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物流管理專業特色

物流管理專業特色

時間:2023-07-25 17:17: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物流管理專業特色

第1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冷鏈;課程;崗位;

基金項目: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物流管理專業未來五年人才需求情況分析”(編號:JYYB201504)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在外需疲軟、內需回落、深層次結構變動等力量綜合作用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步入7萬億俱樂部的經濟大省江蘇,面臨“爬坡過坎”關口的考驗,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外向經濟需要提升檔次,農業需要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不僅要關注農業生產,還要關注農業流通,尤其是影響農業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動農產品物流發展,冷鏈專業人才是生力軍和主力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作為全國農業高職院校的排頭兵,應結合產業特色和學院優勢學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為江蘇、全國培養更多的冷鏈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背景

1.1農業生產平穩

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每年約有4億噸進入流通領域。2014年,全國肉類總產量8707萬噸,比上年增長2.0%,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增長4.5%;江蘇蔬菜產量5416.971萬噸,瓜果555.4563萬噸,肉類3794576噸,禽蛋1969679噸,牛奶產量607200噸,生豬出欄3073.6萬噸,家禽75739.6噸,水產品518.8萬噸,農業生產平穩。

1.2冷鏈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順豐優選等一線電商紛紛高調進軍生鮮市場,生鮮電商崛起賦予了冷鏈產業新的商機;冷鏈市場達112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范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上海、廣東、江蘇等;全國冷庫總量達3320萬噸,比2013年增長36.9%。2015年,全國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冷庫庫容年均增長20%,新增冷藏車4萬輛,年均增速32%。

1.3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

我國開展冷鏈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開設冷鏈物流專業院校不足15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以快遞、國際貨代、倉儲管理、貨物運輸等方向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制冷技術等不同層次專業,可以培養冷鏈相關人才。全社會冷鏈物流從業者基本上是從工業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術類專業改行,國外優秀人才回國較少,全社會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企業人才需求,更不要說疫苗等醫藥冷鏈物流企業。

1.4涉農院校專業特色明顯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乃至南方14個省市唯一以培養農牧科技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學院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設有動物科技、食品科技、水產科技、動物藥學、農業物聯網、農商管理等10個二級涉農院系,設置46個涉農專業?,F有2個國家級、14個省級、12個市級及8個院級研究平臺或研究所,學院農業特色優勢明顯。

2.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

2.1 冷鏈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鏈物流是指一些特殊產品需要從原料生產、采購、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中保持全程適度低溫,主要產品包括果蔬農產品、肉類、水產品、禽蛋、奶產品、特殊食品及部分醫藥產品。根據相關產品特點及業務內容,冷鏈物流不僅要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自然、經濟、制冷、冷凍冷藏、生物、保鮮、檢驗檢疫、包裝、通訊、定位、網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識別、物聯網、冷鏈物流追溯、冷藏運輸、冷鏈物流標準等專業知識與技術。結合作業流程及工作任務,冷鏈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凍貨物采購、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冷藏冷凍貨物運輸、冷藏冷凍貨物銷售、冷藏冷凍貨物配送、冷藏冷凍貨物信息處理等崗位,每個崗位下面包含若干個子崗位,例如,采購崗位需要有自然與經濟調研、訂單與合同處理、包裝、檢驗檢疫等專業崗位人員,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崗位需要理貨、庫管、檢驗、生物、保鮮、制冷等人員等。

2.2 冷鏈物流人才技能素質分析

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教育特點,高職冷鏈物流教育應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養,但也離不開知識和素質教育,知識與素質是學生提高與發展的基礎。冷鏈物流知識不能僅限于傳統物流知識點,還應包括制冷原理及選擇、生物保鮮、包裝材料、食品營養與質量、特殊品檢驗檢疫、堆碼等;冷鏈物流能力包括冷凍冷藏技術應用、保鮮技術應用、信息及通訊技術應用、冷鏈物流組織與協調、電商營銷、冷鏈流程優化與供應鏈管理、問題分析與改進及社會交際能力等;素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嚴謹的思維模式等。

2.3 冷鏈物流人才層次分析

培養冷鏈物流人才是提高農產品、食品及醫藥用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冷鏈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三類。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定位,選擇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著重以培養冷鏈理論研究、冷鏈技術研發等研究型人才為主,如生物保鮮技術開發員、新型保鮮材料開發員、物流技術和設備研究員等;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高專院??梢耘囵B冷鏈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類管理人才,如冷庫主管、冷鏈運輸調度員、冷鏈項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職及中職院校培養以冷鏈物流技術操作的現場作業人員為主,如冷庫保管員、收發貨員、配貨員、品控人員等。

3.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培養路徑

3.1 明確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方向

目前,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于儲配物流,儲配物流涉及倉庫管理、配送管理、貨運管理等作業內容,涵蓋企業有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學習知識點多,特色不明顯。新常態經濟下,未來五年內,學院可以結合現代農產品流通和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特點,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學院不僅有畜牧獸醫、動物藥品、水產、食品技術等特色專業,而且有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聯專業,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可為:面向農業生產與經營企業、藥品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培養掌握現代冷鏈物流技術、保鮮技術、冷庫、冷鏈配送及運輸等崗位工作的技術技能物流人才。

3.2確定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開展冷鏈人才培養較晚,冷鏈企業生產與經營處于摸索階段,冷鏈技術仍在引進與研發。學院應加強與河南眾品、雨潤、順豐優選、國藥控股等國內知名企業合作,研究企業物流冷鏈人才需求,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采取工學交替、頂崗實訓、教師頂崗、企業導師進課堂及實驗室資源共享等形式;加強與冷鏈研究機構合作,物流、食品技術、水產技術、藥劑等專業老師與科研院所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前沿講座、科研項目合作,提高學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論與實踐水平,形成“學校+企業+研究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模式。

3.3建立專業冷鏈課程體系

針對冷鏈物流人才崗位特點和素質要求,結合冷鏈運作作業過程,設置冷鏈物流課程體系。除公共基礎課外,職業技術課中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經濟數學、管理學基礎、統計學基礎、會計基礎、經濟學基礎、物流基礎、經濟法;職業技術課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冷鏈物流技術與裝備、冷藏與速凍技術應用、冷鏈倉儲與配送管理、冷鏈運輸管理、食品及藥品工程技術應用、冷鏈采購管理、冷鏈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冷鏈基礎技能訓練、冷鏈專項技能訓練、冷鏈綜合技能訓練及冷鏈企業頂崗實習等;職業技術課中輔助課程包括食品與藥品檢測、動植物檢驗檢疫、企業經營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英語、素質拓展等;職業拓展課包括ERP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國際貨運與保險、物流與電子商務等。隨著技術變化及師資與實訓實習條件完善,可以適時對課程體系和相關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

3.4 配置專業冷鏈教學資源

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室主要有基于供應鏈實訓室、倉儲與配送作業實訓室、ERP實訓室,實習場所主要有動物藥品成品庫、知名藥企成品及輔料立體倉庫、知名快運公司,適合藥品和消費品倉庫管理、貨運管理、配送管理實習實訓,冷鏈物流設施欠缺。學院需加大冷藏冷凍、保鮮、溫度濕度監控等設施配置,同時面向物流專業開放農業物聯網、藥品檢測、食品技術、動物檢驗檢疫等實驗室。加強冷鏈師資引進與培養,引進國內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冷鏈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術人才、冷鏈運作人才;不定期將物流管理、食品技術、動植物檢驗檢疫、生物技術等專業相關老師送至冷鏈研究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掛職鍛煉,定期召開課程建設專家會議,提高專業整體教學水平。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物流產業發展呈現新特征,不同專業特色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錯位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應以物流管理冷鏈人才培養為抓手,結合人才崗位特點與專業技能要求,制定“學校+企業+研究機構”人才培養模式,編制職業技術課與職業拓展課相結合的冷鏈課程體系,配置與整合冷鏈人才培養的設施設備及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新常態下的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才能轉型成功,學院人才職業競爭力才會更強。

參考文獻:

[1]劉廣海,謝如鶴等.物流管理專業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蘭必近,韋克儉等.冷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葉萍,紅.湖北省應用型冷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路徑選擇與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閻冰.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5期:24-26.

作者簡介:

第2篇

從現代物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出發,探討了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路徑,提出了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以應用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校企聯合構建雙師隊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8-0062-01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業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整合和優化,不少高校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來培養更多適合現代物流發展需求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但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高校培養的物流管理人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與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質量。這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科學有效的構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利用地方特色結合物流業實際需求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地方高校的競爭愈演愈烈,教育部前任部長周濟早就提出,地方高?!耙_定位,走快速發展之路;要改革創新,走特色發展之路;要集合各方力量,走集成化發展之路”。對于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而言,就應該辦出學科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以某高校為例,該校依托東風汽車公司大背景,圍繞“汽車產業鏈”優化學科專業。根據人才需求特點,物流管理專業理論教學環節包含了汽車企業物流管理、物流中心設計與管理、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技術、運輸與配送等應用型課程,強化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教學環節緊密圍繞汽車產業鏈,突出汽車特色,從汽車零部件的采購,汽車的生產制造,到最終的銷售,以及售后服務和回收利用各個環節,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緊密結合專業所學知識,讓學生深入了解汽車企業銷全過程中物流環節的計劃、實施和控制,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重點培養一批理論基礎扎實,熟悉物流運作模式與物流業務流程,具有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與管理能力,能夠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分析和解決企業經營管理及物流管理問題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2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2.1 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突出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定位在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活動的制定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地方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既要體現地方經濟的發展特色,又要體現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同時還要體現學生畢業后適合的就業領域”。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要做到正確定位、改革創新,要整合各方力量,依據地方院校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環境優勢,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建設自己的優勢學科,突出自身的辦學特色,走特色發展道路。地方高校要認清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以現代物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在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的需求為依據,建立“雙參三聯合”的培養機制,即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到學生的培養過程當中,學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過程之中;實現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開展教學活動、聯合評定教學質量。從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創新能力培養及教學質量監督等多方面加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2 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眾所周知,“單純理論教學可培養出專業型理論人才,但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只有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存”。對地方院校而言,課程體系設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影響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的直接因素。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將素質教育與業務培養相結合,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突出實用性和實踐性,構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綜合課程體系;要做到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課程(課程設計、實訓、實習等)、社會實踐與創新學分(物流設計大賽、條碼設計大賽等)等多種課程種類相結合,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技能體系,包括工具性技能(計算機應用類能力、數字運用能力等)、專業基礎技能(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現代物流技術、物流成本管理等)和基本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責任心等)等,培養理論基礎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

2.3 注重應用能力培養,完善實踐教學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其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更強的實踐性、技術性和應用性,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燕珍等學者認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安排分為4個階段,基礎實踐教學階段、專業實踐教學階段、綜合實踐教學階段、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階段?;A實踐教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物流認知實習,如到物流企業參觀、學習、聽講座等,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等;專業實踐教學階段,主要任務在于單項專業技能訓練,目的是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實踐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延伸;綜合實踐教學階段是指綜合專業技能訓練,包括角色虛擬、實訓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頂崗實習)階段主要鍛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要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開展新的實驗項目和課程設計項目,加強物流實驗室建設,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和專業素養,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發揮校企特長,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不斷優化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教學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學科特色的關鍵。對于物流管理這樣一個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是否能夠真正滿足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要求,關鍵在于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具備“雙師型”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地方院校,應該支持和鼓勵專職教師到物流相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深入企業開展科研,促使專職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更應該從物流相關企業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作為“雙師型”教師補充到高校教師隊伍中來??傊?,要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必須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高、理論基礎厚、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2.5 建立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專業人才培養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是一項應該深入、持久開展的工作,只有不斷強化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實踐能力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才能更好的促進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和完善。然而,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做監督,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是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和保證。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要定期開展校內專業評估,要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保持一致。因此,構建長期有效的專業評估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地方高校要建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包含校級專業考試合格率、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用人單位對物流管理畢業生的跟蹤評價等;同時,還要定期開展畢業生回訪和調查,了解畢業生的工作歷程和知識需求,從而建立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 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以學生的專業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作為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完善實踐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建立質量保障體系,以此來推進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如鶴,張素芬,周耀旭.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的工程化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呂玉蘭.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物流科技,2011,(1).

第3篇

1.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2.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現狀及思考

3.基于供應鏈管理(SCM)的物流管理

4.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5.企業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6.基于ERP的企業物流管理

7.日本物流管理及關鍵績效指標

8.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探討

9.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10.國外海產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

11.基于Android終端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淺析基于市場營銷的企業物流管理

13.項目型企業及其物流管理 

14.現代物流管理趨勢與發展策略 

15.中小型企業物流管理問題的探討 

16.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統 

17.基于協同理論的物流管理——協同物流管理 

18.2009物流管理研究現狀分析

19.醫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

20.冷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 

21.對“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辨析

22.基于RFID技術的供應鏈及現代物流管理系統的方案設計

23.以培養目標統領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基于物流金融技術人才培養視角

24.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比較 

25.提升煙草商業企業物流管理與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思考 

26.基于現代物流管理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開發

27.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研究

28.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對策研究 

29.工程供應鏈中物流管理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

30.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3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

32.一種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33.物聯網與現代物流管理關系的探析

34.高職高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35.我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預測分析

36.基于供應鏈的鋼鐵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37.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38.分析現代物流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39.現代醫院物流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探討

40.基于物聯網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構建 

41.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及對策

42.企業物流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探討

43.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與實施

44.探究物流管理信息化

45.以協同創新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為例

46.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的思考

47.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 

48.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49.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之我見

50.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51.中小型制造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探討

52.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信息化探略

53.基于供應鏈的企業物流管理流程創新研究

54.廣西憑祥保稅區物流管理體系規劃

55.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及其改善措施分析

56.基于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軍事物流管理系統設計

57.“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是“異名同質”嗎? 

58.鋼鐵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建設的思考 

59.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60.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現狀及發展方向

61.當前物流管理現狀及發展策略

62.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63.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64.物流管理系統中的復雜性特征研究 

65.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66.基于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67.中外危險品物流管理比較研究 

68.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視角

69.論知識化管理與圖書館物流管理 

70.電子商務環境下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7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72.應急物流管理體系與信息系統構建研究 

73.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戰略動向

74.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

75.論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創新 

76.基于UML建模技術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77.基于“互聯網+”的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78.淺談物流信息系統與現代物流管理

79.企業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討與設計

80.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優化策略研究

81.物聯網技術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82.現代物流管理系統及其DEA績效評價 

83.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84.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分析

85.國際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北部灣經濟區高職院校特色品牌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系列之一

86.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實證研究 

87.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走進現代物流管理領域

88.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

89.淺談醫院物流管理現狀與展望

90.論現代物流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91.國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國企業的正確抉擇

92.我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3.基于敏捷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討

94.一種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95.支持物料追蹤的物流管理模型 

96.中小型企業物流管理問題探討

97.供應鏈一體化時代的物流管理

98.國內外綜合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比較研究

第4篇

【關鍵詞】物流管理 改革 實踐教學

一、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1.實踐教學是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保障

近幾年,對各用人單位畢業生跟蹤回訪,多數用人單位對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較高,認為畢業生態度認真、責任心強,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明顯不足,創新意識不強,理論強于實踐現象突出,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實踐教學則可以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進行提高,讓學生了解工作的具體要求,增強學生到社會上工作的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

2.實踐教學是鍛煉學生的有效方法

實踐教學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更深刻、具體的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研究和設計,以及人際交往和協同工作的能力。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這些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

3.實踐教學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應用技術型管理人才,僅僅靠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實踐教學才是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物流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在基本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側重于學生對應用專業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

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實踐教學設備體系不完善

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越來越重視,許多高校重視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但由于各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發展不平衡,高校的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設備仍然不完善,并且學校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程相對比較少,在實驗室的設計方面沒有任何創意,也看不到高校的創設特色,所以高校的實踐教學效果不顯著。

2.實踐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單一

受教學資源和實踐方法的制約,目前的實踐教學主要依靠機房里的物流軟件進行簡單操作演示,有些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而且教學方法比較傳統,與現代物流專業的培養人才要求不相適應。在這種模式下,實質上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參與性不強,或者參與度不夠,沒有很好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難學到真正的核心內容和實際操作能力。

3.實踐教學內容不完善

適當的實踐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信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校內軟硬件實踐教學設施落后,設備的采購手續繁雜,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并且還存在教學內容更新慢,前沿性和創新性不足的問題。

4.物流管理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在我國高校的起步比較晚,學校對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經驗不足,部分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是與物流管理專業比較接近的,有的教師具有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但由于教師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經驗,使得教師無法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趨勢,也無法靈活處理物流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再加上教師的專業知識沒有得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比較陳舊。

三、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策略

1.重構實踐教學內容,制定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從人才培養實際出發,分析與第三方物流工作和供應鏈過程相關的典型工作任務,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明確教學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在現有教學條件和資源基礎上,利用效果較好的資源、淘汰過時軟件,高校要確保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具備綜合性技能,就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了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要制訂出理論與實踐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案。

2.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工作保障體系

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安排,緊密聯系實際,結合學生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實習,提高實習指導效果。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激勵與約束并重,增強實踐指導教師的教學責任感。

3.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傳統。為了促進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特點,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4.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

首先要加強校內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平臺,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在明確問題任務的情況下,通過實訓基地進行實踐研究。其次要加強實訓基地的資源共享機制,各個高校要利用學校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實訓基地,可以拓展校內實踐教學內容及效果,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可以實現與學校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提供適當的崗位及企業資源等,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

總之,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復雜工程,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既要改變教學方式。只有深化物流管理實踐課程改革,更好的進行實踐教學,需要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根據自身專業培養目標和定位,借助已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凝練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特色,使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真正落地,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實踐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打造應用技術型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家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綜述[J].物流技術.2014.1

第5篇

【關鍵詞】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雙一流實施方案

一、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

在調研的幾所知名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中,高校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有較高的學歷要求,要求教師必備的技能在增多,有部分高校從企業或者國外知名企業中聘請教師,給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授課,同時,也有高校設有專職實驗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踐課程,以及實習實訓的指導。在調研高校師資隊伍構成情況中,通過對比,可知,物流專業教師數量參差不齊,主要是副教授居多,原因在于,高校物流專業的學生數量不一樣以及高校對物流專業的重視程度,對于有些高校來說,物流專業并不是其特色專業。

(二)課程體系情況

調研的高校中,只有上海海事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課不強調多學科滲透,主攻物流領域,突出自身的特色。其他高校強調多學科滲透,存在著大而全的情況,而物流專業更多地強調專業化,強調小而精。調研高校都開設有公共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專業基礎課、實習實訓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

(三)實踐教學情況

我國對于實踐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也有更多的政策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流業就業環境與機遇。調研高校中,根據調研訪談得知的信息數據和各高校官網公布信息數據,總結了調研高校的實踐教學情況與實踐教學占所有教學活動中的比重,知: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分配不合理,高校物流專業教學以理論為主,實踐教學占比較低,只有上海海事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的實踐教學占比較大。

二、基于國家“雙一流”建設環境的物流管理建設要求分析

(一)“雙一流”建設環境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課堂講授、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物流創新創業大賽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三種基本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多以教師主導,向學生輸出知識;畢業論文和競賽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課堂教學多涉及到理論知識講授以及實訓環節指導兩個部分。課堂講授,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乏自主思考,對于知識的理解片面化。調研的高校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已經失衡,存在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無法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實踐教學設施單一、操作性較差,無法與企業操作對接;師資培育針對性較弱。

2.應用型物流高校專業改革技術碎片化

部分高校由于思想觀念、路徑選擇和資源配置問題,往往容易陷入專業改革技術碎片化的困境,即僅僅對接某個專業、某個企業的校企合作教學方式,難以把產業理念、產業技術、產業文化、產業力量引入教學活動,參與育人過程,也無法對產教融合質量進行科學而完善的監控和評估。

三、基于差距度模型的國內外高校一流物管專業對標分析

國內外物流管理專業排名頂尖院校:本次調研的國外物流管理專業高校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調研了主要發達國家物流管理專業排名頂尖的院校及針對本科生設置的專業名稱。發現調研國外高校中,專業名稱的設置聚焦在供應鏈管理、生產物流與運營以及信息化方面。國外在課程設置上專業課程的分類更加細致;課程涉及的知識面更廣,其中包括很多經濟、財政、商業和管理等課程,讓學生通過不同維度了解物流中的各個環節;在課程選擇方面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更大。在專業大綱和特色上更加注重實踐和應用,學校會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實習場所、資源、設施以及指導人員,解決實際應用型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溝通能力。

四、物流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路及舉措分析

(一)優化課程體系

在新時代電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體現跨學科專業融合的特點,并且以對接產業鏈為前提,積極推進產學研相融合,注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素質教育協調發展。高校應拓寬眼界,借鑒國外高校課程體系設置,通過國際化視角的養成教育和應用、實踐型能力的實戰培養,打造能夠適應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的復合型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

(二)打造自身的專業特色

高校應找到自身特色定位,例如通過校企合作與物流相關的企業共同打造成更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品牌,同時開展的相關專業課程在實踐學習方面也更有保障。此外,還可以根據高校自身特點打造專業特色,例如日本流通經濟大學有兩個方向的物流管理專業,一個是偏經濟的經營專業,另一個是偏重信息的流通信息專業,因為側重不同,學習的課程也區分的更加細致、更系統。

第6篇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物流專業 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模式

Abstract :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ory study for the cultivation target of the applied colleg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當中發展最快、最具有蓬勃活力的一個朝陽產業,同時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而行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導致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量增大。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系統工程質量要求,除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和能力及結構等模式外,還必須建立實現能力指標任務的功能保障體系,即設置科學、優化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的反映??茖W的課程體系是人才知識和能力的優化組合。而這一組合還必須與社會需求、社會環境、學科屬性相符合。

1.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專業建設目標

1.1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掌握經濟、管理和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術,具備物流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物流實際工作且具有相關學科知識和一定的電子商務物流實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精通各種運輸、倉儲、配送業務與技術,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深諳現代物流運作規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1.2課程建設目標

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著眼于夯實基礎、突出創新、注重能力的原則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具體規劃如下:

1.2.1在現有課程全部達到合格課程的基礎上,主要專業主干課都能使用專業教學軟件教學。

1.2.2抓住課程建設的重點,根據各門課程的不同情況結合電子商務相關專業,提出了與行業相結合、突出專業特色、與就業需求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措施。

1.2.3隨著我國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不斷對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做動態的調整,注重課程體系的相對穩定性和動態靈活性。

1.3實訓基地建設目標

建設模擬性、生產性、開放性的“多環節、多崗位、多流程”校內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各項目的專業技能訓練。

建設集專門化、現代化、多功能,集運作、信息管理、管理決策于一體的校內模擬仿真實訓室,加深學生對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熟悉物流業務流程,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管理類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專業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探索訂單驅動的物流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學院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辦學模式下,能適應嶄新的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的信息流、商流、金融流、物流操作管理工作。適應到企業、機關、學校、醫院、金融、外貿、物流、商場和連鎖超市等部門從事電子商務營銷操作、管理及技術工作。培養具有區域特征和競爭優勢的既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個性發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經營”的高素質技能型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人才。

2.2構建“寬平臺、多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

針對地區差異、行業特色、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與知識點進行調研,針對運輸、倉儲、配送、采購、營銷、信息等主要崗位群設置課程,整合課程內容,動態調整與優化專業教學方案,構建與物流職業崗位緊密結合的“寬平臺、多方向”課程體系。

2.3建設模擬性、生產性、開放性的實訓基地

以職業崗位技能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基本點,以作業流程為導向,按專業基礎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生產頂崗實習四個層次建設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的模擬性、生產性、開放性,校外實訓基地的生產實踐性、頂崗實習性、技術服務性。

2.4構建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專業群

電子商務和物流業都是一個兼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特點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務產業,其涉及的領域十分廣闊,覆蓋物流市場,電子商務物流技術,物流基本功能,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管理,基于互聯網的國際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等內容。在物流運作鏈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貫穿其中。而“物流”需要物流管理專業的支持,“商流”需要市場營銷專業的支持,“資金流”需要會計專業的支持,“信息流”則需要電子商務專業的支持。連鎖經營作為一種現代流通業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在21世紀的今天呈現著快速發展的勢頭,發展連鎖經營急需大量的連鎖經營專業人才。

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有利于資源共享,形成實踐教學優勢,降低實訓基地建設成本;有利于形成師資隊伍整體優勢,增強專業競爭力;有利于滿足企業崗位群或產業鏈的需要;有利于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就業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支撐重點專業形成特色和品牌優勢;有利于帶動專業群其他各專業共同發展。

3.應用型本科院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容

考察國內外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實現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采用多種模式:

3.1以信息流管理為主體的特色模式

這一模式以信息流管理為特色,即加強信息搜集、存儲、轉換與資訊利用方面的知識課程,重在學生的電子商務的信息處理與資訊利用的能力上。

3.2以物流管理為主體的特色模式

這一模式以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為特色,即加強經濟學基礎知識教育,重在商務活動能力的培養上。

3.3以資金流管理為主體的特色模式

這一模式以資金流管理為特色,即加強金融、貨幣銀行、會計、審計學方面的基礎內容教育,重在電子商務資金流管理能力的培養上。

3.4電子商務技術為主體的特色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研究電子商務活動的技術支撐體系,重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上。

3.5教育模式

這一模式集成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知識模塊,實現寬口徑、復合型的課程設置教育目標。

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應根據社會多元多層需求及自身實際情況而定。但作為物流專業教育,是推進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工作。而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決定著物流專業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必須以質量為本,以物流本質內涵為主體,否則,則不能稱之為物流教育。

教育部物流指導委員會、中國物流協會2010年物流教研教改課題

民辦高校物流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課題編號 JYJ09034

參考文獻:

[1]趙永斌;高校物流專業學科建設與教學工作問題的探討[J];物流技術;2008(4).

第7篇

民族高校是指設立在民族地區轄區內的高等學校和設在其他地區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國有200多所。[1]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在數量上、素質上有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主動適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互聯網+”新常態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為民族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二、傳統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

《全國高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建設及學科戰略發展》明確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以往的同種課程知識結構過時

所安排的課程與本行業、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實踐內容有所不足(僅占調研高校的43.71%);所教授課程也無法反映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課程并無明顯特色、同質化現象很嚴重。

(二)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師資緊張與教學實踐經驗缺乏,尤其是專業建設時間相對較短的院校,優秀師資缺乏的問題尤為凸顯。同時教學偏重理論,手段停留在單一的課堂教學上,科研與產業結合度不高,教師往往缺乏從業經驗或企業實踐經歷。

(三)傳統課程資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國本科院校開設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總計為475個,其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最多,由2000年的2個提高到2013年的393個。73.68%的學校沒有建立實驗室或實驗實訓室占地面積都在500平米以下。這些問題也普遍存在于我國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起步晚,人才培養仍處于探索階段

據調查,截至2014年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其中專科以上民族類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開設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有4所。從2006年到2014年,廣西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相繼設置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形成了一定的學科建設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工科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創造力不足等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勢下物流業發展趨勢以及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聯網+”推動各產業的互聯網化,倒逼出對各行業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細分。互聯網時代的物流人才應該首先擁有這樣的三大思維和十大物流技能類型(圖1):第一,需要有開放的思維,而且隨時擁抱行業前沿信息,并結合企業內部管理、外部市場、行業趨勢,敢于推動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第二,需要有擁抱思維,能夠隨時抓住標桿企業的最新動態,結合企業自身現狀,主動適應變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維,將其他領域的商業模式,結合本行業的特性,具備較強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

物流管理專業是在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基礎上、以定性和定量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統工程為技術依托,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新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民族高校是以少數民族為主要教育對象。不同的少數民族高校教育對象其民族,語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少數民族高校應根據自己學校內的少數民族情況設置適合的課程,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對于民族高校及我國民族地區物流人才的培養路徑與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為了應對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層次性和動態性變化,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從2011年招生以來,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分為三個層次,包括應用型物流人才、復合型物流人才和創新創業型物流人才。

(一)分層培養模式

第一,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具備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管理、物聯網與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購管理等方面綜合理論和應用能力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復合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既具有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具有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創新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豐富學術課題和企業創新創業項目經驗,同時具備追蹤行業前沿趨勢,能夠解決企業問題能力的高級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與實施措施

1.及時修訂并更新對學生的培養計劃與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完整體系。在2014的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類實踐、實訓和跨專業實踐操作環節,確定合理的實驗與實習內容、時間及學時數,保證與理論教學的銜接配合;同時充分考慮和利用第二課堂,設置幾類與本專業直接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4]。

2.設置人格養成通識教育平臺。作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養更具競爭優勢的學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實通識教育,在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上走出一條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識教育之路,才能贏得更大競爭力。

3.購置實踐教學平臺。2014年學院大力投入購置軟硬件設備,建立了1200平米的現代物流中心,購買了各種物流仿真實驗軟硬件設施,增加物流軟件的仿真實驗課程,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設計意識及能力。通過加強和物流企業的聯系,在校外建設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演練場景與環境,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物流規劃、物流項目管理以及對企業物流供應鏈的解決方案能力。

4.開展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實踐和職業規劃活動。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策略,積極開展“企業家進校園”和教師“雙師型”培養活動,拓展創新創業實踐和職業規劃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并借鑒各種大學生活動,如課外競賽、創新實驗活動和創業大賽活動,積極籌備并組織開展院、校內的多種特色課外競賽活動,從而挖掘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能、增強學生素質及團隊合作意識。

5.重點體現教師在指導學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師在眾多教學環節中都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同時還是培養學生的主力軍。只有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企業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時倡導教師積極參與并指導學生的各項課外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加入到相關課外活動中,才能保證教師培養目標的成功實現[5]。

五、結語

第8篇

一、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的步伐逐漸加快,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但是大多數中等技術學校都是設立物流管理專業不久,在很多方面缺少實際經驗,這就造成了教學方面的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具有物流學科系統理論知識和物流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為滿足現代社會物流方面人才需要,各中等技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招生數量也相應逐年增加,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必然后果即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嚴重匱乏。這種缺乏不僅表現在量上還表現在質上。這就對各高校提出了嚴格要求,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物流管理知識的師資隊伍,這也是當代物流發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缺乏對物流管理專業準確的目標定位和專業特色。目前盡管很多技校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但是很多技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確。很多中等技術學校設立的專業教學體系相當寬泛,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樣樣都學,但樣樣都學不好”的嚴重后果,可是想要適應當今社會發展人才需求,每個人都要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不是以上那種局面。很多技校直接復制其他學校的課程體系,最后導致各學校體系趨同,難以滿足現代市場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第三、不規范的課程體系設置造成了學生缺乏就業的專業知識。課程體系的設置在物流管理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這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出具有適應社會需要的合理的知識結構的人才。但是縱觀很多高校,他們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都存在問題。有的技校課程體系設置隨意性強,沒有根據現代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要而是根據教師特點進行課程體系設置,這樣就降低了人才培養的標準。

第四、物流管理專業教材缺乏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的學習教材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勢必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促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付諸實踐。雖然適應物流管理發展需要的教材也逐步增多,但是據調查很多教材內容交叉重復,陳舊老化,相互抄襲嚴重。

第五、缺乏一套科學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科學體系。目前很多中等技術學校為滿足教學要求卻是設立了一些物流實訓基地,建立各類實訓實驗室,在物流實訓軟件和硬件方面如自動化立體倉庫、pos 系統、rfid 設備等進行了投資。但是效果卻不是很好。原因很多包括教師自身教學側重原因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各技校在課程設置時并沒有將實踐環節更多更好地融入學生學習中。而在當今社會就業激烈的競爭中,實踐居于重要的位置,很少有企業愿意招聘只會說不會做的人才,如果那樣,企業完全可以用書作指導。

二、針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問題,提出建議

第一、各技校必須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技術學校應該鼓勵優秀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而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以此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教學老師只有更深入的走進學生實習的基層單位了解企業實際的生產工作工作流程才能在課堂上帶給學生更新鮮更實際的例子。

第二、更加明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強化本專業的特色。各技校對物流管理人才目標培養定位不明確,這也是導致畢業生就業不樂觀的重要原因。建議各技校結合自身特點,在集中發展本身有事的基礎上,設立更加明確的專業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

第三、更深入地展開調查研究,并按照教指委的指導來科學的設置課程體系。對此,技術學校一方面要積極展開更多的物流管理專業方面的調研,與國內外其他技術學?;蛘邇炐愕母叩燃夹g學校相關的物流管理方面人才進行交流探討,為更合理的課程設置提供科學基礎。

第9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冷鏈;課程;崗位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在外需疲軟、內需回落、深層次結構變動等力量綜合作用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步入7萬億俱樂部的經濟大省江蘇,面臨“爬坡過坎”關口的考驗,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外向經濟需要提升檔次,農業需要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不僅要關注農業生產,還要關注農業流通,尤其是影響農業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動農產品物流發展,冷鏈專業人才是生力軍和主力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作為全國農業高職院校的排頭兵,應結合產業特色和學院優勢學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為江蘇、全國培養更多的冷鏈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背景

1.1農業生產平穩

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每年約有4億噸進入流通領域。2014年,全國肉類總產量8707萬噸,比上年增長2.0%,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增長4.5%;江蘇蔬菜產量5416.971萬噸,瓜果555.4563萬噸,肉類3794576噸,禽蛋1969679噸,牛奶產量607200噸,生豬出欄3073.6萬噸,家禽75739.6噸,水產品518.8萬噸,農業生產平穩。

1.2冷鏈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順豐優選等一線電商紛紛高調進軍生鮮市場,生鮮電商崛起賦予了冷鏈產業新的商機;冷鏈市場達112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范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上海、廣東、江蘇等;全國冷庫總量達3320萬噸,比2013年增長36.9%。2015年,全國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冷庫庫容年均增長20%,新增冷藏車4萬輛,年均增速32%。

1.3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

我國開展冷鏈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開設冷鏈物流專業院校不足15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以快遞、國際貨代、倉儲管理、貨物運輸等方向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制冷技術等不同層次專業,可以培養冷鏈相關人才。全社會冷鏈物流從業者基本上是從工業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術類專業改行,國外優秀人才回國較少,全社會冷鏈物流人才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企業人才需求,更不要說疫苗等醫藥冷鏈物流企業。

1.4涉農院校專業特色明顯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乃至南方14個省市唯一以培養農牧科技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學院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設有動物科技、食品科技、水產科技、動物藥學、農業物聯網、農商管理等10個二級涉農院系,設置46個涉農專業?,F有2個國家級、14個省級、12個市級及8個院級研究平臺或研究所,學院農業特色優勢明顯。

2.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需求

2.1冷鏈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鏈物流是指一些特殊產品需要從原料生產、采購、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中保持全程適度低溫,主要產品包括果蔬農產品、肉類、水產品、禽蛋、奶產品、特殊食品及部分醫藥產品。根據相關產品特點及業務內容,冷鏈物流不僅要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自然、經濟、制冷、冷凍冷藏、生物、保鮮、檢驗檢疫、包裝、通訊、定位、網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識別、物聯網、冷鏈物流追溯、冷藏運輸、冷鏈物流標準等專業知識與技術。結合作業流程及工作任務,冷鏈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凍貨物采購、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冷藏冷凍貨物運輸、冷藏冷凍貨物銷售、冷藏冷凍貨物配送、冷藏冷凍貨物信息處理等崗位,每個崗位下面包含若干個子崗位,例如,采購崗位需要有自然與經濟調研、訂單與合同處理、包裝、檢驗檢疫等專業崗位人員,冷藏冷凍貨物儲存崗位需要理貨、庫管、檢驗、生物、保鮮、制冷等人員等。

2.2冷鏈物流人才技能素質分析

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教育特點,高職冷鏈物流教育應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養,但也離不開知識和素質教育,知識與素質是學生提高與發展的基礎。冷鏈物流知識不能僅限于傳統物流知識點,還應包括制冷原理及選擇、生物保鮮、包裝材料、食品營養與質量、特殊品檢驗檢疫、堆碼等;冷鏈物流能力包括冷凍冷藏技術應用、保鮮技術應用、信息及通訊技術應用、冷鏈物流組織與協調、電商營銷、冷鏈流程優化與供應鏈管理、問題分析與改進及社會交際能力等;素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嚴謹的思維模式等。

2.3冷鏈物流人才層次分析

培養冷鏈物流人才是提高農產品、食品及醫藥用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冷鏈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三類。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定位,選擇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著重以培養冷鏈理論研究、冷鏈技術研發等研究型人才為主,如生物保鮮技術開發員、新型保鮮材料開發員、物流技術和設備研究員等;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高專院校可以培養冷鏈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類管理人才,如冷庫主管、冷鏈運輸調度員、冷鏈項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職及中職院校培養以冷鏈物流技術操作的現場作業人員為主,如冷庫保管員、收發貨員、配貨員、品控人員等。

3.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冷鏈人才培養路徑

3.1明確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方向

目前,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于儲配物流,儲配物流涉及倉庫管理、配送管理、貨運管理等作業內容,涵蓋企業有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學習知識點多,特色不明顯。新常態經濟下,未來五年內,學院可以結合現代農產品流通和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特點,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學院不僅有畜牧獸醫、動物藥品、水產、食品技術等特色專業,而且有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聯專業,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可為:面向農業生產與經營企業、藥品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培養掌握現代冷鏈物流技術、保鮮技術、冷庫、冷鏈配送及運輸等崗位工作的技術技能物流人才。

3.2確定專業冷鏈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開展冷鏈人才培養較晚,冷鏈企業生產與經營處于摸索階段,冷鏈技術仍在引進與研發。學院應加強與河南眾品、雨潤、順豐優選、國藥控股等國內知名企業合作,研究企業物流冷鏈人才需求,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采取工學交替、頂崗實訓、教師頂崗、企業導師進課堂及實驗室資源共享等形式;加強與冷鏈研究機構合作,物流、食品技術、水產技術、藥劑等專業老師與科研院所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前沿講座、科研項目合作,提高學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論與實踐水平,形成“學校+企業+研究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模式。

3.3建立專業冷鏈課程體系

針對冷鏈物流人才崗位特點和素質要求,結合冷鏈運作作業過程,設置冷鏈物流課程體系。除公共基礎課外,職業技術課中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經濟數學、管理學基礎、統計學基礎、會計基礎、經濟學基礎、物流基礎、經濟法;職業技術課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冷鏈物流技術與裝備、冷藏與速凍技術應用、冷鏈倉儲與配送管理、冷鏈運輸管理、食品及藥品工程技術應用、冷鏈采購管理、冷鏈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冷鏈基礎技能訓練、冷鏈專項技能訓練、冷鏈綜合技能訓練及冷鏈企業頂崗實習等;職業技術課中輔助課程包括食品與藥品檢測、動植物檢驗檢疫、企業經營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英語、素質拓展等;職業拓展課包括ERP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國際貨運與保險、物流與電子商務等。隨著技術變化及師資與實訓實習條件完善,可以適時對課程體系和相關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

3.4配置專業冷鏈教學資源

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室主要有基于供應鏈實訓室、倉儲與配送作業實訓室、ERP實訓室,實習場所主要有動物藥品成品庫、知名藥企成品及輔料立體倉庫、知名快運公司,適合藥品和消費品倉庫管理、貨運管理、配送管理實習實訓,冷鏈物流設施欠缺。學院需加大冷藏冷凍、保鮮、溫度濕度監控等設施配置,同時面向物流專業開放農業物聯網、藥品檢測、食品技術、動物檢驗檢疫等實驗室。加強冷鏈師資引進與培養,引進國內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冷鏈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術人才、冷鏈運作人才;不定期將物流管理、食品技術、動植物檢驗檢疫、生物技術等專業相關老師送至冷鏈研究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掛職鍛煉,定期召開課程建設專家會議,提高專業整體教學水平。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物流產業發展呈現新特征,不同專業特色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錯位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應以物流管理冷鏈人才培養為抓手,結合人才崗位特點與專業技能要求,制定“學校+企業+研究機構”人才培養模式,編制職業技術課與職業拓展課相結合的冷鏈課程體系,配置與整合冷鏈人才培養的設施設備及教師隊伍,只有這樣,新常態下的江蘇農牧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才能轉型成功,學院人才職業競爭力才會更強。

參考文獻:

[1]劉廣海,謝如鶴等.物流管理專業冷鏈物流特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蘭必近,韋克儉等.冷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葉萍,紅.湖北省應用型冷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路徑選擇與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年9期:152-155.

第10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物流管理 資源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Library Building Strategy

PANG Lei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Abstract Logistics management reposit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ontent, you can also enhance faculty achieve seamless academia, as a platform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Our logistics management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Status repository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intercollegi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repository, build, strengthen and build the repository, such a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repository level, to play its due role in the repositor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library building

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它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院校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發展,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意義,從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現狀出發,積極探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的策略。

1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意義

1.1 資源庫建設有助于提升專業內涵

物流管理專業是高職院校適應現代物流行業需求而建設的一門新興專業。它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歷史短,專業建設內涵相對薄弱。通過資源庫建設,可以促進物流管理專業內涵建設,必將極大地豐富教材建設、教研、課程資源、課程文化等,它是提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內涵建設的有效路徑。

1.2 資源庫建設有助于提升師資力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是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由于我國物流管理專業發展歷史短,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得不到保障;且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普遍認識到教學資源匱乏,課堂內容不豐富,在資源收集過程中浪費了較多的時間,制約了教育教學研究。資源庫建設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教師的教學相長,觸類旁通,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也有助于教師節約時間,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學研究中。

1.3 資源庫建設有助于產學無縫銜接

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直接與產學結合的效率相關,不少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習與學生未來崗位需求脫節,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資源庫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教育教學資源庫,使學生通過資源庫了解物流管理市場需求,將產學有機融合,真正實現產學無縫銜接。

此外,資源庫建設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擁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他們具有自主學習的需求,資源庫建設為大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產業的信息化也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信息化發展提出了要求,資源庫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必將推進物流管理專業信息化發展。

2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現狀

許多高職院校認識到資源庫建設的意義,著手于資源庫建設。然而我們遺憾地發現,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資源庫建設現狀不容樂觀。高職院校將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作為學校資源庫建設的一個小分支,重視程度不夠,資源庫建設簡單化,導致資源庫資源量嚴重不夠;部分高職院校資源庫重數量輕質量,資源庫資源數量較多,但是資源缺乏實用價值。“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以科學的管理,高效的使用為前提,才能使其切實有效地為高職教學服務”,①這樣的現狀與高職院校資源庫建設的策略有很大關系,大多高職院校缺乏區域合作意識,資源庫建設閉門造車,不善于與其他院校加強合作;缺乏校企共建意識,不能積極地與企業合作,豐富院校資源庫資源;缺乏專業特色與地區特色,不能將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與地區特色結合起來,嚴重制約了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質量的提升。

3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策略

3.1 加強校際聯建

“一個好漢三個幫”,盡管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起步較遲,缺乏豐富的經驗。但不乏走在前列的優勢院校,也不乏某些高職院校在某一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我們加強校際合作,一定能夠互補其短,互取所長。要確保校際合作聯建資源庫的實效性,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聯建組織。在校際聯建中,我們要積極發揮優勢院校的輻射效應,以優勢院校為龍頭,以合作院校為成員,成立“高職院校區域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項目組,由院校領導與主要負責人擔任項目組主持人,主持日常資源庫建設工作,確保該項目組有效運行;其次,制定完善的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方案。只有完善資源庫建設方案,才能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資源庫建設各方責任,對資源庫組織結構、建設內容、建設進度與聯建成果推廣等形成共識;第三,落實子項目建設。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不可能由一個院校總負責,我們要根據各成員校的優勢合理分配任務,落實子項目建設。對于經驗豐富的優勢院??梢载撠熞粋€或多個重點子項目,相對薄弱的院??梢约訌娊M合,擔負起一個或多個子項目建設任務。對于子項目建設情況,各子項目建設院校要定期進行陳述匯報,匯報子項目建設進程,交流建設經驗,共同商討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建設瓶頸等,確保子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3.2 加強校企共建

“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在世界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例子之一是校企聯合辦學?!雹诟呗氃盒E囵B的物流管理人才直接面向市場,因此確保產學無縫銜接至關重要。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必須要以市場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更好地服務于全體師生需要,服務于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需求。校企共建物流資源庫除了落實好相關組織結構、項目分配等之外,重點注意下列幾個事項:首先,突出校企共建特色。校企結合共建物流管理資源庫的特點是雙贏互利,只有將校企共建資源庫定位在共贏互利,才能充分調動校企雙方聯建的積極性。因此,在實施項目分配時,校企雙方要加強宏觀交流,資源庫建設要有助于解決雙方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其次,定位好高職院校資源庫建設。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要改變傳統定位觀念。一方面,高職院校資源庫建設要為全校師生的發展搭建平臺。資源庫建設要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服務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與專業成長;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自學;另一方面,資源庫建設還要將服務企業作為一個資源庫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資源庫建設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理論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企業發展遇到的發展瓶頸。第三,定位好企業資源庫建設。企業資源庫建設要在內容上突出共建內涵,為院校提供大量的行業信息資源,包括行業動態、行業標準、人才需求現狀等,尤其是企業案例。高職院校通過企業提供的企業案例資源,使全校師生從企業案例中獲取第一手資源,幫助學生較好地適應未來物流管理崗位需求,形成一體化共建形態。

總之,高職院校要努力提升辦學理念,充分認識到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對于提升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意義,正視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現狀,不斷探求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資源庫建設的有效路徑,通過資源庫建設提升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為社會輸送優質的物流管理人才。

注釋

第11篇

[關鍵詞]高職;物流管理;商品學;課程改革

1物流管理專業開設商品學課程的必要性

商品學作為一門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很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中都有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之所以開設商品學這門課程,是因為商品學中研究的商品與物流管理中的“物”的內涵基本是一致的,范圍也大致相同,通過商品學中對商品使用價值及其變化規律的研究,從而可以對物流過程中的“物”有更深的了解,在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環節中,針對具體的貨物知識進行相應的管理活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商品學研究的結果是可以用于服務物流管理的,因此,商品學課程在物流管理專業中的開設十分必要。

2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中的商品學課程,更多的還是沿用傳統的《商品學》,即以自然科學為主,將社會科學、經濟學融合起來的一門應用性學科,是研究商品價值與使用價值及變化規律的科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發現商品學的教學目標、研究對象與教學內容,還是與物流管理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都在進行課程改革,力求把這門課程變得更有物流特色,能更好地服務于物流管理。

3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商品學的研究對象與物流管理的研究對象不完全一致

商品學研究的商品主要是指供他人使用,通過交換得到的勞動產品,研究的中心內容是商品質量以及與商品質量密切相關的問題。而物流管理中的“物”,不但包含了流通領域中的商品,還包括非流通領域的物品,如自有物品等。物流管理的研究對象應該是貨物以及貨物在整個物流環節和物流活動中各個方面因素的變化規律。

3.2教學目標與物流管理專業要求不符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商品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模糊,僅僅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商品質量、分類、檢驗、養護、商標等基本理論知識;常用商品的基本知識等。通過學習,培養學生介紹商品、鑒別商品、正確使用商品、保養維護商品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而物流管理專業需要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達到上述目標以外,更強調基礎知識對后續核心課程(如倉儲)的服務性,還需要以具體的職業目標崗位(如倉管員、質檢員)要求為基礎,制定教學目標。

3.3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沒有圍繞物流管理展開

目前商品學的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很多內容注重營銷領域而非物流領域,在商品質量、商品分類、商品包裝等章節中,介紹的多是和營銷相關知識而非物流領域的,而物流管理專業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除了需要以“物”為中心,研究物流活動中物品的本身性質以外,還需要重點研究這些物品在物流全過程中的質量變化規律,流通過程中的貨物驗收、包裝要求,分類要求,養護環境標準和要求,貨品的各種失效形式以及溫濕度控制、防潮、防銹、防霉、防老化等養護技術的掌握,要突出在流通過程中對貨物的保護。

3.4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實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在商品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為主,對教材依賴性強,課堂知識點多,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記憶式教學模式下,互動少,實踐少,而作為高職院校最為看重的實訓環節,商品學的實訓內容針對性也與物流領域有一定的差別,如商品檢驗主要針對的是營銷領域、商品包裝主要針對的是銷售領域,等等。

3.5商品學教材與物流管理要求契合度不夠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使用的商品學教材都是傳統的商品學教材,而具有物流特色的商品學精品教材目前較少,教材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造成了很多高職院校在上商品學這門課程的時候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不明確,與物流管理契合度較低。

4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課程改革對策

4.1明確研究對象和教學目標

商品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開課的時間往往早于主要的專業核心課程,這時候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認識往往還處于感性階段。因此,商品學可以抓住這一時機,將商品學的教學目標與物流管理的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加以明確,是為了圍繞物流活動中的“物”,而展開的與之相關的各種研究,讓學生能通過這門課程,除了掌握相關的貨物知識與技能,還能加深對物流管理專業的理性認識,從而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從職業崗位要求為出發點,制定教學目標,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4.2重構教學內容,建立符合物流管理的商品學教學內容體系

第一,從課程服務于專業體系這個大原則出發,從傳統的商品學、貨物學、商品養護技術、各類商品的基礎知識等知識體系中,各自抽出符合物流管理專業需要的知識內容,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第二,還可以從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出發,對于今后自己的學生有可能從事的物流專業服務領域,找出更有針對性的商品種類,以之為基礎,展開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構。具體來說,可以將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物流貨物的基礎理論和操作知識,包括對物流貨物的驗收、貨物的包裝,貨物的分類;第二部分,物流過程中貨物質量的保持,即養護技術,在這個部分里,把物流領域中最常見的幾大類貨物與它們的養護知識結合起來,劃分為若干個章節,對各種常見貨物介紹之后,并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養護措施。

4.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實訓操作內容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理論教學以PPT為主,配合板書、視頻、圖片、網頁等多媒體教學模式。配合學校現有實訓設施設備,開展實訓課程,以及進行企業現場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也力求豐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與學生互動,開展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上課內容,輔之以視頻、圖片、動畫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加實訓操作的內容,將理論點轉化為技能點,例如各種常見貨物的養護,在講解時,將貨物本身性質、貨物儲存條件、貨物在儲運過程中主要的失效形式等知識點,串聯成一個技能點:貨物養護方案的制訂,變成一個實訓項目,讓學生通過這一個實訓項目,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上述相關知識點。

4.4鼓勵自編教材

加強兄弟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共同編制屬于物流管理專業的商品學教材。教材要從物流管理專業的實際出發,以商品學的研究結果服務于物流管理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挑選內容,案例和課后習題要符合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周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課程改革對策[J].今日科苑,2009(23).

[2]付麗茹.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教學改革[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1).

第12篇

關鍵詞:物流管理 企業 課程 實用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042-02

物流管理專業,始終堅持新形勢下高職高專的教育方向,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自覺融入到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之中,努力探求物流行業的發展特點,認真研究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特點和變化規律,及時調整、改進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要求。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是中國物流學會、河北現代物流協會、河北省交通企業協會的理事單位;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標準化委員會的物流師職業資格培訓中心。物流管理專業現代物流實訓基地2007年5月入選為今后四年國家和省重點支持建設的河北省高職教育50個實訓基地之一;同時又是河北省教育廳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師資培訓基地;2007年8月被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物流管理委員會評為“中國物流企業人才需求十佳理想院?!?、“中國物流人才培養基地”,2010年10月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抓住物流快速發展的機遇,邊建設、邊調整專業的辦學方向,在九年的教學、教研和教改的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專業特色――“抓技能,重過程,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一、專業辦學理念――“拉”、“推”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以培養適應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應體現以二次轉化(實際操作)為主體、以一次轉化(運作設計)為輔助特征的高職特色。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不斷深化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根據就業崗位群職業能力的需求,從2002年招生開始,根據河北及周邊地區物流發展狀況,邊建設、邊調整專業的辦學方向,形成了以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拉”、“推”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拉”、“推”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以“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為引導,拉動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結構的重要依據之一,企業需求拉動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向,使企業愿意來招聘學生,且有信心大量“訂購”我們的學生;同時我們也采用“推”的方式,利用我們的優勢,走出去,使企業了解我們,形成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需求。我們的具體做法是:(1)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同企業廣泛接觸,宣傳專業的優勢,發現企業的需求,同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聯系,根據企業需求 “量身定做”高技能物流管理畢業生。(2)對一些需求量大的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學生定期或不定期到那里參觀、頂崗實習。校企雙方不斷進行信息反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對完善培養過程形成了一種動態的運行機制。(3)校內的教學設計請有豐富實際經驗的企業管理者或工程技術人員做指導,由他們根據企業的實際提出改進意見,使教學的很多環節都緊扣生產管理的實際,做到“有的放矢”,拉動企業需求。(4)利用廣泛的社會網絡來搜集人才需求信息,推動企業需求。同多家專業的咨詢公司建立聯系,利用他們的信息資源,為我們專業服務。他們長年為我們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我們不斷為他們輸送可用人才,彼此之間達到雙贏。

二、專業的教育模式――“注重培養過程,強化專業技能證書”

物流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上充分體現了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為基礎,形成了“注重培養過程”的鮮明特色。

注重教學過程,強化考取專業技能證書意識。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推行“多證書”教育,將職業技能鑒定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與實際項目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所學專業知識的實用性。

滿足市場的需要就是我們做課程設計、進行教學管理和確定培養方向的最終目標。通過我們對企業的多次走訪、多次地與企業管理人員的座談以及對大量信息資料的分析了解到,市場對物流專業人才需求的特點是“高端人才看經驗,低端人才看證書”。因此,對于高職類的物流專業來說,強化學生考取專業證書的意識尤為重要。

物流管理專業 “以考取專業證書,帶動專業學習”,把專業學習和考取專業證書結合起來,使教學和考證相互促進,相互檢驗,教考相長。并要求每一位學生在畢業前,必須要拿到一個以上的專業技能證書。

在課程設計中,專門安排了考證有關的課程。在其他的相關課程中每位授課教師也都非常注重對考證內容的講授,在平時的作業中、課堂討論中以及期中、期末的考試題目中,也都突出了考證相關的內容。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考證意識。

我們聯合了物流行業協會的多家考證機構,同他們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聯系,把他們富有經驗的老師請進來進行指導,我們也組織學生走出去,上門聽課,與有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了就考、考了促學的特點尤為明顯。

為了適應高職物流專業教學特點,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參加多種物流行業認證,如:物流師、報關員、國際貨運員,條形碼,叉車證,ERP系統供應鏈模塊認證等。目前本專業學生畢業時都能取得一項專業資格證書。

物流管理專業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充分考慮了教學、試驗、實訓內容和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緊密結合。例如物流技能培訓內容就結合“物流師職業資格證”、“叉車證”、“條碼證”等。

三、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實用化”,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物流管理專業經過近六年的教學研究改革形成了由課堂實訓、綜合模擬實訓、社會實踐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了菜單式的訓練項目,逐項演練,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理論教學強調實用,實踐教學以真實的流程和實務規范為標準。

1.教學軟件實際化。注重實踐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實現了和企業的零距離對接。物流管理專業的“供應鏈管理軟件”與河北快運集團有限公司的實際應用軟件是同一版本相同的軟件,真實的實務流程、真實單據,使學生了解了應具備哪些理論知識,同時還體驗到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在運作流程交叉環節)應注意的事項,建立感性認識,同時和企業真正實現了零距離對接,學生畢業后上手能力強。

2.電子信息技術常用化。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的本質區別之一,是在觀念上強調物流系統的整體化運作,在操作手段上強調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技術已經是支撐現代物流活動的最重要的條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物流業的信息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物流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操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伴有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有效地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和技巧,就不能適應未來的工作,競爭的優勢也要大打折扣。因此,物流管理專業以側重電子信息技能訓練的理念為先導,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強調課程與電子信息技術相聯系,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的全部課程中,有40%的課程都有相關電子信息技術內容。

3.技能訓練實用化。在生產實訓環節中,加強技能訓練實用化,將課本上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促使學生系統、扎實、靈活地掌握專業基本知識。

目前我們建立了可供學生使用的校內物流實訓基地,有現代物流實訓中心,物流模擬實訓中心,網絡實訓中心?,F代物流實訓中心配備了多套先進的物流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分揀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處理設備,擁有先進的電子教學平臺,連接各種實驗設備和演示設備,配備多套物流軟件能夠完全滿足各種教學和演示的需要,試驗、實訓模擬環境仿真。例如:物流實訓中心的生產物流區完全模擬美的空調生產線的實物配送環節;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叉車、全自動堆垛機等物流專業設備,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技能訓練。

四、專業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特色――突出學生的“參與性”,教師的“指導性”

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采用了多媒體授課、學生互動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模擬實訓、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教師課下及網上指導的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加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形式,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性、教師的指導性和教學方式的實踐性,形成了“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絡、現代信息技術交互活動相結合的復合式教學手段”。

物流管理專業以上述教學硬件、現代物流基地為基礎,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作保障,以及我們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形成的鮮明特色為指導,充分保證了本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就業率高,工作上手能力強,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 96.4%,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專業對口率高,工作上手能力強,不少同學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在河北交通系統的物流企業中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形成了該專業的招生規模逐年增大和就業率逐年提高的良性循環。

Catch Skills, Heavy Process, and Enterprise Zero Distance Docking

ZHAO Jing, DU Wen-li, CHENG Bo

(Hebei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沙田区| 罗甸县| 长武县| 贵溪市| 科尔| 渭南市| 金阳县| 张掖市| 溧水县| 定襄县| 从化市| 玛沁县| 阳西县| 连江县| 文昌市| 内江市| 罗平县| 察隅县| 延长县| 张家川| 晋中市| 友谊县| 东港市| 丹东市| 西吉县| 周至县| 石狮市| 青冈县| 凤城市| 商南县| 咸阳市| 齐齐哈尔市| 永新县| 留坝县| 涟水县| 紫阳县| 永安市| 酉阳| 略阳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