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09:02: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德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現階段,就全國特別是中小城市和鄉鎮高中來看,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發揮,德育效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1.1思想政治課程本身地位不高
由于文理分科的局限,以及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數的懸殊,使得在大部分的高中學校內,學習理科的人數遠大于學習文科的人數。而對于文科的學生來說,數學和英語又是他們的兩大攔路虎,地理的偏理傾向又讓他們難以把握,這就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程度遠低于其他科目。
1.2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脫離實際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也是好奇心旺盛的時期。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傳速度快,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難以區分真假的所謂“新聞”。十幾歲的學生,還是缺乏成熟的判斷力的時候,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信息的影響,從而認為德育脫離社會實際,是沒有用的。而這也正是在提醒我們,一定要提高對德育的關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1.3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落后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多年,但仍有相當多的學校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磨滅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打擊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熱情,對其中的德育就更是不感興趣了。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思考,主動改變,提高思想政治課中德育的有效性。
2如何依托思想政治課強化高中德育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主要是在的指導下,讓學生在了解和把握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的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依托思想政治課堂強化高中德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該轉變單純注重學生升學率的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學校教育要培養的,絕不是善惡不分的書呆子,而是愛憎分明、是非分明,有強烈的道德感和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發揮對社會的推動作用,致力于祖國建設。教師應謹記,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成績,更重要的是成長。因此,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德育目標,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2.2關注時事,理論結合實踐
思想政治課教學絕不能僅僅滿足于書本內容的教學和知識的傳遞,而應理論聯系實際,緊跟時事,與時俱進。教師應該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關注時事,了解時事的基礎上,將具有明確導向性的時事與教學內容自然地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鮮活的事例學習知識,接受心靈的洗禮。例如可以在講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關知識時,列舉知名企業各種慈善捐款和“產品質量門”,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材料,讓學生理解承擔社會責任和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講到“人生價值”時,可以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節目的片段,使學生在感動中體會人生的真諦,認識到人生的意義絕不在于索取,而是奉獻,奉獻讓生命更加美好,使人生日益豐盈。
2.3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新課程改革并非完全否認講授這一教學方式,而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在不同的環節,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的輔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動口和動手的時間,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音頻或視頻,使學生能夠形成更直觀和深刻的感受,使抽象的理論和寬泛的說教變得生動而具體。例如在講到“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時,播放相關的視頻,可以使學生迅速了解各個階段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這就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從而強化德育功能。
2.4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德育切入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里的德育內容,滲透在很多章節里,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尋找和把握德育切入點。這其中除了比較明顯的價值觀,還有愛國主義教育、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等大量的德育切入點。想要利用好這些切入點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需要教師認真備課,有目的的設計教學環節,尋找和使用和教學內容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的事例。經濟生活中用社會中拜金主義的反面事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將國家財政的作用和權利與義務相結合,通過名人偷稅漏稅的事例,讓學生設想如果大家都不按照規定交稅會出現什么情況,從而提高學生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公民意識;文化生活中,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中“仁”、“孝”等思想的分析,結合現實中“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現狀,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樂于助人”。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挖掘和對時事的掌握,可以隨時開展諸如此類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探索,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2.5提高個人素質,完善個人品德
1.中等成績的學生易受到教師忽視
對于當前我國的高中教育來說,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比較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這樣就會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于關注和關心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但是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學習成績中等甚至是比較落后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不夠重視,甚至是對其學習和心理狀態不聞不問,這樣無疑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繼而也就會使得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局面。這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無疑是不利的,也完全背離了當前我國高中素質教育的初衷,因此將當前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十分有必要。
2.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心理接受能力
當前我國德育的現狀也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因為這兩種教育方式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其中德育的傳統方式會使得學生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學生很難接受直接的灌輸方式,繼而也就很難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但是心理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重視,因此也就使得德育的工作渠道得以拓寬,將這樣的兩種教育方式進行有效結合是當前我國教育狀況的需要。
3.社會發展呼喚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需要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不僅需要有能力的人,同時還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在面對挫折以及面對困難的時候,只有心理素質強的人才能夠戰勝一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才能夠真正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與變化;那些內心素質比較弱的人注定是要失敗的。所以說,將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高中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教師應當更加關注中等學生的心理狀態
對于當前我國高中教育來說,很多學習成績中等甚至是落后的學生往往是教師最容易忽視的,這樣就需要教師首先擺正態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不偏不倚,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與愛。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以及接受德育。總之,這樣的一種教學氛圍是以下幾點措施得以實施的基礎與前提。
2.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對于這樣兩種教育方式的結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因為教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心理健康擔負重要的責任。因此學校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打造,盡力打造出一支真正具有高素質以及高能力的教師隊伍,繼而提升兩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
3.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