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歸因分析

統計學歸因分析

時間:2023-07-17 17:22: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歸因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學歸因分析

第1篇

【關鍵詞】 歸因干預;冠心??;服藥依從度;改善作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179

冠心病屬于臨床多發病與常見病, 據有關調查發現, 近年來, 該病患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增長趨勢, 已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而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制定長期服藥計劃, 養成科學的遵醫行為, 對減少該病復發率、致殘率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意義[1]。為了深入探究歸因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服藥依從度差的改善作用, 本文主要對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行對照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76例為本次研究對象, 按照就診順序編號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8例。其中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干預, 男、女分別為22例、16例, 平均年齡(52.78±5.19)歲。實驗組行健康教育聯合歸因干預, 男、女分別為23例、15例, 平均年齡(53.65±5.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健康教育干預, 護士結合自身經驗, 以口頭宣教等形式行基礎性健康知識教育, 并聯合健康教育處方, 告知患者日常堅持服藥的必要性, 并適當增加運動。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前提下堅持以歸因干預為原則, 推行個別干預聯合集體干預, 對患者進行全程監管, 2次/月, 30 min/次, 行為期1年的維持干預, 在日常行為中, 提高患者對消極歸因方式的認知度, 建立積極歸因方式。

1. 3 服藥依從度評估標準 服藥依從度評估主要從患者臨床實際表現出發包括完全依從:嚴格遵循醫囑執行每日服藥計劃;部分依從:基于家屬監督下方可完成服藥計劃;完全不依從:拒絕每日服藥計劃。依從度=(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實驗組行健康教育聯合歸因干預后服藥依從度達92.11%, 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干預后服藥依從度為68.42%,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病癥, 病程相對較長, 病情易反復, 具有較高的復發率, 臨床上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目前, 伴隨著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 醫學護理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 針對冠心病患者而言, 不在局限于針對性治療, 而對緩解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護理需求發生了巨大改變[2]??紤]到冠心病患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 需長期堅持服藥, 醫患溝通一旦出現不良時, 患者的遵醫行為往往較差, 這已成為了冠心病患者的一種普遍現象。歸因干預作為一種新型心理治療模式, 伴有認知傾向, 正確、科學的歸因干預不僅對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具有具有促進作用, 同時對改善患者服藥依從性差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經強化堅持歸因與個別歸因引導, 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全面、系統干預, 可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對提升服藥依從性、誘導疾病早日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有助于疾病轉歸、預后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馬志英[4]通過探究代謝綜合征患者行歸因干預對其行為依從性的影響, 發現正確、科學的歸因干預可提高患者日常行為依從性, 增強其自我監測能力, 促使其不良生活行為方式得到有效改變, 進而維持積極向上的精神, 自被動配合治療過渡為主動配合治療, 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改善疾病轉歸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意義。本文研究結果提示, 實驗組行健康教育聯合歸因干預后服藥依從度為92.11%較對照組的68.42%高(P

綜上所述, 對冠心病患者行歸因干預, 有助于提高其服藥依從度, 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其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洪芹, 袁義秋, 楊文東,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醫囑依從性及效果的影響.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4): 728-730.

[2] 王小琳, 羅仕蘭, 周世群, 等.系統性出院指導對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患者院外服藥依從性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3, 42(3): 258-259, 262.

[3] 丁美華, 侯進, 沙莎, 等.居家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護理雜志, 2013, 30(11):19-21.

[4] 馬志英.歸因干預對代謝綜合征病人行為依從性的影響.護理研究, 2013, 27(12):3923-3924.

第2篇

一 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選取成都學院(成都大學)醫護學院大三、大四本科護生200名(161名護生信息有效)。大三99名,占61.49%;大四62名,占38.51%;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調查工具

第一,基本情況問卷表。研究者根據研究需要自行設計,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居住地、是否為學生干部、大學成績水平、專業意愿、是否喜歡本專業。

第二,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CMI)。張智勇等修訂的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包含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自主、職業價值、親友依賴和職業參照6個維度,共34個條目。本研究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7。

第三,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Lefcourt,Von Baeyer,Ware Cox(1979)編制的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共48個條目,分為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兩個分量表(各24個條目),提出四種可能的歸因方式,即屬于內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屬于外控性的背景和運氣。本研究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5。

3.問卷發放

由調查者向學生解釋填寫問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問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數據處理

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采用單樣本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卡方檢驗對不同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職業成熟度構成比進行比較;多元線性回歸對職業成熟度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t檢驗對不同歸因8個維度的職業成熟度均數進行比較。

二 結果

1.職業成熟度統計描述及正態分布檢驗

職業成熟度、職業目標、職業自主等經Kolmogorov-

smirnov檢驗,p>0.05,符合正態分布;職業自信的折線圖為鐘形曲線,亦接近正態分布。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及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

2.一般資料與職業成熟度總分得分關系

本研究共調查大三、大四本科護生161人,根據職業成熟度總分是否大于102分而分為職業成熟度較好、職業成熟度一般兩組。分組后經過卡方檢驗比較兩組間年齡、性別、居住地等職業成熟度的構成比差異(具體見表2)。

3.職業成熟度總分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元線性回歸對職業成熟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人際能力對職業成熟度影響的標準回歸系數為0.04、人際努力系數為0.04、人際背景系數為-0.03、人際運氣系數為0.11、專業能力系數為0.09、專業努力系數為-0.08、專業運氣系數為0.10,p<0.05,均無統計學意義。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專業成就(背景)對職業成熟度總分有影響,專業成就每增加一個單位,職業成熟度減少0.27個單位。

4.職業成熟度總分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將人際與專業各維度因子根據50%等百分位間隔劃分為高、低兩組,分別比較8個因子高、低兩組間職業成熟度總分均值的差異。經t檢驗,高、低分組間均無統計學差異。

三 討論

1.研究意義及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學院醫護學院護理學專業大三和大四護生對自我職業選擇的定位,分析護生的職業成熟度,并探討影響護生職業成熟度的因素;為進一步提高護生的職業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提升護生的職業成熟度,使其在擇業中準確定位,從而減少護生進入臨床工作后的心理落差,減少護理人才的流失。

2.研究結果

第一,職業成熟度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大三、大四本科護生的職業成熟度總體處于中等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具體來說,各維度條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職業價值、親友依賴、職業參照、職業目標、職業自主、職業自信??梢钥闯霰究谱o生的職業自信成熟度處于較低水平,這與柴婧蕊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護生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信心還比較缺乏,分析可能原因是:第一,近年來,為培養與國際接軌的護理人才,我國開設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來越多,護理碩士生具備更加扎實的理論基礎、更完備的科研思路,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本科護生的就業壓力,降低了他們在求職中的信心。第二,護理專業人員需求量雖居高不下,但伴隨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數量逐年增多,部分醫院已出現飽和現象,加之用人制度的改革,用工形式逐漸由事業單位編制向人事轉變,某些護生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這無疑也削減了他們找到理想職業的自信心。此外,結果顯示職業價值維度條目均分排序為第一,說明本科護生具有較高的職業價值成熟度,對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設計有深度的理解,可能是因為大三、大四的護生在經歷實習的磨煉后對自我的評價更合理。

第二,性別與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女生職業參照維度得分高于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謝文靜、李麗薇、崔文波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女生在職業選擇的時候,比男生更愿意參考他人意見,這可能與女生更善于交流,喜歡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有關,而男生更傾向于自我判斷問題,比較自我。另外,男生職業自信和職業自主維度得分高于女生,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男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據自己的目標來選擇職業,而且對自己職業的發展比女生更有信心,這可能與大家比較看好男護生就業前景有關,一方面在臨床上急診科、 手術室、ICU、精神科等對男護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男護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的需要,這種形勢下男護生的就業壓力相對比女護生的壓力要小,因此男護生的職業自信比女護生高。

第三,不同居住地與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居住地為農村和城鎮的護生職業目標維度得分高于城市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農村和鄉鎮的護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有一個清楚的目標,農村和鄉鎮的護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他們看中的是自己未來的發展,而城市的護生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資、社會地位等等,并希望在社會中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工作,因此城市的子女在選擇職業時會比農村和鄉鎮的護生更挑剔,以至于最后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沒有清晰的定位。此外,居住地為農村和鄉鎮護生的親友依賴維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表明農村和鄉鎮護生在選擇職業時更具有獨立性,可能與農村和鄉鎮護生生活環境和自己的價值觀念有關,農村和鄉鎮的護生在遇到困難時更喜歡自己去克服,有較強的自主性,而城市的護生更嬌生慣養些,當他們在職業生涯中遇到困難時更多地會選擇向父母和朋友尋求解決方法。

第四,不同的意愿與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調查結果顯示,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護生職業價值維度得分高于專業調劑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護生在對職業選擇時對自我的定向更清楚,可以更從容地處理影響職業目標選擇的因素,而專業調劑的護生因為內心有對護理學專業的抵觸情緒,本身對專業的認同度就比較低,因此其職業價值成熟度較低。

第五,是否喜歡本專業與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調查結果顯示,喜歡本專業護生的職業自信、職業自主、職業價值維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歡本專業的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楊柳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喜歡本專業護生對于職業發展的自信心高于不喜歡本專業護生,并且反映出喜歡本專業護生在選擇職業時自主性更高,這可能是因為喜歡本專業護生會主動收集有關專業的社會需求、專業的發展、專業的前景等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掌握的信息越多他們就越會根據信息的變化來調整自己,有的護生還會利用寒暑假自己聯系醫院去見習,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使自己在未來踏入工作崗位的時候顯得更從容,因此他們也更有信心面對自己未來的職業。

3.本科護生歸因方式及其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

結果顯示本科護生在學業成就維度的歸因順序依次為:努力、能力、背景、運氣。在人際關系維度的歸因順序依次為:努力、能力、運氣、背景。由此可見,護生在進行學業和人際歸因時,均傾向于內在、可控性歸因。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高內控者會積極參與到自我職業決策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自我推動性,傾向于將學業和人際成敗歸因于努力這一內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說明護生在面對學業或人際問題時,大多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學會對自我界定,認識到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并從自身出發去分析行為的結果,認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產生成功的結果或者改變失敗的結果,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故本研究結果表明,本科護生的歸因方式比較積極。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

4.職業成熟度總分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Powell通過對253名大學生的調查得出,職業歸因的3個維度與職業態度顯著正相關。另有一些研究者也探索了控制點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證實內控性與職業成熟度呈正相關,越趨于內控的大學生職業成熟度越高。亦有學者認為歸因風格會通過影響自信心從而影響求職效能。本研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專業成就(背景)對職業成熟度總分有影響,專業成就每增加一個單位,職業成熟度就減少0.27個單位。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不一致,具體原因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四 結束語

1.研究結論

第一,本科護生職業成熟度水平尚可,但職業自信、職業自主成熟度偏低,幫助護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礎上要提高自己在選擇職業時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并開展相關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護生的自信,通過此途徑可以提升護生的職業成熟度。

第二,不喜歡本專業護生的職業自信成熟度較喜歡本專業的護生低,建議學??梢栽诖笠粫r開設有關培養護生職業自信的課程或講座,要改變部分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偏見,提高護生的職業成熟度,這對護生大學四年的專業態度和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擔任學生干部護生的職業參照成熟度高于未擔任學生干部護生,學校要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并擔任學校、學院、班級的學生干部,在擔任學生干部經歷中磨煉自己,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學會交流與溝通,學會協作。

第四,本科護生傾向于將學業和人際成敗歸因于內部因素(努力、能力)。護理教育者應逐步訓練護生的內控性歸因,提高職業成熟度。

2.局限性

本研究僅調查了成都學院醫護學院的大三和大四護生,樣本代表性稍顯不足,日后可將研究范圍擴展至更多年級和學校。

參考文獻

[1]袁莉敏.大學生樂觀、歸因方式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5

[2]陳玉琴、賀鈺、陳靖等.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成熟度的調查[J].醫學信息,2007(10):1818~1821

[4]張智勇、榮煜、管延軍.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5):1~6

[5]謝文靜、張智勇.成就目標定向與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關系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7):144~145

[6]李利薇、陳振幫、郭昱辰.關于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研究[J].科教文匯,2011(8):193~195

[7]崔文波、陳海英.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與職業成熟度的相關性研究——以魯東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5):96~100

第3篇

【關鍵詞】中性粒細胞減少;感染;預防;護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7

當前,醫院感染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是當代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醫院管理學的一大課題。特別是近些年以來,隨著醫院新技術新療法的實施,更增加了醫院感染的機會,而血液病房由于其特殊的患者群體,患者大多接受抗腫瘤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常處在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狀態,部分患者因原發疾病的因素以及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機體免疫力差,加上各種侵入性監測的實施及介入治療等,使血液科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感染率明顯比一般病房要高,成為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8年后,筆者所在醫院通過加強感染預防、強化護理管理,以期降低感染率。現對患者資料進行系統回顧,總結預防控制和護理管理對策,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筆者所在醫院2008-2010年入住血液科1450例患者中,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616例,其中男330例,女286例,年齡15~78歲,中位年齡29歲。原發疾病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90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63例,多發性骨髓瘤36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102例,再生障礙性貧血87例,淋巴瘤38例。其中337例中性粒細胞絕對數

1.2感染診斷標準依據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執行。對住院期間合并感染的616例患者逐項填寫感染綜合信息調查表,并進行分析。

1.3感染預防及護理措施

1.3.1交叉感染的控制對于中性粒細胞絕對數

1.3.2環境污染的控制血液病區病房環境安靜,陽光充足,和外界相對隔離。一般病室設床位2~3張,床和床之間用屏障分隔開,每個房間設置空氣凈化器或定期應用空氣消毒器進行房間空氣凈化處理。墻、柜、床定時使用消毒液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空氣2次,1 h/次。嚴格限制進入病房的非醫療人員。重點房間配制無菌層流病床及室內專用拖鞋。醫護人員衣帽和口罩整齊,無菌操作前,堅持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在處理不同患者或直接接觸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須認真洗手。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健全本科室的各項制度,如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管理制度,醫用廢物分類收集、分類裝置、分類標示以及工作人員工作中對醫用廢棄物處置的職責和工作制度,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等,將醫療廢棄物的管理納入科室感染控制質量管理范疇。

1.3.3積極預防口腔、肛周及呼吸道感染在患者耐受情況下,鼓勵做胸式呼吸,訓練(示范)每日至少4~6次,做深呼吸運動,增加肺活量,每次做10次,2~3次/d,訓練強度由小到大,運動后心率

1.3.4重視營養對原發病危重的患者以及營養低下的患者,積極采取必要的營養支持,包括腸內營養以及腸外營養,根據患者身體情況來定,促進身體康復;對患者病情應采取早評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的“四早”方式進行處理。

1.3.5加強心理護理白血病化療后,患者體質虛弱,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幾乎都有情緒不穩定,尤其是化療相關副作用明顯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疏導,耐心勸解,給予鼓勵,幫助其克服恐懼、煩躁心理,并正確引導家屬積極參與解釋工作,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愛,樂觀向上,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

1.4統計學處理采取SPSS 13.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

2結果

2.1本組616例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中,感染297例,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感染率42.5%,同期血液科總住院人數為1450例,總感染率為20.5%,感染歸因死亡率為7.3%。與2008年以前的資料回顧性對比,本組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感染率及感染歸因死亡率顯著下降,詳見表1。

2.2綜合評價2008-2011年期間,不同病種感染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這些差異可能與疾病本身的兇險程度、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況及相關治療所導致的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時間有關。

表22008-2011年間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不同病種感染率

病種 患者(例) 感染(例) 感染率(%)

急性髓性白血病 190 86 45.3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63 97 59.5

多發性骨髓瘤 36 24 66.7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102 34 33.3

再障 87 36 41.4

淋巴瘤 38 20 52.6

3討論

由于惡性血液病導致白細胞質和量的異常,加之化療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抑制骨髓造血,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是血液系統疾病的常見并發癥,同時又因多種侵入性操作,附加更多感染機會,使此類患者感染率及相關病死率均明顯高于其他內科疾病患者[1]。有文獻報道,感染率高達41%,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血液科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只有全面綜合性預防與重點性預防結合起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醫院感染才會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提高血液病尤其是惡性血液病的緩解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在實際工作中,從加強感染預防、強化護理管理入手,充分認識不同類型惡性血液病罹患感染的特殊宿主因素,采取感染與非感染患者之間隔離、病區物品及污染污物管理、患者營養狀況的管理以及口腔肛周與呼吸道的感染預防、加強心理護理等方法,盡量將感染率降低。結果證明,加強預防及強化護理管理后,總感染率由23.6%降低為20.5%,其中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感染率和感染歸因死亡率明顯降低,二者回顧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感染歸因死亡率的降低可能說明兩方面問題,即發生重癥感染的病例減少及感染直接引起的死亡病例減少。

對于血液科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除常規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細胞,縮短骨髓抑制期,降低感染發生的可能性外,從護理學角度看,還要積極尋找預防感染的措施,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3]。通過以上兩組對比分析發現,盡早積極采取一系列預防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繼發感染率,以下幾點尤為重要:(1)重視個性化心理護理,把心理干預納入護理常規,及時緩解或消除患者負面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通過健康宣教,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明確配合治療的意義,了解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繼發感染相關因素及預防治療方法,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強化病區護理管理,各種操作規范化;(3)化療前,即對患者實施各項防護措施,全方位減少患者接觸病原菌的機會,進而預防感染發生;(4)特別注意口腔、肛周、呼吸道感染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張士華,馬新娟.血液病護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51-165.

[2] 胡龍華,王文丁,賈坤如,等.血液病患者醫院感染與白細胞數關系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3):191-192.

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歸因方式;方差分析

作者簡介:高長松(1981-),女,云南騰沖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心理教研室,講師。(廣東 珠海 519090)明冬艷(1978-),女,云南騰沖人,騰沖縣第七中學,二級教師。(云南 騰沖 619707)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項課題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1ZY04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1-0133-01

歸因方式,又稱“歸因風格”或“解釋方式”,帶有特定的個性色彩,是指個體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或外部事件發生的原因習慣采用的解釋方式,對歸因方式的測定可以通過觀察個體對多個行為或事件的原因判斷來進行。[1]積極的歸因方式有助于大學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審視自己的認知風格、情感傾向以及及時更正自己的意志行為,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消極的歸因方式會讓人產生抑郁的情緒,怨天尤人,激發消極的行為方式,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就大學生的歸因方式展開調查,揭開大學生歸因方式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分層整體隨機抽樣大學生600名,由經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深入班級統一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58份,有效率為93%。其中男生288名,女生270名;大一97名,大二187名,大三181名,大四93名;城市295名,城鄉結合部120名,農村143名;獨生子女217名,非獨生子女339名;理工科學生195名,文科學生205名,藝術類學生158名。

2.研究工具

采用多維度—多歸因量表(MMCS)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2]該量表分別涉及關于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的因果信念,分為學業成就歸因和人際交往歸因2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分成4個維度,即能力、努力、背景、運氣。每個分量表24個題目,共48個題目,0~4的5級評分,總分為外控性得分減去內控性得分,分數越高,外控性越高。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研究結果表明,在成就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科隆巴赫a系數在0.58~0.80之間;在人際關系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科隆巴赫a系數在0.70~0.84之間。間隔1周至4月后的重測相關兩分量表分別為0.51~0.62、0.50~0.70。其中,在可控性維度上,可以將努力歸為可控,將能力、背景、運氣歸為不可控;在內外控維度上,將能力、努力歸為內控,將背景、運氣歸為外控;在穩定性維度上,可以將能力、背景歸為穩定歸因,將努力運氣歸為不穩定歸因。

3.研究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

二、研究結果

1.性別、獨生子女差異

由表1可知,大學生內控的能力因素及外控的運氣因素、背景因素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且男生在歸因方式的均分均高于女生,男生更傾向于外控。獨生子女學生除了努力因素,其余維度均分均高于非獨生之女,可二者之間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大學生歸因方式的性別、獨生子女差異(±s)

變量 統計值 內控 外控

努力因素 能力因素 運氣因素 背景因素

性別 男生 39.95±7.09 36.91±7.86 39.80±8.96 48.58±9.04

女生 39.07±7.27 33.68±6.87 35.30±7.62 45.14±7.46

t 1.450 5.146* 6.363** 4.871**

獨生子女 是 39.51±7.50 35.95±7.78 38.55±8.83 47.88±8.66

否 39.53±7.02 35.03±7.44 37.13±8.50 46.41±8.36

t 0.035 -1.374 -1.841 -1.950

2.生源、年級、專業差異

表2表明,不同生源的大學生歸因方式不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農村學生更努力。年級之間內控歸因的能力因素及外控歸因的運氣因素存在差異性,努力因素得分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呈下降趨勢,能力因素、運氣因素及背景因素得分呈上升趨勢。不同專業在內控及外控歸因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理工科學生在歸因方式各維度的得分均高于文科及藝術類學生。

表2 大學生歸因方式的生源、年級、專業差異(±s)

變量 統計值 內控 外控

努力因素 能力因素 運氣因素 背景因素

生源 城市 39.29±7.17 35.65±8.07 37.90±9.21 46.93±8.89

城鄉結合部 39.36±6.24 35.61±6.62 37.86±7.84 46.93±8.19

農村 40.15±7.93 34.50±7.22 36.83±8.02 46.89±7.92

F 0.724 1.194 0.815 0.001

年級 大一 40.66±6.94 34.97±7.71 35.87±9.14 46.60±8.90

大二 39.24±6.87 33.60±7.76 36.68±8.50 46.01±8.62

大三 39.83±6.60 36.51±6.45 38.62±7.45 47.76±6.80

第5篇

關鍵詞:補考大學生;成就歸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6)12-0060-02

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歸因,直接影響其學習信心和對前途的期待。學業成功與失敗是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經常遇到的,不同的歸因傾向會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體驗,由此而產生不同的學習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歸因傾向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研究補考大學生的學習成就歸因情況,對于教師運用教育與引導的方法,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積極的歸因,提高學習成績,促進補考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一 對象和方法

l 資料來源與對象

在某大學教務處老師的協調組織下,選取文(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專業)、理(應用數學、物理學專業)、工(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醫(臨床醫學、護理學專業)、經(經濟學專業)、管(教育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法(法學專業)等7個學科門類12個專業班級2004級本科學生,以2005―2006學年(大二)第一學期期末課程考試在校第一次出現不及格需參加補考的125名學生為補考組,以每一位補考學生所在班級的學習條件相近,共選取125位同學作為對照組,進行大學生學業成就的自我歸因調查。

2 研究方法

2.1 對兩組學生用“多維度一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中關于學業成就歸因量表進行測試,對兩組學生的學業成就心理控制源進行比較分析。MMCS中關于學業成就的項目24個,提出四類歸因,即內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外控性的運氣與背景。為避免負分數,筆者對記分方案作了調整,并按總加量表形式來確定總分。調整后,對應用于外控性12個項目從“不同意”到“同意”的等級賦分分別用0~4進行五級記分,但對內控性的12個項目,從“同意”到“不同意”用0~4的五級態度記分法。這樣,測驗總分在0~96分之間;分數越高,外控性越強;分數越低,內控性越強。

2.2調查數據用EXCEL2000錄入并整理,用SPSSl2.0軟件對兩組樣本進行了配對T檢驗、X2檢驗的顯著性差異等統計學分析。

二 結果

2.1 調查補考人數125人中,其中男生71名,占56.8%;女生54名,占43.2%。對照組125人中,男生65名,占52.0%;女生60名,占48.0%。

2.2所有被測試者在MMCS上的得分最小是12分,最多是89分。補考組平均得分為51.11±13.87分,對照組平均得分為38.70±12.19分,兩者有統計學的顯著差異(t=4.48,P

2.3由于“多維度一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中關于學業成就歸因量表國內尚無標準的常模,本研究在大量文獻查閱的基礎上,確定以得分高于60分者為外在控制型,得分低于40分者為內在控制型。根據確定的內外控制型的劃分標準,分別計算出外在控制型人數比例,補考組為27.60%,對照組為18.40%,兩者差異不顯著(P>0.01);內在控制型人數比例,補考組為20.80%,對照組為41.60%,兩者差異顯著(X2=18.60,P

從被調查大學生的自我學習成就歸因測試結果看出:(1)從兩組被試在MMCS上的得分均值比較來看,補考組學生對學業成就內在歸因的傾向性和對照組內在歸因的傾向性有顯著性差異。(2)當把對照組看成是學生總體的一個有效樣本時,則可認為學習成績相對好的同學傾向于內在歸因,補考組的同學則傾向于外在歸因。

三 討論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ernard Weiner,1974)以成敗行為的認知成分為中心,提出了一個歸因模型。他認為,個人對成敗的解釋不外乎以下四種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務的難度;(4)運氣的好壞。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個人特征的“內控性原因”;難度和運氣則是表示環境因素的“外控性原因”。調查顯示:補考組MMCS得分與對照組兩者差異顯著(P

傾向于外在歸因的學生會弱化學習成就及其學習動機,傾向于內在歸因的學生則有助于其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的提高??荚囍蝎@得好成績,被歸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這些內部原因,個人會感到愉快并會繼續爭取成功;被歸因于試題太容易或運氣比較好等外部原因,個人將不會通過努力學習而獲得再次成功,而是等待下一次的好運氣??荚囍谐煽儽容^差,被歸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這些內部原因,會對個人的自尊產生消極影響,并會削弱以后對成功的追求;被歸因于試題太難、太偏或運氣不好,一般不會影響個人的感覺,也不會影響原有學習的努力程度,但也不易出現制定新的更高的學習目標和成功追求。

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除自我成就歸因因素外,還與個人專業學習興趣有密切關系。由于筆者研究視角的局限,本文為消除由于個人學習興趣等原因導致多次多門出現不及格現象混雜因素的影響,特選取2004級大二在校期間第一次出現補考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補考大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成就歸因因果關系以及學習成就的歸因因素,為指導補考大學生積極正確歸因,促進其健康成長提供依據。

四 對策建議

1 引導學生全面歸因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補考產生的原因,從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務的難度、運氣的好壞等方面做一個客觀的評價,做出全面的分析。對較易控制的不穩定因素,加個人努力程度方面,引導學生做全面深刻的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及和成績好的同學之間的差距。這樣有利于補考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為新的學習目標加倍努力。

2 指導學生積極歸因

當學生學習取得成功時,可把其歸功于“自己的努力”這一不穩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這樣會啟發自己,今后想進一步取得成功還必須繼續努力;還可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強,從而使自己產生一定的滿意感,增強成功學習的信心。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務容易或這次運氣好,因為這些都屬于外部因素且不可能控制,從而提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而應該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當學習失敗時,引導學生不要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行,從而產生自卑感。而應多想想,這次失敗可能是由于任務過難或運氣不好,純屬一次偶然事件,或可能是自己在這方面努力的程度還不夠,學習方法不當,或是情緒狀態不佳等因素導致的,需要再調整學習方法和情緒狀態,花大力氣,從而進一步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要求等。

3 進行團體歸因

這種歸因技能類似于醫學上的集體會診。因為個人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再加上歸因者某種動機或自尊心的影響,往往會增添一些主觀色彩,易產生歸因誤差。為此,輔導員老師有必要以團體討論的方式,如召集補考的學生進行團體歸因,或者以學習組的形式對成員學習進行逐一的討論分析,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認知別人的歸因和別人對自己的認知歸因,正確認識自己。

4 對學生歸因進行及時強化或矯正

當學生做出積極歸因時,指導老師要及時加以肯定,給予強化。當學生做出消級歸因時,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加以矯正,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歸因傾向。同時,要教育學生辯證地看待成敗得失,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渴望成功。創建鼓勵成功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追求成功中前進,在克服挫折中成長,形成一個學習成就歸因與行為的良性循環模式。

5 針對性的輔導

補考大學生在學校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資料顯示,補考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明顯高于普通大學生。因此,作為指導老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從各個方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于不同的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去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其面臨的具體問題,使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或者放下包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收稿日期:2006-07-11

作者簡介:范亞峰(1972-),女,陜西禮泉人,實驗中心副主任,實驗師,從事教育學心理健康研究。

第6篇

【關鍵詞】護理不良事件;歸因分析;護理管理

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違反職業者被期望的標準而導致的事件[1]。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是影響患者安全和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安全管理,以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是護理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歸因就是尋找已經產生某種行為的原因,通過分析的過程來尋找可能歸屬的某一種原因,用歸因理論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有助于及時發現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所在進行干預,以減少或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統計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共59例。按護理不良事件不同類別分類統計,進行資料整理。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59例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一般描述性統計及百分率。

2 結果: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管路滑脫27例,占45.76%,給藥錯誤14例,占23.72%,壓瘡10例,占16.94%,燙傷4例,占6.77%,標本采集事件2例,占3.38%,護理服務投訴2例,占3.38%。

3 討論

3.1 重癥醫學科是集中收治各類危重患者的場所,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護理風險管理是重癥醫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現有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評價和處理,有組織、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因此,主動無責上報是實現風險管理的前提。

3.2 歸因分析 調查顯示,在59例護理不良事件中,管路滑脫發生頻率最高27例,占45.76%,居重癥醫學科護理不良事件首位。分析原因:①醫生對鎮痛鎮靜認識不足:躁動患者未給予鎮靜、或鎮靜不足或只鎮靜未鎮痛,導致患者因躁動致管路滑脫或拔出占首位,為10例.因此帶管患者需加強與醫生溝通,及時給予有效鎮痛與鎮靜,防止患者因躁動導致管路滑脫。②管路固定方法不正確或固定不牢固導致脫管3例,如1例術后氣管插管患者只用膠布固定,未用寸帶進行雙固定導致脫管。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當是管道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2]固定方法應正確穩妥,保證做到有效雙固定。③溝通和評估不到位導致管路滑脫6例:如清醒患者不耐受人工氣道或鼻胃管而自行拔管。護理人員溝通不良和評估不足是導致管路滑脫的又一個主要因素,有研究發現,住院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對醫療護理服務缺乏風險意識,較少主動采取維護自身醫療護理安全的行為[3]。因此應加強對清醒患者的安全教育,告知患者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及脫管的危害,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同時護士應準確評估患者有自拔管路的高危因素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給藥錯誤14例,占23.72%。分析原因:①制度執行不力: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和違規操作是導致給藥錯誤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床邊使用微量泵治療時,未進行雙人核對,導致給藥劑量輸入錯誤4例,或者參數輸入完畢后未按“運行”鍵,導致延遲給藥4例。因此需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職業安全教育,認真落實查對及床邊雙人核對制度,防止執行劑量不正確。②人力資源不足:未根據日住危重患者數安排足夠的人力,導致護士“趕”工作,壓力過大使得護理人員產生疲憊感[4],表現為職業敏感性下降,不按護理常規去工作,交接、核對工作流于形式,如轉抄醫囑時,將劑量、用法抄錯4例,管床護士執行時未按規定進行核對導致給藥錯誤。改進措施:首先實行彈性排班,保證治療護理高峰時段人力充足,降低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③護士安全防范意識淡?。簣绦嗅t生非搶救時的口頭醫囑,醫生因忙或其他原因忘記補寫醫囑時,造成無醫囑用藥3例。因此應加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應加強與醫生的溝通,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出現非搶救時的口頭醫囑,如因特殊情況出現非搶救時的口頭醫囑,醫護應相互提醒及時補寫醫囑,避免出現無醫囑用藥。

壓瘡10例,占16.94%,居第三位。①高?;颊咭蛩兀喝缫虿∏榧爸委熜枰荒苓M行翻身的患者或者因嚴重營養不良導致患者皮膚抵抗力下降等致壓瘡5例,占50%,因此應認真評估,篩查高?;颊?,認真填寫壓瘡評估表,使用壓瘡墊、減壓敷貼,嚴格交接班。②高風險時段因素:夜班發生壓瘡6例,占60%,這可能與夜間護士相對較少或者因夜間護士長不在崗缺乏監管有關,因此適當增加夜班人數,同時提高護士慎獨修養。

燙傷4例,占6.77% 其中1例是家屬探視時擅自使用電熱水袋燙傷,1例是使用TDP治療時燙傷,1例是使用腸內營養加熱器燙傷,1例是護理員給患者泡腳時燙傷。分析原因:①宣教工作不到位,因此應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避免家屬擅自給患者采取任何護理措施。②工作流程有缺陷,如腸內營養護理流程沒有規定加熱器的放置位置,給患者泡腳時沒有規定量水溫,儀器設備管理流程沒有規定故障設備必須及時粘貼“故障”標示等,因此及時改進護理工作流程以防止再次出現此類護理不良事件。

標本采集相關事件2例,占3.38%,均因低年資護士用錯試管導致再次采血引起。因此應做好傳、幫、帶。同時將各種標本所對應試管粘貼于試管放置處,加強目視管理,從而降低護理風險。

護理服務投訴2起,占3.38%,均因溝通不到位引起,重癥醫學科實行的無陪護制度,使護士與患者家屬接觸少,對家屬的需求了解較少,因此需提高護士的語言溝通能力,提高服務意識。

4 結論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是護理質量的客觀因素之一[5].建立主動無責上報體系,有助于護理管理者及時發現和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找出容易因個人差錯而影響全局的不良因素,進而有效地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歸因分析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護理管理,通過統計分析,可以發現事件發生的原因,并針對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使護理安全質量得到提高。這是護理安全發展的方向,有待于護理人員共同去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手冊.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81.

[2]唐紅娟,唐笑青.NICU管道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81-182.

[3]萬學英,范芹.住院患者自身醫療護理安全行為維護現狀的調查.護理學雜志,2010,25(2):76-78.

第7篇

【關鍵詞】大學生 歸因方式 主觀幸福感

一、引言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是積極心理學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人們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認知性的整體評價,在這種意義上,決定人們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實際發生了什么,關鍵是人們對所發生的事情在情緒上做出何種解釋,在認知上進行怎樣的加工。

歸因方式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之一,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它可以分為控制源和穩定性兩個維度。前人主要研究了歸因內、外控傾向性與主觀幸福感中消極情感(如抑郁)的關系。大多數研究結果認為,外控與抑郁呈正相關,而內控制則體驗到較低水平的消極情感。以往研究在考察二者關系時,只是探查了歸因方式對主觀幸福感消極情感(如抑郁)的預測作用,并沒有對主觀幸福感進行全面考察。本研究試圖驗證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在河南師范大學本科不同年級隨機抽取400名被試,回收試卷為382份,有效試卷問368份。男生184名占總體的50%,女生184名占總體的50%。

(二)研究工具

1.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

總體幸福感量表量表共有33項,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本研究采用了前24道,用五點計分的方式考察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本量表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48和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0.88,內部一致性系數在男性為0.91、在女性為0.95。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57。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口學變量,如年紀、性別、專業等。

2. 人際歸因方式方式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人際歸因方式問卷,取自Lefcourt等編制的多維度―多向歸因量表(MMCS)的一個分量表。人際歸因方式包括能力、努力、情境和運氣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各包含6個題項,前三題代表成功經驗,后三題代表失敗體驗。問卷采用五級計分法。本研究中各維度之間的內部一致性是0.580。

3. 施測過程

采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測量。當場回收問卷,施測無時間限制,一般都在15分鐘內完成。在量表施測的同時獲得被試的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如年級、性別、生地源等。

三、結果

1. 不同性別、年紀、專業大學主觀幸福感差異性檢驗的結果顯示:女生主觀幸福感得分的平均數略高于男生,但未達到顯著水平(t=-0.519,p>0.05)。主觀幸福感在年紀中的差異也不顯著,在大二年紀的主觀幸福感略高于其他年紀,大三年紀的主觀幸福感相對較低,可能與即將面臨考研與否的焦慮有關。主觀幸福感在專業上也不存在顯著差異(F=1.027,p>0.05),理科生的主觀幸福感略高于其他專業。

2. 不同維度的人際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比較的結果顯示:在對成功進行歸因時,多做出的是能力和努力,即傾向于作內部歸因;在對失敗進行歸因的時候多進行的是運氣和努力,在自己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足才導致了失敗,個體的羞恥和內疚的心理就會產生,但是這是暫時的感覺,會使個體在以后的行動中作出更多的努力,盡量去爭取成功,這可以減少負性情緒,降低焦慮、緊張的水平,對主觀幸福感不會產生太深的消極影響。由內外控總分的均值可以判斷,大學生進行的歸因的方式更多的是內歸因,即認為是能力和努力的影響。

四、討論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的狀況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女生的幸福感水平略微高于男生,但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這可能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父母對待女生的可能會情感溫暖、給予更多的信任和鼓勵。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年紀、專業上的狀況分析。

本研究沒有發現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專業上的顯著差異。但在大二年紀的主觀幸福感得分略高于其他年紀的得分,大三年紀略低于其他年紀的得分。這與前人研究的結果不略有差異。這可能與大學生在大三面臨考研、就業等壓力的加大有關。同時大學生在也會因此帶來些負性事件,造成心理上的失落,對其主觀幸福感難免會產生影響。

(二)大學生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大學生不同歸因方式均與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相關。大學生在進行歸因的時候更多的是進行內歸因,認為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影響。凡是把幸福與否歸因于努力這個可控的穩定的內部因素的大學生,其幸福感較高;反過來就是說,那些幸福感較高的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努力意識也較強。

本研究也發現,能力歸因對幸福感的影響不如努力的大。歸因研究的價值在于通過分析個體對造成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的認知傾向,更好的把握未來可能的行為模式,當個體把原因歸為自己的能力的水平這個不可控的內部因素時,個體行為改進的可能性則很小,這可能就是能力與幸福感相對低相關的原因所在。

五、結論

1.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不存在性別、專業、年紀的顯著差異。

2. 大學生不同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相關。

3. 大學生對幸福感多進行的是內歸因,即認為是能力和努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展望

Abstract:The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Good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 provide interpersonal support to them,which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a measure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domestic researches o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es as well a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aiming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life and provid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e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research prospect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這充分說明了人際關系對每一個人的重要性。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是其人際支持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并間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及整個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1]因此,研究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和諧校園的建設、社會有用人才的培養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諸多研究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就我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的成果進行整合和述評。

1.我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概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學分制的實施、第二專業的開設、全校性選修課的增加均使得原來行政班級的功能弱化,班級不再是大學生生活的微系統。而宿舍的重要性顯現出來,成為對大學生產生直接影響的微系統。[2]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不僅可以讓宿舍成員滿足心理需要;也可以促進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增進對他人的了解。而不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則會讓人感到壓抑、焦慮、煩惱等,影響其正常的生活與學習。

綜合目前有關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認識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1.1宿舍人際關系的概念

宿舍人際關系是宿舍成員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結成的以精神關系為主要內容,以語言、思想、知識、情感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結成的關系。[3]楊榮(2005)指出:宿舍人際關系是指學生在校期間與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動中形成的心理關系。[4]以往的研究沒有對宿舍人際關系下一個明確的定義。

1.2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

丁劍指出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其他人際關系的區別在于:高度集中性、交錯復雜性、易沖突性及影響的深遠性。[5]

同時,宿舍具有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兩重性。作為正式群體,大學宿舍是高校組織管理中最小的子系統,每個宿舍成員都必須遵守組織紀律或宿舍制度。作為非正式群體,大學生在宿舍里可以自由地支配時間和選擇活動方式,可以自己處理個人的事情。因此,大學生宿舍既可以是高度心理相容的群體,也可能是心理不相容的群體。[6]

1.3宿舍人際關系的測量

關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測量的研究主要有:楊榮[4](2005)針對師專生的宿舍人際現狀自編的問卷包括宿舍人際關系主觀體驗滿意度、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歸因傾向以及應對方式三個方面。吳連海,錢蘭英[7](2007)編制的宿舍人際關系質量量表包括宿舍人際情感融洽、宿舍人際行為溝通、宿舍人際區域差異、宿舍人際擾他影響。

就目前文獻來看,學術界關于宿舍人際關系的量表的維度和項目沒有統一的規范,對宿舍人際關系沒有一個系統、標準的評定。往往已編制量表無常模,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2.我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主要內容

目前,關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本身的研究;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其他相關因素的研究。

前者主要集中于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特點的縱向變化和橫向比較、對策分析、個別院校的現狀研究等。而后者主要集中于父母教養方式、人際歸因、主觀幸福感等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

2.1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研究

2.1.1人口統計學變量

對于宿舍人際關系人口統計學變量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年級差異、性別差異、生源差異、是否為獨生子女差異、專業類別差異等的研究。但由于各自研究選用的測量工具和樣本不一,得出的結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吳連海,古全美(2008)[8]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整體不存在性別和學科差異,但在個別因子上男女和文理科學生存在差異,并且認為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歲年級的變化大致呈V型。王甫勤(2008)[9]研究發現,寢室人際關系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學科、年級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2.1.2管理制度

陳青萍(2002)[10]的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組合的宿舍氣氛好于性格特征相同的宿舍,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混合宿舍人際關系融洽程度優于同專業的學生宿舍,并因此建議學校實行互補式的搭配住宿方式。岳慶利等(2004)[11]的研究表明,學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會化管理水平、院系輔導員的重視、班級自身的管理等并沒有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顯示體育大學生對外來因素介入宿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強烈,宿舍生活自主化傾向明顯,需要加強引導的力度。

第9篇

【關鍵詞】 幸福;自我評價(心理學);統計學;學生;貧困

【中圖分類號】 R 161.5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59-02

主觀幸福感是對生活滿意度和個體情緒狀態的一種綜合評價,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歷來受到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多數研究顯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文主要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和專業的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與非貧困大學生之間的差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畢節學院、邢臺學院、池州師專、中國海洋大學、昌吉學院、重慶大學、淮南師范學院、江西農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與層次的大專院校9所進行調查,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貧困生有效問卷708份,非貧困生問卷345份,非貧困生來自同時測試的學?;虬嗉?。貧困生的篩選條件為:(1)按照每所學校所界定的貧困大學生的標準來選??;(2)依據輔導員的評價以及領取學校貧困大學生補助金的人員名單進行輔助區分;(3)問卷中設置不同層次的家庭收入,由學生自填輔助篩選。被試的專業除醫學類外,其他各個專業都有涉及,如農學、化學、物理學、國際貿易、中文、化工、藝術、法律、電子、信息、機電等專業。

1.2 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1]測查受試者目前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該量表包含2個部分:總體情感指數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傮w情感指數由8個項目組成,分別從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內涵;而生活滿意度只有1項。根據國內姚春生(1995)等[2]的資料,該量表的重測一致性系數為0.849,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7。

采用SPSS 12.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運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 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以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情感指數為因變量,以年級、專業和性別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專業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和情感指數上主效應顯著,而年級與性別在幸福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上交互作用顯著;專業與年級在幸福感指數和情感指數上交互作用顯著,性別和年級在各個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專業在情感指數和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上的主效應檢驗 將所調查的專業分為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類,由多元方差分析可知,專業在情感指數、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上分別存在主效應。見表2。

事后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情感指數上表現為藝術>工科>理科>文科,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上表現為藝術>工科>文科>理科。

2.3 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比較 見表3。

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家庭收入對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非貧困生的總體情感指數均值高于貧困生總體情感指數均值,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在生活滿意度上,2組之間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貧困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貧困生。

3 討論

張玲[3]發現,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各人口統計學變量間的差異都不顯著;余鵬等[4]對普通大學生的調查結果也發現,主觀幸福感不存在性別和專業差異。筆者的研究也顯示,年級和性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顯著,但在專業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上專業間的差異與情感指數相似,表現為藝術>工科>文科>理科。由于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由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組成,故情感指數對幸福感指數的預測更大,與前面稍有不同的是工科與文、理科之間的差異顯著,文科高于理科,說明工科和文科的生活滿意度較高。同時證明了主觀幸福感更多的體現是主觀上的情感體驗,而不是由滿意度決定。

該研究發現,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在幸福感指數、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情感指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都是非貧困生高于貧困生。佟月華[5]的研究發現,低收入大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整體情感指數和幸福感指數顯著低于普通大學生,低收入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與普通大學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生活滿意度上與嚴標賓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都認為生活滿意度上的差異是由于貧困生的經濟狀況不能滿足當前學習和社交方面的需要而對生活表現出的態度,他們為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信,但同時衣著、學習條件上與普通學生的差異導致對生活的不滿,引感上的消極體驗。

4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82.

[2] 姚春生,何耐靈,沈琪,等.老年大學學員主觀幸福感及有關因素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9(6):256-257.

[3] 張玲.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4] 余鵬,宿淑華,李麗.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10):43-44.

[5] 佟月華.低收入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4):294-295.

第10篇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抑郁;喹硫平;舍曲林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9-0048-02

精神分裂癥臨床常見,認知功能損害為主要的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在精神分裂癥中抑郁為一種常見的癥狀,患病的任何時期均可能出現并對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病情嚴重時患者可能會有自殺行為發生[1]。雖然目前關于是否能夠采用抗抑郁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的抑郁癥狀進行治療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但是相關報道表明,其效果較為顯著。我們對近期來我院就診的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喹硫平聯合舍曲林進行治療,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17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疾病的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2],所有研究對象均資料完整。其中男112例,女58例,年齡21~57歲,平均(38.5±6.3)歲,首診年齡20~45歲,平均(34.1±5.8)歲,病程1.5~16年,平均(7.94±1.18)年。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8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并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所有的研究對象在納入研究前均經過1周的藥物清洗期。對照組患者采用喹硫平(生產單位: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742,規格:100 mg)進行治療,以50 mg/d作為藥物初始劑量,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用量,1周內增加至(600~750)mg/d;觀察組患者采用喹硫平聯合舍曲林(生產單位: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41,規格:50 mg)進行治療,喹硫平的使用劑量及方法同對照組,舍曲林以50 mg/d作為藥物初始劑量,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藥物用量可增加至100 mg/d。所有藥物的服用方法均為午、晚兩次,治療時間為8周。在試驗過程中其他的不在治療方案之中的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停用。如果患者失眠嚴重則對癥處理,可以使用普唑侖或氯硝西泮進行治療,采用鹽酸苯海索對試驗中有急性肌張力障礙等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治療。

1.3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評定

治療效果的評定使用PANSS[3]、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4],分別于基線、治療后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評定1次,不良反應的評定使用副反應量表(TESS)[3]。觀察組患者在入組時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及心電圖檢查等項目。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中所得的數據均輸入計算機,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包,本次研究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方差分析對計量資料的多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的兩組進行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比較,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AN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Kay’s得分在第2周末、第4周末及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對照組第4周末、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觀察組患者陰性癥狀得分及PANSS量表總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對照組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各時間點CGI評分比較

觀察組CGI評分第4周末、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對照組在第8周末與基線比較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采用TESS量表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評定,其中惡心、口干、震顫及便秘、頭暈等為兩組患者較常出現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觀察組9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9(9/85),對照組13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29%(13/8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1,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等均會受到抑郁癥狀的嚴重影響。精神分裂癥伴發抑郁癥狀會使患者具有較差的預后,復發率增加,甚至會增加患者發生自殺的風險[2,5]。有報道表明,與單獨采用抗精神病藥物對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比較,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聯合舍曲林具有較好的效果,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6],治療時間縮短,在SSRI類抗抑郁藥物中表現尤為明顯。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Kay’s得分在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伴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療使其抑郁癥狀有明顯的改善,該作用可能由喹硫平直接產生,喹硫平對抑郁癥狀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過拮抗α2腎上腺素受體、5-HT2A受體及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完成;也可能由去甲喹硫平間接產生,去甲喹硫平可能通過拮抗NET、5-HT2C受體及部分激動5-HT1A受體起到對抑郁癥狀的改善作用[8,9]。舍曲林能夠抑制5-HT的再攝取,在SSRI中,舍曲林是僅有的一種能夠顯著抑制多巴胺再攝取的藥物[7]。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陰性癥狀得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喹硫平聯合舍曲林能夠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得到有效快速的改善,安全性較高[10,11]。

綜上所述,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喹硫平聯合舍曲林治療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效果比單獨應用喹硫平治療更快,使患者抑郁癥狀及陰性癥狀更早地得到改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武,胡春鳳,詹來英,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測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 精神醫學雜志,2012,25(2):89-91.

[2] 雷小燕.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肽普蘭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5):64-65.

[3] 程闖,張新風. 阿立哌唑合并康復訓練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34-36.

[4] 馬筠,李軼琛,李毅,等. 阿立哌唑替換利培酮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響[J]. 精神損傷與功能重建,2013,8(2):127-130.

[5] 侯凌峰,張東升,王小紅,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病期癥狀歸因分析[J]. 山西醫藥雜志:上半月,2012,41(11):1137-1138.

[6] 王仁峰,唐茂芹,米國琳,等. 喹硫平合并合曲林治療伴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照研究[J]. 精神醫學雜志,2012,25(6):427-429.

[7] 陳哲.舍曲林臨床應用現狀[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3):283-284.

[8] 周多斌,劉麗娜. 奎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對照研究[J].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22(5):329.

[9] 薛愛蘭. 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對早期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122-123.

[10] 金雅君,陳致宇. 國產舍曲林與進口舍曲林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照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9):50-51.

第11篇

【關鍵詞】大學外語學習者 負動機 影響因子 比較研究

引 言

負動機是由于外部因素及與之相關的內部因素影響而造成的學習動機下降。在外語教學中,負動機的內涵有三個前提:①外語學習者應具備原有動機基礎,有學習和運用目標語言的興趣與意愿;②負動機是由外部負面因素的直接影響或由外部因素引致學習者內部因素的消極蛻變而導致的學習動機下降,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轉移有本質區別;③負動機現象用于描述外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下降或衰退過程,具備可逆性,其動機恢復過程被稱為 remotivation,而學習者外語學習動機的完全喪失“去動機”,則無法恢復。因此,負動機指由于外部因素的負面影響而直接引發抑或因外部因素引起內部因素的負面變化而導致的原有動機下降。

本研究將以陜西某中醫學院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為對象,探索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負動機現象。

實驗設計

1.實驗對象

本研究實驗對象為220位陜西某中醫學院全日制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大學一年級120名學生和大學三年級100名學生,所有的學生均來自醫學相關專業。

3.實驗工具和過程

該問卷是依據D?rnyei(2005)負動機研究框架所采用的問題改編而成,所有的負動機因素歸納為四大類,有教師、學習者、教材和學習環境。每一個大類都包含五個基本項,所有的問題都來源于D?rnyei的負動機研究模型。本實驗共發放問卷 220 份,回收有效問卷220 份。

本實驗由兩階段組成。第一階段采用書面反饋的方式,觀察和歸納受試的負動機狀況。第二階段為自編調查問卷表,問卷表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并結合第一階段的定性分析結果進行改編,力圖囊括各層面負動機影響因素。在正式實驗前,曾進行問卷預測以修正部分題項,最終確定題項 20 個,預測的問卷整體信度值(Cronbach α)達到 0.79。

3.數據收集

第一階段書面反饋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定性解析,第二階段的問卷數據采用SPSS20.0 進行統計分析和 t 檢驗,最終獲取的定性、定量結果互相驗證、互為補充。

結果與探討

1.負動機因素問卷調查

參與填寫問卷的有220名學生, 有效問卷為220份,在這220份問卷中有191名學生認為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存在負動機。在之后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到主要影響的負動機因素依次為:教師因素(占總體比例6%)、教材因素(占總體比例的19.1%)、學生因素(占學生總體比例的21.4%)和學習環境(占總體比例的40.5%)。在四個負動機影響因子中,學習環境成為最主要的負動機影響因子。而教師因素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是影響學生的主要負動機因素。在學生因素方面,個人信心、個人努力和學習策略成為學生主要負動機因子,但是這個結果與周慈波(2012)、D?rnyei (2005)的研究均不一致。在教材因素中,“教材中設計的交際活動不多”這一因素成為學生的主要負動機因子。在學習環境因素中,學生普遍認為,“學習英語與將來所從事的工作不相關”這一因素成為主要的負動機因子。綜合上述,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普遍受到教師、學生、教材和學習環境四個負動機因素的影響。

2.兩個年級三個不同水平組之間的橫向比較

為比較兩個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到負動機影響程度差異,筆者對兩個年級學生的負動機影響程度進行了橫向和縱向比較。在橫向比較中,首先把研究對象分為三個不同的水平組:一年級的學生根據其高考英語成績把他們分為高中低三個水平組;三年級的學生根據其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分為高中低三個水平組,兩個年級各個水平組所占的比例(如圖1)。

首先對大學一年級的三個不同的水平組之間,受到的負動機影響程度進行比較,用單因素ANOVA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三個不同的水平組在學生因素方面的p值低于0.05,存在顯著差異;在其他三個因素方面的p值均高于0.05,三個水平組在三個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對三個不同的水平組進行比較,用單因素ANOVA進行比較分析,(如表2)。發現,一年級的學生三個不同水平組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只有在學生個人因素中三個水平組之間的差異顯著,P值為0.000。之后對三個不同的水平組的均值進行比較在教材因素中,高分組的均值(3.44)高于中間組的均值(3.40),而中間組均值高于低分組均值(3.06),說明在教材因素中,高分組的影響程度要低于中間組和低分組;在學習環境因素方面,高分組的均值(4.07)要高于中間組的均值(3.64)和低分組的均值(3.38),說明在學習環境因素中,中間組的影響程度要低于低分組和高分組;在教師因素中,低分組均值(4.09)高于中間組的均值(4.069)和高分組(4.066),說明在教師因素中低分組受到的影響程度要低于中間組和高分組。在本研究的數據處理中,均值越高代表受到的因素影響的程度越不明顯。

之后對大學三年級的三個不同水平組進行比較,用單因素ANVOA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3),三年級的三個不同水平組在受到四個負動機因素的p值均高于0.05。說明在三年級的三個水平組受到四個負動機影響程度差異不顯著。

在大學三年級的三個分數組之間的sig值均大于0.05(如表3),在統計學上沒有意義,三個分數組在這四大類負動機影響因子中差異不顯著。之后對這四大類負動機影響因子的均值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教師因素中(如表4),中間組的均值(3.48)略高于高分組(3.18)和低分組(3.41)(如表4),在大學英語學習中,中間組受到教師因素的影響要低于低分組和高分組,高分組受到教師因素影響比較嚴重;在學生個人因素上,高分組的均值(2.70)要高于中間組(2.60)和低分組(2.42),在英語學習中出現負動機的歸因中,高分組傾向于歸因一些外部因素等可控制因素,而低分組和中間組更多歸因于自身因素;在教材因素方面,高分組的均值(3.03)高于其他兩個組,高分組的學生受到教材的影響要低于中間組和低分組;在學習環境方面,高分組的均值(3.13)低于低分組(3.27),低分組均值同時高于中間組(3.25),高分組和中間組受到學習環境的影響要高于低分組,說明在學習環境因素中,低分組受到的影響程度要高于高分組和中間組。

3.大學一年級和三年級負動機影響程度的縱向比較

表5中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到負動機影響因子影響差異顯著。如上表格四大類因素的sig值低于0.05,在統計學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兩個年級的均值比較,發現在四大類影響因素中,三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到的負動機影響程度都要比一年級的學生程度深。

在橫向對比中,把兩個年級分成三個不同的分數組,代表不同的英語學習水平。在兩個年級三個不同分數組的學生中,可以看到其受負動機影響程度的差異不顯著;在一年級不同組的橫向比較中,因學生個人因素造成的差異sig值為0.000,低于0.05,說明三個水平組之間存在的差異顯著;在后面的多重比較中,可以看到低分組的學生和高分組的學生在個人因素負動機影響之間的sig值為0.00,小于0.05,在統計學上,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在大學三年級的三個分數組之間的sig值均大于0.05,在統計學上沒有意義,三個分數組在這四大類負動機影響因子中差異不顯著。綜上所述,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受到教師、教材、學生個人和學習環境四個負動機因素的影響,并且在兩個年級受到影響程度差異顯著:兩個年級的三個不同的水平組,只有中間組存在的差異顯著,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差異不顯著。

教學啟示與建議

對兩個年級的負動機影響因子及影響度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負動機,而且比較嚴重。這與國內的研究均一致(劉靜,2011;張凡,2011;王靜,2011;于瑩,2012)。造成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因素有很多種,比如教師因素、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不友好的課題環境和枯燥乏味的教材等。因此應尋求一些實用可行的方法去減輕或消除學生的負動機或者增強學生的動機。

第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確定其長期及短期目標,肯定并鼓勵學生短期目標,讓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功快樂,是教師的責任。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英語學習中的負動機因素的影響,從而獲得更多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第二,創造寬松活潑的語言學習環境。創造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首先體現在教師對課堂的組織和管理上,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降低學習中的焦慮度,是減少“語言學習環境”負動機因素的影響,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

第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教學材料的選擇也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針對學習的學習興趣,對教材進行充分地補充和發掘,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聲光動畫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融入到課題中,成為對教材講解的有力輔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材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結 語

本實驗嘗試探索教師、學習環境、教材和學習者四類負動機影響因子對非英語專業不同年級外語學習者的不同影響程度,對比兩個年級受試的負動機表現及其影響程度差異,以期為高校外語教育實踐者提供有效借鑒。但是,對于社會因素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負動機的影響沒有涉及,這也是我們以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Arai K.What ‘Demotivates’ Language Learners? Qualitative Study on De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Learners’ Reactions[J].Bulletin of Toyo Gakuen University,2004(12):39-47.

[2]Do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in action [M].London: Longman,2001:156-174.

[3]Gorham & Christophel.Students’ perception of teacher behaviors as motivating and demotivating factors in college munication Quarterly,1992(4):239-252.

[4]周慈波,王文斌.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中國外語,2012(1):48- 55.

[5]潘正凱.高職院校英語學習者動機衰退現象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9:1-109.

第12篇

方法:選擇10例接受正畸-正頜聯合治療(正頜外科手術術式均為上頜Lefort Ⅰ型截骨術+雙側下頜升支矢狀劈開切骨術+頦部成型術)的伴有下頜左右不對稱的成人骨性Ⅲ類錯牙合患者,分別在術前1個月(T0)和術后6個月(T1)進行三維CT(3DCT)掃描。在CT后處理工作站中進行三維模型重建,確定軟組織標記點和變量并測量計算,從而進行三維頭影測量分析。結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顯矯正,口內牙牙合關系理想、穩定。術后軟組織變量的測量結果:鼻基底寬度、鼻翼寬度和上唇峰寬度明顯增大;口角寬度、下頜寬度、頦唇角和下頜寬度角明顯減?。簧洗郊邦W部的不對稱率明顯改變。結論:①伴有下頜骨不對稱的骨性安氏Ⅲ類錯牙合患者雙頜手術后,其軟組織在三維方向上各項測量指標均有明顯改變,患者的軟組織外貌得到明顯改善;②三維CT可以更精確的反映出頜面部軟組織的特征,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骨性Ⅲ類錯牙合;軟組織;雙頜手術;三維重建頭影測量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277-04

3-Dimensinal 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cephalometric analysis after bimaxillary surgery in skeletal Angle Ⅲ

YIN Xiao-juan,ZHANG Miao-miao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Hae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erbin 150001,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3-dimensional cephalometric changes in the soft tissue of the skeletal classⅢ malocclusionpatients with facial asymmetry by orthodontic-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samples consisted of 10 audlt Skeletal classⅢ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surgical treatment using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Maxillary Osteotomy Lefort Ⅰ+Genioplasty.3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s were taken 1 month before (T0) and 6 months after (T1) bimaxillary surgery.Re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mode is in CT post-processing workstation. The landmarks and variables of soft tissue were determined and measured to 3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Results Concavity and facial asymmetry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cted.The relationship of dental articulation were stable and perfect.The measurements of soft tissue variables after surgery: The width of nasal base, alae nasi and upper cupid bow point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width of cheilion and mandible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The angle of LL-B'-Pog' and Go'-N'-Go' were evidently diminished.The rate of upper lip and chin dissymmetry were strikingly changed. Conclusion ①Satisfactory physiognomy of soft tissue can be obtained with bimaxillary surgery in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Ⅲ malocc lusions with facial asymmethy;②The 3-dimensional CT can precisely reflect characteristic of soft tissue in Maxillofacial region.In clinically,3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has a more use value.

Key words:skeletal Class Ⅲ malocclusion;soft tissue;bimaxillary surgery;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ephalometric

骨性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牙牙合面畸形之一,而渴求通過正畸-正頜矯正來改變自身原本不協調的軟組織外貌的患者也逐年增多,這同時就提高了對醫師在Ⅲ類錯牙合畸形診斷和治療水平方面的要求。應用3DCT頭影測量分析來設計矯治計劃、評價并預測治療效果已經成為當前口腔正畸醫師與頜面外科醫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應用3DCT掃描時可以根據其設定的分辨率不同來分別觀察軟硬組織的三維影像,其成像真實、無疊影、清晰度高、組織對比良好,相比傳統的二維測量分析更精確,可信度高[1]。本研究的目的:利用3DCT及其后處理工作站,研究伴有下頜骨不對稱的骨性安氏Ⅲ類錯牙合患者雙頜手術后軟組織的三維變化。

1 材料和方法

1.1樣本選擇:自2009~2011年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就診的患者中選取10例伴有面部不對稱的骨性安氏Ⅲ錯牙合成年患者作為實驗樣本。選取標準:①年齡18~30歲,漢族,僅存在骨骼發育畸形且下頜偏斜,無病理學問題、綜合征及外傷,未曾接受過任何正畸治療;②經測量分析得:ANB<0°,WITS值≤-7mm,IMPA≤82°;③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簽定協議書,接受正畸-正頜聯合治療。

1.2實驗方法:本研究選用飛利浦Brilliant iCT,掃描層厚0.2mm。受試者在術前1個月(T0)和術后6個月(T1)時分別進行三維掃描,掃描者均采取正中仰臥位、上下唇自然放松,掃描整個頜面部。

1.3軟組織各項指標的測量(如圖1~2,見表1)。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應用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比較患者兩個階段的測量結果,計算其均數和標準差。

2 結果

2.1水平向變化(見表2):鼻部、口角及上唇處相關標記點及變量在寬度上變化顯著。鼻基底寬度(Ac-Ac)明顯變大(P<0.01),鼻翼寬度(Al-Al)及上唇峰寬度(ULP-ULP)均變大(P<0.05),口角寬度(Ch-Ch)減?。≒<0.05),同時下頜寬度(Go'-Go')的減小尤其顯著(P<0.01)。而下唇唇紅緣處斷裂點間的距離(LLP-LLP)無明顯變化(P>0.05)。

2.2 垂直向變化(見表3):整個唇部在垂直向上無明顯改變(Sn-UL、UL-Stm、LL-Stm、UL-LL;P>0.05)。對于下面高而言,鼻下點與軟組織頦下點間的距離(Sn-Me')減小,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軟組織投影角度的變化(見表4):在角度的變化中,頦唇角(LL-B'-Pog')的減小最為顯著(P<0.01)。下頜寬度角(Go'-N'-Go')減?。≒<0.05)。因為口角點Ch比上唇突點UL向后方移動的程度大,使得上唇投影角度(Ch-UL-Ch)減?。≒<0.05)。鼻唇角(NLA)、UL-Stm-LL、Ch-Stm-Ch均無明顯變化(P>0.05)。

2.4 對稱性(見表5):在上唇,術前雙側口角點(Ch)到同側上唇唇峰點(ULP)的距離明顯的不對稱,不對稱率Q的均值為13%,術后雙側Ch-ULP的Q值減小,二者之間有明顯的變化(P<0.05)。同時,下頜體長(Go'-Pog')的不對稱率變大(P<0.05),有統計學差異。而下唇偏斜量(Ch-LL)在手術前后無明顯改變(P>0.05)。

3 討論

隨著頭影測量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三維CT重建技術逐漸代替傳統二維頭顱側位片在評價軟組織的應用中。很多研究曾報道過正頜手術后面部軟組織發生的變化。二維頭影測量作為常規儀器評價側貌變化尤其是硬組織,但是對于軟組織而言不是最好的成像技術。由于放射影像的低分辨率和結構疊影使得軟組織不能清晰的看到,因此出現標記點數字化偏差[2]。此外,常規二維頭影測量成本高且放射量大。而三維成像技術簡單、成本低、可重復性強。

本研究相對小樣本量(10例受試者)是嚴格與選擇標準相匹配的結果,為了排除研究設計中存在的缺點,減少人為誤差。研究中所有受試者在經受正頜手術后軟硬組織變量均發生改善,利用三維CT測量方法進行療效評估。

本研究正頜手術所采取的術式為:上頜Le fortⅠ型截骨術+雙側下頜升支矢狀劈開切骨術+頦部成形術,通常認為經受雙頜手術后的變化與經受單頜手術后的變化相似[3]。然而,有報道稱雙頜手術后患者軟組織的變化比單頜手術有更明顯的差異[4];相比單頜截骨術,預測性錯誤在雙頜截骨術的患者中更常見。有學者解釋此差異歸因于雙頜手術后軟組織戲劇性的變化,尤其是在骨性Class III上下頜均發育異常的病例中[5]。

本文中的受試者接受正頜手術后,鼻部、上唇寬度變化顯著(Ac-Ac,P<0.01;Al-Al和ULP-ULP,P<0.05,見表2),是因為采用了上頜前徙術(Lefort Ⅰ型截骨術)。通過上頜骨塊前移并旋轉,來調整牙合平面的偏斜,附著在硬組織上的軟組織也隨之發生改變。Jung等曾報道,即使沒有進行實際的上頜前徙術,鼻寬度仍會有輕微的變化,因為單純的下頜后退術可以通過口輪匝肌連續性和軟組織張力來間接改變鼻的位置[6]。骨性Class III偏牙合患者經過下頜后退術(下頜支矢狀劈開截骨術)和頦部成形術后移并逆時針轉動下頜骨,矯正前突及偏斜的下頜骨,口角寬度及下頜寬度均明顯減?。–h-Ch,P<0.05;Go'-Go',P<0.01)。

上唇、上唇唇紅以及上下唇的高度改變并沒有統計學意義(Sn-UL、UL-Stm、UL-LL,P>0.05,見表3)。骨性Class III錯牙合患者術前下唇的位置受下切牙點位置的影響。然而,正頜手術后,下唇位置將受上切牙點位置的影響[7]。面下1/3高度Sn-Me'減小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這與硬組織面下1/3高度明顯減小一致[9],但程度不同。下唇相關高度的值無變化(Sn-B',Stm-B',P>0.05),這要歸因于下頜后退術和頦成形術,使下頜后上移位,頦部前上移位,而且,術后軟組織垂直向的變化仍很難預測。Jung等[6]曾報道,與前后橫斷向相比較,軟組織在垂直向上并沒有嚴格遵循其相對應的硬組織發生改變。

盡管下頜投射角、Stm-橫斷投射角和鼻唇角(Ch-LL-Ch,Ch-Stm-Ch,NLA)均有減小,但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上唇投射角(Ch-UL-Ch)顯著減?。≒<0.05)。這些相對變化是由于UL、Stm、Ch、和LL不同的移動型式和移動量。由于下頜升支矢狀劈開術和頦部成形術的施行,頦唇角(LL-B'-Pog')和下頜寬度角(Go'-N'-Go')明顯減?。ㄒ姳?)。術前下頜骨前突,頦部軟組織緊張,伸縮時牽拉上下唇向下;而當術后獲得正常位置時,軟組織除了與硬組織協同移動外,還將受到軟組織張力的影響。

關于骨性Class III偏牙合患者對稱性變化的研究通過采用日本學者加藤提出的非對稱率(Q)參數來幫助比較手術前后變量在兩側存在的差異,公式為:Q=(G-K)/G*100%,G為左右顏面結構標志點距中線的較大值,K為較小值。一般認為非對稱率Q小于10%可視為相對對稱;而若大于10%則應視為不對稱[8]。經比較發現:在上唇,術前雙側口角點(Ch)到同側上唇唇峰點(ULP)的距離的不對稱率(Q)均值為13%,術后雙側Ch-ULP的Q值為5%,明顯減?。≒<0.05)。同時,軟組織下頜體長(Go'-Pog')的不對稱率增大(P<0.05),偏斜側軟組織下頜體長增加,明顯大于非偏斜側,這與硬組織的測量結果相一致[9]。而下唇偏斜量(Ch-LL)在手術前后無明顯改變(P>0.05),這可能是由于升支矢狀劈開截骨術使下頜后退的同時將所形成的遠心骨段整體向非偏斜側移動。下頜骨前部附著唇組織的硬組織在手術前后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下唇突度(LL)到兩側口角點(Ch)之間的長度不會發生顯著改變,下唇偏斜量在手術前后也就沒有統計學改變(見表5)。

綜上所述,經過三維頭影測量分析顯示,骨性Class III偏牙合患者經過正頜手術后軟組織外貌發生明顯的改變。所有受試者術前存在的凹面型、突出的下唇及偏斜的頦部均得到改善和矯正,并使之接近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研究表明,骨性Class III錯牙合患者軟組織變化的程度、范圍與其對應的硬組織是相一致的(垂直向上稍差些[6]),且有一定比率。關于雙頜正頜手術后軟硬組織移動的位移比率如何,將成為筆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迄今為止,很少有文獻集中研究骨性Class III錯牙合經過正頜外科手術后軟組織的長期變化和穩定性。通常軟組織水腫和再適應會在術后6~12個月后消退,但是下唇和頦部的變化會一直持續發生至術后3年。對于骨性Class III錯牙合患者正畸正頜治療結束后軟組織穩定性的研究也將是我們研究的一個方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來完成。

4 結論

4.1伴有下頜骨不對稱的骨性安氏Ⅲ類錯牙合患者雙頜手術后,其軟組織在三維方向上有明顯改變,患者的軟組織外貌得到明顯改善。

4.2三維投影測量分析與常規的二維分析體系相比,可以更精確的反映出頜面部軟組織的特征,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Moschos A,Papadopoulos.Three-dimensional fetal cephalometry:An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s and on dry skulls of sheep fetuses[J].J Cranio Maxillofac Surg,2005,33:229-237.

[2]Soncul M,Bamber MA.Evaluation of facial soft tissue changes with optical surface scan afrer surgical corrertion of class Ⅲ deformiti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331-1340.

[3]Proffit WR.Treatment planning:the search for wisdom.In:Proffit WR,White RP Jr,eds[M].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St Louis,Mo:Mosby-Year Book,1991:142-191.

[4]Eckhardt CE,Cunningham SJ.How predictable is orthognathic surgery[J].Eur J Orthod,2004,26:303-309.

[5]Ayse Tuba Altug-Arac,Halise Bolatoglu,Ufuk Toygar Memikoglu.Facial Soft Tissue Profile Following Bi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J].Angle Orthod,2008,78(1):50-57.

[6]Jung YJ,Kim MJ,Baek SH.Hard and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 correction of mandibular setback surgery: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using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9,107:763-771.

[7]Yong-Kyu Lim,Eun-Hye Chu,Dong-Yul Lee,et al.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change gradients after mandibular setback surgery in skeletal Class Ⅲ malocclusion[J].Angle Orthod,2010,80:896-903.

[8]胡 靜,王大章.正頜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宣汉县| 贡觉县| 靖宇县| 昭苏县| 交口县| 高邮市| 枣庄市| 渭南市| 康马县| 那曲县| 水富县| 扶沟县| 竹溪县| 理塘县| 眉山市| 团风县| 沂水县| 沛县| 荃湾区| 林甸县| 建平县| 彩票| 莎车县| 旺苍县| 通榆县| 道孚县| 宜兴市| 乌恰县| 德安县| 绥化市| 平安县| 博白县| 商水县| 沁水县| 冕宁县| 介休市| 禹州市| 望都县| 江永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