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7:22: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品市場需求,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中藥資源市場;中藥藥品市場;購買力;供給方;價格機制
[收稿日期]2013-06-05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30070,81072989);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I29B02,2012BAI28B002)
[通信作者]*黃璐琦,Tel:(010)6401441-2955,E-mail:
[作者簡介]楊光,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藥資源經濟學方面研究,E-mail:中藥市場是中藥流通、應用、循環的基礎,對中醫藥行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中藥市場與我國人民已相伴走過千年歷史,但對中藥市場進行研究卻是十分困難。核心問題之一就是中藥市場生產環節多、產業鏈條長,導致研究對象模糊。因此,需對中藥市場拆分,從微觀層面進行市場研究。
一些研究者已經認識到明確市場結構的重要性,試圖對中藥市場進行拆解和劃分。例如,有些研究將中藥產業劃分為“中藥原材料,中藥商業,中藥工業和中藥知識經濟”4部分[1-2],也有劃分為“原料供應,中成藥及中藥飲片生產,下游消費”三部分[3]。這些劃分方法雖簡單,然而未能反映出中藥市場與其他市場的本質區別。
本文從中藥市場幾個核心概念出發,將中藥市場劃分為2個階段,并且對界定后中藥市場供需結構進行研究。本文對中藥市場結構研究方法借鑒了《衛生經濟學手冊(第二卷)》關于藥品市場的分析范式,主要從供給、需求、價格機制、競爭進行分析[4]。
1中藥市場的兩階段劃分
1.1中藥市場各概念的邏輯關系中藥歷經田間、藥材市場、飲片企業、制藥企業、藥房等多個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其生產過程涉及多個概念。中藥市場涉及概念的邏輯關系見圖1。
圖1中藥市場概念的邏輯關系
Fig.1The relation of core concepts in marke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1.2中藥市場劃分根據其管理方法不同將中藥市場區分為2個階段:中藥資源市場和中藥藥品市場。顯示了中藥市場的人物,地點,物品,行為變化情況見圖2。在加工成飲片前,中藥可在農貿市場交易,不需按照藥品管理。因此將中藥加工成飲片之前的階段,統稱為“中藥資源市場”,把加工成飲片之后的階段稱為“中藥藥品市場”。資源市場內容包括中藥資源的生產、流通和銷售。中藥藥品市場包括中藥藥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
2中藥市場的供給研究
2.1供給特點中藥市場的供給符合一般商品供給特性,供給曲線為向右上方傾斜,價格越高供給越多。中藥資源市場和中藥藥品市場2個階段供給具有不同的特性,兩階段的供給特性見表1。
圖2中藥市場流通示意圖
Fig.2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2進入門檻在歷史上我國醫藥學家取“隨身可用之物的偏性”治“體質偏性”,可以說只要確切有效的物品都可以拿來藥用,這也是促使中藥資源和中成藥品種豐富的原因?,F代藥品管理體系的建立,中藥市場的品種進入門檻越來越高。依據我國中藥注冊分類將新發現的藥材、新的藥材代用品、新的藥用部位都作為新藥注冊管理。許多古代名方、名藥,都很難按照現行規則進入藥品市場,如在磁朱丸中重用的磁石、在白虎湯中重用的石膏,恐怕都很難通過西藥評價體系進行評價。雖然高門檻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平均質量,然而完全照搬西藥評價體系的門檻對中藥未必完全適合,過高的門檻可能阻礙中醫藥發揮“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的優勢。
表1中藥市場供給特征
Table 1Supply characteristic of marke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3進入激勵機制設置激勵機制可以促進商品進入市場,解決高門檻導致商品進入積極性降低的問題。激勵新產品進入市場是豐富市場品種,促進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
療效確切的中成藥新藥可以申請中藥保護,被批準保護的中藥品種,在保護期限內只能由獲得《中藥品種保護證書》的企業生產。中藥的組方、新功效、新部位等還可以申請專利保護,發明專利可以保護到20年。保護制度保證了中藥藥品的獨占性,鼓勵了新藥品的進入。此外國家還設置了扶持資金和研發優惠政策,如設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多個項目對新藥的進入進行激勵。
中藥資源市場的激勵機制略顯不足。雖有規定新發現的藥材、新的藥材代用品、新的藥用部位及其制劑進入藥品可以按照新藥來對待。然而,目前對1,2,3,4類新藥基本不批準。針對中藥資源市場的扶持基金和政策也多空缺。激勵機制的缺乏加上高研發成本,導致新藥材、新替代品開發基本處于半停滯狀態。
2.4供給能力影響因素中藥資源的供給能力取決于中藥資源的存量和再生能力??稍耘噘Y源供給與農業供給相似,價格可以調節種植面積,形成可持續的供給。但目前由于中藥種植周期長、無保護價、流通信息不暢,農民栽培不十分積極,栽培藥材整體供給不足。野生資源供給與林業和漁業相似,符合野生種群增長規律,供給受到內稟增長率和環境容量的制約,如果采挖數量高于內稟增長率,必然導致種群的衰退。
中藥藥品是工業產品,藥品供給能力受到資源和政策的影響較強,資源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政策影響企業的銷售價格。中藥藥品的市場供給能力也受制于中藥資源的供給能力。近年來許多著名中藥藥品都因為資源的不足而停產或喪失療效。政策也直接影響著藥品的供給,尤其是價格政策,講價政策往往直接導致優質優價的藥品直接退出市場。
3中藥市場的需求研究
3.1需求特點中藥的需求符合一般需求規律,總體上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大,價格升高時需求量減小,需求曲線為1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斜率為負值。但是中藥一定程度上是必需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斜率較為平緩,也就是說需求與價格雖然相關,但并不明顯,價格升高和下降對需求影響不大。中藥資源市場和中藥藥品市場的需求特點見表2。
表2中藥市場需求特點
Table 2Demand characteristic of marke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3.2需求影響因素資源市場需求除藥品消耗外,許多制藥企業布局大健康產業,涼茶、日化品、保健食品等均開始添入中藥,擴大了中藥資源的需求量。在國際市場,中國的崛起使得中藥資源的需求增加,各種形式的中藥出口增長迅速。整體來說,資源需求增長遠大于供給能力的增長。
藥品需求受到隨著我國的人口結構改變和保健意識的影響。人口結構改變表現在2個方面:城鎮人口比重增加和老齡人口比重增加。城鎮化為藥品市場需求提高了外部環境,老齡化為藥品市場需求增加提供了內在動力。在1995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6.2%,到2011年為9.1%,老齡人口數量增加了近一半,人口結構老齡化導致藥品需求增加[5]。
近15年來就醫意識也顯著增強,就醫人數也顯著增加,尤其是2006年后增加迅猛,2006年我國的各類醫院接待病人數目為24.47億人次,2011年該值增加到62.71億人次。從人均診療次數來看,2006年以前人均年看病不到1次,在2011年該值增加到4次以上[5],見圖3。
3.3購買能力中藥資源的購買能力由中藥工業支付能力決定。中國中成藥和中藥材工業總產值增長情況見圖4,數據來源為各年度醫藥工業運行數據。從2002年到2011年間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工業總產值都呈指數增長。中藥工業和中藥飲片增長為中藥資源提供了強大支付動力。
中藥出口也增強了中藥資源購買力。因出口藥材價格高于國內,對中藥市場高端飲片形成了較強的購買力。中藥出口情況見圖5,數據來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進出口調查數據,由圖可知各類中藥出口增長迅速,尤其是提取物和中藥材增長較快,總體呈現出指數增長。
圖3我國年診療情況
Fig.3Number of visit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工業統計“中藥材”含“飲片”和“個子貨”。
圖4我國中成藥工業和中藥飲片工業年增長圖(億元)
Fig.4Industrial output valu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decoction pieces (including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圖5我國中藥出口情況圖(億美元)
Fig.5Export situ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China
藥品購買力由人口數,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醫療保險增加等指標進行衡量。我國人口基數增加導致購買藥品的人數增加。據統計,1995年我國人口總數為12.11億,到2011年該值增加為13.47億,增長了近10%[5]。
收入也是影響中藥市場購買力的重要因素。收入如何影響購買,筆者認同Getzen的研究結果[6]:排除保險影響時收入增加1倍,藥品需求增加1倍以上。從1995年到2011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5倍,其帶動的藥品消費應大于4~5倍。
醫療保險是增加中藥藥品市場購買力的最直接的動力。醫療保險引發的過度治療和過度檢查問題已經成為衛生經濟學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7-9]。我國醫療保險的推動十分迅速,我國部分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呈現指數增加,見圖6。此外,2003年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再次壯大了我國醫療保險的隊伍,使得藥品市場的購買力大幅提升。
圖6中國社會保險基本情況(人)
Fig.6Social insurance related to medical treatment
4市場價格機制
4.1價格決定因素差異中藥資源市場的價格主要依賴市場機制形成,雖然價格主管部門偶爾也會對中藥資源價格進行干預,但不影響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藥品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必須品和福利產品。政府對藥品價格嚴格管制,限價和招標壓價措施是決定藥品價格的主要方式。
4.2市場價格的有效性多數中藥資源是具有等級價格,價格基本可以反映質量。如2011年6月,鹿茸產品的價格:鹿茸花二杠一等,鹿茸花二杠二等,馬鹿茸一等,馬鹿茸二等,馬鹿茸三等,馬鹿茸四等的價格分別為5 400,4 800,1 700,1 350,1 100,900元/kg。
藥品的價格是由招標采購價格決定,大多數時候還是“價低者勝”?!皟r低者勝”導致的結果是低質低價的藥品勝出,也就是說市場發生了“逆向選擇”,高質量的藥品被驅逐出了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結果與醫療治病救人的宗旨相違背的,價格已經沒有指示意義。
4.32種價格機制造成的市場扭曲中藥資源生產和加工必然遵循農產品的固有規律。因農產品的生產具有周期性,其供給和需求往往是錯位的,價格常常劇烈波動。如三七價格低時每千克不到50元/kg,高時可達800元/kg以上。周期性波動導致中藥資源價格不穩定。
[7]Krupa Subramanian, Jean Lemaire, John C Hershey, et al. Estimating adverse selection costs from genetic testing for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the case of life insurance[J]. J Risk Insur, 1999, 66(4):531.
[8]Mark J Browne. Evid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in the individual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J]. J Risk Insur,1992, 59(1):13.
[9]Jay Bhattacharya, Mikko Packalen. The other exante moral hazard in health[J]. J Health Econ,2012, 31(1):135.
[10]張伯倫. 壟斷競爭理論[M].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9: 3.
Study on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 based on two stages
division of marke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YANG Guang1,2, GUO Lan-ping2, WANG Nuo3, ZENG Yan2, HUANG LU-qi1*
(1.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long industrial chai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rket result in difficulty in Chinese market microstruc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defining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concepts. This paper divides TCM market into two stages a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sourc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market. Under this found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supply capacity, approaching rules and motivation system of suppliers in TCM market, analyzed the demand situ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 side, and evaluated the purchasing power in terms of population profile, income, and insurance. Furthermore we also analyzed the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two stages of TCM market. We hope this study can make a positive and promotion effect on TCM market related research.
[關鍵詞] DTC營銷模式 DFC營銷模式 醫藥企業 醫藥營銷
醫藥市場營銷模式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產品競爭的變化及人們對市場營銷理念理解的不斷加深而處于不斷變化與創新的過程中,了解目前醫藥市場營銷新進展的主要領域與形式,合理運用醫藥市場營銷發展的新模式,對醫藥企業市場營銷實踐活動有重要意義。
一、DTC與DFC營銷模式
DTC(Direct-To-Consumer)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活動。對醫藥市場而言,終端消費者可能是患者本人、患者的朋友或親屬,也可能是醫療服務人員或公眾。
在我國,在DTC營銷模式中,DTC廣告是影響OTC(非處方藥)市場銷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處方藥自2002年12月起禁止在大眾媒體上宣傳。OTC藥品可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廣告,可以進行品牌宣傳、培育品牌忠誠度,從而極大地刺激消費者對OTC藥品的購買量。此外,消費者教育活動的普及增強了人們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了消費者對輕微病癥進行自我診治的能力。同時,消費者對藥品及其價格的高度關注必將引發OTC藥品市場的價格競爭。
DFC(Direct-From-Consumer)是與DTC相對應的市場研究方式,是指企業直接向藥品的最終用戶收集信息的營銷模式,企業通過DFC方式,了解患者偏好、需求、反應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及時得到患者的反饋和建議,利于企業更好地進行市場定位,與患者建立更長久的關系。
這類DTC與DTC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實際上是一般商品的普通營銷策略,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在藥品營銷特別是處方藥營銷中的應用。由于藥品不能簡單等同一般商品,它關系國民生命安全,因此營銷方式也就受到國家政策、法律更強有力的控制,許多針對最終消費者的營銷行為受到限制。所以在其他普通商品營銷看來普通的DTC與DTC模式也就變的不普通。因此,本節討論的DTC與DTC模式內容主要是國際上盛行的藥品營銷方式,希望對制藥企業的藥品營銷有所裨益。
二、國外DTC與DFC營銷產生與發展現狀
美國的藥品D TC營銷應該是目前全球發展得最為成熟的。1983年,美國出現第一個DTC處方藥廣告, 1985年,FDA取消了禁止直接而向消費者作處方藥廣告的禁令。1997年8月,FDA宣布放松對藥品廣告促銷的限制,頒布了《工業指南: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廣播電視廣告(草案)》,規定媒體廣告應包括有關藥品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證等的簡要說明,或者提供可獲得這些信息的途徑。進入21世紀后,DTC營銷更是得到長足的發展。如今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品牌藥,無論銷售額大小,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已成為其成功上市或品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策略之一,并且對DTC營銷也加大了投入。其他歐洲和亞洲的藥品消費市場,對藥品營銷的限制比美國更嚴格。由于近年來消費者自主意識的提高和政府醫療支出不斷上漲等壓力,歐洲各國對DTC營銷的態度也正在逐漸發生轉變。在日本,目前其DTC營銷也在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在新西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處方藥廣告是被允許的。加拿大現在仍然禁止處方藥的DTC廣告,但由于其毗鄰美國,通過電視、廣播、雜志以及其它英文媒介,美國的DTC廣告已跨越國界來到加拿大。目前,加拿大的一些政府官員也逐漸開始支持允許處方藥作DTC廣告。
三、DTC與DFC營銷模式產生的必然性
1.因特網的廣泛應用。全球因特網的大規模普及為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獲得大量醫療保健及藥品信息的途徑,為DTC營銷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發展載體。
2.消費者對醫療保健信息的需要。隨著自我醫療保健意識和有效治療意識的提高,患者對疾病病理及治療方法都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得消費者參與自我健康決策的要求大大增強,消費者已經由過去有病才會去看病買藥的“被動型”轉變為無病亦要確保健康的“保健型”,DTC營銷成為了針對他們的一個重要的咨詢服務工具,了解新藥基本信息的途徑;還可以自由選擇各類醫生及各種藥品并主動參與自身的保健和治療。另外,消費者已經開始對關注藥品的零售價格感,DTC營銷正好可以滿意消費者的需求。
3.制藥企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制藥企業紛紛增加DTC藥品廣告的投入并把DTC藥品廣告作為搶灘醫療保健市場和擴大知名度的手段,確保產品現有生產份額,擴大本企業在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4.各國政府態度的轉變。醫療保健費用的持續攀升,對于各國政府來說正成為其沉重的負擔。DTC廣告為“買方”的購買決策提供信息;治療藥品的數量繁多,DTC營銷競爭會給患者帶來實惠,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信息選擇和參與平臺是必要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政府對DTC營銷的態度逐漸有所松動。
四、DTC與DFC營銷模式在藥品營銷中的應用
1.通過DTC廣告讓消費者提高對該產品認知度和忠誠度
DTC廣告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其形式包括電視、廣播、印刷品、電話、郵寄廣告等,但廣告的作用是教育,但關鍵是在廣告中將產品的名稱、生產企業、用途、用藥風險等消費者所關注的信息反映出來,使消費者對該藥品及生產企業產生一定認識,達到一定的認知度,努力與消費者建立感情聯系。DTC廣告一定要抓住消費者心理,突出產品的特點,制藥公司增加藥品的DTC廣告投放,可以讓消費者熟悉自己產品并且對該產品有個認知,樹立企業形象,從而提高消費者讀該產品的忠誠度。
2.通過DTC網站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
醫藥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絡直接面對消費者,為消費者提品信息及其經銷動態,為群眾提供醫藥咨詢服務,同時了解消費者需求,以及醫師和患者的反饋意見等。我國醫藥企業應當充分借鑒外企的經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搞好DTC網站建設。許多制藥公司在網站上為消費者制作了高度互動、朋友式的網頁,網頁的內容包括常見病的全套教育材料、醫療服務人員的信息、自我診斷的方法等?;颊咴诰W上搜索到該網站,了解疾病治療研究的新進展。 Internet為制藥公司提供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機會,一些DTC網站還具有廣告的功能。此外,DTC營銷組合還包括消費者教育、口碑營銷等傳播模式。
3.現場銷售是終端促銷的主要推廣方式
現場銷售是OTC藥品在前期市場啟動階段的主要推廣方式,OTC藥品的銷售大部分是在零售藥店,對于消費者來說,藥店不僅是藥品的購買場所,更是獲得用藥咨詢的地方。所以,可以在藥店進行現場咨詢,通過宣傳誘導,促進銷售,為消費者提供相關的藥品信息,使終端銷售走向專業化、多元化。同時可利用海報、POP售點廣告、掛旗等在藥店內進行宣傳和教育,并加強對藥店店員的教育和藥品的陳列理貨工作。
4.知識營銷提高市民的科學健康理念促進市場需求
知識營銷指針對醫藥商品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以及潛在消費者的需要,通過互動形式進行醫藥商品知識的傳播,達到由品牌宣傳和商品知識傳播來促進銷售的目的。企業可以通過開展科普活動,舉辦社區居民設立健康課堂、科普講座、建立健康卡、贈送科學書籍,與媒體合作舉辦科普知識競賽,雖然這些活動不夾雜產品的促銷,也不要求參加者購買產品,但通過提高市民的科學健康理念,拉動了市場需求。
5.運用DFC模式進行患者信息收集
DFC營銷模式,彌補了傳統醫患關系下信息收集不足的缺陷,它可以同時滿足患者、醫生和企業的需求,從而實現醫藥市場“三方共贏”的局面[1]。按照DFC模式,企業可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收集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反饋給醫生,這些直接來自患者的數據為醫生提供了便捷、及時和有效的幫助,同時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治療費用,也減輕了疾病痛苦;另外,企業通過DFC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偏好、需求、反應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就能更好地進行市場細分、選擇與定位,與患者建立更長久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湯少梁主編.醫藥市場營銷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中國醫藥制造業 產業安全 內涵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407.7 【文獻標識碼】A
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的內涵
自1980年日本大冢在天津創建中國第一家合資藥廠起,跨國制藥企業在中國市場已有30多年的歷程。隨著自貿區的推開,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增加及外資企業準入的相對自由化,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將面臨嚴峻考驗。
醫藥制造業作為產業集合的元素之一,具有產業安全特征及影響因素的一般性。根據產業安全的一般性及醫藥產業安全的特殊性,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是指在市場開放條件下,中國醫藥制造業現有實力能夠確保自身抵御外來干擾或威脅,同時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并在國際市場中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最終確保中國醫藥制造業能夠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具體而言,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兩點:一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醫藥制造業現有實力可以抵御外來干擾和威脅,避免在全球市場一體化進程中被淘汰;二是醫藥制造業應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在保障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提升創新能力、市場占有率,進而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達到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醫藥制造產業安全現狀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中國的醫藥產業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強烈沖擊,目前,我國的醫藥制造業對外依存度依然較高,受外資的影響依然很大。同時,由于自身創新能力不足、國外技術壟斷和技術壁壘的存在,我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現狀不容樂觀。
醫藥制造業對外依存度分析。第一,產業進出口依存度。近年來,中國醫藥制造業進出口發展迅猛,進出口依存度不斷提高。2011年,醫藥品進出口總額達2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18.33億美元,進口額113.08億美元。
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制藥業布局加速轉移,部分特色原料藥采購轉向中國,高端醫藥品出口大幅提升,2011年由此帶來的出口增量約為25億美元,占總增量的26%;二是我國傳統醫藥品市場份額繼續提升,2011年歐、美、日等發達市場增量達28億美元,新興市場增量達35億美元規模,合計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國產診療設備出口向中高端發展,有效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①
中國醫藥制造業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意味著對外依存度的不斷增加,也隱含著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產業安全風險。事實上,這種風險已經逐步變為現實。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針對中國醫藥品出口的國際貿易摩擦已經常態化,表現為如下特點:數量不斷增多,2011年,中國醫藥產品遭遇的貿易救濟案件總量超過2009年和2010年發案量的總和②;貿易案件總體涉案產品出口金額較高,調查對象集中于長期競爭激烈的產品,波及多家國內領頭企業;主要貿易救濟手段從保障措施、反傾銷,升級到反補貼和337調查(禁止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貿易保護主義由歐美傳統市場擴散至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由此可見,由于對外依存度的不斷增加,貿易摩擦阻礙我國醫藥品出口的情況已愈演愈烈。這給中國藥品制造業產業安全帶來一定威脅。
第二,外資品牌和技術對外依存度。目前外資醫藥制造企業在中國國內占據相當的技術壟斷地位。據統計,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從2000年的45441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10.5萬元,一直處于不斷增長的狀態。③我國醫藥制造企業相比國外跨國企業,技術水平仍較為落后,對外資企業存在一定的技術依存。
醫藥制造業受FDI影響力分析。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外資對醫藥制造業的投資也在迅速增加和膨脹,2000年至2011年,外資對中國建成或投產項目由46個增加至93個,投資額由18.75億元增加至121.51億元。④
目前,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是醫藥制造業利用外資的兩種主要形式。從利用外資合同項目的角度來看,兩者所占份額均為45%左右;從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角度來看,利用外資情況呈現非常明顯的獨資化趨勢:外商獨資企業所占份額由2001年的37.8%上升到2011年的81.2%。⑤與總體規模相對應,醫藥制造業利用外資的各項指標在全國所占比重較小。2006年~2011年,醫藥制造業外資合同項目占全國的比重從1%左右下降至0.5%以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全國的比重始終處于0.7%~1%之間。2011年,醫藥制造業外資合同項目數繼續減少,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加,醫藥制造業外商投資合同項目119個,較上年同期減少10個,占全國的比重為0.43%,比重較上年同期縮小0.04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7,738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91萬美元,占比較上年同期擴大0.04個百分點⑥。
盡管醫藥制造業利用外資的各項指標在全國所占比重較小,但其外資實力不可小覷。《財富》雜志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十家醫藥企業目前已在華投資建廠,平均資產利潤率達到16.8%。2001年醫藥行業外資企業按不變價計算的工業總產值占整個醫藥行業總產值的16.07%,但出貨值僅占全部醫藥行業出貨值的26.72%,這一指標在2000年僅為7.65%⑦??梢娡赓Y企業在我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已經從開發市場逐步轉向作為制造業基地。
醫藥制造產業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產業安全涉及的影響因素可簡要歸為要素稟賦、市場需求、政府行為、產業國際競爭力和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等。
要素稟賦。產業要素包括人力資源、自然條件、技術能力以及資本等,任何一個產業所在區域的要素條件,決定著產業體量的增減,進而也對區域內產業發展前景、產業安全及競爭情況產生重要影響。當然,因產業不同,產業要素間的重要性也不盡相同。例如,中國傳統民族醫藥產業更依賴于中國的自然條件要素,中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復雜、生物物種豐富等有利的自然條件使得中國在傳統民族醫藥領域具有絕對優勢,而偏重于化學藥品的西藥制造業,更倚重于技術能力和強大的資本來提高競爭能力,擴大競爭優勢。
市場需求。對于醫藥制造業來說,市場需求可以分為本土需求和國際需求。技術差距貿易理論認為,國內市場需求影響著創新產品初期比較利益,新產品的出現一般是在國內銷售之后,在一定的銷量和生產規?;A上,以出口方式打入國際市場。因此,本土需求對于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來說,是醫藥制造業的發展基礎和動力,而國際需求則是未來醫藥制造業騰飛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本土市場空白時期,本土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更早地占領市場,進而保障相關產業安全。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情況下,通過進入國際市場來擴大銷量和生產規模,進而可取得更大的發展。
政府行為。在鉆石模型等眾多市場分析模型中,政府常常被視為外生變量參與分析。但由于中國特定的市場經濟情況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政府行為對于產業安全的影響十分重大。在中國,政府部門作為產業政策的制定者,其任何微小政策變化都嚴重影響著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對產業安全產生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政府更加重視產業政策的制定,從而保障本國產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并謀求新的發展。就醫藥制造業而言,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由于本身的公共產品屬性,該行業必然會存在市場失靈情況,因此政府宏觀調控必不可少。而跨國公司因其技術優勢和市場控制能力,對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的影響不言自明。因此,當國際跨國醫藥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或市場話語權的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時,中國政府行為對于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產業國際競爭力。經濟全球化使得產業競爭無疆界,一個國家的產業不再是一個封閉、穩定的市場,產業下的各個企業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國家的相關企業展開競爭。而醫藥制造業的產業競爭,不僅決定于一個國家的要素稟賦、市場需求和政府行為,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于其相關產業的創新和升級能力。政府對于國內市場的政策性保護固然能夠保障國內醫藥制造業暫時安全,但從長遠來看,過多的政策性保護很有可能導致國內醫藥制造業創新能力下降、發展速度緩慢,最終與國際醫藥制造業發展進程脫節,進而導致產業競爭力喪失,從而威脅產業安全。因此,要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提高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就會顯著提高,也就保障了產業安全。因此,在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強調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中國醫藥制造業的自身研發能力、獨立創新能力和本土創新能力。
我國醫藥制造產業安全對策建議
優化醫藥制造業發展環境。醫藥制造業的產業安全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醫藥制造業是與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衛生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的產業。目前而言,國家對于醫藥制造業的扶持力度仍需加大,醫藥制造業的市場環境和投融資環境也亟待提高。
規范藥品層級,完善招標政策,建立公平、良性發展環境。中國醫藥制造業由于起步晚、發展慢,造成了中國醫藥市場對藥品層級認識固化,市場對于國外藥品和合資藥品的認可程度遠遠高于國內產品,這就造成了在藥品招標過程中,藥品分層情況明顯,國外藥品和合資藥品所在層級高于國內藥品。由于國內市場對于原研藥品的推崇,原研藥品的價格遠遠高于國內同品種同劑型的產品。這種不公平會極大限制國內醫藥制造業的發展,應該對市場藥品層級進行明確規定,對于藥品招標等政策制定方面加以完善,使得國產藥品企業能夠得到公平對待,得到良性發展。
完善稅收政策,健全稅收體系,促進醫藥制造業發展。從稅收方面來看,應當擴大國家高技術性質醫藥制造企業15%優惠所得稅率的范圍,對于制藥技術轉讓所得稅施行免征或減征,增強中國醫藥制造業技術水平。完善醫藥產品出口稅收政策,適當提高國內醫藥企業醫藥領域產品出口退稅稅率,增強中國醫藥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對主要投資于醫藥制造企業的創業風險投資企業,實行投資收益稅收減免或投資額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等方式,促進中國醫藥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完善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提高醫藥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醫藥制造業自身核心技術的多寡決定著制藥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的成敗。醫藥制造業核心技術的積累,需要提高醫藥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而醫藥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依托人才的積累、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建立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中國醫藥技術的創新,大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以研究為目的,缺乏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其成果常常出現規?;茝V難度大等諸多問題,與國際、國內市場嚴重脫節。中國醫藥制造企業應以優良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吸引國內外醫藥人才的加盟,加強與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以聯合培養等方式為自身企業發展培育優秀人才,實現完整科研隊伍的打造和科研人才的積累,改善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在增強自身科研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溝通合作,形成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建設。
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發展醫藥制造業的必備基礎,也是醫藥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入WTO之后,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所成就,但以國際標準來看,仍存在與國際慣例相違背、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以及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因此,提高醫藥產業的經濟效益,增強醫藥企業國際話語權,需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進而推動中國醫藥產業技術創新,維護醫藥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安全。
提升醫藥制造業國際競爭力。中國醫藥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除了自主創新能力以外,還包括醫藥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和產業聚集度以及重點醫藥品種的開發及推廣。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醫藥制造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產業聚集度較低,很少形成規?;洜I。醫藥制造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形成產業集聚有利于資金和技術的高效利用,實現了資源的最優利用,進而實現利潤最大化。而產業集群則是產業集聚的進一步豐富發展,以醫藥制造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可以包含科研院所、大學、金融機構、投融資型企業及政府等諸多相關要素,這種產業集群可以實現中心產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帶動相關要素的進步。
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政府應在市場化的基礎上,通過政策引導,根據各地區醫藥制造業發展現狀,實現醫藥制造業產業的整體布局,調整醫藥制造企業的產品結構,實現產業整合,促進產業集聚。因地制宜的在相關地區建立相應的醫藥工業園區及產業基地,加大產業資源整合,實現醫藥產業的優化與重組。同時,政府應當高度重視產業集群的培育,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科研機構、高校及金融企業等配套要素加入產業園區,實現產業集群綜合管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醫藥制造業產業鏈招商引資、投融資環境和創新能力將有更進一步的飛躍。
發揮醫藥制造業的比較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加大對生物制藥領域的支持力度。中國生物工程技術目前發展迅速,生物制藥有較好的發展基礎,部分技術已躋身世界前列。中國應以生物醫藥為中國醫藥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資金等要素投入,促進技術創新,建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實現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向生物醫藥產品轉化。與此同時,以生物制藥技術帶動化學制藥和中藥技術改造,實現跨越式發展。
突出特色,加大對傳統中藥領域的開發力度。隨著傳統中藥文化向歐美國家傳播,中國傳統醫藥越來越受到歐美國家的重視和認可。中國的針灸、中藥等中國傳統醫藥開始取得一定國際市場,中醫診所逐漸出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因此,中國醫藥制造業要重視中國傳統醫藥的推動和發展,發揮中國在傳統中藥和民族醫藥方面的優勢,結合西方醫學,實現具有特色的中國傳統醫藥制造業的發展,提升中國醫藥制造業的競爭力,從而維護中國醫藥制造業的產業安全。
(作者分別為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產業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產業安全與發現研究基地博士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
【注釋】
①數據來源:海關信息網。
②代曉霞:“中國藥企迎來空前戰略機遇期需關注三大挑戰”,《望》,2012年10月22日。
讓我們聽行家們聊一聊藥包市場的這些年、這些事。
“藥品及藥包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已經過去”,山東魯信天一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立和
魯信天一以藥包業務為主,這幾年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2007年我們的銷售額剛剛過億,2012年的數據是2.6億元,翻了一大番。
近幾年,隨著進軍藥包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過去“北有環球、中有天一、南有九星”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經被打破。有的企業業務形態比較混雜,既做藥包也做其他業務,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是專做藥包的。說實話,我對目前行業發展的格局也掌握得不是那么透徹,由于全行業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匯集和溝通渠道,因此很難得到準確的一手數據。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濟南、天津等地是藥包企業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競爭比較激烈。這一方面表現在產品質量上。低檔的藥品紙盒用的是灰板紙,有的甚至還是手包盒,藥包企業提供的產品質量可能都差不多,價格競爭就會更激烈;但在高檔藥包領域,不同企業的產品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以機包盒為例,過機通過率和過機速度是判斷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那些設備好、技術強的藥包企業無疑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還表現在服務水平上。以前我們主做藥盒,說明書也做,但做得很少?,F在根據市場需要,我們加強了說明書的生產能力,希望為醫藥企業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務。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造自身的專業形象,希望業界人士提到魯信天一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藥包最專業”。
現在許多商業印刷、出版印刷企業開始轉型做藥包,主要是由于藥包行業的門檻比較低。相比而言,煙包行業的壟斷性強、不好進入,食品包裝在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化妝品包裝在量上又受限。這樣一比較,雖然藥包行業的產能也趨于過剩,藥包企業也覺得這塊蛋糕不會永遠鮮美,但那些轉型過來的企業可能覺得還是要比商務印刷的日子好過。
坦白地講,藥包行業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樣有巨大潛力,我感覺藥品及藥包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已經過去。醫藥行業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隨著國家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既帶來了促進藥品生產銷售增長的一面,同時也帶來了降低銷量的一面。
一方面,醫療保障體系覆蓋率的提升使就醫的患者多了,藥品銷量肯定也會隨之上升,醫保報銷標準的提高也促進了藥品銷售。但另一方面,國家正在逐步取消“以藥養醫”政策。“以藥養醫”應該講是一個害人的政策,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藥品被當作商品進行買賣,關系到很多環節的商業利益。關于這一點大家都深有體會,以前去醫院隨便看個感冒都要拿一大包藥,由此帶來的藥品消費很明顯是不理性的。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以藥養醫”的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我相信這對藥品銷售量會有很大影響。
此外,目前我們使用的藥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抗生素類藥物,現在國家嚴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勢必會導致這類藥品的銷量降低。市場需求決定醫藥行業的產量,而市場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政策。隨著政策限制的加深和深度改革的到位,醫藥行業的發展速度肯定要降下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保持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藥包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勢必會隨之放緩。
“藥品的需求和藥包的需求量之間不是一一對等的關系?!鄙钲诰判怯∷b集團有限公司戰略企劃部部長金娟
在新技術的推波助瀾下,印刷行業產能無序擴張的問題逐步暴露,競爭可謂慘烈。部分企業已經無法在固有的細分領域爭奪足夠市場,有的商業印刷企業開始轉行做包裝印刷,這其中有特別大的企業,也有中小企業。很多原本做商業印刷轉投包裝印刷并積極涉獵藥品包裝的同行常跟我們交流轉型的苦衷。
表面上看,藥包的印刷技術不比其他包裝復雜,但也不是說能做好其他包裝就做得好藥包,藥包生產除有其自身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之外,還有一些行業特性的東西。比如說,藥監局對藥品包裝的文字、圖案等都進行了細致具體的規定,這是藥包企業需要特別注意和熟悉了解的。先不論新進企業在技術上能否滿足客戶的要求,單純是了解特有的政策法規可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藥包的批量、利潤率又談不上極具吸引力,一些企業與醫藥客戶合作后,往往半途而廢,難以持續。也正是出于這些原因,規模較大的醫藥企業一般不會選擇非專業的供應商為其提供包裝。
藥包業務是九星印刷的主要方向,我們始終堅持“高端防偽、全面配套”的理念,主要為國內的百強藥企和外資藥企提供服務。在“全面配套”上,早在十多年前我們就提出“告訴我您的想法,剩下的一切由我們來做!”我們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紙盒、標簽、軟管、紙箱等在內的多樣化包裝產品,也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和售后一條龍服務。在“高端防偽”方面,中國醫藥包裝研發中心就設置在九星印刷,我們還擁有一個高端防偽包裝工程實驗室,在高速機包盒、防混裝技術、綜合防偽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舉例來說,我們成立了機包盒小組,對國內外知名藥品包裝機械的參數進行整理歸納,并有機包盒工程師為客戶提供貼身服務。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鞏固企業在藥包領域的領先地位??傮w來說,我認為國內的藥包市場還是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因為現在國內醫藥企業對包裝的重視度不夠,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但醫藥行業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十分明顯,如果政府出臺政策要求藥品降價,醫藥企業的利潤開始下降,那么客戶肯定會考慮在簡化包裝方面多下功夫。因此我們認為,藥品的需求量和藥品包裝的需求量之間不是一一對等的關系。即使藥品的需求量上漲,也可以通過簡化包裝的方式壓縮藥品包裝的需求量。作為配套企業,我們不可能自己衍生出市場,而且藥品畢竟不是日常消費品,不是說包裝做得好看一點或是產品好一點,就能賣得多一點。
從整個包裝行業來看,份額最大的不是藥品包裝,而是電子、日化、食品等包裝。藥包市場本身的容量并不是很大,如果還有更多的企業持續地涌入,未來幾年這塊蛋糕夠不夠分,這個問題很值得大家考慮??梢灶A見,未來1~2年,藥包市場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兩級分化的現象可能也會更加明顯。小型醫藥企業可能會因成本問題,就近選擇能夠為其提供低價藥包的供應商,但中高端客戶還是會集中在知名的專業藥包企業進行包裝采購。
“醫藥行業聚化趨勢明顯,同時影響藥包行業?!睗媳姲l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智
濟南眾發是2003年由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和華泰集團投資建立的。當時集團希望能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成立一家包裝企業,利用這個平臺擴展業務,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抵消報紙印量下滑帶來的影響。我們的主營業務是藥包,目前在藥包市場已經打拼了近十年。
我認為,我國醫藥行業近幾年主要呈現以下兩個發展態勢。
一是集聚化程度加劇。新版GMP頒布之后,一些實力不強的小藥廠迅速倒閉,這對促進我國醫藥企業提檔升級、擴大規模,同時提高技術含量和競爭實力有很大的作用。大藥廠越做越大,小藥廠慢慢被收購、淘汰,這樣的馬太效應也傳導到藥包領域,藥包企業也面臨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和兼并重組。
二是中藥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國家財政對中醫藥事業提供資金支持,再者中藥本來就是中國的強項?,F在國內醫藥企業生產的大多是仿制藥,利潤也比較低,而且產品標準都由國外企業掌握。我國醫藥行業未來的希望和出路主要依賴中藥和生物制藥。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大型醫藥企業都在設法收購中藥品牌,這就決定了未來藥包的中藥特征會越來越明顯,在圖形設計和色彩搭配上會更有中藥特色,比如進補養生的藥品用暖色系包裝,清熱解毒的用冷色系等。
醫藥行業的特點就是有人就有市場,不存在周期性。未來五年,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會有比較好的發展,這個從一些大型醫藥企業制定的每年20%的增長目標就可見端倪?,F在有那么多企業涌入藥包領域,也是看中了這一點。但這并不代表進入這個行業就沒有風險,要想在競爭白熱化的藥包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如果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做不到區域內的前三名,就無法擺脫被市場淘汰出局的命運。對剛剛進入這個市場的新企業來說,最緊急的任務就是市場開拓和內部管理。我接觸過很多試圖往包裝領域轉型的企業,他們大多都有國企背景,人員沒問題,資金、設備也沒問題,但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認為可能還是要在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方面有所改善。
“藥包企業的成本壓力日益攀升?!碧m州華宇包裝彩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毓全
華宇包裝從1995年開始涉足藥包市場,目前藥包業務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面向西北市場。
現在藥包企業承擔的成本壓力越來越重了。醫藥企業選擇包裝供應商時都要招標,目的就是壓價。在一個健康發展的環境里,企業在確定標的價格時會給供應商留有一定的余地,用合適的中間價而非最低價作為標的價,最后應該是最接近標的價的企業中標。舉個例子,一個藥盒的成本是1毛錢,如果企業核算之后認為加上50%的毛利,供應商才能保質保量地進行生產,那企業就應該在這個基礎上確定標的價。從我們接觸的客戶來看,高檔品牌一般會采用這種方法,因為其產品本身的利潤好,客戶更看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包裝的價格好談。但很多中低端的客戶只想把價格壓到最低,在所有報價中他只選最低價。這樣對藥包企業是很不利的,企業不能盈利或是利潤不夠,就根本談不上什么發展。此外,現在藥監碼的訂單越來越多了,藥監碼的生產是要成本的,而且由此還會帶來損耗率上升、生產效率降低的問題,但很多客戶都不愿意承擔這個費用,在價格壓得特別低的時候會加一點,但加的也不多。
現在醫藥企業普遍采用承兌匯票的方式來付款,拖欠貨款的現象很嚴重,這無形中又給我們增加了負擔,現在好多企業接訂單都是為了維持而維持,日子都不好過。今后我們還是想多做一點社會包裝,如食品包裝、飲料包裝等,酒包這塊也打算進入。
“市場競爭的加劇,倒逼藥包企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笔仪f建東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建東
現在出版物印刷不大好做,特別是沿海地區一些企業這兩年出口受阻現象比較明顯,加上北方確實也沒有幾家大型的藥包企業,因此南方一些出版印刷企業開始向這個領域轉型,主要的手段還是價格戰。這對原有的市場格局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市場變得更不規范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再加上客戶對我們的要求也相當苛刻,因此我認為藥包行業現在很不好做,甚至比書刊印刷行業更難做。畢竟藥包生產也不是什么尖端科技,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我們現在的做法是用質量和品牌去創造影響力,引進了一些高端的生產設備,同時提升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希望能以此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吧。
關鍵詞:原料藥行業;SWOT分析;戰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4000503
目前,國內尚無對原料藥的權威定義,一般認為原料藥是可以直接用來制備制劑的主要活性成分。原料藥按來源可將分為化學原料藥、生物原料藥、植物提取物等,由于化學原料藥占據了原料藥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因此,狹義上的原料藥指的就是化學原料藥。本文所指原料藥即為化學原料藥。在國際上,一般將原料藥和中間體一起統稱為藥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或Drug Substance)。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我國每年生產的原料藥90%用于出口,其中歐盟是我國原料藥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其次為印度和美國。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11年我國原料藥的出口額為220億美元,占醫藥保健品總出口額的49%以上,可以說原料藥是代表我國醫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但是,眾所周知,我國的原料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成本優勢,隨著我國人力、原料和環保成本的上升,原料藥出口的利潤越來越低。特別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歐債危機愈演愈烈,“通脹”壓力不斷增大,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對我國的原料藥市場無疑于雪上加霜。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我國的原料藥行業該如何選擇?在此筆者希望通過對中國原料藥行業的內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以及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進行綜合分析(即SWOT分析),給國內的原料藥企業提供策略選擇支持。
1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分析
1.1國際方面
(1)全球醫藥市場繼續保持增長。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預測,至2015年,全球醫藥市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3%-6%,同年全球銷售額預計將超過11000億美元。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仍居全球藥品消費的主導地位,但是市場增速放緩。與此同時,以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醫藥市場崛起,成為拉動全球藥品消費的主力。
(2)仿制藥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化學制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2011-2015年,全球將有130多個專利藥物陸續專利到期,總銷售額在1000億美元以上。專利到期后同一種藥物將由四五家醫藥企業生產,仿制藥市場擴容,對原料藥的需求也將大幅度增加。此外,各國政府為減輕財政負擔,控制醫藥費用支出,紛紛出臺政策鼓勵仿制藥的開發和使用,也將極大地促進仿制藥銷售的增長。例如,在歐盟仿制藥經常作為一線藥品成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標準;此外,歐盟政府還出臺政策給仿制藥企業提供撥款或低利率的貸款、給出口藥品企業減稅等。
(3)產業整合呈現新趨勢。合同研發和合同生產發展迅速,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臨床資源豐富、綜合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全球合同研發和合同生產的重要基地。并購重組活躍,大規模的并購交易不斷涌現,專利藥公司通過并購和聯盟等方式大力發展仿制藥。去年以來,輝瑞公司與海正藥業、先聲藥業與美國默克、復星醫藥與瑞士龍沙等紛紛成立合資公司,瞄準專利即將到期的仿制藥品;今年初,阿斯利康仿制藥戰略新投資,將在江蘇泰州投資2.3億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獨立生產基地。
總體上,我國醫藥工業發展面臨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助于穩步提高醫藥出口和加快國際化進程,另一方面,跨國醫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在主導專利藥市場的同時,大舉進入仿制藥物領域,市場競爭更趨激烈,我國醫藥工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1.2國內方面
(1)醫藥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速度加快,醫保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對醫藥保健品的需求升高,我國已成為全球藥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
(2)藥品質量安全要求提高。2010年10月1日,新版藥典實施,2011年3月1日,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實施以及藥品電子監管體系的逐步建立,均對藥品生產質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藥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行業有序競爭和優勝劣汰。
(3)環境和資源約束更趨強化。原料藥行業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點,2010年7月1日,《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化學原料藥生產面臨更大的環保壓力;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國家節能要求的提高,對醫藥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機制”。
總體上,我國醫藥工業發展面臨有利的國內環境,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國家對醫藥行業的扶持力度加大,質量標準體系和管理規范不斷健全,有利于醫藥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環境和資源約束加強,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藥品價格仍有降價趨勢,醫藥工業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制約因素。
2我國原料藥企業的SWOT分析
2.1優勢(Strength)分析
(1)產業規模大,生產成本低。目前我國約有3600家醫藥工業企業,能生產原料藥近1500余種、24大類,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具有規模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力資源、原材料以及環保成本較低,我國的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成本和價格優勢。
(2)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制藥企業國際化速度加快,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熟悉國際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產品獲得歐美發達國家的相關認證,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據統計,截至2009年9月12日,我國原料藥獲得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頒發的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COS)206個;截至2011年1月12日,我國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登記的原料藥藥物管理檔案(DMF)數量達到674個。
(3)以規模小、種類多、附加值高為特征的特色原料藥嶄露頭角,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與大宗原料藥相比,特色原料藥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小,市場需求大,是原料藥行業新的發展方向,符合企業和社會的多方利益。據了解,海正藥業生產的他汀類系列特色原料藥,其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約占世界同類產品1/3以上的市場份額。近兩年海正藥業經濟效益大幅增長,主要就是受益于辛伐他汀等專利藥的專利過期影響。截止到2012年6月,我特色原料藥出口量同比增幅為46.71%,平均價格同比上漲24.18%,比較優勢明顯。
2.2劣勢(Weakness)分析
(1)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雖然在全球范圍內,原料藥的利潤率及增長速度不如制劑,但與一般化工產品相比,仍然要高出許多,而且原料藥生產投資小,其生產過程與化工過程基本相同,因此國內不少精細化工企業紛紛投入到原料藥的生產中,從而使我國的原料藥企業呈現出“多而不優”的狀態。大宗原料藥的產能過剩所引發的低價競爭,使我國原料藥出口陷入兩難境地。發改委、工信部的VC行業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全球VC總需求量不過12萬噸左右,中國總產能已接近18萬噸;國內VC出口11萬噸,而國際市場需求約8萬噸左右,產能過剩使近3年VC價格跌幅近70%。
(2)產品質量標準未與世界接軌。我國生產的原料藥90%主要供應國際市場,這就要求我們從產品質量到體系認證方面都必須與世界接軌。但是,雖然中國新版GMP已經實施,但其在軟件管理等諸多方面仍與歐美GMP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并不被國際市場認可。在體系認證方面,我國的原料藥必須取得歐盟的COS認證或美國DMF文件方可“合法地”進入歐美市場。原料藥生產的環境保護也難以達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14000標準。
2.3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速。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經濟增長和政策保障將繼續促進醫藥消費的快速增長,是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基本藥物制度廣泛實施,藥品價格進一步下調以及“以藥養醫”體制有望得到改革等都將促進原料藥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2)國際市場的剛性需求。國際市場對我國原料藥仍存在剛性需求,我國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短期內其他國家無法取代;以維生素C、青霉素鹽為代表的大宗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特色原料藥將依靠技術優勢繼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3)全球范圍內原料藥的生產轉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個原料藥生產區域:西歐、北美、日本、中國和印度。近年來,跨國制藥公司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結構大調整,紛紛把原料藥的生產逐步向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或是直接向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藥,這一趨勢為中國的原料藥企業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制劑工藝水平帶來新機遇。
2.4威脅(Threat)分析
(1)世界經濟不景氣,國際醫藥市場增長放緩。2008年爆發自美國的次貸危機和今年以來的歐債危機接連重創世界經濟,目前全球經濟處于緩慢復蘇階段,國際醫藥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不容樂觀,我國原料藥出口風險加大;
(2)原料藥競爭優勢被削弱。原料藥生產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產生大量的“三廢”,且排放物成分復雜,污染治理難度大。2010年7月1日,《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強制實施,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加上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上漲,我國原料藥的生產成本增加,國際競爭力被削弱;印度等主要競爭對手貨幣貶值嚴重,而人民幣卻仍面臨升值壓力,我國原料藥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被進一步削弱;
(3)貿易摩擦頻發及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原料藥出口構成嚴峻挑戰。以歐盟為例,新指令2011/62/EU出臺,要求出口到歐盟的原料藥不僅要通過嚴格的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符合性現場檢查,還需要我國的藥監部門對出口的原料藥產品出具書面證明,實際操作難度很大,相當于對我國的原料藥出口增加了新的技術貿易壁壘。
3我國原料藥行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新形勢下,我國的原料藥行業機遇和挑戰并存,下面采用SWOT矩陣(見表1),尋找適合我國原料藥行業的發展戰略。
4結語與建議
(1)加強原料藥產品質量管理,優化產業結構。這樣既可以優勝劣汰,減少原料藥企業內部間的惡性競爭,又可以提升我國原料藥企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原料藥行業的良性發展。
(2)應進一步鞏固大宗原料藥的國際競爭優勢,提高特色原料藥出口比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原料藥出口大國,我們必須堅持鞏固如抗生素、維生素傳統優勢產品的地位,也要開拓創新,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原料藥的開發和生產上。接下來幾年內,專利藥到期和仿制藥物市場的到期為特色原料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的原料藥企業應把握機會,注重原料藥生產的技術投入,提高特色原料藥的出口比重。
(3)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開展藥品國際注冊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國際認證,推動EHS管理體系及其他各項標準與國際接軌,為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宗原料藥行業概況及投資機會分析[EB/OL].,20120621.
[2]IMS 2009 Pharmaceutical market forecast[R].Diana Conmy,Corporate Director,Market Insight,2008,(10).
[3]“十二五”規劃原料藥市場呈現新特點[EB/OL].,20101008.
[4]特色原料藥如沐春風[J].醫藥中間體及其化工原料,2004,(4).
[5]國內特色原料藥市場:賺足未來眼球[EB/OL].http://.cn/Industry/201112/yuanliaoyao131605.htm,20111213.
[6]原料藥結構調整需要國家“一把尺子量到底”[EB/OL].http:///20110531/n308939311.shtml,20110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6―0250―02
市場結構是指特定行業中企業的數量、規模、份額及相互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競爭形式。市場結構主要從企業是競爭或者是壟斷的市場性質方面研究,微觀經濟學按照競爭程度的標準,從廠商數目、產品差別程度、進入和退出壁壘、市場集中度等方面將市場結構分類。對于醫藥行業來說。也是主要從醫藥廠商數目、產品差別程度、進入和退出壁壘以及產業集中度等方面分析其市場結構的特點。
進入壁壘是產業組織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某一產業市場結構狀況的重要指標。依據產業組織理論,所謂進入壁壘是指產業內新廠商多承擔的成本劣勢,或者是產業中新企業比老企業必須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醫藥產業屬于高技術產業,規模經濟在醫藥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1 我國醫藥市場結構概況
我國醫藥產業從建國到現在,發展速度突飛猛進。2006年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 536.9億元,全年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全年醫藥工業平均產銷率為95.14%,處于歷史的較高水平,全年累計完成出貨值670.59億元,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瘜W原料藥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分別實現出貨值297.81億和154.61億元。在成品藥方面,生物生化制品、中成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分別實現出貨值67.78億、29.64億和58.89億元。
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醫藥產業中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一方面表現在國內市場過度進入、過度競爭,國內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大部分制藥企業在GMP改造過程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產能擴充。為解決新增的產能,多數企業選擇了仿制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徑,導致同品種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市場同質化引發價格戰,加劇無序惡性競爭,進一步壓縮行業盈利空間。
另一方面表現在國際市場貿易摩擦與爭端增加。在當前國內市場盈利空間壓縮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采取了“以外養內”的策略。為了搶占國際市場份額,部分企業將國內的惡性競爭引向國際市場,利用我國低廉的生產和人力成本優勢,競相壓價,使大量低價產品涌入國際市場,近年來引發了一系列反傾銷、反壟斷訴訟。2006年在法國舉辦的歐洲世界原料藥展覽會上,中國參展人員因涉嫌侵犯法國某企業知識產權而被扣留。這也引起了國內醫藥企業的高度關注。
2 優化中國醫藥市場結構的對策建議
2.1 醫藥產業的政府管制
(1)進入壁壘管制:近幾年來,由于市場調節的失靈和地方、部門利益等因素的影響,醫藥產業的進入壁壘被降低了,從而使得我國中小制藥企業發展過快,數量眾多,形不成規模效益,造成規模不經濟和資源浪費。因此,政府針對醫藥企業進入壁壘要嚴格執行GMP、GSP、GAP、GLP、GCP、GUP、GPP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應加快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標準體系,規范藥品市場競爭秩序,改善競爭環境,通過提高行業進入壁壘,降低行業退出壁壘,減少企業數目,提高整體產業競爭力。
(2)藥品質量管制:藥品質量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質量差的藥品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所以,針對近幾年出現的藥品安全事件,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監督。
(3)藥品價格管制:現階段,我國藥品市場的不完善和藥品消費的特殊性,使藥品的價格比較混亂,原本幾元錢成本的藥品經過幾個流通環節,就成了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藥品,原本是常規藥,換個名稱,價格卻翻幾倍,這都給消費者增加了負擔,所以必須對藥品價格進行政府管制。
可以通過完善《藥品法》,規定對不同的藥品實行不同的價格管制。針對常規藥品確定最高限價;針對新藥、特效藥,通過設立權威機構檢測鑒定,適當地放寬并確定藥品價格。
(4)加強國際合作:鼓勵企業并購,完善跨國投資法律法規。研究國外市場需求,建立醫藥產品出口信息平臺,加強醫藥行業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指導醫藥企業境外注冊和相關認證。設立醫藥制劑產品出口專項,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療效確切、國際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出口,提高醫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妥善應對國際間的貿易摩擦。
(5)加快培育、扶持并規范市場中介組織,為企業的市場退出提供整套服務,包括提供資產或產權交易的供求信息,設計產權轉讓方案,提供資金支持等,有效地協調資本運轉。政府要引導企業投資方向,防止醫藥企業重復建設,改善產品結構。
(6)我國藥品市場是由發展改革委員會、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門管理,這種多部門管理使得藥品管理難以統一,因此,政府部門可以設立一個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藥品市場。
2.2 企業行為與市場機制
關鍵詞:醫藥市場營銷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工學結合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買方市場已經全面形成。藥品經營管理與藥品市場營銷已成為醫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此,針對當下市場,醫藥市場營銷課程也必須緊跟市場發展的腳步,進行不斷改革,培養出與市場“零距離”接軌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年8月30日的《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中明確指出,“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服務區域、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獨特優勢,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和全面發展需要”。按照教育部指導意見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市場營銷課程應該緊緊圍繞社會上就業崗位的需求,從服務區域、促進就業的大局出發,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
一、當前《醫藥市場營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醫藥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醫藥市場營銷已成為醫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根據麥可思(Mycos)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研報告顯示,通過市場營銷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已成為我校大學生運用最廣泛、最實用的知識。近幾年用人單位在我校藥學院的畢業招聘中,營銷崗位占了所有招聘崗位的三分之二左右,掌握了基本營銷管理知識的中醫藥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看好。但是我院目前把醫藥市場營銷課程作為專業課程開設的專業僅局限于藥品經營與管理和藥學專業,其他專業均已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因為學時數較少,所以大部分學生均未接受過系統的營銷及管理知識培訓,醫藥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1]
2.教學內容繁雜,實踐操作欠缺真實性
我校醫藥市場營銷課程建設總體起步較晚,教學仍以市場營銷基本理論知識為主,而富有針對性的與醫藥營銷密切聯系的實踐內容明顯偏少。其突出表現為,課程內容理論知識邏輯體系完整龐雜,實踐體系則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分割,且融合不足,明顯缺乏來源于企業、市場的真實案例。大多是以理論體系中某個單一知識點來聯系案例的方式呈現,而不是系統地從單一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以系列化的實踐項目或活動進行串聯,造成實踐教學內容缺乏真實體驗,導致學生實踐訓練脫離實際。[2]
3.營銷類課程實踐教學難以實現上課與上崗“零距離”對接
營銷類的工作崗位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有工作經驗和應變能力,強調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學生要具備這些上崗條件,沒有親身體驗工作環境,是無法實現的,課堂虛擬的實訓環境培養不出實戰型的營銷人才。
4.考核評價機制單一
醫藥市場營銷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把醫藥市場營銷作為專業課程的專業仍以閉卷考核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強,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5.教材的編寫針對性不夠強,內容傳統、案例陳舊
市場瞬息萬變,醫藥市場營銷的特殊性注定了教材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而轉變。但目前該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仍是十二五規劃教材《醫藥市場營銷》,在編寫體例上,大多按照本科院校的教材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內容陳舊,且案例不夠實際。
二、《醫藥市場營銷》的教學改革成果
1.適應形勢需要,突出醫藥特色,積極發展醫藥市場營銷教育
醫藥產品是特殊的商品,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要求醫藥行業營銷人員除了具備營銷管理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相關醫藥專業知識。因此,藥學院通過點對點開展與藥企共同培養人才的方式,進行“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探索,大大提高了畢業生適應醫藥市場的能力。[3]
2.調整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醫藥市場營銷課程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該課程不能只注重理論講授,必須與實踐充分結合。所以在教學過程,以企業為背景,通過企業真實的營銷業務作為任務驅動進行講授,提供真實的工作任務,企業全成參與,用工作任務來訓練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實踐平臺,使學生感知真實的業務情形,掌握實際的營銷技能,學會處理不同工作情景下出現的問題。同時還通過互動式、問題討論式、團隊協作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3.學生就業與創業相結合
將創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心理、創業能力等融入進了專業課程體系中,極力創設良好的真實的創業素質培養環境,包括醫藥購銷員技術訓練、醫藥市場營銷技術、市場營銷策劃、市場公關技巧訓練、市場調研報告、電子商務等諸多方面。通過在校期間真實醫藥銷售空間的創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學會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有效地將碎片式的理論形成體系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學習效果顯著。
4.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以技能操作為基礎,突出學生綜合素質,企業參與直接考核的機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考核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側重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能全面反映出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操作能力。尤其注重各教學環節的考核,平時考核、團隊討論、實踐環節等。
5.有針對性編寫教材,在教材中增加企業實際案例
在教材編寫上,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與企業共同進行教材的編寫。在內容上充分結合市場需求,體現實踐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獨特作用,增強實踐教學和企業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內容,提高了教材的生動性與實際操作性,做到與行業“零距離”接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S].2011
[2]高凡變.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12月第15卷第4期
只為他被好項目打動
現年42歲的王學立,家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王學立做藥品銷售工作多年,練就了過硬的銷售本領。但是最近幾年,王學立越發感覺到藥品銷售行業太難做了,原因就是醫院和藥店的回款太慢,資金周轉困難。不久前,王學立通過親屬――軒龍潔品牡丹江市經銷商劉純恒經理,了解了軒龍公司的珊瑚浴粉后,當即確定了自己未來的經營方向。
珊瑚浴粉這款全新產品,用它洗澡渾身凈爽的舒服感受,讓王學立使用后果斷決定:放棄藥品銷售的老本行,專心經銷珊瑚浴粉。軒龍公司是研發生產洗化產品的專業公司,公司技術實力雄厚,系列產品多達幾十種,發展狀態穩健,每款產品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市場需求量巨大――這就是王學立決定做軒龍產品的原因。加之,自己的親屬劉純恒牡丹江市場做的有聲有色,這些給了王學立極大的信心和激勵。可讓王學立煩惱的是,自己所在地牡丹江的經銷權早在親屬劉純恒手里,自己只有另辟蹊徑,選做空白市場。幾經權衡、反復比較后,王學立決定到省城哈爾濱做市場。于是,王學立經過與軒龍公司溝通商談,拿下珊瑚浴粉在省城三個月的試銷期后,只身一人來到了省城哈爾濱開拓市場。王學立租好房子,安頓好自己的住處后,首先考察當地市場,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營銷計劃:他白天按區域、街路跑目標市場,如各大超市、日化產品批發市場。早晚時間,則來到繁華熱鬧的早市和晚市,擺攤銷售。雖然只身一人打拼辛苦而勞累,但王學立依據自身使用的效果,干勁十足,信心百倍。
產品款款有亮點
客戶個個穩賺錢
軒龍公司歷經十年積累,目前擁有四大系列、50多款市場成熟產品,并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精神逐出新品,目前正躋身于國內日化行業最具創新型企業之列。其中,國內首創或獨家生產的熱銷產品有:珊瑚洗手粉、除油干洗劑、油污一噴凈、管道疏通劑、水垢清洗劑、四合一地板凈、電磁爐清洗劑、無水洗車液、無水清潔膏、玻璃防霧清洗劑、珊瑚浴粉、液體澡巾、天然皂粉、油煙機過濾網(膜)、增艷洗衣液、工業金屬清洗劑等。這些產品最大的亮點是完全貼近百姓需求、特點明確、技術含量高、受眾廣,這就給廣大商在市場營銷推廣方面贏得了先機和主動權。加之企業優惠的價格政策和完善的區域保護,不僅保證了商豐厚的利潤空間,也為商長期經營、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目前,公司客戶2000余家,遍布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份,國內重點合作的大型企業及商貿公司30余家。
最新產品動態:每年秋冬季節,各地經營汽車用品的商家,都對防凍液市場虎視眈眈,準備在這一領域狂賺一筆。其原因很簡單:車多,需求量猛增。而市場上傳統優質防凍液,一般以乙二醇為基質進行勾兌,成本高、售價高、假貨多。劣質產品以甲醇為主要原料,產品易揮發、質量不穩定,極易造成對水箱的損害。而消費者使用前,根本無法辨別產品優劣。因此,軒龍公司搶先推出新品,能讓消費者直接感受效果的防凍液產品問世了。
新型納米多功能防凍液,是一種納米低冰點材料,它可與普通自來水以任意比例進行勾兌,瞬間水溶,在40%―60%的水溶液濃度下可耐-30℃到-50℃的低溫,比例越大,冰點越低。同時產品對金屬無腐蝕、不揮發、穩定性極強,與傳統乙二醇防凍液對比而言,本品還具有防沸、防銹、無毒、無害、使用方便、易儲運等優點。
優越的性價比:本品1公斤可生產2-4公斤不同冰點的優質防凍液,成本僅是傳統產品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本品使用方便,瞬間水溶。本品按比例可直接加入水箱。
廣闊的市場與豐厚回報:目前,我國在汽車保有量、生產量和需求量三個方面已躍居世界第一,在防凍液的需求上,我國縣級地區為300―600噸之間。因此說,如能將新型納米防凍液的諸多優點呈現給消費者,必將獲得巨大市場份額和回報。
合作形式:①由我公司提供原料、設備、包裝,就地生產、就地銷售。②由我公司提供原料自行組織生產與銷售。③由我公司提供成品,做特約經銷。
銷售方法與渠道:①可將產品(母料)加工成成不同冰點及重量的產品銷售。②可直接向市場銷售母料,指導其使用方法及用量比。③在渠道選擇上,優先考慮當地防凍產品銷售大戶,然后考慮加油站、修車廠、汽配商等終端市場。
納米防凍液(母料)檢測與試驗方法:將本品100g倒入100―150ml水中全溶后,置入低溫在-20℃的冰凍箱中,靜置12―24小時后觀察防凍效果。
新型納米多功能防凍液,是軒龍公司今秋主推項目,有志之士可在充分驗證產品效果后,認真分析市場需求。特別提醒那些網絡渠道上有明顯不足,或物力上不足的客戶,敬請放棄該項目的合作。該項目不在軒龍常規產品之列。
注:索取樣品只需100元,便可得到市值200多元的15種左右的軒龍單品。望廣大客商先驗證產品功效,滿意后再洽談合作。
同時,公司另一新產品――珊瑚搓腳粉即將上市。該產品區別于市場上所有泡腳產品,具有防裂、止癢、去死皮、去老繭,養護腳的多重功效。歡迎洽談合作。
軒龍潔品科技開發公司
地址:山東臨沂市水田路896號
目的: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冷藏藥品物流體系。方法:啟動質量風險管理流程,應用質量風險管理工具,對冷藏藥品物流的采購、收貨、驗收、儲存、出庫、運輸等核心環節的風險進行系統分析,針對識別出的風險點采取質量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風險水平。結論:達到新版GSP要求,為最大限度地保證藥品質量,滿足醫療需求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冷藏藥品;藥品物流;風險分析;質量控制
Abstract:
Summary: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ound logistics system of cold medicines. Method Start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and use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tools to do the system analysis on the core areas of purchase, receiving ,inspection, storage ,delivery, transportation for cold medicine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aken against the identified risk points effective reduce the level of risk. Conclusion Reached new version of GSP requirements, to ensure maximum quality of medicin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edical demand.
Key words:Cold medicine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Risk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30-02
冷鏈是醫藥物流最顯著的特點,具有專業技術強、運營成本大、人員要求高等特點。隨著我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以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為代表的冷藏藥品銷售金額不斷攀升,迫切需要高品質的現代物流服務。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新版GSP)2013年6月份已實施,不僅對硬件提出更高標準,還強化了冷鏈藥品的儲存運輸管理,并引入“質量風險管理”理念。目前,我國大多藥品經營企業尚未通過新版GSP認證,對冷藏藥品物流管理的相關規定也未執行到位,因此如何做好藥品冷鏈物流的風險分析和質量控制,是我們急需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就此展開討論。
1 藥品冷鏈物流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疫苗消費國,近年來,因流感等疾病和養寵物的流行激發了以疫苗、血液制品等為代表的冷藏藥品市場需求激增,拉動了冷鏈物流業的發展。以疫苗為例,據統計2012年乙肝疫苗接種4.8億劑次,狂犬病疫苗每年使用量已達1500萬人份。2010年10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中央財政將投入94億元資金,用于鼓勵重點疫苗品種研發、提高已有EPI疫苗的實際接種率,強化疫苗應急生產保障能力、加強生產和物流配送環節監控等方面[1]。
然而我們不可忽視是,2008年5月江西發生博雅免疫球蛋白致6人死亡, 2010年3月山西高溫疫苗事件使近百名兒童致死致殘,2013年12月深圳康泰、北京天壇生物、大連漢信乙肝疫苗疑致17名嬰兒死亡。頻發的藥品質量事件導致了社會各界對藥品冷鏈物流質量管理的質疑和譴責。因此,藥品冷鏈物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2 冷藏藥品物流流程風險分析及質量控制
2.1 質量風險管理流程: 質量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回顧等環節,啟動質量風險管理流程后按照此順序周而復始的循環構成質量風險管理的過程[2] ,具體步驟見下圖4-1。
按照風險管理流程,對冷藏藥品物流實施經營質量風險管理,通常采用FMEA法進行評估,一般應用流程如下:①失效模式查找;②失效原因分析;③失效影響分析;④失效風險評價,根據嚴重度S、發生概率P、可檢測性D計算出風險優先指數RPN,確定風險等級;⑤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⑥改進后的風險再評價。
S、P、D值是綜合分析企業各種歷史數據,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監管部門的意見,制定評價標準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來確定,然后根據具體實際選擇適當的RPN值作為可接受的風險界限。
2.2 藥品冷鏈物流流程分析:
藥品冷鏈物流遵循著其物流屬性,其實施過程是圍繞著實現藥品的時間與空間效應而展開的起始于市場需求,終止于消費者用藥的一系列活動[3]。新版GSP規定,其實施過程主要包括采購、收貨、驗收、儲存、發貨、運輸等六個核心作業環節,需全程實時進行溫度監測來保證藥品質量。
3 結論
由上可見,采用FMEA法對疫苗物流各環節的質量風險點進行分析,并實施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再評估后,風險級別顯著降低,其中最大風險由24降至4,最小風險由4降至2,平均風險由10.7降至4.3。結果充分說明了采用風險管理工具FMEA,對疫苗物流過程進行優化,能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
不可忽視,質量評審、直調、系統三個步驟在采取風險措施后RPN為8,還處于中度風險水平,仍需繼續采取風險控制措施。這說明風險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實際運行中風險因子是變化的,需要不斷加以改進,才能真正提高藥品冷鏈物流的質量控制水平,保證冷藏藥品的經營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師繪敏 我國醫藥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9):398-399
【關鍵詞】藥品發展;形式;市場經濟;實施戰略
隨著現代藥品的經濟增長,生活消費水平提高,藥品消費也逐漸增長,不論便宜或貴重藥品消費者對藥品需求是量持續增長,為了適應藥品行業產業發展,我市重點對藥品市場整頓,對藥品的注冊工作,實行藥品生產企業注冊情況報備制度.加強了對其他藥品企業監管,加強企業的自律意識,提高醫療產品質量。對此,宜昌市實行“三制”對藥品的服務,即堅持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服務;跟蹤服務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醫藥工業產值突破2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紅霉素生產基地. 全國最大的丁基膠塞生產基地;兩家醫藥企業的8個產品榮獲湖北省名牌產品;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對抗禽流感藥物達菲原料藥試生產成功。
1.藥品銷售向多元化,多層次和多樣化方向發展.
1.1醫藥市場的經濟結構多元化:醫藥行業所有制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逐漸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經濟格局.藥品市場在國有醫藥經濟為主導下,各類型的集體經濟,都在共同發展.這樣多元化的醫藥經濟結構形式,對醫藥市場大有好處.
1.2 醫藥市場多層次方向發展構成的多層次,包括大企業或小企業對開放性市場進行招標,以計劃為基礎的封閉性市場和以自由購銷的零售市場,共同特點都是以藥品市場為方向,充分體現供求關系。
1.3藥品需求多樣化:人們對藥品和保健食品夠用量越來越大。針對有資金支持的消費者對高檔藥品,新藥品有特殊偏愛,而中低層次的消費者任占據大部分藥品市場份額。在不同的購銷過程中,從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兩年醫藥大類銷售就呈現如下變化:老年人、婦女、兒童用藥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藥量有所下降;新品種需求量上升,老品種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優成藥用藥量上升.
2. 生產優質的藥品并努力開發新藥物從而推進發展.這其中包括. 原料藥制劑工程.; 生物技術領域; 中藥現代化等等
2.1原料藥制劑工程包括:化學制劑工程、微生物制劑工程、生物制劑工程、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中藥)等原料藥生產制劑工程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為藥品生產時一個特殊的制造加工過程.產品是治病救人的,是與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因此,優質的原料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必須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執行.宜昌市能生產多種化學原料藥,總產量高達上萬噸,能生產多種劑型的各種制劑品種,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進水平的制劑技術,原料藥生產作為宜昌市藥品行業發展已重大途徑。
2.2 生物技術領域
在人才的規格要求上,宜昌市藥品行業藥品生產、生產制造、工程設計與建設和技術設備質量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須掌握制藥工程領域堅實的工程基礎理論、寬廣的藥學專業知識和藥品質量管理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科學。才有資格進行藥物生產、設計、調配等等。
2.3 中藥現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藥材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種植;為了加快實現中藥提取物及中藥飲片濃縮顆粒的產業化.近幾年來,宜昌市的中藥產業發展迅速.每年能生產上萬噸中成藥,多個品種。中藥的生產環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結束了原來只能生產膏、丹、丸、散的狀況,在中藥材生產的規范化、質量標準的現代化和生產的現代化方面,無論從基礎理論的研究和產業的技術應用,還是從管理規范的制度和實施,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3.宜昌市藥廠努力開發藥品的新型制劑, 積極推進醫藥行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醫藥企業提供原始創新能力和發展循環經濟.
目前宜昌市內包括國內生產仿制藥的企業居多,對于自主開發的新藥甚少幾無.歷來一直仿制別人的藥品,對此,宜昌為了未來醫藥企業,加大了對仿創藥的研制,在國外已有藥品的基礎上,提出可以對某項核心技術進行改良,從仿制藥轉型研發仿創藥.使企業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制藥企業轉型是低附加值藥品向高附加值藥品轉型,是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的轉型.
4.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醫藥經濟發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主導產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動科技創新等有效措施,促使醫藥經濟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逆勢強勁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40%以上的增長,數據如下表:
由此醫藥市場經濟逐漸上升,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市藥品市場今后5年將以15%~20%的速度增長,其產值將達到上百億美元,成為國內前列的幾大醫藥市場,作為向特大城市邁進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隨城市規模逐年遞增,那么醫藥市場需求也在逐漸增大,醫藥企業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醫藥市場不斷開發,產值也隨之上漲。
5.對宜昌市藥品迅速發展提出兩點建議
關鍵詞:石斛;發展現狀;德宏
中圖分類號:S56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4005603
1 引言
石斛為附生草本,系蘭科(Orchidaceae)石斛亞族(Subtrib.Dendrobiinae Lindl)石斛屬(Dendrobium Sw.)植物,屬國際重點保護植物,全科均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國際間的自由貿易。在2001年啟動的“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中,蘭科植物被列為15類重點保護物種之一。石斛是一種附生性的植物藥材,它株體小,保水性強,適生范圍大;野生狀態下常附生于樹皮或巖石表面,它既不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自身也能很好的生長,是理想的立體種植物種。同時,石斛具有較高的藥用經濟價值,有養陰除熱,生津止渴之功效。石斛作為全球緊缺的一種特色生物資源,其產品供應和市場需求存在巨大的空間,在很長時期內,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石斛藥品及保健品的物質需求。
2 德宏州石斛產業發展現狀
德宏州是石斛主要產地之一,野生石斛種質資源豐富,商品數量最大的齒瓣石斛,其藥用效果接近鐵皮石斛,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德宏特有種。目前,德宏石斛種植有企業規模集約種植加工經營、群眾規范化集約種植加工經營和仿野生種植3種模式。仿野生種植在德宏有悠久的歷史,大棚離地種植模式有近10年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全州有石斛加工企業最多時達17戶,組培種苗培育單位4家,有近2 000戶農戶種植石斛;首先進行大面積集約種植的是潞西市江東鄉的陶安漢,大面積仿生種植的是盈江縣支那鄉芒海自然村,全村共同在房前屋后仿生種植的石斛專業村是潞西市軒崗鄉的下團坡自然村。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形成了以大棚離地集約種植和仿野生種植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以集約種植高投入、高技術、高產出、高效益種植方式為佳。截至2009年,德宏州各縣市都有石斛種植,全州種植戶近500戶,其中辦理了種植加工經營許可證的大戶有57戶;大棚集約化面積近33.3hm2,主要為鐵皮石斛和齒瓣石斛;仿生種植面積133.3hm2,主要種為鐵皮石斛、齒瓣石斛、鼓槌石斛、球花石斛、蜜花石斛、杓唇石斛、杯鞘石斛等;多為初種,產鮮草200t左右,總產值2 000多萬元。建立了石斛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區一個,保存石斛種質資源40多種;建成能順利成功生產石斛苗的石斛組培苗生產單位一個,年產組培苗30萬叢;正在建設年生產石斛組織培養苗300萬瓶的生產線兩條,預計2010年可投入生產。
德宏州熱作所作為全州唯一的組培苗車間,2009年產苗30多萬叢,其中鐵皮石斛20多萬叢、齒瓣石斛5萬多叢,由于品質好價格合理,遠銷州內外,苗子供不應求;投資300萬元年產300萬叢的組培車間即將建成,預計2010年3月就能投產,將極大地緩解德宏州種苗嚴重不足的局面。隴川主要有杰林有限責任公司、德樂石斛開發種植基地、戶撒鄉友寧種植基地3家,大棚種植4hm2,還有部分種植散戶,全縣種植面積近百畝,2008年產值140多萬元。梁河縣目前建有石斛種苗圃3 000m2,集約化栽培面積2.4萬m2,種植石斛16種,輻射帶動農戶370多戶,有一些種植戶是龍陵過來發展的。盈江縣這幾年發展也快,2003年在支那芒海仿生種植34.7hm2石斛以來,已發展大棚種植面積100畝左右。畹町這幾年也發展強勁,出現了種植大戶和專業公司。
德宏的自然環境最適合石斛的生長,野生和人工栽種的石斛品質極佳,2006年云南省德宏州熱帶作物研究所采樣送中國藥科大學測定,發現德宏種植的鐵皮石斛多糖含量為31.7%,齒瓣石斛多糖含量高達36.6%,品質得到公認,是國內許多制藥企業和保健品加工點的重要原料來源地之一。石斛的開發利用具備了較好的市場和技術條件,發展石斛達到既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又能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稅、企業增效,促進經濟發展,美化德宏家園,發揮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實現造福于民、造福于社會的目的。
3 德宏州石斛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3.1 良種壯苗供應量不足
組織培養的成本較高,操作嚴格,種苗價格昂貴;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管理要求嚴格,成本高;無性繁殖苗雖然效果好,但種源少,培育數量有限,掌握熟練技術的人不多。
3.2 豐產栽培技術尚未形成標準化
多年的石斛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科學的規范化集約種植和仿生種植技術并未完全形成標準,致使廣大種植戶和企業發展基地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技術好的獲得了較大利益,技術跟不上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浪費了石斛種質資源和人、財、物力。
3.3 石斛產品開發較為落后
目前石斛生產得到發展,但是像南京金陵制藥廠生產的脈絡寧這樣大量應用石斛的藥品還沒有;以石斛為主要原料開發的保健品看似很多,但劑型多半比較簡單,技術含量高、有效成分明確、針對性較強、功效顯著、價格適當、得到消費群體公認的名牌產品研發不夠,產品缺位;對石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古代傳統醫書中,對進入藥典和未進入藥典的各個石斛種的成分、作用研究基本為空白,我們不能確切知道某個種的內含物質,對人體的作用(有效成份和毒副作用);石斛類藥材的新產品研究仍處于低水平重復的狀態,對產品的加工多為初級的物理加工,高科技的分析、加工幾乎為零;利用方式單一,僅作為藥用和保健食品使用,對其美麗的花朵和葉關注不夠,應大力開發為庭園或城市綠化植物。
3.4 社會認知度不高
石斛由于是一種稀少特有植物,全國僅有幾個省區有分布,加之人們經濟收入的現狀,所以對石斛這一九大仙草之首的特色產業并沒有太高的認知度,包括原料主產區的云南,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4 德宏州石斛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4.1 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供應量,滿足大面積的發展需要
石斛種植研究遠遠落后于農業。石斛的研究較晚,品種的選育亦少見,野生資源已經受到“滅絕性”破壞,在現有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遺傳學方法,開展石斛優良品種的選育。石斛品種選育主要是品種內優良植株的篩選和品種間的雜交選育。從現有國內的種(變種),以及國外的多個品種中篩選出品質好、產量高的新品種,有效促進石斛產業的發展。
(1)加大各主要石斛種的組培苗培育研究,生產出盡可能多的合格石斛苗。
(2)推廣成功的無性繁殖技術,擴大對齒瓣石斛、流蘇石斛等適宜扦插繁殖的石斛種的種苗培育,彌補組培苗的供應不足。
(3)對產量較高的齒瓣石斛,品質較好的鐵皮石斛,可將這兩個種進行雜交,選育新的高產抗性強的石斛品種;四是加強對野生種質資源的保護,采取保護區就地保護和遷地收集保存兩種方式,為石斛產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充實的種質資源基礎。
4.2 開展石斛種的品質研究
從我國科研單位和大學研究機構涉足石斛研究以來,主要集中在石斛的組培快繁、栽培技術和生理生化的研究上,而對石斛的品質研究明顯滯后,原材料品質是保證藥材加工成藥品質保證的關鍵。而我國的石斛品種較多,種植的地方亦較多,而品質的標準幾乎空缺,哪個種最好?哪個種適宜種植在哪個地方?不同的種其有效成分是哪些?含量是多少?這些都需要進行逐一研究,把各個種的成分、含量、效果等研究清楚,并根據不同種制定相應的生產標準。
4.3 加強產品開發研究
隨著石斛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而新產品開發方面則相對滯后的實際。應根據石斛品質、含量研究結果,開發一、二、三、四類產品,即對藥效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稀少的鐵皮石斛等主要研究開發高端市場藥品和保健品為主的一類產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對藥效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充足齒瓣石斛、金釵石斛、鼓槌石斛、等開發生產藥品、保健品為主的二類產品,滿足中端市場需求;對藥效和有效成分含量不高、原料充足,繁殖容易的流蘇石斛、蜜花石斛、束花石斛、長蘇石斛等開發生產常規藥品、保健品為主的三類產品,滿足低端市場需求;四類產品是充分研究開發石斛葉、花等深加工產品,同時對所有種都可以開發作為觀花產品,可作為盆景,也可廣泛應用城鄉綠化空間搭配植物,實現德宏城鄉處處是石斛的美麗風景。要積極與各大型藥廠和科研單位溝通聯系,引進生產加工技術人才或實行股份合作,加強石斛新產品,特別是深加工產品的開發,以擴大德宏石斛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石斛產業做得更大更強,早日實現石斛之鄉的發展目標。
4.4 正確引導種植戶,避免石斛生產的盲目性
隨著石斛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的穩步增長,種植石斛的效益較好,欲種植石斛的農戶愈來愈多,出現了“種植石斛熱”,稍微有點資金的都想投到石斛產業上,但有的有收獲,有的有損失,有的徹底失敗。主要原因還是技術不過關和良種壯苗供應不足問題。所以,在發展石斛產業的過程中,對資金雄厚、有高中以上的知識水平的企業和個人,可以發展投資大、技術管理精細、效益高的鐵皮石斛、齒瓣石斛等種類,一般企業和個人,可發展鼓槌石斛、蜜花石斛、流蘇石斛、束花石斛等產量高、投資小、效益一般的石斛種,既可作藥用原料出售,又可作為觀賞花卉出售給千萬家庭,豐富石斛市場。
4.5 加強成功管理運作模式研究
通過多年的摸索,中藥材的種植成功的管理運作模式主要是“公司+科研+農業經紀人+農戶+基地”。石斛的種植處于初期,種植模式多種多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地區種植還比較分散,沒有龍頭企業來統一經營。建議各地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強培育扶持有豐富種植與加工石斛經驗的藥農大戶,組成有廣大藥農參加的石斛規范化種植與加工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石斛協會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引導業界更好開展石斛規范化種植與GAP基地建設。
4.6 加強領導,強化措施
(1)明確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機制。堅持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主導、企業為龍頭、創立德宏特色產業品牌核心,以農民增收+企業創利+財政創收為目的,按照“科學規劃,規模發展、集約化栽種、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工作思路和“公司+農戶+基地+科技+市場”的運作模式;爭取省委、省政府把石斛產業作為優勢生物產業發展項目,納入云南高新科技產業項目給予支持,在“基地建設、科技推廣、加工銷售”3個重點環節上實現重大突破,努力把石斛產業培育成為德宏最具特色的高新技術支柱產業之一。
(2)搞好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導發展種類,主導開發產品。精心培育龍頭種植加工企業,盡快建立石斛生產、加工和銷售體系,推進石斛產業化建設進程。制定扶持石斛產業發展的稅收、扶持和獎勵政策,清理不利于石斛產業發展的障礙性政策;特別是鼓勵、支持石斛的生產、加工和出口貿易,以刺激石斛的規?;a。五要加強對石斛產業發展的領導。
參考文獻:
[1] 何春嶸,楊新凱.德宏石斛多樣性及產業發展研究報告[R].德宏:德宏州委政策研究室,2009.
[2] 白燕冰.德宏石斛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熱帶作物,2006(6):71~72.
[3] 黃 麗.德宏石斛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云南農業科技,2010,(3): 60~62.
[4] 邵顯躍,崔東柱.鐵皮石斛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7):12~13.
Analysis of Development,Problems andof Dehong Dendrobium Industry On 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Dendrobium Industry in Dehong
Liu Ke
(Yunnan Ar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關鍵詞:獸藥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甘肅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1-0053-01
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隨之對動物源性食品消費量也逐年遞增,而獸藥、飼料等因素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產生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其中獸藥的正確使用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起著關鍵性作用。若獸藥使用不當,獸藥殘留會直接給人體帶來傷害,最終影響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因此,針對當前甘肅省獸藥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甘肅省獸藥行業現狀簡析
目前,甘肅省獸藥行業的藥品研發實力和科技隊伍實力都有顯著提升,具有一定的生物科技開發潛力。而且在新藥研究方面以及中試產業化方面,已形成完整的治療用品類技術生產體系,診斷試劑類技術生產體系,疫苗技術生產體系,可生產10個類型共計115個品種規格的動物藥品,如添加劑、抗菌素、疫苗等多種類型。甘肅省地理位置優越,動物藥品年產值和年銷量相當可觀。但同時,甘肅省獸藥行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其工業化程度較低,藥品生產自動化薄弱,行業生產信息化程度較低,自主研發藥品能力偏弱,創新能力欠缺。目前甘肅省有300多家獸藥企業,而對于動物藥品的生產,主要是以效仿國外產品、引進國外技術、延用人用藥品為主要方式。在我國獸藥行業,甘肅省無論是生物新藥研究還是中試產業化方面都居于落后地位。近年來,甘肅省在獸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藥、抗菌藥以及增強動物免疫力的免疫增強劑、促進生長的促生長劑還有中草藥和獸藥新制劑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近年來動物藥品的發展方向向著飼料添加劑方向發展,所以飼料藥物添加劑市場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同時臨床治療藥品市場也得到了發展,臨床治療藥品主要以合成和半合成的抗菌素類藥品為主,如人工合成抗菌藥,這些抗菌素類藥品藥效顯著,價格便宜、使用便捷,所以使用較為廣泛,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了甘肅省獸藥行業的發展[1]。
2 甘肅省獸藥行業存在的問題
(1)獸藥新制劑的研發技術缺乏,科研投入力度薄弱,缺乏管理、基礎條件差。由于獸藥研發技術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競爭環境惡劣,導致新藥研發無法開展,完整研發體系的創建勢在必行。
(2)動物藥品創新平臺的創建未得到制藥企業的關注,且與科研單位缺乏藥品創新的有效合作,導致獸藥新制劑研發周期較長,創新效率偏低。
(3)藥品的創新水平低、檔次低,自主知識產權含量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且缺乏品牌特色,難以抵御進口藥物和合資企業藥物的沖擊。
(4)技術和產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僅限于分裝和復配階段,競爭力薄弱,自給能力差。其中國外進口藥品、省外藥品高達75%以上。企業缺乏開發生產原料藥能力,且生產的原料藥大部分為仿制產品,沒有專利保護。
(5)劑型方面以普通制劑為主,新制劑缺乏,如速效制劑、靶向制劑、透皮吸收劑等新型制劑稀少,還有緩釋劑和控釋劑等新制劑缺乏。大部分企業以生產粉散劑和預混劑為主,造成供大于求的現象,制約制劑的發展。
(6)目前,我國養殖業的低利化及動物藥品的低檔化致使獸藥市場無法明確在規模和利潤中做出選擇,養殖者以產品高性價比為追求目標,經銷商以利潤的最大化為經營目的,最終導致整個獸藥行業徘徊不前。此外,我國動物藥品相關部門檢驗技術陳舊,獸藥殘留的監管工作急需加強,必須將監管工作法制化,檢驗規范化??茖W合理實施有效的獸藥安全評價體系,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基礎,相關技術水平需不斷完善、改進。
3 發展對策
首先,根據動物藥品市場需求實際,開發相應藥物類型,如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等。新產品開發前期研究中,以較合適的成本獲得待開發化合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資料,以及有關藥物代謝性質的相關資料;對已知藥物進行分子改造,提高新藥品的療效,提升藥品的專屬性和安全性;繼續研究現有專利已過期的藥物,將其制成理化性質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且具備靶向性的衍生物[2]。其次,藥物添加劑方面,酶制劑、活菌制劑、中草藥添加劑、抗菌促生長劑的無殘留、無交叉耐藥性是動物藥品的發展方向。此類天然提取物類生物制劑很好地取代了傳統抗生素添加劑,并且具有無殘留、無污染等特點,可滿足當前市場需求,推動養殖業的發展。
總之,隨著獸藥行業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產品效率逐漸提高,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獸藥行業已經由最初注重對動物藥品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逐漸向強調動物藥品的安全和科學發展方向轉化。獸藥行業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才能滿足畜牧業不斷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