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7:39: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評價標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吞咽障礙;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
吞咽障礙是臨床上多學科常見的癥狀,也是康復科神經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的并發癥,吞咽障礙的發生增加了病人誤吸、肺部感染、營養不良、再次卒中及死亡的發生率,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1-2]。護理人員對吞咽障礙的評估和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是影響吞咽障礙病人康復的重要環節,因此吞咽障礙病人護理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專科護理質量指標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工具之一,對護理質量管理起著導向作用,可決定護理行為的調整方向,進而直接影響護理效果[3],建立科學敏感并且實用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可為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提供可靠依據[4]。我院現有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均為通用標準,對專科疾病護理質量的評價作用相對較弱,因此建立吞咽障礙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以評估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護理效果尤為重要,我科從2018年3月開始實施吞咽障礙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旨在探索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在吞咽障礙病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復醫學科34例存在吞咽障礙的病人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評價指標督導臨床護理工作;選擇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礙病人設為觀察組,采用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督導臨床護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過電視熒光吞咽檢查(VFSS)[5]確診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3~80(62.29±8.94)歲;疾病類型:腦梗死18例,腦出血12例,腦外傷4例;住院時間22~67(42.29±13.00)d。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7~81(63.08±8.71)歲;疾病類型:腦梗死25例,腦出血11例,腦外傷2例;住院時間19~65(42.52±12.72)d。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護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督導臨床護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質量評價標準、護理文書書寫質量評價標準、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病人安全目標評價標準、優質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護理技術操作質量評價標準。由護理部(每2個月1次)、片區護士長(每個月1次)、病區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組成員(每周2次)按各項評價標準進行護理質量檢查。將各項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匯總,提取吞咽障礙病人吞咽障礙評估的準確率、專科護理措施準確率、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護理文書記錄準確率。
1.2.2觀察組采用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督導臨床護理工作。1.2.2.1確立質量評價指標,形成吞咽障礙病人護理質量評價標準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礙管理專科護理組[6],由護士長任組長,組員由2名全國康復專科護士、2名市級康復專科護士、1名通過3個月專項進修吞咽障礙康復護理的護士和1名高年資主管護師組成。小組參考《中國吞咽障礙康復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3年版)》《實用吞咽障礙康復護理手冊》《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康復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過數據庫檢索有關“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的文獻,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礙評估、專科護理措施、健康教育、護理文書記錄[7]在內的4項評價指標框架,通過咨詢市內1名康復醫療專家、2名康復護理專家和臨床調研對各項指標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形成最終評價指標。1.2.2.2評價指標內容評價指標框架包括一級指標4項(吞咽障礙評估、專科護理措施、健康教育、護理文書記錄)、二級指標15項(一般狀態評估、吞咽障礙篩查[8]與評估、營養風險篩查、口腔清潔度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管理、飲食管理、進食護理、有效咳嗽、糊餐飲食配制、口腔器官運動訓練方法、誤吸的預防、護理記錄的準確性、連續性、動態性)。其中,管理設立三級指標3項:鼻飼病人進食、經口進食病人、喂食者站位;飲食管理設立三級指標5項:營養攝入方式選擇、食物性狀、食物溫度、經口進食工具的選擇、一次進食量;進食護理設立三級指標7項:一口量的確立、食團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償技巧、進食速度、進食時間、進食后、進食中病情觀察及處理[9-10]。1.2.2.3培訓與實施吞咽障礙專科護理質量指標及評價標準形成后,專科護理組規范了吞咽障礙篩查及相關護理指導工作,根據指標要求設計了系列相關培訓課程,并組織全體護士進行學習和培訓,由專科護理組組長講解該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建立的意義和目的、評價標準細則、落實目標及具體實施方法,時間為2學時;邀請言語治療組長培訓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專科護理組成員分3次分別培訓吞咽障礙間接訓練、直接攝食訓練與操作示范,共3學時,并組織1次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納入季度考核成績。在全部培訓結束后的2周再次進行強化訓練,每日晨會由專科護理組組長進行提問抽查,強化培訓效果。2018年3月該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正式實施,檢查結果與責任護士的層級晉升、績效考核掛鉤,以此進行激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每日護理組長對照評價指標,隨機抽查責任護士管理吞咽障礙病人的護理質量,客觀真實記錄抽查結果,抽查過程中若發現責任護士實施欠缺或錯誤,及時提醒責任護士糾正,防止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護理安全。每個評價指標每月至少評估15次,評價結果符合標準用“√”表示,評價結果不符合標準用“×”表示,并以“√”次數/總次數計算各個評價指標。1.2.2.4數據統計與反饋每日由護理組長負責專科護理質量終末數據收集,每周由護士長、助理護士長進行護理質量督查,護理部質量控制組定期對科室專科護理指標實施情況進行抽查。每月由專科護理組成員專人錄入數據,科室質量控制組和專科護理組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把當月專科護理質量下降的指標作為下月持續質量改進的重點。
1.3評價標準
將三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按一級指標分類匯總,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各項指標。其中,吞咽障礙評估:按時評估且判斷與實際相符為準確,否則為不準確;專科護理措施根據病情選擇恰當并實施為準確,否則為不準確;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顧者能大部分回答為知曉,否則為不知曉;護理文書記錄:能準確、連續、動態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及相應的護理措施為準確,否則為不準確。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次(%)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3.1規范專業護理行為,體現專科疾病護理內涵,促進護理質量改進
在篩選護理質量指標的過程中應考慮“以病人需要為宗旨,以護理效率為原則”[11],因此根據吞咽障礙的疾病特點、并發癥及病人安全因素等,我們在制定該指標時總結了以往護理質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參考了相關的指南及專科護理著作,咨詢了專家意見,并進行臨床調研,最后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同時全面涵蓋吞咽障礙護理內容的專科護理指標,重點突出,體現了專科疾病的特點,同時該評價指標可指導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病情落實護理措施,針對性強且具有實際操作性。為了讓全科護士能更牢固地掌握吞咽障礙病人的護理,我們結合評價指標的要求,設計了系列的培訓課程,內容涉及對指標的解讀、吞咽障礙相關理論及操作示范,培訓后進行了考核,使全科室的護士能全面掌握吞咽障礙病人的護理,規范了護理專業行為,體現出專業內涵。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建立也使護士對管理目標更明確、行為更規范。專科護理質量指標實施過程中,護士為完成和達到相應指標,完善了精確床頭抬高高度的標尺,方便護士測量床頭抬高高度;設計了陪護教育提示卡懸掛于床頭,責任護士見到該提示卡能立即明白該病人及照顧者應該施行的健康教育重點,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制作了吞咽障礙病人口腔操健康教育卡,指導病人訓練時病人一目了然,能直觀且較快地掌握相應內容;利用“317護”平臺,制作了多項健康教育內容,定期向病人或照顧者推送,病人的依從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明顯改善。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職業院校;學生管理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主張通過對人類自身積極力量的開發和應用,來發掘人類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潛力,進而幫助人們變得更美好、更健康,促進人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個體積極人格、群體組織系統和主管積極情緒體驗三個方面的研究。職業院校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有助于學生進行合理的自我發展規劃,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適應學校生活,從管理者角度來說,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積極心理學還可以幫助學生預防心理疾病,培養其積極的學習品質。
一、職業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標準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擅長的智能優勢,學校教育應當關注并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求穩求安全,避免校園事故的發生,絕大多數的職業院校采用的都是“好學生”的評價標準,順從聽話、守紀律即為好學生,這極大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在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刀切”教育方式與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的教育理念。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應當關注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美德和社會責任感。但是當前職業院校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僅導致了評價的片面性,也不符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二)職業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單薄、形式單一
德育工作是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但是,實際的德育工作目標寬泛、內容空洞,嚴重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形式來幫助學生達成教育目標,教學效果微乎其微,學生管理工作仍然以“監管”為主。
(三)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所偏離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的消極心理學模式,關注點總集中于學生的心理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要為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也就是說,職業院校總是從學生的心理缺陷出發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學生潛能的挖掘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陷入片面化。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做好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構建多元化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職業院校的學生渴望個性獲得發展和渴望自由發展,處于青春期的他們,由于叛逆心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因此,職業院校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多元智能,改變以往單一的“好學生”評價標準,將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將學生的自評、互評加入到評價中來,著眼于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優點、改正缺點,不斷超越自我,獲得全面發展。
(二)營造積極的教育環境,建立積極的教育管理系統
環境是一雙無形的手,時刻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人,職業院校要想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就必須營造一個積極的教育環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學校還需要構建積極的教育管理系統,做好每一項學生管理工作。這需要管理者樹立積極的管理意識,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同時看到學生心理發展好的一面,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德育教育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組織學生體驗生活、進行社會考察、實地參觀等途徑做好德育工作。
(三)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心理體驗
幫助個體獲得積極情緒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職業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心理體驗,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心態,敢于面對過去、樂觀迎接未來。職業院校的學生身上也潛藏著優秀的品質,只是還未被挖掘出來,基于這一點,學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避免利用外部制度來打壓、管制他們,更不能嘲諷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首先要與學生共同制定向上的規章制度,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挖掘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
三、結語
職業院校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采用“積極模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不僅有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也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戴菊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提高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職教通訊,2011(18):32-33.
[2]田靜,陸春庚.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教師自我完善能力的培養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4):97-100.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日間手術病房;護理質量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DCA cyc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in ambulatory surgery war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n the ambulatory surgery ward. Methods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 the management of day surgery ward is divided into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nspection, treatment of four stages, each stage of the ladder run, spiral ris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Results Through the PDCA cycle method, found the problem, analyze the reasons,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into the hospital day surgery ward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legacy of the problem into the next cycle to solve.Conclusion PDCA cycle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in ambulatory surgery ward,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ay surgery ward, to 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mbulatory surgery war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持續質量改進(PDCA)已成為目前現代質量管理的精髓及核心,不管是全面質量管理(TQM)還是ISO9000族標準都把PDCA作為永恒的目標[1]。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在同一個工作日完成手術或操作并出院的,不包括那些在診所或門診進行的手術或操作,另一組是指在日間手術中心/單元治療的患者,需要延期過夜恢復,次日出院的一種手術模式[2]。日間手術作為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方式,其產生與發展順應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方向與環境,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3],可以切實緩解看病難、住院難、等待手術時間長、醫療費用高等問題,對促進醫療服務模式的多元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4]。
我科日間手術病房從2014年5月6日開始收治手術患者,主要收治的病種有甲狀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乳腺腫物切除術、腹股溝疝修補術、耳垂囊腫切除術、附耳切除術、頜下包塊切除術、下頜下腺混合瘤切除術、眼瞼成形術、鞘膜翻轉術、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術、鼻骨骨折復位固定術、全身多處脂肪瘤切除術、頸部血管瘤切除術等。我科采用PDCA循環的方法,不斷完善日間手術病房的護理質量管理,提高日間手術病房的護理質量。
1計劃階段
1.1找出問題 我科日間手術病房是新成立的病區,人員是才組建起來的,對日間手術的模式還處于學習、摸索階段,有待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
1.2原因分析 日間手術作為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方式,其工作特點是短、頻、快,精、細、寬[5],要求護士要積極做好患者入院前護理,入院第1 d(手術日)的護理,出院護理和出院后的隨訪工作,保證患者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達到治療目的[6]。
1.3制定措施
1.3.1制定制度、職責、流程 為保障日間手術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專門成立日間手術病房,配備專門的醫生、護士,并派到華西醫院日間手術中心參觀、學習、培訓。然后根據我科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各班職責,收治患者的流程,健康教育指導和出院后隨訪等措施。在護士工作例會上通過多媒體進行講解、學習,讓每個護士都知曉。
1.3.2建立各種管理登記本 日間手術病房作為一個獨立的病區,所有資料需獨立建立。我科日間手術病房根目前開展的日間手術情況,制定出以下相應的登記本:①日間手術患者預約登記本;②日間手術患者術前健康教育資料本;③日間手術患者出院健康教育資料本;④日間手術患者日報表和入院、出院、轉科登記本;⑤間手術患者病理檢查登記本;⑥日間手術患者出院隨訪登記本;⑦日間手術患者滿意度調查登記本;⑧日間手術患者費用登記本。在每個登記本上都有相應的目錄和需要登記的內容,按照相應的內容登記,執行者簽名。
2實施階段
各班根據制度、職責、工作流程對患者進行預約登記,術前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按時辦理入院手續,做好入院第1d(手術日)的護理,協助辦理出院手續,做好出院指導和出院后的隨訪工作。要求每班護士對自己班上的患者認真負責,詳細登記,如果遇到問題及時向護長報告,或者在黑板上留言,保證不影響患者的病情和下一班工作的順利進行。
3檢查階段
護士長每月不定期檢查各班的工作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把成功的經驗納入醫院日間手術病房評價標準。護士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也積極向護士長反饋,使管理和執行質量都逐漸提高[7],檢查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及結果如下:①問題:預約登記本病人資料不完整。措施:在預約登記本上列出需要登記的內容,登記時逐項填寫。結果:規范填寫,不再出現漏項。納入醫院日間手術病房評價標準。②問題:健康教育資料病種不多,內容不夠完整。措施:根據目前開展的日間手術病種和將開展的日間手術病種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資料。結果:健康教育病種和內容均增加,滿足患者的需求。納入醫院日間手術病房評價標準。③問題:出院隨訪未及時完成。措施:每周安排專人進行出院隨訪,保證隨訪按時完成。結果:出院隨訪能夠按時完成。納入醫院日間手術病房評價標準。④問題:異地治療的病人不能夠報銷醫藥費用。措施:主動與醫保中心溝通,討論是否可以通過雙向轉診的辦法解決異地治療的病人報賬。結果:主動與醫保中心溝通,討論是否可以通過雙向轉診的辦法解決異地治療的病人報賬。
4處理階段
通過制定制度、職責、流程和建立各種登記本進行詳細的記錄,護士積極主動的工作,使日間手術工作順利進行,把好的經驗納入日間手術病房評價標準,把遺留的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
通過PDCA循環的方法,提高日間手術病房的護理質量,解決患者住院難、手術遲的問題,同時降低其住院費用,縮短住院時間,早日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康復[8],患者對手術效果滿意,對日間手術管理模式滿意,對日間手術病房護理工作滿意。
參考文獻:
[1]吳錦海.淺談持續質量改進[J].中國醫院管理,2006,26(11):43.
[2]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日間手術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
[3]稅章林,石應康,馬洪升,等.日間手術定義、范疇在我國適用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2):63-65.
[4]戴燕,馬洪升.日間手術護理發展現狀[J].華西醫學,2015,30(5):801.
[5]馮春愛.甲狀腺瘤患者日間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華西醫學,2015,30(5):829.
【摘要】目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評價。方法抽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68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路徑干預。結果觀察組產婦對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率、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健康教育路徑;護理
在臨床上妊娠期高血壓為育齡婦女妊娠期的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如果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很容易導致諸多嚴重后果的發生,甚至會危及到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安全。目前有研究指出,將健康教育路徑合理應用到妊高癥產婦的護理過程當中,能夠有效改善護理效果[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中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展開分組護理,并對比分析了護理效果,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68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之后,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產婦年齡22-42歲,平均(28.9±10.3)歲,孕周34-41周,平均(38.7±3.8)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4例;觀察組中產婦年齡21-43歲,平均(29.1±11.2)歲,孕周35-42周,平均(38.4±3.5)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5例。以上統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如產婦的年齡、孕周、產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妊高癥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以1:1的比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而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則是在健康教育路徑下展開健康教育,而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指標為: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率、護理滿意度等。
1.2.2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以護理人員時間而定,對產婦、家屬展開疾病治療等方面的知識宣傳教育,無固定形式,一般以口頭教育為主。觀察組:按照健康教育路徑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表由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護士長共同討論制定,主要內容為:①入院時。護士向患者將醫院的病區環境、住院須知、制度、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護士等進行介紹,并對患者展開合理的護理評估。②檢查前。將進行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進行介紹,并指導患者進行積極的配合[2]。③產前護理。向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進行介紹,并對患者展開合理的心理護理與飲食指導。對用藥方法進行合理指導,同時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生不良反應,立即報告醫生,展開及時處理。④產時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要做到專人專護,對患者的血壓、胎心音進行監測。對產婦放松情緒給予充分鼓勵,緩解疼痛恐懼,避免子癇的發生。盡量使第二產程得以縮短,盡早結束分娩,并應做好對新生兒實施搶救的準備。在第三產程結束后對宮縮陰道出血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若有必要應做好手術的準備[3]。⑤產后護理。對患者進行持續的心電監護和吸氧護理,避免發生產后子癇,并指導患者飲食,盡量使用高蛋白、高維生素且低鹽的食物,對母嬰保健知識進行介紹,同時對科學的喂養新生兒進行合理指導,對于手術者應做好相應的術后護理。⑥出院前日。對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若有必要可展開適當的補充以及解釋,依照患者的具體情況展開相應的指導。⑦出院當日。指導患者在出院后,應合理膳食,注意休息,不易過早行性生活,按時到院進行復查,并對出院健康指導表予以發放,對電話以及電話隨訪時間、隨訪結果等進行登記,由護士長對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并協助其辦理出院手續[4]。
[關鍵詞] 高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應用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以專門的方法和理論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響的教育,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緩解心理壓力、減少心理沖突,使受教育者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人格的成熟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活動,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如何將兩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它們更好的為教育服務,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是教育者應該關注的問題,本文就此問題提出一些看法,現總結如下。
一、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1、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首先,兩者的理論基礎不一樣,兩者分屬于不同的學術領域,路論基礎也有所不一樣,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而德育工作則是以理論為基礎,其次,兩者的評價標準和目的不同,德育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是以社會共同的品德、行為標準為參照標準,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則是根據學生個體的心理狀況是否健康、是否積極來作為參考標準,再次,兩者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同,心理教育強調宣泄與疏導,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德育工作則強調教育和灌輸,注重說服與言傳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強制性,最后,兩者的工作人員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要求更加高,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并取得一定的資格方能勝任。
2、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兩者雖然有一些區別,但是有具有一定的聯系,矛盾統一,相輔相成,首先,兩者都要面對學生這一受教育的群體,其次,兩者都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即培育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教育者都是朝著這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最后,兩者遵循共同的規律,如由淺入深、先易后難,重視學生自我意見的表達,尊重人格,維護人權等。
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1、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要求能力強,素質高的新型人才,更需要心理素質過硬的人才,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只有內心夠強大的人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內心懦弱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只有人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德育教育的現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由于兩者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德育教育強調教育和灌輸,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使學生討厭這種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但是心理教育更注重學生個體的價值體現,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彌補了德育教育的不足,擴寬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渠道,也是德育教育發展現狀的需要。
三、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
1、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學生的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擔負著教育學生、培養全面人才的責任,學校應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工作責任心強、綜合素質高、教學水平突出的教師隊伍,通過參加各種培訓和交流,不斷的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并對教師隊伍進行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培訓,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能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言行舉止方面做學生的表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2、加強學生心理學知識的學習
學生在學習各種文化課的同時,也應該適當的開設一些心理學的課程,使學生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學會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面對困難和逆境時的應對方法等,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習和生活。
3、建立高中生心理檔案
高中生正處于心智從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建立高中生心理檔案,對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一個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發展普遍存在于高中生中的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心理輔導工作的效率。
4、建立心理輔導站,開設心理咨詢門診
在開設校醫室的同時開設心理輔導站,由專業心理輔導員針對在校高中生各個時期的思想特點、生理特點 和心理特點,為學生們提供個別輔導,進行心理疏導,但是在輔導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鑒于有部分學生對心理問題會比較害羞,學校也可以開設咨詢專線或心理咨詢信箱,由心理輔導員耐心解答,幫助高中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5、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在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家訪、電話互訪、年級的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并就學生在校的表現和家長進行溝通,對學生的心理動向進行全面的掌握,也使家長了解孩子的行為動向,教師和家長積極配合進行各種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只有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夠使兩者優勢互補,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實現教育關心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向葵.教育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0,3(5):65.
1以臨床實踐為基礎,突出實用性
急診科病人發病急驟、時間性強、隨機性大、可控性小、專業性強等特點,這給急診科醫務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急診護理人員兼具多重角色,除了醫療服務主體外,也是災難救援的組織者、協調者,更是公眾急救教育的指導者、咨詢者、教育者。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體制的改革,人們對急診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在診治上要求時間快、效率高、收費低、服務全。在建立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時要從急診護理的工作內容及臨床實際情況著手,突出工作重點,體現實用原則,評價各項工作流程應簡捷、便利,分診、出診、搶救、診治、健康教育令人滿意。
2注重終末評價的基礎上結合環節評價,突出科學性
目前護理質量評價仍以終末質量評價為主,易出現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穩定性和失真性,護理人員易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表面形式上以應付檢查,難以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
實施終末評價的過程中結合環節質量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員能動性、創新性,開拓思維、引進競爭,以期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促進學科發展之目的。例如同一個問題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同樣的結果,這不同的途徑、方法就是環節評價所需控制的,它是從原因和本質上改進質量,其方法更切實可行。
護理人員是質量評價的核心,環節評價還要求其了解質量評價的目的、方法、標準,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護理質量評價系統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診科具有門診性質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質量評價也應兼顧一般病室和特殊門診的管理標準。病室管理上除設施規范、職責明確外,在排班上更應突出靈活性、機動性;病歷書寫除客觀、規范、簡潔、詳實外,在時間記錄上更要求真實、精確;技術操作評價上要突出高效(準確、及時、規范);院內感染評價上除常規院內感染評價標準外,急診科在各類傳染病的上報和消毒隔離上也應有相應評價標準;整體護理評價上應突出實用性、創新性、實惠性、服務性,護理管理應制定護理人員自我保護意識的標準,增強法律意識。
4評價系統分區管理,體現專科性
為了解我鎮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根據年初工作安排,我們2018年10月對轄區內居民進行了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形成率問卷和調查。
一、調查方法
由衛生院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以學生、居民、職工為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轄區居民進行調查。每個對象隨機抽查20個進行問卷調查,問卷60張,。
二、調查步驟
整個調查步驟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印制了調查問卷,培訓了調查人員,明確了調查發放,統一了調查標準,確定了調查單位。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發放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獨立填寫調查問卷(不能看書或問答案)。問卷填好后,由工作人員回收。
第三階段:效果評價階段。調查人員對問卷進行統計。計算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對此次健康教育工作效果進行分析。
三、實施結果
通過統一調查時間,統一調查方法,統一調查步驟,統一調查內容,統一評價標準“五統一”的實施過程。下半年我們對轄區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總題數600題,其中職工知曉人數17人。知曉率 85%。居民知曉人數17人。知曉率 85%。學生知曉人數18人。知曉率 90%。合計知曉人數52人。知曉率 86.7%。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今年我鎮轄區居民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較去年有所上升。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居民整體健康行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形勢多樣的方法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形成人人知曉健康知識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個性化;健康教育;產科護理
護理健康教育程序是一種以促進人的心身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連貫的、有計劃、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是綜合的、動態的、具有反饋功能的教育活動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臨床護理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領域隨之不斷拓寬和延伸。天水市婦幼保健院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實施“健康教育全程指導”,為總結推廣個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導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筆者選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水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住院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個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導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對比分析等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8年7月至9月在天水市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產婦363例作為對照組,其中正常產282例,剖宮產81例,年齡19~39歲,平均年齡26.26歲;2008年10月至12月在天水市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產婦54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正常產389例,剖宮產153例,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5.82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胎次、分娩方式等方面分布均衡,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由責任護士采用對產婦及家屬進行隨機講解、示范等傳統健康宣教方法。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配備1張《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表》,見表1。責任護士根據指導表完成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統、連續而有計劃的健康指導,采用口頭講解、示范、練習、圖片、反饋、答疑等多樣化的方法,同時不斷征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要求,給予及時的個性化的指導;專業護士檢查當日健康內容知曉和掌握情況,并進行補充、強化;護士長隨時檢查督促實施情況,出院前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并征求意見,整改提高。《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表》最后隨病歷入檔。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全部掌握:能復述相關知識關鍵點的全部內容,或有一項不能復述但經護士提醒后即能復述者;部分掌握:有兩項以上不能復述者。經宣教指導后能及時、正確地實施母乳喂養,至出院時有足夠乳汁者視為母乳喂養成功,反之視為不成功。滿意度則采用醫院統一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在產婦出院時由專人進行問卷調查。根據以上評價標準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匯總。
1.4 統計學方法 把統計匯總所得的數據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對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見表2。χ2=239.2,P
2.2 兩組母乳喂養效果比較 見表3。χ2=52.9,P
2.3 兩組產婦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 見表4。χ2=49.8,P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的手段之一[2]。健康教育在生理功能的恢復和并發癥的防治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產科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在產前、產時、產后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健康教育能否落在實處沒有一個客觀的記錄,為強化責任制定《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表》,使每個責任護士的指導都有客觀記錄,督促護士主動了解產婦的情況,通過評價可以掌握產婦和家屬對健康知識的接受情況,也激勵護士多方面、全方位地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從而增加了護士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同時也可以幫助產科護士長對責任護士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督促和檢查,使護士長的工作更加有條不紊。
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個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導對于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具有積極作用。《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表》可以指導責任護士按計劃和時間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指導,形成一個系統、連續、動態、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過程,保證了每一位產婦從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適時、相應的指導,增強了安全感,減輕了產婦及家屬的許多心理負擔和壓力,改變了一些舊的不科學的傳統習慣,增強了自我護理和保健能力。個性化的指導、答疑,既有利于產婦產后的康復,也利于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
分析結果顯示:個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能夠顯著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通過責任護士及時而有效的指導,增強了產婦對母乳喂養的好處和重要性的認識,掌握了母乳喂養的方法和技巧,從而積極主動地實施母乳喂養,提高了母乳喂養成功率。
分析結果顯示:個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通過責任護士適時、耐心而有效的講解、示范,增進了護患溝通,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好,滿足了產婦及家屬的信息需求,從而建立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深化了整體護理內涵,患者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培養了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促進了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健康教育的過程是護患互動的過程,因其對象特殊,牽涉范圍較廣,其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與其他科室有一定差別[3]。《健康教育全程指導》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以及社會學、心理學、溝通藝術及營養學等方面的知識,使護士角色由單純執行操作者轉向教育、預防者[4]。這從根本上激發了護理人員學習的自覺性,同時也使廣大護理人員感受到了知識的價值,增強了工作責任心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產科服務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實踐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炎明.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75.
2 黃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76.
[關鍵詞] Ⅱ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002-01
[Abstract] ObjectiveThis paper surveys the self managing level of diabetic patients,explores concerning population sociology factors of self managing.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pply the Self Managing Behavior Scale for Diabetic Patients revised by Wang Jingxuan to estimate the self managing level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Results The self-managing level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income and disease course as well as health education involvement.The respondents with health education experiences had higher self-managing level score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respondents with health education experiences got higher score on diet control,foot care,exercise,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treatments.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P>0.05).Conclusion The self managing level is determin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family income,health education and diseases course were its independent influence factors.
[Key words] Type Ⅱ diabetes; Self managing; 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是一種可防、可控、不可治愈的慢性、非傳染性、終生性疾病,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糖尿病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1],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單純用藥就可以解決,需要借助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健康教育等綜合性措施來控制[2]。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強,血糖控制好,并發癥發生率低;自我管理能力弱,血糖控制差,并發癥發生率高[3-4]。本文調查評估了我院門診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現狀,探索了影響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的人口社會學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院門診就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共收集問卷225份,其中有效問卷212份,有效合格率94.2%。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應用王憬漩修訂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量表對我院門診就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綜合分析。
1.3 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量表收集患者信息,量表各部分內容如下: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婚姻狀祝、居住狀況、經濟收入、醫療保障、住院史、病程、并發癥、治療方式等。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采用由王憬漩修訂的版本,量表共包括26個條目(得分范圍為26-130分),內容涉及飲食控制、運動鍛煉、遵囑用藥、血糖監測、足部護理、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六個方面,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1分到5分,分別代表完全沒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時做到、經常做到和完全做到。本文采用得分指標法,得分指標=(實際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并將得分指標80%為良好,此量表編制者測其Cronbach's α為0.87,結構效度為0.68。
1.4 資料收集 對所有研究對象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和詢問方式,由本人對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詢問并指導填寫調查表。調查表原則上由病人獨立填寫完成,但對病情嚴重或文化程度低等原因無法完成自評者,由調查員逐條詢問,如實記錄。
1.5 統計分析 患者一般資料、自我管理水平采用頻數和百分數、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不同特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再進行多因素分析,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多個變量為自變量,自我管理水平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從而篩選出對因變量影響較大的因素。
2 研究結果
2.1 自我管理行為水平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各維度得分見表1,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平均總得分85.80±12.39,平均得分指標為66.01%。從各維度得分指標來看,自我管理行為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遵醫囑服藥、飲食控制、運動控制、血糖監測、高低血糖控制、足部護理,其中得分指標最高的是患者堅持用藥的自我管理,得分指標為85.10%,平均得分12.77±5.23;得分最低的是患者足部的護理,得分指標為53.64%,平均得分13.41±5.99。
表1自我管理行為各維度得分
注:得分指標=(平均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
按照量表設計者制定的得分評價標準[5]:<60%定義為差,60%-80%為中等水平,>80%為良好水平的得分評價標準,自我管理行為水平中等者人數最多,占52%(110人),其次為自我管理水平差者,占29%(62人),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良好者人數最少,占19%(40人)。
2.2 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影響因素 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性別、民族患者之間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組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家庭收入、醫療保障、并發癥、住院史、工作狀態、健康教育、家族史)患者之間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發現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健康教育、病程是社區門診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重要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文化程度越高、經濟收入越高、病程越長、參加健康教育次數越多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越高。
表2自我管理水平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有健康教育經歷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得分高于無健康教育經歷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受過健康教育者在飲食控制、足部護理、運動鍛煉、血糖監測和高低血糖處理方面得分高于未接受過健康教育者,但兩者在遵囑服藥方面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表3健康教育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得分的關系
備注:“*”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α=0.05),方差分析顯示,接受過和未接受過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教育程度、是否在職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兩組具有可比性。
3 結論 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影響因素眾多,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健康教育、病程是重要影響因素。有無健康教育經歷影響自我管理行為水平飲食控制、足部護理、運動鍛煉、血糖監測和高低血糖處理五個維度方面的得分,但不影響遵囑服藥維度的得分。年齡大于70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每月經濟收入低于1000元、無醫療保障、獨居、不幸婚姻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得分偏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重點關注的人群。
健康教育是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做到:完善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網絡,重視前期規劃和后期效果評價;創新健康教育形式,完善健康教育內容;重視行為改變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養;加強重點人群和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高丹.糖尿病患者知識強化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6,18(1):71-72.
[2] 賈蕓,王君俏,劉偉.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護理雜志,2005,22(7):21-23.
[3] 路孝琴,任振勇,甕學清.北京方莊社區全科醫療門診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其病情控制間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4,6(12):884-886.
[關鍵詞] 劃點評價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1(a)-099-03
1991年,中國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健康教育學術委員會在海口成立,標志著我國醫院健康教育全國協作網的形成,開展健康教育已成為我國醫院的重要職能[1]。隨著我國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開展和推廣,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治療和護理手段[2]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并發揮了縮短住院天數、減少醫療糾紛、降低保健費用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診斷和處理患者的健康問題,有待于通過科研手段研究解決[3-5]。我院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將劃點評價法運用于住進我院內二科、外一科的554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住進我院內二科和外一科的所有患者554例,其中,男371例,女183例;年齡最小8個月,最大92歲。7歲以下學齡前兒童35例,60歲以上的老人200例,8~51歲的患者319例。文化程度:小學以下315例,初中以上239例。農民309例,工人68例,干部97例,其他80例。以急癥入院者444例,慢性期患者110例。
1.2 方法
1.2.1 設定入院教育、有關疾病知識教育、治療護理方案教育,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教育、各種輔助檢查配合知識和技能教育、出院教育等為固定的六大健康教育內容。
1.2.2 協助開展課題研究的兩科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相關內容運用口頭、書面、示范三大教育方法對住院患者或陪人進行健康教育。
1.2.3 教育前責任護士運用3點、5點劃分方法評價患者對所需教育內容的了解程度進行評價,結果記錄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評價單上。教育后的最終結果則由課題負責人同樣運用3點、5點評價法評價每個患者接受教育后知、信、行達到的程度,并填入表格。
1.2.3.1 3點法:用于知、行的評價。完全不知者記0分(知0),知道部分者記1分(知1),全部知道者記2分(知2)。完全不能演示動作要領者記0分(行0),掌握部分動作標準者記1分(行1),能正確重復演示動作要領者記2分(行2)。
1.2.3.2 5點法:用于信的評價。最反對記-2;反對記-1;無所謂記0;贊成記1;最贊成2。
1.2.4 統計分析健康教育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SPSS 10.0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評價結果
研究期間要求“知”的教育項目有11 974項;要求“信”的教育項目有5 421項;要求“行”的教育項目有5 312項。其評價結果見表1。
表1554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評價結果
知、信教育效果比較,χ2=7.54,P<0.01;信、行教育效果比較,χ2=6.40,P<0.05。顯效指評價結果2分者;有效指評價結果為1分和2分的合計數;無效指評價結果為0分和-1分的合計數
2.2 554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了解相關知識的比較
見表2。
表2 554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了解相關知識比較[n(%)]
2.3 不同文化程度教育效果比較
見表3。
2.4 教育效果較差的前10項教育項目
見表4。
3 討論
護理健康教育的產生突破了傳統的護理觀念、護理領域和護理工作性質[1],所以,目前臨床上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職責絕大部分由護理承擔。本研究正是順應護理工作職能拓寬的要求而開展的。
由于我區多年未開展等級醫院評審工作,我院目前仍是廣西中部一家早年通過評審的二甲醫院。由于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所以,我院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患者。有些患者的特點是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病情急重,入院前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有關知識幾乎完全不懂。自1998年開展整體護理工作以來,我們便將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納入護士的工作職責范圍,對患者實施標準健康教育計劃,明顯地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改善了護患關系,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但是由于評價標準缺乏量化,而且評價結果是由護士填寫,所以出現了健康教育工作覆蓋面大、顯效率低的現象。教育前后的劃點評價法的運用不僅使評價標準量化,護士對自己工作的效率一目了然,而且教育前后的最終評價結果是由護士長評價后填寫,促使了責任護士更加重視自己工作效率的提高。對于一些教育效果不好,或者以往容易疏忽的教育項目,在護士長的督促檢查下,責任護士反復多次地對患者進行教育,最終達到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使患者或陪護在住院期間學會了必要的保健知識,建立了良好的健康意識,學會了利于疾病康復的健康行為。
教育前后的劃點評價法使健康教育工作與程序這一科學工作方法更為接近,它使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前通過教前評價――評估了解了患者對應掌握的保健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使工作針對性更強,避免了以往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
從對表1的統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臨床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要改變患者的思想(態度)比要他們掌握相關知識要難得多;要求他們學會利于疾病康復的等行為,又比改變其態度更為困難。這一結果與米光明等[3]關于知、信、行三者改變所需要的時間和難度的觀點一致。在研究期間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責任護士對術后需要在床上排便的患者進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技能訓練時,患者對床上使用便器的益處和使用方法很容易就明白了,但真正叫他們練習時,他們還是覺得在床上排便是件丟人現眼的事,于是患者堅決反對術后床上排便這一護理措施的實施,拒絕接受床上使用便器的技能訓練。再如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主要用藥名稱、作用、副作用并要求記住這些知識時,大部分農村患者都以掌握藥物的有關知識是醫生、護士的事,而不是患者的事,患者有醫生、護士負責就行了為由拒絕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對于這些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人,在深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外,還要求護士善于借助和依靠其他方面的力量,如患者的親友,同類患者的現身說法、主管醫生、護士長、科主任等的協同作用,促進其行為改變。
從表4可以看出,教育效果較差的前10項內容大部分是一些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知識和技能。如疼痛評分法、疼痛護理法、消除不良心理方法、肌肉松弛法、呼吸訓練、有效咳嗽排痰法等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臨床護士本身而言也是欠缺所在,再加上目前尚缺乏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形象化、規范化的電教教材,很難使大部分都是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民患者理解、學會并掌握。只有通過繼續護理學教育,提高臨床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建議護理科教部門盡快增加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電教教材,通過電教教學使護士的專業技能有質的飛躍,使患者的學習和模仿有一個規范化的標準,從而提高患者在這些方面的學習效果。
4 小結
教育前后的劃點評價法促使臨床護士對實施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一步驟,每一項內容所取得的效度十分明了,使工作針對性更強,避免了盲目性。
教育前后的劃點評價法促使臨床護士對實施的健康教育工作有了量化標準,從而更便于督促護士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育前后的量化評價結果的指導下,通過反復多次的重復教育和借助患者親友,同類患者的現身說法,主管醫師、護士長、科主任等的協同作用下,可以顯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那些對教育內容難以知曉,或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患者改變其不符合健康要求的思想意識和行為。
[參考文獻]
[1]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問答[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4-15,25-26.
[2]黃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6-677.
[3]米光明,王官仁.健康傳播學原理與實施[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42-43,366-371.
[4]尋俊芳.基層醫院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5):83,128.
論文摘 要 針對目前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脫離了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后于職業教育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就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改革進行探討。
據調查,我國教育內部結構有了大幅度調整,有些地方職業學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人數比逐步接近1:1,職業教育逐漸占據著重要位置。而體育健康教育仍停留在普通教育的模式,不能反映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且與專業實際相脫節,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的發展逼迫著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學的改革,使其在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方面有所創新,更加適應擇業、就業的需要,最終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學目標的更新
(一)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學具有特殊性
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因培養目標的特殊,故有著自身的特點:
1.教學時數少
因專業、學歷層次不同,故學制一至三年不等,并常有實習穿插其間,教學時數少,連續性差。
2.對身體素質要求高
職業學校培養的是直接參與生產勞動的最基層的工人、技術人員,對身體素質要求高。
3.有專業要求
各專業不僅僅對身體各部位力量、柔韌、抗疲勞等指標要求不同,并且對學生組織、管理、表達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同年級不同專業的體育教學目標也大大不同。
4.理論教學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專業要求,還需要介紹衛生知識、救護知識、健康保健知識等。
(二)職業學校體育效益觀的更新
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學不應僅把視野局限于職業教育的內部、局限于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而應把視野擴展到職業教育的大系統中去,擴展到社會宏觀系統中去。在進一步提高短期效益的同時,重視長遠效益,為學生從業與終身發展著想。
(三)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學目標應從單純強調體質向興趣化、習慣化、終身化方面轉變。
學生是否積極、自覺、經常持久地參加體育鍛煉,應作為學生是否受到良好體育健康教育的標志。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健康的教育已成迫切之任務:即“提高鍛煉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鍛煉技能,使之畢業后繼續堅持體育鍛煉。使學校體育功能進一步延伸”,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
二、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更新
(一)結合專業精選教材,實用為本
因為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時數的限制,需精選教材,突出實用性,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教材體系。要以“少、精、活”為原則,應包括娛樂、健身、競技體育等多項內容。譬如:增加健美操等新型項目,適應學生求新的心理,也為畢業后獨立健身提供方法與手段。
(二)根據專業選擇教材,因材施教,預防職業病
學生參加工作后,其動作軌跡多為固定持續的,易產生職業病,結合專業特點,選擇教材,編排不同性質的徒手操,有針對地加強不同肌群肌力的訓練。如:對長期伏案工作的電腦、財經、會計等專業學生,應加強肩帶肌力,訓練指腕靈活性,大腦反應速度等;而對機械類專業學生,則應加強上、下肢肌力與腰部力量的訓練。
(三)擴展理論教學的廣度,加強健康教育,普及救護知識
職業中學多數不開設生理衛生、健康教育等課程,而與此聯系最緊密的莫過于體育教師。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系統地向學生介紹這些方面的知識。補充書本上沒有的健身知識,要利用講座、板報等多種形式,講授保健知識(如家用推拿術);普及救護知識(如心肺復蘇等);講解運動創傷的預防與處理等。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科學化。
三、職業學校教學方法的更新
(一)在組織教學中,應更多地采用健康分組、能力分組等多種因材施教的形式。對于不同層次需要的應有不同的措施與方法,不能以簡單的自然分組貫穿教學的始終。
(二)設計課的結構不應拘囿于單調的“三段式”,應根據課的任務、要求不同而不拘一格。
(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突出專業特點,重視能力培養,注重心理與個性發展。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編操、帶操,并給予講評與評分。從編操中,發展想象力;從帶操中,鍛煉了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
四、職業學校體育教學課程評價的更新
原有的體育教學評價,基本上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師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同一年級不同體型及體質狀態的學生,均采用劃一性的標準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原有基礎及經過努力提高的幅度,在評價中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體育教學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共同構建的多元價值判斷過程。因而,主體取向強調參與者、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相互驅動,強調評價是一種多元化的過程。評價標準多元化。現代體育教學提倡學生“全面+個性”的共同發展,尊重和鼓勵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堅持個性發展和教育共性要求的統一,這就要求評價必須兼顧個性和共性兩個方面,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要從對學生的認識評價擴展為對學生全面、綜合的評價。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由被動等待評價向主動參與評價發展。學生評價從關注結果向重視過程發展。在評價方法上,從僅強調測驗分數向評價方法的立體、綜合、多層次、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宮頸糜爛; 健康教育; 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6-0120-02
宮頸糜爛是指由于細菌感染導致上皮脫落形成糜爛,與體內內分泌的改變有關。據文獻[1]報道,宮頸糜爛發病率較高,已經達到40%~60%,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宮頸糜爛是慢性子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容易出現誘變,形成宮頸癌。本文就健康教育對宮頸糜爛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宮頸糜爛患者162例,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81例。護理組患者年齡23~58歲,平均(37.0±1.4)歲;其中已婚患者67例,未婚但有性生活史、人工流產史患者14例。護理組患者宮頸糜爛Ⅰ度38例、Ⅱ度27例、Ⅲ度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58歲,平均(36.0±1.6)歲,其中已婚患者64例,未婚但有性生活史、人工流產史患者17例。護理組患者宮頸糜爛Ⅰ度39例,Ⅱ度24例,Ⅲ度18例。兩組患者年齡、糜爛程度、糜爛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治療。對宮頸糜爛Ⅰ度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治療一個月后進行復診,患者若未痊愈繼續使用相同藥物治療。對宮頸糜爛Ⅱ度、Ⅲ度患者進行高頻電刀電灼治療,治療功率為50 W,患者治療后3個月進行復診,若未痊愈繼續進行治療隨訪。
1.3 護理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用藥指導、病房監護、必要注意事項的講解等。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如下:(1)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卡對患者進行知識宣傳和教育。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不同層次語言進行講解,確保患者對宮頸糜爛進行全面認識,降低患者對宮頸糜爛的恐懼程度。使用生動、簡要、形象、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宮頸糜爛知識;(2)囑咐患者注意合理飲食,禁止食用酸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對患者睡眠進行調整,保證患者合理睡眠,提高睡眠質量;(3)治療期間患者禁止性生活,保持會干凈清潔;(4)成立門診咨詢室,印發科室治療卡片,及時對患者進行指導;舉辦講座,對患者進行宮頸糜爛知識宣傳;(5)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確保患者及患者家屬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確保患者順利完成治療護理全部內容。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 護理療效 評價標準如下,痊愈:患者宮頸糜爛面全部消失,表面光滑;有效:患者宮頸糜爛程度變淺或宮頸糜爛面積縮小大于50%,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患者宮頸糜爛沒有明顯變化或癥狀加重。總有效=痊愈+有效。
1.4.2 知識知曉指標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宮頸糜爛知識自制問卷進行評價。其中知曉狀況良好81~100分;基本知曉61~80分;未知曉0~60分。知曉=知曉狀況良好+基本知曉。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護理組患者總有效率95.1%,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65.4%,護理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對比
組別 痊愈(例) 有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率(%)
護理組(n=81) 44 33 4 95.1
對照組(n=81) 21 32 28 65.4
2.2 知識知曉狀況對比
護理組患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知識知曉率對比
組別 知曉狀況良好
(例) 基本知曉
(例) 未知曉
(例) 知曉率
(%)
護理組(n=81) 29 46 6 92.6
對照組(n=81) 5 36 40 50.6
3 討論
宮頸糜爛是一種嚴重的慢性宮頸炎癥,其反復發作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出現癌變,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過程中相關人員根據宮頸糜爛程度的不同,將宮頸糜爛分為三種。其中輕度糜爛患者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一般表現為白帶增多。中度重度宮頸糜爛患者一般表現為白帶增多,色黃質黏稠,或白帶中夾有血絲,少數患者有接觸性出血。部分重度患者還伴有尿頻、尿急、外陰瘙癢等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如何提高宮頸糜爛治愈效果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
健康教育是當前加強患者治療效果的一種新途徑。該方法是主要針對患者知識了解情況、治療環境、治療方法、治療效果、預防控制等方面進行教育的一種方法。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和疾病知識傳輸,降低患者對疾病懂得恐懼程度,從本質上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確保患者積極進行治療,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治療環境對患者進行不同健康教育,確保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全面了解。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針對個體狀況進行系統教育,加強健康教育效果[3]。
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通過對護理組患者進行宮頸糜爛教育,確保患者了解宮頸糜爛發病原因、發病癥狀、治療方法、預防方法,確保從本質上提高患者對宮頸糜爛的認識。醫護人員對患者治療目的進行明確,針對患者癥狀對患者進行合適治療方法教育,向患者講述治療目的、重要性、治療過程等,提高患者對宮頸糜爛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配合度。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針對患者癥狀對患者進行飲食知識講解,對飲食造成的宮頸糜爛加劇癥狀進行教育,確保患者正確飲食,對患者睡眠、生活進行全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痊愈21例,有效32例,患者護理有效率僅為65.4%;護理組患者痊愈44例,有效33例,患者有效率達到95.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除此之外,對照組患者知識知曉率僅為50.6%,護理組患者知識知曉率為92.6%,護理組患者的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理性認識,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對患者治療具有非常好的輔助效果。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對患者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永怡.601名婦女宮頸糜爛因素的探討及干預與建議[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4):24-25.
[2]龐辰珠.宮頸糜爛與宮頸CIN及宮頸癌相關性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5(3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