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7:22: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體育活動成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由中國科協組織,全國學會進行編寫,凝聚了33 個全國學會、1200 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2、《體育活動策劃與管理》:通過體育活動概述、體育活動的策劃和體育活動的管理三個部分詳盡的介紹了體育活動策劃與管理的細節、步驟和規程。
3、《體育管理學》:體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職能與方法,體育管理體制,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管理,體育賽事管理,社會體育管理,體育產業管理和體育信息管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 學校體育 地位
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強調要提高學校的素質教育,體育教育是其中重點之一。但是在目前的發轉狀況中,我們可以看到,課外體育作為體育教育的另一重要部分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發展的程度直接會影響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程度,而且,人們在不同時期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也不同。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它與體育課堂教育相互補充,并能促使其加快發展。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漸表現出來,怎樣協調課內課外體育教育以及怎樣認識課外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首先,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和了解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原則以及實際意義。
一、課外活動的特點
(一)課外活動是以興趣追求鍛煉身體,愉悅身心。課外活動最重要的是學生或者個人以自己的興趣為主要條件,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突出自己的個人特長,并且是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二)因為課外活動本身的因素,其組織具有自由性,是不在學校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可根據參加者的自身興趣和條件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組織和活動內容,其內容的豐富多彩還可以吸引你更多的學生參加,培養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們全面發展。(三)正是因為課外活動的相對自由,組織者可以根據參與者的不同性別和比同年齡段為其量身選擇鍛煉項目,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因不適合某項活動而帶來的損傷。所以,在安排學生體育鍛煉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所選的體育項目是不是適合參加學生,以使每位同學都得到與之相適合的體育鍛煉。
二、課外體育活動的原則
(一)人的主動性原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才能使其充分發揮優勢。(二)適度性原則,學生根據自己鍛煉身體的情況適量運動,隨著自己身體素質的變化而變化,慢慢增加運動量。(三)獨特性原則,主要是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鍛煉,需根據不同同學采取不同的體育活動,不要統一安排運動,否則就和學校體育教學貿易什么區別了。正是因為學生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自身優勢,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該注意:(一)根基參加同學的具體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認真的制定訓練計劃,并且能不斷調整使計劃和參加同學的變化相適應。(二)課外訓練盡量需個體訓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集體訓練,參加同學則需要根據實際實時調整。
學校的體育訓練除了課內的基礎體育活動外,課外活動也是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是在課內體育教學的基礎上使同學發揮自己的特長,兩者相互補充,共同完成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還有,課外活動完全是在課余時間完成,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運用各種方式,充分利用有限資源,而且一旦形成習慣還可長期進行身體鍛煉,便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學生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進而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況,為更好的學習提供保障。
其次、在我們對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之前,先有必要弄懂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內涵和各自的特點。學校的體育教學要求在大綱的范圍內,會兼顧所有同學,按照其共性制定教學方案和目標,循序漸進,系統的傳授體育知識和培養體育鍛煉的意識。學校的體育活動是有明確規定學生一學年完成多少內容,會明確要求學生達到什么樣的考核成績,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全面性。而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特征是憑借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運動的自覺性完成的,是在鞏固學校體育教學的成果,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如果是為了更好的加強學生的成長和健康鍛煉,每周的兩節體育教學活動是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的,這就需要課外活動來補充,隨著學生的運動鍛煉的增加,人體內的各個組織和機能不斷的分解有合成,實現“超量恢復”的效果。
總之,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務必要做到“三個依靠、四個安排以及五個結合”。適當的課外活動不但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活動水平有提高作用,而且還可增加學生的課余生活,調節大腦,增強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知識。學校可以根據自己學校軟硬件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體育項目作為主打,也可舉行比賽,使之形成學校的招牌發揚光大,給自己學校營造一種氛圍和傳統,還能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另外,課外活動還有一個獨特的有點是課內體育教學無法超于的,那就是根據學生的某個愛好和特長,有重點的培養,使個人的專長得到更好的發展。
鑒于以上所述,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在完成體育課內教學的同時,更要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校在制定平時體育教學大綱的同時也需要重視課外體育的作用和地位,促使兩者相互發展,共同作用但是兩者是決不可能替代的。所以,學校在使同學修好課內體育的基礎之外,非常有必要鼓勵同學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課內課外相互結合,力爭從質上提高體育教學成果,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體育心理學教材編寫組.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大學生; 課外體育活動; 運動損傷; 自我防護意識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160-001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促進著課外體育活動中場地器材的不斷更新,體育教師的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從事課外活動的興趣和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運動傷害事故也時有發生,影響了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為盡量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同時注重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區別對待原則,根據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
自我防護是指個體維護心理平衡的一種自發。自我防護意識是指個體在活動中,頭腦中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維護自身安全的心理過程。
自我防護意識在大學生從事課外體育活動中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
減少校內運動傷害事故,是課外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共同愿望。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實施大多是在校內進行,活動的參與者的目標就是鍛煉身體,娛樂身心,掌握更多的技能,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在這方面大家是相一致的。培養大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自我防護意識的目的與課外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參與目的最終想要實現的目標是同向而行的。
培養大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自我防護意識是預防運動損傷發生和保證課外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最終實現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初衷和目標的最有效的保障之一。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增強終身自我防護意識,課外活動中的自我防護意識的培養不僅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至關重要,而且在生活和學習中同等重要。自我防護意識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培養課外活動中的自我防護意識,同時也會有益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平時要注意加強防護損傷觀念的教育,在教學和訓練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學生、運動員進行組織性、紀律性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提高師生對學校體育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識。加大對傷害事故防范意識的教育力度,提高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完善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將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列入正常的教育計劃。體育教師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將安全防范教育列入體育教學計劃,使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對學生家長進行宣傳和通報,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安全事故防范教育,使家長能夠與學校共同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安全事故防范的教育責任。同時努力提高全體社會公眾的防范意識,形成學生安全事故防范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運動系統的勞損,大多由于長期局部負荷過大所致。為減少這些損傷,教師、教練員應嚴格遵守運動訓練原則,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訓練水平以及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領導重視,制度健全。認真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學生傷害事故管理辦法》的精神,提高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有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把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按照有關規定成立學校體育安全領導小組,制訂《學校體育安全管理辦法》。再者建立科學的課程結構,規范教學組織管理。管理監督部門應對課程體系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評估,避免課程內容的泛濫,嚴格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教學組織的嚴謹性,保障課程的可行性。加強教師的進修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強化教師的責任心;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做到教學“六認真”,注重課堂常規教育,合理安排課的結構,強調準備活動和放松練習。還需要改善體育教學、訓練設施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對學校體育資金的投入,不斷改造學校體育場館,更新體育器材和設施,確保器材使用安全。場地的合理使用,器材的保養維修,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延長壽命及提高使用效率。依據各類體育設施的安全標準,定期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進行檢查,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存在安裝不當、使用期限已過等使用隱患的,要立即修理或報廢處理。學校對各項體育設施和場地,要建立保管、檢查、巡視、維修和保護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形成責任制,確保體育設施完好,為體育教學、訓練和課余體育活動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還有要組織學生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訓練、教學和比賽。加強易損傷部位的練習。加強醫務監督工作,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加強學校醫務監督工作,建立學生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為合理地組織體育活動提供依據,為體育教學、訓練和比賽提供保障。對特殊體質、疾病或者心理異常的學生,及時與老師、家長、學生溝通聯系,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共同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 校外體育活動 服務管理模式
青少年在學校以外接受的系統性的體育校外教育,就是校外體育活動。它有著較廣泛的范疇,包括青少年在社會機構、社會團體、培訓基地、可與實踐的體育活動等。由于當前青少年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校外體育活動,且校外體育活動的效果不顯著,難以收到良好的活動效果。因此,必須對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的服務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以提高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的效率。
一、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的現狀
當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耐力、運動量等都有不足,為了改善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適當增加體育活動,并提高體育活動的效率。但是,校內的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得到的鍛煉也是有限的,需要借助校外體育活動的方式,適當青少年進行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豐富體育活動的項目和內容。
小學生對體育活動是認識不足時其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思想原因。由于學生的認識存在較多粗淺、感性的部分,再加上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導致學生參與到校外體育活動的時間較少,且效率不高。部分學生任務自己的身體素質很好,不必進行體育活動,甚至將校外的體育活動看作是一種負擔。而單一的體育活動形式也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最終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二、校外體育活動的服務管理原則
小學生校外體育活動的相關安排應盡量科學合理,既能夠提高他們進行校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效果,又能保證校外體育活動的安全性。在對校外體育活動進行管理的時候,應堅持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安全第一的服務原則
小學生在進行校內與校外的體育活動的時候,應當是安全的,教師等在進行體育活動管理時的第一要務便是要確保學生的安全。在確保場地、設施等安全可靠的同事,還要確保所選擇的體育活動也是安全的、符合小學生的運動特點的。體育活動的安排應當遵循科學規律,做到合理、安全的安排,避免小學生在校外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
2.全面發展的服務原則
校外體育活動應注重內容的多樣化,與校內的體育活動想成良好的互補。對于在校內學生難以得到鍛煉,或者鍛煉較少的活動,在課外的體育活動中應注重加強,適當增加活動的分量。通過全面的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的各項機能。
3.循序漸進原則
在對青少年的校外體育活動進行管理時,應對學生的運動量進行合理的安排,采用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運動方式。在開始階段可選擇難度小、運動量較少的校外活動進行鍛煉。隨著學生鍛煉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增加鍛煉的難度和運動量,堅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由于不同學生的運動興趣、特點等具有不同的特點,管理服務人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對校外的體育活動進行安排,盡量照顧到學生的愛好、興趣和特長,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校外體育活動的服務管理模式分析
學生只有在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中,才能才能夠得到挖掘、鍛煉和發揮,校外體育活動的積極作用才能夠體現出來。校外體育活動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如寒暑假、周末等。在體育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公共體育中心或者社區活動中心的基礎設施,進行內容多樣的體育鍛煉。并發揮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支持作用,形成三位一體的服務管理模式。具體介紹如下:
1.互動活動模式
小學生的體育愛好是多種多樣的,興趣和特長也不盡相同。教師可以鼓勵興趣愛好相同、性格相近的學生接班參加相同的體育活動,增加彼此的交流,并展開互助合作,提高彼此的體育素質。
2.比賽模式
在社區,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一些多樣化的體育比賽,例如,乒乓球賽、足球賽等,通過比賽激發學生的體育激情,并提高學生的凈勝意識和良好的比賽意識。在社區的活動中,通過比賽的活動形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他們互助友愛、積極進取的高尚品質。
3.家庭活動模式
家庭成員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采用家庭活動的方式既能夠增進學生與家庭塵緣之間的感情,也能夠對學生的體育習慣進行培養。家長可以在周末帶領學生到體育館、活動中心等才加相應的體育活動或親子活動。在寒暑假,家長可以帶領學生旅游、爬山、健身等,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
4.針對鍛煉的服務管理模式
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以及身體狀況,為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校外體育活動計劃,并根據計劃對學生進行指導,將體育活動的方法和技巧告知學生,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的方法。還可對學生的體育特長等進行早期的開發與培養,為學生今后的體育發展做好鋪墊。
四、小結
綜上所述,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服務管理活動當中,應該堅持、安全、有效、循序漸進等原則,采用多樣化的模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增強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鄭治靈,劉靜.張掖市教師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場地設施的調查與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
[2]于梅子,鈕文異,文湘田.北京市某綜合大學在校本科生運動健康教育效果配對研究[A].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3)[C].2009.
[3]陳建平.新公共服務理論視野下公共哲學的話語指向――一種對“新公共服務”的解讀[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
Relationships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y Training
YANG Tianya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stage is the biggest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volatility psychological, mental heal this essential for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focus on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nurtur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build relationships start on.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relations
1 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一般注重身體的健康教育,卻忽視了心理的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人的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并且能夠合理地處理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時刻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到實處,充分地發揮體育中修身養性的特殊功能,并且加以拓展,幫助開發心理潛能,始終堅持以認知、個性心理、心理品質、情緒情感以及心理適應為主的教育思想,幫助和指導學生排除自己的心理困擾,不斷克服心理障礙,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預防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以及過程,從而更好地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
2 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 改善情緒
通過人們的情緒狀態,能夠判定體育活動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情緒狀態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體驗。健康、穩定的情緒,有助于促使人們對現實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通過體育活動,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和喜悅,并且能夠減輕人們心中的焦慮和不安,調節人的心理情緒,消除人們的情緒障礙,減緩或是治療某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癥。根據有關的研究表明,有規律從事中等強度的活動的鍛煉者,每次活動20~60min,有助于改善情緒。
2.2 提高智力
智力水平是掌握體育知識和動作技能的重要保證,體育的學習與認知活動一樣,需要學生依靠自己的知覺、記憶、思維以及觀察等綜合認知能力,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有助于促使大腦獲取充分的氧氣,快速恢復大腦意識。開展良好的體育教育以及運動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人的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高可靠的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一般人而言,其智力因素的差異較小,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比較大,并且潛力無限,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將知識技能、情感以及意志融合在一起,通過進行體育教學,促使學生的情緒穩定、性格活潑、降低疲勞等。
2.3 協調人際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人際關系比較好的人總是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這些人活得比較開心;而對于人際關系不好的人而言,經常無精打采、抑郁寡歡,失去了生活樂趣。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助于改變這一狀況,因為體育活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開展的,并且需要與人群發生聯系和交流,人們參與體育活動,能夠有效地克服孤僻的性格,忘記煩惱和痛苦,合理處理人際關系,不斷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有關的調查研究發現,與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內向的人的社會需要更加強烈,這種社會需要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得到滿足。由此可見,開展體育活動,有助于加強人們的交流和協作,克服寂寞和孤獨感,從而培養人的心理適應能力。
3 實施體育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確立體育健康教育目標
大學的體育管理人員和體育教師需要全面認識和了解體育活動,加強在學生中的體育教育的宣傳,促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體育鍛煉是每個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教學模式,高校體育需要設置專門管理人員,面對全體學生開展體育教育,組織教學以及各項體育工作。將大學期間的體育效益與學生的終身受益有機結合,樹立終身體育觀,著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健康理念。將學生的終身受益作為體育教育的出發點,構建大學體育健康教育目標。
3.2 教學內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調整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學雖然確立了“強身育人”的教育指導思想,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并沒有將培養目標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此,目前還沒有形成以強身育人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所以,在創建體育健康教學體系時,應該著重突“以強身、健康、育人”的教學目標。進行體育訓練主要是為了增強體質,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積極探索增強體質與改善健康水平的新途徑和新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體育能力。
3.3 課后延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進行課后小結,師生互動,交流情感,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方式,比如,提問法、暗示法、議論法以及設疑法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的平時的表現進行評價,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疲勞。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補充,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學習的課外體育活動具有趣味性以及實踐性等顯著特征。課外體育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也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在進行課外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喜歡的健身運動項目,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由于課外體育活動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以及形式的限制,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 總結語
2020年3月——2021年7月
福貢縣縣直幼兒園小四班 和神圣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小四班數學、健康和社會三門學科的教學活動,現將各學科的具體目標制定如下:
一、數學領域目標
1.認識學習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的實物,并能說出總數,進行5以內的排序,按數(5以內)取物。
2.繼續鞏固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及特征。
3.喜歡參加數學學習活動。
4.在生活中,學習比較物體的大小,多少;能以自身為中心,區別方位:里、外、上、下。
5.認識“1"和“許多”,并能正確區分。
6.認識早晨、晚上、天、黑夜,并學會基本的運用。
二、健康領域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緒。
2.練習和改進走、跑、跳、投擲、鉆爬等基本動作,幫助幼兒掌握有關的粗淺知識,使其動作靈敏、協調正確。嘗試玩各種中、小型運動器械,并初步了解活動中的安全常識。
3.培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團結合作、遵守規則、勇敢競爭、不怕挫折等良好品質。
4.訓練有關基本體操和隊列、隊形變化的簡單知識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
5.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喜歡干凈整齊。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將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有良好的坐、立、行的姿勢。
6.有初步的安全與自我保護意識,知道簡單的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等常識。
三、社會領域目標
1.感知云南,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和特產。
2.引導幼兒熟悉集體生活環境,認識集體中的同伴與成人,初步了解他們與自己的關系,使幼兒逐步適應集體生活。
3.使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不好哭,不怕生,愿意與他人交往;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意識,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集體生活和學習,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
4.引導幼兒掌握日常生活中簡單的禮貌用語,使幼兒能夠遵守日常行為規范。
5.教育幼兒愛長輩、愛老師,不提無理要求,不無緣無故發脾氣。
6.激發幼兒從事簡單的自我服條性的勞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周圍成人的勞動,使幼兒懂得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
(七)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活動,不爭奪或獨占玩具,不把幼兒園的圖書、玩具帶回家。
月份
數學
健康
社會
三
月
份
數的認識:花兒朵朵開
空間位置:認識里外
數量關系:超市開業
數的認識:春天里
形狀特征:尋找“奇葩”
體育活動:一列小火車
健康常識:不跟陌生人走
體育活動:爬行大挑戰
操節:北斗神拳(一)
平衡技能:郊游
情感: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認知:大河馬的噴嚏.
認知:認識橋
認知:三八婦女節
常識:花兒好看我不摘
四
月
份
數的認識:小豬尋寶記
形狀特征:圖形樂園
排序:停車場
數的認識:小豬的寶藏
量的比較:長和短
體育活動:繞固定障礙跑
健康常識:好喝的白開水
體育活動:大豐收
體育活動:親親白云
禮儀:有禮貌的小公雞
常識:可愛的小腳丫
常識:會說話的標志
認知:我會系鞋帶
認知:清明節
認知:家鄉的美食
五
月
份
數的認識:熊貓的糖果店
形狀特征:圖形樂園量的比較:大和小
數量關系:數字寶寶找朋友
體育活動:做早操
投擲游戲:扔沙包
體育活動:小鈴鐺
操節:北斗神拳(二)
禮儀:公交車上
認知:米妮的舞會
認知:五一勞動節
認知:勇敢的消防員
常識:美麗的鳥
常識:我會排排隊
六
月
份
數的認識:全家福
空間位置:認識方向
數的認知:1和許多
形狀特征:身邊的三角形
體育活動:踢球進門
健康常識:躲避危險
體育活動:我會走獨木橋
體育活動:好玩的水瓶
認知:六一兒童節
認知:認識手
認知:各種各樣的水果
常識:我能行
常識:臥室
常識:危險的物品
七
月
份
數的認識:火眼金睛之數字
形狀特征:火眼金睛之形狀
體育活動:送果蔬回家
健康常識:種青菜
跳的技能:小青蛙
認知:分享真快樂
困境之一:場地、器材有限,師資投入不足
從教育均衡發展的角度來說,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設施的配置應該是均衡的,完全能夠滿足學生活動的基本需求。但是實踐證明,理論上的配置和學生實際上的使用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以我校為例,在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活動場地有限,不能保證全體學生完全舒展自己的身體。體育器材的有限也制約了學生的活動。至于師資力量則更是明顯,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和有效運動,我們不得不動員全體教師參與。
解決措施:多舉措解決硬件制約瓶頸
場地問題受到學校用地和規劃發展等的影響,我們不能因為場地受限便因噎廢食避而不談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操場太小可以利用校園馬路,球場有限可以利用室內活動場地。總之,場地問題需要因地制宜從學校實際出發去解決。但體育器材的選購和配置,學校完全可以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得到解決。師資力量的培訓和投入是陽光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學校在培養陽光體育活動教師的過程中需要轉變觀念,不能認為只有體育老師和班主任才能完成這個工作,要動員所有老師從學生發展和健康成長的角度入手,讓全體教師都有能力去完成這個工作。學校可以從績效考核、評優選先等多個角度出發,用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教師主動積極地去承擔相應的工作。
困境之二:師生、家長認識不足,存在思想偏頗
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從來就不是一件順順當當的事情,這中間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時間等不可測量。因此,在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就聽到了很多不和諧之音。有的老師說:“陽光體育活動有什么用呢?每個學生浪費半個小時,近千名學生,簡直是謀財害命啊!”有的學生說:“每天都是那幾個活動,真無聊。”有的家長發來信息:“希望不要讓我的孩子參加陽光體育活動。”總之,一些教師、學生、家長對陽光體育活動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解決措施:轉變師生、家長觀念,增強對陽光體育活動的正確認識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首先要通過多種途徑,師的思想和認識,要讓老師們都認可和接受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積極意義和大勢所趨。只有教師們的認識到位了,才能逐步轉變學生的思想和認識。體育老師和班主任要利用體育課、班會課等課堂或其他渠道,向學生反復述說陽光體育活動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情趣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因果關系,不能只看到表面。班主任要利用和家長溝通的一切機會,向家長闡明陽光體育活動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要讓家長理解和支持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初衷和目的。師生、家長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為了陽光體育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學校各個層面都要行動起來。只有學校、社會、家庭都能夠用正確的思想和觀念來理解和看待陽光體育活動,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各種阻力才會更少一些,活動的效果才會更大一些。
困境之三:體育活動組織形式革新緩慢
目前,陽光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一旦確定下來就會在某個班級或某個年級一直運用至少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時間長了,很多老師、學生對這種組織形式就會有一種厭倦感,陽光體育活動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解決措施: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陽光體育趣味性
陽光體育活動不是一項運動,搞幾天就能結束。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陽光體育活動是要貫徹學生成長始終的,學生在校的每一天都要堅持,一直到學生畢業。從學校教學角度來說,陽光體育活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教學策略,計劃的制訂和實施要有連續性。從學校發展的角度來說,陽光體育活動必須隨著學生、老師、場地、時展需要等各種因素不斷革新。因此,為了增強陽光體育活動的趣味性,使陽光體育活動長期保持它的魅力,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變革,可以考慮每半學期在活動形式上進行輪換,讓不同班級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不同活動項目帶來的不同的樂趣。當然,這需要學校和體育老師、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活動形式的排練、場地器材的配置上要提前做好時福對教師、學生的培訓工作也是一個艱巨的工作。
困境之四:安全防范意識淡薄
學校教育,安全為重。學生在校內的各項活動中,以體育活動存在的安全隱患最為明顯。但從我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情況來看,各個班級,體育老師、班主任、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管理疏忽,安全意識淡薄的情況。從以往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情況來看,每學期都有學生在陽光體育活動中出現安全事故。
解決措施:加強安全措施,提高陽光體育安全意識
2013年區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工作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為追求,以推動教育事業優質、均衡、和諧發展為目標,固根本、強基礎、鑄品牌、活比賽,提升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工作品質,促進廣大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以最佳狀態迎接省首批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復查。
二、主要工作
1.固根本
嚴肅執行《教育部關于印發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的通知》,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定,體育課小學1-2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安排一節課外活動課并列入課表;每天上午統一安排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學校要將上述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列入學校課表,并向社會公布。區教育局將對學校組織實施情況定期組織督查,隨時進行抽查,對于組織不得力,措施不到位的學校,限期整改,若該校是“區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校”的,將予以摘牌。
學校在嚴格課程設置、統籌活動時間的基礎上,要不斷促進體育、音樂、美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活動的豐富性和機制的長效性,深入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的廣泛深入開展。學校要制定《“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有申報程序、有技能目標、有指導教師、有測評認定、有活動記載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
繼續完善方法、強化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和公告制度,確保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優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穩中有升。
2.強基礎
各中小學必須根據《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和《中小學藝術器材目錄》要求,配足配齊體育、藝術器材,建好各類場館、專用教室,滿足體育藝術教學及活動需要。
優化音體美學科教師結構,加快教師專業發展。創新專業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依托健美操比賽、文體節合唱比賽、舞蹈比賽等活動平臺,“以活動促培訓”、“以活動促教研”,使活動、培訓、教研有共同的主題,形成研、訓、賽一體化模式。舉行小學音樂、美術學科優質課評比、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選拔優秀成果參加市第二屆中小學體育科研專項成果獎、市第五屆藝術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比,組織優秀藝術干部、教師參加中小學“體藝2+1項目”實踐講座和先進學校考察,努力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特長明顯、專業精通、勤于鉆研的教師隊伍。
3.鑄品牌
各學校要按照“共同發展,校本為主”的要求,根據各自實際,創造性地開展體育藝術活動,辦出特色、培育文化、打造品牌。2013年校校都要有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體育和藝術特色項目各一項(包括省體育特色學校,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市中小學藝術特色學校,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區特色學校、學校特色、特色項目中的體育藝術項目,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區中小學生藝術團分團等),學校要有常年訓練的田徑隊、合唱隊等體育藝術團體。
區域優勢品牌更加卓著。以區學生藝術團各項分團為依托,有效整合我區教育系統的藝術資源,打造藝術教育的品牌活動和品牌團隊,合唱、舞蹈、器樂、書畫等項目進一步做強。體育方面,乒乓球、田徑、游泳、網球等項目形成新的優勢。
4.活比賽
關鍵詞:美國;體育標準;比較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07)05-0015-03
Abstract:
In 199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ssued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formally, and revised it in 2005. This article compares American two editions of the《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finds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differenc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ison. And also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from three parts: content standard, level and evaluation. We hope that it will give ou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ome revelations.
Key words:America;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comparison;research
1 前言
隨著社會對公共健康問題認識的深入,美國政府提高了對健康教育的重視,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協會(NASPE),經過10年潛心研究、醞釀,于1995年正式頒布《國家體育標準》(Moving into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該標準經過幾年的推廣實施,2005年美國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這是美國學校體育史上一次具有突破意義的改革實踐,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國家體育標準》的頒布對美國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標準》的基礎上,美國大多數州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育課程體系。美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必將對我國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有所啟示。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美國1995年版《國家體育標準》以及2005年版《國家體育標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調研對美國體育課程改革進行研究,文獻來源有2個途徑:一是美國學者研究其課程改革的論文;二是通過網絡(Internet)和Information service查閱并獲取了相關課程標準的文件資料;
2.2.2 比較研究法
以當代課程與教學理論、體育教育新理念等基礎理論為基礎,對影響課程改革的諸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剖析。
3 美國體育課程標準概述
3.1 1995版美國體育課程標準概述
美國1995年頒布《走向未來國家體育標準》(Moving into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是由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協會(NASPE)歷時3年編寫完成。頒布這個文件的目的是:為學校體育教育計劃建立一個內容標準,這[LM]個內容標準能夠清楚地標明一個高質量的體育教育計劃應該是學生應該知道什么和有能力做些什么;同時建立了教師友善的對內容標準進行評價的指導方針,這個方針與評價在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相一致。
內容標準的發展和附帶的評估指導主要是受到3方面的影響:其一,全美運動和體育協會成果委員會的以往的成果;其二,教育改革中的全國統一標準運動;其三,對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的新見解。
3.2 1995版《國家體育標準》的內容標準
目標一:表現出多種運動方式的能力并熟練掌握某些運動技能(Demonstrates competency in many movement forms and proficiency in a few movement forms.)。
目標二:能夠將運動的概念和原則應用于學習和運動技能的發展(Apply move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o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tor skills.)。
目標三:表現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生活方式(Exhibits a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
目標四:達到并保持有助于增進健康的身體素質水平(Achieves and maintains a health-enhancing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目標五:能夠在體育活動場合表現出負責任的個人和社會行為(Demonstrates responsible personal and social behavior in physical activity settings.)。
目標六:能夠在體育活動場合理解和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Demonstrates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in physical activity.)。
目標七:能夠充分理解體育活動的社會意義:給人們提供快樂、挑戰、自我表達及社會交往的機會(Understands that physical activity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enjoyment, challenge, self-expression, and social behavior.)。
3.3 2005版美國體育課程標準介紹
經過十年實踐,美國國家運動和體育協會(NASPE)在總結美國各地體育課程實踐的基礎上,于2005年對體育課程標準進行了二次修訂,力求使《國家體育標準》更加完善。
這個文件的目的是介紹修訂過的內容標準,一個高質量的體育教育計劃的結果是學生應該知道和有能力做什么。國家體育教育標準修訂委員會試圖保持原有標準的真實性,與此同時,他們還致力于在標準的執行過程中與自身相關的問題的研究。為了使這些標準跟上時代的腳步,這些修訂還不能反映目前人們的期望。
我們都知道過著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重要,為了把體育活動放在我們工作的最前面,在這個版本中美國國家體育與運動協會增加了對于身體上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的清晰規定,即用一生的時間享受健康的體育活動。
3.4 2005版《國家體育標準》的內容標準
標準一:展示多種運動技能和運動形式,以適應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需要(Demonstrates competency in motor skills and movement patterns needed to perform a variety of physical activities.)。
標準二:展示對于運動的概念、原則、戰術和策略的理解,從而使其應用于體育活動的學習和演示(Demonstrates understanding of movement concepts, principles, strategies, and tactics as they apply to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activities.)。
標準三:定期地參加體育活動(Participates regularly in physical activity)。
標準四:達到并保持一種不斷增進健康的體育健身水平(Achieves and maintains a health-enhancing level physical fitness.)。
標準五:展現有責任感的個人和社會行為,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尊重自我和他人(Exhibits responsible personal and social behavior that respects self and others in physical activity settings.)。
標準六:評價體育運動對于健康,快樂,挑戰,自我表現和/或社會交感的價值(Values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 enjoyment, challenge, self-expression, and/or social interaction.)。
4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的共性特征與區別
4.1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的共性特征
(1)1995年和2005年的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是一樣的,均提出了一個“受過體育教育的人(a physically educated person)”應該所能達到的目標。
(2)均只是一個指南,不具有法定約束力。各州有權確立自己的課程標準,學區和學校則有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課程內容。
(3)使體育的達成目標系統化和具體化,更加注重教學目標內在的統一性和連貫性。
(4)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評價體系。
(5)強調通過運動學習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高度重視運動學習時的運動概念和原理的應用。
(6)強調維持和增進健康的體適能提高以及形成活動的生活方式,反映了社會對學校體育的客觀要求。
(7)追求體育深層價值的實現,強調面向生活的教育和公民教育。引導學生在運動中學習與他人交往,學會尊重個體差異及遵守社會規范。
4.2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所發生的變化分析
4.2.1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比較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在第一版本的標準一里對先前的術語解釋還有困惑,而為了把焦點集中在支撐所有的運動形式的技能上,2005版標準修訂為“展示多種運動技能和運動形式,以適應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需要。”
貫穿體育教育內容的所有內容,為了把焦點集中在中概念和原則方面的學習和應用,2005版標準二通過修改反映出了一個更為寬裕的范疇,即“展示對運動概念,原理,戰術和策略的理解,而使他們應用于體育活動的學習和演示。”
在標準一和標準二中一直都提到策略的概念。在標準一中主要是在每個個體上執行所給予的策略。標準二中,關鍵是知道什么時候,為什么和怎么樣使用策略。
以調查者的反饋作為基礎材料,2005版課程標準將標準五和標準六相結合并修訂為,“在體育活動的課程設置上,展示有責任的個人和社會的行為以尊重自己和他人。”人們期望當學生學會對個人和社會的行為負責的時候,差異性將繼續成為主要的焦點;讀者們應該認為差異性是與所有的學生都息息相關。
為了鼓勵兒童和青少年來選擇行動上的積極參與而不是僅僅只是理解其重要性,在標準六(先前的標準7)中修訂為“要認識到體育活動對于健康,快樂,挑戰,自我表現和(或)社會影響的價值。”
4.2.2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的水平劃分比較
1995版的課程標準首先對各項內容標準的概述,并接著說明了k,2,4,6,8,10和 12等各年級的具體標準。因為首先使用此標準的將會是教師和行政官員,所以將根據年級程度的不同,對此標準進行說明。其它課程領域也將依照此格式。各年級程度下的標準將進一步細分,并列出各年級重點。
2005版的課程標準則年級水平已經代表性的劃分為從幼兒園-2年級,3-5年級,6-8年級,9-12年級,這樣一來,這些層次和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形式是相一致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公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有組織的模式并與其它內容領域緊密合作。
4.2.3 兩版體育課程標準的評價比較
1995年的課程標準分為內容標準(content standard)和行為操作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s)。
與此同時,該標準也介紹了成績基準樣本,這些樣本描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不斷接近標準的行為。最后還描述了各類適用于不同內容標準下學生成績的評價技巧。并對有些評價技巧進行了舉例說明。其中的評價例樣僅供參考,并不全面,也并非是任何情形下的最好選擇。另外這些例樣選自大量的真實評價文本,因此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還按照上述7項內容標準給出了從幼稚園到高中12年級各階段的發展重點及其希望達到的目標水平的例子,并提出了達成評價的方法。達成目標的設定可以說是從“針對個人”到“全體應當達成的目標”的教育目標的轉變。對處于存亡危機中的美國學校體育來說,展示能夠獲得國民支持的明確的達成目標,通過評價檢查其效果,已經成為其所追求的目標。
2005年修訂過的課程標準則清晰地表明了是通過年級層次的分布來圍繞這六個內容標準發展的,年級層次依次包含兩個部分:對于學生的預期(Student Expectations)和成績成果樣本(Sample Performance Outcomes)。
還應該提到的是成績成果樣本和每個年級的層次水平是相對應的,反映了對于標準的期望。貫穿每個年級水平層次,學生將會為這些期望所取得的成績不斷努力。在學生向這些期望努力的過程當中,前進的過程是相當關鍵的。教師有責任來決定在哪個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這些期望,并隨著他們自身的發展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價。所以成績成果樣本也就是同樣的意思。提出的成果樣本也就僅僅確定為是范例。他們并不全面,或僅僅是一個年齡段的特殊發展。樣本的提供只是為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制訂計劃提供一個參考。最終還是由教師來制訂或采取適合學生需要和發展水平的成績成果。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評價是教育的主要焦點所在,通過學校,校園行政和州教育機構發展評價體系來反映出州和全國的內容標準。大量的文件為教師們提供合適的和有用的工具來評價學生的成績。因此,包含在這份文件里的先前的樣本評價任務已經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讀者可以參考最新發展的評價材料。
5 結論
面對世界體育課程改革的迅速發展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日趨深入,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機遇。在近百年世界課程改革的各次浪潮中,美國是積極的參與者甚至是主導者,美國體育教育在中小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美國《國家體育標準》的研究,分析它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無疑會對我國《課標》的完善和推廣實施具有多方面的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著,敢守志等譯.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2] 岸本睦久. 90年代美國教育改革動向. 教育信息,1998.
[3] 橋爪貞雄. 2000年美國教育戰略. 黎明書社,1992.
[4] 井谷慧子. 美國體育全國標準的動向[J]. 體育科學,1997.
[5] 曲宗湖,楊文軒. 域外體育傳真[M]. 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6] 曲宗湖. 幾個國家學校體育的比較[M]. 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7.
[7] Coheran-smith M. Constructing outco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practice and pitfalls [J].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 2001,9.
[8] Sandholtz J H , Ogawa R T , Scribner S P . Standards gaps: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local standards based reform [J]. Teacher College Record , 2004,106: 6.
響應“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把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學習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輩子!”深入到學生中去,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重點,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 組織機構:
1、成立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組 員:各班主任及全校教師
2、實施小組
組 長:
組 員:各班主任
三、實施目標:
1、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充分認識體育對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壯美人生,以及培養團結、合作、堅強、獻身和友愛精神,弘揚民族精神的積極作用。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保證學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證能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年度教育計劃。
4、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達標爭優、強健體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建立評比表彰制度,對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班級給予加分,以喚起全體老師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廣泛關注,支持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5、建立學校體育活動的長效機制,營造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氛圍,形成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通過學校體育活動,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兩項日常鍛煉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四、實施的主要內容
1、各年級保證開足體育課。1—2年級4節體育課,3—4年級3節體育課,5—6年級3節體育課,按照國家課改新標準要求執行。
2、上好眼操和課間操。體育教師和班主任指導學生規范做好每一個動作,低年級學生要在本學期內盡快學會標準動作,提高兩操質量。
3、實行“大課間”文體活動制度,按班級劃分活動區域,進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包括跳繩、踢毽子、打球、拔河等。學校要為各班級提供一部分體育運動的器材,鼓勵學生主動配備體育運動用品。
4、以校為單位,組建校級田徑隊,象棋隊,乒乓球隊,籃球隊等,在選材上要集傳統與現代特色,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具體負責人:
5、以年級組為單位,每組組建體育特長活動小組:游戲小組:(一、二、三年級),跳繩小組:(四、五、六年級),長跑小組。
第一階段:舉行陽光體育運動再宣傳儀式,號召全體師生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把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學習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輩子!”深入到學生中去,開展各類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組織,幫助,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加強學校的體育業余訓練,搞好學校田徑隊、籃球隊、運動隊等的日常訓練,做到持之以恒,講究方式方法,靈活多變,參加各類體育運動競賽,以出色的成績交出滿意的答卷。
第二階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體驗活動,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自然,學習在野外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一種對自然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視野。
第三階段:,開展學校健身跑、中國象棋、體育游戲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全體師生參與到體育活動,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通過體育節,展示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活動效果。同時,積極抓緊學校業余體育訓練,組織參加各類體育比賽,爭取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自己付出的汗水。
第四階段:總結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成果,組織新穎活潑的活動,積極鍛煉,學會生活。開展學校陽光體育評選活動,進一步提升“青春、奧運、健康”氛圍,使全體師生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使每位師生活動體育運動的樂趣,提高體育活動的學習能力,促進全體師生的健康發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強培訓,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本著 “以生為本,全面育人”的辦學宗旨,全體教職工都要轉變觀念,正確看待文體科技等綜合性活動在課程建構中的重要性,從新課程觀出發,珍視和有效利用這一類課程。
2、增加學校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學校公用經費要按一定的比例專項用于學校體育工作。
3、 改進評價,增加量化權重,鼓勵師生開展素質教育的積極性。
在教師量化考評中加大活動類課程使用效果的評估,可以在常規管理和教學統考的基礎上,專項考評教師活動類課程的使用成效。今年重點對體育課的教學進行新的標準嘗試.
一、提高認識,走出誤區
初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僅按每周三節體育課和不規范的課外體育活動是不夠的。因而國家對學校整體改革作了大膽的調整,將體育活動課作為體育課的組成部分,并作出“中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的規定。但各校對其認識不足,分歧較大,沒有形成合力,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將體育活動課與體育教學課等同看待。
體育教學課以傳授體育文化,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形成相應的體育技能為目的。教師通過系統教學,使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術和技能。其教學過程以認識規律、形成動作技能為主和活動技能形成規律為主進行設計的。教學組織以班級授課為主。
體育活動課重視讓學生在大量的體育活動中加深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以提高學生的體能,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和興趣為主要目的。實踐內容為不需要教師進行系統教學或在教學時間不長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掌握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學過程以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規律、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性規律,以及活動中學生意志注意、情緒等心理變化的規律為主進行設計,以小組教學、分組教學、班級教學、年級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組織教學。
不難看出,體育教學課和體育活動課功能不同,目的不同、任務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同。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可以認為體育教學是體育活動課的基礎,體育活動課是體育教學課的發展,但兩者不可同等,活動課也不可學科化。
誤區二:將體育活動課與課外體育鍛煉混為一談。
體育活動課是體育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過去放任自流的課外鍛煉或業余體育生活。各種運動隊的課余訓練,學校班級間的體育競賽、早操、課間操等,不能認為就是體育活動課。體育活動課以鞏固和擴大體育課所獲得的知識、技術、技能,并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目的,其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在體育教師或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
顯然,體育活動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體育活動課是課外體育的升華與發展,不能混為一談。
誤區三:將體育活動課視為其他學科的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活動是從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參加一些其他學科的學習的活動。而體育活動課是一門納入課程計劃的新的正式課程,不能可有可無或讓學生自愿選擇。
因此,體育活動課同其他學科的第二課堂有本質區別。
二、加強實踐,注意認識
在對體育活動課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要上好體育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
1.參與性。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本方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積極參與,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都有收獲。教師應因材施教,改變一刀切、齊步走的做法。教材容量要適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全面提高。
2.娛樂性。注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既考慮到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發展。在方法上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發展個性,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在教學中要避免采用枯燥、固定的練習形式,而應更多地采用創造性的練習,鼓勵和啟發學生,使他們在活動中娛樂,在娛樂中鍛煉。
3.關聯性。體育教學課主要以“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實踐內容”中的各項運動的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的復雜串聯,球類中的簡單戰術教學比賽等內容為基礎;體育活動課以“實踐內容”中大部分的“發展身體素質練習”,游戲類和各項運動的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等在實踐中的運用為主要內容。雖然它們的任務各有側重,但卻是相互關聯、不可偏廢的整體。身體鍛煉、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只是側重點不同,但最終都是以達成體育課程的整體目標為目的。
4.合作性。體育活動課一般由體育教師負責計劃實施,也可在體育教師的策劃下由班主任組織實施,要求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共同來完成課的內容。因此,體育教師、班主任及學生的合作是完成體育活動課的前提。
5.創造性。活動課是一門新課程,其教學方式、方法靈活多樣,體育教師應勇于創新,在課型結構、選材等方面作大膽嘗試。
三、提高效率,努力改革
拓展時間是指在課的總時間里有效分配練習的時間。體育活動課的教學設計、課的結構、組織方法應不拘一格,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提倡創新和超越,提倡恰當運用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幼兒 教學評價 戶外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73
Abstract Children's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the use of what means to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children's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to b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What kind of evaluation can be taken to reflect the distinct process and fully reflect the actual level of the chil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ldren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children's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success of the key factors, so we're going to the correct choice and formul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teaching evaluation;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的一門高度綜合的實踐性課程,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追求,是幼兒園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亮點和難點。幼兒戶外體育活動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它反對通過單一的量化手段對幼兒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幼兒對自己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幼之間、幼兒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
1 案例背景
我們幼兒園一直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大班的幼兒對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缺乏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為了能夠逃避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他們甚至故意遲到。
1.1 案例描述
我們幼兒園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方式主要是帶領幼兒們一起做健身操,或者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唱兒歌活動,但是卻經常出現有些幼兒為了逃避晨間戶外體育活動而故意遲到。比如楠楠小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筆者打電話詢問他母親的時候,她母親每次都說:“小孩子起不來床,整天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去幼兒園,再說了,做健身操對孩子的意義也不大。”
雖然楠楠的家長也許就是表達孩子的意思,但是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遇到棘手的孩子,應該運用我們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積極引導他們,讓他們能夠主動參加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因此,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采取了構建“森林的早晨”這個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情景。在這個情境里確立幼兒在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主體地位,利用戶外活動材料投放的區間開展活動,讓大班的幼兒在一個童話般的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情景中自主選擇活動方式,經過幾天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幼兒們能主動地提早來幼兒園,以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參加晨間戶外體育活動,連楠楠的媽媽都主動給我打電話說:“孩子越來越喜歡去幼兒園了,孩子這些天一直催我提前送她去幼兒園。”
1.2 案例分析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對于幼兒的身心成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先前的戶外體育活動方式太過于死板,很顯然不適合幼兒的個性發展,如果采取強制的措施,不僅效果不好,連家長都會有意見,所以筆者深入分析了影響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原因,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通過構建童話故事,創設豐富多樣的區間活動,通過投放多種多樣的戶外活動材料,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樂于參與晨間戶外體育活動,這樣做既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又能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 促使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措施
為了讓幼兒自愿參與到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中去,筆者充分分析了幼兒不喜歡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原因,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從教育規律出發,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創設情境來激發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樂趣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故事中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幼兒階段正是對故事最感興趣的時候,因此我們可以從幼兒的這一興趣出發,創設相應的故事情節來促進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比如筆者在組織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時,投放了獨木橋、平衡木等戶外材料,然后建構這么一個故事情境:首先讓一名兒童扮演白雪公主,她就站在教師投放的戶外材料的對面,白雪公主被王后關在了獨木橋后面的山洞里,我們都是勇敢的孩子,我們要去把白雪公主救出來。在這個故事的支撐之下,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勇氣,還能夠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完成這些活動,教師一定要做好鼓勵和幫助的工作,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2)采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幼兒們非常喜歡做各種游戲,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在游戲中開展,這樣幼兒就能夠愉快地參與其中。不過我們在設置游戲的時候還要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對于大班的學生,我們要投放一些身體素質鍛煉的材料和有多種用途的材料。我們也可以通過設置游戲,投放同一種材料,看誰的玩法更多更有趣。比如投放一些呼啦圈,讓幼兒們去開發這個呼啦圈的用途,一個呼啦圈可以用來滾著玩,也可以當作拱門讓學生鉆來鉆去,還可以當作跳繩讓學生進行跳繩練習,當然它的最主要的用途還是在腰部進行旋轉,年齡越大的幼兒,其玩法也越多。
2.2 讓幼兒自主體驗晨間戶外體育活動
在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時,筆者確立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讓幼兒自主探究戶外投放材料的用處和玩法,讓幼兒自主體驗或者是創設這些戶外投放材料的新玩法。并且戶外材料的投放要兼顧每一個孩子,要從每一個孩子的認知水平出發,遵循教育規律,激發每個幼兒的活動興趣,拓展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獨立自主地探究戶外體育活動的魅力。
3 案例反思和評價
在開展任何教學活動的時候,都要注意確立幼兒課堂的主體地位,要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從教育規律出發。要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1不僅要評價學生,更要評價老師
一個好的教學評價不僅要評價幼兒,更要評價教師,因為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所選取的各種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主導,都是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對幼兒的教育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方式,因此我們所選取的教學評價必須以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根本出發點。
從上述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前我們所選取的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之所以沒有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更沒有能夠讓幼兒持續性地堅持下來,主要是由于我們的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方式存在著問題。我們的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沒有從實際出發,沒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所以在進行改變的時候,筆者注重了調動幼兒參與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且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增強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該教學方式的實施,幼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這主要是教學評價在起作用,一個好的教學評價,一定能夠評定出教學方式的優和劣,而評價教學方式優劣的工具就是要看幼兒經過教師所設計的這些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是否獲得了能力的鍛煉、習慣的培養等。
3.2 一個好的教學評價必須全過程地參與教學各環節中
(1)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實施前評價。在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之前所使用的方法或策略,以了解幼兒的準備狀況或興趣,進行選題和制定活動計劃。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評價目標、評價量表等,要預先讓幼兒知道如何評價。
(2)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實施過程評價。該評價方式主要是幼兒真實進入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所使用的評價方法或策略,以記錄幼兒活動的過程,提供反饋和調節、積累幼兒發展和進步的信息,讓幼兒進行自我評估和調節。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實施過程中,筆者采用同伴評估、觀察、討論、日記等方式。對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情感體驗、幼兒遇到困難的堅持程度、幼兒團體合作意識與精神等予以具體而詳細的記錄,真實反映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過程,提供及時的調節反饋。
(3)戶外體育活動實施總結評價。在戶外體育活動結束以后,由教師整理、加工和幼兒表達、交流戶外體育活動時所使用的評價方法與策略,以總結和展示戶外體育活動的成果,分享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展示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團體的合作精神,并考察幼兒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鍛煉,一些好的習慣是否得以養成。在實施總結階段,筆者采用了幼兒自評、同伴互評等方式,對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結果的科學性、實效性,參與過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創造性等多方面進行展示和綜合評價。包括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4 小結
總之,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時,必須做好戶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由于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不同于學科課程,因而,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評價具有特殊性。評價是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一環,它是戶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戶外體育活動中,評價的作用和價值不在于對幼兒的活動結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并且,一個好的評價不僅僅要注意評價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并且還要評價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式是否成功。
參考文獻
[1] 孟秀華.多種策略優化中班幼兒戶外體育活動[J].科技創新導報,2011.10:253,255.
[2] 張紅梅.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