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1:40: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圍術期的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白內障;圍術期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536-01
引言白內障是老年人的常見眼科疾病,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臨床無特效藥物,治療手段以手術為主。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日益增多,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成為眼科最廣泛開展的手術之一[1]。老年人白內障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的影響,出現視力障礙以及生活質量下降,部分老年患者還存在心血管、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腎功能等疾病。因此,在白內障圍術期的護理有著特殊性,而健康教育是護理主要組成部分,其在護理工作中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多數老年人由于對疾病的擔憂和怕為家庭增加負擔,對手術治療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最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我科自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均采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做好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最終使患者的病情恢復較好,現將白內障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白內障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78例,年齡在42歲至88歲,平均年齡在64.3歲。其中左眼患病的102例,右眼患病的98例,術前視力檢查情況:手動117例,光感27例,指數16例,0.01-0.10的22例,0.12-0.30的18例。
1.2 方法 我科200例患者均采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隨機將20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100例患者,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之圍手術期的全面護理;圍手術護理進行精心有效的術前溝通,心理護理,術前眼部用藥,術中有效地配合護理,術后采取護理措施進行保護指導,密切觀察臨床效果。
1.3 統計學處理分析 經數據統計進行數據分析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l3.0進行統計。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手術順利成功,最終均治愈出院,兩組患者經術后復明例數與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P
3 圍術期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術前檢查 所有患者均按照醫囑進行常規檢查,包括眼部檢查:視力檢查、眼壓、電腦驗光、眼局部裂隙燈檢查、角膜曲率以及人工晶體角度數的測量。進行血、尿、便常規檢查、血凝四項、離子、生化、血糖、腎功等血標本檢查,做心電圖、X線、血壓測量,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與術前3天滴抗生素眼藥水,主要是將淚道和結膜囊進行沖洗,術前將眼睫毛剪掉,為了保持術眼在術中瞳孔的直徑在8mm大小,以利于手術的操作,[2]與術前30分鐘遵滴復方托品卡胺散瞳。
3.1.2 心理護理 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對手術的成功寄托較大的希望,期待恢復視力。有時患者易產生焦慮浮躁的心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講解關于疾病的知識以及手術的操作方法,告知手術的安全性高,以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的心理,適當的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使手術的患者多與手術治療成功的患者之間進行交流。
3.1.3 相關知識指導 術前對患者進行檢查,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時,應請內科醫師進行會診診斷、治療。患者待病情穩定后再進行白內障手術,協助患者在手術前做好個人的衛生;將臉部認真清洗干凈,尤其是眼周。認真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患者能夠配合。講解手術時將眼睛固定和頭位是手術成功的基礎。指導控制咳嗽和打噴嚏的有效方法,指導患者舌頭頂住上顎,做深呼吸的動作,在輕輕咳嗽,以免劇烈咳嗽引起前房再次出血,導致切口裂開,保持護理到通暢,認真做好呼吸道術前準備工作,指導患者術后正確的翻身方法,嚴禁發生暈厥跌倒或突然低頭等動作。對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進行加強口腔護理、皮膚護理以并發感染發生。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 術后一般平臥位或者健側臥位24h。告知患者禁止彎腰、低頭拾物或者手拎重物,避免出現頭部震動及碰撞,減少頭部活動量。防止晶狀體脫位或繼發性出血以及切口裂開現象。
3.2.2 眼部護理 術后主要觀察術眼情況。敷料有無滲血、滲液的情況。認真聽患者主訴,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根據醫囑給予止疼藥物治療。術眼當天要嚴密包扎并戴眼罩切勿拿下。術后一日開放術眼進行滴眼藥。囑患者注意眼部的衛生,洗臉時注意勿將水流人眼內,日常生活中避免生水進人術眼中,禁止用手或不潔物直接揉搓術眼,注意個人衛生。[3]在術后三天內,觀察術眼局部情況、分泌物的量和性質。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眼壓增高的現象;眼壓高且持續性眼痛并出現滲血應考慮前房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配合處理。
3.2.3 飲食指導 術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多食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眼壓增高。養成良好的日常起居習慣避免食用辛辣食物以及煙酒刺激。合理飲食,使患者在控制總熱量的同時又能保證一定量的營養攝入以利于術眼的恢復[4]。
3.3 出院指導 做好出院指導,囑患者按醫囑滴眼藥水,以減輕眼部反應,工作人員要做好術后隨訪工作,囑患者定期進行復查。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藥物的方法。避免眼外傷,保持眼部清潔衛生,不要用手揉眼。如有便秘時可用緩瀉劑,避免用力排便。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發生眼部感染。如發現眼部不適、視力模糊、充血等癥狀要及時來院就診。
4 討論
手術是白內障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可明顯提高老年白內障患者的視力。在患者圍手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以良好的心臺進行手術,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趙媛媛.老年性白內障844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2(1):106.
[2] 曹玉可.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J].醫藥產業資訊,2009,1(15):2.
【關鍵詞】 Whipple術;護理
Whipple術又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普外科較大的手術,是壺腹部惡性腫瘤包括膽總管中下段癌、壺腹周圍癌、十二指腸惡性腫瘤、胰頭癌等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手術復雜且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對術后的護理要求高。2002年5月~2004年8月,我病區收治了18例行Whiple手術的患者,本文對其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齡42~73歲,平均57歲,其中>60歲8例。本組病例主要臨床表現為:黃疸10例(55.6%),上腹痛14例(77.8%),腹部觸及腫塊2例(11.1%),上腹飽脹不適8例(44.4%),消瘦乏力5例(27.8%),惡心嘔吐2例(11.1%)等。18例患者中實施了經典的Whipple術式16例,實施了保留幽門的Whipple術式2例。經術后病理證實為膽總管下段癌4例,壺腹部癌5例,十二指腸癌2例,胰頭癌7例。
1.2 手術 經典的Whipple術式具體手術方法:先切除膽囊、部分肝總管、膽總管胰頭、部分胃、全段十二指腸、空腸上段及周圍淋巴結、軟組織,再行消化道的重建,依次行胰腸、膽腸、胃腸吻合,胰腸吻合方式均采用彭式捆綁式胰腸吻合法。保留幽門的Whipple術式與經典的Whipple術式的不同之處是前者在幽門遠側1.5cm切斷十二指腸。
1.3 轉歸 18例患者中術后發生并發癥:膽瘺1例、胰瘺1例、肺部感染3例、胃排空延遲3例,經治療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16天。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疾病本身會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很大的痛苦,再加上Whipple手術的復雜性、危險性,會使患者及家屬產生很多顧慮。故首先在知情同意方面,我們需尊重家屬的意愿,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告知病情,以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術前的身心準備;但我們也需與家屬商討,恰當告知患者手術的方法,以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我們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我們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針對患者缺乏醫療知識及對手術顧慮,如對手術切除這么多組織、消化道重建的擔憂等,做好逐步的詳盡地解釋和指導,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并告知良好的心理狀態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術后患者有一段較長時間的康復期以及手術創傷帶來的切口疼痛和引流管放置的不適,我們要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及心理支持,增強患者術后的心理應對。
2.2 術前護理
2.2.1 營養支持及對癥治療 此類疾病的患者多有營養的缺乏、低蛋白血癥及肝功能損害。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飲食,少量多餐;對不能進食或進食量少的患者給予靜脈補液,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必要時TPN或腸內營養;給予護肝治療及補充VitK1、VitC糾正凝血機制障礙。以使患者的生理狀況能承受手術。
2.2.2 術前準備 準備術前各項檢查,要求重要器官功能(心、肝、肺、腎)基本正常,且不能有明顯的營養不良。腸道準備:術前1天改流質飲食,術前晚、術晨各清潔灌腸;備血,因手術大可能會大量出血;術前腹部皮膚的清洗以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機會;術前預防性抗生素。
2.2.3 術前教育 Whipple術創傷大,術后患者因身體虛弱或害怕疼痛常不愿深呼吸、咳嗽、早期活動,大大增加了術后肺部感染、腸粘連的幾率。故術前尤應強調深呼吸、咳嗽、早期活動的重要性;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指導咳嗽時如何保護切口;指導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動的技巧。因Whipple術后會放置5~6根引流管,引流管放置對術后恢復很重要,故術前就應指導術后引流管的注意事項。
2.3 術后護理
2.3.1 一般處理 患者術后清醒后可半臥位;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SaO2變化,觀察有無出血的征象;常規吸氧24~48h;宣教禁食至胃腸功能恢復;按醫囑予靜脈補液,予輸全血、血漿,補充VitK1、VitC,給予抗生素、保肝、補充蛋白等。
肺隔離癥是一種肺的先天發育畸形,是指一部分肺發育不全,無呼吸功能,與正常肺分離,其血液供應來自主動脈或其分支。根據異常組織有無完整的胸膜與正常肺組織分界,分為兩型:葉內型:病變區與正常的肺組織為同一臟層胸膜包裹,其血液供應多數來自胸主動脈下部,少數可來自腹主動脈,靜脈血通?;亓髦练戊o脈。葉外型:隔離的肺組織有獨立的臟層胸膜包裹。該病發病率低,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漏診率高。我科2007年-2008年共收治肺隔離癥患者11例,經手術治療結果滿意
1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男-7例,女4-例,年齡25-42歲。病程-1個月—2年,患者臨床多表現有反復咳嗽、咳痰,咯血,發熱,氣急及胸痛等,大部分病例無明顯陽性體征發現,部分病例體格檢查時可于患側聞及少許濕羅音或呼吸音減低。術前確診10例,1例誤診為食道平滑肌瘤,所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葉內型的行異常肺組織所在的肺葉切除,葉外型的行隔離葉切除,1例為肺隔離葉切除,其余為肺葉切除。手術過程順利,無圍術期并發癥,平均住院天數為7—14天,均痊愈出院。隨訪1個月,無呼吸道感染發生,無復發。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呼吸道的準備 有吸煙史的病人應絕對戒煙,保暖注意防感冒,指導行有效咳嗽、咳痰,囑病人咳嗽時口型呈半開狀態,吸氣后屏氣3-5秒后用力從胸部深處咳嗽,不要從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嗽,用兩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將痰咳出,對于痰液粘稠的常規予以霧化吸入,服用祛痰劑等治療,對有發熱及感染癥狀的予以抗生素治療。
2.1.2 心里護理 : 大多數患者因病情反復,難以明確診斷,都存在一定的焦慮、恐懼。抑郁、或緊張,護士應隨時關心病人,及時了解患者的心里變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一旦確診,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的必要性,樹立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及戰勝疾病的信心。
2.1.3 咯血的護理: 肺隔離癥的異常血管較脆,在合并感染和咳嗽時易破裂發生咯血, 咯血時鼓勵患者輕輕咳出,避免憋氣和情緒緊張,以免誘發和加重出血,觀察記錄咯血量,備好止血劑、吸引器等搶救藥物,使用垂體后葉素時注意保持輸液通路通暢。避免漏出血管外,并觀察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
2.1.4 其他術前準備:術前協助做好心、肝腎功能等檢查,術前一日備皮,備血、術晨禁食。灌腸抽血交叉,告知患者術后監護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
2.2 術后護理
2.2.1 安置 : 返回病房時應平臥至完全清醒和血壓平穩后。一般多在術后6小時以上。改半臥位。以利胸管引流和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2.2.2 呼吸道的護理 :術后予以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暢,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有無氣促、呼吸困難等表現,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每1-2小時一次,促進肺復張、防止肺部感染。痰液粘稠者予霧化吸入治療,對于咳痰困難者可行纖支鏡吸痰。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
2.2.3 生命體征的觀察 :常規給予心電監護。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氧飽和度、血壓的變化。若發現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速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本組1例患者術后5小時引流液800ml,經止血輸血、補液治療后出血控制。
2.2.4 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固定、防止扭曲、受壓,定時擠壓引流管,檢查引流管連接出有無漏氣,保持引流瓶內的密封,無菌 ,術后24小時記錄每小時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若有活動性出血的表現則應做好再次開胸止血的準備。
2.2.5 疼痛的護理:術后患者由于傷口疼痛不愿做有效咳嗽、咳痰,影響術后肺復張,我們常規采用止痛泵維持止痛、或芬太尼透皮貼劑外敷等,有效減輕病人的疼痛,使病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及配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2.6 飲食的管理:全麻清醒后禁食6小時改半流質,進食前讓病人飲少量的水,若無嗆咳、嘔吐等可進食半流質,飲食宜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對于食欲較差的患者可鼓勵少量多餐。
2.2.7 休息與活動:術后第一天生命體征穩定,鼓勵并協助患者下床活動,以不感到胸悶、氣急為宜,活動時妥善固定各管道。
2.2.8 肢體功能鍛煉 : 術后由于胸壁肌肉組織結構破壞,影響運動功能,術后應早期鼓勵患者行術側肩關節及手臂的活動如梳頭,端碗,爬墻等動作,避免患側肌萎縮等并發癥的發生。
3 體會
肺隔離癥屬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的疾病,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術后除了做好胸外科護理常規外,還要做好引流管及呼吸到的護理。注意早期行功能鍛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包皮環切術圍術期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收治的96例行包皮環切手術患兒的臨床資料,對96患兒開展以患兒為中心的術前、術中、術后的整體護理。結果: 96例患兒傷口愈合良好,無感染,身心均得到良好的恢復。結論:對包皮環切術兒童進行有效的圍術期護理能有效保障手術療效,能明顯改善患兒的不良身心癥狀,良好的護理有利于患兒病情的進一步快速恢復。
【關鍵詞】兒童包皮環切手術 圍手術期 護理
包皮環切手段術是治療包莖、包皮過長的小手術,隨著人們防病意識的加強,在兒童期甚至在新生兒期即可施行該手術[1]。因患兒的心理承受力較差,再加上恐懼、疼痛的影響,易對患兒的精神,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因父母缺乏疾病護理的相關知識,可導致一些并發癥,增加患兒的痛苦,因此要加強包皮環切術患兒的圍術期護理。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收治的96例行包皮環切手術患兒的臨床資料,旨在分析和探討兒童包皮環切術圍術期的臨床護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收治的96例行包皮環切手術患兒的臨床資料,96例患兒平均年齡7.6歲,其中先天性包莖36例,包皮過長60例,所有患兒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包皮環切手術。采用根阻滯麻醉,仰臥位,用紋鉗分離粘連,直至頭與包皮完全分開。用0.5%碘伏溶液清潔包皮囊及頭。若包皮口較緊,也可在背側正中,剪開包皮少許,然后進行分離;背側剪開:沿背側正中線,在兩把紋鉗中間,縱形剪開背側包皮,通過狹窄的包皮環口,至顯露尿道外口即可;背側中點固定:用5-0羊腸線固定背側創緣尖端,留長線作牽引;腹側紋鉗鉗夾系帶兩側:同背側方法;腹側剪開:沿腹側正中線,在兩把紋鉗中間,縱形剪開腹側包皮至距冠狀溝1cm左右即可;腹側中點固定:同背側中點固定;左側包皮中點固定:提起鉗夾左側包皮的兩把紋鉗,在連接背腹側中點的假象弧形線的下方約0.3cm處,橫褥式貫穿縫合包皮內外板,外板面打結;剪除左側多余包皮:經過左側假象弧形線,剪除多余包皮;縫合左側傷口:根據情況縫合左側傷口5-7針;同法去除右側多余包皮。
2 方法
2.1 術前護理:術前準備:做好器械準備,術前囑患兒排尿。手術前夜及手術當日清洗外陰。常規查心電圖、血常規、出凝血時間,掌握兒童的生命體征情況。心理護理:患兒在術中往往會因疼痛、恐懼、或不適而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此時,巡回護士應在患兒身邊鼓勵患兒,分散其注意力,以減輕他的疼痛和不適。術前最好能給患兒開放一條靜脈通道,必要時可靜脈給予少量鎮靜、鎮痛藥[1]。
2.2 術中護理:患兒仰臥位,暴露外陰,雙上肢自然下垂放于身體兩側。局麻時盡量分散患兒注意力,讓其順利度過麻醉關。手術中主動和患兒說話,撫摸患兒的前額、耳朵等,讓患兒在輕松、安然狀態下做完手術。
2.3 術后護理:太后重點觀察有無暈厥、出血、血腫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手術完畢后讓患兒平臥休息。囑患兒穿寬松內褲,避免患兒在行走或睡覺時因褲子或被子對的摩擦和壓迫而引起疼痛。夏季應調節好環境溫度,以減少出汗,保持創面干燥清潔[2]。囑家長保持患兒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勿淋浴,注意休息。告之患兒及家屬術后局部紅腫、輕微疼痛不適屬正?,F象。術后1日內禁止彎腰、坐凳,防止紗布拽脫引起傷口出血和疼痛加劇。鼓勵患兒多排尿,排尿時注意防止尿液滲濕紗布,如有污染及時更換。如遇排尿困難、出血及套扎環過早脫落、腫脹流膿等應及時聯系主治醫生處理[3]。
飲食護理 飲食上注意營養搭配,避免過度進食牛奶、糖等產酸、產氣食物,合理搭配,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為主[3]。
2 結果
術后一周隨訪,96例患兒傷口愈合良好,無感染,身心均得到良好的恢復。\對包皮環切術兒童進行有效的圍術期護理能有效保障手術療效,能明顯改善患兒的不良身心癥狀,良好的護理有利于患兒病情的進一步快速恢復。
3 討論
包莖及包皮過長是男性較為常見的泌尿生殖器疾患,兒童長期包皮過長易引起包皮垢,誘發包皮炎、泌尿系感染、尿道狹窄、前列腺炎,甚至是腎功能衰竭及癌,包皮環切術對包莖、包皮過長引起的感染、癌變等疾患有良好的預防作用。而包皮環切術后的外科護理對手術的成功與否有重要意義[4]。護理人員在術前與患者溝通,給予心理護理,排除恐懼心理,術后能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及其正確的護理,對促進傷口早期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F代家庭多是獨生子,患兒家長對手術能否成功高度關注,對愈合及將來生活的影響過度擔憂,因此完美的手術及美觀的外型是手術成功的標志,而正確的心理護理及細致的護理工作則是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為了確保手術成功,做好患兒的圍手術期護理不容忽視[5]。通過術前護理使患兒增強戰勝疼痛的勇氣;通過術中護理消除了患兒恐懼、焦慮心理,及時解決不適癥狀,將痛苦減輕到最低程度,使患兒均能主動配合,順利完成手術;術后護理的順利進行,可以解除患兒及家長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于莉,尚淑萍.兒童包皮環切術10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51-452.
[2] 張曉霞,簡百錄,喬少誼,高鵬.兒童包皮環切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07(4):1153-1154.
[3] 徐曉東,李仁勇,胡根德,格次.包皮環切術改進方法和措施治療體會[J].科技,2009(11):876-878.
[4] 王應東,儂錦富,王宏,等.包皮環扎術治療包莖包皮過長6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2) :253-254.
[5] 李效恩.包皮環切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J].現代保健?醫學創新研究,2008,(18) :112-115.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護理
作者單位:471000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
隨著腹腔鏡設備及技術的完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創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生理干擾不大、患者痛苦小、恢復快等優點而得到臨床廣泛應用[1]。我院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進行護理取到良好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246例,其中男140例,女106例;年齡26~89歲,平均年齡62.3歲。膽囊息肉46例,膽囊結石102例,膽囊結石并膽囊息肉18例。慢性膽囊炎61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19例。將24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120例,護理路徑組126例。
1.2 手術方法 采用德國WOLF腹腔及配套設備,氣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術,氣腹壓力12~14 mm Hg。三孔法170例,四孔法76例。
1.3 臨床護理路徑 由醫護人員對全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依據手術特性、患者狀況結合本院情況制訂最適當的有順序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臨床護理路徑[2],護理人員依照臨床護理路徑執行。
1.4 觀察內容 對兩組病例治療出院時采取問卷方式進行調查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并進行滿意度對比。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處理數據。
2 結果
常規護理組120例,護理路徑組126例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并發癥及合并癥,患者于出院時采取問卷方式進行調查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并進行滿意度對比。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n,%)
組別例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
常規護理組12050373372.5
護理路徑組12610420298.41
注: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滿意率比較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單病種質量管理的新型臨床服務模式,是由各相關部門或科室的醫護人員針對特定疾病或手術共同訂出的有順序、有時間性和最適當的醫療服務程序,以加快康復,節約資源,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服務質量[3]。依據手術特性、患者狀況結合本院情況制訂最適當的有順序的臨床護理路徑如下。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缺乏正確的理解和配合。對手術方法不太了解,擔心手術效果以及自身身體情況、常常產生心理負擔[4]。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多巡視、多交談、多安慰,與患者促膝談心。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以通俗易懂且規范的語言講解手術和疾病的有關知識。宣傳腹腔鏡膽囊切除的優點,并指出手術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顧慮。
3.1.2 術前檢查及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對伴高血壓的患者囑其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在150/80 mm Hg以下;對患有心臟病的患者,經過護理上嚴格指導及按時服藥物,控制到心功能一級;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囑患者戒煙酒,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行有效咳嗽。
3.1.3 術前準備 手術需在臍部右腋前線,右鎖骨中線近肋緣分別戳口,所以術前必須清潔皮膚,術前1~2 d備皮。用松節油清潔腋窩,除去右腋窩過多的汗毛,防止污染手術野造成切口污染,備皮時勿損傷皮膚,尤其注意臍孔的清潔。可用乙醇去除臍孔污垢,防止污染手術造成切口感染。術前12 h禁食、6 h禁水。術前肥皂水灌腸,留置胃管、尿管,避免腸脹氣,使膀胱空虛,使手術順利進行。
3.2 術后護理
3.2.1 及基礎護理 術后患者麻醉尚未完全清醒時,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吸氧2 L/min,觀察口腔內有無痰液。協助排痰,防止誤吸堵塞呼吸道。密切觀測血壓、脈搏和氧飽和度。待患者完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改為半臥位,可減輕腹部張力。
3.2.2 人工氣腹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術后吸氧6 h,提高氧分壓,促使二氧化碳排除。若術中氣腹壓力升高引起皮下氣腫,嚴重者可使腹腔內壓增高,膈肌上升,胸腔、肺容積縮小,引起呼吸困難等[5]。所以術后全麻醒后一般取半臥位,觀察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有無咳嗽、胸痛及皮下氣腫等。二氧化碳氣體積聚住膈下可產生碳酸而引起反射性肩背部酸痛,多在術后1~2 d發生,一般在短期內自行緩解。
3.2.3 腹腔引流管護理 膽囊切除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滲液, 便于觀察有無出血、膽漏等并發癥[6]。護理中要保證引流管通暢, 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打折, 指導患者變換臥位或活動時注意保護引流管, 以防脫出。保持腹腔引流管的無菌性, 每日更換引流袋, 引流袋應置于膽囊窩水平面以下,避免引流液逆流。
3.2.4 皮下氣腫護理 少量皮下氣腫予局部熱敷,以加快吸收,一般1 d后可吸收消散,無須特殊處理。皮下氣腫范圍波及腋下、胸廓,用碘酒、乙醇消毒皮膚后,用針頭穿刺排氣,同時向穿刺方向推壓排出積氣。
3.2.5 惡心、嘔吐護理 嘔吐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及量;分析嘔吐發生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及時處理[7]。癥狀一般較輕,經吸氧、靜脈應用止吐藥物后好轉。但若出現頻繁的嘔吐并伴有腹脹、腹痛等。應考慮有腹膜炎等器質性病變發生。
通過兩組病例觀察,臨床護理路徑為護理人員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同時對低年資護士有臨床指導的作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明顯的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疾病康復,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和避免圍術期并發癥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王虹.臨床路徑.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36.
[2] 陳雪峰.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118例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9):979.
[3] 周智.急性膽囊炎綜合治療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6):1164.
[4] 方陽.老年人心理護理對策.護理研究, 2004,16(9):521.
[5] 袁玉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術前術后健康教育.中國實用醫藥,2007,2(28):62.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疾患的有效手術方法之一,能消除或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糾正下肢不等長、增加關節的穩定性,糾正髖關節的畸形。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一個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的手術,且患者多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點,其心理壓力大、身體抵抗力差、傷口愈合慢、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增加了手術難度和風險,手術的順利完成依賴于術者的精湛技術和護士的精心配合[1]。針對老年人的這一特點,我科為50例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制定了一套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62~75歲,平均67歲。其中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3例,股骨頸骨折22例,骨關節炎5例。合并冠心病12例,高血壓11例,糖尿病8例。
2 護理措施
2.1 術前準備 術前訪視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的與醫護人員合作;詳細了解病史,掌握患者重要臟器功能情況,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確定病變關節及手術部位局部有無感染;參加術前討論會,與術者共同商討手術方案及手術的配合要點,準備完善手術所需器械物品及用物,最大限度的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避免因準備不充分而延誤手術;并根據病情準備好搶救設施及藥品:氧氣、吸引裝置、足夠的搶救藥品以及功能完善的麻醉機、監護儀、除顫器等。
2.2 術中護理
2.2.1 擺放 頭、頸、胸下放置整體側臥位墊支持,防止耳廓、臂叢神經及腋窩血管受壓。并使頭與身體保持水平,勿扭轉、前屈或后伸;雙上肢置于墊有軟墊的可調節托手架上,外展≤90°。下位上肢遠端關節高于近端關節,上位上肢稍抬高,使肘關節稍高于肩關節,雙手臂似抱球狀,有利于上肢及肩背部肌肉的放松和功能的維持;骨盆處用前后擋板固定,擋板分別置于恥骨聯合和骶尾部,不宜過緊,以免引起下腔靜脈回流受阻,血容量減少,引起生命體征改變。避免壓迫股靜脈,誘發靜脈血栓形成[2]。男性應避免壓迫外生殖器;雙下肢屈髖屈膝70°,似跑步狀,兩腿之間墊一軟墊。
2.2.2 皮膚護理 由于老年人皮膚缺乏彈性,周圍循環較差,長時間受壓,容易發生褥瘡。因此,我們鋪床用的單子,應選透氣性較好又柔軟的棉布單子,并保證手術床平整干燥、無碎屑。擋板與患者之間用方墊隔開,以緩沖對患者的壓力。
2.2.3 術中監測 術中應配合麻醉醫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出血量及尿量變化。根據病情抽取動脈血做血氣分析,了解患者內環境的穩定情況。對于實施硬膜外麻醉的清醒患者,術中可與其交談并詢問有無不適。通過與患者交談,一方面可以舒緩患者緊張的情緒,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護理人員對病情的觀察,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而在第一時間內做出相應的處理。當術中使用骨髓泥時,應提醒麻醉醫生注意血壓變化,做好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的準備,適當的加快輸液或輸血速度,若患者血壓下降,在麻醉醫生指導下及時、準確的補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防治骨髓泥反應綜合征[3]。術中密切注意手術進展,有預見性的準備好術中所需用物,如出血多的患者,可以提前與血庫聯系好,拿回手術間備用。
2.2.4 手術間的管理 術中的任何一項操作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巡回護士應監督好參加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及控制流動人員,維持良好的手術間內環境。
2.3 術畢護理 手術結束后應注意患者的保暖,維持室溫在22~25℃。協助手術醫生固定好切口敷料。撤去用物,讓患者恢復平臥位。注意檢查受壓部位皮膚有無壓傷。待患者清醒后,與麻醉醫生一起護送患者回病房。
3 體 會
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是等髖關節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治療此類疾病,恢復髖關節功能的有效方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手術技術和手術配合要求高,要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離不開術者的精湛技術和手術護士的精心配合。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且伴發病多,使手術風險和難度明顯增大,術中護士的密切觀察和配合尤為重要[4-6]。而良好的手術可以充分的暴露手術野,便于術者操作。因此的護理又是重中之重。首先我們應采取正確的手術方法,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其次要采取各種措施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具體措施如下:(1)手術床應保持清潔、干燥無碎屑,所有的用物均不應直接接觸患者的皮膚,應該用柔軟的棉布單子隔開。擋板與患者之間用方墊隔開,以緩沖對患者的壓力。(2)各個擋板應固定牢靠,固定髖部時要避免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男性患者避免壓迫外生殖器。(3)擺放時,醫護人員動作要協調、輕柔,避免推、拉、托等動作。
參考文獻
[1] 楊明玉,鄭小缺,楊 珊,等.90歲以上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11):1022-1024.
[2] 郭祖燕,朱曉燕,寧 芳.骨科手術損傷的預防[J].實用護理雜志,2000,10(9):35.
[3] 劉尚禮,陳燕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嚴重骨髓泥反應綜合征[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7):1-3.
[4] 王衛東,王超虹.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規范化配合[J].吉林醫學,2006,27(8):929-930.
【關鍵詞】妊娠;闌尾炎;圍術期;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比較常見的外科疾病,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與非妊娠期相同,國內資料為0.5‰~1‰[1]。妊娠各個時期均可發生急性闌尾炎,但以妊娠前六個月常見,分娩期及產褥期少見。通常認為妊娠與急性闌尾炎的發生無內在聯系。妊娠期急性闌尾炎臨床表現不明顯,增大了診斷難度,使孕婦和胎兒的并發癥和死亡率大大提高。
由于受妊娠的影響,妊娠期闌尾炎炎癥易擴散,發生闌尾穿孔和腹膜炎。此時,母嬰的死亡率增加,穿孔的闌尾炎胎兒的丟失率為20%[1]。如果不及時采取正確處理,將對母嬰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患者身體的恢復及健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心理護理應貫穿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由于孕婦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時,既擔心胎兒的安危,又擔心手術、麻醉、用藥對胎兒的影響,加之恐懼手術,易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表現為情緒不穩。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講述的內心感受,關心幫助及消除過度的擔憂。詳細解釋各項檢查的目的、步驟及意義,介紹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過程及轉歸。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和護理,直至治療完成。
1.2胎兒監測護理 密切觀察胎動與胎心音一方面,由于手術的刺激可引起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妊娠時,由于盆腔器官靜脈充血及激素的影響,組織蛋白溶解能力增強,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促使炎癥發展,致使闌尾炎壞死穿孔,且膨大的子宮把大網膜及小腸推向上方及外側,不易使炎癥局限而引起腹膜炎,并且炎癥擴散可刺激子宮收縮,從而引起流產,早產甚至死胎。在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過程中,要根據孕周,給予監測胎心,并指導患者進行胎動的自我監測,每10~30分鐘聽診1次胎心、胎動,同時進行詳細記錄,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檢查及處理。
2術中護理
在妊娠期闌尾炎的手術中,麻醉選擇硬膜外連續阻滯麻醉為宜[2],病情危重合并休克者以全麻安全。麻醉成功后,幫助患者采取合適,持續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將患者的右側臀部墊高30°~45°[1],使患者向左側傾斜,使妊娠子宮向左移,有利于暴露手術視野,便于尋找闌尾,減少在手術中過多刺激子宮。闌尾切除后,最好不要進行入腔引流,減少對子宮的刺激。同時,在手術中應充分供氧并進行輸液,防止孕婦缺氧和低血壓,時時監測及維護圍生兒生命體征,以免胎兒受損。若闌尾已穿孔,切除闌尾后盡量吸凈膿液,并做腹腔引流,術后膿汁作藥敏試驗,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若妊娠已近預產期,術中暴露闌尾困難,應先行剖宮產術隨后切除闌尾;若闌尾已穿孔引發彌漫性腹膜炎、盆腔感染嚴重或子宮、胎盤已有感染跡象,要考慮剖宮產時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若孕婦需繼續妊娠,闌尾手術后3~4天內給予宮縮抑制藥及鎮靜藥,以減少流產與早產發生。
3術后護理
3.1正確選擇臥位 中晚期(尤其是晚期)妊娠的患者,膨大的子宮可使膈肌上移,胸腔體積縮小,選擇半臥位,可使內臟器官稍下垂,胸腔體積增加,從而減輕心肺負擔。半臥位還可使膿液局限于直腸子宮凹陷,減少毒素的吸收,有利于引流,也可減小腹壁張力,減輕切口疼痛。
3.2吸氧 由于手術時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加之手術刺激等可引起孕婦缺氧和低血壓,應常規給予吸氧6~8小時。
3.3 切口的護理 中晚期妊娠的患者,腹壁張力較大,如果術后有腹脹、咳嗽等也可增加腹內壓,容易引起切口裂開或加重切口疼痛[3],應囑患者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或者給患者束腹帶,拆線時間一般要推遲1~2天[4、5],必要時行間斷拆線。如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并且觀察和記錄引流物的性質和量,按時更換引流袋。
3.4生命體征及胎心、胎動的監測 術后每30min監測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有發熱及時處理,防止胎兒宮內缺氧;每10~30分鐘以多普勒觀察一次胎心、胎動變化并詳細記錄。
3.5宮縮、陰道出血、流水的觀察 術后密切觀察有無宮縮、陰道流血、流水等情況, 上述表現為早產、流產等合并癥的先兆。如有上述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醫囑可能給予抑制宮縮和保胎處理,如肌注黃體酮、靜滴25%硫酸鎂, 應及時執行。特別注意在執行硫酸鎂靜滴時應嚴密調節滴速, 通常為25%硫酸鎂40 mL 加5%葡萄糖500 mL 靜滴30 ~40 滴/分鐘; 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呼吸、尿量、膝反射情況, 防止鎂中毒; 備好10%葡萄糖酸鈣來對抗鎂離子的毒性作用。
4小結
經過研究表明,下面幾方面因素對于妊娠期闌尾炎患者的術后恢復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病區環境 良好的病區環境是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促進康復,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5]。病區必須符合醫療、衛生原則,滿足患者身心需要,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病區要保持清潔整齊,進行空氣消毒,保證空氣流通,預防醫院感染;其次病區要保持安靜清凈,減輕患者的煩躁不安,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嚴格控制探視、陪護人數和時間,以避免空氣污濁,減少噪音。(2)闌尾手術后病人早期活動 早期下床活動可防止肺部感染,增加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減少肺部并發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3)闌尾手術后病人早進食[5]術后8小時~9小時即物作用消退后,消化功能已處于恢復狀態,早期進食米湯、稀粥、蘿卜、青菜等清淡食物,可通過咀嚼引起胃腸蠕動,加速胃腸功能食物恢復,促進排氣,避免腹脹,減輕傷口張力,促進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清潔安靜的病區環境,術后早期活動、早期進食,對妊娠期闌尾炎手術后傷口恢復,減少住院時間有著重要意義。妊娠合并闌尾炎患者,都存在著擔心手術麻醉,藥物對胎兒智力的影響,加之恐懼手術產生的緊張、焦慮與不安,所以做好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在控制危險因素
的同時,應注意心理、社會因素治療,給予心理行為干預,糾正不良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對患者身體的恢復及胎兒的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74-175.
[2] 賈海濤.妊娠期闌尾炎診斷治療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5.
[3] 黃東.妊娠期急性闌尾炎31例診治分析.廣西醫學,2011.03.
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6年10月共收治陰道疾患手術患者16例。術后切口I期愈合,愈合率達100%。其中外陰挫傷1例,25歲占6.25%;子宮黏膜下腫瘤4例,年齡為46歲至60歲,占25%;子宮頸息肉3例,年齡分別為41歲,51歲和56歲,占18.7%;子宮頸瘤2例。年齡分別為45歲、57歲,占12.5%;Ⅲ度子宮脫垂1例,年齡55歲,占6.25%;陰道壁修補術2例,年齡51歲、56歲,占12.5%;會陰Ⅲ度壁傷修補術1例,29歲,占6.25%,子宮脫垂加陰道修補術2例,年齡分別為51歲、59歲,占12.5%。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陰道疾患病種多,病因較復雜,而年齡范圍大,心理狀態差異大,所以應根據患者不同年齡、不同心理狀態,做好思想工作,介紹手術方式、麻醉及各項檢查的意義,術后疼痛規律及處理方法,消除恐懼心理,配合手術順利完成。
2.2 每天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2次,了解病人有無陰道流血。如發現異常情況應通知醫生。
2.3 陰道準備 ①術前3 d,1次/d,用0.5%碘伏沖洗陰道,連續沖洗3 d,并充分清潔外陰。保持清潔;②沖洗陰道后,陰道內放入滅滴靈,連續3 d。
2.4 皮膚準備 備皮范圍,臍平至大腿部及,肥皂水刷洗后,清水充分沖洗至無垢,無脂為止。
2.5 觀察陰道分泌物色、氣味,白色透明或乳白色為手術最佳期。
2.6 清潔灌腸 術前日晚、術晨清潔灌腸,大便排空,避免術中排便污染手術區及手術后過早排便,增加腹壓及切口張力不利于手術切口愈合。
2.7 給鎮靜劑 睡前口服或靜脈肌肉給鎮靜劑。
2.8 術晨常規禁食水。
2.9 去手術室前排尿。一般不放置導尿管。
3 術后護理
3.1 生命體征觀察 術后6 h內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預防頭暈、頭痛、惡心等,每15~30分鐘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6 h測體溫1次,做好記錄。要采取保暖措施,切忌燙傷。
3.2 保證液體量及熱量供應 ①一般術后5 d拆線,拆線前需禁食水、應供給足夠的液體量及熱量,為切口工期愈合創造條件;②禁食的目的,控制排便,避免局部污染及排便引起腹壓及局部切口張力增加,切口裂開,導致手術失敗。
3.3 陰道內紗布手術后24 h取出,取出時注意陰道出血或分泌物情況,并及時與醫生聯系。
3.4 尿管護理 尿管固定要牢靠,防止脫落,切忌反復插尿管,每天更換無菌引流瓶一次。
3.5 48 h后用0.1%新潔爾滅擦洗陰道與尿道口,2次/d,保持局部清潔。
3.6 切口敷料及陰道分泌物的觀察 每天按時觀察切口滲液、滲血、陰道分泌物的顏色、氣味有無異象及早處理。
[關鍵詞]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護理;圍術期;專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76.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3(c)-127-02
Perioperafive nursing of phacoemulsification
YU Weihua
(Otolaryngological Department of People′s Hospital in Shizo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Shizong 65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point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ninty-eight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taract who received phacoemulsification in our department during June 2009 to June 2010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ve essentials, nurse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cluding preoperative,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The return time of vision and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surgery was successful. Only two patients′ corneal endothelium had minor injury, but healed after effective nursing. The postoperative eyesight was improved obviously. Postoperative 1st day the naked vision over 0.5 was 56 cases (49.1%). Postoperative one month the number was 78 cases(68.4%) and postoperative three month the number was 100 cases (87.7%). Conclusion: Perioperafive nursing has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phacoemulsification effect and ameliorate patients′ eyesight.
[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Nurs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Specialist care
晶狀體像一個透明的雙凸透鏡,光線透過它在視網膜上匯聚。當晶狀體混濁時,就會影響光線的透過折射,成像就會不清楚,這種晶狀體的渾濁即白內障[1]。白內障的原因較多,包括老化、遺傳、代謝異常、外傷、輻射、中毒和局部營養不良等。超聲乳化是在強超聲波作用下,在局部產生強烈的局部激波,將晶狀體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狀,然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2]。本文選擇98例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患者,回顧性分析圍術期護理措施,為改善護理、促進患者康復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白內障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56眼),女50例(58眼);右眼74例,左眼40例;年齡43~65歲,中位年齡(53.5±4.7)歲;術前視力光感者57眼,指數/眼前者34眼,指數/20~30 cm者12眼,視力0.3以下者11眼。病因:老年性白內障75例,并發性白內障23例。并發癥情況:糖尿病31例,高血壓27例,呼吸系統疾病22例,心血管疾病18例。在術前對并發癥進行治療,將其控制穩定,不至于影響手術進行[3]。
1.2 手術方法
術前30 min用復方托吡卡胺散瞳,表面麻醉術眼,常規消毒鋪巾,棉簽蘸碘伏消毒術眼,瞼緣消毒注意用0.05%碘伏,避免液體進入結膜囊。粘貼貼巾,上開瞼器。用15°穿刺刀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3點位置透明角膜水平穿入,大小約1 mm,然后用3.0穿刺刀制作隧道;1.5~2.0 mm時改水平位,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彈劑,連續環行撕囊[4],重點是“連續”,有點橢圓、偏心都可以接受。水離分核,超聲乳化晶體,吸除殘留晶體皮質,植入人工晶狀體,沖洗前房,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20 000 U+地塞米松3 mg,紗布、眼罩覆蓋[5]。
1.3 護理
1.3.1術前護理
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給患者介紹病房的環境、護理流程、手術的簡單過程,介紹醫生的手術水平,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顧慮。術前做好輔助檢查,除做常規檢驗外,針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患者要密切觀察,積極治療,使病情穩定后再行手術。做好術前準備,清潔結膜囊,沖洗淚道;對于睡眠不佳者,給予苯巴比妥鎮靜催眠;術日晨少量進食,防止術中牽拉致眼心反射[6]。
1.3.2術中護理
主要是配合醫生手術,包括儀器、藥物等。巡回護士配合:調試手術顯微鏡、超聲乳化儀(能量50%,流速20 ml/min);熟練掌握乳化儀的使用性能,術者進行乳化時,配合打在U/S檔位;術者在注吸時,協助打在I/A檔位。按照術者要求,隨時調節負壓開關。根據術者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晶體,放于手術臺術者方便的位置,所有的護理配合均嚴格注意無菌原則。如果手術時間較長,隨時追加表面;指導患者避免擠眼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過程觀察患者有無不適,及時作出判斷,解決問題[7]。
1.3.3 術后護理
術后即刻護理,限制活動;囑患者平臥6 h,頭部放松,防止劇烈咳嗽、低頭彎腰等較劇烈的活動。術后第2天復診,視力測定,同時應評價角膜切口的牢固度、前房深度和前房炎性反應,作眼壓測定[8]。術眼的護理:囑咐患者減少眼球的轉動,密切觀察傷口情況;術后第2天常規換藥,遵醫囑定期使用眼藥水及眼藥膏。點眼藥水時,注意不要給眼球加壓,注意無菌觀念,嚴防術后感染。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患者視力恢復情況
見表1。經過圍術期護理,術后患者的視力較術前有較大改善,術前視力<0.5的患者視力提高較為顯著,術后1、30、60 d視力水平逐漸提高,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出院前對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包括:護士的服務態度、護理技能的熟練程度、術中護理配合、術后康復指導5個方面。98例患者滿意者82例(83.7%),一般者13例(13.3),不滿意者3例(3%)。
3 討論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最早是于1967年,美國的KELMAN醫生發明第一臺超聲乳化儀開始應用于臨床的,后來經過眼科專家們40多年的臨床改進,使其逐漸完善。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已成為針對各種原因所致白內障的先進手術方式。由于眼科手術具有精密、細致的特點,所以圍術期護士的合理配合成為影響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從術前準備到術中協助、術后護理,直至出院指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護士以高度責任心實施規范、程序化的護理。
本研究選擇98例白內障患者為觀察對象,通過實施圍術期護理,觀察圍術期護理對患者滿意度和視力恢復情況的影響。結果顯示,術后1 d,有近一半(49.1%)的患者視力大于0.5,術后30 d,這一比例達68.4%,術后2個月時,87.7%的患者視力超過0.5。提示,實施圍術期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有助于恢復視力。對患者滿意度的結果顯示,術后83.7%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僅3%患者不滿意。說明圍術期護理能明顯改善醫患、護患關系,患者心情舒暢,也有利于手術的進行和傷口的愈合。圍術期護理體會:①滴眼液使用時避免直接滴在角膜上,以免多次滴眼后導致角膜干燥、脫落;一瓶滴眼液打開后使用期不要超過7 d,注意無菌操作防感染[9]。②表面作用時間較短,護士要密切配合術者的操作,盡量縮短手術時間。③護理過程中要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感覺安全舒適??傊變日铣暼榛g圍術期護理配合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
[參考文獻]
[1]李建萍.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0,8(7):1931.
[2]華玉珍.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圍術期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8):2919-2920.
[3]許靜,馬艷.超聲乳化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圍術期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8):1301-1302.
[4]禹元香.表面麻醉下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配合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6,13(12):34-35.
[5]王俊榮,孫宇丁,周香蓮. 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128例的護理配合[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3):5654-5655.
[6]張麗萍,李蘭珍.糖尿病白內障患者晶狀體超聲乳化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1988-1990.
[7]張敬.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圍術期的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100-101.
[8]龍瓊芳.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護理配合[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9):3003-3004.
[9]熊玉慧,唐杏.老年性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圍術期護理配合[J]. 河北醫學,2006,12(10):1060-1062.
【關鍵詞】 骶骨腫瘤;手術切除;圍手術期護理
骶骨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由于骶骨特殊的解剖位置,骶骨腫瘤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比較專業和獨特。在護理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對施行腫瘤探查切除術的患者使用既往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護理方法,全部患者順利完成手術,達到一期康復。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例骶骨腫瘤患者,男41例,女49例,年齡11~81歲,平均57歲。其中脊索瘤36例,骨巨細胞瘤19例,骨軟骨瘤15例,腫瘤骨轉移7例,淋巴瘤5例,骨髓瘤5例,其他腫瘤3例。腫瘤階段S3及以上者57例。平均手術時間4.5 h,其中后路手術71例;平均輸血量:1300 ml紅細胞、900 ml血漿。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骶骨腫瘤切除手術風險大,術后有相當高的致殘率,術前護士應配合大夫,通過談心的方式,消除患者的顧慮,建立信心。骶尾部神經末梢發達,腫瘤造成的疼痛持續而劇烈,配合藥物的心理護理對鎮痛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1.2 基礎疾病護理 骶骨腫瘤疾病發展隱匿,病程遷延,常常合并多器官的疾患,手術切除前應注意墜積性肺炎、糖尿病、貧血、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的護理。
2.1.3 術前褥瘡護理 骶尾部褥瘡患者長期臥床導致多伴有褥瘡,褥瘡部位與手術切口相距較近,褥瘡創面的感染對手術造成巨大威脅,術前加強褥瘡護理,促進褥瘡愈合對手術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2.1.4 括約肌收縮訓練[1] 指導患者術前做括約肌收縮訓練,以增強盆底肌肌肉力量,增加尿道筋膜張力,提高術后排便控制能力。
2.1.5 腸道準備 術前3 d進無渣流質飲食,術前12 h口服甘露醇,術前夜及術晨禁食并行清潔灌腸。
2.1.6 輸血準備[2] 骶骨腫瘤切除術中出血量較大,術前常規大量備血,糾正電解質紊亂和低蛋白血癥,防止術后因大量輸血產生一系列并發癥;配合手術行鎖骨下深靜脈穿刺并留置尿管。
2.2 術后護理
2.2.1 常規護理 術后應立即持續心電圖監護,吸氧,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血氧飽和度、尿量等生命體征變化,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禁食水48 h以上,必要時胃腸外營養。術后電解質紊亂發生率高,床旁血氣分析,配合微量泵使用有利于及時發現電解質紊亂并進行糾正。
2.2.2 特殊[3] 仰臥時下肢抬高30°,雙踝關節石膏托臨時固定踝關節于背屈90°;翻身時保持軀干、骨盆及下肢軸形翻身,側臥角度以45°左右為佳,髖關節稍屈曲,膝關節伸直雙下肢間墊枕頭,以防髖內收。
2.2.3 切口護理[4] 平臥位對手術切口產生持續壓迫,容易造成切口紅腫、潮濕,壓迫引流管造成引流不暢,皮下積血;按時檢查局部皮膚潮濕情況和引流管通暢情況,持續留置導尿,防止自行排尿造成切口污染,按時膀胱沖洗;每天檢查情況,輔助排便并肛周清洗消毒。
2.2.4 功能鍛煉指導[5] 高位骶骨腫瘤切除易造成腰椎不穩,患者術后臥床6周,臥床期間要加強腰背肌和雙下肢的功能鍛煉。術后3 d可指導患者進行積極主動功能練習,活動雙下肢。疼痛緩解后指導患者進行積極的腰背肌、腹肌的功能鍛煉及會陰括約肌收縮和擴展訓練。根據手術切除范圍和部位,結合臨床醫師,盡早恢復坐臥和直立。
3 結果
本組90例均一期治愈,切口愈合。其中4例術后護理發現切口引流管活動性出血,及時處理;7例出現術后大小便失禁,均于4周后恢復。術后3周全部實現坐臥,術后6周全部實現直立行走;無一例出現術后腹膜炎,無一例發生Ⅱ度及以上褥瘡,無一例出現骨盆及腰椎移位。
4 討論
合理規范并且重點突出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加快康復的重要方法。骶骨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的重點[5]有:①嚴格的胃腸道準備,這是骶骨腫瘤切除術與其他骨科腫瘤切除術術前護理的重要區別;②括約肌收縮訓練,增加盆底肌力量能明顯減少術后大小便失禁的發生率;③術前備血、深靜脈通道建立為手術保駕護航,術后密切觀察記錄出入水量,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④術后特殊護理,防止褥瘡形成的同時,避免不正確姿勢造成不穩定骨盆的骨折移位;⑤大小便護理和會陰擦洗可以預防切口感染,引流管護理既要防止引流不暢又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大量新鮮血液的流出。
參 考 文 獻
[1] 孫巍,張曉萍,萬昌麗.骶骨腫瘤的護理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162-164.
[2] 郭衛,徐萬鵬,楊榮利,等.骶骨腫瘤的手術治療.中華外科雜志,2003,41:827-831.
[3] 呂春艷.高位骶骨腫瘤切除與重建術患者的護理.護理雜志,2008,5(2):64-6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2 年 2 月 -2013 年 1 月于筆者所在醫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 100 例患者,男 58 例,女 42 例;年齡 35~68 歲,平均 (51.20.1) 歲;其中急性膽囊炎 33 例,慢性膽囊炎 9 例,膽結石 35 例,膽囊息肉 23 例。所有患者均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護理組與對照組,各 5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腹腔鏡手術護理方法。護理組給予腹腔鏡圍術期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對術后的恐懼,對腹腔鏡手術的不了解,術前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術前心理狀態,影響患者手術配合度及治療效果。合理運用語言交流技巧與肢體語言技巧,對患者表示安慰與了解,向患 者詳細講解腹腔鏡手術治療過程及術后結果,講解腹腔鏡技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優勢所在,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可能出現的常見情況及處理,并出示以往治愈病例或請已治愈患者現身做說教,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手術配合度。(2) 術前準備:術前針對患者情況,給予術前治療與處理,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伴發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術前進行全面常規檢查后,積極給予降壓、控制血糖等治療,有感染性疾病者積極抗炎治療,有嘔吐、腹瀉導致電解質紊亂者積極給予液體糾正。為不同患者制定不同飲食方案,加強營養,提高患者抵抗力與手術耐受力。但禁食易產氣食物,以免對氣腹造成影響。進入手術室前 1 h 給予患者胃復安 10 mg 口服,預防因氣管插管麻醉藥物引發的惡心、嘔吐。
1.2.2 術中護理 進入手術室前,交接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慰,告知家屬參加手術的醫護全體人員會對患者進行細心照顧,會保證患者的安全,讓他們放心在病房等待,并指導家屬對患者表示關心與愛護,使患者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手術時患者麻醉藥物未完全起效時,護士站在他的頭部一側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相互間議論患者病情,避免不必要的語言,減少術中器械相互間碰撞,減少噪音。
1.2.3 術后護理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未清醒患者保持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觀察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指導患者采取胸膝臥位,盡量避免服用止痛藥。嚴密觀察患者表現,預防術后出血,患者若出現腹痛,引流液呈血性增多、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癥狀時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幫助患者有效排痰,酌情配合霧化促進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率。妥善管理引流管,避免管道折疊、斷裂及脫出,嚴密觀察引流液量、色、質,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生。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臨床療效評價標準:術后 5 d 內痊愈出院,無任何并發癥發生為治愈;術后 10 d 內痊愈出院,術后僅出現惡心、嘔吐,未出現其他并發癥為有效;術后住院時間超過 10 d,術后出現感染、膽瘺、出血等并發癥為無效。總有效 = 治愈 + 有效。于患者出院前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為對護理人員態度、護理方法、護理過程及護理效果滿意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計算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 =( 滿意例數 + 基本滿意例數 )/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 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臨床療效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 96.00% 高于對照組的 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65,P0.05)。
2.2 術后并發癥
給予護理組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后,護理組出現 3 例并發癥,其中 2 例患者出現惡心,1 例患者出現嘔吐,并發癥發生率為 6.00%;對照組出現 10 例并發癥,感染、膽瘺、出血、惡心以及嘔吐各出現 2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 20.00%。術后護理組并發癥發生率為 6.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31,P0.05)。
2.3 護理滿意度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 10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00 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問卷結果顯示,對照組滿意例數為 20 例,基本滿意例數為 20 例,護理滿意度為 80.00%;護理組滿意例數為 35 例,基本滿意例數為 15 例,護理滿意度為 100%。護理組護理滿意度 100% 高于對照組的 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42,P0.05)。
3 討論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臨床極為常見,腹腔鏡為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手術方法,以其獨特的微創技術,深受廣大患者信賴,但多數患者對腹腔鏡了解甚少,面對手術時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影響術前心理狀態以及手術配合度。同時腹腔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較高,嚴重影響術后恢復進度,影響患者總體治療效果,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圍術期護理的目的是讓患者充分了解腹腔鏡技術特點、優勢,對醫生技術充分信任,并的患者術前不安心理進行疏導,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面對手術,并對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前預防;同時提高手術配合度。術中對患者進行全面呵護,盡量保證患者術中安全、舒適;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本研究組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分為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與術后護理三步,人文化服務理念的提出,術前心理護理顯得極為必要,心理護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此護理過程中不僅可以疏導患者不良心理,同時可以增進護患間相互交流,促進護患關系融洽,減少醫療糾紛事件發生。本組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疏導,使患者對腹腔鏡技術有了初步了解,同時認識到了膽囊切除的必須性,術前幫助患者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并對術中、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提前預防,安慰家屬情緒;術中與醫生配合,保證患者手術順利,同時保證患者舒適度;術后為患者恢復階段,也是并發癥發生的重要階段,此期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妥善保管引流管并做好引流液觀察與記錄,預防術后感染、出血、膽漏等發生,與家屬配合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關鍵詞] 頜骨囊腫;開窗術;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c)-0157-04
Nursing of Odontogenic Cystic Fenestratio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HEN Ai-yun, WENG Ping, CHEN Lan
Department of Oral Surgery, Changzhou Stomatology Hospital,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1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odontogenic cystic Fenestratio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dontogenic cystic lesions treated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fenestration after admissio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complia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nursing were survey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21 cases of patients was hig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f 22 cases was general and the evaluation effective rate was 81.1%,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28 cases was hig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of 23 cases was in general, and the evaluation effective rate was 96.2%,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9 cases with high compliance, 14 cases with general compliance and 20 cases with bad compliance, an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re were 29 cases with high compliance, 19 cases with general compliance and 5 cases with bad compliance,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
[Key words] Odontogenic cystic lesions;Fenestration; Nursing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骨囊腫是口腔外科常見的疾病,患者頜骨內會出現液體囊性腫物,隨著腫物體積不斷增大,頜骨的膨脹度也會增加,導致頜骨破壞。該病的發生分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兩種,非牙源性囊腫也可以是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物導致。此外,損傷導致的血液外滲性囊腫、動脈瘤樣骨囊腫等都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頜骨囊腫的治療方式非常多,以往臨床中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此種方式創傷較大,且手術難度較大,臨床開展存在一定的限制。開窗術則不同,此種手術方式操作簡便,手術創傷小,患者更容易接受[1]。但對于患者來說,手術過程中也要開展必要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參與到治療中。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收治的106例頜骨囊腫患者,對頜骨囊腫開窗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進行研究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階段方便抽選106例頜骨囊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頜骨囊腫診斷標準。干預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為(6.2±1.2)個月,患者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1.8±2.4)歲;其中有15例患者為角化囊腫,有11例患者根端囊腫,有10例患者為殘余囊腫,有10例為正中囊腫,有7例患者囊腫伴隨感染發生。對照組干預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為(6.2±1.2)個月,患者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1.4±2.6)歲;其中有14例患者為角化囊腫,有11例患者根端囊腫,有11例患者為殘余囊腫,有10例為正中囊腫,有6例患者囊腫伴隨感染發生。兩組樣本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遵醫囑護理。干預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如下。
1.2.1 術前準備 術前首先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針對患者不同的情況開展不同的護理內容。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了解患者家屬的狀況。針對患者不同的表現開展不同的心理護理干預,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為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內容,幫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的相關內容,告知患者、家屬疾病治療前的準備事項以及注意事項[2-3]。指導患者完善術前檢查,術前做好口腔清潔,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
1.2.2 術后口腔護理 術后要叮囑患者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幫助患者清理口腔中殘渣和分泌物,防止口腔被感染。術后要對患者進行指導,將患者頭部偏向健側,防止傷口污染,同時能夠促進分泌物排出[4]。針對口腔自潔能力差的患者每日要針對傷口進行消毒,防止傷口感染,同時要增加口腔清洗的次數?;颊唢埡蟊仨毲鍧嵖谇唬谇鍧嵖谇坏倪^程中也要注意抽吸患者口腔中痰液。
1.2.3 術后囊腔處理 術后1周拆線并更換碘仿紗條,在更換紗布條的過程中要采用生理鹽水與甲硝唑液對囊腔進行沖洗[5-6]。每間隔2周更換1次碘仿紗條,紗條更換直到患者黏膜表面光滑為止。術后利用開窗處進行引流,保持引流通暢。術后1周拆線同時針對囊腫范圍較大的患者做個性化囊腫塞,指導患者及家屬每晚用生理鹽水進行囊腔的沖洗,術后需定期復查全景片。
1.2.4 術后飲食護理 術后叮囑患者注意飲食,患者飲食多以富含維生素為主,減少辛辣刺激、生冷食物的攝入,以便于創口的愈合。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喜好以及身體狀況為患者制定食譜,并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監控。患者術后首日進食流食,而后逐漸過渡到普食,進食溫度不宜過燙,防止口腔燙傷。叮囑患者勿吃硬東西,防止頜骨骨折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進行調查,同時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統計,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WHOQOL-100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依從性采用隨訪的方式進行調查。
1.4 評估指標
1.4.1 生活質量 量表總分為121分,分翟礁呋頰呱活質量越高。
1.4.2 治療依從性 分為高(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一般(患者可以配合治療)、差(患者需要勸說、鼓勵才能配合治療)。
1.4.3 護理滿意度 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滿意比例。
1.5 統計方法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2.1 患者護理前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治療依從性高的21例,治療依從性一般的22例,評估有效率為81.1%,干預組治療依從性高的28例,治療依從性一般的23例,評估有效率為96.2%,見表1。
2.2 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依從性高的19例,依從性一般的14例,依從性差的20例,干預組患者依從性高的29例,依從性一般的19例,依從性差的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4.3±11.9)分、(91.6±10.8)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患者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53例患者對護理干預滿意的48例,滿意度為90.6%;滿意度一般的5例,占比例的9.4%,無不滿意患者。對照組53例患者對護理干預滿意的31例,滿意度為58.5%;滿意度一般的14例,占比例的26.4%,不滿意8例,占比例的15.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頜骨囊腫患者早期并無特異性表現,患者也無自覺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囊腔已經變大,頜骨破壞非常嚴重,且患者也容易出現病變區域牙齒松動、移位表現[7]。傳統的手術治療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創傷大且需要去除更多的病變組織,對口腔功能影響嚴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高[8]。此種手術治療方式容易殘留囊腫,通常殘留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子囊,而子囊常常是導致疾病復發的因素。
開窗術是一種新的手術治療方式,此種方式創傷小,只需要在口內開小口,保持囊液引流通暢。頜面部血管神經非常豐富,若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誤傷將會影響面部功能[9-10]。但由于小窗口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不需要刮除囊壁,因此不會損傷周圍組織,也不會產生機械性損傷,最大程度上保護了血管、神經和軟組織[11]。
對于患者來說,手術效果不僅與醫師的技術相關,與患者的護理方式也有著密切的相關性?;颊邍g期護理質量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圍術期護理不僅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也要為患者提供技術服務和生活管理。圍術期護理是從整體對患者進行管理,包括精神管理、心理狀態、手術需求等不同的方面。同時也根據患者疾病類型、轉歸需求等方面來制定患者的護理計劃,并保證每個護理計劃都能夠高質量完成,保證患者安全同時滿足患者需求,綜合護理能夠達到上述要求,因此效果更為理想。
該院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病情為患者開展了不同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護理前治療依從性高的28例,治療依從性一般的23例;護理后治療依從性高的29例,治療依從性一般的19例。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治療依從性提升意味著患者更愿意、更主動的參與到治療中來,證明患者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療的開展。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4.3±11.9)分、(91.6±10.8)分,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大大提升,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病情康復。陳婉群等[12]的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7.8%,該院干預組為90.6%,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了該院開展的護理方式有效。
綜上所述,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能夠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提升護理質量,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鑫. 頜骨囊腫開窗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552-553.
[2] 吳娟. 個性化囊腫塞在治療頜骨囊腫時的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2):2064-2065.
[3] Naile Cura,Ali Hanttash,Beste Inceoglu,et al. Dentigerous cysts in four quadrants of a nonsyndromic patient: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Oral Radiology,2015,31(1):49-58.
[4] Wagdargi Shivaraj S,Rai Kirthi Kumar,Arunkumar KV,et al.Evaluation of Spontaneous Bone Regeneration after Enucleation of Large Cysts of the Jaws using Radiographic Computed Software[J].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dental practice,2016,17(6):489.
[5] 金明建. 腹腔鏡下腎囊腫開窗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 當代護士,2013(2中旬刊):31-32.
[6] 劉秀婷. 頜骨囊腫應用開窗p壓術臨床治療體會[J]. 中國衛生產業,2012,9(16):101.
[7] Pradeep K,Kudva Adarsh,Narayanamoorthy Vidya,et al.Plate let-rich fibrin combined with synthetic nanocrystalline hydroxy apatite granules in the management of radicular cyst[J]. Niger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16,19(5):688.
[8] Pappalardo S,Coronella M,Lanza M LV. Rabbito,et al.Ettorre. Multidetector CT Dentascan evaluation of bone regeneration obtained with deproteinised bovine graft in residual cavity after mandibular cyst enucleation[J]. La radiologia medica,2013,118(4):523-533.
[9] 郭艷麗,楊立群. 頜骨骨折及頜骨囊腫小型鈦板內固定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 全科護理,2015,13(28):2847-2848.
[10] 吳清芬,謝成濤. 臨床路徑在卵巢囊腫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2(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