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闌尾炎的術后護理

闌尾炎的術后護理

時間:2023-08-08 17:10: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闌尾炎的術后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闌尾炎的術后護理

第1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193-02

急性闌尾炎多發生于青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腹痛開始于上腹或臍部,呈隱形,逐漸加重,數小時(6―8小時)后疼痛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部分病人也可在發病初時即表現為右下腹痛[1]。急性闌尾炎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在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及熟練技術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亦是決定患者能否康復的關鍵因素之一[2]。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36.4±17.8);體溫在37.6~39.8℃之間。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衛生部公布的《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且均行闌尾切除術。

1.2 方法:護理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前做好急癥手術準備,術后做好一般護理及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 結果

87例患者手術均成功,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術后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保持舒適的環境,注意病房的空氣流通,定時消毒,保持病房內的物品清潔、整齊,這對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十分有利。

3.2 臨床生命體征監測:術后48h內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呼吸以及心率,并做好相關記錄,對于病情不穩定的患者要適當延長生命體征監測時間并增加頻率

3.3 護理:患者在術后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防治隔下感染。有利于減輕疼痛以及腹腔積液引流,避免唾液進入氣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3.4 早期活動 術后血壓平穩后盡早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增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

3.5 飲食護理:排氣后方可行進食流質,以易消化溫度適宜的食物為宜,少食多餐,食量逐漸增加,在患者沒有出現腸胃不適或是腹部的其他癥狀時,可逐漸改為普食。

3.6 日常活動護理:患者術后24h內應嚴格臥床休息,之后可根據病情恢復情況開展適當的運動,以輕微運動為主。下床運動以保證患者不會產生疼痛,且運動量以不出現疲憊感為宜,術后1個月內患者不得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3.7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避免受壓,,扭曲或滑脫,并接床旁無菌瓶或引流袋,保持引保管流管通暢,嚴密觀察引流的顏色,性質,量并作好記錄,,根據病情變化,在術后48-72拔除,切口乳膠片引流可于術后24拔除。

3.8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3.8.1 術后出血 少見,常發生在術后幾小時至數日內,如病人出現腹痛,腹脹,伴有面色蒼白,脈速,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壓縮小等失血性休克癥狀,必須立即進行搶救。

3.8.2 切口感染 較常見。病人表現為術后3-5天后體溫有逐漸升高,切口疼痛,其周圍皮膚紅腫,有觸痛,線孔處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

3.8.3 腹腔膿腫 由于腹腔殘余感染和闌尾殘端處理不當所致,常發生于手術后5-7天。表現為體溫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腹痛腹脹,腹部可捫及包塊。腹腔膿腫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超聲檢查有助于診斷。護理取半臥位,使膿液流入盆腔,減少中毒反應,

3.9 心理護理:由于闌尾炎發病迅速,腹部疼痛明顯,患者常常在短期內經歷疼痛和手術過程,手術后部分患者一時間難以接受,容易出現心理負擔。因此對于闌尾炎患者術后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耐心的解釋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給予她們更多的理解、關懷和體貼,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勵,減輕思想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爭取早日康復。

4 健康指導

4.1術后切口疼痛,咳嗽者,要避免,減少空氣、吞入胃腸道引起術后腹脹,避免發生肺部感染。

4.2 指導病人盡早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粘連。

5 結論

通過良好的術后護理,87例患者均康復出院,因此,做好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 闌尾炎 手術 切口感染 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53-02

感染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能否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術后感染,對患者病情的愈后有直接關系。目前, 應用大劑量的抗生素是國內控制術后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有些抗生素價格昂貴使患者難以承受,加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使得大量應用抗生素不利于人類長久的健康。

2007-08~2009-11我們分別對兩組闌尾炎患者進行觀察與護理,力求尋找一種經濟有效的術后抗感染方法。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選擇闌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齡15~54歲。入選標準:(1)以下腹疼痛為突出癥狀者;(2)經診斷后確診為急性闌尾炎者;(3)須盡快手術切除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16~52歲;B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齡15~54歲。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組。兩組性別、年齡、疾病性質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兩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術前準備和闌尾炎術后常規護理,術前1d下腹部及會備皮,術前12h禁食,術前6h禁水,增加護患溝通,減輕患者焦慮,使患者充分休息,術后去枕平臥位6~12h,禁食水6h,給予營養液靜脈滴注,切口換藥,術后1d鼓勵、協助患者下床活動以促進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療及術后護理 A組患者術后不禁止探視和陪護,病房做好一般清潔工作;常規聯合使用頭孢拉啶、慶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廣譜殺菌。B組術后2d謝絕探視,病房平均1~2例/間,由護工作好病室清潔工作,每日晨開窗通風換氣,并使用循環風紫外線消毒器消毒空氣1次/d;針對引起闌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腸道內的各種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僅使用甲硝唑液靜滴。

1.2.3觀察記錄 兩組患者的體溫恢復天數、切口感染例數,拆線天數和住院總天數。體溫測量方法:術后3d測體溫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測體溫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斷標準:術后2~3d體溫升高,切口腫脹或跳痛,局部紅腫,壓痛等[1]。

2 結果

A、B兩組間各項觀察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3 討論

3.1 良好的病室環境對于手術患者恢復的重要性清潔整齊是必須條件。(1)空氣消毒:保證空氣的流通是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循環風紫外線消毒器進行空氣消毒;(2)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采用濕式清潔法,并且所有情節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保持干燥。其次,安靜清潔的環境能減輕患者的煩躁不安,使之身心閑適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時也是患者康復的重要保證。對于接受手術的患者而言,手術本身即可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應激源,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術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聲,即會給患者增添新的應激因素,使其產生多種潛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響[2]。所以嚴格控制探視、陪護的人數和時間,不僅可以避免空氣污濁而引起傷口感染,還可以大大減少躁聲的來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進康復。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性抗生素應用過度,會增加醫院內微生物生態壓力,加大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危險性[3]。因此,要扭轉這種現象,應在查清病因或進行細菌檢測和藥敏實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在此項研究中,我們針對引起闌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腸道內的各種革蘭性桿菌和厭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靜滴,這種用藥方法獲得良好的預防效果,醫院感染率為2.33%,和使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的感染率(2.27%)無顯著性差異,既提高了用藥的安全性,養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3.3 其他因素此外,提高護理質量,協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加強營養等對手術后患者的康復也有很大作用。術后切口換藥的質量與切口恢復有直接關系。由于此項操作直接接觸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細菌直接侵入切口處而引起感染。所以嚴格無菌操作是關鍵,只有從根源處養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達到最好的效果。手術后協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一般為手術后第1天。早期活動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促進切口愈合。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96.

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服務對急性闌尾炎患者手術后疼痛的護理效果及價值。方法:選擇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觀察兩組臨床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 急性闌尾炎 術后疼痛

疼痛在臨床上目前被認為是與呼吸、血壓、心率、脈搏等同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屬于人體對于組織損傷產生修復的反應發生的復雜心理、生理性活動,主要是包括機體對于傷害性的刺激造成的痛反應與其作用于機體導致痛感覺[1,2]。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常會發生傷口疼痛,對患者身心造成傷害,我院采用了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中取得不錯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6月收治行急性闌尾炎手術切除患者8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21~55歲,平均29.53±3.15歲;其中壞疽性闌尾炎14例,化膿性闌尾炎21例,闌尾穿孔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20~59歲,平均29.15±3.22歲;其中壞疽性闌尾炎13例,化膿性闌尾炎19例,闌尾穿孔12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采取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方法:①觀察組: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首先對患者進行了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在手術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士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積極地溝通交流,講解手術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和疏導,指導患者學習疼痛的相關知識。其次,對患者加強基礎護理,保證病房清潔,有助于患者休息,護士在術后執行護理操作時要輕柔,長期臥床患者護士要協助翻身拍背,做好皮膚護理。最后,合理的使用鎮痛藥物,疼痛劇烈患者積極給予鎮痛藥物,可采用安慰劑替代治療,對于疼痛較輕微患者可采取音樂療法分散注意力,減輕患者疼痛癥狀[3]。②對照組:給予患者外科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方法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疼痛的程度采用0~10分進行表示,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無法忍受。其中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重點調查患者對優質化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對患者從臨床護理服務、醫療專業技術水平等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種評價。

統計學處理:采取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結 果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見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討 論

闌尾炎術后發生疼痛屬于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屬于機體自我保護反射機制,具有防御性和保護性的功能。目前認為疼痛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神經末梢如皮膚、肌肉、內臟感受器等受到了各種的傷害刺激后通過了脊髓A傳導神經與C傳導神經的傳導到脊髓后角T細胞,通過脊髓的丘腦束傳到丘腦的大腦皮質,進而機體會感知到疼痛的程度、發生的部位等,機體感受到疼痛后再有脊髓的網狀系統傳導到腦干的網狀結構、丘腦的下部與大腦邊緣系統,引發了人體對于疼痛所產生的情緒反應與自主神經的反應[4,5]。

人性化護理模式屬于新興的護理模式,更適用現代醫療模式的要求,護理重心由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換,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更加的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我們對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的患者實施了人性化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讓患者了解術后疼痛產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消除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同時加強了基礎護理,為患者創造舒適的病室環境,讓患者休息好,睡眠充足,護理操作要輕柔,減少對患者刺激,消除疼痛的誘發因素;此外我們對于產生疼痛患者積極給予音樂療法、安慰劑等干預措施,讓患者情緒較為平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不良刺激。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中可以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周亞琴.非藥物護理措施對學齡期兒童急性闌尾炎術后疼痛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6):139.

2 閏麗芳.開腹手術切除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33):7165.

3 張秀芳.急性闌尾炎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30):51-52.

第4篇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干預 闌尾炎腹腔鏡手術 胃腸功能恢復 腹脹

外科臨床上,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疾病,患者以腹脹腹痛為主要表現,嚴重的還會引發穿孔、腹膜炎等并發癥,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1]。目前,治療闌尾炎患者主要的方法為手術,伴隨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已廣泛應用在闌尾炎患者的治療工作中,但實踐發現患者的術后創傷、腹腔殘留氧化碳氣體等因素會給患者胃腸功能造成影響,因此加強在緩解腹脹、維護胃腸功能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2]。本研究現選擇2018年入我院進行手術和護理的50例闌尾炎患者,分析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患者為我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50例。患者入院時經診斷均符合闌尾炎診斷標準[3],確診為闌尾炎患者,且具備腹腔鏡指征,排除手術禁忌癥、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以及不配合研究的患者。結合患者應用的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為25例。觀察組患者,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齡20~62歲,平均(44.2±4.3)歲,發病時間3至47h,平均(18.9±5.2)h,包括化膿性闌尾炎1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7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1~65歲,平均為(46.1±4.5)歲,發病時間范圍為4h至45h,平均為(18.3±5.0)h,有15例化膿性闌尾炎、7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和3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開展護理工作,內容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健康教育、胃腸減壓等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系統化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干預。強化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與理解能力提高溝通效果,向其灌輸闌尾炎的疾病知識和應用腹腔鏡手術的實施要點,特別要告知患者更多治療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負性情緒,給予患者信心,同時也提高依從性與配合度。(2)疼痛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耐心告知患者產生疼痛的原因和機制,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同時以掌心為支撐,按順時針方向幫助患者按摩切口周邊,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持續20min,達到緩解疼痛,促進恢復的效果。(3)活動護理干預。告知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對其早日康復的重要性,配合康復師制定不同患者的康復計劃,協助和監督患者完成。如早期以放松肌肉為主,逐漸開始上下肢伸展和屈伸的活動,待身體條件允許后進行床旁和下床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大運動量。(4)護理干預。在患者術畢回病房后,根據麻醉要求安置。麻醉解除、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協助患者定時改變,預防腹部切口牽拉引發疼痛。(5)飲食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排氣后可食流汁,如米湯等,第二天半流汁,逐漸過渡至普食。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腹脹情況(1)無腹脹。(2)輕度腹脹:患者有輕度腹脹感,切口處無疼痛。(3)中度腹脹:患者腹部可見膨脹,切口有疼痛感,能夠忍受。(4)重度腹脹:患者腹部有明顯膨脹反應,切口疼痛感強烈,甚至無法忍受。護理人員為兩組患者詳細記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等胃腸功能恢復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腹脹情況

觀察組患者腹脹發生率為16%,低于對照組的6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腹脹情況對比(n=25例/%)

2.2 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等時間指標均比對照組患者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例/h) 

3 討論

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臨床手術中的廣泛應用,如今這一微創手術得到越來越多醫療人員和患者的認可。在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盡管具備了切口小、恢復快的優勢,但也有可能引發一些并發癥,系統化全面護理必須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有研究顯示[4],系統化護理干預拓展了傳統護理的內容,從患者術后多方面開展護理干預工作,對于闌尾炎手術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有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中應用系統化護理的患者從心理干預著手,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解除對疾病的疑惑,消除負性情緒,同時告知患者術后正確減少腹脹的方法,積極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重拾康復信心。同時配合腹部按摩、肩部按摩等手段,讓患者機體更好地吸收手術過程中殘留的二氧化碳氣體,也減少直接對膈神經產生的刺激,減少腹脹情況的發生,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5]。本研究采用系統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為16%,明顯比單純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68%的腹脹發生率低,P<0.05,而在患者排氣、排便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等胃腸功能恢復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恢復也比對照組更快,用時更短,P<0.05,該結果與羅夢琴在其論著《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6]中的研究結果相似,再一次證實將系統化護理干預應用在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可積極提倡應用系統化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腹脹癥狀,促進胃腸功能更快恢復,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庾慧敏,梁妙英,袁艷芳.系統化護理干預在提高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11):1563-1565.

[2]史媛媛.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2):151-152.

[3]郭秋蘭,羅漢媚,林靜華.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9):834-836.

[4]索桂敏.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1):235-236.

第5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 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 護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38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97-01

急性闌尾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多見于青壯年人群[1]。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闌尾腔梗阻、胃腸道疾病或細菌侵入蔓延至闌尾部分,如果患者飲食不當也容易出現該病。急性闌尾炎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強烈的右下腹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轉移性[2]。臨床治療主要以闌尾切除手術為主,不過術后極易并發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正常工作與生活質量。針對常規護理效果不佳的現狀,我院通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護理干預,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現根據我院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治療的效果進行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病例進行抽樣,對3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按照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8例。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病人及其家屬同意后進行臨床護理治療研究。對照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年齡在20-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2±4.98歲;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6例,平均病程為2.54±0.36h;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年齡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62±4.68歲,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9例,平均病程為2.36±0.65h。患者在一般資料上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②嚴重心血管疾病病史;③妊娠、哺乳期婦女。退出標準:①未按規定實施干預措施,無法判定療效;②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③嚴重不良反應、并發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治療。(不良反應者納入不良反映統計)。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治療,即術前為患者介紹住院環境,術中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術后為患者做好康復性訓練指導。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治療。護理干預的主要內容如下:

(1)術前干預:由于急性闌尾炎屬于突發性急腹癥,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會承受劇烈的腹部疼痛,而且手術治療極為突然,患者極易產生恐懼、抵觸、敵對的負面心理情緒。因此,醫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全面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及時走出心理誤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將急性闌尾炎相關知識與手術情況向患者及其家屬闡明,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手術顧慮,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人員的手術工作與護理服務。

(2)術前準備:做好術前醫療器械的消毒處理,強化無菌操作。在手術前,盡量避免患者攝入食物與水,建立靜脈通路,然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靜注,避免出現手術感染。嚴格記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脈搏、體溫等,如果出現異常則立即通知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治療。

(3)術后干預:做好手術切口的抗感染處理,由于手術前患者不能進食,會降低患者機體的免疫力,而且術后患者也需要禁食一段時間,也對患者免疫力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極易出現感染的情況。如果患者切口附近出現紅腫或不同程度的痛感,體溫在3天內出現波動,則可能出現了切口感染。醫療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切口進行觀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擴大切口并清除異物,將膿液排出,充分引流。給予患者促肉芽生長藥物,促進患者切口愈合。如果患者出現了便秘的情況,盡可能避免使用肥皂水灌腸或強瀉劑治療,降低患者腸道蠕動,以免出現傷口開裂的情況。治療便秘時,盡量使用緩瀉劑,促進患者排便。術后疼痛是急性闌尾炎手術后常見的問題,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伴隨有高血壓、心絞痛、冠心病等情況,如果疼痛未得到及時的緩解,極易引發其他嚴重的病癥。因此,醫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與患者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降低痛楚,必要時可以給予患者鎮痛藥物治療。待患者排氣后,可以指導患者攝入一定量流質食物,后期可以指導患者攝入軟食或者半流質食物。食物宜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為主,少食多餐。

1.3 觀察指標。術后并發癥情況:①切口裂開;②切口感染;③靜脈血栓;④糞瘺;⑤腹腔膿腫。

1.4 評價標準。患者滿意度:患者出院時填寫《護理滿意度評價表》,表內設四項,即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

2 結果

2.1 并發癥情況。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并發癥出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表[n(%)]

2.2 患者滿意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表[n(%)]

3 結論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經過闌尾切除手術后基本痊愈,不過術后較高的并發癥概率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生活與工作質量,而且部分老年患者往往伴隨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癥[3,4],一旦出現急性闌尾炎術后并發癥,會對患者生命產生一定的威脅。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于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規護理措施在防治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并發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無法充分滿足現階段護理服務質量要求,在常規護理治療上采用護理干預治療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護理干預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更為全面護理服務,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率[5]。

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依靠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面對自身病情。手術前對手術器械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保證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操作,避免出現術中感染。醫療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切口進行觀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擴大切口并清除異物,將膿液排出,充分引流。手術后通過與患者聊天、播放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疼痛,針對部分疼痛嚴重的患者,給予鎮痛藥物治療。

本研究中,依靠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得到控制,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與陳基琳[6]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護理干預手段能夠明顯降低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在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術后生活質量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偉玲.心理護理在闌尾炎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2,11(05):4596-4596

[2] 周麗娜.老年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01):229-229

[3] 張敏.急性闌尾炎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5):139-139

[4] 黃萬玉.急性闌尾炎202例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6):553-553

第6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 護理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57-02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惡心、嘔吐,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該病重要體征。該病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大于女性。絕大多數病人可以治愈,但如延誤診斷、治療,可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造成死亡。術后要對患者切口、內出血、腹腔血膿腫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以防止并發癥。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現將120例闌尾炎患者的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12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18~56 歲平均年齡(28.6±12.4)歲;發病入院為4h~5d平均(35.3±8.3)h表現為腹痛患者15例、惡心患者18例、嘔吐患者20例、典型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患者12例、右下腹肌緊張患者15例、體溫38.5℃以上患者12例、37.5~38.4℃患者10例、18例患者伴有白細胞及中性分類明顯升高。

1.2方法

對12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均在急診條件下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然后進行了術前及術后護理相結合護理措施。

2 結果

120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全部治愈出院隨訪3~13月未出現異常。

3 護理

3.1急性闌尾炎的病因

3.1.1梗阻:闌尾為一細長的管道,僅一端與盲腸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內分泌物積存、內壓增高,壓迫闌尾壁阻礙遠側血運。在此基礎上管腔內細菌侵入受損黏膜,易致感染。梗阻為急性闌尾炎發病常見的基本因素。

3.1.2 感染:其主要因素為闌尾腔內細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闌尾腔因與盲腸相通,因此具有與盲腸腔內相同的以大腸桿菌和厭氧菌為主的菌種和數量。若闌尾黏膜稍有損傷,細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1.3其他:被認為與發病有關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引起內臟神經反射,導致闌尾肌肉和血管痙攣,一旦超過正常強度,可以產生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黏膜受損,細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癥。此外,急性闌尾炎發病與飲食習慣、便秘和遺傳等因素有關。

3.2 術前護理

3.2.1心理護理:因急腹癥患者發病急、變化快大多數是在緊急條件下進行手術,給患者思想考慮,導致患者及家屬心理上造成較大恐慌,增加其心理負擔,不愿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做到鎮靜、忙而不亂,及時從精神上予以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配合手術治療,樹立戰勝疾病信心[1]。此外在進行術前準備時,可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和科室在開展此類手術效果,介紹同類患者治療經驗和效果,從而消除患者恐懼和焦慮心理。 心理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配合治療、促進身體早日恢復健康有著不可低估作用。相當一部分患者有強烈自卑感和憂慮心理,這就要求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之所痛,通過有聲或無聲姿態溫暖患者,使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讓病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納,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3.3術后護理

3.3.1:根據不同麻醉,選擇適當臥位,血壓平穩后,采用半臥位。

3.3.2密切觀察病情:每一小時測量血壓,脈搏一次,至平穩。如脈搏加快或血壓下降,則考慮有出血,應及時觀察傷口,采取必要措施。

3.3.3 對癥護理:臥床休息,取半臥位。高熱者應采用物理降溫。疼痛明顯者給予針刺或按醫囑應用解痙攣劑緩解癥狀,但禁用嗎啡或哌替啶,以免掩蓋病情;但對已確定手術時間者,可給適量的鎮痛劑。便秘者可用開塞露,禁忌灌腸和使用瀉劑,以免炎癥擴散或闌尾穿孔。3.3.4 飲食:手術當天禁食,術后第一天流質,第二天進軟食,在正常情況下,第3~4天可進普食。

3.3.5每天禁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如術后便秘可口服輕瀉劑。

3.3.6飯后可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同時可增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

3.3.7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3.4術后健康指導

3.4.1病人術后回病房要去枕平臥6小時,以免因麻醉引起血壓下降,術后病人不能馬上進食、進水,因病人剛做完手術腸管未恢復正常功能,手術后三天更換傷口敷料,術后第七天拆線(皮內吸收線縫合不需要拆線),如傷口無感染,即可出院。

3.4.2闌尾炎(單純性)或闌尾化膿的病人術后第一天可進流食,但禁止乳品,以免引起腹脹,闌尾炎的病人,在住院期間可食水果,禁食香蕉一類的潤腸食品,出院后,避免暴飲暴食,禁生冷油膩。

3.4.3闌尾穿孔腹膜炎的病人,要禁食,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腸道負擔,有利于腸管恢復,要抬高床頭采取半臥位,這樣有利于濃液的引流。

3.4.4鼓勵病人早期離床活動,有利于腸蠕動,預防腸粘連的發生,病人手術后注意有無腹痛、腹脹、進食后有無嘔吐現象,謹防腸粘連的發生,并且病人應鍛煉自理能力,增強抗疾病的自信心。

3.4.5闌尾炎術后大便失禁是由于闌尾穿孔,腹腔內濃液刺激腹膜引起的,經過抗炎治療后,會自行好轉的,病人術后應注意排氣、排便情況,以檢查腸功能恢復情況。

3.4.6因闌尾炎病人有手術切口,故嚴禁病人打鬧,防止傷口裂開,出院后按醫囑繼續服用出院時所帶的抗生素。

3.4.7手術后1-2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同時盡量少去公共場所,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3.4.8出院后出現嘔吐、腹脹、腹痛、發熱等不適癥狀,應隨時來醫院就診。

3.4.9復查:出院一周需到外科門診復查。

4 總結

闌尾炎手術在普外科最為常見,由于手術短、操作簡單,因此不易引起醫護人員對術后護理重視。但近幾年來,通過闌尾炎術后并發癥患者觀察及護理認識到,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無論是手術前或手術后都要重視、要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觀察、勤思考、勤動手、勤動口巡視異常情況及時處理[2]。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及術后并發癥護理,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和醫療糾紛發生,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減少治療費用[3]。

參考文獻

[1] 于獻,何艷生.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護理體會[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8 3(12):93.

第7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17-32歲,平均年齡25.7±2.8歲,從發病到住院的時間為0.5-17小時,平均6小時,體溫36.9-40.2℃。本組研究的64例病例中,23例為單純性闌尾炎,28例為化膿性闌尾炎,9例為壞疽性闌尾炎,4例為闌尾膿腫。

1.2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64例,提供舒適的術后護理,并總結護理經驗。護理人員為急性闌尾炎患者提供舒適的術后護理時,要提供各種舒適的綜合護理,包括麻醉護理、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密切地關注、對患者的傷口與引流管的護理、靜脈輸液護理、飲食與活動護理、心理護理。

2結果

本組研究的64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全都康復出院,并對護理的效果表示滿意,在隨訪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

3討論

在外科中,闌尾炎手術是非常簡單的一種手術,而且手術時間比較短,通常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手術不論大小,護理人員都應該為術后患者提供較為舒適的術后護理。尤其是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來說,闌尾炎的手術操作與炎性的滲出物都非常容易將其他的疾病誘發出來,是非常有必要采取相關的預防性措施與治療性措施的。

對急性闌尾術后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首先要對采用一般性護理措施。對患者行手術之后,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生命體特征進行密切地觀察,及時測量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呼吸等,并記錄下來[3]。每隔一個小時還要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記錄,對患者是否發生休克糾正進行判斷。此外,對患者進行手術的當天,患者需要禁食,手術后1-3天才可以流質飲食,通常到了第4-5天才可以進普食。

其次,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患者進行并發癥的護理。行手術之后,并發癥的護理主要有腹脹、切口感染等。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的第一天就可以坐起來,并能在床上進行適量的活動,這樣有利于腸蠕動的恢復[4]。如果患者出現了腹脹的情況,就要讓患者立即平臥下來,并采取靜脈輸液的護理方式;如果患者出現了腹痛的情況,就要將患者排便次數增加的情況及時匯報給醫師。只要醫師說是腹脹的話,就立即采取引流的措施。如果患者出現了切口感染的話,通常在手術后4-6天,患者的體溫會出現持續上升的情況,這時,護理人員就要對患者切口周圍皮膚是否有紅腫觸痛的現象進行密切的觀察,一旦出現了觸痛、針眼紅腫、化膿等現象就要及時地展開處理。在臨床治療中,闌尾炎手術直接接觸到的是患者非常敏感的部位,所以在切口處如果有細菌直接侵入誘發出來的感染現象是不容忽視的。闌尾炎手術完畢之后,應該用氧化氫溶液對患者的切口進行沖洗,這樣可以將患者切口的感染率降低。

第8篇

【關鍵詞】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患兒;護理干預;病情觀察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55-01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也是小兒急腹癥常見的疾病之一,因為小兒機體的本身防御能力較成人弱,闌尾壁發育較薄,其大網膜發育尚未完全以及盲腸位置較高等情況。患兒對自身的疼痛感受描述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兒闌尾炎的癥狀與體征不典型,容易延誤病情,所以會發生導致闌尾壞疽或者穿孔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小兒闌尾炎的病勢往往會比成人的要嚴重,臨床中很容易誤診[1],甚至會危機患兒的生命。筆者現將手術治療112例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觀察與護理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手術的小兒闌尾炎的患兒97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兒65例,女性患兒32例,年齡在4-14歲,平均年齡為7.29±2.19歲。此組患兒中單純性闌尾炎的有66例,化膿性闌尾炎的患兒15例,壞疽性闌尾炎的患兒11例,闌尾包塊或者膿腫的患兒5例。

1.2方法所有患兒經檢查證實確診為小兒急性闌尾炎,均符合闌尾炎手術的要求,進行手術治療。

2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此組患兒均為急性發作就診,由于不了解自身疾病,大多數患兒存在著極度不良的心理狀態,如恐懼、悲觀的心理反應,緊張、急躁、抑郁的心理特點等。當患兒出現腹痛、腹脹時更加重緊張與痛苦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兒及家屬說明疾病的相關知識,除了給予實施減輕和消除腹痛、腹脹的相關護理措施外,還應注意安慰患兒,根據患兒的不同心理狀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關心體貼患兒,減輕和消除患兒的心理負擔。鼓勵患兒正確對待疾病,減少不良刺激因素刺激,使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及護理。

2.1.2術前準備術前為患兒備皮,遵醫囑予抗炎、補液等處理。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術后患兒安返病房,給予去枕平臥位6小時,保持呼吸道通暢,低流量吸氧,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由于患兒屬于急診手術,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反應,腸功能未恢復等,術后患兒常會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因此應為患兒做好護理。[2]給予心電監護,尤其是急性化膿、穿孔的患兒,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防止休克發生。認真聽患兒主訴,如有不適,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2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按醫囑予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抗炎、補液等,防止發生休克。由于小兒各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對各種刺激反應相對不敏感,導致臨床表現與病情的嚴重程度不相符[3],因此應密切觀察患兒腹痛和腹脹的情況,注意血壓和脈搏的變化。

2.2.3胃腸減壓的護理此組患兒術后行胃腸減壓的患兒12例,實施胃腸減壓期間,減壓裝置必須妥善固定,防止胃管受壓、扭曲、堵塞以及脫落等現象的發生。若胃液較粘稠,出現堵塞時,可以用10-20ml生理鹽水進行緩慢沖洗。嚴格記錄胃液的量、顏色、性質。密切觀察患兒腸蠕動的恢復情況,當患兒腸鳴音恢復,有排氣排便時,按醫囑予拔除胃管。禁食期間每日行兩次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的發生。

2.2.4引流管的護理此組患兒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兒10例,做好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防止脫出、受壓、打折。尤其是患兒翻身、下床時防止引流管高于切口,避免引流液逆流造成切口感染。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狀,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生。

2.2.5切口護理術后保持切開敷料清潔干燥,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及滲液,如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師給予處理。

2.2.6健康指導術后鼓勵患兒早期活動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兒在術后6小時病情穩定后可取半臥位[4]早期鼓勵患兒下床活動,以促進腸功能恢復,避免術后腸粘連。下床活動時應有護士或家屬攙扶,根據患兒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循序漸進,避免勞累。

3體會

急性闌尾炎雖然是小兒普通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但急性時期病情比較嚴重,臨床上容易誤診而錯過最佳的手術時間,并可導致患兒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對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明顯的減少了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治愈率,減輕了患兒的痛苦,最終患兒均痊愈出院。

參考文獻

[1]章小蕙.淺談闌尾炎術后護理體會[J]現代護理報,2012,11:2.

[2]沈曉燕,詹健.急性闌尾炎伴發腸梗阻的觀察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9):783.

第9篇

結論:對闌尾炎手術實施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減少手術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提高護理程度,對患者早日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基層醫院; 高血壓; 依從性; 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1-009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50

闌尾炎是指闌尾由于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是普外科常見病,進展迅速,嚴重者可并發全身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急性闌尾炎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但闌尾炎術后并發癥多,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有效的護理對于闌尾手術患者預后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1-2]。本文對闌尾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鎮衛生院60例闌尾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發病時間為7~23 h,平均(13.22±3.86)h;臨床表現低熱、轉移性右下腹疼痛;闌尾點反跳痛、壓痛;并發腹膜炎、腸麻痹者則出現腹脹和持續性嘔吐;包括單純性闌尾炎、化膿性闌尾炎、壞疽穿孔性闌尾炎。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5~52歲,平均(31.32±12.51)歲。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健康宣教。術前通過交談、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強對患者健康宣教。讓患者對闌尾炎疾病及治療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同時指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2)為患者做好手術前的相關準備工作。對患者完成相關檢測并且做好記錄,為患者手術能夠充分的進行有效指導,對于需要進行手術的皮膚,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備皮工作,并且確保患者的皮膚清潔,避免患者出現切口感染情況。(3)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腹部癥狀和體征,尤其注意腹痛的變化,一旦出現體溫升高,腹部疼痛加劇、范圍擴大,煩躁或表情淡漠等跡象,應報告醫生提前手術[3]。(4)心理護理。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定患者的情緒,減少其焦慮,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有關闌尾炎的知識,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 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術后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心電監護;為了盡量避免發生術后腸粘連,應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盡早排氣,減輕患者痛苦,可以行腹部按摩,增強腸蠕動,促進患者盡早排氣,按摩時應避開手術切口或減輕用力,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切忌粗暴。術后24 h可起床活動,防止腸粘連,同時增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愈合、老年患者應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4]。(2)心理護理: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并關懷詢問患者身體有無不適感,讓患者消除手術的不安心理,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撫慰與關心讓患者心情愉悅,有助于患者的康復。(3)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手術當天禁食、水,待排氣后,患者可適量飲用米湯、果汁等流質食物,過后逐漸改為半流質、軟食,以清淡食物為主。飲食應遵循少食多餐原則。(4)切口護理:仔細觀察患者切口位置的變化情況,如發現有皮膚紅腫、熱痛等現象應及時進行抗感染處理,及時清除炎性滲出物,并在炎性滲出物較少的情況下,遵醫囑給予適量的促肉芽組織生長藥物,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保證患者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5)疼痛護理:對于傷口疼痛較輕的患者,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可以和患者聊天、讓他們聽音樂、看電視等;針對劇烈疼痛的患者,根據醫囑采用鎮痛藥治療。(6)引流管的護理:對于炎癥比較重的患者,術后一般都有腹腔引流管及導尿管,首先應妥善固定引流管,低位引流,間歇由近端向遠端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留置導尿者,每次抹洗應更換手套,預防交叉感染,并觀察尿道口有無異常分泌物。每日更換引流袋,傾倒尿液時注意操作規范,并準確記錄24 h尿量,縮短留置導尿時間,盡早拔出導尿管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關鍵。

1.3 觀察指標

治療護理配合程度、心理狀態、手術并發癥(切口感染、腹腔粘連性腸梗阻、腹腔內出血等)、護理滿意度以及住院時間。

2 結果

60例患者中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58例(96.67%,58/60);保持良好心理狀態54例(90.00%,54/60);發生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腹腔粘連性腸梗阻1例等手術并發癥共3例(5.00%,5/60);住院時間7~12 d,平均(8.22±1.35)d;未發生護理糾紛,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59例(98.33%,59/60)。

3 討論

闌尾又被稱為是盲腸,是大腸起始段的一個器官,它呈管狀,是一根細長的管道。梗阻可以使管腔內的分泌物逐漸的堆積,內壓漸漸的增高,壓迫闌尾壁,對遠側的血液運輸也產生了阻礙的現象,此外管腔內細菌感染也會導致闌尾炎產生,而且闌尾炎的產生還與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遺傳等都有很大的關系。

闌尾炎作為一種常見急性疾病,給患者生活帶來了重要影響,隨著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大部分闌尾炎患者均能通過及時手術,徹底治愈,闌尾手術是一種創傷性較大手術,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影響[6]。手術效果和治愈率和醫院護理有一定的關系,只有加強對闌尾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平穩情緒,合理科學進行護理,能夠避免產生并發癥,對于醫院的護理人員來說,強化基礎護理,使患者感受到護理服務的改善,并且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細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才能使護理更有效,觀察臨床癥狀恢復情況以及做好護理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十分必要[7-9]。本文通過手術前健康宣教、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心理護理;術后護理,一般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切口護理、疼痛護理、引流管護理,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患者中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96.67%、保持良好心理狀態90.00%、發生手術并發癥5.00%、住院平均(8.22±1.35)d、未發生護理糾紛,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98.33%。

綜上所述,對闌尾炎手術實施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手術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提高護理程度,對患者早日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嚴鵬宵.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4-50.

[2]李發雨.不同護理模式在闌尾手術患者中的綜合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22(8):111-112.

[3]丁彥文.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外科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7):3732-3733.

[4]呂艷琴.護理干預在急性闌尾炎手術中的護理應用[J].吉林醫學,2014,3(24):5515-5516.

[5]李月嬋,周小榮,黃麗娟.急性闌尾炎的護理問題及措施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5):756-757.

[6]高根五.急性闌尾炎治療原則及其新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14(5):259-260.

[7]王桂英.手術治療闌尾炎20例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4):30-31.

[8]張紅艷.130例急性闌尾炎圍術期的人性化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5B):1300-1301.

第10篇

【摘要】目的 通過對急性闌尾炎手術臨床護理,可以達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式,減少并發癥的目的方法 急性闌尾炎手術臨床對癥護理。結果 47例患者均獲臨床痊愈。結論 通過對急性闌尾炎術后臨床護理,可以達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并發癥的目的

【關鍵詞】闌尾炎手術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疾病,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本病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闌尾為盲腸后內側的蚓狀盲管,屬淋巴免疫器官。闌尾炎是由多種自身腸菌所致的闌尾化膿性感染。臨床上以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壓痛點為主要特征。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確診率只有70%~80%,誤行手術率約20%~25%。自1985年Puyaet首次用B超診斷急性闌尾炎以來,超聲在方面被廣泛應用并得以發展。尤其近年隨著字化超聲的使用,術應用超聲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加受到重視[1]。另外,白細胞計數增多,一般在10×109~15×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上升,在75%以上。盲腸后位闌尾炎累及輸尿管時,尿中可見少量紅細胞、白細胞。 急性闌尾炎一旦明確診斷均宜手術,一般采用闌尾切除術。下面將簡要介紹一下急性闌尾炎的病因以及在術后護理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急性闌尾炎患者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齡8~62歲,平均31歲,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8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9例。所有闌尾炎在確診2~4h后行闌尾切除術。患者均手術順利,無嚴重并發癥發生。住院日5~22日,平均住院日8日。

1.2治療結果 本組病例均為急診手術,行連合硬膜外麻醉。為47例患者成功施行了手術。術后有3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經拆去縫線、清創、引流,定期換藥等治療后痊愈。 5例患者出現腹腔感染,按腹膜炎治療原則治療后痊愈。2例患者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后痊愈。

2 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術到病房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及心理活動情況,主動關心、體貼患者,介紹本病的主要表現,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動和病人交談,針對病人害怕手術,擔心手術做不好等特點耐心開導,以減少病人對手術的神秘感和恐懼心理。鼓勵病人使其樹立對手術治療的信心。

2.1.2生理準備 患者入院后即禁食水,絕對禁止灌腸。闌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應進行短時間、針對性很強的術前檢查和治療。包括心、肺、肝、腎功能檢查和血液檢查,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有感染性休克表現者,術前應給予吸氧等抗休克處理。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護理 病人回病房按不同的麻醉,給予適當,選擇上必須要符合治療需要,并兼顧患者舒適,有利于器官功能恢復。病人全身麻醉未清醒時,應采取半俯臥位,以利于唾液流出,避免誤吸引起窒息。手術后,只要患者無休克或昏迷,一般可采取斜坡臥位,可有助于呼吸,減輕切口腫脹及疼痛,并有利于愈合,同時便于腹內液體引流。將患者平穩抬上病床后,酌情接好氧氣管、輸液管及引流管,應注意適當調節室溫。15~30min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一次,連測6次平穩后遵醫囑測。

2.2.2飲食護理 輕癥病人手術當天禁食,術后第1天流食,勿進食過多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脹。術后第2天半流食,第3~4天后普食。重癥病人需禁食、輸液,待排氣排便后,方可進流食。手術后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以下食物應少食用①化學性刺激事物如咖啡、濃茶②機械性刺激食物如炸排骨、蒜苔、韭菜、豆芽③易產酸食物如土豆、地瓜、糖醋食物,過甜的點心④產氣多的食物如生蔥、蔥頭等⑤生冷食物,冷飲⑥食鹽不宜過多

2.2.3 引流管護理 急性闌尾炎穿孔并彌漫性腹膜炎,具有病變范圍廣、膿液多的特點,如術后不引流,易因膿液滯留而形成腹腔膿腫并發癥。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原則是:①闌尾穿孔已經形成局限膿腫,闌尾未找到或未切除;②闌尾切除后殘端處理不可靠;③止血不徹底或滲出較多;④闌尾膿腫行一期闌尾切除后膿腔較大。因此急性闌尾炎穿孔只要術中膿液擦洗干凈、闌尾殘端處理滿意、選用有效抗生素,術后無需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2]。引流管應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嚴密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的改變,認真做好記錄,如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2.4切口護理及活動指導 患者術后24小時內嚴密觀察術口,是否有滲血、滲液等情況,及時更換敷料,以防切口感染。應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輕癥病人手術當天即可下地活動,重癥病人應在床上活動,待病情穩定后,及早下地活動。

2.3出院指導為了防止術后并發癥,術后1個月內盡量減少工作量,避免重體力勞動。為了更好的恢復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選擇高營養、易消化飲食,增進體質,增加魚類,瘦肉類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注意勞逸結合,活動強度以不感勞累為宜,防止感冒;保證每日有效睡眠6~8h。如有傷中紅、腫、熱、痛、不明原因發熱(體溫>38℃),請隨時到醫院就診。

3 小結

急性闌尾炎是常見的外科疾病,闌尾腔阻塞是最常見的病因。常由糞石、異物、蛔蟲、腫瘤等阻塞,以糞石最常見,阻塞后闌尾淋巴濾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內壓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礙。同時細菌入侵,加劇闌尾炎癥改變。致病細菌多為腸道內的各種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屬病變早期。病變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層。闌尾外觀輕度腫脹,漿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纖維素性滲出。顯微鏡下各層均有水腫,以黏膜和黏膜下層明顯。臨床癥狀和體征均較輕。對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多由單純性發展而來,闌尾腫脹增粗,漿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膿性滲出物,腔內亦有積膿。鏡下各層有小膿腫形成。臨床癥狀和體征較重[3]。通過對急性闌尾炎患者手術的臨床護理:術積極做好急癥手術準備,做好心理護理和生理準備;術后鼓勵早期活動,做好飲食指導,嚴密觀察切口感染、內出血、腹腔殘余膿腫等術后并發癥,及時處理。可以達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式,減少并發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蓉 ,王保建,馬秀花, 低頻、高頻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診斷急性闌尾炎臨床研究 ?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7,4(7):633-634

[2] 王路兵 , 急性闌尾炎穿孔術后不放引流體會?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8 ,5(7):534-535

第11篇

關鍵詞:優質護理;圍術期;闌尾炎手術

【中圖分類號】R57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10-02

作為內科常見急腹癥,闌尾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青壯年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目前,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有時重視不足或處理不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加強圍術期護理干預,是保證手術效果的關鍵環節?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闌尾切除術患者8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探討優質護理干預效果,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0例患者均滿足闌尾炎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齡19~76歲,平均為(45.2±3.7)歲;闌尾炎類型:單純性闌尾炎35例,化膿性闌尾炎24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8例,闌尾膿腫13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比較臨床資料,發現在年齡?性別?闌尾炎類型等方面基本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術前準備?抗感染?胃腸減壓等措施?觀察組給予圍術期優質護理,護理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隨時觀察患者的癥狀與體征,并做好記錄?對伴有腹膜炎者讓其取半坐位,并熱敷疼痛部位?同時,做好心理護理,為患者及其家屬分析病情,介紹手術原理及注意事項,消除他們的疑慮與不安?

1.2.2術中護理 根據麻醉方式選取合適的手術,并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隔1h監測1次,持續監測6~8h或者等到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后停止監測?一有異常馬上采取應對措施?

1.2.3術后護理 ①基礎護理:給予心電監護與低流量吸氧,密切關注體征是否有異常?由于術中與術后麻醉容易引起有效循環血量不足,進而引起血液粘稠度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通常可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預防[1]?另外,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預防出現腸粘連?同時,讓他們輕輕按摩腹部,以促進胃腸蠕動,盡早排氣?②切口護理: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手術切口,防止切口感染?在皮下部位放置引流管,通常在24~48h內便可拔除引流管?同時,要留意切口是否出現紅?腫?化膿等問題,定期更換切口敷料?③術后疼痛護理:可注射適量的鹽酸哌替啶與異丙嗪合劑,從而起到鎮靜?鎮痛作用?

1.3觀察指標

通過比較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護理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本院采用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17.0,利用x2檢驗相關計數資料,而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通過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若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等指標均明顯縮短,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均

3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是由諸多因素而引起的一種炎性改變?該病的典型癥狀為上腹部或臍周附近伴有隱痛感,持續數小時后轉為右下腹部疼痛?同時,還伴有下列癥狀,低熱?乏力?食欲差?惡心或嘔吐?如果患者能盡早就醫,大部分均能迅速康復?但如果延誤了診治的最佳時機,則易造成闌尾壞疽甚至穿孔,并發限局或彌漫性腹膜炎,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闌尾炎,效果良好,但若不重視圍術期的護理工作,術后也會出現不少并發癥,影響預后?可見,護理工作在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觀察組給予圍術期優質護理,通過對術前?術中?術后三個環節的針對性護理,將相關護理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還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關于闌尾炎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手術流程?術后并發癥預防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另外,還加強心理護理,告訴患者這只是一個小手術,手術成功率高,盡量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慌?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通過圍術期優質護理干預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5%,同時,本組患者相關手術效果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闌尾炎;特征;護理

一、闌尾炎疾病特征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后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或嘔吐,發病初期除低熱、乏力外,多無明顯的全身癥狀。急性闌尾炎若不早期治療,可以發展為闌尾壞疽及穿孔,并發限局或彌漫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發生彌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為5~10%。急性闌尾炎經非手術治療或治愈后,可以遺留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和增厚,管腔狹窄及周圍粘連,這稱為慢性闌尾炎,易導致再次急性發作。發作次數越多,慢性炎癥的損害也越嚴重,可以反復急性發作,在未發作時沒有癥狀或偶有輕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稱為慢性復發性闌尾炎。若病人從無急性闌尾炎病史,而主訴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輕易診斷為慢性闌尾炎而切除闌尾,應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腫瘤、結核、非特異性盲腸炎、克羅恩氏病及移動性盲腸癥等,也應排除精神神經因素,否則切除闌尾會遇到困難,即或無其他病變也不一定能消除癥狀。闌尾炎是腹部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數闌尾炎病人能及時就醫,獲得良好治療。但是,有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處理不當,則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到目前為止,急性闌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闌尾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見,20-30歲為發病高峰。

二、闌尾切除術后并發癥

1、出血:闌尾系膜的結扎線松脫,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現為腹痛、腹脹和失血性休克等癥狀。關鍵在于預防,闌尾系膜結扎確切,系膜肥厚者應分束結扎,結扎線距切斷的系膜緣要有一定距離,系膜結扎線及時剪除不要再次牽拉以免松脫。一旦發生出血表現,應立即輸血補液,緊急再次手術止血。

2、切口感染:是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在化膿或穿孔性急性闌尾炎中多見。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應用,此并發癥已較少見。術中加強切口保護,切口沖洗,徹底止血,消滅死腔等措施可預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臨床表現包括,術后2-3日體溫升高,切口脹痛或跳痛,局部紅腫、壓痛等。處理原則:可先行試穿抽出膿液,或于波動處拆除縫線,排出膿液,放置引流,定期換藥。短期可治愈‘

3、粘連性腸梗阻:也是闌尾切除術后的較常見并發癥,與局部炎癥重、手術損傷、切口異物、術后臥床等多種原因有關。一旦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應早期手術,術后早期離床活動可適當預防此并發癥。粘連性腸梗阻病情重者須手術治療。

4、闌尾殘株炎:闌尾殘端保留過長超過1 cm時,或者糞石殘留,術后殘株可炎癥復發,仍表現為闌尾炎的癥狀。也偶見術中未能切除病變闌尾,而將其遺留,術后炎癥復發。應行鋇劑灌腸透視檢查以明確診斷。癥狀較重時應再次手術切除闌尾殘株。

5、糞屢:很少見。產生術后糞痰的原因有多種,闌尾殘端單純結扎,其結扎線脫落;盲腸原為結核、癌癥等;盲腸組織水腫脆弱術中縫合時裂傷。糞屢發生時如已局限化,不至發生彌漫性腹膜炎,類似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表現。如為非結核或腫瘤病變等,一般經非手術治療糞屢可閉合自愈。

三、闌尾炎的護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孝义市| 瓮安县| 三穗县| 元江| 津南区| 弋阳县| 澄江县| 乌鲁木齐县| 塘沽区| 汾阳市| 尉犁县| 来安县| 镇巴县| 高碑店市| 大安市| 广饶县| 滕州市| 成安县| 澜沧| 全椒县| 尚志市| 永修县| 辽阳市| 科尔| 晴隆县| 抚松县| 阿图什市| 汉阴县| 神农架林区| 六盘水市| 周宁县| 西和县| 汽车| 苍梧县| 沛县| 安塞县| 泰安市| 中西区| 福建省|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