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認知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認知

時間:2023-08-10 17:25: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認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認知

第1篇

關鍵詞:高校;口腔醫學專業;現代師徒制;技術能力

學徒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專業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是以傳統學徒制為基礎,結合現代專業教育的形式,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的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從專業教學的角度來分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內在基礎。而這種內在基礎也需要通過外部建設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相對來說比較弱,學生的主動性也不高。口腔醫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學校要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專業的技能。

1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的培養理念

1.1主體性培養理念

“主體性”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理念中最關心的問題。從教學關系來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性。然而,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認識到“主體性”這個問題,也沒有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興趣是激發主體性意識的重要因素。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需要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在現代教育理念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往往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時,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具有“主體性”意識的學生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1.2發展性的培養理念

“發展”是一個不斷上變化的過程。發展具有普遍性。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以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發展。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主要是以發展的眼光組織學習活動,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在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要重點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現代醫學技術發展非常迅猛,技術更新非常快。在專業教學中,學校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引導學生參與到專業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了解口腔醫學技術的應用范圍和發展空間。

2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建立雙向培養的模式

現代師徒制是一種非常具有實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師傅與徒弟雙向對話,能夠促進師徒之間的了解,也能夠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關的醫療機構或者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組”,專門負責學生培養的工作。

例如,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進入相關醫院或者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每個學生都要安排一個指導師傅,專業指導的師傅既可以是學校教師,也可以是醫院或者相關企業的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同時還能夠整合校企資源,共同開發利用,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互動。

2.2構建“理論+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師徒合作關系

學習口腔醫學技術重在實踐操作訓練。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而言,理論學是枯燥的。因此,教師可以運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師徒合作關系。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運用理論知識。

例如,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時,探索“理論+實踐”的課程模式,在學生學習《口腔修復學》《口腔材料學》理論知識后,就組織學生跟隨專業師傅進行實踐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早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興趣。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活動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性也會更高。通過運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呈現出更加完善的態勢。學校也能培養專業技術過硬,應用能力較強的實用性人才。

3小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師徒制的培養模式下,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到口腔醫學技術實踐學習中。高校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轉型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成型。對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了解還不深刻。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有限。那么。專業師傅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索開放多元的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應用型的專業,因此,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模式,要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蔡峰.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蔡峰.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3:84-85.

第2篇

【關鍵詞】口腔醫學生 教學質量 對策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28-02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獨立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腔醫生。筆者根據當前口腔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及特點,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提高口腔醫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口腔醫學生。這對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規范的口腔衛生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1.口腔醫學的特點及影響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因素

1.1口腔醫學的特點

1.1.1實踐性、操作性較強。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專業操作性較強的學科。現代口腔醫學的技術和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必須具有一定的臨床基本操作能力,以適應患者的需求。

1.1.2獨立性強。口腔醫師在臨床工作中獨立性很強,除了頜面外科有些疾病需要團隊協作之外,口腔科大部分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均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相互配合和討論的機會相對較少,人們常形容口腔醫生是“個體戶”。由于口腔診療工作獨立性強,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

1.2影響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

1.2.1病患對實習生缺乏信任,實習操作機會少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人們的維權意識、思想觀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患者更加注重自身權益的維護,往往不愿意或拒絕實習生對自己病程的檢查和治療。另外,由于患者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醫患之間的矛盾處理非常棘手,為了減少醫患糾紛,臨床帶教老師對于稍為復雜的治療不敢交由學生承擔,實習生只能進行一些簡單操作。

1.2.2在臨床教學中,醫患溝通存在障礙

由于口腔醫學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剛開始面對病人會比較膽怯,工作茫然,信心不足,而且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年齡在80后、90后,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主,語言表達帶有時代特點,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技能和臨床應變能力,在與患者的溝通中容易出現交流障礙甚至可能引發醫療糾紛。

1.2.3學生綜合思維和創新能力偏低

在學習過程中,口腔醫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局部聯系全身并綜合社會心理等因素進行分析治療的能力相對欠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仍有存在。《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課題組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本人進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能力偏低,尤其是組織管理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普遍偏低[1]。

1.2.4考研和就業壓力使實習質量下降

由于個別院校盲目地擴大招生規模,畢業后就業壓力加大,學生只能利用寶貴的畢業實習時間來復習考研究生或者奔波于聯系工作單位之中,嚴重影響了畢業實習質量,一方面浪費了極佳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畢業母校的聲譽。以至于出現了一提到國內某些學校的畢業生,就出現拒絕研究生錄取或工作單位錄用的現象發生。

1.2.5醫德醫風教育不足

醫德醫風在臨床實習前的教育比較抽象,易于被忽略。在我國,多數院校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醫德醫風教育的重要性,造成醫德醫風教育的不足。

2.加強管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對策

口腔醫學因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其臨床實習教學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臨床教學工作中,應針對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不斷提高口腔醫學生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

2.1嚴格教學監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1.1加強教學管理和課程建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一是加強日常教學管理。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考試等重點教學環節進行過程管理和評估監督。二是加強課程建設。組織全程教學活動,保證教學質量,努力建設有基礎、有影響、示范性強的課程,充分體現口腔醫學與醫學及其他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凸現專業特色。

2.1.2嚴把兩個出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口腔醫學作為一門動手能力要求極強的學科,在口腔專業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培養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因此,我們將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實驗技能培訓和學生畢業臨床實習作為抓手,嚴把這兩個出口,狠抓學生質量管理。開展口腔臨床技能綜合實驗課,讓學生通過實驗室模擬臨床實際操作,在進入臨床實習后能很快適應臨床要求,而且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臨床實習;在臨床實習中,帶教老師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高度結合起來,悉心觀察和指導學生的操作,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根據臨床考核體系,嚴格出科、入科考試,嚴把質量關。而且,根據口腔醫學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如在假期,鼓勵并安排本科三年級學生到各大醫院的口腔科見習,增加學生對口腔臨床實踐的認知,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能力,努力培養具有獨立行醫能力的高素質的口腔專業人才。

2.2改善教學條件,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平臺

2.2.1增添教學基礎設施,給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條件。根據學生的情況配備高標準、現代化國際水準的仿真頭模教學實驗室,現代化的口腔工藝教學實驗室,力爭建立現代化的教研室、教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基礎設施,提高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的質量。

2.2.2全面搭建口腔醫學系臨床教學及專業培訓基地的教學平臺。為口腔醫學生提供數量充足、穩定、病種適宜的門診病員,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檢查、診斷、操作訓練機會,確保實習效果和實習計劃的完成,是提高口腔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2]。因此,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學醫院應盡量為口腔醫學生提供足夠病員,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操作機會,確實保證學生能完成實習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2.2.3探索口腔教學進社區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大多數口腔衛生服務項目沒有納入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的范圍,而口腔衛生服務費用相對較高。我們可以探索口腔教學進社區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面向社區開展口腔疾病診治和預防的社區口腔醫生,讓社區居民能夠享受價廉的口腔衛生服務,提高群眾支付能力,為社區居民解決“看牙貴、看牙難”的問題,實現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同時,社區醫療也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了一個鍛煉平臺。

2.3培養德才兼備的口腔醫學人才

2.3.1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二十一世紀醫學專門人才不僅應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廣泛的適應能力,競爭與創造的意識和本領,而且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作為教學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單是技術上過硬,思想上、作風上更要過硬[3]。因此,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醫療技術,而且要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醫德醫風。同時,在培養學生熟練的實踐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過程中,剛開始面對病人時往往比較膽怯,工作茫然,缺乏交流的主動性,帶教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信心,培養學生醫患交流、應變能力以及自我調試能力。

2.3.2培養學生創新、思考能力。創新是一個學科前進的動力,培養學生創新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起重要作用,對學科的進步也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可通過老師帶動學生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項目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把口腔醫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科研能力,能從事口腔臨床、醫學研究、醫學教育等領域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在當前口腔衛生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只有加強管理和監控,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全面提高口腔醫學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口腔臨床和口腔預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口腔疾病診治及預防工作的高素質人才,推動我國口腔醫學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敏。具有特色的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探討,2004年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sept:4~10

[2]牛文輝,漆明、王瓏。口腔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南方醫學教育》,2008年第4期。sept:28

[3]儲慶 陳美美 王勤濤。強化管理,提高口腔醫學生實習教學質量。《第六次全國口腔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國際口腔醫學教育研討會》。sept:229

第3篇

口腔護理;護理教育;人才培養

口腔護理學是護理學和口腔醫學的學科交叉,要求口腔專業護士既要掌握護理學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又要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1],具有專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協調配合與團隊合作意識顯著等特點。隨著我國“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廣和口腔醫學的快速發展,口腔專業護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對口腔專科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相比于新西蘭、日本、美國、英國等國,我國口腔專科護理起步晚、發展慢,滯后于口腔醫學和口腔臨床護理工作的發展,遠不能滿足我國口腔醫學臨床工作的需求[2],是當代口腔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挑戰。因此,如何培養適合我國口腔醫療衛生服務發展需要的護理人才,已成為當前口腔專科護理教育和人才培訓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就口腔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做一綜述,旨在為我國口腔專科護理教育和人才培訓提供參考。

1培養目標

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口腔護理工作從過去的傳遞器械、準備材料、椅旁護理發展到了今天的四手操作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與醫生的協同操作。而目前國內的口腔護士仍承擔著國外口腔助手和口腔衛生士類似的職責,既是口腔治療過程中醫生的左膀右臂,又負責器械耗材、患者信息和科室交叉感染的管理,與此同時還是醫生與患者的協調者、患者的健康宣教員等[3]。要向患者提供優質的口腔醫療服務,與口腔醫生和護士的共同努力、密切合作息息相關。因此,培養符合國內現代口腔醫療要求的口腔護士,建立規范的團隊服務模式,是現今我國口腔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2教學模式

從本世紀初開始,經過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國內已有數家高校和職業院校可以提供不同學歷層次的口腔護理專業方向的教育,經過對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實踐探索,近年來我國口腔護理教育者向“一體化”教育方向做出的相應嘗試已初見成效。

2.1理論課教學理實一體化

口腔科學強調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并重,口腔護理專業同樣也對從業人員的口腔專業理論與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極高。以往理論課和實訓課分離的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弊端,而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后,教師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融入實踐操作的講解、示范和指導之中,安排好理論與實踐的時間比例以及相互銜接和過渡,使理論內容服務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鞏固理論知識,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起了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靈活機動地調整教學安排和進行教學指導,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4]。這種創新式的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強調師生雙方的能力培養,在教學理念、課程改革、教學準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行。

2.2實訓課教學醫護一體化

國內外學者分別對口腔醫學生[5-7]和口腔護理專業學生[8]從醫療或護理角度分別開展四手操作臨床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開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與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隨機選取該校2010級和2011級在校口腔護理專業大專學生,創新整合教學資源,開展醫護聯合的一體化教學,結果顯示:與傳統實踐教學相比,醫護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綜合考評分數和學生評價滿意率均有顯著提高[9]。該方法將醫護一體化教育理念應用于口腔護理專業教育,切實提高了口腔護理專業學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時,醫護學生組成團隊相互學習、合作,在協作中鍛煉了醫護溝通能力和護士的應變能力、積極性與主動性等臨床綜合素質,是培養口腔專業護理人才的有效嘗試,對口腔科學臨床領域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3見習、實習校企一體化

有研究[10]顯示:口腔門診護士的自我認知與醫生評價之間存在差異,護士對自身的評價過高,在某些方面沒有完全達到醫生的要求。因此,與普通護理專業相比,口腔護理教育更加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實行模塊式教學,鼓勵采取駐點班或課間見習、實習的模式,緊密結合臨床,既鞏固學校理論知識的學習,又保證學生在專業學習期間崗位實踐不斷線,實現口腔護理學生“學習-實習-就業”的零距離對接。通過院校聯合辦學,為口腔護理人員的學習和繼續學習搭建平臺,提高了學校教育質量和醫院護理服務質量,是口腔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發展方向。

3口腔護理專業發展的制約

國外的口腔專科護士其資歷要求、執業資格、執業范圍等有相應的法律規定約束與界定。近年來,北、上、廣等各大城市已經進行重癥監護、老年病、感染控制等專科護士的培訓和認證,而口腔專業護士行業標準、學歷認證、執業資格認證與相關政策法規依舊存在缺口,嚴重制約了我國口腔護理學的發展[11-14]。實行護士認證準入制度是護理管理和專科護理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基本方向,也是規范專科護理質量、提高專科護理技術水平的基礎[13]。口腔專科護理作為一個專科特色鮮明的學科,護士執行的各項操作均具有口腔專業特點,因此,建立口腔專科護士認證、準入體系符合國家對護士規范化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口腔專業護理發展的趨勢,需要日后我們共同努力去嘗試和推進。

4口腔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方向

4.1一體化教學師資的培養

師資是教育的先決條件。作為一個剛剛開始起步的專業,我國口腔護理行業教育的師資十分緊缺。學校的專業教師多為護理專業教師,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存在缺口;而臨床一線的工作者存在著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時間緊張等問題,因此,培養、發展一支優秀的口腔護理教師隊伍是口腔護理人才培養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近年來,有部分院校克服困難,一方面聘請臨床護理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商議,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知識技能要求、專業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等方面給予建議和意見,充分發揮臨床護理一線專業技術人員承擔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任課教師經學校和醫院共同培訓、試講,走上講臺授課,形成學校參與醫院實習,醫院指導評價學校教學,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實習基地的局面。醫院承擔著臨床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師通過與學校專業教師的交流與探討,也進一步促進了醫院的學科發展、新技術運用及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研究分析,注意學習醫院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對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起著促進作用[15]。在此種校企一體化的背景下發展壯大起來的師資隊伍,正在成為口腔護理教學的主力軍,是未來我國口腔護理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4.2校企合作的深化

在校企一體化呼聲漸高的背景下,如何切實深化校企合作,繪出“校中企、企中校”的圖景,形成院校共同繁榮、師生共同受益的局面,是口腔護理人才培養在前行路上的重要問題。對于口腔護理專業,由于存在醫護一體化要求高、招生人數較少、管理方便等特點,使得其借鑒護理專業校企合作經驗十分必要與便利。因此,早日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是口腔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和必經之路。隨著口腔醫學、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口腔醫療服務整體質量的提高有賴于醫護素質的共同提高,因此,發展口腔專業護理教育迫在眉睫。面對發展的重任,口腔護理的職業教育可向理實一體化、醫護一體化和校企一體化這三個方向進一步探索,為未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和參考。綜合看來,我國的口腔護理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還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如何建立一套從教材選用、課程設計到實訓安排、見習實習等方面完善的口腔專業護士培養體系,是未來急需研究的問題,有待我們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趙佛榮.口腔護理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1.

[2]林琳,徐桂華.國內外口腔專科護士發展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47-49.

[3]胡冬梅,譚榮,胡坤娥.綜合醫院口腔門診護士角色及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9):1114-1116.

[4]呂波.“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口腔護理教學的探索與體會[J].學園,2013(5):115.

[5]生宏,鄭鐵麗,張大風,等.口腔醫學專業四手操作訓練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護理教育,2010,9(4):20-22.

[8]徐慶鴻,陳娥,劉敏川.口腔護理四手操作技術的臨床教學實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7):3319-3320.

[9]戴艷梅,梁曉波,趙娜娜.醫護一體化教學在口腔護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12):919-922.

[10]楊萌,劉東玲,凌云,等.口腔護士自我認知與醫生評價差異的分析及改進措施[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54-4055.

[11]曾素琴,劉齊英.口腔專業新護士崗前臨床護理技能培訓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5):100-101.

[12]劉東玲,王玉玲,盧愛工,等.口腔科護士的分階段綜合培訓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8-1110.

[13]王春麗,楊國勇,李秀娥,等.我國口腔專業護理教育現狀和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83-184.

[14]翟曉棠.口腔科輔助人員教育的中日比較[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4):39-41.

第4篇

關鍵詞:仿真頭顱模型 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 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44

1 引言

仿真頭顱模型系統配備有操作臺和配套設備,如手機、水槍等,同時還提供色彩顯示器和置于口內的小型攝像探頭,便于學生觀看教師在口內操作,其連接在操作椅上的頭顱部分又分為頭型、咬合器、面罩以及實習模型[1]。其仿真設計縮小了實驗室和臨床之間的差距,使學生能夠在臨床實習前順利掌握一些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如:醫患的調節、支點的選擇、口鏡牽拉組織的手法、保護操作區臨近組織的方式、以及牙體預備和軟硬組織手術操作等,實現理論學習與臨床實習間的平滑過渡[2]。

2 實驗教學中加入仿真頭顱模型系統

2.1 遵循教學要求編寫實驗教案

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引導學生以疾病為主線,根據對疾病的認知過程,在同一層次從多個角度共同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治療方法,扎實培養學生掌握“三基”(基礎實驗知識、基本實驗操作技能與基本實驗方法)。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口腔常見疾病的基本診療技能,提升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層次。

根據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教學特點,遵循教學大綱和要求編寫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實驗教案。將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分為口腔內科學部分、口腔頜面外科學部分、口腔修復學三個部分,并制定以下教案:①通過小講課、規范化操作的演示教學、經典手術的錄像和多媒體等教學觀摩、實驗室仿真模型操作、學生間醫患角色的扮演和對練、結合實際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及臨床見習等多種形式進行,在此基礎上了解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工作原理,熟悉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組成及特點,掌握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應用及操作流程;②采用PBL醫學教學模式,結合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實際的病案分析初步建立整體治療觀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動手能力;③驗證演示學科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2.2 創造良好的仿真頭顱模型教學條件

隨著實驗室條件的改善,我們將運用視聽效果皆佳的教學方式[3]。如制作PowerPoint課件展示臨床病例圖片及視頻,或者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向學生遠距離傳輸現實臨床環境下的操作。由于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的特殊性,操作范圍小,視野不清,大部分學生無法清楚的觀看教師的演示操作,充分利用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仿頭模上的操作要點及過程通過實時視頻展現出來,使學生對各種口腔常見病例診斷、設計、治療有完整的認識,更加直觀的學習操作過程,更好地利用仿真頭顱模型進行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

2.3 在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學習中采用PBL教學法

本課題采用PBL實驗教學法,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4],是指在臨床前期課程或臨床課中,以臨床病人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5]。PBL教學法學生在完成一次基于解決問題的學習之后,返回到問題的初始狀態,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反復循環之后,記憶較深刻,理解較透徹,這種問題討論式教育模式是一種較新的教學理念,并在西方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是西方主流教學模式之一[6-7]。目前在我國也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關注,運用仿真頭顱模型系統教學中十分恰當。

2.4 建立客觀有效的評價體系

在每一大類疾病診療方法學習結束階段,都有一次病例綜合練習,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次病例的診療計劃設計。評價方法以考查平時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為主,實驗項目由教師依據制訂的考核標準打分,學生得到的成績作為本學科學習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實驗課結束的考試內容由帶教老師安排,可包括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

3 加入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學習效果

在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加入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后,對學生在學習中技能掌握情況進行了考量。針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010級學生的口腔臨床基本技能進行教學效果調查,教學效果調查共發出問卷66份, 收回66份, 回收率100%。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評價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認為在技術上層面上, 應用仿頭模教學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臨床操作技能, 縮短了從理論到臨床的適應期。有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4 結語

仿真頭顱模型系統的應用,營造了口腔臨床基本技能實驗中真實的臨床模擬環境,提供了多樣化并具有真實感的實驗模型。不僅使實驗過程中具有較高的仿真性,還避免了教學資源的浪費,提高了教學效果。

盡管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在教學上具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實習模型的材料不能完全模擬正常牙體組織,特別是仿真根管缺少生理性彎曲和縮窄區,牙體硬組織的強度、硬度都達不到正常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牙體組織正常解剖的認知和了解;其次,對專業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 還需要提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然而我們相信,隨著口腔新興技術和材料的發展,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以及社會對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較強創新能力和較高綜合實踐能力的口腔醫學人才的不斷需求,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必將在口腔專業教學中逐步推廣,為口腔衛生事業培養出更多臨床技術過硬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Wallsa AWG, Whatleyb R, Wilsonc NHF. British Is les sympos ium on the future of dental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J]. Journal of Dentis try, 1999,27(6):317-323.

[2]Buchanan JA. Use of s imulation technology in dental education [J]. J Dent Educ, 2001,65(11):1225-1231.

[3]萬幸,王洪琦,韓宇霞等.建設臨床模擬訓練實驗室,促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J].醫學教育雜志,2004,(2):35-36.

[4]張銘,李東,張亞軍等.構建全程化口腔專業教學課程體系[J].西北醫學教育雜志,2005,13(2):196-198.

[5]程金林.試論實驗教學考試方法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5):26.

[6]裘松波,譚潁徽,張綱.PBL教學法在口腔科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J].西部醫學,2007,9(4):734.

第5篇

[關鍵詞]善璉鎮;口腔衛生狀況;農村;就業前景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09)11-0023-01

長期以來我國的口腔保健和健康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在農村地區。在我國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急需大量的口腔醫學人才。迄今為止,尚示見到對農村地區口腔衛生狀況調查的報道。筆者通過對善鏈鎮農村地區人們的口腔問卷調查,了解該地區口腔健康狀況以及口腔診療機構分布情況,以對當地的口腔疾病的防治實踐提供參考,同時對口腔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從南潯區善鏈鎮隨機抽取2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采用一對一方法進行。調查的內容包括:(1)口腔衛生情況,如牙齦出血、牙結石、齲齒的患病情況。(2)口腔保健措施,如一天刷牙的次數、刷牙的時間。(3)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診情況。(4)人們對口腔醫療服務水平的看法。(5)口腔疾病的自我認知。(6)口腔醫療機構在農村地區的分布情況。

2 調查結果

2.1 口腔衛生情況 在對200名善鏈鎮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調查中,發現牙齦出血的檢出率達46.43%,牙結石檢出率達35.05%,齲齒的檢出率達43.16%。

2.2 口腔保健措施 被調查者中20.07%的居民1天刷牙2次,其中19.57%的人選擇在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刷牙,0.7%的居民在早起床后和吃完食物后刷牙。

2.3 口腔患者就診情況 口腔患者就診情況見表1。

2.4 口腔衛生知識 30.51%的人對口腔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46.67%的人不知道口腔疾病的種類。對于牙齒畸形會不會遺傳的調查中,只有6.17%的人了解。

2.5 口腔醫療服務情況 根據調查,善璉鎮區域面積55平方公里,總人口32000人,系湖州七大鎮之一。全鎮擁有口腔專業診療機構1家,擁有口腔專業醫師2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1人。另有私人口腔診所2家,但均無營業執照。口腔診療機構非常匱乏。善鏈鎮人們不能得到很好的口腔疾病的治療。被調查者中,66.15%的人認為醫生的技術水平最重要,其次是醫生的態度(23.96%)。

3 討論

牙齦出血指標反映牙齦炎癥的現狀,蛀牙和牙結石反映口腔衛生狀況。本調查發現善鏈鎮人們普遍衛生狀況差,牙齦出血和牙結石的檢出率分別是46.43%和35.05%,全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牙齦出血和牙結石的檢出率分別是28.1%和13.9%。200名調查對象中人們的牙齦出血和牙結石的檢出率比較高可能與人們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差和口腔衛生習慣不良有關。

善璉鎮以及整個南潯農村地區口腔診療機構缺乏,人們的口腔疾病治療不方便。除了地區口腔醫院和個別縣醫院有幾臺牙科綜合治療臺以外,其他機構只是一些簡易牙椅和臺鉆。鄉鎮衛生院口腔專業人員嚴重缺乏,目前口腔專業人員大多未接受醫學院校口腔專業教育,知識結構普遍比較單一,開展口腔衛生保健能力欠缺。

第6篇

關鍵詞:口腔科護理實習生 規范化教育培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7C-0074-02

我國口腔專業護理教育起步較晚且發展較慢。目前,僅有少數高等職業院校提供該方向的教育,大多數從事本專業的護士在就職前通常接受的是全科護理教育,后多經過短期的“師傅帶徒弟”式的不規范培訓,便開始協助口腔醫生完成各類臨床操作。近年來,我國口腔醫學發展迅速,口腔專業組不斷細化分工,這使得口腔科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不能滿足現代口腔臨床醫療的需要,以致口腔醫療團隊不能高效地完成診療工作,造成患者等候時間與診療時間過長,浪費了口腔醫療資源。因此,對口腔科護理實習生進行入科規范化教育培訓,提升口腔專業的護理水平,是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中口腔專業護理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為今后口腔護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一、教育培訓的準備

(一)選擇教育培訓教師

選擇熱愛教學、責任心強、臨床經驗豐富、具有良好溝通交流能力的醫、護人員各一名。護理教師應具備5年以上口腔科護理臨床經驗,并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口腔醫師應選擇對口腔各專業各類操作經驗豐富的醫師,并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同時,應注重對教師繼續教育,不斷增強教學意識,拓展知識范圍,提高教育培訓技能。

(二)制定教育培訓目標、計劃及考核措施

1.制定教育培訓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培訓目標,為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及考核措施提供方向。此目標可以提高護理實習生口腔科護理技能,為提升口腔科護理人員的全面技能打下基礎,從而為口腔科護理教育提供一個可靠的理論依據。

2.制定教育培訓計劃。根據口腔科實際工作情況及教育培訓目標,制定教育培訓計劃。計劃內容應該是階段性的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制定,確保護理實習生能循序漸進地接受與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知識,領會口腔基本護理程序與各項護理技能。

3.教育培訓的考核。根據教育培訓目標及計劃內容擬定出科理論及實踐操作考試試卷及題庫,對護理實習生進行出科理論及實踐操作考試,通過考試成績檢驗目標及計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并對計劃進行完善及調整。

二、教育培訓的實施

(一)環境與專業范疇的介紹

引導護理實習生熟悉口腔科布局環境,對口腔基礎、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內科、口腔正畸及口腔美容等學科分類有大致的了解與認知,為將來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就診引導打基礎,此內容可采取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

(二)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培訓

因為口腔科的侵入性操作相對較多,所以無菌觀念非常重要。要讓護理實習生在理論上了解無菌操作的同時,在臨床具體操作中與理論相結合。因此,對口腔科護理實習生進行無菌技術、消毒隔離技術、保護患者及加強自我防護等感染知識的教育培訓非常重要。此內容可采取多媒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三)口腔專科技能的教育培訓

帶領護理實習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集中教育培訓口腔專科技能,這是教育培訓重點內容。如治療口腔科常見病各種材料的調拌方法、常用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保養方法以及常見病的護理配合、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對、緊急搶救過程中的協助等。此內容可采取多媒體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此之前,教師需按照口腔疾病各種治療指南的要求,采集各種常見病的臨床資料完善教育培訓課件,以豐富教育培訓內容,讓護理實習生掌握各項口腔專科技能及常見病護理配合要點。

(四)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與培訓

通過教育培訓,使護理實習生能掌握口腔科健康教育知識,準確及時地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服務,如口腔衛生宣教、口腔疾病的預防、口腔疾病的病因及發展認識,患者治療前后的注意事項與自我護理等。此內容可采取理論教學與情景模仿相結合的方式,讓護理實習生通過情景互動模式掌握教育培訓內容,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五)溝通能力的教育培訓。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每位護理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與技能。在口腔科的臨床實踐中,特別是就診預約及診后回訪時,帶教老師要注重培養實習生的溝通能力,講解一些常用的溝通技巧和形式,讓患者在溝通中了解自己的問題,這對患者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在我國口腔專業護理教育起步晚、發展慢的大背景下,對口腔科護理實習生進行入科規范化教育培訓,為提高口腔專業的護理水平奠定了基礎。既縮短了患者的等候與治療時間,又提高了口腔醫師的工作效率,使我國有限的口腔醫療資源達到更好的利用、發揮更大作用。這種教育培訓方法彌補了我國護理教育中口腔專業護理教育的缺陷,使口腔護理不再落后于快速發展的口腔醫學,而是為口腔醫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這為口腔護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春麗,楊國勇,李秀娥.我國口腔專業護理教育現狀和展望[J].中華護理,2012,(2).

[2]林芳.口腔護理教學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9).

[3]劉紅,張真,李蘭.口腔修復的臨床帶教體會[J].新疆中醫藥,2013,(5).

[4]盧愛工,李莉莉.我國口腔護理學的回顧與展望[J].護士進修,2004,(6).

[5]吳桃信.口腔護士培養初探[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

[6]張蕾,聶超.口腔護理教學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分析[J].齊魯護理,2008,(3).

第7篇

關鍵詞:口腔科護理;PBL教學法;臨床帶教;操作技能;

臨床口腔專業是較為復雜的專業,包括臨床治療、預防保教、康復治療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于口腔科醫師的要求較高,因而臨床教學難度較大。近年來,較多新興教學法開始應用于臨床帶教中,發揮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其中PBL教學法受到了廣泛推崇[1]。為進一步探究PBL教學法應用于臨床的實踐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我科見習的86例見習生作為受試者,對比分析了其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我科見習的86例見習生作為受試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見習生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以4周為一個見習周期,已排除認知障礙者、中途退出者等。觀察組,男18例,女25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14±1.36)歲。對照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28±1.27)歲。兩組見習生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見習生均由本院口腔科,本科學歷以上,獲得教師資格的資深帶教老師負責日常授課工作。對照組見習生按常規進行口腔臨床帶教:講解口腔科理論知識,口腔科技能操作,教師指導等。觀察組在口腔臨床帶教中融入PBL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設計問題。

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能講授后,教師引導見習生提出問題,同時設計專題問題,以某個典型病例為例,讓見習生在課后進行收集資料,找到理論知識和操作治療方法。

1.2.2收集資料。

教師要求見習生就設計的問題闡述發病機制、治療方案、具體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引導見習生收集相關資料,包括查找教材、搜索文獻資料、觀看教學錄像等,讓見習生以書面形式報告研究內容。

1.2.3實際操作。

見習生順利解決理論層面問題后,由帶教老師指導見習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見習生先進行操作,其他同學觀察并提出意見,教師再具體指導,讓見習生真正了解正確的操作方法。

1.2.4論證。

操作結束后,教師組織見習生討論實際操作中易出現的問題,讓見習生學會反思操作中的不作,再讓見習生各抒己見,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改進操作技能,最后作總結[2]。

1.3評價指標。

兩組見習生口腔科見習期結束后,均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核部分包括選擇題、問答題、案例分析題三部分,滿分50分;操作技能部分,由帶教教師確定操作題目,見習生隨機抽選操作題目,滿分50分。統計兩組見習生理論及操作考核得分,并統計兩組總分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考核后理論知識得分[(43.63±4.69)分]、操作技能[(41.25±5.14)分]、總分[(85.69±5.96)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口腔醫學是多種臨床學科交叉、聚合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操作性,因而需要醫師具備扎實、全面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掌握過硬的專科操作技能,因而口腔臨床帶教的任務繁重[3]。傳統口腔臨床帶教的“講授操作糾正”僅簡單的傳達了知識和技能,缺少見習生思考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因而并不能讓見習生綜合性掌握口腔醫學專科知識[4]。PBL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法,在教學中強調運動問題串聯起理論與技術知識,引導見習生思考綜合性應用,較為適用于口腔臨床帶教的綜合性教學[5,6]。當前,關于PBL教學法在口腔等臨床帶教研究的文獻報道,其應用效果良好,對于學習效果的替代較為明顯,可全面提升見習生理論和技能雙向能力[7-10]。本次研究也發現口腔科見習結束后,觀察組考核后理論知識得分[(43.63±4.69)分]、操作技能[(41.25±5.14)分]、總分[(85.69±5.96)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知PBL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見習生理論和操作技能均獲得了有效提升,應用效果較好。綜上所述,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于PBL教學法可顯著提高臨床教學效果,提升見習生學習效果,該教學法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郝吉慶.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安徽醫藥,2011,9(01):129-131

[2]田海,劉開宇,孫露,等.探索通過PBL教學法培養臨床醫學研究生學習興趣[J].繼續醫學教育,2014,5(06):88-90

[3]常亮,張學新,李響,等.PBL聯合LBL教學法在八年制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2(08):111-113

[4]楊立強,倪家驤,岳劍寧,等.淺析基于PBL教學模式下的臨床醫學教學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6(29):5768-5772+5726

[5]江穎,陸暉,方興,馮原,等.循證醫學PICOS模式結合PBL教學法在腦病科臨床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2(07):6-8

[6]寇惠娟,韓振華,董新,等.PBL和L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五年制內科學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5,13(04):688-692

[7]雷莉,臧偉進,宋土生,等.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八年制教學中的嘗試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0,8(01):175-178

[8]張平娟.PBL教學法在口腔臨床帶教中的運用體會[J].蛇志,2015,(02):237-238

[9]鄭桂珍.PBL教學法在口腔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8(S3):720-722

第8篇

【關鍵詞】牙科焦慮;認知;拔牙;疼痛

【Key Words】Dental Anxiety; Cognition; Dental Extraction; Pain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619-02

普遍認為牙科焦慮(dental anxiety, DA)與創傷性的牙科經歷有關1,然而很多有過負面牙科經歷的患者并不存在DA、一些有嚴重DA的患者并不能回憶起創傷性的牙科經歷2。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對牙科治療過程感到無法控制、無法預知、感到危險的主觀感知與牙科焦慮有關3。對此,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研究牙科經歷與認知哪個能更好地解釋牙科焦慮的發生。

1 對象

選擇2011年3月至6月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口腔外科拔牙的患者225名,其中男性89名、女性136名;平均年齡29.94±8.76。

2 問卷內容

2.1 一般人口統計學調查:年齡、性別、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

2.2牙科治療經歷

A這次拔牙前,是否曾親身經歷過牙科治療?是、否

B經歷過的牙科治療過程是否造成嚴重的疼痛?是、有一點、否

C經歷過的牙科治療過程是否令人恐懼?是、有一點、否。

2.3 認知

在拔牙期間,最令你害怕擔憂的事情是什么:擔心麻醉效果不好;不知道牙是否好拔;擔心產生后遺癥;擔心牙醫技術不夠專業。患者可單選、多選也可不選,選擇的條目的多少即為所得分值。

2.4 牙科焦慮量表4

此量表和自行設計的問卷由患者在候診時填寫,量表內容包括看牙醫前在家時、候診時、麻醉前以及拔牙前的感受,分數在四至二十分之間,用來評估患者拔牙前的焦慮程度(Dental anxiety,DA)。DA>=11為焦慮組,DA

2.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比較焦慮組和非焦慮組患者在性別、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牙科治療經歷方面的差異,分析它們之間是否相關;采用非參Mann-Whitney Test分析焦慮與認知是否相關。

3 結果

3.1 225名被調查者中有過牙科治療經歷的患者116人占51.6%,DA組42人,非DA組74人;無牙科治療經歷的患者109人占48.4%,DA組43人,非DA組66人 。經卡方檢驗P>0.05,牙科治療經歷與DA的發生無關。

3.2 DA組中有過疼痛的牙科治療經歷的患者17人占20%,非DA組21人占15%;DA組中有過令患者恐懼的牙科治療經歷的患者28人占33.3%,非DA組12人占8.3%。經卡方檢驗:疼痛性的牙科治療經歷與DA無關(P>0.05)、令人恐懼的牙科治療經歷與DA有關(P=0.00),r=0.368。

3.3 采用非參Mann-Whitney Test比較DA組與非DA組患者認知之間的差異,結果Z=-2.037,P=0.042

4 討論

4.1 牙科治療經歷對DA的影響

關于DA的形成Rachman提出:親身的痛苦經歷、親眼目睹創傷性事件、聽說過看牙醫可怕的事件1。許多臨床試驗也證實牙科治療經歷對DA的發生有影響5。然而也有研究發現盡管有一部分DA患者能回憶起創傷性的經歷,而一部分嚴重DA患者并不能回憶起或從未經歷過任何創傷性的牙科治療經歷2;無牙科治療經歷的患者術前DA值更高6;術中疼痛對術后的焦慮無影響7;此次研究也表明,牙科治療經歷與DA的發生之間無差異。可見,牙科治療經歷與DA之間并不存在確定的相關性。

4.2 認知對DA的影響

從前面分析可知疼痛性的牙科治療經歷與DA無關,而令人恐懼的牙科治療經歷與DA有關;對用藥、治療過程、治療結果和牙醫感到無法控制、無法預知、危險的、缺少信任的認知與DA之間存在相關性。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認知理論被引入DA的研究領域3。它側重于患者對牙科治療過程的看法與了解,如患者對用藥、治療過程、治療結果和牙醫技術是否感到能夠控制、能夠預知、安全的和能夠信任的。國外有研究也表明,在術前給予患者關于牙科治療過程的相關信息,讓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有所了解、能對術中用藥、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治療結果有所預知,患者的焦慮程度會大大減低7。此次研究也表明令人恐懼的牙科治療經歷更能讓患者焦慮。這說明對疼痛的恐懼比起那些實際的疼痛經驗來說,更能影響DA的發生。

4.3 醫護人員的職責

通過對患者“在拔牙期間最令人害怕擔憂的事情”的調查可知,“擔心麻醉效果不好”占35.6%,“自己對治療過程不清楚、不知道牙是否好拔”占32.4%,“擔心產生后遺癥”占21%,“擔心牙醫技術不夠專業”占7.3%,無任何擔憂占3.7%。盡管口腔醫學在實踐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而人群中的牙科恐懼水平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并未呈顯著的下降趨勢8。上面數據表明在控制患者焦慮情緒方面,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醫護人員從自身出發,術前給予患者相關牙科治療過程的信息,向患者解釋物的使用能很好的緩解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術后給予一定保證,讓患者感到是安全的、無危險的;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強烈的自信,讓患者對醫護人員充滿信任,減少患者DA。在此基礎上輔助其他藥物性或非藥物性抗焦慮措施將患者的DA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讓患者舒適就診。對患者的滿意度、牙科保健服務的使用度和順應性、促進家庭保健和口腔健康都會有積極的作用9-10。

參考問獻:

[1] Rachman S. The conditioning theory of fear-acquisitio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Behav Res Ther 1977; 15: 375–387.

[2] Oosterink FMD, De Jongh A, Aartman IHA. Negative ev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risk of precipitating pathological forms of dental anxiety. J Anxiety Disord 2009; 23: 451–457.

[3] Abrahamsson KH, Hakeberg M, Stenman J, etal. Dental beliefs: evaluation of the Swedish version of the revised Dental Beliefs Survey in different patient groups and in a non-clinical student sample. Eur J Oral Sci 2006; 114: 209–215.

[4] 楊少清.改良牙科焦慮量表及牙科焦慮病因的研究.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研究生論文,1994;29-30

[5] Kim YK, Kim SM, Myoung H.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in impacted third molar surgery patients.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10;38: 274-286.

[6] Kaakko T, Murtomaa H. Factors predictive of anxiety before oral surgery: ef. cacy of various subject screening measures. Anesth Prog 1999;46:3–9.

[7] Ng SKS, Chau AWL, Leung WK.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information in relieving anxiety in oral surgery patients.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04;32:227–35.

[8] Smith TA, Heaton LJ. Fear of dental care: are we making any progress? J Am Dent Assoc 2003; 134: 1101–1108.

第9篇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拔除智齒的大學生患者

1.2調查方法

現場發出300份問卷,有效問卷270份,占總問卷的85%,采用自填方式填寫量表,并現場以聊天形式補充記錄,調查對象的分為醫學與非醫學類患者。我們從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生智齒阻生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就診的心理障礙及原因,及如何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問題 。

2.分析

2.1經對問卷調查和數據整合分析所得影響大學生就診心理障礙有以下因素

2.1.1過往治療

沒有牙科治療的經歷,對牙科及其治療缺乏了解。50%患者當看到醫護人員、牙科椅口腔相關治療器械和注射器等,往往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有過往牙科治療經歷,24.7%患者因器械消毒,科室或診所環境衛生問題影響患者往后就診心理。

2.1.2認知水平

85%患者并不了解阻生齒的基本知識,例如什么是阻生智齒( 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軟組織、骨或鄰牙的阻力等)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形成阻生牙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因為頜骨骨量相對不足,缺乏足夠的間隙以容納全部恒牙。常見的阻生牙為下頜第三磨牙。)。其拔除的意義(預防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破壞;預防齲病;預防冠周炎;預防鄰牙牙根吸收; 預防牙源性囊腫及腫瘤發生; 預防發生不明原因疼痛;預防牙列擁擠。)以及應對方式。大多數患者只簡單知道阻生齒是人口腔的最后一顆牙齒,為什么智齒長出會引起牙疼,70%的患者因為疼痛或面瘺才就診,并不知道阻生智齒的影響后果。48%患者恐懼拔牙,主要是擔心拔牙后的副作用(出血不止;面部腫脹及張口受限;感染,發熱;傷口疼痛劇烈,干槽癥 ;麻藥時損傷神經,長時間口唇或舌麻木;骨組織損傷或骨折;神經損傷神經損傷;牙根折斷死髓牙、牙髓治療后的松脆牙齒,不易完整拔除;顳下頜關節損傷。),這些擔心的首源是不了解拔牙,對拔牙基本知識沒有涉及,造成患者寧愿選擇忍受疼痛折磨不愿及時就診解決。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女生會因拔除智齒有瘦臉效果而選擇拔除智齒,少部分男生反而贊同不拔除阻生智齒會讓臉型輪廓明顯。

2.1.3 疼痛的耐受度

對大部分的患者在智齒阻生引起的牙痛或者相關疼痛則會選擇忍受。170名患者中有38%人曾由于疼痛增強,影響日常作息及生活時會選擇就診。有14%名患者選擇吃藥或忍受的方式。

2.1.4 醫療負擔

口腔報銷項目很少,智齒拔除無報銷項目。大部分大學生的治療費用來源于生活費用,在這種情況下32.4%大學生患者會考慮。普遍反映近年來醫療費的增長幅度較大,相當一部分患者感到醫療負擔較重 ,故此48.8%患者選擇能忍則忍,一拖再拖的心理。

2.1.5周圍環境

少數患者周圍環境存在支持醫生有關治療的建議,能很好地合作以及對于口腔相關知識基本了解的人群,大部分患者認為就診時的心理障礙與周圍環境存在此類人群有很大的關系,會在親屬陪伴愉快的牙科治療,可給患者以鎮定、愉快和信心 。能減少患者心理上的緊張感。

2.1.6醫生行為

81.2%的患者認為醫生不負責任 ( 如診斷錯誤 ,治療不認真,拔錯牙等) ,醫生拄術不過硬 ,治療效果不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如不理解患者的意見,斥病人,不耐心解釋等)收費過高等現象是他們就診障礙的最大因素。極少部分患者因為害怕出現以上問題,在不知道如何選擇醫生的情況下會選擇大醫院,在自我安慰心理作用下減少一定的緊張壓力感 。

3.討論

3.1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友好信任關系

診室布置整潔、協調,形成優良的就診環境。溝通醫患 思想,建立良好醫 患關系是減少和消除患者就診時心理障礙的關鍵 。主要通過對患者的觀察和交談兩種方式實現。觀察有利于在于保護的心理自然性,交談則是了解患者的復雜心理活動的必然途徑 。因患者施治有效的治療方式。用輕松和藹的態度,親切適當的語言,耐心細致的解釋,在較短的時間里緩和環境氣氛降低患者的心理緊張度,提高其心理適應性 ,建立融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與合作,為治療過程的順利完成起到很大的幫助。

3.2加強患者口腔教育

對于口腔的認知,除了本專業人士了解,大多數人并不了解,所以開展口腔衛生宣教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患者進行口腔自我保健的“椅旁教育”診室內加強海報,把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通過診療過程中教授給患者學生。開設咨詢平臺,讓患者了解基本的口腔知識(智齒的拔除意義;智齒的副作用;智齒拔除的適應癥等。)以及相關應對,讓患者了解拔牙并不是弊大于利,從根本上消除患者心理障礙,加強患者保健和及時就診意識,減少患者病痛折磨。宣教工作還可以帶動患者的周遭環境氛圍,以點帶面的方式傳播口腔基本保健知識。減少患者的就診心理障礙。

3.3 加強醫生職業及道德水平

大部分患者到口腔科看牙,首先需要一種安全感 ,患者希望診斷準確,治療無誤并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是他們消除心理障礙關鍵。患者為了安全,就存在著對牙科醫生和醫皖的選擇度。選擇牙科醫生的首要標準是責任心強。對病人應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取得病人的信任,盡自己所能盡可能滿意患者的愿望和正當要求,使病人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 。每個醫務人員在掌握治療技術的前提下,應具有良好的儀表、舉止、職業行為和道德。讓患者就診時能感受到醫生的關心和耐心,讓患者很快適應以便表述病情及很好的配合醫生,在這樣的診療過程中了解口腔醫生是依靠自己技術而非是牟利。

參考文獻:

[1]犟春勛,餞序,王克和 ,等定性研究中的抽樣技術.中國社會 醫學 .1995 ,4(59) 8

[2]ShinH,D0mot0D Welmstein p 等,居住在美國一個城市中的中國人懼怕牙科調查報告.第二屆世界口腔預防醫學大會文摘匯編,1989,9

[3]桑翠平,工企影響兒齲病就診心理行為因素及對 醫刊 2002年第l5卷第6 期,2002(03)

[4] .張霉萍,侯風英,口腔科病人就診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現代口腔醫學 雜志1997年第ll卷第2期,1006 (04)

[5]陳黔,掌握患者就診心理提高門診檢驗質量,西南軍醫 2006年1月 第 8卷第1期 1672.7193(2006)010072.02

[6]張一,王璐,宋錦蓮,老年口腔病患者100例就診心理障礙分析,現代匿藥 衛 生2001 年第l7卷第4期

[7]陸龍章,口腔患者就診心理分析及調整,《中國保健》 醫學研究版 ChineseHealth Care 1005-2720(2007)04-0078-01

第10篇

[關鍵詞] 東鄉族; 保安族; 裕固族; 口腔健康狀況; 行為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5.011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為中國稀有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肅省境內, 少數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區的環境因素、生活習慣、飲食習俗、宗教文化等的影響,在健康狀況和疾病的發病情況上可能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為了解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以及相關的口腔衛生保健行為,為少數民族地區制定口腔保健規劃和改善口腔健康狀況提供理論依據,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及省科技合作項目的支持和指導下,本研究分別對3個民族的35~44歲中年人群的齲病和牙周病情況及相關的口腔衛生行為等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35~44歲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常住人口,調查之月在當地居住達到6個月以上,實足年齡計算以調查日期為準。按照民族、性別分層隨機抽樣,分別選取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的保安族和東鄉縣的東鄉族居民、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的裕固族居民為研究對象,每個民族地區隨機抽取3個鄉鎮為調查點,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樣,共對445名35~44歲3個民族居民進行了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平均年齡(39.4±5.7)歲。東鄉族145名,其中男64名,女81名;保安族151名,其中男66名,女85名;裕固族149名,其中男58名,女91名。

1.2 檢查方法及標準

齲病和牙周病的檢查與診斷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1]和《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2]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檢查,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CPI探針。檢查標準如下。1)冠齲: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明顯的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用CPI探針證實視診所判斷的咬合面、頰舌面、鄰面的齲壞;2)根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針探診有軟或皮革樣感的病損;3)牙周情況:檢查受檢者全口牙齒的牙齦出血、牙結石、牙周袋深度,大量牙結石覆蓋根面、殘根和有不良修復體而無法檢查者及缺失牙除外。

1.3 問卷調查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標準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采取發放問卷、工作人員現場指導、被調查人自行填寫、當場收回的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主要包括35~44歲人群口腔衛生行為和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情況。收回有效問卷共431份,東鄉族140份,其中男63份,女77份;保安族142份,其中男63份,女79份;裕固族149份,其中男58份,女91份;問卷有效率為97%。

1.4 質量控制

4名檢查者均為口腔專業本科學歷,具有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經過統一的培訓,培訓Kappa值為0.79~0.83,中期督導Kappa值為0.87~0.91,可靠度優。調查現場使用統一配置的移動牙科椅、照明燈及檢查器械,配備4名記錄員。問卷調查前4名調查員均經過統一培訓,技術一致性達到90%以上。

1.5 數據錄入與統計學處理

雙錄入法錄入數據以控制數據錄入質量,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查結果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齲病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患齲情況見表1。1)35~44歲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齲齲均分別為1.40±1.43、3.98±3.11、1.73±2.76,患齲率分別為48.28%、79.47%、67.11%。統計分析表明,3個民族冠齲患齲率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

32.083,P=0.000),兩兩比較也均有統計學差異(東鄉族與保安族之間,χ2=31.313,P=0.000;東鄉族與裕固族之間,χ2=10.693,P=0.001;保安族與裕固族之間,χ2=5.855,P=0.016)。2)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根齲齲均分別為0.93±1.84、2.70±3.79、0.91±1.44,患齲率分別為38.62%、69.54%、42.95%。統計分析表明,根齲患齲率在東鄉族、保安族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8.499,P=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1.545,P=

0.000),東鄉族與裕固族之間無統計學差異(χ2=

0.571,P=0.450)。

2.2 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情況見表2。1)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齦出血牙數及牙齦出血率分別為16.32±11.85、86.90%,15.86±10.98、90.07%,5.71±7.06、65.77%;統計學分析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0.731,P=0.390),東鄉族與裕固族(χ2=18.078,P=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χ2=25.795,P=0.000)間有統計學差異。2)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石牙數及檢出率分別為27.21±5.57、99.31%,24.07±6.99、100.00%,22.65±7.81、99.33%,牙石檢出率均接近100%;統計學分析表明3個民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1.032,P=0.597)。

2.3 牙周袋檢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牙周袋情況見表3。由表3可見: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周袋牙數及檢出率分別為10.10±10.97、68.97%,8.65±10.04、67.55%,2.25±4.27、43.62%。統計學分析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

0.068,P=0.794),東鄉族與裕固族(χ2=19.164,P=

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χ2=17.396,P=0.000)間有統計學差異。

2.4 口腔衛生行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口腔衛生行為情況見表4。由表4可見:35~44歲人群中,只有69.84%的人每天刷牙,17.17%每天至少刷兩次牙,9.05%很少或從不刷牙,刷牙行為中東鄉族最差,裕固族最好,但裕固族和保安族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裕固族和保安族均好于東鄉族(P

2.5 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口腔保健知識情況見表5。

由表5可見:46.87%的人認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95.59%的人知道口腔健康重要,3個民族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82.60%的人知道定期口腔檢查是必要的,裕固族的知曉率高于東鄉族與保安族(P0.05);56.15%的人認為“牙齒天生,和自己保護無關”是不正確的,裕固族和保安族的認知率相近,均高于東鄉族(P

3 討論

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類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3]。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發病率特別高,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4-5]。35~44歲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是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查結果可以作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基線資料,用于監測牙周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并分析可能的衛生行為因素,為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有計劃地開展口腔預防保健工作規劃提供指導。

本研究顯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齲患齲率分別為48.28%、79.47%、67.11%,冠齲齲均分別為1.40±1.43、3.98±3.11、1.73±2.76,根齲患齲率分別為38.62%、69.54%、42.95%,根齲齲均分別為0.93±1.84、2.70±3.79、0.91±1.44,保安族、裕固族冠齲患齲情況高于2008年全國水平[2],根齲齲均及患齲率3個民族均明顯高于全國[2]及其他省市[6-8]的調查報告,提示這3個民族35~44歲人群齲病患病率高,根齲的發病率尤為嚴重。根齲的高發病率可能與少數民族喜食肉食、刷牙方式不當以及保健知識不足而導致的牙齦退縮、牙根外露、牙間隙增寬、食物易嵌塞等有關。

從牙周健康狀況來看,2008年全國35~44歲人群牙齦出血、牙石、牙周袋檢出率分別為77.3%、97.3%、40.6%。本研究中,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齦出血檢出率分別為86.90%、90.07%、65.77%,牙齦炎的發病率裕固族最低,東鄉族和保安族明顯高于全國;牙石檢出率分別為99.31%、100.00%、99.33%,均高于全國,這反映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中年人的口腔衛生狀況差;牙周袋檢出率分別為68.97%、67.55%、43.62%,東鄉族與保安族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牙周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較差,裕固族相對較好,但總體發病情況并不容樂觀。

良好的口腔衛生對預防齲病及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是機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次口腔衛生行為調查顯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很少或從不刷牙的比例分別為23.57%、3.52%、0.67%,刷牙行為東鄉族最差,裕固族最好,這提示3個民族的刷牙行為與牙周健康狀況呈一定的正相關性,但與齲病的發病情況卻不然,可能的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與微生物、基因遺傳、免疫調節以及口腔衛生等多種因素有關,考慮影響因素時還應進行綜合評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口腔衛生可能對牙周疾病的防治意義更大。

本次調查顯示,3個民族35~44歲人群對5個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中,有3個知識點的知曉率在80%以上,2個知識點的知曉率為50%左右,其中46.87%的中年人認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正確率顯著低于全國的64%,有38.75%的中年人認為“牙齒是天生的,與自己保護無關”是正確的,說明3個民族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差,有必要加強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由本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人牙痛時會找醫生治,大部分人會選擇自己挺或者吃藥,有42.23%的人從來沒有看過牙病,提示3個民族的中年人利用醫療資源情況較差,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以及增加并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是改善目前就醫率低、患病率高的重要途徑。民族間數據分析顯示,裕固族明顯好于東鄉族及保安族,東鄉族與保安族情況相似,這表明口腔健康狀況與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以及對醫療資源的利用情況有關。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少數民族,各民族人口大約1萬人,東鄉族與保安族地域毗鄰,飲食主要是以小麥、豆類、土豆為主,牛羊肉為副食,裕固族以牧業為主,喜食酥油奶茶以及牛羊肉,民族之間有差異。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東鄉族患齲率最低,裕固族牙周健康狀況較好。分析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口腔衛生以及保健意識等因素以外,基因遺傳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10]。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從分子水平來揭示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少數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1-21.

[2] 齊小秋.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84-104.

Qi Xiaoqiu. Report of spot check of the third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84-104.

[3] 程睿波, 張穎, 陶薇, 等. 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07, 25

(6):576-579.

Cheng Ruibo, Zhang Ying, Tao Wei, et al. Study on tooth loss and prosthetic condition of middle-aged and elders in Liaoning province[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7, 25(6): 576-579.

[4] 胡德渝. 中國人口結構與口腔疾病的改變趨勢[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00, 18(2):126-128.

Hu Deyu. The changing trends of demography and oral diseases for Chinese dentistry[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0, 18(2):126-128.

[5] 胡德渝. 我國口腔健康、疾病趨勢及發展方向[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 2(9):513-516.

Hu Deyu. Oral disease, health status and trends in China

[J]. Chin J Pract Stomatol, 2009, 2(9):513-516.

[6] 張輝, 侯瑋, 韓永成, 等. 北京市中年組人群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 北京口腔醫學, 2009, 17(6):333-336.

Zhang Hui, Hou Wei, Han Yongcheng, et al. A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caries in adults in Beijing[J]. Beijing J Stomatol, 2009, 17(6):333-336.

[7] 歐堯, 黃少宏, 范衛華, 等. 2005 年廣東省成年人恒牙根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 廣東牙病防治, 2007, 15(5):220-

223.

Ou Yao, Huang Shaohong, Fan Weihua, et al. Root caries in anGuangdong cohort: a sampled investigation[J]. J Dent Prevent Treat, 2007, 15(5): 220-223.

[8] 張穎, 程睿波, 劉璐, 等. 遼寧省人群患齲狀況及趨勢的抽樣調查分析[J]. 上海口腔醫學, 2007, 16(4):351-354.

Zhang Ying, Cheng Ruibo, Liu Lu,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ca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J]. Shanghai J Stomatol, 2007, 16(4):351-354.

[9] Shuler CF. Inherited risks for susceptibility to dental caries

第11篇

【關鍵詞】醫學教育;知識結構;教育實踐;管理模式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的醫學大學林立而起,那么如何培養好德、智、體全方面的醫學人才以及如何培養掌握全面專業的醫學知識和醫學實踐過關的人才,成為現代大學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本文以我國醫學教育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實踐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對現代的醫學教育給出一個評價。

1醫學教育的概況

醫學教育(medical education)是指按著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藥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一般多指大學水平的醫學院校教育。1992 年以來中國教育界共發生了275起高等院校合并, 在此過程中, 震動最大的當屬醫科院校。到2002 年止, 全國已有近50 余所醫科院校并入綜合性或多科性大學。2003 年7 月, 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發展問題研討會暨首屆綜合性大學醫學院院長聯席會議在北京大學召開。如何完善高等醫學教育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2醫學教育的知識結構

2.1目前醫學知識

21 世紀我們面對的醫學知識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龐然大物, 盡管醫學教育學制之長

已居本科學制的首位, 并提出了終身教育的觀念, 但很明顯即使一個人不吃不喝24 小時不停地學習一輩子, 仍無法全面了解所有醫學知識, 更談不上掌握它們了, 實際上甚至連通讀不斷涌現的雜志文章都辦不到。目前不僅無人可全面掌握醫學知識, 僅就醫學基礎的10%也非凡人可熟記于腦的.

2.2新的知識結構

21 世紀高等教育的醫學知識結構應立足于其自身的特點與發展需求, 其恰當的知識體系結構應貼近當代醫學知識的增長點, 兼顧繼承與發展。高效的教育需不斷打破舊的知識結構, 轉變知識平臺, 以適應科技發展。

3醫學教育與教學實踐

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代的醫學教育也應該跟醫學實踐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教育理論常常被用來對醫學教育的實踐和革新提供支持,其含義是被證明合理的教育實踐是否有理論上的依據,那怕這種理論是不明確的或這種理論本身不是以證據為基礎。醫學教育中常用的教育理論和原則有三個主要來源:構成主義、成人學習理論和認知科學。認知科學通常被當作醫學教育的基礎學科,而認知理論則被用以論證教育實踐的合理性。然而,認知科學領域是非常宏觀的,它涉及到許多學科,很難對它作出詳細的評論。認知理論也極難概括,因為微觀理論,即從屬于某一具體問題的理論集合在一起總是要超過成為該理論核心的某個單一理論的影響力。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與醫學教育的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實踐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建立起這樣相適合的實踐體系,才可使醫學專業的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使得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的發展的醫學人才。

4醫學教育的管理模式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為適應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 促進學科交叉與滲透, 獨立設置的高等醫學教育辦學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醫學院校與綜合性( 多科性) 大學合并或合作辦學, 形成了醫學教育辦學模式多元化的新格局。目前在我國存在的管理模式大概有7中模式:

4.1大學- 醫學部/ 附屬醫院型

醫科大學在與綜合性大學合并后, 改為某大學醫學部, 醫學部主任擔任大學副校長, 管理功能基本保留, 原有各專業學院和管理機構大部分也被保留, 附屬醫院由大學委托醫學部具體管理。

4.2大學- 醫學中心- 各二級學院型

醫科大學合并后被分成基礎醫學院、臨床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若干個二級學院, 大學對各學院進行管理和協調.

4.3大學- 醫學院/ 附屬醫院型

醫科大學經過重組成新學院, 原行政管理機構、專業及除附屬醫院之外的附設機構大部分被保留。醫學院與附屬醫院都相互間沒有隸屬關系。

4.4大學- 二級學院/ 附屬醫院型

醫學教育的整體結構被分解, 醫學院與原下屬的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臨床學院等均為二級單位, 相互間不存在隸屬關系。

4.5與綜合性大學緊密合作型

一部分醫學院校積極探索與國內外綜合性大學或科研院所聯合辦學, 共同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如采用理醫結合方式培養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醫學人才。近年來這種合作關系更加密切, 簽署了完整協議文件。

4.6獨立辦學與合作辦學結合型

一部分醫學院校與一些綜合性大學建立了有限的合作關系, 共享某些教學資源和教學基地, 但沒有法律意義上的約定。

4.7獨立辦學型

一部分醫學院校由于地理位置或自身條件的限制, 沿用原單獨設置醫學院校的辦學模式, 但著力于探索改革。

我國正在進行的高等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應當允許并鼓勵各高等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科發展需要, 進行多種模式的管理和辦學體制的改革探索。沒有隸屬關系的緊密型合作型辦學管理模式, 在現行中國國情、歷史文化、法律基礎的辦學環境之中, 不失為是一種爭取雙贏的有益嘗試。

總體來說,我國的醫學教育的教育實踐體系還不是很健全,而且醫學教育的管理模式還是很單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實踐體系和多種管理模式的醫學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顧鳴敏, 胡涵錦. 21 世紀初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探索與研究[M] . 上海: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2003.

第12篇

說起王同學,從認識到志愿最后確定,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值得人們回味。新的學期即將開學,更值得新一屆高三生細細品讀一番。

王同學,男生,2011年福建理科考生,高考成績687分,超出一本線114分,全省排名90名,其中,數學139分,理綜284分,語文121分,英語143分。他是一名自外地(廈門市)慕名而來咨詢高考志愿填報的考生,也是我今年幫助填報志愿的178個本科考生中分數最高的理科考生,還是一名較有個性、善于思考未來,較為現實的考生。

6月25日,福建省高招辦公布高考成績,我是第一時間接到王同學從廈門打來的電話,王同學電話里說自己考了687分,他本來估分630分左右,可一下多了50多分,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還叫來父母一起把各科成績加了幾遍。當真正確定自己的成績之后,王同學立即給我電話,這成績我也有點意外,尤其是排名在全省100名之內,我當即跟王同學說,上北大和清華理應沒問題。

當日下午五點左右,王同學又給我來電話,一本重點線理科是573,他是超過一本線114分,這是北大、清華和人大的料子,這是我預感王同學可進的學校。當時,北大和清華駐福建招生人員都在第一時間打電話到王同學家里征求意見,都希望王同學去他們學校學習深造。

以前,只聽說“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王同學的情景來看,我又得出另一種新的認知:“招生工作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所名校都希望把高分考生“綁架”到自己的學校。王同學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家長也束手無策。因為有幾次接觸和見面閑聊,王同學對我印象不錯,其家長對我的一些觀點和想法也頗為贊賞,如對選專業與選學校的進退法較為認同。他們把幾所高校準備預錄取情況,原原本本細說一遍,北京大學醫學部有兩個專業可以選擇,一個是口腔醫學(8年本博連讀),另一個是藥學(6年本碩連讀),只要考生愿意,駐福建招生組就可以在福建高招辦見證下簽下“2011年本科生預錄協議書”;清華大學國防生還有名額,專業有三個可以挑選;還有一所是中國人民大學,這一所學校相對分數沒有前兩所那么高,但有一個極為有利條件,專業可以由王同學任意挑選。

三所著名高校,同時向一名高分考生拋來橄欖枝,我近20年來指導考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因為考得這么高分的考生,根本不必請我幫忙指導志愿填報,可王同學及其家長對我特別信任,一直要聽取我的意見,然后才作最后決定。王同學在成績公布前與我接觸和談論中,有一個想法就是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出國留學,繼續讀書深造,基于這個原則和夢想,我受重托之后,毫無保留說出自己一些觀點。首先對北京大學醫學部兩個專業的看法,雖說北大是一所著名高校,但是北大醫學部的強項專業理應是臨床醫學,再說,一個考生想出國留學深造,那是有點困難的,因為北大醫學部本身就是本博連讀,且是八年制,對出國深造不利。第二個專業是藥學,雖說僅有六年制的本碩連讀,但藥學出國深造的機會也相對少一些。其次,對于清華大學的國防生,學校提前批招六名國防生,有三個專業,一個是法學(司法干部),一個是制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全軍裝備科研試驗干部),另一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指揮自動化工程技術干部),這三個專業均為非指揮類,也就是說不是野戰部隊,是軍隊文職干部。這三個專業都是不錯的,可是對于王同學想出國深造的意愿來說,這個選擇顯然也是不怎么合適的。而中國人民大學駐福建招生組承諾錄取專業可以任意由王同學挑選,這是非常優越的條件,但有一個條件必須在6月30日前簽訂2011年本科生預錄協議書。在27、28、29日三天的日子里,王同學及其家長每天都通好幾次電話與我探討。我的觀點是,如要留學或今后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前景,還是選擇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這個專業是此校較好專業,也是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且金融學專業在世界各地也是可以互通的,其發展前景廣闊,還有出國留學不會受到專業影響。

29日晚上,王同學再次來電話說,他經過再三考慮和征求父母的意見,還是采納我的建議,決定在6月30日到福建省高招辦與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簽訂“2011年本科生預錄協議書”。王同學的志愿終于塵埃落定。

錄取結果:6月30日,王同學按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本科生預錄協議書上所規定的,在本科一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須填A順序志愿)報考中國人民大學,7月中旬,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錄取。7月下旬,順利收到中國人民大學的“新生入學通知書”。這實在是王同學家里的特大喜訊,也是我所指導的考生被錄取最好的大學之一。

評析與感言:一個成功志愿,總有一曲婉轉悅耳的音符。回想王同學這一志愿的選擇,由三個基本要素構建而成,或說是三個認知相同而成。一是互相了解、達成共識。與王同學彼此相知而互相了解,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我們經過無數次的見面與電話掏心暢談,各自毫不保留說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從意見由分歧到逐漸磨合會意,從學校到專業,從眼前到未來,都有過一些爭論和意見保留,最后,真正達到統一。二是以誠相待、以理指導。在我近20年的指導中,這是較為特殊的一例,因為在填報志愿之前,這位考生其實已經先被高校預錄取了,且與預錄取高校簽下協議書,也是我20年來第一次見到。三是現實未來,兩者權衡。王同學的志愿有點特殊,有點與眾不同,可能有人會說,怎么北大清華高校可以進檔錄取還不要去,怎么中國兩所文理科最好的高校拋來橄欖枝卻不愿接納呢?說實在的,在最后抉擇之時,我們是時時在關注,時時在互相提醒對方,時時考慮著前前后后。然而,我們考慮更多的是未來,是將來王同學的志向和意愿,使王同學的志愿與理想相匹配,志愿與夢想相吻合。雖說王同學的高校是退了一步,可他的專業則是進了一大步,是與自己未來規劃有密切關聯的,是與自己發展前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思前思后不后悔,未來前景添光輝。

作者簡介:

鄧溪清,知名高考志愿指導老師,已出版高考志愿指導書籍《贏在填報》。2010年幫助考生填報的本專科志愿全部成功錄取,其中本科47個,專科20個,甚至有專科分數被錄入本科的“奇跡”,多家媒體曾對他進行過專題報道。2011年成功指導考生人數是其去年的4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玉龙| 武宣县| 柘城县| 元阳县| 彩票| 邹城市| 鄯善县| 阿拉善右旗| 乐昌市| 蒙自县| 中卫市| 九寨沟县| 和田市| 眉山市| 铜梁县| 县级市| 湖口县| 桃源县| 永城市| 邹城市| 阿拉善盟| 来安县| 密山市| 天津市| 且末县| 峨眉山市| 寿光市| 勃利县| 泊头市| 张掖市| 九龙坡区| 岳阳市| 彰武县| 澜沧| 宣恩县| 新干县| 汉沽区| 安乡县| 栾城县|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