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微觀經濟學導論

微觀經濟學導論

時間:2023-08-23 16:59: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微觀經濟學導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西方財政學;財政學理論;理論基礎

Abstract:Since1892Bastable(Bastable,CF)publishedinthe"publicfinance",morethan100years,WesternFinancehasdeveloped,buttheirtheoryonthebasisoftheproblemistherearealwaysdifferences.Thisarticle,fromthefinancepointofviewbelongstothefundamentaleconomics,butcontainsacertaindegreeofpoliticalscience,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ofcross-disciplinary;thefinancialactivitiesofmajorandfundamentalisthemicro-economicactivities,butalsoincludesderivativeMacro-economiccontent.

Keywords:Westernfinance;financialtheory;theoreticalbasis

財政學僅是經濟學,還是政治學和經濟學交叉學科?

最初的專著性西方財政學是從經濟學角度展開論述的,巴斯塔布爾指出,“從最初意義上看,財政科學是經濟研究的產物?!保ㄗⅲ築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漢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財政學大綱》第一章第三節標題就是“公共財政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盡管作者接著于下一節“公共財政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也指出了財政學與政治學、歷史學的密切關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關于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觀點。

與這種經濟學觀相反,西方財政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開始出現了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觀。道爾頓(Dalton,H.)1922年的《公共財政學原理》一書,第一句就指出,“財政學是介于經濟學與政治學之間的一門學科。”(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3.)不過,由于英美早期財政思想傳統的影響,直至本世紀50年代末為止,認為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財政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主張隨著社會抉擇理論從60年代開始逐步被納入西方財政學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社會抉擇論從威克塞爾開始,就是主張政治程序進入財政分析視野的。為此,作為社會抉擇學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財政學:教科書導論》一書“前言”中就指出,財政學是涉及經濟學與政治學兩個方面的學科。(注:Buchanan,J.M.ThePublicFinances:AnIntroductoryTextbook.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60,pvii.)此后盡管許多財政學著作不再指出財政屬于何種學科,但由于它們所包含的有關社會抉擇論的內容,總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學的分析。所以,現代西方財政學盡管從根本上看屬于經濟學,但又具有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將其視為純經濟學科的看法,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

財政學僅屬于微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學兼有?

宏觀經濟學是本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后的產物,在此之前西方財政學是談不上以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的。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財政政策的成功運用,它逐步進入西方財政學中而成為其重要內容,就很自然了。這樣,西方財政學除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之外,同時出現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內容,威廉斯(Williams,A.)1963年的《公共財政與預算政策》一書,就鮮明地體現了這點。該書體系分為兩大部分,即“A編:微觀經濟學”和“B編:宏觀經濟學”,前者分析的內容包括稅收、政府支出和預算范圍等問題,后者則分析了經濟結構、經濟穩定與增長、預算與經濟政策等問題。(注:Williams,A.PublicFinanceandBudgetPolicy.NewYork:PrederickA.Praeger,Publisher,1963.)紐曼(Newman,H.E.)1968年的《公共財政學引論》指出,公共財政學所分析的政府三大任務,即穆斯格雷夫所指出的效率、公平和穩定,前二者屬于微觀經濟學,而后者即穩定任務則屬于宏觀經濟學。(注:Newman,H.E.AnIntroductiontoPublicFina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8,P223.)溫弗雷(Winfrey,J.C.)1973年的《公共財政學:公共抉擇與公共經濟》,也將財政的微觀與宏觀問題分開論述,即該書第三篇為“微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稅收與公共支出;第四篇為“宏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等的財政政策。(注:Winfrey,J.C.PublicFinance:PublicChoicesandthePublicEconom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73.)此外,其后還有許多西方財政學也包括了財政政策的內容,表明傳統地只局限于微觀經濟分析的西方財政學,已開始接納宏觀經濟內容了。

但與此同時,許多西方財政論著仍堅持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傳統。這點,只要看一看許多西方財政學仍然不包括財政政策的內容就可明了。布朗(Brown,C.V.)和杰克遜(Jackson,P.M.)1978年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就明確指出:“……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發展,是限制在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知識范圍內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尤其是一般均衡分析的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使公共部門經濟學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理論發展,應直接歸功于微觀經濟理論?!保ㄗⅲ築rown,C.V.&P.M.Jackson.PublicSectorEconomics.Oxford:MartinRober-taon,1978,P7.)瓦格納(Wagner,R.E.)1983年的《公共財政學:民主社會中的收支》一書,也將財政學研究對象歸入微觀經濟學中。他指出:“公共財政學的研究有兩個主要分支:公共抉擇和運用微觀經濟學?!\用微觀經濟學,檢驗的是公民個人對公共抉擇的反映?!保ㄗⅲ篧agner,R.E.PublicFinance:RevenuesandExpendituresinaDemocraticSociety.LittleBrown&Co.,1983,P4.)羅森(Rosen,H.S.)的《公共財政學》在1995年的第四版中,仍未將財政政策內容包括在內,并且也如同其他許多主張財政學僅屬微觀經濟學的財政學論著一樣,設有專門的微觀經濟學基本內容的篇章,作為全書的理論基礎。(注:Rosen,H.S.PublicFinance.4thed,Homewood:Irwin,1995.)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財政學屬于微觀經濟學的主張。

進一步看,就是并不反對財政學也包括宏觀經濟分析內容的許多學者,也仍將財政學的分析基點和重點放在微觀經濟分析上。在西方財政學界有著很大影響的阿特金森(Atkinson,A.B.)和斯蒂格里茲(Stiglitz,J.E.),在其1980年的《公共經濟學教程》引言中指出,“最認真地說,(本書)不打算包括穩定和宏觀經濟政策內容。……在穆斯格雷夫時代,他可以在其《公共財政學理論》(1959)中包括210頁的有關穩定政策的內容。然而,自那時以來,經濟學出版狀況變了,人們在文獻中對該問題作了大量的精彩描述。所以,我們的重點僅放在(政府)目標而不是穩定政策上?!保ㄗⅲ篈tkinson,A.B.&J.E.Stig-litz.LecturesonPublicEconomics.NewYork:McGraw—Hill,1980,pxv&P4.)盡管這段話表明了作者并不反對財政學也包含有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但至少表明了作者仍是將財政學重點和基點放在微觀經濟學上的。對此,米爾利斯(Mirrlees,J.A.)在奎格里(Quigley,J.M.)和斯莫琳斯基(Smolensky,E.)1994年主編的《現代公共財政學》中總結性地指出:“在穆斯格雷夫的《公共財政學理論》中,他以三個政策目標:配置、分配和穩定等術語,概括了他的主題,……。該書以超過200頁的篇幅研究了穩定問題,即我們現在稱之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在較后的教科書即阿金森與斯蒂格里茲的《公共經濟學教程》(1980)中,宏觀經濟政策問題被排除了。……公共經濟學,甚至公共財政學,被認為僅涉及配置和分配問題。而穩定問題則被留給宏觀經濟學及其教科書。”(注:Q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然而,西方經濟學關于微觀和宏觀的劃分,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而爭論不休,這造成了西方財政學的爭論和困惑。也是在奎格里與斯莫琳斯基主編的《現代公共財政學》中,由戴門德(Diamond,P.)撰寫的第八章名為“配置與穩定混一的預算”,資源的配置屬于微觀經濟學問題,而經濟的穩定屬于宏觀經濟學問題,因而該標題清楚表明了作者將宏觀經濟分析和微觀經濟分析兩大內容統一于財政的意圖。(注:Q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附帶應指出的是,即使在主張財政也應包括宏觀經濟學內容的西方財政學著作中,其體系內容的大部分以及基礎部分仍然是微觀經濟分析。因此,西方財政學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不在于有沒有包括微觀經濟學基礎,而在于有沒有包括宏觀經濟分析的內容。

總之,盡管現代西方財政學已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但從根本上看,它沿襲的仍然是微觀經濟學的傳統。此外,西方財政學在其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還隨著微觀經濟學的變化而變化。早期西方財政學專著已包含了福利經濟學思想,這在道爾頓《公共財政學原理》第二章“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中就有反映。作者在該章中批判了薩伊的“金律”,即“最好的政府是支出最少的政府,最佳的稅收是數額最低的稅收”的觀點,反對了傳統的“稅收邪惡論”,提出了財政和稅收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7—15.)此后,作為微觀經濟學分支的福利經濟成為西方財政學的理論基礎,關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問題的分析,最終落實到社會福利函數所確定的最大效用點上。這使得西方經濟學關于公共經濟學的效率分析,與私人經濟學的效率分析一樣,都統一到福利經濟學基礎上來了。這是西方財政學完全建立于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理論表現。

西方財政學的價值理論基礎

不管是主張財政學具有何種學科性質,西方財政論著都必須對財政問題進行大量經濟分析,因而必然要受到當時流行的經濟學價值理論和概念影響,必然或遲或早地按照已變化了的經濟學價值理論和概念來修正與重構自身的理論體系。

在英語財政學專著出現之前,西方經濟學上的“邊際革命”已經發生,邊際效用價值論很自然地成為西方財政學的價值論基礎。道爾頓的《公共財政學原理》鮮明地體現了這點。他在該書第三章第二節提出,私人分配支出所應遵循的邊際效用相等原則也應運用到公共支出的使用分配上來,指出:“除了法律上的意義以外,公共當局并不是一個人,難以象一個人那樣預計各種支出的邊際效用。但政治家們據以開展行動的總原則仍是相同的。對于公共當局來說,各種公共支出的邊際效用應該相等。從理論上看,既定支出總量在不同項目之間分配就是這樣決定的”(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17—18.)

在1928年的《公共財政學研究》一書中,皮古也有相同的表述:“就如一個私人應當通過在不同支出類別之間保持平衡,從而以其收入獲得更大的滿足一樣,作為一個共同體通過其政府的活動也應如此?!保ㄗⅲ篜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接著還運用這些原則,去解決公共部門如何決定哪些公共服務應予提供的難題,指出“支出應當用于戰艦還是用于濟貧,應按此種明智的方式,即由它們各自所提供的最后一先令所產生的相同的真實報酬來決定。”(注:P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按皮古的看法,這一方式可用來得出某一精確的社會平衡點,即如果共同體是一個統一的存在體,“支出就應在各方面逐步增加到這一點,此時花費的最后一先令所獲得的滿足,應等于由于政府服務而相應要求的最后一先令所損失的滿足?!保ㄗⅲ篜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所建立的這一模型被稱為皮古模型,是現代西方財政學關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若干著名模型中的一個。這樣,皮古就從邊際效用價值論出發,在理論上界定了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資源配置的最佳點。

不過,皮古等人引入西方財政學的,是當時通行的可測度的、可比較的、同一的基數效用函數。這一效用函數在本世紀30年代,隨著帕累托新福利經濟學取代了皮古的舊福利經濟學而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主觀的個人評價的序數效用函數,等效用曲線等帕累托概念也被運用到財政學上來。其后西方財政學對于公共產品最佳供應模型問題的分析,對于稅收以及其他各種財政效率問題的分析等,也都建立在效用無差異曲線上了。

這樣,私人經濟分析所能適用的價值理論和其他基本概念,都被運用到公共經濟分析上來了,公共財政學不再是與經濟學的其他分支相抵觸的一門學說了。與西方經濟學在價值論上的統一,無疑為西方財政學在本世紀60年代及其以后的大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條件。

西方財政學理論基礎分析的借鑒意義

第一,財政學從根本上看是一門經濟學,但又具有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

關于財政學僅是經濟學分支,還是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問題,我國財政理論界也曾有過類似爭議,即關于“財政是上層建筑還是經濟基礎”問題的爭議,這是本世紀60年代初由于財政本質問題爭議而引發的。此后,在后的80年代初,我國財政理論界結合著新的歷史背景舊話重提,又一次以財政本質問題為中心形成了對此問題的爭論。這些爭議大致形成了三大類不同的觀點:(1)主張財政屬于經濟基礎,僅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認為只能從經濟的角度去分析財政問題;(2)主張財政屬于經濟基礎,但又兼有上層建筑的性質,或者主張財政既是經濟基礎又是上層建筑。這就不能僅從經濟角度來看待財政問題;(3)主張財政屬于上層建筑。在我國財政理論界,持第三種觀點的人數很少,大部分持第一、二種觀點,并且第一種觀點還有逐步占據優勢的趨勢。但如同財政本質問題一樣,這一爭議在當時被視為是一種純學術的探討,經過那兩次爭議之后,至今已極少有人問津,除了在高校教學中作為一種理論問題介紹外,似乎已被人們遺忘了。在實踐中,人們則是將財政作為經濟工作來對待的。

然而,財政作為政府的分配活動,它采用的不是市場自愿等價交換的方式,而是由政府以強制形式完成的;它不是以市場為媒介和通過市場渠道來完成的,而是由政府在國家預算的形式下,通過政治程序的安排與運作來展開的。這樣,財政的運作過程就直接表現為是對市場的否定,具有強烈的政治內容和因素。對于計劃經濟來說,由于其本身就否定著市場,本身就政企不分,因而財政這種非市場性與計劃經濟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提財政的經濟性而不提政治性,并不影響問題的實質,即不影響人們實際上從經濟和政治兩重角度去考慮財政問題。

但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不同。由于此時政企必須分開,這樣財政所包含的兩重屬性合一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財政作為一種分配,它是經濟活動的一部分;但作為通過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活動,它又與政府的具體政治制度和規則密不可分。此時如果只談論財政的經濟性,其結果只能是忽略政治程序在財政活動中的作用,忽略政治權力憑籍財政分配介入和干預企業正常市場活動的可能性,這顯然是不利于根據財政的特性去指導財政實踐的。

我國財政理論否定政治程序是財政活動的內容之一,在實踐上導致了忽視乃至否定建立科學規范合理的財政制度與程序的結果,使得我國實際財政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的規范、制衡與監督。隨著市場取向改革的進展,由于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政治權力本身的不規范行為,導致了我國財政新老問題和弊端的急劇膨脹與擴大,是目前我國財政經濟工作分配秩序嚴重混亂,腐敗浪費低效猖獗的關鍵原因所在。因此,承認基本上是一門經濟學的財政學,具有一定的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正視財政活動中所具有的政治性質與內容,在實際的財政工作中相應地從整頓規范與財政相關的政治程序和規則入手,使之從原有的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基點轉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基點上來,才是對癥下藥之舉。為此,在以經濟學為基礎理論的同時,也有必要從政治學角度來開展我國的財政研究。

第二,財政學以微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也包括著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關于財政學以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問題。我國財政學從未討論過這一問題,但由于我國財政理論強調財政是國家作為社會中心組織進行的一種分配,是從整個社會角度進行的活動,因而人們理所當然地視財政為一種宏觀經濟活動,而否定從微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待財政問題。在最近的政府機構改革中,財政部被列入宏觀部門之內,就充分地說明了這點。對此,在過去的計劃經濟下是無關緊要的,因為當時正是以否定企業的獨立自主性和以國家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直接安排國民經濟活動為體制特征的,并且此時的財政是國家從整個社會角度安排經濟建設資金的主要和基本手段。但在市場經濟下則不同。此時社會的經濟單位已不再是國家而是企業了,此時財政從宏觀上調控經濟盡管是其極為重要的內容,但尊重企業的獨立市場運營主體地位,確保國家不干預企業正常的市場活動,則是我國政府和財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學會的嶄新內容。

西方財政學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待財政問題,對我國是具有重要借鑒作用的:

1.西方財政學從微觀角度分析財政問題,是隱含著這么一種涵義的,即此時的政府參與社會資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業和個人一樣,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場活動主體,即企業和個人是處于市場有效運行領域的活動主體,而政府則是處于市場失效領域的活動主體,它們進行的都是同等的資源配置活動。這樣,它們之間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稅納稅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預,而不能是國家凌駕于企業和個人之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干預它們的市場正常活動。

2.財政活動除了作用于宏觀經濟的內容之外,僅就其本身對于社會資源的配置來看,則應視為是一種微觀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界定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否則的話,將財政活動等同于宏觀調控,而財政干預企業市場活動也就等于政府的宏觀調控活動,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宏觀調控又是必要的,其結果實際上是為政府和財政隨心所欲地干預企業的微觀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些年來,人們在財政經濟工作中總會情不自禁地干預和插手企業的正常市場活動,其理論根源就在于此。這點,在防止政府和財政隨意干預企業問題上,是可資借鑒的。

第2篇

關鍵詞:經濟學導論;問題導向;能力主導;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161-02

經濟學導論既是經濟學科的入門課程,同時又是一門針對非經管大類開設學生的通識教育課程。我們從分析W生學習狀況出發,針對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了課程改革嘗試,以提高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和有用性。

一、學情診斷

由于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結構、前期積累,甚至學習能力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滿足不同梯度學生的學習要求,使得課程內容有益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及個人成長,就需要對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診斷,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學習目標模糊,甚至學習目標功利化。經濟學是一門顯學,其研究范疇已涉及到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甚至有“經濟學帝國主義”之說。有的學生認為,因為其他同學都在學經濟學,所以自己也跟風來選。加之目前經濟、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普遍較高,在部分學生中甚至存在著一種誤區,認為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就業,學了經濟學能夠找一個好工作甚至可以掙大錢。學習目標存在偏差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學生對通識教育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一方面,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部分學生的學期平均修讀學分在25學分左右,個別學生的學期平均修讀學分甚至超過了28學分,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較重。另一方面,學生對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學生認為,學習的關鍵在于學好專業課,通識課程的內容僅需要了解即可。由于學生在通識教育課程上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精力,導致了學生在通識課程學習上缺乏主觀能動性。

3.修讀專業不同,知識背景多元化。作為通識教育課程,經濟學導論的學生專業構成豐富,知識積累水平不同。從初次接觸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經濟學學習的擔憂不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生往往擔心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是否涉及大量數學與計算的內容,擔心自己的工具學科知識不夠扎實;而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則擔心經濟學的內容是否需要大量識記與背誦。從另一角度看,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學習、討論也更能產生新思維。例如,學物理的學生會提出如何從實驗的角度理解經濟學理論,而學法律的學生會思考經濟學與法學的聯系。

學情分析表明,為了解決選課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需要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有效設計教學環節與教學進度。

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目標設定

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目標模糊,甚至功利化的問題,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僅僅圍繞課程的時代性和有用性展開,力圖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的設定充分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以及今后的工作需要展開,分為三個維度:(1)學習宏觀經濟的基本概念和簡單的理論,以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宏觀經濟政策。(2)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工具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稀缺性”,進行權衡取舍。(3)掌握正確的經濟學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在各種信息中去偽存真,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精神。在第一堂課對課程的介紹中,將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概括為通過學習本課程,應當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修身齊家的能力,明辨是非的專業態度。

三、以內容廣度為導向的教學內容安排

圍繞經濟學導論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投入時間、精力有限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綜合考慮知識點的重要性、章節之間的關聯性、學習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案例的趣味性。

從教學內容的板塊上看,主要分為微觀經濟學部分和宏觀經濟學部分兩大板塊。在微觀經濟學板塊中,安排了供求理論、彈性分析、消費理論、企業行為、市場與福利共5章內容。其中,供求理論是本課程的基礎性理論,要求學生理解供求規律、價格機制等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彈性分析重在要求學生運用彈性的知識分析、解釋經濟現象;消費理論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等重要理論;企業行為的內容較為抽象,重點要求學生掌握不同市場結構的區別與特點,掌握企業長期決策與短期決策的區別;市場與福利則幫助學生認識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宏觀經濟學板塊中,安排了宏觀經濟運行概覽、國際貿易基礎、貨幣銀行基礎三章的內容。在宏觀經濟運行概覽中,要求學生理解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掌握GDP、GNI、CPI、失業率等核心概念,糾正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從經濟史、社會發展史的大視角來理解經濟發展問題,尤其是要學生將宏觀經濟學理論知識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實踐密切聯系,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國際貿易基礎中,主要介紹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以及匯率的基本知識。在貨幣銀行中,主要幫助學生認識貨幣的特點,流動性與貨幣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與貨幣乘數,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幫助學生理解經濟中各部門的聯系。

從教學內容的類型上看主要分為知識點、圖形、案例、熱點問題四大類。在知識點的教學中,強調學生掌握內容的準確性,通過課程的學習,重點厘清容易被誤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例如,強調GDP指標的地域概念、流量概念、生產概念,區分失業者與非勞動力等。在圖形的教學中,強調定量分析的工具作用,例如要求學生作圖分析在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的條件下,價格管制帶來的不同影響。在案例教學中,強調教學案例的生活化,例如引導學生分析日常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價格歧視的現象。在熱點問題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根據一周內發生的大事件,或者頒布的最新經濟政策,又或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問題,及時補充完善教學內容。

在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擇基礎性、工具性、代表性的問題講解。由于學生普遍存在對通識教育課程投入時間不夠的問題,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識記和理解能力,以減少學生的課后負擔。從這兩點出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計了大量提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1)比較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為了區分相近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兩個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避免記憶混淆,如:GDP平減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有何不同?(2)“反常”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甄別人們在學習經濟學以前容易誤解的問題,例如:充分就業水平下是否仍會有失業存在?(3)實踐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將知識點融入到日常生活實踐中,例如:全職太太算不算失業人口?(4)拓展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深入思考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四、以案例為特色的教學環節設計

在教學環節上,充分開展了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案例教學。

第3篇

摘要:從管制、規制和監管的性質來比較三者的異同,并闡明三者同是微觀經濟學領域的調整手段;對干預和調控的解讀,通過對二者詞義的比較并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得出結論:在中國使用調控比干預更加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特別是在宏觀領域的管理。關于我國經濟政策和經濟立法的選擇,即以規制為研究中心的法律與政府管理市場經濟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管制;規制;監管;干預;調控;市場監管法;市場規制法 

1管制、規制與監管

管制、規制與監管都是英文“regulation”的不同翻譯,對于日本學者的著述傾向于將它譯為規制,如金澤良雄在《經濟法概論》一書中第一編第四章所談及的問題就是“經濟法中的規制”,植草益的《微觀規制經濟學》等。對于英美學者的著述則更傾向于使用管制,如丹尼爾•史普博的著作是《管制與市場》,施蒂格勒的《產業組織與政府管制》等。而在國內的經濟學著述中,管制與規制的運用也無統一的規范,如王俊豪所著《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馬昕等所著《管制經濟學》,謝地所著《政府規制經濟學》,王雅莉所著《公共規制經濟學》,張維迎的《管制與信譽》等。在經濟法學著述中,結合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學者們大多數使用的是市場規制,如漆多俊在《經濟法基礎理論》第十章所述內容即是“市場規制法原理與制度體系”,監管在經濟學領域很少見,但是在法學領域,有的學者將市場監管法和市場規制法并列為微觀經濟法范疇,是干預市場微觀領域的不同手段。如盧炯星認為,市場監管法與市場行為規制法同屬于微觀經濟法范疇,但兩者卻各有不同。有的學者認為,在與法律密切聯系的層面上,管制、規制與監管并無本質區別,既包括與此相關的政策,也包括為實施政策而制定的法律法規。還有學者認為:管制原意是指有系統地進行管理和節制,并含有規則、法律和命令的基本含義,通常理解為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管理和限制,要比監管的范圍大的多,監管只是管制的一種,是從維護安全,降低風險角度進行的管制。管制與規制并無不同,只是“regulation”的不同翻譯而已,無論管制更多的適用于政策性討論也好,規制側重于管制法律表現形式也好,這些區別對于實質性研究并無意義,因此我們的研究重點不應該是刻意追求到底是該用規制還是用管制,而是應當著眼于經濟運行的整體來掌握適用的范圍以及與其他經濟管理方法的區別。

1.1管制(規制)的性質

丹尼爾•耶金在他的一書《制高點——重建現代政府與市場之爭中》寫到的管制(規制)在戰前與戰后被接受的程度和內容有非常大的差別,這是什么原因呢?在查看了相關資料后得出這樣的結論:戰前的管制(規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制,政府的手伸向市場的各個微觀領域,因此它指的是對微觀經濟領域的直接監督和管理。而凱恩斯主義則將政府從微觀拉向宏觀,主張管理總體經濟而不是具體的市場運作。因此,凱恩斯主義被賦予了另外一種名稱“政府干預”,用與區分政府管制(規制)。丹尼爾•史普博認為管制是由行政機構制定并執行的直接干預市場配置機制或者間接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供需決策的一般規則或者特殊行為。金澤良雄認為規制可以理解為是對于一定的行為規定了一定的秩序,而起到限制的作用,經濟法規制的對象就是經濟生活涉及到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循環的全部過程,并包括與此有關的金融、運輸等。維斯卡西認為,政府管制是政府以制裁手段對個人或組織的自由決策的一種強制性限制,政府的主要資源是強制力,政府管制就是以限制經濟主體的決策為目的而運用這種強制力。植草益認為,政府管制是社會公共機構依照一定的規則對企業的活動進行限制的行為。我國學者王俊豪則將管制定義為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對獨立的政府管制者(機構),依照一定的法規對被管制者(主要是企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與監督行為。因此,管制(規制)的性質是對微觀經濟領域和主體的干預。

1.2監管及市場監管法

監管,有學者將其解釋為監督和管理,但其并不是監督和管理的內涵的簡單相加,而是有特定的含義。國外有學者認為:監管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對經濟個體自由決策所實施的強制性限制。國內也有學者認為:監管就是由監管者為實現監管目標而利用各種監管手段對被監管者所采取的一種有意識的和主動的干預和控制的活動。盧炯星給監管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監管就是市場運作的條件下,以矯正、改善市場機制為目的,政府對市場經濟行為的干預和干涉,或者說,監管就是政府根據法律制定與執行規章的行為,因此,市場監管就是監管主體制定各類市場的行為規則,并通過執行這些行為規則來減少市場失靈、構建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市場競爭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監管法作為經濟法需要研究的一個新興領域,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與市場的矛盾不斷加深,而逐漸進入法學家們的研究視野中。目前學界關于此方面系統化、專門化的研究不多。但是,市場監管法在微觀經濟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調整市場在運行過程中,監管主體對市場主體及其市場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所產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市場監管法不僅是市場主體進行市場運營的準則,也是市場監管主體依法監督、持續審慎監管、有效監管的依據,對于保障市場的安全與秩序、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市場監管法進行研究的學者們一致認為,它是屬于經濟法,而且應當是經濟法的獨立組成部分。它與市場規制法雖然都是調節微觀經濟的法律,但是作用的領域卻各不相同。經濟法學界注意力普遍集中在體現調整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的宏觀調控法和維護市場競爭的微觀市場規制法,對于市場監管法很少提及,這在各個法學著述中可以發現大多學者將經濟法的內容分為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如漆多俊的《經濟法基礎理論》、《經濟法學》,邱本的《自由競爭與秩序調控》等。有的則用市場規制法包含了市場監管法,但是對于兩種微觀領域的調控措施又沒能很好的協調兩者的差異。在研究微觀經濟立法時,沒有必要區別市場規制與市場監管,因為微觀經濟活動的配置應該交給市場,政府只是在市場失靈時的一個次優選擇,所以微觀經濟領域的立法就應該本著少管,間接管理的原則。當需要管理一項經濟事務時,根本不用區別是規制范疇還是監管范疇,我們的著眼點應該是什么時候管以及如何管的問題。

2干預與調控

干預一詞在國家與市場的博弈過程中似乎歷來就被視為國家或者政府的一項權力,在讀了丹尼爾•耶金的《制高點——重建現代政府與市場之爭》一書后發現,在英美國家,管制與干預有過一次巧妙的交鋒,而分水嶺就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此后大多數文獻都使用的是干預,以區分危機前的管制。探究其中的原因,是凱恩斯和他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所引起的變化。眾所周知,經濟危機后,美國民眾強烈呼吁政府出來“主持大局”,他們一方面迫切希望政府能夠利用自己的權力增加就業、降低通貨膨脹、恢復市場等,而另一方面,特別是曾經一度控制市場的資本家們,害怕政府的介入會影響到他們的活力和發展,不想再回到20世紀初那種被管制的時代,更不需要一個什么都

第4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基礎課;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9-0050-02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經濟學正式進入中國高校課堂,九十年代后大多數高校將其由選修課調整為必修課。而現在,西方經濟學已經是我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體經濟運行規律的,研究的對象是影響整體經濟的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這四個重大問題。經濟學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分析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最重要課題。學好宏觀經濟學,從大的方面來講可以更好地把握經濟形勢,為如何發展提出政策建議。從小的方面來講,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方向的選擇。授課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只是簡單地應付考試,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十分有限。本文針對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條件相對較差

目前來看,本科生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手段是相對單一和落后的,不少學校仍采用原始的板書、講授的方式,以期末閉卷考試作為學期學習的終結。但是,由于宏觀經濟學本身理論龐雜,流派眾多,內容豐富,一個學期的課時分配又相對較少,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能為學生增加的案例分析、討論等環節必然十分有限,導致學生往往只記得干巴巴的理論和公式,理解和運用則顯得十分困難。

2. 題海戰術效果偏頗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有些教師采用題海戰術,通過多做習題解決學生使用各種公式和理論的問題。題海戰術無疑對于期末考試是有顯著效果的,但對于學生真正掌握和使用宏觀經濟學原理去解決現實問題的幫助并不大。

3. 某些學校存在課程教學體系不完善的情況

在同一學校內,不同的教師教學側重點不同,授課內容上有時會出現很大偏差。比如有些教師認為國際經濟問題很重要,花了很多課時講解,有些教師卻認為這是國際金融課程的內容,去掉了該部分知識。這使得不同專業學生在相互交流時產生了不少疑惑。

4. 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有些教師本身理論水平有限,為學生講解時做不到深入淺出,反而使難的更難。有些教師對一些理論問題有較多的研究,授課時加入了不少更深入理論的講解,這對本科生學習入門級的宏觀經濟學來說也顯得困難,反而可能使學生更加地云里霧里。

二、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存在的問題

1. 學習興趣不大

在教學中發現,多數學生認為宏觀經濟學比微觀經濟學難學。究其原因,微觀經濟學與生活更為息息相關,但宏觀經濟學要解決的諸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失業等問題,與學生的經驗有很大疏離。加上宏觀經濟學理論包羅萬象,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陷入龐雜的理論圈中,進而望而卻步,更不要提濃厚的興趣了。

2. 難以把握理論體系

宏觀經濟學理論是有較強的邏輯性的,但由于理論繁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很茫然,只是掌握一些孤立的知識點,把握不住整體體系。

3. 難以學以致用

學生對待現實問題常會慣性地憑感覺回答。比如問到一國或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或財政政策,不少學生會直接回答好或不好,甚至不懂得運用GDP這樣簡單的經濟指標來說明問題,不會使用學過的理論分析財政政策產生作用的過程路線,進而分析其政策效果。

4. 學習效果不理想

學生常常眼高手低,聽課的時候覺得挺簡單,下了課缺少練習,結果一遇到問題就傻眼。從學習效果來看,多數學生依靠平時抄作業,依靠教師期末劃重點、背重點來通過期末考試,考完了知識也忘完了,根本談不到什么素質教育。

三、關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建議

教與學是永遠在發展的課題,教師萬不可掉以輕心,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理論。正因為身為教師,更應理解學無止境、學海無涯的意義。宏觀經濟學這門課程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變化發展的特性,教師如果不能夠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理論發展變化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那么授課無疑是失敗的?;谝陨险劦降膯栴},本文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 組成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應經常組織教師座談研討,展開學術交流,這樣使不同教師的長處碰撞,提高教師隊伍素養。同時,要對龐雜的理論做好取舍,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手段,改善由于課時有限和不同教師認識不同帶來的問題。

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手段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對于現實熱點問題,教學團隊經過研討后形成較為成熟的觀點,作為增加的案例分析與學生分享。現實案例、熱點問題的分析與討論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此為橋梁,引導學生理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運行跡線,進而學會運用理論去分析問題。

3. 注重對理論體系的講解

開課前,先簡要介紹宏觀經濟學的體系,讓學生有大體印象。學期授課中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章節的邏輯關系,期末再次串講加深學生對宏觀經濟學體系的理解。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主要是凱恩斯的理論體系,有些教師在導論部分增加了流派的介紹。但對于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來說,此時講解流派,會使他們感到難以消化,所以建議在期末串講時講解流派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體系。

4. 注重課堂互動

教學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隨時溝通,注意觀察他們對正在講解的問題的理解程度。發現學生反應困難時應重復講解,反應良好時再進行下一問題。要時時提醒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的步伐自己動手。比如學習IS曲線和LM曲線時,教師一邊講解其推導過程,要求學生跟著教師自己動手畫圖推導。此外,還應增加課后交流時間,布置習題,防止學生學過就忘。

5. 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平時布置一些小論文去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給學生推薦一些官方網站,如國家統計局網站、WTO和世界銀行網站,以及一些權威的財經類網站如新浪財經、FT中文網等,引導學生關注熱點經濟問題。要抽時間對案例進行講評,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經濟指標和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憑感覺,人云亦云。

6. 提高教師自身理論水平

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背課本,要對理論有深入的研究,還要對熱點經濟問題和前沿經濟理論有所研究。本科生學習的經濟學理論并不深奧,但只有教師本身的理論深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使教學深入淺出,使學生學起來更輕松。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由于其理論的龐雜多變和教學條件、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時常感到困難很大。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應注重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注重梳理理論體系的邏輯關系,增加現實案例的討論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而學會運用學過的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樊瀟彥,袁志剛.宏觀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

2016年7月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專業開考課程考試時間安排表

專業代碼及名稱

7 月 2 日

7 月 3 日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A020103

財稅(專科)#

00064

納稅檢查

00061

國家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A020179

會展管理(??疲?/p>

03875

會展概論

03872

會展營銷

08883

會展政策法規

08884

會展經濟學

A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A020205

人力資源管理(??疲?/p>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0165

勞動就業概論

06183

工資管理

A020234

物業管理(專科)

00172

房地產經營管理

04363

物業管理實務(一)

04365

物業管理財務基礎

05565

物業管理法規

07489

應用寫作

04364

物業管理實務(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82

物業管理概論

18960

禮儀學

 

 

11429

物業管理英語

 

 

A020238

國際旅游管理(??疲?/p>

00192

旅游市場學

06010

旅游英語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00194

旅游法規

02519

食品營養與衛生

11341

國際旅游學

06123

導游學概論

11506

旅游飯店財務管理

07489

應用寫作

 

 

 

 

 

 

A020242

會計電算化(??疲?/p>

 

 

05946

關系數據庫原理與程序設計

08310

會計電算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A020276

環境保護與管理(??疲?/p>

02764

水土污染與防治技術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7847

環境經濟學

05580

環境保護

03164

環境科學概論

02757

環境監測(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4516

環境問題案例分析

A040106

教育管理(??疲?/p>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1282

外國教育史

00448

學校管理學

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專科)

04265

社會心理學

03518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03372

團體心理輔導

A040115

英語教育(??疲?

06423

英語語音學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87

基礎英語(一)

01212

英美概況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491

中小學英語教材教法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0

實用英語語法

 

 

 

 

A050102

秘書(??疲?/p>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50128

漢語言文學教育(??疲?/p>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350

基礎寫作

11493

現代漢語(二)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5

古代漢語(二)

11496

中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492

現代漢語(一)

A050129

商務秘書〔商務管理〕(??疲?/p>

07489

應用寫作

00776

檔案學概論

08020

商務秘書學

07786

國際商務

18960

禮儀學

18961

財務管理與會計基礎

11520

秘書事務管理

18956

法律事務管理

A050226

商務英語(??疲?/p>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A050301

廣告(??疲?/p>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7

廣告媒體分析

00636

廣告心理學

00634

廣告策劃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851

廣告文案寫作

A050303

公共關系(專科)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A050316

廣播電視編導(專科)#

01172

數字制作技術基礎

01169

影視攝影技術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01171

電視攝影造型基礎

01173

影視聲音藝術

01176

電視寫作

01177

電視作品賞析

01175

視聽元素基礎

A050407

音樂教育(??疲?

 

 

07975

音樂欣賞(一)

11372

歌曲作法(一)

11371

和聲學(一)

A050436

藝術設計(??疲?/p>

00504

藝術概論

 

 

10177

設計基礎

 

 

A050442

服裝設計與工程(??疲?/p>

03904

服裝生產管理

00683

服裝市場與營銷

00677

服裝材料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05

服裝企業督導管理

03906

服裝品質管理

A050454

動漫設計與制作(??疲?/p>

 

 

 

 

08878

動漫產業概論

08881

動畫編導基礎

A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疲?/p>

05875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

10726

數控機床與編程(一)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一)

02358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10723

流體傳動與控制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A080304

模具設計與制造(??疲?/p>

02220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01632

壓鑄模及其他模具

01622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01634

塑料成型機械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一)

01639

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

A080311

農村機電工程(專科)

11478

農村電力系統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一)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11479

電器設備使用與維護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9439

計算機實用基礎

08214

農業機械

 

 

11480

汽車拖拉機構造原理與應用

 

 

 

 

A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疲?/p>

10737

電子技術基礎

07840

微型計算機技術及應用

10736

電氣測量技術

08182

自動控制原理(一)

 

 

10738

工廠電氣設備控制

 

 

 

 

A08060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疲?

02151

工程制圖

02302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

02271

電機學

02273

電子技術基礎(二)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A080704

電子技術(??疲?/p>

08679

電路分析基礎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A080744

數控技術應用(??疲?/p>

04118

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2609

互換性原理與測量技術基礎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A080786

移動商務技術(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9016

移動通信原理與應用

 

 

 

 

 

 

A080788

嵌入式技術(??疲?/p>

06143

電路基礎

12730

嵌入式LINUX應用編程

12732

ARM結構與程序開發入門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疲?/p>

02394

房屋建筑學

 

 

 

 

 

 

A082217

電子政務(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3332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82229

汽車服務工程(??疲?/p>

05872

汽車營銷案例分析

05868

職業道德與禮儀

05870

汽車售后服務管理

05869

汽車應用英語

05875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

05881

汽車診斷與維修

05877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

05871

汽車營銷技術

05879

汽車電氣設備與維修

 

 

 

 

05873

汽車保險與理賠

A090603

鄉鎮企業管理(??疲?/p>

03971

經濟學基礎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0333

鄉鎮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11383

鄉鎮企業生產管理

07481

管理學基礎

11382

鄉鎮企業經營管理

 

 

 

 

07787

會計學原理

 

 

A090604

農村財會與審計(??疲?/p>

03172

農業經濟學(二)

02827

農村企事業會計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0944

審計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7787

會計學原理

 

 

A090620

畜牧獸醫與管理(??疲?

02785

獸醫微生物學

02787

獸醫藥理學

04797

動物流行病學

04793

家畜病理解剖學

B020104

財稅(獨立本科段)

03403

國有資產管理

00069

國際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00068

外國財政

 

 

B020110

國際貿易(獨立本科段)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B020119

餐飲管理(獨立本科段)#

18960

禮儀學

 

 

 

 

 

 

B020157

財務會計與審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0061

國家稅收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00944

審計

04532

財務會計專題

03702

會計制度設計與比較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4533

管理與成本會計

 

 

04531

微觀經濟學

06069

審計學原理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180

會展管理(獨立本科段)

03875

會展概論

03872

會展營銷

03878

會議運營管理

08884

會展經濟學

03877

會展項目管理

08888

會展企業戰略管理

08889

會議酒店管理

08887

會展場館經營與管理

08725

會展客戶關系管理

 

 

 

 

08890

會展管理信息系統

B020204

會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4531

微觀經濟學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08

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

 

 

07072

企業形象設計(CIS)

07353

管理學原理(一)

 

 

B020216

電子商務(獨立本科段)

 

 

 

 

03339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B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324

人事管理學

00463

現代人員測評

06183

工資管理

00294

勞動社會學

07484

社會保障學

11467

人力資源統計學

11366

人口與勞動資源

11365

勞動力市場學

11466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1470

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

11468

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11469

宏觀勞動力配置

 

 

11471

勞動爭議處理概論

B020222

物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2659

房地產項目管理

05673

城市社區建設概論

00176

物業管理

05674

物業信息管理

05672

物業設備管理

05675

物業管理國際標準與質量認證

06569

物業管理實務

05676

城市環境保護

07519

公司管理學

 

 

 

 

 

 

B020230

公共事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3335

公共管理學

05724

公共衛生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B020235

國際旅游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91

旅行社經營與管理

00187

旅游經濟學

00188

旅游心理學

04138

旅游文化

11403

中國旅游文學作品選

05034

旅游地理學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11404

旅游飯店設備管理

18960

禮儀學

11341

國際旅游學

11343

旅游會計學

11405

美食與菜系

 

 

11406

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B020236

會計電算化(獨立本科段)

 

 

08674

計算機網絡基礎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02376

信息系統開發

B020256

項目管理(獨立本科段)

05060

項目范圍管理

05058

管理數量方法

04154

項目采購管理

05063

項目時間管理

05067

項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項目質量管理

05061

項目成本管理

05066

項目論證與評估

09413

項目管理概論

10427

項目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

 

 

 

 

B020277

環境保護與管理(獨立本科段)

04518

環境化學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4525

環境微生物學

04526

環境工程導論

04521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04519

固體廢物管理

04528

城市生態與環境學

05580

環境保護

04527

環境規劃與管理

第6篇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267-02

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一般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上學期學習微觀部分,下學期學習宏觀部分,是學生在大學中首先接觸到的專業課程。因為這門課程本身的特點,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學。但是,因為它是學生后續學習課程的基礎,因此必須要學好。鑒于此,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 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特點可高度概括為:內容豐富、理論常被誤讀以及對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1]。

(一)西方經濟學內容豐富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經濟學帝國主義,說的是經濟學到處攻城略地,大規模分析那些原本不屬于經濟學領域問題的現象。盡管包含著復雜的褒貶難定的意味,卻也真實地道出了經濟學包羅萬象的事實。因此,作為入門級的教科書,西方經濟學即使只包括最基本的主流理論,也難以“瘦身”,只有被分為兩部分(兩本書或者兩冊書),才能容納這些龐雜的內容。更令初學者困惑的是,西方經濟學中似乎還“山頭林立”,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學派分析的視角不同,給出的結論和政策建議也大相徑庭。這對于在中學階段習慣了唯一正確答案的低年級大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

(二)西方經濟學理論常被誤讀

作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經濟學有著眾多著名的理論。這些理論高頻率地亮相于各類媒體,經濟學的門外漢也能略知一二。有些理論被很好地詮釋與應用,有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但是,大多數理論不是被誤解,就是被誤用,學生們一開始就有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以后就比較難以糾正過來。此外,經濟學大量借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的概念,固然增加自己的科學成分和分析問題的工具,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給初學者帶來混亂。這些概念已經跟他們在原來領域有了本質的不同,卻擁有同樣的名稱,如彈性、邊際等。不少學生耳濡目染大眾媒體,習慣跟他們一樣對經濟學的概念簡單地采用“顧名思義”法對待,豈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教師在西方經濟學課堂上不得不經常擔起糾偏和澄清的責任。

(三)西方經濟學對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較高要求

盡管是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西方經濟學卻具備了濃厚的自然科學特色?!斑呺H革命”之后,微積分知識大量引入,許多經濟學概念都是借助于數學工具來表達的。各種曲線的平移和旋轉,均衡狀態的變化及其程度,都需要嚴密的數學推理和運算。但是,西方經濟學畢竟研究的是人的行為,不像數學和物理學那樣研究的是客觀事物,不能太機械,太具體,因此,常常需要抽象掉那些可以被忽略的因素。正如羅賓遜夫人所說,易于處理的經濟理論常常跟現實不能很好擬合,而跟現實擬得好的理論常常難以處理。因此,經濟學總是在跟現實擬合與易于處理之間進行權衡。這樣就使得西方經濟學既要求學生具備處理數學問題那樣的邏輯思維,又必須具備處理哲學問題那樣的抽象思維。

二、提升西方經濟學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重視案例教學

經濟學是一門跟日常生活和社會政治經濟熱點事件聯系緊密的科學,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案例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原理, 而且可以起到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取得實效, 關鍵在于選取恰當的案例,報刊、雜志、電視和網絡等媒體能提供富有實效性的資料, 及時將其充實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使他們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培養他們對現實的敏銳觀察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過幾次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提供教學案例了,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成為經濟學家,但是學會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可以受益終身,案例教學有助于這種能力的獲得。

(二)重視討論教學

國外經濟學教學中常常采用合作學習法,以有效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深度。合作學習法亦稱為小組學習法( small group learning) 或小組活動法( small group activities) 。合作學習法之所以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學習方法,是因為它不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學習經驗自覺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而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創設合作學習情景,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而提高學習和教學效果的方法[2]。教師給學生指定問題,讓學生自主組成團隊,在課后搜集資料,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在課堂上派代表進行陳述,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提問,逐漸消除疑惑,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采用討論教學法能強化教學體系中“學”的環節和“學”的作用,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思考、質疑問難和探索求解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使探索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協同性學習得以真正實現,從而有利于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

(三)重視學生課堂參與

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多用引疑釋疑的方法,制造學生內心中的認知沖突,使學生“樂而好學”,并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成為主動積極的參與者。如講到一個流派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另一個流派對此問題的看法,并進一步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這兩個流派會產生差異。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難免有疲勞和精神不集中的時候,這時老師的提問能夠迅速調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青年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面對問題總希望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引疑的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引導學生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制造一種類似于搶答競賽的氛圍,吸引每一個學生參與。

(四)重視及時歸納總結

西方經濟學內容豐富,理論密集,關于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論解釋,或者是關于同一個理論有一系列相關的概念和曲線,如果不及時歸納總結,初學者很容易陷入茫然無緒的困惑中。而經濟理論的連續性比較強,一個環節落下來,之后的內容就跟不上。因此,及時歸納總結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國內外優秀的經濟學教科書在每章都有結束語,歸納總結本章的要點和難點。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歸納總結不僅要求教師在每章結束的時候進行,而且在講課過程中要隨時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如講到效用理論的時候,要將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的前提假設,度量效用的方法,以及各自采用的分析方法等進行對比總結;講到古典學派的供給曲線時,要帶領學生回憶凱恩斯學派的供給曲線,尋找導致他們出現差異的原因,并進一步將這種原因與他們各自的政策主張聯系起來。

(五)重視經濟思想史知識的講解

加強經濟思想史的教學,能讓學生把整個經濟學的來龍去脈搞清楚[4],避免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茫然境地。經濟學的理論紛繁復雜,每一種理論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理論之間卻常常是對立的。這種看似悖論的情形在經濟學中實屬常見,要達到見怪不怪的境界,需要對經濟思想史有所了解。每一種經濟理論都有歷史淵源,許多理論之間有繼承性,新的理論是對原有理論的發展和完善。而每一次“革命”之后,就會出現一些完全不同的理論,然后這些理論就成為更新的理論的源頭。每一種經濟理論都是應運而生的產物,是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下對現實作出反應的結果,當現實環境發生變化時,經濟理論也會作出相應的修正。經濟思想史就是關于各種經濟理論發展的歷史,它像一條彩線將各種閃光的經濟理論之珠貫穿起來,握住了彩線,就能把握所有的珍珠。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導論部分,一定要講解經濟思想史,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各種經濟理論在學說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六)重視介紹學術前沿

盡管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面向初學者的,但適當介紹學術前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因為初級階段教科書對某些理論作了過于簡化的處理,以至于太脫離現實,不能讓學生信服,從而對整個經濟學體系產生懷疑。為了不給學生留下經濟學不科學的印象,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這些簡化在較為高級的階段已經放松,前沿的理論能夠很好地跟現實擬合,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信心和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只有不斷追蹤前沿才能保持知識結構常新。將這些課本上沒有的最新知識帶給學生,不僅令學生耳目一新,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閱讀最新的文獻。當然,對新知識的介紹要適度,如果過于高深,不僅容易打消初學者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占用太多課時。

參考文獻:

[1] 周敏.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教法研究,2009,(1):92-93.

[2] 方陽娥.國外經濟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法和經驗學習法[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29-131.

第7篇

 

西方經濟學是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及其不斷發展對經濟理論指導的急迫需要而引入我國大學講堂的。雖然它源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但其是對市場經濟運行一般規律的總結,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普遍的實踐指導意義。由于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對西方經濟學教育和研習的中斷,該門課程在國內高校開課時間不長,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確定為我國高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教育教學方法還比較落后,教學效果不理想;加之其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成為當前普通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一個普遍現象和難題[1,2]。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就提高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知識的接受性做一簡單的教學方法經驗之談,以供同仁討論。

 

一、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學生接受性難題分析

 

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學生接受性難題,實質上就是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接受性不高,從而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這既有理論本身的固有特點,也有學生自身的問題,還包括教師和教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1.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固有特點。一方面,西方經濟學理論是對復雜經濟現象的一種簡單抽象;但將其與現實經濟問題進行比較時,往往可能會因理論的簡單抽象而與現實脫節。極其抽象的理論與復雜的經濟現實之間的直接關聯性較低,又采用了大量的圖表、數學推演等表述手段而顯得枯燥乏味,往往無法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理論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數百年的市場經濟運行一般規律的經驗總結,涉及的理論數量眾多、學派林立。理論復雜性和綜合性極高,令初學者望而生畏。

 

2.學生自身的問題。伴隨著教育體制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和高校擴招,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動力明顯下降,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而使學習懈怠、投機取巧的現象普遍[1]。此外,經管類專業一般文理兼收,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特別是許多文科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數理分析能力不強,對于涉及較多定量分析和數學邏輯推理的經濟理論難以理解。再者,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以往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慣性使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不強,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勞和刻苦學習的精神。

 

3.教師和教材方面的不足。當前高校的許多師資力量源自非師范院校,并且剛碩士或博士畢業不久就直接走上講臺,缺乏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教學經驗不足、對教學內容把握不準、以及教學方法和技巧運用不熟練,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國內主流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大多帶有應試教育的烙印,過多注重邏輯層次性和純理論闡述,缺乏與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緊密聯系的案例,內容單調、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二、提高西方經濟學教學的學生易接受性建議

 

教師的職責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使其能夠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具有自主學習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2],并有效提高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涉及教材選擇、教案編寫、教學手段應用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創新,由于能力有限,筆者僅根據自己的實踐從“教”的角度探討提高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易接受性措施。

 

1.充分利用導論課的綱領性引導作用。導論或引言是一門學科的知識架構。教師要充分利用第一堂課,通過問題導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其形成的主要理論,使學生初步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結構。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由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兩大主干構成。資源配置即微觀經濟學,側重于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分析,主要包括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消費理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行為分析(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生產要素理論)和消費者與生產者相互作用決定產品價格的供求理論(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等主要知識點;資源利用即宏觀經濟學側重于經濟總體的經濟行為及運行規律分析,主要以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圍繞總需求、總供給及其構成展開。各個理論及其發展構成該門學科的枝葉,與主干一起構成了繁茂的樹形結構。

 

2.采用多種語言邏輯演繹經濟學理論。經濟理論也稱為經濟模型,可以采用文字、幾何、數學公式三種符號語言進行表述[3]。比如“均衡價格決定理論”,其文字表述(即語義模型)為“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時所決定的價格”,幾何表述(即幾何模型)為“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與向左下方傾斜的供給曲線相交決定的價格”,數學公式表述(即數學模型)為“需求函數Qd=a-bP、供給函數Qs=c+dP與均衡條件Qd=Qs的聯立求解”。事實上,經濟學中的每一個理論(或模型)均可以通過這三種方式進行描繪,教師在課堂講授時如能充分把握這三種邏輯演繹方式,則可以實現具有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學生對理論的有效把握(文科生比較容易接受文字邏輯,而理科生更容易接受幾何和數學邏輯)。

 

3.案例教學和學生互動有效結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度和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4]。案例是連接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入當前熱點經濟問題為案例,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辯論等課堂互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思考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終教學目的。當然,在案例討論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總結和發現有關經濟理論在所討論問題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使學生體會到西方經濟學理論并非只是枯燥乏味的純理論邏輯,而是與我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4.精心準備教案,熱情飽滿講課。任課教師的知識積累與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5]。“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堂精彩的課程是以教師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熱情飽滿的積極態度為基礎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時刻把握經濟學的理論前沿,關心并研究現實熱點問題,做到每堂課前準備好科學的教案和需要引用的教學案例,從而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并感染學生。

 

此外,適當安排一些課后習題和經濟學調研、實踐活動,也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理論的熟悉和把握。

第8篇

關鍵詞:酒店管理;環境管理;課程體系

酒店業是我國市場化改革起步最早、發展速度最快、自由競爭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召開,為旅游業提供了良好機遇,也為賓館酒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2010年全國住宿餐飲業零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上升到13.4%,成為宏觀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國酒店業的行業規模、營收狀況以及經濟作用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酒店業的快速發展擴張在滿足了社會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直接的和潛在的環境問題。由于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多數酒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了酒店的環境管理,隨著顧客需求層次的提高和酒店業競爭的加強,酒店環境管理水平也是酒店軟實力的象征和體現。環境管理類課程作為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多數院校的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中普遍缺失。因此,在酒店管理內部需求和社會對環境問題日益關注的情況下,構建酒店管理本科專業環境管理類課程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酒店業在環境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1.環境污染嚴重。酒店一直被認為是住宿、休閑、娛樂和社交的重要場所,酒店業在人們心目中一度是無煙產業,似乎并不會產生環境污染。事實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煙塵、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廢熱和垃圾,酒店業普遍存在光環境、聲環境、熱環境及空氣質量環境問題,如廢水廢油污染、廢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噪聲污染等,嚴重影響顧客和周邊居民的衛生環境質量。

2.資源浪費嚴重。酒店在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紙張、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項設施設備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較典型的物資消耗。消耗品產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難以降解,又成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劇城市環境惡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電、煤、氣等,能源消耗已經成為酒店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二、酒店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

綜合國內外酒店餐飲業環境管理的思路和經驗,根據酒店產品生產與消費的流程邏輯,酒店的環境管理主要體現在酒店生產經營活動的“資源利用、產品設計、生產控制、消費方式”四個關鍵環節,具體內容包括:①酒店資源的環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結構、節能技術的應用、水資源的節約與回用、垃圾資源化處理與管理等。②酒店產品的環境管理:包括酒店產品的平衡設計、酒店業服務的能耗管理、包裝的生態管理以及酒店業環境的生態要求等。③酒店生產的環境管理:包括酒店生產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潔生產的技術要求、酒店清潔生產的評價方法等。④酒店消費的環境管理:包括酒店業綠色消費的行為模式和酒店綠色消費的發展策略等。⑤酒店環境管理的體系與政策:包括酒店環境管理的推進機理、酒店環境管理的標準體系以及酒店環境管理體系的運作等。

三、酒店管理專業環境管理課程體系的構建1.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構成。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以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兩種意識和三種能力。兩種意識是職業認同意識和服務意識,三種能力由“基礎能力培養系統”、“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復合職業能力培養系統”3個系統組成?;A能力培養系統的主要課程以培養學生的通識性能力及酒店行業基本素質為主線,以酒店業導論、管理學基礎、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酒店市場營銷、酒店經營與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統等骨干課程和酒店認知實習、酒店企業文化宣講、酒店職業經理人講座等開放性實踐活動為載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為其后續的職業能力培養奠定基礎。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以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3大核心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多崗位實踐、校內實訓等職業性實踐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真實職場中獲得核心服務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復合職業能力培養系統是在學生具備核心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拓展相關職業知識和能力,主要學習酒店人力資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質量管理、酒店服務管理、酒水飲料管理、酒店實用英語等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

2.酒店管理專業環境管理課程體系和內容構成。根據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和酒店管理的現實需求,需要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整合學科課程體系,構建酒店管理專業環境管理課程體系。酒店環境管理的內容分別體現在酒店經營與管理、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酒店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酒店質量管理、食品營養衛生與安全管理和酒店工程與設備管理等課程中,具體內容構成如表1所示。酒店環境管理課程體系涵蓋了酒店生產經營活動的“資源利用、產品設計、生產控制、消費方式”四個關鍵環節,包含了酒店經營管理能力、酒店運行服務能力和酒店安全管理能力三個能力單元,涉及了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基礎能力培養系統、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和復合職業能力培養系統三大模塊。酒店環境管理類課程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其中理論部分體現在體系的各課程中,主要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實踐能力更多地通過校內實訓中心和酒店頂崗實習來體現。

表1酒店環境管理課程體系的內容構成酒店業的快速發展擴張在滿足了社會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直接的和潛在的環境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酒店業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歸納了酒店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構建了酒店管理專業環境管理課程體系,以期對酒店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胡春林.酒店餐飲業生態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第9篇

本文介紹了近日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統計學教學成果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制定新的教學規范、界定培養目標、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編寫系列教材、推動教學改革、構建新交流平臺等。

關鍵詞:經濟;統計學;教學體系;改革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每4年評選一次,它是根據國務院有關條例設立的我國教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獎勵,評選工作十分嚴格和規范,其獎勵級別等同于國家科技三大獎。第六屆國家教學成果獎評審Et前揭曉,《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被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統計學界獲得的最高級別的教學成果獎。該項成果對于提高我國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統計學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科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統計已經成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本科生專業目錄將原來分屬在數學下的數理統計專業和經濟學下的統計學專業合并為一個專業放在理學門類下,同時又規定該專業可授理學學位也可以授經濟學學位。在新的形勢下,原來設在財經院校的授經濟學學位的統計學專業還要不要辦?應該如何辦?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如何界定?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如何設計?成為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1998年以來,全國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同行先后在廈門、成都和天津等地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和細致的討論。

我們認為:歷經300多年的發展,統計學目前已經成為應用十分廣泛的多科性的科學。統計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抽象的隨機變量為研究對象,研究一般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方法的理論統計學;另一類是以各個不同領域的具體數量為研究對象,為各不同領域提供定量分析的應用統計學。前者具有通用方法論的性質;后者則與各領域的實質性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是有具體對象的方法論,因而具有復合性學科和邊緣學科的性質。所謂應用既包括一般統計方法的應用,也包括各自領域實質性科學理論的應用。而經濟統計學則是應用統計學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由于社會經濟現象所具有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經濟統計學不僅要應用數理統計方法,而且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如核算的方法、指數的方法、經濟計量方法等等。從歷史和現狀看,統計學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強調各類統計學所具有的共性。它肯定統計學的“理學性質”,按照理學類學科的特點設置課程。二是強調各類統計學的個性,對于經濟統計學來說,就是強調其與經濟學學科的密切聯系,按照經濟類學科的特點設置課程體系。對于上述兩種模式培養的人才,社會都有需求。應該根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允許多種辦學模式的并存,由各院校根據自己的特色和市場對有關人才的需求,自主選擇合適的辦學模式。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既具有堅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又懂統計方法,并能熟練掌握現代計算手段的經濟管理類統計人才。我們判斷,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對經濟管理類統計人才的需求,仍將是本科層次統計人才市場需求的主體。因此,經濟管理類統計專業不能取消,也不能照搬理學類統計學專業的模式,而應當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2003年11月,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廈門召開年會,會上各方面的專家達成以下共識:為了更好地滿足新世紀對統計人才的需要,無論是理學類統計專業還是經濟與管理類統計專業都有一個如何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加強自身的建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的問題。但是,這兩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知識體系和評價標準也有相當大的差異,難以互相取代。如果用同一個教學規范來指導兩類專業,很可能限制了各自的發展空間,對于整個統計學科的建設和兩類統計專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為了促進統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現階段有必要按授予學位的不同,分別制定指導性的教學規范。

會議委托廈門大學牽頭完成授經濟學學位的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規范的研究。

以此為契機,我們與全國同行一起,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和研究,制定了新的教學規范,并積極推廣和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二、改革創新的主要內容和取得的成效

本項成果是全國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同行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晶。牽頭完成該項成果的主要單位有: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主要完成者有:曾五一、肖紅葉、龐皓和朱建平等。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制定新的教學規范,界定培養目標,設計課程體系和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廣泛征求同行意見的基礎上,由廈門大學曾五一教授執筆完成了《統計學專業教學規范(授經濟學學士學位)》,經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討論、修改和審定,最終形成了新的教學規范,上報教育部。

該規范提出,授經濟學學士學位的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其畢業生既是統計人才又是經濟人才,應當既能勝任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統計業務,又能從事市場調查、經濟預測、經濟信息分析和其他經濟管理工作。這一目標比傳統的經濟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同時又有別于理學類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復合型統計人才的需要。

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新規范對教學體系作了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不僅注意加強對統計理論方法基礎的培養,而且更加注重訓練學生在經濟管理領域應用統計方法的能力。新規范設計了本專業完整的課程體系。考慮到統計學專業的特點,新規范中給出的一般經濟類基礎課程和其他經濟類專業(如經濟學、財政、金融等)有所不同,要求普遍開設的課程只保留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會計學等三門課程。其他經濟學核心課以及管理學原理等課程,可由各校自選1~2門作為專業基礎課。新規范著重論述了區別于其他專業的本專業主干課程。經管類統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由方法類課程和應用類課程兩大模塊組成。方法類課程包括:統計學導論、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應用多元統計分析、應用時間序列分析、抽樣技術與應用等課程。應用類課程包括:國民經濟統計學、企業經營統計學、貨幣與金融統計學、證券投資分析等課程。新規范還給出了各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建議課時。

2.組織全國同行,編寫高水平的經管類統計學系列教材。

為了更好地推廣新的教學規范,我們還成立了全國經濟與管理類統計學系列教材編委會,由曾五一教授任編委會主任,全國l0多所院校的2O多名教授任編委會委員。根據新規范設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編寫系列教材。擔任各教材的主編均是程中,能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努力貫徹“少而精”和“學以致用”的原則。盡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門學科的先進水平,又比較簡明易懂,便于教學。為防止低水平重復,我們還對各門課程的相關內容事先作了必要的協調和適當的分工。各教材采用相同的版式、體例和統一規范的學術用語,從而更好地發揮了系列教材的整體功能。為了克服以往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兩張皮”現象,統計方法類的教材均結合常用的統計軟件,給出相應的案例和數據。從而使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學習統計學理論和方法,而且可以上機操作,培養實際動手的能力。系列教材在編寫體例上也作了一些新的嘗試。教材中盡可能使用本國的真實數據作為案例。對于基礎課教材還給出了配套的多媒體光盤。

系列教材共l0種,具體包括:1.曾五一、肖紅葉主編,《統計學導論》;2.朱建平主編,《應用多元統計分析》;3.王振龍主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4.李金昌主編,《應用抽樣技術》;5.龐皓主編,《計量經濟學》;6.楊燦主編,《國民經濟統計學》;7.李寶瑜、劉洪主編,《企業經營統計學》;8.徐國祥主編,《證券投資分析》;9.許鵬主編,《貨幣與金融統計學》;10.張潤楚主編《數理統計學》。到目前為止,其中的前9種已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據不完全統計,該系列教材的總印數已超過15萬冊,被50多所院校采用。經專家評審,其中的《統計學導論》、《計量經濟學》、《應用抽樣技術》和《應用多元統計分析》被納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統計學導論》被評為教育部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計量經濟學》、《應用抽樣技術》獲國家統計局頒發的全國統計優秀教材獎,《應用多元統計分析》獲福建省優秀社科成果獎。

3.注重統計思想和在經管領域應用統計方法能力的培養,積極推動教學改革。

我們明確提出,要以統計學思想的培養以及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作為本專業教學的基本目標,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理論和方法教學方面,弱化傳統的數理邏輯的推證教學方式,強化對統計方法適用性的識別能力以及利用這些方法分析經濟數據能力的訓練;注意以我國經濟運行真實數據編寫案例,結合社會經濟的熱點問題開展案例教學;積極開展統計實驗,將理論方法的教學與計算機軟件相結合,克服以往存在的理論方法和計算機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如《統計學導論》選用EXCEL,《應用多元統計分析》選用SPSS,《計量經濟學》選用EVIEWS等軟件作為計算工具。因地制宜,建立實習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積極參與國家的人口、農業、經濟普查,在為各地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4.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對全國經管類統計學教學改革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本項目主要完成單位都是長期堅持統計學教學改革的高校。這一次新教學規范的研究、制定和實踐,強調以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為導向,與國際經濟統計教學全面接軌,這是對以往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與提升。

通過多年的改革和實踐,各校統計學專業的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都有顯著的提高。廈門大學統計學科通過新一輪國家級重點學科的考評,天津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的統計學科也進入了國家級重點學科的行列。西南財經大學的《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廈門大學的《統計學》和天津財經大學的《統計學》等4門課程先后被評定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廈門大學的統計學教學團隊、天津財經大學的統計學教學團隊和西南財經大學的數量經濟學教學團隊都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西南財經大學的龐皓教授和天津財經大學的肖紅葉教授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廈門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的統計學專業被教育部列入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廈門大學的統計學科還與廈門大學其他經濟學科一起獲得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建設和國家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立項。

隨著教學體系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本成果主要完成單位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學生就業率和薪酬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已成為所在學校的熱門專業之一。近年來,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的大學排行榜上,上述單位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專業排名均名列同類專業的前茅。

在推進本單位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還十分注意向社會大力推廣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成果。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面向全國開放網上資源,內容包括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輔導材料、教學錄像、案例分析、習題解答等,已成為許多院校開設《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參考資料。我們還先后多次在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大會、全國統計科學討論會等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并應邀到20多所大學介紹有關教學體系改革和統計專業發展戰略的研究成果,介紹教學改革和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經教育部批準,西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還先后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為全國各高校培訓《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的骨干任課教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發起召開中國統計學年會,構建新的交流平臺。

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校之間科研和教學的交流,本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還與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20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統計學院系聯合倡議舉辦中國統計學年會。中國統計學年會是以中國高等院校為主導的純民間性質的全國性統計學學術交流會議和統計學學術交流平臺,每兩年舉行一次,由各高校輪流承辦。年會內容包括:統計學術研討、國內外著名學者特邀報告、前沿問題學術講座、統計學科建設和教學經驗交流、統計教學科研人才招聘和統計圖書展銷。年會舉辦的形式與國際接軌,每次年會,圍繞若干主題面向全國征集會議論文,采用匿名評審,確定參會的論文代表。首屆年會和第二屆年會分別于2006年11月和2008年10月在天津財經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部門的近300多位代表分別出席了兩次會議,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在第二屆統計學年會上,還出現了各高校爭辦統計學年會的熱潮。經與會代表投票決定,第三屆統計學年會將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學院主辦。年會為強化全國各高校統計學專業的交流構建了一個新的平臺,對于深化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改革、推動統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成果的社會評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本項成果得到了統計學界的普遍肯定,由徐一帆、章國榮、邱東、金勇進和蔣萍等全國知名的統計學家組成的成果鑒定組對該項成果作出了高度評價。鑒定組認為:該成果的完成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上述成果主要完成單位的教學改革,而且對于全國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對提高我國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第10篇

關鍵詞 醫藥院校 國貿 課程體系 優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課程體系及其設置

如今,課程的內涵已十分豐富。狹義的課程是指被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及其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順序的總和;廣義的課程則是指學校有計劃地為引導學生獲得預期學習成果而付出的綜合性的一切努力(馬飆2007)。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使命的主要載體,直接決定著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整體素質,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和關鍵。課程體系是根據培養計劃的要求,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映本專業教學思想的系統架構(莊佩芬2007)。國貿專業作為當前我國高校發展較為成熟的專業之一,其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符合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專業必修課程;二是同行公認的專業基礎課;三是各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增設的若干特色課程。具體落實到課程體系就包括通識基礎課程(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莊佩芬2007)和選修課程,同時還包括實驗與實踐教學等(李玉2010)。

2 醫藥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截至目前,我國開設國貿專業的高校已達幾百所,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最早設立國貿專業的醫藥院校之一,以其雄厚的基礎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已將國貿專業成功申報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南京中醫藥大學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性人才。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自1995年首次招生以來,為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多次的修訂和調整。以2012級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其課程體系主要由六大模塊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及學分設置

該課程體系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適應了寬口徑,專業化、綜合性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專業基礎課模塊中,設置了高等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類的課程,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同時,此模塊中還設置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類基礎課程,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經濟學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公共課模塊中,設置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藝術導論等課程,對學生積累知識、拓展思維、強化人文修養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三是實踐性課程所占比重近年有所提高。此類課程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在實踐教學環節具有自身特色,不僅設置了一般院校普遍開設的國際貿易實務上機實驗等課程,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POCIB外貿從業能力大賽。截至目前,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的學生已多次榮獲全國POCIB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團體一等獎,多位同學獲得了全國個人一等獎,總體成績優秀。

3 醫藥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體系設置與培養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醫藥院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既具備國貿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又熟悉醫藥行業的綜合性人才。但從目前的課程體系來看,課程設置過分強調國貿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國貿業務技能的培養,尤其忽視了對醫藥行業貿易實際操作技能的強化,導致畢業生專業理論知識較為扎實而實際操作能力明顯不足,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3.2 選修課不能有效滿足國貿專業對綜合性人才的要求

課程體系中選修課尤其是專業選修課的設置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醫藥院校國貿專業一般也都設置了一定數量的選修課,但總體而言數量偏少。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其他類高校國貿專業選修課設置門數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其他類高校國貿專業選修課設置門數

從表2數據來看,綜合類院校選修課門數不多,這與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式有關,即各類課程設置的比例相對均衡,導致其專業選修課門數不多。財經類院校選修課門數偏高,也與其財經類性質有關,即課程主要集中于財經大類,而這部分主要是專業課程,導致其專業選修課門數偏高。相對而言,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選修課門數總體偏低,這難以實現醫藥院校對國貿專業綜合性人才培養的目標。

3.3 課程設置與國貿發展的實踐有所脫節

國貿專業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理論教學必須與當代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就現階段來看,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扔拘泥于較為傳統的設計框架,主要表現于未能按照國貿專業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調整課程體系,未能就出現的新現象增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如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及將來發展未能展開相關討論等。

3.4 課程設置與相關學科的融合性不夠

經濟發展對國貿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國貿專業教育的多元化,這就需要通過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多元化和學科的綜合化來實現。但目前醫藥院校國貿專業的課程設置并沒有反映出這一理念,表現為課程設置與法學、政治學等跟實際外貿活動緊密相關學科的融合性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3.5 雙語課程教學比重偏低

國貿專業是一門國際性較強的專業,除了要求學生達到最基本的外語水平外,還應具有較強的用外語進行實際操作的技能,實現這一目標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開展雙語課程教學。但就目前來看,醫藥院校國貿專業開設的雙語課程普遍偏少,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僅開設了國際金融一門雙語課程,與培養目標差距較大。

4 醫藥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對策

4.1 根據培養目標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首先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包括對該專業畢業生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要求。這就要求對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任選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及學時比例做一合理安排。

4.2 提高選修課的比重和質量

選修課開設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課程選擇的空間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應切實提高選修課的比重和質量。醫藥院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及特長,及時開設更多富有特色的選修課程。

4.3 進一步充實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

國貿專業除了要求畢業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應接受一定的專業模擬及訓練。應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如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全國POCIB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可將其獲獎情況與相關課程學分互抵,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切實提高學生從事外貿實際操作的能力。

4.4 加強國貿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醫藥院校國貿專業培養既掌握一般國貿基本理論及技能,又熟悉醫藥行業相關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同時綜合素質也應得到提高。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應加強國貿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如增加與法學、政治學、醫學、藥學等的融合。

4.5 增加雙語課程的數量

現階段醫藥院校國貿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普遍偏少,這大大制約了畢業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應增加雙語課程的數量。建議將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專業課程開設為雙語課程,以此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系2011年度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課題——“醫藥院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比較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馬飆.高校課程體系改革芻議[J].高校教育管理,2007.9.

[2] 莊佩芬.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2):92-94.

[3] 李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研究[J].商業經濟,2010.2.

[4] 顧劍華.地方高校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及課程體系優化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5] 劉愛利,張一凡,姚長宏.旅游管理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規律探討[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2.8.

[6] 李建國.高校國貿課程教學評價比較及醫藥院校的借鑒[J].黑龍江教育,2012.11.

[7] 劉尚榮,蘇薇,康慧敏.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以青海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2.12.

[8] 王閩,閆永海,鮑步云.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科教導刊,2012.9.

[9] 劉華榮.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

第11篇

【關鍵詞】全球化時代;財會類專業課程體系;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

一、地方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新變化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各國市場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日漸提高。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倡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梯級轉移,我國中部地區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許多先進制造業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正在逐步實現由沿海城市向中部地區的梯級轉移。許多規模企業、尤其是部分跨國公司開始進駐我省,進而形成新的產業集聚。今后,我省的廣大企業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占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將面臨更多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就眾多以不同形式主動或被動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小企業而言,其所面臨的國際競爭是如何在我國本地市場迎接世界競爭的挑戰;對跨國經營的大公司而言,從投資所在國當地招聘企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更有助于公司在立足和更好地發展壯大。作為象邢臺學院這樣的地方本科院校,也要從全球市場的視野著眼,立足于地方產業優勢、立足于特色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既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專業外語水平又高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方能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時代得以生存和發展。

二、全球化時代確立地方本科財會類專業學科體系建設的原則

(一)堅持走應用型本科之路、少部分承擔精英教育任務的原則來進行課程設置。地方本科院校財會類專業培養目標應主要面向本省、本地區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其從業去向應該是本省內大中型國有、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跨國公司、金融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當然也有一部分會到中小企業工作或選擇自主創業,到高等學校任教或終身從事科研工作的畢竟只能占到很小一部分。

(二)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面向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適應當前全球競爭格局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首先要滿足地方產業和現代服務行業財會業務知識和技能的需要,同時面向全球市場培養與國際貿易、對外投資相結合的外向型會計人才、跨國會計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改革學分制體系,增加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各自的發展目標和個性選擇,拓展自己的就業和發展空間。

(三)突出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重要地位。部分課程選用英文原版教材和雙語教學專用教材,應立足于探索網絡環境下提高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時效性,培養能熟練運用英語從事會計事務和財務管理,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復合型和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以適應全球化時代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職場適應能力的需求。近幾年地方本科院校招聘教師的門檻越來越高,至少是碩士,甚至到了非博士不要的程度,客觀上為地方本科院校實現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提供了較充足的師資條件。

三、適應時代要求的地方本科財會類課程體系設置探討

課程體系是社會職業需求與學科知識體系相結合的產物,是專業活動的內容和結構。地方高校會計教育改革,面臨產業升級和全球化時代大潮的雙重壓力,因而更顯迫切。作者以為,應堅持課程改革和雙語教學課程建設兩條主線同時并行。其課程體系應包括基礎理論課、專業通識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含專業資格考試課程)四個部分,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專業化、國際化、應用型和復合型的要求貫穿其中。

(一)基礎理論課

基礎理論課是夯實人才基礎理論、提高人才基本素養的課程,這些課程既包含人才培養的公共課程,又包含專業人才培養的專修課程,其課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方法論課程

包括哲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概鄧概和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線性規劃等)這些課程首先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堅定地政治信仰和個人操守;同時也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方法。

2.法學課程

包括經濟法、稅法、財經法規與制度和國際商法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企業向國際化現代化的邁進,法律知識也越來越復雜卻重要性日益突出。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經濟運行的基本法規,建立守法和依法辦事的觀念。

3.工具類課程

包括外語、計算機和寫作課程。

4.經濟管理類課程

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版)、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雙語教學版)和統計學,這些課程從宏觀上講,應屬于專業課的上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打下基本的經濟管理理論基礎,為學生進一步學好專業做好準備。

(二)專業核心課

專業核心課是反映專業本質、體現專業能力的課程,這些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其在整個學科中的深淺和難易程度分為不同的層次,在培養適應外向型需求的會計人才框架中,這些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一定要突出專業課學習雙語教學的重要地位。包括:

1.專業基礎課

包括會計學導論、基礎會計、基礎財務會計(雙語教學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原理、財務管理原理(雙語教學版)、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分析(雙語教學版)、審計理論與實務、會計電算化、行業會計比較、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案例分析(雙語教學版)和內部控制學。

2.方向性專業核心課

包括國際會計、國際會計準則、國際審計準則和跨國公司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版)。這些課程是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適應全球化時代外向型企業和跨國企業對財會人才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三)專業通識課

專業通識課是在專業核心課的基礎上,開設與專業課相關的限制性選修課程。開設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均衡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

1.財政金融類課程

在前面開設財政學、金融學課程的基礎上,供學生進一步選修的的課程有:金融機構管理、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納稅籌劃、國際稅收。

2.貿易類課程

包括: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國際結算、商務談判。開設目的旨在讓學生掌握國際經濟往來的基本理論、國際市場狀況和貿易相關的業務知識。

3.工程技術

包括機械工程原理、項目管理、C語言技術等,使學生掌握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及相關的應用技術工具,為日后從事實際工作做好準備。

(四)專業拓展課

專業拓展課可開設為專業拓展課、跨專業拓展課(任意性選修課)和專業資格考試類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多種思維方式和廣闊的教育途徑。

1.專業拓展課包括:項目評估、工程造價、資(下轉第239頁)(上接第236頁)產評估、國際商法、國際政治學、圖書情報學等。

2.人文和科技素質教育拓展課程,包括:演講與口才、中國古代名著導讀、對外交往禮儀、科技發展史等。

3.財會相關的各類從業資格考試課程:財會行業就業渠道廣泛,與財會相關的各類從業資格考試紛繁復雜。目前,財會行業資格考試國內有: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上崗證)、會計職稱考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注冊會計師考試(CPA)、注冊資產評估師(CPV)、注冊稅務師(CTA)、房地產估價師、土地造價師、造價工程師、價格鑒定師、審計職稱考試、(初級、中級)、經濟師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統計師考試、精算師考試等;國外有:加拿大注冊會計師(CG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英國特許會計師(ACCA)、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AIMA)、英國國際會計師(AMA)、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美國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CFA)等。學校應從國際化社會需求出發,設置適當選修課程,引導學生憑興趣和特長去學習和報名參加一些資格證考試,進而實現多渠道就業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課程體系實施中的各專業課程內部平衡問題

近幾年,地方本科院校的經濟類專業招生規模增長迅速。以邢臺學院會計學系為例,2009年招生780人,2010年招生1090人。絕大部分學校專業層次已開始以本科學生的培養為重點,但由于這些院校在當地相對擁有較雄厚的師資隊伍和在本地區較優良的教學設施和硬件資源,故這些院校在招收本科專業學生的同時,仍在招收部分??茖W生,如邢臺學院會計學系目前除招收會計學、財務管理兩個本科專業之外,也招收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兩個專科專業。相應的培養層次對應著適當的課程體系。財會類本科、??聘鲗I的課程體系在方向性和整體性上是相同的,但廣度、深度和培養方向各有側重,不同層次課程體系的實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用和取舍。

參考文獻

[1]魏亞平.面向21世紀會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J].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99(6).

[2]秦少卿.構建適應東南亞經貿發展需要的會計課程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07(8).

[3]葛柳燕.重新設置會計課程體系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J].會計師,2009(12).

第12篇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能力結構;應用型;課程體系

雖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了嚴峻影響,我國對外貿易仍然在2010年后扭轉頹勢保持向上的增長趨勢。2014年,進出口總額更是突破了26萬億元大關。在此過程中,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以及貿易方式在不斷調整和變化,對外貿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外貿企業對外貿人才能力需求的變化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要求,池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池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定位為應用型本科,是校級特色專業,2013年該專業獲得安徽省“振興計劃”的支持。在近年來的辦學過程中,我們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以期望能夠培養出適應企事業單位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原則

1.1 “面向市場”的原則

面向市場是指課程體系的設置需要相應外貿行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當前,中小外貿企業發展迅速,服務外包方興未艾,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文化貿易日益活躍。中小外貿企業需要外貿人才一專多能。服務外包的發展則意味著外貿人才要熟悉服務外包的業務流程。跨境電商的興起要求外貿人才熟悉各種跨境電商平臺的具體操作。文化貿易的活躍則要求外貿人才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熟悉文化貿易的流程。面向市場原則要求在課程體系優化中,響應市場上的這行變化。

1.2 “個性發展”原則

現代教育要求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個性發展原則要求,一方面在課程體系設置時考慮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另一方面在課程體系中要壓縮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比例,并要兼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選修課要體現課源多、知識面廣的特點。

1.3 “合作辦學”原則

地方高校大多面臨辦學資源不足的約束,合作辦學則是突破這一約束的合理選擇。合作辦學的原則要求在課程體系優化中,要突破現有師資隊伍及教學條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資源優勢。比如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專家,擴充教師隊伍,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共同完成畢業實習等;通過校校合作實現師資共享,教學軟件等資源互用等;通過校地、校協合作,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等。

2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能力規格

根據相關調查,當前外貿企業對應用型外貿人才能力的要求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扎實的外貿專業知識,突出的英語應用能力,較強的業務實操能力,熟練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過硬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創新精神等)。[1-4]結合當前外貿行業發展的特點,我們將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能力規格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2.1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

外貿企業希望應用型外貿人才具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能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這種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價值觀、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等方面。具體而言,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職業素養;還需具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樂觀開朗的心態。具體而言,綜合能力課細分為價值判斷能力、身心調適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通識能力。

2.2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這種專業知識和能力包括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兩大方面。理論知識方面,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需要具備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和預測國際國內經貿形勢,初步具備本專業領域的研究能力;需要熟悉外貿業商務電函、文書處理方法,能靈活運用外語進行經濟貿易活動;還要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商業活動,初步具備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等。應用能力方面,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需要熟悉進出口業務環節,能正確操作處理外貿業務流程、規范繕制各種業務單證;能適應報關、制單、跟單等外貿具體工作要求;具備互聯網貿易拓展能力。若將上述能力進行整合,則專業能力可以歸納為,專業基礎能力、專業專長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

2.3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拓展能力要求

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時代主旋律,大學生應適應時代的要求,熟悉創業的有關政策,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落腳點是培養就業競爭力強的人才,因此應用型大學生需要具有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具備較強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此外,應用型大學生還要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上分析表明,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拓展能力可以概括為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根據上述對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能力規格的具體分析,可以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能力結構圖

3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方案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需要適應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迎合人才能力規格的需要。根據上述對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能力規格的分析,將課程體系分為三大平臺和若干模塊,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結構體系圖

3.1 理論教學平臺的模塊結構和具體課程

理論教學平臺由四大模塊構成,分別是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主干課模塊和專業專長課模塊。公共基礎課模塊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基本原理”、“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形勢與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論綜合實踐”、“大學體育”、“大學英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開設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健康的體魄,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樂觀開朗的心態,擁有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并逐步具備英語言的基本運用能力。

學科基礎課模塊開設專業認知能力開設“專業導論”、“經濟應用數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會計學原理”、“經濟法”、“電子商務概論”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的數理分析能力、經濟思維能力和基本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專業主干課模塊開設“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報關實務”、“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口語”、“國際商務談判”等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熟悉進出口業務環節,學會正確操作處理外貿業務流程、規范繕制各種業務單證;幫助學生熟悉外貿業商務電函、文書處理方法,學會靈活運用外語進行經濟貿易活動。

專業專長課模塊開設兩個方向:網絡貿易方向和金融投資方向。網絡貿易方向開設“國際服務貿易”、“網上零售”、“公司財務管理”、“國際市場營銷”、“國際技術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地理”、“跨國公司理論與實務”、“國際工程承包”等課程。網絡貿易方向的設置是為了適應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趨勢,讓學生了解各種跨境電商平臺,學會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商業活動。金融投資方向開設“商業銀行經營學”、“保險學”、“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期貨理論與實務”、“個人理財”、“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金融投資方向的開設是為了迎合我國金融市場開發和金融行業大發展對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需要。這些方向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掌握貨幣金融、證券期貨的基本知識和相關法規,為今后從事金融投資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3.2 實踐教學平臺的模塊結構和具體課程

實踐教學平臺由課程實驗模塊、課外實踐模塊和集中實訓模塊三部分構成。課內實驗模塊包含兩面公共基礎課程、五門專業主干課程和四門專業專長課程。兩門公共基礎課是“計算機應用基礎”和“數據庫技術與應用實踐”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信息處理技術,具備信息處理方面的基本能力。五門專業主干課程分別是“SPSS軟件應用”、“國際結算實訓”、“外貿單證實務實訓”、“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訓”和“報關實務實訓”,目的在于通過課程實驗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外貿業務流程、規范繕制各種業務單證,能適應報關、制單、跟單等外貿具體工作要求。四門專業專長課程分別是網絡貿易方向的“網上零售實訓”和“跨境電子商務實訓”,以及金融投資方向的“商業銀行經營實訓”和“證券投資實訓”。

課外實踐模塊主要有“創業策劃與實戰”、“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學科與技能競賽”、“課外科技創新”等課程,課程設置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集中實訓模塊包含“軍事訓練”、“專業認知實習”、“ERP沙盤模擬綜合實訓”、“國際貿易模擬綜合實訓”、“畢業教育”、“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課程。

3.3 素質拓展平臺的模塊結構和具體課程

素質拓展平臺包括文化素質課模塊、社會實踐活動模塊、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和雙學位輔修專業模塊四部分。

文化素質模塊開設“大學生科學素養”、“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大學生藝術素養”、“大學生德行素養”、“大學生勞動素養”以及不同學科的選修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可以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也能夠幫助大學生價值觀、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等的養成。

社會實踐活動模塊包含“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課程或活動。該模塊所開課程是為了增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模塊主要開始“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素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職業技能(資格)鑒定”和一些與創業相關的實踐課程,目的是發掘學生潛能,增強其發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有85.8%的外貿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確認會優先錄取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1]因此,特別在此模塊中開設了“職業技能(資格)鑒定”課程。

雙學位輔修專業模塊主要是鼓勵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輔修外語地位學位,一方面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擴寬就業面向。

3.4 課程結構比例

按照能力結構進行劃分,綜合能力平臺課程學時合計為772,占總學時的32.5%,學分合計為56.5,占總學分的34%;專業能力平臺課程學時合計為1601,占總學時的67.5%,學分合計為105.5,占總學分的63.6%;能力拓展平臺占總學分的2.4%。按照理論課和實踐課來劃分,理論課課時總數是1989,學分總計為117,分別占總學時的83.8%,總學分的70.5%;實踐課課時總數為384,學分總計為49,分別占總學時的16.2%,總學分的29.5%。從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構成來看,必修課總課時為1933,學分合計為129.5,分別占總學時的81.5%,總學分的78%;選修課總課時為440,學分合計為36.5,分別占總學時的18.5%,總學分的22%。

4 未來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方向

4.1 構建“經管一體、外貿專長”式的課程體系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將會帶來外貿公司的微型化甚至個體化。這些小微企業或個體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綜合能力。外貿人才既要能從事外銷、制單、跟單等具體業務,還要具備綜合管理能力。這意味著,未來學校需要培養具體技能突出,綜合素質出眾的“復合型”外經貿人才。構建“經管一體、外貿專長”式的課程體系將是未來改革的一個方向

4.2 構建“訂單式”課程體系

隨著對外貿易向縱深方向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除了一般的綜合素質和外貿業務能力外,還需要具有相關行業的具體知識。然而,學校由于師資力量和辦學濟源等方面的限制,難以開設設計各行各業產品知識的課程。校企合作、校協合作構建“訂單式”課程體系也不是未來改革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晶晶.外貿專業社會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2):52-54.

[2]高國輝.外貿企業人才需求特征調查與分析[J].環渤海經濟t望,2014(8):16-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镇原县| 商洛市| 乌拉特前旗| 平远县| 东阳市| 兰考县| 济南市| 梅州市| 武汉市| 南漳县| 定陶县| 铜鼓县| 福建省| 望奎县| 五台县| 额敏县| 玛多县| 陈巴尔虎旗| 乌兰县| 若尔盖县| 双峰县| 滁州市| 延吉市| 固阳县| 剑川县| 信阳市| 巴南区| 沈丘县| 宿松县| 清镇市| 灵石县| 昂仁县| 淄博市| 武山县| 沾化县| 长治市| 靖西县| 二连浩特市| 同仁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