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3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醫學技術的前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CAD/CAM系統的應用前景
目前CAD/CAM系統在義齒加工企業中主要用于全瓷修復體的制作,全瓷修復體具有色澤逼真、穩定自然、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損,頸部無牙齦黑線,不影響核磁共振檢查等優點,[3]近幾年來各個公司相繼推出了多種品牌的可切削瓷塊,使全瓷修復體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除此之外,CAD/CAM系統也被應用于套筒冠、鈦及鈦合金義齒、種植義齒的制作。日本已經開發出利用光固化樹脂制作全口義齒的分支。CAD/CAM系統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包括三維測量裝置、計算機輔助設計部分、計算機輔助制作部分。它將口腔修復體的傳統模式簡化為獲取數據、計算機設計修復體、制作修復體三道工序,減少了患者的就診次數、縮短了患者治療時間[4],提高了義齒加工企業的生產效率。但就目前的市場應用現狀來講,CAD/CAM系統主要應用于全瓷修復體的制作,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全瓷修復體仍屬高端產品,應用受到人們消費水平的限制,而且在義齒加工企業中應用CAD/CAM系統制作全瓷修復體,是以醫師制作的模型為基礎。醫師的模型制取水平不同行限制了CAD/CAM系統的應用。
2CAD/CAM系統對操作人員的要求
使用CAD/CAM系統要求操作人員能夠熟練使用數模轉化儀,準確獲得義齒的基礎信息,避免產生人為的誤差。操作人員要對義齒的設計有深刻的認識,能夠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完善修復體的個性化設計,使之適應患者的獨特個性,擴展CAD/CAM系統的適用范圍。此外,了解基本的機械加工知識也是CAD/CAM系統操作人員的基本要求之一。
3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培養的改革
(1)將CAD/CAM系統操作引入教學:盡管目前國內義齒加工所使用的CAD/CAM系統品牌不同,但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基礎原理大致相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培養中可以將CAD/CAM系統引入學校,加入《口腔固定義齒工藝技術》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熟悉其基本操作步驟,更快的適應工廠的工作需要。(2)培養修復體設計能力,通過人機對話完成修復體設計:CAD/CAM系統的應用簡化了技師的工作流程,降低了加工操作的難度,使義齒更容易達到技師想要的效果,這就要求技師在修復體的設計上更加合理,培養設計能力將成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培養的重點,提升到與培養動手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3)美學能力的培養:全面系統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養成良好的審美觀,使義齒產品的設計在合理的基礎上更加美觀,符合使用者的審美要求,提高制作義齒的成功率。(4)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隨著CAD/CAM系統的應用,技師的工作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傳統技師遇到的車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工作強度大、晝夜顛倒等困難在工作中逐漸消失,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將逐漸增加,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滲透這一內容,改變學生以往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未來工作態度。綜上所述,為了適應CAD/CAM系統對義齒加工行業的影響,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培養中應注重針對性內容的建設,培養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注重培養修復體設計能力和美學能力;同時,培養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高相應的素質,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隨著CAD/CAM系統應用越來越廣泛,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加,我們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適應性:既能適應傳統義齒加工技術的需要,又能適應CAD/CAM系統自動化加工的需求,增加學生的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作者:蔣大鵬 崔珊珊 單位: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針對目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專業認知度、專業滿意度、專業適應度低下的現狀,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利用校企平臺,為學生的專業思想引導工作探索新途徑:在專業思想教育課堂中進行體驗式教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著力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校企攜手開展學科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創新性開展專業思想引導工作,將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專業教師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提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社會認可度。
關鍵詞: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思想引導工作
1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專業思想引導工作現狀
1.1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思想特點
1.1.1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認知度不高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社會認知度不高,在國家行業準入制度不完善、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企業工作環境較差的國情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負面評價多,社會、家長、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工作環境、崗位職責、晉升路徑、行業趨勢、企業人才需求等普遍缺乏了解。加上在我國傳統文化“重文輕技”的影響下,學生、家長傾向于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口腔技師,認為口腔技師是工作在工廠流水線的低學歷、低社會地位、低技術含量、低收入的普通工人,因此學生對專業不滿意,對專業前景及個人發展缺乏信心,從而缺乏學習興趣。1.1.2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滿意度不高(1)職業期待與現實不匹配。高職口腔醫學技術畢業生初入社會不能對自身價值有一個準確定位,“眼高手低”,職業期望不合理;受傳統觀念影響,學生希望畢業后能就業于穩定、清閑、體面的體制內工作崗位,當接觸國內義齒企業的真實工作崗位后,心理存在巨大落差。(2)工作缺乏成就感。目前國內中高職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普遍存在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不合理,專業發展與行業趨勢脫節,教師觀念、理論、實踐水平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等問題,導致人才培養無法滿足企業用人標準。學生畢業后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容易喪失信心;義齒企業工作時間長,流水線式的工作內容枯燥、單調,學生認為不能體現他們的個人價值。(3)缺乏職業理想,沒有職業規劃。一些中高職學生對待職業選擇較盲目和隨意,往往以工資的高低作為擇業標準,并不以職業的發展及自己的適合度作為衡量標準,對職業生涯沒有長遠規劃,也沒有遠大的職業理想,不屑從底層做起,不能吃苦耐勞,對工作缺乏興趣及持久性。1.1.3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適應度不高目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企業管理制度嚴格,工作環境軟硬件設施不完善,學生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容易抱怨,產生負面工作情緒。
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專業思想引導工作的重要性
2.1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提升就業滿意度
傳統的專業思想教育往往停留在純理論說教層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在滲透著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中、在校內生產性實踐基地營造的職業環境中,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未來的職業文化、個人發展方向、最新技術等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在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的專業實踐中培養了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
2.2有助于提升專業課教師的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
傳統的專業思想教育主要以理論課堂宣教為主,與企業的聯系很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專業思想教育由原來封閉的校園教育環境走向現代化的、工業化的、開放化的社會教育環境中。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觀念,與時俱進,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重新設計教學環節,更新教學手段和內容,不但熟悉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本專業職業特點和職業道德對從業者的要求,在專業理論、實踐教學中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并予以正確引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專業課教師的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能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2.3有助于提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社會認可度
專業思想教育質量的提升有助于為企業培養出一批符合崗位要求的高專業素養、低流動性的優秀人才。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而企業發展又反過來為口腔醫學技術人才提供一個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隨著企業發展及行業人才輩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將不斷提升。
3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專業思想引導工作策略探討
3.1課堂中進行體驗式教學,實現專業思想教育形式創新
3.1.1企業名師進校園,幫助學生開闊專業視野,爭創行業模范(1)專業講座常規化:定期邀請企業代表、行業專家走進校園,普及本專業在有關領域取得的成就、行業發展趨勢;宣傳國家對本專業有關行業的發展規劃;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2)邀請優秀畢業生及優秀企業代表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習前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技術、職業素養要求、企業發展情況,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其明晰奮斗方向。3.1.2企業文化進課堂為一年級新生增加企業參觀課,帶領學生到行業內先進企業實地參觀,組織優秀學生到知名企業參加暑期見習,感受先進企業文化、職業氛圍以及專業技術的實際應用。3.1.3開展“啟發式”“工序化”教學(1)在教學模式上,把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在課堂上盡快實現教學方式由知識灌輸向方法傳授轉變,由傳統理論講授向“工序化”教學轉變。將啟發式、引導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把與實際工序割裂的傳統理論講授轉化為將知識點闡述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應用性實踐教學。(2)在教學內容上:專業教師需要把專業課內容與相關前沿技術、取得突出成就的行業人才的先進事跡相結合,啟發學生思考。3.1.4企業設立專項企業獎學金、學生基金,引導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1)通過創辦口腔學生社團組織,企業設立專項學生基金資助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專業技能在第二課堂為社區、校園服務,促進學生在服務中感受專業價值。(2)企業通過設立專項獎學金,并以獲得企業獎學金作為吸納優秀畢業生的標準之一,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2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實現專業思想教育內容創新
(1)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切入點,在專業文化建設中引入行業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以企業文化精髓為重點,通過橫幅、海報、網絡、校園廣播等形式實現學生和企業文化“零距離”接觸,將專業思想教育與工學結合相互滲透。(2)以校企實踐活動為平臺,結合企業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教育,如學生深入企業調研,參加科技競賽、專業技能競賽等,實現專業思想教育內容創新。
3.3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促進專業思想教育觀念與時俱進
專業思想教育應貫穿學生在校全部學習階段,專業教師對專業的認知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培養一批具有就業指導能力、能迅速適應行業變化、有創新性、能突破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專任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思想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具體措施如下:(1)校企共建“雙師型”培訓基地,建設一批示范性師資培訓基地;(2)企業提供平臺給教師深入生產一線進行掛職訓練;(3)聘請企業專家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并鼓勵青年教師利用校企合作平臺進行項目研發、技術開發或者承擔科研項目以及教材編寫工作。
3.4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提供專業思想教育堅實物質保障
(1)搭建協同創新創業平臺。為更好地深化學生的專業思想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為學生搭建創業平臺,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營造校園創業氛圍。(2)構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加深與企業的合作,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幫助學生在校園中體驗職業環境,改善專業學習條件,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培養專業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專業認同感增強。
3.5校企攜手開展學科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夯實專業思想教育根基
【關鍵詞】牙列缺損;磁性附著體;可摘局部義齒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602-01
磁性附著體是一種新行的口腔修復方法,在臨床中已被廣泛應用,它不但能在嚴重牙列缺損的情況下獲得良好的固位效果,而且最大程度保留口腔內殘留的牙根牙冠提高義齒咀嚼效率,應用范圍廣,操作簡便,療效好。本文對12例成人牙列缺損因傳統固位差、嚴重牙周病患者,選擇磁性附著體固位的可摘局部義齒進行修復治療,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2例,女8例,男4例,年齡42-62,平均年齡52。患牙168顆,其中前牙54顆,前磨牙48顆,磨牙66顆。口腔檢查:嚴重牙周病、缺牙區有殘冠殘根,牙槽嵴低平,拔牙創恢復良好。
1.2 方法 ①口腔檢查,對基牙的齲壞、牙周病進行治療,保證基牙狀況良好,殘冠殘根行完善的根管治療。②根據缺牙區情況選擇修復方式,游離缺失者選擇可摘式精密附著體。③根據修復設計,選擇基牙殘冠殘根數。④每半年定期復查1次。
2 結 果
修復后半年復查167顆,其中2顆殘根松動,1顆修復體脫落,成功率98%。3 討 論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口腔修復材料及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我們進行牙列缺損治療提供更多的選擇,傳統的修復方法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尤其是磁性附著體的出現,使許多以前無法保留的健康牙體組織得以保存,提高了修復質量。
磁性附著體有許多種類,要取得良好的修復效果,首先要做仔細的口腔檢查,尤其是基牙健康檢查;做修復設計要仔細全面,牙體預備一定要完善,最大限度地保存牙體組織,以達到最大牙體強度。
磁性附著體因其具有能顯著改善義齒固位[1-2],對基牙側向力小[3],對義齒就位道要求低,制作簡單等優點,在口腔臨床中的應用已越來越廣泛[4]。用磁性附著體進行牙列缺損的治療前景廣闊。實踐證明,此方法的適應證廣泛,雖有失敗,但只要認真總結,在臨床實踐中對這一修復技術進行不斷完善,是可以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的。
參考文獻
[1]肖雪,馮海蘭.磁性附著體在下頜全口覆蓋義齒中的臨床應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0,18(4):232-234.
[2]趙銥民,邵龍泉,林麗紅,等.Magfit磁性附著體在全口義齒修復中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99,15(6):422-426.
[關鍵詞]遼寧省;醫藥衛生;專業介紹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4-00-02
健康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而醫藥衛生類人才是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維護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就,醫藥衛生人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質量不斷提高,人才結構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顯提高。從《衛生部我國醫藥衛生人才發展十年規劃》獲悉:
國家醫藥衛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指標1單位12009年12015年12020年衛生人員總量1萬人1778195311255執業(助理)藥師1萬人135.8155185注冊護士1萬人1176.91232.31445中藥1萬人13.916.65113.3醫學檢驗1萬人15.7110.1117.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1/千人口10.5310.6810.83
可見,面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我國醫藥衛生人才總量仍然不足,特別是基層衛生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我國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任務更加艱巨,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從而給求學者提出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未來學習醫藥衛生類專業,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1護理專業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的學科。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護士的職業素質、服務態度、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醫患關系的和諧、融洽,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因而護理專業培養目標是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適應社會需求的中等護理人才。畢業后能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課程設置:開設英語、計算機、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和醫學基礎與臨床醫學的主要課程;專業課設有護理學基礎,內外婦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社區護理、護理管理學、護理心理學等課程。
隨著人們對護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護理人員不僅局限于對住院病人的疾病護理,還擔負著對病人、家屬以及社會大眾進行疾病護理咨詢、健康教育、家庭訪問,社區群體保健等;現有護理人員顯然難以滿足社區護理、專業護理等新型護理模式的要求。護理人才的培養日顯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職業院校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中,護理專業名列其中。勝任新時代要求的護理人才已經成為國家最為緊缺的人才之一。 護士緊缺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這些都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開設學校:中國醫科大學附設衛校、遼寧中醫學院附設衛校、遼寧省人民醫院附設衛校、沈陽醫學院衛校 沈陽市中醫藥學校、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2醫學檢驗技術專業
醫學檢驗是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脫落細胞等標本,進行化驗檢查,以獲得病原、病理變化及臟器功能狀態等資料。其專業就是學習檢驗的方法、原理、結果分析等技術的專門學科。該專業培養具有掌握醫學檢驗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醫學檢驗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的醫學中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后可以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檢驗、衛生檢驗、病理檢驗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
課程設置:開設英語、計算機、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公共課程和醫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主要有生物化學及檢驗技術,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臨床檢驗技術、人體寄生蟲檢驗技術等。
隨著醫學檢驗事業的不斷發展,醫學檢驗技術在現代化醫院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檢驗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不應停留在只要求學習檢驗技術而脫離臨床的學習方法,而應把臨床與檢驗密切結合起來,培養自己成為新一代的醫學檢驗人員。醫學檢驗將以獨特的高科技風貌,成為21世紀醫學界的主導力量,應該說醫學檢驗專業是求學者不錯的選擇。
開設學校:中國醫科大學附設衛校、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3中藥專業
中藥即中醫用藥,主要起源于中國,少數中藥源于外國。中藥專業培養具有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的基本理論及操作技能,并可以從事中藥經營管理的中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中藥材生產企業從事中藥調劑、制劑、飲片加工、市場營銷、質檢、管理或中藥材生產工作。也有很多人從事藥品銷售。
課程設置:人體解剖生理學、中藥學、藥理學、藥用植物學、分析化學、中藥化學、方劑與中成藥、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藥事法規、中藥商品經營管理等。
中藥在世界各大經濟領域是發展最快的門類之一,中醫藥公司的年經濟效益增長率已經高于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們對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業對中藥學人才比較青睞,需求正在增加。我國的中藥學事業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猛,許多中藥品都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也與外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在專業人才方面有稀缺,這表明中藥學專業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開設學校: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4助產專業
助產是為使胎兒順利娩出母體產道,于產前和產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顧好產婦,認真觀察產程,并指導其正確配合產程進展以及接生(接產)。本專業培養具有人文社會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婦女保健知識、熟練掌握助產專業和護理基礎的理論、技能;能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助產工作中的問題;能在各級醫療機構從事臨床助產和婦幼保健護理工作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畢業生面向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婦幼保健機構,從事臨床助產、產科護理、婦幼保健、婦幼健康教育與咨詢、家政服務公司(母嬰保健)等工作。
課程設置:英語、計算機、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和醫學基礎與臨床醫學的主要課程;專業課設有護理學基礎,內外婦兒科護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心理學、產科護理學等課程(重點是婦科、產科、新生兒科專業)。
目前和今后幾年中我國人才緊缺專業,該專業畢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開設學校:沈陽醫學院衛校、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5口腔修復工藝專業
口腔修復工藝是以口腔醫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冶金學和美學的有關知識為理論基礎,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義齒、各種修復體及矯治器的專門技術。該專業培養具有一定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夠接受口腔各種修復體的材料選擇、設計制作、設備使用等方面的訓練,具有口腔修復技術的獨立操作能力的口腔修復工藝學中等專門人才。畢業后可以到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口腔醫院、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加工中心、醫學研究機構等單位工作。
課程設置:疾病學基礎、人體解剖生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預防保健、口腔內科學、眼耳鼻咽喉科學、口腔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醫學美容基礎、預防醫學、健康教育等。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對口腔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口腔專業人才在發達國家所占比例如日本為1∶600,德國為1∶1600,而在我國城鎮僅為 1∶50000,廣大農村差距更大。特別是近年來牙科診所及齒科加工技術中心快速增加,社會急需實用型口腔專業人才。
開設學校:沈陽醫學院衛校、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6藥劑專業
藥劑是一門跨化學、藥學和生物學三大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藥劑專業培養具備藥學、藥劑學和藥物制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藥物制劑和與制劑技術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中級應用技術人才。畢業后從事各類醫療機構藥房、制藥廠和藥物營銷部門的工作,勝任藥物調劑、營銷、用藥指導、藥材養護與倉儲管理等工作。
課程設置:解剖、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基礎、藥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藥事管理等。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藥劑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9年,國內從事執業(助理)藥師工作的人員有35.8萬人,到2020年,藥劑專業人員需求量達到85萬人。總的來說,藥物制劑專業就業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開設學校:中國醫科大學附設衛校、沈陽醫學院衛校、沈陽市中醫藥學校。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 口腔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研究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固位力和形變的大小.方法:鑄造標準模下頜第一磨牙試件40個,分別制作RPA卡環和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各20個.將卡環戴入相應的基牙并浸泡于去離子水中,測定在0、360、720、1080、1440、1800、2160次循環周期時卡環的固位力并記錄0和2160次循環周期時卡環固位臂和抗力臂卡環尖之間的距離.結果: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平均固位力為6.39±0.5N,Co-Cr卡環的平均固位力6.36±0.6N,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0和2160次循環周期后,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固位臂卡環尖和抗力臂卡環尖之間的距離均為6.46±0.7mm和6.46±0.5mm,RPA卡環的固位臂卡環尖和抗力臂卡環尖之間的距離分別為6.67±0.6mm和6.66±0.9m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固位力和形變與RPA卡環鑄造卡環相同.
關鍵詞 :卡臂尖;卡環;固位力;形變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081-02
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方法有很多,可摘局部義齒(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由于其適應癥廣、易于清潔、價格便宜,仍是目前較常用的的修復方式,主要是通過卡環臂尖端進入基牙倒凹區達到固位,但對于余留牙牙冠畸形,如基牙倒凹小或無倒凹、基牙牙冠呈錐形、基牙過短[1]等,使用傳統鑄造卡環很難獲得足夠的固位力.有研究認為[2],固位不良是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失敗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們通過對傳統RPA卡環卡臂尖進行球狀卡臂尖的設計并在基牙上預備半球形凹,命名為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它解決了固位不良型基牙無倒凹,固位力小的問題,且設計制作簡單,有著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本研究對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固位力和疲勞性能進行了測試并與常規RPA卡環進行對比.研究結果拓展了可摘局部義齒適應癥,改善了義齒修復效果.為維持患者口頜系統的長期穩定和臨床合理展開固位不良型基牙的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提供了新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設備
齒科鑄造支架用高熔Co-Cr合金(Co61%,Cr24% Bego公司,德國),卡環鑄造蠟(Bego,德國),標準牙陰模(松風公司,日本),模型觀測儀(Bego,德國),萬能測力儀(Ametek,美國),顯微鏡(上海顯微鏡廠).
1.2 實驗方法
1.2.1 試件的制作 從標準模中取下頜第一磨兩個,其中一個在頰側外形高點處按12mm卡臂長度的位置用直徑1.0mm的球形金鋼砂車針預備0.25mm高度的凹面,翻制基牙蠟模20個,未進行預備的第一磨牙翻制20個,然后整體鑄造.倒凹計測定出0.25mm的倒凹.將試件分為兩組:0.25mm倒凹三臂卡組、0.25mm倒凹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組,每組20個試件.每組用卡環成品蠟分別制作RPA半球形卡臂尖、三臂卡環和RPA三臂卡各20個,卡環厚1.0mm,寬1.5mm,半圓形橫截面.
1.2.2 卡環固位力及形變的測定 模擬卡環在口內連續摘戴,測定在0、360、720、1080、1440、1800、2160次循環周期時卡環的固位力.在顯微鏡測量0、2160次循環周期后卡環尖之間的距離.
1.3 統計分析
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水準為雙側α=0.05.
2 結果
2.1 卡環固位力
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平均固位力為6.39N,RPA卡環的平均固位力6.36N,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和RPA卡環在不同循環周期時的固位力見表1.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固位力與RPA卡環的固位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RPA卡環和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固位力顯著降低(P<0.05),而相同周期內RPA卡環和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固位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卡環形變
在0和2160次循環周期后,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固位臂卡環尖和抗力臂卡環尖之間的距離均為(6.46±0.7)mm和(6.46±0.5)mm,RPA卡環的固位臂卡環尖和抗力臂卡環尖之間的距離分別為(6.67±0.6)mm和(6.66±0.9)mm,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和RPA卡環的固位臂卡環尖在2160次循環后卡環變形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可摘局部義齒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能否獲得良好的固位[3],影響卡環固位的因素有基牙與卡環界面間的摩擦系數、卡環的材料性能、卡臂尖進入倒凹的深度及方向等.其中卡環進入基牙的倒凹尤為重要,固位力隨著卡臂尖進入倒凹深度的增大而增加[4],對于外形不良的無倒凹可利用的基牙,傳統方法制作的卡環無法獲得足夠的固位力.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將基牙進行改形,通常是用樹脂[5],或全冠[6-15]的方法來恢復牙體外形以創造可利用倒凹,但由于目前這些材料及其工藝的局限性[16-20]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修復效果.
本研究通過在牙體預備半球形凹面(人造倒凹)和制作與凹面相適應的鑄造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克服了固位不良型基牙傳統卡環固位差的缺點的同時利用了天然牙的界面,克服了全冠修復體與卡環間摩擦力小及倒凹深度和接觸面積不穩定的問題.鑄造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制作和修理簡單,價格便宜,磨除牙體組織少,備牙部位通常位于基牙的頰舌面,易于清潔,減少了患齲的風險,本實驗結果表明,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可以抵抗形變,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固位力變化與RPA卡環無統計學差異.
RPA卡環和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的卡臂設計原理相同,常用的倒凹深度為0.25mm,本實驗對RPA卡環和半球形卡臂尖卡環0和2160次循環后卡環變形量進行對比研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上實驗結果表明,在臨床應用中可以達到與傳統RPA卡環同樣的固位效果.
當前的可摘局部義齒設計及制作仍局限于傳統(膠連式可摘局部義齒)彎制卡環的思路,未能充分利用現代口腔修復精密鑄造技術的優勢.本課題組從臨床實際出發,合理設計制作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可摘局部義齒,拓寬了可摘局部義齒的適應癥,改善了義齒的修復效果,為臨床開展固位不良型基牙和遠端游離缺失等疑難病例的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制作簡單且有效的手段.鑄造半球形卡臂尖卡環磨除牙體組織少,制作周期短,患者容易接受.同時鑄造半球形卡臂尖卡環制作和修理簡單,價格便宜,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戴威林.可摘義齒基牙兩側受卡環磨損的調查[J].臨床口腔醫學,1993,9(4):238.
〔2〕Hummel SK,Wilson MA,Marker VA,Nunn ME,Quality of removable partial.
〔3〕Helal MA, Baraka OA, Sanad ME, 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simulated RPD clasp attachment/detachment on retention loss and wear for two clasp types and three abutment material[J].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1 (2012) 370–377.
〔4〕葛起敏,張富強.卡環固位力與基牙倒凹深度的關系[J].上海口腔醫學;2003(01).
〔5〕呂新元,蔡琪.復合樹脂對基牙改形在可摘局部義齒修復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2012(05).
〔6〕徐美蓮,馬洪學.波恩式鑄造全冠修復原活動義齒固位力的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08,17(4).
〔7〕Davenport JC, Hawamdeh K, Harrington E, et al: Clasp retention and composites: an abrasion study. J Dent 1990;18:198-202.
〔8〕Davenport JC, Basker RM, Heath JR, et al: Clasp design. Br Dent J 2001;190:71-81
〔9〕Elledge DA, Schorr BL: A provisional and new crown to fit into a clasp of an exist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J Prosthet Dent 1990;63:541-544.
〔10〕Helvey GA: Retrofitting crowns to an exist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clasp: a simple technique. J Prosthet Dent 2002;87:399-402
〔11〕Latta GH: Composite resin contouring of abutment teeth for rotational pa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J Prosthet Dent 1990;63:716-717.
〔12〕Hebel KS, Graser GN, Featherstone JDB: Abrasion of enamel and composite resin by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clasps. J Prosthet Dent 1984;52:389-397.
〔13〕Quinn DM: Artificial undercuts for partial denture clasps. Br Dent J 1981;151:192-194.
〔14〕Ahmed A, Sheriff M, Winter N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lasps 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etention (Invitro). J Prosthet Dent 1992;68:928-934.
〔15〕Tietge JD, Dixon DL, Breeding LC: In-vitro investigation of the wear of resin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cast direct retainers dur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placement and removal. Int J Prosthodont 1992;5:145-153.
〔16〕任靖日,趙德金,金教漢,等.含聚合顆粒的牙科用復合樹脂的摩擦學特性[J].摩擦學學報,22(3):458~461,202.
〔17〕Zarrati S, Sadighpour L, Jahanian G: Comparison of clasp retention on enamel and composite resin-recontoured abutments following repeated removal in vitro. J Prosthet Dent 2010;103:240-244.
〔18〕Mair LH,Stolarskit RW,Vowlest,et al Wear mechnanisms,manifestations and measurement.Report a workshop[J]Dent,1996,24:141-148.
[關鍵詞]下頜骨缺損;修復;數字化技術;鈦合金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4)08-0627-03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combining with titanium in the restoration of individual mandibular defects
LIU Huai-qin,XU Jian-hua,GAO Yu,XU Yang,CAI Jian-mei,SUN Xiang
(Yulin Stomatology Hospital,Yulin 719000,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way to repair mandibular defect individualized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for combining with titanium.MethodsSome clinical operations as follows were executed to 45 patients:①Scanning the target objects with Spiral CT and obtain the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ular defect;②Obtain the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prosthesis of mandibular defects;③The individual titanium prosthesis was implanted in patients by surgery.Results①We get the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exactly which was the same to the mandible,and finally we get a individualized prosthesis completely which was match with the defect by the the production of titanium prosthesis through 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②The surgery mandible patients restored prototype form after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completely.Conclusi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can be restored mandibular defects individually with a combination of titanium, and this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reconstruc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
Key words:mandible defects;restoration;digital technology;titanium下頜骨是位于面中下1/3的骨支架,參與咀嚼、吞咽及咬合等過程,在頜面所有骨中下頜骨的位置最突出。由于腫瘤、交通事故、跌打損傷及運動等外傷原因造成下頜骨缺損時,不僅影響下頜骨的正常功能,而且可能會造成患者面型改變從而影響美觀,因此對下頜骨缺損進行修復一直是受到口腔頜面外科醫生的重視。對缺損下頜骨的修復一直都是頜面外科中的常見手術,但是由于傳統下頜骨缺損的整復手術面積比較大且對患者創傷較大,因此為了找到手術范圍小、對患者創傷較小且不影響患者康復后頜面外觀和功能的方法已成為當今下頜骨缺損修復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CAM)被廣泛的應用于下頜骨缺損的修復及重建[1]。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牙種植技術、牽引成骨技術及數字化外科技術的發展,下頜骨缺失的修復重建方法越來越多,目前主要包括鈦合金修復、重建鈦板修復、非血管化游離骨移植、血管化游離骨移植及牽引成骨等技術,其中鈦合金修復逐漸成為下頜骨損傷修復的主要修復方法。由于下頜骨的特殊部位,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下頜骨缺損修復后面形的恢復情況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下頜骨的個性化修復、精確化重建,減少對患者損傷性,以達到理想的下頜骨功能及面形成為眾多臨床醫生關注的焦點。
本研究通過鈦合金材料并應用數字化技術得出三維假體,制造下頜骨假體模型并對臨床上45例下頜骨損傷患者進行缺損修復,借此為臨床上治療下頜骨損傷修復提供研究基礎和實驗依據。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下頜骨缺損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5~62歲,平均49.2歲。其中下頜骨大型囊腫12例,下頜骨部分切除術10例,下頜骨腫瘤17例;單純行囊腫剜除術4例,下頜骨造釉細胞瘤2例。下頜骨缺損的范圍;單側升支2/3處缺損15例,雙側下頜骨體部缺損12例,單側下頜骨骨體缺損11例,下頜骨頦孔部缺損7例,缺損長度最短有4cm,最長達10.5cm。所有病例下頜骨部分切除后,術中同期行鈦合金修復,術后定期隨訪,時間6個月~3年。所用鈦合金及固位鈦釘為美國OsteoMed公司生產,上海雙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2 實驗方法
1.2.1采用螺旋CT機進行掃描:應用西門子16層螺旋CT對45例患者進行掃描,從而得到三維圖像的數據,為了得到更加精準的數據進行精密個體化修復,所以螺旋CT的的掃描層選擇為2mm。然后通過專門的圖像軟件處理系統獲得三維圖像數據,并且在計算機上模擬出所需要的三維重建模型圖像。
1.2.2構建三維重建模型:根據對患者下頜骨X線的臨床檢查,確定病灶的部位和截骨的范圍大小,然后在計算機三維圖像上進行模擬性截骨,就可以得到下頜骨模擬截骨的缺損的三維圖像。
1.2.3 獲得下頜骨缺損個體化鈦合金修復假體:將之前所獲得的三維圖像及數據輸出給上海雙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由該公司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制作成鈦合金修復假體。
1.2.4 植入個體化鈦合金修復假體:術前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資料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對患者進行各項術前常規檢查后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手術在全麻條件下進行;對患者進行鼻腔插管以確保患者正常呼吸然后進行下頜骨修復手術;對患者口內、口外同時進行切口,切口不宜太大,應按照設計好的手術范圍對患者下頜骨病變處進行切除手術,手術應不損害口內健側上、下牙齒的正常咬合功能并結扎,再進行固定;將之前制作好的個體化鈦合金修復假體(修復假體在植入前必需在高溫高壓環境中進行消毒滅菌,以免發生術后感染)置入缺損切除部位;然后用4顆堅強內固定鈦釘將假體與下頜骨固定起來,用可吸收線將修復假體的上下緣及內外側與肌肉組織緊密縫合起來并將其包裹起來。由于手術是根據數字化模擬截骨部位和范圍來準確定位,從而可以確保截骨部位的準確無誤。
1.2.5 術后處理:術后10天內給予患者鼻飼飲食,注意傷口部位的清潔情況適當情況下需服用抗生素,術后第10天進行拔管并拆線,叮囑患者30天以后再進行半流質飲食,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復查、拍下頜骨X線片。
1.2.5手術效果的評價:按照李祖兵等[2]對下頜骨缺損修復手術恢復情況的恢復標準對手術效果進行評價。I級:患者面部外形恢復良好、左右對稱性較好,患者咬合、咀嚼功能恢復正常,語言功能正常;II級:面部略有凹陷,左右對稱性較差,咬合、咀嚼功能恢復較好,語言功能良好;III級:面部對稱性不佳,患側有明顯凹陷,咬合、咀嚼功能恢復較差,語言功能受到影響;IV級:由于出現外露、感染等原因而迫使取出修復假體。I、II級的修復情況優良,III、IV的修復情況較差。
2結果
上海雙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按照所給的既定三維圖像及數據成功制作出了與下頜骨缺損切除部位相吻合的鈦合金修復假體模型;對患者全麻后進行手術,所得修復假體模型與下頜骨缺損切除部位接觸較好,患者下頜骨病變部位修復之后恢復了原有的面型。所有手術均按照術前設計的手術方案一次性成功的完成假體的植入,45例手術時間均約為90min,且患者的創傷面全部一期愈合,45例下頜骨種植患者在術中均未出現穿孔,術后均未出現麻木現象、排斥現象。術后15、30、45、75天的常規X線檢查及在隨后6個月的檢查中都沒有出現下頜骨的松動、叩痛,沒有發現植入假體與患者機體發生排斥現象,沒有出現由于創傷發生感染而引起固體物外漏,患者面部外形恢復良好。規定時間內進行的X 線檢查結果均顯示種植體愈合情況良好,45例種植體愈合都屬于骨性愈合,術后療效評價均為良好,達到恢復標準中的I級標準。
3討論
伴隨著CAD、CT三維重建技術和CAM等技術的發展,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外科手術已經成為一種現代化新技術。數字化外技術之所以可以應用于科學是基于其是在醫學影像學和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將CAD、CT三維重建和CAM等有關的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臨床外科手術,不僅可以將二維圖像數據成功的轉化為三維圖像,而且可以精確的輔助和模擬手術進行設計以達到個體化。數字化技術早在1983年開始就已應用于外科手術,當時Hemmy等[3]應用三維重建技術輔助進行了顱頜面的外科手術并取得很好的手術效果。3年后,Mankovich等[4]利用三維重建技術模擬出人的頭顱、得到關于頭顱的相關數據,并將利用數字化技術制造出來的硅膠模型用于眶顴骨缺損患者的治療中同樣獲得了很好的預期效果。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CAD和CAM不斷地被應用于下頜骨缺損的修復及重建。
在下頜骨缺損的修復中人工骨材料的選擇非常關鍵,它取決了手術的成功及術后的恢復,所以在選擇人工骨材料的時必須慎重且應遵循一定的原則:①所用的人工骨材料必須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且易被人體再生骨組織所替代,但其降解速率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與組織生長速率一致;②植入的人工骨材料及其降解碎片不能引起患者發生不良反應;③模擬的人工骨形狀必需與切除部位相吻合,從而不影響原有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并與其他器官相匹配;④模擬的人工骨材料必需具有骨髓腔和骨質組織結構并且與原有骨髓腔和骨質組織結構相接近,以保證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5];⑤價格合理,盡量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目前具有的人工骨材料主要包括有機骨材料、復合骨材料及無機骨材料3種,在這其中有機骨材料主要由碳、氧、氮、硅等原子組成,其可以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復合骨材料主要由金屬、陶瓷等組成,但由于有機骨材料和復合骨材料具有造價昂貴、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所以目前使用較多的是無機骨材料。在無機骨材料中無機金屬材料主要有金屬填充材料、陶瓷填充材料,由于無機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和加工性能,從而其主要用作人工關節及植入體固件等[6-7],同樣其應用也比較廣泛。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用目前應用較廣的無機骨材料主要包括不銹鋼、鈦及鈦合金、鈷基合金、鎳鈦合金等材料。目前鈦合金材料的使用具有廣闊的前景。
目前,在下頜骨損傷修復手術中自體骨移植還是基本的方法[8],面積較小的下頜骨缺損的修復進行骨移植手術就可以得到較滿意的效果,但是對于創傷面積較大、創傷程度較重的缺損或者與面部其他多個部位相關聯的下頜骨缺損,采用一般骨移植術很難獲得滿意的外形、也可能會影響患者下頜骨的恢復及其他部位骨的正常功能、同時又由于采用患者其他部位的自體骨會加重患者痛苦并且可能會產生許多的不良反應,故而骨移植術不適用于此。而數字化技術聯合鈦合金修復下頜骨缺損不僅可以避免自體骨的缺陷,而且可以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對缺損下頜骨具有較高的吻合性,恢復良好,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利用成型鈦板即刻植入及鈦合金來進行下頜骨缺損修復的方法也得到廣泛得應用[9]。也有報道指出玻璃陶瓷、鈦合金支架等材料應用于下頜骨缺損修復的的手術當中[10]。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快速原型制作鈦合金制作個性化修復假體來修復下頜骨缺損的手術, 將成為下頜骨缺損修復的重要手段之一[11-12]。
有報道指出單獨利用鈦金屬材料制作的假體模型進行頜面骨損傷修復時,由于金屬模型不能很好的與患者下頜骨切除部位良好接觸,而會造成金屬的外露、軟骨組織不能完全覆蓋以及螺釘松弛的現象,而計算機輔助鈦合金,可以避免假體模型與缺損切除部位的不吻合情況的發生。由于下頜骨缺損的原因不盡相同且損傷部位形狀不同,同時由于不同個體間下頜骨形態差異也比較大,所以簡單利用下頜骨的正常大小數值來對所有患者進行下頜骨損傷修復是不合適的,所以進行下頜骨損傷個體化修復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慶福,呂春堂,周中華.計算機輔助設計下頜骨帶種植體三維鈦網的實驗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5,15(2):156-158.
[2]李祖兵,趙怡芳,張文峰.下頜骨缺損即刻修復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縱橫,2001,17(4):284-285.
[3]Hemmy DC,David DJ,Herman G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 ruction of craniof acial deformity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J]. Neurosurg ,1983,13(5):534-541.
[4]Mankovich NJ,Curtis DA,Kagawa T,et parison of computer-based fabrication of alloplastic cranial implants with conventional techniques[J].Prosthet Dent,1986,55(5):606-609.
[5]黃兆龍,何英,蔡群,等.人工骨合成中生物礦化條件對膠原-磷酸鈣復合物組成及微觀結構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172-174
[6]Buckwalter JA.Arthur Steindler. Orthopaedic scholar, teacher, and clinicia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74):171-182.
[7]宋萌,郭潔之,王士惟,等.天然骨無機材料修復頜骨缺損的臨床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4,14(4):332-333.
[8]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016-1019.
[9]步榮發.自體下頜骨修復下頜骨缺損的回顧[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88,23(3):186-189.
[10]王翰章.我國口腔頜面部創傷及修復外科的發展史[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4,39(2):15-18.
[11]田衛東.全國第三屆口腔頜面創傷暨修復重建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4,39(2): 30-33.
1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中開展反思性教學的必要性
口腔頜面外喝血是口腔醫學的重要臨床課程,是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卓越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自身素質及操作能力,是培養學生具有矯情的技能操作能力,實踐性比較強。在口腔頜面外科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知識和技術的快速更新的需求,是以考分來評價學生知識和能力,以灌輸式的教學為主。因此,為了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口腔頜面外教學模式要進行改革,開展反思性教學。在口腔頜面外的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教師單純注重教育理論的修養,終身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如:教育與科研的失衡,科研能力欠佳,影響了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學課程教學的效能感,導致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欠佳。同時,一些教師缺乏改變和探索的意識,傾向于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教學,缺乏創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面對來自家庭生活瑣事和考試的壓力,缺乏較強的責任感和較好的意識品德,對反思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額外的時間進行反思,個體成就感降低。因此,為了促進青年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青年教學要以嚴肅認真、發揚教學民主的態度對待工作,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來克服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不利因素的影響,自主學習新知識及本專業的先進理念,保證教學的成功。
2開展口腔頜面外科學反思教學的有效途徑
2.1積極反思、發言,取長補短,對課堂情況做出判斷,實現更好的教學目標
為了對自身教學過程進行認真、積極地反思,資歷尚淺、教學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學通過跟班聽課,利用觀摩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的示范課,吸收、總結教學經驗,充分的了解口腔頜面外科學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同時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青年教師要通過反復、多次的自我觀察和評估、驗證,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改進。在教研室組織的集體備課過程中,要積極發言,共同討論有疑問的地方,積極改正出現的問題,相互交換意見。在正式授課之前,要先模擬上課,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虛心聽取經驗豐富的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并積極改進。另外,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的了解、重視學生的感受和反應,對課堂情況做出判斷。為了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看法,通過問卷、與學生的課堂探討、交流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建議和意見,并進行反思,從而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及時改進授課方式、調整教學內容。
2.2及時發現本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課前備課主要包括準備教材、準備教法、準備學生,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過程,是上好每一堂課的前提。根據每次教學具體內容以及教學經驗,準備教案,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重組。同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進行反思。如:口腔頜面外科學是醫師執業資格證必考的科目之一,在講述緒論中口腔頜面外科學的發展現狀和就業前景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可以對朋友、親戚等宣傳口腔頜面外科預防保健知識,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反思如何選擇性的復習醫學基礎知識,引導出疾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等。
2.3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口腔頜面外科學知識點復雜,很多學生感覺到枯燥、繁瑣,如:牙槽外科、種植外科、口腔頜面部腫瘤、先天疾病等等。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寫出重點和難點,并加以解釋和強調。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恰當的引用俗語等。另外,為了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感受,教學中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教師要和學生充分交流,技術調整授課的速度和內容,使學生從教師的語言和動作中學習和理解科學知識,使學生緊跟教師思路。并且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問題和案例為基礎,突破基礎知識,注重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且在課后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總結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失誤和疏漏,反思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原因,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進授課設計,寫出教學反思和新的體會,從而提高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教學質量。
作者:徐培 單位: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關鍵詞] 牙周病;松動牙;根管骨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781.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9-32-04
牙周病是人類口腔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發病因素主要是口腔局部環境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結石、創傷性咬合、口呼吸等多種不良習慣、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全身性的因素亦參與調控牙周病病變的發展過程,包括遺傳因素、性激素、吸煙有關的系統性疾病等,這些均是牙周病的促進因素或獨立危險因子,各發病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牙周炎微生物可成為全身性感染病灶[1],而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亦促進牙周病的發展,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相互促進疾病的發展,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3]。牙周病的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主要包括牙周基礎治療、藥物治療、牙周手術治療等。牙周基礎治療是牙周治療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菌斑控制、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療、松牙固定等。近年來,牙周病松動牙牙周固定的概念深入人心,松牙固定已成為牙周病治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4-5],其中牙髓腔-骨內種植釘固定術得到廣泛應用,術后療效反饋良好,現將松牙內固定相關內容以及臨床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 松牙內固定的生物力學原理
牙周病患牙常因長期炎癥刺激導致牙槽骨流失,牙槽嵴降低,牙周支持組織部分喪失,失去支撐的牙齒逐漸松動、移位,松動的牙齒可因長期反復的晃動施力于牙槽骨,刺激牙槽骨的反應性吸收性改變,移位的牙齒因咬合關系的改變局部可形成干擾、早接觸,形成的繼發性創傷反過來又加劇牙周疾病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松動牙固定是牙周病治療的必要措施之一,通過各種方法使松動牙得以穩固,形成有利于牙周組織愈合的穩定的牙周環境。
牙周病松動患牙的固定方法多種多樣,總體來說,包括牙周夾板式外固定,以及相對于外固定而言的根骨內種植釘式內固定。常用的牙周夾板主要包括鋼絲結扎牙弓固定夾板、金屬絲-樹脂夾板、正畸托槽式夾板、樹脂夾板、超強纖維-樹脂夾板,近年來高強度玻璃纖維的出現也為牙周夾板的應用提供了新的選擇[6]。牙周夾板式外固定因將患牙與多個鄰牙連接在一起,增加鄰牙負擔,且常常因牙齒表明粘接樹脂等附加物使牙面不易自潔,軟垢及菌斑堆積易產生牙齦炎癥,不利于治療,且影響美觀。
根骨內種植釘式內固定術是將特制的金屬樁釘通過根管穿通根尖孔植入牙槽骨內6~10mm,使患牙根部在牙槽骨內的長度相對延長,使牙齒冠、根比例得到調整,能增強對各個方向的咬合外力抵抗,從而達到固定松動牙的目的。多用于固定松動的前牙及下頜第一前磨牙。其優點在于與口腔環境隔絕,不涉及鄰牙,不加重鄰牙負擔;牙冠上無粘結性附加物,自潔作用好,對牙齦無刺激,且不影響美觀,同時免除了樹脂脫落之憂,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松牙固定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關于松牙內固定的生物力學原理詳述如下:
牙周病患牙常因牙周支持組織部分喪失,使牙根在骨內的長度降低,短于牙冠以及骨上無牙槽嵴支撐的牙根部分的長度,導致牙齒整體上的冠、根比例失調甚至倒置,旋轉中心移向根尖方向,受力后牙齒旋轉半徑變大,且由于牙周支持組織喪失,牙周代償潛力降低,咀嚼壓力基本由患牙自身承擔,此時,剩余的牙周支持組織已不能承受正常的咬合力,正常的咀嚼壓力,亦超過牙齒本身能承受的力值范圍,甚至成為創傷性外力,加劇牙周組織破壞,不利于牙根穩定,牙齒容易松動、移位,形成繼發性創傷,惡性循環后,牙齒最終松動、脫落。
根管-骨內種植釘將種植釘通過根管植入骨內6~10mm,利用水門汀糊劑粘結于根管內,與牙根形成一個整體,新形成的牙根整體在骨內的長度得到延長,使得骨內抗力臂長于骨外承力臂,內外臂長度調整后的患牙冠、根比例協調,牙齒的生物力學性質改變,牙齒受到各方向咬合力時,其旋轉中心向冠方移動,且旋轉半徑變小,增強了牙齒對外力的承受能力,且受力后絕大部分咬合力分散于牙槽骨內,牙齒本身承受的分力大大減小,牙齒受力后較穩固而不易出現松動、移位,從而形成有利于牙根愈合的穩定環境[7]。
2 關于松牙內固定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2.1 適應證
本法受解剖部位的限制,一般僅適用于前牙,松動的上、下頜前牙及下頜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吸收未達到根尖區的牙周病患者,X線示在根尖周牙槽骨至少留有3mm高度,無根尖周感染或經根管治療根尖周感染可控制者均是此法的適應證。以往認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不適用此法[8],因逆行性感染,在向骨內植入過程中可因感染物被帶入骨內導致感染擴散而失敗,但經過相關文獻病例報道分析[9],多數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牙應用根骨內種植釘固定術后效果良好,多數患牙得到保留,故只要操作及術后護理精確到位,牙周牙髓患牙亦可采用此法。對于根折病例,特別是按常規須拔除的根中l/3折斷者,松動牙根管內固定術是保留該牙的最佳治療方法,牙頸部折斷者治療效果較差,且常因植入過程中于頸部根折部位旁穿而導致手術失敗,故一般不宜行松動牙根管-骨內固定術。
2.2 禁忌證
出血性疾病、骨感染病史、風濕性心臟病、糖尿病、放射治療后等全身狀況較差無法承受手術者。局部種植釘植入部位有重要解剖結構,包括神經,血管,或與鼻腔、上頜竇、頦孔接近無法避開的病例均為此術禁忌。
3 種植材料的選擇以及固定的時機選擇
3.1 種植釘材料
應用于口腔的種植材料主要考慮幾點: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化學穩定性、物理機械性能等,近年來基于骨結合理念的種植材料已成為共識。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應用于口腔的種植材料已呈現多樣化,目前主要有金屬與合金材料類、碳素材料類、高分子材料類、陶瓷材料類、復合材料類等五大類,其中鈦及鈦合金材料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材料之一,其適宜的物理機械性能、良好的抗化學腐蝕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優越的骨結合性能,是目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口腔醫療材料[10-12]。據相關文獻病例分析,目前應用于口腔內的種植釘材料絕大部分為鈦及鈦合金。
3.2 種植釘結構
除了種植材料的選擇,以及手術過程中操作技術的敏感性,種植體外形結構亦對手術療效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目前一般應用自斷型螺紋種植釘,效果反饋良好。另外,種植釘的強度和長度也至關重要,在患牙牙周許可范圍內,盡可能選擇粗的樁,保證植體具備一定的抗折力,但筆者認為,植體直徑不能太粗,因為種植釘經由根管內植入,使牙根管側壁過于薄弱而易于導致牙根折裂[13],故種植釘的直徑應控制在根橫徑的1/3[14];植體應盡可能達到最大長度,至少相當于根長的1/3~1/2,整體上達到冠根比例的協調,使骨內臂長于骨外臂,抗力臂大于承力臂,才能使患牙獲得更加長期的穩定性[15]。
3.3 固定時機
關于牙周病松動牙牙周固定的時機尚無統一的說法,一般認為牙周病松動牙固定應在完善牙周基礎治療、去除局部不良刺激及創傷、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患者依從性及配合度滿意,以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局部炎癥得到良好的控制時,牙周固定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4]。筆者認為,何時進行松牙固定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牙周夾板外固定由于牙面附加物妨礙操作,影響治療的徹底性,故一般宜在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系列治療完善后實施;至于松牙內固定,牙周炎患牙如進行一系列綜合治療后牙齒松動度明顯改善,能恢復一定的咀嚼功能,可不進行固定,畢竟根管-骨內固定是一種侵入性治療,對牙齒破壞較大;若是重度如Ⅲ度松動以上的病例,牙齒內固定術與牙周基礎治療同時進行或先于后者,可早期穩固牙齒,為牙齒的愈合提供穩定的環境,亦可增強牙齒對牙周基礎治療過程中各方向力量的承受力。當然,在植入種植釘前須完善根管治療,一般活髓牙常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死髓牙則需用二次法,根管內封藥一周,一般應用氫氧化鈣糊劑,以期獲得更滿意的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4 療效分析
4.1 療效相關性分析
據現有文獻報道分析,總體上觀察,此術式短期效果明顯優于長期療效,主要跟術前診斷、牙位特異性、患者術后護理及飲食因素有很大關系。尚有部分病例報道分析了牙位與療效相關性、術前診斷與療效相關性以及牙齒松動度與療效的相關性研究[7,9,16,17],結論為前磨牙的療效不如前牙,主要考慮因素為操作的不便利導致治療的不徹底;診斷為牙周病的患牙療效較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療效好,根折病例療效欠佳;牙齒松動度與療效相關性分析顯示,Ⅱ度松動患牙術后療效優于Ⅲ度松動者。
總體而言,術后療效取決于治療過程中每一環節,全面完善的術前治療(包括調,消除創傷性咬合關系,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牙周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牙周塞治、口服抗炎藥等);術中精確的操作技術尤其重要,如操作不當,則會引起各種并發癥,導致手術失敗。包括手術過程中、以及術后均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如術中并發癥主要包括根管側壁旁穿、植入部位及植入方向偏斜、術中出血、根折裂、麻花鉆折斷、重要解剖結構損傷包括神經、血管以及上頜竇穿通等;術后并發癥主要是種植體與骨結合不佳,導致后期種植體松動脫落;還包括術后腫脹、牙齒變色、感染、異物反應等。
4.2 術中并發癥防治
術前常規拍片,以明確牙根長度、彎曲度以及毗鄰重要解剖結構。預備種植道時要反復比對植入方向是否在入口-根管-根尖這一條直線上,防止側穿,預備的同時需不間斷冷水噴灑降溫,以防止因局部產熱而導致術后骨壞死以及骨髓炎的可能;麻花鉆需轉入轉出,切忌突然在根管骨內停止,以免卡在牙本質內;不可給麻花鉆過于加壓施力,以防止其折斷于根管內。基于牙齒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直徑大小的種植釘,一般不宜超過根徑的1/3,防止預備過程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牙根縱裂。
4.3 術后并發癥的防治
手術全程應嚴格掌握無菌原則,操作輕柔,減少創傷,充分止血,防止因血液藏于牙冠部分而產生術后牙齒變色這一不良后果,術后常規抗炎,預防感染,減輕術后腫脹等不適。此術需較高的依從性,對患者應加強宣傳教育,重視術后護理,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會自我控制菌斑,注意飲食,使之配合做好維護治療工作,尤其重要的一點,整個治療過程及術后3~6周內,需避免使用患牙咀嚼,嚴禁用患牙咬硬物,否則必將導致手術失敗,影響整體療效。臨床療效的評估不僅僅在于各種檢查指標,患者的自我感覺亦需引起重視,詳細的病歷記錄更有利于醫患溝通,術前術后臨床資料的對比,包括牙周病變各項常規指標如患牙松動度、X線牙片檢查,使術前術后療效的分析及對比更加明朗易懂,患者整體滿意度提高,更有利于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
5 討論
牙周病松動牙根管-骨內種植釘固定術為牙周病患者保存自然牙提供了更多機會,不同于一般的牙周夾板式外固定,此術式不依賴于鄰牙,不增加鄰牙負擔,亦不因鄰牙的缺失而使其應用受到限制;因牙面無樹脂等附加物,其舒適度明顯優于牙周夾板,且不影響美觀,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影響較小,牙面自潔作用不受妨礙,亦不因占據空間而妨礙其他牙周治療的操作;特別是對于牙根中1/3折斷的病例,常規的牙周夾板只能固定冠方折斷部分,而內固定則通過種植釘將折斷的兩端連成一個整體,可防止斷端移位產生錯位愈合,其療效顯著,是一種理想的松牙固定方法,具有深遠的臨床實用價值。
當然,松牙固定并不等于痊愈,只是穩固的牙齒更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療及恢復,很多患者在牙齒松動度不明顯后,不再按時復診甚至自行終止治療,這是相當不可取的,炎癥的持續刺激,牙周勢必萎縮,手術必然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在牙齒穩固的基礎上,還必須配合系列治療包括牙周基礎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近年來,高壓氧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技術[18-20] ,結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的療效較好,但仍有待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牙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牙周病的手術治療方法[21],該治療方案是利用生物膜材料的屏蔽作用,阻礙牙齦上皮細胞在愈合過程與根面接觸,引導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牙周膜細胞優先與根面結合,并促進牙周支持組織的再生和重建,是一種理想治療方案,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激光治療屬于牙周疾病的一種非手術治療方法,運用其止血、殺菌、清創的特點,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能顯著提高牙周病治療的效率[22]。光動力療法利用其光化學反應能選擇性殺傷異常組織及其內含的微生物,作為新興的牙周病輔助治療手段,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選擇[2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患者對健康的需求促使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牙周病作為人類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在時間的長河里源遠流長,其治療技術亦得到長足發展,目前這些新興的治療方法作為輔助手段,其臨床療效尚需大量的研究;而牙周基礎治療仍是治療牙周病的根本,松牙固定作為治療牙周病的必要措施之一,關于松牙內固定的實際應用,尚需更多的臨床研究與評估。
[參考文獻]
[1] Vieira Colombo AP,Magalh?es CB,Hartenbach FARR,et al.Periodontal-disease-associated biofilm:A reservoir for pathogens of medical importance[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6,94:27-34.
[2] Pop?awska-Kita A,Siewko K,Szpak P,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ype 1 diabetes and periodontal health[J].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s,2014,59(1):126-131.
[3] Izuora K,Ezeanolue E,Schlauch K,et al.Impac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n outcomes in diabetes[J].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2015,41:93-99.
[4] 汪黎明,蔡展文.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4,5(11):946-948.
[5] 鄭細嬌,嚴翔,曹正國.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3,7(10):973-977.
[6] 茄遙程敏,賈竟艨.超強玻璃纖維牙周夾板固定牙周病松動牙的臨床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2):61-62.
[7] 李萍,張海華.松牙內固定遠期療效觀察[J].口腔醫學研究,2002,7(3):203-205.
[8] 彭式韞,周以鈞,陳美.關于重癥松牙內固定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87,5(1):24-26.
[9] 彭式韞,周威,陳美美.關于松牙內固定術遠期療效的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3,3(2):93-94.
[10] 羅建紅.不同口腔種植材料的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2):225-226.
[11] 董曉愷,劉東旭.不同口腔種植材料的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11):98-99.
[12] 孫巍,闞韶華,辛越紅.口腔不同種植材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5):2991-2993.
[13] 馬洪學,申麗麗,劉琨,等.玻璃纖維樁核與鑄造金屬樁核修復殘根殘冠及無樁修復牙體的臨床效果評價[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3,31(1):45-48.
[14] 陳芳,趙柏松,張雪晶.樁核冠修復與牙根折裂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7):1385-1387.
[15] 劉暉,馮翠萍,張俊祥.松動牙牙內固定治療5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4):708-709.
[16] 周原能.內固定治療牙周病松動牙療效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1996(S1):22.
[17] 吳燕平,宦泓,陳峰,等.鈦合金釘根管內固定松動牙56例臨床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1,21(6):554-555.
[18] 李捷,鄧雪蓮.高壓氧結合基礎治療牙周病臨床分析[J].現代醫院,2015,15(10):41-42.
[19] 陳楠,張彥玲.高壓氧在牙周病治療中的臨床探討[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5(4):453-454.
[20] 張耀輝.牙周基礎治療結合高壓氧治療牙慢性周炎療效分析[J].新疆醫學,2013,43(9):80-81.
[21] 李捷,鄧雪蓮.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病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現代醫院,2015,15(12):69-70.
[22] 王冬青,楊雷.激光在牙周非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4,12(6):361-364.
[關鍵詞]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MTA;根尖封閉;根管再治療;熱牙膠根管充填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5)09-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reliability of apical barrier with MTA for teeth with fistula of 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Methods 66 teeth with fistula of 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were investigated.The pre-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1 week and the 6-12 months the clinical effects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each case,MTA allowed bone healing and elimination of clilnical symptoms. Conclusion Apical barrier with MTA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teeth with fistula of 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and its pain period is short and it has a certain clinical feasibility.
Key words:teeth with fistula of 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MTA;apical barrier;root canal therapy;continuous wave of condensation technique.
頑固性根尖周炎指根尖周病變患牙經過多次常規根管治療,但其臨床癥狀反復發作、根尖周病變遷延不愈的病例,也被稱為難治性根尖周炎[1]。其臨床癥狀包括患牙咬合不適、復發性根尖周粘膜腫脹、竇道口不愈伴溢膿,而且根尖周骨質呈進行性的破壞,可導致牙槽骨吸收和患牙松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臨床表現為患牙根尖部腫脹、竇道口溢膿、咬合不適,而且反復發作難以愈合,X線片多顯示根尖區骨質密度降低,根尖區呈不同程度的外吸收。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是根尖周病臨床治療的新難點,面對此難題,如何優化治療方案也是牙體牙髓病專科醫生面臨的新挑戰。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在臨床上很棘手,其常規治療方法是根管再治療,但特點是常規根管治療后竇道仍反復發作不愈。隨著口腔材料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將MTA封閉于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吸收區,再行熱牙膠根管充填,不但可減少就診次數,還可提高患牙的治愈率。現將我科近年來用MTA根尖封閉法治療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方法和臨床療效介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收治的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齡15~55歲,平均年齡36歲。所選患者無心臟病、糖尿病等嚴重系統性疾病,無傳染性疾病,選中的患牙牙周情況均良好。患者就診時主訴為患牙牙齦紅腫、竇道溢膿或咀嚼不適,均無明顯自發性疼痛。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患牙66顆,其中前牙32顆,前磨牙28顆,磨牙6顆。患牙選入的要求:患牙根尖區黏膜有竇道,壓或溢膿;牙髓活力測試無牙髓活力或明顯減弱;輕叩痛或叩診不適;X線片顯示根尖周有低密度透射影,周圍骨質疏松,根尖周透射區直徑不超過2cm,而且無明顯根管變異或明顯彎曲。
1.2材料選擇
口腔手術顯微鏡(Zeiss Pico公司,德國),MTA粉末(Dentsply公司,瑞士),ProTaper鎳鈦器械、根尖定位儀、AH-PLUS根管封閉劑、大錐度牙膠(Dentsply公司,瑞士),VDW熱牙膠根管充填(VDW公司,德國),可樂麗菲露復合樹脂(森田公司,日本),2.5%次氯酸鈉溶液,0.9%生理鹽水,甲硝唑注射液和蒸餾水。
1.3治療方法
術前拍攝X線片以了解根管長度、彎曲度、有無根管充填或充填情況及根尖周組織破壞情況,排除較大根尖囊腫及肉芽腫。先去除患牙原充填物,在口腔手術顯微鏡下觀察患牙根管是否還遺留原充填材料,準備根管再治療,由根尖定位儀確定根管工作長度,使用Protaper鎳鈦器械采用根向技術預備根管,預備過程中均采用2.5%次氯酸鈉作為沖洗液。根管預備完善后,用注射器抽取0.9%生理鹽水及甲硝唑注射液交替沖洗竇道。若根管內滲出明顯,則封氫氧化鈣糊劑2周。若根管無明顯滲出或滲出量小時,可直接充填。充填時,隔濕患牙,在口腔手術顯微鏡直視下,探查并判斷患牙根尖破壞吸收區域的大小,助手用蒸餾水將MTA調拌成糊狀,配合醫生將調配好的MTA精確輸送至根尖部的炎癥吸收區域,反復添加,直至在根尖形成3~5mm厚的MTA封閉屏障,將根尖部炎癥破壞處嚴密封閉,此處允許少量MTA超充。期間拍X線片以了解MTA封閉情況,若X線片顯示MTA未到達要求的厚度,則須繼續充填,直到根尖部的炎癥吸收區形成預期的3~5mm MTA封閉屏障,隨后,置蒸餾水濕潤過的小棉球于根管上方,暫封1~2d,待MTA完全固化后,去除暫封和棉球,余留段根管行熱牙膠垂直加壓充填,冠部樹脂修復。定期復查,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療過程均由同一位醫生及其助手完成。
1.4療效評價標準
1.4.1 治療結束1周后復查,牙體牙髓治療后疼痛的評價標準參照Negm[2]標準分為4級:①l級:完全無疼痛;②2級:輕微疼痛,不影響咬合與進食;③3級:中度疼痛,影響咬合;④4級:嚴重疼痛,不能咬合,甚至腫脹。
1.4.2 治療結束后6~12個月復查,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分為成功、進步、失敗3級。①成功:無自覺癥狀,無叩痛,竇道消失或竇道已閉合;患牙咀嚼功能正常;原有根尖透射區消失,牙周膜間隙恢復正常,硬骨板完整。②進步:無自覺癥狀,臨床各項檢查基本正常,患牙有咀嚼功能;原有根尖透射區已顯著縮小,或有恢復趨勢。③失敗:有自覺癥狀,有叩痛,有竇道或原有竇道未閉合;患牙不能咀嚼;根尖周原有X線透射區不變或擴大。
2 結果
術后1周復診,本實驗中60例患者、66顆患牙,行MTA根尖封閉、根管充填后疼痛評價均為1級,即完全無疼痛。
術后6~12個月復查,58例患者、64顆患牙均無自覺癥狀,無叩痛,患牙咀嚼功能正常,檢查冠部充填物完整,竇道愈合消失,X線片顯示根尖吸收區MTA封閉良好,根尖周稀疏區縮小或消失,呈骨性愈合。另2例患者因故未能返回我科復診,電話詢問結果自述已無自覺癥狀。患牙根尖MTA封閉后,行根管充填,6個月后根尖投射區消失,骨性愈合(如圖1~3)。
3 討論
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是根管內由于長期有感染物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組織呈現慢性炎癥,反應加重至根尖膿腫形成破壞牙槽骨穿通黏膜,形成竇道[3],而且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治療過程和多次常規的根管治療,但竇道反復不愈,癥狀反復發作。此類患牙根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吸收,因此較難隔絕或去除根尖部的感染物及病原刺激物,使受損的根尖周組織較難愈合。目前治療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最常用的方法是常規根管治療,其目的是為了使患牙能夠長期保留并行使其功能。傳統的根管再治療,包括清理根管內原充填材料、再次根管預備成形、根管沖洗、封藥消毒等,待根管內無明顯滲出、竇道口閉合后,方可再行根管充填術,但在此過程中甚至充填結束后,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病變往往遷延不愈,導致臨床癥狀反復,復診次數多,療程偏長,同時對于醫生來說,勞動強度加大,操作程序較繁瑣,所耗精力頗多,這給患者和醫生帶來了不可忽略的痛苦和困惑。因癥狀反復、療效沒有保障,所以對于口腔專科醫生來說,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MTA即無機三氧化物聚合體(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主要成分包括鋁酸三鈣、硅酸三鈣、氧化硅和氧化鈣,和少量的其它無機氧化物。經中子探測微量分析發現,MTA主要由鈣和磷離子組成[4],與牙齒硬組織的離子成分相同[5]。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封閉性[6-7],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生物學材料,已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和文獻證明其安全性[4-10]。MTA與蒸餾水調合后可形成pH=12.5的膠體,在濕潤的環境下可固化,固化時間最短約4h,操作時間充裕,固化后能嚴密封閉所有與根管相通的通道[8],作為根尖封閉的材料,其優越性無可替代。在本次臨床研究中,將MTA應用于根尖部炎癥吸收的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治療中,固化后的MTA形成的屏障可以嚴密封閉根管尖端,杜絕根管再感染,消除尖周炎癥刺激,同時可誘導炎癥吸收的根部硬組織有一定程度的再生,對于根尖部因炎癥造成吸收的患牙,不僅封閉了根管尖端,還能使根尖附近密度降低的骨組織骨性愈合,從而保證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治療效果。再者,MTA固化后的抗壓強度高達70Mpa[9-10],在此基礎上直接完成熱牙膠垂直加壓充填根管,操作簡單快捷,不用等到竇道完全消失后再行充填,減少了復診次數,大大簡化了治療過程。在口腔手術顯微鏡下用MTA封閉患牙根尖區的吸收部位,可隔絕病灶區域,同時可避免因多次根管治療所用根管消毒藥物刺激而造成的化學性根尖周炎;并且,因減少就診次數,降低了患牙暫封過程中冠方材料微滲漏或通過竇道造成根管系統再感染的機率,盡可能減少口腔內感染物二次進入患牙根管系統引發再次感染病變的可能。
規范細致的臨床操作對MTA根尖封閉法治療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成功與否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在治療過程中,盡量要求無菌操作。在疏通和根管再治療過程中盡量避免將根管內感染物推出根尖孔,用次氯酸鈉溶液沖洗根管,但不可在根管內加沖洗,以免將玷污物壓出根尖孔,引起診間急診或根尖再次感染。充填時,隔濕患牙,要在口腔手術顯微鏡下確定位根尖部的位置、探查判斷根尖區破壞吸收區域的大小,將調拌均勻的MTA輸送至根尖部的炎癥吸收區域,反復添加至形成預期厚度的封閉屏障,封閉過程中需拍X線片以了解MTA充填情況,待其固化后才能將根尖部的破壞處嚴密封閉。因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處如有少量MTA超充也不會產生物理或化學藥物性根尖刺激作用。綜上,術前要充分了解根管解剖形態,術中準確測量根管長度,并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和現代根管治療技術,盡可能進行根管系統的三維充填,以有效封閉根尖炎癥吸收區,嚴密充填根管,以提高成功率,減少患者痛苦。
本次臨床試驗中,MTA根尖封閉法較成功的用于前牙、前磨牙和根管系統較為簡單的部分磨牙的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治療,具有高治愈率,同時,具有減少患者就診次數、減輕患者壓力、減小醫生工作強度等優點,推薦臨床應用。本實驗療效觀察期為6~12個月,其結果只能作為初步療效觀察,需要更長時間觀察,使資料更有價值和可比性。同時MTA根尖封閉法治療復雜根管系統磨牙的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操作方法和效果評價還待進一步的臨床操作試驗。隨著更多學者的深入研究,MTA根尖封閉法治療竇道型頑固性根尖周炎的臨床應用將更加廣泛而深入。
[參考文獻]
[1]凌均ぃ韋曦,劉紅艷.難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防治策略[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0,45(1):52-56.
[2]王曉明,李立恒,何薇薇,等.Cortisomol糊劑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竇道性慢性根尖周炎療效觀察[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3):92-93.
[3]樊明文,學東.牙體牙髓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00-201.
[4]劉彥,牛忠英,李彥.應用MTA封閉根尖和修補根管側穿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0,26(3):345-347.
[5]趙秋滿.MTA 在根尖手術中的應用47 例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383.
[6]陳文霞,范兵,樊明文.MTA應用于穿孔修補和根尖屏障的臨床效果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15(4):205-207.
[7]陳瑞,易道喜.應用無機三氧化物即刻修補根管穿孔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11):1694-1695.
[8]許小壯,楊超,謝宏新.MTA應用于根尖成形術的療效[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7,23(8):510-511.
[9]林正梅,凌均ぃ方溢云.MTA再行治療根部開放恒牙的療效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15(11):630-632.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也稱為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與傳統的減材制造相對應。減材制造通過多種加工手段(切、削、銑、磨等)去除多余的物料,用做減法的形式來得到成型的物件;而增材制造則通過將材料逐層添加黏合,用做加法的形式來制造物品。大到建筑行業的混凝土澆灌,小到蛋糕行業的奶油裱花工藝,都可以看作是增材制造。
3D打印市場迅猛增長
3D打印的主要用途集中在直接零件生產、功能建模、用于交流思想的概念建模和裝配實驗等。應用產業最主要的是航天軍工、消費商品和電子類、車輛類以及醫療/口腔醫學教學等。
根據3D打印專業咨詢機構Wohlers Associates的統計,全球3D 打印應用最多的是汽車領域和電子消費品領域,各占20%的比重。3D 打印的醫學應用比重同樣很大,占到15%,其中主要包括人造骨骼、牙齒、假肢等。此外,航空航天、工業機械等的應用比例也都在10%以上。
在過去的六年里(2009-2014),全球3D打印市場收入以年均復合增長率30.1%的速度高速增長。到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場收入已經達到41億美元。由于核心基礎專利到期、工業級市場應用逐漸增多、個人級市場快速普及等因素,全球3D打印市場有望繼續快速增長。
3D打印在具備眾多優勢的同時,目前也存在著不少局限性。首先,3D打印所使用的耗材非常有限,僅有石膏、無機粉料、光敏樹脂、塑料、陶瓷等10 多種,且價格較為昂貴。其次,3D打印機的價格十分高昂。此外,3D打印在產品精度和生產時長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效的個性化制造方式
從手工生產角度來說,3D打印是很好的替代。手工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但主要問題是生產效率低。3D打印既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生產效率又高出手工制造很多倍。
同時,3D打印可降低成型成本,降低新產品推向市場的風險。以前的原型成型是一個周期較長、成本高昂的過程。3D打印原型制造將慢慢取代原有的原型制造。現在3D打印機可以制作復雜的和不常見的形狀,使得設計師能夠更容易實現夢想。
也有大規模制造的潛力
除了滿足小批量、個性化需求之外,隨著技術的發展,3D打印作為增材制造的屬性以及去渠道化的前景,將推動更低成本以及更高效率的制造。
關鍵詞:代謝組學;藥學;中藥;抗精神病藥物
前言:藥學是連接健康科學與化學科學的理論科學,承擔著藥品的安全與使用,因此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現階段,藥學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分析藥品的性狀、作用、生產等,除了要保證藥物質量外,還要盡可能的讓患者能夠以最小的傷害來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在現階段藥學研究中,代謝組學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成為未來加快藥學發展的突破口,因此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
一、代謝組學的概念
有關代謝組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是從代謝譜分析方法上發展而來的,這種分析方法依靠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定量分析方法等,判斷患者體液中的內源性代謝產物,最終實現對疾病的有效篩查。到了1990年,相關學者對于代謝組學的相關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并將代謝組學定義為:生物體對疾病生理或基因修飾等刺激產生的代謝物質動態應答的定量測定。
在這個過程中,代謝物組是基因組的下游產物,是廣泛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分析化合物的幾何體,主要包括了那些分子質量小于1000Da的分子。相關學者在代謝組學研究中,依靠該技術能夠全面評估生物體內部的相關代謝產物情況,并判斷在生理病理條件下或者藥物干預情況下的變化趨勢,并生成相應的生物標記物,全面揭示生物體在不同時間下的功能狀態變化情況。
二、代謝組學在藥學中的應用分析
1.代謝組學在現代中藥方面的應用
從技術角度來看,代謝組學采用一種接近于正常人體環境的生理條件,并對條件內的各個物質進行了無損傷的分析,例如對人體器官、人體組織的分析等。從現代化學的角度來看,中藥體系中強調了“多分組、多靶點”,并且代謝組學體系也強調了“整體性、系統性”,因此兩者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在這種情況下,將代謝組學思想應用到現代中藥的研究中具有可行性,能夠為中藥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實驗對象,并在特定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對代謝的最終產物做有效的分析,最終揭示生物體內的變化情況,最終全面的展示中藥的藥效。例如,有學者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手段,發現雄性大鼠在服用金銀花水煎液后,大鼠體內的3-羥基丁酸、異亮氨酸等代謝物的產物數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他研究認為,金銀花水煎液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并且這種功能與生物體內的三羥酸循環代謝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在介紹代謝組學技術過程中,闡述了某位學者依靠UPLC-QTOF/MS代謝組學方法,研究氣滯血瘀型神經痛患者的尿樣與血漿代謝物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該學者在采用上述方法對患者的生物學樣本進行分析后,結果顯示,患者體內的甘油磷脂等代謝物出現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在經過針對性治療后,患者的代謝物譜逐漸趨于平穩,并且多個潛在標記物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同時,在研究有關中藥學的相關內容后發現,更多學者希望通過代謝組學方法來評估生物體液代謝組學的圖譜變化情況。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代謝組學方法能夠有效評估患者機體不良反應機制的過程中,并且在運用代謝組學的方法后,可以有效評估方劑配伍的毒性差異,這一結果證明了在不同生物環境下人體內的分子變化情況。
除此之外,在研究部分中藥的減毒機制時,可以根據代謝組學中所提示的有毒分子的變化情況來分析人體在不同療程下的病毒變化規律,多數研究結果均證明了中藥有助于改善機體的中毒癥狀。
2.代謝組學在抗精神病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在現代藥物研究中,抗精神病藥物一直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學者研究認為,在現階段的臨床治療中,依然有很多學者由于藥物的反應效果不理想,或者因為服用藥物后出現的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針對這種情況,采用代謝組學能夠深入分析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機制,在了解患者給藥前后的小分子變化情況后,判斷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機制,為未來臨床治療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成為相關學者關注的重點。
血液流動機制對精神病臨床治療產生深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深入了解現階段血液環境下的靶向代謝組的特征。例如,有學者在相關問題研究中,采用特定的脂類代謝組學平臺,將脂類劃分為磷脂、游離脂肪酸、甘油酯等多個等級,并按照不同的評估量來判斷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的物質代謝變化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法的藥物治療后,由于不同抗精神病藥物都具有各自的代謝特征,但是患者在治療后,其體內的磷脂酰乙醇胺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其分子分解速度得到加快。這一結果證明,患者所服用的藥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研究類似問題時發現,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利培酮治療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改善:患者治療后的尿液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尿液中的代謝物分子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在鑒定出來的一系列生物標記物中,檸檬酸等可以作為療效監測的標志物。
長久以來,醫學界對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大多停留在間接分析的手段,希望通過動物研究的方法來尋找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途徑。而在代謝組學的支持下,學者研究抗精神病藥物的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很多學者開始將不同的物質分子加入到抗精神病藥物中,并判斷這些物質對整個抗精神病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而客觀的評價相關物質的臨床療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結論:代謝組學在推動藥學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加快藥學發展的突破口。本次研究結果也證明,代謝組學在中藥、抗精神病類藥物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因此對相關人員而言,必須要深入了解代謝組學技術的先進性,能夠根據現代藥學發展的要求,對代謝組學的技術內容進行分析,讓該技術更好的服務于藥學研究,最終加快藥學發展,造福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杜飛,何睿,段開文.代謝組學在口腔醫學研究中的應用現狀[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7,33(10):633-635.
資料與方法
RVG的構造及功能:本研究所應用的牙科數字成像系統(RVG)為法國Trophy公司生產的牙科X線系統。RVG共分三大部分:即攝影、成像、圖片打印。系統由感受器、計算機、顯示器組成。
檢查方法:對需進行傳統根尖片檢查的病人進行RVG檢查。將內感應器置于患者口中并盡量貼所攝牙位,采用牙科分角線法進行投照。將RVG中的圖像進過后處理技術,主要方法有:①明暗度及對比度調節;②反白顯示;③圖像旋轉及放大;④長度及角度測量;⑤偽彩處理及邊緣增強等。后處理結束后,圖像自動保存在后處理工作站,由彩色打印機打印至照相紙或另存至移動設備供口腔科醫生查看。
結 果
由于傳統根尖片的圖像質量不僅受到射線劑量與質量,膠片分辨率,顯定影過程以讀片光照條件的影響,還受到視覺因素的限制,而RVG彌補了上述不足,因此,RVG在牙鄰面齲、根充密合、牙周骨硬板,根尖病變檢出率方法優于傳統根尖片。
討 論
牙科數字成像系統(RVG)原理:RVG的內感應器為稀土增強的接受器,接收圖像信息,并轉換為數字信息在監控器上呈現。在由圖像轉變為數字的過程中,圖像信息被分解成二元的集團于模型的縱橫格中,每一模型的縱橫格越小,該圖像分辨率就越高,所能呈現的細節也就越多。每一方格內的數字反應相應灰度,一個數字系統可供灰度數量多小決定該系統對影像對比處理的質量。
數字圖像特有功能的臨床應用:①圖像亮度和對比度的調整:允許對圖像的明暗反差隨時進行調整,可以說是數字圖像與膠片圖像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征。這也是數字圖像系統的最大優點。在臨床工作中,傳統根尖片在投照時,臨床醫生很難保證每一次照牙片都能夠掌握非常恰當的曝光條件。稍不留意就會發生曝光不足或過度的情況。不可能對每個患者的曝光條件進行反復的實驗后再照相。許多情況下我們必須接受曝光條件不太恰當的圖像,并且以這種圖像為依據進行臨床診斷,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結果。②圖像放大功能應用:由于數字圖像顯示于熒光屏上,在進行診斷時,我們不必埋頭觀看小小的牙片,可以幾個人同時面對熒光屏進行觀察討論。通過應用發現在熒光屏上觀察牙體,牙周病時比牙片更加一目了然。③數字減影分析牙槽骨改變:一般情況下,我們觀察骨質的微小病變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僅是因為人眼難于從結構復雜的牙槽骨影像中區分出發生變化的骨小梁,而且是因為人眼很難在病變程度上進行精確的度量。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工具,可以對于骨小梁的影像進行定量的分析,對于病變的程度有一個量化的描述。
RVG于傳統根尖片檢查的比較:①RVG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功能。通過口內感應器即刻獲得滿意照片,不要進行暗室洗片工作,提高了效率。②RVG輻射量極小,由于感應器具有高敏感性。X線可即時轉換成數字電子信息高解圖像功能及較低輻射吸收量。③圖像清晰,直觀。可在電視屏上直接觀察牙體,各組成部分。當遇到懷疑有牙折等情況,傳統根尖又難以確診時,應通過屏幕顯示調節投照角度,直到滿意為止。④可存儲和傳輸功能:數字化圖像,可刻錄在光盤上,便于病人復診前后對比,照片影像也可借助局域網絡進行醫院傳輸,以醫生取閱。
數字攝影參數及后處理技術:數字攝影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門新的成像技術。眾所周知,kv、mA、t三者合理選擇是獲得優質照片的重要參數。數字攝影仍以這三個參量為基礎,結合數字成像特點進行參量調整,RVG對于不同牙位具有電腦設置自動控制參數(kv、mA、t)除此外,所獲圖像受人體結構、電壓影響,所以后處理技術提供了優質照片。后處理技術系指借助計算機功能對獲取的原始圖像作進一步完善。它一般包括:①窗口調節;②對比度、亮度調節;③邊緣增強;④局部放大和位移;⑤黑白反轉等。根據診斷需要,以熒屏圖像主觀評價為依據,調整到最佳狀態再進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