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7:16: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宣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資料與方法
所有患者定期檢測肺功能,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癥狀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肺功能測定是進行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的重要依據之一,因為部分患者不能準確感覺氣道阻塞的變化。門診和住院治療時向患者宣傳支氣管哮喘基本知識,發放支氣管哮喘生命質量問卷調查,治療方面采用糖皮質激素、氨茶堿、吸入β2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每月舉辦的社區健康教育宣講活動1~2次,根據邀請三級醫院呼吸科專家情況,盡量安排在周六和周日,這樣使平時上班的患者也能前來參加。宣講方式要靈活機動、多種多樣和通俗易懂,講課、示范實習、交流討論穿行,宣講內容要圍繞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進行編輯,可以應用宣講、小電影、提問、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每次活動時間2h~3h。圍繞支氣管哮喘的預防、控制、治療、管理的知識逐一講解,主要內容包括正確認識支氣管哮喘疾病的本質;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的各種因素及避免方法;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措施及急性發作時處理;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強調不良情緒可以誘發支氣管哮喘。健康教育活動首先向患者及家屬發放支氣管哮喘教育宣傳手冊,然后宣講支氣管哮喘一系列常識,現場教會患者如何使用定量霧化儀和峰流速儀,指導患者自己寫支氣管哮喘癥狀發作時間和用藥效果記錄,請治療效果好的患者談談治療經驗進行交流;最后再進行收尾總結,根據每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和自我管理方案。宣講要反復強調吸入激素應注意的事項及激素吸入時與呼吸的關系、吸入時的呼吸運動、屏氣等7項吸入時的要領,對患者反復講解其意義,并進行多次示范。
2結果
88例患者有79例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重度及危重度急性發作次數也大大減少,同時住院天數也逐漸減少以及治療費用明顯降低。
3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到醫院就診后回家用藥治療,患者及家屬對支氣管哮喘病的認識與處理方法對本病的療效和預后至關重要。通過支氣管哮喘健康教育,患者了解了支氣管哮喘的知識,正確使用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藥物,認識了遵醫行為的重要性,因此能夠密切配合醫生治療和預防,從而使支氣管哮喘發作次數大大減少,病情逐漸穩定,最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本組病例全部接受了系統支氣管哮喘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重度及危重度急性發作次數也大大減少,同時住院天數減少及治療費用降低。這些成果是和我們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系統、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與管理分不開的?;颊呒凹覍倭私饬酥夤芟膊≈R,同時了解了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護理、預防與保健等一系列知識,加強了患者及家屬的遵醫行為,認識到了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使他們自愿執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從而消除了各種致病因素,對支氣管哮喘的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我們還向患者及家屬發放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大部分患者表示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后,生活質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這是因為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得到了調節,掌握了自我調節的方法,正視自己的疾病,達到自我護理、自我照顧、自我預防的目的,最終提高了生存質量。當然健康教育只是一種促進方法,患者的主觀因素仍十分重要;雖然參加了健康教育,還是有一部患者肺功能狀況沒有得到改善。因此,對健康教育在支氣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還應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
作者:孫寶國 單位:北京市順義區第三醫院
[摘要] 目的 探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患者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與護理的效果。 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8例異位妊娠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100%,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97.30%,并發癥發病率4.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1.08%,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74.32%,并發癥發病率13.51%,實驗組住院時間(6.78±0.73)d,住院費用(7 325.44±45.31)元,實驗組住院時間(9.42±1.08)d,住院費用(9 534.25±78.35)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異位妊娠;臨床護理路徑;效果對比;健康教育知識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2(b)-0143-03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Ectopic Pregnancy
ZHENG Yan-h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 Children'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Ward,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by laparoscopic operation throug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group selection 1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100%, 97.30% of the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4.05%,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81.08%, 74.32% of the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3.51%,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6.78±0.73) days, cost of hospitalization(7 325.44±45.31) yuan,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42±1.08) days,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9 534.25±78.35) yua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ctopic pregnanc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ffect comparison;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通過不同學科、不同身份的醫療工作人員進行密切的配合對患者進行綜合的、針對性強的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路徑當中,從患者入院開始以及在院期間,都會利用講解、指導等方式使患者能夠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認識的科學性,減少不良疾病認知對患者臨床治療與護理產生影響,患者通過臨床護理路徑,對疾病治療與護理的認可度更高,改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與依從度,是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方法[1]。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對患者進行所患疾病的醫學知識進行簡要的概述和講解,使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發病原因、預防措施、治療手段、護理措施等內容,健康教育的意義不但能夠減少患者的錯誤認識,提高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滿意度,還能夠避免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治療產生過高的期望與過低的治療目標,以此減少患者對治療的誤解[2]。將從前的機械性護理轉變為預見性護理,被動型護理轉變為積極配合護理,達到更高的臨床護理效果[3]。該文對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院收治的148例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所收治的148例異位妊娠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4例,實驗組年齡18~38歲,平均年齡(26.75±8.64)歲,孕周5~9周,平均孕周(6.75±1.26)周,對照組年齡19~39歲,平均年齡(25.68±8.35)歲,孕周6~8周,平均孕周(6.86±0.88)周?;颊呔谠撛和ㄟ^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并通過手術方法治療,且均為腹腔鏡手術療法治療異位妊娠患者,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8例,高中至大專68例,大專以上學歷4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疾病護理常規、術前指導、術后護理等,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手術方法等內容,并順利度過手術,康復出院。實驗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主要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宣講、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圍手術護理、出院指導等內容。疾病知識宣講則需要針對患者的學歷水平進行不同方式的選擇,主要包括口頭宣講、發放手冊、健康知識示范等內容,對每位患者進行2種以上的宣講,并將宣講方法、宣講結果進行記錄。心理護理則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護理,患者在發病后具有較強的恐懼感,且在新的環境中,不安感也隨之增加,此時應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使患者盡快熟悉病房以及周圍環境,對責任護士、醫生、設施、作息時間等有充分的了解,使患者盡快消除恐懼感,加快患者的恢復時間和恢復效果。飲食護理則針對患者的臨床階段進行指導,在術前應叮囑患者禁食禁水,并在手術后排氣后及時進行高蛋白、低脂肪、高熱量食物的食用,使患者盡快恢復體力。圍手術期護理主要包括手術前后的護理,手術前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手術流程、手術、手術風險等內容的宣講,并告知患者以及家屬簽署相關同意書。術后則叮囑患者臥床,并糾正患者的錯誤臥姿。對使用導尿管導尿的患者進行導管護理,避免導管脫落,防止壓瘡的出現,導管拔出時,則要叮囑患者做好外陰清潔,并叮囑患者多飲水,保證膀胱的充盈效果。Τ魷指拐偷幕頰囈行護理,并告知患者為何出現腹脹,指導患者多下床活動以緩解腹脹癥狀。出院指導則在患者治療基本痊愈,可以出院調養時進行,告知患者科學進行休息,如何正確飲食,注意外陰清潔等,出院后性生活時間、切口感染的預防等內容,并叮囑患者按照醫生開具的出院小結進行回院復查。
1.2.2 評價措施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均進行記錄和對比,實驗組護理過程中對日常護理內容進行量表式的記錄,如患者的護理工作順利完成,則在該項護理工作后面用“√”表示。如未完成,則不打勾,并對影響原因進行分析,總結護理對策。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和對比。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采用自制評價量表進行測驗,患者在“知曉”與“不知曉”兩項中進行選擇,優秀:患者評分得分85分及以上;良好:患者得分70~84分;尚可:患者得分60~69分;差:患者得分60分以下。知曉率=(優秀+良好+尚可)/總數×100%。護理滿意度分則分為非常滿意:評分85分及以上;較為滿意:70~84分;滿意60~69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較為滿意+滿意)/總數×100%。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發病率等指標差異。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100%,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97.30%,并發癥發病率4.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1.08%,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74.32%,并發癥發病率13.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對比
實驗組住院時間(6.78±0.73)d,住院費用(7 325.44±45.31)元,對照組住院時間(9.42±1.08)d,住院費用(9 534.25±78.35)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稱為異位妊娠,習稱宮外孕[4]。目前手術方式可經腹或經腹腔鏡完成,其中腹腔鏡手術是治療異位妊娠的主要方法。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提高不同學歷水平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減少患者對異位妊娠治療的恐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并從根本上減少患者由于對疾病認識不足,對護理工作不夠了解產生的誤解,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5-6]?;颊咄ㄟ^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日常治療與術后恢復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護理、恢復的主動意識,幫助患者主動的、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提高護理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使患者在院就診期間的臨床治療與護理達到良性循環,避免出現更多的不良反應[7]。該次實驗中,實驗組護理滿意度100%,健康知識知曉率97.30%,并發癥發病率4.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1.08%,健康知識知曉率74.32%,并發癥發病率13.51%,與程彩峰[8]研究中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8.27%,對比組護理滿意度86.24%相似,可見實驗組患者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其臨床護理滿意度更高,健康知識知曉率更高,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護理效果。實驗組住院時間(6.78±0.73)d,住院費用(7 325.44±45.31)元,實驗組住院時間(9.42±1.08)d,住院費用(9 534.25±78.35)元,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避免對患者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的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加顯著,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麗. 臨床護理路徑在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18-119.
[2] 董蘭俠.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異位妊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3):319-320.
[3] 歐陽燕,李運紅. 中醫護理干預異位妊娠行保守治療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2(23):111-112.
[4]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1-56.
[5] 李梅英,肖菊香. 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8(35):5008-5009.
[6] 楊金玲. 健康教育在子宮瘢痕妊娠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蛇志,2016,16(3):328-329.
[7] 陳紅華. 腹腔鏡輔助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后護理觀察[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4(6):48-50.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社區;慢性疾??;中醫健康教育
近年來,在社區疾病管理中,對于慢性疾病所實施的健康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1]。為深入探討社區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情況和效果,下面筆者就中醫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與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選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2014年1月社區所收治的80例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其中有50例為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45~80歲,所有患者均通過慢性疾病診斷標準確診。在本次研究中已將合并有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中醫健康教育,其主要如下:①制定預計劃:經前期信息的收集、社區居民健康知識以及身體狀況的調查,結合社區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的收集情況具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工作,每月定期開展教育講座和宣講工作,同時安排經中醫健康教育后效果顯著的患者和其他患者進行溝通、互動以及交流。②中醫心理指導與用藥指導:針對高血壓患者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情況,對其實施心理指導,囑咐患者應保持一種愉悅且輕松的心理,此外,為有效改善患者用藥依從性,可對患者血壓進行定期測量,經患者遵照醫囑服用情況的調查,保證患者按時且按量服藥。③中醫治療方式:在中醫健康教育中教于患者中醫食療方,比如醋浸花生米、茶、蓮肉粥或者決明子茶等,可按照醫師辯證指導患者飲食[2]。借助于中醫宣講將有關中藥方推薦給患者用,如將桑樹皮、茺蔚子以及鉤藤用水煎熬后泡洗足部,或者將白芷、茱萸以及川芎研磨以后用棉球包裹按敷患者肚臍部[3]。此外,還可實施中醫按摩或者針灸。④加強中醫運動習慣的培養:根據中醫原理,結合患者自身實際情況指導其實施有氧運動,比如廣播操、氣功或者太極等,運動時間以及頻次可根據患者自身病情來明確。
1.3觀察指標 借助于問卷調查就患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程度、生活習慣改進、心理壓力和用藥依從性等實施調查,每一項的滿分為十分,當分數越高則說明其效果越好,對比分析中醫健康教育應用前后患者血壓水平[4]。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實驗數據中采用的是SPSS17.0軟件來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χ2檢驗,以P
2 結果
見表1,通過表1中數據的分析可知,應用后,患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心理壓力、生活習慣改進以及用藥依從性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應用前,同時患者血壓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降低,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
3討論
常見慢性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其中以老年患者最為多見。從近年來社區慢性疾病管理工作的實踐情況來看,其工作主要集中于健康患者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慢性疾病患者改善效果的控制[5]。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中醫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從應用情況和研究結果來看,在社區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中應用中醫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心理壓力、用藥依從性以及生活習慣,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使患者血壓接近于正常血壓指數。
綜上所述,在社區慢性疾病管理工作中,中醫健康教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且所獲效果也比較顯著,在實踐應用中,應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和患者自身病情,分別從預計劃、中醫心理指導、用藥指導、中醫運動習慣培養以及中醫治療方式推薦等方面來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以確保教育工作更為合理且更具針對性,繼而進一步加快患者康復的速度。
參考文獻:
[1]饒曉明,羅昭娜,李清萍等.中醫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指導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9(2):78-79.
[2]楊林,孫靜.中醫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9):109-110.
[3]范嶸.中醫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5):267.
一、高度重視,健全健康教育機制
學校健康教育是教育系統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領導機構,加強辦公室工作力度,將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本單位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并制定專項計劃,做到機構健全,工作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
二、開足、上好健康教育課
1、學校健康教育要做到開課率、課時、教材、教師和教案、考核和評價“五落實”。開課率達到100%;義務教育段周課時達到0.5節,配齊教材,做好師資培訓工作,教案、上課符合相關要求。有健康教育整體或專項檢查、考核和評價。
2、努力搞好健康教育教學和學科滲透工作。在保證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要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知識,如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在自然課中滲透環境衛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學生接受健康教育率達100%。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90%以上。
三、重視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各校要切實加強對健康教育師資的各種培訓,積極組織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堅持集體備課,及時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要充分發揮校園各種傳媒的宣傳教育作用,辦好學校健康教育黑板報和宣傳欄,做到每二月更換一次;利用校園廣播,堅持每天宣講健康教育知識;開展專題衛生講座;并將生理、心理衛生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五、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原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規定和要求,在確保對健康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重點改善教學基礎設施,使教室采光照明、課桌凳、廁所、宿舍、飲水及體育鍛煉設施和健康教育器材、教具等硬件全面達到指標要求。
六、認真執行信息報告制度
學校設有專職傳染病和食品安全信息報告員,學校發生群體性發熱、咳嗽、腹瀉、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甲型流感、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時,應在二小時內同時書面報告教育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做好跟蹤信息上報工作。
一、切實上好健康教育課。
1、學校教導處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表、有考核,確保開課率達到100%,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認真進行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要在各學科中有意識滲透健康教育知識,確保100%的學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認真做好健康教育評價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力爭各項指標達標。
4、積極組織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進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1、學校大隊部是健康教育宣傳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利用紅領巾板報辦好健康教育專欄。
2、利用校園宣傳欄開展專題衛生教育,宣傳衛生和健康知識。
3、進行健康知識競賽和健康實際操作能力競賽。
4、利用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教育。
三、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導。
1、教導處要加強健康教育計劃制定、備課、教研活動、考核等方面的檢查,并計入量化考核和獎懲。
2、總務處督導、檢查教工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3、大隊部要利用校園宣傳陣地搞好健康教育宣傳、傳染病預防常識教育,確保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學生的身體健康監測和疾病預防工作。
1、本學期積極配合上級做好學生體質監測工作。超級秘書網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學生近視眼、齲齒、寄生蟲、營養不良、貧血、脊椎彎曲等常見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群體預防和矯治。
3、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對學生嚴密關注,認真執行信息報告制度。
【關鍵詞】 護理;糖尿??;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1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315-01
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臨床較為常見[1]。我國是糖尿病的高發大國,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0年的223%,據最新調查發現,目前糖尿病患者已接近我國總人口的10%[2]。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多臟器功能障礙和衰竭,已成為繼心血管病變和腦卒中后,第三位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3]。糖尿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具有不可逆性。而護理工作快捷、規范對于患者的病情緩解有直接影響。2010年國務院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工程”,要求對患者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完善護理系統,采取人性化服務[4]。探析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程度的方法及影響至關重要,故我院對7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我院1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19±52歲。入選標準:符合WHO制訂的診斷糖尿病標準;經血糖、生化檢查確診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入兩組各71例,患者的基線特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護理,包括①宣講相關的疾病醫學知識,制訂宣講方案,開設知識大講堂,實施多元化教育,鼓勵其多交流、學習和溝通,增長防治知識;②鼓勵患者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調理日常飲食、指導自身護理和用藥,預防感染和控制血糖的途徑,陪患者多做體育運動和鍛煉;③由于糖尿病為慢性代謝障礙,病程很長,患者常承受較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導致恐慌、焦慮等情緒,對其心理教育要態度溫和,有耐心,多多鼓勵開導患者,循序漸進,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真正做到待患者如親人,使其樂觀積極地面對疾??;④實施護理及健康教育計劃,每天針對性指導患者,并進行效果評價,使患者全方位清楚個人病情、掌握怎樣飲食、怎樣用藥、及身體鍛煉等情況。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13 判斷和評估標準 糖尿病知識掌握內容包括對病情的了解、怎樣用藥、怎樣飲食、身體鍛煉及心理狀態;生化指標包括餐后2h血糖≥118mmol/L、空腹血糖≥70mmol/L、TG檢查等。
14 統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X2檢驗,p
2 結 果
21 兩組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 論
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由于機體分泌胰島素缺乏出現糖異常代謝。據統計,有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周圍血液循環緩慢、感覺運動神經元受損,糖類物質沉積在周圍微小血管壁中,造成基底膜加厚,長期則會使周圍神經受累,臨床除了“三多一少”癥狀外,還會出現四肢末端感覺神經障礙、麻木和刺痛甚至燒灼感。
本研究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生活保健方式,普及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使其合理調整日常飲食、做到恰當的自身護理和合理用藥,掌握控制血糖的途徑,經常進行體育運動和鍛煉,提升了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生命質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陳偉,張鳳芝,姬秋和等我國醫護人員對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知曉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2):173-174
[2] 周瑩霞,趙列賓,陸駱,等上海市各級醫護人員對《糖尿病防治指南》知曉現狀的抽查及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8):702
[3]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9(19):153-156
關鍵詞 農村社區 高血壓 社區護理
高血壓病是全世界心腦血管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引發腦卒中和心腦血管病的嚴重危害因素,也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高血壓患者的“三高”和“三低”。“三高”即高發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殘率;“三低”是指低知曉率、低治療率和低控制率[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向著年輕化發展的趨勢,一經確診,就要終身治療。而在農村社區,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高,不堅持治療,所以,對農村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很重要。
資料與方法
在社區服務管轄范圍內隨機抽取病例66例,年齡39~80歲,其中男42例,女24例。其中農民50例,居民16例;大專文化2例,高中文化7例,初小文化31例,文盲26例。干預前3個月平均血壓177/109mmHg,通過對這些患者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
農村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特點:患者大都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對疾病認知不足,治療隨意性大,忙于外出務工,不按時服藥,缺乏自我檢測血壓和高血壓自我保健的能力,導致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方法:對66例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通過宣講、看幻燈片等方式向高血壓病患者教授知識,分期教定期授課,出黑板報,一對一授,個別指導,并通過問卷形式檢查掌握的情況,按計劃加強社區護理健康教育3個月。設定問卷調查表,對該66例患者在實施社區護理,3個月后進行調查。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自行答卷;對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逐一詢問,由其親屬或護士代為答卷。
觀察指標:飲食的控制,運動情況,食鹽的攝入,吸煙戒酒及血壓的控制。
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實施:通過宣講,看幻燈片等向高血壓病患者教授知識,分期教定期授課,出黑板報,一對一授,個別指導等。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內容
基本護理:⑴生活環境: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生活,冬天應注意保暖,夏天不要在室外勞動。⑵合理的休息與活動:當患者出現血壓血壓升高的癥狀的時候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規律的活動。老年人可從事有興趣的休閑活動,青壯年患者避免體力勞作,保持心情舒暢,這樣對有效降低血壓有益[2]。⑶排便習慣:不管是年輕高血壓患者還是老年患者,都要有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預防便秘的發生,排便時用力可是收縮壓升高,甚至血管破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很重要。⑷合理膳食:①限制鹽的攝入:鹽攝入過多會引起血壓的升高,建議鹽攝入量每天應<6g,還應該注意避免食用含鹽量高的食物,如腌制食物等。②膳食纖維的攝入:鼓勵患者多食用綠葉蔬菜,多食用豆、乳類食品。③戒煙限酒:向高血壓患者講解煙酒對身體的危害,鼓勵患者戒煙,戒酒,做不到者盡量少量飲酒,要逐步減少不良煙酒嗜好。⑸肥胖應限制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定期在社區宣傳高血壓病的危害,肥胖的危害,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使高血壓患者逐步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以減輕體重,讓血壓維持在正常穩定范圍。
患者用藥的護理:①合理用藥:在社區中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向患者發放健康宣傳資料,講解降壓藥物的分類、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使患者能合理用藥。②指導患者正確服藥按時服藥:要求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劑量,切忌自行換藥隨意調整劑量,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以保障降壓效果。
心理護理及自我保健: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自我保健知識,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合理用藥合理飲食就能改善疾病不良進程[3]。
結 果
通過對這66例患者社區護理干預,患者平均血壓由177/109mmHg降為139/98mmHg,見表1。
討 論
社區實踐證明,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普遍提高,提高健康信念。血壓的高低是反應高血壓病的客觀指標,由于血壓的下降,患者就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正常的生活水平。社區中心在組織人員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認為采取群體教育與個別指導跟蹤隨訪相結合,書面記錄反饋與個體強化指導相
結合,幫助患者參與疾病的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地干預效果,使高血壓患者在護士的指導下獲得更多方面的知識信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減緩了病程的進展,很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麗瓊,蔡美琳,楊聰玉.門診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及健康教育[J].適用護理雜志,2003,19(9):61.
學校衛生工作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期間。在此期間,他們既要接納生理方面的變化,又要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另外,他們在此期間又因學習負擔過重,各種各樣的疾病隨時隨地會侵害他們的機體。因此,學校衛生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的。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初中學業并健康成長,我校根據規定,對學校各年級開設健康教育課,并開設健康教育講座。把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學校素質教育的各項活動之中。
一、健康教育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學校加強健康教育和文明習慣養成的常規教育,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定期定范圍的通過健康教育課、校班會、班主任會、衛生委員會等多層次的宣講、評比;并定期通過講座、廣播、黑板報、櫥窗、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多元化、多角度的宣傳,使每一位學生掌握健康行為的應知應會、應防應做知識和要求,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為了加強學生入廁文明教育,我們除了設置了必要的設施外,每周組織一個班的學生參加刷廁所勞動,還在廁所的門上設立上警示語和提示語,促使其習慣的養成。在治理校園口香糖、中午亂丟食品包裝等方面,我校都是采取單項整治的辦法,講明道理、多層次宣傳、反復教育、加強管理,狠抓措施落實。對個別無視規定有壞習慣,反復出錯的學生,給予個別教育。對嚴重違紀的學生給予批評、班級扣分。通過學校有人管,學生自覺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學生自身的文明的良好的習慣逐步形成,班級、校園的衛生明顯提高。
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各項常規
學校認真落實學生日常保健,體檢建檔管理等工作,合理安排全校學生視力檢測等各項檢測、并按上級要求及時上報統計、報表、計劃、總結、健康評價等材料和報表。堅持認真執行衛生掃除、衛生監督、眼操檢評等規章制度,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公平、公正、合理的進行檢查評比。每日檢查記錄,每周公布成績,做到與班級考核、班主任工作量化掛鉤。
學校堅持按《食品衛生法》、《學校食堂管理規定》和上級的有關要求,加強對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督、指導工作。對食堂的管理,操作、食品衛生各個環節定期進行檢評,做到有檢評、有記錄,確保采購、加工、出售、餐具消毒、就餐環境各個環節安全達標。經防疫站多次抽查,都達合格標準。
學校加強防病宣傳工作,全年以圍繞以防近、愛牙、預防流感、腸道傳染病、愛滋病等為主題,適合季節,抓住時機,自編、選編最新內容,在衛生宣傳欄刊出、校園廣播播出,并及時對學生做好門診、治療、轉診及意外傷害的處治,保證了校內沒有傳染病的流行。
學校衛生工作雖然多,任務也重,但在上級領導的重視、領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衛生工作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活A防控制
傳染病的流行對社會甚至國家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分別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3]。我國對待傳染病的應對措施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可針對其傳播三要素進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響較為深遠。在群眾中進行預防教育,通過開展傳染病防治活動、傳染病知識講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眾自覺隔離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大大推動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工作進展[4-6]。本研究特對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兩組人員的傳染病知識知曉及滿意度進行比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隨機抽取的820例未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對象設為對照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齡(42.7±8.9)歲。觀察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齡(44.6±10.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疾控中心進行常規檢查,觀察組除常規檢查外增加傳染病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內容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內容應與當地傳染病防控情況以及群眾精神文明面貌相結合[3]。其內容保證真實、不夸大或縮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重點突出傳染病對人員的危害、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發傳染病時緊急處理以及國家政府態度等[7,8]。另外,針對已感染傳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導,避免其過度恐慌或厭世等消極情緒產生。通過對傳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態度的宣傳,使得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關于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許多種,例如口頭教育、書面宣教、新媒體教育等。口頭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講、專題講座、隨訪調查、醫囑等均是口頭教育的常見方法[9-12]。口頭教育費用較低,且能廣泛實行、靈活運用。書面宣教主要是通過板報、社區公示、雜志、宣傳冊等介質進行健康知識傳播,具有形象感強、易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新媒體教育是通過公益廣告、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在網絡電視進行健康教育,具有內容生動形象、易接受、傳播面廣、速度快等特點[13]。本研究采用口頭教育和書面宣教兩種方式,制作傳染病防治宣傳手冊,由專業護士進行一對一講解;并在疾控中心內開傳染病專題講座,課后進行防治知識調查;另對有需要的人員進行一對一醫師心理輔導和答疑解惑。
1.3評定標準
制作防治知識調查問卷,滿分100分,≥60分為基本知曉;同時發放傳染病防控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研究對象對防控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眾的健康教育能夠強化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了解簡單的預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視。艾滋病作為難以治愈的傳染病之一,加強其預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發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過各類形式對艾滋病傳播進行健康教育,現今大部分群眾均知曉艾滋病傳播途徑以母嬰、血液以及性傳播為主,規范血液制品和醫療器械的應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過統計相關資料發現,近十年國家開展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傳染病發病患者較先前減少8千萬,致死人數減少65萬,為社會節約醫療成本約342萬元[16,17]。因此,應用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減輕醫療經濟負擔,保障群眾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質和生活質量。現今在電視網絡播放的公益廣告以及疾控中心、醫療機構中放置的傳染病防控宣傳冊是一直持續的疾控健康教育,傳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會群眾,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存在傳染病防控知識,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疾控意識。另外在酒店、網吧、KTV、車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點以及農村或偏遠山區需進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貼上傳染病防控提醒,經濟落后地區組織人員下鄉進行健康宣講,鼓勵人們進行身體檢查。傳染病預防控制是一項漫長又意義重大的工作,科學實用的健康宣講能夠幫助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使群眾掌握基本的傳染病知識,穩定民心,減輕社會經濟負擔。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健康教育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提高群眾的疾病防控積極性,群眾容易接受防控知識,并且真正掌握傳染病預防方法,大大增加了傳染病預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結論與類似文獻結果相似[19,20]。綜上所述,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影響群眾對傳染病的看法,樹立疾病防控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減輕社會恐慌,有利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作用.醫學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淺談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飲食保健,2016,3(2):60-61.
[3]韓悅富,馮淑坤.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96-97.
[4]趙銘.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醫療裝備,2016,29(9):179-180.
[5]楊光菊.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芻議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應用效果.醫學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鄭彩虹.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廣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淺析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義.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彥.健康教育在農村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觀察.中國農村衛生,2013(3Z):322.
[13]胡曉燕.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00-102.
[15]徐亞芹.傳染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醫藥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歡,馬海秀.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202-203.
[18]曹麗.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討.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4):188-189.
[19]肖孝勇.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處方藥,2016,14(3):18.
【關鍵詞】 健康教育;兒童;計劃免疫質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21-02
確保兒童身體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定期進行疫苗的接種,根據國家的規定對兒童接種疫苗,能夠促使其身體內產生一種特異性的免疫力,能夠抵抗病毒的入侵,保護兒童身體健康。而入社區的健康教育能夠確保兒童定期、定量進行疫苗的接種、提高免疫質量,也能使得兒童家長更加了解計劃免疫的優勢[1]。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入社區的健康教育對提高兒童計劃免疫質量的重要性正在提高,本文就以社區兒童計劃免疫為例,研究健康教育對提高計劃免疫質量的具體作用,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中心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計劃接種疫苗的140例兒童家長進行研究,140例兒童中,有122例是附近常住的,其余18例為暫住,兒童的家長均為爸爸或者媽媽。將140兒童的家長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70例。家長的年齡在24-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54±3.83歲;相應的文化程度為:15名為小學文化,24名為中學文化,27名為高中文化,28名為大專文化,大專以上文化的有46名。兩組家長和兒童的一般資料相比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1.2 一般方法 對對照組兒童進行傳統的一般性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建立兒童專屬計劃免疫檔案并接種疫苗。而對觀察組兒童進行系統性的、專業性的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將計劃免疫的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其具備較好的心理素養、專業的職業修養,從而提高對社區健康教育的服務能力;此外,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還要與婦聯、公安、村委會等相關部門進行密切聯系,保證每一位常住和暫住的兒童及其家長都能夠接受最有效的健康教育[2]。
1.2.2 對妊娠階段和產后的婦女進行教育 相關健康教育團隊應該和婦產科密切聯系,對孕婦進行兒童計劃免疫進行宣講,使孕婦了解接種的重要性,能夠有效預防傳染疾病,同時,建立社區兒童計劃免疫檔案是每一位父母的義務。
在嬰兒出生后,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健康檢查,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對產婦進行卡介苗接種的相關知識教育。在對嬰兒進行滿月建卡時,還要將嬰兒近期的免疫接種計劃向父母進行專業的講解,并依據父母的實際需要進行接種[3]。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
2 結果
2.1 兒童接種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兒童各70例,相關免疫接種率相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健康教育屬于目標明確、計劃周密、組織完善的教育工程,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引導患者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樹立健康的習慣。同時,健康教育也要求相關護理人員充分掌握患者的實際病情和相關信息,針對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幫助患者的身心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健康教育能夠帶動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共同發展。而在兒童計劃免疫環節中,不光要確保醫護人員具有合格的健康專業技術,還要求他們醫德高尚、心理素質穩定,且具有對兒童的責任心。在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的專業水準、人際關系和心理等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確保上述幾點,才能進一步推進社區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文中觀察組家長接受了專業的、系統的健康教育,就對兒童計劃免疫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認識到了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就能配合免疫工作順利實施,也為兒童的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時,將健康教育社區化、系統化,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增進人民和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還能使家長對計劃免疫接種更加滿意[4]。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入社區能夠極大加深家長對兒童計劃免疫的了解,能夠提高家長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兒童免疫的接種率,家長對于計劃免疫也能更加配合,是值得在社區中推廣并運用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格桑曲珍,玉珍.拉薩市家長對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調查[J].醫學信息,2013(06):143-144.
[2] 舒幼平.2009——2011年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流動兒童計劃免疫接種情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2(07):588-590.
Liu Yu;Wang Juan;Yang Jun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十堰 442000)
(Renmin Hospital,Hu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China)
摘要:目的:調查綜合性醫院患者對安全輸血的認知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降低風險。方法:自行設計問卷,調查185名患者對安全輸血的認知程度和需求。結果:患者對涉及輸血不良反應、自體輸血等內容的認知相當欠缺。結論:應當持續性的患者進行安全輸血知識培訓,切實保障輸血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requirement analysis the knowled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mong hospitalized cases, so as to provide pertinent training in saf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o decrease risks. Methods: The knowledge of safe blood transfusion was investigated in 185 patients in a hospital wit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atients had a poor knowledge on the transfusion reaction and autotransfusion.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on safe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surgical nurses to guarantee safe blood transfusion.
關鍵詞:住院患者 輸血 認知 需求分析
Key words: hospitalized cases;blood transfusion;knowledge;requirem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7-0319-01
0引言
世界衛生組織血液安全和臨床輸血策略[1]定義的合理用血概念是指輸注安全的血液制品,僅用以治療能導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處于嚴重情況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疾病。為促進“科學、合理用血”觀念獲得臨床患者認同,了解患者在輸血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需求,特對本院患者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隨機抽取2011年2~3月在本院就診患者185名,所有調查對象神志清楚,思維正常,均能確切了解調查問卷中各項內容及選項含義,并能獨立完成全部調查過程。
1.2 調查內容本研究為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①患者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②輸血健康教育相關基礎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③患者健康教育培訓方式需求情況調查。
1.3 調查方法采用無記名問卷形式開展調查,事先向被調查患者就調查的目的及答卷要求進行相關解釋說明后,以選擇題形式答題。共發放問卷185張,實際回收185張,有效問卷184張,有效率回收率99.46%。
2結果
184份有效問卷中患者輸血知識正確認知情況由高至低依次為血液制品由血站專采專供(71.74%)、輸血存在感染疾病風險(67.39%)、國家有無輸血相關立法(62.5%)、全民無償獻血制度(58.7%)、現代醫學提倡成分輸血(52.17%)、血液制品是否有營養作用(44.02%)、是否提倡輸注最新鮮的血液制品(即所謂“熱血”)(36.96%)、輸血存在不良反應的可能(34.24%)、輸血不良反應類型和臨床表現(20.11%)、自體輸血的優點和主要方法(10.87%)。
患者對輸血安全培訓方式需求調查結果由高至低依次為專業醫務人員提供免費健康講座(89.67%)、廣播電視媒體(83.15%)、網絡新興媒體(59.24%)、報刊雜志健康專欄(52.72%)、輸血知識宣傳手冊(41.30%)、親友間交流(29.89%)。
3討論
本組資料中,超過半數的患者知曉血液應由血站專采專供、國家頒布了獻血法、無償獻血制度等內容,說明自1998年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以來,經過采供血機構工作者及臨床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推廣,臨床患者的血液安全意識已取得長足進步?!吨腥A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明文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積極推行按血液成分針對醫療實際需要輸血”,而本研究的患者中有52.17%知曉成分輸血為最安全合理的輸血模式,近年的相關臨床研究[2-3]顯示國內多數地區的成分輸血率達到95%,甚至接近100%。顯示成分輸血已成為臨床醫患共識。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有高達67.39%的患者知曉輸血潛在感染疾病的風險,但對輸血不良反應和自體輸血的知曉率均存在嚴重不足。對于是否提倡輸注“熱血”以及血液制品否有營養作用等內容上正確知曉率較低則顯示由于歷史原因,患者對輸血目的和方式的科學性上仍存有認知誤區和盲點。國內外學者[4-5]指出再次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可達12%以上,而自體輸血是緩解血液供應緊張,降低異體輸血感染和免疫反應風險,提高術中搶救成功率的有效途徑。提示輸血工作者今后應重視相關內容的宣講與推廣,降低臨床用血隱患。
健康教育培訓形式中患者最傾向于專業醫務人員提供的免費健康講座,而在教育媒體平臺中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多媒體平臺則因其豐富生動、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優勢成為多數患者的選擇。提示臨床工作人員今后應采取患者喜聞樂見的多種宣講方式普及輸血安全知識,提高全民輸血風險意識,將行政管理和教育培訓相結合,建立起適應患者需求和發展的輸血健康教育培訓和評估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WHO.Blood safety and clinical technology strategy 2000-2003[M].Geneva:WHO,2001,2-3.
[2]陳會友,付涌水,汪傳喜等.廣州地區臨床用血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4):331-332.
[3]鄧永福.基層醫院臨床輸血調查與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21(2):92-93.
【關鍵詞】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教育 糖尿病 自我管理
我院2009年3月~2009年5月對就診的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內分泌科就診的糖尿病患者共50人列為調查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2 方法
2.1分組
將在門診就診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一組為對照組,主要由診治醫生承擔,由醫生向患者簡單交代糖尿病特點、防治等一般性健康教育;一組為觀察組,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方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2.2觀察組健康教育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和集體健康教育相結合。個體健康教育:⑴通過給病員講解、發放宣傳資料,讓病人和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方法,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使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⑵指導病人學習和掌握監測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的方法,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標;⑶向病員詳細講解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的名稱、劑量、給藥時間和方法,教會其觀察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對使用胰島素的病員,應教會病人或家屬掌握正確的注射方法,強調飲食治療與運動療法的重要性,并指導病人掌握具體實施及調整的原則和方法,解除病人及家屬的思想負擔,樹立起與糖尿病做長期斗爭及戰勝疾病的信心。集體健康教育5-6人為一小組,每周實施2次,30分鐘/次。集體健康教育內容:⑴講解糖尿病的知識,由于大多數是老年人,因此我們應耐心、細致地反復對他們進行宣講;⑵利用患者比較了解的人進行現身說法,幫助個體認識健康
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⑶幫助個體之間形成互助小組,促進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鼓勵,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
2.3觀察比較指標采用自設問卷
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2個月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自行設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問卷,該問卷分為
6個項目,即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自我處置藥物行為,自我監控癥狀行為,自我心理調整行為,出現新問題及時處理、定期復診,備項。得分為4個等級(0-10分),即未做到0分,部分做到4分,部分做到8分,完全做到10分。總體自我管理行為為各項目的平均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3 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前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相比較差異不明顯,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后2個月隨訪觀察,2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評分比較差異明顯,見表2。
4 討論
4.1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病,其造成的不適和治療措施給患者帶來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是非常大的。糖尿病治療的費用可能會給患者本人家庭、工作單位以及國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我們應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觀點制定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促成其采取健康行為,使患者掌握日常護理技能,培養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能力,使患者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4.2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我們通過健康信念模式不僅能使患者認識到疾病的嚴重性,重要的是使患者感覺到健康信念模式的益處,使患者對健康信念模式不僅達到“知”,更應達到“信”和“行”,從而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健康教育工作應克服單純教育的盲目性,運用健康信念模式理論分析影響人們健康行為的因素,幫助教育對象樹立信念,克服困難,從而自覺采納健康行為,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因此,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