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經濟學發展簡史

經濟學發展簡史

時間:2023-08-21 17:24: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經濟學發展簡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經濟學發展簡史

第1篇

摘要 以樂昌林場為例論述了國有林場工區的發展歷史、管理方式和職能,在新時期發展的挑戰以及在新一輪國有林場改革中的職能定

>> 重視國有林場工區的建設 信息化在國有林場改革中的作用及對策探討 探路國有林場改革 國有林場改革的廣西樣本 淺談國有林場的改革及探討 國有林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試論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改革 國有林場林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精細化管理在國有林場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國有林場改革對策與建議 淺論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思路 國有林場 呼喚改革與發展 微生態?國有林場改革 國有林場改革主要內容 國有林場改革存在問題分析 國有林場林業建設項目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論國有林場深化改革思路及想法 國有林場改革問題及對策探討 甘肅省國有林場改革進展及對策 淺談國有林場財務管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林業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1-785.

[3] 廣東省樂昌林場簡史編輯委員會.風雨征程七十年:廣東省樂昌林場簡史(1937-2006)[Z].樂昌:廣東省樂昌林場,2006:1-95.

[4] V東省樂昌林場.廣東省樂昌林場規章制度匯編(1997.8-2014.1)[Z].樂昌:廣東省樂昌林場,2014:1-462.

[5] 蔣敏元,李龍成.森林資源經濟學[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1.

[6] 盧耀明,黃永權,盤儉生.廣東省國有林場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廣東林業科技,2006,22(2):98-101.

[7] 昌世于.淺析國有林場的現狀及發展[J].廣東科技,2014(14):166.

[8] 先鋒,徐正春.廣東省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74-78.

[9] 廣東省政府.廣東省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5-101-14)[2016-10-20].http:///green/news/dfkb/2015-10/14/content_319286.htm.

第2篇

關鍵詞:貨幣理論;貨幣本質觀;貨幣數量論

中圖分類號:F0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14(c)-0040-01

貨幣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方面,從經濟理論產生就成為經濟學家關注的一個方面,對貨幣理論的研究也是各個流派一直在爭論的問題。

一、早期對貨幣本質觀的研究:對貨幣本質觀的研究主要是重商主義和古典經濟學派。重商主義自中世紀商業資本主義興起之時,代表的理論是貨幣金屬論,認為財富的唯一衡量是貴重金屬,金銀代表國家的財富,主張要限制貴金屬的流出,執行少買多賣的積累原則。在貨幣的職能方面杰勒德•馬利尼斯認為一國擁有更多貨幣將導致物價上漲并刺激商業,他提出:“當貨幣量稀缺的時候,即使商品供給充足并且相當便宜,貿易量也會下降;反之,當貨幣量充足的時候,即使商品供給不足并且價格昂貴,貿易量也將會增加。”威廉•配第在《語言的智慧》中提出了貨幣流通速度,認為它和貨幣數量一樣重要。古典經濟學把經濟的研究范圍從流通領域擴大到生產領域,研究中加入了工資、地租、利潤等要素,建立貨幣名目論:貨幣是一種符號,是交換中的媒介,與其它商品沒有本質的區別。大衛•休謨認為價格取決于商品與貨幣之間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變化都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商品的價格與貨幣數量成正比例,但是貨幣不影響實物經濟活動中的其他變量,因此貨幣是中性的。亞當•斯密沿襲休謨的思想,指出貨幣存量增加會引起產品和資源的貨幣價格上升。李嘉圖認為:銀行發行紙幣不再受對黃金的支付需求的控制,導致了紙幣的過量發行,印刷紙幣成為政府融資渠道,但不利于黃金和其他商品的價格穩定。據此,李嘉圖提出恢復金本位制度,遏制通貨膨脹。

二、貨幣的經濟影響力的深入分析:伴隨銀行、信用發展,貨幣在經濟理論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從新古典經濟學開始將貨幣分析與基本經濟過程聯系起來,對貨幣的研究轉移到其經濟影響力的分析上,之后出現了貨幣經濟學派,將貨幣問題提高到至高位置,貨幣分析整合到整個經濟理論中。馬歇爾提出了劍橋方程式:M=kPT,其中M貨幣存量,k人們希望以現金形式持有的一部分收入,P價格水平,T交易量或實際收入。他的理論涉及貨幣的名義量與實際量、流通中的量與暫時閑置的量的區別等問題,在假設貨幣購買力不變的前提下,用供求均衡的價格理論解釋貨幣價值,強調貨幣需求對貨幣供給的制約作用,強調以實物價值計算的“實物余額”(貨幣需求)所決定的“現金余額”(貨幣供給)的大小是幣值、物價穩定的根本因素。威克賽爾提出了貨幣影響經濟活動的觀點,認為貨幣在資本形成和轉移的過程中一通過利率來產生影響,只有當貨幣利率等于自然利率的時候,貨幣才是中性的,如果貨幣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業會擴張生產,使物價上漲,形成經濟上升階段,反之形成經濟衰退階段。他提倡通過控制貼現率和利率來干預經濟。威克賽爾的貨幣均衡論后來成為了凱恩斯的貨幣分析的理論淵源。歐文?費雪重新表述了貨幣數量論:MV=PT,其中V貨幣存量周轉速度。其含義是價格與貨幣數量和流通速度同方向變動,與交易量反方向變動。他的交易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不同之處在于強調了貨幣存量的周轉速度V。在貨幣經濟政策方面,費雪提出要嚴格控制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從而穩定總體價格以達到穩定經濟的目的。費雪還提出了著名的費雪方程式:名義利率i=實際利率r+通貨膨脹率Л,說明了名義利率變動由于兩個原因:實際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凱恩斯關注于經濟停滯和經濟增長率下降的問題,指出:“貨幣經濟之特征,乃是在此經濟體系之中,人們對于未來看法的改變,不僅可以影響就業之方向,還可以改變就業之數量。”凱恩斯將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相結合,提出不同于傳統經濟學的貨幣經濟理論。他將貨幣供給做為外生變量,貨幣需求做為內生變量,各經濟行為主體的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所決定。貨幣政策上,他提出政府應通過適當的措施來對經濟進行積極的干預以促進就業、價格穩定和經濟增長。在這個年代與凱恩斯學派的干預政策意見不一致的經濟學家哈耶克提出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說。哈耶克的貨幣理論可以分為兩部分:中性貨幣理論和自由貨幣理論。“中性貨幣理論”指貨幣不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不引起相對價格的失衡,不誤導生產方向,因此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努力使貨幣保持中性。“自由貨幣理論”是哈耶克為了限制中央銀行的行為提出的,反對凱恩斯主義,治理失業和通貨膨脹,主張“貨幣非國有化”,由私人銀行來發行競爭性的貨幣。

三、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繼承和發展了休謨和費雪等人的貨幣理論和分析方法,同時也繼承了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遵循西方經濟學自由主義傳統,將傳統的貨幣數量論發展成新的貨幣數量理論,得出以下分析結果:貨幣供應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根源;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更大的效應。現代貨幣學派的理論基礎是弗里德曼(M•Friedman)在1956年發表的《貨幣數量論――一種新表述》中提出的貨幣需求理論。他提出了貨幣需求函數: ,式中:M個人財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貨幣數量,P一般物價水平,M/P個人財富持有者的貨幣所能支配的實物量,y實際收入,w非人力財富所占總財富的比率,rm預期的貨幣名義報酬率,rb預期的價值固定的債券的名義報酬率,re預期股票名義報酬率,t時間,1/P•dP/dt預期的實物資產名義報酬率,u其它因素。弗里德曼貨幣數量論的表述是:貨幣的需求函數主要取決于人們的持久性收入。現代貨幣學派在政策上的主張是:把控制貨幣供應量作為惟一的政策工具,政府把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長期固定在與預計的經濟增長率基本一致的水平,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綜上所述,貨幣理論作為經濟學的重要方面,不斷發展完善。現今社會,通貨膨脹和貨幣供應己經成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方面,制定有效的貨幣政策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貨幣理論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

參考文獻:

[1]斯坦利L?布魯著.焦國華等譯.經濟思想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7

[2]王雪梅,謝實.西方經濟學簡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04

第3篇

【關鍵詞】哈羅德?伊尼斯 傳播政治經濟學 傳播思想

一、國內關于哈羅德?伊尼斯研究現狀

從研究現狀來看,我國對哈羅德?伊尼斯的研究很少。除了2003年何道寬譯的《帝國與傳播》和《傳播的偏向》外,再沒有單獨研究伊尼斯傳播思想的著作。哈羅德?伊尼斯被提及也是常常作為麥克盧漢的引子,是麥克盧漢的陪襯。這與他豐富的理論成果是不相符的。

在研究派系上,哈羅德?伊尼斯被認為是“媒介決定論”的先驅。后來在尼爾?波茲曼創立的媒介環境學派上,伊尼斯被認為是“媒介環境學”的始祖。關于哈羅德?伊尼斯的“媒介決定論”本文暫且不論。筆者認為,哈羅德?伊尼斯的傳播觀里還包含了很多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二、伊尼斯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論證及分析

傳播的政治經濟學派在整個傳播學研究領域中,代表了一種宏觀的視野,它關注的是傳播與社會的關系,即關注傳播作為一種經濟力量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權力機構對傳播活動的作用,強調以一種“歷史的”、“制度的”方法來研究傳播現象。①從伊尼斯的兩部傳播學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觀點。

(一)國際政治經濟的寫作背景

哈羅德?伊尼斯本人是政治經濟學家,初期是專攻經濟史的,他在研究加拿大的皮貨、紙張、采礦業、木材業、漁業、谷物、石油等產業的過程中,發現了紙張等傳播方式在國際貿易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進而轉向研究傳播學。從他的研究歷程來看,伊尼斯的兩本傳播學著作跟經濟學是有很大聯系的。

另一方面,《帝國與傳播》的主題就是關于美國和英國對加拿大的雙重宰割。伊尼斯在書中試圖分析二者之間的差別。他寫這部著作適逢加拿大面臨強大的技術傳播系統的威脅,“加拿大文化生活的核心”可能遭受打擊,進而引發危機,而且這種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他寫作這兩本傳播學著作是要給加拿大人敲響警鐘:加拿大不能滿足于初級產品的生產,經濟不能受制于人。加拿大人必須弘揚自己獨特的國民性,文化上也不能受制于人,不能成為英美等國的邊緣,不能受文化帝國主義的擠壓。②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無論是以前的學術背景還是研究傳播學的目的,伊尼斯的這兩本著作都帶有政治經濟學的傾向。

(二)“帝國論”與“偏向論”中的政治經濟傾向

伊尼斯筆下的“帝國”,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作為政體的大型國家,二是泛指大型的政治組織。③伊尼斯又把他所謂的帝國分為兩大類:政治帝國和宗教帝國。政治性帝國倚重空間的控制,大肆擴張,攻城略地。宗教性帝國倚重時間的傳承,比較能夠經受改朝換代的折騰和帝王更替的滄桑。④從他的帝國所指來看,他的寫作思想跟政治和權力有很大的相關性,這一政治傾向性一目了然。

伊尼斯認為,媒介可以分為兩大類,其基本區別是:有利于空間上延伸的媒介和有利于時間上延續的媒介。⑤“伊尼斯在他的著作中寫道,不同的技術各有其傳播‘取向’,這些取向決定了社會組織的形式。由這些技術決定的‘知識壟斷’控制了各種社會團體間政治權力的分配。”⑥這里面的社會組織也即權力組織、政治組織。

伊尼斯著作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論就是傳播與帝國(組織)的關系,也就是說,傳播的政治傾向,已經帶有政治經濟學的萌芽。

(三)著作中的傳播政治經濟學思想

在《帝國與傳播》和《傳播的偏向》中,伊尼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詳細敘述了傳播的發展史,也分析了傳播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技術等的相互關系。由于時間、空間、學科跨度都比較大,所以他沒有對傳播政治經濟學做理論提煉,但其著作中有很多明確的敘述都可以表明其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政治學和經濟學相依相伴,很難區分,但為了更詳細有力地說明傳播的政治經濟學,筆者從下面四個方面加以論證和分析。

1、傳播對政治的影響

在《帝國與傳播》的緒論中,伊尼斯提到:“在政治的組織和實施中,傳播占有關鍵的一席。”⑦這個觀點表達了傳播對政治有很大的影響。傳播對政治的影響,對內主要表現在權力的分配上,體現為帝王(君主)對宗教組織的權力爭奪、官僚機構與社會大眾的權力制約和這三者權力的相互抗衡;對外表現為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系,主要體現為帝國的興衰。由于處于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各個時期的權力主要矛盾會不同,媒介對其造成的影響也會不同。

“從倚重石頭轉向倚重莎草紙的變化,以及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也在發生著的變化,給埃及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壓力。”⑧在巴比倫,政治權力和宗教權力達成了長期的妥協,于是就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⑨……希臘人的口頭傳統強大,字母表靈活。他們在政治帝國和宗教帝國這兩個觀念之中打進了一個楔子。⑩文字的廣泛傳播加深了城邦之間的鴻溝,加快了希臘文明的瓦解。⑾ 在中國,因為漢字復雜,輿論受到嚴重的束縛,造成長期的動蕩,引起改朝換代,導致蒙古人征服中原。”⑿在文明古國,媒介的偏向會導致帝國或繁榮或興亡。

隨著紙張的出現,印刷業的逐漸興起,媒介成為社會各政治組織爭奪的場地和工具,在組織的簇擁下,媒介發揮了更廣泛的影響。“革命之后,報紙多半緊密掛靠政黨,關心如何影響公共輿論。……新聞記者成為積極參政的人物。大量的政治小報使新聞界處于縱的狀態,國內外集團通過直接補貼來操縱新聞界。對納粹黨的當選,廣播喇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報紙和廣播這兩種媒介沖突的結果。”⒀從以上的敘述可以得出:印刷媒介和廣播媒介對國家的政治體制、民主和法制甚至是世界的格局和沖突都有很大的影響。監督政府、制造輿論,充當政,影響國際關系,媒介自身也成為了一種權力象征。

2、傳播對經濟的影響

傳播對經濟方面的影響,伊尼斯在著作中也有提到。在印刷媒介出現以前,媒介對經濟的影響是很微弱的。媒介對經濟的強大影響主要體現在印刷媒介出現后的廣告上。

在古代,關于媒介對經濟的影響,伊尼斯只是零星的提到, “紙的生產傳到歐洲是商業革命的標志。紙的使用推動了信用的成長,其表現是保險單和匯票的使用。”⒁“與新聞紙相關的經濟十分敏感,其壟斷地位與廣告相關。這樣的經濟強調新媒介,尤其是廣播這個新媒介,后來對大規模的經濟蕭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⒂在伊尼斯看來,媒介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也會造成經濟蕭條。

3、政治對傳播的制約

媒介作為一種工具,總是掌握在某些人或某些組織手里,被加以利用或被拋棄否認。從媒介的發展史來看,政府組織對不同的媒介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措施,造成某種媒介的發展或快或慢,甚而消失。媒介會受到不同組織意識形態的主導,進而其傳播內容和手段也會帶有一定的傾向性。

埃及君主為了維護其組織嚴密、高度集權的行政機構,他們才建立了金字塔等石頭媒介。“君主集權有利于宮殿建筑的發展,君主們喜歡用石頭雕刻,把石頭作為銘刻的媒介,尤其喜歡把法律刻在石頭上。其意圖是建立龐大的帝國并使之協調一致。”⒃

印刷工業產業化以后,印刷業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它們成了調節政府和人民的橋梁。一方面,他們作為政府的工具,引導輿論,宣傳其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作為人民的代言人,它們又將公眾對政府的意見、建議通過媒介傳達給政府。同時,媒體也是各大政治集團爭奪權力的工具。政治團體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對各個媒體加以扶持利用或給予打壓,其手段主要是制定政策和法律,如審查制度和稅收制度。這些在伊尼斯的著作中都有敘述,“專制君主對批評的壓制,迫使報紙和書籍挪到荷蘭去印刷,然后再偷運回法國。1712年,強制執行的印花稅,限制了新聞業的擴張。沃爾浦爾首相上臺后,印花稅又促進了政府對新聞業的壟斷。政府對報紙的影響又推到廣播上。”⒄

4、經濟對傳播的制約

媒介作為一種物質載體,也要實現其生產、加工和交換的價值,它是經濟交換的一部分,受到經濟系統的制約。媒介的高速發展是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同時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媒介傳播手段和效果的提高。廣告的出現,更使得各種傳播組織強強聯合,發展成為傳媒集團。

“報紙成為‘經濟布局的機器上的一個零件’。”⒅為了更生動地說明媒介的經濟傾向,伊尼斯還引用了芬諾1799年寫的一段話:“美國報紙是最下賤、最虛偽、最奴性、最腐敗的報紙――其編輯是最愚昧、最貪婪、最粗鄙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用銹跡斑斑的鐵絲做成,這種鐵絲是骯臟的商業貪婪。”⒆

媒介是應商品貿易的需要而出現和發展的。為了適應經濟規律和擺脫政府的控制,廣告應運而生。隨著廣告的出現,媒介的商品屬性隨之而來,利潤成了其追逐的最大目標。

結 語

哈羅德?伊尼斯是在他去世的前兩年完成這兩部著作的。由于受當時的歷史和技術條件限制,他的媒介理論沒有預測到現在傳媒對“消費主義”的推動,沒有預測到“文化霸權”和“文化帝國主義”。但盡管如此,他的著作已經具有了傳播的政治經濟學引子,并且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美國具有機械化的傳播體制和有組織的力量。它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帝國主義,并將其強加于普通法。這種新型的帝國主義體制,從法律上說是要保護的,然而事實上,它卻被用來擴張帝國主義。”⒇面對美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和影響,面對網絡時代的廣泛傳播性和瞬時性,現在來研究伊尼斯的傳播偏向論和帝國論,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①莊曉東 主編:《傳播與文化概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頁

②③④⑤哈羅德?伊尼斯 著,何道寬 譯:《傳播的偏向》譯者序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⑥阿芒?馬特拉、米歇爾?馬特拉 著,孫五三 譯:《傳播學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第4篇

現代經濟學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以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為主要發源地,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和演變,逐漸成為一種居于支配地位的全球性思維模式。追根溯源,西方經濟學是西方整體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西方哲學思維數千年演變和進化的產物。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直接來源于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或者一般而言的西方哲學思想,有一種特別的精神。哲學家熊十力說:“西洋形而上學是以宇宙實體當作外界的物事而推窮之。西洋哲學的方法是析物的方法,所謂一元、二元、多元等論,則是數量的分析;唯心唯物與非心非物等論,則是性質的分析。此外析求其關系則猶若機械論等等。要之,都把真理當作有數量、性質、關系等等可析。”分析的方法或析物的方法,實在是西洋整個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最殊勝之處。西方許多著名科學家將西洋科學方法總稱為“約化論”(reductionism)。約化論讓西洋科學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偉大成就,絕不可輕視,更不可忽視。西方經濟學實在是西洋整體哲學思想的支流,其哲學基礎和分析邏輯也是秉承約化論的基本意蘊。

概言之,主流西方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由五個方面構成:人類行為的自私決定論、經濟體系的機械決定論、人類發展的西方中心論、人類認識的實證方法論、政策哲學的自由競爭論。從哲學角度來審視,上述五論就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本體論、宇宙論、知識論和人生論。200多年來,經濟學演變繁復,流派紛呈,恰如滔滔江河,又如涓涓細流,溯其源流,就是上述五論。

經濟科學背后的本體論、宇宙論、知識論和人生論,直接源于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7世紀歐洲興起的科學大潮,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科學和技術的興旺發達,不僅讓歐洲擁有了征服物質世界的絕對優勢,而且讓歐洲擁有了征服精神世界的最大優勢。那些驚世駭俗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讓全人類嘆為觀止。歐洲人憑借科學技術的神奇魔力,成功征服全世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勝利或許更加徹底。西方崛起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摧枯拉朽、雷霆萬鈞之勢,迅猛席卷全人類。一切社會科學和精神學問,包括宗教、哲學、歷史、法律、倫理等所有一切學問,無不深受科學方法論的影響。科學思維對經濟學哲學基礎的影響尤其深遠和全面。若要探討主流西方經濟學的成功和失敗、優勢和劣勢,若要為經濟學的未來開辟新的方向,我們首先需要總結西方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理解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決定了經濟學的基本價格。

西方科學世界觀的核心就是決定論、機械論或命定論,此為西方學術界的共識。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非平衡熱力學開拓者普里戈金和助手斯唐熱出版的名著《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吹響了重新塑造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嘹亮號角。

決定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孕育出許多基本信念。我們將會看到,經濟學和幾乎所有社會科學命題,皆源自這些基本信念。

決定天地萬物或宇宙演變的是自然定律,自然定律具有普適性和永恒性。西方科學的偉大奠基者們始終強調自然定律的普適性和永恒性,他們虔誠追求的科學理想,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圖式和普遍真理。

對普適和永恒自然定律的信念,激勵無數天才物理學家窮盡畢生智慧去忘我地追尋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從而創造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奇跡。的確,物理學家們曾經多次堅信他們已經找到了那個神秘莫測卻又充滿無限魅力的終極定律。譬如,19世紀后期,物理學家們非常樂觀地宣稱,宇宙間的一切皆可以按照連續物質的性質予以解釋和推斷,物理學的天空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點兒烏云了。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橫空出世,粉碎了物理學家的樂觀情緒,開辟了物理探索的嶄新天地。原子結構和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的發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摧毀了決定論的信念。

霍金的《時間簡史》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全書激蕩著那個意志堅強的殘疾天才對自然世界普適和永恒定律的信念忠貞不渝的偉大情懷,激蕩著對宇宙演化終極規律不懈追求的豪情壯志。當霍金論及“物理學的統一”時,他滿懷信心地說:“在謹慎樂觀的基礎上,我們可能已經接近于探索自然中集定律的終點。”

霍金將決定論的科學觀推到極端。他寫道:“愛因斯坦曾經問道,在制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如果無邊界假設是正確的,在選擇初始條件上它就根本沒有自由。”初始條件的確定性加上自然定律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準確預測宇宙發生的一切,這當然也包括人類社會,因為人類自身不過是茫茫宇宙的滄海一粟,怎么能夠逃脫自然定律的命令和規范?

第5篇

星期五(1月7日)

星期六(1月8日)

星期日(1月9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科  計算機及其應用

080702  02331數據結構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37C++程序設計  02333軟件工程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計算機網絡

080709  02331數據結構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機電一體化

080307  02194工程經濟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3709基本原理概論00015英語(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446建筑設備

02440混凝土結構設計  03347流體力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404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0540外國文學史

00812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814中國古代文論

00819訓詁學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41語言學概論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1  00600高級英語

00830現代語言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603英語寫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會計

020204  00162會計制度設計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9高級財務會計  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0067財務管理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金融

020106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76國際金融

00077金融市場學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市場營銷

020208  00186國際商務談判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行政管理

030302  00320領導科學

00319行政組織理論

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2中國行政史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科  公安管理

030401  00372公安信息學  00235犯罪學(一)  04729大學語文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3涉外警務概論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法律

030106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62法律文書寫作

00227公司法

00257票據法  5680婚姻家庭法

0263外國法制史

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169房地產法

0015英語(二)

3709基本原理概論

教育學

040108  00464中外教育簡史  00469教育學原理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454教育預測與規劃  00458中小學教育管理

00451教育經濟學

00457學前教育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609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6089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關系學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1社會保障概論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

學前教育

040102  00401學前比較教育  0088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0040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99學前游戲論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漢語言文學教育

050113  00037美學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00540外國文學史  06417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541語言學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英語教育

050206  00087英語翻譯  00831英語語法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06425中學英語課程教材教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603英語寫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3144環境科學基礎  02094人文地理學概論  02104現代自然地理學  02103計量地理與地理信息系統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01區域科學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5630中學政治課專題選講  00479當代資本主義

00034社會學概論  05629思想政治課教學法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480中國傳統道德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83科學思維方法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語(二)

00312政治學概論

歷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00774史學理論與方法  00770中國近代史專題

05632中學歷史專題選講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5631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775歷史教育學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生物教育

070402  02079生態學概論  02084組織胚胎學

02082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02078 生物統計學  02088生物教育學  02085細胞生物學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法律教育

030113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61行政法學

00262法律文書寫作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信息技術教育

080713  05935信息技術教育  05578有線電視技術  0434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04338音響技術及應用

計算機科學教育

080745  07839計算機教學法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441多媒體教學系統

數學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數學教育學

物理教育

070202  02034電動力學  06857中學物理專題選講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科  化學教育學

070302  02051物理化學(二)  06441化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015英語(二)

音樂教育

050408  00732簡明配器法  07976音樂欣賞(二)

美術教育

050410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0745中國畫論  00742美術技法理論

體育教育

040302  00499體育游戲  04551體育概論

旅游管理

020210  06011旅游學概論  01868民族文化概論

應用化學

081209  02066有機化學(二)  02483工業分析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民商法

030116  05558侵權行為法  06455社會保障法

05559海商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基礎教育

040120  04579中學語文教學法  06420中文工具書  05683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3709基本原理概論

軟件工程

080720  07167多媒體計算機技術  07165軟件工程概論  07026網絡應用程序設計  3709基本原理概論

英語翻譯

050134  05349英漢語言文化比較  3709基本原理概論

汽車服務工程

082232  06906汽車運行材料  04446汽車營銷與貿易  06895汽車節能技術  3709基本原理概論

小學教育

040112  00464中外教育簡史

06231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  00458中小學教育管理  03330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30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高級)

制藥科學與工程

081204  07780化學制藥工藝學  3709基本原理概論

道路與橋梁工程

080807  06080高速公路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76結構設計原理  06079城市道路

06078交通工程  06081隧道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6541現代通信技術

3709基本原理概論

護理學

100702  03006護理管理學

03203外科護理學(二)

03008護理學研究

03009精神障礙護理學  00182公共關系學

03005護理教育導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婦產科護理學(二)

03011兒科護理學(二)

04436康復護理學

00015英語(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國際貿易

020110  00100國際運輸與保險  00101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02世界市場行情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物流管理

020229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00015英語(二)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第6篇

關鍵詞:實證主義;批判實在;比較分析

經濟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科學哲學的進步間存在密切關系,不同流派的科學哲學,對經濟學研究中對象的選擇、方法的使用,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實證主義科學哲學,在其不斷發展完善中,經由經濟學家推動,逐漸在經濟學研究中占據支配地位。但是,從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來看,實證主義仍然主導著經濟學研究的進展,而實證主義遭到批判和挑戰,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這種源自不同科學哲學流派的實證主義批判,并未對主流經濟學研究造成影響,一是因為經濟學忽視科學哲學研究中的新進展,也是因為在經濟學領域的(主流經濟學)帝國主義傾向造成的。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興起、世紀之交影響領域迅速擴展的批判實在論,對實證主義進行了較全面的評價和批判。對批判實在和實證主義進行比較研究,借鑒科學哲學領域的新進展,是創新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徑。

一、實證主義的基本類型及其發展簡史

一般認為,有三種彼此分離,但又存在有機聯系的實證主義哲學流派。第一種是19世紀孔德和馬赫的實證主義;第二種是20世紀20-30年代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第三種是在20世紀中期成為英美科學哲學領域占主導地位的邏輯經驗主義。在這三種流派中,邏輯實證主義的觀點最為系統,最具凝聚力。因此,人們更多的時候談論的實證主義指的是邏輯實證主義(Davis &Hands,1998:347)。“實證哲學”一詞由孔德所創,隨后演變為實證主義。孔德將人類知識的進展分為神學、形而上學與實證主義三個階段,他的目標是建立以自然科學方法為基礎的社會科學,他認可的自然科學方法是觀察,認為所有科學都能通過方法論達致統一。這種實證主義由穆勒、斯賓塞、涂爾干等進一步發展。他們“認為實證主義的知識,是科學地規劃社會和引導社會的基礎……所用的方法一般是歸納主義的方法”(貝爾特,2002:233)。邏輯實證主義是對維也納學派哲學綱領的恰當描述,因為該學派的成員極力整合“邏輯主義和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的目標和方法,在主要由Hahn、Neurath和Carnap(1929)撰寫的小冊子《科學的世界觀:維也納學派》中表現的最為充分,這個宣言指出,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各專門學科和人們能夠獲得的全部知識的統一。他們所采用的方法是邏輯分析,運用這一方法的目的是:(a)在其消極方面,從自然科學、數學以及廣而言之從人類知識中清除形而上學的陳述,(b)在其積極方面,澄清科學的概念和方法,表明一切人類知識是從經驗與料中構造起來的”(D.J.奧康諾,2005:935)。一般認為,數學和邏輯命題是分析性的,它們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都是真的,從而代表了一種先驗的,而不是后驗的或經驗的知識。而科學是關于事實和經驗的,它的命題是綜合的,并且只有在某種經驗條件下才是真的。邏輯實證主義認為,除經驗科學的綜合性事實性真理和邏輯與數學的純粹形式分析的真理之外,包括唯心主義哲學、神學和倫理學,都是形而上學,都是無意義的。實證主義的第三種類型,通常被稱作邏輯經驗主義。主導近幾十年來的社會科學研究的,正是這種邏輯經驗主義。它的主要特征如下:(1)邏輯主義:科學理論必須符合演繹邏輯;(2)經驗證實:陳述必須可由經驗證實或證偽,或是定義在分析上為真;(3)理論與觀察分立,觀察可以在理論上是中立客觀的;(4)休謨式的因果律理論:從被觀察的事件之間發現不變的關系”(Smith,1996:14-15)。在第三種類型的實證主義中,影響較大的是Braithwaite、Hempel和Nagel等的邏輯經驗主義,這種邏輯經驗主義是對維也納學派哲學項目的延續和發展。考德威爾認為邏輯經驗主義是某種更為成熟的邏輯實證主義,他認為邏輯經驗主義是邏輯實證主義與實用主義的結合(Caldwell,1994:19-35)。在對先前類型的實證主義做出的發展上,邏輯經驗主義帶來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對理論和證據之間關系的理解上,從強調歸納方法轉向強調假說—演繹方法;二是重新把解釋視為科學活動的合理目標。在對科學理論和經驗證據之間的關系的理解上,假說—演繹方法,不同于先前維也納學派的歸納方法。這種方法認為,科學理論和經驗證據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演繹式的。檢驗一個科學理論的第一步,是從理論和它的初始條件中推論出某種經驗預測;第二步是根據可觀察到的證據檢驗這些預測,如果經驗預測被證明是真實的,理論就得到了確證,如果經驗預測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么理論就得到了反駁。推動由歸納向假說—演繹轉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為了避開在歸納方法中存在的休謨難題。無論人們對假說—演繹方法有什么樣的評價,有一點是明確的,它與邏輯經驗主義的第二個重大貢獻:科學解釋的演繹法則模式密切相關。假定—演繹模式這個正式術語,首先出現在Hempel和Oppenheim的論文中。他們認為,所有真實的科學解釋,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結構,所有科學解釋都至少包括一個一般規律,再加上對有關初始或邊界條件的闡述,規律和闡述組成了前提,從這個前提出發就可以推論出待做的解釋,即關于所要解釋的事件的闡述,在這個推論過程中,不需要借助任何其它幫助,只需要推理邏輯。這里所說的規律是指“在所有情況下,只要事件A發生,事件B就發生”這種命題。Hempel和Oppenheim進一步指出,解釋和預言都采用了同樣的邏輯推理法則,兩者的唯一區別在于,解釋發生在事件發生之后,而預言發生在事件發生之前。對于解釋來說,是從需要解釋的事件出發,找到至少一條普遍規律和一套初始條件,這些條件在邏輯上包含了對所要解釋的事件的說明。由于這個原因,Hempel和Oppenheim的批評者把他們的模式稱為“解釋的覆蓋率模式”。而對于預言來說,是從一條一般規律和一套初始條件出發,推論出關于一個未知事件的說明,解釋在某種意義上只是“倒過來的預言”。這種認為在解釋的本質和預言的本質之間存在完美的、邏輯對稱的看法又被稱為“對稱論題”,它構成了科學解釋的假定—演繹或覆蓋率模式的核心。在解釋中用到的一般規律,并不是通過對個別例子進行歸納和一般化而得到的,一般規律僅僅是一種假定,如果愿意可以進行猜想,通過把一般規律運用于對特定事件的預言對規律進行檢驗,但是一般規律本身不能被簡化為對事件的觀察結果。盡管存在不同類型的實證主義,但實證主義卻遵循著某些相同觀念。比德辨析了實證主義的主要特征:(1)科學知識,包括邏輯與數學,是知識唯一有效的形式;(2)形而上學的申辯、規范的陳述、論點、價值判斷和意見不是有效的知識;(3)建立在常識經驗基礎之上的經驗數據,是除邏輯與數學外的有效知識的唯一來源;(4)有效知識只能通過自然科學的方法獲得,尤其是物理學、應用邏輯與數學;(5)歸納、原則和科學理論(除邏輯與數學之外)只能通過推理的方法從經驗數據中得到;(6)歸納、原則和科學理論(除邏輯與數學理論外)只能通過經驗數據得到證實;(7)歸納、原則和科學理論應當以數理邏輯的形式加以形式化和表達;(8)規范的觀點、價值判斷、信仰與意見不應當進入經驗數據搜集、理論的形式化或證明的范圍內;(9)獲得有效科學知識的方法對于所有經驗領域都是相同的(Beed,1991:459-494)。

二、實證主義對經濟學研究的影響

經濟思想史學家和經濟學方法論學家認為,在經濟學領域,把實證主義引入經濟學中的三位重要經濟學家是Hutchison、Friedman和Samuelson,盡管他們中,沒有哪一位實際上以精確或系統的方式使用實證主義的哲學語言或文獻。但是,他們都“深受實證主義觀念的影響”(漢茲,2009:52)。Hutchison的工作是試圖將邏輯實證主義的某些核心理念引入經濟學,他反復強調,“經濟學家的言行舉止,應當轉變,要像負責任的經驗科學家那樣”(Hausman,1989:118)。Hutchison強烈主張,經濟學像自然科學一樣,是一門科學,經濟學應當超越政治和意識形態爭論,經濟學命題應當從客觀經驗事實中系統地提煉出來(Hutchison,1996:10)。Friedman在其著名的《實證經濟學方法論》中指出,對于實證經濟學的目的而言,理論假設的真實性無關緊要,在比較不同的經濟理論時,唯一重要的一點是,進行經驗預測時哪一個理論最為成功。Friedman說,“理論被看作是由大量的假設組成的,對于它要‘解釋’的對象,要根據它的預測力來判斷。只有實際的證據才能表明理論是對是錯,或者更恰當地說,暫時‘接受’它為有效,或‘拋棄’它……唯一重要的對假設的有效性的檢驗,是將它的預測與經驗相對照”(Milton,1953:8-9)。Samuelson的實證主義經濟學方法論,通常被稱為操作主義或描述主義。“與一種實證主義科學哲學在知識方面相匹配的發展,……便是Samuelson的操作主義”(Boylan &O’Gorman,2006:15)。這種實證主義的核心思想在于,“科學理論僅僅描述經驗證據,而不能超越證據去解釋任何現象更深的、內在的或隱藏的原因”(漢茲,2009:68)。Samuelson認為:“對于我的觀點,即科學由經驗規則的描述構成,尚未被成功地;對我的一貫主張,即科學中所謂的解釋總是可以被看作不同層次上的描述,也是如此———通常一個高層次的描述是由于它成功地適合范圍廣泛的經驗規則”(Samuelson,1947:3)。三位重要經濟學家主張的不同類型的實證主義變種,很大程度上塑造了20世紀主流經濟學的研究特征:第一,經濟學研究中的實證主義者堅持演繹主義。19世紀的實證主義,主要依賴歸納法優越論的邏輯,在20世紀的發展進程中,實證主義逐漸放棄了對歸納主義的效忠,轉而贊同演繹主義。根據演繹主義的觀點,科學活動是從理論中演繹地推斷出經驗假設,然后根據經驗檢驗這些假設而進行的。因此,觀察、感覺再次成為健全的科學實踐的基礎。實證主義者對“觀察語言”和“理論語言”進行了嚴格的區分,并假定觀察陳述是沒有理論預設的。觀察陳述是屬于經驗世界的,因此它們十分可靠。第二,經濟學研究中的實證主義者堅持自然主義,也就是說,他們堅信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法的統一性。自然主義通常伴有一種觀念,這種觀念認為,一般說來社會領域內的知識比自然科學知識欠發達。因此,經濟學要想成為成熟的學科,它就必須采用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得到成功運用的方法。第三,經濟學研究中的實證主義者堅持實事與價值的嚴格區分,堅持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的嚴格區分。他們基本上接受了休謨的觀點,即不能從實然中推出應然,反之亦然。在社會科學領域,堅持這種實證和規范嚴格兩分的學者數目眾多,他們認為,盡管在人們選擇研究課題時,價值判斷不可避免地會起作用,但是在完成研究本身的過程中,它們就不再起任何作用。第四,經濟學研究中的實證主義者堅持形式主義。經濟學研究中的公理化、模型化和形式主義傾向與實證主義對經濟學產生的影響密切相關(Boumans &Davis,2010:9-30)。實證主義影響經濟學的直接表現,就是要求經濟學研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應用計量方法和數量表達。實證主義提供了現代主流經濟學智力活動的腳手架。20世紀一些重要的經濟學方法論觀點,從Hutchison到Friedman,再到Samuelson的操作主義與Popper的證偽主義,都是受實證主義的激勵產生的,無論這種激勵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當然,經濟學領域還存在其他哲學理念,比如奧地利學派的本質主義,美國制度學派的實用主義,但是這些流派只是經濟學學科中的少數派。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哲學潛臺詞,一直都是實證主義的科學和知識理念。

三、批判實在與邏輯實證主義的比較

今天人們稱之為“批判實在”運動的發展的原因之一,源自對實證主義方法的批判,實證主義方法“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支配許多社會科學的分支”(Danermark &Ekstrm etc,2002:4)。同其它各種“思潮”或“主義”一樣,“批判實在”是一個有著廣泛含義的稱謂(Collier,1994,Ⅺ)。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批判實在,是為理解哲學家Bhaskar對社會科學做出的哲學貢獻,而對他加以分析和應用的兩個術語“超驗實在和批判自然主義的融合”(Harvey,2002:164)。Bhaskar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時,正是實證主義、經驗主義或明確或隱含地全面滲透在哲學思想中的時期。因此,他的分析是從對實證主義和經驗主義所堅持的前提開始的。在Bhaskar看來,經驗實在論者(實證論者)的謬誤表現在兩個方面:(1)把存在化約為知識的認識論謬誤(epistemic fallacy),即把存在或者當成只是知識(由知識所建構),或者認為可用(有關客體的)知識來分析。Bhaskar稱這種謬誤為“實在的去實在化”(derealization of reality);(2)把知識化約為存在的本體論謬誤(ontic fallacy),即認為知識或者只是絕對存在物(being simpliciter),或者可以通過客體的存在來分析。Bhaskar稱這種謬誤為“科學的去社會化”(desocialization of science)(Bhaskar,2009:23,253)。實證論者的認識論謬誤,認為尋求事件之間的恒常聯系,是在將研究客體存在與本質的本體論,簡化為產生知識的認識論的謬誤。這種謬誤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造成傳統科學哲學和本體論之間的緊張。傳統科學哲學認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事物之間的恒定聯系,Bhaskar認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尋找研究客體背后所隱藏的因果機制和力量;第二,科學試驗需要控制其它變量,人為制造出封閉系統,從而找出單一因果機制所產生的力量,事物間的恒常聯系,只在試驗或假設條件下存在。為解決上述問題,Bhaskar提出了超驗實在論。主張任何事物都有三個領域構成:經驗、實際與實在(empirical actual and real domains),經驗與實際是經驗實在主義研究的客體,實在是超驗實在主義者的思考對象。前兩個領域的研究得到的事物之間的恒定聯系具有可經驗的性質,是科學探索的結果,實在領域,包含產生事件的機制、力量、趨勢等,一般具有不可經驗的特性,是科學研究者探索的真正目標。Bhaskar的相關著作引發了廣泛的興趣,他的思想被一些重要的社會科學家吸收并運用,其中Lawson對批判實在在經濟學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時至今日,批判實在已成為一種包含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運動”(Palermo,2007:541)。盡管Lawson等人應用批判實在的核心觀點,對主流經濟學做出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主流經濟學家始終不為所動。當前經濟學領域的現實狀況是,在實證主義哲學在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影響日趨下降的同時,它仍在當代主流經濟學中牢牢占據支配地位。這種情況,使得經濟思想史學家麥克洛斯基感嘆,“經濟學方法論被局限在一種基于嚴格意義上的實證主義規范式方法論框架內,但這種實證主義既是不必要的,又同諸如經濟學這類學科的主體沒有多大關系”(Boylan &O’Gorman,2006:36)。隨著科學哲學研究新進展對經濟學方法論研究的推動,人們對實證主義經濟學研究的質疑日益增加。比如,接受詮釋學傳統的學者認為,盡管實證主義能夠應用于自然科學,但它并不適用于社會科學。溫奇在《社會科學的理念》中表達了上述觀點,他把社會世界看成是充滿意義的,認為人不同于自然的對象,他們能夠把意義賦予周圍的世界,并且依照意義而采取行動。因此,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自然和社會領域的規則。再比如,批判理論的支持者也提出了對實證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指出:即使研究者追求的是“客觀性”,但價值與興趣,必然既會影響課題的選擇,也會影響研究過程本身。此外,純客觀研究本身也許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從積極的視角看,社會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描述或說明社會實在;而從消極的視角看,價值無涉事實上往往是為某種特殊的社會價值服務的。對實證主義經濟學的批評,學界提出的意見很多,筆者主要分析批判實在對實證主義的批判:

(一)與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相對照的批判自然主義

與實證主義者堅持自然主義不同,批判實在堅持批判自然主義。批判自然主義追求一種“自然主義的可能性”,一方面它批判實證主義所曲解的科學觀,另一方面它批判人文主義傳統下的反科學傾向,再通過挖掘自然世界與社會世界共通的特質,嘗試發展出一種統一的科學觀。Bhaskar將批判實在論者對社會科學持有的立場稱為“批判自然主義”。他指出,“在批判自然主義看來,社會科學可以在與自然科學一樣的意義上是科學的,但同時鑒于其對象的特殊性與差異性,這是一種具有嚴格條件的科學”(Bhaskar,1986:135)。也就是說,盡管兩種科學體系在一些具體的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社會科學的對象仍然可以‘科學’地加以研究”(Bhaskar,2013:22-23)。批判實在論認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存在一些根本差異,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世界的活動依賴性與觀念依賴性:(1)社會世界(與自然界不同)并不獨立于人類活動之外而存在;(2)社會世界(與自然界不同)并不獨立于行為者(對于自己活動)的觀念認知之外而存在(Carter,2000:67)。

(二)實證主義的經驗實在論與批判實在的超驗實在論

每一種科學哲學背后,都隱藏著一種特定類型的本體論,批判實在把實證主義中隱含的本體論稱為“經驗實在論”。Bhaskar指出,實證主義所秉持的經驗實在論是典型的化約論:將本體論的問題化約為認識論的問題(Bhaskar,1978:16)。這種化約是一種認識論謬誤,也就是說,“將現實理解、界定為以經驗為基礎的觀念”(Danermark &Ekstrm etc,2002:205)。更具體地說,實證主義堅持的是一種扁平本體論,社會世界與自然世界完全被等同于人類有關它們的經驗知識。然而,這種扁平本體論存在嚴重的缺陷,因為“如果‘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開放的,如果現實是透明的,那么就不需要科學了,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資料的搜集罷了”(Danermark &Ekstrm etc,2002:20)。與經驗實在論相對照,批判實在提出了超驗實在論,認為,“世界不僅是由事件和我們對于它們的經驗或印象構成的,而且是由結構和機制、力量和趨勢等構成的,后者雖然也許無法被直接觀察到,但它們構成了我們經驗中的實在事件的基礎,統治著或者創造出現實中的事件(Lawson,2004:262)。批判實在的這種本體論也被稱為“深層本體論”或“分層實在”中,這種本體論認為,存在三種不同的實在或層面:經驗的(經驗和印象)、現實的(事件以及事件的狀態)、深層的(結構、機制、力量和趨勢)。批判實在論者認為,這些不同的領域不必然是同時發生的,事實上,它們相互之間經常不是同時發生的。比如,在批判實在論者看來,現實的和深層的層面的共時化意味著:基本機制在現象的層面上以直接的方式顯現出來。如果科學規律只是像實證主義者認為的那樣,是事件之間的恒常聯系,那么現實的層面和深層的層面就是共時的。于是,規律就會在現象層面上清楚地表現出來。但是,批判實在論者認為不同層面的共時性是十分罕見的。根據上述超驗實在的本體論思想,批判實在認為,科學不是像實證主義所規定的那樣,局限于或依賴于找到事件之間的恒常聯系。實際上,它首先應當關注的并不是事件,而是注重去辨明和解釋那些左右著或促發了經驗現象的結構和機制、力量與趨勢。(三)休謨式因果關系概念和批判實在的機制研究批判實在經濟學研究的代表人物Lawson指出,“歷史地看,對科學概念的尋求和對問題的解釋,事實上產生于某種版本的實證主義,它根植于休謨對因果關系的分析中,或者說至少來源于休謨的討論……實證主義這一稱謂,首先是關于知識、知識的性質和局限的理論。特別地,它表明人類知識是以感覺經驗或以印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Lawson,2004:261)。實證主義者通常贊同休謨式的因果關系概念。在這種因果關系概念中,事件之間的規則性聯結對因果性質而言,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也就是說,如果人們恒常地發現事件X由Y相隨,那么就可以認為X是Y的原因。比如,在對經濟增長與民主政體之間關系的理解上,許多經濟學家會認為,經濟增長與民主政治之間存在直接的正向關系,并且可以找到大量的數據支持這種觀點。但是,這種分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論質疑與經驗挑戰。因為,拋開休謨的因果關系概念,從社會機制(暗含了因果關系)的視角看來,經濟增長和民主政體之間呈正向關系的涵蓋律,并不能真正解釋經濟增長影響政治制度的機制。已有的研究,至少提出了四種重要的社會機制:(1)經濟增長通過灌輸自由主義政治文化促進民主政治;(2)經濟增長通過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的形成促進民主政治;(3)經濟增長通過培養公民社會或中間組織促進民主政治;(4)經濟增長通過改變國家—社會關系促進民主政治(王紹光,2008:82-83)。以休謨式因果律(事件/事態的恒常聯結)為基礎,完全是經驗層面的操作,無法深入到批判實在強調的深層層面(結構、機制與趨勢)。也就是說,涵蓋律模式,只是描述了類似律則的關系,但實際上并沒有挖掘出造成事件發生的生成機制,也就是說,沒有做出任何因果解釋(Sayer,1992:171-172)。批判實在論者批評休謨式因果關系概念的重點在于,要說明某種現象就必須說明它是如何發生的,而規則性聯結無法做到這一點。此外,在開放系統中,許多抵消機制可能也在發揮作用,因此,事件之間的規則性聯結的因果關系概念,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充分的。在批判實在看來,要在經驗層面上說明現象的原因,只有訴諸深層的生成機制或因果力量,才能得以完成。(四)區別于歸納和演繹的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在當前的經濟學研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批判實在提倡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用塞耶的話說,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就是通過“假定有(或辨識出)有能力產生某些事件的機制,藉以解釋事件”的推論方式(Sayer,1992:107)。只關注實證主義或休謨式的關于事件聯系的歸納和概括,最多不過是引發了關于歸納法與演繹法相對優劣的爭論。對于批判實在而言,基本的推理方式,既不是歸納法也不是演繹法,而是一種可叫做溯因推理(Retroduction)或外展推理(Abduction)的推理方式。這種推理方式可以通過一個例子理解,比如,如果演繹是從“所有烏鴉都是黑色的”這個一般判斷,推進到人們看到的下一只烏鴉是黑色的這種特殊結論,而歸納是從無數的黑烏鴉這樣特殊的觀察,推進到“所有烏鴉都是黑色的”這個一般判斷。那么,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則是從對無數黑烏鴉的觀察,推進到關于內在于烏鴉,并使之成為黑色的一個機制的理論。從范式上看,這種推理是從“表面現象”到某些“更深層的”有因果聯系的事物的一種運動。批判實在之所以堅持這種推理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堅持的深層本體論和社會系統的開放性質。在開放系統中,不同的結構之間會相互影響并產生新的機制,同時會有許多外在的偶然條件,使得同樣的因果機制造成不同的結果,比如激烈競爭的自由市場,可能會使廠商運作的更有效率且樂于不斷進行創新,但也可能導致廠商倒閉。另外,不同的因果機制可能產生相同的結果。所以批判實在論認為,在開放系統中,科學家的目的不是建立一個一般化的法則,而是要了解研究客體的結構、因果機制,以及這些因果機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被啟動或被改變,進而造成事件的當前狀態。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大致對實證主義與批判實在進行較全面的對比(見表1)。

四、結語

在經濟學研究中,實證主義對經濟學的滲透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據批判實在的分析,實證主義研究取向對經濟學研究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形式主義演繹模型的構建,使得經濟學研究遠離了現實經濟問題;為了構筑實證模型,人為地建立的封閉系統,把找到事件之間的恒常聯結作為研究的重點,從而忽視了大量潛在地發揮作用的機制和力量,使得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流于膚淺等等。通過對批判實在和實證主義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為,經濟學研究,應當充分吸收科學哲學領域對實證主義提出的各種批判,全面反思實證主義對經濟學研究造成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一步推動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創新:第一,堅持對研究對象的本質進行考察,并找到與研究對象的本質相契合的分析方法。這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理解,用一個大棒可以很好地打掉坐墊上的灰塵,但是卻不能用它來清除玻璃上的灰塵。實證主義在推動經濟學的發展和進步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但是把它推廣到所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經濟學帝國主義”傾向,則會產生很大的弊端。因此,應提倡不同方法之間的溝通和跨學科的研究,而不是頑固地堅持實證主義的演繹—法則式模型構筑方法。比如在分析個體和社會結構的關系時,不能只把原子般的代表性個體作為分析的出發點,而應當在個體和結構的辯證關系中考察經濟關系的形成、發展和變化。以的階級分析為例,實證主義者指責階級分析缺乏微觀基礎,因為它缺乏對個人動機、信念和行動的分析,而只是把個體的行動訴諸階級利益。這是對經濟學階級分析方法的誤讀,這種誤讀忽視了馬克思對階級形成的歷史過程的分析,在馬克思那里,個體明顯受到歷史地形成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影響,但是個體仍然具有改變(更多的是通過革命)資本主義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當然是個體行動能力和集體力量匯聚的綜合結果。第二,應當關注對造成某種現象的各種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關注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而不是像實證主義那樣,只關注事件之間的規則聯系,并把這種規則聯系視為是規律般的東西。比如,以計量經濟學為例,盡管計量經濟學研究文獻數目巨大,但是計量經濟學家通常對他們的研究成果的政策含義保持沉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經濟學領域內不可能觀測到明顯不變的實證規則。計量經濟學盡管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沒有導致人們像自然科學一樣在經濟學里找到精確而普遍的規律。在本質上,計量經濟學事實上還受困于這樣的事實:新的發現往往導致人們曾經承認的變量之間的規則性聯系不復存在。第三,要把規律作為一種趨勢,通過對各種機制的綜合分析,判斷事物的發展變化。比如在馬克思的利潤率下降趨勢分析中,應綜合考察導致利潤下降的因素或機制與起反作用的趨勢或機制間的辯證關系,而不是因為發現利潤率在某個階段上升,就否定利潤率下降趨勢的理論。同樣,也不能像置鹽定理那樣,認為作為個體的資本家的利潤最大化選擇,必然決定了利潤率不可能下降,因為個體理性可能造成集體非理性的結果;同樣,僅抓住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因素,不考慮地理———歷史因素造成的影響,主張利潤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也不可取,這正是一些者招致批判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常慶欣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D.J.奧康諾(2005).批評的西方哲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2] 帕特里克•貝爾特(2002).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3] 王紹光(2008).民主四講.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 韋德•漢茲(2009):開放的經濟學方法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 Beed C.(1991).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Contemporary Economics:an Overview.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13(4).

[6] Boumans M.,Davis J.B.(2010).Economic Methodology:Understanding Economics as a Science.London:PalgraveMacmillan.

[7] Boylan T.A.,O’Gorman P.F.(2006).Beyond Rhetoric and Realism in Economics:Towards a Reformulation ofMethodology.New York:Taylor &Francis.

[8] Bhaskar R.(1978).A Realist Theory of Science.Hassocks:Harvester Press.

第7篇

【關鍵詞】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

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已經成為西方許多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我國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專業人才的缺乏。為了培養合格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必須加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更快的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

一、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置背景

文化產業是近幾年來我國新興的一項產業,該產業主要包括:廣電影視、演藝娛樂、文化貿易、網絡游戲、報業出版等。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綜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該產業被公認為“21世紀朝陽產業”、“21世紀最后一塊暴利蛋糕”。2006年1月,國務院頒布了《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大力提倡并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同年6月,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濟南舉行,國家和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呼聲日益高漲。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應該越來越迫切,于是更多高校紛紛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成為這幾年炙手可熱的搶手專業。

二、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2006年博士與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該專業的報名人數遠遠高于其他專業,成為當之無愧的“熱門專業”。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卻十分不樂觀,并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去考研的部分人外,其他都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文化產業有前途,文化產業最缺人”的說法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其實眾多調查顯示,文化產業領域是缺乏人才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個問題值得深刻思考。

首先文化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它所需要的是既懂文化有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這是業內人士達成共識的看法,事實也是如此。這樣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就顯而易見了,就是培養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懂得市場經營運作的人才,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這一塊做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現在:

2.1人才培養體系不合理

從目前的文化產業教育層次結構情況看,尚未形成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這種“金字塔”式的人才層次結構,而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企業人才當務之急的需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文化產業人才和綜合素質強的高級管理型人才。

2.2專業培養定位不明確

文化產業涉及的產業包括:新聞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演出表演團體、表演場所和文化經紀與等。面對這樣一種紛繁的文化產業對象,導致許多高校很難對文化產業進行準確的專業定位。有的高校提出以全球化、系統化的理念培養通曉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國際型、復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而有的高校又旨在培養媒介、會展、娛樂等領域中從事管理、策劃、經紀、營銷、公關等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使得人才培養受到了較大的局限。

2.3師資力量匱乏,教材缺位

師資力量不足成了文化產業專業發展的瓶頸,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原因固然可以推到新興學科的先天不足身上,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高校、科研機構中的不少專家學者習慣于抱殘守缺的心態也有很大關系”。實際上,我國高校原有的師資配備中,文化、藝術、經濟、管理、旅游、傳媒、信息技術等專業的教師都與文化產業專業相關或相近,如果能彼此之間加強知識的整合與交流,互相吸收對方的專業特長,其知識結構是符合文化產業人才的復合型和實用型要求的,也完全有能力勝任文化產業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但他們或是對新知識缺乏興趣,或受習慣驅使,依然固守著以前的課題和研究,不愿意轉型;而作為新興專業,又沒有多少本專業的師資可引進,特別是教師的實踐能力較缺乏。這樣,文化產業專業的教學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教材缺位實質上是與師資匱乏緊密相關的,而文化產業專業綜合性和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更增加了教材建設的難度。目前文化產業專業教材的狀況一是數量少,二是水平參差不齊,真正有水平且能夠大規模應用的不多。雖然一些高校也使用一些相關教材,但這些教材大多是從傳統的專業和教學模式平移過來的,如“文化市場營銷”與“市場營銷”、“文化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分別是什么,沒有說清楚;有些教材嚴格意義上講并不符合文化產業專業的實際教學需要。文化產業專業教材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三、對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3.1關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毫無疑問,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的建設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要深層次反映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整體現狀是專業藝術類、行政類出身人員所占比重過大,經營管理類出身人員所占比重過低,因而造成文化產業領域專業化力量有余、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這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部門目前不缺具體的編導制作人員,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觀眾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復合型的策劃、管理人才。

因而,將文化產業管理學科方向確定在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之上。在學科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復合性、應用性,要圍繞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具有現代產業意識和經營思路的策劃、經營、管理人才這個目標,構建起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發展的科學架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經濟學、文化學、管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視野和文化素養,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能在各類文化企業及政府文化管理機關、文化事業單位和其他相關企業從事文化經營管理、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文化項目設計與策劃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

3.2關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導路徑,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首先解決課程體系的問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不能延續舊有的政府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口徑和培養模式,在當今文化產業迅速勃興的時代,要有專業人才培養新的定位。要根據新興的文化產業領域內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需求,培養既懂文化又懂文化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經營型、應用型、復合型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和策劃方面的人才。根據文化產業的特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要特別強調其復合性與應用性,要符合文化產業實踐性的要求,加強應用性的課程、調整理論性過于強的內容。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可分為三類:

3.2.1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學導論、中國文化簡史、西方文化概要、文化人類學導論、文化資源概論、藝術基礎、美學概論、宗教文化、民俗學等;這一課程群要為學生奠定文化學方面的堅實基礎,使學生明了文化的規律與特質,熟悉文化的過去與未來,并引導學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學科方面的學習,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3.2.2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文化產業管理學、文化營銷學、文化市場調查方法、公共部門公共關系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項目策劃實務、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一課程群要使學生掌握管理學方面特別是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從事文化產業具體的市場營銷、品牌運營、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從理論和實踐上做充分的準備。

3.2.3經濟學類課程如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概論、文化資源概論、文化企業融資與資本運作等;這一課程群要使學生深入認識文化產業的經濟學屬性,通曉文化產業的運作過程及規律,并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3關于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過程中,由于所涉及的學科基礎廣泛而分散,最容易形成各個來源學科各自為政、各門課程之間互不協同的問題,難以形成專業教育的合力。具體表現為三個脫節:幾個課程群之間的脫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脫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復合性要通過知識的拓展與融合方能實現。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由文化類課程、經營管理類課程組成,要解決好兩個方面課程之間的協調和協同的問題,以形成課程之間的合力。要求擔任不同課程的專業教師克服認識上的偏見,明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的中心目標,緊緊圍繞文化產業經營管理這個核心來組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經營型文化管理人才,還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好第一、第二、三課堂之間的協同配合問題,尋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

3.4關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

復合型、應用性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突出特點,懂經營、善策劃,熟諳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設計長項。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還應當緊緊圍繞培養目標,以調研能力、策劃能力、宣傳推廣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能力為主線,將相關課程的內容及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文化企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和第二、第三課堂活動中目標明確、任務清晰,真正學有所專、學有所長。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應當更多的體現實踐性、操作性的特點,應當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接觸文化產業管理的社會現實。因而,要特別強調實踐性的重要意義,要求所開設的課程,特別是專業主干課程增大實踐性的內容、增加實踐性的教學時間,突出專業調研、文化企業考察等方面的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王任,王福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依據_內容與路徑.當代教育論壇.2009年第10期.

[2]孔羽.對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2月.

第8篇

關鍵詞:外包 內包 服務外包 產品外包 概念框架

服務外包成為全球專業化生產及資源優勢配置的重要商業模式。學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很多研究促進了外包經濟的發展,也啟發了學界人士的深思,包括有關外包的綜述性研究論文(尹建華,2005;費方 等,2009)及高質量的專著(江小涓,2008;盧鋒,2007;陳菲,2009;楊丹輝主編,2010)。學者從對企業資源外包的研究多數停留在雙邊角度以及從發包商與供應商關系等各種角度著手研究企業資源外包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內容涵蓋企業資源外包網絡的構建、進化及網絡運作過程中的治理等問題。在研究中關于服務外包及其相關概念有些混亂,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內包的研究甚少。相關易混的概念有內包、外購、外協、外約及協力式外包等,甚至有承包、內部承包、轉包、分包及眾包等。本文試圖分析、界定其中大多數概念,并以此建立概念框架體系。

在財務會計、審計學中,概念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計學的歷史就是概念框架發展完善的歷史,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概念框架體系越來越完善(具體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國際收支統計手冊(1993)》,《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2000》,《政府與財政統計手冊(2001)》等)。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最新頒布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中也涉及到制造業外包活動處理原則。在制造業外包中,承包方歸入制造業。發包方按以下方法處理:發包方為部分外包,歸入制造業;發包方為全部外包,則視原材料供應情況而定,如果原材料由發包方供應,發包方劃入制造業,否則,發包方劃入批發零售業(中國信息報,2009)。但外包的概念框架仍較單薄,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文首先引入以權責發生為基礎的投入產出活動;其次提出外包與內包的概念框架;然后結合中間性組織概念,強化分析外包活動;最后為后續實證研究指明方向。

外包與內包的概念

作為全球化浪潮下的外包,英文稱為“outsourcing”,顧名思義即尋求外部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主要專注于自己的優勢業務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當企業面臨著必須利用本公司所沒有的設備、機械及專門技術時,要補充本公司的生產能力不足時,為降低生產成本時或者認為比自已制作更有利的時候,公司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將部分非核心業務打包出去。這樣,外包不僅可有效地減低成本、積聚企業的優勢加強核心競爭力,以及解放公司的財務資本使之用于可取得最大利潤回報的業務等特性成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的一項重要的商業措施。著名管理學者杜拉克曾預言:未來十幾年,那些企業中只做后臺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會外包出去,發展具有自身特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外包不僅符合企業根據自身優劣勢有選擇性地開展業務的企業生存之道,而且符合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理念。

據陳菲的總結,大致有兩種關于外包的定義,一種認為企業從外部購買以前由企業自己生產的實物或服務產品;另一種認為企業從外部購買服務,不管其以前是否由企業自己生產。該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第三種定義,但筆者認為第三種定義有循環定義,因為原來不在需求企業內部生產但需求企業有能力生產的服務,這本身已暗含著是外包了;而原來在需求企業內部生產的服務卻不一定就都是外包(陳菲,2009)。筆者認為,這些定義的操作性不是很強,很難進行實證研究。另外,內包(Insourcing)是外包的一種應變措施,是指將外包功能完全交給企業內部的另一部門來執行,換句話說,是一種商業慣例,由自己完成本來應該承包出去的工作。該術語在美國被指那些在美投資的外資公司雇用本土員工。內包可視為外包的對立面。如果總部設在日本的公司為了雇用美國工人生產日本產品會在美國開一個工廠。從日本的角度看,這是外包,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該公司是內包。但是筆者認為,學術研究上不宜采用此定義。

關注一個企業的活動,需要觀察它在一個產業甚至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活動情況。如果某些活動(包括產品)被大部分企業采取外購的方式,如電力供應、水供應、一般的辦公用品等,它們可能因為沒有能力生產(比如企業往往沒有能力自己供應電力,水)或傳統上就是企業外購,這種原本不在企業內部生產的活動一般不被認為是外包(陳菲,2009)。

所以,如果大部分企業都外購某種活動,則該外購不被認為是外包,并且該活動就處于內包階段;如果不是大部分企業都外購某種活動,則它被認為是外包,并且該活動就處于外包階段。內外包階段臨界點的比例不需要一個精確值,它可以有一定的彈性(一般認為該臨界點為90%左右)。根據一般的經濟常識,可以判斷一個活動處于哪個階段。所以,在一個產業中,不管企業的某個活動(產品)是離散的(注冊成立,搬家,商標服務,并購重組的財務顧問,研發活動等。其中,研發活動因項目性活動為多,時間較長,很少有企業連續不斷的研發,像經營活動一樣進行),還是連續性的(生產與管理活動等),都可以大致定性地判斷它是處于外包還是內包階段,總之,只有處于外包階段的活動,才會發生外包可能:當一個企業外購該項活動時,就發生了外包活動。只有處于內包階段的活動,才會發生內包可能:當一個企業自己生產該項活動時,就發生了內包活動(見表1)。

另外,判斷外包與內包的微觀單位應該是法律單位或法律實體(法人),這與從微觀法律的角度看服務與產品一致。并且,微觀決策的主體往往也是法律主體(分公司不是法律主體)。當然,判斷外包與內包的微觀單位也不是基層或機構單位。這兩種單位是從宏觀核算的角度出發的。

服務外包與產品外包

一般把外包分為服務外包與制造外包。如果按照地理分類,可以分為境內外包和離岸外包。按照工作性質可以分為“藍領外包”和“白領外包”。白領外包也就是所謂的“服務外包”。與國家服務貿易統計中的“服務”屬于宏觀范疇不同的是,本文所指的服務外包里的服務是微觀的概念。在微觀領域,服務(合同)與產品(合同)相對;宏觀領域,服務(行業)與制造(行業)相對。

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包含承攬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凡是更易控制工作成果的合同均屬服務合同;提供勞務的合同包含運輸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行紀合同及居間合同等,這些是傳統上的服務合同。其賣方成果具有不可存儲性,在生產完畢后就被消費完畢。買方容易需求的是對方的服務產出,控制的是對方的服務成果,而非勞動本身;技術合同包含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及技術服務合同等,這些一般也屬服務合同。提供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合同也屬服務合同,比如專利技術,專門軟件等交易一般也劃分為服務合同。但也有些例外,盧鋒教授有個經典的例子用來說明關于軟件經濟的分類:2004年IMF統計對第五版國際收支賬戶提出修改,其中涉及對一項軟件服務外包的有精辟的分析。可以獨立辨認的通用型軟件,即便它們能嵌入到硬件中,也應被看作物品(盧鋒,2007)。總之,這些技術合同的特點是買方更容易控制的是產出成果,而非控制對方的勞動。

合同法里的勞務就是服務,而非勞動。經濟上現在大多不提,反而在法學上提得較多。何小鋒教授1981年在《勞務價值論初探》即提出的“勞務”即“服務”的意思。這篇論文從開始爭議到后來肯定的發展過程,也是服務業在中國得到肯定和發展的過程。勞務合同就是勞務服務合同或叫服務合同。服務就是勞務,而非勞動。為求統一,筆者在微觀層面上均使用“服務”取代“勞務”的概念。

很多制造業企業也在微觀層面上提供服務,比如承攬合同,建筑工程合同。但這些相關行業還是屬于第二產業。關于服務業的定義,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對比,國家統計與國際統計的對比有很多代表性說法,這里不展開分析。筆者認為這些定義都是從宏觀的視角來定義的。宏觀的服務應該是服務業。以中國為例,服務業包括了行業門類從F到T,包括了交通運輸,信息傳輸,餐飲住宿,金融,房地產,批發零售等等。

另外,區分產品合同與服務的一個方法是觀察稅收。增值稅針對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營業稅針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除了加工、修理修配服務屬于服務合同,產品合同往往是交增值稅的;除了銷售不動產屬于產品合同,服務合同往往交營業稅。

總之,應該是把外包分為服務外包與產品外包。準確的說,目前常提的制造外包應該是制造型服務外包。筆者的建議是調整這些名稱,統一服務外包,然后再分為制造型服務外包與純粹服務外包。對于產品外包,其實是很少的。因為一個企業外購一個產品時,這個產品往往是處于內包階段,就是意味著大部分企業都是采取外購得到該產品的。

總結與展望

類似投入產出活動分析框架適用于所有的經濟主體,外包與內包的分析框架適用于所有的經濟主體,包括政府,非營利組織等。政府服務外包是指以政府部門作為發包方,將公共服務、后勤、技術服務,通過簽訂合同,承包給有關具有條件資質的市場主體或社會組織。在這種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中,政府部門扮演購買者的角色,對服務生產質量和過程進行控制和評估。

概念的統一與框架的建立有利于實證研究的展開。就像很多學者指出,外包經濟的統計相對落后,需要改善。(如江小涓學者指出商業部2007年的《服務外包統計報表制度》,是中國首個外包統計制度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完善)。筆者的研究界定了內包的概念,為服務外包的統計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基礎,對經濟中不多見的內包也可進行統計研究。

外包,包含企業或產業外包。產業外包的經濟統計與分析往往是實證研究的重點。另外,還可以擴展深化研究,比如根據外包的不同程度及離岸比例計算外包。可以給不同的外包類型賦予權重,然后計算加權外包率。然后,可以擴展到整個國家層面的外包情況。研究還擴展到計算行業之間的分別,對于同一項外包活動的地區比較研究,及其與國民經濟其它因素的計量研究。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

2.曹艷春.雇主替代責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

3.陳菲.服務外包與服務業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4.杜金富.貨幣與金融統計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5.費方 等.企業的研發外包:一個綜述.經濟學季刊,2009.8(3)

6.何小鋒.勞務價值論初探.經濟研究,1981(4)

7.江小涓等著.服務全球化與服務外包:現狀,趨勢及理論分析.人民出版社,2008

8.江小涓.服務外包:合約形態變革及其理論蘊意.經濟研究,2008(7)

9.盧鋒.服務外包的經濟學分析:產品內分工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0.盧鋒.產品內分工.經濟學季刊,2004.4(1)

11.托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

12.西口敏宏著,范建亭譯.戰略性外包的演化—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13.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法律出版社,2003

14.楊丹輝主編.全球化:服務外包與中國的政策選擇.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15.楊蕙馨,馮文娜.中間性組織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16.楊景宇,信春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17.尹建華.企業資源外包網絡:構建、進化與治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18.鄭尚元.勞動合同法的制度與理念.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第9篇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真題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安徽自考科目(自學考試各個專業的考試科目不同,具體點擊查看:自學考試科目)

專業 層次 學制 主要課程 音樂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經濟法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公司法、經濟法概論、刑法學、合同法、稅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計算機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學、國家賠償法、經濟法學原理、企業與公司法、行政法學、勞動法、金融法概論、房地產法、環境法學、稅法原理、行政訴訟法、財務管理學(輔修) 市場營銷 專科 兩年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經類)、大學語文(專)、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消費心理學、談判與推銷技巧、企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廣告學(一)、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二)、市場營銷策劃、金融理論與實務、商品流通概論、消費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含實踐) 公共關系 本科 兩年 人際關系學、公共關系口才、現代談判學、公共關系案例、國際公共關系、公關政策、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現代資源管理(一)、廣告運作策略 行政管理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專)、政治學概論、法學概論、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市政學、人力資源管理(一)、公文寫作與處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社會研究方法、秘書工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領導科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組織理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社會學概論、中國行政史、中國文化概論、普通邏輯、財務管理學、秘書學概論、企業管理概論 漢語言文學 專科 兩年 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外國文學作品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 本科 兩年 美學、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二)、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英語(二)、兩門選修課、畢業論文 涉外秘書學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專)、公共關系、外國秘書工作概況、涉外秘書實務、涉外法概要、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概論、秘書語言研究、公關禮儀、交際語言學、國際商務談判、中外秘書比較、口譯與聽力等 對外漢語 本科 兩年 現代漢語、實用英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表達與溝通(實踐環節)畢業論文等 英語翻譯 專科 兩年 英語寫作基礎、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國家概況、英語筆譯基礎、初級英語筆譯、初級英語口譯、英語聽力 本科 兩年 中級筆譯、高級筆譯、中級口譯、同聲傳譯、英漢語言文化比較、第二外語(日/ 法)、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畢業論文 日語 專科 兩年 基礎日語(一二)、日語語法、日本國概況、日語閱讀(一二)、經貿日語、日語聽力、日語口語 本科 兩年 高級日語(一二)、日語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學選讀、日漢翻譯、第二外語(英/法)、現代漢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日語口譯與聽力、畢業論文 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二)、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聽力,口語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外貿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語聽力、口語、外貿英語閱讀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外貿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公共事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社會調查與方法、行政管理學、文教事業管理、計劃生育管理、秘書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非政府組織管理、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統、畢業論文等 工商企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營銷學、中國稅制、企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濟法(輔修)、民法學(輔修);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貿易管理與實務、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原理、企業管理咨詢、合同法(輔修)、行政法學(輔修)。 國際貿易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WTO知識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本科 兩年 國際市場營銷學、世界市場行情、國際商務談判、企業會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西方經濟學、外國經貿知識選讀、涉外經濟法、經貿知識英語等 金融管理 專科 兩年 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原理、銀行會計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法概論、基礎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等 本科 兩年 管理會計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語(二)、電子商務概論、組織行為學、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等 會計(電算化)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數據庫及應用、財政與金融、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本科 兩年 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數據結構、審計學、管理學原理、通用財務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財務報表分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加考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基礎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人力資源管理 專科 兩年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經濟學、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勞動就業論、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關系學、應用文寫作等 本科 兩年 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源培訓、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策略、管理信息系統等 文化事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寫作、中國文化概論、文化管理學、文化行政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策劃與營銷、藝術概論、社會學概論、民間文學、計算機 文化產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國文化導論、文化產業與管理、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市場與營銷、外國文化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文化服務與貿易 經濟信息管理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經濟信息導論、計算機信息基礎、信息經濟學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應用數學、中級財務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研究方法、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數據庫及應用、電子商務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應用數理統計、經濟預測方法。 游戲軟件開發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一)、高等數學、計算機游戲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游戲作品賞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游戲軟件開發基礎、市場營銷、動畫設計基礎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游戲創意與設計概論、可視化程序設計、藝術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DirectX、Java語言程序設計、游戲開發流程與引擎原理、游戲架構導論、軟件工程、游戲心理學等 電子商務 專科 兩年 電子商務英語、經濟學(二)、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基礎、市場營銷(三)、基礎會計學、市場信息學、國際貿易實務(三)、電子商務概論、商務交流(二)、網頁設計與制作、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綜合作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數量方法(二)、電子商務法概論、電子商務與金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互聯網數據庫、網絡營銷與策劃、電子商務安全導論、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術教育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物理(工)、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 計算機及應用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一)、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應用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操作系統概論、數據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物理(工)、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電子政務 專科 兩年 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法學、經濟管理概論、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概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電子政務理論與技術、政府經濟學、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網站建設與管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電子政務案例分析、信息與網絡安全管理 電子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 (一)、電工原理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線性電子電路、非線性電子電路、數字電路、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電子測量、音響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 及應用 、辦公自動化 設備、 電子工程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工本) 、物理(工)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工程經濟、信號與系統、計算機軟件基礎(二)、數字信號處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理論(二)、聲視頻技術 服裝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服裝工藝、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市場營銷等 本科 兩年 服裝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圖形設計、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立體剪裁、展示工藝、企業形象設計、服裝飾品設計等 數控技術 專科 兩年 機械設計基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數控編程與操作、CAD/CAM、電工學等 本科 兩年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與監測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床數控原理、CAD/CAM軟件應用、模具與現代加工技術等 視覺傳達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插圖藝術設計、包裝結構與包裝裝潢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機構形象設計( VI )、商品攝影、POP與DM廣告設計等 本科 兩年 書籍裝幀設計、包裝工藝與設計、創意網頁設計、影視廣告、方案與腳本、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展示設計、家具設計 動漫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字體設計、動畫基礎、動畫運動、電腦圖像設計、動畫概論 本科 兩年 漫畫設計、動畫場景設計、動畫分鏡頭、二維動畫制作、三維動畫制作動畫特效合成、動畫創作 生物技術 專科 兩年 普通生物學、食品分析與檢驗、發酵工藝學、生物制藥技術、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學、病毒學、現代生物技術導論等 生物工程 本科 兩年 英語、工程制圖、化工原理、生物工藝學、微生物遺傳與育種、生化工程、生物制藥學、生化分離工程、高等數學等 食品工程 專科 兩年 基礎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 本科 兩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營養、食品加工技術、釀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規、食品包裝與設計、農產品儲藏運銷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景觀園林 本科 兩年 英語、園林工程制圖、園林藝術原理、景觀生態學、園林建筑學、園林CAD、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學、3DMAX、園林植物保護學、園林美學 新聞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漢語基礎、社會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新聞采訪寫作、報紙編輯、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廣告學、新聞心理學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新聞評論寫作、新聞攝影、外國新聞事業史、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傳播學概論、公共關系學、新聞事業管理、文學概論 應用心理學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測量、普通心理學(含實踐)、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認知心理、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史、變態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心理咨詢原理與技術(含實踐)、學校心理學、心理診斷、行為改變技術(含實踐) 小學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教育原理、科學技術社會、小學教育心理學、小學科學教育、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班主任、素質教育導論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中小學教育管理、比較教育、小學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學 專科 兩年 學前教育學、學前發展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兒童文學、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科學技術社會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育學原理、學前游戲論、幼兒園課程論、學前比較教育、中外學前教育史、幼兒園活動設計、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家庭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學設計、教育電視系統、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計算機輔助教育、多媒體教學系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教與學的基礎原理、教育傳播方法研究、教育電聲系統及軟件制作、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 教育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評估與督導、教育經濟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法學、教育預測與規劃、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學、高等教育管理

第10篇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真題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科目(自學考試各個專業的考試科目不同,具體點擊查看:自學考試科目)

專業 層次 學制 主要課程 音樂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經濟法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公司法、經濟法概論、刑法學、合同法、稅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計算機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學、國家賠償法、經濟法學原理、企業與公司法、行政法學、勞動法、金融法概論、房地產法、環境法學、稅法原理、行政訴訟法、財務管理學(輔修) 市場營銷 專科 兩年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經類)、大學語文(專)、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消費心理學、談判與推銷技巧、企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廣告學(一)、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二)、市場營銷策劃、金融理論與實務、商品流通概論、消費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含實踐) 公共關系 本科 兩年 人際關系學、公共關系口才、現代談判學、公共關系案例、國際公共關系、公關政策、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現代資源管理(一)、廣告運作策略 行政管理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專)、政治學概論、法學概論、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市政學、人力資源管理(一)、公文寫作與處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社會研究方法、秘書工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領導科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組織理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社會學概論、中國行政史、中國文化概論、普通邏輯、財務管理學、秘書學概論、企業管理概論 漢語言文學 專科 兩年 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外國文學作品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 本科 兩年 美學、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二)、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英語(二)、兩門選修課、畢業論文 涉外秘書學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專)、公共關系、外國秘書工作概況、涉外秘書實務、涉外法概要、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概論、秘書語言研究、公關禮儀、交際語言學、國際商務談判、中外秘書比較、口譯與聽力等 對外漢語 本科 兩年 現代漢語、實用英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表達與溝通(實踐環節)畢業論文等 英語翻譯 專科 兩年 英語寫作基礎、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國家概況、英語筆譯基礎、初級英語筆譯、初級英語口譯、英語聽力 本科 兩年 中級筆譯、高級筆譯、中級口譯、同聲傳譯、英漢語言文化比較、第二外語(日/ 法)、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畢業論文 日語 專科 兩年 基礎日語(一二)、日語語法、日本國概況、日語閱讀(一二)、經貿日語、日語聽力、日語口語 本科 兩年 高級日語(一二)、日語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學選讀、日漢翻譯、第二外語(英/法)、現代漢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日語口譯與聽力、畢業論文 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二)、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聽力,口語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外貿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語聽力、口語、外貿英語閱讀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外貿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公共事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社會調查與方法、行政管理學、文教事業管理、計劃生育管理、秘書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非政府組織管理、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統、畢業論文等 工商企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營銷學、中國稅制、企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濟法(輔修)、民法學(輔修);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貿易管理與實務、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原理、企業管理咨詢、合同法(輔修)、行政法學(輔修)。 國際貿易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WTO知識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本科 兩年 國際市場營銷學、世界市場行情、國際商務談判、企業會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西方經濟學、外國經貿知識選讀、涉外經濟法、經貿知識英語等 金融管理 專科 兩年 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原理、銀行會計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法概論、基礎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等 本科 兩年 管理會計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語(二)、電子商務概論、組織行為學、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等 會計(電算化)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數據庫及應用、財政與金融、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本科 兩年 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數據結構、審計學、管理學原理、通用財務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財務報表分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加考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基礎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人力資源管理 專科 兩年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經濟學、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勞動就業論、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關系學、應用文寫作等 本科 兩年 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源培訓、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策略、管理信息系統等 文化事業管理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寫作、中國文化概論、文化管理學、文化行政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策劃與營銷、藝術概論、社會學概論、民間文學、計算機 文化產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國文化導論、文化產業與管理、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市場與營銷、外國文化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文化服務與貿易 經濟信息管理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經濟信息導論、計算機信息基礎、信息經濟學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應用數學、中級財務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研究方法、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數據庫及應用、電子商務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應用數理統計、經濟預測方法。 游戲軟件開發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一)、高等數學、計算機游戲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游戲作品賞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游戲軟件開發基礎、市場營銷、動畫設計基礎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游戲創意與設計概論、可視化程序設計、藝術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DirectX、Java語言程序設計、游戲開發流程與引擎原理、游戲架構導論、軟件工程、游戲心理學等 電子商務 專科 兩年 電子商務英語、經濟學(二)、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基礎、市場營銷(三)、基礎會計學、市場信息學、國際貿易實務(三)、電子商務概論、商務交流(二)、網頁設計與制作、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綜合作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數量方法(二)、電子商務法概論、電子商務與金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互聯網數據庫、網絡營銷與策劃、電子商務安全導論、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術教育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物理(工)、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 計算機及應用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一)、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應用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操作系統概論、數據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物理(工)、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電子政務 專科 兩年 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法學、經濟管理概論、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概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電子政務理論與技術、政府經濟學、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網站建設與管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電子政務案例分析、信息與網絡安全管理 電子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 (一)、電工原理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線性電子電路、非線性電子電路、數字電路、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電子測量、音響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 及應用 、辦公自動化 設備、 電子工程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工本) 、物理(工)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工程經濟、信號與系統、計算機軟件基礎(二)、數字信號處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理論(二)、聲視頻技術 服裝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服裝工藝、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市場營銷等 本科 兩年 服裝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圖形設計、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立體剪裁、展示工藝、企業形象設計、服裝飾品設計等 數控技術 專科 兩年 機械設計基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數控編程與操作、CAD/CAM、電工學等 本科 兩年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與監測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床數控原理、CAD/CAM軟件應用、模具與現代加工技術等 視覺傳達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插圖藝術設計、包裝結構與包裝裝潢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機構形象設計( VI )、商品攝影、POP與DM廣告設計等 本科 兩年 書籍裝幀設計、包裝工藝與設計、創意網頁設計、影視廣告、方案與腳本、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展示設計、家具設計 動漫設計 專科 兩年 構成藝術、字體設計、動畫基礎、動畫運動、電腦圖像設計、動畫概論 本科 兩年 漫畫設計、動畫場景設計、動畫分鏡頭、二維動畫制作、三維動畫制作動畫特效合成、動畫創作 生物技術 專科 兩年 普通生物學、食品分析與檢驗、發酵工藝學、生物制藥技術、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學、病毒學、現代生物技術導論等 生物工程 本科 兩年 英語、工程制圖、化工原理、生物工藝學、微生物遺傳與育種、生化工程、生物制藥學、生化分離工程、高等數學等 食品工程 專科 兩年 基礎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 本科 兩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營養、食品加工技術、釀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規、食品包裝與設計、農產品儲藏運銷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景觀園林 本科 兩年 英語、園林工程制圖、園林藝術原理、景觀生態學、園林建筑學、園林CAD、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學、3DMAX、園林植物保護學、園林美學 新聞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漢語基礎、社會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新聞采訪寫作、報紙編輯、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廣告學、新聞心理學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新聞評論寫作、新聞攝影、外國新聞事業史、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傳播學概論、公共關系學、新聞事業管理、文學概論 應用心理學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測量、普通心理學(含實踐)、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認知心理、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史、變態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心理咨詢原理與技術(含實踐)、學校心理學、心理診斷、行為改變技術(含實踐) 小學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教育原理、科學技術社會、小學教育心理學、小學科學教育、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班主任、素質教育導論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中小學教育管理、比較教育、小學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學 專科 兩年 學前教育學、學前發展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兒童文學、學前教育心理學、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科學技術社會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育學原理、學前游戲論、幼兒園課程論、學前比較教育、中外學前教育史、幼兒園活動設計、學前教育科學研究、家庭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學設計、教育電視系統、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計算機輔助教育、多媒體教學系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教與學的基礎原理、教育傳播方法研究、教育電聲系統及軟件制作、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 教育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評估與督導、教育經濟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法學、教育預測與規劃、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學、高等教育管理

第11篇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中國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1

我國園林藝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獨樹一幟,與歐洲園林、西亞園林共同構成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國的園林設計是集傳統建筑、書畫、雕刻、工藝與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涉及諸多問題,譬如包括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空間藝術、建筑學、藝術學、生態學、氣象學、材料學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可以講中國園林設計具有很強的綜合屬性,自然辯證法所研究的自然界的總的看法與其研究的自然科學認識過程、認識方法和自然科學認識發展的規律等方面對我國的園林設計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與借鑒性意義。

一、中國園林設計中對自然辯證法幾個內容應用的思考

自然辯證法主要包括自然觀、科技觀與方法論,下邊主要從這三個方面談一談其對中國園林設計的啟示與思考。

(一)對中國園林設計中的自然觀思考

1.自然界的物質性與園林設計

地球大約存在于上億年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時的園林形式已經客觀存在。園林藝術的物化形態雖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不斷深化認識以及自然科學本身的不斷發展而發展,但從作為絕對存在著的物質本身來講,它是固有的、不變的、永恒的,正如恩格斯說:“物質是某種既有的東西,是某種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的東西”。

2.現代辯證自然觀與園林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辯證自然觀具有普遍聯系的系統自然觀、演化發展的自組織自然觀、天人和諧的生態自然觀三個重要的特征。

在中國園林設計中,首先應該認識自然界的整體性。整體性是系統最基本的特性,現代系統觀認為,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是一個總體的過程,系統的整體性指系統是作為一個由諸多要素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存在并發揮作用,即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特征。一切以系統方式存在的物質客體,因此在園林設計時,應充分認識到自然界中的健康與生態系統,盡可能尊重每一個事物,合理發揮好各個元素本身的特性。“在營構布局、配置修建、山水、植物上,努力尋求順應自然,著力表現純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圖突破情勢上的調和和整一,模山范水成為中國造園藝術的最大特點之一。”①

第二,應高度重視自然的自組織能力和自我設計能動性,把設計與自然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設計能力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多經濟、更具藝術表現力、符合中國文化藝術特色的園林作品。

第三,掌握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自然觀,深入研究生物多樣性與邊緣效應等原理,尊重自然界生態的層次、特征,維持自然生物的多樣性,堅持科學發展觀、最大化利用生態系統之間的邊緣效應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藝術。

(二)對中國園林設計中科技觀的思考

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②這其中的工程技術手段以及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涉及到科學技術問題。在自然辯證法中,科學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現象,我們不僅在探討其在普遍社會里的規一般性規律,還應該把與之密切相關的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獨立的社會現象來研究。自然辯證法關于科技的研究,就是從總體上探討其本質、特點、發展、規律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等。

一直以來我國非常重視科學技術。落實到中國園林設計中,我們首先要認識與熟悉中國園林設計相關的科學本質及其特征,了解科技發展簡史,特別是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成果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的運用,領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人類價值之間的關系。掌握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其次,在設計中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保持一種客觀的立場,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倡科學精神、重視科學技術,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起來運用于園林藝術之中。只有這樣,我們在中國園林設計中才能把握住我們的歷史文脈,創造出具有現代美感、時代地域特色以及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園林藝術。

(三)對中國園林設計中方法論的思考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它普遍地適用并指導各門社會科學,中國園林設計亦不例外。在我國的園林設計中,設計師首先應該掌握基本的科學與技術實踐方法論問題,譬如觀察實驗、科學思維、技術預測與評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其次設計師應重點考慮我國各種實際情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遵守自然社會的基本規律,因地制宜,嚴格地按學科客觀規律辦事。這樣才能創造出更科學合理、獨具魅力的中國園林。

二、基于自然辯證法對中國園林設計發展方向的思考

中國園林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相對成熟的學科,人類不斷追求經濟利益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破壞日趨嚴重,如何遵循自然規律,科學發展將成為中國園林設計首要思考的問題。其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為中國園林藝術提供一個新的可能。第三,中國園林藝術具有其存在于那個時代的風貌。因此園林設計師們應該結合時代需求,尊重大眾審美,創造出潤澤時代的園林藝術作品。

中國園林作為世界園林體系中的一支奇葩,必須遵循自然辯證法,特別是園林設計者要結合中國園林的實際情況,系統學習研究自然辯證法,提高其哲學素養,建立系統的自然觀與科技觀,掌握并運用相關科學技術,遵從實事求是、科學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園林藝術獨具魅力、永放光芒。

注釋:

第12篇

娛樂業為什么依賴傳媒業

按照美國社會學家庫利的觀點,現代傳媒有四個特征:一是可表達性,它能承載思想和感情;二是記錄的長久性,也即對時間的超越 ;三是快速性,即對空間的超越;四是擴散性,可以達到所有階層的人。①現代電子媒體集中了這四個特征,正像偉大的傳播理論家麥克盧漢說的,當今是“一個時代的早期,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印刷文化的意義已變得格格不入,猶如手稿文化不容于18世紀一樣。”②電子媒體不僅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且對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一)娛樂產品需要傳媒再創作與傳播

人類文化是一個不斷流動、演變創新的生命過程,文化一經產生就有一種向外擴散和傳遞的沖動。先進的現代傳播技術為文化的創新提供了空前的動力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大到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小到家庭文化、企業文化,無一不經過傳媒發揮著作用。事實上,當代社會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多元化態勢都是通過各種傳媒來實現的。

1.娛樂產業的基本功能,是它的娛樂產品的創作與傳播功能。古人云 :“獨樂樂,與民同樂,孰樂?”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概念是指歷史上長期積淀下來的關于民族的知識、信仰、道德、法律、儀式、禁忌、藝術等的綜合體。現代傳媒的力量把過去拉到現在,把世界的空間高度濃縮,消解了以時間和空間為主軸的傳播關系。事實上,娛樂產品的出品,如雜志的出版、影視的制作等,既是極需要藝術家、作家創作靈感和全身心投入的文化創造,同時也是借助高速印刷、復錄拷貝進行的產品復制過程。沒有借助傳媒手段生產的大批量廉價的娛樂傳媒產品,就沒有現代娛樂業。

2.娛樂本質上是人性的釋放,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創新。在娛樂業中,廣大群眾不僅是娛樂產品的消費者,也是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傳媒本質上是技術形式,其不斷需要新的內容來豐富其意義,而娛樂的短時性的特點也恰恰伴隨了大眾傳媒的這一特點。

3.傳媒本身作為載體具有很強的兼容性。以傳媒形式議定文化品格是高級或是低級并無確鑿證據。現代傳媒不僅傳播娛樂業,同時也傳播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具有非人格的特征。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傳媒的這種兼容性變得越來越強,這就使得傳媒中的文化娛樂存在一種多元價值排列、鋪陳的表象。當代傳媒文化是一種“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態。對傳媒持批評態度的人稱這種現象為“同時信奉多種神靈的混雜狀態”。④在一個大批量技術性復制的年代,這種區分顯得缺少現實性。從技術上而言,傳媒是中性的和獨立的,是無涉價值的,各種文化都可以在傳媒中找到合適的位置。甚至有些娛樂形式只能通過媒體表現,如電影,電視劇,極大地促進娛樂傳媒的產業興旺。

(二)娛樂流行推廣需要傳媒業

娛樂是以流動性為基礎的,其內在屬性和基本特征就是傳播。傳播不是一種刻意的商業行為,但其自然產物就是流行,傳播所到之處、所在之時都在制造流行。根據時尚和世俗,社會文化生活中流行什么,娛樂業就加以商業化運作、產業化生產;大眾傳媒將同一娛樂產品大量的、重復的播出和發行,對受眾不斷地進行轟炸,將娛樂產品無限度地放大并傳播到最大限度的領域。這樣,某種“娛樂熱”在社會上就迅速升溫,風行一時。

1.娛樂作為快速消費品需要傳媒業。娛樂業是現代生活快節奏、高效率、方便時髦、流動的生活方式的體現。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當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以后,消費需求、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將隨之發生變化,基本的物質需求將向精神需求轉移,必然對娛樂產品和文化活動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娛樂業本身不要求深度,不要求注意力,不要求歷史,只是一種消遣、一種休閑方式、一種文化快餐,面對它,大眾只是匆匆地接受又匆匆地拋棄。如果沒有快速推廣的機制,那將不能發揮娛樂的最大價值。正是基于此,傳媒業代替娛樂活動場所和家庭成為快速傳播的典范。

2.流行音樂作為文化工業的一部分發展起來后,對大眾傳媒的依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迅速增加,使依靠表演的流行音樂可借助電波和圖像迅速傳播。一首歌曲創作出來后也許有許多歌手演唱過,但限于舞臺表演而沒有融入音像、廣播、電視就很難接觸到更多的歌迷,也就無法廣為流行。如果一個歌手沒有發唱片,最多只能是業余歌手、小范圍的歌手。

3.體育活動的規模和大眾性要依靠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來實現。由于當代大眾傳媒的日益圖像化,當代人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圖像化了。大眾的體育活動從參與轉向觀賞化,實際上也就意味著體育活動走向了越來越高程度的圖像化。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20世紀最大規模地組織起來的全球性文化活動。

(三)娛樂業對品牌的高度依賴

娛樂業是個品牌產業。從消費者角度說,一般依靠對娛樂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來持續購買和消費。從市場來說,品牌需要形象,需要推廣;而傳媒是塑造品牌的必要平臺。

1.娛樂業從業人員對知名度的依賴。明星制度早已經成為娛樂業的基本法則。托馬斯?英奇在《美國通俗文化簡史》中說,“表演藝術家的形象對推銷唱片的作用恐怕甚于音樂及表演本身”。④比如著名唱片公司華納旗下歌手樸樹作為全球華人明星人氣榜上名列前茅的巨星,為推廣2004年度個人唱片,需要在全國近100個城市巡回簽售、演出。隨著整個社會的傳媒化,流行音樂正越來越被傳媒中的個人形象所控制。流行歌手不但以成為傳媒人物為榮,而且個別人花錢在電視上露臉唱幾句。反過來說,大眾傳媒對明星的封殺,就意味著其作品極可能不再流行,明星也不再成為明星。

2.大眾傳媒以其直接性、簡約性、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強烈的聽覺感染力和觸覺激活力,全面樹立了娛樂產品的形象。大眾傳播對受眾而言并不要求多么復雜的接受背景,只要直觀的耳朵、眼睛起作用即可,即使文盲也可以接受,娛樂產品也就獲得更大更廣的流行可能性。MTV將畫面與音樂相結合,展現短、特寫、大特寫各種鏡頭,畫面的視覺與音樂作品相聯系,讓觀眾徹底處于一種甘心情愿甚至渴望被俘虜的狀態。

文化工業的本質是制造快樂需求并滿足。藝術的內容價值僅僅是一種包裝,真正的魅力是在藝術或娛樂背景中制造的快樂與浪漫。大眾傳媒塑造娛樂產品的流行形象。娛樂業的實現是離不開大眾傳媒的,娛樂產品需借助傳媒樹立作品形象。

(四)娛樂業收入補償需要傳媒業

在當代,由于工業化生產、受眾需求水準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激烈,娛樂業正在發展成為大投入、大制作、大產出的產業。資本逐利性質和產品投入的高漲都需要從市場上得到補償。很顯然,僅僅從娛樂業本業獲得的收入,已經不能支撐娛樂業的發展。娛樂產品完成利潤的增長除了娛樂業市場,大眾傳媒成為娛樂業第二市場。

自從娛樂業與傳媒業結合以來,娛樂業就一直從傳媒市場獲得豐厚的收入。近20年以來,現代傳媒業的發達,使娛樂業在傳媒市場獲得的收入遠遠大于傳統娛樂市場。娛樂傳媒為娛樂業開辟了多角化經營模式。⑤

(五)娛樂全球化需要傳媒業

當代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即西方理論家的所謂地球村現象。隨著光纖通訊、衛星傳播、國際互聯網等高技術的發展,文化傳播正溢出國家和民族的疆界,直抵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傳播。古今中外的文化形態將打破時空的阻隔,匯流成一種具有世界胸懷的兼收并蓄的內容,最終建構成當代世界的文化形態。文化實力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之一。

以美國為例,其影視業,就已成為全美居于前列的創匯產業,可與其航空航天業和現代電子業并駕齊驅。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和工業數據,1996年美國的軟件和娛樂產品在國際上的銷售額高達602億美元,超過美國其它任何行業。迪斯尼娛樂業等旅游文化產業,1998年也已進入了世界企業第6名,產值高達322.8億美元。美國的新興文化產業之所以獲得如此巨大的發展,首先是美國憑借其科技優勢和經濟優勢,爭奪和占領世界文化市場的結果。1980年,美國電影業的收入70%來自于美國國內。此后,其國外票房每年以6%至7%的速度增長,到l997年達到了58.5億美元,僅《泰坦尼克號》巨片在全球刮起的旋風,就為其制片商帶來了數億美元的巨額收入,為發展美國經濟與繁榮文化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⑥

娛樂業對傳媒業的滲透

狹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精神領域的創造和成果,它和經濟、政治一樣是人類社會重要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文化不是瞬息萬變的,而是“一種借助內聚力來維護本體身份的連續過程”。⑦“一般來說,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一是傳播功能,即記錄、存儲、加工和傳承社會信息;二是認知功能,即影響、制約人們的認識活動和認識結果;三是教化功能,即通過文化環境改變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價值觀念、審美趣味并使之社會化;四是協調功能,即調控社會實踐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五是創新功能,即超越現實局限性,創造出新的觀念世界和理想世界。一方面,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的基本性質、現實狀況和發展要求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給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以巨大的反作用。”⑧

娛樂的基本的功能就是娛樂功能,而且作為文化中最為顯露的部分使文化的五項功能最為顯露。娛樂產業異乎尋常的發展導致傳媒產品、體制、運作方式 、以及傳媒在社會中的功能發生很大的全面的變化,對傳媒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當代娛樂業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也使傳媒業前所未有地對娛樂形成依賴。

(一)媒體兼容化

傳媒影響受眾的基本方式就是刺激人們的知覺以引起他們的興奮和注意,現代傳媒產品越來越具有引起多重感官刺激的功能。娛樂活動是多種感官刺激的集成,包括視覺沖擊力、聽覺感染力、觸覺激活力、味覺和嗅覺的感受。顯然,人類追求全面的娛樂感受,作為進軍娛樂業的傳媒業為此不斷開發,使傳媒產品具有引起多重感官刺激的功能,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視頻、音頻到多媒體互動寬頻,甚至味覺雜志、嗅覺電視的發明,無一例外都是為了表現娛樂的多重感覺的特性。

(二)內容娛樂化

1.純娛樂內容比重越來越高。根據近年來全國電視頻道數量和節目數量激增,各類節目市場份額攤薄因素,可以得出:娛樂節目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事實說明,傳媒的發展,特別是電視的普及,使娛樂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過去,現在,以致未來,觀眾對娛樂節目將保持收視需求旺盛的態勢。

2.新聞娛樂化現象嚴重。與娛樂新聞相似的是,新聞娛樂化是在內容上偏重于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竭力從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強貼近性,衍變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

(三)員工明星化

明星現象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明星文化是典型的大眾文化,明星文化的消費也是一種典型的大眾消費。明星制是大眾傳播傳媒的產物,明星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并產生了一大批追星族,明星身上的注意力成為巨大的經濟號召力,這使得明星成為投資者爭相投資的對象,明星制因此誕生。

大眾傳媒的發展也需要自己的明星,于是也開始實行明星制,著名主持人、著名制片人、著名策劃人、著名導演、著名專欄作家成為媒體運作的軸心。⑨

(四)經營娛樂化

在當代,傳媒業娛樂化并非傳媒業技術變革使然,而是娛樂業突出表現和擴張的結果。集中表現在娛樂業對傳媒業的并購和改造上。

1.娛樂業對傳媒業的并購及改造

綜觀傳媒發展史,純粹的傳媒渠道從來是沒有大眾消費價值的空殼,娛樂業不斷搭上傳媒業的快車,并操縱之。1953年ABC和以好萊塢為基地的聯美派拉蒙電影公司合并,這不僅標志著電影公司把救命的金錢注入了在掙扎中的電視網,以與CBS和NBC競爭,而且,還標志著另一重要趨向的開始 :電影業與電視之間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雷石東出身律師,輾轉商場,更多地表現出投資家的品質,從汽車影院朝有線電視的方向戰略轉型,比如三次驚心動魄的收購戰(1987年并購維亞康姆、1994年并購派拉蒙、1999年并購CBS),成就了傳媒王國夢。

時代出版公司與華納娛樂公司合并使前者感受到了商業的壓力,而正統CNN被時代華納收購也必須經歷痛苦的磨合。“CNN被AOL時代華納重新整合僅有數月,一板一眼報道時事要聞的CNN必須為此而改變,CNN的既有新聞觀必須讓位于美國在線的觀念,時事要聞必須讓位于娛樂新聞、新聞必須讓位于利潤。”⑩

2.省略殺出生天,去年上半年,整個全球網絡廣告市場只增長1%,雅虎的廣告收入卻增長了14%,去年雅虎廣告整個增長超過兩成,不但在前11個月就比競爭者AOL(美國在線)多收入1億美元,還被200名行銷與廣告業主級主管選為最滿意的網絡廣告媒體第三名。

賽梅爾更有辦法的是讓網友們心甘情愿地掏錢買服務,例如付更多的錢買更大的電子郵件信箱、訂閱特殊的頻道或內容、在網上買東西等。賽梅爾的另一個法寶是進行能立刻取得效益的并購和結盟。他購得提供就業資訊的網站后立即帶來近9000萬美元的收入,與付費搜索網站OvertureServices結盟,還買下搜索軟件公司Inktomi的股份,讓使用者得到更仔細、深入但一定要付費的結果。“賽梅爾讓雅虎行事像個成年人。”有人評價這個來自傳統媒體的運營者。⑾

注釋:

①柯可:《文化產業論》,49,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②切特羅姆:《傳播傳媒與美國人的思想》,106-190,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③(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5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④托馬斯?英奇:《美國通俗文化簡史》,轉引自黃會林:《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274,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⑤相關內容參見本文“娛樂傳媒產業與傳統娛樂產業的差異”部分。

⑥柯可:《文化產業論》,99-100,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⑦(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81,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⑧莊曉東:《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實》,38,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⑨張雷:《注意力經濟學》,234,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⑩李禮:《CNN換帥的背后商業理念改造傳媒巨子》,北京晚報,2001/08/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丘北县| 崇州市| 兖州市| 泸定县| 普兰县| 静乐县| 五指山市| 汝阳县| 永胜县| 伊通| 晋州市| 齐齐哈尔市| 台东县| 军事| 五寨县| 金秀| 吕梁市| 土默特右旗| 远安县| 保康县| 泰来县| 辽阳市| 津南区| 保亭| 腾冲县| 玉溪市| 东源县| 太康县| 望城县| 洪泽县| 宣武区| 永登县| 元阳县| 永安市| 如东县| 微博| 封开县| 平果县| 龙海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