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關于健康教育的內容

關于健康教育的內容

時間:2023-07-21 17:28: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健康教育的內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健康教育的內容

第1篇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053-01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院的職能由單純的醫療服務向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一體化服務轉變?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要求已不僅滿足于護理技術的服務,同時還希望護理人員為其傳授自我護理技能與預防保健知識?健康教育作為一項護理內容應用于臨床,已成為護士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項工作的效果差強人意,健康教育的覆蓋率已達100%,但知曉率尚達不到50%,針對在這項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關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2 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

2.1 角色認識偏差,健康教育意識不強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護士的工作從過去的功能護理轉向整體護理,但部分護士對整體護理缺乏全面的認識,仍停留在傳統的醫學模式上,認為護理工作的重點是軀體疾病的護理,因而對健康教育工作不夠重視?增強護士的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醫院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護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2.2 護士的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健康教育知識與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應用科學,這些學科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在目前的醫院,大多數護士是中專畢業,其知識結構不能適應現代護理工作的需要?不僅缺少相關專科疾病的預防?保健與康復的護理知識,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對有關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公關關系學的知識缺乏涉獵,難以對患者進行完整的健康教育,不能很好的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只是簡單的將疾病的知識灌輸給病人,對教育計劃實施后的效果缺乏監測?

2.3 選擇的宣教時機不當

健康教育貫穿于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病人有不同的健康需要?如果健康教育的時機選擇錯誤,則病人難以接受或達不到健康教育的作用?健康教育必須在病人身體痛苦最輕,情緒平穩,而內容則是他目前迫切想了解的,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4 護理人員少,缺乏健康教育時間

目前各個醫院的護理人員嚴重缺少,由于臨床工作繁忙,不能有專門的時間進行健康教育,不是匆忙完成,就是一邊操作,一邊進行健康教育,這樣造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3 對策

3.1 強化護士的健康教育者的職責

提高護士對健康教育角色的認知水平,健康教育是護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職責,是目前整體護理模式的一種具體表現?切實采取措施,提高護士的教育水平,使健康教育成為一種常態,從病人入院到出院制定各個時期健康教育的重點,并在實施過程中修訂完成?

3.2 提高護士的健康教育知識和能力

改變目前護士健康教育知識缺乏的現狀,支持和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各種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特別是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班?同時,在醫院內經常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學科的專題講座,提高護士的知識水平,為開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加強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3.3.1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

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幫助病人改變不利于健康思維和行為,護士必須要先掌握病人的健康需要,才能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職業,生活習慣等因人施教,教育的內容要因病,因時而異?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文字,影音,圖片,要通俗易懂,并且反復進行?同時要注重病人的反饋,對宣教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調整,保證宣教的效果?

3.3.2健康教育時機的選擇

應根據病人的身心狀態選擇教育時機,為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在病人愿意學習并且具備學習的身心條件時,給予健康教育?尤其是剛入院的病人對健康教育最為迫切,所以如病人條件允許,應從入院后即給予健康教育?

3.4 充實護理隊伍,為健康教育提供人員

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時間,目前的編制只能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同時一些雜事占用了護士的一部分精力,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必然會有影響?把時間還給護士,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健康教育?

第2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中醫骨科;作用;意義

一、 引言

中醫骨科作為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和骨科有著一定的聯系。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骨骼當中的鈣質含量會不斷的流失,最為普遍的就是骨質疏松。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骨頭如果收到外界的一定刺激,例如碰撞、摔倒等,便極易出現骨折的現象,更甚至會導致癱瘓。同時,由于時代的進步,長期伏案工作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工作壓力的原因,工作時間越來越長,這樣便會導致腰椎部位發生一系列的問題。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更加趨向于年輕化。這些問題都是骨科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 骨科健康教育

近年來,骨科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多,在其中的一部分人當中,許多是由于沒有對于病情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以及在沒有完全康復之后便又回到之前的生活習慣當中。因此, 進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對于這些患者十分重要。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健康教育就是通過對于患者及其家屬講授一些關于健康知識的內容以及日常注意事項,包括生活習慣和護理等。通過向他們傳播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來提高他們對于健康的重視,培養他們的健康意識,從而使之在生活當中形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在當下的骨科病區當中,患者通常是忍受著極大的病痛,因此,健康教育除了想患者及其家屬講述需要注意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適當的安撫病人的情緒,通過心理的安撫來消除病人內在的緊張。這樣其實也屬于對于骨科病患健康教育的一種。因為現代的醫院,除了注重對于患者身體的健康之外,也開始逐漸顧略到患者因為情緒等原因,傳遞出來的心理問題。

通過向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溝通,不僅可以使得其對于病情的認識加深,也可以緩解當下較為緊張的醫患關系。同時,醫生同病人聯系的加深雙方的感情也會得到增進,病人在信任的基礎上,可以更加得到恢復。因此,骨科健康教育無論是對于當下的骨科室還是病患來說,也是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的。

三、 骨科健康教育的開展

健康教育的內容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強調以人為本,在制訂計劃時應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病人的健康資料及對健康知識學習的需求,著重對病人需求的內容進行指導。根據其接受能力分階段逐次予以指導,根據不同的對象確定不同的方法,以免短期內傳授大量的信息使病人難以接受,造成混亂。

(一)以護理程序為基礎,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

在骨科的健康監獄開展過程當中,要根據病人整個住院過程,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計劃,這樣才能保證科室在人員安排上更加的科學合理。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時間和利用必要的工具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專題的健康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健康教育開展的科學合理性,同時也能保證每一個患者和家屬都能均衡的受到系統的健康教育,保證醫患之間不存在隔閡。

(二) 教育形式靈活多樣

對于那些專業性要求比較強的,不利于患者和家屬理解的,可以通過各具特色的語言、圖文、形象化、電教化以及實踐教育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例如:照片、實物、個別談話、咨詢、講座、查教、宣教材料、科普讀物、模型、工休座談會等,這樣不僅可以方便病患及其家屬了解,而且也可以大大調高教育的效率,節省過多人力資源的投入,同時也可以使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借助多樣形式的宣傳來更好的推廣健康教育。

(三) 始終將人際溝通技巧貫穿于健康教育之中

在護理健康教育中,人際溝通技巧是護理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對于護理工作人員而言,溝通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時候因為醫生接觸的病人過多,不能及時的對于每一個進行及時的問答溝通,因此就需要借助護理人員來進一步的和患者進行交流。護理人員是直接通患者及其家屬接觸做多也是最直接的,因此,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十分重要。它是在面對面的教育活動中,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技能來傳遞健康。這要求我們護士必須掌握談話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適合個人需要的,談話的內容要明確、有針對性、重點突出,語言通俗易懂,語速要適中。

(四) 個體化教育與集體化教育相結合

在病患當中,由于體質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患病不同等原因,會導致病患的狀況不同,因此,在治療和教育過程當中,要注意這些問題。對于同病種、同治療方案的病人采取相對集中進行教育,如利用工休座談會進行宣教,這樣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而針對那些具有個別差異性的病患,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職業、文化、所處環境、心理等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教育,這樣既可以保證對于病患健康治療的效率,也可以提升病人對于醫院的信任。

(五)注重對于病患的后期健康教育

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在中醫骨科的治療當中,除了前期的治療之外,還應當注重后期階段的康復治療。骨科的治療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保證病患徹底康復,因此對于病患進行好奇的健康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于后期康復治療的指導來增加他們的科學認識,從而保證患者在離開醫院之后,在家庭當中也能更好的的保養自己的身體。

四、結語

康復治療對于骨科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骨科患者而言,恢復的周期一般較長,因此,需要在后期治療當中,積極遵守醫生的指導,從而保證在后期的康復治療當中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標,吳飛. 中醫手法加中藥外敷內服治療老年性膝骨關節炎臨床觀察[J].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1(05)

[2] 董兵. 老年骨性關節炎的中醫骨科康復治療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1(Z2)

第3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塵肺病;心理健康;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13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112-04

塵肺是由于肺內長期吸入大量生產性粉塵,導致肺組織不斷纖維化,呼吸系統的機能受到損害,影響通氣、換氣功能,進而導致全身性疾病,是目前國內嚴重危害勞動者健康最常見的職業病[1]。盡管國家高度關注粉塵作業工人的健康監護,但迄今為止,粉塵危害仍難以被完全控制或消除[2]。目前針對塵肺病尚無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預防而不可治愈,不能用“治愈率”、“好轉率”等進行臨床療效評價[3]。生存質量(quality of life,QOL)是全面評價生活的概念,其內涵具有復雜性和廣泛性,不僅包括患者的生活水平需要,更側重精神文化的滿足和環境狀況的評價等高級需求,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個體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指標,可更全面、更客觀地評價塵肺病患者的健康狀況[4]。本研究通過對148例塵肺病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塵肺病防治知識,根據癥狀自評量表和生活質量量表來綜合評估塵肺病患者的整體狀態,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在改善塵肺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質量中的影響,為提高塵肺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浙江省金華市健康教育所從市各大醫院隨機抽取的門診就診及住院的148例塵肺病患者,對其進行資料分析,均為男性Ⅰ期塵肺病患者,年齡42~89歲,其中煤工塵肺69例,矽肺38例,鋁塵肺15例,鑄工塵肺13例,電焊工塵肺7例,水泥塵肺6例。隨機抽取同期在醫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病史、查體、心電圖、胸片、B超、生化檢查等均正常)132例作為對照組,年齡38~85歲。兩組的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見表1,所有入選對象均無精神疾病史,愿意配合完成健康教育和問卷調查。

1.2 方法

對塵肺病患者開設塵肺病相關知識的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引起塵肺危害性的認識、塵肺病的病因、發病機制、防護措施、塵肺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式、輔助檢查、治療手段、治療時間、治療費用和預后等,塵肺病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護理,塵肺病常見的并發癥以及并發癥的急救護理措施和衛生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5];示范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播放有關塵肺病防治知識的科普片和公益廣告,發放塵肺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資料手冊和宣傳畫。健康教育過程應做到生動、通俗易懂,反復講解,保證患者能完全理解。對照組發放塵肺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資料手冊和宣傳畫,3個月后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

很多患者由于對塵肺病的認識不夠,擔心被社會拋棄或者因為患病后給家庭造成的生活不便和經濟負擔,且塵肺病難以治愈,患者往往存在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抑郁、沮喪、絕望等不良情緒。因此,在進行塵肺病相關知識的職業健康教育同時,應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在患病之后的身體不適和內心感受,解除患者由于疾病而造成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與塵肺病患者溝通時應和藹真誠,體貼關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動;對一些不愿意溝通的患者,可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了解不良情緒的根本原因,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其負面情緒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建立其與疾病戰斗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培養患者的興趣愛好,進行強度適宜的運動,比如看書、打球、慢跑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6];與工會等社會團體聯合組織文體活動,讓塵肺病患者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支持。通過一系列積極暗示,塵肺病患者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治療,在功能康復的同時實現心理康復,良好的心態對促進病情好轉具有重要的意義[7]。

1.3 調查內容

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評定患者的心理健康,應用生存質量表WHO QOL-10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ith 100 Question,WHO QOL-100)量表評定患者的生存質量[8]。采用自行設計的塵肺相關知識調查問卷、SCL-90和WHO QOL-100對148例塵肺病患者在健康教育指導前后3個月的塵肺相關知識、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分別進行問卷調查,所有調查員均經過專業培訓。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入選對象資料的比較

入選對象的臨床資料如表1所示,對照組的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與塵肺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表1 兩組入選對象資料的比較

2.2 職業健康教育前后對塵肺病相關知識認知情況的比較

職業健康教育前后對塵肺病相關知識認知的情況比較見表2,經職業健康教育后,患者對塵肺病危害性的認識、塵肺的病因、發病機制、防護措施、臨床表現、診斷方式、輔助檢查、治療手段、治療時間、治療費用和預后、生活飲食規律、常見的并發癥以及并發癥的急救護理措施和衛生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普遍提高,與教育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發放塵肺相關知識的資料和宣傳畫,而沒有塵肺病組面對面的口頭職業健康教育,其對塵肺病相關知識認知情況不如塵肺組健康教育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顯著優于健康教育前(P < 0.05)。說明單純的書面塵肺病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對塵肺病相關知識的認知,但其效果不如口頭健康教育。通過面對面的口頭職業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塵肺病患者對塵肺病相關知識的認知,顯著優于未進行任何健康教育和單純的書面健康教育。

2.3 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的比較

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的比較見表3,心理健康教育前,塵肺患者的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心理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強迫、偏執、軀體化、社交障礙和精神異常共9個評分因子均顯著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塵肺病組經心理健康教育后,除其他指標,恐懼和抑郁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說明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重點使塵肺病患者消除對疾病的恐懼以及由此帶來的抑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后陽性項目數和自評量表總分顯著性降低,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2.4 健康教育前后生存質量表WHO QOL-100評分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后生存質量表WHO QOL-100評分的比較見表4,對照組的生存質量顯著優于健康教育前(P < 0.05),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和精神支柱信仰領域六大領域評分標準均顯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塵肺病組經健康教育后,其生理領域和獨立性領域低于對照組(P < 0.05)。分析發現,塵肺病患者由于疾病引起疼痛與身體的不適,容易疲倦,日常生活中,擔心疾病對工作、日常活動能力和行動能力的影響,導致生理領域和獨立性領域評分低于對照組。因此,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注意飲食休息等生活習慣,循序漸進地完成日常活動,待病情穩定后可進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塵肺病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總生存質量顯著性優于健康教育前(P < 0.05),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3 討論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塵肺病的病情只能延緩卻不能徹底治愈,盡管常規的治療和預防可相對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但其預后差、身體素質明顯下降等無形中給塵肺病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方面,塵肺病患者是一類特殊群體,他們長期從事勞動強度大、暴露在粉塵中且收入較低的工作,身患多種疾病,且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往往存在焦慮、抑郁的情緒;另一方面,住房條件不如人意,社會地位不高,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和醫藥費不能及時報銷的問題,塵肺病患者由于經濟壓力不能及時就醫或不能堅持治療,進一步導致了患者的消極心理[9]。其次,極少數患者患病后要求賠償,產生惰性、依賴性等不良情緒,以自我為中心,此外,由于塵肺這一職業病的執法和監督管理尚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缺乏與之對應且行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若單位不能給予賠償,部分患者放棄治療而不及時就醫或中途放棄治療,部分患者可能進入反抗、煩躁、抑郁狀態而做出過激行為,對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不可挽救的問題。研究表明,不僅塵肺病患者的生理健康狀況下降,心理健康也是治療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問題,應做到功能康復和心理康復的齊頭并進,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從疾病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兩方面著手進行綜合治療,樹立患者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

在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包括對塵肺病情況介紹的職業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疾病嚴重程度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塵肺病的危害、病因、發生機制,尤其是針對疾病的治療方法、預后和平時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講述,當患者了解疾病后,可消除其內心的恐懼,對疾病和自身狀況具有良好的認知,提高自信心,主動配合治療,有勇氣接受治療與疾病做斗爭。在日常生活方面,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和生活規律,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地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戒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并發癥,做好自我健康護理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塵肺病患者的心理疏導,了解其心理負擔的根本原因,針對性地給予疏導,滿足塵肺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塵肺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功能康復和心理康復[11,12],最大限度地改善塵肺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在臨床治療方面,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避免患者自行用藥導致藥物的濫用,降低藥物依賴發生的可能性。此外,筆者認為,像塵肺病類似的職業病應做到提前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出現并發癥和及時治療并處理并發癥,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病情的發展,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時,政府應完善相應制度政策,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對暴露在可能出現塵肺病的工作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在工作中的危害意識,預防職業病的出現,定期體檢;為醫院創制更加優越的醫療條件,對患者給予盡可能多的關心和幫助,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保證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和生存質量表WHO QOL-100評分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質量進行評價,關于塵肺病的相關知識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健康方面,塵肺患者在健康教育前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恐懼、焦慮、抑郁、強迫、偏執、軀體化、社交障礙和精神異常評分因子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健康人對照組,生存質量表WHO QOL-100評分中,塵肺患者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和精神支柱信仰領域評分均顯著低于健康人對照組(P < 0.05),經疾病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后,塵肺患者癥狀自評量表的9個評分因子和生存質量表的六大領域評分均顯著改善(P < 0.05),絕大多數指標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 > 0.05)。結果表明,健康教育對延緩塵肺病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和提高塵肺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作用,滿足了塵肺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Laney AS,Petsonk EL,Hale JM,et al.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dvanced pneumoconiosis and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among underground coal mi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5-2009[J]. Am J Public Health,2012,102(12):279-283.

[2] Oyunbileg S,Wang JD,Sumberzul N,et al. Health impact of pneumoconiosis in Mongolia: estimation of losses in life expectancy and qua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J]. Am J Ind Med,2011,54(4):285-292.

[3] 譚琳,陳慈珊,何秀芬,等. 健康教育對職業人群知識水平和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J]. 中國職業醫學,2006,33(3):185-186.

[4] Harrington AD,Tsirka SE,Schoonen MA. Inflammatory stress response in A549 cells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to co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pyrite in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pathogenesis[J]. Chemosphere,2013,18(7):54-63.

[5] 龐燕. 塵肺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 中國職業醫學,2011,38(4):349-351.

[6] Vallyathan V,Landsittel DP,Petsonk EL,et al. The influence of dust standards on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t autops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 Arch Pathol Lab Med,2011,135(12):1550-1556.

[7] Suarthana E,Laney AS,Storey E,et al.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gional differences 40 year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69 Federal Coal Mine Health and Safety Act[J]. Occup Environ Med,2011,68(12):908-913.

[8] 陳慈珊. 加強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J]. 中國職業醫學,2005, 32(3):62-63.

[9] Schreiber J,Koschel D,Kekow J,et al. Rheumatoid pneumoconiosis (Caplan's syndrome) [J]. Eur J Intern Med,2010,21(3):168-172.

[10] 黃堅芳. 健康教育在塵肺住院病人中的應用與體會[J]. 職業與健康,2005,21(7):1001-1002.

[11] 陶小超. 對塵肺病人健康教育的思考[J]. 醫學信息,2011, 24(5):95-96.

第4篇

【關鍵詞】 護生;實習;健康教育;能力;培養

隨著護理理念不斷更新及整體護理深入開展, 健康教育已逐漸成為現代護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在護生離開學校后快速踏入工作崗位整個過程中, 臨床實習是必經階段, 護生在實習期間的健康教育能力對實習效果具有直接性影響, 同時對護生日后深入而持久展開整體護理工作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 在護生實習期間, 應加強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 提高護生的臨床護理質量。

1 健康教育概念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系統性、計劃性教育活動, 促使人們采納對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行為, 將對健康有影響的危險因素予以削弱或消除, 對疾病加以預防, 促進社會范圍內生活質量的提升。健康教育可促使人們建立健康意識, 對不健康行為方式加以改變, 能夠有效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形成良好衛生習慣, 促進人們健康理念的提升, 助力于健康環境營建。

2 在護理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意義

健康教育屬于無形治療方式, 具有高效應、高產出、低投入等優勢, 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對疾病康復極為有利。健康教育屬于整體護理重要組成部分, 是現代醫療事業中為實現對患者健康需求予以充分滿足的目的, 護理人員必須承擔的一種工作職能。健康教育需求能否得到滿足, 在很大程度受護士健康教育意識的有無、教育職責的履行能力的影響, 因此臨床帶教應對護生實習期間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加強重視, 它對護生實習成效與日后發展有直接影響。同時, 臨床教學可為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提供機會, 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護生通過實踐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 可增強對不同疾病、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患者護理需求的了解, 有利于護生認識到自身職責與價值, 促使其將健康教育作為自身職責, 并將健康教育落實于日常工作中, 從而有利于護生提升對護理專業的整體認識, 促進護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3 護生實習期間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策略[1]

3. 1 對健康教育內容加以明確 在護生實習期間培養護生健康教育能力, 首要工作就是對健康教育內容加以明確, 主要包括:入院須知;疾病誘因、病因、預防方法及并發癥等相關知識宣講與教育;對各種藥物進行介紹, 并介紹各種檢查措施的目的與配合方法;對患者康復訓練進行指導;對疾病復發預防措施加以指導;展開出院指導。為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化、便捷性與規范化, 各實習基地應以專科特征為基礎, 將健康教育內容制定成標準規范手冊, 對護生學習及具體應用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3. 2 打造高素質帶教隊伍, 提高整體帶教水平 專業素質過硬、理論知識扎實的帶教老師可促使護生實習期間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對帶教老師進行選擇時, 不能只將學歷作為衡量標準, 同時還應對教師的臨床操作能力、教學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加強重視, 致力于打造素質高、教育層次高且技術精湛的臨床帶教教師隊伍, 促進整體帶教水平的提高。在現代護理工作中, 護理人員不僅承擔著技術工作的角色, 同時也是教育者、管理者與組織者, 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這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無法實現的。因此, 在臨床中需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帶教隊伍, 和學校協同起來, 共同承擔起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重要職責。

3. 3 培養護生各方面能力[2]。

3. 3. 1 培養溝通與交流能力 溝通與交流能力是護生開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條件, 實踐性強, 是護士專業學生基本職業技能。在和患者溝通時, 護生應注意察言觀色, 保持交談中的輕松氛圍, 營造和患者間的融合關系。

3. 3. 2 培養護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在護生實習期間, 應通過小組討論, 主要包括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激發與鍛煉, 提高護生對護理中各種突發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在討論中, 帶教老師應加強引導, 通過提問及總評方式實現討論目的。

3. 3. 3 強化護理理論學習, 提升護生操作水平 應以技術操作標準為依據, 協助護生進行實習計劃制定, 在其獨立操作之前, 給予護生充分學習的機會, 隨同老師對每項操作加以熟練, 給予護生充足的見習機會。同時要給予護生模擬訓練指導, 促進其操作水平的提升。

3. 4 提供充分臨床實踐能力, 促進護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在護生實習期間, 應通過健康教育臨床實踐促使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加以鞏固, 實現健康教育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為實現這一目的, 應對護理臨床路徑加以有效應用, 為護生講解專科種類與治療特點, 在實踐中每天進行問題布置, 要求護生在對相關知識熟練掌握的基礎的同時, 在帶教老師監督下對患者展開相應護理, 促進護生對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 開拓其視野和思路。同時, 醫院應根據不同學科展開專題講座, 通過演練操作、護理查房等諸多形式進行培訓, 對護生專業知識加以熟練掌握, 對其工作能力加以鍛煉與提高。另外, 醫院應展開健康教育方面的專題培訓, 促使護生健康教育素質與知識水平不斷提高[3]。

3. 5 對護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予以有效指導 在護生實習期間中, 帶教老師應根據不同患者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形式與方法進行針對性指導, 同時指導學生對健康教育計劃展開制定, 并對學生關于健康教育進程與時間的制定工作加以指導, 協助學生展開連續、系統、動態而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鄭秀文, 趙穎.實習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分析與培養.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 2010, 14(21):237-238.

第5篇

1構建金字塔式的健康教育多媒體團隊

1、1構建模式醫療衛生機構是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醫務人員是健康教育主力軍[2]。醫院首先建立完善的通訊員隊伍,收集、撰寫原始的健康教育材料,構成金字塔式健康教育科普團隊的基座;然后,醫院宣傳策劃部和預防保健科職能部門,統籌使用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包裝健康教育內容,形成金字塔的中堅力量;邀請臨床專家進行健康教育內容修改和審核,把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權威性,形成金字塔的頂端。

1、2金子塔式健康教育多媒體團隊運作加強團隊建設,廣集健康教育材料:健康素養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面臨的問題,提升健康素養也是雙方共同的責任[3]。醫院建立擁有58人的通訊員隊伍,每個科室設1~2名通訊員,在相同條件下優先使用通訊員的稿件,確保稿源供應,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的培訓活動,提高通訊員的專業素質,規范通訊員的題材內容格式,提高稿件的使用率。深入臨床,挖掘健康科普題材:臨床專家經過幾十年的病例積累,對各類衛生、健康案例都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宣傳策劃部堅持每天下臨床科室挖掘保健知識的計劃,按季節更替和病種暴發的時間,及時對時節對疾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取材,撰寫科普文章,最后將文字轉成多媒體形式的健康教育內容,投放到醫院健康教育頻道。寓教于樂,自辦多媒體健康教育節目,醫院成立了4人健康專題視頻拍攝小組。有專人撰寫《健康有約》視頻拍攝文稿,內容經過專家審核后,由專人負責將內容修改為視頻拍攝的分鏡頭劇本,然后約定專家,開展視頻拍攝工作,然后對拍攝視頻進行后期制作,最好投放到健康教育頻道。從2012年起,醫院就開展“健康有約”健教視頻的制作,如《壓瘡護理》、《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預防》等健康教育視頻共8期,醫院計劃每年開展6期《健康有約》的拍攝和制作,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健康教育內容,開展寓教于樂的健康教育方式。

1、3健康教育節目播放內容和菜單設計立足大眾,增強節目的時效性:為提高健康教育視頻播出受群眾的關注,我們對視頻的節目內容進行初步的評估和篩選。通過運用傳播學的知識、理念和表現手段、技術努力把健康類節目做得情景交融、生動活潑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養生、健康的話題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體健康教育內容制作和社會熱點、時事新聞、百姓關心的熱門話題結合,使健康教育視頻內容播放具有時效性。短小精悍、力求話題淺顯:健康教育類的視頻有很多不同表現的形式,對于講課式、說教式的形式的內容,由于節目時間長,我們使用AdobePremiere、會聲會影等視頻編輯軟件,精細編輯節目的主要內容,同時將一個節目分割成在3min左右的幾個節目,然后將分割的節目內容穿插到其他的健康教育視頻。對于娛樂式的健教內容,我們就從與群眾日常息息相關的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選擇和制作,將抽象艱澀的健康知識翻譯成直觀、形象的話題,吸引群眾。節目定期更新,合理控制內容時長:根據門診患者候診、等待發藥的時間,每個健康教育視頻的時間設置要合理。一般來說,每個健教節目時長少于5min,1d內的播放菜單設置內容要適量,設置大約10個健康教育視頻節目,通過短時間播放、大量重復的手段,加深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印象。

2成效與體會

2、1節省醫院有線電視運營成本以該院為例,打造健康教育多媒體電視系統花費約5萬元,主要用來布置機房、網絡布設和多媒體設備的購買。而改進的有線電視宣教系統,減少300多個電視機機頂盒,只保留了30個頻道的機頂盒。此系統不僅減少了購置機頂盒的費用,同時節省了每臺機頂盒的月租,每年可為醫院節省有線電視機運營費用近10萬元,性價比極高。

2、2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擴大醫院的知名度健康素養不僅關乎個人效益,同樣關乎社會效益[4]。通過金字塔的多媒體健康教育團隊,門診電視機每天播放時數為7h,每年覆蓋100多萬就診人次;住院病區24h播放,每年覆蓋3萬多住院人次,通過多媒體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另外,利用現有的健康科普材料向電視臺、紙質媒體進行約拍、約稿,配合制作健康保健新聞,2013年,該院專家接受關于健康保健新聞題材的采訪,在電視媒體上播放的50多次,紙質媒體報道見報200多次,在做好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提高了專家和醫院的曝光率。

2、3有利于門診管理工作利用覆蓋門診大樓候診區、發藥區、電梯等候區的電視機,一方面為門診部導醫導診、專家出診等信息,方便病人就醫;一方面播放健康教育視頻,有助于分散門診患者對病痛的注意力,緩解其精神壓力,讓患者候診時間不再漫長[5],有效降低他們的焦躁感,有利于門診管理工作。

2、4探索臨床護理宣教的新模式,減輕護理人員工作量利用住院頻道及專科健康教育頻道,安排患者及家屬觀看出入院須知、溫馨提示及專科疾病健康教育內容等,然后通過問卷調查患者觀看節目的效果,評估住院患者的健康素養情況,有效降低臨床護理的工作量,提高患者健康素養。

作者:鐘林鋒 韋建瑞 崔艷玲 單位:四川省南部縣人民醫院

第6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高血壓;服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0-128-02

高血壓是近年來臨床常見的疾病,是引發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因素[1,2]。有資料顯示高血壓發病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3,4]。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08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30例;年齡55~78歲,平均(65.4±15.6)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8例,大學及以上40例;職業類別:腦力勞動者60例,體力勞動者48例;病程1~25年;吸煙者60例,飲酒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次調查。

1.2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實施基礎護理的情況下聯合健康教育方式:(1)患者個人情況評估:從患者入院開始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調查,了解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知識的理解程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進行評價。(2)健康教育內容:①增強患者對于高血壓及相關并發癥的認識: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發病機理,臨床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預后注意事項。②加強對服藥依從性的健康教育:主動觀察服藥不規律或者思想上對服藥有錯誤認識患者的心理狀態,耐心講解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和不規律服藥的危害,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服藥習慣,走出服藥誤區,對于發病即服藥,不發病不服藥的錯誤思想進行糾正,著重講解影響血壓波動的因素和規律服藥的有效性。③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指導患者有規律的安排作息時間,保證(7~8)h/d的充足睡眠,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運動,如步行、慢跑及太極拳,體重超重者適量增加運動次數。堅決戒酒、戒煙。飲食上注意減少鹽的攝入,按照國際標準每日攝鹽量不超過6g,控制膽固醇、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多吃韭菜、芹菜等高纖維食物。④培養患者健康心態:高血壓患者的發病往往與其不良的心理情緒密切相關,患者的煩躁、憂郁、疑慮、悲觀、恐懼心理均可能導致高血壓發病和加重,耐心的和患者探討病情的發生、發展過程,多談論一些與病情的無關的、患者感興趣的話題,淡化其住院治療的心理狀態,加強對患者巡視,使其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加強護患溝通。⑤自測血壓:血壓的測量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關于高血壓治療指南的規定,高血壓的控制目標以此為準。

1.3觀察指標

1.3.1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的判定參照Morisky推薦的標準對下列4個問題進行回答:①是否有忘記服藥經歷;② 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③是否因自覺癥狀改善而自己暫停服藥;④是否暫因自覺癥狀變壞而停服藥。4個問題的答案均為“否”即為依從性好,4個問題的回答只要有1個及以上回答“是”即為依從性不佳。

1.3.2高血壓臨床療效情況參照1999年WHO的高血壓診斷和分級標準:理想血壓:16.0/10.7kPa,正常血壓:血壓<17.3/11.3kPa;血壓高限:(17.3~18.5)kPa/(11.3~11.9)kPa。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建立數據庫,通過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的比較

見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壓臨床療效的比較

見表2。

表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同時高血壓誘發的腦出血、冠心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在隨之增加,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7]。隨著對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8]。

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壓患者有針對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如對高血壓的基礎知識、風險因素、血壓的正常范圍、患者的臨床癥狀、預后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講解。同時還包括對患者一些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解讀[9,10]。通過健康教育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同時通過對患者服藥指導,提高其有規律、按時、定量服藥,減少漏服,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1]。本研究通過對健康教育實施前后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健康教育后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健康教育前。同時健康教育后高血壓比例明顯降低,正常血壓比例明顯增高,提示臨床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應用于高血壓患者,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對我院高血壓患者進行宣教活動,促進患者自覺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心理情緒和服藥習慣,養成有規律的服藥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防治高血壓,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妙儀,鄺美華. 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2009,8(7):28-29.

[2] 吳志芳.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人遵醫行為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8):111-112.

[3] 趙筱春,劉永年,付坤.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醫學臨床研究,2009,26(7):1284-1285.

[4] 吳小娟,盧建英,王怡敏. 健康教育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及其療效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21):2709.

[5] 李玉清. 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J]. 青海醫藥雜志,2009,39(8):78-79.

[6] 劉學倩. 健康教育路徑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服藥依從性的臨床分析[J]. 山西醫藥雜志,2010,39(9):888-889.

[7] 吳樅生. 健康教育路徑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及服藥依從性的臨床觀察[J]. 吉林醫學,2010,31(5):697-698.

[8] 馬山珊,鄭紅薇,王蓓. 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J]. 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63-365.

[9] 許秋紅. 健康教育干預對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6):83-84.

[10] 何雅. 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壓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6):711 -712.

[11] 孔祥鳳. 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中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21-122.

第7篇

[關鍵詞] 高血壓;心腦血管意外;社區干預;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a)-109-02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based intervention on the population with hypertension

ZHUANG Zai-sheng,LUO Hong,WU Cai-qin

(Xili hospital of Nanshan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51805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community population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Health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in two community populations above 35 years old, and 627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found; they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work plan of community based integrat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Shenzhen》.Results: After the community based intervention, the knowing rate of risk factors,healthy life-style,complianc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greatly increased(P<0.01).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 (P<0.05),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cost of drug treatment on hypertension per year(P<0.01).Conclusion: The project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may be widely used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ommunity based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在全球范圍內,高血壓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在我國,其發病存在“ 三高三低”的現象,即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病人知曉水平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壓病流行是一個群體現象,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平臺,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干預手段,對高血壓人群進行有效的社區干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系統規范地管理高血壓病人,使其“三高”得到降低,“三低”得到提高,從而有效地達到控制高血壓病的流行和降低其并發癥的目的[1]。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4年1月對醫院下轄的2個(以下簡稱甲、乙)社區35歲以上的人群進行健康普查。根據WHO/ISH高血壓診斷標準,共發現高血壓患者627例。以甲社區315例患者作為實驗組進行社區干預;乙社區31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充分利用罡正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健康檔案管理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模塊進行全程系統規范錄入數據。

1.2.2 調查方法采用《深圳市高血壓KAB調查表》和《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由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專業人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人群的一般情況進行評分,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由低到高分別計0~6分),體重指數、生活行為(包括吸煙、飲酒、飲食鹽含量、戶外活動、生活規律性,每項計0~3分)以及對高血壓危險因素(每項計 0~2分)的認知,追蹤觀察患者防治的依從性(定期隨診、服藥、改善生活方式,每項計0~2分),治療費用投入和并發癥。兩組人群干預前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3 對照組只實行一般管理治療,實驗組通過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進行以下干預:

(1) 傳播(信息)干預:針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發放《預防高血壓防治指南》小冊子、舉辦健康知識講座、DVD播放、面對面咨詢等。針對高脂高熱量飲食、鈉鹽攝人過多、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肥胖、吸煙、缺少鍛煉等進行干預,從而增加了高血壓病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使患者更加自愿地接受和參加有利于健康的各種活動,形成社區-家庭-個人的互動,達到醫-患互動的效果。

(2) 技能干預:使患者及家人掌握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能及時監測血壓的變動。

(3) 教育干預: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如舉辦專題講座、小組學習等,有效地提供知識信息,喚起人群的健康意識,指導受教育者建立健康行為。幫助受教育對象向轉變不良生活習慣。

(4) 定期隨訪、觀察患者的生活與治療情況,在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患者藥物治療的方案,降低患者藥物治療費用。

1.2.4 統計學分析實驗數據均以x±s表示。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經過兩年的綜合防治干預,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在生活方式、疾病認知、治療依從性方面的評分均明顯升高(P<0.01);而且實驗組人群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降低(P<0.05);患者用于高血壓病藥物治療的年平均費用也降低(P<0.01)。兩組的比較見表1。

3 討論

國內外關于如何控制高血壓病進行了大量研究[1] ,一致認為高血壓病流行是一個群體現象,對人群采取適當干預,可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平臺,通過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促使高血壓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自覺維護治療并采納有益于康復的行為和生活方式[2]。

本研究的社區健康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前者是通過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方法,針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脂高熱量飲食、鈉鹽攝人過多、緊張刺激、肥胖、吸煙、飲酒、缺少鍛煉以及性別、年齡、職業史等進行干預,從而增加了高血壓病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使患者更加自愿地接受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者以心理治療為主,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通過2年的社區干預,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高血壓患者在生活方式、行為、疾病認知、接受防治依從性等方面具有明顯改善,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也降低。鄭麗萍等[3] 分析高血壓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并進行社區干預,結果表明社區干預可降低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病率。因為提高患者和家屬的遵醫行為、防治依從性,保證藥物的充分作用,從而使患者的血壓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防止了血壓大范圍波動。知而不行的原因很多,只有通過全方位的互動、綜合的管理才能達到知、信、行的統一。因此,只有當人們了解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健康的信念和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4]。

據吳汝蓮報道[5],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內因起著20% 的作用,主要決定因素是生活行為方式。國內外研究也表明:以社區健康教育為基礎、以控制不良生活行為為手段的綜合防治模式,是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途徑[6]。本資料也顯示,社區干預后,社區全科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起長期的醫療保健契約,同時由于對患者的職業、家庭背景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對患者病情做全面評估,制定出完善、合理、經濟的個體化降壓方案。

高血壓病的干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除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及居民的大力配合外,政府也應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實高血壓病群防群治的社區保健防治措施,如深圳市這樣以項目形式開展社區高血壓的防治,能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壓病。

[參考文獻]

[1]王順銓.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干預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2,41(3):168.

[2]劉勇,劉建華.社區干預對高血壓人群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06,12(12):57-58.

[3]鄭麗萍,李麗朝,方香丹.高血壓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及社區護理干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3):1981-1982.

[4]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l998.20.

[5]吳汝蓮.高血壓病的全科醫療[J].中國全科醫學,1999,2(1):3.

[6]張曉林,杜雪平,姜秀.復興醫院汽南社區居民高血壓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00,3(1):4.

第8篇

關鍵詞 社區居民 健康知識 健康行為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中圖分類號:R1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06-0029-03

Assess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some part community resi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YANG Yi1, JING Lin1, WANG Tian-gui2, HAN Mei2, YANG Lian1, ZHANG Mei1, ZHANG Xue-li1, DING Fu-jun1

(1.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hengdu, Chengdu 611137; 2.Public Health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learn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that Sichuan province implements the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items, to accelerate these public health service gradual acquits and real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ine categories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items. Method:429 community residents in 1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7 districts and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chosen at the random sample and they were interviewed face to face with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of the subjects was 40.6%.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of the teachers, government staff,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high education people was high. The residents’ health behaviour formation rate was 91.4%.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emale and aged people had highly formation of health behaviour with the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Conclusion:The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has rather big space to raise and enhancing health knowledge is able to form the health behaviour.

KEY 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health behaviour; basic public health serivce

2009年7月由衛生部、財政部和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衛婦社發〔2009〕70號)提出“通過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明確政府責任,對城鄉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措施,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到2011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普及,城鄉和地區間公共衛生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同時,提出城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

四川省從1998年開始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到2010年底已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18個(中心387個,站531個),覆蓋城市居民2082.9萬人。為了解我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效果,促進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動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落實,2010年12月我們對四川省7個地級市的居民進行了健康知識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情況調查,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抽簽法,在四川省內江、雅安、眉山、南充、廣安、巴中、達州7個地級市內各抽取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隨機抽取32為居民,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抽取448人為研究對象,由經過培訓的衛生專職人員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去除不愿接受調查者,實際調查429人,參與率為95.8%。

1.2 方法

調查表采用《四川省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辦法(試行)》[川衛辦發(2010)78號,簡稱“78號文件”]中 “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和健康行為形成情況調查表”。

健康知識知曉情況有10個問題,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常見癥狀、診斷、治療以及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的判斷,滿分為15分。得分≥10.5分為“知曉”,<10.5分為“不知曉”。

健康行為形成率包括6個指標,包括吸煙、飲酒、食鹽攝入、煙熏制品攝入、體育鍛煉和樂觀心態的保持,滿分為30分。得分≥18分為“健康行為形成”,<18分為“健康行為未形成”。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8.0分析數據,單因素分析包括對定性變量進行χ2檢驗、對定量變量進行t檢驗,將單因素分析P<0.20的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采取逐步向后的方法。

2 結果

2.1 一般人口學信息

調查對象中,男性占34.3%,女性占65.7%;文化程度中學、中專及以下者占87.9%;非當地戶籍居民占55.7%;個體勞動者和無業人員分別占19.3%和17.7%(表1);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46.8±15.1)歲(表1)。

2.2 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

居民健康知識問卷平均為9.3分;健康知識知曉174人,知曉率為40.6%;教師、公務員、軍人、管理和銷售人員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73.7%,高于其他職業者(3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知曉者平均年齡為(46.5±14.6)歲,不知曉者年齡為(47.0±15.4)歲,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居民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與居住地無關。控制其他因素,職業為教師、公務員、軍人、企業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與其他職業者相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的優勢比為3.36(95%CI=1.72~6.55),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與大專以下相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的優勢比為4.05(95%CI=1.98~8.31),由此表明職業為教師、公務員、軍人、企業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者以及文化程度高者,健康知識知曉率高。

2.3 健康行為形成情況及其影響因素

居民健康行為平均得分為22.7分;具有健康行為者為392人,健康行為形成率為91.4%。女性的健康行為形成率為98.6%,男性健康行為形成率為77.6%,女性高于男性。32.7%的男性和1.1%的女性既吸煙又飲酒,28.6%的男性和90.1%的女性既不吸煙也不飲酒,男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職業為教師、公務員、軍人、企業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的健康行為形成率為90.3%,其他職業者為9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居民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與職業無關。控制其他因素,男性與女性相比,健康行為形成的優勢比為0.04(95%CI=0.01~0.12),健康知識知曉與不知曉者相比,健康行為形成的優勢比為2.44(95%CI=1.09~5.49),年齡每增加1歲,健康行為形成的優勢比為1.03(95%CI=1.00~1.06),也即女性、健康知識知曉者和年齡大者,更容易形成健康行為。

3 討論

四川省7個地級市社區居民抽樣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居民健康知識不知曉。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職業較為穩定者、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高。有文獻報道: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居民健康知識水平越高[1]。而四川省部分地區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而且年齡大者理解率也越低[2]。也有資料報道,居民健康教育前年齡和健康知識水平呈反比關系,健康教育后年齡和健康知識水平呈正比關系,文化程度與健康知識水平呈正比關系[3]。本研究的結果與上述研究類似。由于本次調查的對象職業穩定者和文化程度高者僅占總調查人數的13.3%和12.1%,導致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不高,這與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對落后的現狀有關。

雖然調查顯示健康知識知曉率不高,但是大多數的居民形成了一定的健康行為,尤其是健康知識知曉者、女性和年齡大者。本研究中的女性盡管身處中國西部,但是健康行為形成率和上海女性類似[1],且高于男性。因為絕大多數的女性既不抽煙也不飲酒,女性以家庭健康為重,更容易接受健康教育和主動參與健康體檢[2],所以健康行為行為形成率相對比男性更高。中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度高于青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主動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本研究中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6.9歲,以中老年為主,盡管健康知識知曉率不高,但已經形成了健康行為。

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取決于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效果的最終評估,應以健康行為形成為標準。依據78號文件要求,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診斷的基礎上,針對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及危險因素制訂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開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動,包括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播放影像資料、更換健康教育宣傳欄、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和主題日宣傳[4]。本研究顯示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社區居民仍然能夠保持健康行為,有主動保持健康的意愿,說明社區衛生服務,尤其是健康教育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依據本調查結果,在今后健康教育中,應針對社區居民文化程度不高、職業不穩定等特點,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如以相聲、小品、戲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教育的地點不拘泥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應深入居民小區、甚至菜市場、廣場等人群密集、覆蓋范圍廣的區域,教育的內容應通俗易通,避免專業術語等生澀詞匯,教會群眾“如何保持健康”,即形成健康行為。

通過對已經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地區居民調查發現: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健康知識的提高有助于健康行為的形成。由于健康知識知曉率較低,導致健康行為不易鞏固,職業不穩定者和文化程度低者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高,因此這類人群是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過程中的重點服務對象,對其做好健康教育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徐立新,王良鋒,龔,等.上海市嘉定區城鄉居民健康知識和健康行為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9):46-48.

[2] 唐嫻,廖菁,鄭勇,等.四川省雙流縣農村居民健康體檢知信行及影響因素調查[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0,7(6):46-48.

[3] 陳晨鐘,李智岳,辛堪羊,等.衢江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0,22(9):77-79.

第9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45

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措施的應用,從而細致深入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健康習慣以及良好心理素質,從當前的高職院校心理教育現狀來看,對其進行問題的解決已經非常緊迫。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涵義分析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廣義來說就是開展維護以及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而幫助和鼓勵人們樹立增進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怎樣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有益于健康的行為達到保護以及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對于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教育主要就是使得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從而增強維護心理健康自覺性,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創造有利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主體地位[1]。

(二)高職院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加強,是社會以及時展的需求,社會的發展需要心理健康的高技能人才進行推進,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國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重任,合理的高技能人才的心理健康是需要的基礎,所以加強這一方面的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內在因素,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加強是高職院校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究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分析

在高職院校的實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有諸多的問題,首先就是學生對心理健康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對心理健康課程持有冷待的態度,并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自己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方式也有著偏見,對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敬而遠之不與其進行交談,認為只有不正常的才和其交談[2]。

另外就是在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方面還存有誤解,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思想教育比較重視,但在心理教育方面就忽略了,心理健康課程在教學目標上還存有諸多缺陷,實際的教育并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征來講授,對學生怎樣認識自己沒有過多關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還沒有得到合理,在教材的特色上比較缺乏,還有的院校沒有將其納入到正式的教學計劃當中。

還有就是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沒有創意,常常是表現出形式主義,從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來看,主要還是以課堂教育為主,所以受到場地限制只能夠在理論知識上進行講解,很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問題關注的焦點,在這一形式下課堂氣氛就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針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對高職院校心理教育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要能夠從多方面進行著手,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轉變,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思想觀念是實際行動的向導,所以要想將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順利開展,就需要在觀念上進行轉變。首先社會以及學校的轉變觀念,要能夠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觀念轉變在認識上進行更新,由于歷史文化傳統的原因,使得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以及認識還很不夠,所以社會現象的轉變就是人們的觀念和意識的轉變,這就需要在宣傳上進行加強,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要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進行明確,要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關系得到正確認識,對其地位進行明確。與此同時還要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人才培養以及學科的建設高度,對其地位進行確定,高職院校要能夠從體制上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學校領導要對其高度重視,學生的觀念也要進行及時的轉變,將心理健康問題作為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3]。

另外,要能夠明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能夠根據黨的教育方針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大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進行確定。主要就是要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所產生的消極行為進行預防,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要能夠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以及生活質量,增強大學生幸福感,對其適應社會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其心理素質,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最大化的豐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了個體情感體驗以及人格特征和個體生存的社會環境,要養成大學生的積極認知,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當中感受,同時滲透積極品質培養。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人格探索多樣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以積極的心理干預和輔導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創建積極的大學校園環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心理教師隊伍。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在現階段我國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對社會的人才需求承載著培養重任,所以要能夠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加強,從多方面的關注學生自身發展,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等。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夠將問題得到高效的解決,也才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盧勤,李旭.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及社交狀況影響的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9).

第10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 改革對策

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健康教育已經打破了傳統的健康概念,現代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沒有疾病和虛弱,還指人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方面所達到的完滿狀態。那么,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如何貫徹健康教育,豐富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使學生在得到身體鍛煉的同時,也得到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的。

一、體育教學改革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造成健康教育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歷史方面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對健康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是比較狹隘的,大多數人認為身體沒有疾病、沒有殘疾就是健康,更多的人把健康與身體、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衡量健康的標準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還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告訴我們,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沒有問題與疾病)、社會健康(個體具有正常的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只有具備了這三個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由于中專體育教學自身的特點還不太明顯,因而對中專學生的體育教學目標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提法,那么盲目和隨意必然導致中專體育教學組織、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模糊。所以我認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學生的體質和健康與否”是今后相當長時期中中專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但中專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在健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中專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角色,以及地位大致確定。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以及文化素質、人際關系等方面必須在學校得到充分鍛煉,以準備適應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所以要培養中專生終身健康體育的意識。

(二)舊的中專學校的體育教學體制的弊端對健康教育影響。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件大事。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是指人的社會基本素質,即人通過環境與教育形成的、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基本思想、道德、心理、科技文化知識、勞動技能以及強健的身體。《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明確指出,要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中,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必須改革傳統的、以應試教育和單純增強體質為目標的體育教學體系,代之以適應在素質教育需要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教學模式。這已成為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體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不斷改革,使學校體育教學擺脫舊有模式的禁錮,才能使健康教育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三)知識的傳授者不能與時俱進。

實施健康教育,師資水平是關鍵。我國的體育教師多為“技術型”的,在理論知識方面的先天不足。一些體育教師忽視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健康知識的有關教材內容缺乏鉆研,在向學生講授健康知識時,只是依賴和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地講授,不能跟學生的生活、運動實踐相結合,造成學生不愿聽、教師不愿講的被動局面。

(四)形式化傾向嚴重影響健康教育。

我國大部分中專學校,盡管不斷在進行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實踐,但是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很多學校的體育鍛煉方法、教學工作的開展不過是形式上的東西,走走過場罷了,從前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案、備課方法還是老樣子,還在原版套用。中專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評價也僅僅從一些中專體育管理部門的工作匯報中作為評價的依據,真正沒有深入到基層和教學第一線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缺乏真正的科學規范的教學評價體系作為工作依據。同時,中專體育健康觀念也過于單一化,缺乏全面性,沒有真正全方位地轉變學生體育健康的教學思想。

二、中專體育教學改革中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

德、智、體、美、勞動技術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我認為,只有加強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全面的健康,他們才會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接受各種教育;反之,如果忽視了健康教育,學生的身心問題和疾病很多,我們的教育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改革教學手段,重視健康教育知識的教學。

首先,教學內容必須理論聯系實際。

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始終。教師應結合體育教材內容和教材特點,向學生介紹所教運動項目的特點和對健康的作用,運動中的生理反應,體育與保健知識,等等。如到冬季學生練習中長距離跑時,往往會產生胸部發悶、呼吸困難等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極點”,它是中長距離跑中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教師在學生練習中長距離跑步前,應向學生講明產生“極點”的生理知識,同時也教育學生在“極點”出現時,要注意加深呼吸、調整呼吸的節奏,克服“極點”,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跑到終點。這樣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改變過去只教技術而不教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

其次,利用體育課向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有利于身體健康,教師應注意體育衛生知識的講授。如課前的準備活動、運動中的飲水衛生,運動后的進餐時間、運動中的損傷自救與護理等,這些體育衛生知識與學生平時的體育鍛煉息息相關,往往容易被學生忽視,養成不良的體育衛生習慣,影響身體健康。因為學生在運動中難免會發生運動損傷,所以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的處理方法,以防止感染,減輕痛苦,為下一步治療贏得時間,為治愈創造條件。以上的體育衛生知識,教師可利用體育課的開始和課后小結時間,或利用練習中結合實際,向學生及時講授,使學生重視體育衛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養成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是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體育教師要敢于打破舊觀念和舊思想,敢于打破“重技術、輕理論”的傳統教育模式,調整理論教學與技術教學的比例,徹底拋棄技能教學即為體育教學的片面認識。教師應把技能教學和健康知識觀念的講授有機地結合起來,言傳身教,用自身的體育健康思想去教育、感染、影響學生,從而讓學生樹立自己的終生健康體育的思想。要改變教師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不能與運動實踐相結合的被動接受健康知識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啟發式,倡導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目前,各類中專學校的體育教材在選用上大致有三種形式:一是近來興起的選項教材;二是自編教材;三是選用普通中學的高中教材。為了更好地完成中專體育的教學任務,鑒于中專這個特定的教學層次,中專學生又具有這樣一些特性:學生處于生長發育少年后期或青年前期,與高校學生相比,接受專業教育是相同的,但在接受體育教育上又與高校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不同;學生雖已具備職業教育的心理特征,但與同齡的高中生又有較大差別;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因而大學體育教學應區別于高中體育教學。在改革中適當增加體育理論課時的比重,讓學生了解終身體育的社會學基礎、自然學基礎、心理學基礎,懂得健身原理,即使學生離開校園也不終止鍛煉,且能正確評價健身的效果,從而培養中專生終身健康體育的意識。

(三)提高教師的素質,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提高中專體育的教學水平,關鍵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把教師從技術實踐型改變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素質型,以適應中專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需要,充當體育教學改革的先鋒。

總之,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體育教師應該敢于直面問題并積極去探索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如對于健康教育的狹隘認識及教學中出現的誤區。體育教學的改革者,就應該認識既成錯誤,認真地研究新課標和一些關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資料,糾正錯誤,科學施教。同時加強現代健康學的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健康教育的規律,并指導體育改革中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論體育課與促進學生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4,(4):59-60.

第11篇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護理對策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左心衰竭[1],防止和延緩心衰的發生,緩解心衰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死亡率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目的,但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長且易反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與生活,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本文對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了針對健康教育需求進行有效護理的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7±4.7)歲,常規檢查后確定4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具體心功能分級為:Ⅱ級15例,Ⅲ級8例,Ⅳ級17例。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內容及效果等進行調查,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降解問卷的內容及真實回答的重要性,在患者及家屬理解后自行填寫,務必保證問卷的有效,填寫問卷后當場收回,發卷40份,收回40份,答卷有效率為100%,問卷題目多為多項選擇的方式,對最后數據進行百分比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 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32例選擇了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80%),醫學專家講座指導30例(75%),健康教育手冊學習21例(52.5%),相關書籍學習19例(47.5%)。

2.2 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 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37例選擇需對疾病知識進行了解(92.5%),33例選擇治療效果(82.5%),31例患者選擇治療方法(77.5%),21例患者選擇飲食指導(52.5%),35例選擇服藥注意事項(87.5%),20例選擇運動指導(50%),34例選擇復診時間(85%),18例患者選擇疾病的預防措施(45%)。

2.3 出院后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 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36例患者選擇入院檢查(90%),37例患者選擇電話垂詢(92.5%),34例患者選擇護士家訪(85%),31例選擇免費疾病知識手冊(77.5%)。

3 討論

3.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屬對健康需求的特點 本次問卷調查選擇內容多樣,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中對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專家講座占了比較大的比例,這說明患者還是比較容易接受講與聽的模式,對于有著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保持著信任,也都希望多多了解疾病知識;在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及效果、復診時間和服藥注意事項有著較高的要求,對飲食和運動指導等要求較低,這說明大部分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關注還在治療方法和效果上,對預防與保健的意識不足;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對健康方式的選擇為入院檢查和電話垂詢,這表明患者對于自身病情及治療情況的了解方式傾向于直接實用。

3.2 根據健康教育需求提出的護理干預對策

3.2.1 健康教育

觀察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術后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心理狀態制定術后健康教育路徑,并在接下來的護理中嚴格執行健康教育路徑,并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相應調整,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路徑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3.2.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住院患者的情緒普遍不穩定,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恐懼和排斥,對于治療結果以及未來的生活沒有信心,情緒起伏過大可能引發心力衰竭,因此護理人員需根據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解釋其疾病的現狀,并列舉本院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也可以與病患家屬溝通,囑咐他們對患者多加鼓勵與關心,讓患者感受到親人的期望與關心,積極配合治療[3]。

3.2.3 運動指導 作為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運動一直是患者及其家屬忽視或不能長期堅持的,針對這種情況和患者對健康教育需求的選擇制定相應的運動指導,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和樂意接受的情況下進行簡單有效的運動,注意初期運動需隨身攜帶藥物并有家屬的陪同。

3.2.4 飲食指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體內血容量增加,因此進食時需注意對鹽分和水分的控制,盡量減少對心臟的負荷,可以根據患者的口味制定多樣化菜譜,主要食物以低熱量、低脂肪、低鈉為主,輔助以新鮮的果蔬,定期檢查記錄患者的體重和24 h內的液體出入量,保證腸道通暢,防止便秘的發生,減少鈉水潴留發生的可能。

3.2.5 用藥指導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監督與指導,給藥過程中注意向患者解釋用藥的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減少患者的恐慌,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按時服藥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醫院治療。

綜上所述,事先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有助于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并能夠指導護理人員按照既定計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使整個護理過程清晰簡單起來,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對于患者的預后和減少復發都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黃鶯.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及護理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73.

第12篇

【關鍵詞】全程護理; 健康教育;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269-01

最近幾年,現代醫學形式及心身醫學都有了高速發展,對于患者而言護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以發展為核心的內容。在工作中,通過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升高效的健康知識學習、完善患者健康行為,并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并不斷改變其行為,同時也可以充分體現出一定的治療作用,對于醫護服務的補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臨床的實際工作中,肝膽外科主要包含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單單依靠住院時期的其護理工作還很難滿足實際需求。所以,我們應當利用全程護理形式,實現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完善,并不斷提升患者有關疾病知識的認知,深入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及保健性,進而實現對康復及疾病的預防,并保持身心健康。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肝膽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分別為54例與46例,男性患者年齡在24歲至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5歲;女性患者年齡在22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2歲。患者中肝硬化患者、膽管病變患者、肝癌患者、急性或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分別為28例、36例、14例、22例.

1.2方法

對住院治療的患者來說,依照對患者施行過程中的全程健康教育護理規范,自從其住院之后,直到住院以后,其全程及出院后的三個時期都對患者施行不同層級及方法的疾病有關知識教育。

對于健康教育的實施人員而言,護理工作者利用對患者的宣傳及一些相關的健康知識,此外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及醫囑關鍵作用進行教育;但是護士長是護理工作者的直接管理人員,利用對護理工作人員健康工作的教育及指導,快速發掘其中的問題及不足不斷對其教育進行糾正及強化;對于臨床醫生而言,則應當利用查房時間實現對患者疾病的防范、并實現合理用藥及康復教育等,此外還能通過通過咨詢、授課及討論形式實現對不同健康教育渠道關于患者行為的干預,進而對患者施行合理飲食及運動及休息,實現患者不良行為及生活形式的糾正,并協助患者提升對疾病的預防及依從,進而建立更為健康的生活方法。

對于全程護理施行來說,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實現對患者疾病的預防及學習,此外,可以充分提升患者健康行為并進行相應的調查。

2結果

選取作為研究對象的100例患者均在我院進行了外科手術以及住院康復治療,得以實現對所有患者實行全程護理。通過發放100份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達到100%。對調查問卷統計之后發現,100例患者中對于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知曉的有94人,達到94%,形成健康行為的患者有91人,達到91%。

3討論

當前現代科學技術有了飛速發展, 醫學形式及心身醫學也在不斷變革,醫院的職責也有了技術性的改變,其單純性的醫療服務正不斷轉向醫療、預防及保健中,同時與社會化服務結合。所以,對于護理工作來說,其整個發展過程都需要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對于例行的臨床工作來說,肝膽外科通常會由于其牽涉病例通常都極為復雜,比方說慢性及急性胰腺炎、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門靜脈高壓癥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等。一般情況下這些疾病發生時病情都顯得極為嚴重、而且發展速度快,其中涉及的疾病都比較反常。所以,對于肝膽外科日常的護理工作而言,其護理全程通常對患者都施行疾病有關知識的教育,并受到醫護工作者的關注。

對于在我院肝的例行膽外科護理來說,我們應當通過全程護形式對患者的進行有關疾病知識的教育,對疾病有關知識的知曉性及形成更為健康的患者比重。利用關于患者資料的歸納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經驗,我們主張進行全程的健康的護理教育,要對以下部門進行重點關注: ①住院后的全面教育。對于剛進入醫院的患者來說,首先要對護理工作者介紹其中的環境、責任意識及主管醫生及陪護住院機制,同時給患者進行服務指南的分發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②手術前后的教育。手術前可以依據患者的手術特征,對于手術中的的醫師、手術部位、手術前的準備都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并進行全面講解,同時對手術的潛在并發癥及問題不斷強化說明,規避患者手術之后的心理應激反應度;手術之后要關注飲食、臥位及治療功效都會對護理關注點擊注意事務等進行患者及家屬最充分的說明。③對于特殊問要重點關注。比方說關于并發癥及伴發癥等都要進行重點宣傳與教育;可以在科室真的醒目地位及懸掛肝體系進行解剖,不斷發放與之相應宣教手冊,從而強化患者關于疾病知識體系的了解與認知,進而提升患者對疾病的防范意識,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糾正。 ④健康恢復出院教育。可以在患者出院之前的1 ~ 2 天中實現對患者注意事物及飲食準則、潛在的異常情況及復診時間進行詳盡的解釋與說明,同時將其打印出來,并發放給患者。

總的來說,對于肝膽外科的護理工作,實現疾病有關知識的教育并始終貫穿于護理的整個工作過程中給,可以極大的提升了患者關于疾病知識的知曉性,并建立起更為健康的行為,這對患者的康復及手術之后的預防來說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謝瓊,袁芳.電話回訪對肝膽外科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影響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0):38-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收藏| 乌兰县| 和平区| 白沙| 顺平县| 元氏县| 上思县| 蛟河市| 德昌县| 会理县| 建水县| 改则县| 永胜县| 乃东县| 布拖县| 巫溪县| 武汉市| 安丘市| 太仓市| 乌拉特中旗| 绥江县| 华蓥市| 黄梅县| 渑池县| 宝丰县| 江源县| 雷波县| 忻州市| 易门县| 开封县| 鸡西市| 高碑店市| 彰化市| 八宿县| 襄城县| 阜新| 巴东县| 庆安县| 乌苏市|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