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口腔醫學技術前景

口腔醫學技術前景

時間:2023-08-09 17:33: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醫學技術前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口腔醫學技術前景

第1篇

[關健詞]種植牙;3D手術導板;三維影像;即刻負荷;美學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2-0255-04

三維影像醫學具有準確、直觀、觀察效果好,能準確測得植牙區的解剖形態特點,隨著口腔種植學技術的進展和發展,臨床上對種植體植入頜骨內的位置和方法要求越來越高,更多要求植入體的精確導向問題。本研究探討術前三維影像醫學需以檢查并設計方案,輔以3D手術導板引導牙種植的臨床美學研究和應用特點。

1 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7年1月~2008年6月要求種植就診的10例(男3例,女7例)患者,年齡21~80歲,平均51歲,均系需行全口和多個牙種植患者,包括全口部分種植在內共54個牙位需行種植,所有患者均于種植前行常規檢查,排除種植手術禁忌。

1.2 種植設備:美國產Bicon種植設備,Bicon種植體,臺灣寶元科技公司3D手術導板,臺灣寶元科技公司的相關種植牙評估軟件。手術導板制作步驟:將患者植牙區相關的CT掃描材料輸入Implant Smart軟件中設計并制作出3D手術導板應用于臨床種植。

1.3 手術方法:通過CT掃描收集到信息輸入到軟件設計3D導板,在石膏模型制作3D手術導板,戴入患者口腔內并檢查手術導板,確認導板準確位置;使用環形刀將種植牙區的軟組織完整切除,形成種植區,依次使用Bicon種植器械逐級制備種植區達到臨床種植要求的直徑和深度并調整檢查種植體的就位道,將術前和術后的種植區行CT掃描,并將掃描結果予以計算機軟件系統中分析,比較其間差異。

2 結果

所有10例患者共54個牙齒缺失位置,所有缺失牙區均采用設計好的3D手術導板置于拔牙區,不需要進行常規翻瓣的狀態下行種植牙。其中8例患者共42顆種植牙植體植入后常規接上愈合螺帽,3~6個月形成理想骨結合后行常規種植修復,另外2例患者共12顆患者系全口缺牙時間過長,活動義齒修復相對困難,而要求種植修復種植體植入后即刻活動義齒修復,負荷狀態下形成骨結合。

常規檢查排除種植手術禁忌證,設計相應的3D手術導板,根據計算機軟件處理分析相應設計種植體植入的位置,設計并完成種植3D手術導板;3D手術導板完成后戴入口腔需植牙區,常規消毒,麻醉顯效后在3D手術導板引導下完成種植體的植入,即刻行種植修復負荷,種植手術完成后再次常規行CT種植,并與初次植入植體前CT相比較植體植入角度和模擬角度之間差異,一般誤差均在1~3°,全口缺牙種植誤差相對較單個牙要大得多,原因可能是全口缺牙時3D導板由口腔粘膜承載支持其移動較單個缺牙要明顯,術后跟蹤1年各時段X線片檢查種植體周圍及骨缺損區植骨區未見陰影存在,種植體無松動及脫落現象。

3 討論

21世紀隨著更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在口腔種植手術的應用,使得種植牙技術更簡單,義齒成功率更高,從而使種植義齒成為牙列缺損修復的常規方法。一個種植義齒的成功應包括種植修復后美觀和功能恢復,為了能夠滿足患者在美觀與功能上的要求,種植體植入頜骨中的位置的準確性是影響其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相比較傳統的種植技術和觀念對種植體植入位置準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觀念-以修復體為指導的種植技術,因為在確定種植體植入位置時,最主要考慮的還是最終修復體的位置,最終種植體的植入位置能夠保證修復體獲得最佳的功能和美觀,并且易于維護[2]。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將術前設計好的種植體的位置轉化到實際手術中,這需要制定一整套系統的治療計劃,其中制作手術導板是其重要一部分。而通過本研究實踐證明,三維影像配合手術導板并在手術導板引導下行不翻瓣口腔牙種植術其成功率相比傳統技術更高。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種植手術的導板能在術前了解患者骨量,術中確定種植的位點、控制植入的方向、縮短了手術時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3]。

臨床實踐發現,常規X線片檢查的傳統方法存在各種先天不足。首先牙根片、咬合片、頜骨全景片等是檢查頜骨的傳統方法只能反映頜骨單一斷層或全層重疊的一維影像結構,這就不能產生頜骨橫斷面圖像,因而不能測量牙槽骨頰舌向厚度,并且影像會有不同程度的放大與失真。其次是通過放大其清晰度變差,不能準確顯示頜骨重要結構,同時也就無法評價頜骨密度,且對軟組織無法顯現;當進行涉及骨量不足、上頜竇、下齒槽神經管、上下頜缺損修復等復雜種植手術時會有很大的盲目性,無法得出準確的術前評估依據,從而導致臨床的誤判,最終使手術失敗。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檢查方法與手術中實際情況的聯系只是通過種植外科醫生的經驗來判斷,容易提高手術風險。但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或基層醫院傳統檢查方法也有其優點,如其可顯示整個頜骨斷層和頜骨重要結構,并通過X線參照物等方法能比較準確地間接測量牙槽骨高度,獲得牙種植手術前頜骨特征的基本情況。還有就是其對身體損傷小,放射劑量少;同時簡便易行,費用低廉,可以在相對簡單的條件下開展種植手[4-5]。

本研究使用三維影像學檢查方法與傳統的檢查方法比較,具有巨大的優越性。首先三維影像是計算機軟件將連續斷層CT掃描所收集到的信息重建為直觀的立體三維圖像,再通過三維圖像醫學圖像處理軟件(Implant Smart軟件)模擬植入手術。三維影像準確性是可靠的,國外已有研究證明螺旋CT三維測量值與實體測量無明顯統計學差異[6]。因此三維成像及測量技術形成的圖像可得到牙槽骨寬度數據放大率小且穩定,對比度高,清晰度好,有多層面圖像,能進行牙槽骨寬度測量,并對修復前種植體周圍骨結合情況能夠做到精確評估,為術者術前檢查、手術設計、術后手術效果評價等相應情況作出正確處置方法提供了最重要的臨床醫學資料,這是傳統檢查方法無法比擬的。同時三維影像結合牙種植三維成像軟件,使得牙種植醫師能在CT立體圖像上設計手術方式,見到頜骨結構模擬的種植置,并可通過軟件調整種植體的各種方向的調整,同時設計3D手術導板,利用快速成型技術制作手術導板,它能使種植醫師和患者一起討論預期要達到的美觀程度,并且使種植體的植入準確度可高。隨著計算機輔助技術日益應用于種植手術中,種植影像導航系統已成為了現實,而三維影像是其應用的物理基礎,種植影像導航系統術前可以幫助醫生對術區進行準確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確定最佳植入方向,從而制定完善的手術方案,模擬手術方式。在手術中,導航系統能引導手術進程,醫生按照正確的方向進行種植術,并避免對正常的神經、血管等結構損傷,是更先進的種植外科技術;而國內王卓等[7]研究表明,基于CT圖像的牙種植外科導航系統的精確性已可滿足臨床需求,特別是術前規劃,但還需在臨床對進一步的驗證。

三維影像配合3D手術導板以不翻瓣種植技術行種植手術,其種植牙成功率百之百,術后X線片未發現植骨處或種植體有陰影存在,而術后跟蹤4~12月,未見種植體脫落和松動等現象,說明此方法取得了滿意的修復效果。同時術前與術后種植體角度的偏差結果表明,三維影像配合3D手術導板方法對種植體術后的穩定性可靠。通過整組系列手術計劃的學習,再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總結以下此方法的臨床應用特點:①三維重建影像可以有效地評價患者的骨量和重要組織(包括下頜管)的位置,為手術提供臨床資料[8]。通過軟件進行三維設計,虛擬放置種植體到最佳的位置,并設計手術導板。手術導板可以將設計的種植置準確轉移到口內。國外相關研究也表明,智能化設計的導板在精確定位方面有顯重要作用[9]。同時國內研究結果也表明,CAD/CAM種植導板具有較高的精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前景,尤其是對于復雜且植入要求較高的患者更有使用價值[10]。其使得種植最大限度地將生物力學原則與美學原則結合起來,擴大了種植的適應證,降低了失敗的風險。②CT三維圖像與外科模板相結合,擴大了種植體手術的適應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牙槽骨骨量,降低采用不翻瓣手術方式的風險,不翻瓣種植術無需翻開粘骨膜瓣下植入種植體,相比傳統植入技術,國外臨床研究已經論證單純的不翻瓣牙種植在臨床成功率上與常規的牙種植成功率在統計學上沒有明顯的差別[11],但是結合CT三維圖像與外科模板,其成功率會明顯提高。而且不翻瓣手術作為微創手術可更好地減輕創傷,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少感染風險,減輕患者恐懼感。同時,不翻瓣術使美學區避免了切口瘢痕,可形成形態良好的軟組織,并能行即刻修復,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減少術后的不適如疼痛和腫脹等,更有利于永久修復體的功能恢復和美觀。

綜上所述,一個成功的種植牙不僅要求恢復功能,而且要求達到最佳的修復效果,然而諸多因素影響著種植美學效果,其中包括患者自身的期望值、患者的自身基本條件和手術者的素質。而計算機輔助技術與不翻瓣種植術結合,極大促進了口腔種植手術向精確、微創的方向發展。本研究所用的方法即三維影像配合3D手術導板是現在種植技術中比較先進和實用的技術,它使種植手術更精確,手術創傷更小,患者的不適感變得更小,美觀效果更佳,從經濟和臨床技術角度看,此技術在一定條件的醫療機構值得推廣,也值得種植牙醫師進一步學習。

[參考文獻]

[1]巢永烈,朱智敏,黃隆慶,等.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處理系列影象建立牙頜三維有限元模型[J].華西醫科大學報,1995,26(1):11.

[2]白石柱,劉寶林,陳小文,等.種植導板的制作及CAD- CAM技術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1,27(1):138-142.

[3]李志剛,郝智莉,鄒世琦,等.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種植手術導板的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11,11(6):47-50.

[4]沈慶富,王珍,韓素珍.X線曲面體層攝影、螺旋CT用于牙槽骨測量的比較[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2,7(2):69-72.

[5]Christos CG,Michael MS,Petros TK,et puter methods for automating preoperative dental implant planning:Implant positioning and size assignment[J].Computer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07,86:30-38.

[6]Swennen GR,Baoth EL,Eulzer C,et a1.The use of a new 3D split and double CT scan procedure to obtain an accurate anatomic virtual augmented model of the skull [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36(2):146-152.

[7]王卓,黃遠亮,顧力栩,等.牙種植外科導航系統精確度的測試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16(2):114-117.

[8]Grunder U,Gracis S,Capelli M.Influence of the 3-D bone-to-implant relationship on esthetics[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5,25(2):113-119.

[9]Vrielinck L,Politis C,Schepers S,et al.Image-based planning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zygoma and pterygoid implan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one atrophy using customized drillguides.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clinical follow-up study[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32:7-14.

[10]劉洪,劉東旭,王克濤,等.種植體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導板精度的評價[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0,28(5):517-521.

第2篇

[關鍵詞] 牙周病;松動牙;根管骨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781.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9-32-04

牙周病是人類口腔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發病因素主要是口腔局部環境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結石、創傷性咬合、口呼吸等多種不良習慣、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全身性的因素亦參與調控牙周病病變的發展過程,包括遺傳因素、性激素、吸煙有關的系統性疾病等,這些均是牙周病的促進因素或獨立危險因子,各發病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牙周炎微生物可成為全身性感染病灶[1],而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亦促進牙周病的發展,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相互促進疾病的發展,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3]。牙周病的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主要包括牙周基礎治療、藥物治療、牙周手術治療等。牙周基礎治療是牙周治療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菌斑控制、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療、松牙固定等。近年來,牙周病松動牙牙周固定的概念深入人心,松牙固定已成為牙周病治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4-5],其中牙髓腔-骨內種植釘固定術得到廣泛應用,術后療效反饋良好,現將松牙內固定相關內容以及臨床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 松牙內固定的生物力學原理

牙周病患牙常因長期炎癥刺激導致牙槽骨流失,牙槽嵴降低,牙周支持組織部分喪失,失去支撐的牙齒逐漸松動、移位,松動的牙齒可因長期反復的晃動施力于牙槽骨,刺激牙槽骨的反應性吸收性改變,移位的牙齒因咬合關系的改變局部可形成干擾、早接觸,形成的繼發性創傷反過來又加劇牙周疾病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松動牙固定是牙周病治療的必要措施之一,通過各種方法使松動牙得以穩固,形成有利于牙周組織愈合的穩定的牙周環境。

牙周病松動患牙的固定方法多種多樣,總體來說,包括牙周夾板式外固定,以及相對于外固定而言的根骨內種植釘式內固定。常用的牙周夾板主要包括鋼絲結扎牙弓固定夾板、金屬絲-樹脂夾板、正畸托槽式夾板、樹脂夾板、超強纖維-樹脂夾板,近年來高強度玻璃纖維的出現也為牙周夾板的應用提供了新的選擇[6]。牙周夾板式外固定因將患牙與多個鄰牙連接在一起,增加鄰牙負擔,且常常因牙齒表明粘接樹脂等附加物使牙面不易自潔,軟垢及菌斑堆積易產生牙齦炎癥,不利于治療,且影響美觀。

根骨內種植釘式內固定術是將特制的金屬樁釘通過根管穿通根尖孔植入牙槽骨內6~10mm,使患牙根部在牙槽骨內的長度相對延長,使牙齒冠、根比例得到調整,能增強對各個方向的咬合外力抵抗,從而達到固定松動牙的目的。多用于固定松動的前牙及下頜第一前磨牙。其優點在于與口腔環境隔絕,不涉及鄰牙,不加重鄰牙負擔;牙冠上無粘結性附加物,自潔作用好,對牙齦無刺激,且不影響美觀,同時免除了樹脂脫落之憂,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松牙固定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關于松牙內固定的生物力學原理詳述如下:

牙周病患牙常因牙周支持組織部分喪失,使牙根在骨內的長度降低,短于牙冠以及骨上無牙槽嵴支撐的牙根部分的長度,導致牙齒整體上的冠、根比例失調甚至倒置,旋轉中心移向根尖方向,受力后牙齒旋轉半徑變大,且由于牙周支持組織喪失,牙周代償潛力降低,咀嚼壓力基本由患牙自身承擔,此時,剩余的牙周支持組織已不能承受正常的咬合力,正常的咀嚼壓力,亦超過牙齒本身能承受的力值范圍,甚至成為創傷性外力,加劇牙周組織破壞,不利于牙根穩定,牙齒容易松動、移位,形成繼發性創傷,惡性循環后,牙齒最終松動、脫落。

根管-骨內種植釘將種植釘通過根管植入骨內6~10mm,利用水門汀糊劑粘結于根管內,與牙根形成一個整體,新形成的牙根整體在骨內的長度得到延長,使得骨內抗力臂長于骨外承力臂,內外臂長度調整后的患牙冠、根比例協調,牙齒的生物力學性質改變,牙齒受到各方向咬合力時,其旋轉中心向冠方移動,且旋轉半徑變小,增強了牙齒對外力的承受能力,且受力后絕大部分咬合力分散于牙槽骨內,牙齒本身承受的分力大大減小,牙齒受力后較穩固而不易出現松動、移位,從而形成有利于牙根愈合的穩定環境[7]。

2 關于松牙內固定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2.1 適應證

本法受解剖部位的限制,一般僅適用于前牙,松動的上、下頜前牙及下頜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未達到根尖區的牙周病患者,X線示在根尖周牙槽骨至少留有3mm高度,無根尖周感染或經根管治療根尖周感染可控制者均是此法的適應證。以往認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不適用此法[8],因逆行性感染,在向骨內植入過程中可因感染物被帶入骨內導致感染擴散而失敗,但經過相關文獻病例報道分析[9],多數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牙應用根骨內種植釘固定術后效果良好,多數患牙得到保留,故只要操作及術后護理精確到位,牙周牙髓患牙亦可采用此法。對于根折病例,特別是按常規須拔除的根中l/3折斷者,松動牙根管內固定術是保留該牙的最佳治療方法,牙頸部折斷者治療效果較差,且常因植入過程中于頸部根折部位旁穿而導致手術失敗,故一般不宜行松動牙根管-骨內固定術。

2.2 禁忌證

出血性疾病、骨感染病史、風濕性心臟病、糖尿病、放射治療后等全身狀況較差無法承受手術者。局部種植釘植入部位有重要解剖結構,包括神經,血管,或與鼻腔、上頜竇、頦孔接近無法避開的病例均為此術禁忌。

3 種植材料的選擇以及固定的時機選擇

3.1 種植釘材料

應用于口腔的種植材料主要考慮幾點: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化學穩定性、物理機械性能等,近年來基于骨結合理念的種植材料已成為共識。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應用于口腔的種植材料已呈現多樣化,目前主要有金屬與合金材料類、碳素材料類、高分子材料類、陶瓷材料類、復合材料類等五大類,其中鈦及鈦合金材料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材料之一,其適宜的物理機械性能、良好的抗化學腐蝕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優越的骨結合性能,是目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口腔醫療材料[10-12]。據相關文獻病例分析,目前應用于口腔內的種植釘材料絕大部分為鈦及鈦合金。

3.2 種植釘結構

除了種植材料的選擇,以及手術過程中操作技術的敏感性,種植體外形結構亦對手術療效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目前一般應用自斷型螺紋種植釘,效果反饋良好。另外,種植釘的強度和長度也至關重要,在患牙牙周許可范圍內,盡可能選擇粗的樁,保證植體具備一定的抗折力,但筆者認為,植體直徑不能太粗,因為種植釘經由根管內植入,使牙根管側壁過于薄弱而易于導致牙根折裂[13],故種植釘的直徑應控制在根橫徑的1/3[14];植體應盡可能達到最大長度,至少相當于根長的1/3~1/2,整體上達到冠根比例的協調,使骨內臂長于骨外臂,抗力臂大于承力臂,才能使患牙獲得更加長期的穩定性[15]。

3.3 固定時機

關于牙周病松動牙牙周固定的時機尚無統一的說法,一般認為牙周病松動牙固定應在完善牙周基礎治療、去除局部不良刺激及創傷、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患者依從性及配合度滿意,以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局部炎癥得到良好的控制時,牙周固定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4]。筆者認為,何時進行松牙固定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牙周夾板外固定由于牙面附加物妨礙操作,影響治療的徹底性,故一般宜在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系列治療完善后實施;至于松牙內固定,牙周炎患牙如進行一系列綜合治療后牙齒松動度明顯改善,能恢復一定的咀嚼功能,可不進行固定,畢竟根管-骨內固定是一種侵入性治療,對牙齒破壞較大;若是重度如Ⅲ度松動以上的病例,牙齒內固定術與牙周基礎治療同時進行或先于后者,可早期穩固牙齒,為牙齒的愈合提供穩定的環境,亦可增強牙齒對牙周基礎治療過程中各方向力量的承受力。當然,在植入種植釘前須完善根管治療,一般活髓牙常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死髓牙則需用二次法,根管內封藥一周,一般應用氫氧化鈣糊劑,以期獲得更滿意的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4 療效分析

4.1 療效相關性分析

據現有文獻報道分析,總體上觀察,此術式短期效果明顯優于長期療效,主要跟術前診斷、牙位特異性、患者術后護理及飲食因素有很大關系。尚有部分病例報道分析了牙位與療效相關性、術前診斷與療效相關性以及牙齒松動度與療效的相關性研究[7,9,16,17],結論為前磨牙的療效不如前牙,主要考慮因素為操作的不便利導致治療的不徹底;診斷為牙周病的患牙療效較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療效好,根折病例療效欠佳;牙齒松動度與療效相關性分析顯示,Ⅱ度松動患牙術后療效優于Ⅲ度松動者。

總體而言,術后療效取決于治療過程中每一環節,全面完善的術前治療(包括調,消除創傷性咬合關系,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牙周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牙周塞治、口服抗炎藥等);術中精確的操作技術尤其重要,如操作不當,則會引起各種并發癥,導致手術失敗。包括手術過程中、以及術后均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如術中并發癥主要包括根管側壁旁穿、植入部位及植入方向偏斜、術中出血、根折裂、麻花鉆折斷、重要解剖結構損傷包括神經、血管以及上頜竇穿通等;術后并發癥主要是種植體與骨結合不佳,導致后期種植體松動脫落;還包括術后腫脹、牙齒變色、感染、異物反應等。

4.2 術中并發癥防治

術前常規拍片,以明確牙根長度、彎曲度以及毗鄰重要解剖結構。預備種植道時要反復比對植入方向是否在入口-根管-根尖這一條直線上,防止側穿,預備的同時需不間斷冷水噴灑降溫,以防止因局部產熱而導致術后骨壞死以及骨髓炎的可能;麻花鉆需轉入轉出,切忌突然在根管骨內停止,以免卡在牙本質內;不可給麻花鉆過于加壓施力,以防止其折斷于根管內。基于牙齒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直徑大小的種植釘,一般不宜超過根徑的1/3,防止預備過程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牙根縱裂。

4.3 術后并發癥的防治

手術全程應嚴格掌握無菌原則,操作輕柔,減少創傷,充分止血,防止因血液藏于牙冠部分而產生術后牙齒變色這一不良后果,術后常規抗炎,預防感染,減輕術后腫脹等不適。此術需較高的依從性,對患者應加強宣傳教育,重視術后護理,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會自我控制菌斑,注意飲食,使之配合做好維護治療工作,尤其重要的一點,整個治療過程及術后3~6周內,需避免使用患牙咀嚼,嚴禁用患牙咬硬物,否則必將導致手術失敗,影響整體療效。臨床療效的評估不僅僅在于各種檢查指標,患者的自我感覺亦需引起重視,詳細的病歷記錄更有利于醫患溝通,術前術后臨床資料的對比,包括牙周病變各項常規指標如患牙松動度、X線牙片檢查,使術前術后療效的分析及對比更加明朗易懂,患者整體滿意度提高,更有利于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

5 討論

牙周病松動牙根管-骨內種植釘固定術為牙周病患者保存自然牙提供了更多機會,不同于一般的牙周夾板式外固定,此術式不依賴于鄰牙,不增加鄰牙負擔,亦不因鄰牙的缺失而使其應用受到限制;因牙面無樹脂等附加物,其舒適度明顯優于牙周夾板,且不影響美觀,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影響較小,牙面自潔作用不受妨礙,亦不因占據空間而妨礙其他牙周治療的操作;特別是對于牙根中1/3折斷的病例,常規的牙周夾板只能固定冠方折斷部分,而內固定則通過種植釘將折斷的兩端連成一個整體,可防止斷端移位產生錯位愈合,其療效顯著,是一種理想的松牙固定方法,具有深遠的臨床實用價值。

當然,松牙固定并不等于痊愈,只是穩固的牙齒更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療及恢復,很多患者在牙齒松動度不明顯后,不再按時復診甚至自行終止治療,這是相當不可取的,炎癥的持續刺激,牙周勢必萎縮,手術必然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在牙齒穩固的基礎上,還必須配合系列治療包括牙周基礎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近年來,高壓氧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技術[18-20] ,結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的療效較好,但仍有待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牙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牙周病的手術治療方法[21],該治療方案是利用生物膜材料的屏蔽作用,阻礙牙齦上皮細胞在愈合過程與根面接觸,引導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牙周膜細胞優先與根面結合,并促進牙周支持組織的再生和重建,是一種理想治療方案,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激光治療屬于牙周疾病的一種非手術治療方法,運用其止血、殺菌、清創的特點,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能顯著提高牙周病治療的效率[22]。光動力療法利用其光化學反應能選擇性殺傷異常組織及其內含的微生物,作為新興的牙周病輔助治療手段,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選擇[2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患者對健康的需求促使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牙周病作為人類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在時間的長河里源遠流長,其治療技術亦得到長足發展,目前這些新興的治療方法作為輔助手段,其臨床療效尚需大量的研究;而牙周基礎治療仍是治療牙周病的根本,松牙固定作為治療牙周病的必要措施之一,關于松牙內固定的實際應用,尚需更多的臨床研究與評估。

[參考文獻]

[1] Vieira Colombo AP,Magalh?es CB,Hartenbach FARR,et al.Periodontal-disease-associated biofilm:A reservoir for pathogens of medical importance[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6,94:27-34.

[2] Pop?awska-Kita A,Siewko K,Szpak P,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ype 1 diabetes and periodontal health[J].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s,2014,59(1):126-131.

[3] Izuora K,Ezeanolue E,Schlauch K,et al.Impac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n outcomes in diabetes[J].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2015,41:93-99.

[4] 汪黎明,蔡展文.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4,5(11):946-948.

[5] 鄭細嬌,嚴翔,曹正國.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3,7(10):973-977.

[6] 茄遙程敏,賈竟艨.超強玻璃纖維牙周夾板固定牙周病松動牙的臨床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2):61-62.

[7] 李萍,張海華.松牙內固定遠期療效觀察[J].口腔醫學研究,2002,7(3):203-205.

[8] 彭式韞,周以鈞,陳美.關于重癥松牙內固定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87,5(1):24-26.

[9] 彭式韞,周威,陳美美.關于松牙內固定術遠期療效的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3,3(2):93-94.

[10] 羅建紅.不同口腔種植材料的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2):225-226.

[11] 董曉愷,劉東旭.不同口腔種植材料的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11):98-99.

[12] 孫巍,闞韶華,辛越紅.口腔不同種植材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5):2991-2993.

[13] 馬洪學,申麗麗,劉琨,等.玻璃纖維樁核與鑄造金屬樁核修復殘根殘冠及無樁修復牙體的臨床效果評價[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3,31(1):45-48.

[14] 陳芳,趙柏松,張雪晶.樁核冠修復與牙根折裂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7):1385-1387.

[15] 劉暉,馮翠萍,張俊祥.松動牙牙內固定治療5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4):708-709.

[16] 周原能.內固定治療牙周病松動牙療效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1996(S1):22.

[17] 吳燕平,宦泓,陳峰,等.鈦合金釘根管內固定松動牙56例臨床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1,21(6):554-555.

[18] 李捷,鄧雪蓮.高壓氧結合基礎治療牙周病臨床分析[J].現代醫院,2015,15(10):41-42.

[19] 陳楠,張彥玲.高壓氧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臨床探討[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5(4):453-454.

[20] 張耀輝.牙周基礎治療結合高壓氧治療牙慢性周炎療效分析[J].新疆醫學,2013,43(9):80-81.

[21] 李捷,鄧雪蓮.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病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現代醫院,2015,15(12):69-70.

[22] 王冬青,楊雷.激光在牙周非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4,12(6):361-364.

第3篇

【關鍵詞】種植體 支抗 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R78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64-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mplant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clinical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spot. The current trend is the "single-stage operation, self-tapping design, immediate loading." In this paper,the mini-implant anchorage for orthodontic is described by application in closing the space following teeth extraction,distal movement of molars,posterior teeth intrusion,anterior teeth intrusion, unilateral maxillary expansion,induced eruption,upright movement of molars.In this way,we introduce the clinical normal application of mini-implant anchoragefor orthodontist. The implant’s success depends on the stability of implants.

【Key words】implant anchorage stability

1 微型種植體問世以來就被廣泛的應用于正畸臨床,為矯治提供了強大的支抗幫助,使口腔正畸治療變得更加準確有效,也使許多復雜的矯治變得相對簡單。種植體支抗在臨床中常被用于以下幾方面:

1.1 關閉拔牙間隙 對于面型較突,牙列擁擠度較大的患者,將種植體根據患者錯頜情況植入在上,下頜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之間,或者第一磨牙與第二磨牙之間作為支抗,可以利用拔牙間隙最大限度的內收前牙,解除牙列擁擠,改善患者側貌面型。尋春雷等[1] 在內收前牙的治療中應用自攻型微鈦釘種植體,牙弓突度得到明顯改善,切改善露齦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牙切緣平均內收6.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3mm,獲得了磨牙強支抗的效果。

1.2 壓低前牙 壓低前牙有利于治療深覆牙合,改善露齦笑。將1枚種植體植入在中切牙之間唇側,或者兩側側切牙與尖牙之間唇側各植入1枚種植體,就可以利用橡皮鏈等彈性結扎工具,方便地實施前牙的壓低。李韻儀等[2] 成功的壓低了63顆上前牙,露齦笑明顯改善,前牙覆牙合減少,進一步證實了微型種植體支抗壓低上前牙

1.3 壓低后牙 對于骨性開牙合或者后牙缺失導致的對牙合牙伸長的病例,可利用種植體支抗將后牙壓低,已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可將種植體植入在所需要壓低后牙的頰,腭兩側,利用橡皮鏈等彈性結扎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實施后牙的壓低;同時矯治在局部進行,不會使牙弓內的其他牙齒產生不必要的移動。

1.4 直立磨牙 直立磨牙需要加強支抗,選用種植體支抗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ritz等[3]利用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直立磨牙及遠中移動前磨牙獲得成功。

1.5 遠移磨牙 在遠移磨牙的過程中,矯治的最大困難在于如何對抗遠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上前牙唇移,種植體支抗可以有效地抵消遠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前牙移位。種植體可以植入上頜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之間,或者上頜尖牙與第一前磨牙之間作為支抗,有效地抵消遠移磨牙的反作用,防止上前牙移位。

1.6 矯治后牙鎖牙合 后牙鎖牙合,尤其是處在上下頜牙列末端的兩個后牙鎖牙合的矯治是非常困難的。由于位置關系,矯治力對最末位的后牙的控制遠不如對其他牙齒的控制,對末端后牙糾正所需的矯治力要遠大于糾正其他牙齒錯位所需的矯治力。微型種植體的出現讓一切變得簡單,只需要將其植入上頜末端后牙近中腭側及下頜末端后牙近中頰側,然后利用橡皮鏈等彈性結扎工具的牽引,就可解決此問題。

1.7 單側擴弓支抗 糾正后牙反牙合,一般是需要做上頜擴弓,而后牙單側反牙合,尤其是多個后牙單側反牙合,在微型種植體問世之前,糾正起來是很難的。現在可以利用四眼擴弓簧,或者螺旋擴大器擴弓,植入微小種植體到正常側腭方,并利用其與正常側四眼擴弓簧加力部分的硬性結扎,將使正常側保持原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單側擴弓。

1.8 其他方面的作用 微型種植釘支抗可用于排齊異位磨牙,矯正牙合平面傾斜,調整牙弓中線,舌側正畸支抗,牽引阻生尖牙或斷根,頜間支抗等。

2 在臨床的應用中要嚴格注意適應癥的選擇,防止片面追求新技術,隨意使用的情況發生。以微鈦釘支抗種植體為例,其禁忌癥為:

2.1 進展期的牙周炎,牙齦炎。

2.2 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干燥癥等口腔黏膜疾病。

2.3 頜骨疾病:骨纖維異常增生癥,腫瘤如牙骨質瘤等。

2.4 全身疾病如骨質疏松,維生素D缺乏,甲亢,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貧血,慢性肝病等。

2.5 女性妊娠期,哺乳期。

3 關于支抗種植體的穩定性 正畸醫師要開展種植體支抗技術,除了嚴格選擇適應癥外,還要注重成功。種植體支抗的成功取決于種植體是否穩定。一般來說微鈦釘支抗種植體的穩定性涉及以下因素:

3.1 種植體設計 螺紋狀種植體由于與骨的接觸面積最大,機械穩定性最好。螺釘本身的形狀、直徑與長度不同,種植體一骨界面的應力與應力分布也不同。刃狀螺紋比矩狀螺紋的應力值小,更適合作種植體用;改變螺紋間距、螺釘的頂角,界面的應力分布也發生變化。螺釘的直徑、特別是頸部的直徑對種植體周圍的應力分布影響最大,一般認為,隨螺釘(頸部)的直徑增大,骨界面的應力降低、抗剪切力增加,因而較粗的螺釘的穩定性較好。此外,螺釘植入骨內部分的長度、穿出粘膜外部分的設計等對種植體的穩定性也都產生影響。

3.2 患者骨骼的生理條件與植入部位:從生物力學的觀點看,頜骨是一種多相性、 各相異性、非均質的多孔復合體。不同個體的頜骨密度、骨量不一樣,低角病例頜骨骨質密度比高角病例大,骨量也較多;同一個體頜骨不同部位骨密度、骨量、血供也不一樣。種植釘周圍的軟組織厚度與活動度也會對種植體的穩定性產生影響,角化的附著齦比非角化的游離齦有利于種植體的穩定。

3.3 植入手術與醫師的操作技術 無論二期加載還是即刻加載,種植體的初始穩定性都是至關重要的。種植體的初始穩定性取決于手術操作。手術操作中最常見的兩個錯誤是術中種植體移動和骨接觸面過熱。從這兩點來看,自攻型微螺釘以手動方式植入對維護種植體的初始穩定性可以起到良好作用。當然無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3.4 患者口腔衛生狀況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研究顯示,加力期發生松動的種植釘周圍組織大都存在中度和重度炎癥。可見良好的口腔衛生對于種植體穩定的重要性。一般術后1~2周每日含漱0.12%洗必太制劑,并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口腔衛生維護。

3.5 合適的牽引力 微鈦釘支抗種植體所承受的牽引力在100~200克之間為宜。

4 關于微型種植體常見的失敗的原因分析如下 韓國Kyung等[4]報告MIA系統的失敗率約為27.5%,下頜高于上頜。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臨床研究顯示OSAS系統的失敗率為8.8%[5]。2003年Deguchi等[6]報告種植釘的失敗率為3%,均發生在術后愈合期,即初始階段,而一旦種植體與骨組織發生緊密的結合,正畸負載不會對骨整合產生影響。說明當前的種植體失敗多與手術有關,適當的正畸力對種植體影響不大。綜合目前國內外有關報道,其失敗原因主要為一下幾方面:

4.1 感染 感染的發生一般與手術的無菌條件,患者自身局部或者全身炎癥的控制,口腔衛生的保持有關。

4.2 手術操作不當導致種植體之入孔預備不良 由于術者經驗或術前準備不足,助攻型植入孔與種植釘型號不匹配,導致種植體與骨組織間的機械結合不夠緊密。此外,植入孔預備時產熱過多,致界面組織損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自攻型種植體往往由于術者過于頻繁地改變植入方向,導致種植體與骨組織的機械結合不緊密。

4.3 手術位置的選擇:有報道顯示,相對于接近粘膜轉折處,附著齦更適合于種植體的植入,成功率更高。

5 歷經50余年的發展,種植體支抗作為多學科交叉的產物,其針對臨床疑難病例的矯治優勢已初步顯現。但種植體支抗作為正畸臨床治療的一種新興手段,尚存在不少缺陷。如:穩定性、安全性不夠;有脫落、折斷的情況發生;偶有并發癥出現,如壓迫牙根,損傷牙周膜、上頜竇或神經;手術創傷;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組織腫脹等。而且正畸種植體支抗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必須對廣大正畸醫生及患者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選擇性使用正畸種植體支抗,相信隨著組織學、材料學、生物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的種植支抗技術將在微型化、簡單化、微創或無創化等方面更加完善,其應用前景必將對正畸臨床治療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尋春雷,曾祥龍,王興。自攻型微鈦釘種植體增強磨牙支抗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4,39(6):505-508.

[2].李韻儀,周彥恒,林久祥。種植體支抗壓低上切牙改善露齦笑的臨床探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9,44(8):449-453.

[3].Fritz U,Ehmer A,Diedrich P.Clinical suitability of titanium microscrews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preliminary experience[J].J Orofac orthop,2004,65(5):410-418.

[4].Kyung HM,Park HS,Bae SM,et al.Development of orthodontic micro-implants for intraoral anchorage.J Clin Orthod,2003,37:321-328.

第4篇

述職報告是任職者陳述自己任職情況,評議自己任職能力,接受上級領導考核和群眾監督的一種應用文,具有匯報性、總結性和理論性的特點。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口腔醫院個人年終述職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口腔醫院述職報告1尊敬的各位院領導:

大家好!

我20____年畢業于____醫學院后分配到我們醫院,九年來一直在從事口腔醫療工作,在20____年11月被任命為口腔醫師。現在我的工作總結如下:

在政治意識形態,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堅持改革,領導思想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維護政治領導下,團結同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

在工作中,本人一貫能夠認真并負責地做好醫療工作,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醫生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通過閱讀大量業務雜志及書刊,學習有關醫療衛生知識,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

經常參加衛生局舉辦的學術會議,并經常閱讀雜志、報刊和網絡信息,學習了大量新的醫療知識和醫療技術,從而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很好地擴大了知識面。

始終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能熟練掌握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技術,能熟練診斷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接待并認真負責地處理每一位病人,在程度上避免了誤診誤治。

九年來,本人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從未發生一起差錯事故,盡我之能力完成作為一個醫生的各項工作和任務。熱情接待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堅持把工作獻給社會,把愛心捧給患者,受到了師生員工的一致好評。

同時,嚴格要求自己,不驕傲自滿,對比自己年長的前輩充分尊重,對年輕同道真誠地對待,堅持以工作為重,遵守各項紀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樹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原則,堅持業務學習不放松。認真參加衛生局的各期學習,認真參加市內的每次學習。20____年積極主動去參加并通過了全國職業醫師考試,20____年參加并通過了口腔中級職稱考試,今年完成了5年住院醫師階段考試,今年8月份醫院外派____醫院進修口腔頜面外科。

我要正確面對現實,繼續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并堅持學習各種醫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汲取新的營養,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始終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從而使自己能夠熟練掌握多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處理技術和方法。

九年來,在各級的幫助和同道們的支持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其它同道相比還有差距,自己尚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為實際服務的原則。

我決定,在今后工作中,要繼續努力學習,繼續努力工作,努力克服理論上的不足和實際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夠創造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

口腔醫院述職報告2考評組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本人從事牙科工作二十幾年,于20____年11月取得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因為醫生這個名詞太高尚、太令人尊敬,他不僅救死扶傷,他更是人類生命的守護神。

所以我只能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來回報我自己選擇的這份職業和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下面我把這二十幾年來的思想、工作情況從工作成績、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三方面進行總結匯報。

一、職業道德

我之所以選擇先匯報職業道德是因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求要有較高的道德素質修養,一名醫生在技術上要不斷提高,但起碼的職業道德必須具備。就像對20____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之一陳曉蘭的評價“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

三個方面的匯報我看重的也是職業道德。所以平時我堅定正確的忠于社會主義醫療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救死扶傷,以一切為了病員為己任;遵守規章制度,對病人熱情周到,一視同仁;為病人保守醫秘,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的隱私和秘密;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甚至損害病員的利益;刻苦鉆研業務,嚴謹治學,對技術精益求精;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時刻牢記醫生的責任和義務,嚴格要求自己,以白求恩為榜樣,發揚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業務水平

對于我來說在牙科方面還是個小學生,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積極和臨床相結合,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思考,虛心請教,現在我已能熟悉牙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并能夠熟練處理病情,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此外,積極學習三基知識,不斷學習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牙科技術,及時更新充分利用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結合優勢,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三、工作成績

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

1.愛牙日為病人免費撿查牙病和治療

2.積極為震災捐款

3.為地方修路和希望工程捐款

4.平時為廣大群眾宣傳牙病防治知識等等。

積極參與繼續教育活動,完成了繼續教育所需學分,為病人方面凡事為患者著想,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關心病人疾苦盡力為病人排憂解難,臨床用藥和材料盡量選擇一些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藥和材料,對疑難雜癥和超我診治范圍者急時送大醫院診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醫患關系,病人都說在這看病放心,和家一樣本周期內無醫療事故發生,我將繼續努力。

口腔醫院述職報告3尊敬的領導:

大家好!

從____年__月__日開始,本人繼續擔任口腔科總住院醫師工作。一年來,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科及口腔科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忠實履行住院總工作職責,在努力提高自身業務及綜合素質的同時,踏踏實實工作,在臨床、教學及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現述職如下:

一、繼續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保障醫療及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及醫療安全是醫院生存的生命線,也是患者和醫生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如何保證病人安全是每個醫務工作者也是每一個醫院管理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對患者安全管理,最大程度的保證患者安全也是實行住院總制度的預期目標。保障病人安全歸根結底要靠制度建設。我院口腔醫學院剛剛成立,許多制度需要完善。在本人擔任總住院醫師期間,協助科室領導先后制定了各種制度,如:1、恢復晚查房及危重病人床邊交接班制度:2、堅持月階段及周階段總結匯報制度:3、實行主任每周主題查房制度:4、制定口腔腫瘤病人的隨訪及登記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規范了各級醫生的職責,使大家有章可循,工作規范了,許多醫療隱患杜絕了,更好地保障了醫療安全,全年口腔頜面外科病房未發生過醫療事故及差錯事故。

二、積極參與口腔醫學院(系)的各項建設及宣傳工作

情系口腔,積極參與我院口腔醫療事業的各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在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工作中,擔任考官,嚴格執行考試標準,圓滿地完成了考試任務。我院口腔醫學系成立剛剛一年,許多同仁還不了解。口腔醫學的分支日漸精細,口腔臨床科室分工也日漸專科化,口腔各分支學科的知識需要普及,住院總是聯系各科室的橋梁也是科室的宣傳員。參與協調制作我科宣傳活頁,口腔科的不同科室如牙體牙髓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兒童牙病科、口腔黏膜病科等選出本科室最常見的1-2種疾病制作成宣傳活頁,普及口腔醫學知識。有意識的進行臨床資料收集及保存分類整理工作,遇到有典型病例總會親自拍照片,留資料。尤其是術前術后的資料對比,典型病例的影像、病理及手術照片都要收集。凡是我獨立管床的病人都保留各項資料。按疾病的不同分類、姓名及住院日期建立不同索引,有利于查找。典型病例制作光盤,單獨保留。臨床資料的收集整理及分類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繁雜的工程,我經常犧牲周末節假日整理資料,希望為我院口腔醫學系的建設和積淀做自己的一點貢獻。

三、參與口腔科病房各種手術及口腔科的急診及會診工作

口腔科病房目前開房床位26張。我科病房分三組,分別為腫瘤組,創傷組及唾液腺組,我參與了三個小組幾乎所有手術。在腫瘤組中擔任一助,在另兩組中任二助。不同主刀醫生的不同風格,高強度及大量的手術機會使我的業務能力、手術技巧大大提高。在病房三位教授的培養及關心下,目前已經能獨立完成各項常規中小手術,手術操作日漸規范和熟練。急診及會診工作是每個住院總的主要工作,和兄弟科室的住院總一樣,遇到急會診,我總是及時到達,與相關科室醫師一道積極處理病人,參與危重病人的急救。有許多許多忙碌的夜晚,有許多病人轉危為安的時刻,有許多許多可以回憶的驚心動魄,許多許多的歷歷在目,正是這種辛勤勞動為住院總贏得了榮譽,為病人挽回了生命。同時,去相關科室會診及和各位住院總的合作使我拓展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四、口腔頜面外科學的帶教及教學工作

我科承擔有全校口腔科學及口腔系的各項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我科有許多實習醫生、輪訓制醫生及新參加工作的醫生需要培訓。我參與了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帶教及教學工作,如為____級預防醫學系講授口腔頜面部感染;為暨南大學的口腔本科實習醫師講解病歷書寫規范及醫療核心制度;多次為住院醫師及護士講解口腔頜面外科診療常規及基礎理論知識;參與制定口腔醫學系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課程計劃制定工作。在____年度的口腔醫學系的本科教學中擔任口腔頜面外科的教學秘書工作,承擔了大量的理論課及實踐課的教學工作,協調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的口腔外科教員,共同高質量地完成了口外的教學工作。

此致

敬禮!

述職人:______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口腔醫院述職報告4我叫____,年月出生,年月學校專業畢業,文化,____年____月參加工作,現在醫院擔任口腔科主治醫師。自擔任口腔主治醫師10年來,我在醫院的正確領導下,按照醫院的總體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執行醫院的工作方針政策,圍繞“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要求,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職責,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醫院領導的肯定和人民群眾的滿意。

在做好本職日常工作的同時,我認真努力學習,使自己的技術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日趨精湛,具備晉升口腔副高職稱的資格與條件。

下面,根據上級領導的安排和要求,就自己這10年來的工作情況向領導和同志們做如下匯報,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

一、認真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

10年來,認真學習工作業務知識。

通過學習,我切實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與業務工作技能,在思想上與醫院保持一致,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增強了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水平,做到與時俱進,增強大局觀,能較好地結合實際情況加以貫徹執行,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完成較為復雜、繁瑣的工作任務,取得良好成績。

同時,我培養自己吃苦耐勞、善于鉆研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服從醫院的工作安排,緊密結合崗位實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實際工作中,我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原則,認真接待每一個病人,認真對待每一項醫療任務,堅持把工作做完做好,獲得了醫院領導與人民群眾一致肯定。

二、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我是一名口腔主治醫師,在醫院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

口腔醫療工作專業性強,我基礎較全面,基本功較扎實,對口腔內科臨床方面的知識技能有較全面、較系統的了解,具備較強的知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臨床經驗。我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在診斷治療的過程中,我嚴格按照醫療操作常規進行,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準確記錄病情,對病情處理得當,從未發生醫療事故及差錯。

三、努力實踐,提高業務工作能力

我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多年,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掌握了口腔內科臨床工作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的崗位能力和技能。

多年來,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特長,在口腔內科臨床工作中取得優良成績,所經手的醫療業務工作基本沒有出現差錯,獲得病人的滿意。通過努力實踐,我提高了自己的業務工作能力,能夠完成醫院布置下達的工作任務,確保把工作做好,提高工作質量。

四、學習業務,增強業務工作本領

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總覺得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特別在當今發展迅速的時代,學習就更加重要,一個人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必定被時代所淘汰。

我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除了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國家方針政策外,重點是學習口腔內科臨床知識和技能。只有學好了這些內容,掌握了口腔內科臨床知識,才能做好醫務工作。

在學習上,我既鞏固已有的醫務工作知識,又特別注重學習當今最新的醫務前沿知識,因而在具體實際醫務工作中,我基本能做好自己的口腔內科臨床工作,沒有出現差錯,取得較好成績,這一點,我自己感到很欣慰。

在完成自己日常醫療本職工作外,我繼續學習口腔內科臨床方面的書籍,留心口腔內科臨床技術的發展狀況,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適應自己醫療工作發展的需要。

我利用業余時間從事口腔內科臨床的科研工作,撰寫了篇論文,其中在刊物,在刊物。

五、嚴格要求,培育良好工作作風

干工作除了業務知識與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工作態度與責任。我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與職業道德,牢記“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爭做“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醫生。在實際醫療工作中,我以良好的工作態度對待病人,做到和氣、關心、體貼、溫暖。

工作中承擔自己的責任,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對待每一項工作,負責到底,做好任何工作。對自己做到技能精、作風硬、講誠信、肯奉獻,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把醫務人員的愛和真情奉獻給病人。

同時,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價醫療衛生工作的首要標準,努力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多解難事,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為建設和諧醫院、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我加強自己執行力建設,使自己成為醫院卓越執行型團隊的一員,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醫院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醫院的方針政策、制度規定和各項決策部署;善于把醫院的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在實際工作中,我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和工作進度,努力為醫院做出優異工作成績。

六、廉潔自律,確保清廉人生

我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做到廉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這既是醫院領導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希望。

為此,我認真學習《廉政準則》和醫院各項廉潔規定與工作紀律,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在工作上,做到潔身自好,清正廉潔,決不跟腐敗風氣沾邊,努力打造自己清廉人生。

10年來,我認真努力工作,雖然在業務知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醫療技術較為精湛,對待病人做到精誠服務,以病人的需求作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但是與黨和國家的要求,與人民群眾對醫務工作的希望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差距,需要繼續努力和提高。

今后,我要繼續加強學習,掌握做好醫務工作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奮發努力,攻堅破難,把各項醫療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再創佳績,為祖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我應有的努力與貢獻。

我的述職報告完了,謝謝大家!

口腔醫院述職報告5____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口腔科在院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我科工作全面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年的業務總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94%;入院人數、出院人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1.16%和11.93%,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增長。

一.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創新優質服務新模式

1.開展向社會服務承諾活動,切實抓好優質服務建設工作

首先我們認真組織科室工作人員,反復學習了胡加永院長制定的《服務承諾書》、《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索要、收受紅包、回扣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及反面材料。二是在全科廣泛開展向社會服務承諾活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三是醫院與科室、科室與個人均簽訂了《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責任書》和《服務承諾責任書》,形成醫院向社會、科室向醫院、個人向科室三級承諾機制。四是強化監督、落實承諾。繼續聘請社會各界代表為監督員,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意見。今年全科共收到錦旗2面,表揚信96封,拒收紅包。物品合計數千多元,得到醫院的充分肯定。

2.堅持服務月活動,創新優質服務新模式科室繼往年開展"優質服務月"、"星級服務月"、"誠信服務月"之后,今年八月在全科范圍內開展了"親情服務月"活動。

活動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不僅有效地降低了病人就診、住院費用,醫療指標完成情況良好,而且著力將優質服務貫穿全程醫療服務過程中。一是樹立優質服務理念,提出科室服務理念,樹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務理念和行為規范。二是落實醫療服務規范,落實周

六、日醫生查房制度,設置《患者心聲本》、建立"醫患聯系卡",制定"每日需求卡"。三是拓寬醫療服務范疇,設置"便民服務中心",。四是深化主動服務內涵,在住院病人生日當天送上充滿關愛的生日蛋糕、鮮花和賀卡,贈上一份溫暖的祝愿;康復科設立"感動服務站",。五是提供延伸式服務。護理服務范圍從以往的病區服務延伸到入院前登記和出院后隨訪,,一年來,科室在堅持對病人實施個性化醫療、人性化服務,吸引了大量病患者的就醫就診,、住院病人數明顯增長,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分別兩次向社會多個階層發放了2000份客戶滿意度調查問卷,堅持病區工休會制度,廣泛征詢社會各界人士、病人及家屬對各方面、各環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使科室整體服務鏈進一步完善。

3.今年科室將"總量控制、結構調整"作為工作的"重頭戲"之一。

為此,一方面加大對醫生的管理和懲戒力度。另一方面,積極調整醫療結構,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降低醫療費用,取得顯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藥。二是抓單病種費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轉。。通過采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保證了科室今年圓滿完成醫院下達的各項費用指標,在科室業務增長速度較快的情況下,使各項費用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切實減輕群眾的負擔。

4.抓好醫德考評制度落實。

工作人員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科及醫院的形象,我們運用多種形式,強化正面教育,普及醫德醫風和崗位職業道德的修養,做到三個結合:

(1)學習模范人物與先進典型相結合;

(2)評先樹優,職稱評定相結合;

(3)平常表現與外出進修相結合。

二.規范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1.注重人才隊伍建設

我科人員利用專家做診時間,講課時間,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利用病歷討論,主任查房積累臨床經驗,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加強。

2.強化規章制度的落實

科內定期召開會議,每周一次,強調安全,質量,醫生,護士職責執行情況;每月兩次安全,質量檢查,對不合格表現給以兩徹底:(1)徹底整改。(2)徹底查辦。

3.抓好"三個環節"的管理和監控

(1)入院時:全面查體,徹底搜身,詳細病史,嚴格用藥;

(2)住院時:嚴密觀察,安全護理,文明服務,醫患一家;

(3)出院時:注意事項,復查標準,熱情歡送,令人難忘。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證科室業務開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每位職工必須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① 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經常化。

② 定期對病歷進行檢查和評估。

③ 定期對安全隱患進行檢查和評估:

1病史采集的真實性,體檢的全面性,輔檢的及時性,診斷與治療的綜合性,病歷書寫及時程度。

2對病區內設施,病人衣物,床鋪定期檢查,定期搜身。

3對病人的飲食進行觀察。病人一日三餐除特殊情況外必需都督促病人飲食,對不進食者及時匯報并作相應處理。

④ 查崗位職責,主班人員不但要在崗,而且要成。脫離自己崗位15分鐘視為不在崗,只一名大夫主班是不論任何情況都不準脫崗。

⑤ 科內設立醫療缺陷、糾紛、差錯、事故監督小組。出現差錯本人必須寫出書面申請、、,科內處理意見、改進措施并上報醫院。

⑥ 大交班(試行):

目的:完善質量管理,降低安全隱患,是一忽人員對病人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重點了解、全面掌握病員情況,以便及時更改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

方法:

1、每周一進行一次,以座談會形式舉行,每位職工對所管病人重點交班,包括該病人的飲食、睡眠、病情變化、用藥、副作用、應注意事項等逐一交清。

重點病人當場討論。

2、自由組合搭檔,每兩人一組。

一人不到位者另一人替交,所交內容要全面、真實、反應該病人的真實情況。

3、由科主任、護士長做最后安排,把重點病人分離出來重點討論。

⑦ 大查房:

目的:科主任全面了解病員情況,重點查急、危、難、效果差及伴有軀體癥狀的病人,以便及時更正診斷、用藥、護理級別、進一步規范醫囑。方法:

1、每周四有科主任帶領醫生拿原始病歷進行查房,現場辦公、下醫囑,并根據查房情況隨時講解,提問有關內容。

2、查房期間,由護士長帶領部分護士旁聽,提出合理建議,并由護士長隨時提問該病相關情況。

3、能基本掌握科主任、護士長提出的相關問題。

4、對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職工要實行獎勵制。

6.加強醫院感染管理

管理出效益,今年收治住院病人勢頭良好,各項醫療指標完成較為理想。全年病床使用率-、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41天(同比多4天)、治愈好轉率為92.6%、、入院三日確診率98.4%、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7.6%、,均完成或超過醫院下達的指標。

三.強學科建設,促業務快速發展繼續沿著"突出精神科特色,發揮優勢,以專科專病建設為重點,以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為目標"的業務發展思路。

(1)繼續加快重點專科建設步伐。對有發展前景、有專科特色與優勢人才出去進修今年我科共派出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到濟南精神病院進修。

(2)倡導多科室的參與合作,采取協同攻關、優勢互補,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

(3)輔助科室的齊心協力,為專科業務發展提供保障。

(4)提高教學水平。

四.不足之處

第5篇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2014年第三期

一、資料與方法

經術前X線片、三維計算機體層攝影術(CT)檢查確診后(圖1),按簡單到復雜的順序,盡量解剖復位并采用堅固內固定技術重建面中部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骨支柱,以恢復面中部正常的高度、寬度和突度。再根據骨折類型、傷情,選擇不同手術入路。原傷口或適當延長原傷口入路、口內上頜前庭溝切口入路、瞼緣下切口、局部小切口等(圖2~3)。上述切口可根據病情合并使用多個切口,對眶下緣及顴弓骨折也可輔助內鏡、穿頰器聯合使用(圖4~6),以充分顯露骨折部位,減少創傷。手術切口緊貼骨面剝離翻瓣,多個切口可以相互貫通,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松解嵌入骨折斷端的軟組織,刮凈影響復位的凝血塊及肉芽組織,復位移位的骨段,松解受壓的眶下神經,以正常的下頜骨作為參照,恢復原有的咬合關系,復位后均采用微型鈦夾板內固定。對陳舊性骨折,術前需制作墊或咬合板,術中再行LeFortⅠ~Ⅲ型截骨術(圖7)。對有眶內容物嵌頓但無骨缺損的5例眶底骨折,將嵌頓的眶內容物松解后,在眶下緣骨折處采用鈦板內固定;對伴有眶底或眶外壁骨缺損的3例骨折,采用鈦網(2例)或Medpor高分子材料(1例)進行眶重建(圖8)。對2例伴有內眥韌帶撕脫移位的鼻眶篩骨折采用內眥韌帶復位后小鈦板固定術。伴咬合關系紊亂者,可于兩側上下頜雙尖牙區鉆入4個頜間牽引釘,暫行頜間結扎,恢復良好的咬合關系。復位后縫合口內創口。術后常規應抗生素預防感染,保持口腔衛生,流質飲食。術后輔以短暫(3~5d)的頜間彈性牽引以恢復咬合關系。四、療效觀察分別在術后1周及1、3、6、12個月攝X線片或CT觀察骨折復位固定及愈合情況,同時臨床檢查患者面形、張口度、咬合關系、皮膚感覺、有無復視及眼球內陷等情況。療效標準[1]分為三級:(1)甲級,雙側面中部對稱一致,無復視及眼球內陷,張口、咬合關系均正常,影像檢查示骨折解剖復位;(2)乙級,雙側面中部外形基本對稱,無復視及眼球內陷,張口度3.0~4.0cm,咬合關系尚可,影像檢查示骨折基本復位;(3)丙級,雙側面中部外形不對稱,無復視或眼球內陷,咬合關系輕度紊亂,張口度2.0~3.0cm,影像檢查示骨折斷端錯位。

二、結果

23例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術后隨診3個月以上,療效結果甲級11例、乙級4例。所有患者面部畸形得到改善,無明顯瘢痕,咬合關系基本恢復良好(圖9),其中5例伴有眼球內陷者術后4例得到矯正,1例因失明摘除眼球;4例伴有復視者術后3例復視消失,1例好轉;8例伴有眶下神經麻木者,6例術后3個月內感覺恢復正常,2例半年才恢復正常。4例患者術后3~5d出現個別后牙早接觸,張口困難,但經調、彈性牽引、張口訓練后咬合關系逐漸恢復正常。且無術后感染需切開引流或取出鈦板的病例。術后三維CT復查示患者骨斷端均對位、對線良好(圖10)。典型病例患者,男,20歲,復雜性面中部骨折,涉及鼻骨、篩骨、顴骨、上頜骨等多個部位粉碎性骨折,合并中型開放性顱腦外傷:廣泛性顱骨骨折;前顱窩骨折;左側額葉腦挫裂傷;肺挫傷;頭皮血腫;頭皮挫傷;左眼球破裂;多處顏面軟組織挫裂傷;20d前由神經外科轉入口腔科治療。查體:面中部嚴重畸形,面神經功能3級。左眼視力檢查無光感,眼球不能活動,右側視力正常,眼球活動好。咬合關系紊亂,左側反,張口受限,約1.0cm,左上頜向下、內移位。頭顱CT平掃+三維重建:前顱窩,左側額骨,雙側篩骨,鼻骨,上頜骨粉碎性骨折,副鼻竇積液,左側顱面部軟組織明顯腫脹(圖11)。轉入2d后在全麻下行面中部骨折復位術(顴骨、上頜骨等復合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眼球摘除術,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固定到活動的原則,采用面部多個小切口及口內切口(圖12),沿顴顳縫、顴額縫、顴頜縫或顴骨骨折線向上撬動移位的顴骨,順此松解移位的相應上頜骨、鼻骨后復位。以下頜骨為基準,先復位鈦板固定上頜骨,確定咬合關系恢復良好后,再復位固定鼻骨、眶下緣、顴骨、顴弓,摘除眼球,眶底部分缺損使用鈦網塑型后修補缺損處,術后行頜間彈性牽引7d,面型、咬合關系恢復較好,張口度逐漸恢復正常(圖13~14)。

三、討論

恢復咬合關系,解除張口受限,復原面部外形是治療復雜性面中部骨折的原則[2]。面中部骨折涉及上頜骨、顴骨、鼻骨、額骨、篩骨等多塊骨塊,為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恢復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必須先確定骨折部位的精確性,為手術復位提供參考。對陳舊性的復雜性面中部骨折,術前根據三維CT圖像分析出再次手術的截骨部位和不必重新截骨的部位,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參考意義。本組23例術前均拍攝三維CT重建,為術前設計及術中固定鈦板、鈦網的選擇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甚至能判斷眶周是否存在骨缺損,有無微小的骨折片移位,為術中如何復位固定骨折提供了有力參考。微創操作(minimallyinvasiveprocedure,MIP)和微創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的概念于1983年被首次提出。目前,微創外科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在所有外科領域,并成為當前外科的發展趨勢。面中部是頭面部突出的美觀部位,臨近有重要組織結構,手術入路的選擇必須熟練掌握面部的解剖結構、層次,遵循最小侵襲性的微創理念,輔助微創器械,采用合適的隱蔽部位入路、兼顧術野暴露又美觀的原則,按層次精細分離顯露骨折后進行準確的骨折復位固定,避免損傷重要的神經血管、肌肉及器官,達到最佳的手術效果[3]。不同手術入路各有其優缺點,需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骨折的類型、及復合傷的特點,同時尊重個人不同的要求,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即酌情選用或聯合運用等各種手術入路,配合使用微創手術器械,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如有開放傷口的患者按原外傷傷口或適當延長原傷口做切口,不再產生新的傷口,把手術創傷減到最少。瞼緣下切口直接顯露眶下緣和眶底,還可向外眥延長(不超過外眥角外2cm)暴露眶外緣、顴骨體、顴額縫,還需注意保護角膜和鼻淚管。口內前庭溝切口充分暴露上頜骨各骨折處、顴骨體中下部分及眶下緣,快速剝離直達骨面,因其切口隱蔽及面部無瘢痕,不傷及面神經及重要血管,相對安全,應用越來越廣泛。口內切口也可和局部小切口(眶周切口、耳前切口、顳部切口等)聯合應用,充分暴露上頜骨、鼻骨、顴骨、顴弓和眶區的骨折線,在直視下復位固定骨折。還可以輔助內鏡、穿頰器等特殊器械來顯露復位固定,減少切口和損傷。傳統的冠狀切口可以把切口設計在發際內,翻瓣剝離后充分顯露面中部的大部分骨折區域,容易復位固定,面部無瘢痕,一度廣泛應用,但存在損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的弊病,暴露眶下緣區骨折術野不夠,可能出現如面神經的損傷、頭皮下血腫、頭皮麻木、感覺異常、禿發瘢痕、顳部凹陷、鼻眶區肥厚等并發癥,所以目前除了嚴重的面中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陳舊性骨折外,冠狀切口的應用越來越少[4-5]。總之,手術入路的參考應根據骨折移位情況、復位固定的困難程度,結合面部美容學要求,進行綜合性、個體化的設計,選擇切口的順序為開放性傷口口內切口面部局部小切口冠狀切口。各種切口可組合應用,彼此相互貫通,盡量在直視下完成骨折的復位及固定,達到功能及外形的最佳效果[4]。本組大部分采取了非冠狀切口及聯合切口,僅2例陳舊性骨折采用了冠狀切口,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各種切口小甚至無瘢痕,損傷小,操作簡便,固定效果可靠,避免更大的創傷和心理負擔,符合現代醫學的美容微創原則。

復雜性面中部骨折病情復雜,除了術前精確的設計,還需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同時重視頜骨的生物學特性,如選擇合適的鈦板固定系統以及恰當的復位固定術,配合適當的彈性牽引,同期修復鼻畸形、眶壁缺損、眼球內陷等。上頜水平向的復位固定是以下頜為參考確定正確的咬合關系,顴骨、眶下緣、鼻骨骨折以顱骨為基準從外到內進行復位固定,先恢復面中部的下方寬度,再恢復其上方寬度和突度,最后恢復面中部高度;而且顴骨、顴弓結構的恢復和重建有利于面中部的寬度和突度的確定[4]。研究指出,面中部骨折的治療應按照從固定到活動、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進行復位固定,即從無移位到有移位,從線性骨折到粉碎性骨折的順序原則進行設計和操作,以達到面中部功能及外形的統一[6]。失明意外發生率最高的骨折類型是鼻眶篩骨折或顴骨粉碎性骨折,并與外傷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需要指出的是,眼球受傷的患者應避免交感性眼炎的發生[7]。而對于復雜性面中部陳舊性骨折不僅要盡可能恢復面部的外形和功能,還可能要掌握骨移植術、正頜外科截骨術、軟組織成形術等多種技術和操作。術中應注意:(1)有復視癥狀的骨折,應完整恢復眶下壁、眶內壁和眶外壁,盡可能復位固定內眥韌帶,伴淚道阻塞要做淚囊吻合術。(2)伴有鼻外傷及鼻骨骨折畸形,及時行鼻骨骨折復位固定,恢復鼻外形,注意鼻眶窩基底部深度,必要時同時行隆鼻術。伴上頜骨額突骨折或鼻篩眶骨折下陷者,修復后外鼻可用鋼絲或鈦板固定。(3)伴有眶底或眶外壁骨缺損多采用自體骨、鈦網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稀(Medpor)修復,鈦網前后徑不宜過長,避免損傷視神經;Medpor修復眶壁缺損要根據眼球突度的變化,適當增加Medpor厚度來增大眶內軟組織的容積以更好恢復眼球突度及外形[6]。輔助穿頰器及內鏡技術的應用符合“微創”的特點,在內鏡下多角度顯示骨折的復位及固定情況,降低手術的復雜性,避免傳統手術切口所致的面神經損傷、減少瘢痕,并減輕患者的術后反應和恢復時間,目前已應用于眶下緣、鼻骨、顴弓骨折的治療;Lee等[8]對25例面中部顴弓骨折使用了內窺鏡輔助復位固定,術中采用耳屏切口入路,復位和固定效果良好,切口隱蔽且無面神經損傷。鼻內窺鏡下手術野清晰,光線強、有放大作用,0°、30°足夠暴露術野,操作精確,可直視下完成手術,減少手術盲目性和不必要創傷;但該方法也存在部分不足,如單手操作需要助手配合,鏡面易于被血污染,需要止血。另外通過發際內顳部切口輔助內鏡下分離顯露顴弓、顴骨、顴額縫骨折進行復位固定,創傷小、瘢痕不明顯,但操作空間小、可視度有限,僅適用于骨折移位小的線性骨折,不適合移位大、粉碎性的復雜性面中部骨折。隨著內鏡技術的提高和內鏡器械的不斷改進,內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9]。CAD技術和導航技術的應用突破了二維影像的空間局限性,制作三維頭顱仿真模型,準確定位,預先設計手術治療方案,顯示三維可視化的術野,是未來口腔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方向[10-11]。目前數字化手術導航系統已開始在國內少部分醫院應用于面部骨折的治療,但其手術設備要求較高,導航系統軟件復雜,費用也較高,軟組織影像出現漂移,仍需補加多個皮膚切口,目前仍受到一定的限制[12-13]。而本組病例采用多個切口或輔助微創器械聯合的微創技術治療復雜性面骨骨折,具有顯露好、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和損傷小的優點,瘢痕小、神經癥狀少,符合現代美容微創的原則,是一種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作者:鐘凡關崧華鄧書海郭毅趙繼剛陳玉婷雷欣單位: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院口腔科

第6篇

【摘要】 目的 研究下頜骨牽張成骨中全身注射神經生長因子(NGF)對損傷的下齒槽神經的修復作用。方法 新西蘭白兔48只,全麻下行雙側下頜骨牽張成骨術,術后第4天以 0.5mm/12h的速度牽張,共10天。術后即分別給予肌注NGF 0.6μg/d×20天和相當量生理鹽水。采用BL420F生物機能實驗系統及檢測設備,分別在術前、牽張期結束、固定期1、2、4周時行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測試。結果 在牽張完成時、固定期1周,NGF組和對照組的SNAP波幅和潛伏期無統計學差異;在固定期2、4周,NGF組波幅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潛伏期明顯低于對照組(P

【關鍵詞】 神經生長因子;牽張成骨; 感覺神經動作電位;下齒槽神經

Recovery effect of systemic injec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inferior alveolar nervein a rabbit model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covery effect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following systemic injection of NG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a rabbit model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ethods Totally 48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bilate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ith a rate of 0.5mm/12h for 10 days.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0.6μg/d×20d NGF or normal saline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respectively.BL420F monitoring system was applied to record the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SNAP) before surgery,at the end of distraction,or at consolidation time of 1,2,4 weeks respectively.Results At the end of distraction and 1 week following distraction,the amplitude of the evoked potentials and latency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GF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t the consolidation time of 2,4 weeks,the amplitude of the evoked potentials and lat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lower respectively in NGF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nerve growth factor;distraction osteogenesis;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inferior alveolar nerve

牽張成骨技術(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又稱為“自體性骨組織工程”,是20世紀50 年代由前蘇聯學者Ilizarov[1]發展和完善并用于矯治各類四肢長骨畸形的一種方法,90年代后開始應用于口腔頜面外科域[2],且發展迅速,已成為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下頜骨有特殊的解剖結構:下齒槽神經(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位于骨性下頜管中,在牽張器植入、下頜骨牽引延長的過程中受到創傷和牽拉,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IAN的損傷[3-5]。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1952 年Levi.Montalcini最先在研究雞胚的神經發育過程中發現的。NGF對神經元的存活、生長發育、分化、再生和功能維持起調控作用。現已證實NGF是參與損傷神經再生和功能修復的重要因素,是兼有神經營養因子與促神經突起生長因子雙重作用的蛋白質[6],全身應用NGF在治療中樞及外周神經損傷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且已應用于臨床[7-9]。很多研究證實,NGF及其受體在牽張成骨的過程中出現高表達,而且與牽張應力有著密切關系。隨著牽張應力的消失,NGF及其受體的表達很快降低并恢復到正常水平[10-12],這提示神經損傷在固定期的自我修復過程中,應用外源性NGF很可能會加快神經修復。本研究組的既往研究發現,DO中牽張區局部應用NGF能明顯促進IAN的恢復[13],但全身注射NGF這種更安全的應用方式,是否能促進下齒槽神經的修復仍未明確。因此在本實驗中,我們在牽張器植入后當天給予全身注射NGF,檢測兔 IAN的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監測牽張成骨術前及術后不同時期IAN功能的變化,研究全身注射NGF對下頜骨牽張成骨術中IAN功能的影響。

材料與方法

1 實驗動物及分組

成年新西蘭白兔52只,由本校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雄性,口頜系統無異常,體重 2.8~3.2 kg,實驗前分籠適應性飼養1周,普通飲食。將兔隨機分為9組,Ⅰ組(空白組,4只)和A組(肌注NGF,牽張結束即刻組),B組(肌注NGF,固定期1周組),C組(肌注NGF,固定期2周組),D組(肌注NGF,固定期4周組),E組(肌注生理鹽水,牽張結束即刻組),F組(肌注生理鹽水,固定期1周組),G組(肌注生理鹽水,固定期2周組),H組(肌注生理鹽水,固定期4周組),每組6只。除Ⅰ組未進行任何干預外,其他8組均行骨牽張術。

2 牽張器

所用的內置式雙側下頜鈦牽張器由西安中邦鈦生物材料公司與本課題組共同研制(圖1)。所應用的因子是人胚胎提取的NGF,由第四軍醫大學生化中心提供。

圖1 下齒槽神經及牽張器

3 手術過程

兔術前30分鐘肌注青霉素30萬U,給予肌注氯胺酮50mg/kg,靜脈注入苯巴比妥鈉40mg/kg,全麻成功后,頜下三角區備皮。取仰臥位固定四肢并常規消毒鋪巾后,向頜下三角區局部注射含有1:200000腎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2.5ml。沿頜下三角正中切開皮膚和皮下約3cm,顯露雙側下頜下緣,切開骨膜并沿其深面向頰側翻瓣,暴露并保護好頦神經,行牽張器植入。在截骨過程中,一直高度注意保護好下齒槽神經血管束,而且完全固定牽張器后的骨斷端未見明顯移位,避免了下牙槽管斷端對IAN的刺激。創口反復沖洗后將骨膜復位縫合,分層嚴密縫合皮下和皮膚。將上前牙磨短至原牙冠的一半長,以減少將來下頜前徙時上切牙對下頜牙齦的刺激,以后每周調磨上前牙1次。

4 術后處理

兔完全蘇醒后送回籠中,嚴密觀察并記錄其精神、飲食和體重情況。術后傷口每日清潔消毒并涂紅霉素軟膏2次。術后4天內肌注青霉素,30萬U/12h。術后即分別給予肌注NGF 0.6μg/d×20天和相當量生理鹽水。經過4天的延遲期后,各組均按照0.5mm/12h的速度連續牽張,總距離10mm。

5 神經電生理檢查

分別在牽張完成時,固定期1、2、4周行IAN和SNAP檢測。兔麻醉后取仰臥位,存在角膜反射,安靜不動,室溫20~22 ℃,頜下三角區刮毛備皮。沿頜下三角正中切開皮膚和皮下約3cm,顯露雙側下頜下緣,向頰側翻瓣,暴露并保護好頦神經。取出牽張器,在下頜骨頰側頦孔區至下頜骨下緣沿IAN的走行兩側,渦輪機鉆頭開辟2條平行溝槽,咬骨鉗輕輕去除頰側骨板,玻璃分針小心游離IAN,期間持續滴石蠟油保持IAN濕潤。用一直徑約為3cm鋼圈與皮膚兩側切緣縫合形成油槽,以容納石蠟油,使IAN處于石蠟油環境中。頦孔端IAN置雙極電極作刺激電極,下頜孔端置另一雙極電極作記錄電極并固定之。在刺激和記錄電極間置一針電極接地(圖2)。以細電壓單刺激的模式,刺激波形為方波,波寬

圖2 油槽及電極的放置0.5ms,延時5.00ms,無疊加,起始刺激電壓為1V,逐漸增加刺激強度直到引出最大穩定動作電位。刺激偽跡到動作電位第1個波峰為潛伏期,峰基線值為波幅。每只兔的雙側IAN測量結果取平均值后進行記錄。

結 果

在48只接受手術的實驗兔中,有3只(B、C、F組各1只)在牽張期發生頜下區膿腫,后消瘦死亡,故被排除后續研究。其余45只均耐受手術并保持健康狀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健康兔的體重損失量都

SNAP檢測結果顯示,正常未進行干預組(Ⅰ組)IAN波幅為0.45mv,延遲期為1.49ms。牽張結束時、固定期1、2、4周時NGF組的波幅均高于對照組;牽張結束時、固定期1、2、4周時NGF組的潛伏期均低于對照組(表1,圖3、4)。

應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student t檢驗,分析NGF組與對照組之間波幅和潛伏期的差異。P

討 論

牽張成骨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治療下頜骨畸形或缺損的重要方法。NGF是20世紀50年初由Levi.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 細胞內發現的第1個神經營養因子,通常稱為7sNGF。NGF對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生物效應是維持和促進交感神經及來自神經嵴的感覺神經細胞的存活、分化、成熟以及發揮功能,是參與損傷神經再生和功能修復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認為未成熟的感覺神經含有大量的NGF受體,有NGF依賴性,直接影響到它的發育和成熟。無論是局部注射或全身注射外源性的NGF都能起到防止神經切斷術后感覺神經細胞的死亡。盡管成熟的感覺神經已經不及未成熟神經依賴于NGF,但仍然具有NGF受體,而且能夠作為靶原型逆向營養因子影響上一級神經元,表明NGF在成熟的感覺神經中依然起到很大的作用[14]。

很多研究已經證實了局部應用NGF修復外周神經(包括IAN)的良好效果。同時Eppley等[15]在應用NGF修復兔下牙槽神經缺損時還發現再生的神經軸突周圍有新生骨質生成。研究表明,NGF可能通過如下3種途徑促進成骨:(1)誘導感覺和交感神經纖維長入骨痂,感覺和交感神經纖維在正常骨代謝和骨折愈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喪失這兩種神經纖維支配的骨組織會表現為鈣化不良或骨質疏松,而NGF正是促進這兩種神經纖維發育和再生的主要因子之一[16];(2)直接促進成骨細胞的分化并抑制其凋亡[15];(3)促進局部組織血管生成[17]。但是局部注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局部注射勢必要對牽張區造成二次創傷,可能造成局部的物理損傷、炎癥、疼痛甚至引起感染等潛在的并發癥;局部注射的生長因子代謝快,能暫時形成有效的濃度,但是持續時間不長,雖然緩釋載體的應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局部注射生長因子的作用時間,但是也存在材料的降解產物反應等諸多問題。全身注射NGF不僅能夠避免上述醫源性損傷的出現,而且除了直接作用于牽張區外,還可能通過作用于中樞促進外周神經的恢復,在體內維持有效的作用時間。另外,全身注射NGF還有方法簡便、不良反應小的優點,而且從心理上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對全身注射NGF的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進行了頗多研究,陳燕濤等[18]在對48例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治療中發現,全身應用NGF對周圍神經損傷的恢復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患者疼痛和乏力癥狀的改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韓汝政等[19]用NGF治療顱神經損傷70例(肌內注射NGF)與對照組(常規支持療法)相比,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并能顯著縮短病程,早期應用更佳。張素愛等[20]全身應用NGF對98例面神經炎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NGF對面神經功能的恢復在早期即具有促進作用,且隨療程延長,療效進一步增加,NGF配合常規治療明顯縮短面神經炎病程,改善預后,并具有不良反應少等優點。Santos等[21]在全身應用NGF對大鼠燒傷的研究中,證實NGF不僅能防止外周神經元的死亡而且還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和血液黏稠度。綜上所述,全身應用NGF對中樞神經、外周神經、運動神經或是感覺神經損傷的修復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且能不同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

下齒槽神經走行于狹窄的骨性下頜管,下頜骨截骨、牽張器安裝、骨斷端的移位以及對神經的拉伸都有可能對IAN產生直接的損傷[4]。牽張成骨中,由于截骨術后組織滲出、組織的低氧、牽張過程中對周圍軟組織的延長勢必導致牽張區壓力的大大增加,動靜脈回流受阻,從而對IAN造成間接的損傷,類似于正中神經的“腕管綜合征”[22]。然而下頜骨的牽張是造成IAN損傷的最主要因素,牽張中不僅要延長下頜骨及其周圍肌肉等軟組織,重要的是在牽張的同時對IAN也進行了延長,雖然IAN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依然會造成IAN的損傷甚至是不可逆的損傷。Rostcam等[23]認為牽張成骨是造成IAN損傷的機械因素,即使以0.5mm/12h的速度牽張仍然會導致IAN的損傷。為了能促進IAN的修復及下頜骨的成骨并縮短DO周期,NGF作為經典的促神經修復因子,其固有的修復IAN和促進成骨作用愈加受到重視。

牽張過程中對IAN的延長導致的髓鞘崩解和巨噬細胞的入侵,牽張區的各種內源性因子表達明顯增高,隨著牽張結束這些因子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11]。因此,外源性因子的最佳干預時機應該選在牽張成骨的固定期。但是同時參考臨床上治療外周神經損傷的時機、方法、劑量及療程[18-20],為了充分的發揮NGF的作用,我們在牽張器植入術后立即給予肌注NGF,每日1次,直到固定期1周結束。

近兩個世紀,神經電生理的方法檢測下牙槽神經的功能,在臨床和實驗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神經電生理的方法無論在敏感性還是特異性上有著獨到的優勢[4,24]。近年來大量文獻證實,用誘發神經動作電位的方法能很好的檢測在牽張成骨中各個時期神經的受損情況[4]。本實驗采用BL420F生物功能實驗系統及檢測設備誘發并記錄IAN的SNAP,波形穩定,重復性好,結果可靠。在SNAP檢測中,波幅降低說明有一定數量的神經纖維斷裂、軸突缺失;潛伏期延長則說明有節段性軸突脫髓鞘變,神經纖維傳導速度降低,由此可反映神經的功能。實驗中我們采取完全解剖游離IAN的方法,排除了周圍組織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能充分反映IAN的功能。我們發現,在牽張結束時、固定期1周,雖然全身注射NGF組IAN的SNAP波幅高于對照組,延遲期低于對照組,但沒有統計學差異。而固定期2、4周全身注射NGF組IAN的SNAP波幅明顯高于對照組,延遲期明顯低于對照組(P

總之,全身注射神經生長因子有利于牽張成骨中下齒槽神經功能的恢復,這有望為臨床上減少DO治療的神經并發癥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Ilizarov GA.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 tissues:PartⅡ.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trac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9,(239):263-285.

[2]McCarthy JG,Schreiber J,Karp N,et al.Lengthening the human mandible by gradual distra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1):1-10.

[3]王曉霞,王興,李自力,等.下頜骨牽引成骨術對下牙槽神經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2,37(1):50-53.

[4]Makarov MR,Harper RP,Cope JB,et al.Evaluation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function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he dog[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8,56(12):1417-1423.

[5]Marina R,Makarov MR,Samchukov ML,et al.The effect of gradual traction on peripheral nerve[M].Craniofaci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2001.89-101.

[6]Snider WD,Johnson EM.Neurotrophic molecules[J].Ann Neurol,1989,26(4):489-506.

[7]Barinaga M.Neurotrophic factors enter the clinic[J].Science,1994,264(5160):772-774.

[8]Hayashida K,Clayton BA,Johnson JE,et al.Brain 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 induces spinal noradrenergic fiber sprouting and enhances clonidine analgesia following nerve injury in rats[J].Pain,2008,136(3):348-355.

[9]Shao Y,Ma H,Wu Y,et al.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changes of myelin basic protein and functional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injury in rats[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English Edition),2002,5(4):237-240.

[10]Byun JH,Lee JH,Choi YJ,et al.Co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p75NGFR in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after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8,37(5):467-472.

[11]Aiga A,Asaumi K,Lee YJ,et al.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ns and their receptors 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s(Trk) under tensionstress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Acta Med Okayama,2006,60(5):267-277.

[12]Park BW,Kim JR,Lee JH,et al.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afte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t[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35(7):624-630.

[13]Wang L,Zhao Y,Cheng X,et al.Effects of locally applied nerve growth factor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histology in a rabbit model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38(1):64-69.

[14]Barry L,Eppley MD,Robert V,et al.Efficac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regeneration of the mandibular nerve: a preliminary report[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1, 49(1):61-68.

[15]Eppley BL,Snyders RV,Winkelmann TM,et al.Efficac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regeneration of the mandibular nerve: a preliminary report[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1,49(1):61-68.

[16]Wang L,Sun MY,Jiang YG,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and tyrosine kinase A in human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effects on in vitro invasive behavior[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64(4):636-641.

[17]Grills BL,Schuijers JA,Ward AR,et al.Topical applica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mproves fracture healing in rats[J].J Orthop Res,1997,15(2):235-242.

[18]陳燕濤,何清,劉尚禮,等.神經生長因子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8):744-746.

[19]韓汝政,李化偉,耿正順,等.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顱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10):1457-1458.

[20]張素愛,陸素琴,儲旭華,等.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45例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9(5):392.

[21]Santos FX,Escudero M,Perez L,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on vascular extravasation in experimental burns[J].Burns,1995,21(6):445-448.

[22]Yoshii Y,Zhao C,James D,et al.The effects of hypertonic dextrose injection on connective tissue and nerve conduction through the rabbit carpal tunnel[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9,90(2):333-3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台安县| 庐江县| 商南县| 镇坪县| 兴城市| 资阳市| 晋城| 贵德县| 周宁县| 墨竹工卡县| 杨浦区| 甘谷县| 城固县| 辉南县| 苍南县| 平远县| 黔南| 盖州市| 额尔古纳市| 二手房| 临泉县| 资溪县| 惠州市| 麻栗坡县| 绵阳市| 呼图壁县| 神池县| 清徐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城| 石屏县| 蕲春县| 宁乡县| 黄山市| 启东市| 额尔古纳市| 呼伦贝尔市| 怀仁县| 习水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