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院建筑與設計

醫院建筑與設計

時間:2023-07-11 17:37: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院建筑與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院建筑與設計

第1篇

關鍵詞:醫院建筑設計;彈性設計;模塊化設計

1. 引言

醫院建筑設計反映了該類型建筑特定的功能需求和營運機制,同時也是特定時代下醫療觀念模式、相關醫療技術的產物。中國醫院建筑面對國家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完善、醫療科技和設備的高速發展,正處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峰;如何在外部條件快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設計的手段使醫院建筑具有足夠的彈性適應能力,在滿足現有的功能需求的同時,又能充分適應未來的發展變化需要,是目前我國醫院建筑設計的重要課題。

2. 項目概況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位于肇慶新區政文組團內XQ-A04-01地塊內,靠近鼎湖山和西江水道,風景優美。項目照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用地面積213畝,項目一期按日均門、急診量為5000人/次日,住院病床數量為1200床標準建設實施;同時需預留床位600床建設用地作為遠期發展用地,中期床位達1800床,遠期床位可達2700床。

項目的任務需求清晰的反映了現代醫院動態持續發展的需要,如何在準確滿足近期醫院功能需求的同時確保遠期持續健康的良性發展,并使醫院建筑面對未來未知的功能需求具有充分的應變能力,成為了本項目的設計出發點。

3. 彈性發展設計策略

方案密切結合現狀地形和項目需求,順應當地的山水脈絡和城市肌理,醫院退縮城市交通干道形成景觀綠帶,使主體建筑被輕柔地包裹在綠化中,設計將醫院建筑布局的彈性發展軸線與肇慶新區山水軸線、季風軸線相統一,具體提出如下五點彈性發展設計策略:

1. 近期集約布局充分預留遠期發展用地,綠滿院區

根據分期發展的要求,結合周邊環境及道路條件,規劃首先明確入口朝向和路網架構,將醫療區布置于用地居中位置,行政辦公區、生活區和國際高端醫療預留發展用地置于醫療區的上風向,后勤區和感染樓置于西側下風向。醫療區主體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確保在遠期規劃中的各醫療單元擴展的可能性。(圖1、圖2)

圖1:一期總圖 圖2:遠期總圖

與此同時,預留發展用地形成集中綠地,使醫療區被綠地環繞,為病人和醫務人員提供環境優美的院區環境,結合園林式停車解決首期醫院停車需求。與此同時,門診用房內部形成若干組尺度宜人的庭院,可引入陽光和新鮮空氣,在改善建筑內部環境的同時,也促使建筑內外花園情景交融,給病人和醫護人員提供更美好的視覺感受。

2. 以復合軸為脈絡,搭建醫院持續發展結構體系

南向的醫療區主入口,明確了首期醫療區由南至北的“門診---醫技---住院”的功能軸線,以南北向的醫院街為載體構建醫院功能主軸;而位于門診與醫技之間的東西向醫院街,則作為醫療發展軸線為各醫療功能單元構建了擴建發展的骨架,門診、醫技、住院三大功能組團平行發展,確保了醫療區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各組團始終保持最短的聯系距離。兩條軸線相輔相成,既確保了醫院功能的有序構架,也創造了醫院發展的靈活性,十字形的復合軸構建起了醫療區的持續發展結構體系,也成為了模塊化功能單元的聯系載體。(圖3)

圖3:功能結構圖

3. 以模塊化設計理念為基礎,應對復雜多變的醫院功能需求

醫院建筑設計是功能性極強而且最為復雜的公共建筑設計類型之一。相對醫院整體而言,醫院建筑的各個不同的部門都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特點的子系統,它們的彼此配合才構成了具有完整功能屬性的醫院建筑,而各個子系統對各自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有不同的組織方式,對功能布局都有不同的需求,發展更新周期也不盡相同。在以往的設計過程中,往往一個部門的改動,導致了其他醫院部門的一系列變更,“牽一發則動全身”。這樣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各個部門的往往為了“遷就”其他部門的需要,而做出讓步,影響功能需求。

模塊化是處理復雜問題的有效方法,模塊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復雜系統簡化。把復雜系統分解,在保證必要的統一性的前提下(包括:接口的統一化、參數的統一化、設計規則以及兼容性互換性的標準統一化),將其功能由獨立模塊(各個醫院部門子系統)承擔,而模塊便成了“黑箱”,除了接口和少數技術參數之外無須過問。這就使設計過程大為簡化,而且彼此在遵循統一原則的前提下互不干擾,對復雜醫院系統的認識和控制也變得相對的容易。

設計以十字形醫院街骨架為基礎,采用標準模數規整柱網,根據門診、急診、醫技、住院各主要功能分區功能特點,制定相應類型的門診模塊、醫技模塊、住院模塊。根據上述模塊化設計的特點,各種模塊具有統一的接口、模數以及設計規則:門診模塊和醫技模塊在水平向與醫院街具有統一的聯系接口、在垂直交通設計上將豎向交通設置與四角,保證了每個模塊具有完整內部空間;采用統一規整的柱網體系,保留遠期功能調整的可能性。住院模塊則以護理單元規模為設計依據,一期采用每層兩個護理單元規模的平面模塊,而二期則采用一個護理單元規模的模塊,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各功能模塊在以上設計前提下,設計還充分保證了每個模塊對于自然采光通風、綠色節能的需求,在滿足感染控制的原則下避免主要功能房間對于人工采光、空調設備的依賴。各功能模塊沿東西向發展軸不斷擴展,充分適應醫院的分期發展需要,同時又不影響醫院的正常運營。(圖4)

圖4:模塊化擴展示意圖

4. 搭建清晰獨立的院區流線體系,確保有序運營

醫院內部形成兩條環路,機動車繞環路行駛。主體建筑集中在中部,通過綠化組團與機動車道分隔,病人可在醫療綜合體內暢通無阻,實現人車分流。

醫療綜合體內布置了不同的垂直電梯組,分別面對不同使用對象,以滿足綜合樓內復雜的垂直交通需求,力求做到潔污分流、醫患分流、患患分流。

潔污分流:潔凈物品入口與污物出口分處醫療綜合體的東、西兩側。污物輸送首期在地面解決,通過管理與潔凈物品流線區分;遠期在院區內建立地下污物通道,通過立體交通方式實現潔污分流。

醫患分流:醫務人員和潔凈物品有獨立出入口和醫務專梯,可通過智能化控制確保專梯專用,實現醫患分流。

患患分流:本項目為綜合醫院,人員混雜。設計對門診病人、急診病人、兒科病人、傳染病人以及體檢人員、探視人員和行政人員等健康人群的流線都予以區分,設置獨立的出入口,可減少不同人流交叉感染的幾率。

5. 生長式的建筑形態兼顧醫院首期及遠期形象

醫院在內部功能不斷擴展完善的同時,醫院的外部形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生長式的醫院建筑外觀形態需要兼顧醫院近遠期形象的各個階段。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既要避免一期建筑群“未完成”的外觀形象,也要保證遠期建筑的風格統一。

結合本項目分期設計,首期外觀形象確保院區整體外觀架構和整體風格,醫療組團居中布置,布局方正,高層住院樓面向主入口,建筑形象完整。隨著二、三期建設的開展,醫療組團朝兩側展開,建筑形態舒展。二、三期住院樓與一期住院樓呈斜角布置,可同時照顧到國道和站前大道上的醫院展示形象;三棟高層住院樓構成半圍合形態,面向院區中心綠地,可遠眺西江水道,視野開闊,風景優美。在整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醫院整體形象最終得以完成。(圖5)

圖5:遠期鳥瞰圖

4. 結語

現代醫院不斷更新發展的功能及運營需求,要求醫院建筑在規劃設計之初便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眼光,通過動態化、模塊化、生態化等設計手段,使醫院建筑在長期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具有充分彈性發展的可能,最終實現醫院建筑健康、有序的可持續發展。

第2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與施工 醫院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common issue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buildings, including design concep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different design units, common and easy ambiguous text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bid documents, review, and medical instructions heating and cooling of the technical departments, such questions can guide the thinking of the government and construction decision-makers can also make the grass-roots building designers and own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common problems in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ospital

引 言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建設越來越追求規?;?、智能化、現代化,這必然給醫院建筑設計與施工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建筑設計、施工既達到個體的、內在的完美,又相互融合,造就建筑物整體的、外觀的完美,是建筑設計者和醫院共同追求的目標。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建筑項目工程建設,就醫院建筑設計與施工中的幾個常見問題作一探討。

1、醫院建筑造型與功能布局的最佳結合

目前很多醫院的建筑造型,尤其是一些大型醫院,其造型雖堪稱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但卻往往無奈的處在一種造型與功能結合不完美的狀態,這是因為:

1.1、政府理念 隨著城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建設規模越來越大,投入也越來越高。宏大的或者相當體量的建筑規模,政府通常把它定義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而城市標志性的建筑,不得不首先滿足城市整體規劃的需要。作為現代化結構的城市,整體規劃不是傾向于高樓大廈,遍地綠化,就是追求交錯掩映的別致造型,甚或二者兼而有之。這樣,醫院建設方案理所當然向著集中式醫院建筑組合,并過度追求建筑外形的完美。

1.2、服務理念 “以病人為中心”是醫院服務的宗旨。在造型獨特或不規則的建筑中,設計師首先把陽光充足、通風性能好、能滿足功能需要的房間留給了我們的患者,而與此同時,在外觀造型一流的容量甚大的建筑體內卻無奈的留下了較多“無法使用”的空間……

2 、充分整合當地設計單位和外省設計單位的優勢

省外設計單位和當地設計單位應該沒有很大的差別,或者省外設計單位更能帶來一些新穎的理念。但就施工圖設計階段而言,由于施工圖是施工過程中所依據的圖樣,必須是可操作的,可量化的;因此,省外設計單位中標,往往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

2.1、技術要素欠缺 每一個設計都有國家標準、省內標準和地方標準,醫院也不例外,在符合國家標準、符合強制性條例的前提下,也要符合地方標準,施工圖設計前期大部分前置技術要素來自于當地的地方標準;因此,一個不熟悉當地的地理、氣候、環境、水泊的設計單位,很難通過幾次的考察或咨詢,就能完整無缺地完成施工圖紙設計。

2.2、時效性及現場到位滯后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經常碰到需設計方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各方面、各部門都聯系完畢,設計單位從接到通知到實地解決問題,需要二三天時間,不能及時處理,現場到位滯后,影響整個工程進度。

2.3、人際資源匱乏 外地設計單位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際網絡,設計師與當地部門的溝通顯得十分費力。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建設方往往不得不參與溝通。如筆者當地用電部門對醫院的用電標準為50W/平方米,而設計方當地標準為80—100W/平方米,初次雙方難以溝通,耗時甚多。

綜上所述,在建筑設計的不同階段,應注意充分整合當地設計單位和外省設計單位的優勢,尤其是在施工圖設計階段,要盡可能克服省外設計單位中標帶來的弊端,以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的順暢。

3 、文字的表述

3.1、完成決算審計時間的具體規定,工程合同中對竣工決算時間通常看到這樣的規定:“工程竣工后,由承包人遞交驗收申請,發包人應積極響應并組織驗收移交。承包人在工程竣工驗收通過后28天遞交決算資料;發包人在接到決算資料后150天內,委托審計部門完成工程造價的審計,發包人在上述期限內審定完7天內,支付至審定工程造價的90%?!睆谋砻嫔峡矗@樣的規定合情合理,但在實際履行時,卻往往碰到問題。

3.2、結構層的含義,我們在建筑裝飾中,通常把混凝土表面和墻體砌筑后不做水泥沙粉刷的稱之為結構層。然而,從嚴格意義上講,結構層是指梁、柱、板組成的一個層面(因為大多數高層建筑都為框剪結構),因此,在裝飾環節中如何正確表達結構層的意思是相當重要的。

3.3、配合費與配套費的區別,配合費是指工程發包方把單位工程發包給某一個總承包商,又將其中的分項工程分包給另一個承包商,則工程發包方應向總承包商支付工程施工的費用。

配套費是市政、公用部門為每個工程服務的公用主管線、設施的建設費用,由政府部門收取的這部分費用,通常在工程概算和業主經濟方案測評中出現,不包括在建筑、安裝費用內

4、對投標文件編制說明的審閱

一份投標文件,在能夠完全響應業主招標文件的要求,又不影響投標報價的前提下,額外的文字說明可以使投標人在中標后有更多的回旋余地,這是投標單位的投標決策之一。因此,在評標過程中,應該對投標文件的編制說明進行仔細審閱,謹防有打球的內容。

5、醫技科室的供暖與制冷

大型醫院的供暖與制冷通常是中央空調系統,病房區域采用風機盤管式,公共區域采用空調機組集中供風,而部分醫技科室,主要是放射科、心電圖、B超室等,也采用空調機組集中供風。筆者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采用空調機組集中供風,存在兩個問題:

5.1能源消耗及浪費大。

5.2溫控無法調節。

結 語

對于上述缺陷,可以在醫技科室的供暖與制冷設計中考慮使用VRV系統或單獨的中央空調機組,使其既能滿足需要,又能有效控制能耗。

第3篇

關鍵詞: 醫院建筑 醫療工藝流程 設計優化

Abstract: During the building or expansion process of many hospitals , there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neglecting or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medical hospital building process design, resulting in that they had to re-adjust to the layout of departments and affect the overall hospital's health care and operations after Some hospitals buil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design of medical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and remedies, and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procedures through cas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s.

Keywords: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Process Design Optimizatio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0.002

一、醫院建筑的特點

(一)醫院建筑的特征

現代醫院建筑是跨專業的綜合建筑,對醫院建筑學的認識來自于對醫學、醫療設備工程學、建筑學、社會學、經濟學與信息科技等領域的多方面的應用與整合,是龐大而復雜的工程藝術,也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建筑類型”。

(二)醫院建筑的特點

1.綜合性

醫療建筑具有綜合性,一般大型醫院除了門診和住院治療外,還承擔著科學研究和教學培訓的任務。醫療建筑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融合著醫學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衛生工程、醫院管理工程等多種學科??茖W的進步,對醫院建筑也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

2.工程建設復雜、專業要求強

由于醫院建筑涉及的科室多、專業多,并且醫療服務的技術性強,醫院建筑涉及的知識范圍遠遠超過了建筑師所能掌握的范圍,因此醫院工程建設非常復雜,專業要求亦非常高。

二、醫療工藝流程概念的引入

(一)醫院建筑設計的歸類

根據建筑學理論,建筑從房屋使用功能上分為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工業建筑指供人從事各類生產活動的建筑物和構筑物;民用建筑指供人們居住、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房屋和場所,一般可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醫院建筑在建筑學理論上屬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

根據《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的有關要求,工業建筑項目設計是由總平面設計、工藝設計、建筑設計三部分組成。其中工藝設計是工程設計核心,工藝流程設計是工藝設計的核心。

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可分為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其主要側重于總平面布置設計、功能布置、內部交通車流、人流組織設計等。

所以,針對醫院建筑的特點,筆者根據多年醫院建設的經驗,認為醫院建筑具有工業建筑的特點,這是由醫療服務的特點決定的。醫療服務的特點如下:

1.醫療服務是一個過程服務

我們都有在醫院門診看病的經歷,到醫院先去掛號,再找醫生看病,醫生詢問我們的病情和病史以后,就開始開檢驗單或者開藥或者打針,然后去檢驗、打針、買藥。這一系列的活動就構成了醫療服務過程。

2.參與性

醫療服務過程中始終有患者的參與,應體現以病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所以,醫院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處處體現方便病人的理念。

3.醫療服務是一種精細化的服務

醫療服務是一種精細化的服務,受環境影響較多,因此醫院建筑也應該體現復雜的醫療服務環境要求,避免交叉感染。

由此可見,若將醫院建筑歸類到工業建筑中,注重醫院工藝流程設計,會給醫療服務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并且在醫院建設過程中,可以避免重復投資,確保工程投資的有效性。

(二)醫療工藝流程的概念

醫療工藝流程是醫院實現其基本醫療服務功能的過程。醫療工藝流程設計,在《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中,定義為:“是指對醫院內部醫療服務過程及程序的策劃”。醫療工藝設計包括:醫療系統構成、功能、醫療工藝流程及相關工藝條件、技術指標、參數等。在醫療工藝流程的具體設計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醫療工藝方案設計和醫療工藝條件。

(三)醫療工藝流程設計應該解決的問題

醫院的醫療工藝流程是否通暢直接關系到醫療行為和就醫流線的便捷與效率。醫療工藝流程設計應著重考慮如下兩個方面:

1.醫院各醫療功能單元間流程

在規劃設計初期,要以一個全面的角度來審視內部空間設置,結合醫療功能單元間流程,綜合考慮公共空間、候診空間、交通空間、醫療空間和服務空間。這是應該在方案設計解決的問題。

2.各醫療功能單元內部流程

在單元內部,患者路徑和醫護人員的服務路徑決定了醫療設備布局和其他功能設施規劃,這些是在擴初設計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目前醫療工藝流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由于醫療工藝流程設計不到位,往往在醫院的建設過程中,造成各醫療功能單元間和各醫療功能單元內部流程混亂,臨時改變原來的建筑設計,造成建設投資額的巨大浪費;或者在醫院建設完成之后再來改變醫院的單元流程,重新去布置調整科室,影響醫院整體醫療活動。

針對已建成的醫院建筑存在醫療工藝流程不甚合理的問題,經筆者分析研究,認為造成此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建筑設計人員對醫院的醫療療程不甚熟悉,與醫院使用方缺乏溝通

在醫院建筑設計中,醫療工藝流程是設計的重要參考要素,只有對醫療系統功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設計出滿意的、有特色的醫院建筑。醫院建筑的設計人員的專業背景以建筑專業為主,其專業背景缺乏醫療的專業知識,而醫院的管理人員雖然有豐富的醫療專業知識,但其又缺乏建筑設計的背景及知識。在目前國內醫院的建筑設計中,通常是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方案中標后,大多是按照中標的方案做局部調整并結合一般醫院的設計習慣便開始進一步的深化設計,其在設計過程中并沒有結合個體醫院的具體特色及特性需求進行設計。

(二)設計時間倉促

醫院建筑一般均屬于大型公共建筑,根據我國現行的有關制度,其設計任務基本都是通過公開招投標進行委托的,而目前的設計招標的時間相對較短,從購買招標文件至投標截止日期一般僅有30~40天,在具體實踐中,為了使醫院盡快投入使用,給設計單位進行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的時間也相對有限,而目前專業的醫院設計單位由于任務多、時間緊,因此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醫院各科室的具體醫療流程進行研究。

(三)忽視工藝流程設計

由于目前醫院建筑歸類于民用建筑,在設計人員的設計過程中一般均按照民用設計的要求及深度進行,并沒有強調一定要進行工藝流程設計,故設計單位也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四、醫療工藝流程設計的優化

針對上述導致醫療工藝流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并結合多年來從事醫療工程建設管理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較好地解決目前醫院建筑工藝流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一)交給項目管理公司或專業的醫院設計咨詢公司

現代醫療建筑功能復雜,技術多樣,專業要求更新頻繁,其設計以高技術、高效率為目標,涉及醫療、建筑工程、管理等多學科,如此復雜困難的建筑類型設計已經遠遠超出建筑師個人或感性的控制能力,項目的成功必須依賴團隊的整體協作。醫療流程工藝設計在國外新建醫院建筑設計之前,是一項必須進行的與建筑設計同樣重要的一項工作。

醫院建筑的項目管理公司或專業的醫院設計咨詢公司,作為有著豐富的醫院建設及管理經驗的專業管理團隊,一般從醫院項目的項建書批復后即介入工程。相對于設計單位而言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醫院的特色,有更多的時間與醫院的各位管理者甚至于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進行溝通,熟悉醫院的使用要求及其醫療流程。相對于醫院管理者而言,他們具有一定的設計專業知識,由其作為使用方與設計方的紐帶,能起到較好的溝通效果,同時也能確保工藝流程設計的合理性。

隨著我國醫療制體的改革和發展,一些合資或外資醫院,在醫院建設之初,都開始聘請國外的一些醫院管理公司為其進行系統的醫療流程工藝設計,從而使醫院的建筑符合醫院的定位、戰略和功能的實施。

(二)在初步設計階段充分與醫院各層次人員進行溝通

醫院建筑設計是建筑設計領域相當復雜、專業性極強的項目。它既要滿足醫院內部醫療技術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體系;又要為患者、醫護人員從心理學角度提供一個舒適、溫馨、優美的就醫、診療環境;同時,要有一個具有醫院本身內涵與地方特色的造型。

以上三者相結合的設計方案是不可能通過一個或一個半月的“閉門造車”所能完成的。因此,在醫院建筑的初步設計階段,醫療功能單元的規模和布局已基本確定,各科室的需求分配也就被決定下來,接著就是設計好工藝流程,嚴防感染以及讓流程順暢高效。醫院的布局、空間組合、單元以及內部流程等設計,是要對醫院功能徹底的理解,掌握其內在的規律,并經過與醫院各層次人員進行反復的論證、溝通后,才能夠完成的。

(三)針對各科室的特點,對各醫療功能單元內部流程進行優化

如手術部采用外周回收型布局方式,在潔凈區外側設污物走廊,流線清晰,同時將潔凈區、感染區、辦公區、準備區明確分區;使潔、污完全分開,醫生、患者通道分開,杜絕交叉感染。在病房樓的設計中,應注重護理單元布局方式,使護理路線短,視線可達性好,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五、案例分析

醫院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醫療資源,也是醫院收入的重要來源,醫院管理日益重視手術室流程的優化。由于手術室的配置和運營非常昂貴,各類手術越來越專業化和復雜化,臨床科室對手術空間和時間的競爭也變得激烈;手術需求的增長速度已經超出常規手術室基礎設施、麻醉設備和護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手術室資源分配和流程優化,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在此,我結合某醫院建筑設計方案,探討與研究手術室流程優化的問題。

1.手術室醫療工藝流程(圖1)

2.某醫院建筑設計中人流手術室的設計方案見圖2,經過研究與分析,我們認為在該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宮腔鏡、陰道鏡流程不合理,詳見圈1、圈2;

(2)污物流程不合理,詳見圈3;

(3)醫護人員洗手池位置可以進行優化,詳見圈4;

(4)缺少醫護人員的休息場所。

3.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依據上述手術室的醫療流程,并結合從事醫療建筑建設管理的經驗,對該人流手術室的醫療工藝流程進行優化,具體優化方案如圖3所示。

六、結束語

醫療工藝設計在國外新建醫院建筑設計之前,是一項必須進行的相當于建筑設計同樣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認為醫院的醫療工藝設計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復雜的和具體的工作。

首先,工藝流程設計人員要對醫療的整體管理系統非常的熟悉,綜合考慮醫院整體的醫療活動的結構、步驟和各功能單元之間的關系以及各醫療功能單元內部的流程。

其次,要了解和熟悉醫院醫療服務趨勢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我國醫院現在正處于巨變時期,了解服務趨勢,才能設計出更符合醫院發展方向的醫療工藝。

最后,要有創新意識。醫療活動是隨著人們的經營、服務觀念的變化而變化,是醫院競爭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創新,才有突破,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對醫院的整體戰略、經營理念、醫院文化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思索,才不會人云亦云,創造出符合自己醫院的特色的創新建筑設計。

綜上所述,醫療工藝流程設計是新擴建醫院建設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醫療流程工藝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醫院服務的好壞。不合理的醫療工藝流程,可以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好的醫療流程工藝設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4篇

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現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之后第一個現代化醫院改造與建設的浪潮。歷經二十多年的時光變遷,當初這些為人民群眾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醫院,隨著近些年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療需求的提高,其原有的建筑空間與功能已遠不能滿足當前新的醫療形勢發展的需要,新一輪醫院建筑改造與建設的大潮再次涌起。新形勢下的醫院建設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滿足醫療功能、人性化空間的需要,更要滿足外部造型的要求?;谑袌龈偁幒蜐M足客戶喜好的需要,各設計單位更竭盡所能,在效果圖上做足了文章,一時間醫院建筑設計市場可謂百花齊放,既設計出了不少精品工程,但也不乏一些一味迎合甲方心理、照貓畫虎、粗制濫造的案例。這體現了設計市場的浮躁和盲目的一面。

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的評價標準

評價一個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的優劣,最重要的標準應該是看它是否滿足了人們對醫院建筑的需求,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提出的“堅固、實用、美觀”,亦或是建國后經過我國建設部本土化的“適用、經濟、美觀”的建筑原則。

“適用”,是指醫院建筑造型應適用于功能,“內容決定形式”,歸根到底造型應更好地為醫療功能服務。

例如建筑造型應盡量方正簡潔,減少異形空間對醫療功能的影響。異形空間既不利于醫療設備的擺放,也不便于滿足醫患需求。建筑外墻應選用潔凈防塵的材料,盡量減少繁瑣的水平淺腳以減少積塵,避免在立面上造成對空間的污染;外窗或幕墻應選用無色透光性好的玻璃,避免對醫院的診療、檢驗檢查功能產生影響。

“經濟”,是指建筑造型設計應充分考慮造價,使之更具有實施性。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建設旨在滿足基礎醫療服務,建設投資中更多的資金使用于醫療功能的完善、醫療設備的購置,如何在有限的投資下把造型設計做好,是擺在每家設計單位、每個設計師面前的問題。

“美觀”,是指醫院造型設計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甚至是情感需求。這是醫院方對造型最為關心的一部分。我國大部分醫院為全民所有制公立醫院,醫院建設在當地一般都是較大的民生工程,往往會承載城市形象、地標性建筑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講,醫院建筑造型設計除滿足自身功能需要、體現醫療建筑自身特色外,也會擔負很多城市設計的責任。

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的原則

如何做好醫院建筑造型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做到以下幾點,是做好一個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的前提。

第一,應該能體現醫療建筑自身特色。首先,現代化醫院建立在現代醫療科技的基礎之上,所以它應體現時代特點,具有現代感;其次,醫院建筑應體現其學科設置特色,如中醫院、婦幼保健醫院、兒童醫院等應體現自身特質,或根據其服務對象做出調整。

第二,應該與城市環境相協調,體現當地地域特色。一個好的醫院造型設計,應該能夠體現當地文化,成為地域標志性建筑。

第三,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醫院建筑是大型公共建筑,服務大眾,應具備大型公共建筑的特點,具有親切感,承載大眾的情感。一個好的醫院造型設計應該與眾不同,有一定的個性和風格,它應該屬于這個時代、這片水土、這一方人。

案例分析

*即墨市東部醫療中心工程

山東省即墨市東部醫療中心基地位于即墨市東部,鶴山路以南,總用地面積約14.5萬平方米。該醫院造型設計力求活潑簡約,現代優雅。結合高差地形,分別設計急診、門診、病房三個建筑出入口,位于三個臺地。立面設計采用柔和的水平線條,體現濱海建筑的特點;外墻采用即墨市當地生產的嶗山紅花崗巖石材,加上藍色玻璃的映襯,體現了當地文化特色,迎合了濱海醫療建筑的主題;院區立體空間綠色生態的布局理念,體現了綠色醫院的發展方向。

*溧水縣中醫院異地新建工程

南京市溧水縣中醫院新院區基地位于溧水縣東部,薛李路以東,常溧路以南,是溧水縣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該醫院造型設計簡潔大方,中庸方正,力求摒棄紛繁復雜的傳統符號,在建筑造型及空間設計上體現出國粹中醫的特點。白色為主的基調,體現了醫療建筑的主題;立面中豎線條的運用,靈感來自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柱廊;平面布局中院落及廣場的圍合,在解決自然通風采光的同時,也營造了中國傳統院落的空間感受。

主體建筑沿南側文昌東路、西側薛李路依次展開,向城市展現了溧水縣中醫院良好的建筑形象。

*鄒城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工程

山東省鄒城市人民醫院新院區位于鄒城市東部生態科技新區,省道燕京大道以北。該醫院造型設計力求簡潔大氣,體現醫療建筑特色,并與生態科技新區整體規劃風格相協調。

第5篇

張(1954年――),男,在七八十年代分別就讀于蘭州交通大學工程系和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系,是衛生部衛生工程建設咨詢專家委員會專家、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蘭州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國際科學研究院終身客座教授;《中國醫用工程與裝備》雜志總顧問;擔任天水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廣州分院總工程師、廣州新現代建筑(醫院)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顧問工程師等職務;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咨詢(投資)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高級策劃師……。曾獲省部級設計獎和全國設計方案競賽獎四十多項,他的40多篇論文分別被《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雜志,《健康報》,《廣東建筑與設計》,《廣東土木建筑年鑒》,《中國建筑設計作品年鑒》,《中國當代思想寶庫》,《探索》;《現代醫院》雜志,《醫用工程》雜志等多家雜志、報刊、書籍刊載或收錄。90年主持起草衛生部《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2005至2006年主編《鄉鎮衛生院建筑設計》一書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主編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鄉鎮衛生院建筑標準設計樣圖》─10J929--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年承擔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的狀況評析》課題,獲得第十一批招標課題壹等獎;起草《醫療衛生機構節能減排建設指導意見》; 2009年至今,主編的《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詳細方案圖集》分上中下三冊(待出版);2011年為衛生部正在編撰《縣級醫院建筑設計方案參考圖集》。多次考察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醫院建筑,撰寫的《德國、意大利醫院建筑的考察和研究》獲得了“全國優秀科技成果工程技術類―特等獎” 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的“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并入選《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一書;《建筑師與醫院建筑設計》在“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壹等獎。在由建設部和文化部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建筑藝術雙年展中,張先生主持設計的多個建筑作品獲邀參展贏得多項殊榮,并獲最具個人風格獎。同時受邀在全國性的醫院管理學習班、醫院院長學習班舉行“關于現代化醫院建筑和發展”等若干專題講座。2007年亞洲國際設計周在廣州邀請張作了醫療建筑專題講座,《廣州日報》曾刊登照片和介紹。張經常參加國內醫院的建設評審論證、設計評標、建設咨詢策劃、可行性研究、規劃與建筑項目設計等,是醫院建設方面頗具影響的建筑專家。

編者按: 2010年,在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和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指導下,張先生作為《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的狀況評估》課題組負責人,組織了對全國縣級醫院的建筑設計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和分析;提出了許多值得縣級醫院和城市綜合醫院在建設中應該思考或借鑒的問題。此課題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十一批課題一等獎。本刊現刊載《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的狀況評析及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文,是張先生依據調研事實與研究結果執筆撰寫的。

【摘要】 目前,我國縣級醫院的實際病床規模從上百至上千張不等;房屋的建筑面積也由上萬平米至上十萬平米占地不均,差距非常大。但就現狀而言,除在醫療技術、科研方面,縣級醫院與城市大型綜合醫院或大型??漆t院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外,其他諸如床位建設、建設規模、醫療設備的配置等方面已經與城市綜合醫院相差無幾。且縣級醫院在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婦幼保健、衛生管理以及體檢和健康普及等功能方面都更加強化和全面。

【關鍵詞】縣級醫院 建筑設計 狀況評析 啟示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y hospital from the actual sickbed scale ranging from hundreds of first 1,000; The floor area of the building also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square meters first ten square meters covers is uneven and gap is very big. But,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current medical 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unty hospital and urban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or large hospitals may exist certain disparity outside, other such as be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cale, medical equipment, etc have urba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yielding around with. And the county hospital in the planned immunity, prevention vaccinatio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ealth management and medical and health popularization function aspects are more strengthened and comprehensive.

[key words] shan county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conditions enlightenment

引言

近幾年來,在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分批分期展開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縣級醫院建設,全國的縣級醫院建設已經呈現了一個嶄新而前所未有的時期。為了更好的掌握近年來縣級醫院的建設狀況,了解目前醫院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2010年,在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和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指導下,我們組織了對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狀況進行抽樣調查和分析總結。希望能夠為尚未進行建設的、正在建設之中的、已經展開設計的縣級醫院項目主管部門及設計單位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參考及指導意見。

同時希望藉此文帶給醫院建設領域成員一些思考或啟示,文中所闡述的觀點和評論屬我從事醫院建筑設計與研究多年所積累的經驗而談,不代表任何政府部門的傾向。文中所例舉的一些實際案例主要是為更好地說明我們探討的問題所在。“就項目說項目,就圖論圖”,沒有任何特指或針對性的批評;不妥當的言論可能存在但求批評指正。

一、建筑設計狀況評價的內容與方式

通過對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評估的任務和目的來分析,在充分討論和研究后,主要擬定了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和進行評價。

(一)、制定設計評析的“十個方面”

其主要內容如下:

1、從新建或改擴建立項的必要性看項目的合理性。

2、醫院建設和發展規模確立的合理性和長遠適應性分析。

3、建筑項目規模與投資的匹配合理性評價及長遠效益。

4、規劃與總圖評價:總體規劃分區設置(包括近遠期建設項目的安排);場地與利用評價(包括場地的標高設置、廣場與道路、建筑與環境布置等);建筑布置的集中與分散的合理性;醫院功能流線;新、舊建筑的銜接及功能整合;建設施工期對醫院正常醫療活動的影響性評價。

5、建筑單體平面評價:建筑的功能分區;各樓層功能流線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功能用房設置的配套合理性;交通體(樓、電梯)的設置合理性,均要符合國家相關的規范要求等。

6、建筑與結構形式的匹配合理性評價:包括建筑結構的選型、結構抗震的安全措施、結構設計的經濟合理性。

7、立面造型設計是否協調簡潔、經濟且美觀。

8、圖紙表達是否完善合理(重點針對:圖紙是否齊全、有無錯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等)。

9、建設效果評價:建成的實際效果與設計文件是否一致。

10、綜合評價:主要是結合全國上報的一百多個縣級醫院的設計項目,從上述九個方面的分析評估;綜合從院內外建筑的總體規劃(包括近遠期建設項目的安排)設計;醫療、科研教學、輔助用房設置和功能布局,行政后勤、生活福利和宿舍配套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較全面地衡量和總結項目新建或改擴建設計中,突現的優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去現場調研

選擇了部分省市具有一定代表性、不同規模的、或新建或改擴建的縣級醫院設計項目,進行現場調查。初步了解各地縣級醫院的建設狀況,了解各地縣級醫院在建設前后存在的問題等。

(三)、通過統計歸類和量化分析

對收集的各地縣級醫院設計圖紙資料和建設現狀進行整理,組織專家重點針對縣級醫院的規模是否恰當、設計是否合理、院內的設施配套情況、投入資金與建設效果、工程設計文件的質量標準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采用分類型(分“較好、中、較差”)進行統計,從點到面找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提出具有實際指導性的意見。

雖然說,上報的一百多個縣級醫院項目應該是各省市自行篩選的比較好的項目設計,也基本能夠反映全國各個地區的醫院的設計情況,但在設計評估工作中,我們仍然從“十個面”逐一評價分為:較好、中、較差三個等級,并將存在的主要設計問題統一歸納進行總結、分析評價。

二、建筑設計的概況與基本評價和建議

我國現有縣級醫院2800多個,包括縣級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其數量是非常龐大的。長期以來,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縣級醫院的建筑設計由于較少職業建筑師的涉足,導致其建筑設計的整體水平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醫院建設大多還處于落后和不規范的水平和狀態。

近幾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和衛生部的指導下,各地分批分期地進行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縣級醫院建設。無論是新建還是改擴建,已經能夠系統地從醫院規模的合理確定、用房設置、總平面規劃、功能用房的流線布局、輔助用房配套以及相關的水電消防、污水處理、采暖空調、建筑節能、室內外醫療環境等方面全面抓規范建設;能夠從醫院的規劃和建筑設計入手,組織一批水平較高的設計院和職業注冊建筑師直接投身到縣級醫院的設計探索和創新之中。

從我們收到的設計圖紙和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之中的醫院建筑狀況看,應該說,近年來許多新建和改擴建的縣級醫院,無論是設計水平還是建筑的工程質量,已經在建筑品質和醫療環境改善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提升。有些醫院已經給人以“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覺,起到了非常好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較突出的是:

一、由中央財政支持大規模地建設縣級醫院尚屬首次;各地政府能夠普遍重視縣醫院的項目建設;從抓項目的立項和組織,抓征地與拆遷,組織論證建筑設計方案,解決項目配套資金和醫院項目的市政管路工程等等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二、建筑方案的設計已經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內地的項目能夠尋找沿?;虬l達地區的大設計院或專業設計師承擔,部分也會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征集設計方案。因此總體上較為普遍地呈現出較好效果。

三、無論醫院項目大小,在一段時期內較集中地建設,各地的建筑設計院和設計師們相對都比較重視。有些當地設計院通過“內引外聯”與大的設計院合作,這對提高項目的設計水平還是有了較大的幫助。

―――以下列舉幾個較好的設計項目。

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醫院屬較為復雜和特殊的建筑類型,加上項目的地區性、規模差異性較大,有些設計院或設計人員以前接觸醫院設計的項目較少,所以在設計上還是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許多項目的立項和設計明顯有缺乏把關、專業性不夠或設計文件論證審查不足,給人草率或倉促上馬的感覺。

從收到的設計資料分析看:

■設計比較好的項目占15%左右,而且以新建的居多;

■設計一般的項目約占50%左右,新建或改擴建的均有;

■存在設計問題比較多的項目約占35%左右,這些項目則以改擴建的居多,但也有新建的醫院設計較差的。

據我們的統計和分析看,東南沿海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項目設計普遍好些,中西部地區差一些;也有些項目的設計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存在問題多的項目大多還是與設計單位或設計師的專業性(是否真正了解醫院設計)相關。我們調查也發現,一些項目建筑設計方案的選擇可能與當地管理或決策人員的理念等因素有著復雜而直接的關系。

長期以來,中西部地區的一些設計師由于受建筑造價或地區差異性的影響,在設計理念或建筑外觀造型設計上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許多內地的醫院項目,或者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項目,同樣也是一些大設計院或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設計院承擔的,問題同樣較多,甚至讓人有“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感覺。

問題的根本在于:雖然縣級醫院的設計可以通過國內外廣泛招投標、征集建筑設計方案,但醫院確是一種具有特殊性的建筑類型;縣級醫院與城市醫院也有許多的不同,而且縣級醫院的用地狀況和建筑規模差異性很大。在近幾年的大規模建設中,大多縣級醫院仍然是以改擴建為主的,作為縣級醫院的改擴建如何規劃、新舊建筑如何利用和銜接、建設工程如何分期實施等,會涉及到更多的考慮因素。因此,建筑設計師是否真正了解醫院建筑,或者說是否深入了解到縣級醫院的特點,可能是縣級醫院建筑設計能否普遍達到一個較高水平的最關鍵之在。

當然,我們在設計和建設的前期,應該給以充分的論證和策劃,還必須:

■從新建或改擴建項目論證立項的合理性;

■從醫院自身的建設和發展論證建筑規模大小的合理性和長遠適應性;

■從建筑項目的規模與投資的合理性論證項目投資的分期和長遠的使用影響性;

■從總體規劃設計的分區設置(包括近遠期建設項目的安排);場地與利用(包括確定建筑樓層的高低,建筑占地的大小,場地的標高利用、廣場與道路、建筑與環境布置等);建筑布置的集中與分散;醫院功能布局流線;新舊建筑的利用銜接及功能整合;建筑施工期對醫院正常醫療活動的影響等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和策劃,然后再進行項目的決策。

就收集到的醫院設計文件看,我們認為:

建筑設計方案設計的委托或決策如由一批真正了解醫院建筑的專家參與或指導則較有優勢。衛生部可作為官方組織項目縣的項目負責人和設計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學習,讓直接參與項目的管理人員和設計師真正了解和掌握醫院前期論證和建筑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決策的方法。

衛生部已經組織由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廣州新現代建筑(醫院)設計顧問公司、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北京睿勤醫院建設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編制適宜我國縣級醫院不同規模、不同功能樓棟、不同典型功能單元等內容的參考圖集,可以給廣大醫院建設和建筑設計師提供多一些參考。

(――以下是我們對于全國縣級醫院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的歸納和分析)

三、建筑設計的共性問題與評析

就我們收集到的一百多份設計圖紙資料看,縣級醫院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用地普遍不足,地形難利用或利用狀況差

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是十分匱乏的。醫院的建設用地也如此,寸土都需要發揮和體現價值。醫院的建設和發展首先涉及到的是用地的大小、建設場地的選擇及土地的可利用性,其次是醫院功能建筑物的確定和建筑項目對于土地的利用等。

經過建國以來幾十年的建設,絕大多數縣級醫院的建設多以改擴建為主,過去異地新建的縣級醫院相對較少。但本次收集的一百多個項目中,約40% 的項目屬于新建,這在以往的所有建設中是偏多的,主要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人口的增加,有些縣市隨著工業化或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而使得人口大量聚集等原因,現有的醫院改擴建規模和用地遠遠不能夠滿足醫院發展的基本要求,急需較大幅度地增加醫院的醫療用房和用地,而采用異地新建的增多。

1、新建醫院選址偏遠或利用率低

醫院是就近服務于居民區的公共設施。

雖然醫院的建設應該符合當地的規劃,有利于就近服務并結合地理地形條件等因素來綜合考慮。一些新建醫院建設場地距離城市過遠或讓其“上山下鄉” ,遠離人口集中的生活居住區,給群眾就醫造成極大的不便。

新建醫院的用地可以選擇不宜耕種的荒地,但應盡量選擇地塊較高、地勢平坦、地形規則、基地穩固、沒有不良地質的地段。高差較大的山地丘陵、坡地臺地等地段是不宜建造醫院的。

一些丘陵地區或山區的醫院選址在高差較大的山谷坡地(如:圖-1)用地狹長高差大,平整場地的代價大,土地的可利用率低,場地的土石方平衡、建筑場地的填挖、建筑物的地基基礎處理、場地邊坡的支擋防護等都會造成工程的復雜性和投資的大量增加;還要充分預見和處理場地的排水、截水、抗洪、防滑坡泥石流等問題。

2、不科學利用地形弊端多

大多醫院的用地都可能不規則,但必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如:圖-2、圖-3、圖-4)

■一些縣醫院的用地較狹長,床位也并不很多,設計為了追求寬大有氣勢的建筑形體,住院部主樓采用每層兩個護理單元的平面;建筑物低矮直長、而且橫向布置把地占滿,使建筑的兩邊成了寬過道,給前后院的聯系都造成困難。

■有的醫院用地被城市道路或被河流分割成兩邊,造成醫院功能分散。醫院在對面馬路征地新建門診樓,就診病人做檢查就需來回穿馬路,帶來的不便和隱患很多。

■有的新建醫院用地不大,但把醫院的建筑集中布置在用地的正中,給醫院的院內功能區的布置和未來發展帶來諸多弊端。

■有的醫院只有一側鄰接城市道路,形成口袋狀用地。醫院的出入口只有一處而且狹窄,交通流線無法滿足基本要求。

3、規劃分散零亂,造成用地的浪費

就我們收集到的醫院設計圖紙看,近年來的新建醫院用地面積普遍相對寬松些,但一些醫院的規劃布置仍然較為分散零亂,建成東一棟西一棟的低矮房屋的現象仍然比較多。有的設計師采用“攤大餅式”、“村落式”、“花園式”的規劃布置,一片低矮的房子幾乎把地占滿,綠地停車和建筑前后的廣場或空間預留都比較小。醫院業務用房之間的相互聯系變得遙遠和不便,水電、消防、空調等各種管線的敷設都會造成投資的增加。

一些改擴建醫院的用地本來就十分緊張,但在設計中仍然缺乏對醫院建設發展的整體規劃,依舊采用“見縫插針”的方式進行擴建,造成土地的浪費和建筑布局的不合理(如:圖-5)。

對于建筑規模大而占地小的縣級醫院,尤其應該提倡或強調集中布置,以建多層和高層建筑為宜。提高容積率,降低建筑密度,盡可能地騰出較多的空地,用以解決停車、道路、綠化、活動廣場和未來的發展用地等。

4、用地不足

《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08)約定的床均用地標準為109~117/床,而醫院的實際用地卻較少能夠達標。就目前評估的縣級醫院看,新建醫院的用地普遍較大,但也有很小的。而改擴建的醫院用地普遍不足或偏小,更沒有預留發展用地。

根據筆者設計和研究醫院的經驗看:縣級醫院的用地(除去醫院附屬生活用地)面積、醫院床位規模、建筑規劃布局、配套相適應的環境綠化、停車、活動廣場、道路等設施;在有用地條件的地區進行新建或改擴建醫院,一般可控制在每床位用地80~120 平方米以內,即使在用地十分偏緊的地區,也應控制每床位的用地在70平方米以上。這是由于現代醫院除了醫療業務用房用地之外,必須考慮配套相應的綠化與室外環境用地、停車用地、廣場與院內交通用地以及適應未來發展的預留用地等;而且還必須要求醫院的規劃建設盡可能采用“相對集中式”的布置,才可能騰出較多地面空間來滿足上述要求。

各地在規劃建設新醫院或進行既有醫院的改擴建時,一是應根據醫院的建設需要和未來的發展,盡可能地依照國家標準給予醫院足夠的用地并必須考慮有預留。二是無論醫院規模大小,必須強化“建筑必須緊湊”和“土地盡量預留”的規劃設計理念,盡可能把醫療區合并緊湊布置,把服務保障區適當集中(如:圖-6、圖-7)。

圖-6(江蘇 某市醫院) 規模688床,總建筑面積約8.0萬m2,建筑基地面積1.14萬m2,規劃總用地只有3.12萬m2,住院部采用“每層兩個護理單元”的一字形板樓對于狹小的用地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圖-7(重慶 某縣人民醫院)規模800床,總建筑面積6.3萬m2,建筑基地面積0.72萬m2,規劃用地只有1.8萬m2,建筑密度為40%。

(二)、建設規模應滿足當前需求,有預留發展的規劃

近幾年來,在中央財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衛生部的指導下,縣級醫院大大加速了“脫胎換骨式”的建設速度,這對于醫院和廣大患者都可謂是喜出望外的事情。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雖然各地在醫院建設的立項中已經能夠按照國家的建設標準核定醫院的床位規模和項目的建筑面積,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反應較多的問題是:政府規劃和劃定的用地太小;政府管理部門控制醫院的總規模時核定的床位過少。這一輪建設之后醫院的醫療業務用房的面積仍然難以滿足使用和發展的需求,也不能夠滿足迅速聚居的“城鎮化人口”帶來的醫療需求增長。不少縣醫院感覺到“還沒有建成就顯小了”; “只能夠滿足當前甚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醫療需求了”;“剛投入使用或剛使用幾年就明顯不夠用了……”。許多醫院都迫切期盼政府給醫院一定的自主空間,適度允許擴大和預留醫院的床位,增加醫院的建筑面積來滿足醫療的實際需求。因此,未來各地政府在核定醫院的床位時,應適當擴大縣級醫院的床位規??倲迪拗?,除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外,還應該充分預留醫院未來發展建設的規劃用地。

(三)、規劃不合理,給醫院建設帶來“硬傷”

醫院是功能復雜的一類公共建筑,科學合理建設是醫院規劃的前提。

就我們收集到的設計資料看,新建的縣級醫院的總體規劃相對較好,但也不全盡如人意。改擴建的醫院規劃不合理的情況就比較普遍(如:圖-8、圖-9、圖-10、圖-11),主要表現在:

■多年的“見縫插針”建設導致布局混亂,院內房屋雜亂和零散,功能分區不清,新舊醫療用房聯接不順或不合理,房屋的間距不能夠滿足采光要求,院內通道廣場狹小,車位綠地嚴重不足。缺乏總體規劃的改擴建使醫院的環境越建越差,造成了新的落后和新的不合理。

第6篇

杭州西湖是在一萬二千年以前形成的“瀉湖”。古老的神話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唐”的傳說。詩人坡在杭州當太守時,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七絕贊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于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美稱。悠悠古琴清音繚繞,伴著一縷縷茶煙細香,細細玩味著聞鶯閣的雅致清幽,無論晴天雨天,那一湖秀水總是靜若處子,一眼遼闊。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杭州又一家新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杭州市下沙醫院就坐落在潮頭涌動的錢塘江畔,如詩如畫的西子湖邊。

記者就這座醫院的總體布局,功能關系,設計理念三個方面對下沙醫院設計創作,采訪了時任這座醫院的設計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浙江省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醫療建筑研究所所長,現任該院董事長、院長李晨先生。李院長說:醫療建筑應該以區域環境為基礎,讓醫院融入環境,讓患者感受自然,注重醫療流程布局是現代醫院設計的必然趨勢。

工程概況

下沙副城現有常住人口約5萬,加上高校師生和外來打工者,人口已達40多萬;下沙副城的規劃人口為60萬,但到目前為止,下沙還沒有一家三甲綜合性醫院,醫療資源匱乏,群眾就醫不方便。下沙醫院由杭州市政府和杭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出資興建,是非營利性國有控股股份制市屬醫院。是2008年杭州市新建的三所三級甲等醫院之一,用地位于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副城,整個地塊分為南、北兩區。該地塊交通便捷、地勢平坦、環境幽雅,是一處較為理想的醫院建筑用地。工程總用地面積10萬m2,總建筑面積18萬m2,擬建床位1200張,功能包括門急診、醫技、住院、后勤行政、科研教學和健康產業用房等。

設計理念

本方案充分挖掘地域特質,突出建筑創作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強調建筑體塊的對比與穿插,形成了具有雕塑感的建筑形體,從而產生獨特的富有節奏感的建筑個性;運用體現水墨韻味的色調――豐富的灰色系作為建筑主要色彩;引入水體,使其與建筑互相穿插、融合,形成特色鮮明的空間形態和豐富的現代建筑形象。

杭州市下沙醫院作為杭州市新建的大型醫療中心,內部功能區塊較多,設計力求分區合理,布局緊湊,。同時,地處城市開發區,采用先進的生態化設計理念和合理規劃交通系統也是重點。設計上為建設一座醫療布局國際性,建筑風格地域性的中心醫院提供操作的可能和彈性。

1、立足于理念表現,以象征性和地域性造型

建筑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時空和地域特征。本方案從象征性和地域性出發,打造現代化醫療建筑。建筑群體通過各個體塊的對比、穿插及轉折,平面和立面均體現雕塑感,實現了建筑藝術與雕塑藝術的融合。此外,設計運用獨特的形體語言――整體體型象征著跳動的心電圖,體現了醫院肩負延續生命的神圣職責。

本方案從杭州傳統建筑開窗形式中獲得靈感,并加以提煉,形成獨特的元素符號。整體建筑選用杭州建筑有的灰色,墻面以深灰色的糙面花崗石與淺灰色的光面花崗石相結合,再現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意象。

2、立足于杭州園林,從文化景觀角度去筑景

本方案景觀設計與周邊自然景觀相結合,并引入水體,使景觀與具有雕塑感、形體錯落的建筑相融合,并運用親水平臺、小橋、曲廊等元素,營造自然精致的江南園林景觀意境。設計將水系的營造與各功能分區相結合,形成集中綠地景觀區域和院前的護院水系,并沿河布置歷史文化景觀長廊,凸顯自然山水,詩意杭州的地域文化,延續杭州悠久的歷史文脈。基地主入口兩側種植杏林,取意“杏林①春暖”,寓意下沙醫院是一所具有高尚醫風的現代化醫院。

總體布局

本方案根據場地地形特點,以南苑路為界把用地分為南、北兩大功能區,南區為醫療區,北區為行政科研后勤保障區。醫療區設醫療綜合樓,包括門診、急診、醫技、病房等功能區。該地塊呈矩形,東西面寬、南北向窄,因此設計將串聯各功能區的醫療主街橫向布置,同時將醫療綜合樓盡量靠場地西側布置,以留出南側主入口廣場和東側中心綠地及今后發展的空間。行政科研后勤保障區內設行政科研樓及健康產業區,樓內設置行政、教學科研、廚房、餐廳及值班公寓等用房,并通過地面及地下通道與醫療綜合樓緊密聯系。

第7篇

一、前期策劃與設計任務書對建筑設計和建設質量的影響

由于醫院建筑的復雜性,內容簡單、要求不明的設計任務書會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設計反復修改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線等。甚至在建造過程中多次的拆改,造成很大的浪費。通過查閱國內成熟的大型醫療機構在新建和改擴建醫院過程中的相關資料,發現他們都非常重視設計任務書的編制工作。常常由醫院行政部門、醫院管理者、醫護人員和醫院設計方面的相關專家組成專家團隊,根據對運行現狀的分析、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實際需求,認真深入地研究和編制設計任務書。其設計任務書從總體布局、平面、豎向的關系、交通流線、功能要求及各部門的使用面積以及運行成本、分期建設等方方面面進行深入研討、分析。非常明確地表達了醫院建設的各方面需求,為建筑設計提供了明確、詳盡地指導性意見。編制設計任務書是一項非常復雜、嚴謹的工作。要對現有醫院的建筑功能、面積、使用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大量收集其它同類醫院項目建設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比,充分了解各醫療科室、部門的具體要求和合理建議。掌握各種醫療設備的配置需求、數量、相關技術標準以及使用空間尺寸等,力求細致和完善。還應對編制好的設計任務書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后一般不允許隨意更改,確保設計任務書的嚴肅性。在這樣編制出來的任務書的指導下,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設計的隨意性,確保設計的科學性及可持續發展,杜絕浪費。

二、行政干預和審批對建筑設計和建設質量的影響

在目前的建設領域,長官意志還相當濃烈,尤其在中小城市就更加明顯。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政長官為了打造城市的標志性建筑,追求形象工程,往往忽視醫院的使用功能,只根據外觀效果圖確定設計方案。因此,設計單位為了方案能順利地通過,也就順理成章的只注重立面效果的塑造,而不深入研究醫院的功能需求。導致設計方案粗糙雷同、矛盾百出,造成了醫院建筑設計水平不高,也給醫院項目建設過程中帶來了種種弊端。人為干預因素過多,就有可能造成醫院建筑功能的缺失及設計理念的偏離。城市建設主管部門的審批人員和醫院規劃的評審人員,往往也缺乏必要的醫院設計知識,常常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設計觀點對待醫院建筑的設計。

三、設計周期和專業的設計團隊對設計和建設質量的影響

現在中國的設計周期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設計周期。由于醫療建筑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合理的設計周期對設計的質量控制是非常的重要。由于決策程序不夠科學,加上各級行政及建設主管部門審批周期,迫于建設工期,醫院方壓縮設計周期的現象非常地嚴重。一旦設計方案通過審批,給初步設計和施工圖的設計周期就非常少,往往在不到二個月時間內就必須完成。由于設計周期太短,設計人員加班加點趕工期,致使設計不夠精細,錯漏的問題時常發生,造成在建設工程中不斷地修改設計。這對建設成本的控制、工期的延誤以及人力成本來說影響較大,形成不必要的浪費就成了必然現象。一般情況下,建筑師對建筑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小的,決策大權還是掌握在項目決策者的手中。如何把專業的設計理念灌輸給決策者呢?專業的醫療建筑設計團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專業的設計團隊可以充分利用其對醫療建筑的了解、專業的醫院建筑設計知識、以往的工程設計經驗和先進的設計理念來引導決策者,使決策者對設計團隊充滿信任。平等的與決策者對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充分、深入地研討,從而達成共識,形成一個較為科學而完美的設計方案。專業的設計團隊有利于在決策過程中有較大的建議權,有利于讓決策者更愿意接受專業的設計理念,也有利于說服決策者按照科學步驟和合理的設計周期開展設計工作。專業的設計團隊、尤其是醫院建筑設計方面的權威專家,還能最大限度的彌補因前期策劃不充分、設計任務書的不科學嚴謹以及設計周期短等因素給醫院建筑設計和建設造成的種種弊端。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醫療設施的需求增大,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對醫療建筑工程建設投入的力度,使醫院的建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醫院建設逐步向規?;?、智能化、現代化發展,這必然給醫療建筑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帶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設既符合醫療工作要求,又滿足醫療流程優化需要的建筑設計,已經成為當前醫院、衛生部門和設計等單位深入研究的課題。本項目因城市規劃的需要,異地新建一所按三級甲等標準設計,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醫院。目前,本項目正在建設中。作為一個功能復雜的建筑,醫院建筑在公共建筑中是功能性比較強的建筑類型,其設計應充分體現人文,環境和技術的進步。

本文作者:裘德驊 單位:江蘇省建設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第8篇

關鍵詞:智能建筑醫院建設應用

引言

醫療改革必然加劇醫療市場的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醫院從“以病人為中心”發展到“以患者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的轉變。醫療環境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們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道理。因此,醫療建筑就更強調建筑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門急診樓的特點和任務

醫院門急診樓是醫院的窗口和門面,是患者最先接觸醫院的地方。門診人流復雜,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易形成健康人與患者混雜的局面,造成患者與患者、患者與健康人之間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間布局,現代化的建筑物自動化系統(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訊網絡、智能化門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人性化的候診大廳,必將成為醫院門急診樓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門急診樓智能化設計原則和目標

2.1設計原則每個時代的建筑無不打上時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門急診樓的設計上,將技術先進、符合主流標準、滿足實用要求和便于系統維護作為出發點[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資匯報率,經濟效益顯著,給建筑藝術與信息技術完美結合提供了良機,綜觀國內外醫院建筑設計主流思想和設計理論,突破了以功能為主的設計理念,“以人為中心”成為醫院建筑設計的首要原則。因此,在進行醫院門急診樓的智能化設計時,既要做到功能的疊加,又要防止設備的堆積[3]。避免以“A”的多少來評價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將建筑設計的前瞻性、科學性、創新性以及設計、施工與管理作為門急診樓的設計原則。防止“病態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內空氣質量(1ndoorAirQuality,IAQ)惡劣”的建筑出現。以結構化布線為基礎,架構智能化門急診樓的信息高速公路,給就診患者和醫務人員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專科化和商業化于一體的新型智能化門急診樓。

2.2設計目標廣大患者渴望有一個溫馨、舒適、方便、和諧的就醫環境,渴望醫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醫療服務。而盡最大努力滿足廣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設智能化、現代化門急診樓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門急診樓在軟環境的設計上除應具備完善的數據、語音、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綜合服務功能外;在硬環境上也應將門診醫生診室設計成“一醫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護就診患者的私密。

3.門急診樓智能化建筑設計的內容

3.1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設計作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經中樞——結構化布線系統(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關鍵部分和基礎設施[6]。門急診樓的智能化設計,必須充分重視SCS。從技術的角度講,應根據SCS技術的發展適度超前,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光纖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線方案,提升網絡的整體性能。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等的投入運行,以及電子商務(EC)、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在醫院的應用等都離不開SCS。而且隨著醫院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的發展,在未來的5-10年內,門診醫生工作站必將全面投入使用,更是離不開SCS的支持。

3.2BAS的設計廣義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樓宇設備的監控,還包括安全保衛系統

(如電視監控、門禁系統、防盜報警等)、管理服務系統(如各類報表編制、計量系統、物業管理系統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FA)也屬于該范疇,因其要求更高,國內近年來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進行設計和施工。本文所討論的是狹義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空調系統對空氣流通有特殊要求的醫院門急診樓建筑,應以提高空氣質量、降低噪音和節約能源為目的,同時綜合考慮中央空調的類型、輔助設備、末端設備,氣流、風量等因素。以外,在醫療建筑中將醫療環境檢測系統納入空調系統進行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區域和空調系統的排風口等處安裝相關傳感器(如二氧化碳傳感器等),進行必要的環境檢測,同時在空調系統的設計上參考防治“非典”的空調設計要求。

3.2.2停車場管理系統隨著數字化城市建設的加快,機動車數量迅速增加,就診患者車輛的停放及管理將成為門急診樓建設又一重要課題。采用先進的停車場管理系統既能對車輛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醫療環境,又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3.2.3建筑醫療設備的設計和傳統的樓宇建筑設備如電力監控系統、給排水系統等相比,建筑醫療設備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與建筑環境結合緊密,如集中供氧、負壓吸引、壓縮空氣以及笑氣供應和回收等子系統都必須結合醫療環境需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統前沒有國家規范,醫院在進行三氣系統的設計時,必須結合醫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時在管理上,應將三氣系統納入BAS系統進行統一監控,實現普通樓宇設備與建筑醫療設備的統一管理。

3.2.4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該系統往往與BAS分開考慮,但是,在目前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子系統與BAS分開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與今天的科技發展不相適應的。不利于BAS的系統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達到節約人員,節省維護費,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設目的。在施工期間,強調隱蔽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杜絕消防隱患,同時在建筑設備的選擇上,嚴把質量關,因為建筑產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裝完畢后,很難通過“修改”的方式彌補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門急診背景環境調節系統的設計用于對門診大廳、候診廳等公共場所的軟環境進行調節。從就診患者的心態來講,都想盡快就醫,離開醫院。但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

候診是必然的。在候診期間,患者及陪護者如何度過這段時間,是醫院在建設門急診樓時必須考慮的問題。背景環境設計是門急診樓家庭化設計的體現,優美的輕音樂,舒緩的旋律縈繞在門急診樓內外,使患者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背景燈光通過計算機來調節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調為主,冬季以暖色調為主,系統對改善門急診樓的就醫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摘要:本文對近年來有關建筑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與研究進行了論述,雖然文獻報道了許多有關智能建筑的最新技術,但對于醫療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報道較少,作者就醫療建筑智能化的內容進行了論述和歸納,期望為國內醫院門急診樓智能化建設與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建筑醫院建設應用

引言

醫療改革必然加劇醫療市場的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醫院從“以病人為中心”發展到“以患者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的轉變。醫療環境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們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的道理。因此,醫療建筑就更強調建筑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門急診樓的特點和任務

醫院門急診樓是醫院的窗口和門面,是患者最先接觸醫院的地方。門診人流復雜,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易形成健康人與患者混雜的局面,造成患者與患者、患者與健康人之間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間布局,現代化的建筑物自動化系統(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訊網絡、智能化門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人性化的候診大廳,必將成為醫院門急診樓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門急診樓智能化設計原則和目標

2.1設計原則每個時代的建筑無不打上時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門急診樓的設計上,將技術先進、符合主流標準、滿足實用要求和便于系統維護作為出發點[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資匯報率,經濟效益顯著,給建筑藝術與信息技術完美結合提供了良機,綜觀國內外醫院建筑設計主流思想和設計理論,突破了以功能為主的設計理念,“以人為中心”成為醫院建筑設計的首要原則。因此,在進行醫院門急診樓的智能化設計時,既要做到功能的疊加,又要防止設備的堆積[3]。避免以“A”的多少來評價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將建筑設計的前瞻性、科學性、創新性以及設計、施工與管理作為門急診樓的設計原則。防止“病態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內空氣質量(1ndoorAirQuality,IAQ)惡劣”的建筑出現。以結構化布線為基礎,架構智能化門急診樓的信息高速公路,給就診患者和醫務人員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苹蜕虡I化于一體的新型智能化門急診樓。

2.2設計目標廣大患者渴望有一個溫馨、舒適、方便、和諧的就醫環境,渴望醫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醫療服務。而盡最大努力滿足廣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設智能化、現代化門急診樓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門急診樓在軟環境的設計上除應具備完善的數據、語音、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綜合服務功能外;在硬環境上也應將門診醫生診室設計成“一醫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護就診患者的私密。

3.門急診樓智能化建筑設計的內容

3.1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設計作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經中樞——結構化布線系統(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關鍵部分和基礎設施[6]。門急診樓的智能化設計,必須充分重視SCS。從技術的角度講,應根據SCS技術的發展適度超前,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光纖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線方案,提升網絡的整體性能。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等的投入運行,以及電子商務(EC)、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在醫院的應用等都離不開SCS。而且隨著醫院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的發展,在未來的5-10年內,門診醫生工作站必將全面投入使用,更是離不開SCS的支持。

3.2BAS的設計廣義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樓宇設備的監控,還包括安全保衛系統

(如電視監控、門禁系統、防盜報警等)、管理服務系統(如各類報表編制、計量系統、物業管理系統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FA)也屬于該范疇,因其要求更高,國內近年來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進行設計和施工。本文所討論的是狹義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空調系統對空氣流通有特殊要求的醫院門急診樓建筑,應以提高空氣質量、降低噪音和節約能源為目的,同時綜合考慮中央空調的類型、輔助設備、末端設備,氣流、風量等因素。以外,在醫療建筑中將醫療環境檢測系統納入空調系統進行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區域和空調系統的排風口等處安裝相關傳感器(如二氧化碳傳感器等),進行必要的環境檢測,同時在空調系統的設計上參考防治“非典”的空調設計要求。

3.2.2停車場管理系統隨著數字化城市建設的加快,機動車數量迅速增加,就診患者車輛的停放及管理將成為門急診樓建設又一重要課題。采用先進的停車場管理系統既能對車輛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醫療環境,又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3.2.3建筑醫療設備的設計和傳統的樓宇建筑設備如電力監控系統、給排水系統等相比,建筑醫療設備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與建筑環境結合緊密,如集中供氧、負壓吸引、壓縮空氣以及笑氣供應和回收等子系統都必須結合醫療環境需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統前沒有國家規范,醫院在進行三氣系統的設計時,必須結合醫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時在管理上,應將三氣系統納入BAS系統進行統一監控,實現普通樓宇設備與建筑醫療設備的統一管理。

3.2.4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該系統往往與BAS分開考慮,但是,在目前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子系統與BAS分開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與今天的科技發展不相適應的。不利于BAS的系統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達到節約人員,節省維護費,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設目的。在施工期間,強調隱蔽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杜絕消防隱患,同時在建筑設備的選擇上,嚴把質量關,因為建筑產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裝完畢后,很難通過“修改”的方式彌補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門急診背景環境調節系統的設計用于對門診大廳、候診廳等公共場所的軟環境進行調節。從就診患者的心態來講,都想盡快就醫,離開醫院。但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

候診是必然的。在候診期間,患者及陪護者如何度過這段時間,是醫院在建設門急診樓時必須考慮的問題。背景環境設計是門急診樓家庭化設計的體現,優美的輕音樂,舒緩的旋律縈繞在門急診樓內外,使患者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背景燈光通過計算機來調節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調為主,冬季以暖色調為主,系統對改善門急診樓的就醫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4.門診綜合電子信息系統

系統以患者信息為依托,通信網絡為基礎,智能化導醫為核心,計算機為工具,從而完成門診各項服務性任務。該系統借助系統集成技術,將硬件(含系統軟件、工具軟件等)、網絡、數據庫及相應的應用軟件組合成為有效實用的,具有良好交互界面的計算機應用信息系統。通過信息查詢系統,消除長期困擾醫院門急診樓“三長一短”現象。

4.1門急診大屏顯示系統采用大屏顯示系統,可對醫院概況、科室設置、出診專家、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等及時提供給患者,方便患者進行相關信息的查詢,從而實現診間醫令、劃價、取藥等快捷準確的計算機管理。

4.2智能化導醫系統為避免患者就診時的順序混亂和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在門診管理系統的掛號預約子系統基礎上,增設患者就診科室的相關信息,設計安裝小型電子屏幕,導向標志,指示患者就診去向。導醫系統的智能化設計應充分展現計算機技術,發光二極管(LED)、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電視(PNP)等顯示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優勢,并結合醫院HIS系統,將門急診叫號和導醫系統進行柔性設計?;颊邟焯柡蠹瓷苫颊呔歪t的相關信息,提示就診科室的去向,門診管理系統將掛號患者的信息傳遞給門診智能化導醫系統。該系統完全以患者就醫為中心,以降低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為目的,以提高醫院門急診樓的使用效率為目標,來提高門急診樓的整體功能??朔壳搬t院門診患者就醫由專人負責維持秩序和增設導醫人員的諸多不利因素。

4.3增設計算機查詢系統系統采用條碼識別技術或密碼確認技術,在門急診樓的不同功能區域配置計算機觸摸屏,方便患者查詢在醫院內的所有消費及患者所需要的各類醫學信息資料,加強醫院宣傳力度,提高對患者的吸引力。

4.4構建全信息化門診專用視頻會診系統根據科技的發展和21世紀就醫模式的需要,智能化門急診樓建設應設有電話預約掛號、醫療咨詢、遠程門診視頻會診系統等,從而實施交互式多媒體有償服務,解答患者常識性的醫療問題,指導就醫,方便那些只需詢問相關癥狀即可解決病痛的患者[8]。也為被距離和時間分割開的醫、患之間建立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化門急診樓的建設中,構建一個集多媒體教學、遠程門診視頻會診系統于一體的全信息化門診醫師平臺,通過門診專用視頻會議系統,開展遠程專家門診。系統聯結成功后,異地協作醫院只需將患者安排在有門診視頻會診系統的門診辦公室或其他適合的場所,患者與遠端的醫學專家即可進行異地門診。該系統將充分利用我國寶貴的醫療資源,同時可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開支。這種異地門診的就醫方式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將很快得以推廣。

6門急診樓智能化建筑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6.1注意協調各工種的關系在建筑上,各工種工程師所面對和處理的對象不同,智能建筑工程師由于掌握著最新知識,對技術的追求可能走在其他建筑工種的前面,而其他工種的工程師由于對“智能建筑”認識的偏差,于是便有了“智能建筑”無非是“一套綜合布線,少些墻,多些孔”而已的觀點。其實在國內有關“智能建筑”的文獻中,“智能建筑≠建筑十智能”幾乎是一致的說法(張瑞武,1996;李博賢,1997;林賢光,1997)。當然智能建筑技術的合理性不等于建筑的最終成功。各工種要相互合作、理解和溝通,才能完善“智能化建筑”。

6.2強調建筑施工與樓宇物業管理同步設計傳統建筑物物業管理的內容較為單純,智能建筑具有許多新的內容和特點,因此管理和維護相對復雜。建筑智能化系統所使用的設備科技含量高、自動化程度高,對操作和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要求高。同時智能建筑建成后,其維護和保養將成為正常運行的關鍵?;谝陨弦蛩?,門診樓的建筑智能化設計應包含物業管理的內容。

6.3注重工程與科研的關系信息社會的特點是知識、技術更新快,醫療建筑有公共建筑的特點,即為共性:但更多地是其他建筑所不具備的個性。比如門急診大屏顯示系統、智能化導醫系統、建筑醫療設備系統、全信息化的門急診視頻會診系統、門急診患者輸液管理系統等都是其特有的。有些系統是成熟的,也有些系統是不成熟的或沒有的,醫院必須結合具體的工程設計要求進行前期的論證、規劃和開發,從而使工程和科研緊密結合,建設符合時代特征的醫療建筑。

7.結論

21世紀醫院門急診的就醫環境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醫院門急診樓的建筑品位。讓患者是“上帝”這一理念在醫院得以充分體現,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使患者感受人生價值的升華[9]。同時,將門診樓建設成為具有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國際化的標志性建筑,為醫院實現醫療建筑跨越式發展鋪平道路,也為今后實現醫院數字化管理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新明.[C].2000上海醫院建筑設計及裝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2000:193—194

[2]劉國林.建筑物自動化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433-434

[3]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智能建筑技術開發推廣中心編.智能建筑技術與應用[MI.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92—195

[4]李先庭.室內空氣品質研究現狀與發展.暖通空調[J],2000,30(3):36-40

[5]郭錫斌,張嵐,張群,病人為中心,建設溫馨家庭式服務窗口[J]醫院管理雜志,2003,7:35-37

[6]吳達金編著.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和施工[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4.6-10

[7]金磊.建筑科學與文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0

第9篇

【關鍵詞】醫院;建筑;設計;要點

引言:醫院建筑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而不斷演變、創新、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療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們對身體健康更加重視,醫療服務從診斷治療向預防、保健、康復醫療方向全面發展。同時,對醫院建筑的就醫環境、醫療設施等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規模大、功能全、標準高、設備新的醫療機構和療養場所相繼出現。同時,醫療體制的改革措施的出臺,也影響醫院的規劃、布局、性質和規模等。

1.基地選擇

1.1醫院的選址應滿足國家及省、市衛生部門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布局和城市規劃的要求。

1.2基地要求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便于病人到達和醫院潔污分流。要求環境安靜,遠離污染源,減少醫院本身的污水排放和放射物質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

1.3基地大小應按衛生部門頒發的不同規模醫院用地標準,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適當留有發展用地。地形力求規整,不選擇低洼地帶。

1.4基地周邊應有完善的市政給排水管網,能提供二路市政電源,否則要通過發電機房來提供備用電源。醫院基地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和貯存區以及高壓線路等,不應鄰接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2.交通組織

交通組織設計是醫院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建筑師一般較為注重室外道路的潔污分流,防止交叉感染。室外道路的污潔分流,事實上很難完全做到,但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控制。現在醫院的污物打包后由專業公司密封運輸,消毒和潔凈物品更是采用密封車運送,尸體的運送主要是心理的影響,對環境影響不是很大。

醫院交通組織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僅要解決室外人、車、物的分流問題,更要解決室內人、車、物的分流問題。同時處理好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問題。既要有潔凈物品的供應通道,又要有污染物的專用通道(主要是垂直方向)。大型綜合醫院更像一個微縮的城市,醫院交通可以借鑒城市交通的設計手法,建立一個順暢的立體交通網絡,滿足現代醫院的人車分流、潔污分流、醫患分流的要求。

醫院的交通組織與標識導向,應結合醫院的防火疏散的要求進行合理的設計。 門診、急診以低層為好。不要將門診、急診、病房、手術部、產房等用房設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醫院中的交通系統與醫療用房應設導向圖標,設計時應將圖案、文字、色彩融于一體,且選擇位置要醒目、清晰。

3.總平面設計

醫院的總平面設計,應根據醫院的使用要求、基地條件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安排醫院的各組成部分。總平面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醫院的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

3.1新建、改建、擴建醫院都應進行總平面設計。其布局應功能分區合理,潔污線路清晰,布局緊湊,并留有發展用地。

3.2醫療、醫技區應安排在基地衛生條件好、環境安靜、交通便利的中心位置,其中門診部、急診部應面對主要交通干道,處在醫院主要出入口處。

3.3不同部門的交通路線應避免混雜交叉,各出人口應與各部門緊密聯系。合理組織水、暖、電設備供應線路,盡量縮短長度,減少損耗。

3.4后勤供應區應位于醫院基地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醫療區保持一定距離,同時對醫療區服務也很方便。例如:營養廚房應靠近住院部,宜有廊道連接以便送飯;鍋爐房應距采暖用房近;曬衣場與曬藥場地均應不受煙塵污染;停尸房宜設在基地下風向的隱蔽處。

3.5設有傳染病科的醫院,應將其單獨布置,與其它醫療建筑保持適當距離,宜設防護綠化帶、并應放在下風向。傳染病房不宜靠近水面,以免擴大污染源。

3.6進行醫院總平面布置時,要保證基地內有良好的環境和衛生條件。建筑應有充足的采光、日照和通風,建筑物間距一般為1.5~2.5倍南向房屋高度,且不小于12m。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的防護間距和場院空地,合理布置庭院綠化和康復活動場地等設施,并結合綠化、裝飾、建筑內外空間和色彩等因素進行整體環境設計。

4.智能化設計

近年來,智能化技術已經大量應用于各個醫院,改變了以往的管理方式及醫療模式,也影響著建筑在功能和布局上的要求。智能化技術已在醫院的日常運行中占據核心地位,以至于決定著醫院是否正常合理運行,是醫院建筑設計中重要的環節。

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許多醫院采取分散進行掛號和收費的方式。就診手續的簡化,帶來門診及候藥區域的布置形式的變化。實行處方的無紙化,減少了病人的取藥時間,簡化就診的流程。

運用智能化技術,設計師要對醫院建筑進行精細化的設計。大量弱電插口要精確定位,要求建筑、裝修及弱電等專業之間密切地配合并同步設計,給施工和日后使用、管理、維護帶來方便。

現今醫院的信息中心成為醫院的心臟。高的效率也帶來較高的風險,位置的選擇、建筑的布局以及電源保障已經成為醫院設計中必須倍加重視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對建筑進行總體規劃與單體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水、電、暖等管線的分布,還要同步地布置弱電的電纜、管井等,要高度地重視這些線路的暢通和可靠,特別是安全問題。如果出現網絡故障或者電源問題,可能會使醫院全面癱瘓,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嚴重,將會影響到醫院的安全的運行。此問題要引起建筑設計師的高度重視。

5.隔聲與減噪

在醫院的總平面布置中,門診樓可沿交通干道布置,病房樓則宜設在內院。醫院若接近交通干道,病房不宜設于臨街一側,否則應采取隔聲降噪處理措施。醫院的鍋爐房、水泵房、不宜設在病房大樓內,應相距10m以上。若設在樓內,應自成一區,并要采取可靠的隔振、隔聲措施。

穿越病房的管道縫隙必須密封。病房的觀察窗宜采用密封窗。掛號、候藥、候診各廳(室)、病房樓內走廊等部位的頂棚,應采取吸聲處理。吸聲系數可為0.30~0.40。手術室、聽力測聽室中的機電設備、應采取隔振降噪措施,其上部與鄰室不應設置有振動或強噪聲設備的用房。

6.色彩與質感

醫院建筑的色彩,一般以白色為基調,顯得清潔、明亮、寧靜。地面色彩一般采用較深沉的色調,使病人感到腳下穩定。但作為宣傳、導向、等候處等部位的色彩宜豐富多彩。供病人使用的器物、用品、設施、家具等宜選用柔軟、自然質感強的材料,同時要便于清潔。

7.結語

醫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復雜。沒有一種不變的醫療模式可以引導醫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設計模式。使用功能的復雜性,不僅在于它的多樣性,復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變性。即使認識了這些功能的全部,有時也會因為某些認識是基于一種主觀的經驗,缺乏必要的科學評估和前瞻性的技術分析,從而使醫院建筑的設計陷入誤區。只有充分考慮到醫院運行模式的可變性,分析醫院切實可行的建筑形式,考慮今后醫院的發展和醫療模式的變化,才能使醫院建筑順利運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賈中.醫院建筑生態文化理論及設計創意研究[D].重慶大學,2010.

第10篇

廣東東莞康華醫院(獲2007年廣東省優秀設計二等獎)

廣東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

廣東省順德市人民醫院

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

……

“我的經歷其實很簡單”,當記者問及譚伯蘭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時候,她笑著這樣說。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記者越發覺得她一點兒也不簡單!她是我國較早研究醫院建筑的學者,不僅全身心投入教學,還出版了專業著作,在參與的項目設計上更突破傳統封閉式的模式。她從事醫院建筑設計教學多年,現在一些知名的設計師都曾經是她的學生,如個性十足的朱希設計師、睿智的曾奕輝設計師,很多很多。

了解醫院建筑,從調查開始

譚伯蘭回顧起自己剛步入該領域的那段時光,深有感觸地說:“醫院建筑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建筑,其本身內容繁多、要求不一,交通流線復雜,要真正透徹地掌握,必須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著手?!?/p>

她多次帶學生,下到醫院的基層展開調研,對各科的平面布置及設施、工作流程,患者就醫程序、等候時間和方式,以及人流物流組織等情況,逐項做出了客觀調研和綜合評價。

她還利用假期,與廣東省衛生廳的同志赴粵北貧困地區進行了相關調查。

在分析農村的經濟基礎、農民的生活習慣、農村醫院的管理特點的基礎上,譚伯蘭作為主創與劉管平合著了《農村醫院建筑設計》一書,記述、總結了我國農村醫院建筑設計的基本特征。

此外,她還撰寫了《農村醫療建筑的現狀及主觀評價》、《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探索》等探討農村醫院建設的論文。

涉足醫院建筑設計,突破封閉式醫院模式

譚伯蘭從事醫院建筑設計實踐,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

那時,一些縣、鎮醫院進入新建和擴建階段,但因缺乏醫院設計人員,廣東省一些新建成的醫院,外觀很美,但極不實用,以致有些醫院甚至不愿遷入新落成的建筑。從那時起,受一些醫院的委托,譚伯蘭先后接手了幾項醫院設計工程,如廣東遂溪縣人民醫院門診部、廣東廉江縣人民醫院門診部、廣東連南縣人民醫院門診部等項目。

其中遂溪縣人民醫院門診部打破了舊的封閉式模式。院方原有的意圖,是以兩個“一字”形,用一條廊聯起來,組成內廊式布置。而這種布置形式,存在科室混雜、流線不清、候診條件較差等問題。

她認為,新醫院建設不能再走這條問題很多的老路了。經反復思考,最后提出了兩點設計思路:一是門診各科室,獨立互不穿越;二是采取外廊候診,改善候診環境。因為在有限的基地條件下,如果采用“一”字形或“口”字形的布局,是難以實現這兩點的,所以她采用了三角形的形式、組團式的布局,爭取“多邊”以滿足各科獨立的要求,即1~2層幾乎做到滿鋪,利用3個庭園組合整棟建筑。

該方案做到了布局緊湊、分區合理、流線清晰短捷、各科獨立、外廊候診,并有著良好的通風、采光效果,完全改變了舊的封閉式醫院模式,建成后得到了院方的充分肯定。

理解越深,憂心愈重

進入21世紀,譚伯蘭主持了廣東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的總體改擴建規劃以及住院部方案設計,以顧問的身份參與了廣東東莞康華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方案的修改、東莞市中醫院的中標方案設計、廣東順德市人民醫院方案設計。

隨著對醫院建筑理解的不斷加深和升華,她對當前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感到擔憂。例如,高層集中式醫院建筑的各種弊端如何避免和解決;如何讓各級醫療機構發揮特定作用、使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和共享;盲目認為全空調就是現代化的誤區;一些地區出現追求氣派的奢華風氣,對造型的關注和熱情超過了對功能的追求和推敲,以是否好看為標準來確定設計方案;醫院建筑設計精品不多等等。

采訪后記

譚伯蘭在她幾十年的從業經歷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從事教學工作,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她的學生,有些已經在醫院建筑設計領域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學生主持的項目,有時也會請她幫助把把關,提供一些意見。

從她的身上,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默默耕耘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文章字里行間的學術氣息,也感受到了她對醫院建筑設計的那份執著。

印象

“對醫院建筑有獨到的見解”

2001年~2002年,譚伯蘭教授為我院做了一個總體規劃方案和住院大樓的建筑設計方案。譚教授對嶺南醫院建筑有獨到的見解,在做總體規劃時,我院考慮舊院址原地改造不影響現有業務,要求分棟分期建設內科住院樓和外科住院樓,但譚教授詳細向我們分析了分棟分期方案的利弊,認為內外科合建一棟、內外科專業盡量同一層最優。我院最終接受了她的規劃方案。

在設計住院大樓建筑方案時,她采用首層架空,南北對流,運用自然通風采光的設計,并善用天井,集中功能區,盡量縮短醫務人員工作路線,選用簡單實用的方案,降低了造價。2006年住院大樓建好啟用至今,上述設計理念經實踐體驗,確實產生了非常好的效益。

――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基建科科長 鐘繼成

對話設計師

問:您最欣賞的設計師是誰?

答:日本設計師丹下健三。他的作品既現代又有濃厚的本土味道,既不照搬傳統的日本形式,也不照搬歐洲的現代建筑模式。我比較認同他對傳統的態度,他在繼承這個問題上反對向后看,這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他的作品中既有先進的技術、新穎的風格,又具有日本的味道。

問:您認為女設計師有何特點和風格?

答:在同一水平上的女性設計師與男性設計師相比,男性設計師比較有靈氣,女性設計師比較細致,考慮問題周到、全面一些。

問:您最喜歡的醫院建筑設計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答:我認為羅運湖主編的《現代醫院建筑設計》比較好,有指導性,而且內容比較全面。近十年來很多從事醫院建筑設計的人都以這本書為指導。

第11篇

1精益醫療的設計理念。

精益醫療(leanhealthcare)是近些年國際上醫療服務體系中最先進科學的理念,已經在歐美的醫療建筑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較為成功的效果。它“以患者為中心,浪費更少,成本更低,療效更好”為基本原則。參考豐田生產體系的改善模型,運用在大型醫療項目上,使之產生良好的效益。在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的同時,大幅度地提高療效,降低成本。設計師(包括建筑師和醫療規劃師)和醫院政策制定者,醫療專家,病患都必須理解醫療的全過程,每個人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都參與其中,我們在設計中盡可能地參與和體會醫療流程,配合醫院決策者,使用者和服務對象,一起設計,提高醫院平面格局的效率,更好的為醫院提供設計服務。

2從城市角度入手規劃設計,從流程的角度進行建筑設計,從環境的角度營造空間設計。

我們設計師接到的醫院設計任務書,往往都是對基本醫療空間的需求和設計要點。但是建筑師應當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去入手進行設計。醫院與城市空間的關系,與周邊環境的共生是最基本的要素,與周邊建筑的對話與城市空間的協調,是建筑師應當重點考慮的因素。我們的設計方法是從對周圍建筑語境的研究開始,醫院對城市天際線的勾勒,對城市道路空間的退讓,作為城市空間的要素以及作為周邊建筑的對景都是重要的規劃要點。當然醫療流程的合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城市空間分析之后,醫療流程是控制建筑設計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極大地尊重醫療流程的功能性和合理性,在合理醫療功能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建筑空間,雨棚下、柱廊下、連廊間灰空間的營造,寬敞明亮的大廳,高效實用的急診急救空間,尺度適宜的醫療生態文化街,寧靜整潔的候診,舒適宜人的檢查診療空間,溫馨親切的病房,都是必要的空間要素。綠化庭院空間、屋頂花園、室外休息康復花園是室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病患在便捷的就醫體驗中感到景觀多變,步移景異是建筑設計的重要考量要點。我們的設計更強調醫療功能空間和環境空間的互動和共生。

3對國內醫療建筑設計發展方向的看法。

國內醫療建筑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會向幾個方向發展。a.公立醫院,將向集團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國內的品牌醫院組建醫療集團,收并購的案例越來越多。隨著醫改的深入,醫療衛生建筑的投入越來越大,大型醫院層出不窮,1000床醫院已經很普遍,2000床甚至更大的醫院已經有建設和設計了。這對發揮公立醫院在國家醫療體制中的主力軍作用是有利的。醫院越大,分工就越細,就診流程就不可避免的較長,學科中心的概念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大型醫院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科中心的集合體,每個學科中心既相對獨立,又緊密關聯,學科交叉互通是未來趨勢,組團式,模塊化是可操作的模式,對就診人流的合理分散,優化就醫流程大有好處,現代化的物流傳輸伺服系統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一個趨勢應當引起我們設計師的注意,就是門診手術量不斷增加,Daycase(日間手術或單日病案)在醫院治療過程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國外已經可以達到全院手術量的70%~83%,目前國內醫院一味強調病床數的數量增加,是與現行的醫保體制有關,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預約就診的普及,大門診,大醫技,小住院將是一種發展趨勢。b.民營醫院的發展非常迅猛,隨著政策的逐步放開,和老百姓對就醫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民營資本開始進入醫療健康產業,會員制,預約制,高端服務是大眾就醫的重要補充,這種醫療服務模式對就醫流程的改變相對于現有的就診治療模式是革命性的,患者更強調的是高效周到的醫療服務,醫護人員圍著患者轉,在功能分區、醫療流程、醫療服務的改變較為深刻,甚至像國外科研到床邊的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是可以預見到的。c.醫療與養老康復的緊密結合也是必然的,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年社會,健康養老,生態綠色康復與醫療服務的緊密結合,發揮醫院的治療優勢,其受眾面是非常廣大的,也必然是未來醫院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

4作為設計人員在醫院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的實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點是建筑空間和醫療空間的沖突和取舍。在實際案例中,建筑師希望能夠做出一些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和停留空間,提高建筑的空間秩序感和趣味性,這種公共空間對醫院類型建筑是非常必要的。醫院的決策者們更注重每個科室和功能空間的使用,其實這兩者并不沖突,是可以處理的很好很到位的。在實踐中建筑師應當提前考慮到建筑設備空間的面積需求。在方案階段往往對醫療使用空間關注度較高,但是對建筑設備空間的規劃較少考慮,和醫院交流的平面流程規劃很合理,到了施工圖階段發現建筑設備空間有較大缺失,使得施工圖設計階段去減少醫療空間,變得比較被動,應當留有一些機動的空間滿足建筑設備用房的需求。此外,現代醫療設備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不斷更新,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院方在前期策劃時對醫療設備規劃和選型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很難一次準確地把醫療設備融入到建筑設計中。所以在前期設計的過程中要留出變化的空間和足夠的余量滿足使用要求。設計人員有義務提醒業主預留機動空間,一般醫院決策者會覺得設計的面積不夠使用,每個房間、每個區域都排的非常飽滿,沒有機動的使用面積。在實際工程中,往往會有新的功能和新的科室還有新的需求,這時候決策者會更覺得面積捉襟見肘,實際上在前期方案階段可以預留一些空間,方便決策者在遇到上述問題時靈活調配。同時還應提醒醫院的決策者和科室人員使用面積和建筑面積之間的差異。設計修改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是設計任務書的修改。由于現在醫院建筑設計的全過程從項目立項到施工完成交付使用,周期非常短,同時醫院的基建人才較少,有時前期調研不充分,策劃不完善,導致設計任務書不詳盡?,F在建筑師既要協助院方編制詳細的設計任務書,又要對醫院進行總體規劃,同時要設計建筑空間,直至醫療流程設計和平面規劃,身兼數職,設計師應當具備這樣的素質和思想準備。

作者:趙強 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第12篇

建筑造型設計似乎不難理解,即建筑表現。如果這樣來討論“醫院的建筑造型設計”很容易陷入形式分類、自我價值為中心的混戰之中。周易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我們稍微“形而上”一把,也許就能俯瞰討論的話題,擺脫問題的糾纏。

醫院建筑造型趨同的原因

我國當前大多數醫院建筑有自身的形象特點:高度關聯的建筑群;集中重復標準層的病房樓;清新簡潔的立面……當然還有非常醒目的十字標志(自有LOGO是少數)。是不是醫院建筑必須如此呢?從現實存在的反例來看,醫院建筑可以不必都長著“近似的面孔”,可以體現醫院建筑的豐富多樣。但是個別“長相出格”的建筑又往往引起我們的焦慮,擔心其“中看不中用”。很顯然,兩難的話題本身就有預設的前提,那就是醫院建筑的類型概念。類型化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個有效方法,特別是在初期階段,有助于加快認識速度,提高認識強度。

毫無疑問,醫院建筑有明顯的類型特征,但這不是醫院建筑的本質,只是建筑師采用了類型化作為認識和執行的方法手段,自然導致成果的近似。就像建筑師采用了同一個“公式”去運算“等式”左側的各項要素,最終“等式”右側的“結果”趨同!可見建筑的類型概念,在建筑師心中深深扎了根。

那么除了建筑師的類型手法之外,致使醫院建筑表現趨同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首先是行業管理下的規定性及由此產生的習慣性認識,而其中關鍵的是醫院分級制度和統一的建設標準。

兩者對加快我國醫院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從國家資源的有效配置、衛生網絡的廣泛建立、執行操作的方便快捷來說,規范化、標準化、模式化自有其積極的一面,這也是類型化的好處。

同時,類型化的思維模式又有其不利的一面。規范化、標準化、模式化不分地域、不分資源、不分背景地全面覆蓋,限制了當地建筑的本土化和多樣性的發展。

其次是我國醫院建設事業的加速發展相對壓縮了對醫院課題的廣泛深入探討的時間。人們變通了工作手法,模式復制成為利于完成任務、解脫繁雜壓力的途徑之一。

據調查,本世紀初的十年,醫院的建設量超過了前五十年的醫院保有量。急匆匆的建設步伐中,由于沒有對前期時間的剛性要求,策劃準備時間被大大壓縮,可行性研究報告粗糙空泛。盡管報告中羅列出詳盡的需求清單,但是要理清醫院建筑的內在關聯和合理要求,還需要時間來深度認識。而此時招投標的介入,會催生出一個不成熟的“早產方案”。

為避免“早產方案”給今后帶來不良后果,有責任的設計機構和建筑師只得另辟蹊徑,尋求出口,于是模式化、模塊化的手法被廣泛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在信息收集、加工、儲存等功能上的絕對優勢,使得這種手法迅速流行。因此,當我們看到許多醫院建筑相似度很高的時候,其背后是一個信息復制的技術存在。

第三是由于決策人意識形態的高度統一,選擇結果的趨同幾率就自然而然偏高。

醫院建筑的決策人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行業內的主要負責人,一類是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兩者取道方法不同,前者主要采用類比和模仿,后者主要采用指標和形象。判斷的工具和內容雖然不同,但都有預想模型,因而結果相似。

造成醫院建筑模式化、類型化的因素有很多,上述三點不過是其中重要的推手。在一個特定時期,醫院建筑表現出趨同性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是建筑設計規律中某時會出現的有益階段。建筑類型化有其充分的存在理由和根基,只不過在類型化的慣性下,我們的審美會產生疲勞。

突破醫院建筑類型化的原始動因

醫院建筑的類型化作為一種現象,會在當下持續相當長的階段,因為影響其改變的內在因素相對穩定。假設發生改變,會從哪里開始呢?

有人會覺得,在意識上的覺醒和理念上的轉變,可以首先推動醫院建筑設計的狀態改變。的確,黃錫璆大師當年提出的佛山醫院的現代醫院模式,引爆了全國同行的認識轉變,就是很好的例證。毫無疑問,這是改變事物的關鍵,但不會成為推動改變的首發力量。因為“想法”需要“機會”,“壯志未酬”的現象比比皆是。

也有人說,醫院在功能上的突破,率先導致醫院建筑的形態重構。如果繼續追問,重構之后呢?是不是進入下一個新的類型化階段?上個世紀末,“現代醫院模式”在我國廣泛快速地傳播。經過二十多年的普及運用,已經產生頗有影響力的新類型?!艾F代醫院模式”由醫學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模式等模式組成,同時又被其左右。任何一個子模式的突破都會影響總模式的改變。然而,我們現在正處于“現代醫院模式”浪潮的成熟慣性期,下一次突破的到來尚需時日。

另外,也有一種普遍說法:有了錢就不愁,想怎么改變就怎么改變。這種情況也有,某些投資寬裕的醫院建筑表現得讓人耳目一新。充足的建設資金帶來的往往是一種“標新立異”的機會,而不是建筑造型設計有所突破的真正源動力。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請建筑專業高手參與設計,就可以改觀。這也是一種機會,有一定專業深度的設計機構或建筑師個人,的確可以提高醫院建筑的表現水平。然而他們是被醫院建設方請來的,是被動使役者,不會成為第一個“出場”的主角。

究竟哪些因素才會成為原始動因呢?以個人觀點來看,有兩個因素可能會扮演原始動因的角色。一是產權機制,二是創作時間。這里的創作時間主要是指建筑方案定案之前的有效配合時間。

就我國醫院行業來看,絕大多數醫院的產權歸屬國家。財產關系上,醫院的法人是醫院的管理決策者,但不是醫院的財產擁有者;人事關系上,醫院的法人是一種委任制,充當著出資人的角色。因此注定醫院法人不可能對醫院發展產生恒久關注,醫院的建設更多地是對來自于政府或上級任務的責任態度。如果這方面發生變化,將會是原始動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不刻意壓縮創作時間,設計方和醫院方都有足夠的設計探討時間,也會激發出“第一推動力”。因此,怎樣運用好建設的時間也顯得至關重要。

醫院建筑藝術表現的優劣比較

我們當下討論的核心話題是“醫院的建筑造型設計”,轉譯成專業術語就是“如何處理醫院建筑的藝術表現”。這樣分成“表現”和“處理”兩個側面,更容易切入話題。能說清醫院的建筑表現,自然也就找到了處理的手法。因而我們就從醫院建筑藝術表現談起。

撇開醫院的內在要素,單說醫院的建筑藝術表現,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關于形式審美的活動。對于什么樣的醫院建筑造型是“上佳表現”,什么樣的醫院建筑造型是“低劣表現”,我們首先需要確定一個審美標準。

然而,這種討論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原因是審美標準極富變化,很不穩定。有的瞬間即逝,或許也會“卷土重來”。它不僅受時間、地點等背景因素影響,也受審美者的主觀價值判斷影響。對同一個建筑藝術的表現會經常出現“公婆各有理”的場面。一所醫院是方是圓、是長是短、是豎是橫、是白是黑,有絕對的高下標準么?如果一所醫院像賓館、像政府大樓、像商業設施,會有問題么?從這個層面討論標準就會糾纏不清了。但是,我們是否到此就無法討論下去了,甚至懷疑討論的是偽命題呢?

誰都無法否認醫院建筑是整個建筑大類中的一部分,符合建筑表現的一般規律。建筑表現是建筑師將技術、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項復雜要素綜合后的視覺表達。我們借助一般建筑的評價方法,也可以獲得對醫院建筑造型設計的說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中阳县| 蚌埠市| 蓝山县| 绍兴县| 东光县| 兴城市| 文化| 高邑县| 大化| 陆良县| 乌审旗| 孟津县| 勃利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云浮市| 牙克石市| 聂荣县| 中超| 宜城市| 新郑市| 桓仁| 扶绥县| 偏关县| 天峨县| 白银市| 抚顺市| 阿克| 大兴区| 阿荣旗| 望都县| 涞源县| 波密县| 卓尼县| 汽车| 黄陵县| 威信县| 凤翔县| 基隆市| 富蕴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