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時間:2023-07-28 17:32: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 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煙草

吸煙是一種明確的卒中獨立危險因素。在經常吸煙者中,吸煙量與卒中風險之間存在量效關系。資料證實,對于曾經吸煙者,卒中風險在戒煙后2年開始降低,在戒煙后5年降至不吸煙者的水平。對于既往有卒中史的患者,在校正人口統計學因素、共存疾病和生活習慣后,戒煙與全因死亡率降低顯著獨立相關。美國的一些研究資料表明,在2000―2009年期間,吸煙率下降導致了吸煙相關的卒中死亡數量減少,而且這種下降幅度遠遠高于此前數十年,這要歸功于吸煙率獲得了更大幅度的降低,提示吸煙對卒中死亡率的總體下降具有中度的影響。

除了主動吸煙之外,最近數十年研究二手煙暴露(也稱為被動吸煙和環境性吸煙)與卒中風險聯系的研究數量有所增加。2006年,Lee和Blair報道了暴露于配偶(或近親)吸煙與卒中風險的合并RR值為1.25(95%CI 1.16―1.36)。研究結果提示,二手煙暴露可能是卒中發病和卒中死亡的危險因素。二手煙暴露率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已經大幅下降,提示可能對卒中死亡率下降有促進作用。

煙草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所大力宣傳的公共場合禁止吸煙,減少主動吸煙人群,都是非常有力的措施。煙霧減少肺部疾病的發生,而肺部疾病是卒中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 空氣污染和顆粒物與卒中的關系

眾所周知,PM 10和PM2.5都是標準污染物。然而,這些空氣污染物能對人體造成許多危害,卒中是其中的一種。2010年AHA報告指出,流行病學研究證據表明短期或長期暴露于PM對卒中風險和死亡率均有影響。就是說,在PM水平低于世界許多其他地方的美國,時間序列研究表明PM l0急性暴露與卒中住院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美國的另外一個研究表明,PM2.5短期暴露與卒中風險和死亡率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AHA報告稱,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有PM卒中相關性的支持證據。

在長期影響方面,該領域的研究正在增多。婦女健康促進會(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的一項研究顯示,校正混雜因素后,致死性(HR 1.83,95%C/1.11―3.00)腦血管病和非致死性(HR 1.28,95%C/1.02―1.61)卒中的風險均隨著PM2.5暴露的增高而升高。

三 空氣污染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從而間接增加卒中死亡率

哈佛六城市研究(Harvard Six Cities Study)的隨訪研究中,分別在1974―1989年(1期)和1990―1998年(2期)這2個時期內確定PM2.5濃度與心血管死亡率。

該研究顯示,PM2.5暴露與心血管死亡率有關,而且相關性程度在這2個時期相似;校正混雜因素后,心血管死亡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改善與這2個時期之間PM2.5平均濃度的下降存在聯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校正1期的PM2.5濃度后,2期的平均PM2.5濃度每降低10微克/m?與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有關(RR 0.73,95%C/0.57―0.95)。

第2篇

變化研究

趙宏峰

(黑龍江室康室內環境質量檢測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摘要:對黑龍江地區不同季節的室內環境的有害物質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進行了長期監測,按照國家檢測標準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通過實驗室分析,對這些因裝修、家具帶來的污染物質的濃度在不同季節變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黑龍江;室內環境;有害物質濃度

收稿日期:20130402

作者簡介:趙宏峰(1971—),男,山東滕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室內環境檢測、裝飾裝修材料檢測、噪聲檢測、電磁輻射檢測工作。中圖分類號:X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5021903

1引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環境的居住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擁有一個溫馨舒適健康安全的室內環境是人們的愿望,然而,目前室內環境污染的問題卻日益突出。黑龍江省地處寒冷地區,進入冬季房屋關閉時間長,許多家庭不愿意開窗通風,尤其是新裝修的家庭,由于不能經常開窗進行充分通風,室內裝修造成的大量污染物質無法釋放到室外,使室內污染物濃度增高,極易導致人們患上各種疾病。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每年由室內環境污染引起的超額死亡人數超過11萬人,黑龍江省每年也有一定數量的人員死于室內環境污染。國內外室內空氣質量研究表明,建筑中使用大量材料包括建筑結構材料和裝飾材料是污染的主要釋放源。人的一生約有70%~92%的時間在室內渡過,由于材料的巨大表面積和人群長時間的空氣暴露,室內空氣污染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們的健康危險度。

這些有害氣體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室內裝飾材料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室內裝飾用的油漆、膠合板、刨花板、內墻涂料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質,還有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質都具有相當的致癌性。這些材料一旦進入居室,將有可能引發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神經內科、視力、視覺、高血壓等30多種疾病;室內家具也是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人們在購買家具時多關心的是價格、款式、做工,對家具中的污染物沒有足夠重視忽略了直接關系到人的健康安全問題。

2研究方法

以裝修完半年之內的住宅為研究對象,選擇地域主要分布在哈爾濱市,其他地域還有大慶、伊春、牡丹江、齊齊哈爾、五大連池等,重點研究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室內污染在不同季節的變化。

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的采樣和分析嚴格遵照國家檢測標準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執行,甲醛的采樣與測定依照公共場所空氣中甲醛測定方法(GB/T18204.26-2000)的分光光度法;苯、甲苯、二甲苯的測定按照居住區大氣中苯、甲苯和二甲苯衛生檢驗標準方法(GB11737-1989)的氣相色譜法進行;TVOC的測定按照室內空氣中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檢測方法——熱解吸/毛細管氣相色譜法。大氣采樣器為CD-2型、QC-6H恒流采樣器。甲醛的樣品測定用722型可見光分光光度計;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樣品測定采用GC112A氣相色譜儀。

依據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甲醛標準限量值為0.10mg/m3,苯標準限量值為0.11mg/m3,甲苯標準限量值為0.20mg/m3,二甲苯標準限量值為0.20mg/m3,TVOC標準限量值為0.60mg/m3。

3不同季節室內空氣污染現狀

為了了解黑龍江地區裝飾裝修、家具導致室內空氣污染的狀況,對黑龍江地區哈爾濱、大慶、伊春、牡丹江、齊齊哈爾、五大連池6個地區裝修完半年內家庭的室內空氣污染情況進行了統計研究分析,調取樣本總計400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100戶,春季以4月份數據為準,夏季為8月份,秋季為10月份,冬季為12月份。通過現場采樣,實驗室檢驗分析與統計研究,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不同季節檢測分析的結果如表1所示。

第3篇

霧霾天氣的定義

霧是空氣中“多余”的水汽凝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懸浮在近地面的大氣中。

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

氣溫越低,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形成霾。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我國一般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天氣的成因

1.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氣的不流動,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3.汽車尾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造成霧霾的一個因素。

4.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霧霾天氣的危害

1.霧霾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對公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2.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來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生。

3.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危害人體健康。

4.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遇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形成煙塵(霧)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健康。

5.由于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污染物增加,我國工業區和城市中心區等部分地區霧霾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呈增加趨勢。

我們知道了霧霾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1.霧霾天氣少開窗。

2.外出戴口罩。

3.盡量減少外出或晨練。

4.適量補充維生素D。

5.平時多飲水,清淡飲食,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

第4篇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不斷深化,城鎮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城市環境空氣的污染狀況越來越關注,在信息交流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空氣質量成了影響人們日常生活活動的一項重要考量因素,直接關乎廣大人民的幸福與健康,本文重點介紹現階段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產生的原因,并簡要分析其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本文能讓人們對所處的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并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及原因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經濟繁榮的今天,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大,城市的環境空氣污染既有老問題又有新狀況。

 

(一)城鎮人口密集,綠地面積不足。綠地是城市呼吸的中樞,是“城市之肺”,綠地與樹木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在城市環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綠地面積的相對不足,不僅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易導致北方多風干燥地區的風沙揚塵現象。

 

(二)樓房過度密集,空氣流通不暢。城鎮化的進程直接導致房地產行業的迅猛發展,樓房林立,高樓大廈成為其顯著特色,地面硬化面積不斷擴大,城市熱島效應更加凸顯,空氣污染物擴散不及時,導致污染相對集中且持久。

 

(三)城市規劃不合理,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新興城市大多是在老城鎮基礎上擴建的,缺乏合理的規劃方案,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特別是存在大企業的城市,依廠建城,企業存在不合理但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例如部分城市電廠就在其城市包圍中,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格局既不利于城市的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但因為多方利益的牽連且政策的轉變,企業重新選址不易,但是如果一旦出現污染事故,對城市環境空氣影響較大。

 

(四)機動車數量增加,開車人群增多。城鎮化的發展帶來經濟的繁榮,機動車數量不斷增長,在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數量也在攀增,汽車尾氣對環境空氣的污染不可小覷,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甚至成為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且加之城市對車流量的檢測存在落后性,道路規劃及紅綠燈的安設及時長設置存在滯后性,間接導致道路車輛廢氣排放的增加。

 

(五)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環保力度不強。部分城市借助發展政策的鼓勵,大力發展經濟,在環保執法上用力不足,有的為了財政的收入,對污染企業實行先落戶再治理的方法,后續措施不夠周全,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環保問題,不僅增加了后續環保治理成本,而且對城鎮環境空氣造成很大的影響。

 

(六)企業環保意識不強,環境監測受限。目前,我國對于企業排污有嚴格的排放標準,但現實中部分企業環保意識不強,抱著降低排污成本的想法,減少廢氣治理的投入,甚至只是在被監測時才啟動治污設施,對環境空氣的危害較大。環境監測部門對排污信息掌握不及時,不能及時取證,且環境空氣污染有即時性,而檢測方法落后,檢測設備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對環境空氣污染的監督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實際情況。

 

二、解決措施

 

導致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城市是一個很脆弱的生態,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會遭受很多問題的困擾,不妥善解決,不提前預知,就會對環境空氣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對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一)提升環保意識,做好城市綠化工作。科學的進行城市綠化工作,不僅需要完善政府部門對公共用地的綠化工作,還要加強開發商對小區內的綠化措施,制定標準政策,落實好綠化率。

 

(二)合理規劃城市 確保城市生態穩定。以城市生態穩定為前提,合理規劃城市發展,城市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不斷擴大,若無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決勝千里的謀劃,很難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對污染型的企業勇敢的說不,對制約城市發展的各項污染事項保持高警覺和零容忍的姿態,才能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有信心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從而建設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

 

(三)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城市在引導企業時,要充分考量環保因素,大力鼓勵環境友好性企業的發展,對已存在的企業,要強化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在工藝燃料上下功夫,推進先進工藝的使用,鼓勵利用清潔能源。提高治污工藝與水平,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加大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將可能產生的污染處理到最大限度排放,減少對環境空氣的污染程度。

 

(四)合理規劃道路,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根據車流量情況,合理規劃道路及道路設施建設,合理解決擁堵問題,減少機動尾氣排放量,鼓勵使用清潔燃料,嚴格機動車的綠色環保檢測,鼓勵乘坐公共交通設施。

 

(五)提高企業環保意識,加強環境監測力度。通過相關政策法規的講解及相關事例的警示作用,企業要清醒認識自己在環保中擔任的職責與義務,確保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提高環保意識,爭取降低污染總量;加大環境監測力度,通過軟、硬件兩手抓的強力措施,大力提高環境監測水平,確保環境質量安全。

 

三、結語

 

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大,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的新情況還會出現,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任重而道遠,只有認清污染現狀,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通盤考慮、與時俱進,這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的參與,還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第5篇

關鍵詞:空氣質量;污染損害指數;開封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8-0153-2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的惡化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影響,并將成為制約今后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4]。本研究利用開封環境空氣質量定點監測資料,探討城市發展過程中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建議和對策,為有關部門進行環境質量評估提供參考。

1 開封市環境空氣污染狀況

上世紀末,開封市空氣煙塵污染較為嚴重。據資料顯示,開封市空氣污染以煤煙型為主,煤煙型污染是以塵和SO2為代表的污染類型[5]。主要污染因素有:氣候和人為原因造成的風沙揚塵、建筑施工塵,燃煤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和飲食業煙塵油煙污染等[6]。近幾年,市有關部門對燃煤鍋爐和飲食業煙塵油煙污染進行了集中整治,并加強施工工地現場管理,采取措施防止揚塵,環境空氣狀況有所改觀,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2 數據收集與處理

2.1 數據來源

文中所用數據來自開封市空氣自動監測站、1999-2008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1999-2008年開封市環境狀況公報。

按人口和功能區布點法,開封市環境監測站在城區設立了4個環境空氣質量常規監測點,分別為:龍亭旅游品商場(商業、旅游及居住混合區),紗廠(工業、居住混合區),柴油機廠(工業、交通混合區)、世紀星幼兒園(交通、居住混合區)。

1999-2008年的主要監測指標SO2、NO2、TSP(2004年以后為PM10)的年均值見表1。

表1 1999-2008年開封市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mg/m3)[6]

注:由于測量項目不同,大氣顆粒物1999-2003年以總懸浮顆粒物為監測指標,2004-2008年以可吸入顆粒物為監測指標。

另附:

表2 各主要監測指標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7]

2.2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本研究先采用污染損害指數法來分析污染因子對開封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危害程度,然后通過國內外常用的污染趨勢定量分析方法――相關系數法來分析開封市大氣污染的變化趨勢[8,9]。

除此之外,本研究還進行了各主要污染物年際變化分析,探討各污染物的濃度與城市人口數量、市GDP總值、工業企業數量、民用汽車總量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旨在找出對環境污染貢獻較大的因素,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意見。

3 結果分析

3.1 整體空氣質量的污染狀況分析

3.1.1 單因子的污染損害指數 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了多種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方法,常見的有污染指數法、模糊評價法、灰色聚類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10,11]。污染損害指數公式是我國學者李祚泳借鑒空氣污染損害率評價法后提出的,能應用于多種污染物的空氣質量評價[12-15]。

空氣污染損害指數公式[13]如下:

其中xj為用下式表示的污染物j濃度的相對值:

兩式中:Ij――空氣污染物的污染損害指數;

Cj――污染物j的實測濃度;

Cjo――為污染物j的設定的“基準”濃度值(表3)。

表3 空氣污染物的“基準”濃度值[13]

根據空氣污染損害指數公式,計算出各監測指標的污染損害指數見表5。

3.1.2 污染損害綜合指數 受m種污染物污染的空氣污染損害綜合指數計算公式為[13]:

式中:Wj――為污染物j的歸一化權值(表4)。

表4 環境空氣質量級別與污染損害指數的對應關系[13]

由上述公式計算出歷年污染損害綜合指數見表5。

表5 1999-2008年開封市主要空氣污染物污染損害指數

整體上看,開封市近十年總體狀況為輕度污染。2004年污染損害綜合指數達19.7,中度污染,為歷年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年。從各污染物單因子損害指數來看,以TSP與PM10為代表的大氣顆粒物污染貢獻最大,全年污染損害指數均值超過12.5。

3.2 主要大氣污染物的變化趨勢分析

污染趨勢定量分析方法――相關系數法采用了Daniel趨勢檢驗,使用了Spearman相關系數,公式如下[16,17]:

式中:N――時間周期(年);

di――變量Xi和Yi的差值,即:di=Xi-Yi;

Xi――周期Ⅰ到周期N按濃度值從小到大排列的序號;

Yi――按時間排列的序號。

如果rs為正值表示呈上升趨勢,若rs為負值則表示有下降趨勢。用秩相關系數rs與Spearman秩相關系數統計表中的臨界值Wp進行比較,若rs>Wp,則變化趨勢顯著,有意義;若rs

3.2.1 大氣顆粒物 1999-2007年,無論監測指標是TSP還是PM10,年均值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只有2008年PM10年均值未超標,TSP歷年超標率為100%,PM10歷年超標率為80%。從污染損害程度方面分析,2004年的污染損害指數為歷年最高,達21.5,屬中度污染;2008年損害指數最低,為7.9,屬輕度污染。對1999-2008年連續10年的監測數據(表1)、污染物損害指數(表5)及趨勢進行分析,TSP的rs=-0.6,│rs│ Wp(0.9)。結果表明:大氣顆粒物為主要污染物;1999-2003年開封市環境空氣中TSP濃度處于下降趨勢,但下降趨勢不顯著;2004-2008年PM10濃度也處于下降趨勢,且下降趨勢顯著。

3.2.2 SO2與NO2 開封市熱能源以煤為主,SO2主要來自煤炭燃燒。1999-2003年開封市大氣環境中的SO2濃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04年起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到2008年SO2濃度年均值減少到歷年最低值0.038mg/m3。近十年間,SO2濃度除了2003、2004和2006年超標之外,其余7年均低于國家二級標準,超標率為30% 。SO2年平均值為0.056mg/m3,接近國家二級標準閾值。污染損害指數屬于輕度污染。經檢驗,1999-2008年SO2的rs=0.236

NOx濃度全年變化較為平穩,近十年都控制在國家二級標準之內。由圖4可看出2001-2008年,開封市NOx變化規律與SO2大體一致。經檢驗,NOx的rs=0.03

3.2.3 NOx/SO2 近十年間,空氣中各種污染物濃度呈現出不同的消長趨勢,使開封市空氣污染的總體特征也發生改變。總體看來,開封市環境空氣污染為煤煙型污染,但在2001年之前環境空氣污染更接近汽車尾氣型污染,2000年NOx/SO2的比值[18]是10年間的最高值1.389。2001年以后,除了個別年份有所波動之外,NOx/SO2的比值總體表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2003年NOx/SO2的rs=0.943>Wp(0.829),說明2003-2008年NOx與SO2的比值呈明顯上升趨勢。若按此趨勢發展,并考慮到民用汽車擁有量的增長,開封市環境空氣有可能會由煤煙型污染轉化為煤煙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

4 結論

(1)1999-2004年開封市整體環境空氣質量介于輕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間,自2004年來各監測指標對環境空氣的綜合損害指數逐年下降,且SO2與PM10的濃度年均值呈明顯下降趨勢,可見近年整體環境空氣質量在提高。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開封市整體環境空氣質量有從輕度污染轉為清潔的可能性。

(2)通過對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年均值損害指數和變化趨勢分析發現,大氣顆粒物(TSP、PM10)近十年年均污染損害指數最大,達到中度污染,其濃度呈逐年降低趨勢。SO2和NOx的污染損害程度較小,2006-2008年間污染狀況有較明顯改善。

(3)自2003年起,SO2和NOx的比值呈顯著上升趨勢,由此可說明開封市環境空氣正由煤煙型污染向煤煙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轉化。

參考文獻

[1] 孔大為,王靜,曲東.塘沽區環境空氣中S02濃度變化及其原因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359-362.

[2] 鮑強.中國城市大氣污染概況及其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進展, 1996,4(1):1-18.

[3] Mayer H. Air pollution in cities[J].Atmos Envion,1999,33(2):4029-4037.

[4] 劉方,王瑞斌,李鋼.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現狀與發展[J].中國環境監測, 2004,20(12):8-10.

[5] 劉欣艷,任仁.北京市大氣污染的特點及成因[J].城市與減災,2003(1):41.

[6] 開封市環境保護局.開封市環境狀況公報[R].1999-2008.

[7]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局,1996.

[8] 周作明,荊國華,徐欣.湘潭市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分析及對策[J].四川環境,2005,24(5):27-29.

[9] 錢虹,李昌平.徐州市環境空氣質量20年變化趨勢及對策[J].污染防治技術,2001,14(4):37-40.

[10] 劉康蘭,袁浩.模糊綜合評判在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環境工程,2008,18(1):55-56.

[11] 馮利華,王基一,章明卓.環境質量的灰色聚類評價[J].環境保護科學,2000,26(4):37-39.

[12] 黃曉英,李娟,宛中華,宋麗紅.基于污染損害指數的深圳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與分析[J].三峽環境與生態,2009,2(4):41-45.

[13] 李祚泳,彭荔紅.基于遺傳算法優化的大氣質量評價的污染危害指數公式[J].中國環境科學,2000,20(4):313-317.

[14] 李祚泳,歐陽潔.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普適公式[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1,23(4):200-202.

[15] 李祚泳,丁晶,彭荔紅.環境質量評價原理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16]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8-12.98-99.

[17] 曲格平.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編.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全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8] 張菊,苗鴻,歐陽志云,王效科.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06,26

(11):1886-1892.

第6篇

關鍵詞:室內;空氣污染;建筑材料;裝修材料;治理

中圖分類號 TU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disadvantages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The popularity of domestic outfit more make indoor air quality is getting wors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dangers of indoor pollutant and indoor pollution of som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fundamentall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k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words: indoor; Air pollutio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corate material; management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從而促進了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時家裝的普及更使室內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不僅要認識常見的室內污染物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而且還要將其防患于未然,這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有很大的意義。

一、室內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室內環境的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燒產物和人類的室內活動,其中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這也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嚴格來講,幾乎所有的建筑裝修材料都會產生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它們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甲醛、氨、苯系物、各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和室內氡氣污染,這些成分都會造成室內空氣的化學污染。

1.甲醛

甲醛是是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色,具有強烈氣味的刺激性氣體,污染源很多,主要來自于燃料、煙葉的不完全燃燒和建筑材料、裝飾材料及生活用品等化工產品,是室內環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長期接觸甲醛后,易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和水腫,眼刺痛、頭痛、失眠等癥狀,甚至可以致癌,而且甲醛的釋放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釋放量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將長期影響室內環境。

2.氨

氨刺激性強,可通過皮膚及呼吸道引起中毒,長期接觸低濃度的氨,可引起喉炎,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引起窒息,導致死亡。它主要來自于施工中使用的外加劑,如混凝土防凍劑、膨脹劑和早強劑等。

3.苯及苯系物

苯具有易揮發的特點,人如果長期吸入一定濃度的苯系物,可引起頭痛、失眠、胸悶、乏力、記憶力衰退,亦可導致胎兒的先天性缺陷、致癌、引發血液疾病等。高濃度的苯留在空氣中不但使人中毒,還很容易發生爆炸和火災。它主要來自于各種涂料、膠粘劑和防水材料。

4.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

TVOC是種類復雜繁多的揮發性有機物的總稱,主要來源于各種涂料、粘合劑及各種人造材料,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嗜睡、無力、胸悶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

5.氡

氡是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無色無味,主要來自于土壤、巖石和建筑材料中。它隨著呼吸進入人體肺部,并隨著血液流動走向全身,氡—222原子核放射的α粒子,射程短,容易在它所經過的路徑上造成原子的電離密集,破壞細胞結構。因此,氡氣是造成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室內環境污染防治與治理

生活的質量的提高,導致室內裝修的日益普遍,室內污染越來越嚴重,更多新的建筑材料的推廣使用,使得由裝修而引起的化學污染物成分越來越復雜,因此,為了人們健康、舒適的生活,我們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污染源,減少污染物的釋放。

1.選擇材料方面

在裝修時,要進行裝修整體設計,確定裝修方案,合理計算空間承載量,慎重的選擇所使用的裝修材料、家具、裝飾用品等,比如地板磚、衛生陶瓷類,特別是一些花崗巖等天然石材,放射性物質含量高,應送到有資質的環境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而且要控制使用數量;人造板材類像刨花板、膠合板、纖維板等,是裝修中使用最多的材料,也是造成室內甲醛濃度過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使用時要選擇合格、綠色環保的材料,盡量選擇正規的商家進行購買,同時也可以在施工工藝上,提前做好防污染物揮發的處理。

2.通風換氣

加強通風換氣可以降低室內污染物的濃度,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一般新裝修的居室,不論你個人認為污染嚴重與否,都要進行通風換氣,在室內裝修期間,也要打開窗戶及時通風,房屋裝修完成后,要通風換氣一個月以上,并且每天至少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當污染比較嚴重時,要通風換氣至少三個月甚至半年。

3.采用其他治理措施

通風換氣雖然對降低室內污染濃度有一定的效果,但只能降低甲醛及部分揮發性有機物,且效果不夠徹底,當室內環境污染非常嚴重時,我們還應該委托有資質、專業的治理公司進行治理,或采用其它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

(1)物理吸附治理

利用竹炭、活性炭等吸附劑對室內甲醛、氨氣、苯系物等進行吸附,去除效果為50%左右,它雖然成本低,但見效慢,容易將吸附的污染游離出來,造成二次污染,適用于污染輕微超標的居室內。

(2)應用光觸媒技術治理

光觸媒是納米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利用空氣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將所接觸的有機物轉換為二氧化碳和水,自身不起變化,卻可以促進化學反應,它不斷地凈化污染物,具有持續作用時間長,無毒、無害,高效環保,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及苯系物、醋酸、氨、揮發性有機物(TVOC)等污染物,去除效果在70%以上,另一方面還能將細菌或真菌釋放出來的毒素分解及無害化處理。

(3)種植環保植物凈化

在室內種一些綠色的植物,不僅美觀、環保,而且能夠吸收有害氣體,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而使室內負氧離子的濃度增高,負氧離子具有凈化空氣,殺菌除塵,清除不同的有毒物質的作用,植物還具有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吸收甲醛效果比較好的植物有吊蘭、蘆薈等,能夠吸收90%以上的甲醛,吸收苯效果比較好的有常春藤、鐵樹等,能夠吸收90%以上的苯,還有橡皮樹、君子蘭可吞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虎尾蘭可吸收放射性核素,綠蘿可清除氨氣和甲醛等,總之還有很多這樣植物養在室內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4)臭氧技術治理

臭氧是世界公認的高效殺菌劑。在一定的濃度下,臭氧可迅速殺滅空氣中的細菌,而其本身可還原成氧,因此沒有二次污染和任何的殘留物。臭氧除能殺菌外還能除空氣中的甲醛、苯、甲苯等各種有害氣體和異味,但臭氧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會自行分解,而且使用時,人不能留在房間里,以免中毒。

(5)生物酶凈化技術治理

目前,生物酶凈化技術已經應用到室內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生物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它是一種高效的催化劑,可以使室內空氣污染物在常溫、常壓下快速地產生催化反應,生成無毒無害物質,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現代人們的生活使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室內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預防室內空氣污染,做到預防第一,治理第二。以此控制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可能帶來的污染最終使室內空氣質量達標,室內空氣質量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第7篇

“清肺”這個概念來源于傳統醫學。每一次牽涉到傳統醫學,都會有愛好者指出“傳統醫學里的肺不是解剖學上的肺”。所以,在解析關于清肺的傳言之前,有必要先界定話題:傳言中所針對的是空氣污染對身體的損害,大多數人說到這個話題,指的是空氣中的粉塵對“解剖學上的肺”所產生的“現代醫學意義上的損害”。至于老祖宗如何定義“肺”、他們的“清肺”是指什么、是不是有效,不在此討論范圍之內。

粉塵是空氣污染中的主要因素。除了濃度,顆粒大小是粉塵污染的關鍵因素。顆粒越小,危害越大。空氣動力學上直徑大干10微米的顆粒可以被鼻腔內的纖毛攔截,而比這小的顆粒則可以被吸入。

10微米是個很小的尺度。人的頭發直徑大約50~70微米。也就是說,如果把一根頭發分成5~7根,每根的平均直徑才會小到10微米。這樣的顆粒能通過呼吸進入肺,所以被稱為“可吸入顆粒”。

如果顆粒小于2.5微米,那么還能進一步達到肺的細支氣管,沉積在那里。這些沉積影響肺里的氣體交換,導致各種呼吸道癥狀,甚至肺癌。因為它的危害巨大,所以空氣質量監測中會專門測量小于它的顆粒含量,就是大家熟知的PM2.5。

這個尺度的顆粒會留在肺里,其中小于0.1微米的那些,還可以直接穿過肺泡進入血液,并隨著血液“流竄”到其他器官,包括腦。它們沉積在血管中會導致血管硬化,從而危害心血管健康。食物能否影響吸入的粉塵

這些粉塵對人體的影響主要來自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們,就得讓“清潔工”與它們見面。而食物從消化道進入體內,經過胃腸,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跟食物中的其他小分子一樣,穿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然后被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細胞中。

對比空氣顆粒物與食物在體內的動向,會發現食物跟那些大于0.1微米的顆粒完全沒有見面的機會,自然也就無法“清除”。而那些進入血液的極其“細小”的微粒,在食物的小分子面前依然還是龐然大物。雖然邏輯上也不能排除“老鼠打敗大象”的可能,但沒有實驗證據,靠這些食物的小分子去清除粉塵也就只是美好的想象。“清肺”的食物功效如何

除了拍腦袋的臆想然后以訛傳訛,有一些食物“清肺”的“依據”是吃了之后大便變黑。類似的還有各種“排毒”食品或者保健品,因為導致黑便而被認為“起作用”了。

大便的顏色確實跟食物有關,在臨床上也可以通過大便的顏色與質地來做出一些推測。而黑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潰瘍或者癌癥。通常,這樣的黑便會粘而且臭。

除此之外,一些食物、膳食補充劑或者藥物也能導致黑便,最常見的情況是鐵。比如服用鐵補充劑,通常就會導致黑便。

吃動物血制品“清肺”差不多是全中國都知道的“偏方”,查不到這個偏方的臨床依據,或許只是有人吃豬血或者雞血鴨血導致了黑便,而被當作“清肺”,于是流傳開來。動物的血中含有較多的鐵,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現象,倒也算正常。不過,它跟“清肺”實在搭不上關系。

有人對吃動物血制品或者其他食物“清肺”的解釋是:食物中含有××成分,對人體有××作用,所以這種食物可以保證“排出有毒有害物質”

“增加免疫力”,從而抵抗空氣污染的“危害”。這種大而空的理由沒有任何價值。每一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都有這樣的作用,比如不喝水或者不吃飯都會生病甚至死亡,自然也就無法抵抗“粉塵危害”。按照這種推理方式,也就可以得出“水和飯都可以清肺”的結論來。

第8篇

關鍵詞:大氣污染;污染特征;治理經驗;經驗啟示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尤其是城市大氣環境日益惡化,解決環境空氣污染問題成為各大城市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蘭州是西北地區以石油、化工為主的重要工業城市,因為蘭州市是一座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條件(青藏高原東北側)導致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使蘭州成為全國重度污染城市中的常客。從2003年我國公布的大氣污染指數以來,蘭州總是在后十位徘徊;但從2011開始,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蘭州在2013年正式退出了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行列,一舉成為全國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城市。所以,研究分析蘭州環境空氣污染的特征,總結出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經驗,對于指導我國其他主要重度污染城市的大氣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踐意義。

一、蘭州大氣污染物的特征

(一)受自然地理條件影響較大;蘭州是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這種特殊的地形造成了蘭州市多靜風、逆溫等氣象條件。并嚴重影響了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加劇了環境空氣污染。市區常年風速較小,根據多年氣象資料,小于2m/s的風速占了87.3%,全年靜風頻率達60%左右,冬季達74%以上,十分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擴散。西北地區多沙塵天氣,尤其以春季最重,造成蘭州春季PM10(可吸入顆粒物,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濃度居高不下,并帶來大量降塵,在城市長期累積,很容易被風吹起或被機動車帶起,持續影響環境空氣質量。

(二)首要污染物為PM10;根據2006-2012年蘭州市每日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分析,在污染的天數中首要污染物為 PM10的天數占了總數的95%以上。且PM10污染成因復雜,從污染源解析的結果來看,35。38%來自于燃煤;33.49%來自于揚塵;18.26%來自于燃油和工業污染;12.84%來自于建材及其他,并且受到其復雜的地形所產生的不利的大氣邊界層和大氣擴散的條件制約明顯,為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結果,治理難度很大。

(三)冬春季污染嚴重,夏秋季空氣較好;受冬季采暖,春季風沙及靜風,逆溫等氣象條件的影響。蘭州市環境空氣污染的天數多集中在冬春季,而優良的天數多集中在夏秋季。究其原因,這主要與蘭州地處西北地區有一定的關系。因為蘭州的冬天寒冷且風大,平均氣溫在零下8度左右,所以在冬季蘭州地區需要供暖,而過去的供暖,大多數居民樓采取的是燒鍋爐的方式集體供水暖,而少數居民樓會出現私自采取燒爐子生火取暖,再者加上冬季氣溫低,鍋爐和火爐產生的氣體在大氣中不易散去,導致污染加重并且連貫持續;而春季,主要受沙塵特殊天氣的影響,所以導致蘭州污染嚴重。

(四)煤煙型污染轉變為混合型污染;隨著多年的治污努力,尤其是“十二五”以來的大力治理,煤煙污染已得到改善,突出表現為SO2濃度的快速下降,來自城市揚塵和機動車尾氣的污染已上升為蘭州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類型由以煤煙型污染為主過渡為揚塵、機動車尾氣和煤煙混合型污染。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建設施工、道路交通揚塵等低空面源污染日趨嚴重,各類揚塵和煙塵污染成為常年首要污染物PM10濃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據甘肅省土地規劃局統計,截至2015年上半年,蘭州市區有各類施工點位740余處,施工揚塵總量巨大,市區及周邊共有大小削(移)山造地項目23個,土方作業施工帶來大量揚塵污染,已平整的土地也極易風蝕起塵,同時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焚燒現象也屢禁不止,都造成嚴重的煙塵污染,截至2015年六月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65萬輛,據統計2014年機動車排放各類空氣污染物為11.2萬t,其中僅NOx就達2.5萬t,占全市NOx總量的24%。同時機動車怠速行駛、非移動源施工機械排放量激增、黃標車自行淘汰率低等現象突出,這都加重了蘭州環境空氣污染的壓力。

二、蘭州市治理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蘭州市將環境空氣污染治理視為政府的長期重要工作,并針對以上污染特征,采取了一系列的污染治理措施,尤其是2012年以來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治污季”的污染治理措施,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首先是立法治污,蘭州市政府修訂完善《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辦法》,然后制定了《蘭州市燃煤管理辦法》并且修訂完成《蘭州市機動車污染防治暫行辦法》;執行低標號燃油退市和“黃標車”等老舊車輛淘汰制度,完善禁行、限行措施;制定《蘭州市揚塵污染管理辦法》和《蘭州市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空氣污染治理有法可依。①

(二)其次是對工業進行治理,眾所周知,蘭州是一個重工業城市,工業底蘊十分雄厚,在給城市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其大的危害;蘭州市政府按照控制、搬遷、改造、關停的整體思路,分別對工業和企業進行了治理,從而大幅減少工業污染物排放。然后是從“油、車、路”三個方面對機動車尾氣排放進行嚴加管控和有效治理,除此之外還提高了全市燃油品質,加快車用燃油低硫化進程。不僅如此,城市全面規劃實施“暢交通”工程,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城市自行車租賃系統,調整停車費,推廣使用節能環保車型,有效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

(三)最后就是揚塵污染治理,蘭州的特殊地形,南北兩側環山,且北方雨水稀少,冬天干燥,導致南北兩山浮土多,一旦起風,浮塵便會飄到市區;所以政府對兩山進行了植被的覆蓋,不僅如此還對市區進行了“五個100%”:所有工程建設做到施工現場100%圍擋,工地物料堆放 100% 覆蓋,施工現場路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 濕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100%密閉。對全市 281 個重點揚塵工地實行執法隊員、環保員、網格員和施工管理員的“四員現場管理”制度。對主次干道合理安排時間、頻次、強度,采取上噴、下灑相結合方法,每天降塵 170 噸以上②。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持續改善;2013 年,蘭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193 天,排在全國 74 個重點城市的第 36 位,比上年增加 29 天,比 2011 年增加 57 天。2014 年 1―7 月份,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即新標準 AQI)評價,達標天數 140 天,同比增加 44 天,達標率 66.0%;2015年蘭州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更是達到250天,提前15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的全年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達到250天(即達標率69%)以上,月度和年度排名退出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的目標任務。③

三、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經驗及啟示

蘭州治理大氣污染的實踐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領導高度重視;甘肅省委主要領導多次提出,蘭州是全省中心帶動戰略的關鍵部位,要站在營造廣大人民群眾良好生活環境和對外開放良好投資環境的戰略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控和治理工作。在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具體推進過程中,省委領導多次專題調研并作出批示,指導蘭州市提高工作站位,完善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舉措,反復要求蘭州市將以更大的氣魄、更有效的措施持續推進城市大氣治理④。

(二)嚴格問責考核;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曾說過“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場硬仗,沒有這種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擔當的作風,再好的治污藍圖,也變不成藍天白云。” 所以,在嚴格強硬的領導層帶領下,僅 2012 年一年間,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召開了 28 次專題會議。同時,為了一一落實確保大氣污染的治理措施,蘭州市積極調動群眾,讓全民參與進來,將全市劃為一千多個小塊網絡,實施定點網絡監控。

(三)加強治理立法;近幾年,蘭州為了治理大氣污染出臺的相關規章制度就有五部之多,主要有在綜合防治方面,修訂了《蘭州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在燃煤污染治理方面,結合規范城區煤炭供銷體系,制定了《蘭州市煤炭經營監督管理條例》;在揚塵污染治理方面,制定了《蘭州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在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方面,修訂了《蘭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在污染監督管理方面,制定了《蘭州市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責任暫行規定》⑤。

通過以上的經驗可以得出在治理城市大氣污染上的啟示主要有:1、轉變觀念,才能創新思路,勇于探索,才能攻堅克難。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成功實踐經驗再次印證了這一點。2、堅持狠抓長期奮斗是持久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機制。蘭州大氣治污成功絕非短期成果,而是在市委省委領導帶領下長期持續奮斗的結果,尤其是近幾年蘭州市陸續實施了“藍天計劃”、清潔能源改造“123”計劃、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特殊工程等專項治污減排的行動計劃,這些都保證了蘭州市空氣質量的長期穩定。3、黨政齊抓共管、多級聯動是蘭州治污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和巨大推動力。特別作為省會城市的蘭州,由上而下,層層遞進滲透,調動社會各界資源、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給了蘭州治污很多支持。4、轉變干部作風是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場持久硬仗,如若不敢抓不實抓、不敢管懶得管再好的治污藍圖,也會淪為泡影。蘭州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并不在于有多少創新的舉措,而是在于狠抓干部作風。5、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倚靠。善于組織群眾和調動群眾,讓群眾參與到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中來,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態勢,讓基層群眾和政府進行了一次“親密”互動,這也是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作者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注釋:

① 王偉.蘭州市治理大氣污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環境管理,2014-5

② 王偉.蘭州市治理大氣污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環境管理,2014-5

③ 蘭州晨報.2015年12月刊

④ 國務院作重要批示推廣蘭州治污經驗[N].蘭州晚報,2014-09-04.

⑤ 王式功.張鐳.陳長和.蘭州地區大氣環境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蘭州大學學報,2013(3)

參考文獻:

[1] 馬金山.蘭州南北兩山生態建設實踐與創新[M].甘肅文化出版社,2012

[2] 侯若志.強力治污的“蘭州模式”――蘭州市治理大氣污染紀實[N].甘肅日報,2014-08-11.

[3] 王偉.蘭州市治理大氣污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環境管理,2014-5

[4] 高鴻欣.陳海旭.陳興鵬.蘭州環境空氣污染特征及治理經驗[J].甘肅科技,2015-1

第9篇

關鍵詞:新生兒監護病房;環境;醫院感染;護理

【正文】一個擁有最適宜的物理、心理、社會和倫理環境的新生兒監護病房(neaonate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對新生兒恢復至最佳狀態時極其重要的。因此必須關注NICU的環境管理。研究認為,在一定的時間內,對NICU的環境如光線、噪聲、新生兒的護理操作和工作人員的行為等進行積極的改善,可以降低舒張壓、平均動脈壓、減少新生兒的活動,從而緩解新生兒的壓力。

1 新生兒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而主要因素

1.1 新生兒本身的因素

新生兒普遍容易感染,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他們對感染的而高度易感性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發育不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未成熟的皮膚屏障是細菌進入體內導致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吞噬細胞功能不足,因此他們細胞內的殺菌作用減弱,免疫球蛋白系統不能通過胎盤,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新生兒以患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性疾病。

1.2 醫護人員的因素

通過醫務人員污染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是新生兒感染的另一個重要途徑,醫務人員手上革蘭陰性桿菌攜帶率為20~30%,由于空氣很少傳播革蘭陰性桿菌,通過接觸傳播是很重要的途徑。醫護人員手、部衛生的依從性低、不嚴格執行洗手制度、缺乏合適的洗手設備、工作緊張沒有時間洗手和對生物安全性的隨意態度、共用擦手巾等都是醫院感染的人為因素。

1.3 侵入性操作因素

NICU某些日常治療、護理操作會擾亂新生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新生兒在NICU所接受的而多種檢查和操作如氣道吸引、足底采血、各種注射、胸部X線攝片檢查多會造成不良刺激,有侵入性且無告知性。1.4 環境因素

1.4.1 建筑布局不合理 新生兒監護病房建筑布局不符合醫院感染的要求,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病房不通風透氣,室內墻壁天花板有裂縫、地面不防滑、不便于清洗消毒,床與床之間間隔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1.4.2 空氣不潔凈 空氣污染是造成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新生兒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每日查房、交接班、各種檢查治療等,人員走動帶動氣流,使許多附著在塵埃和飛沫中的病原體微生物歲空氣流動飛揚,造成空氣污染。

1.4.3 醫療用品消毒不嚴 室內的醫療器械和某些固定裝置如導管、插管、霧化器、暖箱、藍光箱、治療車、嬰兒床、空調機以及生活用品如奶具、沐浴用具、包裹嬰兒用物等的污染均是發生感染的途徑。

2 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制定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制度、工作制度、探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潔制度、醫療廢物處理規定以及新生兒醫院感染控制評分標準等系列規章制度,形成“標準、考核、獎懲”三位一體。

2.2病房硬件建設到位

理想標準的新生兒病房必須位于醫院內最清潔的環境中,保證空氣新鮮,遠離醫院的污染區和噪音區。選用性能良好的空氣調節器、凈化器或動態空氣消毒器,要求對室外新鮮空氣的換氣有效率在80%以上,最好有獨立的空調系統,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采光和向陽,保證有充足的陽光照射。新生兒病房每床占有面積3平方米,病房的床間距離至少要大于1.0米。新生兒監護病房每床占有面積6~6.5平方米,溫度控制在足月兒22~26C°;早產兒24~28C°,保持60~65%的相對濕度[1]。病房每日開窗通風3次,每次30分鐘,在不影響病房溫度和保證病人不受涼的前提下課增加通風時間和次數,并且每日3次紫外線循環風空氣消毒。病房入口處應該有緩沖間,設立洗手池,進入病房人員要換鞋、洗手、穿隔離衣或工作服。

2.3 改善病房環境

2.3.1 聲音環境 一般安靜時指20分貝以下的環境,NICU里暖箱發動機的聲音55~60dB,加熱床墊約62dB左右,使用機械通氣和CPAP機的聲音及報警音更高。噪聲可損害新生兒的聽神經,尤其容易發生在使用氨基甙類耳毒性藥物的患兒;此外還可以引起一些生理改變,如心動過速、呼吸急促或暫停、氧飽和度下降、睡眠紊亂、患兒驚厥,甚至可致小早產兒顱內出血。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NICU的噪聲水平,如醫護人員應該做到說話輕、走路輕、關門或拉抽屜輕、操作輕;不在暖箱上寫字或放置物品;降低報警聲;給新生兒帶上耳罩、帽子等。

2.3.2 光照環境 新生兒不可長期暴露于明亮的光照環境中,持續明亮的燈光易使早產兒視網膜受損致視力下降,因此應盡量減少光照對早產兒的影響,可調節病室內燈光亮度,建立24h光照循環;需要時開燈應避免直射眼部。

3 結論

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是醫院感染高危區,為使醫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我們必須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使新生兒的護理得到更加科學化、藝術化、人性化的發展。

第10篇

關鍵詞:環境健康;形勢;問題;發展方向

近年來重金屬污染健康損害事件此起彼伏,僅2009年就相繼發生了陜西鳳翔鉛污染、湖南武岡鉛污染等多起重大環境健康事件。

1我國當前環境健康的基本形勢

1.1我國居民疾病負擔中環境因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

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包括營養條件、生活習慣、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傷殘調整期望壽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計算,我國居民疾病負擔中有21%是由環境污染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和癌癥等的發病率近年來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

1.2化學性環境污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環境因素

WHO認為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叫以分為傳統型和現代型。傳統型環境健康問題是由于缺乏安全飲水、基礎設施不良和發展不足等而引發的,環境因素以生物性污染為主,疾病類型主要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現代型環境健康問題指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中不注意環境和生態保護,走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產生的,環境因素以化學性污染為主,相應的疾病類型主要是慢性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2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環境健康問題

2.1大氣污染與健康

近年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的惡化趨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現逐步好轉的趨勢,但總體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中國環境質量報告表明,2007年我國有21.9%的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的年均濃度超過了國家二級標準(0.1 mg/m3),14.40%的城市SO2年均濃度超過二級標準(0.06 mg/m3)魏復盛等研究了空氣污染對兒童肺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空氣污染可使兒童呼吸道阻力增加或產生通氣功能紊亂。金銀龍等的研究表明,重度污染區成人發生呼吸系統癥狀和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險性分別是相對清潔區的1.7倍和1.5倍,重度污染區小學生非特異免疫指標和體液免疫指標均明顯低于相對清潔區。Guo等研究了北京市空氣污染與心腦血管病急診率的關系,結果顯示,PM2.5、 SO2、 N02等污染的升高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急診門診率的升高,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

在城市,由于建筑裝修污染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閻華等測定并比較兩組以及不同裝修程度(毛坯房、簡裝修、精裝修)居室空氣中甲醛的濃度,分析兩組兒童哮喘的癥狀和體征,結果表明,病例組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例組兒童哮喘刺激性干咳、大量白黏痰、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被迫坐位、伴腹痛、聽診有哮鳴音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3飲水污染與健康

飲用水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包括介水傳染病、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疾病等,如肝癌、食管癌等,也叫導致出生缺陷高發。王志強等對福建省11個縣飲用水水質與胃癌死亡率的關系研究認為該地區飲用水受有機物污染是引起胃癌高發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余新華等對粵北某農村地區居民飲用水水質污染與該地腫瘤高發的相關性研究認為研究區周邊礦山廢水已污染附近農村居民飲用水,并與該村人群的腫瘤高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關于飲用水健康風險的科學評價方法應當引起重視。

2.4土壤污染與健康

相比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我國土壤污染與健康的關系研究。尚琪研究了云南個舊砷污染區人群砷累積暴露量與砷中毒的關系,當地暴露人群砷中毒發生率己達10.4%;王福琳等的研究表明濟南小清河污灌區長住居民血液、唾液與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污灌區居民,污灌區居民標化死亡率、標化癌癥死亡率分別為0.67%和0.16%,顯著高于對照區居民的0.55%和0.07%;駱永明等對長江三角洲某地區電子廢物污染與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由于當地長期露天拆卸廢舊變壓器、電子洋垃圾及焚燒廢棄電纜電線等,局部農田土壤表現出較高的二噁英類化合物積累,并且易經食物鏈而被人體吸收,當地居民二噁英的暴露量已超過WHO制定的日允許攝入量(TDI)標準最大值的16倍以上,成為威脅健康的重要危險因子。

2.5有毒有害污染物與健康

重金屬和無機非金屬污染仍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鎘、汞、砷、鉛等重金屬污染在我國各環境介質中廣泛分布,并在人體的體內富集,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2001年對我國9省19個城市3-5歲兒童血鉛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6502名被調查兒童血鉛均值為88.3ug/L,其中有 29.91%的兒童血鉛>100ug/L,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兒童血鉛水平;其中蘭州市、海口市、洛陽市、新鄉市、鄭州市兒童血鉛>100ug/L的比例均>50%。

3主要科研方向

3.1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初步篩選和評估

由于我國當前各環境介質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類污染物的污染,究竟哪些介質、哪些區域、哪些污染物對哪些人的健康風險最應當引起關注,尚屬末知。當務之急,應當采用健康風險評價的方法,結合污染物毒性、我國各地區及各介質中的污染程度、各類人群暴露水平等,對當前我國環境中現存的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篩選出我國現階段應當主要關注和優先控制的污染物名錄,為污染控制、環境管理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據。

3.2污染物毒性和生物標志物評價方法的研究

在環境毒理研究方面,從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外來化學物的毒性機制,研究環境毒物對人類基因組的結構和活性(包括基因組決定和控制的細胞分子產物如mRNAs,蛋白質及其調控和代謝)的影響;開展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危害的生物監測研究,建立靈敏度高、操作簡便、適合于現場使用的監測方法和以生物傳感器為探測元件的在體檢測;篩選出具有價值的環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生物標志物,主要包括暴露標志物、易感標志物和效應標志物;研究基因多態性和健康危害的環境污染因子之間的關系。

3.3新型環境健康問題的研究

城市復合污染的健康效應、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等都是當前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新問題。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材料和新化學物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有許多新材料和新化學物都已顯示出明顯的健康危害和廣泛的環境存在,如納米材料的大氣污染問題,以全氟辛酸胺(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為代表的氟化有機物(FOCS) ,五溴雙酚醚(PBDE)等具有POPS特性新環境污染物。從毒理學的研究中已發現這些新材料和新物質均具有較嚴重的健康隱患,如引起試驗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甲狀腺毒性、胚胎毒性、遺傳毒性、發育毒性、雄性動物生殖細胞毒性等,但這些物質材料的人群健康危害研究目前均處于空白狀況,將是我國環境與健康科研領域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第11篇

中國新聞網2013年10月22日的題為《東北三省霧霾嚴重:紅綠燈無法辨顏色》的文章稱,PM2.5指數“爆表”,市區能見度不足30米。全市中小學停課,公交線路暫停運營。多條高速公路全線封閉……10月21日清晨,我國最北省會哈爾濱市被重度霧霾所“困”。當地居民驚呼,這是一場“史上最重霧霾”。霧霾不僅只盤踞于哈爾濱,東北三省均困于濃霧區,多地發生大霧或霧霾天氣。

大江網2013年10月30日的文章《南昌入圍今日“空氣質量最差十大城市”,近12天9天空氣污染》指出,今年入秋以來,南昌空氣質量呈現下降趨勢。截至10月30日早晨6時,環保部公布的74個PM2.5數據的城市中,南昌排名第六差。根據這一數據,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為武漢、呼和浩特、長沙、西安、保定、南昌、石家莊、唐山、肇慶、邢臺。

新華社2013年11月8日的題為《江浙滬多地出現污染或重度污染天氣》的文章提到,進入11月以來,全國各地均中了“霾”伏,長三角地區也不例外,8日江浙滬多地出現污染天氣,部分地區出現重度污染。

《解放日報》2013年11月9日發表了題為《上海陷入霧霾困局,空氣重污染應急方案首次啟用》的文章。文章指出,從11月6日起,上海市陷入霧霾困局,6日、7日相繼出現中度和重度空氣污染。在空氣質量指數(AQI)連續27個小時超出200后,上海于11月8日7時47分左右宣布已經啟動空氣重度污染應急方案。據悉,這是今年4月上海環境空氣質量重污染應急方案以來的首次“實戰”。

《光明日報》2013年11月8日發表的文章《氣候變化綠皮書詳解霧霾天氣》提到,霧和霾是兩回事。水汽遇冷就結霧,霧本身并不是一種污染。霾是由細小的顆粒物組成的,顆粒基本在微米量級。通常意義上說的霧霾天氣,既包括了霧天,也包括了霾天。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霧日數呈減少趨勢,而霾日數呈增加趨勢,特別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數均超過霧日數。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中東部平均霧日數基本都在霾日數的3倍以上。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52年來歷史同期最多,頻繁的霧霾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下降。

中國新聞網2013年11月5日的文章《發改委:霧霾天氣幾乎常態化,通過5~10年改善》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5日召開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的有關情況。對于近期霧霾天氣,解振華表示,現在中國大氣污染比較嚴重,霧霾天氣幾乎常態化,通過5-10年的時間,大氣污染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霾”伏何來

《光明日報》2013年11月8日發表的文章《氣候變化綠皮書詳解霧霾天氣》提到,中國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石化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漸增加。這些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熱電排放、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汽車尾氣、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飪、熱水),以及地面灰塵。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光化學產物、局地烹飪、汽車尾氣等造成的揮發性有機物轉化為二次有機氣溶膠,以及附近城市的輸送,都會使霧霾情況頻繁發生。除人為因素外,氣候變化導致的氣象條件也是造成霧霾天氣增多的原因,但影響極其微弱。

《科技日報》2013年11月7日發表的題為《霧霾到底從哪來,院士認為大氣污染成因有七方面》的文章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談到我國大氣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時列舉了7個方面:一是工業結構重型化,高耗能、重污染產業增長速度過快;二是石化能源。尤其是煤炭長期在能源結構中占主體地位,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未得到充分重視;三是機動車數量劇增,燃料油質量低下;四是大興土木,基本建設工程量大,速度快;五是廚房設備技術落后,煎炸爆炒烹飪習慣不科學:六是現行法律遠遠滯后于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不健全,排放限值過于寬松:七是違法排污和超標排污時有發生,違法成本過低,環境監管能力有限等。

《中國科學報》2013年10月16日發表的文章《莫讓霧霾成因難辨》指出。今年以來北京持續的霧霾天并非完全受市區影響。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河北省擁有眾多重工業基地。早有研究數據表明,如今的大氣污染已經呈現一體化的趨勢。如北京市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受到河北、天津等鄰近省市的影響。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規模較大,還存在許多產能過剩與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經濟參考報》2013年1月15日發表的文章《霧霾凸顯中國“生態赤字”》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2010年《全球生態足跡報告》表明,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而工業化過程日益增長的資源能源需求,導致中國已經消耗的資源超過自身生態系統所能提供資源的兩倍以上,中國正背負著越來越沉重的“生態赤字”。嚴重的“生態赤字”直觀上就是污染,不僅侵害百姓身體健康,更嚴重侵蝕中國經濟的健康。據相關監測數據,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業噴涂污染占16.3%,城市揚塵污染占16%。這意味著,我們所有的生態足跡恰恰是污染的源頭。

“霾”伏之解

《人民日報》2013年11月9日發表的題為《治霧霾著力降耗增效》的文章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指出,工業是造成我國華北等地霧霾頻發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完成工業化所需的能源資源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帶來的能源浪費環境污染相當嚴峻。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來:二是要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三是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國10條”,已開始采取嚴厲的措施治理大氣污染,一共35項具體措施,任務已分解到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隨著大氣“國10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通過5-10年的時間,大氣污染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中國科學報》2013年10月16日發表的文章《莫讓霧霾成因難辨》指出,歐美各國及我國奧運會期間空氣治理等成功經驗表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已成為解決區域性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措施,應當建立自上而下的聯防聯控環境監管機制。不久前出臺的大氣“國十條”特別提出,要建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聯防聯控機制。上周末的環保通氣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也透露,從本月到明年4月,將根據大氣“國十條”啟動重點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專項執法檢查,以地方普查和環保部抽查等形式結合,盡量減少秋冬季節的重污染天氣。

中國天氣網2013年11月4日的文章《氣候變化綠皮書2013:霧霾天氣呈霾增霧減趨勢》稱,對于中國未來治理霧霾和空氣污染,綠皮書亦給出了政策建議。第一,要建立和加強多地區、多部門聯合治理和控制大氣污染機制,減少大氣中凝結核的數量;第二,完善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建立空氣污染和霧霾天氣預測預警系統:第三,防治霧霾和空氣污染要加強法治,但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經濟手段;第四,增強城市治污能力;第五,協同控制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包括多種污染物減排的一攬子計劃;第六,逐步實現信息公開,形成全民參與的治理新局面。

光明網2013年11月8日的題為《如何治愈霧霾天里“會呼吸的痛”》的文章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認為,要徹底解決大氣污染的相關問題,就要努力推動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革命。在能源生產上,推進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提高開采生產技術水平,大力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加快煤制甲烷生產,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決技術性和經濟性問題。在能源消費上,大力推進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創新能源供應模式,推廣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系統;堅持節能減排優先,建立社會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同時還要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點技術,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高效發動機技術、高效燃煤發電技術等方面實現突破與推廣。

他山之石

《紅旗文稿》2013年2月25日的題為《國外治理霧霾有何招數》的文章提到。當年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后,倫敦地區工廠煙囪密密麻麻,晝夜不停地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1952年持續5天的“煙霧”竟然造成1萬多人死亡。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主要立足點在減少煤炭用量,英國政府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方法。將燒煤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遷往郊區。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征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同時,政府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英國的治理污染經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洲國家的態度。比如自行車取代汽車出行,在荷蘭、丹麥等國,也都得到了倡導與落實。

第12篇

【關鍵詞】墨西哥城市; 哮喘; 模型結果比較;季節性

引言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與哮喘相關的環境因素越來越受到熱議。研究發現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空氣致敏原均可引發哮喘,但事實證明要提供一致的研究結果很難,特別是戶外空氣致敏原。各種因素都可能使它激活或者惡化。人們認為哮喘發作和情緒有一定的關系,如焦慮或抑郁[2]。雷明頓(L D Rimington)等的研究同時揭示哮喘病緊急住院(EA)的季節波動和年齡之間的密切關系:兒童和成人在十月達到頂峰,隨著年齡組年齡的增加,季節性波動開始減少[3]。伊格(Galán I)、托拜厄斯(Tobías A)等[4]充分證明了空氣污染對于日常哮喘病緊急住院的短期影響,且臭氧滯后一天則會產生最強的影響。20年代前很少發表分析空氣過敏源對于哮喘發病率影響的相關研究。最初的報告[1]重點調查空氣污染并考慮到空氣過敏源的問題,也關注氣候方面的因素。結果表明:比起空氣污染物,空氣過敏源可能在統計學上和哮喘病緊急住院有更強的聯系,特別和空氣花粉有著顯著的關系。

世界哮喘盛行存在巨大差異,并趨向擁有更高哮喘患病率的較發達國家以及西方國家[5]。由于墨西哥城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公共部門領域的投資被大幅削減,特別是污染治理設備的投資被削減。同時,人口的持續增長和城鄉遷移意味著基本的基礎設施如污水處理及固體廢物回收的供應愈加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墨西哥城大都會區(MAMC) 的地理和氣象條件也加劇了空氣污染問題。結果表明在MAMC每年80%的時間空氣質量都達不到標準。因此,墨西哥城由于它特殊的環境,可被認為是一個擁有相對高的哮喘發病率的特定區域[6]。正因此,墨西哥城象征了一個獨特的研究對象。

1.數據描述

通過確立一個適合數據中反應變量哮喘發病的統計模式,以便確認哮喘發病和環境因素的關系。如空氣污染物(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每日平均花粉空氣濃度、真菌孢子以及天氣因素等。此外,發病前一周對于哮喘的影響也會被考慮進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廣義線性回歸分析。將數據樣本分成三個不同年齡組(15歲以下的兒童、成年和老人(即超過59歲的成人)),用模型總的全局檢驗(Forward Stepwise)的統計方法導出最終的模型。在模型建構過程中,對每個模式適合程度進行評估,探尋環境因素和不同年齡群體之間可能存在的某些差異性相互關系。

本研究以一個壓縮數據(從5月到10月的數據)為基礎,該數據組來自一組對于環境因素和墨西哥城哮喘惡化之間關系的研究[1]。通過省略 “旱季”的月份,即11月到4月,數據已經減少。兒童、成人及老人哮喘緊急住院的日常數量在1991年已由墨西哥國家呼吸道疾病研究所(INER)記錄下來。具體來說,數據組包括以下數據子集(見293頁表1)。

2.影響兒童、成年和老年的環境因子的統計模型分析

2.1 轉換模型

每天患哮喘的兒童、成人、老人的計數遵循泊松分布,伴隨包括各種解釋變量的線性方程所描述的對數平均值。每一組有明顯不同的平均值,也就意味所有的數據分為三個模型會更合適。由于散點圖沒有體現出解釋變量和響應變量之間有線性關系,因此,為了恒定方差和正態分布,轉換相關的解釋變量來實現一個簡單的線性結構。在幾次嘗試之后,最后選擇的轉換數據如下:

響應變量 轉換

Child “ASC” transform to “log(ASC)”

“Basidiom” transform to “log(Basidiom)”

“Deuterom” transform to “log(Deuterom)”

Adult “ASC” transform to “log(ASC)”

“Basidiom” transform to “log(Basidiom)”

“Deuterom” transform to “log(Deuterom)”

Senior “maxtemp” transformation to “(maxtemp)2”

“mimtemp” transformation to “(mimtemp) 2”

通過數據轉換,使用完整的新數據得到三個不同年齡段的模型如下:

“兒童“、“成人”和“老人”組的模型 均方差

Ln(Child) = Month + Weekday + Deuterom + log(Deuterom) + ASC + log(ASC) + Basidiom + log(Basidiom) + Tree + Weed+ Grass + TPollen + MaxTemp + MinTemp + EM (RH) + EM (O3) + EM (NO2) + EM (SO2) + EM (Particle) + EM (Tpart) 2.004

Ln(Adult) = Month + Weekday + Deuterom + log(Deuterom) + ASC + log(ASC) + Basidiom + log(Basidiom) + Tree + Weed+ Grass + TPollen + MaxTemp + MinTemp + EM (RH) + EM (O3) + EM (NO2) + EM (SO2) + EM (Particle) + EM (Tpart) 1.604

Ln(Senior) = Month + Weekday + Deuterom + ASC + Basidiom + Tree + Weed+ Grass + TPollen + MaxTemp + (maxtemp)2 + MinTemp + (mimtemp) 2 + EM (RH) + EM (O3) + EM (NO2) + EM (SO2) + EM (Particle) + EM (Tpart) 1.183

通過分析三個不同年齡段模型的殘差圖分析,顯示擬和的回歸方程不滿足正態性性質,這意味著轉換數據后得出的模型存著不足或者需要改進。然而,通過Forward Stepwish方法,比較每個模型df差異和均方差差異,一步步用Forward Stepwish方法對應卡方P值,并找出更少差異的那一個加入下一組,最后得到兒童、成人和老人組的最終下模型如:

兒童、成人和老人組的模型 均方差

Ln(Child) = Constant + Grass + EMTpart + Rain + Tree + EMParticle 2.199

Ln(Adult) = Constant + Grass + LnBasidiom + EMO3 1.759

Ln (Senior) = Constant + Tree + EM (Particle) 1.133

2.2 移動平均模型

如前所述,哮喘發病前一周對當前哮喘病發作也有影響;因此,選用了7天移動平均轉換模型。但由于在第一天之前首批7個數據沒有任何信息,因此,為了簡化,這些數據在未來的分析中不會加以考慮。剩下的133組數據會通過應用移動平均模型進行轉換。轉換之后的新數據用“a *”標示。通過Forward Stepwish的統計方法,得到兒童、成人和老人組的最終模型分別是:

兒童、成人和老人組的模型 均方差

Ln(Child) = Grass* + MaxTemp* + Rain* + TPart* + O3* + Tree* 2.004

Ln(Adult) = Grass* + MaxTemp* + MinTemp* + O3* + ASC* 1.602

Ln(Senior) = Tree* + Particle* + SO2* 1.09

2.3 比較轉換模型與移動平均模型

圖3: 兒童的轉換模型

圖4:兒童的移動平均轉換模型

數據轉換后,兒童、成人和老人組分別有兩個最終模型:一個來自數據轉換,另一個來自移動平均轉換。分別比較每個年齡段的兩個最終模型。比較兒童組兩個模型的均方差可以得出移動平均轉換模型比數據轉換的模型更好。因為移動平均模型平均偏差等于2.004低于數據轉換模型平均方差2.199。同理,通過比較成人組和老人組模型的均方差也表明移動平均轉換模型比數據轉換模型更好。因為移動平均模型的均方差等于1.602低于數據轉換值1.759。同樣,老人組移動平均模型的均方差是1.094,也小于數據轉換模型的均方差1.133。通過比較這兩種模型的殘差圖,可以看出移動平均模型的殘差圖更接近正態和線性。以有最大改進的兒童組為例。 很明顯,下圖3和圖4是有區別的。

因為整個模型是選自移動平均,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移動平均轉換是最好的方法。

3. 結語

研究發現不同的年齡組和環境因素的關系都不一樣。有很明顯的季節性和離散趨勢,正如西爾弗曼(Silverman)和史蒂文森(Stevenson)等 [3]所述,年齡小于30歲的個體,特別是學齡兒童,顯得最容易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季節的影響會隨之下降,這也表明了對于超過59歲的人,季節的影響可以忽略。但找不到這些季節性波動的原因。

和原哮喘住院項目[1]相比,研究的結果不一樣。對于成人組臭氧至關重要而草花粉成了次要因素,最低溫度和子囊菌孢子有輕微的負面影響,而最高溫度卻有積極正面的關系。結果也表明這些因素之間可能有相互作用,比如溫度對于子囊菌孢子和臭氧的濃度有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和原研究相比,對于兒童最合適的模型出現了更大的差別,草花粉與哮喘病發作存在消極關系。其他因素也觀察到類似的關系:最高溫度、粒子、雨和樹木花粉對哮喘病住院都有輕微的消極影響。而在原研究中對最高溫度和降雨量也表明了類似的結果。 但本研究中發現臭氧還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老人組在數據中包含最少觀察值,殘差圖表明選擇的模型不是很適合,而比較兒童和成人,最適合的模型卻有最小的平均殘差。結果也普遍支持之前的研究,證據顯示樹花粉也是一個次要的負因數,而二氧化硫對哮喘病發作有很強積極效應。此外,粒子和哮喘發病率也有關系。總之,空氣污染的反應比起其他的環境因素更大。特別是臭氧,對于成人和兒童都是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很少證據表明空氣過敏源和哮喘發病率有顯著聯系。同時,也很少發現和氣候有聯系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Rosas, I, McCartney, H.A., Payne, R.W., Calderon, C, Chapela, R. & Ruiz-Velazco, S. (1998).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eroallergens, air pollution and weather) and asthma emergency admissions to a hospital in Mexico City. Allergy, 53, 394-401.

[2]L D Rimington, D H Davies, D Lowe, et al (2001)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morbidity inasthma patients ,Thorax, issue 56: 266-271.

[3]Robert A. Silverman, MD Lori Stevenson, MPH Harold M. Hastings (2003) Age-Related Seasonal Pattern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Acute Asthma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 Volume 42, Issue 4.

[4] Galán I, Tobías A, Banegas JR, Aránguez E. (2003) Short-term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daily asthma emergency room admissions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Volume: 22. Pages: 802-8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通海县| 沂水县| 扶绥县| 馆陶县| 日土县| 阿勒泰市| 射阳县| 洛隆县| 柞水县| 青龙| 观塘区| 砚山县| 金川县| 新野县| 洛宁县| 怀宁县| 鄂尔多斯市| 金寨县| 三江| 洛扎县| 孝感市| 雅江县| 北海市| 都兰县| 惠水县| 竹山县| 进贤县| 大冶市| 涟源市| 施秉县| 阜宁县| 白朗县| 五台县| 利川市| 宝山区| 石楼县| 宜黄县| 巴彦县| 乐清市|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