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7:37: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技術市場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如果以數據的采集和運用方式為標準,我們可以把可穿戴設備主要劃分為兩種類型:用于對外界事物實現感知、控制并施加影響的一般可穿戴設備;通過人體數據采集,實現健康干預,乃至診斷、治療、康復等功能的醫療可穿戴設備。當然,兩者在實際產品及應用中可能存在交叉與融合。?
不論是智能眼鏡還是智能服裝、甲胄,一般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功能是采集人體所發出的位置信息、互動信息、流量信息,利用和擴展人體機能,是對人自然屬性的延伸。?
而醫療可穿戴不管是智能手環、臂帶、帖敷傳感器還是體內外康復裝置,主要功能則以采集到的體征數據、生電信號、生物能,用于對人體自然屬性的監控、管理和輔助恢復人體自身機能。?
一、2013年度可穿戴技術創業投資概況
資本實驗室全球風險投資數據庫顯示,2013年可穿戴技術領域完成投資交易64筆,披露投資額5.6億美元。?
1.可穿戴技術投資年度變化趨勢?
?
?
從全年來看,各季度可穿戴技術投資保持持了持續增長。特別是在四季度,增長異常迅猛。由此可見,無論是創業企業還是投資機構都在加快搶占可穿戴技術與市場前沿的力度。?
另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于2013年5月的互聯網行業研究報告預測,到2015年的2至3年間,可穿戴技術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30至50億美元,增長到300至500億美元。這種趨勢的背后是全球硬件創新企業的蓬勃發展與風險投資的快速跟進。?
2.一般可穿戴與醫療可穿戴技術投資對比?
在2013年度,一般可穿戴和醫療可穿戴技術同時收獲32筆投資交易。其中,一般可穿戴技術披露交易額3.73億美元,醫療可穿戴技術披露交易額1.87億美元。?
?
?
投資交易額的落差不能說明醫療可穿戴技術對資金的吸引力更弱,而是從另一個層面表明:與一般消費級的可穿戴技術相比,醫療可穿戴技術因其更高的技術與應用門檻,在投資方面更趨冷靜。該領域也正在等待,或營造下一個待爆發的、更廣闊的應用市場。?
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新近完成了一項市場分析,并作出預測:在未來5年,可穿戴設備的整體市值將超過80億美元,大幅度增長的預期主要來自于健康/醫療領域的推動。CEA與市場研究機構ParksAssociates聯合完成的另一份調查則顯示:在美國今后的五年中,個人健康/醫療類的可穿戴產品、相關軟件和服務的總體營收將激增142%,并且有29%的智能手機用戶愿意購買和使用健康/醫療類可穿戴設備。此類樂觀的預測正吸引和帶動更多投資在該領域的持續攀升。?
3.一般可穿戴技術細分領域投資對比?
在2013年,眾多企業的可穿戴設備走下展臺,并且實現了銷售數據上的不斷突破。據已有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約為700萬件以上。盡管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相比,可穿戴設備的銷量還不成構成足夠的量級,卻已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從目前已上市或測試中的產品來看,可穿戴設備主要有耳機、腕帶、眼鏡、頭箍、指環、紐扣、帖敷等形式,總體可劃分為4大類:腕戴式、頭戴式、眼鏡和傳感器。?
?
由本年度投資數據可見,腕戴式產品(腕帶和手表)投資交易數量最大,占比超過1/3;而交易額占比超過2/3,是可穿戴技術最熱門的領域。?
相比之下,頭戴式和眼鏡類可穿戴設備的合計交易數量、交易額均位于腕帶式產品之后,這主要在于:前兩者的功能更為復雜(主要用于游戲、視覺增強現實、數據圖形可視化、視覺信息分享、“意念”操控等用途),技術開發難度更大,走向市場需要更多時間和歷練。而與此同時,手環、智能手表產品在更多企業的推動下,已經更快地走向市場并在廣泛而激烈的競爭中實現了迭代。?
二、可穿戴技術及其生態系統的成長
1.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增長,為可穿戴技術提供厚實的市場基礎?
據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報告顯示,2013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51億部,同比增長45%。另據IDC的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0.04億部,比2012年的7.253億部增長了38.4%。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首次超過功能手機,占到手機產品出貨總量的55.1%。巨大的智能手機保有量,為可穿戴設備穩健邁入消費市場,積累起了足夠大的設備基數和運營支持平臺;而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的擴大,也折射出市場對可穿戴設備在內的移動智能設備,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能力。?
盡管現在大多數可穿戴設備的使用還依賴于智能手機,技術和市場也亟需健全,但它們與一般移動“智能”設備有著明顯區別:1.更便攜和操作更簡化;2.實時的數據感知與采集;3.增強現實技術相應擴展了使用者的能力。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可穿戴設備為更多技術和應用,開啟了全新的平臺和生態系統的入口;而人類進一步變成在線“終端”,思維的互聯網正在到來……因此,可穿戴設備對智能手機的依附只是暫時的過渡,勢必迎來一個更獨立的發展空間。?
2.多元化的移動操作系統正在加速生態圈的擴充?
Android、IOS、WP等移動操作系統通過把設備接入互聯網,賦予了硬件全新的生命。他們所帶來的捆綁設備數量、在建的生態系統規模和未來市場的預期都必將實現驚人的增長,而這一趨勢也將從智能手機市場快速延伸到可穿戴設備市場。?
?
此外,包括亞馬遜、Facebook、英特爾、三星、騰訊、阿里巴巴等在內的眾多IT巨頭都在開發更多的行業應用平臺。這將促進軟、硬件創新的進一步融合,并為可穿戴技術拓展出更多的數據通道、更廣闊的應用環境。?
3.云和大數據市場規模的擴大?
IDC預測指出“在2014年,云市場規模將增長25%,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大數據技術和服務規模也將超過140億美元”。另外,“由于云市場參與者的競爭規模不斷擴大,所有IT硬件提供商采取的‘云優先’戰略,將使全球數據中心和云服務數量大幅增加”。在2014年中,云服務管理下的數據中心將占到服務器出貨總量的25%到30%。這一趨勢必將為可穿戴設備在內的計算設備,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服務。?
4.物聯網的鋪開和所有行業的數字化?
有預測稱:到2020年,物聯網將可創造出300億個自動連接的終端,來自物聯網的總收入將達8.9萬億美元。其中傳感器、芯片、交互設備等是實現物聯技術和應用必不可少的裝置,而可穿戴設備輕便、可擴展、乃至可植入的特征決定了這種設備可以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動力,以及分享物聯網發展成果的重要終端。?
5.創新與資本合力推動可穿戴設備市場成長?
在可穿戴技術的陣營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Google、Fitbit等互聯網巨頭與新貴的高歌猛進,還能看到聯想、富士康、華為、中興、索尼、LG、海爾等傳統IT廠商的厲兵秣馬,甚至還能發現Barneys New York、Opening Ceremony等百貨、時尚品牌的跨界參與……上述企業及其他更多參與者共同構成了持續進化的可穿戴生態系統。這個龐大的系統將繼續推動可穿戴技術領域投資規模的擴大,技術研發以及產品迭代的加快,也將帶來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復合型增長。?
三、配套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提供有力支撐
1.芯片技術?
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步升溫,芯片制造商開始加大該領域拓展力度。例如:英特爾了多款針對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名為夸克(Quark)的處理器;德州儀器(TI)推出了一款能夠植入可穿戴設備的投影芯片;博通展示了業界首款用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的單芯片解決方案(SoC),直指低功耗可穿戴市場;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最新研發的微控制器Kinetis KLO3 MCU正試圖在可穿戴市場分一杯羹;而三星、高通更是直接推出了搭載自有處理器的智能手表。?
2.傳感器技術?
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重要基礎,可穿戴傳感器技術同樣在快速進化,并形成一個規模可期的市場。據ABI公司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7年之間,可穿戴式傳感器市場將會以41%的年增長率增加。到2017年,可穿戴式傳感器的數量將達到1.69億個,其中,60%的裝置將用于健身監測,23%用于老年人健康監測,7%用于遠程病人監測,剩余7%用于醫療護理監測實用。?
3.NFC技術?
可以近距離、安全、高速傳輸數據的NFC技術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移動終端,基于此技術的移動支付、電子設備操控、汽車解鎖、家居安防、廣告推送等功能層出不窮。而可穿戴設備前所未有的便攜性乃至植入式特征,將讓我們看到NFC技術在可穿戴領域更值得期待的應用空間。?
據ABI Research報告顯示,2013年具有NFC功能的設備出貨量較去年增加了129%,這一增速在2014年還將顯著提升,或將推動可穿戴技術及應用的拓展。?
4.人機交互技術?
可穿戴的人機交互技術打破了傳統的鼠標、鍵盤錄入或使用機械語言對話的屏障,進化到使用眼球追蹤、語音識別、遠程觸控、意念控制等技術為入口的全新控制手段。人們可以解放雙手,隨意通過設備完成計算,得到需要的結果;同時,可以接納更多交流者即時在線協作,智慧的眾包、思維的互聯將成為現實。?
5.屏幕技術?
微流體屏幕技術和彎曲屏幕技術的開發正在推進,可以進一步加強可穿戴技術界面操控的精度和呈現效果。?
TactusTechnology展示的微流體屏幕技術,在小屏上做出凹凸,給觸摸以物理鍵盤那樣的質感和反饋,使小屏設備操作更精確甚至實現盲打。日前有消息稱Tactus已經在日本注冊了專利,首款配有微流體技術的產品將會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
相對于微流體屏幕技術,技術大佬們在彎曲屏幕上的競爭更直接一些。三星Galaxy Round手機、LG Flex彎曲智能手機都已顯露真容。蘋果也于12月10日公布了名為“彎曲觸摸感應器”的彎曲屏幕技術專利,并強調這項技術不僅可以降低屏幕厚度,還能保持觸摸的高精度。更有趣的是它可以像波浪那樣有多個彎曲,而隨著技術發展,大尺寸屏幕很可能像紙一樣制成卷軸隨身攜帶。?
6.機器人技術?
可穿戴設備與機器人技術的開發之間同樣存在更緊密的聯系,:在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過程中,可以將可穿戴設備捕獲和加工的人類智慧與行為數據,傳輸給機器人,賦予它們仿生特性和“思考”的能力。這為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提供了設計、測試和人機交互等方面的有力輔助。而可穿戴技術在向更大的應用范圍擴展中,也可以將智能機器人作為人體的替代,特別是在高危環境下完成可穿戴產品的測試,獲得精準的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