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7:23: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保健行業發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離岸外包 行業分析 技術進步 社會政治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服務業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產業轉移浪潮,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重要支柱產業。離岸服務外包涉及的面很廣,行業很多,許多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部門都大有可為,但是目前開展和準備開展承接外包的部門并不是很多,相關政策也只惠顧到軟件外包等幾個傳統外包行業,這與主流的外包分析行業一般化比較方法不無關系。他們把各行業受到外包青睞程度進行比較排列,結果就是排名靠前的IT行業發展最快。這樣的分析方法是否有問題?通過比較主流的方法,借鑒Martin和Ricard(2005)的觀點,作者提出離岸服務外包決定模型,認為分析具體工作的外包決定更加實用。
二、模型的建立
我們首先找出影響離岸服務外包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提供服務對地理相近性的要求,法律法規的限制,社會團體的相關規定帶來的壓力,離岸外包給公司長遠發展帶來的風險等,我們正是需要分析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一項外包決策的。
離岸服務外包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地理相近性要求,因為與制造業不同,很多服務性工作是需要服務雙方同時在場的。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是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技術成本的顯著下降、通信能力的大幅上升、計算機化和數字化的明顯改進重新定義了服務的范圍,使從偏遠的地方提供服務成為可能。這些進步加在一起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長期以來就持有的假設,即關于那些必須由鄰近的供應商提供的服務。這個研究框架的第一步解釋什么將變成可能,第二步解釋法律環境如何限制公司可采用的新技術。法律環境是動態變化的,它能夠促進也能夠限制離岸外包。如果美國通過限制公司離岸外包某特定工作的法律,我們的討論就此打住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廢除了限定某些工作只能在美國或只能由美國人完成的法律,那新的外包機會就出現了。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動,這些變動將大大影響社會允許的被離岸外包的工作種類,如果法規禁止某種醫療保健程序在美國之外完成,那有利于這種工作的通信技術的進步也將是徒勞的;如果法規允許某種任務在海外完成,我們就需要進入模型的下一步。
一旦公司發現其業務離岸外包不再受到法律的限制,并且新的技術有利于使原在國內完成的業務外包到國外的新供應商,那么框架的第三個問題產生了,外界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會約束離岸的因素嗎?可能有些團體或其他壓力仍然限制離岸的發生。2003年,印第安納州政府廢除了與一家印度公司的合約,盡管這家公司的1500萬美元的競價比美國出價最低的競爭對手的價格還要低80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阻礙離岸的社會政治因素勝過了傳統的對州納稅人最優價值的追求。最后,假定一個公司發現新的技術使得服務對地理相近要求變得不重要了,也沒有相關法律禁止其業務離岸,外界再沒有影響公司進行外包決策的因素,是否有其他諸如安全、質量、保密、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會阻礙公司離岸外包某些工作?雖然技術可能使離岸某些工作經濟上具有可行性,如果公司擔心核心業務和產品的安全問題,它可能仍然選擇不離岸核心業務,這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在考慮IT部門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們把離岸外包的服務工作技能水平當作外包決定的本身,把另外的科學技術、法律法規、社會政治壓力和公司擔憂等四個因素作為外生變量,組成我們的外包決定模型,參見圖表1。為了全面反映外包決定的所有過程,圖表1加進了外包對發包公司和接包公司的影響(也就是外包動因)。
三、模型檢驗與應用
(一)檢驗目標的選擇
掌握的資料與數據的多少,決定了我們的模型可以分析的服務行業的工作的范圍。同時,分析也不是涵蓋得越廣越好,有些目前發展的非重點行業,若是下大功夫去分析,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說,得出的結論對我們也沒有什么意義。這里我們重點選取醫療保健行業。醫療保健行業是大家認為較不易被離岸外包的行業,不少學者把它列為外包最不會涉及的行業之首,這樣的論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會影響我們的實際業務的開展。
(二)模型在醫療保健行業的工作檢驗
“你不能到海外去看醫生、護士或者得到身體照料,”Harper在他的文章中這樣說,所以醫療保健行業是最不容易受離岸外包青睞的。但是,這個觀點忽視了一個事實,有些醫療保健工作已經處于離岸外包運動的前沿,更準確地說,醫療保健工作被離岸外包的范圍正在穩定擴大,現在已經涉及專業、半專業和非專業的醫療保健工作。通過運用我們的框架分析保健行業,我們能看到離岸外包在這個古老而又復雜的行業是如何進化的。
醫療保健行業的離岸外包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的美國,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進步,剛開始外包的只是一些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如抄寫服務、保險索賠、填表單等。這樣的創新結束了長期以來對美國當地工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這些工作可以被如印度這樣的國家去完成。轉變的確在發生,甚至很多美國醫生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利用離岸抄寫服務。當技術在進步,客戶與供應商的關系發展的更近,成本進一步下降,我們可能看到低技能醫療保健工作在未來幾年里將受到更大的離岸外包的威脅。
伴隨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通信成本的下降,一些新技術的引進,第二波更加老練而又復雜的工作開始被離岸外包。在這個階段,離岸開始影響的不僅僅是低技能的醫療保健工作,而且是需要高等教育和廣泛訓練的工作。舉例來說,美國一些地方開發了“問護士”項目,通過這個項目會員可以隨時給持證護士電話以尋求各種護理幫助和建議。當通信成本在下降,會員越來越多,很顯然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菲律賓會說英語的護士能夠成為這個項目的員工。護理工作的被離岸外包的潛在可能性說明了一個重要轉變:醫療護理工作也能被送往國外。
以上只是分析了第一個影響因素——科技,同樣重要的是法律和公司關心的是利用和執行這些新技術所受的限制。舉例說明,在美國,放射線醫生必須得到工作所在州的許可和所在醫院的委任書。美國放射醫學學院已經開始討論,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止放射性工作的離岸。這個僅僅說明特殊利益群體的保護主義反映,還是會提升到法律高度來關注質量、安全、保密和工作安全?上文提到,法律環境是動態的,在未來的幾年里,關于醫療服務的離岸的規則將被廣泛爭論,涉及到關心薪水的醫生和醫療保險公司。
模型中,除了政府的限制以外,社會政治壓力也是需要考慮的,我們通過美國醫療保險退還制度來看看它是如何影響離岸的。醫療保險不會償付美國之外完成的手續,所以在這個政策之下,它不會償還在國外實行的放射。好多年以來,美國國外公民辯護小組游說以期改變這個規定,因為它限制為國外醫療服務支付的醫療保險。現在,保險公司和其他把離岸醫療服務看作降低醫療成本的一個方法的人都加入了他們。這些組織共同代表社會政治框架中支持離岸的積極因素,這些因素的作用與相反的組織剛好相互抵消,后者其中包括,美國美國放射醫學學院,2004年它出版了自己的關于離岸放射的限制準則。
模型最后提到了公司也可能出于保密、安全或質量等考慮,選擇不離岸。一個有趣的例子會說明這些考慮是如何影響抄寫服務行業的離岸決定。上文所述,這是一個最早被選擇離岸的醫療行業,短短一段時間內,數以億計美元的抄寫服務被送到海外。但是,在2003年,一個巴基斯坦抄寫員威脅要把患者的檔案公開到網上,除非雇傭她的公司付清欠她的工資。這個檔案來自于加州舊金山大學,但是其官員聲稱并不知道他們的文件被巴基斯坦轉錄了。保密的考慮,尤其是聯合健康保險簡單責任法案(HIPAA)的要求,意味著雖然技術和通信的提高是離岸抄寫工作經濟上可行,如果對保密的擔憂不減,醫院和醫生團體可以避開這個選
擇。
四、結論
一直以來,在討論離岸外包涉及的范圍和影響時,人們習慣于把各個行業放在一起加以比較,
忽視了對行業中具體工作的考查。本文提出離岸服務外包決定模型,認為實用的分析應該從工作層面著手,具體分析科技進步、法律法規、社會政治力量和公司層面的擔憂對公司做出外包決定時扮演的不同角色,并應用模型詳細探討了醫療保健行業工作的外包的情況。分析表明,一般的對某些行業是否容易被離岸外包的觀點往往具有很強的片面性,掩蓋了行業中具體中工作的特性。比如在大家都認為不適合外包的醫療保健行業,很多工作離岸外包卻開展得紅紅火火。
這樣的結論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大家都知道,在開展對外貿易時,發現并利用本國的比較優勢非常重要。當前我國承接離岸外包的業務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國家對此投入很多,期望也很大。但是必須認清的事實是我們的相關業務畢竟剛剛起步,承接國際流行的外包(如IT軟件外包)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與印度這樣的“外包老手”相比,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在這種情形下,利用我們自身的比較優勢就更加重要,這就需要詳細分析具體工作的離岸可能性,對比我們的優勢,更好的參與到新一輪的外包競爭中。
參考文獻:
[1]Martin Stack,Ricard Downing.2005.Another look at offshoring: Which jobs are at risk and why Science direct. elsevier.com/locate/bushor. Business Horizons 48,513—523.
[2]Fitzgerald, M. (2004, July 18). A drive-through lane to the next time zone. New York Times,(Sec.3),3.
[3]Mann C. (2003). Globalization of IT services and white collar jobs: The next wa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s No. PB03-11).
[4]Maher, K. (2004,March 23). What to do if you fear your job may go abroad. Wall Street Journal, 243(57), B8.
截止上周四,本期入圍的最牛分析師排行榜前二十的分析師所研究行業與上期相比,新增了酌情消費品行業,具體分布情況為:新增酌情消費品行業分析師1名;食品飲料及煙草和能源行業入選分析師分別為3名和2名,均比上期增加1名;煤炭、原材料和工業產品行業入選分析師分別為7名、1名和1名,都與上期持平;金屬與采礦和媒體行業入選分析師分別為3名和2名,分別比上期減少2名和1名。近期,醫藥產業方面的政策密集,本期對醫藥行業進行點評。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李珊珊表示,科技部《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著力推進四個方向轉變:一是醫學發展向健康促進轉變;二是組織模式向協同研究轉變;三是醫療服務向整合集成轉變,利好愛爾眼科等醫療服務行業龍頭;四是產業發展向自主創新轉變。給予醫藥行業“推薦”的投資評級。東北證券行業分析師周思立認為,醫藥方面政策的關鍵詞為創新、預防和基層,該規劃將有力促進中藥、生物制藥、疫苗、化學創新藥物、體外診斷試劑、醫療設備和醫療信息等多個領域的發展,建議重點關注科華生物、魚躍醫療、康美藥業、馬應龍、昆明制藥和沃森生物等個股。給予醫藥行業“優于大市”的投資評級。
數據顯示,截止上周四,上榜本期最具潛力前二十名分析師所研究的行業與上期相比,新增了金融行業,具體分布情況為:新增金融行業入選分析師1名;原材料行業入選分析師2名,比上期增加1名;工業產品、信息技術、酌情消費品、零售與批發和食品飲料及煙草行業入選分析師分別為5名、3名、3名、2名和1名,均與上期持平;醫療保健行業入選分析師3名,比上期減少2名。據媒體報道,光伏規劃再次上調,該行業也受到分析師的關注,本期對光伏行業進行點評。國泰君安行業分析師孫建平表示,工信部將力推多晶硅行業整合,預計業內幾家較大企業很可能成為本次整合主體。產業集中度提高,利于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進一步強化其成本優勢并從整合中直接受益;同時,前期產能釋放和需求萎縮加劇行業競爭,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有望緩解供需矛盾。建議關注具備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給予光伏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國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鄭東稱,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穩定國內多晶硅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動多晶硅行業整合,鼓勵大企業兼并重組中小企業。另外,國內的市場將持續超預期,部分地區補貼電價有望進一步上調。給予該行業“推薦”的投資評級。
以上數據均取自今日投資統計數據,欲查詳細數據,請登陸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網站(省略)。
一、整體老年產業雛形初現發展蹣跚,但突破在即
與老年產業相關的多種行業幾乎都已經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終保持“未聯姻”的狀態。據北京市老齡產業發展課題組的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老年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即1、認識缺陷。很多企業認為老年產業投入大、風險高、資金回收周期長、回報低,從而采取觀望態度,制約了產業的發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則性的政策,在老年產業所涉及到的生產、流通、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規模層次“小而低”。現階段傳統老年產業涉及的產品及服務單一,層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醫療保健方面提供低層次的服務,而現代老年產業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娛樂和精神享受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很好開發;4、產業標準缺失。目前市場尚未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務業中的服務標準等問題的大量存在。
雖然老年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上述諸多問題,但在各個產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條件下,老年產業這個細分市場逐漸顯現出其無限的商機,據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的萬本根和趙喜順對老年產業發展研究發現,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齡化為老年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外在的基礎條件。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過程,目前 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將從2.84億增長到4億多。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將一直呈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
2、我國老年人的需求市場已經發展充分。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老年人市場的年需求為6000億元,2011年將達到1萬億,而目前我國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不足1000億元,供需之間存在巨大商機。
3、家庭結構功能的變化要求社會必須建立老年產業。家庭代數的減少,表明老年人單獨生活的家庭即所謂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歲及其以上老人戶中,只有一對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單身老人戶占10.44%,兩項合計,共占21.44%。這部分老人往往難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結構的變化,要求社會必須承擔起照料老人的責任,老年服務的社會化勢在必行,家庭結構變遷呼喚老年產業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斷提高,為老年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城市60-65歲的老年人口中約有45%的人還在業,他們除有退休金之外,還有額外的收入;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儲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項到2011年就將增加到8383億元,2020年為28145億元,2030年為 73219億元。這將為廠商提供巨大的商機,使老年產業的發展前途無量。
二、傳統老年產業——老年保健行業身陷混沌,迷霧待破
保健行業指的是事前對健康人群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讓他們更健康、健美,并延緩老化現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產業。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對于保健的需求尤為突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世界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松等疾病比較常見。而且隨著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這種消費需求也會逐步增加與豐富化。考慮到中國目前1.3億的龐大老年人口基數以及老齡化趨勢加速的情況,未來中國的銀發保健產業不論從總量還是產業內部業態類型都會有很大增長與變化。
(一)、銀發保健產業總體增長,但內部結構失衡
保健產業產品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備等;另外一類是保健服務,如提供健身、養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務與咨詢服務。
中國保健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表明,國內整體的保健品市場從80年代起就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年均增長率在15%-30%,到XX年已經達到500億的規模,據保健品專業人士的估計,其中老年人的市場份額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場混亂的次序影響,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漸下降,1999年國家開始出臺各項政策整頓市場,從XX開始保健品市場呈現下滑趨勢,但受XX年非典的影響,公眾對保健的重視空前提高,惠聰集團的保健品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到XX年全國保健品的市場容量恢復到了400億左右的規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額占到了200億。隨著保健品市場規范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外國保健品大舉進軍中國,老年保健品市場正在進一步擴大規模。
與老年群體適用的各種品類豐富的產品不同,國內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務市場相對落后,各種保健服務機構都將研發重點放在中青年群體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務市場規模在服務業中僅占較小的比例。以服務業較為發達的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處的一項成果測算,XX年老年保健服務市場規模僅為2億,而根據零點公司XX年的一項保健品研究結果顯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場規模為15億,而在保健產業較為發達的美國,保健品與保健服務產值的比例大致為1:1。因此,相對于老年保健品市場,老年保健服務市場處于待開發的狀態,考慮到老年保健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老年保健服務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二)、銀發保健品選擇品牌集中,但產品針對性不強;保健服務專業品牌缺位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至XX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848家,生產具有衛食健字批準文號的產品共1474種,另外還有近500種進口產品。大部分生產企業都開發了針對了老年人的產品,但是從消費者購買情況看,老年人對保健品牌的選擇集中于少數幾個名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XX年全國保健品銷售排行榜表明:從保健品市場總體情況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場占有率在穩步上升。腦白金、昂立一號等五個名牌占有了30%的市場份額。但是如果從這些品牌的適用人群方面分析,相關的生產廠家均選擇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齡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種產品往往適合多個年齡段的人群。老年群體對真正的銀發保健品選擇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務行業,針對老年的服務產品并不多。與鋪天蓋地針對年輕人的健身廣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園、社區的簡易設備上進行自我活動。而對老年人的健康咨詢主要有一些政府醫療提供有限的服務,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業在電視或電臺進行宣傳時順帶的進行。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的一份研究指出,以龐大的群體基數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務市場還未啟動,還缺乏一個真正專業的品牌提供專項服務,即使保健品與保健服務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市場鏈條,企業還未重視鏈條的另外一頭的商機。
(三)、銀發保健品銷售:傳統渠道占優,零售賣場突出
在銀發保健品的銷售渠道選擇上,零點前進策略公司XX年一項專項調研表明,一些傳統的保健品銷售渠道,如保健品專賣店、醫療機構等仍然有較高的選擇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賣場,如大型超市/倉儲市場、商店/百貨公司的保健品專柜已經成為不少人選購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場所,甚至超越了專門的醫療機構,如藥店、醫院藥房、藥品柜臺等。這一方面說明了保健品已經從醫療藥品范疇中解脫出來,逐漸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這才能夠在平日逛超市、商場時進行選購。同時,這種趨勢也為老年保健品企業的推廣活動提供思路:適用于日常用品的現場促銷展銷,也適用于老年保健產品。
(四)、接受度:保健服務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業發展初期,消費者對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較高,傳統的食療觀念在其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產品的多樣化,競爭程度的加劇使得各種虛假廣告、夸大宣傳在保健品市場推廣活動中的大行其道,這嚴重損害了整體保健品在消費者中的聲譽。據XX年1月19日中央電視臺公布的新聞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對保健品的不信任度達到了87%。
在消費者對保健品所持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同時,受國外保健理論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通過保健品以外的途徑獲得健康的思想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價格相對高昂的保健品無法在老年群體中普及,而健身、養生等成本相對低廉的保健服務相對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務的理念已經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動仍處于以自發的公園健身、參加免費的保健講座等為主初級階段,需要有專門的企業、機構提供更加深入細致的專業服務,例如老年專業健身計劃、老年養生生活規劃、老年心理咨詢等等從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務,并以合適的價格吸引老年群體,培育并引導這個潛力巨大的產業。
三、現代老年產業——老年旅游行業才露尖尖角
打開報刊的旅游專版,在網絡上搜尋旅游信息,你會不知不覺的發現很多關于專門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線路,感覺到旅行社已經對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過夕陽紅,旅游讓我更從容”這是一位報名參加老年人旅行團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來歲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輩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時間,體力也很充沛,并且還有充裕的退休金,他們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夙愿--走進大自然,領略不同區域的民俗風景。
老年人對旅游如此感興趣,那現階段我國老年人旅游處于什么階段呢?我們可以通過老年人旅游產業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區分布、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產業的關注程度三個方面來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產業現狀。
(一)、老年人旅游行業漸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業收入逐步提高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銀發旅游”市場必將越來越大,據國家旅游局相關資料統計顯示,XX年我國旅游業年收入超過4000億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這包括老年旅游消費。XX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占旅游市場的20%左右,另外根據旅游行業內權威人士的預測,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額將占旅游市場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區分布廣泛
老年人旅游市場的旅游人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內老年游客,他們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京津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場的主力軍;另外一部分是國外老年游客,從近期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998年以來,在我國旅游的外國旅游者年齡結構來看,超過51歲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來華旅游者的22.3%,僅次于商務旅游活動為主的中年組的46.5%。
3、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產業的關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絕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經關注老年旅游,他們為老年人推出專門的旅游線路,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醫療方面的要求,在考慮到成本和操作難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點顯著
老年旅游通過這些年的發展究竟能否適應老年人的需求特點嗎?我們通過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費水平、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體四個方面透視老年旅游人群的特點。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強烈
據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調查結
果顯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傾向,旅游成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從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來看,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種更高層次的休閑和學習方式,在本質上是人類自我豐富、自我發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類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費水平呈現兩極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場呈現兩個極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費能力很強,只要旅行社服務周到、細致,他們愿意選擇高端旅游產品,目前這部分客戶人數正在平穩增長,出境游潛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強烈,可是支付能力較弱,雖然這樣,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規模效益為生,而這部分顧客恰好是淡季的補充和航線的補充。據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紹,旅行社針對時間自由的老年人群體,提供機動靈活的方式,即顧客報名后不固定時間出游,航空公司根據航班乘客情況調配,有空位需要補充時通知顧客,隨時出游,這樣只為正常價格的50%至70%,對這部分老年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為“純玩的、安全的、時間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們現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夠提供一些醫務人員才好呢”這就是老年人偏愛的旅游方式。根據零點前進策略公司對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認為,老年人由于其身體、年齡等情況與其他年齡組旅游人群差異很大,所以其參與旅游活動有幾個共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對旅游目的地有較強的選擇性,對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沒有獵奇的心理成分,他們在做出出游決定之前會盡可能詳盡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況,并力求提前安排。(2) 以純玩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費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娛,很少購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齡段的旅游人群的購物支出往往占到整個旅程總消費的50%左右。(3)以團隊旅行活動為主,往往老倆口結伴而行,對旅程中各種活動的安排,要求以舒適、休閑和旅游機構的高質量服務為標準,他們更看中健全的醫療安全保障體系,這也是不同旅行社對老年人旅游團提供服務的差異化之處。(4)老年人更看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傳統文化。(5)老年人更喜歡內容豐富的短途旅游,他們希望短途旅游能夠減輕不必要的旅途勞頓帶來的身心的疲憊。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體主要是自己
根據北京幾家大的旅行社對中國公民出國旅游老人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錢為老人實現“出國夢”。其余都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儲蓄出國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業潛力巨大
從國外老年人旅游的發展歷程,展望我國的老年人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老年人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會的資料,美國人口中約有1/5的人年齡超過55歲,他們當中有47%的人,最近有過遠程出游的經歷。可見在國外老年人已構成了旅游人口中頗具規模的一支隊伍。另外1990-XX年美國總人口增長7%,而55歲以上的人口將增長11%,他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但是他們的日常開銷卻比年輕人少得多,子女已遠離他們,社會保險免去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許多身體健康者往往選擇昂貴的航空和游船來旅游,給旅游企業帶來高額利潤。
對比中國老年人群體,我們發現中國大城市,如北京市的老年消費群體,家庭月退休金達到XX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將近81%的受訪者認為只要生活的充實,高興,不會過多的考慮錢的問題,他們可以去旅游,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
因此從我國老年人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老年人將為旅游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
四、精益整合發展老年產業
不論傳統老年產業還是現代老年產業它們都充滿了商機,我們對此應該從產業發展的高度認識和契入老年產業的發展。
1、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陶立群教授的研究成果顯示,針對老年人不同年齡結構劃分目標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打包”產品和服務是促進老年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老年人的年齡結構和身體健康狀況,可以將老年人劃分為高齡老年人(80歲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體弱多病老年人和低齡老年人(60歲左右,身體基本健康)三個群體,分別對三個不同群體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其中向高齡老年人群主要提供包括護理服務,特別護理設施、特殊商品和服務;向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生活輔助品,如電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醫療,康復器械、場所、家政服務、心理咨詢等服務:針對低齡老年人群,為其提供更多的適合自身特點的消遣、休養、娛樂的設施和場所。
2、根據零點前進策略公司對老年人養老產業的研究發現,對于發展老年產業應采取福利性產業商業化運作的模式。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的社會問題,老年產業是福利性產業,發展老年產業解決社會問題是能夠享受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因此應該采取政府主導的市場化、社會化、多層次的產業模式,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對老年產業的投資,引入市場機制,保持老年產業的不斷發展的生命力。
3、零點前進策略公司認為發揮傳統、現代老年產業的多行業共同發展的集聚效應,能夠促進老年產業發展。老年產業的整體概念導入、營銷手段的運用,使涉及老年產業的諸多行業形成集聚效應,產生更大的市場輻射能力。就像對白領人群的整體產業營銷模式,從衣、食、住、行多方面,多層次地引導和滿足白領人群的消費需求。這需要在老年產業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按照消費者需求進行市場細分,協調多種行業的產品和服務之間互補和替代關系,向目標老年人群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在為老年人提供住宅產品的同時,結合老年人的需求,向其提供人性化的社區服務、醫療服務、娛樂健身甚至旅游等相關產品和服務。評論老年產業期待整合
中國城鄉正在快速地走向老齡社會,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社會的快速變化已經有力地改變了不同社會群體的社會境遇與經濟地位,其中老年人的社會生活地位由尊而降的線路說明這一群體所受沖擊最大,但在年輕文化普遍強化這一現實中,老人地位的這種變化相對并不被人特別注意。而從商業的角度而言,這意味著老年產業的社會基礎已經發生了相當的變化,這種變化本身足以支持形成一種新型的老年產業,或者形成一種有別于服務于其他年齡層產業的生意形態,但是這種變化也并非引起老年產業投資者足夠的重視。
其一,現有銀行產業領域缺乏有特別強勢表現的投資者。相對于針對其他年齡群的投資機構,老年產業領域無論國際還是國內的投資者均相對規模較小,且缺乏持續擴張的鮮明戰略。
其二,現有老年產業總體而言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相對于針對青壯年群體的細分化市場策略,老年產業領域機構的產品與服務大多針對模糊的整體老人市場、使用含混的整體語言、沒有明確的針對細分群體的有力的核心價值訴求。
其三,現有老年產業缺少對于持續穩固的銀發價值的文化推崇。相對于追求快速變動的青少年群體,銀發族強調維護忠信穩定的價值觀眾,因此產業經營者不能簡單效法現在的所謂時尚炫惑的營銷路線。相較于得到極度推崇的年輕化價值觀,老年產業領域還缺少以高度創意和強勢的方式來推崇銀發族的智慧、經驗、愛心與包容的文化特性。
其四,現有老年產業對銀發族群與青壯年族群的互動關注不夠。老年群體特性決定了他們非常重視以自己的資源介入青壯年族群的生活,而青壯族群則也有相當的回饋性資源互動行為。老年產業在這種互動鏈的建設上具有的作用空間仍待發掘。
關鍵詞:藥品可及性;藥品專利;健康權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9X(2007)05-0068-03
A Discussion on Drug Accessibility and Drug Patent Protection
LIUYing,LIANG Y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ing the drug accessibility and drug patent protection on the bases of demand elasticity theory, public economics principl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ight of health and patent right, TRIPS Agreement and correlated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is using elasticity of TRIPS Agreement to protect the domestic pharmacy industry which is undeveloped. For China, some urgent demands, such as shortage of drugs, should be satisfied in short time, then the demands in long-time storage, such as encouragement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drugs, will be considered. It is suggested that if the systems of drug patent and drug accessibility be consummated,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drugs in China may be overcome.
Key words:drug accessibility; patent; right of health
如何完善我國的藥品專利制度是近年知識產權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我國學者雖然熱心研究發達國家提倡的藥品專利保護標準,但是很少以發展中國家的立場著眼于中國藥品專利保護的特點。一些規定直接模仿《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協議(草案)》(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TRIPS)協議和美國的相關實踐,這不利于利用TRIPS協議中有關彈性規定的空間保護我國創新尚未成熟的民族制藥行業。
本研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評價某項制度是否可行不在于是否符合某項標準,而是是否適合我國的國情和需要。這種需要首先是當前急迫的應當優先予以考慮的需要,然后才是長遠的可以逐步予以滿足的需要。
1藥品可及性
世界衛生組織總結了影響公眾獲得藥品的4個因素:藥品的合理選擇與使用,可以承受的藥品價格,持續的資金支持,可靠的藥品供應體系[1]。
人人能夠承受的價格,安全地、實際地獲得適當的、高質量以及文化上可接受的藥品,方便地獲得合理使用藥品的相關信息,即為藥品可及性(drug access)的含義。
鑒于專利制度對藥品可及性的影響途徑以及我國的具體國情,我們主要研究了藥品在經濟上的可及性問題,即及時開發、使用新藥和可以承受的藥品價格。這對于我國爭取制藥業發展空間和時間,保障人民健康權具有重大的意義。
2藥品可及性的經濟學分析
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經濟學上,其特殊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需求價格彈性低和所具有的公共產品外部性屬性。
根據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分析,在醫療保健上的需求價格彈性為0.446, 對比交通的0.620和教育文化的0.550,同食品與居住兩項共同構成價格彈性最低的前三項[2]。所謂需求價格彈性就是價格每變化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變化的百分比。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沒有學習過經濟學理論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感覺:藥品價格上漲不會如同服裝、首飾那樣明顯影響人們的購買,尤其對于替代性很弱的專利藥品,患者更是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分析藥品這一特點的目的在于,由于發達國家在世界上推行藥品專利制度,帶來了專利藥品長時間的市場獨占,對于發展中國家獲得藥品是很大的威脅,這種威脅甚至可能超過了專利制度對促進這些國家藥物創新所帶來的好處[3]。
根據薩繆爾森的公共經濟學理論,藥品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產品,但它具有明顯的公共產品外部性特點。所謂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一個人(個人、家庭、企業或其他經濟主體)的行為對他人產生的利益或成本影響。譬如,藥品的使用可及時治愈傳染病患者,不僅使患者獲益,也減少了其他人感染的機會,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收益,如圖1所示。
圖1 均衡價格―總產量示意圖
MR.邊際收益 MC.邊際成本 P0.達到MR=MC均衡時的物價水平
公共經濟學中的“受害人讓利”理論可以進一步解釋發展中國家不能完全接受發達國家專利制度的經濟學原因。圖1顯示了使用藥品的私人邊際收益要低于社會邊際收益,如果僅靠市場調節,就必然使個人僅從自身利益出發,藥品消費達到Q1,而達不到社會收益“帕累托最優”時的Q2;因此,必須由發達國家和專利所有者,即跨國制藥企業做出補償,才能控制越來越嚴重的流行性疾病對人類的威脅。
HIV/AIDS是近幾十年來讓人們感到藥品匱乏成為巨大威脅的疾病之一,在治療HIV/AIDS的過程中,藥品可及性問題與專利制度的矛盾體現在許多案例中。
南非是TRIPS協定生效后第一個啟用強制許可的國家。由于南非是世界上AIDS感染率最高的國家,面對艾滋病專利藥價格高昂的事實,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來滿足人們對藥品的需求。南非議會建議通過立法允許健康管理者無視藥品專利,允許強制許可和藥品的平行進口,于1997年修改了法律,并通過了《藥品和相關物品的控制法》。該法第22條允許當地公司以強制許可生產HIV/AIDS藥品,目的是使南非政府可以為該國HIV/AIDS患者提供負擔得起的藥物。1998年,南非39個藥品公司為了從國外進口通用名為 AIDS的藥品,向南非一法院提出了對有關法律的異議,聲稱南非政府違反了世貿的規定。這個案子懸而未決,直到2001年4月,在許多NGO組織的抗議下,經受了沉重打擊和輿論壓力的藥品公司撤回了在南非的訴訟,并大幅度降低了這些藥品在非洲的售價[4]。
3健康權與知識產權
健康權是行使其他人權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人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2條規定了國際人權法中有關健康權定義的最全面的條款,其表述如下:1.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有能達到的最高的體質和心理健康的標準。2.本公約締約各國為充分實現這一權利而采取的步驟,應包括為達到下列目標所需的步驟:(1)降低死胎率和嬰兒死亡率,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發育;(2)改善環境衛生和工業衛生的各個方面;(3)預防、治療和控制傳染病、職業病以及其他疾病;(4)創造保證人人在患病時能得到醫療照顧的條件。因此,健康權是一項每個國家都應承擔的國際法義務,是不可剝奪的權利[5]。
在“入世”近15年的歷程中,中國與美國進行了4次有關知識產權的談判,每次談判都意味著一次知識產權法規的制定或修改,也使我國在專利保護方面向發達國家看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日本、德國的保護水平。發展知識產權制度,加強專利保護,似乎已經成為不容反駁的權威導向。然而一些法律和經濟學界的學者聯合呼吁警惕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攀高和超標,提出專利權的擴張已使我國經濟不堪重負;部分發達國家學者也表示不合理的知識產權政策有害于發展中國家。回顧工業革命時期,法國、俄國、瑞典、挪威、丹麥、荷蘭和比利時等國都是通過大量復制和模仿先進國家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技術革新,增強了經濟實力。發達國家現在強迫發展中國家快速建立和他們一樣完善的專利法的做法,無異于上樓撤梯、過河拆橋。
這里強調藥品可及性的重要和健康權的固有性并不是說專利權是可以隨意剝奪的權利,而是旨在說明,作為基本人權的健康權如果和專利權發生沖突,那么專利權應當受健康權的限制。
4專利制度與藥品可及性
專利制度的誕生,不可避免地大幅度提高了藥品價格。如專利藥品3TC(拉米夫定),按每年每個患者使用這種藥的數量估算,使用專利持有人美國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藥品的費用為3271美元,而使用印度仿制藥生產商Cipla和Hetero的仿制藥費用分別是190和98美元。引入仿制藥競爭后,專利藥價格會更明顯地下降,如巴西引入仿制藥競爭前后平均藥價下降的幅度為79%[6]。
發達國家一向是藥品專利制度的受益者。據全球領先的醫藥保健行業市場情報資源提供商IMS Health公司2002年統計,世界前10名制藥企業包括輝瑞、葛蘭素史克、默克、施貴寶、阿斯利康、安萬特、強生、諾華、惠氏和禮來,其銷售額總和占全球藥品市場的58.4%。這些企業每年都投入巨資研發新藥,專利則是他們獲取利潤回報的手段。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實施強制許可普遍表示疑慮。但是,“9?11 事件”后不久美國國內一度出現了炭疽恐慌,德國拜爾公司的西普洛(Cipro)是美國批準用來治療炭疽病的唯一藥品,該藥品在美國的專利于2003年12月到期。美國民眾強烈要求政府中止對德國拜爾公司西普洛的專利權。最后,美國以強制許可為談判籌碼,與德國拜爾公司達成了降低西普洛價格的協議。
專利制度對促進藥物創新難道是一付百試不爽的良方嗎?我們看到的是專利權人與管理機關的一系列壟斷與反壟斷的博弈。譬如,專利藥品中的新化學成分及其生產方法所享有的專利權可稱為一級專利或主專利,同時還有第二用途專利、給藥方式專利、劑型專利、配方專利、人體內代謝物質專利等一系列二級專利或從屬專利。當主專利即將失效的時候,專利權人稍加改進甚至無須作出任何實質性改進就可以申請一個新的專利,以維持對藥品生產和銷售的獨占權。在這種情況下,專利對創新的激勵作用明顯淡化了,而由于壟斷阻礙患者獲得新藥的消極作用則凸現出來。在某些情況下,專利甚至成為新藥生產、銷售的障礙。
在艾滋病藥物的研發領域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實例。美國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擁有AZT和3TC兩種藥物,以及AZT和3TC兩種藥物組合的專利。另一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則擁有NVP的藥品專利。目前已經證實,AZT/3TC/NVP是一種治療艾滋病效果非常好的配方,并且毒副作用小,不易產生抗藥性。但是,不論是葛蘭素史克還是勃林格殷格翰都沒有生產這種三聯配方的藥品,因為這會侵犯彼此的專利權。結果印度的Cipla公司首先生產了三聯配方的藥品,因為印度專利法不保護配方中的藥物及藥物組合。但到2006年印度也已給予藥品以產品專利保護,除非印度政府及時授予強制許可,此種三聯藥物的生產將被迫停止。因此,對于促進新藥的研發、生產、銷售來說,藥品專利的影響具有多重性。并非專利保護越嚴格,患者就會有更多的新藥可供選擇[7]。
5討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藥品專利保護對藥品可及性的影響是多重性的。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藥品可及性受價格的影響十分明顯。無論從經濟學意義還是健康權本質,我們都有必要結合各種方法,在逐步加強藥品專利保護的同時,保障我國人民基本的藥品可及性和健康權益。
筆者認為根據我國國情,只要不違背我國所承擔的 WTO 成員義務,近兩年對任何有利于拓寬藥品獲得渠道、加速藥品可及性的制度,如強制許可、平行進口等,都應當積極地加以利用。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專利保護是世界制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 2005年12月國務院頒布的《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中也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鼓勵自主創新。
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不能盲目依靠市場和專利法的激勵機制。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由于藥品可及性對社會的影響有外部性特點以及健康權的神圣不可侵犯,我們必須同時考慮保障國民基本的藥品可及性。同時由于藥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很低,本身就可能造成“市場失效”。因此,我國的專利制度必須有步驟、有兼顧地發展、完善。
此外,由于我國制藥企業沒有發達國家制藥企業的雄厚實力,我們必須結合國家或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成果,采用更多的政策鼓勵企業創新,培養中國自主創新力。
參考文獻
[1]WHO. Medicines strategy: framework for action in essential drugs and medicine policy 2000-2003[Z]. Geneva, Switzerland. March 2001.
[2]范劍平. 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