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基于小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基于小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時間:2023-08-07 17:30: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基于小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基于小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第1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1.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理解與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1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核心素養基于數學知識技能,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

1.2教育觀念落后

多年來的教育體制,已經不符合現在社會進步給教育界帶來的沖擊?,F在的教與學不同于往日的教學,學生需求在社會發展的沖擊下,發生了變化,但多數教師還停留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不肯學習,不肯進步,因此這一現象嚴重制約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

1.3缺乏教學經驗總結與改進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需要教師的大力引導與關注,每個教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都在發生著由于成長帶來的變化。而現階段,多數教師用同一種教學方式面對所有階段的學生,這必然是不行的,是低效的。如果教師能善于總結各階段學生的教學經驗并作出改進,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之路將會更加順通。

2.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

2.1教師對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改革認識不足,不積極參與。眾所周知,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與此同時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根深蒂固,這直接導致了教學模式創新和改革的困難,甚至是寸步難行,分析其原因,離不開一線教師的改革觀念。對于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同樣遇到了這類問題。我們都知道,改革是要“流血的”,新的教學模式的開展必然是困難重重的,由于一線教師對改革的認識不足,很多一線教師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的舒適不肯做出犧牲與改變。這成為了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遇到的觀念問題,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改革將難以進行下去。

2.2改革方法不合理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傳統的以應試考試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被淘汰了。應運而生的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正在被大力推廣。數學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思考之外,還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應明確數學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培養自身發展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遇到的問題,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同時,數學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讓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改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于很多一線教師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總結方法,導致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錯誤。所以我們應總結相關經驗,讓更多有改革意識的教師,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

3.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措施

3.1加強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眾所周知。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優秀的老師,作為教師,在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緊跟教育發展趨勢,就應做好一系列的應對準備。首先,我們應建立全面的數學知識體系,有利于從不同角度來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樹立良好的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育理論,則可以指導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的奧妙??傊?,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這不僅僅是簡單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更要求我們有良好的教育理論,可以指導教師進行實踐教學。

3.2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綜合地、整體地、持久地掌握數學學習的本質。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這節課程的教學時,我們可先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讓學生們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邊形具體不穩定性的案例,這樣便于學生對于這一定理的理解,更加有助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它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從而逐漸愛上數學學習,邁上自主學習之路。從根本上有效地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礎。

3.3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不夠成熟,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師應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能夠掌握關鍵性的詞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在此過程當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引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要學會重視難點、易錯點,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準確的理解各個知識點,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列“算式”時,教師在進行講解之后,教師應開展相應的教學引導,首先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理解狀態,并且根據學生較容易理解錯誤的點來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例如“除”和“除以”的區別。學生很容易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混淆詞義。教師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這些詞的重要性以及意義,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學生經過學習比較,能夠有效地鑒別出“除”和“除以”的區別。經過教師這樣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扶,能夠使學生進行精細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具有效率和質量。

第2篇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學習;核心素養

小學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此階段進行數學教學,能夠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已明確提出了“四基”的理念和目標,這四個基本理念即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其中數學思想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數學的核心素養,本文從四個方面做了相關的論述.

一、教學內容“博觀而約取”

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在規定時間中完成教學目標對教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好數學知識,教師應當遵循“博觀而約取”教學內容的原則.

教學內容“博觀而約取”,首先要在不同版本的數學教材中選擇合適的教材,這些教材的教學內容應當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教師也可以在專業的書籍中選擇教學內容,對這些教學書籍、出版物進行仔細分析以后,再結合個人的教學方式和特點,改編、創造成自己的教學素材.專業的教學書籍在教學問題方面,研究得較為透徹,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可以巧用數學教材,做到一材多用、一題多解,針對重要的知識點,要分析透徹,使得學生們對數學知識學得較為深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參考名師名家的教學方式和經典課例,來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并對名師名家的值得借鑒之處,要仔細記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結合使用.

二、教學目標“準確而簡明”

教學目標要達到“準確而簡明”,則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智力發育階段,來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即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相比太難.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數學知識,是有兩個智力發展水平的,一種是學生的個人獨立思想發展水平,另一種是他人指導智力發展水平.在一般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數學知識講授完畢以后,會再次進行復習講授,這是因為一些數學教師對自己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準確,無法使學生們完全掌握教授的數學知識,只能重新進行講授.一些小學數學教師雖制訂了較為全面的教學目標,但這些教學目標在具體實施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其只是豐富而不簡約,眾多而不準確.若想使教學目標達到“準確而簡明”,教師則需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掌握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方法,同時合理認識學生的智力發展區,才能在有限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方法“多樣而簡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講授式為主,但此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較為沉重.小學生雖已進入學習階段,但畢竟是兒童,還存在一定的愛玩天性,這個時候若要使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教師則需要改進教學的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1.情境性呈現.情境性呈現是通過將教學內容情境化,以生動的情境方式來為學生進行教學.在情境中進行教學,現實感比較強,也很容易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

2.生活激趣.教師可以通過將小學生們熟悉的事例、人物和故事作為素材,引入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們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性.

3.活動參與.數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改變為數學活動,并讓學生們參與此活動,使得學生們在活動中能夠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并能發現活動中的問題,以提高學生們探究數學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深入而淺出”

若要使教學過程“深入而淺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深入四個教學方面,即深入課程目標、深入學科本質、深入學生思維、深入學生心靈,只有將這四方面做好,才能使教學過程變得更為有效.教師深入課程目標可以更好地研究教學內容,而深入學生思維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成長階段的學習能力,且深入學生心靈也容易培養師生的友好感情,這些深入能夠將教學過程變得不再枯燥,也更利于小學生們掌握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正確認知小學核心素養對學生成長的助力.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應當在教學的內容、目標和方法以及過程中,體現出數學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師也需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22-28.

[2]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7):32-36.

[3]王永春.小學數學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5,9(35):36-39.

第3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數學是一門能夠鍛煉學生能力的學科,計算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學知識離不開計算的相關應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數學計算教學可以說是教學的核心和重點。核心素養是從整體出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觀,它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具體談一談在教學中該如何運用核心素養進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應凸顯核心素養價值

(一)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數學核心素養明確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在這項課程標準中就當前的數學教學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其中運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項素養。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深入,人們的教育觀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他們開始更多地將目光放在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方向上,尋求孩子的全面發展。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并不是單純地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它更多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重在鍛煉學生的思維,這種思想觀點與當前新課改的教育政策不謀而合,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養應體現在課堂學習中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在于課堂學習,小學生大部分較為貪玩,在課堂外,許多學生并未樹立繼續學習的意識。因此,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對于教師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課堂效率的高低決定了教師知識傳輸的多寡。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貫穿其中,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讓其變成一句口號,虛有其表,這樣核心素養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三)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為目標指引

計算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密不可分,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將其他數學知識都學好了,但是唯獨計算沒有學好,那么學生學習的其他知識,只能是無本之木,毫無用處。數學核心所反映的是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這兩點是數學的精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掌握好了這兩點,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類型的計算題目,對于學生來說都不成為題。因此,數學計算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為目標指引,通過核心素養將計算教學的思想和本質挖掘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素養目標設計

小學數學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的緊密,許多計算知識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的困難,提升學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滲透核心素養理念,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無根據的。計算教學的設計需要有目標、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這一節之前,教師運用核心素養講解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時候,就要學會有目標的教學,根據班上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師的教學目標也要因人而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比如說,有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只要能夠掌握簡單的計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讓他們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

三、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素養過程設計

萬里長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樣的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和運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在教學時,教師運用核心素養必須設計好相應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比如說,在“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口算、筆算方法,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自主探究“筆算兩、三位數的加減”計算方法,在探究數學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較快地掌握新的知識,同時也能加強學生的遷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置一些教學情景,在生活中學生常常會遇見物品分配不均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處理,這樣將生活中的情景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上,使數學計算的知識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也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素養評價設計

傳統的數學計算教學評價往往是以書面評價為主,以分數論英雄,學生的學習成績好,計算沒有失誤,那么數學計算教學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計算存在諸多問題,計算教學就是失敗的。這種教學評價雖然有可取之處,但是在評價時,過于簡單,而且它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容易將學生培養成學習的機器,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注重的是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傳統的計算教學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的不同,運用核心素養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而不是僅憑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有的學生筆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強,教師就可以在平時多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嘗試筆算,提升他的綜合能力。

總之,核心素養雖然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數學核心素養反映的是數學本質與思想,教師在教學時如果運用好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在學習的^程中尋找到了數學計算的本質,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種教學理念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第4篇

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實際學習,可以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數學知識內容,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提升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增強數學解題能力,對學生掌握數學本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下,積極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作用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育越來越凸顯出其教育價值。數學素養是當今社會小學生素質教育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師應該將其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具體滲透中不僅要為學生解惑數學學習上的難點,更是要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從而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深刻理解到數學核心價值的內涵。學生有了數學核心素養,就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相關問題,在頭腦中也會形成一個數學知識框架,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學習《加法與減法》時,教師要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及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采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取代抽象的數字,如5只貓、7只猴子、10條小狗等具體數量,教師在深入的引導下,學生便會調動起學習的興致,認真計算起來,而對于小學生來說,5、7、10這樣的數字在學生眼中視為枯燥且抽象的數字概念,教師將數字替換成動物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將數量與數字串聯起來,形成一定的聯系,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數感”;又如,在學習《認識分數》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列舉剪繩子、分蛋糕等形式來為學生形象地闡述這一知識點,學生通過結合生活化的例子,能夠快速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與分數相關的數感。通過這樣反復的學習后,學生可以自行運用分數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用數來表示數量,達成數感間的有效貫通,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形成。

二、積極運用游戲的形式體現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與價值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性格特點都比較活潑好動,并且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較強的好奇心理,最愿意在課下做一些有趣的游戲。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喜愛的游戲創編進去,由此可以促使學生將在游戲中收獲的游戲體驗與數學知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營造出快樂教學的氛圍,從而能夠體現出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6的乘法口訣》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乘法口訣的背誦方法教會給學生,在進行口訣訓練環節中,教師可以創建對口令的游戲形式,并在游戲中師生用共同打手堇磁卸隙源懟>嚀宓男問絞牽航淌υ謁黨鲆桓隹諏詈螅由全體同學說出得數,教師再指定學生說出一個口令,再讓班級其他學生說出得數;教師也可以采取班級小組的方式,五人一組、兩人一對的形式。在對口令的游戲活動中,教師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及時更正學生判斷的對錯。通過做游戲的形式,可以在師生互動中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將教師的授課形式與學生的積極參與相結合,很好地展現出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增強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靈活掌握運算的能力,促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效提升。

三、在教學中將知識與技能同時串聯,體現出數學核心素養的價值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知識和技能形成過程中得以展現的,其概念核心主要包括定義、公式、性質、定律等重要知識內容。在這當中,計算、測量與畫圖是當前小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數學技能,并已經在試卷中得以體現。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建立一個清晰的數學知識體系框架,結合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領會知識形成過程,在知識與技能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深入地理解數學核心內涵,并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數學核心素養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乘法》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開創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學生們喜歡去游樂園么,喜歡玩哪一類項目等,學生的注意力會立即集中起來,在大家積極的發言中,教師可以切入主題,為學生設置一道數學題:游樂園里有一輛4節的小火車,每一節車廂只允許坐3名小朋友,大家算一算這輛火車一共可以載幾名學生?教師也可以積極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動態圖片,以此為學生呈現出更為直觀的數學形態,從而根據學生所得出的結果做一個總結,繼而開啟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在學習過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繼續出題:游樂園的過山車一共8節,每節只允許坐2人,試問一共能坐多少人?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剛剛學習過的內容試著列出乘法算式,并與加法算式進行對比,讓學生去體會乘法的意義。學生通過上述方式的學習,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并能從中體會到核心素養的含義與價值作用。

第5篇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立體數學;幾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43-01

在進行幾何教學之前,學生對于幾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這些知識對于數學中的幾何教學而言無疑是籠統而且片面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形成知識體系。在初步探索的基礎上深化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和數學核心素養。

一、鏈接生活,培養空間觀念

學生的認知,是隨知識的增長而逐漸完善的。對于剛開始接觸幾何的學生而言,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幾何教學讓學生樹立空間觀念,引導學生能夠從立體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物體,同時在生活中也能夠運用數學觀念去認識客觀事物。因此,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鏈接生活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為學生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中“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內容,而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總結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學生說,長方體有鉛筆盒、一些橡皮及藥盒等等,而正方體有魔方和骰子等等?;趯W生的這一認識,引導學生思考:圖形擁有怎樣的特點才可以被稱為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個圖形有什么區別呢?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們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結論:長方體有兩個平面與其他四個平面的大小不一樣,正方體的六個平面是完全一樣的。根據學生的理解,教師利用事先準備的教學模型全面地為學生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幾何體的棱和角,并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想圖形的空間形態,完善對于圖形的認識。

幾何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圖形,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生活實例引入教學材料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在幾何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對于實例的認識展開想象,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顯著效果。

二、數形結合,優化求積計算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結合的一門學科。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將這兩種思維進行整合,能讓學生更輕松地學會知識。同時,通過幾何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方法去思考問題的數學思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圖形求積計算,巧妙地將數形進行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積計算能力。比如,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中“圓柱和圓錐”時,如果直接就將圓柱和圓錐的求積公式告訴學生,學生就很難理解,并且很難對復雜的公式進行記憶。針對這一點,可以將求積公式中提到的要素進行分解,借助實物為學生講解這些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公式的真正含義,也方便學生對公式的記憶。學生掌握了這樣的分析方式,就可以將復雜公式簡單化,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圖形體積的計算能力。

在幾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數形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式的運用,引導學生養成利用幾何圖形和位置關系理解公式的能力,進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注重過程,引導動手操作

新課標強調,在數學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課本知識,還要獲得相關的技能。在幾何教學中,為讓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注重知識的探究學習過程,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鼓勵學生多多動手操作。比如,在為學生講解“圖形與空間”時,為了深化學生對空間與圖形關系的理解,可以要求學生先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圓錐的幾何特征。復習這些知識之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正方體的理解親自動手拼出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是幾何部分最簡單的一種幾何圖形,學生完成正方體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做一個長方體。通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制作過程,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這兩個圖形的幾何特征。以簡單圖形為基礎,教師可以將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圓柱、圓錐的方法教給學生,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驗證這一方法。對于這種二維圖形轉變為三維圖形的方法,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紛紛動手操作,由此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理論知識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獲得,而基本技能則必須靠學生親身實踐、親自操作才能得到提高。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幾何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利用空間觀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幾何教學是學生數學素養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注重研究幾何知識的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立明.基于深化課程改革的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6(05).

第6篇

關鍵詞:數學活動;數學核心素養;教育創新

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后續的工作、學習也能發揮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反映數學的本質。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國廣大小學數學教育者應予以重視。

一、數學核心素養

素養是技能、態度和認知的集合體,強調價值、情感以及態度的綜合作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應該具備的綜合性數學能力。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力、提高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以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感

數學意識能指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數感能指導學生形成敏銳的學科直覺。數學意識和數感能反映出人的數學素養,就一般情況而言,擁有較高數學素養的人具備較強的敏銳感,更善于利用數學分析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诖?,小學數學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利用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數感。例如,在“分一分”教學中,教育者可以善用生活中的事物(書本、玩具、水果等),讓學生基于自身的理解將不同類型的東西進行分類擺放。如此一來,不僅幫助學生明確了分類的標準,也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學生的數學眼光將會更敏銳,也更能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當然,僅僅利用課上有限的時間,很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陪同家長去超市觀察貨物擺放,并利用少量的課上時間,嘗試說明物品歸類的原則。如此一來,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對于“物品分類”的認識也能更加深刻。

(二)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y教育模式之所以備受指責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學形式呆板、枯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小學數學教育者在落實教學工作時,應有意識地、積極地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要善用各類已經被證實了的、能夠有效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完“分數加減法”之后,教育者可以運用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果園里,蘋果樹占全部果樹的■,桃樹占所有果樹的■,梨樹占全部果樹的■,隨后再組織學生根據已有條件,自行設計問題,并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落實問題的解決。如此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利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成就感更強烈,也更愿意配合教育者共同完成隨后的教學,不可不謂之“一舉數得”。

(三)巧用提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課堂提問不僅能幫助教育者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眾所周知,思維的起源往往是問題的思考。與成人相比,小學生對事物有著更強的興趣,也因此更容易被問題激發出探索的欲望。教育者應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數學活動教學過程中大力鼓勵學生探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例如,在學習“升與毫升”時,教育者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爸爸喝了2杯酒醉了,伯伯喝了4杯酒還沒醉,是不是就說明伯伯的酒量比爸爸強?伯伯飲酒量一定比爸爸大?什么叫做容量?容量的單位是什么?如此一來,學生的探索欲望被激發,教育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積極討論,隨后再組織學生嘗試用自己身邊的材料深刻地認識“體積”,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能獲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四)以數學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新課標對教育者落實教育的一大要求,教育者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多樣性地發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落實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出租車的起步價是五元,兩千米以后1.4元/千米,小明家去圖書館30千米,如果乘坐出租車,小明需要多少錢?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把30千米全部按照1.4元計算的思路,引導學生“不走尋常路”的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教育相關方應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學校方面應積極為教育者落實教學創造條件;教育者應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學生應該積極配合教育者落實相關的教學任務。相信通過各方的不斷努力,我國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也一定能得到巨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

數學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學習習慣、理念,以及上述意識形態指導下的數學學習行為,綜合反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是要從基礎階段抓起,小學生剛接觸數學學習,本身就如白紙一樣空白,更有利于引導其形成牢固的數學意識形態和行為習慣.基于學生之間顯著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要觀察和收集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水平等;其次要綜合分析每個學生的特征,揚長避短,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

一、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自覺培養數學素養

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在畏難心理的作用下常常望而卻步,難以深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基于此,教學者應客觀分析每個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具體原因,并據此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總體來看,小學數學教學應通過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將數學學習打造成為一次游戲經歷,或者是一次開心的體驗活動,以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包裝.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加減混合”等內容時,有的學生由于對單獨的加法和減法運算還未完全學透,因而對于加減混合運算產生了畏難心理.此時,教學者改變傳統的課堂講解模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加減運算接龍”的游戲情境,前一個學生報一個數字,后一個學生再報一個數字,教師規定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第三個學生報出答案,據此循環往復,使學生在游戲接龍中提高加減混合運算的速度,同時也無形中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理念,即數學學習可以通過變化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快樂.

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善于分析、勤于動筆的習慣

數學學習不同于語文學習,前者更加講求學生的分析能力,往往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中包含了解題規律,并且這種規律還適用于其他題型.學生善于分析和挖掘數學規律,便能更加輕松地應對數學學習,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體現在平時的教學細節中,因此,教學者應努力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將其放大,促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等內容時,在圖形幾何的學習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圖形中蘊含的規律,也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圖形中涉及的幾何運算,而是提供一些提示信息,讓學生獨立觀察,再相互印證,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引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實踐活動,親身感受數學知識的運用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同感.小學數學教學應盡量避免抽象性,教學者要善于將抽象的知識進行有效地轉化,主要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等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簡便日歷,最后各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選出日歷制作最為精美的小組.“制作日歷”這項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將“年、月、日”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自覺運用相關知識,增強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數學素養.

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具體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者要善于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乘法估算”等內容時,基于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教學目標,上述知識點在實際問題中實現了較為廣泛的運用,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既為學生設計了一系列涉及乘法估算的應用題,還鼓勵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利用乘法估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培養學習自信心

第8篇

摘 要:基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逐漸轉變自身職能,精心設計其教學內容與過程,巧妙地利用“留白”的設計,給予初中生特定的思維時間與空間,讓其更深入地學習與掌握課堂學習的要點、特點、難題等,使其更加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留白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聯系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特點,其《標準》又大致規劃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并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谛抡n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圍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設計、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實施,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革新與優化。然而,基于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往往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把“重點、難點、知識點”等深入教學,使得其整體教學效率略有提升,但學生無法認識與掌握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性發展。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留白”的意義

基于我國中小學教育現代化與素質化的改革下,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職能,不拘于多媒體標準化、教學課堂情境化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導致整個初中數學課堂過于緊、雜、密,讓學生不能認清其學內容,從而無法確切地針對性教學。因此,結合藝術中的“留白”設計原理,使其運用于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與理論的思考與練習,讓學生切實有空去完成獨立思考與練習,從而夯實其數學知識理論的基礎。在一定的程度上,通過科學化的教學課堂的“留白”設計,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與創新性思維能力,最終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在整個“留白”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以下幾點:(1)以“學困生”作為“留白”導火線,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2)故意“設疑”,讓學生自主與探究性學習;(3)任務驅動型“留白”設計,讓學生帶著“疑”去學習與思考,把教學過程進行分階段“留白”。

總而言之,對于現階段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課堂,其“留白”的設計正是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數學應用實踐能力,更優化其“三個維度”的教學過程,最終提升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賴啟茂.例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留白”[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0(2).

第9篇

一、基于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導火索,是點燃探究欲望的火種,問題意識是主動探究的催化劑,是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顯著標志“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蔽覀円獙l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以潤澤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是蘊育數學知識的沃土,我們在數學課堂中應以生活為數學背景,基于生活情境開展教學,寓數學問題于真實的生活情境,用現實有趣的情境點燃學生學習興趣,讓原本理性骨感的數學變得豐滿而感性,讓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更好地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以滋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創設了如下情境:“今年夏天真熱,同學們暑假一定吃了不少棒冰,但是老師不太喜歡吃棒冰,而是喜歡喝溫水。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根棒冰和一杯溫水?!蔽疫呎f邊將這兩樣東西擺放在講臺“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溫度嗎?”我邊說邊拿出紅外線測溫儀,邀請學生親手測量出溫水和棒冰的溫度,并要求他們將測量的溫度大聲告訴大家。第一個學生很快報出溫水的溫度“45℃”,而第二學生看著紅外線測溫儀上顯示的“-8℃”不知該如何讀,于是,我就將“45℃”和“-8℃”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數的區別,細心的學生發現在“8”的前面多了一個“-”,“-8℃該怎么讀?”“‘-’是什么意腰”“-8℃表示什么含義?”學生們提出一個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種新數,請同學們先自學課本,看看自己能否找出答案?”我自然地導入了教學。

二、基于小組合作,激增學生探究問題的動力

人往往都會有一種惰性,年幼天真的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自控力、學習信念與意志都不夠堅強,加之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孤立無助現狀,導致他們遇到挫折就泄氣,遇到困難就后退,使得他們的主動探究意識減弱,對問題探究缺乏動力。

俗話說得好“水漲船高,柴多火旺?!蔽覀兛梢愿淖儶毩W習的方式,把學生個體結合起來組成學習小組,集眾人之力,聚團隊之智,共同探究問題。小組合作的另一個優勢在于讓學生不再感到孤單,學習時不再出現孤立無援,合作學習方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增強學生探究問題的動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怎樣滾得遠》一課中,我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讓圓柱形物體滾得最遠的斜坡的坡度”進行自主探究,在各組經過充分的討論后,我帶領全體學生來到室外的水泥場地開展實驗,為了驗證各自的猜想,快速得到問題的答案,各小組的成員互相配合,積極動手操作,有的搭斜坡,有的拋圓柱,有的測量滾動的距離,有的記錄數據,在經過一輪實驗后,他們重新調整斜坡角度,再次實驗,搜集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合作給了學生比拼競爭的機會,激增了探究問題的動力,各組學生在比拼中不甘落后,在競爭中勇往直前。經歷反復實驗,各組終于找到滾得最遠的角度。

三、基于成功體驗,激揚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

“不敢做和不愿做的人,永遠不會成功?!狈e極主動的探究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們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換來成功,在實踐中養成主動探究的態度和習慣。

“實用的知識只有經歷親身體驗才能學到?!碧骄恳庾R需要在實踐體驗中培養,成功的活動體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生探究欲望,我在教學中經常賦予他們成功體驗的機會,借助成功體驗促使情感的升華,激揚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和與積的奇偶性》一課中,我先和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學生任意報出兩個數,我快速判斷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學生看到我這么厲害都很羨慕,我說:“其實這里面有學問,你們若能找到其中的奧秘,也能迅速判斷兩個數的和的奇偶性?!苯又易寣W生寫出幾組數來觀察尋找規律,在學生發現了規律后,我給他們報數,讓他們判斷兩個數和的奇偶性。掌握了規律的學生能夠迅速作出判斷,他們終于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下面讓我們加大難度,老師說出幾個數,你能否迅速判斷它們的積是奇數還是偶數?”我借著學生的高興勁兒引入下一個學習內容“能!”剛才的成功體驗極大鼓舞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第10篇

本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分析了現行高師數學教育專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了高師數學教育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

基礎教育;新課標;數學教育;教學模式

0引言

2003年以來,在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教育教學理念下,中小學數學的課程改革正在較大的范圍內順利展開[1]。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只有擁有高水平的專業教師才能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然而,當前的高師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卻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育實踐、課程評價等方面存在許多弊端,如重學術輕師范;課程體系設置重深度輕廣度,缺乏綜合性;高等專業課程與中小學教學需要嚴重脫節,缺乏時效性;教學改革滯后于基礎教育發展;教育實踐環節薄弱導致師范生專業能力的缺失等等。因此,基于新課標的高師數學教師的培養,成為當下一個較為突出的研究課題。在此背景下,相關學者已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如文[2-3]就高師數學教育發展與改革進行了探討,文[4-6]基于數學新課標的高師數學課程改革進行了研究,文[8]就探討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高等師范教育的影響與變革。本文主要基于中小學新課改標準,針對當前高師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基礎教育新課改下高師數學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實踐。

1新課標背景下高師數學教育專業改革的嘗試

1.1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教育理念是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思想基礎,如果承擔著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培養的高師院校的數學教師教育理念跟不上時代步伐,中小學新課改將無從談起。如果他們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那么培養出的學生根本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而拖累新課程改革的進程。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全面展開,中小學數學教師也在進行著全新的數學教育理念的培訓工作。因此,對高師數學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崗位培訓也應相應展開,要使他們深刻理解基礎教育數學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更新他們的教育觀念,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養。高師數學教師更應該注重新課改下的數學教育課程的改革和探索,建立與時展要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教育理念,制定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核心的分類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不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將學生分別歸入“數學素養實驗班”和“師范技能實驗班”,既突出師范教育特色,又注重學術型后備人才的高層次培育,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身潛能,突破傳統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千人一面”的弊端。

1.2調整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課程是高師數學教育活動的核心,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新型的數學教育人才,要高度重視高師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的調整。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要求均做了較大的調整,從而對中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師數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合理調整和優化變得必不可少。當前,我省部分高師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極不合理,重深度輕廣度,缺乏綜合性,數學教育專業傳統的幾門教育類課程如中學數學教學論、中學代數幾何研究、數學史等課程,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的需求。高等專業課程與中小學教學需要嚴重脫節,缺乏時效性等。因此,對于課程體系設置要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優化,加強基礎性和前沿性。教師教育課程是體現中小學教師職業性格和專業性格的主要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將有助于教師職業素養教育思想的形成。在此類課程設置上,應根據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學習,注重數學知識素養的提高。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也必須得到強化,要加強學生在數學實驗、數學建模、數學軟件、計算機編程等課程模塊的學習。在調整課程設置的同時,高師數學教育的教學內容也要與中小學數學教育要求相吻合。如數學教育專業通常開設的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等是中小學數學的延續和深入,他們是有機的整體。如果這些課程不做適當的調整,一定會造成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的脫節。教學中要大膽改革教學內容,刪減一些過時并對后繼課程影響不大的內容,增添一些現代數學內容,在講解抽象理論的時候,盡量把他們和一些生產生活、經濟、金融等實際問題中具體例子聯系起來,要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學生感到學習這些課程對他們將來的工作非常重要,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不但使數學專業素質有了提高,而且能居高臨下、游刃有余地把握中學數學的教學。另外,要用現代數學思想來組織和整合傳統數學內容,要以中小學數學教學知識為出發點,要致力于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的有機對接,高等數學的根是初等數學,教學中要聯系中小學數學學科的內容和特點,重點講解與中小學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內容。只有將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打通,才能有效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的基本素質。

1.3改革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最終要在課堂上實施,高師數學教師就要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尤其是教學模式的轉變上。在課堂教學中可打造“自學—講授—指導”的三位一體教學方法。課前,教師要做好課程的課前教學設計,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課中互幫互學,小組探究,教師最后答疑解惑,強調重點,延伸拓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以便靈活掌握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通過這種合作、溝通、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意識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時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要壓縮教學時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培養好學生課外數學閱讀的習慣,加強自學方面指導。

1.4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師范技能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新的標準,高師數學教育的教育實踐活動也要做相應的革新。通過近幾年的調研,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高師畢業生盡管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水平,但不具有很好的教學基本功,有的畢業生連一節完整的課都無法上好,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相關數學能力和新課改的高標準。因此,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訓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高師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教學技能培訓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參加數學教學觀摩課等,提升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高師院校應讓師范生有充足的見實習時間和穩定的見實習基地,實習模式應遵循多樣化原則,加強試講、說課、微格教學、見實習等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

1.5密切與基礎教育的聯系,加強高校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交流

高師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一般都是地方中小學,他們之間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高師院校應該加強與校外實習基地的聯系與溝通,依托地方中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惠雙贏來實現師范生見習、實習等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高師院校的數學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教學理念,積極深入到中小學教學第一線,通過教師自身的參與和體驗,深刻領悟和體會基礎教育新課改的精髓,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提高校外實習基地教師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聘請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教育行政部門教研人員參與高師在校生的培養工作,讓他們在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

2結束語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給高師數學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何使中小學數學教師更專業,更能適應新課改,需要高師院校做出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除此之外,高師院校還應加強基礎教育的教師教育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中小學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提供理論保證。

作者:張斐然 王威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孫名符,李涵.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數學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7-19.

[3]李建華,康淑瑰.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師數學教育發展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2):23-24.

[4]李涵.從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談高師數學教育[J].菏澤學院學報,2009,31(2):131-134.

[5]耿彥峰,何瑞強.新課標下高師數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1(5):72-75.

[6]黃樂華,簡國明,葛曉娟.高師小學教育專業數學類課程教學改革[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1(3):58-60.

第11篇

【摘 要】交互工具應用于數學課堂,體現了現階段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也促進了新課改的實施以及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交互工具有效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并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交互工具;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實施策略

一、交互工具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交互工具是基于計算機與互聯網為基礎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學習軟件,它適用于“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性學習方案為核心”的新型學習方案。利用交互工具進行學習,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交互學習。交互工具的使用,使得學生能夠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發現知識、掌握方法,并尋找出規律,進而進行問題拓展。交互工具應用于小學數學,能讓學生更清晰的了解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去探索問題和發現真理,促進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過程中,打破思維束縛,提升綜合能力。

二、交互工具在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中方案實施策略

1.運用交互工具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流程

運用交互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方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交互工具,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從而不斷掌握知識和方法,并獲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交互工具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流程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繼而組織學生借助交互工具進行觀察和分析、比較和歸納、猜想和驗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開展知識探究與交流,并且獲得解決方案,在這些流程之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引導和探索,并分析問題解決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歸納和分析,提出反思,從而獲得數學概念和學習方法,最后,將獲得的方法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解決問題。

運用交互進行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案的基本流程為:認識過程(通過感性經驗引出問題的認識)、教師活動(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學生活動(檢驗評價,獲得問題的解決)、學生發展(對問題進行深化,獲得綜合運用)。教師在定向、探究、評價和內化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分別起著激感、啟發誘導、反饋信息、設計訓練的作用。

在具體的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流程,根據教學活動,創造性的進行教學方案的開展,通過運用數學相關軟件或者系統,真正實現學生的交互學習和自主探究過程??梢赃x擇的教學流程有:提問—探究—答疑—評價;誘導—分析—討論—評價;問題—發散—總結—創造等等。

2.運用交互工具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案例

比如國外的交互學習軟件“小熊穿衣”就是比較好的數學學習軟件。針對“笛卡爾乘積問題”該軟件具有不錯的學習效果。4件上衣和7件短褲可以搭配出多少種穿衣方法。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與計算機進行交互學習,探究出結論,獲得真切的知識體驗。拖動上衣和短褲,將其放在小熊身上,就可以顯示穿好衣服的小熊。當所有選擇都被考慮在內時,門就被關上,表示已經成功。教學過程為以下四步:第一、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對游戲性質的教學內容更加感興趣。教師在進行內容引導時,提出問題:假設小熊是你們的玩具娃娃,如果現在有4件上衣和7件短褲,你們可以為它搭配出多少穿衣方式呢?第二、引導自主探究。借助交互工具,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將上衣和短褲拖動,如果沒有重復,下面就會出現該種穿衣方式。改變上衣和褲子的數目,形成的穿衣方式的總數又會改變。第三、促進推理歸納。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猜想,穿衣種類的總數是如何確定的呢?引導學生運用連線的方式進行歸納,得出“笛卡爾乘積問題”的結論:總數=上衣數量*褲子數量。第四、進行擴展遷移。根據小熊穿衣解決方案的學習,擴展到路線問題、握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遷移應用,并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基于交互工具實施探究性學習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實施基于交互工具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注重處理好教學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交互工具進行探究式學生時,應該注重引導和介入的時間,教師應該設計好探究進度,在合適的時間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

第二、處理好以學生為本和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關系。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教師進行因勢利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最后學生進行拓展訓練。

第三、處理好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有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屬于后進生,教師需要對他們進行基礎知識的補充,進行鼓勵和關心,也可以采取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

第四、注重交互工具與信息素養的關系。交互工具是學習的工具,但是不能完全依賴它來獲得知識。交互工具能促進信息素養的形成,信息素養也是使用交互工具的基礎。在進行交互工具輔助學習時,教師在學生原有素養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交互工具相關指導,從而確保探究活動順利進行。

四、總結

第12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凝聚并積淀了一代代人的創造和智慧,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進行數學文化教學,就是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經驗,精心選擇能體現數學文化的素材,通過文化情境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感受數學的價值,理解數學思想,提升數學文化素養。

在新課改的浪潮中,依據課標基于教材進行數學文化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從文化的高度來實施數學課程。向學生展現數學學習中凝聚的數學思想和文化,引領學生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讓學生體驗到古今數學文化思想,拓寬數學視野,提升數學素養。

一.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

在報告中,專家告訴我們: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和資源,承擔著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的重要功能。因此,落實好數學文化教學,我們首先要從教材研究開始,整體把握數學知識,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信息,解析教材中的數學文化,使學生感受到優秀的數學文化,提高數學文化素養。比如在《多邊形面積》教學時,老師們先梳理出教材中的數學文化類型,找出其中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數學與科技,數學與人文藝術,數學史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

二.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學文化

在系統梳理數學文化內容的基礎上,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運用數學文化,展現知識的發展過程,滲透數學文化的科學教育價值。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獲得知識,也要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及其深刻的背景,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獲得的過程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過程,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新知搭橋鋪路,降低新知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及其學法的遷移,引起學生的思考:可不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分析呢?學生小組實踐,探究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親自動手切拼的方法,學生發現:無論哪種方法都是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并根據它們之間的聯系推導出三角形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實踐中探究,體驗數學,感受轉化、比較、推導等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構建數學課堂文化的重要策略。

三.在數學實踐中體驗數學文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參與自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知識的建構,感受數學文化知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數學課內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參與,體驗數學。如實驗小學的別樣數學節系列數學文化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動手制作鐘表,畫鐘表,設計創意作息時間表,制作鐘表思維導圖,制作數學視頻小故事,制作沙漏,研究時辰等一系列實踐活動,把數學文化和學科知識融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組織學生玩24點和七巧板、火柴棒游戲,組織學生玩親子魔方益智游戲,向學生介紹九連環、華容道、鉆石棋,魯班鎖,黑白棋等中國傳統智力玩具,引導學生探究益智游戲中的規律和不同解法。將知識點的訓練與文化的傳承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野,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

三.拓展課外資源中的數學文化

學數學不僅要學知識,更要了解數學產生與發展的過程,體會數學發展史中的有關知識,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把握數學本質,增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拓展數學文化史,向學生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或者數學概念、公式的歷史發展過程,介紹數學內容有關的數學故事,將數學文化教學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

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時,在學生動手剪拼、合拼圖形拼擺中實踐的同時,向學生介紹“割補法”,由此引出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所創建的《九章算術》中提出的“出入相補”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體會“割補法”的古代數學史的歷史淵源,感受:“平面圖形被分割,若干部分的面積之和等于總面積,面積保持不變”這一數學思想,進一步理解轉化推導,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林市| 江达县| 视频| 江津市| 启东市| 苍溪县| 呼伦贝尔市| 白河县| 惠东县| 海淀区| 安图县| 淮北市| 南部县| 子长县| 房山区| 久治县| 丰原市| 手游| 平乐县| 澄江县| 东乡县| 洮南市| 西林县| 政和县| 临澧县| 江北区| 澄迈县| 罗定市| 禹州市| 赣州市| 昌宁县| 襄城县| 高台县| 井研县| 北票市| 南和县| 大姚县| 武冈市| 桐城市| 什邡市|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