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7:27: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基金投資組合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浙江省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高齡化顯著。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減輕在職職工繳費的壓力,顯得尤
>> 浙江省實施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可行性研究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研究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機制研究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研究 試論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配置策略研究 浙江省農民工參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意愿、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策略分析 河北省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研究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資途徑的比較研究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情況研究 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究 云南省農村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分析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問題的思考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模式分析 關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幾點思考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國際經驗及啟示 淺談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增值渠道 廣西簽訂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 浙江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高潔.挪威財富基金——政府全球養老基金的投資模式[J]. 經濟研究導刊.2010(1)
[4] 孫建華.論個人賬戶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障礙的處置[J].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12)
[5] 寧鐘,王宇.中國養老基金的投資監管模式與OECD國家的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07(10)
[6] 呂超.中國養老基金投資組合分析[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
[7] 浙江省統計局.2011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2-02-23
[8] Ariel Pin. The impact of the 2007-2009crisis on social security and private pension funds: A threat to their financial soundnes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 63.2/2010
[9] Emmanuel Mounbaga. The investment of social security reserves during periods of crisis: the experience of Cameroon.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 48, 2/95
(作者簡介:肖金萍,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浙江金華 321004)
(責編:若佳)
馬考維茨(Markowitz)是現資組合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并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于回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并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 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二、投資戰略
投資股市的基金經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資戰略。最常見的投資類型是增長型投資和收益型投資。不同類型的投資戰略給予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但也使投資計劃的制定變得復雜化。
選擇增長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經理們最常用的投資戰略。增長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盈利增長率和贏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斷一家公司的持續增長通常會有因信息不足帶來的風險,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賴的信息相對比較可靠,風險也比較低。美國股市的歷史數據顯示,就長期而言,增長型投資的回報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資,但收益型投資的回報率比較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長型公司會隨著時間不斷壯大,其回報率會逐漸回落。歷史數據證實增長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長期平均回報率趨于相同。另外,投資戰略還可以分為積極投資戰略和消極投資戰略。積極投資戰略的主要特點是不斷地選擇進出市場或市場中不同產業的時機。前者被稱為市場時機選擇者(markettimer),后者為類別輪換者。
市場時機選擇者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減現金增股票,提高投資組合的beta以增加風險;在市場不好時,反過來做。必須注意的是市場時機的選擇本身帶有風險。相應地,如果投資機構在市場時機選擇上采用消極立場,則應使其投資組合的風險與長期投資組合所要達到的目標一致。
類別輪換者會根據對各類別的前景判斷來隨時增加或減少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但這種對類別前景的判斷本身帶有風險。若投資者沒有這方面的預測能力,則應選擇與市場指數中的類別權重相應的投資組合。
最積極的投資戰略是選擇時機買進和賣出單一股票,而最消極的投資戰略是長期持有指數投資組合。
公司資產規模的大小通常決定了股票的流動性。規模大的公司,其股票的流動性一般較好;小公司股票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因此風險較大。從美國股市的歷史數據中可以發現,就長期而言,小公司的平均回報率大于大公司,但回報率的波動較大。
三、投資組合風險
我們已經知道,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用投資組合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度量,而且,增加投資組合中的證券個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但是,由于股票間實際存在的相關性,無論怎么增加個數都不能將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降到零。事實上,投資組合的證券個數越多,投資組合與市場的相關性就越大,投資組合風險中與市場有關的風險份額就越大。這種與市場有關并作用于所有證券而無法通過多樣化予以消除的風險稱為系統風險或市場風險。而不能被市場解釋的風險稱為非系統風險或可消除風險。所以,無限制地增加成分證券個數將使投資組合的風險降到指數的市場風險。
風險控制的基本思想是,當一個投資組合的成分證券個數足夠多時,其非系統風險趨于零,總體風險趨于系統風險,這時,投資組合的風險就可以用指數期貨來對沖。對沖的實際結果完全取決于投資組合和大市的相關程度。若投資組合與大市指數完全相關,投資組合的風險就能百分之百地被對沖,否則只能部分被抵消。
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是由投資組合對市場的相關系數乘以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來表達,而這里的相關系數是投資組合與市場的協方差除以市場的標準差和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因此,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正好可以由投資組合對大市指數的統計回歸分析中的beta值來表達。投資組合對大市的beta值是衡量投資組合系統風險的主要度量。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方差或標準差以及其beta值是投資組合分析和管理中的三個最重要的數據。
在投資組合的另一重要理論是在資本市場理論中引入了無風險資產的概念。在實際中,我們可以將國庫券認為是無風險資產。任何投資組合都可以看成是無風險資產和其他風險資產的組合。于是,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可以表達成大市回報率與無風險回報率之差乘以beta值再加上無風險回報率。
國際金融投資行業也廣泛地使用VAR(Value-at-Risk)的方法來分析和管理投資組合甚至公司全部資產的風險。VAR實際上是衡量資產價值變動率的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假設某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是以正態分布,衡量在確定的概率下投資組合可能出現的虧損金額。VAR值就是用均值減一個標準方差的回報率,可以用來計算虧損。
四、投資組合業績評價
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對投資組合的業績進行評估。養老金、保險基金、信托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主要投資計劃發起人一般會考察投資過程的各個主要方面,如資產配置、資產類別的權重和各類別重的證券選擇。這類評估稱為屬性評估。對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對一個特定的投資策略或投資機構效率的評價,如對有明確投資策略的開放式基金的評估。這種評估叫做指標評估。評估投資組合最直接的指標是回報率。但只有在相同或類似的風險水平下比較回報率才有實際的意義。從美國開放式互助基金的歷史數據可以看到,增長型基金的beta值最高,系統風險最高,相應在牛市時的回報率最高,在熊市時的回報率最低。平衡型的基金則相反。收益—增長型的基金的系統風險和回報率都在增長型和平衡型的基金之間。由此可見,任何一種基金在一個時期所獲得的回報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基金的風險特性和基金在當時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在評估基金時,首先應將基金按風險等級分組,每一組的風險大致相同,然后在組中比較回報率的大小。
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是特定期間內投資組合的價值變化加上所獲得的任何收益。對封閉式基金來說,由于沒有資金的流進和流出,回報率的計算相對比較容易。對開放式基金而言,頻繁的現金流動使普通的回報率計算無法反映基金經理的實際表現。開放式基金的回報率通常使用基金單位價值來計算。基金單位價值法的基本思想是:當有現金流入時,以當時的基金單位凈資產值來增加基金的單位數量;當有基金回贖時,基金的單位數量則減少。因此,現金的流動不會引起凈資產的變化,只是發生基金單位數量的變化。于是,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期初和期末的凈資產值來計算開放式基金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沒有經過風險調整的回報率有很大的局限性。進行風險調整后評估投資組合表現的最常見的方法是以每單位風險回報率作為評判標準。兩個最重要的每單位風險回報率的評判指標是夏普比例(Shame Ratio)和特雷諾比例(Treynor Ratio)。夏普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回報率的標準方差。特雷諾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投資組合的beta值。這兩個指標的不同在于,前者體現了投資組合回報率對全部風險的敏感度,而后者反映對市場風險或系統風險的敏感度。對投資組合回報率、其方差以及beta值的進一步研究還可以定量顯示基金經理在證券選擇和市場時機選擇等方面的優劣。
參考文獻
[1] [美]小詹姆斯L·法雷爾,沃爾特J·雷哈特.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Portfolio Management:Theoryand Application)[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 Richard C.Grinold,Ronald N.Kahn,Active Portfolio Management:A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Producing Superior Returns and Selecting Superior Rerns and
Controlling Risk,Mc Graw-Hill,1999.
[3] 陳世炬,高材林.金融工程原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投資股市的基金經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資戰略。最常見的投資類型是增長型投資和收益型投資。不同類型的投資戰略給予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但也使投資計劃的制定變得復雜化。
選擇增長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經理們最常用的投資戰略。增長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盈利增長率和贏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斷一家公司的持續增長通常會有因信息不足帶來的風險,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賴的信息相對比較可靠,風險也比較低。美國股市的歷史數據顯示,就長期而言,增長型投資的回報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資,但收益型投資的回報率比較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長型公司會隨著時間不斷壯大,其回報率會逐漸回落。歷史數據證實增長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長期平均回報率趨于相同。另外,投資戰略還可以分為積極投資戰略和消極投資戰略。積極投資戰略的主要特點是不斷地選擇進出市場或市場中不同產業的時機。前者被稱為市場時機選擇者(markettimer),后者為類別輪換者。
市場時機選擇者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減現金增股票,提高投資組合的beta以增加風險;在市場不好時,反過來做。必須注意的是市場時機的選擇本身帶有風險。相應地,如果投資機構在市場時機選擇上采用消極立場,則應使其投資組合的風險與長期投資組合所要達到的目標一致。
類別輪換者會根據對各類別的前景判斷來隨時增加或減少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但這種對類別前景的判斷本身帶有風險。若投資者沒有這方面的預測能力,則應選擇與市場指數中的類別權重相應的投資組合。
最積極的投資戰略是選擇時機買進和賣出單一股票,而最消極的投資戰略是長期持有指數投資組合。
公司資產規模的大小通常決定了股票的流動性。規模大的公司,其股票的流動性一般較好;小公司股票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因此風險較大。從美國股市的歷史數據中可以發現,就長期而言,小公司的平均回報率大于大公司,但回報率的波動較大。
2、投資組合風險
我們已經知道,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用投資組合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度量,而且,增加投資組合中的證券個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但是,由于股票間實際存在的相關性,無論怎么增加個數都不能將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降到零。事實上,投資組合的證券個數越多,投資組合與市場的相關性就越大,投資組合風險中與市場有關的風險份額就越大。這種與市場有關并作用于所有證券而無法通過多樣化予以消除的風險稱為系統風險或市場風險。而不能被市場解釋的風險稱為非系統風險或可消除風險。所以,無限制地增加成分證券個數將使投資組合的風險降到指數的市場風險。
風險控制的基本思想是,當一個投資組合的成分證券個數足夠多時,其非系統風險趨于零,總體風險趨于系統風險,這時,投資組合的風險就可以用指數期貨來對沖。對沖的實際結果完全取決于投資組合和大市的相關程度。若投資組合與大市指數完全相關,投資組合的風險就能百分之百地被對沖,否則只能部分被抵消。
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是由投資組合對市場的相關系數乘以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來表達,而這里的相關系數是投資組合與市場的協方差除以市場的標準差和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因此,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正好可以由投資組合對大市指數的統計回歸分析中的beta值來表達。投資組合對大市的beta值是衡量投資組合系統風險的主要度量。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方差或標準差以及其beta值是投資組合分析和管理中的三個最重要的數據。
在投資組合的另一重要理論是在資本市場理論中引入了無風險資產的概念。在實際中,我們可以將國庫券認為是無風險資產。任何投資組合都可以看成是無風險資產和其他風險資產的組合。于是,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可以表達成大市回報率與無風險回報率之差乘以beta值再加上無風險回報率。
國際金融投資行業也廣泛地使用VAR(Value-at-Risk)的方法來分析和管理投資組合甚至公司全部資產的風險。VAR實際上是衡量資產價值變動率的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假設某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是以正態分布,衡量在確定的概率下投資組合可能出現的虧損金額。VAR值就是用均值減一個標準方差的回報率,可以用來計算虧損。
3、投資組合業績評價
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對投資組合的業績進行評估。養老金、保險基金、信托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主要投資計劃發起人一般會考察投資過程的各個主要方面,如資產配置、資產類別的權重和各類別重的證券選擇。這類評估稱為屬性評估。對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對一個特定的投資策略或投資機構效率的評價,如對有明確投資策略的開放式基金的評估。這種評估叫做指標評估。評估投資組合最直接的指標是回報率。但只有在相同或類似的風險水平下比較回報率才有實際的意義。從美國開放式互助基金的歷史數據可以看到,增長型基金的beta值最高,系統風險最高,相應在牛市時的回報率最高,在熊市時的回報率最低。平衡型的基金則相反。收益—增長型的基金的系統風險和回報率都在增長型和平衡型的基金之間。由此可見,任何一種基金在一個時期所獲得的回報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基金的風險特性和基金在當時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在評估基金時,首先應將基金按風險等級分組,每一組的風險大致相同,然后在組中比較回報率的大小。
投資組合的回報率是特定期間內投資組合的價值變化加上所獲得的任何收益。對封閉式基金來說,由于沒有資金的流進和流出,回報率的計算相對比較容易。對開放式基金而言,頻繁的現金流動使普通的回報率計算無法反映基金經理的實際表現。開放式基金的回報率通常使用基金單位價值來計算。基金單位價值法的基本思想是:當有現金流入時,以當時的基金單位凈資產值來增加基金的單位數量;當有基金回贖時,基金的單位數量則減少。因此,現金的流動不會引起凈資產的變化,只是發生基金單位數量的變化。于是,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期初和期末的凈資產值來計算開放式基金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沒有經過風險調整的回報率有很大的局限性。進行風險調整后評估投資組合表現的最常見的方法是以每單位風險回報率作為評判標準。兩個最重要的每單位風險回報率的評判指標是夏普比例(ShameRatio)和特雷諾比例(TreynorRatio)。夏普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回報率的標準方差。特雷諾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投資組合的beta值。這兩個指標的不同在于,前者體現了投資組合回報率對全部風險的敏感度,而后者反映對市場風險或系統風險的敏感度。對投資組合回報率、其方差以及beta值的進一步研究還可以定量顯示基金經理在證券選擇和市場時機選擇等方面的優劣。
【參考文獻】
[1][美]小詹姆斯L·法雷爾,沃爾特J·雷哈特.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PortfolioManagement:TheoryandApplication)[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RichardC.Grinold,RonaldN.Kahn,ActivePortfolioManagement:AQuantitative
ApproachforProducingSuperiorReturnsandSelectingSuperiorRernsand
ControllingRisk,McGraw-Hill,1999.
[3]陳世炬,高材林.金融工程原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4]張金鰲.二十一世紀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5]鄧向榮,王鳳榮,杜傳忠.投資經濟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有資金的流進和流出,回報率的計算相對比較容易。對開放式基金而言,頻繁的現金流動使普通的回報率計算無法反映基金經理的實際表現。開放式基金的回報率通常使用基金單位價值來計算。基金單位價值法的基本思想是:當有現金流入時,以當時的基金單位凈資產值來增加基金的單位數量;當有基金回贖時,基金的單位數量則減少。因此,現金的流動不會引起凈資產的變化,只是發生基金單位數量的變化。于是,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期初和期末的凈資產值來計算開放式基金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沒有經過風險調整的回報率有很大的局限性。進行風險調整后評估投資組合表現的最常見的方法是以每單位風險回報率作為評判標準。兩個最重要的每單位風險回報率的評判指標是夏普比例(ShameRatio)和特雷諾比例(TreynorRatio)。夏普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回報率的標準方差。特雷諾比例是投資組合回報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除以投資組合的beta值。這兩個指標的不同在于,前者體現了投資組合回報率對全部風險的敏感度,而后者反映對市場風險或系統風險的敏感度。對投資組合回報率、其方差以及beta值的進一步研究還可以定量顯示基金經理在證券選擇和市場時機選擇等方面的優劣。
【參考文獻】
[1][美]小詹姆斯L·法雷爾,沃爾特J·雷哈特.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PortfolioManagement:TheoryandApplication)[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RichardC.Grinold,RonaldN.Kahn,ActivePortfolioManagement:AQuantitative
ApproachforProducingSuperiorReturnsandSelectingSuperiorRernsand
ControllingRisk,McGraw-Hill,1999.
[3]陳世炬,高材林.金融工程原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關鍵詞:可持續性綠色校園 環保主題基金 資金循環 五大發展
一、引言
綠色校園在我國首次被提出是在1996年的《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發展,綠色校園的建設發展也面臨著新要求和新挑戰,逐漸從生態環境建設向思想文化建設、學科建設、基礎設施及物質建設擴展。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這一概念不僅包括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還包括堅持可持續發展及堅持文明發展。而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綠色校園的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中,正是黨和國家在時代背景下對綠色校園發展的新要求。然而,如何在綠色校園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中體現和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當今高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黨的十七大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綠色轉型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大重點問題。在投資領域,綠色投資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環保主題基金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漸興起的,近些年來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具體來說,環保主題基金作為綠色投資在公募基金市場上的主力軍,其投資原則和投資策略無不體現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于環保產業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鑒于環保主題基金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理念,本文認為綠色校園建設作為環保公用事業的一部分,理應納入到環保主題基金的投資范圍中來。因此,本文創新性地提出引入環保主題基金參與綠色校園建設,將環保主題基金作為綠色校園建設的一大資金來源,從而構建循環資金利用體系,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綠色校園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助力。
本文從綠色校園資金的來源和用途兩個方面提出如何對綠色校園建設資金進行管理以使其良好地服務于綠色校園建設。本文對現有環保主題基金持有的重倉股所屬行業進行總結分析,揭示其投資現狀并非以環保行業為主,故為其指出綠色校園建設這一新方向,并通過校方的資金管理投資于綠色創業項目以實現資金的可持續循環利用,為校園建設創造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而進行可持續性綠色校園建設,為我國高校校園建設開拓新思路,推動社會可持續性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文獻綜述
在國內綠色校園文化建設基礎理念研究方面,陳駿(2012)從建設綠色校園的意義出發,指出建設綠色校園對環境、學生社會責任感、綠色科研及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施建軍(2010)指出綠色大學是基于打造綠色校園體系并建立低碳能源支持系統,提出從踐行低碳校園到建設綠色大學的理念。蔚東英和王民(2010)通過對以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綠色大學的建設與實施的總結得到建設綠色大學的啟示。另外馬秀峰和李彤彤(2010)從網絡文化入手指出了高校綠色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模式。熊校良(2012)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出發,指出構建綠色校園文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綠色校園建設的方法。
在國外對綠色校園建設的研究方面,Figueredo和Tsarenko(2013)提出學生的環保意識是他們是否參加校園可持續發展建設的重要前提。Emanuel和Adams(2011)與Adomssent等(2007)針對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關心了解程度做出研究。Owens和Hitchcock(2006)通過學生團隊在校園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分析進行研究。Pacheco和Bastante(2016)從消費角度指出決策者應增強綠色法規,促進可持續消費。Oxaract等(2013)以可持續發展教育為出發點對校園可持續課程做出研究。
另外,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對環保相關主題的公募基金進行研究。在對國際綠色基金發展進行研究方面, 蔣華雄、謝雙玉(2012)深入分析了綠色投資基金在各國的發展狀況、投資策略,認為我國綠色投資基金發展緩慢,提出應積極推動其發展。針對為應對氣候變化建立的全球綠色氣候基金的研究,崔連標等(2014)從在發展中國家間進行資金分配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碳減排貢獻原則的分配方案; 崔連標等(2015)還從歷史責任、支付能力角度出發對全球綠色氣候基金(GCF)融資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融資責任分攤體系。在綠色投資方面, 陳志國等(2014)從養老金制度視角經實證分析提出我國新能源指數投資無法滿足養老金基金投資風險收益的需求,提出養老金基金應增加綠色投資。藍虹、任子平(2015)具體論述了PPP環保產業基金的管理模式,指出其融資工具需要進行拓展和創新。
目前,國內外學者不論是在探討綠色校園與可持續發展關系方面,還是在探索環保主題基金投資方面,都已初步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觀點,為推動我國校園建設工作和環保主題基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鮮有學者將環保主題基金與綠色校園可持續建設聯系起來進行專門探討。本文在已有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將綠色基金引入到綠色校園循環資金利用體系中,豐富已有的綠色校園研究。
三、綠色校園資金循環研究
如右上圖所示,本文通過總結綠色校園建設資金的資金來源及資金用途,指出一條擴展綠色環保基金投資到綠色校園建設的新思路――通過校友捐贈、社會捐贈、政府撥款,尤其是公募基金籌集到的資金,投入到校園宣傳平臺建設、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綠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校園綠色產業創新中來,同時將這些用途產生的資金進一步作為公募基金的資金回報,促使公募基金持續、長久地對綠色校園建設進行投資,構成一條完整的資金循環鏈。此方式既有利于環保基金發展,又能使綠色校園建設在物質上實現綠色可持續,從而對綠色校園建設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一)綠色校園資金來源分析。一般來說,綠色校園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三個途徑:校友捐贈、社會捐贈以及政府撥款。首先,對于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捐贈性資金是綠色校園建設資金的來源之一,校友捐贈是學校社會捐贈的主體,是校友對母校提供的有關物質、智力、精神方面的捐贈。然而,這類捐贈性資金大多資金規模較小,所占比例較少,且來源不穩定,大多為一次性捐贈,沒有規律性、周期性。因此,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無法作為綠色校園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其次,對于政府撥款,綠色校園建設資金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政府撥款,政府撥款資金規模較大,在綠色校園建設資金來源中是主力軍。但是,政府撥款資金的使用條件十分嚴苛,限定條款繁雜,資金使用靈活性較低,且多為定向使用資金。因此,政府撥款作為綠色校園建設資金來源也有其局限性。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校友捐贈、社會捐贈和政府撥款作為綠色校園建設資金來源受制頗多,而與之相反的是,環保主題基金不論是從金額規模上還是要求限制上,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因此,本文創新性地提出將環保主題基金引入到綠色校園建設的資金來源框架中,以推動綠色校園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環保主題基金基本分析。本文從近四千種基金中篩選出以下13種環保主題相關基金,它們都符合綠色校園的內涵宗旨,并且能體現出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的含義,如表1所示。
這些已上市的環保主題基金都有其獨有的投資原則。首先,環保主題基金以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為投資理念,它們認為投資于綠色科技產業或公司在獲得良好回報的同時,亦能維護或改善地球生態環境,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在投資決策中,這些基金除了關注那些綠色科技產業或公司,還關注在其他產業中積極履行環境責任、致力于向綠色產業轉型、或在綠色相關產業發展過程中做出相關貢獻的公司,試圖在有效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前提下獲取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穩健收益。此外,政策導向帶來了結構性投資機遇。國家高度重視構建和諧社會,并具體落實到以下三個方面:在發展中實現社會和諧、通過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和諧、推進節能減排謀求自然和諧。無疑,積極跟進這一時代主題帶來的投資機會,可以有效回避政策風險,獲取穩健收益。
然而,通過總結2016年第二季度這些環保主題基金所持有的重倉股數據(取前五),本文得出了與其聲稱的投資理念不一樣的結論,這些綠色基金并非全都遵循上述投資原則――投資于綠色環保產業,而是分出大量的資金投資于非綠色環保產業。經總結,13只環保相關基金中只有5只基金的重倉股涉及環保行業,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重倉股涉及環保行業的5只基金里,對于環保行業持股最多的是匯添富環保行業,占到凈值的比例為25.54%;持股最少的是興全綠色投資,只有3.78%,總體來說,這一持股比例偏低。并且,這些基金投資所涉及的環保行業大都集中在環保工程業、新能源行業以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其余行業涉足甚少。由此本文得出兩個結論:第一,這些基金的重倉股盡管對環保行業有所涉及,但對環保行業的持股占凈值比例偏低;第二,這些基金涉及環保行業的范圍較窄,所投資的具體環保行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至于其余8只綠色基金,所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于醫藥制造業、釀酒食品業、化工制造業、電力行業、計算機信息技術行業以及交運制造業,與環保基本無關。譬如,對于中海環保新能源主題(398051),其持有的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華海藥業、華蘭生物、瀘州老窖、五糧液以及老板電器,它們分屬醫藥制造業、生物制藥業、釀酒食品業、釀酒食品業以及廚用電器制造業,不難看出,這些公司大都屬于普通的非綠色環保產業,與其投資原則大相徑庭;再有富國低碳環保(100056),其所持有的重倉股有網宿科技、索菲亞、跨境通、華海藥業、信維通信,分別屬于通信服務業、家具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藥品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這些公司并不屬于環保產業,因此這些環保主題基金違背了其綠色低碳的投資理念,類似于這兩只違背綠色環保投資原則的基金還有:財通可持續(000017)、匯豐晉信低碳先鋒(540008)、銀華和諧主題(180018)、匯添富社會責任(470028)、興全社會責任(340007)、建信社會責任(530019)。這些違背綠色投資理念的基金占到筆者所收集的綠色基金的75%以上,由此本文得出結論:社會上許多環保主題基金并沒有按照其綠色環保的投資理念進行投資。
本文認為,這種現象亟待改善。作為上市的環保主題公募基金,理應將大部分資金投放到能改善生態環境的、綠色環保的產業中來,譬如本文提到的綠色校園建設。一方面,這符合環保主題基金綠色環保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原則。綠色校園建設能推動綠色低碳理念在校園和社會上傳播,推動產生低碳環保的校園和社會文化氛圍,從而改善校園、社會的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而這也與上市環保主題基金的投資原則和投資理念不謀而合。另一方面,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政策導向對于基金投資選擇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以來,國家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在經濟社引起的結構性變革無疑是基金投資的重要機遇,作為上市的環保主題基金,更要好好把握住這些投資機遇,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投資綠色環保產業,獲取穩健的投資收益。此外,投資綠色校園建設還能獲得良好的回報。通過環保主題基金籌集的資金將用于培養高素質型人才隊伍以及校園綠色產業創新創業,而校園綠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在未來將給這些綠色基金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
(三)綠色校園資金用途。綠色校園建設資金主要用于四個方面:校園宣傳平臺建設、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綠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校園綠色產業創新創業。
首先,關于校園宣傳平臺建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設立專門的綠色校園建設行政組織,負責在校內進行環保宣傳,同時鼓勵學生成立相關的綠色校園研究社團,讓學生自發自覺地參與到綠色校園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利用信息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積極開拓綠色校園網絡平臺,與其他高校共享綠色校園建設成果,并隨時進行交流學習。
[9]Owens K A,Halfacre-Hitchcock A.As Green as We Think?The Case of the College of Charleston Green Building Initia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6,7(7):114-128.
[10]Pacheco-Blanco B,Bastante-Ceca M J.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as an Initiative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panish Public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3):648-656.
[11]Oxarart A,Monroe M C,Biedenweg K.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Ethics of Sustain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3,14(1):6-14.
[12]Y華雄,謝雙玉.國外綠色投資基金的發展現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2,126(05):95-101.
[13]崔連標,朱磊,范英.基于碳減排貢獻原則的綠色氣候基金分配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161(01):28-34.
[14]崔連標,宋馬林,朱磊,范英.全球綠色氣候基金融資責任分攤機制研究――一種兼顧責任與能力的視角[J].財經研究,2015,400(03):65-76.
[15]陳志國,楊甜婕,張弛.養老基金綠色投資組合分析與投資策略[J].保險研究,2014,314(06):1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