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時間:2023-08-08 17:09: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第1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肝癌;遵醫行為;耐受性

肝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代謝功能,存在腹脹、肝區疼痛、食欲缺乏等臨床表現。相關研究表明,在肝癌患者治療期間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本文旨在評價健康教育對肝癌治療的效果,以我院80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見下。

1肝癌患者的基線資料和護理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隨機將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肝癌患者。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42~73歲,平均年齡(61.51±8.26)歲。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43~75歲,平均年齡(61.48±8.32)歲。兩組資料無明顯差別(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采取口述的方式為其介紹手術前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術前需做好哪些準備,叮囑手術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時間包括入院當天、入院第2天、術前1天、手術當天以及術后1天。1)入院當天: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住院環境、規章制度、主管醫生等,同時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講解健康教育的計劃,將圖文并茂的宣傳卡、《健康教育手冊》、《肝癌手術治療患者須知》向患者發放并將各項內容逐項向患者講解。2)入院第二天:了解患者情況,向患者普及肝癌的發病原因,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手術流程,以口頭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列舉以往手術成功的案例以及介紹主刀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并準確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叮囑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3)手術前一天:向每位患者說明床上排尿的方法,幫助患者有效咳嗽,提醒并監督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告知患者可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放松心靈,再次強調手術相關信息。4)手術當日:再次向患者詳細介紹術中相關事項以及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如何判斷并發癥以及預防并發癥的方法,指導患者做足部的背伸運動,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適當活動上下肢。告知患者術后疼痛屬于正常現象,指導患者利用傾訴法、放松法或情緒轉移法減輕疼痛感。5)術后第一天:告知患者術后休息事項,在進行上述內容的講解時邀請患者家屬一同參與,提醒患者在發生腹脹或腹痛等不適癥狀時不要強行忍耐,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避免出現不良后果。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肝癌患者的遵醫行為與手術耐受性。

1.3.2判定標準遵醫行為判定標準[1]:優表示患者對手術治療方案表示認同,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良代表患者基本認同手術治療方案,但內心依舊存在少許懷疑,護理工作的配合情況良好;差表示對手術治療方案存在較大的質疑,拒絕接受手術治療以及不配合護理工作。手術耐受性判定標準[1]:1級(耐受):順利完成穿刺以及未出現不適癥狀;2級(耐受能力一般):患者能夠堅持并順利完成穿刺,然而在術中發現患者出現了不適反應;3級(耐受難度大):患者在醫生的鼓勵下能夠勉強完成穿刺,術中發生生理反應,例如等;4級(無法耐受):患者由于在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包括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情況,導致未能完成穿刺。1.4統計學處理本文數據均經SPSS18.0版處理,用%表示遵醫行為與手術耐受性,使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存在明顯差別。

2結果

觀察組肝癌患者的遵醫行為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肝癌患者的手術耐受性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更高(P<0.05)。

3討論

研究數據顯示[2],全球每年患上肝癌的人數多達60萬,在中國,一年內肝癌的死亡人數就有20萬左右。臨床上一般采取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肝癌患者,但由于多數患者在術前會伴有各種焦慮情緒,不利于手術正常進行,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將影響患者治療的負面情緒排除是護理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后,手術的治療依從性、耐受性也會隨之提高,手術成功的概率就會提高。常規護理無法顯著達到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手術耐受性的目的,相關研究發現[3],科學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提高后,對應的預防并發癥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就能夠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發生。本科室按照護理程序制定健康教育內容,結合患者的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實施,結合影音材料、書面教育以及健康小冊子多種途徑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患者的理解能力提高之后能夠使其更加容易掌握疾病知識。將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宣教方式與口頭宣教相比,多數患者一般傾向于接受畫冊等直觀的健康教育方式[4],健康教育能夠糾正患者對疾病、手術的錯誤認知,幫助每位患者正確認識并接受自身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手術,同時還可促進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創造和諧的治療氛圍,減少醫療糾紛。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肝癌患者的遵醫行為與手術耐受性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可得,對肝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手術耐受性,進而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劉延娟.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在原發性肝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0):89-91.

[2]張慶珍.健康教育在肝癌病人介入術聯合生物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1):207-208.

[3]陳婷.行介入治療肝癌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J].中國臨床護理,2014,06(06):515-517.

第2篇

[關鍵詞] 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9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1(c)-139-02

我們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并進行效果評價,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0~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齡60~82歲,男53例,女7例,病史在1年以內的10例,1年以上的50例;城鎮患者50例,農村患者10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21例,中專及以下39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單人指導和集體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單人指導:住院期間由主管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對視力尚好的患者,護士為其講解后可讓其自己閱讀,提供有關雜志、報刊;對視力不佳、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護士可為其閱讀。集體教育:科室設置冠心病健康教育專欄,介紹相關知識;設置健康教育課堂,請專科醫生講授有關冠心病的基礎知識,并解答患者的問題,患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流。

1.2.2健康教育前后進行評估入院后,護士根據患者對冠心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防保健知識的了解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通過問卷調查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

2健康教育

2.1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內容

2.1.1基礎知識教育首先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基礎知識,讓其了解本病特點、病因及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可總結為“四高一吸”,即高血壓、高血脂、高齡、高血糖、吸煙;次要危險因素如肥胖、緊張、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讓患者知道有疾病先兆時積極治療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預防保健。

2.1.2預防保健教育①控制危險因子:血脂高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高危因子,積極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成為二級預防之首要任務[1],教會患者如何調節飲食,降低血脂,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②戒煙:戒煙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占重要位置。對患者進行吸煙有害的宣教,幫助他們戒煙。③控制高血壓:其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把血壓控制到“理想”或“正常”水平(

2.1.3心理教育老年人情緒急躁、易沖動、多疑、喜靜怕孤、自尊心強,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方式。①減輕心理壓力與反應[2]:對于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的患者,幫助其正確認識與對待疾病,向他們講解不良情緒對疾病預后的影響。②增加信任度:對易猜疑的患者,要盡早取得他們的信任,多給予鼓勵與安慰,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態來接受和配合治療。

2.1.4運動療法教育指導患者進行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對運動的適應性,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

2.2出院時健康教育

包括:①家庭環境:居室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清潔整齊,并告知環境對疾病復發的影響。②睡眠指導:老年冠心病夜間發作較多見,睡前宜用溫水洗腳以消除疲勞,養成規律的睡眠;夜間突發不適,及時呼救。③預防便秘:告知便秘對冠心病的危險性,引起患者重視,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必要時備緩瀉藥,減少便秘。④洗澡:洗澡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3-5],應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由家人陪伴洗澡,攜帶急救藥,時間不超過20 min,如出現心慌、胸悶等立即終止洗澡,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2.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

3結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對冠心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基本掌握的例數較教育前高,未掌握的例數較教育前低(P<0.05),詳見表1。

4討論

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根據患者的年齡、心理狀態、知識水平、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等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救能力,改變不良的心理及生活方式,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調動了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對改善預后、減少并發癥、延長壽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有很大的作用。總之,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普及冠心病的基本知識,降低冠心病的復發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對于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也是很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10-312.

[2]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華新醫學,2004,18(5):1725.

[3]毛倩,畢勤奮,何莉云,等.從洗澡誘發冠心病急性發病探討健康教育方式[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2):50.

[4]樸福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9):118-119.

[5]徐承華,王春鳳.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8):80-81.

第3篇

關鍵詞:內科護理;健康教育;慢性病;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072-02

對于內科患者來說,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因此,造成很多內科患者不知如何

配合治療或進行自護的窘境。實施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自身主動的護理行為對疾病治療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給予內科患者護理健康教育干預,對于患者的治療和自我護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本院結合內科病患的實際情況,展開了護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結果證實,積極有效的護理健康教育可改善內科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內科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46.9±19.8)歲,病程1各月~12年,平均病程(10.7±9.1)年,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壓16例,糖尿病14例,慢阻肺15例。本組患者中,29例為首次入院患者,31例為再次或多次入院患者,已排除精神異常者、肝腎

功能嚴重不全者、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者[1]。

1.2 方法

1.2.1 護理健康教育方法

患者住院期間,每周1次進行護理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采用隨訪方式,每周1次進行護理健康教育[2]。護理健康教育期間,發放宣傳彩頁和手冊,護理健康教育共持續8周。

護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為:

(1)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包括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預防方法、預后自我護理等。

(2)自我護理知識,告知患者心理干預知識,如轉移注意力方法,便于患者自我控制情緒。

(3)服藥知識干預,告知患者服藥的重要性,藥物保存方法、服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同時強調遵醫服藥的重要性,可叮囑患者家屬進行監督[3]。

(4)生活習慣干預,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運動計劃,要求患者堅持適度鍛煉,提高身體機能。同時, 告知患者運動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意義,激發患者的體育鍛煉熱情。

(5)飲食干預,告知患者必須低鹽、低脂的飲食原則,鼓勵其禁煙禁酒,必要時,為其制定飲食計劃,嚴格規定每日飲食熱量和種類,便于患者自我控制飲食。

1.2.2 調查方法

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分為1和2兩部分內容,第1部分為患者個人資料調查,第2部分為規律服藥、合理膳食、適度體育鍛煉、情緒良好、治療依從性良好、戒煙戒酒情況調查。實施護理健康教育前、后分別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每次發放60分調查問卷,護理人員協助行動不便患者進行填寫,兩次均收回60份有效問卷。收集整理、分類統計調查內容,比較實施前、后患者的變化[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 0 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驗;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 P

2 結果

實施護理健康教育后8周,再次采用調查表收集患者各項信息。在規律服藥、合理膳食、適度體育鍛煉、情緒良好、治療依從性良好、戒煙戒酒例數方面,實施后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

3 討論

護理人員是直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實踐者,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也較為方便,患者也更易接受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我院在積極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護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并創建了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應用于臨床實踐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實施護理健康教育8周后,在規律服藥、合理膳食、適度體育鍛煉、情緒良好、治療依從性良好、戒煙戒酒例數方面,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

研究中發現,很多內科住院患者并未系統的接受健康教育,其對健康教育是非常渴望的。在實施護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患者較為配合護理人員,在聽取護理人員的講解后,更加深刻的認識了疾病本身及其治療過程,從而增強了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運動計劃,也使得患者更容易遵守和執行,便于患者改變原本的不良生活習慣,逐漸形成新的、良好的生活習慣。隨著健康教育的進行,患者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知等都發生了改變,從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護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內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維護其身心健康,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應推廣使用護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麗娜.對 140 例內科病患者進行護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求醫問藥,2012,10(03):423-424.

[2] 席淑華,盧根娣.以護理研究成果推進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39.

第4篇

關鍵詞:宮頸癌 健康教育 并發癥

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逐年增高,對女性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嚴重危害。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患者通常有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疼痛及大小便改變等臨床表現[1],常需通過手術治療。研究揭示,在圍術期間為患者展開有效健康教育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1]。我院在為宮頸癌患者展開手術治療期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在常規護理上給予有效的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宮頸癌患者50例,年齡35-64歲,平均(47.8±2.6)歲;術式為子宮部分切除術17例,子宮全切術24例,子宮全切與盆腔清掃9例;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5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及手術方式均無顯著差異。

2.健康教育的形式與方法

2.1講解教育:主要采取給病人直接面對面與病人溝通、交談、咨詢等。交談時語言要通俗易懂少用醫療術語,態度誠懇,使患者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教育[2]。2.2書面教育:利用病房宣傳欄、發放知識宣傳小冊子和科普叢書等文字形式,把疾病相關知識交給患者自己閱讀。2.3示范教育:為了提高操作的正確性給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指導出院后沐浴方式及教會患者判斷傷口的生長情況,使患者掌握并學會操作的要點。2.4電化教育:在病房運用投影、錄像、電視等現代教育技術[3]。組織患者觀看并在現場提供咨詢服務,傳遞疾病信息。

3.康教育內容

3.1 術前護理:3.1.1 心理指導:多與病人溝通,適時地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同時解除后顧之憂,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與護理。3.1.2 術前準備:完善術前檢查如血常規、B超、心電圖、凝血四項等。術前12小時禁食,6小時禁飲。術前三日行陰道擦洗每天一次,防止陰道殘端感染[4]。術前一日行腹部備皮、洗頭、洗澡。術前注意事項:病人無感冒發燒、月經來潮、常規留置尿管、去除假牙、眼鏡、發卡及手表。3.1.3 化療或放療指導:為了提升手術效果,Ⅱ期B級以后的患者在術前可做化療或放療1-2個療程。向患者介紹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如食欲不振、乏力、惡心、嘔吐、脫發等情況 [5],告訴患者無需恐慌。

3.2術后護理:3.2.1 傷口護理指導:術后患者腹部傷口疼痛24小時內最劇烈,可以使用藥物降低疼痛。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時雙手支撐傷口。傷口術后2天換藥,7天拆線。3.2.2 指導膀胱功能鍛煉:講解早期離床活動和下蹲站立功能鍛煉[6]的意義及原則。拔除尿管后督促病人多飲水,如不能自解應及時處理,如聽流水聲、熱敷膀胱區、溫水沖洗會陰等方法刺激排尿[7],必要時測殘余尿量,若>100ml重新留置尿管。3.2.3 飲食指導:手術后6小時禁飲,24小時禁食。術后第一天半流飲食,待排氣后可過度為普食多吃富含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3.2. 4 出院指導:囑咐患者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大便通暢、禁止盆浴、保持會陰清潔、術后3個月可恢復性生活、定期隨訪。

4. 結果

4.1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藥物知識、護理知識及出院后注意事項等,滿分為100分。

表1:對照組和實驗組護理健康知識得分的比較

4.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表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對比

4.3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6.0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對計數數據進行X2檢驗。當結果滿足P

5.討論

宮頸癌患者常需采用宮頸癌根治術加以治療,然而大部分患者因對自身疾病缺少正確認識,極度恐懼疾病且思想壓力較大,常會失去治療信心,這不僅會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大幅提升。因此,在為宮頸癌患者展開手術治療時,給予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健康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為宮頸癌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促使其對自身疾病有正確認知,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蔣蓉.對宮頸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J].當代醫學,2011,17(25):114-1116.

[2]王云秀.宮頸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評價[J].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8(2):108-109.

[3]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32.

[4]漆凌萍,鄭愛蓮.乳癌術后健康教育[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4,10(91):1435.

[5]孫永花.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

第5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帶狀皰疹;效果

帶狀皰疹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病毒性的皮膚病。在臨床上,大多是對患者的感覺神經造成侵犯。主要特征為神經痛和群集皰疹現象。這種疾病和患者的年齡呈正相關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帶狀皰疹不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還會給患者心理帶來很大壓力,使得患者極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等心理。為了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對收治的帶狀皰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進行治療,取得效果顯著,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此次研究和治療的120例帶狀皰疹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患者,對患者進行診斷,確診患者為帶狀皰疹。其中男性為76例,女性為44例;患者的年齡在19~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5.1)歲。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這些患者都沒有禁忌的藥物,對兩組患者進行抗病毒、止痛等全身的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在患者皮膚皮損處,采用阿基洛韋軟膏外涂以及使用氦-氖激光照射來進行。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

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如告訴患者如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增加營養,合理搭配飲食等飲食護理知識。利用宣傳冊、視頻、黑板報、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要定期地進行[2]。

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生活、心理、疾病等護理。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傾聽患者的訴說,及時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變化。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同時要為患者制定可行的治療方案[3]。給患者關心、鼓勵、支持和幫助。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的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平緩。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充滿信心,積極地配合護士進行治療。

行為方式指導:對患者的飲食進行適當控制和調配,同時讓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和規律生活,能夠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從而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所以,讓患者多吃一些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以及一些刺激小的食物,增加豆制品,魚、蛋、瘦肉等蛋白質的攝入。可以通過電話、宣傳冊子等方式給患者講解飲食的合理選擇與營養搭配[4]。

1.3 療效判斷 痊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的功能活動。顯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基本消失,能夠開展一定的功能活動。有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正常的功能活動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或加重,不能開展任何的功能活動。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2.1并發癥

治療組:抑郁患者1例,占1.7%;對照組:抑郁患者15例,占25.0%;兩組患者進行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

在對患者經過治療和精心護理之后。試驗組:痊愈患者52例,占86.7%;有效患者為7例,占11.7%;無效患者有1例,占1.6%;總有效率為98.4%。對照組:痊愈患者50例,占83.3%;有效患者為3例,占5.0%;無效患者有5例,占11.7%;總有效率為88.3%。兩組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經過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對皮膚病的認識和預防知識不足。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對自己的行為不能很好的約束和控制,進而使得病情出現不穩定,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另外,患者的心理非常焦慮和恐懼,進行使得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癥。

對皮膚病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在治療和控制患者感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作用。通過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積極能動性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參考文獻:

[1] 浦建芬.皮膚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醫院管理論壇,2010,03:54-57.

[2] 張忠珍.妊娠期瘙癢性皮膚病的特點及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10,12:150-152.

第6篇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現開展床位400張,擁有護理單元15個,實行護理部-護士長-質控組長三級護理健康教育質量考核。把實施績效管理前2011年1-10月份和實施績效管理后2013年1-10月份護理健康教育效果進行比較。

2.方法

(1)改變理念

健康教育是伴隨著整體護理而產生的一種解決患者護理問題的主要手段,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影響著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我院上至護理部主任、下至普通護士,人人都把健康教育作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把健康教育貫穿到患者生病的整個護理過程中,引導患者養成有益健康的行為,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突出護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每周有督導、檢查,每月有講評,按照《臨西縣人民醫院護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嚴格考核兌現。

(2)建立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書

每個護理單元根據本科室所涉及的病種及同一病種的不同情況,結合臨床護理路徑,量身定做每位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書(包含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護理措施、發病的原因及預防、潛在的并發癥、飲食、用藥、功能鍛煉等健康教育內容),該指導書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護士、入院病人或家屬每人一份,使家人對患者的病情有初步的認識并親身參與患者住院過程中的所有護理過程,以掌握基本的護理知識,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

第一,入院宣教。新患者入院時,由接診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醫院環境,醫院規章制度,患者及陪護家屬的安全、主治大夫、責任護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另外還記錄病人的詳細住址、聯系電話,以便隨訪、院長回訪。第二,評估。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通過評估患者,了解他們的職業、文化、年齡,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護理健康教育,或床邊口頭說教、或閱讀指導、或演示,如有語言障礙者用寫字板等形式;同時病房內設有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病區走廊設有健康教育宣傳圖片。第三,檢查。向患者說明入院后需要做的常規檢查,并介紹常規檢查的目的、標本的留取和注意事項。第四,用藥。用藥時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注意事項及出現何種情況為藥物的不良反應等,使患者心中有數,配合治療。第五,手術。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由責任護士向其及家屬適時介紹手術前準備、手術方式、術后、飲食、傷口、引流管的自我保護,情緒的調節、活動與休息、意外損傷的防范及特殊用藥的相關知識等,并履行所有法律文書的簽字,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減少護理糾紛,減少并發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第六,并發癥的預防。如有潛在的并發癥應積極做好預防工作,并向患者解釋到位。對疑難護理問題請院內專家或上級醫院的專家會診,以保證患者的護理安全。第七,護理文書。完善護理文書,制定護理健康教育計劃實施單,護理記錄做到及時、準確、完整、語言精練、應用醫學術語,記你所做,并簽全名以明確職責。對容易發生糾紛的護理行為,記錄詳實認真,并要求患方簽字。第八,出院患者。患者在出院前,護士做出院指導,詳細地介紹患者出院后用藥、活動和休息、飲食、按時復查、預防疾病復發等方面的注意事項。患者出院一周后做隨訪,所在科室隨訪率100%,醫院隨訪中心隨訪率70%,這樣不僅健康教育有了較好的效果,也增加了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提高患者滿意度。

(3)監督考核

績效考核的關鍵是執行力到位,否則方案設計得再好也是一句空話。我院護理健康教育實行護理部、護士長、質控組長三級考核,通過向患者提問、直接觀察、與家屬交流、溝通等方式,來評價護理健康教育效果;還定期召開公休座談會、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來測評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檢查護理文書的內容是否能體現應該記錄的護理健康教育;對各層級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及護理患者人次的考核;每周一次行政查房等,所有考核成績通過考核者與被考核者一對一的溝通后納入績效考核,并與被考核者提出整改措施,以便持續改進。

3.數據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兩個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醫院績效管理的實施,恰當、及時的護理健康教育,對績效管理實施前(2011年1-10月)和績效管理實施后(2013年1-10月)統計分析,護理糾紛由原來的5次降至0次;患者平均住院日由7天減少到5.5天;住院人次發生大幅度增加(同比增加32%);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85%增至98%(χ2=1954.6,P=0.000),見表1。

第7篇

[關鍵詞]系統化;健康教育;嬰幼兒腹瀉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3-145-02

Infant Family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Diarrhea Effect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of Health

WEI Hongp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yao,Yuyao 31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althy education for the infant diarrhea and there families. Methods All 120 cases diarrhea were divid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s 60 cases respectly,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s, nurse randomness in advance to accept the education plan, without careful with experience to different individuals shall guide the emerging health problems.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ecutes systematic education mode, by sett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prescription, systematic health by responsible nurses use morning evening nursing,infusion,hair medicine,dosing and spare time for health miss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ealth education conten 95.00%, hospitalization satisfaction96.67% than conventional group63.33%、85.00%; Diarrhea stop time days(3.84±1.25), complications 5.00%,less than conventional group(5.12±1.68) days、20.00%(P<0.05). Conclusion Infant family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diarrhea can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care and satisfaction, worth of clinic application.

[Key words] Systematic;Health education;Infantile diarrhea

嬰幼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本病是兒科常見病,嚴重時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并可造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和死亡[1],有計劃地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對患兒的恢復能取得重要的作用[2],本文我科對住院患兒家屬進行了系統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3月120例腹瀉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腹瀉病相關診斷[3],男/女比例為65/55;年齡3月~3歲,平均(17.89±7.67)月;體重4.34~25.67kg,平均(14.68±4.73)kg。120例患兒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60例,兩組患兒的月齡、性別、喂養方式、病情、體重、患兒家屬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接受隨機性教育,護士事先無周密的教育計劃,憑經驗對不同個體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

1.2.2 觀察組 實行系統化健康教育模式,評估患兒腹瀉的實際情況、飲食生活習慣,根據患兒家屬的文化背景評價患兒的健康需求,確定教育目標的,制訂系統化健康教育處方,按預先設計的健康教育計劃,由責任護士利用晨晚間護理、輸液、發藥、加藥及空余時間進行健康宣教。系統化健康教育計劃包容:①入院時。家屬介紹入院須知、病區環境及消毒隔離制度,告知患兒家屬減少探視。搞好飲食衛生及大、小便處理。②檢查前后。告知患兒家屬檢查的目的、檢查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及時告訴家屬檢查、化驗結果及好轉程度,介紹治愈的病例。③入院后第1天。根據醫生診斷情況告知患兒病情,講解疾病的防治知識、用藥特點及促進康復的相關知識,對于急性期脫水嚴重、嘔吐頻繁的嬰兒,向家屬講解暫禁食的重要性,應先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使胃腸道得到適當休息,以利于恢復消化功能。④入院后第2~3天給予生活護理指導,勤換尿布,用固定盆裝大小便,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洗臀部(女孩應自前向后洗),然后用軟布吸干,避免使用不透氣的塑料布或橡皮布。護理患兒前后用流動水洗手,食具、毛巾、便器用后清潔消毒。腹瀉伴高熱患兒給予多飲水,溫水擦浴或用冰敷,避免腹部受涼。⑤入院后第4~5天給予飲食指導,飲食喂養主要強調腹瀉患兒繼續喂養的重要性,暫停輔食攝入,母乳喂養兒縮短喂奶時間,少量多次喂奶;人工喂養兒指導配方奶稀釋成11或21(奶水),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濃度和奶量;對于6個月以上嬰兒可用已習慣的平常飲食,選用稠粥、面條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魚末等,也可喂養果汁。向家屬宣教飲食調整的原則:由稀到稠,盡量鼓勵多吃,逐漸過渡到平時飲食。⑥出院前1~2d指導合理喂養,培養小兒良好衛生習慣,教育兒童飲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者及早治療;氣候變化時要注意腹部保暖。⑦及時評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每周舉行一次工休座談會、健康教育講座由主管護士主持詳細講解腹瀉的相關知識,及時收集患兒建議,改進健康教育計劃。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 觀察指標

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程度、腹瀉停止時間(大便成形時間)、并發癥(紅臀、泌尿感染);住院期間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 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應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驗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比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內容掌握95.00%、住院期間滿意度96.67%,高于常規組的63.33%、85.00%;腹瀉停止時間為(3.84±1.25)d、并發癥為5.00%,低于常規組的(5.12±1.68)d、20.00%(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醫觀念及就醫時的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接受疾病的診治服務,同時還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有關健康和防病等方面的知識。健康教育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宣傳方式和治療手段在臨床上廣泛應用[4],但傳統健康教育方式按照醫囑進行護理,以護理目標作為教育目標,是在患兒出現問題時才進行指導,缺乏預見性、系統性,因此應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地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把健康宣教工作貫穿于整個醫療護理工作的始終,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5]。

系統化健康教育計劃是通過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選擇適宜的教育時期及制定適合病程各階段的全面教育內容和指導方法;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計劃按照每天計劃進行,避免以往隨意性強、針對性差、效率低的缺點,使健康教育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目的[6];在健康教育前進行評估量化,充分調動患兒家屬的積極性,體現健康教育的個性化,提高了患兒家屬疾病知識認識能力,取得治療上的配合和參與[7];通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使患兒家屬了解了本病的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了誘發因素有關;實施健康宣教,加強了醫患溝通,減輕了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提高,同時及時評估健康教育的效果,運用循證醫學原理,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不足之處[8]。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內容掌握95.00%、住院期間滿意度96.67%,高于常規組的63.33%、85.00%;腹瀉停止時間為(3.84±1.25)d、并發癥為5.00%,低于常規組的(5.12±1.68)d、20.00%(P<0.05),因此嬰幼兒腹瀉應用系統化健康教育計劃,提高了健康教育質量和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9]。

[參考文獻]

[1] 朱念瓊.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

[2] 黃香愛.對小兒腹瀉患兒家屬實施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9):1757-1758.

[3] 沈燒明,王衛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6-256.

[4] 湖南醫科大學附屬湘雅醫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導[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0-221.

[5] 徐偉.小兒腹瀉病診治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1,1(7):59-61.

[6] 宋華麗,常艷芬,于卓.腹瀉患兒家長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對策[J].吉林醫學,2008,29(18):1516.

[7] 張月娟,何婭娜.規范化健康教育對秋季腹瀉患兒的應用及評價[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5(3):58-59.

[8] 張錦霞.系統健康教育在腹瀉病患兒家長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5下旬版):1365.

[9] 張蘭.腹瀉病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l(4):164.

第8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手術室;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3-135-02

Effect Evaluation of Continuous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eri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

LU Libo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the Ninth Hospital of Ningbo,Ningbo 315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erioperation in operating room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Methods We selected 480 patients undergoing srugery,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40 cases in each;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reoperative mission,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 preoperative,during,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continuity. Results Before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 SAS score was (31.45±8.67),it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7.23±9.12);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master was 82.50%,the rate of satisfaction was 97.92%,they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59.17% and 89.58%;Medical disputes and error rate was 0.42%,it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3.75%(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AS of surgery patients,and grasp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improve hospital satisfaction,reduce medical disputes and mistake occurrence,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Operating room;Perioperation

健康教育是進行針對患者或健康人群開展的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現整體護理的重要措施,手術室實施術前、術中、術后的連續性健康教育,保證了患者整體護理的整體性,可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知識,減少術后并發癥[1]。根據這一模式,我院手術室在圍手術期應用連續性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外科手術480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手術、胃大部切除、膽囊切除、胸外科肺切除、子宮切除、腦外科手術等;男/女為260:220;年齡最小15歲,最大81歲,平均(49.23±15.45)歲。將4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40例。年齡、性別、病種、文化程度、手術及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在兩組間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常規術前準備及宣教;觀察組實施下列連續性健康教育。

1.2.1 術前健康教育 查閱有關病歷資料,評估病情,與手術醫生取得聯系,了解手術方案,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盡量采取簡單通俗的語言,將健康的內容做具體講解,為患者提供有關手術治療的信息、手術目的、方法、麻醉方式、手術中如何配合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及時糾正患者的誤解,使患者了解術前有關知識,對手術室的環境及自己將要面對的手術有粗略的了解。對某些特殊手術患者進行特有的術前教育,如較大或術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的手術,術前要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結腸造瘺手術,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甲亢患者本身心理不平衡,情緒易激動,對手術的緊張反應將加劇其心悸、失眠和煩躁等癥狀,進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時,術前教育更應充分,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解釋清楚按時按量服用碘制劑類藥的目的,爭取患者配合[2]。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語言交流:恐懼型患者多用安慰性語言;悲觀型患者用堅定鼓勵的語言;疑慮型患者用良好的語言表情、態度和行為去影響患者,介紹醫生精湛的醫術,用科學道理去說服患者[3]。

1.2.2 術中健康教育 術日手術室護士接患者進手術室,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員以及手術治療的特殊性,會產生緊張甚至恐懼心理。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指導,分散其注意力,穩定情緒。用交談的方式核對姓名、床號、診斷、手術部位、手術名稱。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采用低頭雙手抱膝側臥位,告訴患者術中麻醉劑可能引起的心悸、咳嗽、口干、嗜睡等不良反應,不必緊張。麻醉后約束肢體,且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避免墜床,置肢體于功能位,使患者感到舒適。巡回護士陪伴患者,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用安慰的語言告訴患者手術的過程。

1.2.3 術后健康教育 手術結束后告知患者手術很成功,介紹術后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配合手術給予認可,對出現的疼痛、排尿、咳嗽等癥狀,協同責任護士給予指導,指導其合理安排飲食,如病情容許及早下床活動,適當講解促進腸功能恢復的方法,根據不同病情需要選擇正確舒適的,了解患者對手術的感受,并向患者的家屬征求對手術室有何意見和提出要求,進行總結[4]。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4 家屬健康教育 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也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做好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取得幫助和支持,消除患者恐懼和焦慮心理,增加對手術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前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焦慮水平測定[5];②健康教育內容(疾病知識、手術方式、手術室環境、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注意事項等)掌握程度;③住院滿意度;④醫療糾紛及差錯。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EXCEL數據庫錄入,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及發生率表示,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后,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前觀察組SAS評分(31.45±8.67)低于對照組的(37.23±9.12)(P<0.05);健康教育內容掌握82.50%、住院滿意97.92%高于對照組患者59.17%、89.58%(P<0.05);醫療糾紛及差錯發生率0.42%低于對照組的3.75%(P<0.05),見表1。

3 討論

手術及麻醉操作是患者圍手術期機體應激及應用的重要應激原,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可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生理變化,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及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增加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機會[6],影響了病情的進展與預后。因此,將健康教育滲透入手術全期護理的每一個環節以減輕和防止應激反應引起的一些不良反應已日益受到關注 [7]。傳統的健康教育無計劃、實施與評價,手術室多數護士未受過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方面的訓練,缺乏相關知識、技能,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往往側重于對衛生知識的講解,忽略了患者行為和態度的轉變[8]。

手術室施行連續性的健康教育,徹底改變過去機械配合手術的被動工作模式,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給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可以使手術患者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應激原導致的不良生理反應和軀體并發癥;連續性健康教育也使患者把握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健康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9]。本文結果顯示,連續性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手術前SAS評分(31.45±8.67)低于對照組的(37.23±9.12),健康教育內容掌握度82.50%,住院滿意度97.92%高于對照組的59.17%、89.58%,醫療糾紛及差錯發生率0.42%低于對照組的3.75%(P<0.05)。同時只有掌握豐富全面的醫學理論和相關的知識,才能達到對患者健康教育的目的。要做好術前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因此激發了手術室護士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護士的自身素質,充分實現自我價值[10],也提高了醫院的聲譽,打造了醫院服務品牌,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行愛,鄭耀振. 給予人文關懷 深化整體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7-708.

[2] 譚小燕. 非語言交流在護理實踐中的研究進展[J]. 醫學臨床研究,2005,22(1):140-142.

[3] 鄒詢. 現代護理新概念與相關理論[M].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52-53.

[4] 倪秀清. 手術室的人性化護理[J]. 中外醫學研究,2010,8(7):139.

[5] 高紅梅,張正義.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l1):63-64.

[6] 汪向東.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4.

[7] 李爽. 手術室護士健康宣教的必要性[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27):271-272.

[8] 楊茂蘭,王秋菊. 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探討[J]. 齊魯護理雜志,2003,9(1):70-71.

[9] 胡冬梅. 手術室實施健康教育的經驗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241.

[10] 陳琦燕,黃慧娥, 陳紅. 手術室實施健康教育的體會[J]. 福建醫藥雜志,2006,28(3):172-173.

第9篇

直腸癌是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的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原則上適應于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腸癌。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遠端、全部直腸、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區域淋巴結、全直腸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脂肪、肛管及周圍約3~5cm的皮膚、皮下組織及全部括約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狀結腸單腔造口。為了更好地配合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康復,讓造瘺患者更好的進行以后的生活,我們對2010年~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療的98例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齡:47~77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0人,高中以下39人,文盲9人.該組患者全部在全麻下采用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平均手術時間4.7小時.平均住院日為16.7天.全部患者均未接受過有關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的系統健康教育.

二、 方法

1. 研究方法

用板報\操作演示等方法,對98例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健康教育,通

過問卷和操作觀察來考評患者相關的健康知識\自我護理能力.

2. 健康教育內容。

術前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將一般心理護理與個性心理護理相結合,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將心理咨詢技巧應用于個性護理之中,根據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給予適當的支持和鼓勵,要求家屬了解腸造口者恢復期和康復期的心理行為變化特點,從而能夠耐心地對待患者,溫暖、支持和鼓勵患者,促進其心理康復。腸道準備。術前三天進普食,術前第二日進半流食,術前一日進流食。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本組患者術前一日均需常規飲用20%甘露醇溶液250ml加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2000 ml清潔腸道,效果滿意,無需清潔灌腸。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減少腸道內細菌,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術后健康教育。1,患者術后病情穩定,可改為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生命體征和局部出血情況:由于腸癌手術范圍大,滲血多,若有止血不全、縫線脫落等,均可引起術后出血。術后觀察腹腔引流液及骶前引流液的顏色、形狀和量,同時要觀察腹部及會陰創面輔料情況。3飲食:禁飲食,至排氣或結腸造口開發后進流食,逐步過渡,應選擇易消化的少渣飲食。4尿潴留的觀察和護理:直腸癌根治術容易損傷骶部神經造成膀胱后傾,可導致尿潴留,故術后均應留置導尿管。術后5~7 日開始訓練膀胱舒縮功能,即夾閉導尿管3~4小時開發1次,并觀察患者尿意和排尿量是否正常,如基本恢復正常,術后10天左右可拔出尿管。5會切口護理:由于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手術范圍大,會殘腔大,術后滲血滲液易潴留殘腔引起局部感染,應采取措施加以預防。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潔干燥。亦可根據全身情況,于術后7~10天起,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作溫水坐浴,每天2次。

造口護理1觀察造口有無異常:結腸造口一般于術后2~3日開放。造口開放前注意腸段有無回縮、出血、壞死等情況,因造口的結腸若張力過大、縫合不嚴、血運障礙等,均可導致上述情況。2保護腹部切口:造口開放后早期,糞便稀薄,次數多,因此病人取左側臥位,應用塑料薄膜將腹部切口與造口隔開,目的是防止流出的稀薄糞便污染腹部切口,導致切口感染。3保護腸造口周圍皮膚:造口開放初期糞便稀薄,不斷流出,對腹壁皮膚刺激大,極易引起皮膚糜爛,應徹底清洗消毒造口周圍皮膚,并在瘺口周圍皮膚處涂抹復方氧化鋅軟膏保護,造口開放及每次排便后,以凡士林紗布覆蓋外翻的腸粘膜,外蓋厚輔料。4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造口壞死、感染:觀察造口血液循環情況,有無出現腸粘膜顏色變暗、發紫、發黑等異常。造口狹窄:為預防造口狹窄,術后1周開始用手指擴張造口,每周兩次,每次5~10分鐘,持續3個月。每次操作時指套上涂上石蠟油,沿腸腔方向逐漸深入,動作宜輕柔,忌用暴力,以免損傷造口或腸管。便秘:病人術后1周后,應下床活動,鍛煉定時排便。當進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糞塊堵塞發生便秘,可實行造口灌洗。5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結腸造口的知識:學會使用造口袋:要求袋口的大小合適,袋口對準造口蓋緊,袋囊向下,貼放于造口處盛接糞便。提供造口患者飲食方面的知識:告知患者可與正常人一樣攝取均衡的飲食,定時進餐,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芹菜、煎炸類食物。避免易引起腹瀉的食物:如綠豆、啤酒等;避免易引起產氣的食物;如:洋蔥、豆類、啤酒等。指導病人學會造口擴張,如發現造口狹窄、排便困難應及時去醫院檢查、處理。改善造口病人在日常社交活動中的知識不足:造口患者常害怕腹瀉、便秘、排氣多的、或身上有糞便味,不敢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可對造口排便逐漸適應此時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參加適量的運動和社交活動。

3.數據處理.所得數據采用SPSS10.0系統軟件處理。

結果

1.直腸癌患者有關知識的總評分情況見表1。有關知識測試包括直腸癌手術的基本知識、直腸癌的基本知識、自我護理知識等。評分分為4級:90分以上為優,70~89分為良,60~69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優+良=優良率。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情況見表2。直接觀察患者進行造口及皮膚的護理、造口袋的佩戴方法、造口排泄物的處理,經統計分析,P

3.術后效果。98例患者術后無一發生術后感染。出院后1,2,3,6,12個月復診結果和電話隨訪顯示,98例患者均無造口周圍刺激性皮炎、造口狹窄、造口疝等并發癥發生。

討論

1.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水平,表1顯示對98例 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懂得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的相關知識及信息,增強患者的信心,同時掌握了術前、術后自我護理的知識,懂得了造口及皮膚護理的方法、造口袋的佩戴以及造口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觀察。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健康教育后的知識總評分比進行健康教育前有了較大的提高,這表明健康教育的措施正確,方法得當,能很好的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水平,從而為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奠定了前提基礎。

2.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表2顯示,我們針對患者個體的情況,通過示范、練習、授課等方法,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實踐,本結果表明,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如造口及皮膚的護理、造口袋的佩戴方法、造口排泄物的處理等均有了明顯提高,有效地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明顯的增強了預后效果。

3.健康教育轉變護理理念,提高護理質量。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之能夠產生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去遵照執行,由被動接受護理轉化為主動參與護理(自理),還可以給患者一種心理支持及鼓勵,滿足患者科學保健的心理需求,積極改善自身生活質量。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人員在維護健康中的地位和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另外,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必須由護理人員給患者傳授其所缺乏的護理知識和技術。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的交流技巧,從而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是護理人員自身價值得以體現,提高了護士的業務素質,工作責任感也得以升華,更多地發揮了工作的主動性,促進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石開發,王小玲,周韋麗吻合器痔切除閉合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7B):63

[2]沈素卿,劉洪松,王雪珍,等,2種護理方法對腎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較.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B):33

[3]趙繼軍.疼痛臨床管理.醫學研究雜志,2007,36(9):61

[4]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3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61

第10篇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臨床中的慢性、終身性疾病,單純采取藥物治療不能有效、長期控制血糖,而且還要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干預,進而有效增強治療效果,并極大調動患者的機體潛能,增強身體的免疫、神經以及體液等調節功能[1]。筆者對我院收治的2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 2014年1月在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26例)和對照組(24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64~74歲,平均年齡(68.3±3.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不實施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首先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運動方式、用藥情況以及對糖尿病知識理解程度等情況,因人而異的為其制定健康教育計劃,主要采取護患座談、集中授課、個別解答、出版報以及發放健康教育資料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 指導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

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疾病相關知識的指導,醫護人員熱情對待患者,并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講解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并告知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方法,緩解或者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接受治療。

1.2.2 健康飲食指導

患者飲食要注重控制總熱量,使用低脂、低糖、高纖維素食物、適量蛋白的食物,注意飲食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平衡性。另外,患者進餐要堅持定時、定量以及少食多餐的原則,每日進餐約4~6次。食物分配比例:總熱量中,蛋白質約占10%~15%,碳水化合物約占50%~60%,脂肪約占20%~30%,食物纖維量超過40g。

1.2.3 藥物指導

對糖尿病患者講解各種降糖藥物的作用、副作用等,并使其了解口服降糖藥物的時間,如餐前半小時,主要服用磺脲類藥物;進餐中主要應用雙胍類藥物;使患者養成按時、定量服藥的習慣。另外,如患者應用胰島素,則在用藥半小時后進餐,這樣能夠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1.2.4 運動指導

指導患者多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做廣播操、游泳以及打太極拳等容易堅持、柔和的鍛煉方式;另外,鍛煉的過程中,患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適當鍛煉,控制好運動量,避免運動量過多,制定合理、科學、可行的運動計劃。

1.2.5 指導患者自我監測

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熟練掌握后,能夠定期對自身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告知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的注意事項以及重要意義。

1.2.6 定期檢查相關項目

患者定期到醫院監測尿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每隔半年對眼底進行一次檢查,這樣能夠對疾病控制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2]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和低血糖發生情況。其中,疾病掌握情況運用自擬題目,對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共100分,優:超過90分;良:高于70分,低于89分;中:高于60分,低于69分;差:低于59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優良率88.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6%(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對比(n/%)

組別

例數

優良率

觀察組

26

17(65.4)

6(23.1)

2(7.7)

1(3.8)

23(88.5)

對照組

24

8(33.3)

2(8.3)

8(33.3)

6(25.1)

10(41.6)

P

2.2 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生1例低血糖,低血糖率為3.8%;對照組患者發生7例低血糖,低血糖率為29.2%;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3 討論

目前,治療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藥物,但長期服藥會加大患者的經濟負擔,并加重精神應激狀態。患者易產生負性情緒,進而升高糖激素,減弱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加重病情,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健康教育主要以傳播保健技術、知識為主,能夠給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產生影響,進而有效消除危險因素,并預防疾病。本組研究中,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糖尿病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重視度,并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3]。結果表明,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優良率88.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6%(p<0.01);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綜上所述,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丁蓓,譚為華,劉麗英等.健康教育在社區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4,01(22):118-120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 R57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a)-0163-02

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的增加,健康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首診患者相關知識知曉率,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礎。臨床護理路徑是按照每日標準護理計劃,針對某一類患者所設定的住院護理模式[1],指導護士主動、有預見性地工作,并有助于患者自覺參與疾病的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為探討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該院內分泌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取CNP的形式對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共納入符合研究標準的病例144例,均為該院內分泌科收住院的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為首次就診。將144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2例,研究組男38例,女34例;年齡38~69歲,平均(56.4±11.6)歲;學歷:不識字/少識字16例,小學24例,初中及高中74例,大專以上30例;對照組男37例,女35例;年齡39~70歲,平均(57.1±10.9)歲;學歷:文盲15例,小學26例,初中及高中71例,大專以上32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學歷及入院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①住院時間不足10 d者;②有糖尿病并發癥者;③思維障礙,不能正確理解問題者;④已知患有2型糖尿病并進行過治療者。

1.2 方法

1.2.1 臨床護理路徑圖表的制定和內容 該院內分泌科使用的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圖表,是由病區護士長、責任護士及主管醫師共同參與的、在查閱了大量國內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糖尿病患者不同階段存在的不同健康教育需求而制定。見表1。

1.2.2 實施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后,即由責任護士為其發放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資料并為其進行講解,住院期間隨時解答患者的問題。研究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為其發放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格,護士每日按照表格規定的內容,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并進行效果評價,發現達不到目標者,反復進行講解、評估、教育及評價,實施連續、動態、針對性地健康教育,直至達到最終目標。護士長每日通過床頭交接班時檢查并督促護理路徑的落實情況。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均于住院10 d后采取自行制定的2型糖尿病相關知識調查問卷,了解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復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較兩組患者住院天數。

1.4 統計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在糖尿病基本知識、飲食控制、運動方法、用藥知識、低血糖識別及處理、皮膚護理及諾和筆的正確使用知識掌握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住院天數比較

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住院天數比較(x±s)

3 討論

傳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多在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并進行一次性的講解,由于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剛獲知患病的信息,心理難以承受,加上進入陌生的住院環境,分散了對護士講解的注意力,而且護士對所有患者采取“填鴨式”教育,將飲食、運動、用藥、自我保健及低血糖處理等大量內容集中講解完畢,致使健康宣教毫無系統性及目的性,患者難以理解和接受,收不到健康教育應有的效果[2]。住院期間患者有疑問只能主動詢問護士,得不到護士主動、連續、有針對性地服務,患者是否掌握教育的內容無具體評價措施,影響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糖尿病控制成功的關鍵在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3],自我管理能力又與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有重要關系。眾多臨床研究表明[4-5],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夠確保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連續性,臨床護理路徑中,護士嚴格按照圖表所規定的的時間順序,每天僅針對一兩項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講解,不需要很多時間,患者也易理解,患者有問題可以隨時向護士咨詢,護士每天進行健康教育時還可以順便評價患者前一天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增加了護患溝通和交流的次數,密切了護患關系,減少了護患糾紛,也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第12篇

[關鍵詞]病程階段;精神分裂癥;男性;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a)-0038-04

Effect assessment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for 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YANG Ying-ying1,2 GUO Bao-zhao3 SUI Wen4

1.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003,China;2.Youfu Hospital of Bin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256600,China;3.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256600,China;4.Bin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Bin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25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mpliance of medica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Methods 126 hospitalized male patients in Male One Ward of Youfu Hospital of Binzhou City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5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chizophrenia (DSM-IV)) and no serious physical illnes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dd number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ven numbers group) by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set up different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social fun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30%,better than 76.19%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urse of disease;Schizophrenia;Men;Health education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以認知功能損害,可出現妄想并產生慢性認知行為和情緒障礙為主要特征的、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一般人群的終身患病率約為1%[1-2]。大部分患者無自知力,不僅不會主動就診,反而往往自行停藥,甚至有些自知力基本痊愈的患者由于強烈的病恥感出院后也會放棄治療,造成病情反復發作、逐次加重。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干預措施,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正確認識疾病、提高應對疾病防止復發的能力,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根據病程對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后的效果進行了探索,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6月濱州市優撫醫院男一病區住院的126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4版)(DSM-Ⅳ)[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4]總分>60分;③排除其他疾患(如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以及藥物濫用)、人格障礙及嚴重認知障礙而無法接受健康教育者;④患者及家屬簽知情同意書。將入組患者按照住院號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單號組)和對照組(雙號組),各63例。觀察組年齡19~54歲,平均(29.28±6.32)歲;對照組年齡20~57歲,平均(28.50±9.4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1.2.1.1急性發作期教育 急性發作期的患者癥狀很多,健康教育的進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患者無自知力,治療護理不合作甚至拒絕,不安心住院,有些急性期患者必要r會暫時被約束,此期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感到不解、焦慮,甚至自身情緒失控。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是使患者熟悉環境、安撫其情緒,使之能夠安心住院、接受治療并設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陪護家屬講解疾病的病程階段、治療方案、療效快慢及可治愈程度等。采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單獨交流式教育。主要內容為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作息時間、規章制度、安心住院、配合治療的意義,被約束的患者向家屬及患者講解約束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取得支持和配合,同時教會家屬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以便更好地影響和幫助患者。

1.2.1.2病情控制期教育 病情控制期患者的病情開始好轉,已經能適應病房生活,自知力也開始恢復,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主要為提高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內容較枯燥。具體內容為幫助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癥的基礎知識、常用的治療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學會分辨處理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消除其恐懼心理等;指導患者從自身出發,回憶自身癥狀表現,找出誘發因素,教會患者以后如何避免以及癥狀出現時的應對措施。此階段教育的形式可多樣化,可采取集中學習知識、小組討論、單獨交流,請出院期患者分享治療心得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從而使比較枯燥的健康教育內容變得豐富易于接受,也增強了疾病控制期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家庭社會的信心。

1.2.1.3疾病恢復期教育 疾病恢復期患者精神癥狀基本消失,有些患者開始向往新生活,有些在自知力恢復的同時又會出現自責、消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康復,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因而此期健康教育看似簡單,地位卻舉足輕重,需要護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分析應變能力,主要由年資較高的主管護師完成。恢復期患者的教育目標為學習面對現狀,學習適應社會及各種生存技能。具體內容為從患者自身心理狀態出發,教會患者宣泄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的方法,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安排其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交流社交知識、生存技能。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單獨交流、集體復習、請外援心理教師輔導、職業技能教師集中教授等,隨時根據每位患者和家屬恢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1.2.1.4出院期教育 出院前患者的教育目標是讓患者和家屬認識到出院后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以及學會適應社會生活,識別、防止疾病復發的方法。具體內容為告知家屬保管好藥物、出院后督促患者按原藥原量服藥、定期門診復查的重要性;教會家屬使患者消除病恥感的方法及如何識別疾病復發,幫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飲食的注意事項,普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婚戀和生育知識,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單獨教授、觀看視頻宣傳片、發放健康教育卡片和電話隨訪等相結合。

1.2.2對照組

對于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精神科常規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教育。

1.3效果評定

采用服藥依從性調查表[5]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6]行效果評定。完全依從指患者自愿按時按量服藥;部分依從指患者在督促下能按量服藥;不依從指患者不愿服藥或拒絕用藥。SDSS量表包括反映社會功能恢復的10個主要項目,即職業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社會活動、家庭內活動、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每項評分為0~2分,總分≥2分為有社會功能缺陷。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后6個月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6月濱州市優撫醫院男一病區住院的126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4版)(DSM-Ⅳ)[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4]總分>60分;③排除其他疾患(如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以及藥物濫用)、人格障礙及嚴重認知障礙而無法接受健康教育者;④患者及家屬簽知情同意書。將入組患者按照住院號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單號組)和對照組(雙號組),各63例。觀察組年齡19~54歲,平均(29.28±6.32)歲;對照組年齡20~57歲,平均(28.50±9.4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1.2.1.1急性發作期教育 急性發作期的患者癥狀很多,健康教育的進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患者無自知力,治療護理不合作甚至拒絕,不安心住院,有些急性期患者必要時會暫時被約束,此期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感到不解、焦慮,甚至自身情緒失控。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是使患者熟悉環境、安撫其情緒,使之能夠安心住院、接受治療并設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陪護家屬講解疾病的病程階段、治療方案、療效快慢及可治愈程度等。采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單獨交流式教育。主要內容為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作息時間、規章制度、安心住院、配合治療的意義,被約束的患者向家屬及患者講解約束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取得支持和配合,同時教會家屬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以便更好地影響和幫助患者。

1.2.1.2病情控制期教育 病情控制期患者的病情開始好轉,已經能適應病房生活,自知力也開始恢復,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主要為提高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內容較枯燥。具體內容為幫助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癥的基礎知識、常用的治療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學會分辨處理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消除其恐懼心理等;指導患者從自身出發,回憶自身癥狀表現,找出誘發因素,教會患者以后如何避免以及癥狀出現時的應對措施。此階段教育的形式可多樣化,可采取集中學習知識、小組討論、單獨交流,請出院期患者分享治療心得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從而使比較枯燥的健康教育內容變得豐富易于接受,也增強了疾病控制期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家庭社會的信心。

1.2.1.3疾病恢復期教育 疾病恢復期患者精神癥狀基本消失,有些患者開始向往新生活,有些在自知力恢復的同時又會出現自責、消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康復,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因而此期健康教育看似簡單,地位卻舉足輕重,需要護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分析應變能力,主要由年資較高的主管護師完成。恢復期患者的教育目標為學習面對現狀,學習適應社會及各種生存技能。具體內容為從患者自身心理狀態出發,教會患者宣泄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的方法,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安排其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交流社交知識、生存技能。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單獨交流、集體復習、請外援心理教師輔導、職業技能教師集中教授等,隨時根據每位患者和家屬恢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1.2.1.4出院期教育 出院前患者的教育目標是讓患者和家屬認識到出院后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以及學會適應社會生活,識別、防止疾病復發的方法。具體內容為告知家屬保管好藥物、出院后督促患者按原藥原量服藥、定期門診復查的重要性;教會家屬使患者消除病恥感的方法及如何識別疾病復發,幫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飲食的注意事項,普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婚戀和生育知識,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單獨教授、觀看視頻宣傳片、發放健康教育卡片和電話隨訪等相結合。

1.2.2對照組

對于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精神科常規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教育。

1.3效果評定

采用服藥依從性調查表[5]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6]行效果u定。完全依從指患者自愿按時按量服藥;部分依從指患者在督促下能按量服藥;不依從指患者不愿服藥或拒絕用藥。SDSS量表包括反映社會功能恢復的10個主要項目,即職業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社會活動、家庭內活動、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每項評分為0~2分,總分≥2分為有社會功能缺陷。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后6個月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6月濱州市優撫醫院男一病區住院的126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4版)(DSM-Ⅳ)[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4]總分>60分;③排除其他疾患(如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以及藥物濫用)、人格障礙及嚴重認知障礙而無法接受健康教育者;④患者及家屬簽知情同意書。將入組患者按照住院號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單號組)和對照組(雙號組),各63例。觀察組年齡19~54歲,平均(29.28±6.32)歲;對照組年齡20~57歲,平均(28.50±9.4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1.2.1.1急性發作期教育 急性發作期的患者癥狀很多,健康教育的進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患者無自知力,治療護理不合作甚至拒絕,不安心住院,有些急性期患者必要時會暫時被約束,此期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感到不解、焦慮,甚至自身情緒失控。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是使患者熟悉環境、安撫其情緒,使之能夠安心住院、接受治療并設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陪護家屬講解疾病的病程階段、治療方案、療效快慢及可治愈程度等。采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單獨交流式教育。主要內容為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作息時間、規章制度、安心住院、配合治療的意義,被約束的患者向家屬及患者講解約束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取得支持和配合,同時教會家屬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以便更好地影響和幫助患者。

1.2.1.2病情控制期教育 病情控制期患者的病情開始好轉,已經能適應病房生活,自知力也開始恢復,此期患者的教育目標主要為提高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內容較枯燥。具體內容為幫助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癥的基礎知識、常用的治療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學會分辨處理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消除其恐懼心理等;指導患者從自身出發,回憶自身癥狀表現,找出誘發因素,教會患者以后如何避免以及癥狀出現時的應對措施。此階段教育的形式可多樣化,可采取集中學習知識、小組討論、單獨交流,請出院期患者分享治療心得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從而使比較枯燥的健康教育內容變得豐富易于接受,也增強了疾病控制期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家庭社會的信心。

1.2.1.3疾病恢復期教育 疾病恢復期患者精神癥狀基本消失,有些患者開始向往新生活,有些在自知力恢復的同時又會出現自責、消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康復,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因而此期健康教育看似簡單,地位卻舉足輕重,需要護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分析應變能力,主要由年資較高的主管護師完成。恢復期患者的教育目標為學習面對現狀,學習適應社會及各種生存技能。具體內容為從患者自身心理狀態出發,教會患者宣泄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的方法,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安排其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交流社交知識、生存技能。采取的教育方式有單獨交流、集體復習、請外援心理教師輔導、職業技能教師集中教授等,隨時根據每位患者和家屬恢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1.2.1.4出院期教育 出院前患者的教育目標是讓患者和家屬認識到出院后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以及學會適應社會生活,識別、防止疾病復發的方法。具體內容為告知家屬保管好藥物、出院后督促患者按原藥原量服藥、定期門診復查的重要性;教會家屬使患者消除病恥感的方法及如何識別疾病復發,幫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飲食的注意事項,普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婚戀和生育知識,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單獨教授、觀看視頻宣傳片、發放健康教育卡片和電話隨訪等相結合。

1.2.2對照組

對于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精神科常規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教育。

1.3效果評定

采用服藥依從性調查表[5]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6]行效果評定。完全依從指患者自愿按時按量服藥;部分依從指患者在督促下能按量服藥;不依從指患者不愿服藥或拒絕用藥。SDSS量表包括反映社會功能恢復的10個主要項目,即職業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社會活動、家庭內活動、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每項評分為0~2分,總分≥2分為有社會功能缺陷。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后6個月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1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服藥依從性的比較

勺榛頰叱鱸漢6個月的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0,P=0.03)(表1)。

2.2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SDSS評分的比較

兩組職業和工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不明,但大多認為其發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復發率也極高,堅持治療堅持服藥是防止復發的根本方法[7-8]。精神分裂癥患者急性發作期在各種精神癥狀支配下無自知力,不會主動求醫甚至拒絕治療,恢復期有些患者因為強烈的病恥感中途放棄治療,使病情遷延不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干預措施,能幫助患者認識疾病、調整控制情緒、接受并堅持治療,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患者病程對精神分裂癥男性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是在患者急性發作期、病情控制期、疾病恢復期、出院期各階段,根據患者情況分別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目標和內容,讓患者從認識疾病、接受治療到能堅持服藥防止復發有一個逐步認識提高的學習過程。在整個病程中讓患者有安全感,責任護士隨時指導幫助,加快康復過程,改善患者和家屬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負擔[9-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觀察組根據病程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后,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康復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出院后6個月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出院后6個月SDSS評分比較共10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相關文獻[12-16]一致。說明根據精神分裂癥病程有針對性的、堅持長期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男性患者較快地認識疾病、接受治療,提高應對疾病、防止復發的能力,進而明顯提高精神分裂癥男性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促進社會功能康復,提高生活質量,使其早日回歸家庭社會[17]。

[參考文獻]

[1]Mueser KT,McGurk SR.Schizophrenia[J].Lancet,2004,363(9426):2063-2072.

[2]Yuan J,Jin C,Qin HD,et al.Replication study confirms link between TSPAN18 mutation and schizophrenia in Han Chinese[J]. PLoS One,2013,8(3):e58785

[3]First MB,Frances AJ,Pincus HA,et al.DSM-IV in progress.Changes in substance-related,schizophrenic,and other primarilydisorders[J].Hosp Community Psychiat,1994, 45(1):18-20.

[4]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CD].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355-359.

[5]莫莉梅,崔虹,何夏君,等.階段性健康教育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雜志,2012, 11(9):49[6]王曉璇,肖根秀,黃瑞兒.時間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3):21-23.

[7]吳小梅,蔣菊芬,裴建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2,23(11):1285.

[8]朱懷軒,唐煥芬.氨磺必利聯合氯氮平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6):78-80.

[9]劉朝玉,候麗華,黃海峰.健康教育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123-124.

[10]張芬,鄧芬,焦淑芬.針對性健康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5,36(17):3942-3943.

[11]唐搖麗,羅搖捷,冉江峰,等.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17):101-102.

[12]劉朝玉,候麗華,黃海峰.社區康復管理對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2009,24(2):143.

[13]袁勤.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5,19(5):786-787.

[14]羊健蓉.健康教育對農村精神分裂癥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6):111.

[15]黎麗華,陳汝蘭,黃慈芬,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4, 14(1):154-1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中西区| 阿克| 星座| 平遥县| 健康| 迁西县| 民乐县| 连江县| 盐边县| 邹平县| 汾阳市| 禄丰县| 涞水县| 江西省| 鄂尔多斯市| 襄城县| 景洪市| 明溪县| 镇康县| 罗田县| 友谊县| 新乐市| 遵义市| 大丰市| 中超| 山东省| 尤溪县| 江口县| 凤阳县| 称多县| 嘉祥县| 宿松县| 饶河县| 西平县| 滦南县| 金坛市| 台东市| 汶上县| 娱乐|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