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9 11:19: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設備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摘要:隨著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的擴大,科技的發展,使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與需要,因此,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迫切地需要根據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針對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經驗加以總結,使之系統化、科學化,使通信設備供應管理趨于優化。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F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五、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通信設備制造業企業管理通信設備供應鏈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F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五、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前景
狀態檢修是以狀態評價為前提,并結合設備分析診斷結果等因素加以考慮,然后做出時間及項目安排的一種主動檢修方式。傳統的檢修方法只能反映檢修時設備的狀態,比較片面。而狀態檢修則是對整個過程的監測。某供電公司根據狀態檢修方式設計的信息通信設備系統狀態檢修流程圖,如圖1所示,包括了基本信息、巡視數據、在線監測系統等諸多內容,與傳統的檢修方式比自然更加科學,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如何有效處理海量數據、如何將處理后得到的設備數據用于狀態評價服務等。為解決這兩個關鍵點,在此建立相適應的數據處理模型和評價模型,并對其可行性加以驗證。假設狀態檢修周期是一個月,計算周期是一天。
2數據處理模型分析
針對不同的設備,評價標準也各有差異。為全面反映設備的運行狀態,評價標準中含有多項指標,均有專家系統為其打出的分值。在此將指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連續變化型,二是開關型。
2.1面積法
先將周期內采集的所有數據轉換為面積數據,將其作為評價模型的輸入。此方法主要用于連續變化型指標的處理。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將監測數據生成統計曲線,可反映指在特定階段內的運行狀況;而后挑選設備的一個指標,將其評價標準與相應的統計曲線置于同一個坐標系中,以方便觀察分析。評價標準會將曲線劃分為兩部分,只考慮能夠表示設備超標運行的異常面積。面積越大、異常時間越久,表明設備超標越嚴重,則評價時給的分數就低;相反,超標越輕,得分越多??筛鶕嶋H運行的異常面積在最大異常面積占的比重衡量設備指標的異常程度。通常需要考慮兩種情況,即當某一指標有且只有一條評判標準線和某一指標有多條評判標準線。此外,設備在實際工作時,隨著時間的變動,電力系統負荷也在起伏變動。這必然會影響到信息通信系統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就同一個指標而言,在其不同的運行階段,應制定相適應的標準。標準變化的幅值與時間區間可參考電力系統負荷曲線、系統運行經驗以及各通信設備運行特點而具體確定。須注意的是,在求面積時,還應觀察設備指標是否長時間運行在規定的最高告警線上方。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合理的值,一旦超過此值,必須提出緊急告警,并予以相應的處理。
2.2統計方法
適用于開關型指標。該方法具有離散性,所以不適宜采用曲線模型處理,可借助概率統計的方法加以處理。即將周期內采集的數據信息轉換為概率,作為評價模型的輸入。同時規定采集結果為真時,其值為1,否則為0。該方法有兩個步驟,先求取參考值,然后確定處理結果。
3評價模型
3.1閾值型評分模型
主要適用于給定正常運行邊界或者是極限運行范圍的指標,其中,i表示設定的指標運行邊界或者是指標極限運行條件;ki(i=0,1)表示設備每種狀態下的應扣除的分數。
3.2曲線型評分模型
主要適用在指標偏離基準越大扣分越多的情況。本文選擇指數函數作為評分模型,基本模式如下:y=ax-1該模型輸入x為連續變化型數據處理的結果S或者是開關型指標最后為0的狀態量的個數。在實際計算中,指標類型不同,確定底數a的方式也不同。4.3邏輯與型評分模型主要適用于某一指標由若干狀態共同決定的情況,其基本模型如下:x=x1∩x2∩…xi∩…∩xn其中,布爾值1代表狀態良好;布爾值0表示故障;xi代表評分對象中第i個狀態的布爾值;ki(i=0,1)代表建議設備每種狀態下的應扣除分數。最終評分方法則分為三個步驟,先篩選,確保篩選后的數據包含有分值和時間;再判斷,最后加以處理。
4模型可行性的驗證
采用的是自2012年05月20日到2012年06月20日的CPU利用率數據。已知評價標準為設備CPU平均利用率高于60%的部分越限越多扣越多,嚴重故障警戒為90%,該指標滿分5分。經過對所有指標模型的實際校驗,本文提出模型均符合現有實際系統,能夠滿足信息和通信系統狀態檢修的基本要求。但必須經過長期實際運行檢驗,不斷修正參數和完善模型,最終才能達到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精確的評價效果。
5結語
關鍵詞:通信設備制造業企業管理通信設備供應鏈
管理活動是時展的產物。然而,管理活動真正形成為理論,卻是在工業企業產生之后,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就是一種優化。
自從加入WTO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越來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斷復雜,僅僅憑借個人的經驗管理企業已不能適應企業管理的發展與需要,本文將從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實際管理情況分析通信設備制造業供應管理的優化。
一、通信設備制造業
制造業是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做,也不論產品是批發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通信設備中的各種制成品零部件的生產就是制造。通訊設備包括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三大產品系列,但在通信設備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組裝成線路、網絡設備等組裝活動,均列為通訊設備制造活動,從事這個活動的行業就是通信設備制造行業。
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特點
1市場需求復雜。通信設備市場需求一般可分為電信級需求和企業級需求。相比企業級需求而言,電信級需求更大更強,此外,由電信運營商帶來的網絡設備需求更加穩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電信級市場的競爭,從而導致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較為復雜。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優勢。網絡設備往往以整機機型作為研發目標,但生產任務一般分制造任務和裝配調試任務兩種。制造任務以半成品為對象,制造完成后將進行裝配調試,對確實沒有問題的入庫管理。當客戶實際訂單來到后,由裝配調試任務的工作人員對半成品進行組裝成成品。這樣做的好處不但使技術積累的優勢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戶訂單下達后能夠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設備制造業目前管理中存在問題
1成本計算不準確。在我國通信設備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無法準確進行數據處理,使得成本計算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人工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產產品價格昂貴,根本無法與世界同類產品形成競爭機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業雖建立了全廠的計算機網絡,但應用仍是分散的,沒有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現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應用到這些企業當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3通信設備制造業應變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級世界,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定制,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只有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才能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設備制造業管理優化的建議
1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要真誠合作。在通信設備供應鏈中,不但要求各企業之間的聯系緊密,而且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分享市場機會。隨著合作形式從收集信息到制定決策的不斷提高,合作程度與信息共享程度不斷增加,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會增加。據調查,企業之間進行了合作,就會使銷售收入穩步上升,供貨時間大大縮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實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設備制造業專業行業多,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實施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確定信息化的范圍、內容、進度。推進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工作應該堅持:經濟市場引領、分類分別引導的方針,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則。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統。在一般的認識中,供應鏈各環節中流轉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這些“流”的存在,大都離不開一個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數據共享系統。在大中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選擇MRP系統成為世界主流,但相對于中國更加無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其適應性不可樂觀,所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利用企業自身的力量建設輔助的外部信息系統,才能較為理想的達到預期目的。
五、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電力保護通信系統設計
隨著電力工業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力企業對線路的保護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信系統作為高頻保護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被要求具有更高的可依賴性、安全性及快捷性。同時,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特別是光纖通信的日益普及為數字保護通信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
一、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概述
隨著人力資本成本的不斷提高,電力系統變電所逐步開展和普及無人值班的運作方式。所以傳輸各類信息的遠動通道便成為了解和控制變電所運行狀況的唯一窗口。因此,通道的建設、保持及維護成了工作的重點及難點。一般來說,遠動通道分為接收變電所各類信息的“上行”通道和下發各類控制信息的“下行”通道這兩種通道。上行通道一般可以直接通過主站顯示屏的畫面查看其運行情況,而對傳輸遙控命令的下行通道,至今所有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廠站端的RTU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均不具備對下行通道的檢測功能,這嚴重影響著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1]?;诖藶榱颂岣唠娏ο到y運行的安全性,對線路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線路保護重要組成部分的遠方保護信號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快速性必須要可以保證。
二、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現狀及趨勢分析
2.1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電力企業中,而對于小型的發電企業則很少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對于一些小型的電力企業來說采用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必要性比較弱。其次,系統的運行對人才與資金的要求比較高,小型電力企業不具有具備專業知識的系統建設及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就目前我國電網中運行的遠方保護信號設備而言,大部分的電力企業采用的都是模擬系統,這個系統主要包括使用電力線為載體的保護專用收發信機和電力線音頻復用通信系統兩個部分[2]。
2.2電力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趨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保護通信系統必然代表保護信號設備的發展方向。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數字保護通信系統符合全球數字化的潮流,第二,數字系統抗干擾的能力強,第三,數字設備可靠性比較高,調試和維護非常方便,從長遠來看,可以降低使用成本。第四,數字設備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機界面。
三、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的設計分析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必然代表保護信號設備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電網改造中SDH、ATM等新的光纖通信技術在電力系統通信中都得到了普遍應用,這無疑可以看出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潛力[3],同時電網改造也給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的運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現在高電壓等級的變電站的保護信號通信設備首選是數字保護通信設備,而且實現的方式主要是將保護信號復用到SDH通信設備的時隙中,利用SDH設備的快速自愈性能進一步提高保護信號通信的可靠性[4]。基于此論文對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進行一個系統的設計。為了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這套系統設計方案采用了特別的糾錯編碼解碼方案,同時結合采用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比如高速CPU、CPLD和流行的Windows人機界面等。這些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設備的可靠性,使調試、維護和使用過程更加方便安全。復用式數字保護通信系統以具有自愈功能的SDH環狀網為核心,提供行政電話、調度電話、遠動數據和保護命令的全方位接入和傳輸。
四、結語
通過論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數字保護通信系統必然代表保護信號設備的發展方向,這種數字保護通信系統不僅可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還可以提供行政電話、調度電話、遠動數據和保護命令的全方位接入和傳輸,在實際運用中值得推廣。最后,希望論文的研究為相關工作者及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吳玲燕.廣域保護通信系統可靠性及其路由選擇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the reliability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reliabili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ensure aviati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關鍵詞】航空;設備;可靠性;技術
【Keywords】avi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V24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41-02
1 引言
隨著我國整體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近年來在航天事業上的巨大發展,在航天產業中具備極大影響的電子通信設備其可靠性越發的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眾多的電子通信生產企業在其生產理念上,已經逐漸建立起了以切實檢驗手段來進行產品質量保障的體系,可靠性、質量已經成為設備使用者的最重要的關注點。在此背景下,論文圍繞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開了細致的分析探討,旨在提供一些該方面的理論參考,以下是具體內容。
2 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設計的重要意義
2.1 是通信電子設備使用壽命的直接影響因素
首先基于航空事業其本身的特點,往往使用的周期很長,這也就要求航空電子設備具備很長的使用周期。而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設計便是電子通信設備使用壽命的最直接影響因素。從整體上觀察,電子通信設備的設計、安裝以及使用和后期的維修過程,可靠性都參與其中,因此也可以說目前在通信電子設備設計上可靠性已經成為一個設計的重點所在。
2.2 是信息時代人們對電子通信設備的基本需求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抬頭,目前市場上的電子通信設備也越發的多元化和多樣化。而隨著通信電子設備數量的增多,在航空事業方面對通信電子設備的選擇要求也就相應提升,除了要求通信電子設備滿足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在使用感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航空通信電子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是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客觀要求。
3 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的主要影響因素
3.1 制造技術及制造條件的影響
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方面的影響因素,首先便是生產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制造技術以及制造的條件。就目前的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發展趨勢進行觀察,便捷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要實現這一趨勢就必須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生產環節,保障一個良好完整的生產體系。目前存在著一部分生產廠家,在生產中并不具備完備的生產的條件,進而難以保障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生產質量,在可靠性方面就會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3.2 惡劣天氣的影響
因為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使用往往位于外界,而地球的環境十分多變,在太空更是會受到諸多的宇宙因素影響。雷電天氣、雨雪天氣等都會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產生一定干擾和破壞,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而這些因素便會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3.3 外界電磁的影響
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在使用原理上,電磁波是其最為主要的一環,但是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使用時常常會受到一些外界電磁的影響。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場,而這些電磁場中的電磁波所產生的輻射,便會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造成了影響。
4 保障航空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措施
4.1 不斷優化、簡化電子線路
不斷進行航空電子通信設備電子線路的優化和簡化,便可以極大化的減少外界磁場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的影響。而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設計時,必須在滿足基本的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功能以及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制造流程的優化,從而達到航空電子通信設備電子線路的簡化和優化,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在元器件的使用通道設計上,可以設計為幾個元器件共同使用一個通道,進而實現線路通道的減少[1];②在元器件的使用數量上,可在保障基本功能之上,通過技術創新,盡可能減少對元器件的使用數量;③在設備組成上,盡可能使用軟件對硬件進行代替;④對于設備中的一些模擬電路可使用數字電路進行代替。但在整體的線路簡化、優化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不能為了最大化的簡化路線,而導致元器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集成電路板被過載燒壞的現象,更不能將一些成熟性不足的技術和設計方案使用到航空電子通信設備電子線路的優化和簡化中。
4.2 深化低耗功率設計
目前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提升設計方面,低耗功率設計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從整體上進行觀察,低耗功率設計還有很大的進一步深化空間,因此在提升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方面,可以進一步對低耗功率設計進行深化。從航空電子通信設備性能上進行觀察,航空電子通信設備正逐漸朝著高密度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一趨勢直接導致了航空電子通信設備中元器件數量的增多以及集成電路在能耗方面的提升,進而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持續發熱的現象越發凸顯,而這一問題就可能會導致,航空電子通信設備使用可靠性受到影響。因此在目前已有的低耗功率設計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低耗功率設計,保護航空電子通信設備電路安全,也提升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2]。
4.3 依托維修性設計提升設備可靠性
除了設計制造環節提升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之外,面對航空電子通信設備機械化工作環境和惡劣天氣導致的航空電子通信設備損壞,還需要通過維修性設計,在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后期使用上提升其可靠性。具體而言,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制作人員必須保障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在故障出現后的檢查和拆卸十分方便;此外對于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一些元器件必須是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的,不能大量使用一些不再生產和使用的元器件。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整體抬頭,以及通信電子設備的不斷多元化和多樣化,人們逐漸對通信電子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信電子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本身,也直接對通信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也是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必然要求。航空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方面,制造技術及制造條件、機械化工作環境、惡劣天氣、外界電磁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基于這些影響因素以及結合航空電子通信設備的特殊性,不斷優化、簡化電子線路、深化低耗功率設計、依托于維修性設計提升設備可靠性是切實有效保障航空子通信設備可靠性的具體措施,值得相關企業充分合理地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
關鍵字:CBTC系統;故障;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U22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由西門子公司研制的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是以無線傳輸為基礎,主要包括ATO(自動列車駕駛)、ATP(自動列車防護)、ATS(自動列車監督)以及CI(正線計算機聯鎖)等子系統。CBTC系統目前在倫敦、溫哥華、香港、深圳、南京等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上得到應用,本文對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故障歸類及其設計應對策略做了簡要的介紹。
1. 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簡介
1.1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CBTC系統包括地面子系統、ATS子系統、數據通信子系統以及車載子系統。CBTC地面/軌旁設備是由一個設置在控制中心或軌旁的基于處理器的系統;ATS子系統用于實現列車運行調整,ATS的自動/人工設置進路,列車的顯示、跟蹤和識別等;設置在中心、軌旁及車上的數據通信子系統能夠實現地面與列車、地面與地面以及車載設備內部的數據通信;車載子系統包括測速和定位傳感器以及智能控制器。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是新一代的ATC系統,它的功能與系統配置有關,其基本功能如下:計算功能、定位功能、構成閉塞功能、車地雙向通信功能、提供線路參數和運行狀態功能、遠程診斷和監測功能以及記錄功能。
1.2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工作原理
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 的線路取消了物理層次上的分區劃分,而是由一定數量的單元組成移動閉塞的分區。CBTC系統通過車載設備和軌旁設備不間斷的雙向通信,軌旁控制器接收到列車傳來的標識、位置、方向和速度的信息,并計算、確定出列車的安全行車間隔,再將先行列車位置、移動授權等相關信息傳遞給列車,使列車能以較小的間隔和較高的速度行駛,保證了列車前后的安全距離,從而達到控制列車運行的目的。
2. 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故障應對策略
2.1應對ATS設備故障
ATS子系統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OCC (控制中心) HMI(人機界面)、ARS(自動排列進路)、TMT(列車跟蹤監督)、TTS(時刻表)和ATR(列車自動調整)等。
ATS子系統主要故障有:(1)通信中斷故障,TRC(列車排路計算機)和安裝在某聯鎖站的TTP(時刻表處理器)組成ATS系統,如果控制中心和系統的雙通信通道同時發生故障,ATS將會失去作用,運營控制由本地ATS系統接管。(2)控制中心服務器故障,控制中心服務器主要包括:HMI(人機界面)、前端處理器FEP(與外部子系統的通信接口)、ADM(中心數據存儲機)以及COM服務器(主要作用是匯集及處理系統的動態數據)。主用和備用熱備冗余是由COM服務器提供的,在主用COM服務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備用COM服務器自動啟動,同時主用和備用ADM服務器都有報表數據存儲。前端處理器FEP按冗余方式配置,在每個聯鎖站和控制中心實現系統及控制中心的通信功能,如圖1所示。
圖1 ADM、COM服務器提供主\備熱備冗余、FEP采用雙通道通信
2.2應對軌旁設備故障
軌旁設備由ATP(自動列車防護系統)和SICAS(聯鎖系統設備)組成。WCU (軌旁控制計算機)是ATP的主要設備,SICAS的主要設備是PC、ECC、SOM、POM、INOM和室外信號機、轉轍機、計軸設備。
軌旁設備的主要設備故障有:(1)WCU (軌旁控制計算機)故障,由于三取二冗余設計應用在WCU和通信通道上,單個通道故障對列車運行沒有影響,但是如果兩個通道都出現故障,可以將列車切換到人工駕駛RM模式,運行到下一個車站之后,采用站間閉塞模式運行。(2)SICAS系統故障,SICAS系統故障分為室內和室外設備故障。室內設備的硬件故障解決,是由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的PC、ECC和通信通道來實現的,如果單個接口模塊出現問題,系統在通過板件重啟、維修替換之后可以正常運行。室外設備故障,室外信號機在CBTC正常模式下是滅燈的,所以系統在信號機出現故障時,只發出報警信號,不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通過搶修和加道岔鉤鎖器等措施可以解決轉轍機故障。通過計軸預復位等操作可以解決計軸設備的故障。
2.3應對車-地通信設備故障
車-地通信設備包括車載通信設備和軌旁通信設備。TU(無線單元)和車載天線組成車載通信設備,CSR、NMS、AP和應答器單元共同組成軌旁通信設備。
車-地通信設備故障主要有:(1)車載通信設備故障,出現車載通信設備硬件故障時,可以通過車載天線采用雙側車頭布置,單側車頭收發數據用2根天線來解決。(2)軌旁通信設備故障,單一服務器故障不會影響采用雙機配置的軌旁通信設備,列車能夠正常運行。但是列車會在單一應答器出現故障時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
2.4應對車載設備故障
HMI(人機界面)、ATO(列車自動駕駛)和ATP(列車自動防護)共同組成了車載設備,列車自動駕駛的模式有:列車自動駕駛AM、ATP監督人工駕駛SM和限制人工駕駛RM模式;列車自動控制級別是聯鎖控制級、點式列車控制ITC級和連續列車控制CTC級三種。車載設備的冗余配置可以解決單個單元的車載故障,如果人機界面出現問題,在ATO模式下列車仍能自動運行;如果列車自動駕駛系統出現問題,在SM模式下列車仍能自動運行;如果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出現問題,在人工駕駛RM模式下切除車載ATP,司機在調度員指揮下駕駛列車。
3. 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運營中的信號故障處理
在對CBTC系統故障應對策略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本文對南京地鐵2號線在運營中出現的信號系統故障以及采取的故障處理進行簡要的介紹。(1)ATP故障。3132車在2010年11月7日金馬路站出現ATP故障,信號人員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到達故障車,司機在ATP出現故障后,切除ATP系統采用人工駕駛RM模式運行列車,但列車速度在人工駕駛RM模式被限制,容易造成晚點。采取合理高效的ATP系統重啟,故障影響時間大大縮短,使列車的運營效率得到提高。(2)無線故障。4546車在11月20日孝陵衛至鐘靈街區間出現無線丟失的故障,但是在列車出站后,設備重新恢復正常,車載無線單元的檢測芯片是無線丟失的主要原因,重啟無線單元或無線單元重新檢測到無線信號后,系統重新恢復正常。(3)G0901、G1001受干擾。G0901、G1001兩區段在6月11日受不明脈沖信號干擾,分析得出受干擾的原因是工務專業在G0901、G1001區段線路檢查作業時,小推車經過了計軸磁頭CH0901/1001,在對這兩個區域進行了復位操作后,設備恢復正常。
4.結語
基于通信的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是列車控制系統技術的發展方向。本文通過討論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故障歸類及其設計應對策略,發現目前故障主要集中于車載通信設備,認清楚問題的所在之后,通過維護人員跟蹤檢查、分析,在排除無線信號受干擾的基礎上,更換部分列車車載通信單元,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肖彥博. 談城軌交通CBTC系統故障歸類及其設計應對策略[J].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 2011(3) : 12-14.
[2] 凌祝軍. CBTC系統中的聯鎖技術研究[J]. 鐵道通信信號. 2009,45( 9) 12-14.
[3] 劉會明. CBTC系統工程設計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 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 2006,3( 3) 33-35.
[4] 李紅俠. 城市軌道交通移動閉塞系統ATC系統的運用分析[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04(3) : 51-53.
論文關鍵詞:效率,高技術產業,大型企業
研發活動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僅決定著這些產業研發經費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對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大型企業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的研發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R&D績效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主觀評價法、文獻計量法、投入評價法、多層面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和數據包絡分析(DEA)等。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研發效率,該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點。(1)DEA方法無需假定輸入輸出之間的關系,僅僅依靠分析實際觀測數據,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構造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就可以對生產單元進行相對有效件評價,具有較大的靈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評價單元采用同一生產函數形式,故它滿足“多元最優化準則”,每一個被評價單元皆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生產結構來達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參數方法則追求“單一最優化”,相比之下非參數方法更符合實際情況。(3)對于無效單元,參數方法僅僅能說明無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僅能計算出生產單元的相對效率,還可以指出無效的根源以及改進目標,給決策者提供較多的經濟管理信息。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數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它不需要投入與產出變量的價格信息。一般來說,投入和產出的數據較易獲得,而要素價格信息往往不夠完善,該方法避免了價格的失真或不可獲得導致的困難;其次,它可以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成生產效率的變動和技術的變動兩個組成部分,這樣就能夠測算出效率和技術變動的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源于生產前沿面的移動效應還是效率提高的追趕效應;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設生產函數,從而減少了模型假設誤差的風險。
2.數據來源
按照數據選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則,選取了1995-2007年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五個高新技術行業大型企業的研發數據,以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R&D經費內部支出作為輸入變量,以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作為輸出變量,運用DEAP2.1軟件對其研發效率進行了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8》。
二、R&D相對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規模報酬可變以及規模報酬不變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規??勺兊那闆r下,并通過多階段的方法進行的相對效率分析。
1.以行業為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分析
(1)相對效率
從綜合效率看,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三個行業的綜合效率達到了DEA最優(表1)。其中,除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之外的四個行業純技術效率達到了最優;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三個行業的規模效率達到了最優;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三行業表現為規模收益不變,航空航天器制造業表現為規模收益遞增,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表現為規模收益遞減。
表1 行業相對效率分析
樣本次序
綜合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醫藥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業
0.887
0.896
0.990
irs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
1.000
1.000
1.000
crs
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別表示規模收益遞增、不變、遞減。
表3 年度相對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
年份
綜合
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投入冗余
產出不足
新產品開發
經費支出
R&D經費
內部支出
新產品
銷售收入
專利
申請數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論文摘要:分析了電力系統專用通信網的管理要求,針對網絡管理層次多、設備種類多、網絡結構復雜的特點,從技術的角度提出了建設電力通信網網絡管理系統的基本要求及解決方案。方案以tmn為基礎兼容其他網管系統標準,強調接口的開放性,強調系統的一體化和獨立性,強調網絡化和對各種體系結構的兼容性。為網管系統設計和方案選擇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1 電力通信網絡管理的設計原則
1.1 全面采用tmn的體系結構
tmn是國際電信聯盟itu-t專門為電信網絡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議書[1],主要是為了適應通信網多廠商、多協議的環境,解決網管系統可持續建設的問題。tmn包括功能體系結構、信息體系結構、物理體系結構及q3標準的互聯接口等項內容。通過多年來的不斷完善和發展,tmn已走向成熟。國際上的許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開發出tmn的應用開發平臺,以支持tmn的標準;越來越多國際、國內的通信設備制造廠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標準,并在他們的設備上配置q3接口。國內的公用網、部分專用通信網都有利用tmn來建設網管系統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國長途電信局利用hp的tmn平臺ovdm建設全國長途電信三期網管;無線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臺建設tmn網絡管理系統[2]。tmn的優點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體系中最為完整的通信網管標準體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復雜性和單一化的接口。這些問題在網管系統建設中應該加以考慮。
1.2 兼容其他網管系統標準
在接受tmn的同時,兼容其他流行的網管系統的標準以解決tmn接口單一的問題,對電力通信網管系統的建設十分有好處,尤其在強調技術經濟效益的今天,這一點更為重要。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所構成的網絡管理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tcp/ip網絡的管理標準,snmp網絡管理系統實際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網絡管理系統。不僅計算機網絡產品的廠商,目前越來越多的通信設備制造廠商都支持snmp的標準。因此電力通信網管系統應該將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作為網絡管理的標準之一,尤其在通信網與計算機網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2 電力通信網管系統方案
2.1 需求分析
在選擇網管系統方案時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最終的決定,如網絡管理要求、通信系統規模、通信網絡結構、技術經濟指標等。網絡管理要求應是確定網管系統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網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關心對通信設備的實時監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選擇監控系統。在完成監控功能方面,監控系統的實時性能、準確程度都較復雜的網管系統要高。同樣如果管理要求只關心通信設備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網元管理系統即可。但如果是一個管理一定規模的通信網絡而且提供通信服務的管理單位,那么就應該選擇能夠涵蓋整個通信網的網管系統。
2.2 網絡設計
初期的網管系統一般只注重網絡某些部分(如通信設備)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網管系統在發展初期一般依賴于通信設備生產廠商。真正的網絡管理系統應包括以下各個層次:
網元數據采集層:網元(設備)的數據接入、數據采集系統。
網元管理層:直接管理單個的網元(設備),同時支持上級的網絡管理層。這一層主要是面向設備、單條電路,是網絡管理系統的基礎內容。其直接的結果實現設備的維護系統。
網絡管理層:在網元管理的基礎上增加對網元之間的關系、網絡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從網絡的觀點、互聯關系的角度協調網元(設備)之間的關系;創建、中止和修改網絡的能力;分析網絡的性能、利用率等參數。網絡管理層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層的服務管理。
服務管理層:管理網絡運行者與網絡用戶之間的接口,如物理或邏輯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用戶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組織;接口性能數據的記錄統計;服務的記錄和費用的管理。
業務管理層:對通信調度管理人員關于運行等事項所需的一些決策、計劃進行管理。對運行人員關于網絡的一些判斷的管理。這一層管理往往與通信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密切相關。其功能包括:日志記錄,派工維護記錄,停役、維護計劃,網絡發展規劃等。
網絡管理系統應當是全網絡的,對于面向用戶服務的規模較大的通信網絡,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網絡、服務、業務等層次的管理上。
2.3 系統功能
一個完善的網絡管理系統應具備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對網絡環境異常的檢測并記錄,通過異常數據判別網絡中故障的位置、 性質及確定其對網絡的影響,并進一步采取相應的措施。
性能管理:網絡管理系統能對網絡及網絡中各種設備的性能進行監視、分析和控制,確保網絡本身及網絡中的各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配置管理:建立和調整網絡的物理、邏輯資源配置;網絡拓撲圖形的顯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網絡拓撲的演變;增加或刪除網絡中的物理設備;增加或刪除網絡中的傳輸鏈路;設置和監視環回,以實施相關性能指標的測試。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戶的進入,對運行和維護人員實現靈活的優先權機制。
2.4 系統結構
為了保證網管系統能較好適應電力通信網的特點,滿足電力通信網的管理要求,網管系統應能兼容多機種、多種操作系統;應能設計成冗余結構保證系統可靠性;應能充分考慮系統分期建設的要求,充分考慮不同檔次的網管系統的需求。網管系統可采用ip級的網絡實現系統中各硬件平臺之間的互聯,利用現有的各種管理數據網絡的路由,組織四通八達的網管系統網絡。
數據服務器:是網管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存儲載體,用于存儲和處理管理信息。
網管工作站:為網管系統提供人機接口功能。它為用戶提供友好的圖形化界面來操作各被管設備或資源,并以圖形的方式來顯示網絡的運行狀態及各種統計數據,同時運行各種網管系統的應用程序。
瀏覽工作站:通過廣域網、internet或intranet網接入網管系統,提供網管系統數據信息的瀏覽功能。
協議適配器:完成網管系統與被管理設備之間的協議轉換。
前置機:通過遠方數據輪詢采集及網管系統與采集系統之間的協議轉換,實現對各種通信站、通信設備的實時管理。
網管系統的軟件由管理信息數據庫、網管核心模塊、若干應用平臺、若干網絡高級分析程序及數據轉換接口程序組成。
管理數據庫:負責存儲和處理被管設備、被管系統的歷史數據, 以及非實時的資料、統計檢索結果、報表數據等離線數據。
網管核心模塊包括管理信息服務模塊、管理信息協議接口及實時數據庫;
通信調度應用平臺包括系統運行監視、運行管理、設備操作、圖形調用、數據查詢等功能。
圖形系統實現網管系統圖形應用界面,包括圖元制作工具、繪圖工具、圖形文件管理工具、數據庫維護工具等。
通信運行管理應用平臺提供網管系統所需的各種管理功能,包括運行計劃管理、維護管理、報表管理、權限管理等。
網絡高級分析軟件包括網絡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資源配置分析。
3 結語
電力通信網絡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起步比較遲,相對于公用網和其他一些專用網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電力通信網中未見真正的規模比較大的網絡管理系統,網絡的運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監控系統和一些隨通信系統和通信設備引進的網元、網絡管理系統。隨著網絡規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顯示出目前這種狀況的不適應性。從事電力通信網運行、管理、開發的建設者們有能力、有決心解決好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itu-t m.3010-96.principles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關鍵詞】傳輸技術;通信工程;發展趨勢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人們生活現在離不開通信技術,同時對通信技術要求不斷提升,因此通信技術根據用戶的需要不斷進行革新,尤其是通信過程中的傳輸技術要不斷更新,其對通信工程技術的更新起到關鍵作用。傳輸技術是通信工程的基礎和核心,對整個通信工程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提高傳輸技術的性能,對提升通信工程性能起到支持作用。故研究傳輸技術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符合現代通信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特點
1.1在通信工程中傳輸設備的體積小
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通信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小,尤其4G手機的普及應用,光纖網絡的廣泛應用,通信設備體積不斷在縮小,減少了設備占有的空間,使得設備具有便利性和靈活性,更方便多樣的應用性??萍妓讲粩嗵岣撸ㄐ旁O備研發公司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在通信設備的設計,公司運營手段的提高,使得應用成本在不斷降低,其使用性能越來越高,符合現代人們對通信設備的要求,有利于傳輸技術的提高,促使通信速度越來越快,符合人們需要。
1.2傳輸設備功能的多樣性
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促進了傳輸設備的更新,傳輸設備功能越來越齊全,傳輸設備功能的多樣性符合現代通信工程發展的需要。傳統的通信設備功能單一,比如傳統的交換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設計,才能進行網絡連接,而現在的交換機都是智能的,不需要進行專業設置,其設備功能齊全,符合現代大眾的需要,傳輸設備功能的多樣性,促進了傳輸技術的更新,有助于提升通信工程技術的更新。
1.3傳輸設備的集成率高
傳輸設備的體積變小,功能多樣性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傳輸技術的水平。傳輸設備的集成率越高越容易對設備實現監控管理,技術人員也更容易通過高集成率設備實現數據傳輸,為數據傳輸提供了便攜性和可調節性。與此同時,我們采用接口板卡、傳輸設備、同步數字體系三者結合的方法提升傳輸速度,為通信工程提供了良好的通信環境。傳輸速度的提高,符合現代人們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傳輸設備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提升通信工程的發展。
二、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探索
2.1傳輸技術在無線傳輸中的應用
傳輸技術有無線傳輸和有線傳輸兩種,傳統上有線傳輸是主體,但現在通信技術不斷提升,通信資費越來越低,現在無線傳輸應用領域比較廣泛,在不久將來會成為傳輸上的主力方式。無線傳輸利用電磁波、紅外線、衛星等傳輸介質進行傳輸,其具有傳輸速度快,穩定性強等特點。無線傳輸技術與監控技術結合起來形成無線監控系統,無線監控系統對信號的傳輸和信號監控起到重要作用,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監控,對通信工程的過程形成有效的監督,對通信工程技術改進提供參考因素。
2.2傳輸技術在本地主線網絡建設中的應用
主線網絡是整個網絡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地段,這對網絡今后的通信起到重要作用。主線網絡一般都需要網絡速度快、穩定性強、擴展及維護方便。在現階段本地主線網絡的建設中,應用了同步數字體系SDH、ASON等先進的傳輸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有助于本地主線網絡的通信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但是本地主線網絡在完成數據傳輸的時候會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是由于本地主線網絡的容量導致的,因此我們要采取多種通信管道的鋪設方式來保證通信工程的可靠性和便捷性。主線網絡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傳輸技術,帶寬要盡量的大,其容量能承擔最大的負荷,保障網絡的正常通信。
2.3傳輸技術在長途干線傳輸中的應用
傳輸技術在長途干線傳輸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傳輸技術不斷改善,對長途干線傳輸起到保護作用。同步數字體系SDH系統屬于早期的長途干線傳輸網中的系統,通過SDH技術可以結合傳輸設備與接口板卡,特別是分插技術,可以非常靈活地實現整個局域網的建立。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長途干線傳輸中的每個MSC間距較遠,對同步數字體系產品的要求不斷升級。
三、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發展趨勢探究
3.1多功能化
傳輸技術的多功能化發展是通信工程的發展趨勢,每個通信設備都具有多功能,設備的性價比更高,體現出通信設備在傳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設備的多功能化,在信號的傳輸、設備連接等方面更加可靠,符合現代通信工程發展趨勢,也能滿足現代用戶的需求??萍妓讲粩嗵嵘脩粜枰粩嘣黾樱粩喔峦ㄐ偶夹g,提高通信設備多功能化,是通信工程發展的趨勢所需。
3.2ASON技術與MSTP的結合
ASON技術與MSTP的結合是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二者相結合,有效發揮各自的優點,形成有效互補,有助于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運營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大型城域網核心層上的數據業務、語音業務以及骨干層上的業務。ASON技術在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在匯聚層、接入層方面,ASON技術則沒有MSTP技術優勢大,不過在兩者結合之后,通過借助UNI接口協議智能化連接,業務多元化和智能化管理得以實現。
3.3ASON逐漸趨于商業化
ASON技術是融合了WDM的大容量和SDH技術的保護能力,可以實現網絡交換的智能化,ASON技術系統的先進、可靠的恢復和保護功能,能夠自動搜索并發現網絡資源,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需求,保證網絡暢通。ASON不僅具有SDH技術優勢,還具有WDM技術特點,因此其在未來通信傳輸技術的發展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四、結束語
總之,傳輸技術是通信工程的基礎,在通信工程應用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Internet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對通信技術的要求越來越大,不僅要求流量大、速度快,還需要具有價錢便宜、穩定性高。根據用戶的需要,通信工程技術需要不斷完善與改進,而傳輸技術是通信工程基礎,必須改變傳輸技術的性能,完善傳輸技術性能指標,提高通信技術質量,完善通信工程的職能。
參考文獻
[1]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林靜.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4)
[2]關于通信工程項目中網絡優化的分析與探索[J].韓遠彬.通訊世界.2017(09)
[3]試述我國通信工程發展現狀與前景[J].魏瑋.通訊世界.2016(04)
[4]淺談通信工程管理的特點和策略[J].曾鑫華.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0)
[5]通信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探討[J].張鵬.山東工業技術.2015(13)
[6]通信工程發展趨勢研究[J].賈立雙.中國新通信.2015(09)
[7]淺談通信工程中的管理策略[J].孫亮彪.信息通信.2015(07)
論文關鍵詞:J2ME,SMS,短信收發
1 引言
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 使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擁有量早已超過PC機, 隨著3G 時代的逐步到來, 集辦公、娛樂、通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手機自然成為各移動設備開發商的開發熱點。目前典型手機軟件平臺架構主要有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BREW、J2ME等。[1]J2ME 技術主要是用以滿足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嵌入式設備的需要。它是為了那些適用有限的資源和網絡連接( 通常是無線連接) 以及有限圖形用戶界面能力的設備開發的。J2ME擁有Java語言所具備的各種特點,可移植性,一致性,且利用J2ME技術編寫的應用程序可以升級短信收發,可擴展至個人電腦,服務器。J2ME提供了對Internet協議的支持,通過C/S模式訪問Internet全部信息論文開題報告范例。J2ME的策略為手機賦予了本地計算能力,強化和擴展了運營商的服務。對設備的智能化、多樣化,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并因其“WriteOnce, run anywhere”的Java特性而提高開發的效率。
2 J2ME的無線消息開發原理
移動電話和雙向傳呼機具有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與外界進行通信的方法。這些移動通信設備和外界的聯系能力是它們與其它設備不同的突出地方。在未來的通信時代中,需要大量地在這些設備上開發應用程序來滿足無線移動通信的需要。SUN公司的J2ME為移動信息設備上的應用程序開發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在J2ME中,CLDC為普通的移動設備定義了一個通用的“配置”。在CLDC的基礎上短信收發,針對移動電話和雙向傳呼機這樣的設備定義了移動信息設備框架(MIDP)。生產無線設備的廠商只要在他們的設備上實現對CLDC和MIDP的支持,就可以在他們生產的設備上使用J2ME來進行無線應用的開發。
消息傳遞是移動電話的一個重要特性,短消息服務SMS憑借低廉的價格,從引入至今一直受廣大用戶的青睞。SMS屬于一對一傳遞方式。當手機用戶發送短信時,消息先發送到SMSC,SMSC向HLR發查詢請求,查詢目標設備的漫游位置論文開題報告范例。HLR向SMSC報告移動設備的當前漫游位置和活動狀態。如果目標設備處于非活動狀態,SMSC會保留短信一段時間短信收發,等到用戶重新進入獲得狀態時,HLR會再次通知SMSC。當目標設備處于活動狀態時,SMSC通過消息發送系統呼叫目標設備,如果設備正常應答,發送系統就把短信發送到目標設備。SMSC從目標設備接收到短信已收到的確認信息,至此短信發送完成。[2]
在J2ME平臺下,WMA是以可選包(JSR 205)的方式提供的。主要用來進行無線消息的傳遞,WMA的消息傳遞基于通用連接框架短信收發,封裝了傳輸層的實現細節,只要完成創建消息、發送消息和接收信息的工作即可。[3]
3 短信收發功能實現
3.1短信的接收
為了實現短信的接收功能,在MIDP的子類中定義了一個后臺線程。該線程的作用是在不影響主線程工作的情況下,監聽50000端口是否收到短信。如果收到短信,立即中斷主線程所顯示的頁面,彈出一個對話框。告訴用戶收到一個短信,當用戶單擊確定后,可以顯示出短信的內容。
首先短信收發,不管是發送短信還是接收短信,都要先建立連接。下面的一段代碼的作用是打開一個文本短信的連接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打開文本短消息連接
try
{
smsconn =(MessageConnection) Connector.open(smsConnection);
smsconn.setMessageListener(this);
}
catch (IOExceptionioe)
{
ioe.printStackTrace();
}
其中smsconn.setMessageListener(this);表示設置了一個短信監聽器。當它監聽到手機收到一個短信后,就啟動一個后臺線程。其具體實現的代碼如下所示:
//實現對文本短消息監聽的接口
public voidnotifyIncomingMessage(MessageConnection conn)
{
if (thread == null)
{
done = false;
thread = new Thread(this);
thread.start();
}
}
3.2短信的發送
在發送短信的代碼中,定義了兩個類:一個是SMSSend類、另一個是SMSSender類。其中SMSSend類的功能是顯示輸入短信的內容以及和SMSSender類建立連接,SMSSender類用于建立手機同網絡的連接。
部分源代碼如下。
//實現SMSSend的代碼
public SMSSend(Display display,Writeparent) {
this.display=display;
smsPort = '50000';
this.parent=parent;
messageBox= new TextBox('請輸入短信', null, 65535,TextField.ANY);
messageBox.addCommand(exitCommand);
……
}
public voidcommandAction(Command c, Displayable s) {
……
}
//實現SMSSender的代碼
public SMSSender(String smsPort,Displaydisplay,Displayable backScreen) {
this.smsPort = smsPort;
this.display = display;
this.backScreen = backScreen;
errorMessageAlert= new Alert('SMS', null, null, AlertType.ERROR);
errorMessageAlert.setTimeout(5000);
……
}
private void promptAndSend();//顯示輸入電話號碼對話框
private static booleanisValidPhoneNumber(String number); //檢查輸入的電話號碼
public void run( ){
String address = destinationAddress + ':' + smsPort;
MessageConnection smsconn = null;
……
}
4 結束語
由于手機設備平臺的多樣性,手機間移植成了一大難題,由于Java 具有跨平臺的優點,因此選擇了專為手機或PDA 等設計的J2ME 語言進行開發。本文在介紹了J2ME無線消息處理的基本原理和WMA技術的基礎上,具體論述了利用WMA技術實現SMS短信的收發功能。
參考文獻
[1]和凌志,郭世平.手機軟件平臺架構解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47
[2]盧軍,岳希,等.J2ME移動軟件程序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263-264.
[3]汪永松.J2ME手機高級編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55-58.
[論文摘要]:通信電源是向通信設備提供交直流電的電能源,是整個通信電信網的能量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供電系統、直流供電系統和相應的保護系統構成。通信電源系統的設備多,分布廣,不僅單個電源設備的可靠性會影響系統的可靠性,電源系統的總體結構也會對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通信電源的發展現狀
(一)供電系統的現狀
通信電源是通信系統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目標是安全、可靠、高效、穩定、不間斷地向通信設備提供能源。通信電源必須具備智能監控、無人值守和電池自動管理等功能,從而滿足網絡時代的需求。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配電、整流柜、直流配電和監控模塊組成。
(二)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新換代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功率器的更新換代,新型電磁材料的不斷使用,功率變換技術的不斷改進,控制方法的不斷進步,以及相關學科的技術不斷融合,通信電源在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電磁兼容性,消除網側電流諧波、提高電能利用率、降低損耗、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等等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三)現行通信電源的電路模型和控制技術
目前通信電源的變換電路拓撲結構主要采用雙單端電路,半橋電路和全橋電路,各有優缺點。一般認為,在中、小功率場合,采用雙單端電路或半橋電路是適宜的;在大功率場合則采用全橋變換電路。
二、通信電源發展趨勢
(一)開關器件的發展趨勢
電源技術的精髓是電能變換,即利用電能變化技術將市電或電池等一次電源變換成適用于各種用電對象的二次電源。其中,開關電源在電源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從10kHz發展到高穩定度、大容量、小體積、開關頻率達到兆赫茲級,開關電源的發展為高頻變化提供了硬件基礎,促進了現代電源技術的繁榮和發展。
(二)通信直流電源產品的技術發展市場需求發展
在需求與技術的共同推動下,通信直流電源產品體現了如下的發展態勢:
體系架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穩定。通信直流電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維持現有的交流配電、整流器模塊(并聯)、直流配電、監控單元、蓄電池等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架構;功率變換模式也將維持現有的高頻開關模式,暫時不會出現類似從線性電源到開關電源的階躍性的變化。
功率密度不斷提高。通信一次電源的核心部件整流器的功率密度不斷提高,推動了通信直流電源整機的功率密度不斷提高,但配電器件、蓄電池等密度基本維持穩定,一定程度制約了整機系統的功率密度的提高比率。
更高的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通信電源的最基本要求。隨著器件技術、通信電源技術的成熟,以及各通信直流電源設備廠家在可靠性研究上大力投入,通信直流電源產品可靠性呈不斷提高的趨勢。
按照TRIZ理論(“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理論”的俄語縮略語)描述的技術系統發展進化規律,一般而言,技術的生命周期包含四個階段:嬰兒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種種跡象表明,通信直流電源的核心技術,開關電源技術基本上開始步入成熟期:效率的提升變得緩慢和困難、而電源損耗不能大幅度降低限制了功率密度的進一步提高,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內,通信直流電源產品將進入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直至有一天,一種新的電源變換技術出現,通信直流電源產品就會再出現一個階躍性的發展,就像開關穩壓技術替代線性穩壓技術,給電源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三)通信用蓄電池技術研究的新進展
通信用蓄電池作為通信系統后備的能源供應手段,其研制、生產和應用技術一直備受世界各國通信行業的重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外正在研制和試驗新一代的通信用蓄電池,有的已經進入商用化階段。這些新的蓄電池,由于其材料、結構和技術上的先進性,在性能上具有傳統的VRLA電池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1.釩電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釩電池(VRB)是一種電解值可以流動的電池,目前正在逐步進入商用化階段。
2.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是一種化學電池,也是一種新型的發電裝置,它所需的化學原料由外部供給,如氫氧燃料電池,只要外部供給氫和氧,經過內部電極、催化劑和堿性電解液的作用,就能產生0.9V電壓的直流電能,同時產生大量的熱能.
3.電源監控系統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日益普及和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系統從以前的單機或小局域系統逐漸發展至大局域網系統或廣域網系統,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網絡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上。不過通信設施所處環境越來越復雜,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都會增大維護的難度,這對電源設備的監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保護通信互聯網終端的電源設備必須具備數據處理和網絡通信能力。此時,數字化技術就表現出了傳統模擬技術無法實現的優勢,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逐步表現出傳統模擬技術無法實現的優勢.
4.通信電源的環保要求。環保問題,一方面的指標是通信電源的電流諧波要符合要求,降低電源的輸入諧波,不但可以改善電源對電網的負載特性,減少給電網帶來嚴重污染的情況,還可減少對其他網絡設備的諧波干擾。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和環境的無污染,這方面需要產品滿足WEEE/ROHS指令。
在通信電源開發、生產早期,人們主要集中研究電源的輸出特性,較少考慮到電源的輸入特性。例如:傳統的在線式電源輸入AC/DC部分通常采用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其輸入電流呈脈沖狀,導通角約為π/3,波峰因數大于純電阻負載的1.4倍。這些諧波電流大的電源給電網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使電網波形失真,實際負荷能力降低,對于三相四線制的電網來說,還很有可能因中性線電流過大而出現不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朱雄世,《通信電源的現狀與展望》.
[2]《淺析全球通信電源技術發展趨勢》.
[3]《通信直流電源發展趨勢》.
[4]孫向陽、張樹治,《國外通信用蓄電池技術研究的新進展》.
[5]《通信電源技術發展趨勢及標準研究方向》.
[6]曾瑛,《淺談通信電源》.
[7]王改娥、李克民,《談我國通信電源的發展方向》.
[8]王改娥、李克民,《我國通信電源的發展回顧與展望》.
[9]侯福平,《UPS系統在通信網絡中使用的特點及要求》.
[10]《全球通信電源技術發展呈現五大趨勢》.
[11]《通信電源需求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