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古典園林設計手法

古典園林設計手法

時間:2023-08-01 17:40: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古典園林設計手法

第1篇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現代園林;融合

我國是園林建造最早的國家,商周時就已經在大規模的修建園林,當時的園林模型被稱作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園林的建設特色也在發生著變化,不同地域的造林特點也不同,正是如此,才會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園林特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這一態勢也為現代化園林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使現代化園林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此,筆者首先分別對我國的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特色以及現代園林的設計特征進行了對比,而后闡述了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對于現代園林的影響。

一、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以及現代園林的特征分析

1.對于我國古典園林建設的特色分析

我國古典園林建設具有諸多的特征,究其根本,無外乎它所涵蓋的種類較多,其中不乏私家園林、皇家園林以及寺廟園林等等,這些園林的種類不同,所以所呈現出的特征也不盡相同。

其一,對于皇家園林的特征分析。正所謂皇家園林,從其概念上就已經能體會到它所具備的特征,富麗堂皇、規模宏大、歷史特征顯著等等,這些皇家園林大多規模龐大,建筑的主體較高,比如,北京的北海公園以及頤和園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古典園林不僅對施工以及設計的要求和手段較高,同時它們也與其他的園林種類不同,它們還會存在著園中園的現象,同時,園林的建造初期就會明確主題,而后再針對性的運用豐富的建筑對園林進行點綴,豐富園林的形式和內容。

其二,對于寺廟園林的特征分析。寺廟園林與其他的園林種類也不同,它更加針對寺廟或是其他具有的地域而建造,這些園林由于其信仰和理念不同,因此,最終的園林特色也不同,也正是由于它們的種類多樣,也對我國古代的園林特色進行了拓展和擴充,豐富了園林的形勢,促進了我國園林的發展。

二、對于現代園林的特征分析

現代園林與古典園林相比較,更多的是針對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建造的園林,進而將這些園林特征予以歸納,最終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園林形式。隨著現代化發展步伐的加快,現代化的園林發展更具自然、社會、科技以及其他藝術的特征,促使現代園林的格局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轉變。對現代化的園林特征予以總結,無外乎兩點,其一就是對園林藝術、城市建筑以及城設施等實現了有機的統一,其二則是大多是針對大眾的要求來建造的,更加偏向于顧客的需求。這樣的形勢為現代化園林的建造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對于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我國的古典園林建造特色大多已經被傳承下來,它與現代化的園林建造的特色具有一致性,它的創作方式也對當前的園林建造具有重要的助推性作用,在現代化園林建造的過程中,應當將古典園林的建造特色有效地融入,與時代的發展理念相符合,同時也可以將我國的文化精髓進行傳承和發揚。

1.精細勘探,細致分析

要想將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特色融入到現代化的園林建造中,首先就是要將勘探落實到實處,只有將勘探環節予以良好的把控,才能使后期的設計和建造盡可能的做到因地制宜,進而形成獨特的、適宜的園林建造風格。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設計的效率,不可一味的追尋某種設計風格而浪費了園林的諸多的建筑材料和場地,無法將節約型園林設計理念落實到實處。

2.將情寓于景,凸顯藝術氣息

在進行現代化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要想將古典園林的建造特色實現有效地融入,就要將古典的園林建造的手段和特色予以切實的發掘,不僅如此,還要切實的將其主題內容予以確定,而后分析古典園林建造的表達方式,進而做到將情寓于景,讓人們在欣賞現代化園林的過程中,觀景生情,達到弘揚古典園林的精髓的目的。

3.應用古典私家園林的特色,拓展F代化的園林特色

私家園林在建筑的過程中,不僅對住宅花園的特色進行了濃縮,同時它的建筑手法也為園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私家園林中,可以體會到它特別的韻味和含義,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修養和文藝,這也體現了古代人們所推崇的“雅”的特色,此外,私家園林還具有另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集“居”和“游”的功能于一體,人們在游覽了私家園林的景色之后,將會感受它的別致,并在游玩的過程中,體會到私家園林給人帶來的醉人的感受,同時也會被藝術的氣息所陶醉和熏染。因此,現代化私家園林建造的過程中,也要將這些古典建筑的特色予以凸顯,而后將二者實現切實的結合,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私家園林形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在進行現代化園林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要想將園林設計和特色有效地凸顯出來,就要不斷地汲取古典原料林的建造優勢和表達手法,以此為基礎,實現現代園林建造的古典化,促使現代化園林建造和古典園林的手法實現有機的統一和融合,不僅促使當前現代化園林建造的發展,同時也會將古典園林建造的精髓切實的弘揚。

參考文獻:

[1] 張媛.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禪境的營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創新手法[J].科技與創新,2016,12(5):49.

[2] 謝偉岸.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J].科技創新導報,2012,41(20):46-46.

[3] 陳宇,涂鈞.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光影分析――以江南園林為例[J].中國園林,2016,32(6):117-122.

第2篇

關鍵字:現代園林;園林色彩;古典園林;設計探討

中圖分類號: K9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引言

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注重現代園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園林在設計上將靜態色彩與動態色彩完美組合,將民族傳統文化的意境通過色彩的應用體現出來,使得古典園林更加具有民族韻味。

1.現代園林發展概況

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在藝術形式的理論和實踐上經歷了借鑒、探索、創造的過程,在50年代,園林講究功能分區,注重安排群眾活動和文體娛樂內容;從60年代起,我國在總結園林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園林規劃理論;70 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園林建設注重發揚中國傳統特色,強調以山水創作、植物造景和園林建筑三者統一為主的園林藝術形式。[1]

1.1現代園林特點

現代園林是以植物為主組織的園林景觀,以自然生態學觀點進行植物配置,不僅建立大面積草坪而且體現時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現代園林以減少園林建筑密度,啟用園林建筑新材料、新技術來展現時代氣息。[2]

1.2現代園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現代園林在設計慶典及表現熱鬧場面時,色彩多選擇以紅、橙、黃為主的暖色,這樣的暖色給人朝氣蓬勃的歡。在空間較小的邊緣、高速公路兩邊、街道分車帶多選用藍、青、藍紫為主的冷色,這樣的冷色增加空間的深遠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要使冷色與暖色具有面積同樣大的感覺,就必須使冷色面積大于暖色,而選用什么樣的色彩,取決于園林整體設計追求的感覺。[3]

1.3現代園林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現代園林體系的發展與古典園林體系保持緊密的結合。發展現代中國特色園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態原則,運用鄉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園林景觀設計成一個有機體,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終使現代園林景觀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功能、內涵更高層次的統一。

2.古典園林發展概況

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分為形成、全盛兩個時期。古典園林在唐宋時期形成,開始注重游樂和賞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優美的環境,并對繪畫技術與造園藝術開始應用。明清時期古典園林走向全盛,具體表現為園林功能多樣化、園林建筑的擴大、規模設施樣式的營造、內部的裝修和環境色彩的應用等方面,以此體現中國造園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園林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有意識地對自然風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現出精煉濃縮的自然,運用建筑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筑巧妙融合。我國古典園林因建筑風格和特點分為規模宏大、風格上趨于雍容華貴、著重體現帝王風采特色的園林,如我國現存的最大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以玲瓏素雅、富有江南水鄉特點、講究山林趣味和樸實的自然美的園林,如蘇州園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現(如圖1所示)。

圖1蘇州園林

2.2古典園林設計理念

中國古典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間內,運用各種造園方法將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構配,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體,將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充分體現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國古典園林多以山水為藍本,于潛移默化中表達中國文化生動的意境。

3.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設計分析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栽植多以觀形為主,取色、賞花、聞香、聽音為輔,注重季相與花期的變化,花木的選擇與使用有明顯的擬人化傾向。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栽植設計,植物種類多突破地域環境,主體建筑通過插入其間的硬質景觀,強化軟硬質感的對比。中國古典園林在景觀塑造設計上,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模仿性,而現代園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和全新的藝術處理手法,對傳統要素的造景運用,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與挖掘。[4]

3.1古典園林設計要求

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題和構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質、鄉土植被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古典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認識與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品。古典園林設計要注重設計的明了和雅觀,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園林植物的設計創作,設計需開闊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從造園手法、空間布局、文化特色上開闊更廣泛的領域。

3.2現代園林設計要求

現代園林的設計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華和宏大的園林,而使其遠離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別人的園林設計,沒有自己的特色。現代園林設計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不能沒有人文的關懷,在園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現在園林設計需要將“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來,用環境來培養人的情操。[5]

3.3古典園林設計與現代園林設計手法比較

現代園林在發生革命性創新的同時,保持了對古典園林明顯的繼承性。現代園林設計在揚棄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同時,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態自然拓展,由靜態自然向動態自然拓展。古典園林設計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質強調對“自然”的藝術處理。 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組景方式上分為分區設景即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步移景異;現代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組景方式上表現為:在全面吸收與繼承古典園林成就的基礎上,更加開放與自由,偏重于整體構圖,極少軸線對稱,各景之間流動性強,界線模糊,形態上偏于規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態。

4.古典園林的設計探討

古典園林設計遵循古典造園手法,繼承傳統,吸取精華,創造中國特色園林,對古今中外園林的美學思想、歷史文化進行探討,設計本土特色的園林。

4.1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設計探討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水景在高度提煉和概括自然水體的基礎之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技巧,極其注重水體的配合組景,重在表現其靜態美,動也是靜中之動勢。現代園林設計對景觀中的水景處理,更多地繼承了古典園林中對水景動態美的表現手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動態水景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古典園林用石設計講究特置主景,與水體、植物配合組景; 現代園林用石設計開始營造硬質景觀,使用經過抽象后的規則石景。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園林中的建筑多輕巧淡雅、樸素簡約,其本身成為點景之一;而現代園林設計中的建筑,已逐漸趨向抽象化、隱喻化,建筑空間的構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觀設計之中。

4.2古典園林設計對現代園林色彩的應用

古典園林利用現代園林色彩對比和調和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質載體進行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現代園林色彩對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

現代園林的色彩尋求關系平衡的統一和對比,古典園林將此色彩關系升華運用,將色彩的常用搭配、審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納入其中,為園林景觀的色彩效果營造氛圍。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景觀色彩設計與色彩學理論進行吸納,對色彩應用進行創新,使之創造出新穎的園林景觀環境色彩。[6]

結束語:

中國古典園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構成自然風景,運用現代園林色彩對其進行裝飾,從而表現一個精煉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觀。現代園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觀生態營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古典園林色彩運用的一種升華。

參考文獻:

[1]吳旺杰、吳兆友.現代園林發展趨向淺談[J].當代建設.1998. 01:5-10[2]劉青林.何謂現代園林 [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 .06:10-15

[3]崔素婭、毛白滔.色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 06:7-10

[4]趙蘭.淺談現代園林設計的要點[J].現代園藝.2011. 19:12-17

第3篇

【關鍵詞】古典園林;景觀要素;現代應用

我國的古典園林設計藝術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真實的反映出了某一時期的精神與物質文明。而現代的園林設計在繼承了古典園林設計藝術的精華后,又應時代的要求與發展進一步的將更多元素融合到園林設計中。在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今天,現代園林雖展現出了其自身獨特的發展風格,但是我們仍能從中找到古典園林元素的影子。

(一) 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傳統園林作為我國璀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深深的影響了亞洲文化圈內的朝鮮、日本等國家,并且其影響范圍在發展歷程中不斷擴展,遠播歐洲。最初園林僅僅是供帝王游憩打獵用的苑囿,但隨著社會經濟以及歷史的變革,園林不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廣為流傳,而是通過改造地形來堆山、置石、理水,配以花草樹木、建造亭臺樓閣等構筑以及布置曲徑通幽的園路小徑等方式,用藝術手段來構建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游憩場所就是我們所說的古典園林。

(二)古典園林景觀要素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2.1 古典園林中的自然觀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園林的精髓在于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充分運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靜態與動態空間布局:小橋流水、疊石飛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等,營造出有形或無形的空間性格:花影,花香,蟲鳴等。這些都是在廣博的自然畫卷中經過高度的概括與升華,形成的“高山流水,鳥語花香”的佳境。這些對自然景觀的濃縮與創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會了創作的個人情趣, 形成了中國古典園林“文人山水園”的精華。我們會感受到中國古代園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謂“雖由人作,宛白天開”。

2.2 古典園林中創新思維方式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自然始終是園林創作的素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古典造園以自然山水為創作摹本,造園者通過對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華于園林中,成就了無數美景名園。因此,深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應是園林創作設計的基本源泉。師法 自然的過程就是設計者將自己對自然美的親身經驗加以濃縮概括,提純典型后再用自然元素表達出來分享給大家的過程。

2.3. 古典園林中的設計技巧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中通常會追求意境,用現代景觀設計的思想來講,我們在分析古典園林是一定要注意其內涵,要將園林的意境和所設計的具體實物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要力爭讓人在有限的園林實景中感受到無限的藝術內涵。具體對于景色、情景和意境主要做以下解釋:

其一,景色。眾所周知,沒做園林都是有無數的景色堆積而成的,不過不同的景點代表的情景和含義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景觀設計時,結合古典園林中對景色的要求實現“情”、“境”結合非常關鍵。要做到這點,設計人員在設計景觀時必須將建設,山石,環境同想要表達的意境現結合進行考慮,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其二,情境。這方面主要體現人們對于景色的直觀感受。古典園林的情境通常是通過有限的山水讓人感受無限的想象空間的感覺。要體現園林的情境,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其所處的實際情況,如水面聚而不分,僅在東南和西北伸出水灣小澗,黃石池岸疊石處理成穴狀,卻能造成源頭深遠,使你感到水面與外界寬廣的河流山澗相連,無形中擴大水面界線,給人余意不盡的印象。

其三,意境。一旦人們對于情境有所感觸,自己的思緒將會隨之變化,它是反映大家內心深處深層次的東西,是對我們內心意念的一種升華。通常人的思緒都是隨著身邊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古人通過題額、置石等手法來表達園林中的景觀精髓。作為景觀設計工作者,帶動人們的思緒,讓大家產生一種積極,舒暢的思緒和重要。要做到這點,不僅要通過樹木、山石、水景、建筑、雕塑等因素的組織,注重景物的外形、尺寸、空間比例、色彩等具體細節,讓人感受其中的美感;再通過層次性的光影、質感、氣味和聲音的結合讓人對其產生聯想;讓人感受環境的優美,享受自然深處的舒適,使人的心靈獲得釋放。

2.4 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其一,因地制宜的造園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里的因地制宜是兩方面的,第一就是景觀在創造時要保證與基址沒有大的出入,第二就是在布置上要分清景點的主配關系,滿足整體的需要。很多人在進行設計時都會比較重視結合場地的特點來造景,但是對于按項目的特性因地制宜來布置景點卻經常性的忽略。如在中華世紀壇的設計上,原始的設計版本中有許多復雜的景觀,不過在最終定案時卻都刪掉了,世紀壇的建筑形體是由簡單的曲線以及圓形線組成的,然后用大量的植物來拱衛中華世紀壇。此外還有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其設計方案在最初同樣有不少景觀元素,但考慮到公園的特點,在最終定案時該公園從園路的線形到植物的配置,皆以明城墻為主來展開的,讓城墻周圍有一個自然的環境。而簡單的設計也順利的讓公園與城市融合在一起。設計者在進行創作時,要想借鑒古典園林的設計,就要真正的理解何為“因地制宜”,因為只有通過借鑒這種理念而設計出來的作品,才是對古典園林設計理念最好的繼承與發展。

其二,移步異景的造園手法

古典園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移步異景就是蘇州的退思園了。蘇州退思園中的每一處植物和建筑都能單獨成為一景,當組合來看時有能同其他的景觀相互呼應,如其中六上六下的坐春望月樓“內納涼,有四面荷風習習”,可自成一景,著眼于整個內園,其又與“眠云亭”、“歲寒居”、“攬勝閣”以及“桂花廳”等景致遙相呼應,可謂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移步異景的經典。而現代的天津人民公園,其在整體景觀上就具備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質,可謂是園中有園、移步異景,其中的亮點當屬園內的環形河,該河將園景自然分為五個區域,各個區域單獨成景卻又相互關聯,情趣各異、錯落有致。

其三,園林要素在現代運用中的變革

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園思想。其在狹小的空間中表現恢弘的自然山水之勢。山石、茂林、碧泉等基本素材,同樣是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首選。充分利用古典園林要素,結合現代園林設計表現手法,通過景觀格局重組、輔之以現代科技景觀材料,巧妙配合光影、氣流、溫度、濕度等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氣候因子與地域本土文化,完美地表現當今人與自然的和諧,讓現代景觀設計更具人性化、區域特色化。換而言之,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絕不能粗枝大葉的套用古典園林的造園要素,須“借”而有“鑒”,充分地考究其要素的特質特性,大膽地尋求“變革”,追求突破與創新。

3 總結 :

因此,古典園林元素在現代應用研究的研究范圍里,不同地區應采用不同的視角,側重于不同的研究重點,既要抓住現代社會的前沿和熱點,更要注意面對地域的需求,不斷傳承與創新突破,拓寬應用領域及形式,結合實踐加強對傳統要素應用、景觀人文體現、新型材料的研究,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可實施性,讓古典園林景觀要素在現代景觀設計與研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傳統文化;園林設計;儒道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涌現與擴展,現代城市園林設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現代園林設計與現代建筑又有本質的區別,園林又承載了一個城市和地方的文化內涵。這使得園林不僅僅是市民頻繁活動的公共場所,同時也是旅游景點,一個城市的文化代表和傳統文化的載體。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禪宗以及地域民族文化對于園林設計的影響至深。

一、儒道文化

儒家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以“仁”為核心是,講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儒家思想講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處,將“仁者愛人”的思想在園林設計中有充分的體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造園者的設計。儒家崇禮尚德的思想在園林設計中華的體現主要是天圓地方。如蘇州古典園林以宅為主、園為輔,位置因地制宜,而住宅則為規格嚴謹的禮教建筑,建筑的色彩、大小、門檻高低等都是禮教思想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再如儒家思想的孔顏之樂以其標舉寡欲、容膝自安成為蘇州園林立意構景的重要思想。總之,儒家思想無論是對中國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園林設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強調人應該順應自然。“道法自然”為園林設計提供了一種造園思想和造園手法,強調“以自然為師”,所有的建筑、山水、植物等都順應自然地勢,與環境融合為一體,以達到“雖為人作,宛若天開”的視覺效果。另外道家講究返璞歸真,反對過于裝飾和雕刻,無論是園主還是有游覽者在園中都會有不經意的野趣發生,給人以自然、真實而不做作的美景感受。另外道家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強調順用自然,講究超然物外的情感感受和隱逸的情感需求。因此古典私家園林的設計很多是滿足了園主或者文人的“退隱”的情感需求,讓園林不再是單純的住所而也是情感避難所。

二、禪宗文化

禪宗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講究明心見性、直指人心,強調內心對佛性的感悟,重視自然、回歸生活,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禪宗思想無論對古典園林設計還是現代園林設計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于意境美的追求和園林中體現的造園者和園主的審美情趣和自然寧靜的自由境界。禪宗思想中的迷失論、境界論、本心論、開悟論等思想體系對于園林設計的審美情趣和造園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禪宗思想對于園林設計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禪宗的核心思想、禪宗的修行方式、禪宗的參禪對象三個方面。禪宗思想的心性論注重人心靈的感受,讓園林設計融入禪意的同時,也能讓園主和游人在園中體驗充滿禪意的精神內涵。禪宗坐禪的修行方式對于園林設計產生了直接影響,促使非常多的園林都設計有坐禪亭、坐禪林等打坐空間。

三、地域文化對園林設計的影響

在不同社會結構和自然地理環境、民俗風情習慣、政治經濟環境等造就了三秦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眾多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逐漸成文園林設計的創意源泉,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園林設計的造園思想和造園元素,讓地方園林設計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可謂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園林。地域文化對園林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形、氣候、人文思想等方面。如在地形方面,園林設計講究天人合一,讓園林看起來“雖未人作,宛若天開”的意境,讓園林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如北京頤和園的就充分利用翁山的由山谷,山坡,凸地等地形,形成了頤和園嵌山水抱獨特特點。而蘇州園林在設計和造園方面多利用太湖石這一頗具的方特色的造園元素,豐富的疊石手法以及太湖造型特色使得蘇州私家園林的地域特色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氣候方面,北方氣候相對干燥、少雨,對于園林設計多圍繞自然河流而建,而植物主要以松柏這樣的大型綠色植物為主。南方則溫潤多雨,植物枝葉繁茂,園林設計以私家園林為主,多依水而建,小水景較多,植物種類多樣且枝葉繁茂。如嶺南園林所在地域潮濕多雨且炎熱,因此園林設計為了達到抵御臺風和遮蔭效果,多將建筑連成一片。地域文化中的人文特色對園林設計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如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就因其政治環境、人文特色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園林設計風格。

四、結語

園林設計的造園手法多樣,設計要素包羅萬象。中國傳統文化是既是園林設計重要的設計靈感和設計思維的重要源泉,也是園林設計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并且在園林設計的建筑、植物、山水等造園元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演繹。現代園林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造園技術,更是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讓園林設計更多體現人文魅力、地域特色、民俗民風等文化特性。相信中國傳統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滲透和體現,一定會使現代園林設計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賈建中,端木岐,賀鳳春,何昉,尊崇自然、傳承文化、以人為本是規劃設計之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30年回顧[J],中國園林,2015,31(10):24-31.

[2]李娜娜,孫靜,李珊珊,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體現[J],現代園藝,2012.06.

[3]武新,王瑩,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影響[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11.03.

第5篇

關鍵詞: 設計語言 古典園林 現代園林

“園林設計就是園林的籌劃策略,指利用各種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創造和安排環境空間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間審美為主導的藝術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園林設計這門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它包括文學、藝術、生物、生態、工程、建筑乃至現代高科技的知識等,涉及諸多領域”①。現代園林是為大眾服務的,不似古代只有少數人才能享受、欣賞園林,例如皇家園林頤和園,私人園林拙政園等。現代園林設計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注重人的主體性,無論是在地形的選擇、植被的配置,還是水景的營造、園路的鋪裝等方面都是以人為本的,另外還必須注意幾點,如要遵循理性主義,局部要與整體相協調等,注意自然與人和諧相處,也就是設計中經常說到的“天人合一”,不能過于注重人的作用而忽視自然,它要求人們用藝術與技術的手段處理好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

一、古典園林藝術

(一)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園林有很多種,有宮廷園林、自然山水園林、陵寺廟觀園林等,但它們主要都是由建筑、山水、花草樹木等構成的,通常都富有詩情畫意,比較注重藝術性,可以說有點仿造自然,注重自然美,一般的園林中都有假山、流水、花草樹木等景觀,通過隔景、借景、障景等表現手法體現藝術性。“中國古典園林是自然山水式園林,園中多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這些自然山水雖通過疊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擬而成,卻濃縮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風光,在園林中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體現著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②。而且很多園林植物景觀的配置會根據地方特色,或者季節性、藝術性等來選擇,例如拙政園的紫藤花、留園的銀杏等。園林中還有大量的建筑,如亭榭、樓臺、長廊、廳、堂等,讓人們隨時有休憩的地方,可以一邊休息一邊欣賞景色。另外,中國園林還比較注重對牌匾、楹聯、雕刻、石碑等的運用,例如恭王府花園中的“福”字碑,中國古典文化可以通過上面的文字傳遞出來,體現出一種比較深刻的內涵。

(二)西方古典園林

“西方園林藝術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嚴謹的理性,一絲不茍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發展。西方造園藝術把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作為基本信條,提出‘完整、和諧、鮮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園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為主體,園中中軸線較明顯,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軸線的起點,在全園中有統帥的作用,而中軸線周圍都會布置有雕塑、噴泉、水池、樹木等景觀,布局較嚴謹,講究秩序美、幾何美,比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噴泉、雕塑等都是經過嚴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建造,園中多數都會布置花壇,樹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園林主要是以16世紀的意大利園林、17世紀的法國園林及英國園林最突出。

二、現代園林設計語言

(一)造景藝術語言

中國園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點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對景等。比如點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聯、匾額、碑刻等對園林內景觀及空間環境等特點進行高度概括,另一種可簡單地理解為對園林風景的點綴和修飾,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從修竹,被點綴的隨想也不盡相同,山體、水面、建筑群無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體都可用來點景,楹聯、石碑、雕塑、噴泉等都可以,點景的運用比較自由,在現代園林中是造景藝術的一種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運用就是把園外的一些景物納入園林的視線范圍內,讓人們在園內暢游、欣賞景色時能欣賞到園外的景色,可以豐富園林空間的層次,增強風景的多樣性,擴大觀賞者的視野范圍。如“保利國際廣場,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鄰歷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園。在園林景觀設計時,為了將園外的琶洲塔公園之景引入到園內來,建筑物的錯動布局形成了進入中心花園的重要門戶空間。從東南向的門戶空間觀賞,場地上的林地與遠方的琶洲塔公園在視覺上連成一體,琶洲塔公園的林地景觀也就成了本項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種表現手法,利用門洞、窗戶等把一個局部的景觀框在特定的框內,使其達到畫一樣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園內的景觀風景,將空間分隔開,園中路邊的樹就是一種簡單的隔景的運用。現代園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繼承了傳統的造景手法,同時又在不斷發展,將現代園林景觀要素和現代人們的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

(二)造園藝術語言

造園藝術有空間布局、地形選擇、植被配置、園路鋪裝、水景營造、景觀小品等,在園林營造中,特別是中國的園林,山和水的結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慮整個園林空間的布局和營造。園林中的各個景觀、植物、水體、園路、小品等都要根據整體空間安排好。

地形是園林景觀設計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們都比較喜歡舒適、穩定的環境,而地形變化較大會讓人感到不適應、不舒服,所以在園林設計時應當避免對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頤和園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萬壽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長廊而分隔開的。

植物是景觀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植物不僅具有造型美,還有組織空間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時需要注意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其他景觀之間的關系。植物的配置不僅要有藝術性,還要有功能性。“通過植物的帶狀與片狀設計,形成綠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領域空間,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滿足人的私密交流;通過植物的特色藝術景觀,形成重點景觀環境,吸引人氣,促進人與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園就選擇了像雪松、大葉黃楊等枝葉發達、枝條的開張角度小的喬灌木,隔離效果最好,適宜形成私密園林空間,人們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賞。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園中勞瑞花園的樹林墻,不僅可以分隔環境,還可以吸收噪聲,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節配置的,人們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

園路鋪裝和水景的設計很重要,園路可以是磚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導游人按照設計的意圖、路線、角度欣賞景觀風景,所以園路的設計要與園內的景觀相聯系,并且風格要一致,利用園路讓人們在行走中欣賞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觀設計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為動水和靜水兩類,水景的設計應該根據環境、氣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設計,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強的親水性,在水景設計營造中,要盡量縮短人與水景的距離,所以應該在水面上設置親水平臺、棧道、觀景橋等景觀小品。在設計娛樂水體景觀時,要設置開放式或無障礙式水體場地,為人們提供融于水體的機會。例如千禧公園的皇冠噴泉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娛樂水體景觀,在水池中經常會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還有其噴泉上變換的人臉都是這個城市中的居民,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與人的互動性。造園的藝術語言最基本的是這幾類,當然還有其他分類,人們在建造園林時要充分考慮自然和人的雙重因素,秉持以人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藝術語言

建筑在園林的營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慮建筑的整體布局,其次要考慮建筑的功能分類,比如實用性建筑、觀賞性建筑、溝通景點的建筑等的設計營造,還有地域、民族、社會等關系。一般來說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個園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還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質、造型、功能、大小等許多因素決定,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體形象,比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勢平坦、視野開闊的地方,而體積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時還要考慮園林整體的布局及各景觀之間的搭配。園林是集休憩、娛樂、游玩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所以建筑設計要有實用性的,也要有觀賞性的。實用性的有亭子、樓閣、廳堂等,觀賞性的有亭榭、雕塑、噴泉等。其中雕塑與園林景觀的結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觀賞、點景的作用,可以傳達各種理念與信息,還可以起到統籌空間的作用。溝通景點的建筑可以是橋、長廊等。我們在營造建筑景觀時還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設計建造園林時,就要融合當地的特點,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粉墻、黛瓦、馬頭墻,還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與這些特點相協調、統一,再融入現代因素進行設計營造。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園林設計有很多設計語言,除了上面說的造景藝術語言、造園藝術語言、建筑設計語言外,還有裝飾文化語言等。我們在現代園林建設中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有所創新;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文脈、歷史、地域、社會的關系,又要考慮時代的發展,在現在擁有的條件下要結合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努力創造出更好的園林藝術。“現代園林意境的營造有賴于現代園林設計人員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充分領悟與利用山水等園林建構元素的內在含義以及園林設計人員的能動性的發揮。同時,結合其他方面的各項努力,相信現代園林意境的營造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深化與提高”⑦。

注釋:

①鄧定超.論園林設計與園林藝術[J].廣東科技,2007(170):271-272.

②③宋文超.現代園林藝術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④王其鈞.中國園林建筑語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71.

⑤魏保枝.傳統造景手法在現代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1.

⑥余聲.基于設計心理學角度的景觀營造設計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218-230.

⑦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現代園林意境的營造[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6):94-95.

參考文獻:

[1]鄧定超.論園林設計與園林藝術[J].廣東科技,2007(170):271-272.

[2]宋文超.現代園林藝術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3]王其鈞.中國園林建筑語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魏保枝.傳統造景手法在現代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1.

[5]余聲.基于設計心理學角度的景觀營造設計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218-230.

[6]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現代園林意境的營造[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6):94-95.

第6篇

“園者,畫之見諸于行事也。”中國山水畫與園林在發展歷程上的吻合,可以通過許多山水畫家本身就是杰出的園林設計者來體現。歷史上許多擅長山水畫的畫家本身就是著名的園林設計者,而許多園林也因一些著名畫家的參與設計而變得名聲大震,如元代畫家倪云林參與設計的蘇州獅子林,畫家李流芳設計的占漪園,文徵明設計的拙政園、紫芝園,唐寅設計的桃花塢,宮廷畫師葉洮設計的暢春園,畫家袁龍設計的退思園等。此外,寄暢園、休園、東園、耕漁軒等都是在文人畫家的直接指導下設計的。中國山水畫與園林都既包含著自然山水之美,又凝聚了藝術精華之美,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民族特性。由此可見,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一直深受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影響,而中國古典園林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中國傳統山水畫對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剖析

山水畫家參與園林設計必然會以繪畫的理論和技法來指導園林設計,以營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山水意境,這就不僅會使畫論直接成為造園理論,還會使山水畫與園林在創作手法和創作思想上相互影響。自古以來,山水畫家參與創作設計的園林不計其數。

(一)立意

“巧密于精思,神儀在心”“意在筆先”說的就是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指畫家對客觀事物反復觀察后而獲得的主題思想。立意既是畫家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影響作品意境和品格高低的重要因素。立意既是創作的起點,也是創作的終點。山水畫不是畫家對客觀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后創作出來的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作品。園林設計也是如此,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和規劃思想,即立意。一個好的園林設計不僅要有好的立意,還要相形度勢,揚長避短,有較高的藝術思想境界,在這樣的立意組織下設計出來的園林才是不著痕跡、渾然統一的。如蘇州拙政園中的積水洼地,由于地勢較低,因而在設計時仿效太湖的水鄉景色,以水為中心,以賞荷為主,所有建筑依水而建,將景秀華盛的神韻與獨特的地理條件相結合,既突出了荷風送香氣的意境,又體現了中國山水畫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論思想。

(二)構圖

雖說山水畫構圖與園林布局屬于不同的藝術形態,但由于二者都是一種理想的圖景創造,都是一種于天地之外的靈奇,人們在游覽園林時看到的仍是一個個具體的畫面,因而人們常以山水畫中的圖景來設計古典園林,而山水畫中的構圖手法自然也成為園林設計的重要方法。經營位置是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之一,是一種重要的章法構圖術語,在六法中居于主導地位,一切形象安排都要受經營位置的統轄。經營位置,也稱置陳布勢、章法布局,是指在繪畫前要對畫面構圖進行仔細的揣摩,在千變萬化的事物中理出脈絡、分清主次,這既是繪畫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山水畫構圖手法在園林的山石配置、建筑安排上有著很好的體現。在園林有限的空間中不僅要塑造出花樣繁多的風景,還要體現變化與多樣性的統一,這樣才能營造出優美而自然、多樣而統一的藝術效果。山水畫構圖與園林空間布局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山水畫構圖中的許多原則在古典園林設計中同樣適用。如山水畫在布局上講究主次分明,以橋梁、屋宇等來襯托和點綴山水,山水畫中背山臨水、水中設島等已逐漸成為一種理想的環境觀。這種環境觀在古典園林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古典園林中景物眾多、高低錯落有致、主從關系明確,從布局上來看,全園的重心是主要部分,次要部分既具有獨立性,又從屬于主要部分,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呼應。如蘇州園林中以水為中心,山水參差起落、花木點綴、建筑疏密相間,一步一景,層次豐富、意境深遠。當然,山水畫構圖與園林布局設計之間還是存在著差別的:山水畫中的景物主要通過畫面位置來體現,因而表現在畫面上的景物既具有畫境空間布局的含義,又具有畫面構圖布局的含義,體現的是一種二維空間。在園林設計中,游人觀賞到的是一個三維園林空間畫面,隨著游人的移動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景物。

(三)元素

“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云為神彩”“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石為骨”“水為血脈”“寺觀、村落為裝點”,山水、樹木、花石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常用的繪畫元素,這些繪畫元素也是構以成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元素。傳統山水畫畫家非常重視對山石的選用,如郭熙曾這樣描寫四季山石:春山艷、夏山翠、秋山凈、冬山淡。山石的選用在園林造景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如揚州個園以四季假山來傳達借物傳情、營造理想的山水意境。此外,園林景物與建筑在空間中的相互融合,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互滲透,山水、花木、建筑之間相互穿插、彼此協調,既實現了可游可觀的目的,也達到了物我同一、心物相照的藝術境界。

(四)意境

意境是中國所有藝術追求的最高審美范疇。好的山水畫不是自然山水景物的簡單描繪,而是“境生于象外”,是自然景物的藝術再現,是在有限的物象之外表現無限的意象。我國古代畫家提出的“以形寫神”“不求形似求神韻”“畫意不畫形”等都是意境思想的具體化。“詩情畫意”是我國古典園林設計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園林設計中的意境是對山水畫意境追求的延伸。在園林設計中,意境是指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營造一種精神環境,以有形有色有聲音的景物塑造來創造一種無限意境,為人們提供一種思想感悟環境。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我國園林設計由于文人畫家的參與而具有了濃郁的情感色彩。文人造園如作文,情與景統一,意與象統一,堆石鑿水、栽花種樹,以展示風景的形式抒發真摯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表達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在中國山水畫中,不同的植物被賦予不同的個性,如蘭花象征著淡泊明志、梅花象征著堅強不屈、荷花象征著出淤泥而不染等。在我國園林設計中,設計者也常常以這些植物來體現主人的個性、寓意造園者的氣節,如揚州個園的主人以“無個不成竹之意”來寓意其氣節的高尚和品格的清逸;柳宗元以“愚溪”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標榜自己孤傲不群的志向。中國山水畫常以寫意的手法來表現自然之美,中國園林要在有限的空間中表達和再現無限的自然之美,就需要借助于山水畫中的寫意手法。“凝固的詩,立體的畫”是中國園林表達意境的獨特方式,江南許多私家園林在設計時常使用假山、漏窗等阻隔視線,看似普通的景色,幾經周折才能看到全貌,帶給人深邃的聯想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使園林景色的意境倍增,意蘊更加含蓄深遠。

三、結語

第7篇

1川西平原典型案例

該住區環境設計以“出水芙蓉”為設計理念,將雨水景觀設施與“芙蓉花園小區”景觀設計交融,在景觀的功能性與裝飾性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景觀承擔其責任,成為一種新型的小區景觀設計,較為典型地運用了古典園林設計手法且有所突破。

設計中運用大量的生態技術(譬如LID)來完善方案,并且結合社區這個城市中的最基本單元,努力尋找解決城市洪澇問題的方法。小區入口橋采用實木鋪設,體現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園林韻味。入口橋兩端均設計有跌水景觀,正應古色古香的“小橋流水人家”;橋的前方設計有一面類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觀墻,給人既古典,又現代化的感覺。循小區主道路依次設置小陡坡、雨水種植溝、大型雨水花園、公共藝術品、休憩廣場、涼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園、魚水走道,這種將古典園林小品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的手法,讓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設計中依舊保持生命力,并且發揮著獨特的生態作用。

小區的周圍分別設計有雨水滲透池、兒童活動區、游樂區、木棧道、行人商業街道、雨水樹池景觀、商業街活動區、商業街旁綠化等,充分考慮到因大量降雨導致的生態解決方案,又不影響整個小區的園林造型與功能,因此實乃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延續。

2景觀設計手法應用的現實意義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口劇增,資源稀缺,生態失衡,環境問題愈來愈明顯,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規模生態災難將一觸即發。近年來,城市暴雨洪澇災害尤其明顯,如雨季的廣東潮州、東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區已遭受暴雨所引發的局部洪澇。在如今“綠色建筑”和“低碳社會”的大背景下,該設計充分體現了生態在景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讓景觀承擔生態恢復能力,才會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談美麗。在人們在為前工業化帶來的便捷感到慶幸時,同時也給后工業時代的未來發展留下了禍根。

在人們改造大自然獲得短暫的勝利時,大自然已經進行了有力回擊。我國廣東潮州梅州,東北三省的嚴重洪澇,除了毀壞房屋、莊稼,同時也奪去鮮活的生命,讓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區也發生了洪澇,造成人員傷亡。當初人類改造自然,現在自然予以回擊。在這個嚴峻的現實面前,設計師們必須反省設計的目的,重新審視自己對設計的認識,更好地認識到設計除了解決問題,同時應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態恢復更加重要。這一點認識也是園林景觀設計師需要具備的素質。

3結論

麥克哈格在1967年寫的《設計結合自然》中提出了應當在規劃中注重生態學。他說:“如果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城市,而不是一個窒息人類靈性的城市,我們需要同時選擇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結合自然的設計是必不可擋的趨勢;延續并將古典園林設計手法應用于現代景觀設計理念之中,也是當代設計師的一大責任。

作者:李星葦 單位: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第8篇

關鍵詞:園林設計;空間;自然風景;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7-0024-02

1 引言

空間是抽象名詞,一提到空間,就會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對空間都會形成不同的看法。古巴比倫城是一座歷史名城,被稱為“冒犯上帝的城市”,其園林設計通過虛實結合的空間處理方法展現了莊嚴和肅穆的氛圍。古印度園林設計的空間盡顯佛教的神秘莫測,運用小中見大、實中求虛的處理方法,給人一種虔誠、清幽、神圣之感。中國古代園林在空間上的設計是從漢唐時期的皇家園林發展到明清時期的私家園林,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國古代園林設計水平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狀態。其園林設計在空間處理上別具一格,展現出溫文爾雅、韻味十足的意境,體現了詩情畫意之美,堪稱園林設計中的經典。

園林設計的終極目標是創造一個既具有特色、又富有美感的的藝術空間。而每個空間的形狀、面積、顏色、構造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些綜合因素詮釋了空間質量的優劣和功能的大小。在園林設計中不但要考慮空間的特點和獨創性,還要注意環境中各空間的協調性。

2 園林設計中的空間因素

2.1 園林空間設計要考慮使用功能

任何一個園林空間都是人們活動休閑的場所。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人的因素。設計師要慎重考慮空間設計能給人們提供的服務,其功能包括安靜型、熱鬧型;閑庭信步、細品慢看或是遛鳥練劍、狂飆拉丁舞;陽光、海洋、沙灘型或是廣場、噴泉、納涼型;人文景觀型或是兒童游樂型。因此設計目的必須要明確,設計師們帶著這些目的,根據具體情況去考慮,設計出的園林空間既能讓人們心滿意足,又會符合城市規劃的藍圖。

72.2 園林空間設計要有自然風景特色

園林空間設計要充分利用自然風景,給人們營造回歸自然的感覺,這種感覺的營造可通過借景,框景等設計手法來實現。即有意識地把園林之外的自然風景借到園內來,以增加園林空間的美感。通過這種借景之法可讓園林空間蘊含更多的自然景觀因素,達到收無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的方法有消除障礙物法、突破園林界限法、虛景借鑒法等。如頤和園在空間設計上,就曾借用西山和玉泉山兩處名勝作為背景,讓夕陽中的頤和園獲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長天一色”的美稱。而利用框景的手法去選取自然風景是指用園林空間中的門、窗戶、石洞以及樹枝交叉形成的空間把遠處的自然美景蘊含其中,既能增加園林空間的美感,又能凸顯園林設計手法的藝術性。

2.3 園林空間設計要蘊含文化底蘊

文化是美的內涵,園林設計是設計師對自然美和人文美有了深切感悟之后,通過各種設計手段來糅合這種自然和人文之美。因此,設計師們應在園林空間的設計中融入各種文化元素。在園林空間中融入文化元素即是使園林空間設計具有“弦外之意”,蘊含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象和主旨。如蘇州園林就是因為蘊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文化而享譽全國,獲得了“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在蘇州園林設計中如庭園入口的照壁,其照壁寬大、高深,背后隱有美景,可以說是對內景的一種遮擋,其實卻是一種引入入勝的手法,因照壁上通過書法,篆刻,文字或者繪畫闡述了文化背景,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也是

因其獨特的古典皇家文化而聞名遐邇。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是一個具有南方園林特色的園中之園。園內的一座石橋上篆刻了乾隆皇帝所賜“知魚橋”三字,這三個字源于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論辯。設計者如此設計正是有意為凸顯頤和園的文化底蘊而為之。由此可見,文化含量在園林空間的設計中占據著重要因素,而在園林空間中融入文化元素,需要園林設計師具有較高的文化造詣和思想修為。

3 結語

空間分析是園林設計師在每個項目的設計中首先進行的一步。設計師應該掌握人們對空間認識發展過程的科學原理,并結合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時代變化中人們特定的審美要求來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曾洪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體宜”[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2] 王起智,張之浩.淺談我國風景園林建設的弊端與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5):142.

第9篇

關鍵詞:園林設計;錯覺效果;應用

1 視覺錯覺效果的應用

現實生活中,人們總客觀地以為,肉眼看到的現象就是真實存在的現象,而實際上,在園林設計師的妙手設計之下,我們經常會產生錯覺。比如,在假山公園里那些形象逼真的石頭,乍一看,還以為是真的石頭,而其實卻是園林設計師用混凝土制造出來的;在游泳池里,可以看到池里的水真綠呀,綠得像翡翠,而事實上,那是設計師在水池壁上涂了色彩鮮艷的綠色涂料……這些都說明了設計師應用錯覺效果,讓人產生一種遐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園林設計中同樣離不開高科技的設計手段,比如昆明民族村的人造大梧樹,呈現給人一種壯觀的場面,讓人嘆為觀止;云南昆明世博園里的人造摩崖石刻,誰也沒有想到,這里原來是進行人工開采,而后留下了一些缺陷,不過,在設計師的設計下,變成了如今的奇觀;而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揚州個園,擁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奇景,在春山里,以石筍代替春筍的寫意,在冬山中,則以雪色的石英石來表現皚皚白雪的寒冬景象,讓人流連忘返;更有那普通園林的拐角處或者圍墻邊,常畫有些許山石、竹子,恰似一幅寫意山水畫,惟妙惟肖。這些,都是園林設計師對視覺錯覺效果的應用,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 空間錯覺效果的應用

2.1 通過空間的對比手法

這個手法在錯覺中占著重要地位,這種手法是通過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個性差異的物體進行同時安排,以求通過開合對比以及空間大小,使自己的個性更好地展現出來;或者也可以采用欲擒故縱的手法進行設計,為了達到渲染園內主要景區的目的,可以在通往主要景區的路上,人為地設置一些小空間,通過空間的對比,起到烘托主園的目的。

2.2 通過景深的手法達到拓展空間的目的

比如在水池的橫線和縱線上留出二條足夠長的透視線,這樣,會使游人產生一種錯覺,能夠感受得到水面寬闊許多。

2.3 在水池中進行水尾處理,同樣可以使游人產生空間的錯覺

這個手法常用于一些古典園林,古典園林的水池,即便是很小的水池,對水尾也處理得很好,設計師經常會在水尾處設計出或綠樹掩映、或小橋流水的布景,從而使游客產生一種霧朦朧的感覺。

2.4 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手法來拓展空間

許多園林因為受到面積的限制,或者為了保留園林的私密處,經常會設置出游廊或者圍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容易使人產生壓抑、沉悶的感覺,因此,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園林設計師總是在圍墻上設置出一些或真或假的窗戶,在窗戶上畫上一些花鳥畫或山水畫,或刻上一些名家詩詞,這樣,游人在觀賞景點時,容易被這些所吸引,從而產生了一種空間的錯覺,覺得空間沒那么狹小。

3 意境錯覺效果的應用

在園林設計中,不管是私家園林或者是皇家園林,經常可以看到意境錯覺的應用。為了對園林的主題進行升華,營造一種意境來提煉主題。在皇家園林里,為了表達人間仙境,一般以蓬島瑤臺作為主題,蓬島瑤臺上是以“三仙一池”的格局進行布置,而頤和園與建章宮也是采用以上這種手法進行設計;私家園林里,大部分以退隱山林以及世外桃源作為主題,通過這類主題,表達園林主人對恬靜舒適生活的向往,對塵世喧囂生活的厭倦;而在寺觀園里,則大部分營造出一種神仙的意境,比如位于河北的普寧寺,它的北半部分是“藏式”風格,以桑耶寺的風格作為模仿依據,南半部分為“漢式”風格,是采用“伽藍七堂”的布局方式。在這類建筑中,賦予一種宗教色彩,把向往中的理想境界通過建筑來表現。而位于四川的古常道觀,則是在往道觀的路上專門設置了一些小型建筑,接著利用“五洞天”“迎仙橋”等一些小型建筑,烘托出了人間仙境的場景……以上這些意境的渲染,讓游客能夠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4 聲音錯覺效果的應用

聲音錯覺應用是錯覺應用的一種,在揚州個園的冬山中,里面的冬山庭院對聲音錯覺應用得非常巧妙,這里,園林設計師為了給游客呈現一個冬意盎然的景象,故意在墻壁上開了一個圓圓的小孔,每當微風徐徐吹來的時候,這股微風在穿過圓孔的時候,游客可以聽到北方呼嘯而過的聲音。又比如在拙政園庭院內,設計師在院內設計了一個小金魚池,金魚池旁邊種滿了芭蕉樹,游客游玩到這里時,雖然天上沒有下雨,但仍能體會到雨打芭蕉的意境,這也就是錯覺產生的效果。不僅如此,在我們生活當中,仍可以把流水的聲音、鳥兒的歡叫、樹林發出的嘩嘩聲等等,都可以在園林設計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5 總結

總而言之,在園林中巧妙地對錯覺的手法進行應用,不僅可以節約成本的開支,還可以使園林作品顯得更生動有力,使園林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展現出更豐富的藝術魅力,從而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應。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園林文化;裝飾設計;創新;

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新辦公樓建筑為地上4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5912平方米。建筑主入口沿街朝南,北側庭院則布置了園林景觀(見圖1)。 圖1

整個建筑的室內空間功能劃分為:一層門廳及會議辦公區域;二層院領導辦公區域;三至四層為各設計室的敞開辦公區域。而此次設計中最核心的部位便是一、二層的公共門廳空間。

與以往投標不同的是這次的業主也同樣是專業設計單位,而如何更好、更深層次的設計定位更是要深思熟慮,仔細研究了各個空間的功能要求后便展開了頭腦風暴式的感性定位,最終轉至理性思考:蘇州園林設計院是以蘇州古典園林設計為專攻,他們的建筑設計運用的是亭、臺、樓、榭的各種古典元素,如果把室內空間完全做成純中式風格,在裝飾手法上必定會班門弄斧,而且整幢建筑外觀采用的是融合傳統和現代的“新蘇州”風格,它以白墻、灰瓦、青磚為載體形成白色、灰色為主的傳統色調,意與蘇州古城風貌相呼應(見圖2), 圖2

另外又考慮到園林設計院的經營范圍不僅是古典園林和古建筑,還有景觀和城市規劃設計,這就說明了它也是一個充滿現代設計思想和風格的設計公司。于是整個室內空間的最終定位便是以現代裝飾風格來詮釋傳統的園林文化特色。

現代裝飾風格給人以感觀上的簡潔、大氣,而傳統園林的裝飾則體現的是精神上的雅致和精細,如何用現代手法表現出這種精神上的意境,空間便是這種表現方法的載體。本案設計的核心空間便是一、二層的共享門廳,在建筑空間上,二層上的空中連廊把整個大廳分為南北兩部分,雖然空間變小了,但在層次上顯得更為豐富。本案的設計最初就是希望只通過表面材質的運用在物質層面上將空間結構全部呈現出來,所以并沒有刻意去改變任何東西,而是直接用建筑自身的空間力量去震撼觀者的感官,力求通過物體的原有形態去提升一種抽象形式,從中感悟事物的本質,從而創造一個寧靜、雅致的辦公氛圍。

雖然設計上注重了空間的內涵,還原了建筑的內在結構,挖掘了建筑自身的魅力,但對于傳統園林的意境表達還有著欠缺,似乎還缺少了一些細節和形式。于是便從園林之元素中進行采集、挑選,而后重構空間。共享門廳南面為主入口,北面為落地幕墻玻璃(可借景室外庭院之園林景觀),因空間南北通透,大有開門見山之嫌,有悖于傳統園林文化中所想表達的含蓄之美,此時于連廊下方設置一木質構架飾面墻體,成為大廳入口之主背景墻,此墻取自于園林中的建筑形式“照壁”,使觀者不可一覽無余,過此墻則北側園林景觀立入眼簾,視線豁然開朗。同時在共享空間東側設置通長落地花窗以提升空間高度,人文氣息躍然而生,此形式來源于園林元素中的“屏窗”,顯露出蘇州園林的傳統意境。“回紋”作為古代的一種吉祥圖案,其整齊劃一且綿延豐富,在蘇州民間被稱之為“富貴不斷頭”,寓意吉利深長,被廣泛地應用在織繡、木雕及古建筑的裝飾圖案上。共享門廳的頂地空間便采用了簡化抽象的回紋圖案,使得門廳的南北兩個空間經重構后獲得了視覺上的統一,天地呼應,凸顯大氣(見圖3,圖4)。

圖3 圖4

在空間的設計中還剔除了多余的色彩,汲取自古典園林之精華,以白、灰、木色演繹現代蘇式文化。白本非色,而色自生,室外景觀池水無色而色最豐,色中求色不如無色中求色,這似乎又意喻了園林意境中無景處求景,靜中求動的禪悟哲理,同時這些在色彩上素色的對比運用又迎合了空間的寧靜、雅致。綜上這些具有園林建筑特色元素的采集加入引申出了整個空間的文化內涵,為這個特定的環境創造了一個現代、簡潔、雅致的良好氛圍。

隨后在思考三、四層設計室的大辦公空間時,首先就考慮到這應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辦公空間且在此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年輕的設計師,于是便放棄了對各種中式元素和符號的應用,只是讓空間之間進行對話,直接讓建筑結構呈現出來,為此忽略了頂部的裝飾吊頂,直接以深灰色展現整個空間的板、梁結構,以求創造一個現代而年輕的創意空間。在四層(頂層)的設計室空間內,為了減弱高聳的建筑層高帶來的冷漠感,特別設置了金屬網架的“結構吊頂”來重構空間,以營造一個能自由想象、能激發員工創造力的現代工作氛圍(見圖5)。 圖5

第11篇

關鍵詞:濱水綠地;園林設計;理念與原則

濱水綠地無論是調節氣候、凈化污水,還是涵養水源和改善空氣質量,對一個城鎮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城鎮生態綠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濱水綠地園林是市民休息、娛樂、觀光的理想場所,也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景觀,極具景觀美學價值。因此,充分重視和建設好濱水綠地園林,有助于塑造城鎮形象,提升城鎮品位。因此,有必要對城鎮濱水綠地園林設計進行探究。

1 園林設計應遵循的理念

城鎮濱水綠地的園林設計要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歷史與未來的和諧。

1.1 人與自然的和諧

城鎮濱水綠地園林設計的總體目標,就是為市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怡人的親水、健身、觀景、游憩的場所。在滿足市民生活娛樂需求的同時,應盡量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就要求我們在濱水綠地園林設計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設計理念。環境藝術設計要充分考慮人們的多維感覺,創造符合現代生活模式,適合各種人群行為及心理需要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以生態為先就是要充分考慮區域氣候特征,結合周邊環境特征,實現人與自然與地域環境的和諧共生,以“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良好生態環境為目標,開發利用自然生態景觀,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等。

1.2 人與人的和諧

人與人的和諧,既有古人與現代人的和諧統一,也包括今人之間的和諧統一。人們生活在綠地景觀空間里休閑、親昵、親水、沐浴陽光、交流嬉戲,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臺。這正是景觀塑造與規劃的出發點。循著這個目標,將園林造景元素組合成為有序的可持續發展的景觀空間,實現天地萬物的動感空間互動,既是人與人的和諧,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1.3 歷史與未來的和諧

要尊重當地歷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觀,使城鎮濱水綠地景觀有內涵,有靈氣。賦予景觀文化內涵,把生態文化自然美與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機完美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質,最大限度去追求經典文化與自然生態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實現天人合一。

2 城鎮濱水綠地園林設計應堅持的原則

2.1 堅持防洪、生態、景觀等多功能兼顧的原則

城鎮濱水綠地的園林設計必須統籌兼顧,整體協調。首先要考慮滿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與需要。其次可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邊自然生長的植物進行綠地園林設計,使得游人更加貼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再者,城鎮濱水綠地的園林設計還要關注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滿足現代城鎮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2.2 堅持美觀與實用原則

現代園林設計的成果是供城鎮內所有居民和外來游客共同休閑、欣賞、使用的,因此,濱水園林設計應將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創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把城鎮、道路與綠地景觀巧妙而有機地融合。美觀與實用是園林設計中外在形式與景觀在人們生活中影響的不同側面,要深入挖掘當地人文、植物特色,結合地理位置與城鎮功能,用恰當的景觀描繪手法進行充分地表達,以提高城鎮濱水綠地的文化品味和實用功能。

2.3 堅持空間層次豐富原則

從近年來的美學視覺來講,垂直面上的變化遠比平面上的變化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與興趣。所以,濱水園林設計不應僅僅是平面設計,而應是全方位的立體設計。立體設計包括軟質園林設計和硬質園林設計。軟質景觀如在種植灌木、喬木等植物時,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變化,再按植物特性種類分高低立體種植;硬質景觀則運用上下層平臺、道路等手法進行空間轉換和空間高差創造。

2.4 堅持植物造景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無論從美學角度,還是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對城鎮濱水綠地生態景觀進行設計,主要通過植物綠化來實現的。在園林設計時,要依據景觀生態為先的設計理念,維護河流生態群落自然結構,堅持以區域鄉土樹種為主,突出生物多樣性特點,建設以本區域植物群落為主,植物造景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功能設計模式,改善綠地景觀自然環境,創建風景優美,舒適宜人,環境清新的濱水綠地園林。

2.5 堅持景觀與文化的融合,突出當地特色的原則

自然景觀是一個城鎮綠地景觀的外在形式美,文化景觀突出的是濱水綠地的文化內涵,是深層次的美。自然景觀的自然秀美與文化景觀的古典美在城鎮綠地景觀中,相得益彰,各領。但兩者完美融合就使得現代城鎮濱水綠地園林特色達到最佳的境界。也只有把自然景觀的秀美與文化景觀的古典美完美融合,才能真正體現歷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城鎮綠地景觀的魅力。因此,在園林設計時,要堅持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的融合,充分挖掘深厚的城鎮歷史和文化特點,用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彰顯當地的文化特色,增強濱水景觀的活力,提高濱水綠地園林的魅力。

(收稿:2013-04-18)

第12篇

【關鍵詞】古典園林設計;現代居住景觀設計;應用

隨著建筑行業不斷的發展,居住區也成為了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現代居住區景觀,不只為遮風擋雨的地點,應該為提供人們觀賞和休息的場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學、合理的對現代居住區的景觀設計進行完善,并具有中國民族和古典園林設計的特色,為當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古典園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園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為主,以植被當成裝點,因為山水植被為自然風景的重點裝點內容。然而,古典園林并不是通過模擬原態的方式將歷史的構造重現,需要人們通過其原始的狀態進行改造和適當的調整,并加工,形成一種神似的境界。

1.2詩情畫意:詩情畫意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表現方式,并屬于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創造出來的意境,為古典園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園林的意境一般會以構思創作的形式,將園林景觀達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這也是自然環境所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涵韻。其和花草樹木一樣,能夠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受。中國園林還可以叫做“文人園”,一般和很多的詩文、書畫、楹聯可以聯系到一起,其給園林景觀也增添了詩情畫意的感覺。

1.3可與自然有機結合:秦漢時期,人們就已經把物質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環境相聯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們就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了離宮別館,以及亭臺樓閣等。通過上千、上百年的累積,人們建筑景觀已經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園林建筑的種類繁多,其具有多種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夠聯系到一起,達到相互襯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將園林景觀作為主體,即為構圖中的重點內容。

2古典園林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發

2.1古典園林為現代園林設計的主要靈感

古典園林設計的根本思想為現代園林設計的理論的主要內容,古典園林屬于風景式的園林,人們會通過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設計內容可通過多種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將其達到美化自然環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緊密聯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園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風景園林的設計人員應給予風景園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關注,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設計更多的優質園林作品。園林藝術為直觀體驗的藝術類型,即為不通過專業的知識進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園林的藝術。此外,這種直觀的藝術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時代的變化、文化藝術的變革等。

3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不足

3.1風格問題

現階段,很多居住區的景觀的設計內容,從設計到構造首先會考慮的內容為其外觀的美觀,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開發商為達到美觀性,一般情況下會以促銷的方式,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加大了投資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們的房款和物業管理的資金。如,北方地區的居住區將南方的景觀列入設計的內容,會以南方的樹種為主進行大面積的種植,并建造面積非常大的水體。客觀來講,北方居住區的景觀,在設計方面應體現北方景觀自身的特征。居住區內的景觀的設計,需要滿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區域的設計應該滿足區域特征居住景觀的要求進行設計。

3.2意境問題

由于現代居住區當前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點,因此活動的空間非常多。如健身廣場、兒童活動場地,這些基本的設計均為尺度比較大,多將鋪裝作為重點內容,對圍合方面密閉空間沒有合理的進行設計。古典園林主要將景觀的內斂和曲徑通幽的感覺進行表現,人們能夠在私密的空間進行休息或洽談。現代居住區景觀一般會表現出“一覽無余”的效果,娛樂設施、休閑娛樂場所等均為人們正常視線下可以觀察到的。還有部分的景觀設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對于居民來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3施工問題

隨著社會和時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越來越多的新型建造技術涌現出來。施工人員通常情況下,更加依賴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手段,對于傳統的技術和工藝完全摒棄。很多居住區能夠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構建的亭臺和樓閣,毫無傳統工藝的特色。

4古典園林設計在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4.1古典園林的作用

現代居住區景觀的設計,應該從觀念上作以改變,應針對古典園林造園方面的理念設計方法進行學習。把園林景觀設置到具有特殊的環境內,而不僅僅為對古典園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藝方面進行調整,把理論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幾方面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傳承古典園林設計好的理念。

4.2貫徹天人合一的意識

自然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園林所要達到的思想,是為了達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為中國園林的中心內容,而古典園林一般多以自然規律的方式建造園林,將自然的景物和藝術進行重現。和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現代居住區的設計應全面的考慮到場地的發展情況,盡可能合理的規劃基地植被。

4.3以現代的方式完善古典園林的設計

現代居住區的景觀設計,需要按照一定的視域空間作為設計的范圍,將地平線設定成空間參照,以確保和地域景觀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園林所需要達到的無限外延空間整體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見大的古典園林,在比較局促的空間內應通過對比、突出、加強的方式,以環形游線的形式構成散點的視點和視線,防止出現“一覽無余”的園林景點。同時,可通過山體、屋頂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天空,進而達到擴大空間感的效果。對于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以有限的空間表現出不同的空間效果,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5總結

當前,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得到更多專業人士和人們的關注。新社會體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術的條件下,需要不斷學習并傳承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僅對其外在的形式進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過于簡單均會都整體的設計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響。現代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只有在古典園林設計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造和完善,并將其功能和外觀持有同等的關注,才能更好的進行設計和建造。

參考文獻:

[1]鄒偉周.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繼承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栾城县| 桃园县| 乌审旗| 象州县| 古交市| 家居| 抚远县| 高要市| 六盘水市| 澜沧| 藁城市| 鲜城| 晋中市| 高碑店市| 元氏县| 绿春县| 姚安县| 勐海县| 上高县| 双辽市| 红桥区| 德江县| 东阿县| 四子王旗| 治多县| 会理县| 三亚市| 宁德市| 青岛市| 玉田县| 岑巩县| 开封市| 兴化市| 彰化市| 临沭县| 红桥区| 兴安县| 方正县| 攀枝花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