點能夠同時高效地訪問。通訊節點機的作用是作為本地監控系統與上級或其他需要本地信息的遠程節點的通訊接口,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多種讀寫數據的方法,并能方便的構成數據通信庫,通過標準的通信協議接口與用戶指定的計算機通信。
(2)系統下位機;下位機一般指各種數據采集設備,在本系統中,通用數據采集器就是所說的下位機。下位機與生產過程和事務管理的設備或儀表相結合,時刻感知設備各種參數的狀態,并將這些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通過網絡傳遞到上位機中。上位機系統再接受這些信息后,以適當的形式如聲音、圖形、圖像等方式顯示給用戶,以達到監視的目的,同時數據經過處理后,告知用戶設備各種參數的狀態(報警、正?;驁缶謴?,這些處理后的數據可能會保存到數據庫中,也可能通過網絡系統傳輸到不同的監控平臺上,還可能與別的系統(如MIS,GPS)結合形成功能更加強大的系統;下位機還可以接受上位機的命令,將控制信號發送到現場設備中,以達到控制的目的。
2、系統軟件的性能和特點
采用SCADA做系統的監控軟件,具有以下性能和特點:
(1)遙測、遙信功能:包括數據的工程量值轉換,越限檢查等;
(2)遙控功能:可對操作對象進行遠方控制,包括控制命令的、控制條件的檢查、模擬盤操作等;
(3)告警處理功能:包括報警條件的設定、報警的、確認等;
(4)歷史數據處理功能:包括歷史數據的收集、歷史曲線的顯示、歷史統計資料的存儲、歷史統計報表的建立、打印等。
(5)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個人賬戶的建立、操作權限的檢查、操作區域的劃分、檢查操作過程記錄等;可對各等級的運行管理人員進行口令級別設置和檢查;確定每個操作員的操作權限,并記錄操作員的操作。
(6)系統顯示功能:包括各種單線圖、曲線、圖表等畫面的顯示;
(7)系統組態功能:完成網絡節點、路徑、報警、安全等參數的設置功能。組態及在線修改工作易操作,完全采用人機對話表格輸入方式??蓪Ω鞣N用戶畫面和數據庫進行在線修改、編輯和定義,包括數據庫生成,畫面生成,控制監視、測量點參數的修改和刪除,調度任務的生成和修改等。
結束語
該系統在實際的工作中具有極大地實用性和便捷性,能夠實現管理的低成本與高效率的雙重目標,在企業的機房動力環境監控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立新,劉新鋒,徐新艷. 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應用研究[J]. 信息技術與信息化. 2009(03)
本文首先對ZigBee無線傳感網絡及其特征進行了介紹,然后結合某通信機房的實際情況,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相關理論設計和實現了遠程機房監控系統,希望可以為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ZigBee 無線傳感網絡 機房監控系統 遠程 實現
1 前言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設備都在不斷增加,也造成了中心機房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而針對機房所要開展的監控參數也在增加,也給控制和維護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構建遠程機房監控系統就成為了必要的措施,而在該系統的構建中,如何才能選擇一種抗干擾強、成本低、穩定性好的無線通信技術,也成為了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而本文結合某機房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將ZigBee無線傳感網絡應用在遠程機房監控系統的實現中,并對其詳細的實現過程進行了分析。
2 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特征
在無線傳感器的網絡之中,存在著多種通信傳輸協議,想要找到能夠適應無線傳感器低成本、低能耗、高安全性以及抗干擾能力強等要求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ZigBee技術就成為了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重要選擇。而和其他的技術相比,Zigbee技術主要具有如下幾個重要特征:一是由于數據量小,工作的周期短、收發信息功耗低;二是成本低,數據傳輸速率低、時延短;三是由于一個主節點能夠管理多個節點,主節點在最多的情況下管理254個子節點,具有較大的網絡容量;四是數據傳輸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承受較大的干擾性。除此之外,還具有較大的兼容性與嵌入性,非常適合在近距離通信,也是遠程機房監控系統的最佳選擇。
3 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遠程機房監控系統的設計
3.1 系統的需求
當前,我國電信業發展迅速,很多地方都建設了通信機房,其中有不少機房都處于偏遠、無人值守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就對遠程機房的環境與設備監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是針對某偏遠通信機房的實際情況,采用ZigBEE技術構建了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以實現對遠程機房的消防煙感、空調運行狀況、溫濕度、門禁電磁鎖控制以及電源系統等的綜合環境監測。
3.2 系統的構成
圖1展示了本文設計的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遠程機房監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之中,可以將該系統分為四層,第一層也即是位于最上面的一層為監控中心的主機,位于中心機房中,一般為一臺PC機器;第二層為上位機,通常是位于遠程的機房之內,其是連接中心機房監控主機與Zigbee網絡的主要節點;而第三層則是ZigBee的主節點,主要是協調器設備,其主要充當著采集器的角色;而位于最底層的第四層便是路由器節點(協調器)和各傳感器終端節點。
3.3 系統的功能
通過本文所構建的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遠程機房健康系統,能夠有效實現如下幾個突出的功能:
3.3.1 溫濕度及煙霧的監測
通過該系統首先能夠實現對溫濕度以及煙霧的監測,通過采集器將二者相關的信息采集之后傳送到監控中心主機,由監控主機上安裝的軟件根據實時數據來判斷遠程機房的溫濕度以及電子煙感器的工作狀態是否存在異常等,如果發現了異常,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3.3.2 空調運行狀態的監測
主要將采集到的空調運行數據傳送到集中采集器,而集中采集器將采集到的空調運行數據通過上位機發送給監控中心主機后,監測主機上的相關軟件能夠根據空調運行狀態數據判斷遠程機房內的空調是否運行正常,如果存在異常,則啟動相關的措施進行處理。
3.3.3 紅外入侵的監測
該系統還具有紅外入侵的監測功能,能夠判斷出機房內是否存在著入侵的情況,如果存在著人體的活動,就會啟動紅外探頭將采集到的活動紅外數據,主要是高電平或者低電平傳送到集中采集器,而集中采集器則將這些數據上傳到監控中心主機,然后監控主機則基于一定的行為研判,針對異常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當然,除此以外,該系統還存在著監測門禁系統電磁鎖狀態、供電系統狀態等功能。
4 結束語
總之,通過將ZigBee無線傳感網絡應用在遠程機房監控系統的實現過程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而實踐也證明,其無疑是首選的無線通信技術,當然,其當前也處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階段,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相信伴隨著未來更多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具體解決方案的出現,這些應用將逐步滲透到更多的領域之中。
參考文獻
[1]單聰.基于物聯網的機房環境監控系統[D].南京郵電大學,2014.
[2]路娟.基于ZigBee網絡的電信機房動力環境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
[3]朱向軍,應亞萍,應紹棟,馮志林.基于ZigBee和WLAN的智能家居監控系統的設計[J].電信科學,2009,06:45-50.
[4]侯麗玲.基于ZigBee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32-35+39.
[5]李勝,陸海波,張輝宜,張千峰,張鐵,齊開彪.室內有害氣體在線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12,02:74-79.
【關鍵詞】 通信機房 環境動力 監測系統
因為在通信機房中設備數量比較多,且管理維護的人員比較少,這就造成管理維護人員其工作量很大,他們不但要經常對機房進行巡視檢查,同時還要時常對不同的設備信號與數據進行檢驗測試,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及時發現并處理意外事故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此基礎上,將通信機房中的環境動力集中監控系統設計開發出來并對通信機房中的環境與電源進行監控,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通信機房中環境動力集中監控系統
此系統實質上是一種分布式的計算機網絡控制系統,這種系統能夠對有限范圍內的通信設備與機房環境進行遙信,進而達到對通信機房內的不同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視的目的,同時能夠把與之相關的各種數據實時記錄下來,及時的把檢測到的事故和問題傳送給維護人員,使維護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選擇最適合的方法處理事故;通過使用該系統,還可以進行遙控操作,調整通信設備其運營狀態。
二、設計監控系統
1、總結構。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把所要設計的動力與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劃分成遠程監控站、監控中心、通信機房中的監控站這三方面。在這三方面中,通信機房里的監控站主要包含智能模塊、處理信號模塊、監控主機、多設備的驅動卡、轉換協議模塊等多方面內容,當通信機房中的監控站收集到報警信息和數據之后會被打包,隨后向監控中心傳送;監控中心再通過狀態圖或者表格的形式將接收到的這些內容顯示在屏幕上,同時通過短信形式把報警信息傳送到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利用監控中心的主機,相關管理人員能夠通過不同的控制指令來對通信設備和環境進行控制。
2、設計系統中的硬件部位。為了滿足通信機房中動力與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要求,我們把系統中的硬件部位詳細的分成五大模塊,他們分別為存儲、網絡、溫度檢測、串口通信和微控制器模塊。1)微控制器模塊。這一模塊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能夠統一控制系統里所有的部件,當其接收到外部設備傳入的數據之后就可以進行計算與處理工作,之后將最終的計算結果傳向與之對應的輸出設備,起到驅動外部設備的作用。2)存儲模塊。這一模塊主要是提供數據和存儲程序在系統中占據的空間。通常情況下是要在外部存儲器的協助下進行,進而產生連續存儲的空間,由此一來便會縮短等待的時間,降低消耗。3)串口通信模塊。這一模塊中包含了RS-232的串口通信,串口設備跟系統終端可以相連接,進而達到系統與開發人員互相交換信息的目的。4)網絡模塊。顧名思義,這一模塊的目的就在于實現網絡功能,根據網絡來對芯片進行控制,充分實現互聯網和系統之間相互轉發、數據互通、共享資源和控制狀態等功能。5)溫度檢測模塊。主要是通過溫度傳感器生成跟器件基材的溫度呈正相關的電壓進行,此電壓憑借單端輸入法向ADC提供多路開關。當ADC在由溫度傳感器輸入的同時已經被進行過一次轉換,我們通過單片機的計算就可以把ADC所輸出的最終結果轉變為溫度數值。
三、監控系統的應用
1、數據庫。環境動力集中監控系統的服務器在所有的監控系統中占據核心地位,任意一個前置機或者是業務臺都可以被當做客戶從服務器中進行數據存取的裝置。在中心服務器里,主要安裝了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等一些數據庫軟件,安裝配置的這些中心服務器要有針對性,硬件不同,其操作系統也是不一樣的。同時各個數據庫的系統之間還要做到互相配置與連接。
2、監控主機。監控主機也被叫做前置機,其硬件原本是計算機,在此前提下安裝NT,利用多串口卡跟不同的采集器相連接,對與設備相對應的動態數據進行收集和調用,當處理完成這些數據之后再將其向監控中心的數據庫服務器反映。例如艾默生公司所應用的PSMS這一系統,就是由監控主機通過與之相關的設備驅動程序跟采集器展開通信的。
結語:從目前來看,眾多的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始認可并接受這種將集中監控系統作為基礎的動力環境維護新方式。監控系統能夠監控電源系統,讓維護人員及時有效地掌握各地段的環境設備情況,大大減輕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此外,監控系統可以準確及時的對動力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收集,最大程度上的提升預知設備的能力。此系統可以給人們提供大量的報表和數據,為今后的決策和手段提供必要的前提。
參 考 文 獻
[1]于新洋.變電站通信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的設計及應用[D].吉林大學,2013.
[2]苗曉春.探析通信機房環境與動力集中監控系統的應用和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03).
【關鍵詞】發射機房 以太網 溫度監控 安全播出
1 引言
發射機房的溫度參數對發射機穩定運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發射機房在建設之初安裝了通風冷卻設備,包括頂風機、水洗風、百葉窗等。傳統模式下,機房溫度的監測是由值班人員定時多點監測并抄表記錄,根據溫度變化情況,開啟關閉冷卻設備。隨著我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設備自動化的普及,對發射機房的溫度自動監測,對附屬冷卻設備自動化控制逐漸提上日程。發射機房溫度監控系統,是基于以太網絡的附屬冷卻設備控制系統,根據發射機房溫度變化情況自動開啟或者關閉相應的通風、冷卻設備,實現對發射機房附屬冷卻設備的自動控制,避免了人為操作的主觀性,減輕了值班人員的工作強度。
2 以太網技術用于工業控制的優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現場總線(Fieldbus)技術,為適應工業控制系統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方向,促進了自動化儀表、DCS(Diatributed Control System)和PLC等產品所面臨的體系結構和功能結構的重大變革,導致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更新換代。但是,商業利益的驅使,使的現場總線的標準化成為奢望,這些不同標準的現場總線不能實現互操作,因此現場總線也就不能為管理人員提供從現場控制層到管理層的全面信息集成;此外,現場總線是設備級的低速數據總線,通信速率低,因此,現場總線成為信息傳遞的瓶頸。
而傳統上用于辦公和商業的以太網以其開放性、通信速率高、穩定性和可靠性好等優點逐步滲入到控制系統的控制層和設備層。與目前的現場總線相比,以太網具有如下優點:
(1)以太網技術成熟,以太網模塊品種齊全、價格低廉、產品在市場上容易獲得。
(2)通信速率高。目前的以太網的通信速率10M、100M的快速以太網已開始廣泛應用,1000M以太網技術逐漸成熟,其速率比目前的現場總線快得多,可以滿足對帶寬的更高要求。
(3)應用廣泛。以太網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受到廣泛的技術支持,幾乎所有的主流編程語言都支持以太網的應用開發,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3 系統設計
機房溫度監控系統主要用于對機房溫度的監測和對各附屬冷卻設備的控制,整個系統基于以太網設計。向下使用Modbus/TCP協議與各采集控制模塊通訊,向上使用TCP/IP協議與遠程管理平臺通訊。
監控平臺對溫度采集模塊傳送的數據進行解析,將數據轉換成具有實際意義的表示溫度采集點編號和溫度值的數據,實時顯示于監控平臺,同時根據預設值和預設邏輯關系,打開或關閉相應的輔助冷卻設備。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圖1:系統結構圖
3.1 系統硬件設計
在機房內外20個采溫點布置溫度傳感器并用一根采溫電纜接至數字溫度傳感器的RS-485接口上。在機房6個頂風機、四套水洗風系統的風機和水泵控制線路上加裝自動控制線路,和“自動/手動”切換開關。由于此類設備的控制和設備運行狀態取樣均只有“開”、“關”兩種狀態,屬于開關量,因此本系統中用以太網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完成控制;控制水洗風系統風機風速大小的變頻器上預留有RS485控制接口,加裝串口服務器完成RS485和以太網之間的數據轉換。
3.1.1 溫度采集網絡設計
溫度采樣網絡是以DS18B20型數字溫度傳感器、以太網溫度采集模塊、和專用采溫電纜組成。數字溫度傳感器掛接到采溫電纜上,采溫電纜連接以太網溫度采集模塊的RS485口,以太網溫度采集模塊的以太網口連接二級交換機。本系統中連接DS18B20型數字溫度傳感器時采用三線制接法,以便消除引線電阻對長距離數據傳輸的影響。模塊的輸出分別與三芯測溫線對應連接,如圖2所示。
圖2:溫度采集功能模塊連接示意圖
DS18B20是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推出的一種改進型智能溫度傳感器,體積小、有多種封裝方式,封裝后的DS18B20可用于各種非極限溫度場合。溫度數據轉換為數字信號后集成于一個芯片之上,抗干擾能力強。測溫范圍在-55℃和+125℃之間,測溫分辨率為0.5℃,其測溫范圍和測溫精度完全滿足發射機房溫度監測的需要。在安裝前先對傳感器編號,使得每個傳感器都由一個固定的ID號,工作時系統搜索每個傳感器的ID號,然后啟動所有在線的DS18B20進行溫度檢測,逐個讀出輸出溫度。
以太網溫度采集模塊采用+24VDC供電,內置標準的10/100M以太網接口和RS485接口,使用Modbus/TCP協議通訊。以太網溫度采集模塊能夠自動檢測出傳感器短路、開路等異常狀態。工作流程為計算機通過以太網口向其發送查詢指令,溫度采集模塊解析指令并通過RS485口掃描各個DS18B20型數字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數據,以特定格式返回給計算機。
3.1.2 開關控制電路設計
本系統中使用海華聯EIO6068型以太網開關量I/O模塊完成機房6個頂風機、四套水洗風的風機和水泵的開關控制。EIO6068輸出接點電壓是250VAC,機房輔助設備控制繼電器的線包電壓是市電230VAC,因此用EIO6068的輸出接點可以直接控制而無需中間繼電器。如圖3所示,以1號風機控制線路為例,當豆開關切至手動模式時,自動控制線路斷開,自動控制功能無效,手動操作的方式保持以前的習慣不變,即通過合上1S8控制1號風機通斷;豆開關切至自動模式時,手動控制線路被甩開,EIO6068接收到系統軟件發送的“ON”命令后,一組輸出接點COM0、ON0接點閉合,1號風機控制繼電器1KA帶電吸合,控制1號風機運行,同時1KA上的輔助接點接通,高電平信號送給EIO6068的輸入IN0端,作為風機運行的取樣信號。該模塊使用Modbus/TCP協議與監控平臺計算機通信。
3.1.3 風速控制網絡設計
風速控制網絡中,使用上海日普RIP3200-G型變頻器,通過遠程修改變頻器工作頻率,從而改變風機速度,達到控制進風量的目的。
在自動化控制改造以前風機調速是由安裝于控制箱上的一個旋鈕實現,在自動化改造中保留原來的旋鈕式手動操作方式,另加裝自動控制電路。由于該類變頻器只支持RS-485方式通訊,因此本系統中使用了兩個MOXA公司的NPORT5232型串口服務器完成四個風機變頻器RS-485接口和以太網之間的數據轉換。監控平臺計算機通過串口服務器向變頻器發送指令完成對風機風速控制;查詢變頻器實時工作頻率完成對風機工作情況的監測,其硬件連接圖如圖4所示。
圖4:串口服務器和變頻器硬件連接圖
3.2 系統軟件設計
3.2.1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運行時,可以選擇全自動或半自動兩種模式。全自動模式下系統對采集的溫度數據進行處理和顯示,實時地發出各種系統信息和告警信息,根據溫度設定值控制冷凝器風機和水洗風系統的風機水泵。主界面上的設備圖標處于保護狀態,只用作輔助設備運行狀態的顯示,“單擊”無效,無需人工介入。
半自動模式介于全自動和手動模式之間,當系統切換到半自動模式時,由用戶根據機房溫度和設備運行的具體情況,點擊主界面上的設備,后臺程序根據用戶發出的指令控制凝器風機和水洗風系統的運行方式。
機房溫度監控平臺的軟件界面如圖5所示。
考慮到軟件界面上的大部分操作在觸摸屏上進行,界面力求簡潔,不使用菜單欄。
主要功能實現如下:
(1)溫度數據采集。系統以3秒一次的速度向溫度采集模塊發送查詢指令,溫度采集模塊接收到指令后返回包含溫度傳感器編號、溫度數據及糾錯信息的十六進制碼,系統對接收到的碼字處理后實時顯示于監控平臺軟件界面。
(2)控制功能。向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發送控制指令,控制冷卻設備開關,并查詢模塊輸入信息,返回冷卻設備工作狀態,實時顯示于主界面;通過串口服務器向變頻器發送變頻指令,本系統中以5Hz步進改變變頻器工作頻率,同時根據變頻器返回的數據判斷變頻器實時運行頻率,顯示于系統界面。
(3)報警功能。報警功能分兩部分:溫度報警和模塊異常報警。溫度報警,在檢測到溫度高于或低于溫度設定值時,控制臺界面上顯示報警信息以提醒值班人員;模塊異常報警,模塊工作異常、網絡異常時在控制臺界面上滾動顯示報警信息并發出聲音,提醒維護人員及時處理。
(4)數據查詢功能。采集到的溫度數據實時顯示于主界面,同時存入數據庫中,作為設備維護和機房溫度數據分析的依據,系統提供列表、折線圖兩種查詢方式,可查詢歷史數據或某一天內各設備溫度變化折線圖。
4 結束語
發射機房溫度監控系統,主要針對發射機房溫度變化對發射機工作的影響,實時監測機房各個關鍵點的溫度,根據機房溫度變化情況自動開啟或者關閉相應的通風、冷卻設備,實現對發射機房溫度的監測控制。應用一年多來,該系統工作穩定、性能可靠、數據記錄齊全,有效的減輕了值班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約了人力資源,達到了預期設計目的,為盡早實現我臺“有人留守、無人值班”的工作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在平.現場總線及工業控制網絡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Gene F.Franklin,J.David Powell.自動控制原理與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Charles Petzold著.Windows程序設計(方敏,張勝,梁路平,趙勇等譯)[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4]劉瑞宇,李偉明,梁水.Visual C++編程寶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5]Paul Nielsen著.SQL Server2008寶典(馬振晗,任鴻,高宇輝等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機房管理;網絡;監控系統
中圖分類號:C9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1-0024-03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大、中型組織的網絡信息化建設的設備資金投入日趨增加,其職能運行與計算機網絡的結合日趨緊密。計算機網絡的建設與發展使人們極大地開闊了信息視野、也極大地提升了辦公、生活中信息處理、傳播效率。與此同時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對網絡的依賴性也日益增強,網絡的維護管理負擔也日趨繁重。
為保證組織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保證網絡設備的良好運行狀態和設備使用壽命與安全,實現用戶的最大投資效益,就有必要對網絡運行環境的電力供應、溫度、濕度、漏水、空氣含塵量等諸多環境變量,UPS、空調、新風、除塵、除濕等諸多設備運行狀態變量,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與智能化調節控制,以保證網絡運行環境的穩定與網絡軟硬件資源、設備的安全以及相關信息數據的安全。
因此設計建設一套能夠對網絡物理運行環境變量、設備狀態變量以及安防、消防狀況進行全方位監測、智能化自動調控報警,分布式遠程控制管理的系統,已經成為各類組織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之務。
機房監控系統是對分布在機房內的各個獨立的動力設備和機房環境監控對象進行數據采集,實時監測系統和設備的運行狀態,記錄和處理相關數據,及時偵測故障,并作必要的控制操作,及時通知機房管理人員處理。機房監控系統包括供配電、UPS、空調、溫濕度、防漏水、防火、防雷、安防、門禁等監控要求,有的還包括攝像監控的要求。
1 機房監控系統
1.1 監控系統功能機房監控系統主要實現以下三種功能
1.1.1 數據采集和控制
數據采集是監控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必須精確和迅速;對設備的控制是為實現維護要求而立即改變系統運行狀態的有效手段必須可靠;對各種被監控設備如供配電、空氣開關、空調,UPS、消防設備、攝像設備等進行集中監控,為實現機房少人或無人值守創造了條件。
1.1.2 設備運行和維護
運行和維護是基于數據采集和設備控制之上的系統核心功能,完成日常的告警處理、控制操作和規定的數據記錄等。
1.1.3 維護管理
管理功能應實現以下四組管理功能:
(1)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提供包括系統配置、現場監控對象的一般配置、告警門限配置等各種配置的功能組。
(2)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提供對被監控對象運行情況異常進行檢測和報告的功能組。及時發現緊急事件,防止因設備原因造成系統中斷、機房失火等重大事件的發生。提供告警等級管理,告警信號的人機界面,告警確認,告警門限設置和告警屏蔽等。
(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提供對監控對象的狀態以及網絡的有效性評估和報告的功能組。例如提供設備主要運行數據及參數;停電、供電情況;設備故障、告警統計等。
(4)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提供保證運行中的監控系統安全的功能組。
1.2 監控系統結構
機房監控系統一般由監控管理中心(SC),監控管理站(SS)、監控單元(SU)組成,它們通過計算機網絡(WAN或LAN)互連起來,也即為三級監控管理結構模式。
SC(Supervision Center)監控管理中心:是整個監控系統的管理中心,它為適應集中監控、集中維護和集中管理的要求而設置。
SS(Supervision Station)監控管理站(又稱為監控管理分中心):區域管理維護單位,監控站為滿足區域管理要求而設置的,負責轄區內各監控單元的管理。
SU(Supervision Unit)監控單元:監控單元為最基本的測控單元,它完成對被監控對象的數據采集和必要的控制功能。在機房監控規模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二級管理,即省略監控管理站SS這一級,只保留監控管理中心SC和監控單元Suo在單個機房的情況下,整個系統就簡化為監控單元SU和監控管理中心SC同處一地了。監控單元通過串口(RS232,RS485)或網絡(TCP/IP)等通信方式與被監控設備互聯,采集被監控設備的實時數據。
1.3 監控對象
機房監控系統的監控對象一般有以下幾種。
1.3.1 低壓配電設備
三相電壓,三相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有功電度,無功電度,功率因數,頻率等電量,空氣開關狀態。
1.3.2 不間斷電源(UPS)
三相輸人電壓,直流輸人電壓,三相輸出電壓,三相輸出電流,輸出頻率,蓄電池電壓,蓄電池溫度,同步/不同步狀態,UPS/旁路供電,蓄電池放電電壓低,市電故障,整流器故障,逆變器故障,旁路故障。
1.3.3 空調設備
空調主機工作電壓,工作電流,送風溫度,回風溫度,送風濕度,回風濕度,壓縮機吸氣壓力,壓縮機排氣壓力,開/關機,電壓、電流過高/低,回風溫度過高/低,回風濕度過高/低,過濾器正常/堵塞,風機正常/故障,壓縮機正常/故障。
1.3.4 環境
溫度,濕度,煙感,水浸,紅外,玻璃破碎,門磁等。
2 高校機房監控總體解決方案
為保障校園網的運行在核心機房中通常有大量的支持系統(UPS、空調、門禁等)和不同類型的設備(服務器、終端、交換機、路由器等)。系統實現的目標是在通常情況下通過現有的網絡(校園網)遠程監控各個機房里面的運行環境和網絡運行狀態,同時管理控制和維護各個機房的管理設備,在特殊情況下能利用公共通信平臺(傳統有線電話和移動電話網)對遠程機房實施控制和管理。對于環境監控深度要達到各種環境情況的檢測和視頻圖像的監控,對于網絡運行狀態能達到基于應用的檢測、對設備管理的深度能達到BIOS層,且能實現遠程開關設備電源。系統實現滿足以下原則:
實用性:系統的設置可以實現核心機房無人(或少人)值守,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和公共通訊平臺,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可靠性:系統的設置在不影響網絡安全、穩定的情況下,可穩定地工作,采集和傳輸各種信號。
實用性:可以及時傳輸和顯示各種數據和告警信息,并對被監控設備進行實時控制。
開放性:可以兼容不同的產品,靈活擴容。
靈活性:組網方式靈活,可以方便地增減控制信息和控制點。
高校校園網是學??蒲泻徒虒W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由于學校在多處都有校區作為科研和教學場所,各校區都已建有各校區的校園網并已互聯成一個大的高校校園網。為了更好地保障校園網的正常可靠運行,高校將建設一套覆蓋各個校區的機房監控系統來監測機房內的輔助設備(如UPS、空調、供配電等)與環境參數。
2.1 高校機房監控系統總體結構[ST]
高校機房監控系統采用三級監控管理結構模式,即由高校機房監控系統管理中心、各校區監控管理站和監控單元組成。監控管理中心包括監控中心管理系統、監控數據庫及數據分析管理系統、圖像監控顯示系統、機房監控顯示界面等組成,它主要完成如下任務:
2.1.1 實時監控
實時監視各監控單元所采集的動力設備和環境的工作狀態和運行參數,接收故障告警信息;根據需要,查詢各校區監控管理站(SS)和監控單元(SU)采集的各種監測數據和告警信息;實時監視各監控管理站(SS)的工作狀態;可透過監控管理站(SS)對監控單元(SU)下達監測和控制命令。
2.1.2 告警管理
設定告警等級、用戶權限。
2.1.3 運行管理
具有統計功能,能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及曲線圖;具有文件存檔和數據庫管理功能。
2.1.4 監控系統自身管理
在接管監控站(SS)的控制權后,對于告警信息的處理與監控管理站(SS)相同,也就是具有告警過濾能力;向各校區監控管理站定時下發時鐘校準命令;監視各校區監控管理站和各監控單元自身工作狀態,一旦發現各校區監控管理站和各監控單元故障及時報普。
[HTH][STHZ]2.2 監控管理系統[ST]
監控管理站包括監控管理站監控管理系統,它主要完成如下任務:
2.2.1 實時監控
實時監視各各監控單元所采集的動力設備和機房環境的工作狀態,接收故障告警信息;查詢監控單元(SU)采集的各種監測數據和告警信息。
2.2.2 告警管理
設定告警等級、用戶權限;設定各個監測量性能門限值,具有告警過濾能力。
2.2.3 運行管理
具有統計功能,能生成各種統計報表及曲線圖;具有數據存儲功能,告警數據、操作數據和監測數據應至少保存半年時間。監控系統自身管理。能同時監視轄區內SU的工作狀態并與監控管理中心(SC)保持通信;接收監控中心(SC)定時下發的時鐘校準命令;實時向監控中心(SC)轉發緊急告警信息,必要時(如監控站SS夜間無人值守),可設置成將所收到的全部告警信息轉送到監控管理中心(SC)。
3 結 語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發展使得作為其網絡設備、主機服務器、數據存儲設備、網絡安全設備等核心設備存放地的計算機機房日益顯現出它的重要地位,而機房的環境和動力設備如供配電、UPS、空調、消防、保安等必須時時刻刻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正常的運行環境。目前國內普遍缺乏機房環境設備的專業管理人員,在許多地方的機房不得不安排軟件人員或者不太懂機房設備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機房設備維護的人員值班,這對機房的安全運行無疑又是一個不利,因此監控系統已經越來越成為新建大型機房所必需的一部分,這將無疑的為信息化社會的建設管理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動力環境;集中監控;傳輸資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52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4-00-02
華北石油通信公司運維單位包含冀中地區6個通信總站和二連、山西2個數字化服務保障中心,下轄32個通信站,負責全公司支撐網絡和業務系統全程全網運維管理。通過在冀中區域部署機房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和集中網管系統,運維管理方式實現了二級扁平化轉變。2015年10月,除萬門電話局保留夜間值班外,其他4個總站以及各總站所轄通信站機房實行夜間及節假日無人值守,運行指揮中心負責冀中除任丘、萬莊外的通信總站機房動力環境工作日夜間及節假日期間的監控。在該系統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列出系統運行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 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建設概況
根據公司對各總站減員增效的要求,冀中地區現有6個總站,現除任丘和北部(萬莊)外各通信總站實現夜間無人值守。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建設概況,如表1所示。
因此建設了1個監控總中心(任丘9樓總值班室)、6個監控分中心(設置在各總站,負責管理區域內的機房)、26個局站的動力和環境監控。
2.1 監控傳輸資源
除尹村、四小區和創業家園為光纖傳輸外,其余站點都為2M傳輸。所有設備由各總站匯聚后通過8E1設備傳送到任丘前置機、服務器。
2.2 監控內容
按照華北石油通信公司機房監控項目的要求,本項目具體監控內容為:
通信站機房監控信息(典型機房),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2.3 監控系統結構
根據華北石油通信公司機房監控要求,華北石油通信公司機房監控采用二級監控架構,由華北石油通信公司6個總站監控站、26個無人執守機房組成。
2.4 動力環境集中監控流程
除任丘和北部(萬莊)外各通信總站實現夜間無人值守。運行指揮中心責任在工作日的18:00~次日8:00,節假日,進行集中監控。具體監控流程如圖1所示。
2 動力環境監控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在硬件能靈活配置以及軟件功能日益完善的情況下,其故障診斷及分析、數據智能統計等智能化方面的性能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動環監控系統在可靠性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這就要求必須在借助目前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更為科學的管理方法,對動力環境監控系統進行升級完善。
第一,系統設備脫機率高。比如:河間、青縣總站優力空調電源開關數據采集不到。出現脫機現象,有時有可能是傳輸的問題,但根據維護人員的維護統計,監控設備自身出故障的現象較多。由于監控設備自身防御功能不強,設備過于陳舊等導致其經常和長時間不可監控。
圖1 監控流程
第二,系統穩定性差、精確度低。監控系統采用了大量的模擬量測量技術,對蓄電池電壓、市電電壓、電流及環境溫度等進行測試。由于選用的傳感器、變送器的質量、工程施工質量等因素造成監控的精確度低,反映在監控終端上就是出現大量的誤告警,特別是蓄電池的電壓,會出現誤告警。
第三,系統產生和保存的信號量和告警數據太多。經常出現無用告警和誤告警容易使監控人員產生疲憊懈怠心理,從而不能認真執行監控工作,造成告警漏看和通知不及時。
3 動力環境監控系統改進措施
建立與監控系統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平時維護人員到機房維護時,應模擬一些告警。例如:將市電開關扳到“OFF”狀態,市電停電的告警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傳到監控中心;在水浸傳感器附近澆一點點水,水浸告警也應在規定時間內傳到監控,這就是對開關量告警響應的實時性測試。有了監控系統,除了要充分發揮監控系統的優勢外,還要建立與其相應的管理體制,對監控系統值班人員要有一套完整科學的要求和約束,強調崗位職責,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否則很難將集中監控實時、準確的優勢發揮出來。屏蔽無用告警,防止過多的無用告警對日常監控進行干擾。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為故障診斷分析提供資料,為消除故障提供解決方案。對監控系統與維護預檢、預修工作和緊急搶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確保每個環節不出錯,整個通信保證體系萬無一失。建立快速的搶險響應機制,執行切實可行的流程化管理是日常維護工作中的重點。維護工作中,怎樣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準確地分析判斷,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無謂的盲動,這需要在日常的維護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需要提高維護人員的素質。
關鍵詞:通信網絡;集中監控;設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F62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通信電源及機房環境集中監控系統是對分布在本地區乃至全區的通信機房的電源設備和機房環境進行集中的監測,實現對高低壓設備、整流設備、油機、蓄電池、UPS、空調等多種設備和機房環境的各種參數(溫濕度、紅外、水浸、煙感等)、圖像等信息進行遙信、遙測和遙控,實時動態監測其運行參數、診斷和處理故障、記錄和分析相關數據,從而實現通信局(站)少人或無人值守的目的。我公司的通信電源及機房環境集中監控系統自98年投入運行以來,運行基本穩定,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臺支撐。
2 通信電源及機房環境集中監控網絡結構
2.1 監控系統結構
本監控系統采用逐級匯接的拓撲結構,即一級為本地監控中心SC、二級為監控站SS、三級為端局SU。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將SC和SS放在一起,端局放置SU,SS放在中心有利于設備維護,減少故障的判斷處理時間。
2.1.1 監控中心SC組成
監控中心SC是整個本地網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網的監控信息的統計處理及分析。監控中心目前由一臺數據庫服務器、兩臺監控業務臺及相關附屬設備所組成。數據庫服務器主要完成全網監控數據的存儲,是監控系統的數據存儲和管理中心。我們原來采用的服務器為普通的單CPU,256M內存的服務器,剛投入運行時,運行速度還能滿足應用,隨著逐步的擴容,系統擴為20左右個端局時,查詢數據經常導致服務器死機,而且系統反映時間較慢,這跟電源數據要求的實時性有背離,為此,我們更新了一臺雙CPU,2048M內存的服務器,到現在運行一直穩定,從中可以看出,系統配置應從長遠角度考率。
監控業務臺是監控中心的系統操作平臺,主要負責收集、分析、統計和查詢各監控單元SU的動力監控實時數據、告警信息及歷史數據,告警信息產生時系統會相應進行聲光告警,使值班操作人員緊急處理。
2.1.2 監控站SS組成
監控站SS的設備配置組成類似于SC,但是監控站SS相對于監控中心SC的重點功能是設備監控和維護。多端局監控主機是連接監控端局和監控中心的橋梁,是整個監控系統數據處理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對端局采集器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發送給監控業務臺和數據服務器,同時接受業務臺的控制命令對端局設備實施控制,它是數據處理的核心,也是數據通訊的樞紐。
我公司采用的是兩臺多端局前置機采集工作方式,每個前置機與若干個端局SU相連,并且新增端局監控時,可以很方便的通過某一模塊的迅速接入,不用投入太多的資金即可解決其擴容性。
2.1.3 監控單元SU組成
一個通信局(站)監控單元的配置有大有小。端局的監控單元采用智能數據采集設備,根據各端局實際情況靈活配置。監控單元SU主要由智能協議處理器和監控模塊SM等設備組成,具有監控端局全部通信電源設備、專用空調設備及機房環境條件等功能。在電源監控剛開始投入使用時,我們監控單元SU采用的是智能設備處理機AMS-1采集方式,監控點分為智能和非智能兩種。對于智能設備通過OCI-4,將帶有計算機RS232接口的設備轉變為RS422接口,實現數據的采集。對于非智能設備通過PMC-3對各種模擬和數字信號通過相應的采集板,轉變為系統可識別的信號。在實際維護中我們發現,采用此種監控方式,由于受到AMS-1的限制,只能接8個串口設備,如果電源系統擴容,在8個串口都被占用的情況下,需要再配置一個AMS-1,投資較大。所以,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了IDA一體化采集方式,它采用單獨的模塊化設計,可擴充性較強,而且投資較小,在原有的系統中可是完全實現接入而不需要改變組網方式。
2.2 監控系統網絡傳輸方式
根據監控系統技術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和傳輸資源情況,確定監控中心SS與監控站SU之間采用2M傳輸方式。
2.2.1 監控中心SC與監控站SS之間的傳輸
由于SC和SS位于同一位置,距離較近,采用TCP/IP協議,配置一臺HUB,實現數據臺、業務臺等的連接和通信。
2.2.2 監控站SS與監控單元SU之間的傳輸
監控站與各監控端局之間的傳輸采用數字電路2M傳輸方式。利用傳輸網的透明通道進行傳輸,在監控站和監控單元系統配置單獨的數據傳輸設備。
2.2.3 監控系統的接口
監控系統設備與傳輸網絡相連應符合V.24、V.35、V.21等協議,系統提供E1、DDN、ISDN U標準接口,網絡運行TCP/IP協議。在端局,監控器內部允許多種接口方式并存。監控主機與現場監控器間的通信采用RS485接口或RS422接口,如果為RS232接口,可通過OCI-4協議轉換器轉換為RS422接口。
3 監控內容及其要求
3.1 電源監控對象
電源監控對如何選取測點需要一定的經驗和充分的技術分析,選取測點的基本原則是:(1)要充分發揮監控系統作用,合理控制測點設置,節約投資。(2)實現測點選取標準化、系統化,尤其是煙感,一定要選擇機房的最高處,否則出現煙霧不能及時告警,不能在第一時間內緊急處理。(3)按支撐和輔助作用,分為必選的基本測點和可選的擴展測點。(4)重點設備重點監控,注意被監控設備的系統關聯性。根據實際維護管理需要選擇監控設備。
3.2 環境監測。實時監測各機房溫濕度、煙感、水浸等參數。對超過邊界值的溫濕度、煙感以及水浸等發出聲光報警信號,提示維護人員及時處理。
3.3 安防報警。通過探頭對防區現場實施安全設防。當有非法條件即發生告警,值班人員同時通知保衛部門。
3.4 消防監測。通過煙感探頭對機房、設備等實現消防監測,根據煙感值進行聲光報警。
結語
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是數據采集、網絡傳輸、計算機軟件設備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適用于對通信局站內各種動力設備、空調設備及其環境進行實時監控,統一管理,保障通信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降低其維護成本,從分散式網元維護向集中網絡維護轉變,為電信維護體制的改革和最終實現通信機房的無人值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