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31: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一地理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理解小結拓思路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是在較短時間內對所授內容作簡短的系統性、概括性總結,是每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用3~5分鐘,對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理清知識脈絡、構建框架結構、點拔學法指導和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良好的課堂小結設計,將會產生畫龍點睛、余味無窮之效。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應精心準備課堂小結,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注意學生鞏固掌握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引導把握地理學習基本方法以及分析運用圖表能力。課堂小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依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能夠對課程標準某一方面要求鞏固、強化、升華、落實,這樣的課堂小結即是成功的。
例如,講授初一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中經線和緯線內容時,最后小結如表1所示。
■
二、妙用小結擷碩果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學習與思考之間的辯證關系。課堂小結不僅由教師進行,更應有學生積極參與,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講授初一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大洲和大洋,對于“美麗的星球”是地球還是水球?有的學生難以理解。從地球儀上確實是海洋面積大,但從北半球看確實是陸地面積大,小結時可分別叫上10位學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學生轉動地球儀,這10位學生用手隨機觸摸地球儀,最后結果是9位學生都觸摸到海洋,只有1位學生觸摸到陸地,這一小實驗不僅驗證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還可加深地理知識印象,改變枯燥講授形式,激發學習地理興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冊講解地形圖判讀,由于初一學生對地形圖理解困難,判斷山體不同部位時經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結時可用七字詞語描述:“高值低凸謂山脊”、“低值高凸謂山谷”、“兩峰中間謂鞍部”、“高線重疊謂陡崖”,語言簡潔、朗朗上口,學生很容易記住掌握。還可分小組以競賽形式看哪組記得牢、用得準,學生熱情高漲,直到下課鈴響還要繼續競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學生經常意猶未盡,課后反饋效果好。表格式小結,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黃河的治理”內容,用表格式進行小結(見表2)。這樣將本課內容經過歸納整理,形成完整、系統而富于邏輯結構的知識脈絡,便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把握重點地理知識。
■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結,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課后反饋練習中有一題“為我國西南地區五嶺縣的發展獻言獻策”,借此契機可在小結時假設學生扮演五嶺縣縣長,思考怎么解決五嶺縣經濟發展問題?接著“王縣長、李縣長……”爭先恐后發言,開動腦筋思索,發揮各自聰明才智,帶領協作團隊樂此不疲,也強化知識、學會合作,分享成功喜悅。
三、反思小結續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