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內容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內容

時間:2023-08-03 17:29: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內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內容

第1篇

【關鍵詞】 高血壓;健康教育

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壓病。其實這些疾病是跟人們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如果人們要知道一些有關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幾率。筆者就以下幾方面來談一談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從而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護士本身要提高相關知識和技能,在護理觀念上有所改變,不能只注重對高血壓病的本身教育,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尤其是指導人群消除疾病的危險因素,建立健康行為的教育問題受到足夠重視,把“普及高血壓病的衛生知識”延伸到“消除不良行為,形成健康行為”上來,達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 讓病人知道什么是高血壓病?

世界衛生組織為其定義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現血壓雖未達到上述水平,亦應診斷為高血壓病。與發病有關的因素。

1.1 年齡 40歲以上者發病率較高。

1.2 體重 肥胖者發病率較高。

1.3 食鹽的攝入 有調查顯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2g,幾乎不發生高血壓;每日攝入3~4g,高血壓發病率3%;每日攝入4~15g,發病率約15%;每日攝入>20g,發病率約30%。

1.4 遺傳 大約半數高血壓病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

1.5 環境與職業 有噪音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病,城市發病率高于農村。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集體健康教育 科室里成立健康教育學習室,提供相關專業知識書籍,供患者定時觀看,同時定時由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與行為療法。

2.2 圖文宣傳 利用科室走廊的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冊等形式將教育內容展示給患者,以供閱讀。

2.3 示范訓練 教會患者如何測量血壓、讀取血壓值、數脈搏。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1 合理膳食 制定一個飲食計劃,根據每日所需能量合理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少吃或不吃動物油,熏制品,每日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6g以下。

3.2 適量運動 最好做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和打太極拳等,并且應該在飯后兩小時進行,要循序漸進。

3.3 戒煙限酒 一定要戒煙,可少量飲酒,以葡萄酒為宜

3.4 心理平衡 情緒不穩是導致高血壓病的誘因之一,要經常保持一個寬容、良好的心態,不要事事都和人爭高低。

第2篇

        1  社區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壓疾病中的作用

        對高血壓患者和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者進行有關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座,使其掌握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因此,社區健康教育是減少高血壓病發生的有效途徑。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高血壓大多起病緩慢、漸進,一般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而常常被人們疏忽,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癥或有頭暈、頭痛等人群應經常監測血壓,以盡早發現高血壓病人。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人的早期治療和規范化治療。 

高血壓病人可通過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壓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對人們的危害及可治療性,長期控制好血壓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使高血壓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自覺、長期地堅持體育高血壓鍛煉,合理飲食,規范用藥,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2  社區健康教育的對象、方式和內容

        社區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中易患高血壓的人群、高血壓病人極其家屬等。

        社區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如集中講座、看科教影視片、發放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手冊、醫患個別交談以及病人之間相互交流等。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首先見解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特點、并發癥的嚴重危害性,使病人了解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引導病人對該病的治療,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做到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定期復查;對已發生并發癥的高血壓病人要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其次講解高血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控制體重、適當的體育鍛煉和保持良好情緒對防止高血壓病在重要意義及使用降壓藥物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項和長期規范用藥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有關藥物的知識,達到正確用藥和長期堅持用藥的目的,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3  小結

        高血壓是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終身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它的并發癥累及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并對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社區對重點人群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減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效果,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3篇

【關鍵詞】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6年5月到2011年5月所收治的132例高血壓患者,均根據WHO/ISH所確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132例高血壓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60例,年齡38-85歲;職業:駕駛員32例,會計30例,統計人員28例,電話員23例,高空作業人員17例,其他職業2例;文化程度:文盲15例,小學26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專24例,中專以上32例。

1.2 方法 對132例高血壓患者采取隨機溝通、書面溝通、健康教育講座等形式,將高血壓病的病因、診斷標準、危險信號、病情控制等相關內容與患者及時溝通,并且強調檢查血壓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通過基礎知識的教育,讓患者懂得并掌握高血壓病的基本常識。確定治療方案,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兩種方案同時進行,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改變其生活方式,具體為:控制飲食、低鹽攝入、控制體重、戒煙少酒、運動鍛煉,在患者的自身努力與藥物治療的結合下,高血壓患者只需要改變其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高血壓病,不需要藥物治療[2-3]。

1.3 判斷標準 記錄并比較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體重、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等指標的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將我院本次的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期間采取t檢驗,當p<0.05的時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 果

在健康教育前,甚少患者了解掌握關于高血壓相關因素,診斷標注,高血壓危險信號等內容,在健康教育后,患者對高血壓相關因素,診斷標準,高血壓危險信號等內容掌握有了顯著地提升,并且將其應用到醫療護理的過程中與以后的生活方式中,患者的血壓、心率、體重等指標明顯下降(P<0.01),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血壓、心率、體重變化情況比較[χ±s]

組別 收縮壓 舒張壓 心率(次/min) 體重(kg)

健康教育前 147±8 90±9 92±16 60±15

健康教育后 125±5 67±4 75±11# 55±12#

注:與教育前相比,#P<0.01。3 體 會

高血壓病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職業病,且發病率逐步向低齡化與多元化發展,在治療高血壓病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多種治療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以藥物治療為基礎,健康教育為輔助手段,讓健康教育融入到人群的生活方式中,從自身來控制與治療高血壓病。健康教育是一項投資少、效果好的治療手段,是預防高血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還可以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我們的護理人員應該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努力提高護理水平,及時地與患者進行言語溝通,發放健康教育的宣傳資料,確保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幫助他們克服精神上的障礙,使其充分發揮其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我院數據再次表明:在健康教育前,甚少患者了解掌握關于高血壓相關因素,診斷標注,高血壓危險信號等內容,在健康教育后,患者對高血壓相關因素,診斷標準,高血壓危險信號等內容掌握有了顯著地提升,并且將其應用到醫療護理的過程中與以后的生活方式中,患者的血壓、心率、體重等指標明顯下降(P<0.01),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俊玲,張辰芳,李霞,等.高血壓患者105例健康教育護理體會[J].河北醫藥,2010,32(14):1974-1975.〗

第4篇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一種常見多發,需終身治療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病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可伴有頭昏、頭痛、眩暈、氣急、疲勞、心悸、耳鳴。重者有心、腦、腎等臟器出現生理或病理性改變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要求患者具有與疾病終身相伴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減少和延緩高血壓病合并癥發展的重要措施。現將本人為高血壓病患者施健康教育的體會報告如下:

1.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1.1評估疾病知識的健康需求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來評價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文化背景,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對高血壓病知識的了解情況,從而確立患者對疾病知識的健康需求。

1.2制定健康教育目標根據評估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符合實際的健康教育目標,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效果[1]。

2.健康教育內容

教育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主要臨床癥狀;血壓的正常值及波動范圍、分級及危險因素;監測血壓的重要意義;飲食原則、運動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如何控制不良情緒;口服降壓藥的種類、配伍、不良反應、服用的時間及劑量;并發癥的監測及防治;血壓計的正確使用。

3.實施健康教育

3.1健康教育指導形式根據不同個體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談話、咨詢、文字、實踐、宣傳欄,健康教育等,進行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對初次住院患者,著重基礎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對再住院的患者,要重點與其探討血壓控制不好的原因,特別是對農村患者要反復告誡監測血壓的重要性及影響血壓的因素。

3.2心理指導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由于長期患病對家庭、經濟產生的影響以及疾病本身對患者的損害,患者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導致不愿意配合治療和護理。情緒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血壓可隨情緒的變化而變化。保持愉快和樂觀的心情,就會有良好的抗病能力[2]。通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疾病健康教育,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尊重、關心、理解、支持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屬,以解決患者的心理障礙,使之被動治療變為主動治療,達到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的目的。

3.3飲食指導飲食對高血壓的影響極為重要。食物中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鈉過多、鉀鈣過少、飲酒過度等。這些都是引發高血壓的膳食因素。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合理飲食會有利減輕體重、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3]。

3.3.1三餐高血壓病患者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應暴飲暴食。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宜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如魚、瘦肉、豆類及豆制品。少食或不食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蛋類、魚籽。對辛辣刺激食物也應少吃或不吃。燒菜宜選用植物油、菜籽油、豆油,也可以選食一些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帶、海參、葵花籽。

3.3.2低鈉高鉀高血壓病患者都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6g,燒菜宜偏淡,對醬油、榨菜、皮蛋等含鈉鹽高的食物應少吃;鉀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所以可以多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冬菇、竹筍、花生、香蕉、橘子等。

3.3.3維生素有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特別是V-C能降低膽固醇,故高血壓病患者宜食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蘿卜等,少食多餐,少納多鉀,少葷多素。

3.4生活指導為患者制定并實施有規律的起居、運動計劃。

3.4.1適量運動體力活動及保持標準體重是獨立的降壓因素,具有鞏固藥物降壓效果的作用。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達到減肥和維持正常體重的目的。可選擇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跑步、登山等不同方式,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頻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4]。

3.4.2戒煙限酒:高血壓病患者應戒煙限酒,因煙中尼古丁可以刺激腎臟分泌兒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并引起其他的血管疾病;大量飲酒不但可引起血壓升高,也是腦出血的誘發因素之一。男性患者飲酒不超過30ml(酒精),女性和低體重者不超過15ml。

3.5血壓的自我檢測血壓水平是判斷高血壓病治療情況最直接的指標。護理人員應教會患者學會正確使用血壓計,以使監測血壓水平,為調整藥物劑量、種類、用藥時間提供依據。自我監測血壓的時間:晨起用藥前、用藥后半小時――1小時,每日兩個高峰期,上午6-10點、下午4-8點。血壓控制標準:130/80mmHg。

3.6藥物指導醫務人員應了解各類降壓藥的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長期性、必要性、藥物的作用及不良作用以及在用藥過程別注意事項。特別是向患者講明從坐位或平臥位起立時,動作盡量緩慢,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暈厥,而發生意外。根據個體實際病情,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做到定時定量、規律。當出現不良作用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及其他臨床癥狀,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7惡性高血壓高血壓腦病1%-5%的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可發生惡性高血壓。其特征是發病急驟,多見中、青年;血壓顯著升高,舒張壓持續≥130mmHg;頭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和水腫;腎臟損害突出,表現為持續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伴腎功不全;進展迅速,如不及時治療、預后不佳,可死于腎衰竭、腦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是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而產生的臨床征象。表現為頭痛、嘔吐、神志改變,較輕者可有煩躁、意識模糊,嚴重者可發生抽搐、昏迷。教育患者了解上述癥狀的危險性、嚴重性,一旦發生要及時找醫生醫治,以免出現嚴重后果。

3.8出院指導教會患者自我檢測血壓。不能以發生的癥狀來進行血壓的估量,要通過測量實際血壓作為調整用藥的依據。測量血壓時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壓計。讓患者掌握口服降壓藥的服用方法、了解不良反應,掌握飲食的注意事項、運動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求患者生活要有規律、戒煙、健康飲酒、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復查(尿常規、腎功能等)、隨訪。如出現心前區疼痛、或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應及時就診。

4.小結

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高血壓病、基礎知識教育、高血壓患者心理教育、飲食、營養教育、運動教育、用藥知識教育。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融入到患者的整個住院護理過程中。使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病情發生、發展、預后的重要意義。得到家屬的積極配合、醫患關系也得到進一步改善。患者情緒穩定,病情得到控制,防止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體現了健康教育應用于高血壓病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龍黎明.內科護理學[J].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38.

[2]楊青敏.健康教育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4.

第5篇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92―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社保醫療體系的建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從性差、健康觀念淡薄,常常處于被動治療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間,我們要幫助患者及家屬認識到高血壓病的治療和預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屬的配合,維持血壓的穩定,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1 健康教育的內容

1.1 實時心理疏導,維護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狀態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常規的生活秩序被打亂,而極難適應新的環境,再加上兒女不能經常在醫院陪伴、照顧,老人會感到孤獨、寂寞,并因此而焦慮、煩躁。在治療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緒波動。這樣會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血壓升高,其結果必然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誘發或加重病情。作為與病人密切接觸的護理人員,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病人,語言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聽取病人的意見和建議要有耐心,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了解其心理特點,針對病人的個體差異實施有效的心理治療與護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

1.2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正常體重 高血壓病與身高、體重、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系。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過多攝入任何類型的糖,不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原因。所以減少含糖食物和飲料有助于降低血壓,從而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

高血壓病人飲食宜清淡,忌食動物內臟,動物油類。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不宜超過5克,對合并心衰患者,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刺激性飲食及腌制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海帶、芝麻等。

1.3 吸煙與飲酒 吸煙可降低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還有,香煙里含有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管腔變細,周圍小動脈的阻力增加,這就可以導致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進一步升高,更容易造成“中風”。所以,高血壓病人應盡早戒煙。飲酒宜少量、有規律,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的指南中指出:少量飲酒,大約每天15克(相當于6%酒精度啤酒250ml,12%酒精度葡萄酒125ml,烈性酒25ml,可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1]。

1.4 藥物指導 高血壓病病程長、控制難、服藥時間長、不易根治,多需終生服藥是本病的防治難點,再加上老年人記憶力、理解力、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服藥常不規律,血壓難以控制,甚至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加強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指導尤為重要。首先,降壓藥物應采用較小、有效的治療量。其次,選用長效劑、控釋劑和緩釋劑,這樣可以減少服藥次數,避免多次用藥的麻煩,還可以持續維持降壓藥物的濃度,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如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另外,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即個體化用藥。高血壓病人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保持血壓的穩定。

1.5 休息與運動 高血壓病人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應多做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要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建議運動時的最佳心率=180-年齡,超過這個心率后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老年人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這對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的實施

2.1建立健康教育評估表 由責任護士根據評估表的內容對病人的飲食、運動、用藥等予以具體的指導。

2.2 建立宣傳冊、宣傳欄 將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印成小冊子,給患者人手一冊;在病區宣傳欄內對高血壓病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冊、宣傳欄的內容要定期更換,使健康教育的內容具有先進性、實效性和實用性。

2.3 建立出院病人隨訪制度 通過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時在隨訪過程中,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個性化的追蹤服務,并提醒病人隨時監測血壓,定期復診。

3 總結 高血壓病是老年病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改變其心理、行為、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進了患者的健康行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對高血壓病的治療、預后、并發癥的預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6篇

【摘要】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是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對高血壓病人要加強早期診斷,加強規范化治療,加強臨床護理和加強健康教育,以減少用藥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文章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進行簡要梳理,并進行效果評價。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控制

高血壓是一個群體現象,抑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應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結合的方法。以高血壓防治為重點的干預措施,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積極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壓病病人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齡51歲~82歲。社區家庭治療的高血壓病病人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42歲~76歲。126例病人均為原發性高血壓。經調查評價病人的高血壓知識情況,其中只有46%的病人了解高血壓的保健知識。

2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內容

2.1 正確服藥:高血壓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按時用藥。由于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需積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現出癥狀,容易導致患者不遵醫囑服藥。因此,要向患者或家屬強調高血壓病堅持長期終身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的重要性,必須遵醫囑服藥,不得擅自加、減量或停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應輕躺慢起,動作要盡量緩慢,特別是夜間起床小便時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暈厥而發生意外。

2.2 合理飲食:國際公認高血壓病危險因素是超重、高鹽膳食及中度以上飲酒,因此合理飲食尤為重要。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少糖、富含纖維素等高維生素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鈉鹽攝入,高血壓病患者每天攝鹽量應在5g以下;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鉀和鈣;咖啡和濃茶亦應盡量避免飲用;肥胖者控制體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咽,避免過飽,少食多餐等。

2.3 適當運動:運動是高血壓病的重要非藥物療法之一,適當的體力活動不但可以控制超重、增強體質。還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緊張情緒,降低血壓。當血壓通過治療穩定在理想水平,無明顯臟器功能損害時,除了保證足夠的休息外,還要注意運動。有氧運動有增強人體內氧的吸入、輸送和利用的耐久性作用,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車、打太極拳,不宜長期靜坐或臥床。運動強度以最大心率=170-年齡的70%以下為運動指標,一般來說每周運動3次~5次,每次運動時間在20~60分鐘。

2.4 戒煙限酒:吸煙能引起微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飲酒過多可使動脈粥樣硬化加重。戒煙比較難,首先讓患者認識煙的危害,并為他們創造戒煙環境,采取逐漸減量的方法或用一些代替品替代吸煙。用精神分散法緩解注意力,周圍的人要鼓勵和監督。

2.5 教會患者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長期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建議其備有電子血壓計,方便院外自我護理和保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測量血壓應舒適,情緒穩定,血壓計袖帶松緊適宜。測量前有下列活動:吸煙、運動、情緒變化等,應休息20~30分鐘后再測量。:手臂位置(肱動脈)與心臟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臥位平腋中線。應在固定條件下測量,盡量做到定時間、定部位、定、定血壓計,使測量結果相對準確。

3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方式

3.1 寓教于日常工作中:認真做好各項治療護理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前提,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隨時針對不同個體,不同階段的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給予指導。可以在執行各項操作時邊實施邊講解,如在陪病人做檢查的途中、在巡視病房時、晨晚間護理時、在護理查房等時間,適時將有關的知識教給病人。

3.2 寓教育宣傳材料:通過宣傳畫、宣傳板、黑板報、圖片、錄像、發放宣傳材料、公休座談會組織討論、醫護人員定期健康教育講課等形式,豐富健康教育內容,使病人易于接受。主管護士也可以以病人親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內容,以病人樂于接受的方式,達到教育病人、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常識,提高自身保健意識的目的。

3.3 寓教于社區服務中:入院時留下病人及聯系人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出院時給出詳細的書面指導。出院后隨時電話指導,定期隨訪,鼓勵隨診。建立"生命網"、發放科室及主治醫生聯系卡,提供宣傳資料、定期組織患者來院參加相關護理講座、提供健康咨詢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也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贏得了更廣泛的患者群,擴大了醫院和科室的知名度。

3.4 效果評價

對126例高血壓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評價病人對高血壓健康知識了解的情況,82%的病人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基本了解,76%的病人糾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用藥,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血壓控制效果顯著。

4 討論

高血壓病的病因很多,遺傳、飲食、精神應激、體重、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皆可以是高血壓病的病因,現已證實高血壓病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關系密切。高血壓病的主要特點是長期性、反復發作性、疾病復雜性、預后差、直接影響日常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護理模式的轉變,如何開展體現高水平的保健服務,使患者能夠真正享受到主動、全面連續的身心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培養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術,調整生活習慣,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發展,預防并發癥,減少傷殘程度,延長生命,實施自我管理疾病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102.

[2] 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64-167.

第7篇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04-0042-03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 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全國有1.6億人患有高血壓[1],而且普遍存在著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殘疾率高的“三高”問題,但人們對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夠的認識,自我保健意識也不強[2]。特別是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疾病知識缺乏,遵醫行為不佳是控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其中社區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關鍵[3],以健康教育為主的干預模式是高血壓綜合預防的有效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1 社區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一種干預措施,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改掉不健康的行為,清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4]。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活動。用健康教育形式,以促進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對健康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認識,積極配合治療,有效地控制血壓,延緩和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5]。王志鵬[6]等研究表明開展社區健康教育,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服藥物依從性、并發癥發生情況均得到明顯改善。

2 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

講解高血壓的定義及危害,要讓患者懂得高血壓并不可怕,是可控制的,血壓升高是由多因素的外因與內因相互作用的結果[7]。高血壓病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一旦確診需終身治療,應采取非藥物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原則[8]。.對患者及家屬耐心的講解高血壓病發病機理、發展預后、治療原則及血壓測量的方法,定時監測血壓并記錄,以便調整藥物和劑量。重點宣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2.2 服藥指導

服藥依從性是指患者的服藥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不依從的原因與患者對疾病及藥物知識的了解較少有關[9],尤其是服藥的不依從,如自行停藥、間斷服藥以及自行調整劑量[10],自我保健意識差。要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首先要向病人及家屬講清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自行停藥的危害性,以取得家屬的督促和配合,使病人能自覺堅持服藥[11]。其次要加強患者藥物知識的教育,了解簡單的藥理知識,避免隨意停藥、換藥。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可以發放家庭用藥記錄卡,提醒患者根據記錄卡按時服藥,并記錄具體服藥次數、時間和不良反應,避免漏服多服,提高其服藥的依從性[12]。再次要讓患者了解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如臥床坐起時動作宜緩慢,防止性低血壓造成的暈倒或跌倒等意外[13]。社區護士可以通過上門隨訪,電話交流等形式隨時了解患者服藥情況。

2.3 飲食指導

大規模臨床試驗表明,鈉鹽的攝入量與血壓水平有顯著的相關性,高鹽飲食是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4]。如果每日鈉的攝人量在3.0~5.0 g,預期可使患者血壓下降3~5 mmHg[15]。食用油應選擇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可以通過發放鹽勺、油壺等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戒煙限酒,吸煙酗酒不僅可使血壓增高,還可降低降壓藥物的作用,因此囑吸煙病人應以堅強的意志戒煙[16]。患者平時以清淡素食為主,少吃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宜選擇魚類、兔肉、牛奶;多吃含維生素、纖維素高的新鮮蔬菜;膳食中應增加含鉀多鈣的食物,如綠葉菜、鮮奶、豆類制品等。

2.4 運動療法

運動作為高血壓患者的一種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控制體質量,降低血脂,還能產生降壓效果[17]。有文獻報道:不服藥單純體重減輕5.0%,可使高血壓患者出現臨床有意義的血壓下降,并可增強降壓的效果[18]。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強度、時間頻率,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可選的運動方式有太極拳、散步、體操、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靶心率以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0%~70.0%比較合適。每次運動時間20~30 min,每周運動3~5次。

2.5 心理指導

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任何心理應激都可引起血壓升高。讓患者認識心理因素與疾病關系,強調保持穩定情緒,良好心態的重要性。由于高血壓需終身治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適當增加心理指導內容,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寬慰和穩定患者情緒,增強患者信心,對患者心理狀態變化能實時準確把握[19]。近年來,有人主張配合心理治療方法中的行為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相關研究已取得經驗和成果。而行為療法中的漸進性放松技術(又名漸進性肌肉松弛療法),是美國生理學家杰克伯遜(Jacobson)于19世紀20年代創立的一種放松方法。它根據在有意識松弛肌肉的同時,情感亦感輕松的心身整體反應現象,創立了一種通過對肌肉反復的緊張-松弛循環的練習方式,以促進肌肉放松和大腦皮層喚醒水平下降,進而調整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機體功能,故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有良效。

2.6 自我監測血壓指導

教育患者及其家屬定期監測血壓,教會他們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血壓的正常范圍等[20]。教會患者如何使用電子血壓計,手動血壓計。做好血壓記錄是十分必要的。指導患者每月1次到醫院復查血壓,如有頭暈不適等應及時就醫[21]。莊芹等[22]研究結果指出,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分層的社區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合理飲食、服藥依從性等知識、態度和作為,繼而有效降低血壓。

3 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

3.1 面對面教育

社區醫生和護士每月定期舉行1次,由患者及其照護者參加。采用編印相關講義、護士講課、面對面交流,個別指導,電話隨訪等方式[23]提供面對面的健康教育,這種形式的教育更為直觀、也更加人性化。

3.2 媒體、文字教育

利用小區黑板報、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小冊子、短信互動、衛生站和有線電視播放專題片等形式進行健康宣傳,使不同傳播方式的交互重疊,以擴大健康教育覆蓋面,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3 示范性教育

通過護士的示范及患者之間的親自實踐,指導患者掌握定期監測血壓的測量方法。對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護士應手把手地教,直到患者可自行操作。

3.4 建立護患聯系卡

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建立家庭醫生(護士)責任制服務,通過“聯系卡”將護患關系加以固定,使健康教育更加符合患者實際、更加人性化,為高血壓患者提供連續。

家庭護士全程、全方位負責患者的護理治療、高血壓分級管理、和心理護理服務。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交談患者感興趣的活題,讓患者感覺在和一位朋友聊天,健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徐筱莉等[24]的研究表明:聊天護理方法是一種老年患者易于接受、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社區護理干預方法,能較好的促進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對高血壓疾病的防治效果。

在社區規范化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系統工程。應把健康教育工作融入社區高血壓的目標管理當中[25]。黃定珍等[26]研究表明:通過高血壓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生活方式改變明顯。高血壓僅靠門診和住院治療是不可能長期、有效地控制,為了提高高血壓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在社區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病的必要途徑,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社區醫務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提高全民的高血壓防治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遵醫行為,從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 薇,周 琦,李道逸,等.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6A):71-73.

[2] 顧琳嫻. 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33):6116.

[3] 刑詠.社區健康教育在高血壓防治中的重要性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3):30-33.

[4] 邊美琪.對社區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其效果的探索[J].醫學信息,2010,23(10):3346-3347.

[5] 金愛娟.社區高血壓患者對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3):113-114.

[6] 王志鵬,鄭全良,谷新梅,等.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疾病控制情況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1):2306-2307.

[7] 金愛娟.社區高血壓患者對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13):113-114.

[8] 鄢鳳仙,王云霞,趙月仙,等.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8,7(12):34-36.

[9] 孫葉蕓, 吳愛玲,昌文玲.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5(12):199.

[10] 鄧秋蘭,龐玲玲. 社區護理干預對促進高血壓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J].廣西醫學,2010,32(7):877-879.

[11] 李燕,黎順芝,譚穎媚.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8,15(22):2980-2982.

[12] 敖瑞蘭,吳桂芳,謝菊香.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7):189-190.

[13] 劉琴.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護理干預效果[J].全科護理,2010,8(11):2919-2920.

[14] 聶梅. 16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0,23(7):2184-2185.

[15] 羅玲,劉海蘭,鄧秋蘭.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人遵醫行為的影響研究[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 (4):513-514.

[16] 張艷清.社區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病人遵醫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全科護理,2010,8(4):932-933.

[17] 章菊梅.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5):149-150.

[18] 趙露.社區護士健康教育高血壓病人的重要性[J].健康必讀雜志,2010,1(12):139.

[19] 黃偉蓮,郭桂枝.社區護理干預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0,23(6):217.

[20] 曹東方.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4):139.

[21] 華群娣.高血壓患者社區健康教育[J]. 醫學信息,2010,23(3):281.

[22] 莊芹,程曉鳴,孫任苓.原發性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6-17.

[23] 湯小明,蔡令芳.社區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6):107-108.

[24] 徐筱莉,賀蓓蓓,王佳,等.高血壓患者知信行社區護理干預方法與效果研究[J].上海護理,2008,8(1):36-39.

[25] 林敏.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導[J].健康天地,2010,4(3):100-103.

第8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 健康教育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342-02

心腦血管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而高血壓病是心臟血管病的諸多危險因素中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1]。據統計,高血壓病的患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以高血壓及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慢性病的醫療費用也以每年17.7%的速度遞增[2],給國家和個人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國內外關于如何控制高血壓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高血壓流行是一個群體現象,對人群采取適當的干預,可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系統的健康教育是一種良好的干預手段。本文通過對81例高血壓病患者給予系統的健康教育,隨訪追蹤一年,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81例高血壓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A)及我國新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齡(47.1±10.2)歲,Ⅰ級高血壓50例,Ⅱ級高血壓20例,Ⅲ級高血壓11例,曾有吸煙飲酒史者54例,單純吸煙者8例,只飲酒者10例,合并腦血管病者12例,冠心病者15例,糖尿病者8例。

1.2 方法 先行認知缺陷問卷調查,在對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知、信、行”健康教育[3]。具體地說,就是先運用護理程序進行健康狀況和基本的情況評估,然后形成診斷,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實施計劃和評價效果,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不定期的醫學講座,定期出宣傳板報,贈送宣傳畫頁或小冊子,組織看錄像、DVD及定時組織高血壓患者進行座談討論等。內容上有針對性的進行一對一咨詢,主要包括:①介紹血壓測量的基本知識并教會患者家屬測量(測量結果記錄入健康手冊)。②合理膳食,限制鈉鹽攝入(每日<6g),為動態觀察膳食結構的變化,給患者發放日歷,記錄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③戒煙限酒。④控制體重,適量運動。⑤心理指導,保持患者平和的心態,緩解工作、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壓力。⑥講解高血壓的病因、臨床表現等基本知識以及降壓藥物的服用常識,對醫囑依從性的重要性等。在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讓家人接受干預。健康教育的患者每月電話或上門回訪一次。

1.3 評價指標 患者入選前和干預滿1年后,均進行問卷調查和相關檢查。問卷為自行設計,共50個題,內容涉及高血壓防治基礎知識,相關行為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答案均為二項選擇,答對率60%以上視為合格。相關檢查為測量血壓、體重指數(BMI)、抽血查血脂等,血脂紊亂包括高膽固醇血癥和高甘油三酯血癥。

1.4 資料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輸入Foxbase數據庫,使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包括t檢驗,x2檢驗等。

2 結果

2.1 81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壓控制情況 見表1

2.2 81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衛生行為構成情況 見表2

2.3 81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情況 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的發病,除遺傳因素外,主要與人們過多的攝入動物脂肪和膽固醇,高鹽飲食、吸煙、酗酒、肥胖、久坐、精神過度緊張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從多方面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是國內外公認的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干預是指導患者掌握有關疾病防治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護理能力的非藥物治療手段。而運用護理程序進行的系統健康教育則是一種科學的思維和工作方法,包括持續循環的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步驟。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系統的健康教育更加有針對性,醫務人員與患者保持經常性接觸,緩沖病人的緊張情緒,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采取相應對策,能達到知己知彼,缺什么補什么,對癥下藥的目的。因而對病程進展的控制有較好的效果。

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運用護理程序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血壓下降幅度較大,控制在正常值范圍內,健康教育干預前后自身對照,差異有高度顯著性意義(p<0.01)。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危險因素和防治等方面有較好地認識,在配合藥物治療的目的,能認真做好非藥物治療,即改變相關行為,做到較好的控制飲食,堅持適量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提高遵囑服藥的依從性。相關行為轉變例數干預前后自身對照,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從表3結果可以看出,血脂紊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在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后,控制效果良好,從而減緩病程進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關于前后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由于高血壓的流行是一個群體現象,臨床上應用護理程序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方法,應積極推廣到社區,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控制率,最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總之,開展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幫助高血壓患者掌握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必要和有意義的。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血壓比較(x±s)

注:經t檢驗,教育前后比較:p

表2 教育前后衛生行為構成情況[例(%)]

注:經x2檢驗,教育前后對照:p

表3 教育前后危險因素的變化

注:經t檢驗,干預前后對照:p

參考文獻

[1]楊江柳.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預.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10(6):250.

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2

高血壓病是原因不明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可引起心、腦、腎等器官損害,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控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資料與方法

2009年收治高血壓病患者120例,男53例,女67例,年齡35~70歲,平均59歲。有23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19.17%),其中13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脂,3例合并糖尿病及高血脂,2例合并有其他疾病。

健康教育:①建檔管理:對符合入選標準的高血壓患者在自愿協作的情況下與其簽訂《知情同意書》,要求參加者至少隨訪管理1年,填寫基線表并進行健康體檢,包括一般情況、相關疾病史、家庭史、體格檢查、飲食生活行為、目前治療狀況、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然后按《高血壓社區防治手冊》及《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做出危險度分層,對綜合評估后的低、中、高危/很高危患者進行一、二、三級管理。一級管理3個月隨訪1次,二級管理2個月隨訪1次,三級管理1個月隨訪1次。在隨訪管理過程中,隨著患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增減、靶器官損害的改善或加重、并發疾病的變化等,適時調整隨訪管理方案;②健康教育計劃內容:高血壓病的定義、病因、類型、發病機制及主要臨床癥狀;飲食療法的原則、食物選擇;運動療法的適應證、選擇運動種類及注意事項;心理狀態與病情控制的關系、如何調節不良情緒;口服降壓藥的種類、配伍、不良反應、服用時間及劑量;并發癥的監測及防治;③健康教育實施:生活起居指導:為患者制定并實施有規律的生活起居、運動計劃。高血壓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嘈雜環境中久留。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的工作,保持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情緒平穩。飲食指導:合理膳食,每日攝鈉量為5g,減少熱量、膽固醇、脂肪攝入,適當增加蛋白質,宜食各種新鮮、清淡蔬菜及水果,攝入足量的鉀、鎂、鈣。避免過飽,戒煙酒及刺激性飲料。心理(情志)指導:通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疾病健康教育。

結 果

高血壓患者及家屬都非常認可和歡迎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的形式,固定管理人員,定期隨訪。通過與患者交談提問等方式,大多數患者能夠復述健教內容,掌握疾病預防治療知識,與醫護關系良好,配合治療及護理。

討 論

健康教育為高血壓病治療的重要部分,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辦法是社區防治。健康教育投入少、收效大,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看,是宏觀層次上的高科技,社區衛生服務中的護理健康教育,采用綜合治療模式是減少家庭、社會經濟負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為社區慢性病防治探索出一條既經濟又有效的途徑。護士可以在患者社區防治過程中,通過向患者介紹有關高血壓病的各方面的知識,促進患者防治疾病的意志和毅力。同時社區護士要加強心理學知識、交流技巧和醫學知識的培訓,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健康信念,促進患者自覺進行飲食、運動、心理、藥物治療、自我監測、自我保健的科學管理,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第10篇

【關鍵詞】 高血壓;社區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0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904-02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全球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一殺手。截止1997年底,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1.1億人,并以每年360萬患者的速度增加,目前仍有增加的趨勢。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呈現增多和年輕化的趨勢。結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和社區醫生與群眾緊密相連的特點,將其納入社區健康教育的管理,有利于患者的自我保健、治療,體現了健康教育應用于高血壓病中的重要性。

1 新發高血壓患者的特點

在高血壓的防治中,存在著所謂“三高”、“三低”現象,即高血壓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曉率低、服藥率低和控制率低。當患者確診為高血壓時,由于患者對病因、病情、治療和防治知識了解較少,容易產生害怕心理,情緒會很低落,同時擔心治療費用高,對家庭經濟和兒女有嚴重的影響。患者極易悲觀失望,導致不愿意配合治療和接受教育,甚至喪失了治療康復的信心。

2 確定健康教育計劃

通過評價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文化背景,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等情況,從而確立患者健康知識的需求。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符合實際的健康教育計劃,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效果[2]。

3 確定健康教育內容

社區醫務人員引導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的基本情況,從高血壓的確定、引發的病因和主要臨床表現講解,教會患者關注血壓的波動情況,明確正常值和波動范圍、了解波動的危險因素,從而知道監測血壓的重要意義并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壓計。引導患者注意飲食、運動及相關的注意事項。教會患者控制不良情緒做到合理服用降壓藥,了解降壓藥的種類、用藥反應、時間和劑量。

4 實施教育途徑

4.1 心理疏導 情緒對高血壓病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血壓可隨情緒的變化而變化。保持愉快和樂觀的心情,就會有良好的抗病能力[3]。社區醫生要善于觀察和溝通,把握住患者的心理,關注患者家屬的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引導教育,關心、理解患者及其家屬,疏導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障礙。讓患者保持一個好的心情,不能過于生氣,更不能情緒激動,避免引起血壓的上升,從而有效地配合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消極情緒,樹立其治療疾病的信心,建立有效而良好的醫療關系,有利于病情的及時反饋和溝通。

4.2 飲食指導 日常飲食與防治高血壓密切相關,指導患者飲食要有規律,做到定時定量、合理飲食,低鹽飲食。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多食含蛋白質較高的禽類、魚類,如魚、瘦肉、豆類及豆制品,少食含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豬肉、豬油等;少食鈉過多的食物,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6g:多食鉀鈣高食物,因為鉀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如冬菇、竹筍、花生、香蕉、橘子等。多食富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因為維生素有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特別是V-C能降低膽固醇,多食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蘿卜等;不飲酒過度,不吸煙,過度飲酒、吸煙可引起血壓升高,也是誘發腦出血的因素之一。不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進食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等,多食一些如海帶、海參降脂作用的食物。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合理飲食會有利于減輕體重、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4],對高血壓的影響極為有利。

4.3 運動指導 有氧運動有助于保持標準體重和獨立的降壓。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運動,做到循序漸進,放松情緒,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如散步、打太極拳、跑步、登山等不同方式,運動頻度一般每周3-5次為宜,每次持續20-60分鐘[5]。合理有氧運動不但能增強體質,具有鞏固藥物降壓效果的作用。

4.4 測壓指導 血壓是判斷高血壓病治療情況最直接的指標,提倡自測血壓[6]。自我檢測血壓是高血壓患者應該具有的技能,社區醫務工作者教會患者學會正確使用血壓計,患者要在晨起用藥前、用藥后半小時-1小時,或者上午6-10點、下午4-8點自我測壓,并記錄好血壓情況,根據監測血壓情況,合理調整飲食、運動、用藥情況。并保存好記錄,發現自己的病情變化規律,以此作為醫生參考的重要依據。

4.5 藥物指導 高血壓是慢性病、終身性疾病,離不開藥物治療,醫務人員向患者講明藥物治療的長期性、必要性。根據患者的血壓和全身情況,實施個體化治療方案。要求患者說出自己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方法及不良反應,強調用藥做到定時定量,讓患者明白藥物的作用及不良作用以及在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患者記錄用藥情況,以便系統觀察療效。當出現不良作用及其他臨床癥狀時,應及時報告。

5 小結

通過對高血壓病的患者的情緒、飲食、運動、用藥、吸煙喝酒等環節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病及其危害的認識,提高居民防病治病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配合防治教育,防止和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綜合防治效益。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科技部,統計局.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4:5-10.

[2] 龍黎明.內科護理學[J].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38.

[3] 楊青敏.健康教育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4.

[4] 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和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77.

第11篇

【關鍵詞】 高血壓; 社區護理干預; 行為; 服藥依從性; 血壓

社區護理是社區高血壓病管理的重要內容,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病的社區護理干預,改善了高血壓患者的醫學知識、不良生活行為及服藥依從性,改進了高血壓病的血壓控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1年以來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50例高血壓患者,經過病史、體檢、輔檢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病,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齡42~79歲,平均(48.9±9.7)歲。

1.2 干預方法 患者均被建立高血壓病健康管理檔案,定期系統接受社區護理干預,觀察社區護理干預6個月前、后的效果。

1.2.1 診斷標準 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為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至少3次不同日血壓測量,2次以上血壓值達到該標準者納入觀察。

1.2.2 干預教育方法 定期對高血壓患者舉辦相關知識講座、觀看視頻、發放科普宣傳資料;社區護士和家庭醫生每月到居委會或家庭訪視患者1~2次,測量血壓并進行面對面的健康教育指導,講解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飲酒、不良心理情緒等不良生活方式對血壓的不利影響;改善飲食的原則是低鹽(每天3~6 g)、低脂、低熱量;行為原則是戒煙、戒酒、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3 討論

3.1 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行為和服藥依從性堪憂 從醫院社區醫療和社區護理資料分析發現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缺乏相關預防、保健、正確治療的知識,更沒有有意識地定期監測血壓、竭力控制危險因素的行動,因此,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大多不理想[1-4]。

本課題經過半年的系統性的社區護理干預后,社區高血壓患者的一系列相關醫療衛生知識、飲食行為習慣、服藥依從性都有明顯進步,與文獻報道相似[5-7],說明基層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行為和服藥依從性堪憂,特別需要健康教育干預、需要防治知識,高血壓這種嚴重影響健康的慢性疾病本身也應該經常獲得有效的監測、隨訪,才有利于改善目前高血壓治愈、控制都很糟糕的局面;本組干預后血壓得到明顯控制的結果,不完全是社區護理干預的單獨作用,而是護理干預協助和促進了醫師處方藥物的準確服用,促使患者通過系統掌控危險因素、科學保健、增進服藥依從性而間接獲得的這種綜合效果。

3.2 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必須與良好的患者自我管理相結合 雖然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是一項計劃性、系統性地開展疾病知識、生活起居、行為習慣的健康教育活動工程,能夠促使患者認識高血壓病需要終生服藥的性質、自覺地選擇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高血壓病控制因素的綜合性干預方法。然而,筆者的體會是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工作作用的效果受到患者本身積極性的明顯限制,尤其是健康教育作用的鞏固比較困難,往往是對患者的干預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8-9]。本課題干預后仍然有不少患者的改善有限,就是因為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差,還需要更長期的教育。因此,筆者體會到高血壓病的社區護理和治療效果只有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才能持之以恒。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原理符合社區高血壓這種慢性病防治規律,建議把社區護理的重點放在教育患者習得系統的自我管理技巧上來,長期、科學的患者自我管理以及社區護理和醫療的反復監督才能獲得最滿意的防治效果,值得今后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馬鳳桃,宋麗萍,楊麗潔.高血壓病患者認知行為及態度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8,22(6):1531-1532.

[2] 潘秀娟,李愛群,覃燕平,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社區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1,8(6):107-108.

[3] 魏金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46例社區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2011,17(1):100-101.

[4] 劉勇.心血管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問題[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12):1567-1568.

[5] 許雪梅.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情況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7C):1934-1935.

[6] 樊麗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8,3(7):126-127.

[7] 田佳寧.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飲食護理指導[J].藥品評價,2009,6(4):148.

[8] 肖家連.高職護生對社區護理認知情況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8):126.

第12篇

【關鍵詞】高血壓;疾病知識;健康教育;社區衛生

高血壓病是目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總數已達2億[1] 。社區開展高血壓防治是控制高血壓日益增長趨勢的關鍵,提高高血壓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是高血壓防治的重要目標。隨著社區高血壓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為了更好的對社區高壓患者進行管理,更有效開展針對性的社區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依據當前高血壓臨床研究領域新進展,結合個人臨床體會,分析多年來基層包括社區開展高血壓藥物治療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及對策。

1 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及診斷標準:對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于金華市石門農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200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00例,回收率100%。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2]診斷標準,即患者在沒有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以上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同時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1.2 調查內容及方法:調查內容包括:一般項目即年齡、性別、患者病程年限;合并疾病情況(主要包括心、腦、腎、糖尿病合并情況);血壓監測情況、藥物更改時的監測;治療情況即是否服藥、是否足量規律服藥、是否合理聯合用藥、是否堅持用藥(如不堅持記錄原因)、是否信任偏方驗方、降壓藥物是否會有耐藥等;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包括正常情況的達標血壓、合并其它疾病的達標血壓、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危害或者損害器官。所有表格數據回收后進行是或者否進行定性歸類,以便于統計收集數據。對于是否合并心臟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風心病、各種器質性心律失常,糖尿病診斷標準按照美國糖尿病聯盟(ADA)最新診斷標準診斷,慢性腎臟疾病按照KDOQI2006指南診斷標準。

2 結果

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所有調查結果見表1。

3 討論及體會

3.1 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基層特別是農村人群在我國高血壓患病率調查中位居第二[3]。社區開展高血壓防治是控制高血壓日益增長趨勢的關鍵[2]。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的不合理表現在:

3.1.1 不治療:17%病人還是以前的老觀點,認為收縮壓≥140~150mmHg,舒張壓≥90~95mmHg不算什么,只是血壓偏高,只要沒有癥狀就不用治療,而沒有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因此大多數人不定期檢測血壓,無癥狀不上醫院亦不治療,甚至腦卒中了來醫院,還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3.1.2 38%患者未堅持足量服用降壓藥物,究其原因尚與個人認識有關,這部分人開始比較在乎,但隨后發現身邊有那么多人都是高血壓,好象幾年沒治療也沒什么大礙,也就不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3.1.3 55%患者未規律服用降壓藥物:血壓高時降壓治療,血壓正常就隨便停藥,或者認為只要服藥降至正常,改為小劑量血壓亦一定會一直正常,因此血壓由于治療的不正規波動很大,時高時低可增加對靶器官的損害。

3.1.4 錯誤用藥及對藥物特性缺乏認識:調查發現56%患者存在不合理聯合用藥,甚至同類聯用。更有22%患者道聽途說濫用藥,甚至有部分患者因為聽說一旦服用降壓藥后要終生服藥而拒絕用藥或用偏方驗方。

3.1.5 降壓過快過低:一些高血壓病人希望血壓降得越快越好,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會使病人感到頭暈、乏力,還可誘發腦血栓形成等嚴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平穩降壓。

3.2 目前的醫學觀點是三級預防,因而在基層應當廣為對高血壓相關知識進行宣教,但是本調查的結果卻令人擔憂,表現在患者對高血壓治療目標及危險因素缺乏認識。59%患者單純依賴降壓藥,對危險因素缺乏認識,如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飲酒等不合理生活方式未及時干預和治療,對于合并糖尿病、腦卒中、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血壓的控制更是不達標,高血壓合并腎病、糖尿病等降壓目標和其他降壓目標一致。

盡可能減少上述情況的出現,應加強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使廣大患者其掌握高血壓治療的相關知識,認識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和高危人群,達到降壓和保護靶器官的治療目的。社區和城鄉是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通過開展高血壓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病的預防水平,控制高血壓的患病率,減緩其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社區醫療服務的重要工作之一。

參考文獻

[1] 孫寧玲.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解讀[J],心腦血管病的防治,2005,5(2):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谷城县| 陆川县| 西和县| 齐齐哈尔市| 江华| 林州市| 绵竹市| 会昌县| 庆云县| 大庆市| 蒙自县| 台州市| 江口县| 晋州市| 龙井市| 四平市| 嵊州市| 安远县| 游戏| 郎溪县| 伽师县| 都安| 芷江| 衡阳县| 马边| 焦作市| 泽普县| 泗阳县| 阿克苏市| 河源市| 望奎县| 洛隆县| 吉安县| 惠水县| 阳谷县| 永清县| 胶州市| 新沂市| 鄯善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