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7:37: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項目投資的評價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目前,國際上主要采用兩種減排機制碳稅與碳交易,力求使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迫使企業降低碳排放,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而財務評價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將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納入到項目的財務評價體系,不僅是甄選低碳項目的關鍵,而且也是減排機制有效運轉的保證。
碳排放是一個典型的外部性問題,而如何將外部環境效益納入到項目的評價體系,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類別:一是將環境效應與財務效應并列,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二是將環境效應納入財務效應之中,通過財務評價的方法進行項目評價。
項目的綜合評價方法。平衡計分卡作為財務與非財務相結合的評價方法,被運用到項目的評價之中,比如H area et a1 2008)采用數據包絡分析①CA)的方法進行研發項目的評價,而賈立江、范德成(2012)更是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加入了環境因素,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群組決策特征根法(
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它是從投資人,即股東與債權人的角度,對項目的投入、收益與風險進行的評價,是投資人財務決策的主要方法。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貼現現金流量方法①CF)至今仍然被廣泛使用,但M yew 1977)提出的實物期權方法(RO A)對傳統凈現值法(
二、碳交易機制的種類
(1)總量控制機制
總量控制機制,即排放權貿易機制(Em isson Trad-ing),如歐盟的EU ETS。本文將以歐盟的EU ETS來介紹總量控制機制的基本內容。首先,制定一定時期的碳排放總量標準,EU ETS是以歐盟2003年制定的排放貿易指令為依據確定一定時期的碳排放總量目標的,一般以三年為一期,2005-2007年為每年2 2.9億噸CO2, 2008-2012年每年為20.8億噸CO2, 2013-2020年為每年20.4億噸。其次,確定碳排放源并分配額度(EU A),在確定了控制總量以后,關鍵是將總量分配給各個碳源的排放者,而額度的分配目前主要有免費方式和拍賣方式,考慮到碳交易市場化的發展情況和大眾的可接受程度,在碳交易市場化發展初期基本都是以免費方式為主的,拍賣方式的極少。最后,允許排放權的自由交易,獲得排放權額度者,可以視自己對碳排放的需求,對額度進行靈活的處理,如果有多余,可以在交易市場賣出,如果額度不夠,則可以在交易市場買入。
(二)基準與信用機制
基準與信用機制又分為兩種,即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約機制(JI),本文以CDM為例說明其主要內容。CDM下,首先需要制定基準,基準是指如果沒有該CDM項目,采用其他項目時的碳排放量水平;其次由有關管理機構測定一個CDM項目的碳排放量水平;最后對于低于基準的CDM項目,根據其低于基準的額度發放信用配額(CERs)。 CERs與EUA構成碳交易市場上兩個最基本的交易對象,并以此為基礎衍生出相關的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
三、碳交易機制對投資項目財務評價因素的影響
(一)對項目現金流量的影響
在以往的項目財務評價中,項目的現金流量只涉及投入、產出,不涉及排放。碳交易機制下,碳排放變成項目投資的硬約束。根據碳交易對項目現金流量的影響情況,又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是指碳交易行為本身對現金流量造成的影響,即通過碳額度的買賣帶來的現金流量的變化;而間接影響則是由于實施碳交易機制以后,企業為了應對碳交易機制的減排約束,采取一些措施所帶來的影響,比如企業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采用清潔技術、生產綠色有機產品等,使得原有投入與產出的現金流量有所改變。
(二)對項目風險(貼現率)的影響
碳交易機制不僅是一種碳排放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機制,更是一種碳排放量的控制與約束機制,因此碳交易機制對項目投資而言,會增加一系列的風險,筆者從碳排放、投入與產出三個方而進行分析。
1.碳排放帶來的直接風險因素。碳排放數量的不確定,因為實際的碳排放量與估計的碳排放量可能存在差異,特別在CDM項目中,如果產生的CERs少于合同,還可能導致違約風險;碳交易價格的不確定,從歐盟的碳交易市場來看,碳交易市場配額現貨價格(E U A)在開始交易的2005-2007年出現了大幅的波動,最高價格30歐元/噸CO2,到2007年底為0,使得交易系統與2008年以后呈現出兩個階段,而2008年以后價格基本呈現下降趨勢,2008-2012年每噸CO2的平均價格分別為22,13,14,13和7歐元(王文濤等,2013);項目經營過程中無法獲得碳排放配額的可能,從歐盟的碳交易市場管理情況來看,一些項目由于碳排放未達標,在經營期間不再分配配額。
2.對項目投入帶來的間接風險。在碳交易機制下,企業可能采取清潔技術、使用低碳環保材料,但這些項目的投入,也都存在技術、價格等方而的風險。
3.對項目產出帶來的間接風險。如果項目生產的產品不符合低碳環保要求,可能影響未來的銷路,存在市場風險。
四、基于碳交易的項目投資財務評價方法的改進
項目投資的評價方法,按其對各因素是否確定為標準分類,可以分為傳統的確定型方法(比如NPV等)和不確定型方法,比如實物期權方法。筆者認為,在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上,一方而應該把碳交易對項目現金流量和風險的影響,納入到傳統的確定型評價方法中;另一方而應該同時采取不確定型的實物期權評價方法,使項目評價更接近真實的價值。
【關鍵詞】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
1、前言
投資,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企業壯大發展。而投資不能盲目去做,必須要在科學合理的監督下實施。因此,投資項目后的評價具有現實的意義。所謂項目投資后的評價,就是企業對已建成(或規劃)項目之目的、效益、執行進程、影響以及作用所產生的客觀的、系統的分析。通過這種分析能夠找出投資成功或失敗原因,從中總結出經驗為新投資項目提供參考依據。
2、投資項目后評價的概述
要探討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的意義,就要全面了解項目后評價的方法和主要評價內容,在這些基礎上去探討項目后評價意義才具有實際意義。
2.1 投資項目的評價方法
對于企業投資項目后的評價方法較多,比如邏輯框架法、對比法以及統計預測法等,至于在現實中選擇哪種方法要依據實際情況來定。
①對比法;這種方法就是把項目實際情況和項目立項之時所確定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存在偏差與變化的原因,進而總結出經驗教訓供以后新項目參考;對比法也存在多方面內容,包括前后的對比,有無的對比以及橫向的對比等。
②統計預測法,這種方法是對項目中已經出現的事實做總結分析,進而在這些總結上對未來發展做出合理預測。
總之,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之時,不但可以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評價,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出項目后評價結果。
2.2 投資項目后評價內容
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是一個綜合過程,包括了整個項目的立項-開工-建設等等全過程,進而反映出最后成果的工作,這些評價可以作為即將完成項目及新建的項目依據,在這些依據上分享經驗與教訓,進而提升項目的管理水平。
3、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的意義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投資項目后評價能夠為企業投資提供寶貴成功經驗和失敗總結,在企業投資中至關重要。總而言之,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具有如下幾個方面意義。
3.1 是企業投資的需要
通過投資項目后的評價,能夠為有效的提升投資決策水平,改進企業投資決策,提升企業投資項目的效益。依據國家相關政策要確保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這一段時間內必將投資一大批基礎產業、基礎設施以及靠科技產業各個項目;在這種形勢下,國有投資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而國家大都是采用中標之法來選擇投資企業。由于多種原因,很多項目投資最終效益比預測的效益低,而起有一些項目還長時間不能夠達到設計的能力,達不到還貸能力,存在的因素不是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就需要通過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認真的分析、研究投資項目的效益不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之真正原因,通過分析查明造成這些原因究竟是那些項目決策、由哪些項目管理不善而造成,以及投資項目的內外環境條件與環境因素,并且要在這些依據上提出合理的糾正措施。而且經過項目后評價,能夠將相關信息反饋到投資決策部和管理部,為改善與改進企業投資項目提供依據。
3.2 是確保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與前評估的公正、客觀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促進,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投資體制,包括投資項目的法人責任制、投資項目招標體制以及資本金體制等,但是因為多方原因致使投資責任約束機制還存在漏洞,還不健全,項目投資內在機制還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因此通過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能夠對項目前評估進行客觀、全面的衡量與檢測,還能建立出健全的獎懲制度,這樣就能夠讓有關部門及評估人員對前評估產生高度責任感,保證前評估具備公正與客觀。而且隨著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這就要求相關銀行在開展業務之前對項目實施后評估,對企業所投資項目具體情況,制定出回收款項建議與措施,讓企業投資朝預期目標方向發展。
3.3 有效提升投資項目的管理水平
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能夠有效提高投資決策者的投資水平、提升投資的效益以及改進投資決策,還能夠提升項目管理水平,這樣就能夠加強投資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因為企業投資項目的管理較為復雜,因此項目管理之中存在著多方因素管理體制,這也是投資項目管理具備的客觀規律。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能夠使用實際資料、數據來分析、檢驗項目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評價來研究投資項目中內在聯系及促成因果,這樣才能夠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結果。通過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能夠總結投資項目中的經驗,用來指導新項目運轉,進而就能夠達到提升投資項目的管理水平。由此就能夠看出來,企業投資項目評價是項目管理的一個延伸,也是管理中的重要階段。
4、結束語
總之,企業投資項目通過項目后的評價,能夠有效監測到項目實際效益,有效發現投資項目中滯延現在和潛在不適應性;一旦發現前評價和后評價出現較大差距,就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調整投資項目發展方向,這樣才能降低企業投資項目的損失,才能確保企業投資項目獲得最大投資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白鴻莉. 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后評價的意義[J].山西水利科技,2004(2):72-75.
[2]冷明輝. 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的思考[J].貴州化工,2011(2):51-53.
關鍵詞 風險投資 項目評價 評價指標
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過程就是一個評價投資項目的過程,選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是風險投資獲得成功的重要環節。在這里我們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研究概括為: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過程;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風險投資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我國的風險投資經過近20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尤其是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及選擇,大多建立在風險投資家個人判斷基礎之上,缺少適用于我國實際的有效的評價方法。
美國的風險投資業開始于1946年ARD公司的成立,其經歷了50年代的成型、60年代的成長、70年代的衰退、80年代的復蘇和90年代初的暫時低谷,以及90年代末的高速發展,到今天的穩步前進這樣大起大落的發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國家政策制度,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融資、風險項目評價及選擇、風險企業的培育等制度、程序、規則,從而保證了風險投資業的健康與穩定發展。分析借鑒美國成熟的風險投資經驗有利于發展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
1 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歷程
考察美國風險投資從1946年ARD公司成立到現在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根據項目評價過程、評價指標、定量評價方法的建立及完善與發展,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是從1946年ARD公司建立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
這一階段是風險投資家以創始人倡導的理念為投資導向,進行風險投資項目選擇的探索階段。研究主體是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家以自己豐富的經歷和企業經營經驗來評價風險投資項目中的風險因素,進而選擇所要投資的風險項目。
1946年,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在馬薩諸塞州建立,ARD建立的目的是其發起人弗蘭德斯和多里奧特所倡導的利用馬薩諸塞州擁有的雄厚科技實力,來建立高科技企業,促進新興工業的發展,以改變當地紡織業和傳統機械制造業出現的嚴重虧損,振興當地的經濟而非贏利。美國為了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于1958年通過了《小企業投資法》,創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這種新的組織形式。雖然最終證明這種組織形式并不適合風險投資的發展,但在最初卻極大的促進了風險投資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ARD最早、最成功的投資項目———數字設備公司(DEC)的巨大成功不僅使ARD獲得了巨大的投資回報,更是使ARD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投資理念,為風險投資的發展確定了方向:向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高科技、高風險同時能夠獲得高收益的項目投資。
從一定意義上說,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第一階段是決定了向需要承擔高風險、同時能夠獲取高收益的高科技企業投資這一宏觀評價準則的發展階段。
1.2 第二個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風險投資產生以來,風險投資家如何評價、選擇風險投資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歸納,總結風險投資家的決策藝術并進一步探討評價規則。研究的主體也轉變為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是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過程,以及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多以定性研究為主。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小企業投資公司的大量破產,使風險投資轉而采用股權的方式進行投資,1973年美國成立了國家風險投資協會,對通過有限合伙方式進行的風險投資進行行業監督和制約。同時,1979年美國勞工部對《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中“謹慎人”規定的重新解釋:“養老基金在不危及整個養老基金投資組合的基礎上,可以投資到小企業和風險投資業”開始生效,這些政策的改變,極大地促進了風險投資的發展。
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風險投資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涌現出了一批成功的投資案例,在風險資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有關法律法規的相應改變,也給風險投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風險投資的巨大成功在證明其投資理念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杰出代表有Wells(1974)、Tyebjee和Bruno(1984)、Robert(1991)。這些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投資的項目評價進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過程是多階段的。指出不同的評價階段應當有不同的風險評價指標,并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評價過程,并對風險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Tyebjee和Bruno(1984)在Wells研究的基礎上,以調查表的形式對41個風險投資家進行了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調查,經過線性回歸分析,他們得出了影響投資風險的因素為管理能力和環境威脅;影響預期收益的因素為市場吸引力和產品差異度;投資變現指標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均不顯著,由此他們建立了評價階段的決策邏輯模型。
由于風險投資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這一階段的研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沒有考慮所投資的風險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在這一階段對風險投資項目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并不多;由于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并不完善,人們對風險投資的認識并不全面,早期的評價過程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是粗放的,評價因素大多是框架式的(如產品、市場、行業、技術等)。
1.3 第三個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直到今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細化。在對評價過程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更深入全面研究的同時,重點關注于對項目的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強調在嚴格定性分析基礎上的精確定量分析,強調定量分析方法在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的應用。
1997年美國稅法的改革制訂了對風險投資業非常有利的稅收政策。此外,美國中小企業局重新修改了小企業投資公司的計劃,使其更適合風險投資的需要。風險投資的投資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接受,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在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及選擇上,也體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偏離了其發起人所倡導的傳統的向種子階段、創業階段投資的理念,轉而投向中后期的風險企業。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養老基金和大量閑散的社會投資資本聚集到風險投資中來,給風險投資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投資資本。使風險投資公司有實力去投資需要大量資本的中后期風險企業。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在短期內收回風險資本的期望,鼓勵了風險投資公司投向中晚期的風險企業;大量有效的定量評價方法被運用到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風險投資項目定量評價方法迅速發展。一方面,與投資于中后期風險企業相對應,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方向就偏向于與中晚期風險企業相適應的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先進的評價方法能夠應用到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中來,比如風險投資項目的實物期權評價方法、模糊多指標評價等等;隨著對風險投資研究的深入和認識的提高,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過程和評價指標也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精確。在這一階段,美國的專家學者如Hall和Hofer(1993)、 Fried和Hisrich(1994)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進行了研究。
Fried和Hisrich(1994)采用面談與填寫調查表的方法,總結出了風險項目評價過程。該過程包含了6個階段,即開始階段、特別篩選階段、一般篩選階段、第一階段評估、第二階段評估和結束階段。同時,他們通過對風險投資家的面談調查與結果驗證,得出了3種通用的風險評價指標。附表列出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是美國學者根據本國實踐而總結出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
總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研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對風險投資項目定性分析更深入全面;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定量分析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確;同時,在認識到不同評價階段有不同評價指標的同時,也認識到風險投資項目或風險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
2 經驗總結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發展的分析,從中我們能夠得到一些有益的經驗,并且能夠發現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某些發展趨勢:
(1)政府應當及時地為風險投資的發展創造條件,同時采取相應措施來保證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美國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發展是和美國風險投資業的此起彼伏相吻合的。不論是早期的《小企業投資法》的頒布、“謹慎人”的重新解釋,還是后期稅收政策的改變,都使得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深入到更寬更廣的領域。低谷時期的經驗總結和創造,帶動風險投資業進入更高的輝煌,風險投資的進一步發展又使得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從而使風險投資走向穩步發展的道路。
(2)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對象是需要承擔高風險,并能夠獲得高收益的高新技術項目。實踐已經證明投資于高新技術項目是一種成功的能夠獲得高收益的投資理念。這些投資項目沒有類似的歷史數據可以參考,對這類項目評價的難度較大,需要更新、更適應的理論方法。
(3)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既是一個理性選擇的過程,又是一個藝術創造的過程。風險投資家的經驗總結非常重要,在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時更需要注重專家的意見。
(4)注重定性評價方法與定量評價方法相結合。在全面深入的定性分析基礎上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對風險投資項目的評價更準確。并且,在對風險投資項目評價中越來越重視定量評價方法的運用。
(5)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指標應當是有階段性的。這不僅要求不同的評價階段應當有不同的評價指標,并且要求對風險項目的不同發展階段運用不同的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 劉曼紅.風險投資創新與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 唐翰柚.風險投資決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3 Tyebjee,T.T.,Bruno,A.V.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Activity[J].Management Sci,1984(9)
4 Fried,V.H.,Hisrich,R.D.Toward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3)
政府投資項目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資源受托責任的載體,對其投資效益和效果進行評價構成了政府績效審計的核心內容。盡管在我國政府投資項目中實行績效審計能夠緩解政府盲目進行項目投資,但是,由于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內容較多且關系復雜,現有的評價方法還不完全有效,這使得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效果不容樂觀。
一、文獻回顧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不斷開展績效審計,學者們也逐漸關注績效審計理論與實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宋常等,2006)。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包括投資決策、建設方案、計劃管理、資金管理、物資管理、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方法往往會由于績效審計對象和內容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對不同的審計人員同樣的項目也會有不同的評價方法。目前,國內外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對投資項目績效審計進行評價時主要采用AHP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平衡計分卡等方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將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和層次化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它特別適用于那些難以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并且具有可靠度較高、誤差較小的優點。用AHP方法進行投資績效審計評價時,一般首先對評價指標進行層次劃分、重要性識別和權重設計;然后再采用AHP方法或結合模糊數學方法來構建其績效審計評價模型。張宏亮和肖振東(2007)運用AHP方法構建了公共環境投資項目審計的一般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梁星和王鳳華(2007)在構建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基于模糊數學和AHP層次分析法,對政府績效審計構建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陳偉(2007)在對聯網審計的實施成本、效益、審計風險控制等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聯網審計績效評價的AHP層次結構模型。肖限平(2011)借鑒項目后評價的一些指標和方法,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提出了一個水利建設績效審計通用評價模型。該評價模型在選用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指標后,通過確定相應指標的權重系數,并結合專家經驗打分法計算出項目綜合評價值。
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是以信息為基礎,系統地考慮企業業績驅動因素,多維度地平衡指標評價因素的一種新的組織績效管理工具。借助平衡計分卡可構建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矩陣和對應的評價模型,但根據不同的審計對象,平衡計分卡的維度需進行相應的改變。韓曉梅和韓朝莉(2008)根據新時期內部審計特征,從財務、客戶、內部審計流程、內部審計學習和創新四個維度分別設計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的評價指標,建立了基于企業戰略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模型。于吉全和孫曉霞(2009)從影響建設項目績效的因素出發,將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前期決策、項目管理、財務、項目效益四個維度,建立了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建設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方法和模型。張建新和馮彥妍(2010)將學校的籌集資金能力、產出效果、人財物的投入情況及利用效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潛力等內容作為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建立了高校績效審計評價模型。
綜觀已有的研究可以發現,由于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對象和內容千差萬別,目前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統一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模型和方法。在進行績效審計評價時,只能根據具體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需求、審計人員的偏好等因素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而這些方法目前還主要在AHP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平衡計分卡等中選擇。一般而言,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成果要緊緊把握兩個方面:一是服務領導決策;二是服務群眾的知情權。而現有評價方法在反映“用戶需求”及其需求與評價指標的耦合方面尚存一些不足。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以下簡稱QFD)是最能體現用戶需求、反映用戶聲音的一種方法。鑒于此,本文將質量功能展開及其核心工具質量屋(House of Quality,簡稱HoQ)技術引入到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中,提出了一種基于QFD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方法,并通過算例說明該方法的具體應用。
二、QFD技術與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
QFD最早由日本學者Akao Yo ji提出,它是一種能夠分析用戶需求,并能直觀地將需求映射為產品設計要求的質量分析工具。QFD方法通過矩陣來呈現用戶需求與產品設計指標之間的映射關系,并對這種關系進行量化分析;然后確定評價用戶需求的關鍵設計指標,從而設計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質量屋模型是QFD的核心,其詳細結構如圖1所示。在質量屋構建過程中,用戶通常都是以較為模糊的、不完備的語言將他們的主觀感受表達成為需求內容,用戶需求貫穿QFD的全過程。
本文將QFD引入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過程,首先分析影響投資項目績效的影響因素和因素之間的關聯關系,然后借鑒宋常等人(2011)提出的以“5E”為核心設計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基本框架,將政府和群眾關注的績效審計核心內容: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環境性五個屬性層看作用戶的需求(一級指標),同時,為了簡單起見,將文獻[2]中的11個一級指標作為本文的二級指標,從而構建基于QFD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三、基于QFD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
(一)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質量屋模型
建立質量屋模型是基于QFD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的核心內容。通過質量屋中的用戶需求與服務技術設施的關系矩陣和服務技術設施自相關矩陣,可以量化分析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和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關系;然后,通過多階段質量屋模型對評價指標進行自頂向下的分解,直到分解到審計人員容易判斷的評價指標。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將影響績效評價結果的因素稱為一級指標,影響一級指標的因素稱為二級指標。基于這樣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構建了如圖2所示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質量屋模型,通過建立二階段質量屋模型將實現基于QFD的績效審計評價。
圖2所示的質量屋由左墻、天花板、房間、屋頂、隔墻和地板六部分組成。其中,左墻表示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左墻與房間之間的隔墻表示評價指標的權重wi;天花板表示評價指標的主要影響因素;屋頂的自相關矩陣表示各影響因素間的關聯關系;房間表示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用矩陣Ri×j表示,其元素rij稱為關系度,表示第j個影響因素對第i個評價指標的關聯程度;地板表示各影響因素的權重,第j個影響因素相對于各評價指標對投資項目績效水平的權重用kj表示。
通常,各項影響因素之間的相對權重、各評價指標間的關聯強弱,以及各項影響因素與各評價指標間的關系都不能給出確定性度量,只能給出定性描述,需依賴專家打分確定。本文采用等級來描述,專家只需打出等級,無需具體打分,可以消除具體打分的非正常偏差。
(二)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一階段質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資項目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一階段質量屋模型如圖3所示。質量屋的左墻只有一個評價指標,在這里表示為總績效水平,天花板是影響總績效水平的一級指標ci,屋頂是一級指標自相關矩陣,地下室由一級指標的影響權重wi和各個一級指標的績效水平指數si兩部分構成。
(三)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二階段質量屋模型的建立
投資項目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二階段質量屋模型如圖4所示。該階段的質量屋將一級指標放在左墻,并根據評價指標的層次結合關系矩陣R'1×m和R''m×n將一級指標分解為二級指標后放在天花板。由于本文中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二級指標可以由審計人員直接給出評價結果,因此,質量屋的地下室存放根據評價結果構成的判斷矩陣pm×n 。二級評價指標權重kj放在地下室的頂層,而地下室的左墻存放一級評價指標的績效水平指數si。
(四)關系矩陣的建立
第二階段質量屋的中間房間均存放評價指標與影響因素的關系矩陣,第一階段質量屋用R'1×m表示,第二階段質量屋用R''m×n表示,其矩陣元素表示質量屋中下級評價指標對上級指標的關聯程度。為了計算的方便,本文采用專家打分法,用數字0―9來量化關聯程度的等級。
(五)判斷矩陣的建立
判斷矩陣pm×n位于地下室,如圖4所示。由于二級指標在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中為最底層級,也是審計人員最容易評價的指標。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書面或者口頭詢問、檢查書面文書、現場觀察、追蹤業務流程、統計分析等形式獲得具體數值。將獲得的各個二級指標的評價均值記為cj(j=1,2,…,n),則判斷矩陣pi×j的元素pij的值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得到:
(六)計算投資項目總績效水平
總績效水平是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的最終結果,它是通過自下而上的計算得到的,先計算二級評價指標績效指數,再計算總績效水平。本文為了簡便起見,在計算過程中,質量屋中各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Delphi方法。首先,將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pm×n和二級指標權重矩陣vl×n的轉置矩陣相乘,便得到一級指標的QoA績效水平指數si,該結果將存放在圖4所示第二階段質量屋中的地下室房間;然后,將一級指標的績效水平指數si依次與一級指標權重wi相乘;然后求和;最后即可得到投資項目的總績效水平。第二階段質量屋中一級指標績效水平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四、算例分析
下面以某市大型污水處理廠政府投資項目為例,從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環境性五個方面,采用本文提出的QFD方法來分析該項目的投資績效審計評價過程。
(一)第一階段質量屋模型的建立
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一階段質量屋模型如圖5所示。質量屋的左墻為項目的總績效水平,天花板為5個一級指標,采用專家打分法獲得關系矩陣R'1×5中各元素r'ij(j=1,2,…,5)的值。
(二)第二階段質量屋的建立
績效審計QFD評價第二階段質量屋模型如圖6所示。質量屋的左墻存放5個一級指標,天花板存放11個二級指標,地下室房間存放根據公式(1)得到的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p5×11,地下室的左墻存放一級指標的QoA水平指數si(i=1,2,…,5),地下室的頂層存放用Delphi法得到的二級指標權重kj(j=1,2,3…,11),質量屋的房間存放采用專家打分法得到關系矩陣R''5×11的元素值,如二級指標“計劃產出效率性I21”與一級指標“效率性”的關聯度r24=7。
(三)判斷矩陣的建立
判斷矩陣p5×11通過二級指標與一級指標的關聯度p5×11和審計人員對二級指標的評估結果計算得到。實例中,對于11個二級指標問題進行訪談、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最終得到各個二級指標的評價均值cj(j=1,2,…,11)。根據公式(1)計算出pij的值,如p13=9.313。
(四)計算總績效水平
從二級指標開始自下而上,根據公式(2)依次算出各級評價指標的QoA績效水平指數。如算例中s1=9.523*0.38+8.923*0.28+9.313*0.34=9.284,將所有一級指標的QoA績效水平指數si算出放入圖5地下室,將si依次與一級指標權重相乘后求和,即可得到本案例投資項目總績效水平:
通過二階段質量屋模型對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投資項目進行績效審計評價可知,該項目評價得分84.86分,其中“經濟性”和“公平性”得分較高,“效率性”和“環境性”次之,而“效果性”需要改進提高,具體體現在“目標管理效果性”和“內部管理效果性”兩個層面。
通過實際考察,該項目的實施基本達到國家環境標準和項目的設計要求,基本改變了雨水污水混流的現象,附近居民區的污染狀況比過去有明顯改善。但該項目由于建設單位管理不嚴,在建設管理費率、工程管理的科學性、進度管理的嚴謹性、工程監理的有效性、設計變更的規范性方面還存在不足,項目的評價結果基本反映了這些問題的存在。通過基于QFD的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質量屋模型,能夠直觀、方便地找出項目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發現最需解決的問題所在以及影響項目績效的關鍵指標。
[關鍵詞]環保技術創新方法
山西省是中國最大的煉焦用煤炭資源基地,也會使山西省成為中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貿易量2510萬噸,中國出口1520萬噸,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國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貿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業的龍頭,其焦炭產量占到全國的40%,約占世界焦炭產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國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價格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基準價。可見焦炭對于整個山西省的重要性。而進行煤煉焦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焦爐煤氣,如何有效環保的對焦爐煤氣進行回收利用,如何對新上項目的綜合價值進行評價,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對待上新項目的環保性能、經濟性能進行評價,從而做出準確的投資決策使我們所關心的。
一、NPV評價方法
凈現值法(NPV):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是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我們知道傳統的項目評價中對于投資決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這種凈現值法,這種方法也曾經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資本資產投資管理學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這種方法用于投資決策具有嚴重局限的概念中,因為它是以投資決策在一定條件下能夠還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項目的投資在市場條件惡化時,能夠以某種方式還原,如果不能還原,則是一個要么投資,要么永遠都不投資的決策,而如果公司現在不進行投資決策,那么它將永遠失去投資機會。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凈現值法利用現值可加性原理,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演繹計算,應該是一種最理性、最科學的分析方法,是投資決策分析中的法寶。
但是就我們所要研究的環保類項目的投資決策而言,凈現值法只是用于靜態的投資項目分析,對于動態的多投資階段的項目顯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評價結果勢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產業中的焦爐煤氣利用技術的選擇與比較中,關鍵是如何確定折現率,這也是一大難題,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這不得不依靠我們的主觀判斷,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數與一個未知數相加其結果還是未知數一樣簡單,在凈現值為零的情況下,向左向右稍微調整某個因素,凈現值就能變成或正或負。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的產生過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點。焦爐煤氣是指用幾種煙煤配成煉焦用煤,在煉焦爐氣中經過高溫干餾后,在產出焦炭和焦油產品的同時所得到的可燃氣體,是煉焦產品的副產品。對于單一焦化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焦炭生產和銷售。而對那些利用焦爐煤氣生產其他工業產品是由于國家環保政策法規的要求,故其計算時,當其凈現值為零或者是負數時,也都可以投資。但是在什么范圍內進行投資需要新的算法和條件,這也就是本文最終所要傳達的信息。
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
實物期權分析法是指企業或者是個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擁有的、能根據決策時尚不確定的因素,改變行為的權利(期權)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學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資者對某個投資項目進行首輪投資后,若該項目盈利前景良好,將能降低投資者進行第二輪投資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輪沒有投資,今后想再投資該項目或進入該投資領域就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在進行投資時還要考慮應用動態規劃中的整數規劃進行投資時機的選取。可以看出,期權法強調了投資是分階段進行的,投資資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資金,生產銷售該產品,同時繼續對產品的性能、技術進行研發和改進,這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潛在損失,其價值遠遠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況。這種方法就是針對項目的發展動態過程,根據項目開始投資后,管理者能夠收集到更多的關于項目進程和最終產品市場特征的信息。后繼的商業化過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礎上實施的,是可以選擇的;當新的信息不斷到達,項目投資回報率不確定性逐漸消失時,管理者可通過修正最初投資策略,提高項目的價值和限制損失。如果項目成功,企業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投資收益;如果不成功,企業至多也是損失項目投入的沉沒成本,相當于期權的成本。
對于期權定價模型而言,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中,只有以焦爐煤氣作原料生產甲醇這項技術可以進行下一步投資,可以利用甲醇為原料生產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產品。而其他的投資項目成為最終的消費品。期權的投資前提是籌資的無限可能性,但是在實踐中難免有種種困難。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我們在進行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中不能夠簡單的依靠一種投資決策方法。
三、灰色關聯分析評價方法
灰色理論概述與于1982年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所提出。鄧教授認為現實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統,又非一無所知的黑色系統,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統。灰色系統理論主要研究“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問題”。以往用白色的思想處理問題,要找到因素間明確的映射關系,然而確定性作用原理在社會、經濟、農業、生態的等領域都沒有物理原型,雖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難明確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確的映射關系。比如影響物價的許多因素,如心理預期、政府導向等是無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數據又缺乏詳細的資料,因此對物價的定量預測具有一定難度,若不考慮這些因素,只將可以得到數據的因素考慮進去,必然帶來預測結果的不準確。就白色系統常用的回歸分析工具而言,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其缺點。比如:要求樣本有大容量,是正態分布,平穩過程才能得到統計規律,計算工作量較大,不容易分析復雜系統等等。而對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論應運而生,它處理問題另辟蹊徑,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統計規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隨機性弱化,規律性增強的新數據序列。這一新的數據序列既能體現原數據序列的變化趨勢,又消除了其波動性,它可以較好的解決某些參數已知,某些參數未知的系統問題。
在我國焦爐煤氣的利用技術上既有新的技術也有些不被淘汰的舊技術,當然對于現在的生產而言,這些技術是相當成熟的,而要將項目的技術性和經濟性進行有效結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況環保技術創新項目的投入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需要我們對項目的各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這就涉及了灰色系統關聯評價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對白黑兩種情況的考慮是相當充分的,即使實際中技術和經濟都存在不確定性,我們也是能進行相應決策分析的。就焦爐煤氣的利用上來說,可以根據項目的各種經濟性參數和項目的技術參數來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項目投資決策的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四、結論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研究現狀,我們在對目前比較流行的幾種評價方法進行分析之后,發現在進行單一的項目評價時,如果考慮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來進行項目投資的決策分析。可是這種方法又不能擺脫靜態性,而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使項目的投入具有動態性,可以提高決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在進行一個項目的開發時,如果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那么影響我們做出最終投資決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進行簡單的評價,必須借助于系統工程理論中的綜合評價來進行綜合評判,從而決定我們待上項目的未來。
通過對三種評價方法的說明,結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產業環保技術創新項目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投資性指標,還要考慮到技術投入指標和環境保護指標。只有將這三者考慮周全,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結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利用凈現值法和實物期權方法對經濟性指標進行先評價,然后通過這一步整理好的經濟參數與技術指標、環境保護指標進行結合,利用灰色系統關聯分析綜合評價方法對待上投資項目進行最終綜合價值的評價,依據綜合價值最高原則可以選擇出優先進行開發的投資項目。這樣就實現了我們的決策分析。
總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將技術創新與環境保護聯系起來,不光考慮項目的經濟特性、也要考慮項目的技術創新性和環境保護特性。充分利用項目評價中的各種評價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工作,從而有效的指導實際工作。文中提到的綜合評價方法灰色系統關聯理論只是綜合評價方法的一種,今后將其他的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再分析,通過實際案例結合數學模型來分析這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白思俊等:系統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葉義成等: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3]杜棟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馬中: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一)項目決策的過程中沒有考慮營運因素
投資決策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范疇之一。投資決策方法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等方法屬于傳統的投資評價方法。在平時的運用中,凈現值法顯示為最佳選擇,但是在應用時必須存在一系列的前提條件:首先,作為計算的依據,在生命期內各年所產生的凈現金流量必須能夠準確的估計出來,并根據市場狀況確定相應的貼現率;其次,在估計項目的期間內,對于項目有影響的內外部環境不會發生意料之外的變化;第三,決策者只能在“投資”或“不投資”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最后,在項目進行分析、決策和實施過程中,投資主體并不能夠靈活的進行項目管理,一旦做出決策后便不能針對市場條件和競爭狀況的變化變更對項目的投資決策。
(二)對投資方法的戰略性選擇權考慮
然而該方法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發現存在與現實情況相比較大的差異:首先,現實經濟生活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其特有的本質特征,由于在應對高度不確定的戰略問題上面,企業將重點集中于項目的靈活性上,因此在進行項目分析時,靈活性的價值必須成為決策者充分考慮影響因素;其次,決策的互動性成為直接影響決策制定關鍵因素,特定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競爭地位,決定了該企業與其競爭對手的互動關系,進而決定了投資可能派生的投資價值,這部分價值在投資評價中也應得到重視。
(三)項目決策的過程中的循環經濟因素欠缺考慮
現行會計理論體系下,企業投資決策方法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現有的項目決策是依據對項目財務評價和經濟評價進行決策的,對環境評價不足,尤其不適用于目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新形勢。循環經濟項目投資決策是從經濟、環境和社會進行全面評價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針對項目投資的評價應當兼顧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戰略的角度通盤考慮。
由于上述原因,傳統評價方法雖然能夠較好地使現金流趨于穩定,經常使項目的投資價值被低估了低估,造成企業競爭力的喪失。
二、現有投資決策方法存在的缺陷
基于財務視角下的項目投資評價方法傳統上面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對靜態指標的分析,是指在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包括投資回收期、會計收益率等;第二種是對動態指標的分析,包括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現值指數等指標。財務評價是在遵守國家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的前提下,計算項目過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還能力。傳統項目投資方法理論只是把企業看作是一個封閉獨立的系統進行分析研究,單方面的考慮投資項目運營對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影響,而忽視了自然環境、社會對投資項目決策本身的影響。
企業對項目投資的建設運營過程,就是對相關資源消耗的過程。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必須遵循自愿節約和綜合利用的原則來進行,投資項目決策者需要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優化,并對資源利用的實際情況做出詳盡的分析。這不僅是對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費用、減少資源消耗、調高投資效益的內在要求,更是滿足國家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要求,但是在目前投資項目評估和決策的實際應用當中,對循環經濟因素的考慮都較為缺失。其中主要的缺陷表現在:
(一)財務投資決策目標范圍狹窄
傳統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簡單的以凈現金值、內部報酬率的大小來評價項目,不考慮與項目有利害關系的環境及其他的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在傳統的投資方法下,投資項目目標忽視往往循環經濟條件下的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及企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在循環經濟下,則政府應當主動引導企業將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相統一,使得企業經營活動可持續發展。
(二)在項目決策中忽視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等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是項目決策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現行的會計制度下,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其實并不能充分反映項目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因為傳統的會計目標、假設、原則、會計賬戶的設置以及成本的核算方法到報表的編制都沒有能夠。完整充分地體現企業在節約和高效綜合利用資源方面和減少污染的排放方面的能力。傳統的成本觀立足于企業微觀層面,追求企業層面的成本補償和資本增值,并沒有從整個物質世界的循環發展過程來看待成本耗費及補償問題,僅僅考慮人類勞動消耗的補償問題,是根本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自然資源消耗的陳本補償要求。
(三)計量屬性不符合投資決策的要求
在傳統的投資決策模式下,大部分采用的是歷史成本法和未來現金流量預測法為主的貨幣計量,對收益和成本統一采用貨幣計量,因此只能在決策過程中反映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然而在循環經濟條件下,投資決策需要考慮的多方面的內容,既包括用貨幣計量的信息又包含有環境因素的性質。因此在循環經濟條件下,采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投資項目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四)投資決策者的受托責任單一
傳統經濟條件下,企業投資決策中委托一受托責任關系中只包括了對實物財產的保管和使用,并沒有包括生態環境和治理環境污染等內容。由于企業所面臨的受托責任較單一,僅局限于“財產托付論”。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人們對環境資源的消耗量不斷增大。資源的稀缺性正在迅速顯現,因此企業在決策時更多的考慮“資源托付論”。投資決策必須考慮的決策受托。已經不僅只是受出資人之托,而是受整個社會公眾之托,是企業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為了實現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企業投資決策時應當按照循環經濟發展對企業投資項目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要求,在環境會計的學術框架下,對企業投資項目循環經濟這一綜合指標值的最大化作為項目投資決策評價的目標,以協調企業微觀層面上經濟發展和環境破壞之間的矛盾。
三、循環經濟下投資決策的方法
(一)全部成本評價法
全部成本評價方法是在資本預算分析中綜合考慮環境成本的一種方法,是對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進行長期的綜合的財務分析。對于應用環境會計方法進行資本預算、產品設計等方面的決策,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在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中,為了實現投資決策的全面性必須采用全面環境成本計量方法。
循環經濟注重長期的生態效益,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因此,當前的環境管理措施,其利益是體現于節約未來的機會成本、掌握綠色商機,特別是決策者面臨未來企業綠色投資機會是,能夠清楚分析項目的全面環境成本,是否符合企業永續發展的投資決策。
對于外部環境成本的計量,主要采用的是以對污染造成損失進行修復的花費作為計量基礎的。全部成本評價法是在評價周
期、擴大了成本和收益的考慮范圍等方面對傳統資本評價法進行了改進。所采用的方法仍然主要是現金流量貼現法,但對于長期的成本和效益,金額的估計是不準確的,經過貼現的數值較實際較小。
這表明人們對于未來的環境、生活的狀態關注較小,重視程還比較低,這與我們推崇的環境保護的觀點是相悖的。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容易形成人們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忽略了長期的影響。全面成本法對于企業的獲利能力是沒有影響的,但能夠比較明顯的列示項目的成本、效益的構成,從而使一些有益于環境保護的項目能夠和其他一些項目一樣獲得投資。對于項目周期短的污染預防性投資項目,全面成本法能夠更加優于傳統的投資方法,增強項目的可行性。
(二)投資風險評價與不確定性分析
項目總是存在風險的,相應的任何決策也會存在風險。實際上,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長期投資決策涉及的時間較長,企業對于未來損益的預測就會存在不確定性。將與項目相關的環境因素納入考慮之后,項目的未來現金流量變得更加變化莫測,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變得更加突出。由于是對未來項目狀況的研究,投資決策中始終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事件發生的概率是估計的,當存在風險時,其概率可以依據風險系數進行估計。在傳統的投資決策中,對于高風險的項目,一般采用較高的貼現率。但這個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高風險和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致使環境惡化,這兩者之間并非簡單的直接聯系,提高貼現率以后很多項目的現金流量現值將出現負數,這就使得很好本來結果很好的項目被流失,以此種方法減少對環境、資源的需求。循環經濟下的投資決策在考慮了環境因素后,使項目的不確定性更為明顯,風險會隨著環境法規的變化而變化。當對項目進行決策以后,由于項目的期間較長,因此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都會受到既定的技術和環境的影響。環境發生變化,則必須投入大量的成本來適應環境的變化。投資所包含的環境風險和不確定性可以通過敏感性分析進行評價。對于概率已知的方案,可以利用決策樹和蒙特卡羅模型對不同項目方案的可能結果進行概率預計,進而對項目進行評價。
(三)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
在面對當今企業諸多利益關系人共同的影響下,企業的經營活動越來越需要考慮更多的利益方。總的來說,重要的利益關系人是沿著兼做出資者與經營者的業主、經營者、債權人和為數眾多的出資人、客戶、政府這樣一條線來擴展的。大致上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個部分來劃分,內部的利益關系人主要包括企業的管理層和雇員,外部的利益關系人主要包括政府、投資者、供應商、顧客、公眾。針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組織也成為企業外部利益關系人,企業的經營活動就要受到這些組織所制定的大量的環境法律的約束,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也必將考慮這些約束所帶來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對公眾產生影響,因此這些公眾就成為企業的利益關系人。
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有別于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法中將所有的成本與收益風險視為相同的缺陷將,而是采用了更加靈活的對于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分別計量其風險的方法,同時利益關系人價值分析法根據關系人對項目收益期望的高低,來調整相應的權重比例。例如我們在考慮以個與環境相關的長期投資項目中,當財務指標的權重相對有所下降,那么相對的環境業績指標的權重就應該做相應增加,從而保證了決策結果與利益關系人的要求相一致的結果,最后可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多標準評價法
循環經濟模式是一種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既需要我們注重項目的經濟效益又要重視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力求三者的和諧統一的發展模式。在對項目進行評價時,采用多目標投資評價方法可以將經濟分析、社會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結合在一起。在多目標分析的諸多方法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層次分析法,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復雜的決策問題分解為若干評價指標,形成階梯層次結構,通過比較各指標的相對性來確定權重,通過對項目投資方案各評價指標的疊加分析,得出方案的決策。對于單一決策和均值決策的企業來說,多目標決策方法可以幫助其尋求到一個最佳的選擇方案。但這種方法同樣也存在著缺陷,就是不同的利益關系人對于項目目標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而難以得出一個令所有的利益關系人都認為最優的方案。
(①天津市乾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100;②河南金建建設有限公司,平頂山 467099;
③河南郟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郟縣 467199)
(①Tianjin Qianyua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Tianjin 300100,China;
②Henan Jinjian Construction Co.,Pingdingshan 467099,China;
③Henan Jiaxian Power LLC,Jiaxian 467199,China)
摘要: 互斥型投資方案分析評價是借助于一組經濟、成本指標,對實現同一項目的方案進行分析和計算,并通過相應的比較、評價等步驟,選出一個或者多個技術方案的過程。在選擇方案時,有很多方法,但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去平衡投資效果和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正確的項目決策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就對互斥型投資方案的分析評價進行重點探究,以供參考。
Abstract: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xclusive investment program is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e programs for achieving the same project with a set of economic and cost indicators analysis and selecting one or more technical programs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comparison, evaluation and other steps. When selecting programs, there are many methods, but how to use these methods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result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thus achieve the correct project decisions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is articl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xclusive investment program for reference.
關鍵詞 : 互斥型投資方案;分析評價;凈現值法;環比差量分析法
Key words: exclusive investment program;analysis and evaluation;NPV;link-relative dispers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40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166-02
作者簡介:李俊磊(1972-),男,天津人,天津市乾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裝飾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項目融投資。
0 引言
對于互斥型投資方案評價而言,無非是重視投資的效果和投資的效率,前者的標準是在資金無限量的情況下,凈現值大者為優,這是因為企業經營是為了凈收益,后者的標準是收益率大就為先,這是因為資源稀缺論。因此,本文就對互斥型投資方案分析評價進行探討,分析方法和指標間的關系,闡述投資方案分析評價的原則,并凈現值法、環比差量分析法等進行探析。
1 互斥型投資方案
1.1 基本介紹 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的一部分是投資方案分析評價,借助一組經濟效益指標,對數個技術方案進行分析和計算,最終選擇最滿意的方案。互斥型投資方案就是互相排斥和相互關聯的方案,在這組方案中,各個方案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一旦采納方案中的任一方案,就會將方案中的其他方案進行相應的排斥。方案分析評價是決策者滿意的過程,其程序是建立項目目標,并結合項目實際,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經過分析和計算,制定很多種方案,評價各種方案,對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進行預測,綜合考慮項目的目標,結合各個方案本身的特點,采用適當的評價指標和方法,并立足于現金流量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進行綜合的比較和評價,選出最滿意的方案,為決策提供保障。
1.2 評價分析的原則 在實際的經濟技術評價上,會遇到單方案和多方案評價,進行評價時,要考慮該方案在經濟技術是否具有可行性,但一般遇到的是多方案評價問題,多方案和單方案具有基本相同的分析評價方法,只是運用的原則不盡相同。進行方案評價分析時,要兼顧各個方面,考慮經濟性和滿意度,對具體多方案進行評價時,方案群的不同類型對采用的原則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影響。
若按照各個方案之間的不同關系,多方案的類型分為獨立型方案、混合型方案及互斥型方案,其中,在方案群中,每個方案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不互相排斥,方案群中的某個方案的可行與否,對其他方案的采納沒有任何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可以選擇多個可行的方案,這就是獨立型方案;人們最重視的則是互斥型方案,對該類型的方案研究比較廣泛。該方案不僅要進行單方案的評價分析,還要進行橫向比較,確定方案間的可比性原則,方案壽命不同,要進行適當的方法進行處理,可選擇一個方案,也可一個不要;將獨立方案和互斥方案進行有效的組合即混合方案,通常受資金限額的制約,存在相互獨立的方案,但這些相互獨立的方案也包括互斥方案。
對于互斥方案而言,需要經過分析、評價和比較,選擇最佳的方案。對互斥型方案進行評價,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每個方案不僅要進行單方案的比較,確定自身是否具有可行性,同時還要將方案進行橫向對比,以便于選擇;第二、確立各個方案間的可比性原則,若發現各個方案具有不同的壽命,那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否則,對選取方案的正確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三、選擇方案時,要么選擇一個最佳方案,要么一個方案不選,這就是互斥方案的評價特點。
原則:現金流量差量評價是其一原則,對互斥方案進行評價時,要將兩個方案的現金流量差計算出來,并根據結果去分析某一方案和另一個方案在經濟上的可行性,以確定最優方案;比較基準是其二原則,就是以給定的基準收益率進行投資方案的比較;時間可比是其三原則,對互斥型投資方案進行比較時,若各方案的壽命不相等,就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像最小公倍數壽命法等進行方案壽命交換,確保方案之間具有一致的比較時間。
2 分析評價的方法和指標
對互斥投資方案進行分析評價時,會用到很多方法,例如:評分法、直接比較法、環比法、定基法及差量法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要在具體的分析、評價和相應的選擇指標下進行,離開指標方法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有時,也需要方法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適用于對具體項目投資方案評價的范圍。對方案的選擇和評價離不開指標,若立足在管理學角度,投資項目評價的指標有凈現值法(NPV)、凈現值率(NPVR)、靜、動態投資回收期、內部收益率、差額凈現值、差額內部收益率等,運用這些指標可以反映出投資方案的某個側面,這些指標都非常重要。
采用同一的方法,運用不同的指標,其結論不同,不同的方法,選擇同一的指標其結果也不相同,這也是方法和指標存在的重要性。環比差量分析方法是投資方案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運用該方法對投資方案評價時,也要依據相應的指標進行。
凈現值法:該方法投資方案評價的方法,按照基準折現率將項目期凈現金流量折現到某一基準年度的限值累加值,簡單來說就是未來現金流折現值和投資成本間的差值;在一定基準折現率前提下,獲得的超額凈收益越大,代表超額凈收益越多,項目的可行性就越大,該方法是價值型的指標,對于一個項目整體盈利情況具有較好的反映能力,該方法只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這點說明投資方案高或低于特定投資報酬率,對于方案本身可以達到具體的報酬率并未揭示,折現率的確定對于投資方案的選擇起著關鍵作用。由于凈現值方法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因此,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
內部報酬率法:該方法在項目壽命期內,使凈現值為零時的折現率。在整個項目的壽命期內,利率i=IRR計算,這個過程存在沒有被收回的投資,若壽命周期結束,那么,就能將投資完全收回。內部報酬率作為一個效率型指標,可以很好地反映項目的實際收益率,表現為內部獲利水平。通過項目現金流計算出基準收益率,把投資額和項目收益進行聯系,算出收益率,并和其他行業的基準投資收益率比較,就可以確定該項目建設是否具有可行性。
環比差量分析法:該方法是投資方案分析、評價的方法,憑借該方法進行評價選擇方案時,也要結合相應的指標,不同的指標利用環比差量法進行分析和評價,選擇的方案或分析的結論都會存在不同,環比差量分析法在國外是頗受關注的,這就說明該方法的分析思路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有存在的必要性。
2.1 互斥方案—投資額不同 投資額不同的互斥方案:一般情況下,該種方案會出現內部報酬率法和凈現值法結論不一的問題,A、B為兩個互斥方案,通過相應的計算的得出NPV、IRR等的值,從結果中可以看出A、B都通過了絕對效果檢驗,且結論一致,但NPVA大于NPVB,IRRA小于IRRB,結果效驗結論不一致,面對這種問題,可以將增量分析法引進,指標是差額內部報酬率(差額凈現值=0時的折現率)和差額凈現值(兩個方案的凈現值差),通過計算可知,對投資額不同的方案評價、比選時,要采用凈現值法,其最優方案就是凈現值最大且不是負數的情況。
2.2 互斥方案—壽命期不同 對于互斥方案而言,方案之間具有可比性,但對于不同壽命周期的互斥方案而言,缺乏時間可比性,會導致NPV和內部報酬率法之間的結論不一致,可以通過一個例子說明:A、B為兩個互斥方案,投資額都是4千萬,基準收益為10%,A、B為兩個互斥方案壽命周期分別為三年、兩年,現金流量看表1,通過計算可知,A、B都通過了絕對效果檢驗,且結論一致,但NPVA大于NPVB,IRRA小于IRRB,結果效驗結論不一致,這是因為壽命周期不同,因此,要設定個共同的分析期,并進行比選,采用各方案壽命周期的最小公倍數,去確定這個共同的分析期,也可采用年值法等。
2.3 互斥方案—現金流量模式不同 任何一個投資項目都具有不同的現金流量模式,現金流入情況不一,有的項目在前期階段流入較多,有的則在后期流入較多,這時,運用凈現值和內部報酬率法得出的結論就會存在不一致的現象,例如:A、B為兩個互斥方案,A方案的現金流量在前期流入較多,B方案則表現在后期,假設基準折現率的值為10%,然后經過計算發現,IRR和NPV出現了不一致的現象。該方案在評價和選擇時,考慮的是資金時間價值,在不同的時期,流入的資金流量也不相同,這種差異受時間差、折現率影響,不同的方案,NPV對i就具有不同敏感度,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IRR由方案本身決定,不受折現率影響,這也是造成折現率一定時,IRR和NPV出現了不一致的現象的原因。這時,要采用凈現值法進行不同互斥方案的比選,符合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2.4 環比差量分析法 環比差量分析法采用了差量、增量的分析思路,在其他條件一致情況下,結合單個指標,可以分析一個方案優于另一個方案的程度,因此,比較受關注。運用差量分析的原理:若投資額較低的方案合理時,就要對投資額較高的方案相對投資額較低方案的增量部分進行分析,分析增量投資、收益及現金流量是否合理,若增量部分不具有可行性,則采用投資額降低的方案,否則,就采用投資額較高的方案。
3 結語
本文互斥型投資方案進行了一系列探究,分析了相應的方法和指標,并闡述了投資額不同和生命周期不同的互斥型投資方案的解決方法,并對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及環比差量分析法進行了分析,在選擇方案時,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結合每個方案的特點,并注意合理運用方法和指標,善于處理方案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進而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以便于項目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賴可可.淺析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選擇及其在Excel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0(24).
[2]劉希周.投資項目互斥方案決策分析方法評價[J].經濟研究導刊,2010(04).
[3]陳勝波,何世偉.改進的灰色關聯模型在鐵路裝卸設備投資方案評估中的應用[J].山東科學,2013(05).
【關鍵詞】投資;現值法;投資評價;運用;投資決策
投資評價是一門科學性的工作,它必然要求采取各種科學的評價方法。在投資評價眾多的方法中,運用最多的是現值法。現值法的運用使我們所分析、研究的問題變得迎韌而解,更加簡單明了。
1 投資評價方法大多可以歸為現值法
投資者進行投資是犧牲了當前一定水平的消費以換取未來更多預期消費的活動。他們顯然追求的是財富(資金)的最大化,這就要求必須考慮他們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即資金的時間價值。由于靜態法與非貼現法最大的缺陷是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導致投資決策背離企業所有者的目標;加之,投資活動的范圍極廣、領域極多,所以不能采用靜態法,而要結合采用各種不同的動態評價方法,以使投資決策和企業所有者的目標相一致。此類方法有凈現值法、凈現值率法、內部收益率法、費用現值法、動態投資回收期法、凈年值法、年成本法等。
以上動態法與凈現值法關系密切,可以說是現值法思路的微小變動,只是反映的經濟含義不同罷了。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先看:(1)現值法和凈現值法。現值法是把發生在不同時點上的現金流量收益及費用換算成現在時刻的價值。凈現值(Net Present Value)是一項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與項目投資成本之間的差值算出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否則,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反映項目在整個壽命期的額外收益情況。(2)現值率法(NPVR),是凈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它反映投資效率的高低。(3)費用現值法(PC),總費用現值法是指通過計算各備選方案中全部費用的現值來進行方案比選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收入相同,經營期相同但成本不同的項目比選。(4)凈年值法(NAV),是凈現值法乘一個資本回收系數(A/P、I、n)便可求得,它反映項目在壽命期內的年均超額收益情況。收益越大,方案越好。(5)年成本法(AC),同理是費用現值乘以相應的資本回收系數求得,它反映在壽命期內的年均超額情況。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以上5個動態貼現方法都是跟現值法有關。所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動態投資評價方法都是現值法的具體應用,因此可見現值法在投資評價中用得極廣。
2 投資評價中現值法受歡迎的原因
現值法在投資評價中受歡迎有以下原因:(1)這與投資評價的出發點有關。(2)現值法易于被人們理解與接受。(3)跟現值法經濟含義有關。(4)是歷史原因。幾十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現值法,因此一直延續至今。進行投資評價,都會使用現值法。而凈現值法正好反映了項目在整個壽命期的額外收益情況,這樣迎合了投資者的心態。
3 現值法在投資評價中的運用
鑒于篇幅有限,我們舉簡單的例子。
例:為處理廢物有兩個建廠方案:一是先購一臺小設備投資30000元,年作業費5000元,10年末再買一臺同樣設備。另一方案是開始即買一臺大設備投資50000元,前10年作業費6000元,后十年作業費9500元。設備壽命均為20年,MARR為10%,應選哪個方案?
解:我們選現值法中費用現值法進行方案選擇。 PC=P+C(P/A、i、n)P——投資C——年費用,則:PC1=30000+5000(P/A.10%.20)+3000(P/F.15%.10) =73724.5元
PC2=50000+6000(P/A、10%、10)+9500(P/A、10%、10)*(P/F、10%、10)=109373.35元
因為PC1〈PC2,所以應選先購一臺小設備,10未再購一臺同樣設備,總費用節約35648.85元。(109373.35-73724.5=35648.85)
也可用年成本法。AC=PC×(A/P、i、n),則:
AC1=PC1*(A/P.10%.20)=73724.5.0.11746=8659.68元;AC2=PC2*(A/P,10%,20)=12846.99元。AC1〈AC2,按年成本法的判斷標準,應選A方案,每年可節約費用4187.31元。
由此可見,以上方法計算結果都一樣,只是現值法簡單易懂,概念明確,容易做出判斷,不僅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且給出了盈利的絕對值,經濟觀點鮮明。實際評價中,人們往往選用現值法,而不用其他方法。
4 運用現值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投資評價應用要使投資評價的正確、準確,廣泛應用現值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各期現金流量的數值估計要準確。根據以往相同或相似的項目或活動的現行價格下收、支情況,結合項目規模,進行調整后,確定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值。然后利用現值法進行項目財務效益評價,看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是否有經濟效益。
(2)現金流量可能情況及概率分析。任何一個項目投產后,會受到經濟、政治、市場需求狀況,競爭 對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金流量不可能僅有一種情況,即每個項目現金流量是不確定的。作為評價人員,應充分預測各方面的影響情況,盡可能多的估計出多組現金流量值,并確切知道每種情況下的概率值或概率分布,然后計算出現金流量的平均值。再把這個平均值代入現值法公式中進行計算或者改用凈現值期望值標準進行評價,這樣評價的結果才是可能的。
(3)應考慮通貨膨脹及稅收的影響。所有的現代經濟體系的特點是貨幣的購買力不斷變化,大多數商品的價格一般都會提高,這種隨時間推移普通導致了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商品價格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是“通貨膨脹”。投資的目標是追求財富最大化,稅后財富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投資者只能用稅后收益購買商品,收益必須考慮稅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并且稅收本身是現金流出項目。所以用現值法進行投資評價時應全面考慮稅收問題很重要。
(4)確定合適的貼現率(或折現率)。現值法進行投資評價時,是把各期現金流量按一定的貼現率折現到現在時刻的價值,如果現金流量的數值、時間沒問題,貼現率定得不合適,用現值法可能得出荒謬的結論,我們可以采用行業基準折現率,也可以采用風險調整貼現率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及資本成本法等確定任何項目的貼現率。總之,所選的折現率要能反映項目的情況。若投資項目存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風險,那么最好分階段采用不同折現率進行折現。
除以上四個問題外,還可以注意項目的壽命期,項目終了時殘值的確定等問題,這里不在討論。只有我們把應注意的問題弄清楚。用現值法進行投資評價就確定能給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建議,才能有助于投資的成功,從而獲得預期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編委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手冊[M]. 北京:中國知識出版社,2009,1
[2] 王常.凈現值法在創業投資中的應用[J].《財經論縱》,2003,4
[3] [英]菲爾.荷馬斯.著.王嗣俊白玉明譯.《投資評價》[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關鍵詞:項目績效評價;政府投資項目;數據包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11)04-0085-06
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自己組織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其代建單位是政府專業管理機構,即組建有固定編制專業人員組成的項目管理部門承擔起其管轄范圍內的全部項目建設管理工作。
由于實施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的投資項目具有政府投資項目的一般特點,即公益性、非營利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因而對其進行績效評價需從項目立項至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單位整個建設過程的績效進行評價。同時,由于實施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的建設項目評價績效標準及指標本身也在不斷完善發展,就使得實施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的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和改善越發的困難[1]。
一、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1.國外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研究發展歷程
隨著項目管理,尤其是公共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的研究的不斷發展,學者們對于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績效認識的不斷深化,使得其評價指標越來越豐富,而評價指標的復雜化發展也引發了評價方法的革新,經歸納和總結,可以認為政府投資(公共)項目績效評價研究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發展階段:第一,主要集中于財務方面的投資回收期和投資回報率指標的階段[2]。第二,將項目實際的進度、成本、質量與項目計劃的這三方面進行比較鐵三角指標,以及可以將“鐵三角”整合起來進行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的掙值分析(earned value analysis,EVA)模型[3]階段。第三,多目標評價方法應用到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如層次分析法[4]、神經網絡法[5]、模糊聚類法[6]和數據包絡法[7]等研究方法引入了公共項目評價指標。同時一些實用績效評價方法如基于早期的投資回報率(ROI)的方法,還將非財務指標也考慮進來的平衡計分法(balanced scorecard,BSC)[8]以及由英國研究機構提出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9]的出現使得公共投資項目指標體系從結果導向向結果和過程并重的角度發展。第四,將項目成功度評價應用到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的階段。項目成功度測評方法也是一些多目標評價的方法。Andersen和Jessen[10]在其提出的項目評價計劃(project evaluation scheme,PEVS)中用項目成功標準來評價項目管理績效時,已經認識到項目成功關鍵因素是現在的表現決定著未來的項目管理績效,該方法考察項目范圍、計劃、組織、執行和控制五方面的60個關鍵成功因素。第五,公共項目基準比較的項目管理績效評價階段[11]。采用PFI/PPP模式的公共項目是否物有所值的方法即將私營部門提交的公共項目投資與管理方案(招標過程中)或報告(采購公共服務過程中)與公共部門比較基準(PSC)中預先設定的一系列目標或者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相應判斷。在有效的價格引導的競爭環境中,一個公共項目是否物有所值是比較容易測量的。(見表1)
此外,公共部門績效評價指標的發展也經歷了從單一指標擴展到多重指標的過程[12]。由于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的研究基本是嫁接管理學,尤其是企業管理的研究理論,而忽視了公共部門的公共性,因此,傳統的公共部門績效評價是單一的經濟性取向,即追求投入產出的最大化。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率先把對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的重心從經濟性轉向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重,這就是公共部門績效評價的雛形,即俗稱的“3E”原則,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公共部門績效評價廣泛應用的評價指標。隨著績效評價在公共部門的應用與發展,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應公共組織目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人們試圖將公平(equity)、卓越(excellence)等更多的“e”加入評價指標之列。
2.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構建存在的問題
項目績效水平不僅取決于管理者努力水平及管理者自身素質的影響,還受到項目的外部市場環境、社會環境以及項目的內部運行環境的影響。不確定環境導致的績效的不確定使管理績效評價存在困難。
(1)客觀績效指標的不完全性
客觀績效指標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公共項目的目標。早期關于績效的激勵作用研究文獻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目標能夠用一個可合約的客觀業績指標來表示。但是,Baker指出這個假設在多數情況下是不能成立的[13]。公共項目的目標涉及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多個方面,很多目標很難找到確切的績效指標來反映。進而,管理者的努力水平和對公共目標的貢獻也無法通過客觀績效指標得到準確的評價。
(2)管理者努力程度的不可測度性
在客觀績效評價過程中,通常就是依據產出來判斷經營者的努力水平。這里的產出是可以觀察且能被第三方所證實。但是,現實情況往往并非如此。Prendergast認為,產出成果中能夠用客觀業績指標來衡量的工作在現實中只占少數[14]。就代建制項目而言,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事務非常繁雜,有些產出無法通過任何客觀績效指標來表示。
(3)可證實性具有一定的限度
采用客觀績效評價所具有的可證實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管理者可利用其權力操縱有關評價指標,虛報業績,從而使得客觀績效變得不客觀[15]。由于代建制項目特有的公共品屬性,使對項目管理的監督處于弱勢地位,這種監督的不力為管理者的弄虛作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管理者可能為了達到某種客觀績效評價指標而故意修改數據。
二、政府投資項目績效指標的構建
1.項目建設過程績效評價指標
政府投資項目評價內容一般分為項目建設過程績效評價指標和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
政府投資項目績效指標評價研究是指分析項目管理使項目取得了哪些目標效益,并將其定量化分析。政府投資項目具有許多與私人項目不同的特點:大多數政府投資項目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項目;產出具有非私有品性質;公共項目往往不以經濟效益為惟一目標;項目投資大、風險大、影響面大;管理程序比一般項目嚴格;更容易受到社會各界輿論的關注[16]。因此,政府機構集中管理項目的公共項目性質決定了其管理結果績效的評價指標不能僅限于經濟效益,還應包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政府投資項目過程績效評價指標主要集中在項目建設前期階段、項目建設實施階段和項目竣工驗收移交階段的任務準確性、費用指標、進度指標、質量指標、安全指標以及其他指標的設定進行評價(如表1所示)。
2.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
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績效評價指標按其類型可以分為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經濟績效評價指標、社會績效評價指標和可持續績效評價指標。每一類指標可又分為經濟性指標、效果性指標、效率性指標和公平性指標。效率性指標和效果性指標如進度、質量、標準等,按照其建成后的實物測量;經濟性指標和公平性指標如經濟效益效果、社會效益等評價指標,卻是體現其目標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往往這類效益指標的量化比較困難,而此類指標是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最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公眾最關切問題。
(1)管理績效評價
政府投資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的管理績效評價部分應從管理目標設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效果可行性等經濟性指標以及項目管理合規性的效率性指標來進行評價(如表2所示)。
(2)經濟績效評價
政府投資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的經濟績效評價部分應從體現投入產出效益的經濟性指標和反應項目經濟效益的效果性指標來體現(如表3所示)。
(3)社會績效評價
政府投資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的社會績效評價部分應用體現社會政治效益的效果性指標和反應社會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的效率性指標來體現(如表4所示)。
(4)可持續發展績效評價
政府投資項目效益績效評價指標的社會績效評價部分應用體現社會政治效益的效果性性指標和反應社會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的效率性指標來體現(如表5所示)。
對于單個項目而言,通過考慮外部環境確定項目的各指標期望值是困難的過程,由于評價人的知識局限性,可能導致對外部環境了解得不夠透徹,項目參與人應對外部環境能力的了解也不充分,這樣會造成各指標期望值過高或過低的現象,進而形象評價的準確性。如果同時存在類似項目,那么可以通過項目橫向之間的對比,來消除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避免因主觀確定各指標期望值帶來的評價偏差。
而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自身的特點,即由政府專業管理機構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統一的管理,這種專業化和重復進行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本身可以通過數據的積累和績效評級指標的優化來避免由于人為原因導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的非系統性偏差,即實現相對績效評價是為了對代建制項目管理績效做出合乎實際的評價,將管理績效評價的對象由單個項目轉向所有類似項目。
由于所有類似項目處于同一外部環境中,所以其他項目的管理績效表現中也包含著有關該項目管理績效的有價值的信息。項目的管理績效總是會受到其無法控制的外部隨機因素的影響,外部隨機因素對某項目的管理績效的影響同樣會影響在其他類似項目的管理績效。將某代建制項目的管理績效與類似其他項目的管理績效進行比較,測度相對績效,可以剔除無法控制的外部環境客觀基礎條件優劣的影響。
三、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政府機構集中管理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的改善
Charnes等的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理論與分析方法[17]是研究相似項目間相對績效的非常有用的工具。DEA方法是以相對效率為基礎,按照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對同類型單位(企業或部門)的相對有效性或效益進行評價的一種非參數方法。DEA方法在理論上是一種線性規劃的優化方法,是使用線性規劃模型比較具有多輸入、多輸出決策單元之間的相對有效性或效益問題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它以線性規劃為工具,建立DEA模型,依據決策單元的多輸入、多輸出指標,評價若干同一決策單元的有效性。
如果單純使用項目的投入和產出作為項目管理相對績效的評價數據的話,由于項目產出的不同導致無法比較的現實,如道路建設項目和橋梁建設項目就無法進行產出比較,這里采用二次相對績效的方法,將項目分為兩個階段,把用測算得到的各個項目前一時段的績效指標作為各項目績效基礎條件的一種度量,并將它看做一種輸入,而將用測算得到的各個項目當前時段的績效指標看做一種輸出,再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測算各項目之間相對的評價結果。C2R模型是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這種評價由于是在動態中進行的,而且C2R模型本身對不同規模的項目有不同的要求,這種相對評價結果可以消除客觀基礎條件優劣的影響,真正反映了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主觀有效努力程度而產生績效的改進[18]。
把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下前一時段已完成的項目績效指標作為輸入稱為參考指數,用測算得到當前時段的項目績效指標作為輸出稱為當前指數,下面引入指數狀態及指數狀態可能集的概念,設有n個參評項目, xj是第j個項目的參考指數, yj是第j個項目的當前指數,則稱數組(xj,yj)為第j個項目的指數狀態,稱凸集:
有了參考指數、當前指數、指數狀態和指數狀態可能集,就可以運用DEA方法C2R模型求得指數狀態可能集的邊界,即各項目管理績效所對應的前沿面(如圖1所示)。根據參評項目偏離前沿面的距離來判斷它們的主觀有效努力程度及能力對績效的貢獻。
從圖1中可看出,任何一個參評項目的指數狀態(x, y)均處于前沿面和x軸之間,將該項目的當前指數y在前沿面上的投影記為y*, y與y*的比值η可作為有效努力程度的一種度量。稱η= y/y*×100%為參評項目的二次相對效益評價值。相對績效評價值是每個項目的當前指數占在相同條件下可達到的最大可能當前指數的百分比。η=1則該項目績效處于前沿面上,績效最好,η
四、總 結
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下的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由于其自身專業化管理以及不斷完善的評價指標和方法,使得建立科學合理、結構完整、功能配套和操作簡易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為了可能。這一體系既要體現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也要兼顧經濟性。既要體現政府相關部門前期決策、建設管理和后期運營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程度,即過程評價指標,也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項目績效評價的具體指標內容,即結果評價指標。同時,要改善單一的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實現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的系統性,在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下實現績效評價的改善。政府機構集中管理模式的特點恰恰使這種改善成為了可能。然而,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尚處于嘗試階段,績效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Ding,Z.H.Research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Government-Invested Projects in Shenzhen Municipa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R].Xiamen,2010.
[2] Ibbs,C.W., Reginato,J., Kwak,Y.H.Developing Project Management Capability:Benchmarking, Maturity, Modeling, Gap Analysis, and ROI Studies[M].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4.
[3] Rodney,H.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arned Value Analysis a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ool [J].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2000, 7(4): 399-411.
[4] 符志民,李漢鈴.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1,(9):46-59.
[5] 閆文周,徐靜,吁元銘.神經網絡在工程項目管理績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557-560.
[6] 賴芨宇,鄭建國.模糊聚類在項目管理績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基建優化,2006,(6):11-14.
[7] Gad,V., Shai,R.,Stuart,S.Using Data Envelope Analysis to Compare Project Efficiency in a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24(4): 323-329.
[8] Stewart,W.E.Balanced Scorecard for Projects[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32(1): 38-53.
[9] 孟憲海.關鍵績效指標KPI――國際最新的工程項目績效評價體系[J].建筑經濟,2007,(2):50-52.
[10] Andersen,E.S., Jessen,S.A.Project Evaluation Scheme: A Tool for Evaluating Project Status and Predicting Project Results [J].Project Management, 2000, 6(1): 61-69.
[11] Robinson, H.S., Carrillo, P.M.,Anumba, C.J. 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M].Loughborough, U.K: Loughborrough University, 2002.
[12] 張小玲.國外政府績效評估方法比較研究[J].軟科學,2004,18(5):1-4.
[13] 黃再勝.企業主觀業績評價理論及其發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4,(5):15-19.
[14] 黃再勝.公共部門組織激勵理論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 2005,(12):36-39.
[15] 孫永祥.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6] 王春陽,尹貽林.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評價與決策[J].中國投資,2001,(5):45-47.
[17] Charnes,A.,Cooper, 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78, (2): 429-444.
關鍵詞:投資決策;評價指標;應用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企業的投資項目也不斷增多。在企業內部資源有限和外部環境多變的條件下,企業如何進行投資決策,投資決策受哪些評價指標影響,以及投資決策是否科學?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是值得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前進行科學論證的。
投資決策決定著企業的未來,正確的投資決策能夠使企業取得收益,而盲目的投資決策能置企業于死地。所以,在正確評價方法的指導下做出的投資決策,將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
一、公司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選擇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較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以便據以進行方案決策的定量化標準。目前,我國進行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時使用的指標分為貼現指標和非貼現指標。貼現指標是指在指標計算過程中充分考慮和利用資金時間價值的指標,包括凈現值、獲利指數、內部收益率;非貼現指標是指在指標計算過程中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包括投資收益率和靜態投資回收期。[1]
(一)非貼現指標。投資回收期是反映項目財務上償還總投資額的能力和資金周轉速度的綜合性指標。該方法反映了投資的回收速度,計算簡便,但忽略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項目回收期后的投資收益,容易導致企業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誤導了整體戰略決策。靜態投資回收期能夠直觀的反映原始投資的返本期限,便于理解計算,但由于它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不能客觀的反映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故存在一定弊端。
(二)貼現指標。相對于非貼現指標而言,貼現指標充分地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更加科學合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凈現值法和內部報酬率法。凈現值法將投資有效期內各年現金凈流量按照資金成本或期望報酬率進行折現,通過比較總現值與初始投資額的大小來判斷投資是否可行。在實際操作中,考慮到投資項目所具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可對凈現值法中的相關參數進行適當調整。內部報酬率法類似于凈現值法,是在衡量貨幣時間價值后投資項目得到的收益率。內部報酬率可以直接理解為某單位投資額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收益百分比,從而做出決策。內部報酬率與凈現值是兩個相互競爭的投資決策方法,盡管常會產生相似的結論,但仍存在以下區別:投資決策結論不同,項目凈現值用貨幣來表達、反映絕對量,內部報酬率是百分比、反映盈利能力;再投資報酬率假設上的差異:凈現值法假設項目期間現金流量是以資本成本率進行再投資,而內部報酬率法則假設以內部報酬率進行再投資。[2]
從Miller (1960) 開始到Ryan 等(2002),40年的研究表明,美國企業所采用的投資決策方法越來越傾向于凈現值法和內部收益率法等采用貼現技術的方法,和其他投資決策方法相比,使用貼現技術的凈現值法(NPV)和內部收益率法( IRR) 是比較科學和合理的決策方法。[3]
二、貼現評價指標
貼現評價指標,是指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分析評價方法。主要有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
1.凈現值法
這種方法使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方案優劣的指標。所謂凈現值(NPV),是指特定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計算凈現值NPV的公式為:
式中,n--為投資涉及的年限;
It—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
Ot--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
K--預定的貼現率。
若凈現值為正數,說明貼現后現金流入大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大于預定的貼現率,項目是可行的;若凈現值為負數,說明貼現后現金流入小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小于預定的貼現率,項目是不可行的。
2.內含報酬率法
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所謂內含報酬率(IRR),是指能夠使未來現金流人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的貼現率,或者說是使方案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又稱為內部收益率。
若內含報酬率大于企業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即凈現值中所使用的貼現率),就接受該投資項目;若內含報酬率小于企業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就放棄該項目。實際上內含報酬率大于貼現率時接受一個項目,也就是接受了一個凈現值為正的項目。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可以直觀的反映投資項目的經濟性是否可行。但是,經濟評價結果是基于多個假設條件而得出的,為了使經濟評價結果能更好的反映項目的未來收益情況,還要做好基礎評價參數的確定工作。因此,對項目投資決策指標的分析和改進也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研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郭文平.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應用與比較分析[J].現代企業,2012(9).
關鍵詞: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A
Preface: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investment decisions, guide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optimize investment structure, reduce and avoid investment risks, the full investment return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nvestment decisions, so do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is essential, then how do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rojects it?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macro-environmental situation, do the preparatory work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s, selecting the right economic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results in five areas evaluated on how well the economy elaborat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1關注宏觀環境形勢
經濟評價作為一門系統的科學,它的內容并非僅限于幾個簡單的經濟評價參數之間的關系。如果經濟評價人員只是局限于處理經濟評價表格之間的關系,是很難做好項目的經濟評價的,因為經濟評價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規范統一了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但經濟評價參數卻是時常變化的,因為國際形勢、國家政策、企業的發展規劃等宏觀形勢的變化會對經濟評價參數產生影響,而經濟評價參數的選取將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結果。同時宏觀經濟形勢的潛在變化將給項目帶來風險,而目前的經濟評價普遍表現出對宏觀環境形勢估計不足,經濟評價結果過于樂觀,所以要想做好項目的經濟評價,不僅應具備經濟評價的基礎理論知識,更應該時刻關注、分析宏觀形勢的變化。
2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不同類型的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是有區別的,故在進行具體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前,首先應做好經濟評價的前期準備工作。經濟評價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建設項目類型、建設單位基本情況、項目背景、資源市場、建設規模、運營計劃等。許多經濟評價人員都是等到項目投資確定后才介入到項目中進行經濟評價工作,此時留給經濟評價人員的時間已經十分有限了,只夠完成經濟評價表格的編制,得出基本的經濟評價指標的數值,要想更深層次的分析經濟評價結果是不可能的,因為經濟評價結果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對項目基本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如市場預測是否過于樂觀,項目的建設規模是否合理等。因此要想給決策者的決策急方案的取舍提供更好的經濟評價依據,經濟評價人員需要在項目開始實施時,就搜集項目資料,熟悉項目情況,為經濟評價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3確定經濟評價方法
在做經濟評價前首先需要明確經濟評價方法,如果經濟評價方法沒有確定準確,那做出來的經濟評價結果肯定是錯誤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應根據項目性質等具體情況加以確定。新建項目常用的經濟評價方法有成本加成法、正算法,改擴建采用的經濟評價方法為有無對比法,危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職業衛生、社會公益等非經濟效益為目標的項目采用費用效果分析方法。經濟評價方法為經濟評價工作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如果因為經濟評價時間緊而著急編制經濟評價表格,卻沒有花時間研究選取正確的經濟評價方法,最后影響經濟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未免就得不償失了。
4選準經濟評價參數
類型的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參數是不同的,如油氣開發項目、煉化銷售項目、管道項目,各類項目的基準收益率、經濟評價計算期、成本參數、收入參數等都是有區別的。經濟評價參數尤其是成本參數、收入參數選取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經濟評價結果的可靠性,所以選準經濟評價參數對于經濟評價工作至關重要。而要想選準經濟評價參數,首先要對待評價項目的類型十分熟悉,例如油氣開發項目和煉化銷售項目在運營期發生的成本是不同的,如果不熟悉待評價項目特點,就能難選準經濟評價參數的種類和取值;其次關注經濟環境變化,例如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將影響項目的基礎收益率,如當經濟環境不容樂觀時,投資者會相對謹慎,必要會對基準收益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例如國家是否為了支持某些產業的發展,而給予財政補貼,對給與的財政補貼征收營業稅應先征后減,以及“營改增”后,即對原來征收營業稅的項目改征增值稅,這就要求在編制經濟評價表格時,要將于營業稅有關的各張表格按照征收增值稅進行處理。
5分析經濟評價結果
編制完成經濟評價表格后,并不意味著經濟評價工作得結束,即經濟評價工作并不只是為了得出幾個簡單的經濟評價指標,如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要想真正發揮經濟評價結果對技術方案的反作用和推動方案優化的重要性,還需要對經濟評價表格所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除了要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及財務生存能力,還要對項目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和風險分析。因為項目經濟評價所采用的數據大部分來自預測和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所以為了分析不確定性因素變化對評價指標的影響,估計項目可能承擔的風險,應進行不確定性分析與經濟風險分析,并提出項目風險的預警、預報和相應的對策,真正為投資決策服務。其中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通過細化資源、市場、工期、價格、規模等主要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盡可能量化各因素對預期效益的影響;風險分析應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給項目帶來的經濟損失,包括風險的識別、風險的估計、風險評價及風險應對。綜上,要使經濟評價發揮其決策地位,除了要通過經濟評價得出基本的經濟評價指標外,還要根據經濟評價結果對項目進行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生存能力、不確定性及風險分析,尤其是要分析項目的風險因素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特點分析和建議
收錄日期:2013年4月19日
我國自20世紀八十年代引進項目后評價工作以來,后評價已經成為企業改進決策和管理水平,科學確立投資方向,提高投資效益的重要管理環節。目前,國內開展的后評價主要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理論方法比較成熟。隨著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并購已成為中國企業對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投資的重要手段,它的后評價在我國剛剛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和探討,對于這項工作的開展和推進有較大的意義。
一、海外油氣投資項目發展現狀
中國能源企業 “走出去”的最初目的是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為中國經濟增長獲得穩定的能源支持。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企業海外油氣并購已經由小規模的資產收購發展到大規模的資產與公司收購,油氣資產已遍及世界各地,不僅包括發展中國家,還包括發達國家。除三大石油公司外,國內的中化、振華、中信等企業也在并購市場有所作為。中國企業油氣上游海外并購金額和數量不斷創造歷史新高,并維持在較高水平。2009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并購交易額為140億美元;2010年增長85%,至260億美元;2011年交易金額接近200億美元。海外油氣并購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已突破8,500萬噸油當量/年。
中國企業在國際石油上游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不斷提升,正在由單純的“資源”導向型投資,向“效益”導向型投資轉變,開始注重提高有效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和水平,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培育企業國際競爭的新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特殊性
(一)以經濟效益為核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項目投資回收期長,從勘探區塊對外招標到項目投產,再到完全收回投資,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期間還存在勘探投資沉沒的風險。對海外油氣項目來講,在世界政治形勢千變萬化、經濟形勢動蕩、油價波動的情況下,項目收回投資的風險更大。受資源國石油合同和財稅條款影響,即使總儲量、總產量等其他要素都相同,不同的年度投資曲線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效益,也會造成儲量價值的不同。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運營是儲量、產量、工作量、投資、生產成本等生產要素、技術和管理的最終體現,核心是經濟效益。所以,海外油氣項目在產量安排上多以“有油快流”為原則;在投資安排上,則以“滾動發展”為原則,最大限度地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降低投資風險。
(二)油氣合同模式多樣。海外項目的效益與資源國的財稅制度和油氣合同模式密切相關。與國內的單一合同模式和財稅制度有所不同,海外項目的合同模式主要有礦費稅收制合同、產品分成合同、服務合同、回購合同、特殊合同和合資公司合同等幾大類,并且模式繼續趨于多樣化。在不同合同模式下,項目投資、成本回收及收益分配的計算需運用不同方法,具有很大的差異。合同中主要經濟條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需要企業總體評價,其中可以調整的部分,對指導項目的生產和操作,實現該油氣項目的利潤最大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外部風險更為突出。海外油氣并購項目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資本運營活動。中國企業進入較早的海外項目,集中在局勢不太穩定的非洲地區、同西方關系比較復雜的中東(包括伊拉克、伊朗)地區、西方尚未完全占有的前蘇聯地區和開采難度較高的拉美地區,或者國際大石油公司幾乎要放棄的邊際油田,所處國家大多政局動蕩、民族矛盾突出、財稅政策多變,集中體現了海外勘探開發業務的不可控。即使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中國企業來講,也存在很大的政治風險,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未果可以說是跨國石油資源并購存在政治風險的典型案例。
(四)管理水平要求更高。相對于國內項目,海外油氣項目的管理模式也是多種多樣,有中方下屬子公司、聯合作業公司、獨立作業公司和合資公司等幾種管理模式,中方企業參與項目管理運作的深度、管控力度、管控模式各不相同,大多數項目決策都需要與合作伙伴協商解決。當今國際油氣勘探開發市場是一個全球性開放的市場,中國企業需要清楚并購活動在其全球化戰略中的角色,對項目管理模式進行選擇和評估,在并購后進行有效的整合,以實現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培養在國內國外兩種不同市場的管理能力。
(五)對文化整合要求高。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并購項目,有很多是對石油公司的并購,如2005年中國石油斥資41億美元并購PK公司,2006年中國石化斥資35億美元并購OAO Udmurtneft,2009年中國石化斥資72億美元并購Addax公司。對跨國并購的企業而言,面對企業文化和國家文化的雙層差異,并購雙方對彼此文化的認同和接受程度成為文化整合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跨國并購后的企業往往由于不同的文化差異而出現激烈的文化沖突。因此,并購交易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并購的真正成功,需要進行艱巨的文化整合。只有真正做好了文化整合,才能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三、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的側重點
鑒于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特殊性,其后評價的側重點與國內油氣投資項目有較大區別。國內油氣投資項目的后評價一般是從油田地質、油藏工程、鉆采工藝、地面建設、經濟評價幾個方面來對已開發建設項目進行后評價,后評價的基礎是開發方案,后評價的重點是儲量評價以及開發效果評價。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獲取時具有市場競爭激烈、資料有限、評價時間短、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通常在獲取前完成可行性研究的論證,獲取后完成開發方案的編制,故后評價的基礎大多是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注重對并購戰略的后評價。中國企業對海外油氣項目的并購基本上定位于戰略型并購,這些企業在國內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的現金流本身能夠保證現有產業的正常發展,但基于規模效應的考慮或者產業協同的考慮而產生擴張的需求。全球油氣上游并購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據IHS統計,每年全球成交的初具規模的油氣上游并購項目僅為300個左右。在項目機會有限的情況下,中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參考國際油氣合同類型、資源所在國、資源類型、項目經營情況等因素篩選項目,制定企業并購戰略。企業并購戰略將統領并購方在并購過程中的一舉一動。從目標公司標準的確定到搜尋、確定最終的目標,從交易條件的提出到目標公司后期的整合,再到清晰到位的并購戰略,將成為貫穿并購整合過程的脈絡。
(二)注重對盡職調查情況的后評價。在海外油氣項目并購活動中,目標公司盡職調查是一個重要和基礎性的工作。在并購活動中,買方和賣方對目標公司的信息掌握程度是不對等的。從買方的角度來講,盡職調查即為風險管理。如果盡職調查沒有發現項目存在的風險點和問題,并購后自然會把風險和問題帶入項目中,并成為日后運營中的重大隱患。海外油氣項目盡職調查不僅涉及項目自身的資源量、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財務和法律等情況,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合同等宏觀環境。如果一些瑕疵在收購之前沒有充分考慮,直接結果是資產價值的降低,收購成本相對過高。在后評價中對盡職調查的評價,要考慮資源國的宏觀環境與進入時相比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了解和判斷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些變化對項目本身產生了什么影響,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以及影響有多大,企業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由于哪個方面的不足影響了并購方的判斷。
(三)注重對可采儲量和產量認識的后評價。海外油氣資產的核心是儲量和產量。儲量是產量的物質基礎,因為可采儲量突出了經濟效益的概念,對于儲量的后評價應該更突出可采儲量而不是地質儲量。對于儲量的認識,從項目獲取前到項目運營過程中,是在不斷深入的,對儲量的后評價應著重于地質認識發生了哪些變化,應梳理地質認識深化的脈絡,應清楚論述儲量計算方法以及計算參數是否發生了變化及變化的原因,做到對剩余可采儲量認識上的一致。產量是技術方案和項目操作的直接體現,是衡量項目開發水平的最直觀指標。后評價中要分析產量實際完成與可研的差異,并找出原因,找出是儲量還是地質、油藏認識的問題,是鉆采及地面建設滯后還是工藝未達到設計的問題,是技術還是商務問題等。做好對儲量和產量的后評價,對中方企業直接管理的“作業者項目”,可以提出相關對策來指導項目的生產運行;對參與管理的“非作業者項目”,可以提高對合作者操作水平的認識,為進一步提高合作效率奠定基礎。
(四)注重并購整合經驗和管理經驗的總結。項目后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對海外資產的并購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看整合是否成功,管理上是否產生了協同效應。中國企業對海外油氣項目的并購活動,是中國對外開放進程中的一部分,受歷史條件限制,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背景很弱。從實踐操作看,中國企業“走出去”比在國內經營發展更具有風險性和復雜性,企業在海外的核心競爭力和風險應對能力不強,企業內部與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資源要素等還存在很多問題。海外油氣項目后評價應重視并購整合經驗和項目管理經驗的總結,包括在海外投資項目建設及生產運行過程中的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類型項目,總結出項目管理的一般規律,為后續新項目決策提供支持。
四、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后評價在內容框架和方法上,與國內通行的投資項目后評價報告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主要內容包括并購過程評價(項目前期準備、項目論證與決策、并購實施、整合與運營)、并購后運營效果和效益評價、影響和可持續性評價等幾部分。在評價方法上,主要是采用項目對比法、因果分析法,還有調查法、成功度法等。
(一)內容的特點。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后評價主要是針對“并購活動”的后評價,“項目論證與決策”和“整合與運營”兩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勘探開發方案、工程設施建設、生產管理舉措等技術內容的評價相對簡化。在評價工作中,注重對項目風險管理及不確定性分析的評價,對比在可研報告中預測的風險和假設是否發生,驗證敏感性分析結果,分析企業運營尚存的風險因素,說明有何影響并分析其原因,對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行詳細地情景分析,說明在不同情況下,該海外油氣項目的投資效益情況和抗風險能力情況。在對項目“影響和可持續性”進行評價時,需要評價項目對資源國環境和社會等影響,評價當地技術裝備、服務隊伍和生產水平等方面對中國企業在地區業務開展的影響。
(二)方法的特點。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的后評價在使用對比法時,更注重綜合參數對比和橫向對比。在使用項目自身前后對比來評價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時,既要看現金流和收益率等經濟評價指標,也要把政治、經濟、法律、合同、安全、環保等因素納入評價條件,綜合考慮,說明項目的范圍、評價期及評價條件的變化和影響。為了將定性分析轉化為定量分析,可以進一步將綜合影響因素按層次劃分;用數學的方法確定各層次的相對重要性;進而確定各影響因素的組合權重;通過組合權重的排序結果,對問題進行分析。海外油氣并購項目發生在國際油氣市場,類似企業、地區和項目信息更多,后評價工作可以通過收集同類項目的數據資料進行橫向對比。通過對投資水平、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項目績效和實際競爭能力。前后對比主要用于發現問題,橫向對比不僅可以比較出項目的相對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可以看到問題所在,找出或總結出項目的規律性,使評價結論更具有指導性。
五、企業建設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機制的建議
(一)積極拓展后評價方法。后評價常用的方法,如對比法、因果分析法、調查法和成功度法等方法已經在我國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國際上主要采用的邏輯框架法和層次分析法還有待進一步推廣。邏輯框架法能夠清晰地反映框架設計者的意圖,便于分析評價層次間的關系,明確描述后評價階段與其他階段的聯系;層次分析法可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層次分明、使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清晰明了,對于海外油氣并購項目這種影響因素多,關系比較復雜的問題定量化處理非常有效。雖然我國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所處市場環境要求企業必須盡快適應國際規則,對邏輯框架法和層次分析法,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資料收集的質量、營造開展相應的決策環境,提高這兩種后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
(二)建立后評價數據庫,進行項目后評價基準研究。建立后評價數據庫是后評價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美國知名項目評估機構如Independent Project Analysis公司(IPA)非常重視項目資料與數據的收集。它擁有全球不同地區、不同業務類型近萬個投資項目的數據與資料,包括石油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醫藥和采礦等不同產業,涉及全球范圍內不同地區的200個企業。IPA公司每年完成的近800個分析項目都將成為其數據庫的樣本,每個評估項目資料均采用標準化的收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數據收集的完整性及與數據庫對比項目組數據資料的可比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將評估項目資料轉化為數據庫的資料樣本。在項目分析完成之前,還要再收集一次資料,以使資料更加完整。IPA公司所擁有的龐大的項目數據庫,使其區別于其他咨詢公司,能夠對項目實踐與項目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研究,成為在美國具有專長的、項目管理研究和咨詢的領導者。
中國企業在數據收集方面的基礎工作相對薄弱,許多項目的歷史資料及有關數據不完整,有些資料甚至失真,這對后評價質量產生很大影響。同時,對已有的后評價資料無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不能很好地相互交流和使用。因此,通過重視項目資料的整理和存儲,建立和使用標準化的項目資料收集表,逐步建立后評價信息系統,企業再進行項目管理和后評價的基準研究,研究項目輸入與項目結果的因果關系,從而總結項目管理的最佳實踐,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三)保證后評價結果的使用。后評價結果的使用是后評價體系中的一個決定性環節,它是一個表達和擴散評價結果信息的動態過程。后評價結果的使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評價信息的報告和擴散,其中包含了評價者的工作責任。后評價的結果和問題應該反饋到決策、計劃規劃、立項管理、評估、監督和項目實施等機構和部門;二是后評價結果及經驗教訓的應用,以改進和調整政策的分析和制定,這是重要的后評價功能。為了保證后評價結果更好地使用,必須在評價者及其評價成果與應用者之間建立明確的機制。項目后評價的發展趨勢是將資金預算、監測、審計和后評價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的和完整的管理循環和評價體系。
(四)加強項目后評價的資源投入。我國的項目后評價和項目前評估工作幾乎是同時在20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由于后評價工作沒有像項目前評估那樣得到足夠重視,所以發展相對緩慢。開展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后評價更需要投入一定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經費以及時間。項目后評價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對評價人員素質要求很高,要求后評價人員既懂投資、又懂得經營,既懂技術、又懂經濟,所以有必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組織參加高水平的交流和研討,不斷提高和鞏固參與后評價人員的工作水平。進行項目后評價還要視項目規模大小投入一定的經費。必要時,要引入外部專業投資咨詢機構。要全面評價項目投資的業績,系統地總結項目管理經驗,根據項目規模大小、復雜程度、投入人力多少、組織機構對后評價內容的具體要求而給予后評價工作一定時間保證。這要求企業充分重視后評價工作計劃的制定、資料收集和調研工作過程,形成規范的后評價工作計劃程序和后評價工作流程。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禮安,李華啟,李剛,洪保民.建設項目后評價方法和程序.國際石油經濟,2005.13.1.
[2]宋妍樺.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風險分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11.
[3]童曉光.21世紀初中國跨國油氣勘探開發戰略.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4]欒海亮,郭鵬,李志勇.國際合作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項目后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國際經濟合作,2010.10.
[5]姚光業.建立投資項目后評價機制的構想.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3.
[6]方興君,李華啟,張禮安.美國獨立項目分析公司投資項目后評價方法及特點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