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7:35: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前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云計算;信息資源;共享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0
[中圖分類號] F27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2- 0051- 02
如今,云計算技術逐漸步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并在很多應用領域中備受推崇,這都是因為云計算技術擁有很多其他技術所未擁有的特點和優勢。本文中,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運算技術的相關知識,并主要探討云計算網絡技術將推廣應用于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從而會為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水平帶來極大的提高,同時也分析了云計算可能會帶來的問題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1 云計算技術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含義和概述
云計算這個詞語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并且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方面應用前景廣闊,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云計算技術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含義,并認識該技術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1.1 云計算技術的定義及概述
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并在各行業中應用,從而可以形成一定的產業生態鏈。云計算主要由3層架構組成:頂層應用程序層、中間平臺層、底層基礎設施層。頂層就是通過集中的數據中心向用戶提供所需要具有彈性的計算、存儲和應用程序等一些服務;中間層是一個互聯網規模的軟件開發平臺和運行環境;而底層是通過IP網絡進行鏈接的、大規模的、分布式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1.2 信息資源共享的含義和概述
我們所認識的信息資源共享就是指開放信息資源供人們共同使用,主要包含的有兩個層面的含義:①指從我們現在已有的信息資源而言,是通過分享各自擁有的信息資源,從而可以使人們最高效地利用這些已有的信息資源,然后協調資源分布共享,使現有的信息資源發揮最大效用;②是從信息資源開發的角度出發,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所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實現資源共享管理的目的。
2 云計算技術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應用的新發展
云計算技術中引用了虛擬化技術、分布式計算、效用技術等新方法,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信息資源共享的范圍,進一步推動了信息資源共享管理的發展。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云集算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的應用特點及其發展的方向。
2.1 云計算技術在信息資源共享中應用的內涵
利用云計算技術主要是為了達到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因此也稱為云共享。我們使用云計算技術共享的資源稱為云資源,通過云共享的方式將云資源供給用戶使用,并進行合理的資源共享管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便是信息資源,其中包含了軟件資源、硬件存儲資源、數據資源、基礎設施、平臺以及開發管理人員等眾多因素。還有就是云資源是與云計算技術密切相關的信息資源,而計算機資源和網絡資源就是云資源的基礎,保證基礎資源的完善,可以使信息資源共享范圍更加廣闊。
2.2 云計算在應用時所具有的特征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用戶電腦的成本和資源,使用戶可以以廉價的方式獲得與其他方式相同的功能效用。并且云計算技術在信息資源共享中應用時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動態性、可擴展性的特點,進而提高信息資源管理的效率,因此還能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從云計算提供商的角度來看,大規模、系統地共享基礎設施以及在多個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之間共享虛擬化服務器,可大大減少了服務器的數量。這意味著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成本、更少的電能和更少的污染。
2.3 云計算在應用中的服務形式
根據上文中提出云計算的3層架構,結合目前云計算的應用服務及其相應功能,可以分為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這3種方式。要根據在信息資源共享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進一步選取對應的服務形式,這樣使云計算技術能夠最高效地為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并且目前云計算共享服務致力于在更自由的環境中、在更廣泛的空間里相互共享云資源,為更廣大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知識服務。
3 云計算技術為信息資源共享帶來的變革與影響
科技創新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而云計算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是一種革新,云計算技術的引入并迅速應用于信息資源共享領域中,也為信息資源共享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
基于云計算平臺,該技術可以為用戶帶來一個實時動態的信息資源,并利用云計算技術,把互聯網即時出現的消息利用起來,完成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并且通過網絡連接可隨時、隨地訪問和存取分布在各個數據中心的物理資源或虛擬資源;它同時采用了效用計算使用的定制、計量、租用的商業模式,既節約了資源,又實現了剩余資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資源,提高了共享的效率。云計算為資源共享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開辟了信息資源共享的新領域,使信息資源共享的內涵、意義、特征等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云計算相關的技術服務,在經過這么多年的不斷努力發展完善的條件下,在信息資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云計算服務時代,云端會為我們做好存儲以及部分處理工作,在完善的云計算技術系統下,我們只要能夠連接上網絡端口設備,就無須擔心信息資源無法獲取,更不用擔心信息資料的安全性,體現出了云計算技術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在未來的信息資源共享管理中,云計算技術將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資源共享是在云計算環境下的新發展,它致力于在更自由的云環境中、在更廣泛的空間里相互共享云資源,為更廣大的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知識技術服務,更方便人們的生活,這些新技術同時也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雖然目前云計算技術要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方案還不成熟,但是只要我們積極思考探討出貼近事實的構想,利用云計算高效的運算處理能力,在未來一定能夠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高效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1]錢文靜,鄧仲華.云計算與信息資源共享管理[J].圖書與情報,2009(8).
[2]張鼐.云計算環境下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0(10).
關鍵詞:計算機;云計算;技術;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4-0716-03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大量移動設備涌入網絡系統當中,增加了信息系統負載的壓力,而各項資源負載壓力與有限性,使得與有關信息資料與設備成本間的矛盾加劇,急需新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技術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成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新方向之一,云計算作為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資產的一種,經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將會產生巨大影響,強化云計算技術的應用研究是大勢所趨。
1 云計算概述
云計算最早來自網絡就是電腦的思想,后來,亞馬遜提供了彈性的計算云服務,而云計算一詞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并在谷歌推動下,云計算成為世界各大高校的研發項目,在2008年,IBM公司在我國無錫首先成立了全球的云計算中心,目前,云計算已得到全世界各國認識與重視。云計算是種優秀的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模式,其云所指的是因特網與計算機網絡的比喻形式,是個抽象虛擬的網絡資源。廣義云計算所指的是根據需求與易擴展等形式,運用網絡對服務內容進行獲取的統稱。而狹義云計算所指的是用戶終端運用遠程連接,對數據庫、計算與存儲等計算資源進行獲取的應用模式。云計算包括數據中心所提供服務與互聯網應用服務中的軟硬件設施,通過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目前全部數據與應用軟件均能按照相應形式進行云中存儲。也就是說,只要有瀏覽器,并安裝一操作系統,其功能相對簡單就可,經過因特網與云相連接,就能在網絡環境里盡情暢游,通過云中各計算資源,盡量滿足實際的應用需要。計算機云計算與軟件、網絡相關聯,云計算還能進行買賣流通,并具有強大安全性、規模性與虛擬性,其云計算平臺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云計算是在傳統計算機的網絡技術上融合來的產物,將各種物力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形成共享的基礎構架,各物理資源可虛擬化為巨大的資源池,經過網絡資源整合,依靠商業模式把云計算力向用戶終端布局,云計算力提高,可減輕終端負擔,享受云計算所帶來的成果,目前,云計算技術所常用的格式為軟件、平臺與基礎設施等服務形式,但它們各具特點,均存在一定利益風險。
2 云計算技術
2.1 支持架構與部署的自動化
目前的云計算多采取半臺體系的結構給予支持,具有支持系統自治與架構敏捷的特點,其中,支持系統自治是指支持體系需要把自動化有關技術鑲嵌到其中,降低管理任務與人工部署的影響,用戶各應用要求可被云計算平臺進行自身智能的處理;而其架構敏捷,可對需求變化或者實際需求進行迅速響應,增強效率。云計算經過自動安裝及部署,可實現云計算的自動化應用,并讓計算資源由原始狀態向可用狀態進行轉換,通過資源池資源的劃分,能為用戶提供各類應用服務,并以部署與安裝過程的完成來體現,在系統資源當中,允許采取多步驟部署,對有關腳本進行部署,以實現應用軟件部署配置與不同的設備管理工具配置,防止大量人機的交互,讓部署不再單純依靠人工操作,而是采取工作流的方法進行全過程的部署,以提高云計算的工作效率。
2.2 虛擬機與安全管理
虛擬機作為云計算關鍵技術,虛擬機是虛擬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能把離散硬件資源進行統一,實施共享平臺的創建,虛擬機的優點為:可整合服務器,降低計算機技術的成本;通過暗哨計劃內外停機,能對業務連續性進行改進;對運行很少或不應用服務器能動態關閉。云計算通過計算機資源整合,運用云計算設備當中的任一計算機,對任何隱私的信息均能找到。這使得云計算的安全問題成為亟需解決問題,Siani等人,對云計算的服務設計提出了一些用戶隱私保護設計原則,如加入與退出機制,反饋機制,個人信息少發送到云中,數據應用目的限制與明確,禁止未授權復制、訪問與應用等。
2.3 資源監控
資源監控也是云計算技術當中的關鍵技術,對系統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并向其他的子系統進行性能信息的提供,以完成系統資源分配。給云的資源動態部署可提供重要的依據,以監控資源的應用及負載狀況,運用云計算能對資源可用性與性能進行跟蹤,以提供信息問題的解決與資源均衡,對資源池全部資源的監控與管理,可經過監視服務器來實現,經過各種資源服務器的配置監視,可部署程序,并定期將應用有關信息的數據資源上傳給數據庫。
3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
3.1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形式
圖2 云計算的服務層次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下,云計算應用形式主要包括網絡服務、軟件、互聯網整合、商業服務平臺與管理服務的提供商,如圖2所示。其中,軟件就是服務,在人力資源管理類的程序當中,常見的一種云計算應用形式,通過網絡瀏覽器,可將程序信息向用戶傳輸,有效節省了資源成本;商業服務平臺為軟件與管理服務混合的系統應用,能為用戶與提供商間提供互動平臺,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服務;網絡服務或軟件關系較為密切,經過API能促進開發者實施更多計算機網絡應用的研發;互聯網整合是將網絡供給類的服務公司資源優化整合,為用戶提供更恰當快捷服務的供應商;管理服務的提供商,與其它的云計算應用形式相比,這種應用形式最為長遠,所面向的是信息技術行業服務的對象,像病毒處理等。
3.2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實踐狀況
云計算技術起步時間不長,其實力還較為微弱,但隨著云計算技術廣泛研究與應用,在實踐領域以獲得較大進展,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正產生影響。有些運營商把云計算中的虛擬技術應用于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后,運營商的總體投資能夠得到降低,服務器整合,對服務器數量增長進行了遏制,降低了IT設備采購量,大幅度降低了有關IT設施采購量,設施數量降低,減少了隱性成本消耗,還避免了環境污染,響應了目前節能減排理念。經過虛擬技術,能構建虛擬化的集群,其高可靠功能,可讓應用系統業務得到連續性保障,增強了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如X86服務器的虛擬節能技術,可在數據中心應用云計算技術,以達到節能減耗作用,首先把數據中心服務要到期的X86或者低配置的服務器整合,用高性能的服務器進行取代;然后,把高性能服務器整合后,實施資源池化,在資源池中,運用動態資源進行調度,對計算資源高低閾值進行定義;接著,對資源池當中的主機與虛擬機進行關聯性則的設定,管理主機的啟用電源;最后,對資源調度與電源管理等策略進行制定,對業務忙時的主機負載高低閾值進行定義。當業務不忙時,經過實時遷移,可把低負載主機中的所有虛擬機,遷移到其他沒有達到負載上限主機上,對于空閑主機的待機模式進行控制;業務忙時之前,可把待機模式主機進行喚醒啟動,經過實時遷移,把部分的虛擬機遷移到已啟動但處于空閑的主機中,此過程按照計劃策略實施自動化控制或者人為控制執行均可。云計算概念是谷歌首次提出的,也是這領域的積極開拓者,云計算多是由谷歌文件系統所構成的,IBM也正在實施藍云計劃,實現其云計算理念,在我國無錫成立首家的云計算中心,在2008年,Microsoft公司實施自身企業云計算平臺,提出了有關三屏一云的戰略,主要是電視、電腦、手機屏和云計算,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研發云計算技術,對于信息化社會來說,影響巨大。
3.3 云計算應用實踐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信息科技進步,云計算技術發展起來,并在研發應用中獲得了很大進步,逐漸成為國際關注及競爭重點,在計算機領域,未來將向虛擬化與云計算進行發展,其發展前景主要表現下列方面,其一,公共云與私有云間的界限不再明顯,很多企業將采用公共云與私有云兩種技術結合的方式,如因特網一樣,成為任何機構與組織內外交流方式,有些信息資源成為兩種云技術的融合產物,很多廠商會交付新管理工具、基礎架構與安全工具,并用云計算計算看IT發展;其二,軟件服務產品會得到更為廣泛應用,要有效控制用戶訪問,就需要采用更好解決方案,盡管次產可給企業發展提供諸多幫助軟件應用業務會由工具式應用像免費操作系統的基礎軟件進行轉變,并進而轉變為在線企業軟件全面的應用,以提供更為綜合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價值;其三,更多企業用戶會使用云計算與虛擬化設備,這樣就需要更多技術來支持,由于海量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分類控制,會容易造成混亂,其信息就無價值了,并眾多技術會存在諸多斷板,而云計算技術能彌補此缺陷,將混亂信息狀態進行清除,確保信息庫規范有序,為海量信息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處理平臺,促進信息管理科學化的實現;其三,隨著全球聯系的日益緊密性,云計算應用實踐,為世界廣大用戶提供更為全面信息技術,并讓信息技術設備成為公共設施應用,在云計算技術下,用戶運用云計算,能夠用較小成本獲取較大計算力,在這種變化下,會激發新理念與新創新在社會生活當中的應用,并促進新技術創新,產生蝴蝶效應,促進信息化社會發展。
4 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與計算機技術進不下,云計算技術得以發展,并在應用實踐當中,獲得了很大進展,成為全球關注競爭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市場需求增大,云計算技術將會成為技術的新改革力量,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帶來巨大影響,云計算尚處在起步階段,我國有關云計算的普及有限,很多用戶在云計算接受與認知程度較低,要改變計算機傳統應用方法,還需要國家進行大力融合推進,以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優化整合,為我國生產生活帶來益處。
參考文獻:
[1] 高巍,李潔.云計算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對 ICT 產業格局的影響日益明顯[J].世界電信,2011(4).
[2] 趙越.云計算安全技術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1).
引言
信息技術領域中,云計算技術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經過實踐與理論的研究證明,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能夠大力的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并且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推進,產生了新型的企業發展策略。當前,世界上大型硬件基礎設施的供應商普遍定位為高昂的成本,以及復雜的技術工藝,這使得中小企業的難以得到有效的信息技術發展。云計算的產生為這些企業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將從云計算的發展現狀、前景入手,深入分析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動向,研究云計算技術對企業的發展作用以及企業根據云計算技術進行新型發展戰略問題。云計算技術的使用能夠額外企業降低管理的成本,有效的節約了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本文圍繞著云計算技術對企業發展的策略進行重點研究,在保障企業信息安全、數據備份以及軟硬件利用率方面進行云計算技術對企業發展策略的推動作用。
一、云計算的概念
目前,對于云計算的概念的定義,就是通過軟件、硬件等一系列技術革新實現節約資源和成本,這也是少數企業用云計算包裝和營銷已有的未必能歸為云計算的產品、技術或者服務的常見說法。然而,云計算還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是創新的驅動力。云計算將帶來持續在線設備和持續服務的世界,更核心的還有海量數據,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關信息、每個人每件東西每時每刻每地產生的數據,都將被數字化,并聯入互聯網和各種以不同權限相通、共享的平臺。在后臺,各種數據分析、處理和可視化基礎設施將實時運作,從中獲得想象不到的深刻洞察、群體智慧。對于終端用戶而言,云計算系統將在能夠有效地對外界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根據你的個人喜好、實時場景,從而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豐富的使用體驗,用戶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節約更多的成本去發揮云計算的強大作用。而對于企業而言,這種數據驅動的洞察將催生大量業務模式上的創新,沖擊乃至顛覆各個行業,越是依靠數據和信息運作的行業,所受的沖擊將越早、越大。
二、各類型企業運用云計算的發展策略
中小型企業中云計算的發展戰略,從政府層面來講,要通過政府進行政策扶持、秉承著科學服務的理念,堅決貫徹洛社科學發展觀,為中小型企業的云計算技術服務提供有效保障。對于中小型企業的云計算發展戰略,一定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以及政策引導兩個方向的重要作用。中小型企業中云計算的發展戰略目標為:首先,中小型企業要實現云計算服務數據的共享以及交換,建立地域特色的統一數據資源服務平臺,從而快速推動企業自身發展,并且能夠退工地域經濟的發展。其次,要建立地域中小型企業產業集群的云計算服務窗口。云計算技術的服務窗口使得中小型企業,通過云窗口服務進行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以及建設資源利用等。政府給予的云計算服務支持,能夠充分的滿足中小型企業的服務需求,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商務、政務、企業管理四大服務的應用平臺。為全面滿足中小企業服務需求,推動相關企業的快速、平穩、健康發展,合理規劃地域中小企業的綜合窗口服務,建成覆蓋范圍廣泛,布局合理的綜合云服務平臺。
三、總結
本文首先闡述了云計算的發展現狀,并就企業應用云計算的情況進行深入的討論,重點的分析了云計算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與作用。文章在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應用云計算服務進行發展戰略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大型企業中云計算的發展戰略分析中,運用成熟公司應用云計算服務進行企業運營發展以及定位等方面進行分析。在中小型企業中云計算的發展戰略分析中,在系統架構層面,中小型企業的業務運營方面,中小型企業云計算技術關鍵技術方面,中小型企業針對云計算服務的平臺要依托SAAS技術四個方面進行中小型企業應用云計算進行發展戰略的分析,為企業應用云計算技術的營銷以及管理等策略提高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及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周本海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
[關鍵詞]云計算技術;高校;計算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24-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6-0130-02
1 引言
信息化的發展也使得教育開始走向網絡化,再加上校園網以及各種網絡平臺等的加入使得各院校都開始組織相關人員管理和服務于校園的網絡系統,這些系統在各大院校內到處可見,諸如機房管理、網絡資源教學平臺、圖書館以及教務管理等都有著網絡管理系統的身影,而且這些系統由于工作的需求則需要有較大的數據資源的傳輸和流通,但是當今的網絡管理的現況無法滿足這種信息的高輸入輸出量。這時云計算的出現正好為信息技術的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被稱為是信息時代的一次重大變革,直接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而作為科研工作基地的高校更應該普及這種云計算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和質量,而且還有利于促進高效的科研工作的進行,還有利于培養這一方面的人才和專業人士。但是由于高校內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以及專業教材等材料,甚至硬件措施都跟不上教學要求,這就導致對云計算技術不能順利進行,因此加強云計算技術的研究是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必要趨勢。本文對云計算技術進行充分利用,以聚集網絡中的零散的資源,并對其進行統一的整合和規劃,最后再服務于客戶,以解決當前高校無法施展云計算技術教育的問題。
2 云計算技術簡單介紹
2.1 云計算的概念
云計算,即將歸結眾多計算為一體,本質上就是計算池,適用于商業計算的Internet計算方式,而且不僅是簡單的歸結計算機資源,還能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等進行自動管理,比如存儲服務器、帶寬資源的那個一些較大的服務器等,還能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具體包括資源的提供、請求變更、檢測資源以及映射等方面,還可以平衡工作的負債水平。總體上可以將計算機的硬件、軟件和互聯網等聯系起來,并把所要計算的任務歸結在資源池上,讓各個平臺和部分系統進行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以來有利于共享這些計算資源。
2.2 云計算服務模式及主要特點
云計算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1、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Service),簡稱為Seas,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各種應用方面的服務,2、平臺即服務(Plafform as a Service),簡稱為PeaS,主要是為客戶提供開發平臺的服務。3、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簡稱為IaaS,主要是為客戶提供虛擬機以及其他方面的相關資源等服務。這三種云計算的模式主要有一下一些特點:
(1)大規模。這種大的規模可以涉及到很多臺服務器,大型公司諸如IBM、微軟、Google等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臺的服務器,而較小的公司也有至少上百臺至上千臺的服務器。
(2)較強的擴展性。“云”的規模可大可小,其擴展性極強,可以動態伸縮,資源的整合度與客戶的多少成正比關系,因此可以滿足無論數量大小的用戶的應用要求。
(3)廣泛性(通用性)。云計算可以適應于各式各樣的大中小型的應用,在“云”的前提下,可以生產出多種應用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還可以保證多款應用的同時運行。
(4)虛擬化。由于云計算的網絡性,因此其虛擬度是較強的,客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應用服務,只要該渠道支持云服務,而所需求的應用服務來自于“云”,用戶便可以通過全國各地的網絡進行下載和利用“云”中的各種應用。
(5)安全可靠性。“云”計算技術有著非常嚴格的計算步驟,并且采用多版式、同構計算機節點、互換等方式作為云計算技術的服務保障。因此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客戶無需擔心。
(6)超大容量存儲。由于云計算技術中包括了很多的資源,因此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與集中于服務器內就需要云服務器的存儲容量非常大,因此超大存儲容量是云服務器的前提條件。
3 云計算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
3.1 多媒體教室及實驗室中計算機的管理
雖然現在有很多的云計算虛擬桌面系統,而且做工也比較成熟,不過這些系統的制作和運行原理幾乎一致。能夠隨時為客戶做好其應用軟件的所需環境,并為多用戶在多桌面和多環境下進行統一管理和集體配置,使得客戶的軟件安裝、升級、維護和遠程管理都能做到統一管理。一下幾點問題需要考慮并解決:(1)統一整合、安全部署。當眾多的計算機需要安裝或升級應用軟件時,可以通過只操作其中一臺機器進行軟件的安裝或升級應用軟件,然后利用虛擬桌面服務器的方法來同步其他機器,這樣使得其它客戶機只需重啟后便自動實現所需操作,同時這種技巧也可以應用到客戶機的大量系統癱瘓時的恢復操作。可提高部署效率,降低部署成本,提高維護的快捷性,提高服務保障能力。(2)集中化遠程管理、提高效率。對所有的計算機進行集中化管理,管理人員可以遠程檢查每臺計算機的使用情況,并可對計算機批量或單獨的進行各種控制和管理。(3)硬件要求低,降低投入成本。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硬件無關性,不論計算機的品牌、配置不同都可使用,可延長電腦的使用年限,部分硬件配置差的電腦也無需直接淘汰,可重組使用。
3.2 教務系統中排課、選課、排考的管理
根據云計算的虛擬化和超強計算特征,通過在教務管理系統的服務器上安裝Vmware、Hypervisor等虛擬機軟件完成對所有服務器的虛擬化平臺的設置,構建出多個虛擬服務器,通過相應的中間件軟件構建出虛擬的服務器集群,再將相關計算交付于云計算平臺來完成。可解決教務管理中的以下問題:(1)擴大負載量。多個虛擬服務器集群,擴大了前臺應用和后臺數據庫的并發數,保證了系統應用的質量,可解決當前選課的負載限制數,支持更多同時在線選課人數。(2)增強計算能力。通過云計算平臺,增強教務系統的計算能力。在前期統計好所有參數的初始化數據后,教務人員可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大范圍的分布式計算,云計算平臺能很快的得出一張排課監考的原始表,節約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并提高了排考、排課的效率。
3.3 云計算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
(1)確保服務器的運行安全和可靠性。讓服務器能做到正確的工作,保證其準確度,降低出錯率。如今的圖書館網上借閱系統等都將數據保存在館內的服務器之中,若服務器不能正常工作或出現損壞時,將會導致圖書館的正常借閱程序不能運行,甚至出現數據丟失情況。而“云”計算技術是集千萬臺服務器于一身的大型服務器,若其中部分服務器出現問題并不會影響整體服務器的正常工作的運行,而且克隆技術也會使得每臺服務器上都會有重要數據的備份,這樣就不會輕易的丟失客戶的相關數據。一包子服務器的高效安全運行。
(2)低成本投入換取高運算能力,使服務器的訪問受限問題得以解決。一般的服務器的硬件資源都會有一定的工作限度,若同時使用應用的客戶超過硬件限度的話就會導致系統服務器出現癱瘓,以至于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為確保服務器的安全運行,就要對圖書館的服務器的最高限度進行限制,使得接入終端的數量達到一定值后就會自動停止,但是這些被限制的客戶也應該被滿足需求,所以就要求圖書館購置更高配置以解決問題。若利用云計算技術,只需低成本的投入就能使得圖書館的系統從數臺增加到千萬臺的級別,這也就會滿足千萬用戶的服務要求,并且處理用戶需求的時間也會大大減少,做到了高效安全的運行,還降低了圖書館的資本投入。因此,云計算服務的應用是圖書館的不二選擇。
4 小結
作為新興的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擁有主流市場上其他服務器的超強計算力、超準群率以及高安全可靠性等眾多優點,其發展前景必定非常寬闊,而且對高校的教學科研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必定成為高校的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各大型公司對云計算商業產品進行壟斷措施,使其不能做到普及,再加上國內外都未出臺相關政策標準,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應用還處在研究、探索階段,尚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確保這些公司自身恪守商業道德不會竊取高校的信息、如何對這些公司進行監管、作為用戶的高校與這些公司發生糾紛如何處理等,這需要我們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鵬,走進云計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21-24
[2]薛慧麗,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教育資源平臺設計研究[J],科技信息,2010(7):31-33
[5]楊霞,利用云計算創新圖書館信息服務[J],情報探索,2011,4546
[4]謝海燕,云計算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2011,2527
關鍵詞:云計算;關鍵問題;圖書館;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0.7
在互聯網信息和各種數據高速增長的今天,商業計算和科學工程需要更加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技術。因此,需要對當前計算程序進行擴展,使其達到容易學習、方便使用、滿足要求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概念被提了出來,云計算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節約成本和實現可擴放性的目的。因為云計算技術強大的服務能力,使其迅速成為當前產業界和科學學術界關注研究的焦點和熱點。
1 云計算技術的相關概述
1.1 云計算的定義
當前學術界并沒有關于云計算的統一定義,總結現有的說法,可以認為云計算系統是以收費使用的形式向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分布式計算系統。云計算系統實現信息永久存儲,在使用時也可進行緩存的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對應的客戶端可以是筆記本、界面器、手持設備等,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動態遷移的要求。
1.2 云計算系統的特點
云計算系統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支持虛擬化、提供服務質量保證、高可靠性實用性和可擴放性、自治性。
(1)支持虛擬化。云計算系統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虛擬化,虛擬化的存儲器,虛擬機的服務器等,也由此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2)提供服務質量保證。云計算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要求對系統做出適當調整,保證服務質量。
(3)高可靠性、實用性和可擴放性。對用戶而言,云計算系統必須是可靠的,同時還能隨時隨地地提供用戶所需要的服務,從而保證其可靠性、實用性和可擴放性。
(4)自治性。所謂自治性是指云計算系統的管理對用戶來講是透明課件,系統的不同部分可以進行自動優化配置,從而實現按需提供服務。
2 云計算技術的關鍵問題
云計算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云計算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過程,所遇到的關鍵問題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2.1 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技術是云計算技術發展中的首要關鍵問題。云計算是虛擬的存儲服務器,同時也是通過虛擬化的存儲服務技術,支持多個虛擬機運行多個操作系統,從而大大提高了服務器的利用率,同時也由于虛擬特性,實現了靈活可變、可擴展性的平臺服務。隨著虛擬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如何對虛擬資源進行管理逐漸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當前采用廣泛的方法是采用兩級調度的方法將VM的管理集成到批調度器中,從而向用戶提供最大限度的調度服務,缺點是不支持虛擬資源的預定服務,同時完成嚴格的預定資源服務租賃也是非常困難的。
當前的云系統如Scientific Cloud、Amazon EC2等都是采用虛擬樣機的形式來滿足用戶對計算資源和計算能力的要求,但是用戶如何根據自己的要求整合這些虛擬機使其成為一個工作群還是一個有待改進的問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對虛擬機的IP地址、安全信息等上下文環境的分析,提出一種可以在多種虛擬機之間快速自動地部署上下文環境的機制,從而滿足用戶的特定要求。
2.2 網絡和安全
在計算機發展歷程中,曾經發生過的幾起信息泄露問題,無不對用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安全性永遠是用戶最關注的問題。用戶在使用云計算系統服務時,需要上傳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存儲,云計算系統的安全至關重要。目前,云計算技術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由于云計算是分布式的體系結構,不僅要進行數據的存儲,還要進行消息的傳遞、交互和共享,這就使得云計算體系的安全性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目前有兩種較好的解決方法,一是通過減少敏感數據的傳輸,降低云計算使用的風險,要保證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要減少敏感數據的傳輸與存儲;二是從網絡拓撲結構和傳輸數據堵塞控制的角度進行考慮,提出了語義控制策略語言,來描述不同客戶的存取策略,不同的客戶對于云計算需要提供的服務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靈活的存取機制,這也為安全提供一個途徑,通過不同的存取機制,來增強操作的靈活性和數據的安全性。
2.3 云計算系統仿真
云計算系統提供的必須是安全可靠、可擴展性的服務,因此必須對不同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進行度量和評估,以保證滿足相關協議的要求。在云計算系統的相關基礎設施搭建之前,為了確保其可行性,同時減少成本,有必要對其復雜的管理系統和運行機制進行仿真。如何開發出科學合理的仿真軟件,使其能對前期的運行機制和管理系統進行仿真,還能實現后期的追蹤和分析,這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問題。當前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云計算仿真軟件CloudSim、SPECI仿真工具等,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是我們需要繼續堅持解決的問題。
2.4 云計算系統的成本
作為一種擁有超強數據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的計算系統,云計算系統的經濟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云計算系統的普及使用,因此如何制定出精確的成本模型變得尤為重要。影響成本模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服務器、軟件、網絡元素和人為因素等不同的因素對模型的影響是不一樣。如何完整地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確定其不同的影響權重系數,從而制成精確的成本計算模型,對于降低云計算系統的成本是不可或缺的。
3 云計算系統在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
云計算技術的超級計算和海量存儲能力,使得其成為當今數字圖書館研究的熱點問題,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云個性化閱讀服務。云計算系統在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介紹:國外和國內的圖書館中的應用。
3.1 云計算系統在國外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
國外第一個開放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產生于1999年,它的目標客戶是小型的學校圖書館或者專業圖書館,它的出現也為后續大型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隨后在2006年,Amazon推出了彈性云計算EC2服務,主要的目標客戶是各種組織機構,服務內容為存儲服務和計算資源服務。目前,亞馬遜云計算服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大型的圖書館都在使用,如哥倫比亞區公共圖書館。
被譽為業界最有影響的莫過于OCLC將“基于云”的概念服務引入了圖書館的系統中,這是圖書館界的第一個專業云計算服務,將會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3.2 云計算系統在國內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
在國內,云計算系統在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還處于理論研究的階段。國內有關于“云計算和圖書館”的定期研討會表明國內的圖書館界已經開始充分重視云計算的發展,也預示著云計算系統將在圖書館界中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已經基本建成了CALIS云服務平臺的框架,同時也在全國的多數高校中構建了分布式的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借助云計算平臺,圖書館可以即時地為用戶提供最新信息,同時也簡化和壓縮了咨詢信息的服務過程,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減輕了圖書管理員的管理任務。用戶只需擁有一個可以和云計算端鏈接的終端設備,就可以輕松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降低了用戶獲取信息的難度和成本,因此,云計算系統在圖書館界的應用,不僅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還大大簡化了日常的信息獲取過程。
4 結束語
云計算系統具有超強計算和海量存儲的能力,同時還有方便使用、按需支付的特點,使其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于圖書館來說,云計算系統的能力和特點正是其所需要的,即使當前云計算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但是隨著相關工具和技術的不斷改善,相信云計算圖書館不久就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各高職院校的學子們,服務于每個需要云計算系統的人們。
參考文獻:
[1]高婷.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9):104-105.
[2]胡英俊.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前沿,2013(14).
[3]符嘯威.淺析云計算模式下的安全問題[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5).
關鍵詞:云計算;計算機;實訓室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8-0000-01
一、引言
云計算(英語: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主要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不斷發展,將云計算運用到實踐教學環節所面臨的新問題,以私有云計算框架為基礎,可以通過搭建硬件基礎設施、軟件服務平臺,服務于實踐教學工作已成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的新方向。為了使實訓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實訓室教學管理水平,保證人才技能培養質量,引入新技術進行實訓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努力實踐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面臨有限資金來源,軟件資源匱乏,硬件設備不斷老化,對新技術提高實訓教學環節的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云計算技術的應用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的技術機遇,在硬、軟件條件上為實驗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二、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現狀
(一)硬件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1.投入不均衡
受資金制約在購置硬件設備時不能滿足各個系部的教學需求,出現實訓室硬件、軟件資金配比不均衡現象。
2.使用頻率失衡
普遍計算機實訓室采用獨立資源的個人臺式機模式,有限的資源共享,配置較低的機房使用率較低,配置高的新機型長期處于超負荷使用狀態,會造成計算機硬件不同程度的損傷。
3.成本高
實驗設備更新換代比較快,購置新設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實訓室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成本太高,從而延緩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
(二)軟件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1.信息資源安全受到威脅
由于學生攜帶的便攜式存儲設備連接實訓室計算機,造成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嚴重影響到機器的正常使用,增加了機房管理員的工作量,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2.實訓結果數據很難長久保存
學生在實訓室上機進行程序開發、調試產生大量的實驗結果數據,由于實訓室統一安裝還原卡,無法正常保存程序、數據結果。采用另一種途徑,將數據結果通過ftp軟件上傳至機房的服務器進行存儲,長期不斷激增的實驗數據大量占用服務器資源,帶來管理不便,受存儲容量、時效限制。
三、云計算技術在計算機實訓室的前景
1.有效降低軟硬件成本
2.海量存儲實訓相關數據
3.提高實訓室信息安全性
4.更少的維護
5.更強的計算機能力
6.更強的兼容性
四、采用私有云計算基礎架構建設實訓室
引入基于HyperV的服務器虛擬化來搭建私有云基礎架構。HyperV是內建于Windows Server 2008的一種虛擬化角色或功能,能夠在單一硬件服務器上,建立多個虛擬主機,讓這些虛擬主機共享更多硬件上的資源,能同時獨立運作各自的操作系統,并在上面執行需要的應用程序或服務。針對服務器數量需求大,單臺服務器利用率低的情況,可引入基于Virtual Server的服務器虛擬化平臺,用虛擬化技術實現服務器整合,具有節省空間,降低能耗,便于管理等諸多優勢。
虛擬化技術是云計算的基礎,在私有云解決方案中,可選用數據庫服務平臺SQL Server 2008以及Windows Server 2008 R2/HyperV(虛擬化技術)/IIS組進行有機地融合,構建出云計算服務平臺。以HyperV服務器虛擬化技術構建底層虛擬化平臺,結合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簡稱SCVMM)虛擬機管理套件將現有的硬件服務器資源統一整合成為資源池,進行集中管理與調配。通過System Center實現了對整個私有云平臺和動態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應用的管理。在該管理架構下的各類計算資源可得到充分的整合與利用,各類計算資源根據需求動態地、智能地、自動化地分配到各個應用中,保證了各個應用的順暢運行,使得整個監管系統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提供給用戶一個切實可查的信息。具有穩定性、易用性、安全性、高度擴展性的微軟私有云架構,能夠提高性能而不會成為擴展的瓶頸。
五、實訓室運行后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問題
高職院校實訓室利用現有的局域網資源,網絡帶寬的局限性制約成為了云計算的實施的主要障礙。
(二)機房室內環境不達標
夏季:溫度23+2℃,相對濕度50%;冬季:溫度20+2℃,相對濕度50%
為了達到機房環境指標,需要投入大量設備控制室溫恒定不變。
(三)安全問題
未來如果高職院校的數據發展到高度集中的在計算云或數據中心中,如何信賴服務提供商,確保相關公司不泄露隱私數據,必須要考慮信息的安全問題。
六、結束語
云計算為信息技術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云計算愿景令人矚目。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室建設必將直面云計算技術發展的大潮,如何緊跟高新技術的發展潮流,根據學校實際靈活應用云計算技術,是擺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參考文獻:
[1]吳朱華.云計算核心技術剖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關鍵詞:云計算;企業信息;可靠性;安全性;私有云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 A
一、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對應的英文是“Cloud Com puting”,普遍認可為由Google的Eric Schmidt于2006年8月在搜索引擎會議上首次提出。關于“云計算”的定義,IT 業界并沒有統一的共識,很多學者和機構都對“云計算”賦予了不同的內涵,下面列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關于“云計算”的定義:
Cisco:云計算是基于整合的架構下,利用虛擬化的資源,通過 IP 網絡提供規模化業務的實現方式。
IBM :云計算是一個術語,既可以用來描述平臺,也可以用來描述應用程序的類型。云計算平臺能夠按需動態的提供、配置、重配置、撤銷服務器。云中的服務器既包括物理機,也包括虛擬機。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云計算是一個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與訪問的可定制的 IT 資源與能力池,采用按需使用,按需付費的模式,其中IT 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服務等。
對于云計算的定義,筆者比較認同NIST所給出的描述。云計算將計算能力、存儲、網絡和應用池化,構建資源池或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和安全機制安全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最終使用者。既然云計算是通過網絡以服務的形式,將資源池中的計算能力、存儲空間、應用軟件等池化的資源提供給最終使用者。那么資源池對于最終使用者必須是透明的且具備可伸縮性、高擴展性、高可靠性;而網絡則應該必須具備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二、云計算在企業信息工作中的應用
(一)云計算技術的可靠性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傳統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模式通常是網絡信息技術人員通過建立企業的主服務器,使大家共享主服務器或使用服務器共享和傳輸數據,企業的數據通常存儲在企業的主服務器上。這種主服務器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例如一旦發生服務器遭受物理破壞,如火災、洪災、雷擊等事件時,主服務器被破壞,則企業數據將可能無法恢復,甚至永久丟失。
采用云計算技術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時,云計算下的企業相關信息都通過網絡存儲在云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器上,服務器由云服務器提供商專門維護和保養,企業所有人員只要具備相應的權限,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在云客戶端訪問云服務器,不需要網絡信息技術人員開發和建立數據庫。
(二)云計算技術的安全性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云服務器的安全性能遠遠高于普通的企業服務器,而且采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的信息化系統不擔心數據丟失,一旦云服務中的數據被侵襲或破壞則自動建立備份,省去了數據丟失的后顧之憂。企業或用戶將數據交給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委托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運行數據時,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或運營商對企業或用戶的數據的安全性能負全部責任,因此免去了企業數據遭黑客竊取的后顧之憂,而云服務器通過SSL 和 VPN 數據傳輸和存儲,安全性能較高,因此企業不用擔心信息化建設的安全問題。
(三)云計算技術的高效性和共享性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企業采用云服務器建設的云服務,使企業有信息利用需要的員工能夠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從云服務器中獲取所需數據,提高了信息化的傳輸效率,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例如采用云計算技術的企業的銷售人員,在面對客戶的疑問時,可以通過網絡隨時登陸信息服務器,下載最新的產品目錄和產品介紹以及相關信息,使銷售過程更具競爭力。傳統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購置服務器、搭建企業網絡平臺、和購買相應的軟件系統,以及支付大量的維護費用,在云計算中,企業可以針對自身需要購買云計算服務,而且無需花費大量的服務器維護費用,節省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開支。
三、云計算在企業信息工作中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一)技術架構確定
傳統的信息化系統建設采用機架式服務器加存儲的方式構成,為保證信息系統安全,通常采用增加備份服務器做雙機熱備,每個信息系統都使用獨立的磁盤陣列存儲作為數據存儲介質,這樣的系統架構導致服務器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單機運行的系統資源平均使用率小于 30%,雙機熱備的系統資源平均使用率更是小于 15%,同時眾多的服務器、存儲設備也不利于信息系統的管理。
經過對多個服務器虛擬化產品的對比,Vmware的 ESXi 平臺成為了最終選擇,該技術相比 VmwareESX 剔除了基于 Red Hat Linux 的服務控制平臺,使
VMware 可以直接在 VMkernel 上運行。由于脫離了對基于 Linux 的控制臺操作系統的依賴,整個軟件平臺的尺寸由 ESX 的約 2GB 縮減至不到150MB,并消除了底層 Linux 系統可能帶來的安全性和穩定患,而獲得授權的第三方模塊也可在VMkernel 上運行。ESXi 同時使用了新的管理控制臺 PowerCLI。
(二)私有云系統搭建
某公司搭建虛擬化平臺使用三臺IBM 3850 X5服務器搭載Vmware EXSI 4.1 平臺構成,存儲介質使用現有的EMC DMX950存儲陣列,服務器與存儲通過SAN交換機連接。為了集中管理和監控虛擬機、實現自動化以及簡化資源調配,使用虛擬化平臺創建一臺虛擬服務器,配置為系統管理服務器,用于安裝VMware vSphere套件中的vCenter Server管理軟件,對3臺物理服務器及其上的虛擬機進行統一的管理。
1、系統平臺測試
為檢驗虛擬化平臺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進行了一系列的極限測試,第一個測試是硬件故障測試,將虛擬化平臺的其中一臺服務器直接斷電,該服務器上運行的虛擬機自動開始遷移,三分鐘后遷移完成,虛擬服務器運行正常,數據完整;第二個測試是壓力測試,在虛擬化平臺上創建并同時開啟30臺虛擬服務器,使得硬件服務器的資源占用達到80%以上,經過15天的不間斷運行,系統穩定,未發現異常;第三個測試是負載平衡測試,在三臺物理服務器的其中一臺上啟動10臺資源消耗較大的虛擬服務器,觸發了虛擬化平臺的資源負載均衡機制,自動將3臺虛擬服務器遷移到了其他服務器上,達到了負載均衡;同時利用其他測試,通過對服務器CPU、內存利用率,系統I/O,系統響應時間,系統可用性,宕機率,應急處理,災難恢復等多種指標分析,虛擬化平臺的性能都明顯高于傳統信息系統平臺,尤其在系統災難恢復和宕機率方面虛擬化平臺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2、系統遷移
Vmware 虛擬化平臺提供完善的系統克隆軟件VMware Converter,該軟件包含兩部分工具,一部分是把一臺物理計算機Physical Machine原封不動轉換為一臺虛擬計算機Virtual Machine的一種工具VMware P2V Assistant,另一種工具是VM-ware為了與競爭對手抗衡,而推出的能夠將其他形式的虛擬機映像轉換為 VMware的映像的一種工具VMware Virtual Machine Importer,利用P2V技術可以將正在運行的服務器平滑遷移到虛擬化平臺上。
(三)實施效果分析
利用虛擬化的技術整合企業信息化系統,使用三臺物理服務器可以代替二十余臺物理服務器,系統建設成本大幅下降,系統集成度大幅提高,電力消耗節約80%,系統管理效率提升80%。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云計算;醫院;信息化建設;應用
1引言
現代化科技的發展,使信息化水平和醫療科技都迅速發展,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使云計算成為目前網絡科技中最熱門的領域。云計算技術的規模很大,運算的能力很強,可以借助虛擬化科技將全部系統的平臺建立在云端,再加上其維護性與擴展性能十分出色,能夠高效整合計算的資源,使系統的使用人員能夠專注在實際的業務上,為人們帶來極大便利。近幾年,國內一直大力推動醫院的信息建設,醫院信息化能力也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環節,在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中應用云計算,已經成為醫院發展的趨勢,應用的前景也十分廣闊。
2云計算概述
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計算方式,使用這一方式能夠使共享的各種軟件和硬件資源以及信息等,根據客戶需求提供至計算機或者其它設備,這是自1980年大型計算機在客戶端和服務器轉變之后又一次重要變革。客戶不需要對“云”的基本知識細節進行了解,也不需要擁有專業的知識,更不需要進行直接控制。這是一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IT服務模式,一般都是借助互聯網對動態信息擴展進行提供,一般是虛擬化資源。云計算技術綜合使用了分布式計算、虛擬化以及多副本數據容錯技術,規模非常大,運算的能力很強,能夠建立十分高效、廉價的運算點,進而使資源的調度和分配更加靈活。云計算數據都在“云”里,沒有在本地服務器內計算,其安全性比較高,有專門的專家對數據進行保存與管理。借助廠商的基礎性硬件支持,其規模能夠按照需求進行動態化調整,接口也比較豐富,具有極強的擴展性,可以滿足用戶不同需求的需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用戶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借助不同的終端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服務,借助資源的共享,使用戶不用承擔高昂的管理成本等。
3云計算應用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架構分析
云計算基礎性架構有三層,基礎設施層,應用平臺層和交付服務層。(1)基礎設施層內有各種硬件的資源,含有大量硬件的服務器,還有虛擬服務器,這些是云計算的基礎,具體可以分為私有云與公共云。私有云主要是在醫院或者其他機構內,在自己組織體系內部建立基礎性的服務平臺,借助內部網絡對自己私有的內部信息和資源進行管理,具有較強的保密性。而公共云則是由第三方提供然后借助互聯網在網絡中開放,但是客戶使用需要有訪問權限。以某醫院為例,在其現有硬件設施的前提下,開展云計算技術的過渡時,可以把一些硬件服務器改造成私有云,這樣可以方便對自己內部核心的資料信息進行存儲,而且對于自定義個性化擴展模塊,可以建立在私有云內,進而提升運算的效率。目前已經有很多比較成熟的技術可以支持搭建私有云,但是主要通用的部分,還是需要建立在公共云上,以便降低運行成本。對于一些中小型的醫院來說,借助公共云來提升效率更加方便直接,病人也可以借助多平臺對公共云進行訪問,然后得到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政府部門也需要大力支持建設公共云,統籌協調與規劃,確保信息流通的安全性。(2)應用平臺層則是全部云端系統內都有的層級,各種系統的模塊,比如醫院的住院、收費、預約掛號、藥品的管理等系統都是在這里進行設計和開發。這里是系統設計開發中最大的地方,需要有專門人員使用問卷、訪談和文獻等方法廣泛進行調研,挖掘出通用需求,然后對文件的標準和接口進行統一,然后以用戶交互設計為考量,開發出多平臺應用。服務基礎架構(SOA)則是一種可以使用的模式,這一架構在hadoop這種基礎設施層內部署,具體業務的模塊則是在SOA架構內部署,可以借助其較好的管理周期性能開展具體的管理服務,客戶只需要利用服務調用的接口開展調用服務。(3)交付服務層。這是用戶得到云服務的層級,有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客戶在IaaS內使用基礎運算資源,能夠對操作系統和存儲弓箭以及應用程度等進行掌握,但是無法掌握云基礎架構。在PaaS內借助主機操作程序,可以掌握運作程序環境,對主機也有部分的掌控權。但是無法掌握運作、硬件或者操作系統基礎性架構。在SaaS內使用,無法掌握運作、硬件或者操作系統基礎性架構,一般是租貸云平臺服務商服務。(4)云計算可以實現對電子病歷信息的共享。電子病歷在醫院中能夠有效解決紙質化病歷的缺陷,但是數字化病歷也需要實現病人病歷的信息共享,這樣病人就能夠參與自己就診活動內,獲得自己臨床的信息并與醫生進行交流。云計算可以借助軟件服務為醫院提供選擇,醫院根據實際需求和應用選擇軟件的租用服務,進而使醫院網絡運行成本得到降低。而且相同的軟件供應商能夠為不要的醫院提供一致的軟件應用,這樣軟件能夠為不同醫院提供相同在線服務,可以使患者電子病歷隨時隨地都能夠被存取和調閱,實現病歷的信息共享。
4結語
綜上所述,云計算技術在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引起醫院的重視,不斷對這一技術進行改進與完善,深化其應用,不斷挖掘其應用價值,進而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參考文獻
[1]焦一.云計算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7):242-242.
[2]趙立川.云計算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08-209.
[3]喬艷麗,趙曉鵬.云計算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9):78-79.
[4]宋青山,農照美,覃丕.云計算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界-e醫療,2015(05):34-35.
【關鍵詞】云服務;圖書館建設;服務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云計算技術。云服務為一種全面的服務理念,被廣泛應用在數字化圖書館的建筑與服務,隨著云服務的不斷進步,勢必會對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產生更加重要的影響。
1 云服務的概述
1.1 云服務定義
云計算是網格計算、并行處理和分布式處理技術的高級發展階段。云計算具有強大的技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越來越多計算機專業人員的高度重視。云服務就是基于云計算技術開展出來的多種服務項目,一方面是由于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而推動其進一步發展的服務,另一方面是完全基于云計算技術而產生的服務。目前,對于云服務的專業定義,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未能在云計算領域產生普遍共識。但是云服務并不是一種單一化的技術,為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云服務需要借助于多個產品和多種技術(如Web應用程序、自動化、虛擬化),是多種服務的集成起來形成的最終解決方案。
1.2 云服務的分類
云服務是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實現的多種服務,可以將云服務看作是云計算技術服務,可以將云服務分為:云計算、互動平臺云計算服務、云計算API、基礎技術云計算服務、信息平臺云計算服務。還有學者認為云服務包括數據即服務DaaS、基礎設施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服務SaaS。
從云服務的功能層面來分析,基于動態數據的云服務主要包括搜索、過濾、分析、轉換、組織、分享和管理多種結構化數據、半結構數據和原始數據;基于軟件平臺的云服務,主要包括應用工具、開發環境、API軟件、PaaS服務、SaaS服務等,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器接受多種服務;基于資源的云服務,主要包括IaaS服務、網絡化服務、虛擬化服務、帶寬服務、網絡設施服務、存儲空間服務[1]。
2 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基本策略
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要明確云服務的優缺點,及時掌握云服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傳統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相比,云服務在降低成本、改善工作流程、數據中心運作、按需擴展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同時云服務在監測和計量、管理和治理、數據可移植性、應用和數據互操作、安全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不足。云計算技術本身在長期發展、調查支持、數據恢復、數據隔離、數據處所、管理權限、有限訪問權等多各方面存在重大風險。
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面臨著多種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不同云服務平臺之間的交互、圖書館的開源、知識產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云服務標準等。因此,圖書館需要結合云服務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業務重點和戰略定位,開展有效的云服務。在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都需要掌握多種應用技能,如不同的IT數字化模型、圖書館內部信息和網絡資源的整合、云服務標準和協議等,學量的云計算技術知識。
3 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研究
3.1 基于軟件SaaS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
SaaS是一種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云服務模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應用軟件銷售模式,SaaS云服務既可以滿足用戶對于圖書館硬件設施的需求,又幫助圖書館降低了帶寬資源和硬件設施的成本[2]。在銷售模式上,SaaS云服務廠商可以為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搭建所有的網絡軟件、基礎設施和硬件平臺,并且提供前期建設、中期發展和后期維護等多種服務,SaaS云服務的用戶不需要招聘專業的IT工作人員、建設機房和購買相應的軟硬件設施,只需要一次性支付前期的項目建設費用和相應軟件的租賃費用,基于軟件SaaS云服務,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使用網絡信息系統。
基于軟件SaaS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可以幫助圖書館實現自動化管理系統,對于一些缺少資金投入又急于完成信息化建設的圖書館,完全可以使用軟件SaaS云服務,通過接入圖書館所需的互聯網服務和軟件,減少圖書館自身在軟件升級維護、配置網絡安全設備、服務器硬件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效率和質量。圖書館可以以自動化管理系統為主要平臺,不需要安裝管理軟件和配置本地設備,就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器開展圖書觀服務業務。對于一些有能力的圖書館,可以考慮和SaaS云服務廠商共同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3.2 基于基礎設施IaaS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
基礎設施IaaS云服務是一種可以提供底層技術核心和平臺的云服務,主要作用于互聯網平臺中的虛擬數據中心,可以將計算機技術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I/O設備和內存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為互聯網平臺服務。圖書館如果要應用基于基礎設備IaaS的云服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減少圖書館的硬件投入,選擇更加靈活、更加適合圖書館建設的云服務。基于基礎設施IaaS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可以通過動態供應、共享和整合實現圖書館已有資源和投資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圖書館不需要舍棄已有的一些IT基礎設施信息資源,IaaS云服務可以高效地整合已有的信息資源和新增的基礎設備資源。在基于基礎設施IaaS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過程中,圖書館需要結合引進的基礎設施,重新設計圖書館服務流程、調整業務流程,不斷提升圖書館面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做出準確、及時的服務。
3.3 基于云儲存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
云儲存服務可以通過分布式文件系統、網絡技術、集群應用等多方面的功能,將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存儲設備由應用軟件完成整合,一起協同運行,完成對外的業務訪問和數據存儲功能[3]。云存儲服務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服務模式,而是由多個服務器和數據存儲設備共同組成的集合體,因此基于云存儲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是通過整個集合體存儲系統提供的一種數據訪問式云服務。云儲存包括多個組成部分:客戶端程序、接入網、公用訪問接口、應用軟件、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一種非常復雜的儲存系統。
基于云儲存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可以幫助圖書館降低管理、魏華和數據存儲等多方面的運行成本,圖書館只需要投入較低的成為就可以為用戶提供異構性、多類型、多來源的服務。基于云存儲服務,圖書觀可以將大量的數據儲存在云儲存服務器中,降低圖書館在整理和存儲大量文獻資料數據的資金投入和人員投入,但是為了避免云存儲服務的漏洞,圖書館需要對于一些重要的數據進行備份,圖書館需要結合云存儲制定嚴格的數據認定機制,及時更新云存儲服務器中的數據。另外云存儲服務可以為圖書觀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圖書館可以提供圖書館游戲,文檔編輯和開辟專屬用戶的網絡磁盤等多種創新性的服務。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云服務被廣泛地應用在圖書館建設與服務領域,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功能,推動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勇.云計算與圖書館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5).
,企業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持續競爭優勢?作為新的信息技術服務模式,云計算在近年來
得到了快速發展,并為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和創造自身競爭優勢帶來了契機?本文首先
應用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對我國云計算的未來市場規模進行預測,并結合云計算在中小企
業中的實踐應用來說明云計算是促進中小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并在此基礎上
,基于企業資源觀理論深層次分析云計算如何影響中小企業競爭優勢?
〔關鍵詞〕云計算;企業;競爭優
勢;資源觀理論;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28
〔中圖分類號〕C9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8-0821(2014)01-0128-04
How Cloud Computing Affect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MEs
——A Resource-based View
Zhu Zhangxiang1 Zhao Kun2
(1.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2.Information School,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
21,China)
〔Abstract〕”BZ〗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ompanies can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
reat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As a new IT service model,cloud computin
g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brought a new opportunity for SMEs t
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actual situatio
n that cloud computing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MEs to enhance and main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this paper applied Gray Linear Regression Combinatio
n Model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loud comput
ing,and at last,combines with resource-based view to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
he question about how could cloud computing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SMEs.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enterprises;competitive advantage;resource-based view theory;gray linear regress
ion combination model
1 研究背景
大型企業由于信息化基礎較好,加上管理較為規范,其在實踐過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
自己創造競爭優勢?但是中小企業的情況卻與之相反,由于資金?人才的短缺,他們并不能
夠像大型企業那樣為自己構建數據中心并自行維護,加上社會環境不完善等原因,信息化水
平低,系統集成度不高以及應用層次差異大等現實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阻礙中小企業有效利用
信息技術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傳統信息技術而言,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信息技術服務模式?它不
僅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對信息資源的動態需求,滿足其自身業務的需要,還能解決中小企業
信息化過程中的成本等問題,彌補中小企業的不足,使其專注于核心優勢業務的發展并獲取
持續競爭優勢?現實實踐中,云計算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所關注,并應用其開展相
關業務活動?因此,探討云計算如何促進中小企業創造持續競爭優勢將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
研究工作?但是筆者通過相關文獻分析發現,云計算如何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研
究雖然已有所涉及,例如,A.Bajenaru(2010)研究了SaaS服務模式如何應用于中小企業
信息化建設;M.Srinivasan(2010)研究了中小企業應用云計算存在的安全性問題;陳鐵
東(2009)以及董炎(2011)初步探討了云計算應用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全新模式,等
等?但就云計算如何促進中小企業建立競爭優勢方面,這些研究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連續性
,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
另外,以Barney(1995)?Powell(1997)?Bharadwaj(2000)和Wada(2004)等為代表
的眾多學者近幾十年以來分別從不同角度基于企業資源觀理論探討了信息技術對于企業競爭
優勢的價值,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由此可知,企業資源觀理論是解釋信息技術如何為企
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較好框架[1]?鑒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運用短期預測性能
較好的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定量分析云計算的發展趨勢,以此來說明云計算應用于中小企
業信息化建設是必然趨勢?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資源觀理論,對云計算的IT能力及其如
何促進中小企業建立持續競爭優勢進行深層次定性分析,以期在當今云計算技術廣泛應用的
背景下,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2 云計算及其發展趨勢
2.1 云計算的概念及其服務模式
自從IBM和Google于2007年宣布了在云計算領域的合作后,云計算開始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
和應用計算方式被提出,并迅速成為產業界和學術界研究的熱點?Google的Google Apps?A
mazon的EC2?Microsoft的Azure和IBM的“藍云”等云計算平臺都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
[2]?云計算可以理解為一種資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它將計算能力從用戶終端集中到
“云”,作為應用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計算通過分布式計算和并行計算等技術由“云”
端計算機群共同完成,用戶則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網絡獲得應用所需的硬件?平臺和軟件等
資源?應用的實現和維護全部由“云”服務提供商完成,用戶只需關心應用的功能而不必關
心應用的實現方式?
云計算實現的關鍵技術主要有數據存儲技術?數據管理技術?編程模式以及虛擬化技術等
[3],并通過軟件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臺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基礎設施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等3種方式提
供服務[4]?
(1)SaaS服務模式屬于軟件定制服務,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業務需求,通過互聯網向
服務提供商定制所需的應用軟件,支付的服務費用取決于獲取服務的多少和時間長短?
(2)PaaS服務模式屬于開發并托管網絡應用程序的平臺服務?低層技術問題對用戶是透明
的,方便用戶應用開發平臺和語言,根據自己的需求部署需要的軟件運行環境和配置?
(3)IaaS屬于最低層服務,服務提供商為了方便用戶能夠部署操作系統和運行軟件,通過
虛擬化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存儲?計算處理?網絡帶寬以及其他物理硬件資源方面的服務?
另外,由于云計算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以及
成本低廉等特點[5],為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
2.2 云計算的發展趨勢
為了分析云計算的發展趨勢,本文運用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對我國云計算未來市場規模進
行預測?鑒于預測模型當中灰色GM(1,1)模型沒有線性因素,而多元
線性回歸模型沒有指數增長趨勢的不足,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將兩種相結合[6]
,既有嚴格數學保證,又彌補了兩種模型各自的不足,短期預測精度較高,且最重要的優勢
是所需的樣本數據量少?本文選取2008-2013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數據如表1所示,數據
來源于在線信息服務平臺——賽迪顧問在線,該網站面向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來源
真實可靠?3.2 影響途徑的定性分析
由于中小企業受資金短缺和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等條件的限制,他們的企業競爭優勢應建立
在創新以及與其他利益相關群體的協作方面?而云計算能夠整合中小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所需
的IT資源,滿足稀缺?有應用價值?不能完全被其他企業模仿以及其他資源無法替代等4個
條件?促進他們所提品和服務的價值的提升,使他們有別于其他行業競爭者,因而能促
進中小企業提高包括財務等各方面的組織總體績效,獲取持續競爭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
3.2.1 客戶服務定制提高組織創新能力
由于當今大多數中小企業所處外界環境的動態不穩定性,對于它們來說自身的創新能力是取
得成功的關鍵?云計算出現之前,中小企業很難根據自身業務需求獲得定制的IT資源,且IT
資源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大多是標準化的,因此無法滿足資源觀理論所述的資源稀少和不可模
仿的特性?云計算的客戶定制服務能夠使中小企業根據他們的業務需要從“云”服務提供商
定制屬于他們自己獨特的有別人他者的IT資源,滿足自身業務情況,且這些IT資源將是有價
值?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例如,云計算技術的PaaS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應用開發平臺,
允許它們根據自身特殊業務需求開發應用程序并運行于“云”服務提供商的云計算平臺,使
其獲得有別于其他競爭者的信息化服務;而SaaS服務模式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諸如
ERP?BI以及CRM等信息系統和各類業務軟件,成本低廉,業務針對性強?這種IT能力使得中
小企業不僅能專注于自身業務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而且這些IT資源能夠與他們的企業戰略目
標相匹配,進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進程,提升組織績效,獲取持續競爭優勢?
3.2.2 資源內部調度與互聯提高組織創新和協作能力
云計算技術能在一個特定的云環境中,根據一定的資源使用規則,通過高速互聯網連接分布
于世界各地的虛擬資源池,根據用戶不同的資源需求,在用戶之間進行資源調整過程?根據
不同的資源調整策略提供給中小企業的IT資源也是稀少?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這種IT能
力所能提供的IT資源共享的優勢不僅能方便中小企業與它們的利益相關群體建立廣泛的跨國
合作關系,而且能有效促進中小企業內部人員之間以及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和客戶之間的
信息交流與共享,發掘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另外,IT資源內部互聯性
也能通過工作流以及彼此信息的交流有效促進中小企業內部以及它們與相關群體之間在工作
方面的協調能力,進而提高中小企業業務活動的運營效率,獲取持續競爭優勢?
3.2.3 IT服務匹配提升組織協作能力
云計算技術提供的IT服務需要確保與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技術方面具備很高的匹配性?從技術
角度來看,中小企業自身IT設備水平參差不齊,而云計算技術所提供的IT服務具有靈活性,
提供的IT資源具有很高的價值和不可模仿性,與中小企業及其利益伙伴現存的技術能達到很
好的兼容與匹配,進而縮小企業間的信息化差異,提高企業內部個部分以及企業與外部利益
相關群里的業務協作能力;而從管理角度來看,云計算提供的IT服務也能夠與中小企業的各
類信息化戰略目標達成較好的一致,避免出現目標沖突的同時,增強中小企業的協作各項業
務的能力,這個重要優勢使得云計算技術區別于其他信息技術?
另外,正如圖3中所示,雖然云計算技術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帶來了巨大機遇,但潛在阻礙因
素也是存在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影響云計算技術應用的主要問題是其用戶數據存儲的
安全性以及隱私性,服務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等[12]?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將會直
接影響云計算所提供的IT服務能力,并對中小企業建立持續競爭優勢產生一定限制和阻礙?這些
問題將在今后的研究中作進一步探討,受篇幅限制,本文就不再贅述?
4 結束語
云計算技術的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認可,而它對中小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也必將
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研究對云計算在中小企業的應用前景,以及中小企業如何應用云
計算創造競爭優勢進行了初步探討,旨在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隨
著今后云計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筆者的研究將更多地集中在如何進一步結合企業競爭優勢
與信息技術的其他相關理論,結合實證方法對本文的相關研究結論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1]張嵩.信息技術如何創造持續競爭優勢—一種基于資源的觀點[J].管
理工程學報,2003,(17):108-110.
[2]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20(50):1337-13
48.
[3]陳全,鄧倩妮.云計算及其關鍵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9,29(9):2562-2567.
[4]Luis M.Vaquero,Luis Rodero-Merino,Juan Caceres,Maik Lindner.A Break in th
e Clouds:Towards a Cloud Definition[J].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
iew,2009,39(1):50-55.
[5]Harry Katzan Jr.On the privacy of cloud computing[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4(2):1-12.
[6]鮑丹,吳艷萍.基于GM(1,1)模型和線性回歸的組合預測新方法
[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3):95-98.
[7]陳博,王建國.灰色線性回歸組合模型算法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15(1):82-85.
[8]Barney 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
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9]Petaraf M.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Resource-based View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3):179-191.
[10]Thomas C.Powell,Anne Dent-Micalle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
e advantage:The role of human,business,and technology resour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375-405.
[11]Anandhi S.Bharadwaj.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
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
1.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云計算作為一項新興技術,民辦高校現有教師隊伍對這項技術的掌握還是比較匱乏,不能滿足對云計算教學方面的需求。
2.優化課程體系建設、調整專業培養方案、調整相關課程教學大綱,增加支持云計算相關的課程。
(1)開設云計算基本課程,如云計算導論,讓學生在了解云計算的產生背景及發展現狀、云計算平臺及關鍵技術、云計算安全問題、虛擬化與云計算、云計算數據庫的研究、云計算的實用化、云制造、云計算服務與大規模定制模式應用、云計算的未來及面臨的挑戰。
(2)在現有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云計算機的相關內容。例如在講解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程序開發類的課程,在講解過程中增加一些關于云計算內容,如虛擬技術、云計算架構等內容。
3.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具體建設實驗室硬件資源云端化,可分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逐漸構建開放互聯共享機制,搭建實驗室互聯共享基礎平臺。第二步,產學研一體合作與發展。實驗室資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資源共享、科研協作和成果產業化輸出。最后,提供開放的服務,構建能夠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科研合作與技術轉移的開放平臺,資源整合、開放共享及協作創新是實驗平臺建設發展的趨勢。
4.創新教學模式
云計算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式教學,而采用驅動式、探究式、協作性的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創新、合作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組建項目;其次,學生計劃、決策、實施項目;最后,進行項目評估。
二、結束語
【關鍵詞】云計算;廣電;應用
【中圖分類號】G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751(2016)01-0019-03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量和數據資料越來越密集化,云計算正在漸漸地為人們所熟知,成為現在最熱議的話題和新技術。如何開發云計算在未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全球IT技術人共同研討的話題。云計算在我國計算機行業和通信網絡領域,特別是在電信和廣電領域中的應用與發展也正如火如荼的展開。
1云計算技術
1.1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是一個新興起的方法,并應用于基礎架構共享中。大批量的物理資源都由云計算來集中管理,而且云計算能把這些資源變成虛擬化信息,形成一個龐大的虛擬資源網絡。
1.2云計算關鍵技術
云計算關鍵技術大致有以下幾點: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并行編輯模式、數據管理技術、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平臺管理技術、多粒度和變粒度計算技術等。
2云計算在廣電行業的應用前景
前端的集中管理需要靠云計算才能得以實現,我國廣電行業數字電視業務的發展,要充分利用云計算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龐大的存儲空間,云計算的發展對廣電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數據的高度可管、可控性
云計算把大量的數據集中儲存在云服務器中,把大量的用戶授權信息、節目資料等儲存在服務器群內并進行高度設防,從而對數據進行最可靠、最安全的管理。廣電運營商只要安排專業的維護人員對服務器進行更新維護,就能對數字電視業務進行有效的管理。云計算更加符合廣電行業的發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特網過度開放所導致的大量病毒、網絡詐騙、黑客入侵等危險。
(2)終端設備投入成本最小化
存在于數字電視節目運作方式中的重要問題是在不同地域和品牌的終端設備之間沒有具備良好的共通性,雜亂的系統集成和系統升級工作使得運營維護成本增加。云計算的應用非常適用于廣電行業,全部的功能模塊集成,軟件升級,都要在云計算充分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在“云端”由專門的服務器來完成。用戶可以在享受各種數字電視業務帶來的的歡樂下,利用最簡單的操作付出最低的成本來進行。終端的資金投入被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因為機頂盒擺脫了不停地更新,不需要集成大量的模塊。同時,由于“云端”具有海量的存儲空間,終端用戶可以將自己定制的節目全部保存起來。
(3)適合三網融合的發展需求
廣電行業的運營發展以及三網融合政策的推進,會促進視頻業務跨領域、全方位的發展。這需要關系到不同用戶終端之間,相同運營數據和應用服務的共享問題。比如,人們在旅行途中,通過CMMB手機來收看娛樂節目直播,回到家就可以通過切換功能,把正在收看的節目切換到電視機上。做到這些需要從電視和手機服務中提取必要的信息,通過綁定用戶的設備來起到設備間自由切換的功能,從“云”中提取相關的對應信息,再轉到機頂盒上進行認證,最后通過機頂盒播放。終端的用戶不需要帶機頂盒、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任何一個連接“云計算”服務的專門的客戶端設備,同樣能借助瀏覽器來進行登錄,繼續瀏覽播放了一部分的電視劇或是繼續完成寫了一半的文章。三網融合業務的深度推廣和跨網的絡業務運營工作通過云計算各種特性的發揮變成了可能,云計算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3廣電順利實施云計算技術的關鍵因素
云計算具有系統規模化、集成化所帶來的資源充分整合、靈活調配的能力。云計算真正的在廣電行業中得到實施,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1)政策導向
廣電系統在中國具有宣傳和商業兩個方面的作用,系統中的業務開展會受到政策上的制約和影響。比如,在廣電系統中,應該怎樣建立云計算系統,云計算系統的規模是多大,在系統中可以開展什么業務等。
(2)行業趨向
我國的行政管理體系針對于廣電行業方面來說比較松散,技術標準沒有進行規范和統一,因此需要利用很長的時間來進行技術標準的統一,這樣才能更好地對行業內的共有云系統進行部署。這樣的現狀對云計算應用在廣電行業內的加速起不到有利的幫助。
(3)資金支配
云計算系統在大規模的部署過程前期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同時在部署過程中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從當今的現實情況來看,廣電行業中所有的部門沒有出資的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4)信息安全
廣電云系統的信息安全由技術和商業兩個層面組成。第一,云系統必須接入極其嚴格和穩定的的身份認證系統,否則會帶來波及整個行業的巨大的數據災難。第二,只有同時具備一定的公信力、運營力和抗風險力的云服務的機構,并且要在合理的反壟斷機制的制約之下,才能有效的長期的、可靠地對廣電行業大量數據進行管理。
(5)網絡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