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1:40: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臥床病人護理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循證護理;壓瘡;臥床老年患者;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是護理人員慎重、準確和明智地將當前的科研結論、護理技能和臨床經(jīng)驗與患者完美需求結合,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制定護理計劃,以對病人實施最佳的護理,它對促進護理研究的發(fā)展,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它包含了3個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適宜的護理研究依據(jù);②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jīng)驗;③病人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和愿望。這3個要素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樹立以研究指導實踐、以研究帶動實踐的觀念,護理學科才能進步。同時,專業(yè)護理人員的經(jīng)驗積累也是護理實踐不可缺少的財富。整體護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同樣也是循證護理的基本出發(fā)點,如果只注重統(tǒng)一化的所謂最佳行為。就會忽視個體化的護理。
壓瘡又名褥瘡,是長期臥床病人容易發(fā)生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于機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組織缺血缺氧,加之全身營養(yǎng)不良而致潰爛和壞死。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壓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濕等。壓瘡一旦發(fā)生,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屬負擔,有的還會引起護理糾紛。因此,壓瘡的預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至關重要,尤其在腫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長、長期臥床、營養(yǎng)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發(fā)生壓瘡。
我科為綜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為臥床老年患者,為了探討壓瘡的預防,減少患者住院日期和醫(yī)療費用,我們對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臥床老年患者運用了循證護理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臥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齡65~81歲,平均年齡73歲,采用傳統(tǒng)壓瘡護理方法,壓瘡發(fā)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臥床老年患者202例為循證護理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齡64~90歲,平均年齡77歲,除入院時帶入壓瘡2例,未發(fā)生壓瘡。
1.2 具體措施:①評估易患壓瘡的因素。積極評估患者身體情況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對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常用的為waterlow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進行評分[1],分值越大,壓瘡發(fā)生的危險性越高。對分值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通過使用評分法,對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壓瘡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2]。②心理護理:對于心理壓力大或有心理障礙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教育陪護人員用親情和愛心關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治療和護理。③減輕局部壓力:壓力是壓瘡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墊,既有利于分解壓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壓部位保持清潔干燥。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70mmHg的壓力持續(xù)2h,可能引起細胞不可逆的變化。對于易發(fā)壓瘡的高?;颊?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證軀體穩(wěn)定及墊空骨突部位,并盡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應避免90°翻身,并應保持床鋪于身體呈45°,背部墊軟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軟枕上;使用輪椅的患者,椅墊為充氣及交替充氣墊。使用足跟及肘部保護器,要增進和鼓勵患者活動。④加強營養(yǎng):營養(yǎng)不良是導致壓瘡的重要內因之一,改善營養(yǎng)狀況,合理補充營養(yǎng)成分,動態(tài)監(jiān)測營養(yǎng)情況,為控制壓瘡演變及創(chuàng)面愈合提供條件,老年患者胃腸消化功能減弱,食量減少,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飲食,給以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多維生素飲食,不能口服者,可給以靜脈補充,昏迷患者給以鼻飼,以達到營養(yǎng)預防壓瘡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對體質差或臥床不能活動的患者,在壓瘡易發(fā)部位和受壓部位,采取無損傷性輕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對皮膚壓紅處禁按摩,避免繼續(xù)受壓,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紅花油或乙醇[4]。⑥對帶入壓瘡,創(chuàng)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島素,每日一次,并用紅外線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成和上皮細胞增殖,從而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是壓瘡治療中的新藥物;胰島素具有增進骨骼、肌肉對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進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紅外線照射有助于組織吸收滲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壓瘡護理的同時,做好基礎護理,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的原發(fā)病,壓瘡的部位、大小及營養(yǎng)情況制訂出最佳護理計劃,做到局部護理與全身護理相結合。⑧清除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表面有膿性物時,用0.9%氯化鈉沖洗,無感染則不用抗生素。⑨積極處置原發(fā)病,如:穩(wěn)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為壓瘡護理創(chuàng)造條件。
2 討論
2.1 提出護理問題:壓瘡的產生: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fā)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是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因素[5]。在護理臥床老年患者時,每隔一定時間就要減輕壓力。另一原因為溫度升高[6],皮膚溫度每升高1°C能增加組織代謝和氧需的10%。當持續(xù)壓力引起組織缺血時,任何溫度的升高都將增加組織產生壓瘡的易發(fā)性。壓瘡是臥床老年患者護理中極為棘手的并發(fā)癥,有資料統(tǒng)計:71%的壓瘡出現(xiàn)在70歲以上的老人,臥床老年患者一旦發(fā)生壓瘡,不但影響疾病康復,還會給身心帶來很大痛苦。因此,為了更好的制訂預防壓瘡的最佳方案,我們采取了循證護理法,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臨床經(jīng)驗,提出護理問題。如:①臥床老年患者易發(fā)生壓瘡的因素;②臥床老年患者易發(fā)生壓瘡的部位;③如何減輕局部壓力并降低局部溫度;④怎樣做好心理護理。
2.2 完善護理制度,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根據(jù)臨床提出的護理問題和有關實證,評審有關資料,學習成熟經(jīng)驗,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并組織認真實施。在預防壓瘡的護理中做到入院評估常規(guī)化、難免壓瘡患者報告制度化。實施護理計劃過程中,不斷評估病征,隨時修改計劃,使壓瘡的發(fā)生率明顯減少,減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
3 體會
用循證護理指導臨床實踐,需要豐富的理論資源及實踐驗證,強調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以護理問題為出發(fā)點,將科研結果、專業(yè)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與患者需求相結合,將理論優(yōu)化綜合應用于實踐;同時注重護理評價和質量監(jiān)測,并在實施過程中激發(fā)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氣氛,同時它注重終末評價和質量保證,有效地提高了護理的整體水平和護理質量,節(jié)約了衛(wèi)生資源。
參考文獻
[1] Waterlow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1
[2] 張長惠.采用評分法針對危險因素預防壓瘡.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5).202
[3] 曹順華,余小萍.老年人壓瘡的形成與防治措施的進展[J].上海護理,2005.5(4).52
[4] 李曉蓉.循證護理在骨科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4
[5]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0-21
【關鍵詞】水袋;褥瘡;實驗研究;護理
【中圖分類號】R86.5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335-02
褥瘡是皮膚組織長時間處于持續(xù)壓迫狀態(tài)形成的。其實質就是壓迫性潰瘍,是因神經(jīng)營養(yǎng)功能紊亂及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持續(xù)缺血、營養(yǎng)不良而發(fā)生的一種軟組織壞死現(xiàn)象,是長期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養(yǎng),時間過長不注意翻身和護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發(fā)生褥瘡,由此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護理長時間臥床休息且易發(fā)生褥瘡的骨折病人成為我們護理中的重點。臨床中預防褥瘡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氣墊床。但氣墊床舒適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開始使用水袋預防褥瘡,舒適度高,靈活度大,取得了護理計劃的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骨折需臥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齡45歲,平均臥床時間14天;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臥床時間13天。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 方法
2.1 分組方法: 將100例臥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氣墊床組)50例,實驗組(水袋組)50例,都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時間都為兩周。
2.2 對照組病人給予氣墊床預防褥瘡,給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
2.3 實驗組病人給予水袋預防褥瘡。
方法一:將一次性乳膠手套裝水大約至2/3滿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壓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撐的作用。在手套頸部打上死結,一定要系緊避免水外滲。方法二:市面上也能買到水袋,將準備好的水袋分別由兩個或者三個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單包裹嚴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墊子,將其放在骨突兩側。同時為了滿足病人的舒適度,可以將準備好的水袋加熱到成人體舒適的水溫,放在骨突部位兩側,同時也應該根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天氣情況和室內溫度等來調整水袋的溫度,如果水袋的溫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燙傷,而太涼則起不到促進局部組織的血運循環(huán)的作用,并且還有可能將病人的褥瘡加重的后果。
2.4 效果評價:按照褥瘡評價標準進行觀察兩組病人褥瘡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病人使用兩種方法的舒適感體驗,以0~10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
2.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t檢驗,以P
3 結果
4 討論
4.1 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發(fā)生的原因及機理:長期臥床患者體力極度虛弱、氣血虧虛,又因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失暢,加之護理不當,致位于體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間的皮膚組織,甚至肌肉,因持續(xù)受壓,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腐脫而形成的潰瘍。骨折臥床病人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fā)生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是臨床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褥瘡本身不是原發(fā)疾病,大多是原發(fā)疾病未經(jīng)良好的護理而造成的損傷,加重病情,延緩病程,嚴重者可一起敗血癥。褥瘡好發(fā)于受壓且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骼隆突處,以及皮膚皺褶處,同時與臥位有著密切關系。褥瘡發(fā)生的原因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濕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營養(yǎng)不良或者水腫、感覺與運動障礙或者受限制病情、醫(yī)療護理措施的使用不當和護理過程中的不正規(guī)操作和翻身過程中用力過大造成皮膚破潰等等有關。都是造成臥床的骨科病人發(fā)生褥瘡的原因。
4.2 基礎護理:隨時保持患者床單元清潔、干燥、平整,傷口滲液、滲血者應該及時跟換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氣墊床氣體的飽和,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應盡量使患者全身放松,減小心里壓力,除患側肢體制動外,指導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動水平移動更換,增加肌力恢復,指導家屬每隔1h~2h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鐘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4.3 水袋及氣墊床對預防褥瘡的作用及護理: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水袋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發(fā)生褥瘡的作用效果中與使用氣墊床的效果比較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使用水袋預防褥瘡仍應注意加強觀察護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種骨骼牽引、石膏托固定、夾板固定的病人只能處于平臥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處,每兩小時更換一次部位,將骨突出處懸空。在肢體與肢體之間的骨突也應高度重視,需要用水袋墊在其肢體的骨突部位兩側,以防褥瘡的發(fā)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軟枕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切觀察受壓部位的血運情況外,還應注意水袋的質量,隨時注意水袋有無滲漏現(xiàn)象或者其他的問題,防止水袋內的水流出影響病人的病情,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氣墊床對有些部位不能夠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間,加上氣墊床的材質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時特別是體虛或者肥胖患者長時間臥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氣墊床的透氣性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時的排除,引起并發(fā)癥的可能,同時也間接性的增加了護理時間和難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傷口、小關節(jié)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膚組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護理。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的作用中與使用水袋組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的作用相似。但對照組病人對使用氣墊床的舒適感體驗與實驗組比較,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5 小結
綜合來講褥瘡的好發(fā)部位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營養(yǎng)不良、感覺與運動障礙、醫(yī)源性有關。水袋靈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來靈活性大,隨著而變化,適用于各種骨折長時間臥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組織皮膚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進組織血液循環(huán)加快、減少局部組織持續(xù)長期受壓造成的缺血、缺氧、壞死現(xiàn)象,改善了骨科臥床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皮膚長時間的受壓,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而引起軟組織皮膚壞死潰爛,大大改善了護理的工作量和護理質量,適合于各種長時間臥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適,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優(yōu)點,適合各層次醫(yī)院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明賢, 劉從鳳, 尚星敏, 等. 汶川地震傷員并發(fā)癥的壓瘡的治療與護理[ J ] . 遵義醫(yī)學院學報, 2009, 32( 1) : 77 78
[2] 張長惠. 采用評分法針對危險因素預防褥瘡[ J ] . 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 1996, 15( 5) : 202
方法:將78例需長期臥床病人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采用維生素E對臥床病人進行皮膚按摩護理,護理人員按時更換病人。對照組38例采用按時翻身。
結果:78例患者平均住院33天中,試驗組無一例褥瘡發(fā)生,皮膚稍紅2例,對照組皮膚紅腫8例,水泡6例,破潰4例,其中1例創(chuàng)面潮濕有膿液。
結論:維生素E按摩皮膚+按時更換可預防臥床病人褥瘡的發(fā)生。
關鍵詞:維生素E 更換 臥床病人褥瘡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9-02
褥瘡是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褥瘡是護理工作中較棘手的問題,不僅因為它使局部組織損壞會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當其發(fā)展至壞死潰瘍期損壞可深達骨面,細菌極易進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病人生命,影響患者后期治療,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褥瘡的發(fā)生是臨床醫(yī)護人員對長期臥床病人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科對褥瘡高發(fā)人群在入院后采取用維生素E按摩容易受壓部位皮膚,按時翻身,避免褥瘡發(fā)生,效果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我科于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住需長期臥床患者78例,年齡在60至78歲,平均住院天數(shù)33天,男性病人42例,女性病人36例,其中癱瘓患者患鼻癌2例,肺癌晚期3例,糖尿病1例、腦血栓后遺癥25例、老年性癡呆2例,腦出血15例,帕金森綜合征1例,肝癌5例,左心衰8例,肺心病失代償期16例,大小便失禁2例,均為褥瘡高發(fā)人群,入院時患者皮膚完整無受損情況。年齡,營養(yǎng),家屬及護理人員對褥瘡重視性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按時翻身,注意病人營養(yǎng),保持床鋪干燥,試驗組實驗組在上述方法基礎上用溫水洗凈雙手后,用溫濕毛巾擦凈患者皮膚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均勻涂摸于褥瘡好發(fā)部位骨突處,如臀部、兩側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肩胛骨、股骨大轉子、坐骨結節(jié)、膝、踝、足跟等部位,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2-3毫升于手掌心與另一手掌摩擦,摩擦至發(fā)熱發(fā)燙用大小魚際肌在以上部位輕輕按摩1-2分鐘,按摩過程中注意保暖,整個過程10-20分鐘,每日4—6次,4小時翻身一次。
2 結果
觀察組住院33天中沒有一例發(fā)生褥瘡,膚稍紅2例,水泡0例,破潰0例。對照組發(fā)生皮膚紅腫8例,水泡4例,破潰3例。
【關鍵詞】脊柱結核 圍手術期 護理
The spinal tuberculosis round the nurs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XuXiuying WenJing
【Abstract】spinal column tubercle often the adoption focus clearance, bone grafting, such as bone and spinal column fusion etc..For make sufferer's ability very Good of match surgical operation, insure surgical operation of success, decrea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ime detection, adopt necessity of measure, establishment detailed of nursing plan combine tight implement is a surgical operation success essential to have of assurance.
【Keywords】spinal tuberculosisround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脊柱結核是一種繼發(fā)性病變,發(fā)病率約占骨與關節(jié)結核的2/3。在整個脊柱結核中,腰椎的活動度最大,所以腰椎結核的發(fā)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頸椎、骶椎較少見。
脊柱結核發(fā)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出現(xiàn)局部疼痛、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當椎骨嚴重破壞時,可致脊柱后突畸形,截癱等。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等手術指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脊柱融合等術式。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成功,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1 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多數(shù)患者病程較長,癥狀較重,住院期間心情復雜,尤其是對疾病的恐懼,擔心愈后,還有一些病人為經(jīng)濟情況而愁眉不展。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首先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安全性并舉一些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其次,對于癥狀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在情感及經(jīng)濟上的支持,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增加信心,配合治療。
1.2服用抗結核藥物:術前要繼續(xù)服用抗結核藥物,在服藥期間,密切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和毒副反應,并向患者說明有些藥物服用時的注意事項和用藥后可能發(fā)生的反應。
1.3飲食護理: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在并發(fā)膿腫后,消耗量增大,常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如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則很難耐受手術的創(chuàng)傷。所以,我們應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制定合理飲食方案,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如:瘦肉、魚、蛋類、豆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1.4臥床護理:脊柱結核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以減輕脊柱活動,防止脊柱變形及神經(jīng)受損。臥床后,由于和習慣的改變,病人不適應床上解大小便。此時,我們要講解練習床上解大小便的重要性,指導并教會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確方法,為術后長時間的臥床做適應性的準備。
2 術后護理
2.1生命體征的觀察:了解病人的麻醉和手術情況,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進行相應的麻醉術后護理,注意觀察呼吸的變化。胸椎手術易損傷胸膜,如果術中發(fā)現(xiàn)有胸膜破裂,能及時給予修補,若未發(fā)現(xiàn)易發(fā)生氣胸等并發(fā)癥,因此,觀察呼吸的變化十分重要。
2.2:術后暫取平臥位2~3小時,以便壓迫止血,然后根據(jù)病情每2~3小時翻身一次,保持正確的方法,防止脊柱的扭曲,翻身的同時按摩受壓處皮膚及骨突出,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fā)生。
2.3觀察切口的滲血情況:由于胸腰椎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中出血多,術后切口常放置引流管并接負壓壺,以便引出滲出液,要務必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經(jīng)常擠壓引流管,防止管腔受壓,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每
日更換引流壺。
2.4觀察脊神經(jīng)功能、指導康復訓練:由于手術后脊柱不穩(wěn),手術牽拉可造成脊髓的損傷,術后應密切雙下肢運動功能,通常與術前相比較,功能有所改變,說明脊神經(jīng)壓迫癥狀有所緩解。術后三日后鼓勵病人床上活動上肢,同時被動活動雙下肢的各關節(jié),防止關節(jié)僵直、肌肉萎縮,活動量以病人的承受力來定,循序漸進,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疼痛、乏力等癥狀應暫活動。
2.5加強心理護理及生活護理:術后病人身心處于極度的痛苦狀態(tài),要及時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多與其交流,耐心解釋各種問題,消除顧慮,配合治療。
2.6預防術后并發(fā)癥:①肺部感染:術后由于病人傷口疼痛,尤其咳嗽時疼痛加劇,病人不愿咳嗽、咳痰,容易造成呼吸道不暢而發(fā)生墜積性肺炎,故應鼓勵并協(xié)助排痰,翻身時輕拍胸背部,以于痰液的咳出。②腹脹及便秘:術后三日內禁食牛奶及豆制品,要給予流質、易消化、高營養(yǎng)的食物。這是因為術后腸管麻痹,腸蠕動減慢,加之乳制品及豆制品容易引起腹脹,此時要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沿結腸走向自上而下進行腹部按摩,刺激腸蠕動減輕腹脹及便秘。如有便秘,可用開塞路、石蠟油等潤腸緩瀉藥物。③防止泌尿系感染:對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每日用0.1%的新潔爾滅清洗尿道口2次,每3~4小時或有尿意時一次,以保持膀胱的舒縮功能。每日用0.9%生理鹽水250m1+慶大霉素32萬u進行膀胱沖洗,每日更換尿袋,每周更換導尿管。④加強營養(yǎng):術后病人消化功能紊亂,影響營養(yǎng)攝入,術后病情穩(wěn)定后,應給予高蛋白、高營養(yǎng)、高維生素的飲食。及時了解病人進食及消化情況,對病人膳食進行合理調整。
3 出院指導
術后繼續(xù)服抗結核藥物9~12個月,服藥期間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加強營養(yǎng),增加機體免疫力,避免過度疲勞,繼續(xù)臥床6個月左右,定期復查。
4 體會
[關鍵詞] 長期;臥床;患者護理
護理工作是一項既平凡又偉大的工作,但護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工作中細致精心,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奉獻精神。長期臥床患者并發(fā)癥多,這些并發(fā)癥與原發(fā)病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僅影響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預防并發(fā)癥是治療長期臥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據(jù)臨床情況,本課題對一組病例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通過對20位病例的觀察、訪談、調查、總結,對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病人的手術及藥理治療很重要,而護理工作也同樣不能輕視。只有護理得當才能為他們的康復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護理要點
2.1 心理護理。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jīng)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chuàng)造條件。
2.2 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jù)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xiàn)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 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 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fā)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創(chuàng)痛。
2.3.2 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 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fā),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 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予他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jīng)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預防各種并發(fā)癥
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fā)癥。
3.1 預防肺部感染。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huán)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fā)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進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 預防泌尿系感染。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fā)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tǒng)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tǒng)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 預防褥瘡。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huán)受阻,局部組織持續(xù)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jīng)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chuàng)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jīng)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 預防便秘。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xié)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fā)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jié)?;颊邞喑运⑹卟撕透缓w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及營養(yǎng),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fā)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yǎng)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 預防關節(jié)攣縮。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jié)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xiàn)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xié)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
3.6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fā)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jié)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對這些病例的成功護理,也為如何正確做好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為更多人做好這項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彩云,趙銀連.外傷性截癱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2年06期.
[2]關英杰 , 楊麗芹.創(chuàng)傷性高位截癱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摘要】 目的 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使大多數(shù)的人對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從中總結出護理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 對最近我科室進行的射頻消融術患者進行一般護理、穿刺部位的護理、功能鍛煉、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從對各位患者的護理中了解到對患者最有效和最好的護理方法。結論 有效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和健康教育直接關系到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術后康復。
【關鍵詞】 射頻消融 腰椎間盤突出 護理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馬尾神經(jīng),表現(xiàn)為腰腿痛及麻木、無力等癥狀的一種綜合征[1]。其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而其發(fā)病率較高,在西方為15.2%~30%,在國內亦為18%[2]。目前治療該疾病的方法很多,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法復位、微創(chuàng)介入和手術治療等。射頻消融術將射頻電流直接作用于突出部位,消融部分髓核組織,而達到對椎間盤周圍組織神經(jīng)根、動脈、脊髓等的減壓目的,以消除和緩解臨床癥狀[3]。該手術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安全、疼痛小、費用低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大醫(yī)務人員和病人的重視以及喜愛[4]。我科從今年開始采用該方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而術后的護理也對病員的康復質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效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和健康教育對于病員恢復健康尤為重要。
1 一般護理
術前平臥硬板床休息,術前一天訓練床上大小便,術前30分鐘口服抗過敏藥,去手術室之前排空大小便。術后根據(jù)手術方式囑患者平臥或側臥六小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和生命體征的變化,靜脈推注或滴注地塞米松可以促進炎癥、水腫吸收,并應在術后重點觀察雙下肢活動和小便情況。術后24小時絕對臥床休息,在患者臥床休息期間應該加強基礎護理,指導患者多飲水,每日應少量多餐,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含鈣高的食物,比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一些肉類。指導患者下床時正確使用腰圍,可以有效協(xié)助背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動作,以保證損傷的腰椎間盤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保持脊柱穩(wěn)定,防止扭曲;可以減少腰的活動,起到加強保護的作用。密切觀察術后病人穿刺部位的敷料,若被滲液浸濕應及時給予處理,若術后2~3天傷口恢復良好即可撤去敷料。
2 康復鍛煉
椎間盤術后康復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使腰骶部和骨盆等相關軟組織具有足夠的柔韌性,與下腰部功能相關的肌肉獲得或恢復足夠的力量[3]。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通過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規(guī)律針對現(xiàn)代人運動過少的特點而創(chuàng)編了一套康復體操,通過鍛煉增強背部肌群的張力,可有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提高脊柱的穩(wěn)定性。第一節(jié):后伸運動:俯臥位,兩臂及雙腿自然伸直,雙下肢交替向上盡力抬起,各重復10-20次。第二節(jié):船形運動:俯臥位,兩肘屈曲,兩手交叉置于腰后,雙下肢有節(jié)奏的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時挺胸抬頭,重復10-20次。第三節(jié):踮腳運動:直立位,雙手并攏,腳跟有節(jié)奏的抬離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進行,持續(xù)1-2分鐘。第四節(jié):踢腿運動:雙手叉腰或一手扶物,雙下肢有節(jié)奏的交替盡力向前踢、后伸,各持續(xù)10-20次。第五節(jié):挺腹運動,雙腿并攏站立,雙腳跟同時抬離地面,腳尖著地,雙上肢盡量后伸,腹部盡量前挺,有節(jié)奏地進行,持續(xù)10-20次。
3 心理護理
3.1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接受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新技術,因此大多數(shù)的患者都對此存在較多的疑慮和恐懼,對于接受該手術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因此我們應該在術前應認真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手術和穩(wěn)定情緒。并可以采用語言、表情、態(tài)度和行為可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消除焦慮和恐懼情緒,減輕不必要的精神壓力,調整不利于治療的心理反應,促使其達到接受治療和康復所需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對手術充滿信心。
3.2 術后心理護理
術后是患者心理反應比較集中、比較強烈的階段。由于術后因需絕對臥床休息而引起舒適度的改變以及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均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應該重視患者的心理評估,以針對性的作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盡快康復。
3.2.1環(huán)境舒適
術后給病人提供安靜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一般室溫控制在18~22℃相對溫度50-60%,環(huán)境要安靜,不允許喧嘩。術后病人感覺疲乏和焦慮,主管護士應親切微笑和安慰,及時巡視病房,做好生活護理比如幫助病人調整舒適的枕頭,被服厚薄等。尊重患者隱私必要時用屏風遮擋。幫助病人適應新環(huán)境,保證足夠睡眠,加強營養(yǎng)。
3.2.2減少臥床帶來不適感
術后病人需采取仰臥位或側臥位,臥床休息3天方可下床,由于長時間臥床可導致肩腰背酸痛,焦慮感明顯增加,部分病人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大,有時會出現(xiàn)排尿困難。主管護士細心周到護理,協(xié)助病人床上排泄,并及時打掃干凈,保持病室整潔,讓病人感覺舒適。
4 健康教育
向患者講解手術后的注意事項。術后臥硬板床休息三天,在可下床活動后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坐、立、行、臥和勞動的姿勢,并采取保護措施以減少急、慢性損傷發(fā)生的機會。講解起床后佩戴腰圍至術后2月的原因及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幫助患者制定可行的自我鍛煉計劃,囑患者自覺進行功能鍛煉。在術后2個月癥狀完全消失后生活可完全自理,但不可劇烈運動及負重,半年內禁止彎腰、舉重物。建立醫(yī)患聯(lián)系卡,行隨訪調查,可依據(jù)患者的康復情況 改或調整鍛煉計劃。
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以及微創(chuàng)手術,而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費用低、恢復快的特點,術后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是否到位,特別是有效的心理護理和康復鍛煉、健康教育將直接關系到病員康復。通過術后制定正確有效的康復鍛煉計劃并指導督促患者認真執(zhí)行是術后護理的重點,而向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是術前和術后必不可少的。通過切實有效的術后護理,對患者的全面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吳在德.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56.
[2] 吳春根.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和誘發(fā)因素[J].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2009-08-06.
【關鍵詞】油菜籽墊褥瘡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7―171―02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從其發(fā)病原因角度考慮的,目前世界上公認持續(xù)性壓力是產生褥瘡的最主要原因。相關資料表明,長期臥床者50%以上不是死于其原發(fā)病,而是死于褥瘡導致的嚴重感染。褥瘡一旦形成,輕則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疾病的治療;重則可繼發(fā)感染,并發(fā)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預防褥瘡的發(fā)生在護理工作中尤為重要。一旦得了褥瘡就很難治愈,而且對病人來說很痛苦,預防褥瘡除了翻身等常規(guī)護理外,還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墊子,目前市場上防褥瘡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氣墊,使用氣墊仍需兩小時翻身一次,比較便宜,但效果一般,而且比較費電,容易壞,國外用的比較多的是醫(yī)用羊皮墊,可以8―10小時翻身一次,但價格比較貴,在中小城市很難買到。我科是基層醫(yī)院的神經(jīng)內科,多年來,在護理腦血管意外患者過程中使用油菜籽墊預防褥瘡,取得很好的效果?,F(xiàn)將如何應用油菜籽墊預防褥瘡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腦血管意外患者150人,其中肢體癱瘓臥床患者62人,平均住院臥床天數(shù)是50天,大多數(shù)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護理這些患者的過程中,我科使用自創(chuàng)自制的油菜籽墊預防褥瘡,取得很好效果,無一例在住院期間發(fā)生褥瘡。
2 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純棉床單或棉布縫制一長2米,寬1米的長方形袋子,選用無雜質的普通油菜籽100斤左右,裝入袋子中,封口,將油菜籽袋似褥子樣平鋪在床墊上,并用雙手均勻的攤平油菜籽,要求厚度大約是5―6cm.。再在墊子上鋪上床單即可,床單不可鋪多層或過厚,以免影響效果,也可根據(jù)需要縫制較小的,僅供局部使用的墊子。
3 優(yōu)點
價廉,多數(shù)患者能接受,吸潮防濕,干爽清潔,冬暖夏涼,具有透氣性能好等優(yōu)點,并且隨著患者肢體活動或翻身時,油菜籽自然攢動,起到輕微按摩作用。同時有防止靜電,舒緩壓力等保健作用。使用后對患者單位面積的體重壓力可以減少50%以上。長期臥這種床墊后,全身皮膚完好,無一例褥瘡發(fā)生,通過臨床試驗證明,這是預防褥瘡最經(jīng)濟、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4 褥瘡的預防
4.1 首先應更換:使用油菜籽墊子后,翻身時間可適當延長,白天2―3小時翻身一次,夜間4小時翻身一次。翻身動作要輕,避免拖、拉、推的動作。正常人即使每天較長時間臥床也不會發(fā)生褥瘡,臥床病人之所以容易發(fā)生褥瘡,與病人長時間沒有改變密切相關,所以,對于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制定具體的翻身計劃以定時翻身很重要。
4.2第二是局部按摩。 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時應給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發(fā)現(xiàn)受壓皮膚出現(xiàn)硬結時,要在減壓的同時給予50%酒精局部按摩。按摩時不要用手指,要用手掌的大、小魚際肌(即拇指和小指下方的兩塊肌肉),注意不要和按摩處的皮膚產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每個部位每次按摩3-5分鐘。
4.3 保持皮膚清潔和干燥,防止皮膚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時,必須隨時進行清洗和更換尿墊,以保護皮膚免受刺激。床鋪要經(jīng)常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時更換。
4.4 增加營養(yǎng)的攝入 長期臥床者或病重者,應注意全身營養(yǎng),根據(jù)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多進食,不能自理者應及時、按時喂水、喂食,加強飲食護理,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總之,長期臥床患者要減少并發(fā)癥,預防是關鍵,護理人員要做到六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勤按摩,護理褥瘡的過程中,還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增加全身營養(yǎng)。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只要用心細致的護理,預防褥瘡的發(fā)生是完全可能的。同時要求我們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參與預防工作。護理人員要認識到做好褥瘡預防工作不僅是對備受身心困擾的癱瘓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關懷,對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護理人員倫理道德和良好素質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胸椎結核; 病清減壓; 植骨內固定;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70-01
目前,胸椎結核的治療主要是在有效抗結核的基礎上施行病清術,截癱病人減壓術,植骨內固定術,胸椎結核發(fā)病率較頸椎結核略高,較腰椎結核發(fā)病率偏低,胸椎結核手術風險相對較大,加強術前、術后的護理,對于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重大意義。現(xiàn)將2006年至2010年手術治療52例胸椎結核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手術病例52例。男28例,女24例,合并全癱2例,不全癱4例,合并褥瘡1例,術后6個月-1年的隨訪,治愈48例,好轉3例,未恢復1例,1例褥瘡痊愈,治愈好轉率98%。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明手術的必要性及病情,術前診斷、治療計劃、手術、麻醉方式,護理愈合等知識;向患者介紹多年來醫(yī)院的行醫(yī)水準,醫(yī)療隊伍技術實力;向病人介紹同類患者的治療過程,讓病人相信手術效果及術中無痛;鼓勵病人充滿信心,告之良好的情緒和心態(tài)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很重要,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飲食護理 早餐宜高蛋白、高質量飲食;午餐應富含多種營養(yǎng),熱量可以加大;晚餐以清淡宜消化為主,全天要攝入足夠水果及水份,以保證各種維生素的需求。
2.1.3 護理 胸椎結核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癥狀,局部因骨質破壞,椎體缺乏穩(wěn)定性,術前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體壓,防止椎體變形,有利于病灶局限,預防癱瘓及病理骨折,臥床期間需向患者講明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正確認識,積極配合同進指導雷傲病人每2h軸線翻身一次,翻身時,保持脊柱在同一直線,避免脊柱扭曲,造成脊柱損傷。
2.1.4 術前至少抗結核治療2-3周 待結核中毒癥狀減輕,身體的各項檢查符合手術指標時進行手術。同時向患者講明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劑量準確,同時密切觀察藥物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有無耳鳴,聽力下降,關節(jié)疼痛等,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以便及時處理。
2.1.5 床上練小便 術前一周囑患者訂上練小便,多數(shù)患者不適應床上大小便,所以提早練習預防術后潴留及腸梗阻的發(fā)生。
2.1.6 呼吸功能訓練 ①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減少和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患者耐心溝通,使患者認識到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配合,對有吸煙史患者解釋吸煙對健康和手術的危害;②吹氣球盡量向氣球吹氣,讓氣球膨脹到最大,間隔5-6秒反復進行,每次15分鐘,每天3次,術前一周開始進行;③指導患者學會深呼吸法和有效的咳嗽方法,分別練習胸式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左右,指導深吸氣后,用胸腹的力量作最大咳嗽,每日練習3次,每次20次左右,同時向患者解釋通過有效咳嗽,可預防肺不張。
2.1.7 預防泌尿系感染及褥瘡的發(fā)生 對于截癱患者二便失禁的病人更要加強護理防止泌尿感染及褥瘡的發(fā)生,對于導尿患者做好尿道口護理及定時膀胱沖洗,及時翻身按摩及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床鋪整潔,為順利進行手術開辟綠色通道。
2.1.8 術前準備 ①協(xié)助醫(yī)生完善各項檢查;②術前10小時禁食水及清潔灌腸,術前保證睡眠充足,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劑;③術前1d沐浴更衣,備皮要徹底干凈,嚴防劃破手術區(qū)皮膚;④術晨行留置導尿,保證其通暢;⑤根據(jù)醫(yī)囑可靜點消炎藥,減少術后感染的發(fā)生。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胸椎結核手術多為全麻插管手術,術后病人需密切觀察病情,首先去枕平臥,頭偏一側。24h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病人的神志、言語、吞咽功能及切口情況,有無滲液,引流管和留置導尿管是否通暢,引流液及尿液的性狀,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2.2.2 呼吸道護理 術后根據(jù)病人情況可給予持續(xù)或間斷吸氧,胸椎手術病人可有血氣胸的風險,密切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減少意外發(fā)生。
2.2.3脊椎神經(jīng)功能的觀察 任何脊柱外科手術都有可能意外損傷相應部分的髓節(jié),因此檢查雙下肢的感覺與運動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術后72小時內應密切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麻醉清醒后,立即讓患者活動雙恥,觸摸下肢是否有感覺,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
2.2.4 切口觀察與護理 脊柱手術切口較長,加之施行內固定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所以應密切觀察切口情況,部分患者可有滲血較多或引流不暢,可引起切口周圍膨隆,局部腫脹,患者自覺病痛加劇。因此72小時內應密切觀察切口及引流是否通暢,術后48-72h引流量約為50毫升,可考慮撥除引流管。
2.2.5 預防并發(fā)癥 ①預防壓瘡結核病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長期臥床,尤其是截癱患者,加強皮膚護理尤為重要,保證床單清潔干燥,每2h協(xié)助病人軸線翻身一次,翻身動作輕柔、利落,同時按摩骨突部,必要使用氣圈或棉墊,本組入院時1例褥瘡已通過護理換藥已痊愈;②防止植骨塊移位,全麻將醒時,需加強監(jiān)護,防止躁動引起植骨塊移位,翻身時采用軸線翻身法,避免脊柱彎曲、扭轉;③預防腹脹及便秘,手術病人因手術及術后突然臥床常出現(xiàn)腹脹及便秘,術后當腸蠕動恢復后,可給予清淡易消化食,并逐漸增加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指導患者以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2次/d,10-15min/次,腹脹嚴重者行胃腸減壓;④預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tǒng)感染,長期臥床病人極易合并肺部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尿量在2500毫升左右,保持呼吸道通暢,多做擴胸運動,深呼吸,有效咳嗽、咯痰。
2.2.6 功能鍛煉 首先應鼓勵患者必須自主鍛煉,術后第2天,即開始指導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舒縮運動及直腿抬高足背伸屈活動,根據(jù)情指導進行,胸腰背肌功能鍛煉,3周后被情可逐漸起床治活動,起床時先在床邊坐,無異常感覺可緩慢站立,在護理人員陪同下行走,活動量逐步增加,以患者能夠耐受為限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191-02
壓瘡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是由于機體局部組織處于持續(xù)而不減輕的壓迫下,產生血液循環(huán)障礙,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
壓瘡分Ⅳ期:I期為瘀血紅潤期,Ⅱ期為炎性浸潤期,Ⅲ期為淺表潰瘍期,Ⅳ期為壞死潰瘍期。其中Ⅱ期炎性浸潤期,局部皮膚呈紫紅色,皮下產生硬結,皮膚可出現(xiàn)水泡,易破潰,破潰后露出潮濕紅潤創(chuàng)面。此期的治療護理非常重要,若治療護理不及時得當,壓瘡會持續(xù)發(fā)展為Ⅲ期。
骨折病人臥床時間長,肢體不能自主活動以及翻身受限制,使局部組織受壓力、摩擦力的作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易導致壓瘡等皮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終導致局部組織的壞死而形成潰瘍[1-3]。由于肢體末端循環(huán)差,肌肉組織少,形成潰瘍后很難愈合,這樣不僅給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長病程,甚至可因繼發(fā)感染而危及生命,影響護理質量。若潰瘍久治不愈,也是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的隱患。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日常護理,杜絕壓瘡的發(fā)生。現(xiàn)將壓瘡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治療方法
1.l 瘡面及周圍皮膚處理 Ⅱ期壓瘡有水泡形成者,在無菌操作下剪開水泡,用0.2%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
1.2 物理治療 TDP燈照射壓瘡部位15―30分鐘,BID。
1.3 局部藥物治療 先術爾泰針劑涂擦壓瘡創(chuàng)面,再將利福平粉末或SMZ碾成粉末涂于壓瘡創(chuàng)面(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不用SMZ),然后用創(chuàng)口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每天2次,直至創(chuàng)面干燥結痂。
1.4 效果評定 以13天治療時間為準,創(chuàng)面愈合,痂皮脫落為治愈。創(chuàng)面干燥無分泌物,潰瘍面縮小,有肉芽組織增生為好轉,創(chuàng)面無變化為無效。
1.5 米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
1.5.1 方法
選用普通大米裝入用純棉布制成的口袋,將其制作成不同尺碼,以便供不同部位及不同身材病人使用。
1.5.2 使用方法
將制成后的米袋分別置于受壓部位旁。受壓部位即懸空,從而達到減輕骨突部位受壓的作用,起到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1.5.3 優(yōu)點
取材方便,經(jīng)濟實惠,減輕護理負荷,適用范圍廣。適合各種臥床病人。特別適合骨盆骨折、術后不能翻身的病人,減少了截癱病人翻身的次數(shù)。
2 護理措施
2.1 基礎護理
做好衛(wèi)生處置,入院后每周兩次進行全身皮膚擦浴,保持皮膚的清潔,增加抵抗力,預防壓瘡的發(fā)生。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能翻身者2h翻身1次,對身體消瘦易發(fā)生壓瘡的患者,可1小時翻身1次,床頭設翻身記錄卡,詳細記錄翻身的時間,病人臥位等。對易發(fā)壓瘡的部位墊氣圈、枕墊等。做好大小便護理,避免皮膚持續(xù)受潮濕刺激,降低抵抗力,促進病人康復。不能翻身者用自制米袋定時墊高受壓部位。對使用夾板、石膏或其他矯形器械的病人,要隨時觀察局部皮膚和聽取病人的反映,適當調節(jié)夾板或器械的松緊。足跟、內踝、外踝用自制米袋或小棉墊墊起以減輕局部壓力,同時有利于下肢靜脈血回流,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透氣、平整、無渣屑,也是預防壓瘡的關鍵。
2.2 營養(yǎng)支持
營養(yǎng)不良既是壓瘡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又是壓瘡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4]。因此,對易發(fā)生壓瘡的病人,在病情許可下給予適當?shù)娘嬍痴{整,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蛋白質可維持人體組織的生長、更新和修復,根據(jù)病人的飲食習慣,鼓勵病人多吃雞、魚、肉蛋、蔬菜、水果等。補充足夠的熱量和微生素。必要時輸入脂肪乳劑、復方氨基酸、血漿、白蛋白等,提高血漿蛋白及膠體滲透壓。
2.3 功能鍛煉
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及全身關節(jié)的主動、被動運動,可有效預防關節(jié)肌肉廢用綜合征的發(fā)生。同時可促進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減少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對防治壓瘡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功能鍛煉最主要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確的運動方法,肢體要保持功能位
3 心理護理
壓瘡的發(fā)生與長期臥床、不改換有關,由于骨折早期患肢疼痛不適,病人不愿功能鍛煉和變換。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了解病人的心理和感受,給予恰當?shù)慕忉尯途癜参?,以主動熱情的態(tài)度、真誠溫和的語言,向病人講解有關病情、治療方案,正確地進行健康宣教,消除病人的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促進愈合。
壓瘡多見于病情危重,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營養(yǎng)失調,代謝障礙等病人。因此治療壓瘡的同時應加強全身支持療法,注重全身營養(yǎng)。壓瘡病人身心都承受極大的痛苦,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高度的同情心,制定周密有效的預防護理和治療計劃,把壓瘡的發(fā)生率降到最低,提高壓瘡的治愈率,減輕病人痛苦,促進病人康復。
參考文獻
[1]徐依凡,馮晶.壓瘡病人的護理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08,22(9C):24452447.
[2]張慶玲,劉玉馥,謝剛敏,等。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5C):13191321.
壓瘡又稱“褥瘡”中醫(yī)又稱“席瘡”,從病理、生理角度說是“壓迫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多見于病情危重,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營養(yǎng)失調,代謝障礙等病人。臨床上一旦發(fā)生壓瘡將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為疾病轉愈及護理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和問題。故預防和護理壓瘡的發(fā)生成為臨床檢驗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亦是臨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 壓瘡的形成原因
1.1 受壓組織長期缺血缺氧,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對細胞組織的毒性作用使細胞變性壞死,皮膚發(fā)硬,變色形成水泡或表皮脫落。[1]受壓組織壓力解除后,靜脈充血,當組織持續(xù)充血時因缺氧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大量滲出,組織細胞含水量增多,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2]
1.2 昏迷、脊髓損傷病人,運動感覺神經(jīng)沖動傳導障礙,肌張力降低,同時神經(jīng)營養(yǎng)功能失調,軟組織抗壓能力降低,當這一類病人軟組織承受的壓力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發(fā)生了壓瘡。
1.3 摩擦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床鋪皺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動時拖拉病人產生較大摩擦力。[3]
1.4 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濕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為剪切摩擦等力損傷。
1.5 全身營養(yǎng)障礙,能量攝入不足,負氮平衡,蛋白質合成減少。
1.6 腹瀉、嘔吐,利尿劑致全身脫水,皮膚干燥,彈性差,易引發(fā)壓瘡。
1.7 皮膚軟組織破潰后繼發(fā)細菌感染。[4]
2 壓瘡的預防護理
壓瘡的預防護理要點應從消除局部因素,改善機體整體狀況做起。
2.1 避免局部皮膚受壓:經(jīng)常翻身是避免局部皮膚受壓的極為重要的預防措施,對于長期臥床的危重、昏迷病人及截癱病人要制訂具體預防壓瘡的措施,并在護理工作中給予實施,如定期翻身,在壓瘡好發(fā)部位放置棉圈或海綿墊等。翻身時間根據(jù)病人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白天兩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三小時翻身一次。
2.2 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要求床單墊底平整,柔軟無皺褶,無補丁,以減少受壓局部的摩擦,病人出汗或大小便大小便污染床單后要及時更換,隨時清除床單上的異物,脫屑等,經(jīng)常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
2.3 保護皮膚:完整的皮膚是保護機體不受細菌侵入的屏障,保護皮膚清潔是保護皮膚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一般要求每周擦浴1~2次,受壓部位皮膚每日用溫開水清洗一次,會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和溫開水清晰一次,有大小便污染的隨時清洗。
2.4 注意營養(yǎng)的補充:對貧血、營養(yǎng)不良,嚴重創(chuàng)傷,長時間禁食、水病人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的補充,以增強機體自身的抵抗能力。 [5]
總之,壓瘡的預防護理是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主動性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只要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樹立極強的責任意識,制訂有效預防護理計劃,就能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壓瘡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全寶文.護理知識更新[M].沈陽遼寧科學出版社.1987.29
[2] 董亦明,宋一同,軟組織損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 988.5
[3] Daviesk.k.Brit.Jnurs.1 994.3(6):256
[4] 袁慶波.壓瘡的評估及護理近況[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12)622
脈搭橋手術是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實施外科手術,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改善心肌血供,以消除癥狀,延長壽命。冠心病人術前經(jīng)常規(guī)內科治療無效,情緒不穩(wěn)定,壓力大,易誘發(fā)心絞痛的多次發(fā)生,重視術前的護理,使病人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接受手術,是促使病人順利康復的重要保證。
一、臨床資料:
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共行冠脈搭橋手術21例,年齡在42~76歲,平均62.7歲,男性14例,女性7例,病程1個月~20年,其中穩(wěn)定性心絞痛3例,不穩(wěn)定性18例,心功能Ⅰ~Ⅲ級,術前經(jīng)精心的術前準備及護理,術后發(fā)生肺不張一例,治療后痊愈,術后隨訪1~17月,平均7.6個月,均恢復日常生活工作。
二、護理體會:
(1)心理護理:周到熱情的服務,多與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取得病人的信任,避免一切不利因素,注意保護性醫(yī)療制度,進行心理疏導,并于家屬進行溝通,取得病人對治療的積極配合。
(2)術前護理:①了解和掌握術前病人的病情及診斷,根據(jù)病情特點制定具體活動計劃。②幫助病人戒煙、戒酒,戒除飲食方面的不良習慣,糖尿病病人制定周密的飲食和治療計劃,嚴密監(jiān)測血糖和尿糖,限制脂肪飲食。③對病人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動作的訓練和指導,有利肺泡擴張,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積極治療。④每日兩次低流量面罩吸氧,改善機體缺氧狀態(tài)。⑤在行心血管造影術前進行穿刺局部皮膚準備,術后應注意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血腫形成。一般在穿刺局部留置沙袋壓迫6~8小時,臥床24小時。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通便靈或開塞露等藥物。⑦術前嚴密觀察病情,每晚給予硝酸甘油貼膜置于胸前區(qū),預防心絞痛的發(fā)作。⑧術前一日備皮、備血及藥敏試驗,并給予番瀉葉等緩瀉劑促使病人排便2~3次,或術前當晚肥皂水灌腸一次,使病人排空腸道。⑨協(xié)助病人洗澡,更換被服,謝絕探視,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使病人平穩(wěn)入睡。⑩術晨刷牙、漱口后清洗鼻腔,并咽下一小口呋喃西林液,清潔咽腔,遵醫(yī)囑執(zhí)行術前針,臥床吸氧待術。
任職內五科護士長近一年的時間里,深刻體會神經(jīng)內科護理工作的艱辛及繁瑣,人們常說的“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也在內五科得到十分的體現(xiàn),在年里,內五科護理部堅持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融入更多實際具體的工作細節(jié)。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為服務導向”,在業(yè)務上注重知識更新積極吸納多學科知識,在護理隊伍建設上強調知法、守法、文明規(guī)范服務和為病人營造良好的病區(qū)環(huán)境!同時將年的工作重心放在加強護士的專業(yè)培訓,加強護理管理,加強基礎護理,提高服務質量,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上,現(xiàn)將年工作計劃做如下概括:
一加強護士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強化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掌握,每月定期組織護士授課,實行輪流主講,進行規(guī)章制度及神經(jīng)內科專業(yè)培訓。如遇特殊疑難情況,可通過請科主任,醫(yī)生授課等多種形式更新知識和技能。互相學習促進,開展護理病例討論,并詳細記錄。隨著護理水平與醫(yī)療技術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狀,有計劃的選送部分護士外出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yōu)化護理隊伍。不斷的更新護理知識。
二、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安全工作長抓不懈護理人員的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對新調入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交待、重點跟班。切實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減少醫(yī)療糾紛和醫(yī)療事故隱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訴,保障病人就醫(yī)安全。病人的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新入院、新轉入、急危重病人、臥床病人,有發(fā)生醫(y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病人要重點督促檢查和監(jiān)控。時間的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節(jié)假日、雙休日、工作繁忙時段、易疲勞時間、交接班時均要加強病區(qū)的監(jiān)督和管理。病危,病重患者,臥床患者嚴格執(zhí)行床頭交接班。護理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嚴格查對制度,每日主班,服藥班查對醫(yī)囑兩次,做到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查對床號、查對姓名、查對藥名、查對劑量、查對時間、查對濃度、查對用法。規(guī)范執(zhí)行各種操作如:靜脈輸液、輸血、注射、各種過敏試驗,口腔護理等各種護理操作。雖然是日常護理工作,但是如果發(fā)生問題,都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作為護理管理中監(jiān)控的重點,不定期的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從自身及科室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吸取深刻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
三轉變護理觀念,提高服務質量繼續(xù)加強醫(yī)德醫(yī)風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加強培養(yǎng)護理人員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把病人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病人的需要作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病人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對病區(qū)患者實施全身心、全方位、全過程、多渠道的系統(tǒng)護理。加強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進一步規(guī)范護理操作的基礎上,提高護患溝通技能,從而促使護理質量提高,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效進行。注重收集護理服務需求信息,主要通過了解回訪意見、和住院病人,家屬的交談溝通,定時發(fā)放滿意度調查表,每月召開公休座談會等,獲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饋信息,經(jīng)常聽取科主任,科室醫(yī)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的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對科室護理人員工作給予激勵,調動全科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樹立對工作的自信,增強科室的凝聚力。從思想上,行動上作到真正的主動服務。把“微笑用心服務,創(chuàng)造感動患者”的服務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加強安全管理的責任,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fā)生。在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我們的護理質量。深化親情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護患溝通技能。提倡微笑服務,培養(yǎng)護士樹立良好的職業(yè)形象。同時向兄弟科室學習和借鑒,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全面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強化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為護理學科的發(fā)展探索新的方法和途經(jīng),真正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
四合理利用科室人力資源內五科護士的人員少,護理工作繁重,根據(jù)科室病人情況和護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合理排班,彈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數(shù),全科護理人員做到工作需要時,隨叫隨到,以達到保質保量為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
五、加強法律意識,規(guī)范護理文件書寫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如何在護理服務中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護理人員法制意識,已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年里,嚴格按照省衛(wèi)生廳護理文件書寫規(guī)范要求,護理記錄完整、客觀。明確護理文件書寫的意義,規(guī)范護理文件書寫,并向兄弟科室及護理部請教,明確怎樣才能書寫好護理文件,以達標準要求。
六、護理各項指標完成目標在年里,爭取在基礎護理合格率,住院患者滿意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常規(guī)器械消毒合格率。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及三基考核合格率等均達到100%。
以上是年內五科護理部的主要工作計劃,希望得到醫(yī)院領導和護理部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也希望得到全體內五科醫(yī)生和護士的大力支持與全面配合,同心協(xié)力的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