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股票投資技巧策略

股票投資技巧策略

時間:2023-07-10 17:34: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股票投資技巧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股票投資技巧策略

第1篇

【關鍵詞】股票投資 投資失敗 原因分析 投資對策

股票投資有“七賠二平一賺”之說,我國也大致如此。據統計,截止九八年底,“中國股民八成賠錢”(《西安晚報,經濟專刊》99-3-23);時過14年,這種情況沒有什么好轉,依然是“股民今年超過九成虧損 近四成賠錢過半”(《武漢晨報》12-11-27)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本文試對此問題作以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股票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

股票投資失敗的具體原因很多且各不相同,但以下幾個方面是根本性和較為集中的:

1.外行居多。這是大多數投資者失敗的根本原因。眾所周知,影響股市狀況、股價變動的因素涉及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多個方面。具體可歸納為:

(1)經濟性原因,主要包括經濟景氣情況、財政金融形勢、利率和匯率、產業政策、國際收支和外國股市等;

(2)非經濟性原因,主要有國內政局、戰爭、災害等;

(3)市場內部因素,主要有市場供求關系、股市政策等;

(4)企業個別因素,主要包括企業業績、技術創新能力、利潤分配情況等。

股市大盤及股價走勢對上述因素的反應是超前的。所以,沒有對上述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和準確判斷的能力,就很難自覺地把握大勢和股價的運行方向和幅度。這樣,沒有相當的經濟學基礎以及對社會洞察力的大多數投資者,與掌握大量資金而且擁有強大陣容的分析人員的機構投資者的較量,其結果不言自明。要知道,進入股市,人人都是為了賺錢。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大多數人毫無優勢可言,是處于劣勢的。

2.入市時機和動機不當。一般地,自覺地有充分準備和進行了扎實的前期工作再進入市場的人是極少的。絕大多數情況是受周圍同事、同學、鄰居和朋友的影響或刺激而倉促入市的。股市一跌再跌,所知道的投資者的損失越來越大,大多數人就會有股市是不宜進去的感覺。例如某人賠了多少云云,暗自慶幸自己未予涉足,并堅定了不入市的決心。豈不知,這時候股市的風險得以釋放,已是入市的良機。反過來,某人今日賺了一千,明日賺了三千,過兩天又到了八千,有人就頭腦發熱了,快速致富的心理膨脹了,我還不如他的嫉妒情緒上來了,終于勇敢的入市了。莫不知,人家能夠這樣賺錢,說明股價到了相當的高度,此時進去,只能是兇多吉少。

3.缺乏自我認識。性格的不同,決定著各人適應的環境不一。股市是一個智力、意志和反應靈敏性較量的高效率場所。其中孕育著無限的機會,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大多數人的失敗,是沒有認識到自己其實是不適應這種現代式的較量的。

二、取得投資成功,避免失敗的對策

以上分析了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成為一個成功者,其關鍵所在呢?

(一)投資前期準備工作

1.正確認識自己。入市前,通過對股市的基本情況和股票投資特點的了解,確定自己是否適應從事這種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活動。有無滿腔熱血傾注它,有無充分的時間研究它,有無充分的心理承受它,要做出基本的判斷。要知道,股票投資是一種艱辛的高智力勞動,如不適合自己,請遠離它。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去撞運氣,那只是和自己的錢過不去。

2.爭取家庭的認可和支持。投入股市的資金是全家的。個人的成敗不僅改變著自己,也直接影響著家庭的生活。要考慮到整個家庭收入的水平、穩定程度、前景及負擔情況。一定要安排好家庭生活,盡可能贏得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投資心態。否則,在后方不穩的壓力下投資,很難設想有良好的效果。

3.掌握必要的投資知識、方法和技巧。逢低吸納,逢高賣出是股票投資獲利的基本過程。要在數千支股票中選擇恰當的投資對象,并在動態中準確把握相對的高低點,就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得當的方法和技巧。

(二)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

投資理念就是投資者對進入股市投資所抱的態度和觀念,以及對投資收益所抱的希望。只有正確的投資理念才能正確的指導操作。進入市場前,應對證券市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樹立“市場永遠是正確的,而錯誤的永遠是自己”這一指導思想。

(三)遵守投資的原則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掌握和遵守一定的投資原則無疑對減小投資風險,增加投資收益是十分重要的。

1.不打無準備之仗。每次投資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情緒化的隨機投資。

2.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并重。前者重在判斷基本趨勢,后者重在確定買賣點,兩者的很好結合,才能有好的效果。

3.多頭市場不做空,空頭市場不做多。順勢而為,就容易輕松取勝,這在任何領域都是有效的。

4.操作失誤,堅決止損。股票投資錯誤的糾正方式就是止損,不能讓錯誤不斷擴大。

5.忌恐慌和貪婪,保持平常心態。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個度,到了一定的度,就會轉向。高了還想再高,低了還想再低,這種一廂情愿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要明白適可而止。

6.收集股市資訊,掌握市場熱點。股票投資在很大程度是是投資者判斷的較量。要在股市中先人一步,必須收集各方面影響股市的信息,跟蹤市場熱點,這樣才能掌握主動。

7.炒股為增值,不是談戀愛。買進股票的目的是賣出股票盈利,舍不得賣出股票是不能達到此目的的,甚至由盈利變為虧損。要知道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永遠上漲,只有賣出股票才能將紙上富貴變成現實。

(四)把握投資中的關鍵點

1.投資品種的選擇。(1)選擇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的公司股票,這些產業的上市公司往往能得到諸如減免稅、優惠貸款等待遇而得以高速發展,目前如農業、高科技、基礎設施類股票就值得重點關注;(2)高成長股,由于生產經營和資本運作卓有成就,公司的速度遠高于一般經濟增長速度和同行業平均增長速度,業績較以往有明顯增幅。根據價值規律,這種股票將向上定位;(3)機構重倉股,機構憑借較高的專業能力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對股票的選擇都進行了精心的研究,且其資金實力雄厚,足以影響股價。選擇這樣的股票進行投資往往利潤可觀。

2.選擇良好的買入時機。(1)跌勢末期,股價在低位盤檔已久,長線投資者可入場購進;(2)漲勢確定之初,是中短線投資者入市的最佳時機;(3)行情上升途中的回檔。股價觸及30日均線調頭向上時也是入貨良機。

3.把握正確的賣出時機。(1)漲勢末期,股價在高位形成盤旋形態,長線投資者離場;(2)跌勢之初,是中短期投資者的最佳賣出時機;(3)空頭市場中的每一反彈,都是出貨的機會。

4.投資錯誤時的糾正。股票投資沒有人能做到每次投資都正確。重要的是出現錯誤時能及時認識并采取恰當的措施加以處理。設立止損、止盈點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1)長線投資一般可設為10%;(2)短線投資者一般可以設為3%。

總之,要避免失敗的痛苦,享受成功的喜悅,就必須得正確的認識自己,關心國家和社會;建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確定自己行之有效的操作準則,并不斷加以改進,做一個有心人,而這一切都需付出艱苦的勞動。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沒有人能隨便成功!

參考文獻

[1]徐鵬.股票投資策略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

[2]彭澎.股票投資中的人因失誤分析[J].中南工學院學報,2000(04).

第2篇

一、股指期貨及其與股票的區別

所謂股指期貨,就是以某種股票指數為基礎資產的標準化的期貨合約。買賣雙方交易的是一定時期后的股票指數價格水平。在合約到期后,股指期貨通過現金結算差價的方式來進行交割。

股指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相比,有很多明顯的區別:

1 股指期貨合約有到期日,不能無限期持有。股票買入后正常情況下可以一直持有,但股指期貨合約有確定的到期日。因此交易股指期貨必須注意合約到期日,以決定是提前平倉了結持倉,還是等待合約到期進行現金交割。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最后交易日設在到期月份的第三個周五,期貨合約每個月都會到期交割,持有的時間一般也只有一個月。到期就要摘牌。因此,交易股指期貨不能像買賣股票一樣,交易后就不管了,必須注意合約到期日,以決定是提前了結頭寸,還是等待合約到期,或者將頭寸轉到下一個月。

2 股指期貨交易采用保證金制度,即在進行股指期貨交易時,投資者不需支付合約價值的全額資金,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履約保證;而目前我國股票交易則需要支付股票價值的全部金額。由于股指期貨是保證金交易,虧損額甚至可能超過投資本金,這一點和股票交易也不同。投資者投資股票時,需要用全額資金買進相應股票,而股指期貨可以用較少的資金進行大宗交易。根據對我國股票市場歷史數據的分析及借鑒國際市場經驗, 《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暫定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為10%,交易所有權根據市場風險情況進行調整。結算會員、非結算會員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交易所規定的保證金標準的基礎上,對投資者加收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也就是說投資者只要付出合約面值約10%的資金就可以買賣一張合約。保證金交易放大了投資者可交易數額,提高了盈利的空間,使股指期貨具有了“以小搏大”的杠桿效應。保證金交易在放大投資者交易金額的同時,也同比例地放大了投資者的風險。若交易保證金為10%,投資股指期貨相對于股票或者現貨交易來說,其風險便放大了10倍左右,當然其相應的利潤也放大了10倍。這是股指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來源,也是股指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3 在交易方向上,股指期貨交易可以賣空,既可以先買后賣,也可以先賣后買,因而股指期貨交易是雙向交易。而部分國家的股票市場沒有賣空機制,股票只能先買后賣,不允許賣空,此時股票交易是單向交易。股票現貨交易,要賣空就必須先從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數量的股票,然后賣出,但難度相對較大,在融瓷融券正式推出之前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沒有賣空機制的股票現貨市場上,只能通過做多獲利。而指數期貨交易就能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看空將來股票大盤,我們可以先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即先賣出開倉,將來股市下跌,股指期貨也將下跌,通過買入平倉即可賺取大盤下跌的差價,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賣空對持有的現貨股票進行套期保值。

4 在結算方式上,股指期貨交易采用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交易所當日要對交易保證金進行結算,如果賬戶保證金不足,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補足,否則可能會被強行平倉;而股票交易采取全額交易,并不需要投資者追加資金,并且買入股票后在賣出以前,賬面盈虧都是不結算的。對于股指期貨交易,當會員結算準備金余額小于零,并未能在規定時限內補足的以及持倉超出持倉限額標準。并未能在規定時限內平倉等情況發生時,交易所對會員、投資者持倉實行強行平倉。因強行平倉發生的虧損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二、股指期貨投資者面臨的問題

為了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為平穩推出股指期貨積累經驗,中金所2006年10月30日啟動滬深300指數期貨仿真交易,從仿真交易的情況來看,參與交易的投資者中,78%來自股票投資者,主要是股民中的散戶,他們把炒股的一套思路帶到股指期貨市場,暴露出諸多問題。

1 滿倉操作:從仿真交易的情況來看,許多投資者將股票投資中滿倉操作的習慣帶到了股指期貨的交易中,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把每一塊錢都要用足,不讓資金空起來。這樣做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指數的波動與投資者的預計方向相反,就會血本無歸。更重要的是,由于股指期貨實行逐日盯市制度,對每天的盈虧進行當日無負債結算,滿倉操作會導致無法及時補足保證金,投資者的頭寸就可能被強制平倉,最后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即使對市場判斷正確,風險也依然存在,在市場交易異常的情況下,出于風險控制的需要,交易所和期貨公司隨時可能會提高保證金比例,一旦出現保證金不足,就會被強行平倉。投資者即使市場趨勢預測準確,也可能在市場波動中爆倉而血本無歸。

2 長期持倉:買入持有在股票投資中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投資策略,一些投資者因為時間的關系,長期被動持股的現象也不少見,但在股指期貨投資中長期持倉卻是非常危險的。在股指期貨投資中,需要時刻關注的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的動態變化,保證金的多少取決于期貨合約的價值,由于期貨合約價值的提高,對保證金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另外,交易所和期貨公司也會根據市場風險情況對保證金水平進行調整。在仿真交易中,中金所就曾多次對交易保證金標準進行調整,許多投資者因此穿倉,而且股指期貨的到期交割制度也不允許長期持倉。長期持倉的另外一種表現就是到期不平倉。許多投資者不知道股指期貨合約有到期日,還有一些投資者習慣長期持倉而忘記了交割,因此,在股指期貨仿真交易中經常出現到期不平倉的現象,大量持倉都留到最后一個交易日,強制平倉的話。會釋放很多保證金,如果在短期繼續交易,集中購買,對市場和投資者都不利。

3 不及時止損:由于缺少嚴格的紀律,大多數的股票投資者很少用到止損。面對投資虧損,不少投資者都會長期捂著等待解套,因為總會等到云開霧散的時候,只要沒有賣出,虧損都是賬面上的。但在股指期貨投資中,捂著等待解套不僅行不通,,而且非常危險,由于股指期貨保證金交易的特點,投資者買入或者賣空合約所動用的資金,一般僅有10%左右,這意味著,當行情向相反方向波動的時候,損失在以10倍的速度在擴大。股指期貨交易實行的是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當日結算后,投資者保證金余額低于規定水平時,將被通知要求及時追加保證金,否則將面臨被強行平倉、乃至爆倉的風險。極端

情況下在賠完保證金之后還欠期貨公司的錢。相比之下,股票哪怕連續幾個跌停板,損失也有限。而且股指期貨還有到期交割制度,到了交割期,不管投資者愿不愿意,都會進行現金交割,投資者可能永遠也等不到“解套”的那一天。

4 單邊做多:由于現行的股票市場沒有做空機制,所以,對股票投資者來講只能做多,但在股指期貨交易中,投資者只會做多不會做空是很危險的,碰到了單邊下跌行情,只會做多的賬戶就會爆倉;沒有爆倉的賬戶,則是看著行情束手無策。

三、股指期貨的問題規避

1 中小投資者應樹立風險意識,理性參與股指期貨。

衍生工具市場是典型的機構主導型的高風險市場,中小投資者雖然是市場的重要力量,但他們往往缺乏必要的投資技能,抗風險能力低,沒有足夠的時間盯盤,所以對于股指期貨應該謹慎理性地參與,加強對金融期貨知識的認識,樹立起對投資股指期貨的風險管理意識,以利于金融期貨市場長遠健康地發展。

為了防止出現中小散戶一哄而起、盲目炒新的局面,避免他們承擔不該承擔的風險,在合約大小的設計上應該主要考慮到機構投資者避險需求,提高股指期貨的投資門檻。按照擬定300元的合約乘數,目前參與滬深300指數期貨交易的最低門檻約50萬元,客觀上約束了資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的中小投資者過度參與市場。隨著市場的發展以及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意識的不斷加強,合約乘數也可能視情況而修改,或推出迷你型股指期貨。

其次要加強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出股指期貨基金。金融期貨市場應當是主要服務于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國外的衍生工具市場70%以上是機構與機構之間的交易,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當然,它的發展離不開中小散戶的推動作用。對于沒有操作能力又希望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中小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機構委托理財,所以應加強培育機構投資者,允許基金投資股指期貨、推出股指期貨基金、設計投資于股指期貨市場的理財產品,滿足中小投資者對股指期貨的投資需求,引導其走向機構行為。

2 普及股指期貨知識、加強風險教育。

很多投資者是基于證券現貨市場操作思路進行交易的,對于股指期貨所蘊涵的風險缺乏充分認識,股指期貨的風險關鍵在于投資者對于股指期貨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股指期貨是一個專業性很強、風險程度很高的市場,因此,普及股指期貨知識、加強風險教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中金所成立之后,中國證監會、中期協和中金所開展了一系列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滬深300指數期貨仿真交易推出以來,參與交易的會員和投資者數量持續穩步增加。

3 加強資金管理、提高操作技巧。

由于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投資具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在股指期貨的投資中不能固守股票投資中的操作習慣和操作模式,要加強資金管理、提高操作技巧。

(1)適當控制持倉:注意倉位和資金的管理。持倉比例一般不要超過總保證金的30%,如果純粹進行短線交易,持倉比例可以在50%左右,剩余用于以后的操作。這樣,在股指走勢與判斷相反時,可以從容補充保證金,在方向判斷正確但時點沒有把握好時,也可以追加保證金。相反,如果開倉倉位較重,就有可能因保證金周轉不靈,被強制平倉,導致實際虧損。

(2)順勢而為、及時止損:在投資股指期貨時,順勢而為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和市場作對。當發現自己的持倉方向與市場背道而馳時,切記不能固守或逢低攤平,要當機立斷、果斷止損。就象股票一樣立即割肉出局。

第3篇

不妨給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風起云涌的20世紀中,1900年可謂平淡無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著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美國的農業人口還占總人口的42%。歐洲沉浸在繁華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國兵強馬壯,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萊、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國GNP為187億美元,人口7609萬人,其中紐約州726萬人,內華達州只有42335人。

那一年,中國正在后的嚴冬,慈禧太后圖謀廢光緒立“大阿哥”,利用鬧事,當作和洋人談判的籌碼,結果招來八國聯軍。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機的問世和巴黎世界博覽會。顯然,站在100年前的任何一個天才,都不可能預測100年內的世事滄桑。現在我們在2007年的開端,同樣無法預知未來100年。那么,有沒有一種投資策略,可以在無法預測未來的情況下,仍然長期有效呢?

每當遇到難題,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去看歷史。從過去的100年來看,確實存在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復雜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謙虛和堅持。接下來引用的很多數據,來自前幾年荷蘭銀行和世界倫敦商學院出的投資收《百年史》,做這件事情的兩個教授,叫Elroy Dimson和Paul Marsh,他們管自己干的活叫“金融考古”,從塵封的報紙和古老的記錄中,重新建立自己的數據庫。

不要借錢給政府和銀行

投資的頭號天敵是通貨膨脹,政府利用它的刀劍槍炮作后盾,用廉價的紙張油墨印刷貨幣,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銀、真貨實物弄走。如果你把鈔票埋在后院的樹下,那肯定是20世紀最大輸家之一,因為根本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簡單地算筆賬,假如你有1萬元,假如通貨膨脹率是5%,20年以后,其購買力只剩下35 84元;如果通貨膨脹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萬元血汗錢,購買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錢存在銀行收利息,相當于把錢借給銀行,這比埋在后院樹下略強一點,不過,銀行利率常常比長期國債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資國債(借錢給政府)在20世紀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紀國運還算不錯的英國為例。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ABNAMRO/LBS)長期債券指數,這個指數基本可代表英國長期國債。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萬英鎊投資于這個指數,到了2000年,它將變成188萬英鎊,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長率。聽起來還不錯。可是,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就遠不是這么回事了。在20世紀的100年里,英國的零售物價年均增長率是4.1%,用這個物價漲幅去減國債收益,就令人頗為失望。這100年里的英國長期國債年均收益率,僅僅是每年賺1,3%。

長期國債賺得太少,短期國債就更不用講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萬英鎊投資,買入英國短期國債,100年后將會變成140萬英鎊,相當于每年5,1%的增長率,扣掉4,1%的通貨膨脹率,僅僅為1%的年收益率。

20世紀英國的國債投資者,看來收益不佳。其他國家呢,有一項調查研究了12個國家,它們在今天看來,都算是20世紀殘酷的國家間競爭的贏家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法國、意大利、荷蘭、瑞典、瑞士。如果投資這12個國家的長期國債,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歐洲小國:丹麥2,7%、瑞典2,3%、瑞士2,1%。小國的百姓有時是幸運的,20世紀沒經歷過那些大國的動蕩劫難,沒有一統天下千秋萬代的雄圖壯志,也就逃過了德國、日本狂發貨幣盤剝百姓造成的災難。

在這12個國家里,長期國債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德國-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負數。更可怕的是,德國的統計數據中,還剔除了1922和1 923那災難性的兩年。1923年初,2萬德國馬克可以兌換1美元;10個月后,需要用6300億馬克才能兌換1美元。這種通貨膨脹讓所有的國內債務都一筆勾銷,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國債都一文不值,幾乎造成長期國債投資者100%的損失。這三個國家有個共同點,在20世紀都出過很多雄才大略的梟雄,可惜,梟雄輩出的國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過,話說回來,這學費也沒白交。因為20世紀上半場吃的虧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對通貨膨脹視如洪水猛獸,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國,它在20世紀上半場的通脹是最兇的,結果下半場卻是這12個國家中最低的。物極必反的理論再次起了作用,20世紀下半葉,長期國債收益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中,德國、日本均占前幾名。

我們從20世紀的歷史課中,學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借錢給政府,尤其是別借錢給雄心勃勃梟雄輩出的政府,當然更不用借給利息更低的銀行。不過,如果由于愛國感情借錢甚至捐贈給政府的例外。既然是由于愛國,不是為了獲利,當然不算是投資,他們將獲得精神上的豐收。

享受股票的長期復利

通貨膨脹的存在,留下了股票投資這條活路。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嘗試了各種社會制度的試驗,造成數以億計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體驗了炫目的繁榮和恐怖的蕭條。在這100年里經歷了最好的和最壞的時代,風暴過去之后,我們發現,最“安全”的國債,其實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風險”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難所。假設你在1900年初,將1萬英鎊投資于英國的整體股票(仍然以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指數為標的),100年后它將變成1,6946億英鎊。強調一下,這里的股票是指“整體市場”的股票,而不是后文將提到的構成指數的成份股(它們的收益遠遠超過整體市場)。

要提醒一點,在剛才講的股票投資里,你必須用每次分紅得到的錢,再投資回股票中。拿紅利進行再投資,是這種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樣在1900年初,拿1萬英鎊投資英國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紅都消費掉,用來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僅僅增長為161萬英鎊,還不到1,6946億英鎊的1%,實在是天壤之別。你把錢投到上市公司里,犧牲你目前的消費,讓它為社會多創造點價值。

巴菲特曾經說,他的投資原則只有兩條,“第一條,不要虧損:第二條,牢牢記住第一條。”事實上,巴菲特所說的,并不是百發百中的股票神射手,而是說,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復利,哪怕是緩慢的復利,都會是最終的贏家。

即使是從1萬到1,6946億的驚人增長,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紀英國整體股票投資的名義收益率,是

10,2%:英國長期債券、短期國債分別只有5,4%和5,1%的名義收益率。這項調查中12個國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亞7,6%、美國6,9%、加拿大6,4%。殿后的四個國家,雖然在20世紀曾大起大落飽受摧殘,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過其他工具,德國達到4,4%、日本4,2%、法國4%、意大利2,7%。這些數字看起來很平常,但是,把它們變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長期復利。

當年歐洲金融的統治者羅思柴爾德曾說過,“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跡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奇跡是復利。”如果你今年才25歲,一分錢也沒有,但是,在看我這篇文章的讀者,一般來說,只要稍微省點兒,每年存個1,8萬元,也就是每月存個1500元,應該不算太難,第一年存1,8萬,第二年再存1,8萬,第三年再存1,8萬……如此堅持不懈,存下來的錢全都用于投資。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歲時)將擁有187萬元,35年后(60歲時)將擁有492萬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歲將擁有878萬元,60歲將擁有5482萬元。你退休時就不用擔心養老金的不足了。

張志雄主編的《價值》雜志最近有篇文章,一個署名丁當的作者算了筆賬,1萬元錢,30年算一代人,每年6%的回報,十代人之后(300年后)變成3900億元。假如明朝末年的時候,你有一位曾祖爺爺存了1兩銀子,按照每年5%的回報率計算,現值是390億元。

第4篇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顯示,按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排名,2009年收益率低于20%的4只基金分別是寶盈鴻利收益、銀河收益、申萬巴黎盛利配置、天治財富增長,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分別為9.37% 、9.71%、11%、18%,緊隨之后的是華富策略精選,剛剛邁過20%大關,為21.07%。

為何這5只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低?《投資者報》研究發現,倉位限制并不構成這些基金失利的借口,如華富策略精選基金的股票倉位可高至80%,寶盈鴻利收益可高至75%,天治財富混合增長可高至70%等,它們在2009年折戟的共性是倉位增減把握不好、擇時擇股技巧不佳。

倉位大起落卻錯踏時點

從2009年倉位變化上看,寶盈鴻利收益可謂大起大落。

2008年一路下探的大熊市讓該基金將股票倉位減至年底的2.51%,然而經過2009年一季度的反彈,該基金倉位仍只有3.99%,全部股票池中只有2只股票――冠農股份和鹽湖鉀肥。和2008年年報相比,只增加了鹽湖鉀肥。

在2009年的一季報中,該基金經理陸萬山承認,“報告期內的操作策略偏向保守,在市場沖高過程中積極減持倉位,以鎖定部分收益。因此,收益率欠理想。”陸萬山同時表示,二季度將修正偏保守的操作傾向,采取較進取的操作策略。

這使其2009年二季度末股票倉位大幅高至73.67%,接近契約規定的75%上限。不幸的是,8月份A股調整讓該基金損失嚴重:8月3日至8月31日市場下跌中,該基金凈值下跌20%,同期偏股型基金凈值平均僅下跌15%。陸萬山肯定被市場調整嚇壞了,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倉位大幅降至38.58%,又錯過10月份市場反彈機會。在三季報中,陸萬山沒有對業績滑落作解釋,只表示對四季度行情相對樂觀,“要逐步將倉位重新提升至上限。”

不過即便四季度增倉,也回天乏力,該基金全年收益只有9.37%,排名墊底。對此結果,寶盈基金公司不愿多談,對《投資者報》記者的采訪問題保持了沉默。

和寶盈鴻利收益一樣,天治財富增長在2009年一季度的倉位只有2.35%,全部股票只有3只――一致藥業、海油工程、民生銀行;二季度其倉位提升至51.34%。這意味著,該基金并沒有抓住一季度的大好行情;三季度基金倉位升至64.39%,但8月份的A股調整讓該基金損失不小。天治財富增長全年只取得18%的收益。

前三季偏低倉位運行

也許是因為2008年的大熊市,讓申萬巴黎盛利強化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深深恐懼,2009年前三季,這只基金的股票倉位都沒有超過30%。

2009年一季度,該基金倉位為12.99%,二季度為25.15%,三季度為16.01%, 2009年前三季都在偏低倉位運行,顯然對基金凈值增長不利。

申萬巴黎基金公司對此回答《投資者報》提問時稱,這只基金的投資特點是以極低的風險投資債市獲取穩定收益,并在嚴格控制風險前提下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以獲取較高收益。“在確定熊市的情況下,可以將股票倉位降至0,而牛市時,在沒有十足把握獲取絕對收益時,也必須留足一定的‘安全墊’空間,因此,實際操作中倉位緊貼上限的時間并不多。”

申萬巴黎基金經理張維維在回顧該基金前三季度的操作時,曾對基金凈值增長慢做了一番解釋:“年初基金保持謹慎,股票倉位不高,三季度提高了有色和化工板塊的配置,但在股指發生較大幅度調整的背景下,沒有大幅、堅決地調整從而導致了凈值的損失。”

《投資者報》記者發現,申萬巴黎強化配置的業績基準非常低,目標是只爭取超越同期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收益。這或許可以解釋該基金為何在允許45%的股票倉位范圍下依然如此保守操作。

申萬巴黎基金公司給記者的采訪回復中也提及:“此款產品要盡可能保護投資本金安全,并在可分紅的情況下,爭取定期分紅。”

一錯再錯頻頻致歉

華富策略是2008年年底成立的一只基金,倉位可高至80%,業績基準也不低――滬深300 指數×60%+上證國債指數×40%,不過,一年下來,該基金收益率只有21.07%。兩位基金經理鞠柏輝、季雷在2009年前三季的季報中,頻頻為欠佳的投資成績道歉。

2009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倉位只有22.96%,兩位基金經理對此承認,“由于對市場行情發展估計不足,本基金錯過了幾次好的建倉時點,沒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投資收益。”

二季度,其倉位一舉提升至76.6%,接近契約上限,但業績表現卻不令人滿意――報告期內基金凈值增長率只有8.74%,同期業績比較基準上漲高達40.35%。對此,基金經理表示,市場是震蕩上行態勢且行業及風格輪動較快,建倉時點和品種較難把握。“本基金上半年投資策略較為謹慎,提升倉位不夠及時,品種選擇也以估值低具備潛力為主,所以整體業績表現滯后。”

三季度該基金倉位為66.48%,基金凈值減少3.14%,基金經理于是繼續致歉:“未能在最開始的時機進行減倉和組合防御切換,雖然在后期反彈和探底過程中盡量控制風險,調整好倉位和組合結構,但仍造成了一定的凈值損失。”

第5篇

時下,在網絡間流傳著這樣兩個案例。其一,四川成都投資者張先生,炒權證兩天賬面虧損40萬元。其二,一個寶鋼權證“弄潮兒”與寶鋼權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品嘗舒暢的盈利,總體盤算下來,炒作權證的總盈利接近40%。

在權證的漲跌起伏中,讓“行走江湖”多年的老股民遭遇“滑鐵盧”,也讓一些幸運者炒得不亦樂乎。有人說這是一個新的合法賭場,而作為衍生工具的認股權證天生就是一種“賭博工具”。因為買賣權證是一個零和游戲,每一個參與者的獲利都來自另一個參與者的虧損,而不像股票可以通過分享企業經營而成就雙贏局面。

對于投資者而言,權證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活躍市場,提供市場投資機會以及對沖保值的手段。同時也為敢于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提供了以小博大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機會:權證價格波動數倍于標的股票的價格波動,T+0制度可以在一天之內反復進行差價博弈。即使風格保守的投資者,也可以少量利用權證博取較大的收益,比如利用90%左右的資金購買債券等低風險品種,用10%的資金購買權證,構建“下能保底、上不封頂的投資組合”。投資技巧比較高的投資者,也可以在標的股票和權證之間進行對沖保值。而權證中的認沽權證則相當于提供了做空功能,可以使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獲利。

不過,權證的高風險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錢經》提示,投資者在進行權證投資時,除了應關注其高收益的特性外,更應關注伴隨而來的高風險。

價格波動風險。權證的杠桿是把雙刃劍,高杠桿效應體現在投資者在進行權證投資時,只要支付小額的權利金,即可獲得與標的資產同樣的收益率,但是權證的杠桿性也意味著權證的波動幅度比較大時,投資者受到的損失率也很大。特別是當權證的價格走勢背離理論價格時,可能出現權證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比如T-1日權證的收盤價是2元,標的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T日,標的股票跌至9元,如果權證也跌停,按規定,T日權證的跌停價格為2-(10-9)×125%=0.75元,一天之內權證下跌62.5%。當然,標的證券上漲,權證也有相同的效應。一般而言,權證發行之初,由于市場因素,權證的價格可能偏離理論價格很多,但隨著到期日的臨近,權證的價格會逐漸向理論價格或內在價值靠近。

《錢經》提示:由于采用T+0交易方式,權證可以一天內換手幾次,在股票投資的技術分析知識中的一些經驗將不再適用。權證價格變化劇烈,大部分參與權證的資金都是超短線操作,所以,投資者必須及時果斷應對。

時限性風險。權證的風險還體現在它的有限期限上,持有者應及時在到期日或此之前對權證行權,權證到期且沒有執行價值而失效,此時持有人的全部損失就是購買權證時支付的價款。特別是對于歐式權證而言,只有到期日才能行權,因此,權證的持有者如果到期不能行權,則權證的價值將為零。

《錢經》提示:不要像投資股票一樣投資權證。不少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習慣在套牢之后不再操作或不斷補倉。這種操作策略在權證投資中是十分忌諱的。因為股票只要不退市,總有其價值,但權證具有時效性,到期以后就自動退市,不具備行權價值的權證在到期之后將變成廢紙一張。權證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流逝。權證有一定的存續期,隨著時間的流逝,權證的價值也會逐漸消減,而且越臨近到期,時間價值耗損越快。

履約風險。權證實質是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存在權證發行人違約的風險。即指權證發行人不能按照契約規定支付行使價值款或標的資產,從而導致權證持有人投資損失,發行人的履約風險又稱為發行人的信用風險。因此,一般通過設定發行人資格門檻來進行控制風險。目前設計的權證方案,對發行人的履約安排了充分的擔保,違約風險較低。

《錢經》提示:在發達國家,權證產品復雜且多樣,不同發行人的資信等級不同,采用的避險策略也有差異,風險程度也不一樣,發行人在持有人行權時不能給付足夠的證券或現金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

實際上,對于投資者而言,權證應主要作為避險的工具而不是投機的工具。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權證的非線性收益特征,構造自身的投資組合并進行風險管理。如利用固定收益品種和權證進行組合投資來構造保本型投資組合;利用股票的做多特性和認沽權證的做空特性來鎖定已獲得的收益。如果投資者預期標的證券的波動幅度較大,還可以同時考慮買進認沽權證和認股權證。作為中小投資者,在投資權證時一定要弄清權證投資的要點,是十分必要的。

權證種類

歐式權證:指權證持有人只能在到期日當天,才能買進或賣出標的資產的履約要求。歐式權證的定價模型是期權定價公式。寶鋼股份、長江電力、鞍鋼新軋為歐式認購權證,新鋼釩為歐式認沽權證。

美式權證:指權證持有人在到期日前,可以隨時提出履約要求以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量的標的資產。美式權證的定價公式是二項樹杈模型。白云機場為美式認沽權證。

第6篇

一、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的關系

股市的整體態勢是以股票指數來詮釋的,股指期貨則是對股市整體態勢的預期。它集合了影響現貨市場的各種因素和對影響因素的預期、現貨市場股指價格和成交量、投資者心理和行為等重要信息,連同期貨市場交易動向,形成新的價格。在理論上,這個新價格是股票現貨的預期未來價格,它既是以現貨標的股指為基礎,也是對現貨的指導。因此,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市場之間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

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之間的關系互為基礎,相輔相成。成熟的現貨市場是發展股指期貨的先決條件,而股票指數是股票的衍生物。股指期貨價格總是以自己標的物的現貨價格為基礎的,不可能出現與股指現貨價格完全脫節的情況:在股指期貨價格高于股指現貨價格的正向市場上,股指期貨價格最終會下降到股指現貨價格的水平;或者,股指現貨價格最終會上升到股指期貨價格的水平,它們之間存在著長期聯動的關系。

在正向市場上,如果股指現貨價格下降,股指期貨價格也下降,而且因為股指期貨價格原本比股指現貨價格高,所以降幅更大,直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收斂一致。同樣,在正向市場上,如果股票現貨價格上升,股指期貨價格也上升,但升幅小于現貨價格,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合二為一。

在反向市場上,由于人們對股票現貨商品的需求過于迫切,股票現貨價格再高也在所不惜,從而造成股票現貨價格劇升。購買者愿意承擔、吸收全部持有成本,隨著時間的推進,股指現貨價格與股指期貨價格如同在正向市場上一樣,會逐步接近趨同,到交割月份收斂一致。

總之,因為股指期貨價格是未來某一時間上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流逝,股指期貨合約的到期,股指期貨價格就會趨向于股指現貨交割價格。如果臨近合約到期時,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出現超過交易成本的價差時,交易者必然會抓住機會進行套利交易,使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漸趨一致。

二、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積極影響

股指期貨是現今各國證券市場中資產管理與投資組合中應用廣泛、具有活力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證券組合投資可以有效地化解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而對于導致股市齊漲齊跌的系統性風險,需要在資產配置中加入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來有效規避。股指期貨的引入將大大改善股票市場配置風險的能力,豐富投資者的操作策略。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不同產品配置,深化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

(一)股指期貨交易可以活躍市場,擴大交易量。股指期貨和現貨交易量呈雙向推動態勢。

首先,股指期貨的推出會增強投資者更廣泛參與股票現貨市場的信心。各種閑散資金、機構資金不僅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這個市場,而且還會從戰略上考慮在這個市場配套長期投資。因此,推出股指期貨,是做大股票現貨市場規模、增加市場流動性的根本保證。指數期貨操作具有相當程度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中小投資者在此領域明顯處于弱勢。機構投資者將攜其專業技術人才優勢、設備和信息優勢,通過強大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交易操作技巧,充分利用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與相關標的資產搭配進行操作,從而分散風險,兼或提高收益。同時,海外資金也因為有了避險以改變組合風險配置的工具,增加了投資中國市場的興趣,更愿意將資金投入中國股票市場。

其次,推出股指期貨最終會有利于股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長期平衡協同發展。由于股指期貨在操作上有高杠桿特性,并具有不同于傳統股票投資的特殊風險報酬模式,將既能夠吸引傳統股票投資者進行避險性投資,也可以吸引高風險偏好屬性的投資者進行套利性投機。因此,一方面將促使傳統股票投資者進行資金配置的調整,調出部分資金進行風險配置,減少傳統股票的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將吸引場外投機資金進入,從而形成場內資金與場外資金、投資者與投機者在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等產品上資金的重新配置。

再次,股指期貨的操作增加了做空機制,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方式,給投資者提供了熊市和牛市均能盈利的機會。這無疑有利于激發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從而活躍股票市場,尤其在股市低迷時期這種作用更為明顯。我國現行的《證券法》不允許股票做空,如果投資者想要在股指飆升的時候賣出,再等到股指回落的時候買入,賺取賣空的收益,在股票現貨市場是不能夠做到的。有了股指期貨這一反向的操作工具,投資者就可在股市現貨市場大膽投資,既可以買多又可以做空。即使在股市低迷時,投資者也可大膽進入市場,從而對現貨市場的擴容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

(二)股指期貨改變了傳統股票交易的思維方式,滿足投資者規避市場風險的需要。市場上除了原有的那些交易動機外,還多了避險、套利的交易動機。股指期貨的重要功能是套期保值,投資者可以賣出股指期貨對沖目前持有現貨組合的系統風險,或買入期貨合約為未來構建的組合保值。股指期貨的這種特點將改變目前資產管理的策略和模式,證券資產將不僅要考慮現貨市場的已有品種,還需要留出一定的資金頭寸,根據風險收益目標在現貨和期貨之間作恰當的資產配置,實現特定的投資目標。資產組合將出現差異化、個性化,投資者可選擇余地將極大地拓寬,思維方式就更復雜。股指期貨上市后,市場有了規避風險的工具,各類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就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組合風險收益,滿足不同資金的需要,市場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將能夠容納各類機構投資者。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和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一工具對沖風險,實現符合其資金性質的風險收益配比。這將有力地吸引這三類資金的進入,機構投資者的種類將呈現多樣性。

(三)指數成分股票將成為市場追捧。在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前后,其標的指數的成分股日益受到市場的關注。特別是成分股中的超大藍籌股的戰略性作用將得到提升,這種戰略性的提升也必將帶來相應的市場溢價。成分股的戰略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成分股當中的超大藍籌股對市場指數運行趨勢和程度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其漲跌直接影響滬深300指數,進而可能左右股指期貨的趨勢,吸引投資者的關注;第二,現貨市場機構投資者日益發展,加大成分股的稀缺性,從而形成資源稀缺性溢價,推動成分股價格的上漲;第三,成分股是打通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戰略籌碼,不管是股指期貨的套利者還是套期保值者,都將從持有成分股中受益。

(四)股指期貨的推出會對行業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行業中公司的業績往往存在同向性,市場也經常表現出較強的板塊效應。因此,未來的市場很可能經常出現某只成分股的上漲,帶動整個行業個股普遍上漲,從而推動整個指數上漲。而對于在成分股中占比很小的行業,即使其板塊效應顯現,也可能很難對指數產生較大的影響。也正因為這種效應的存在,會促使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對指數影響力更大的行業中去,從而獲取對指數的同向影響性。

(五)增強國民經濟“晴雨表”作用。股指期貨行情通常會領先于股票大盤,股指期貨的價格變化恰恰是對股票現貨遠期市場波動的反映,股指期貨對宏觀經濟等各種新信息的敏感度高于現貨市場,它可以通過市場的聯動作用,加快股票市場對宏觀經濟的反應速度,引導股市走勢,以GDP/PPI為基礎,可以對指數波動提供合理的定價,長期來看這有助于提高現貨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歷史證明股指與GDP密切正相關,而長期以來我國股市運行不僅不反映GDP的增長真實情況,反而成為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的“倒像”。這種情況勢必影響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不利于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和證券市場自身成長。引入股指期貨交易后,市場參與者集國內外宏觀政治、經濟、社會等信息而產生的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期,將集中反映于股指,通過公開競價交易等制度,形成一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市場價格,然后通過指數套利和心理預期迅速利用現貨市場,從而大大縮短宏觀經濟和股票現貨市場走勢之間的時滯,增強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提高現貨市場價格發現、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的效率,促進股票市場發展。

三、推出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負面影響

股票現貨、期貨市場相互補充,共同發展,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但由于股指期貨的交易對象是人為設立的股票價格指數,本身帶有一定虛擬性,現有本土機構投資者普遍不具有股指期貨的對沖交易經驗,再加上監管經驗缺失,就可能給現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的破壞力,進而影響股票現貨市場的正常發展。

(一)可能造成股票現貨市場價格劇烈波動。我國股票市場是個新興市場,市場效率不及發達國家市場,價格波動非常頻繁且幅度偏大,以現貨市場價格為基礎的股指期貨的助漲助跌作用,反作用于現貨市場,可能導致價格頻繁乃至異常波動,從而產生較大風險。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這種以小搏大的高杠桿效應,吸引了眾多投機者的加入,放大了本來就存在的價格波動風險。由于這種大量存在的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會減少股票價格中包含的信息,從而增加股票現貨市場的波動性。

(二)短期內可能導致股票現貨市場的資金分流。由于股指期貨相對于股票現貨交易而言,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證金比例低、杠桿倍數高等優點,短期內,股指期貨與現貨股票常在某種程度上存在替代效應,股指期貨上市初期可能會對現貨市場產生資金排擠效應,尤其是重視指數、偏愛高風險投資的投機者。鑒于權證的交易量能夠在很短時間占據整個股票市場交易量的半壁江山,可以大膽地預測,股指期貨的交易量將很快是股票交易量的幾倍。但這種影響只是短期的和局部的。就長期而言,二者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互補作用。由于股價指數期貨提供了避險途徑,投資者在市場風險能夠掌控的情況下,投資股市意愿也會增加。

(三)可能產生市場操縱、不公平交易等違法行為。由于我國股市沒有信用交易,在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投機者受利益驅使,極易利用自身的實力、地位等優勢,以犧牲中小投資者利益為代價,利用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的聯動效應,進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活動。這種行為既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扭曲了價格,影響了發現價格功能的實現,還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損害其他交易者的正當利益。

總之,對于股指期貨可能產生的種種負面影響,我們都必須正視和及早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使其可能產生的這些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如何讓股指期貨發揮應有作用

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貨本身是一種“中性”的產品,既能成為投資者規避風險的手段,也可能成為投機者操縱市場的工具。如何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關鍵問題在于市場監管、風險管理、期指合約的合理設計和投資者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一)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了適應期貨市場發展的新形勢,期貨監管應全面推廣以凈資本監管指標體系為核心的期貨公司財務安全監管,實施投資者保證金安全監控系統,把市場交易變化和保證金水平增減同時納入監控視野。并且要盡快推動《期貨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出臺,同時確保各種法規之間相互協調,涵蓋內容廣泛,以促進市場誠信體系的建設和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

(二)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是股指期貨安全運行的保證。風險管理可分為宏觀市場風險管理和微觀市場主體風險管理。其中作為交易的直接管理者和風險承擔者,交易所風險管理成為整個風險管理的核心。交易所清算會員除了要滿足一定的資本金要求外,還應建立多層次清算結構,以控制會員違約風險。

(三)設計科學合理的股指期貨合約。國際上比較成功的股指期貨標的具有六大特性:指數為成分指數,指數組合容易跟蹤復制;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強,對市場的覆蓋要達到一定比例;指數要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保障指數復制和套期保值效率;指數編制方法透明,選樣指標簡單可行,便于市場的預期和跟蹤;指數樣本股相對穩定,降低指數跟蹤和套期保值成本;指數不易縱。被選定為首個股指期貨合約標的的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只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數。從它與上證綜指最近一年走勢比較來看,除了抗操縱性強,它的市場代表性也很強,與大盤的相關度高,走勢趨于一致。

(四)加強股指期貨宣傳,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目前,股指期貨作為新生事物,廣大投資者并不十分了解,加之我國投資者理性投資意識不強,短線投機之風仍盛行,這種市場投資理念有可能慣性地帶到股指期貨市場,不僅可能使股指期貨價格劇烈波動影響現貨價格,而且可能影響現貨投資者的心理,導致現貨市場動蕩。因此,一方面要堅持深入持續的風險教育,使投資者和管理者都能分散規避市場風險;另一方面是各項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必須嚴格和細化,從制度上對投機者加以制衡。

第7篇

回望即將過去的2009年,不論是宏觀經濟,還是股市、樓市和個人理財領域。都可以說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從低谷到高點,從擔憂到興奮,人人都有如坐過山車般的感受。2009年真的有點復雜。

展望未來,2010年的理財之路應怎么走,我們又開始了新的思考與探索。

緊跟政策順勢而為

“穩增長、調結構、促消費”。200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定下了主基調。

對我們普通民眾而言,想要走好自己的理財之路,首先要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傳達的精神。因為中央的宏觀政策走向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來年的經濟形勢,甚至可以說有比較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九字經”。你若能念好這本經。2010年的理財之路就會走得順暢和輕松些。

保增長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表示。2010年中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的政策對股市、樓市和實業投資都是有正面影響的。

調結構要調整經濟發展的結構,各種宏觀經濟政策不會一刀切,而是有“保”有“壓”。對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可能會有所限制,而對于能促進內需的行業,以及節能減排、低碳經濟、新能源等行業則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我們來年在股市投資、創業取向等方面,就要認清這種形勢,順勢而為,最好能充分享受政策給予的優惠,對于政策限制的行業則要避開。

促消費這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手段。2010年。為了鼓勵居民消費的各項政策,對汽車、家電等物品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還將延續,對居民自住購房上也會有一定的政策傾斜。消費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優惠,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當然,除了關注國內的政策導向外。還要適當關注一下國際上的經濟形勢發展動態,以及美元、黃金、石油等品種的走向,畢竟現在已是“地球村”,全球經濟關聯度越來越高了。

關注低碳、世博兩大主題

《后天》、《2012》的接踵而至,讓人們疑惑地球是否就快進入末日了。如今,人類不僅要發展經濟,也要拯救地球。

在這個年末,最令人關注的地方還有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此舉行。關注人類,保護環境,我們不愿意看到馬爾代夫即將被淹沒,不愿意看到巴西的熱帶雨林面積不斷減少,更不愿看到南極冰山已經漂移至澳大利亞。在令世界不斷溫室化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是罪魁禍首。各國元首齊聚哥本哈根。就是為了減少碳排放。

伴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各國對于環保行業特別是清潔能源紛紛加大了政策優惠力度,中國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在2010年的股票投資中,也可能重點關注一下低碳行業,比如核電、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建筑節能、工業節能等低碳行業的上市公司。選擇估值較低的低碳企業,關注國家對于這些行業的實際優惠,投資獲益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在2010年的股票投資、實業投資和消費中,我們還可以重點關注“世博”概念。雖然在這兩年,“世博”概念相關的股票已經被炒作了好幾次,但世博會畢竟是一個很強的主題性投資機會。它對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世博會的籌辦階段、舉辦階段和后續階段,不同的公司受益程度是不同的,為此2010年可以重點選擇與世博會相關的吃、喝、住、行、玩樂及配套物流公司的股票,比如上海本地交通運輸類公司、上海本地商業股包括餐飲、食品和會展等等。

如果你想在2010年做點生意,不論大小,當然現在就要準備起來了。而且最好是能與世博會掛上鉤的。

摸清各類投資工具的走向

除了上述兩點,本刊數位記者還特別針對2010年的宏觀經濟環境、股市、樓市、黃金和消費領域,采訪了各路專家學者,并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經驗,給廣大讀者朋友們分析了2010年各類投資工具和品種可能會有的走向和趨勢,幫助大家把握相關的技巧。

宏觀方面,2010年,政府可能不會允許預算赤字擴大的速度超過總體GDP的增速,因此財政刺激政策的推動作用相比2009年將有所下降。最不確定的因素在于何時加息,2010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率會有多高。

股市方面,眾多機構對2010年的預測高度一致,都認為明年的走勢將震蕩向上走出N型,上證指數預測區間集中于2800點-4500點,但究竟什么時候走到高點。什么時候走到低點,仍需要觀察當時的情況才能做出決定。因此,投資者不妨抱著隨機應變的態度做好波段操作。

房產方面,2010年也將出現“有保有壓”的局面。白住購房消費,仍將會受到政策的傾斜。另一方面,會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加大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同時,隨著中央城鎮化戰略的提出,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將孕育出不小的機會。

黃金方面,黃金投資專家與分析師對2010年黃金價格的觀點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目的的投資者應當根據自己的節奏來進行投資。對于短線波段的投資者來說,重在短期擇時。如果是出于資產配置的目的購置黃金,投資者更注重的應當是黃金在投資中的占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可以長期持有。

消費方面,降低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家電下鄉等政策,絕大部分都將在2010年繼續實施,不少內容還將繼續深化,優惠幅度也有所增加。對于老百姓來說,2010年依然是個值得花錢的年份。

制訂理財目標的重要性

話說2010年的理財之路。不僅需要了解國家政策、尋找到各種投資機會。我們還要強調一下制訂理財目標的重要性。因為投資理財不是孤立的一件事。必定要與整個家庭、個人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理財只是一種手段和途徑,真正的目標是人生之路。

如同出海要有一個目的地一樣,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家庭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理財理的是資產,規劃的是生活。而如何生活,從大的層面說,它決定于你抱有什么樣的生活目的和人生觀,從小的方面說。它受制于家庭結構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反過來也影響到你的成就感、幸福感,影響到家庭成員未來的發展。所以從你所追求的生活和人生目的出發,在現有的家庭結構基礎和條件上,盡可能多地考慮確定和不確定因素,對未來生活做策略性的總體安排,就是一個理財目標明確的過程,我們把它叫做理財規劃。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請理財師為自己量身打造這樣的理財規劃。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做這樣的安排,而且最好應該落實到紙面上。

第8篇

問:您是如何進入投資領域的?誰對您影響最深?

羅杰斯:上世紀70年代末,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 New York Corporation)的金融和信貸分析師。在投資方面,我深受哈佛商學院的三位教授比爾?弗魯漢(Bill Fruhan)、諾曼?巴什扎克(Norman Bartczak)和杰伊?萊特(Jay Light)的影響。還有大衛?德雷曼(David Dreman),他在30多年前寫了幾本關于逆向投資的書。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觀點――“用5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東西”很有意義。我早年在普信集團時,曾密切關注過約翰?奈夫(John Neff),這位溫莎基金(Windsor Fund)的傳奇人物,他的投資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了我。

問:如果資金較少,您會關注哪些方面的投資?怎么去估值并進行盈利預測呢?對沖投資組合方面,您有什么建議?

羅杰斯:本質上講,雖然對流動性要求不高,但要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少量資金投資面臨的挑戰和大資金是一樣的。投資者須關注交易成本并多思考稅后的情況。我遵循的基本方法就是投資失寵的好公司。我用了很多的估值技巧來確定估值異常的股票,而我一直對盈利好、現金流和分紅誘人,并處在歷史低位的公司感興趣。我是一個逆向投資者,一直牢記著巴菲特的那句忠告:“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在對沖投資組合的風險方面,想一直跟對市場的節奏很難,我經常的做法是,關注好公司的價格。如果一只股票的估值已不可能再往上漲了,那就做對沖。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一些投資者買入看漲期權(Covered Call Writing),這樣可以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并增加收入。也可以買入看跌期權,以降低下跌風險。我認為,個人投資者最好的辦法是多元化投資以降低風險。

問:如果管理一只獨立的對沖基金,您會如何控制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呢?能否分享一下您對未來5到10年的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以及如何據此來構建投資組合?

羅杰斯:投資者所面臨的最后挑戰就是評估市場狀況和市場風險水平。我比較了不同資產類別的預期回報,并根據以往豐富的經驗來判斷其相對價值。在當今世界上,固定收益證券的預期回報率在3%以內,現金的預期回報在1%以內,股票的預期回報為6%-9%。每個投資者都需要自己判斷,為了獲得高收益,甘冒股票投資的巨大風險是否值得。

經過五年的增長,現在市場上便宜貨已經很少了。雖然市場整體估值合理,但投資者應避開投資過旺的領域,如生物技術和傳媒。在我看來,這些領域類似于1999年和2000年的狀況。

未來五到十年,肯定會有很好的發展,但可能會有一兩個溫和的修正期,很有可能還有一次熊市。與此同時,估值普遍合理,全球央行都實行寬松模式,全球經濟適度增長是有可能的。

問:您的基金儲備是多少現金?您是愿意持有穩定的現金儲備,還是傾向于在市場變得昂貴時不斷地變現?另外,您目前的個人資產配置是怎樣的?

羅杰斯:目前,現金儲備占基金的比重約為7%,一年前是3%-4%。今天有吸引力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市盈率有些高,有更多的股票適合賣出而不是買入。就我個人資產配置而言,我沒有遵照多元化配置原則,因為我80%的資產凈值是普信集團的股票,10%是現金和固定收益類基金,剩下的10%投向普信股票類基金,包括股權收入基金。

問:當您考慮在現有的投資組合中再增加一只股票時,您怎么平衡其股價表現和股息狀況?

羅杰斯:當做一個新的投資時,我們不僅看資本增值,還會看有吸引力的并不斷增長的股息。簡單來說,股權投資的總回報率接近股息率加上公司增長的速度。長期來看,股息對投資總回報的貢獻顯著些。我們組合的115只股票,約110只都派付股息。談到股息收益率最高的股票,我們的經驗是,具有高收益率的公司往往最終會削減它們的股息,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對股息收益率最高的股票心存懷疑。

問:能否講講您的賣出紀律?

羅杰斯:我主要關注以下方面:股價已經高于平均市盈率水平,以及股息收益率已經下降,公司看起來已不會再便宜了。

投資組合周轉率越小為好;低周轉率可以省錢。當投資一家公司時,至少要持有幾年時間。倉位配置方面,我們的投資組合現在有115只股票,核心持股占投資組合資產的1%-3%。約有20只股票,要么準備加倉,要么就是倉位已經很少還沒有賣完。

問:由于一些結構性限制因素,哪些市場是低效的?

羅杰斯:雖然許多人認為美國和發達市場相對來說更為有效,但是,投資者在對公司進行估值時,會出現估值過高或者過低情況。投資者傾向對成長型及發展方向確定的公司支付溢價,而回避有爭議的和發展模式不穩定的公司。很多的行為模式助長了市場低效。很多投資者都是短期投資,如果你有長遠的眼光,與其他投資者相比,你的收益就會大相徑庭。

美國以外的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市場的某些領域,如高收益債券領域等都存在低效的狀況。市政債券市場也有投資者可以利用的低效領域。

問:AT&T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好像比電纜股票便宜得多,你覺得這個有保障嗎?通用電氣分拆如何改善其PE?有沒有什么目標?未來幾年大市值銀行股如富國銀行(WFC)、美國銀行(BAC),或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等,合理的市凈率是多少?專注于10到20只股票的投資者在股票風險認知上是否過于自負?

羅杰斯:AT&T公司發展速度已經有點落后了,我認為5.2%的股息收益率很安全,你可以把AT&T公司看作是固定收益型股票的代表。現在以12-13倍市盈率交易,實際上是打折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該公司的盈利只是適度增長。總之,AT&T會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及適度的股息增長收益。

通用電氣公司計劃分拆其部分金融服務業務很可能會提升其市盈率,因為金融服務公司的市盈率比工業企業要低。2013年GE公司股票表現還是很不錯,但2014年相對落后,現在估值相對合理。

至于上述三家銀行,最有可能上漲的是美國銀行,現在其股票以低于資產凈值的價格交易。富國銀行和美國合眾銀行已上漲一段時間了,現在股價已經高于資產凈值。因此中期來看,美國銀行應該會比這兩家銀行上漲的空間更大一些。

我佩服只持有10-20只股票的投資者,因為他們有堅強的信念。我管理的普信股權收入基金以多元化的方式投資。這兩種方法,只要能為投資組合經理所用,都是可行的。如果投資者自認為知道一只股票的所有風險,其實是自欺欺人,無論是10只股票的投資組合還是幾百只股票都是如此。

問:過去幾個月中,黃金價格跌宕起伏,您更喜歡哪些采礦公司?

第9篇

他們愿意去玩投資的“心跳”游戲,不止一場,甚至是每一天,早已成為習慣。

他們似乎更洞察人性……

因為在經歷過大大小小與風險、市場較量的掙扎中,他們越發了解自己的弱點和痛處。

他們過著看似“無束縛而自在”的生活……

但每個人在這樣生活的背后都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規則和哲學。

他們就是那些藏匿在朝九晚五喧嚷人群中的“全職投資”者,

我們一不小心,打翻了他們心中的五味瓶,發現生活果然是如人飲水。

有人會問,為什么我們需要一份工作?這自然是為了賺錢和滿足養家糊口的基本需要。而“投資”本身就是賺錢的直接途徑之一,你有沒有考慮過將它也當成一份工作來做呢?“投資”不再是附屬于生活的一種理財行為,你完全可以將每天的8小時貢獻給它。全職投資者大概也是“因此而生”吧。

以投資為工作的人們,基本以兩種形式存在。第一種是個人的形式,這可能最符合大家的想象,一個人單獨在家里,每天面對著電腦進行各種技術分析和完成投資交易。實際上這種形式的人并不算太多,它需要個人有很高的專業素養和投資經驗。第二種是集體的形式,幾個或者更多的全職投資人組成自己的“集體”,在這個集體里面大家互相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因為投資市場也需要投資者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強調溝通和合作,所以,這種形式更加常見。例如,網絡上各種聊天群體,或者各種投資俱樂部……全職投資者最愛出沒的地點主要集中在自己家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大戶室或者是那些有便利上網條件的地方。

通過采訪調查發現,全職投資者普遍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是指對金融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同時有比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心理素質都不錯,因為投資領域對人性的考驗是非常殘酷的,控制不了人性的弱點往往容易造成投資失敗。在邁入全職投資行列之前,他們一般已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濟實力,做投資首先要有“原始積累”。

目前全職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期貨、股票和外匯。其中做期貨和外匯者比較多,股票市場因為近年行情不景氣,所以,大部分人只做階段性投資。

“全職投資”一般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積累時期,首先要獲得進行投資的基本資金。第二階段:初步涉水時期,在這期間,一方面不斷學習和積累投資經驗;另一方面要保證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目的是為了在投資時能擁有更平靜的心態,這將降低投資失敗所帶來的風險。第三階段:進階時期,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和資金積累。這時可以考慮將手中不超過30%的流動資金用于投資,其他資金按照個人理財的需求分散到不同的金融領域。

痛并快樂著

被訪人:劉偉賢 40歲 “全職投資”時間:10年

投資領域:期貨

在一般人眼里,期貨市場是高風險的投機樂園,沒有十足的把握和視死如歸的勇氣,誰也不愿意去涉足。但劉偉賢在這個市場闖蕩的十年間,雖有失敗和挫折,但他始終樂于游歷其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期貨市場中痛并快樂著,這是自己所選擇的人生。

沒想到今天選擇這種“動蕩”生活的劉偉賢,十年前曾任職于政府部門,捧著人人羨慕的“鐵飯碗”。1994年,正是一波“下海”經商的熱潮,劉偉賢性格里的不安分因子開始作祟,竟然扔下了“鐵飯碗”和一幫哥兒們搞起了自己的公司開始創業。回憶當時,劉偉賢承認自己是一時沖動,但是也因此開始與期貨結緣。

創業成功的幾率本來就低,劉偉賢那年所搞的公司很快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在他萬分著急尋求出路的時候,碰上了從事期貨經紀的一位老同學,這位老同學給他講述了不少期貨市場驚心動魄的投資場面。劉偉賢聽了之后,大為心動,本來他大學念的就是經濟,對金融投資一直非常感興趣,而且在那個時候,為了挽回自己失敗的投資,想“博一博”的念頭不斷涌現。于是,劉偉賢開始了自己第一筆的期貨投資,沒想到一做就是十年。

劉偉賢覺得:在自己十年的投資中,無論是成功抑或失敗的交易都會讓他印象深刻。記住成功的同時不能忘卻失敗。劉偉賢回憶起剛做期貨時難忘的經歷:“1994年,我趕上了一波國際咖啡的上漲行情,這是幾十年難遇的機會啊,竟然被我趕上了。只能感嘆是運氣幫了我大忙。不過,隨后我就面臨了第一次的失敗,沒過幾個月,我在做多深圳鋁的交易里栽了跟頭(當時期貨還在深圳交易所進行交易)。虧得非常厲害,10多萬元的資金只剩下2000元左右了。”經歷過這一起一落之后,劉偉賢感受到了期貨市場對人性的歷練,在這個投資風險和收益被10倍放大的市場中,人性的弱點也隨之被放大。做到今天,他覺得投資期貨除了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巧以外,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穩定心態也相當關鍵。

買賣期貨雖然表面上只是一種投資行為,但實際更多的卻是對人性的考驗。在自己十年的全職期貨投資生涯里,劉偉賢曾經也有過想退出的時候。1996年,劉偉賢在做空大豆的一筆交易中虧損了30%。這看似不是什么嚴重失誤。但當時,他認為自己在做了兩年多交易以后,本應該對市場已有一定把握了,可這筆交易卻顛覆了劉偉賢的認知。他開始懷疑自己對市場了解是否足夠,自信心倍受打擊,萌生了退意。幸虧在朋友的鼓勵下他才沒有放棄。

兩年之后,又一個打擊讓劉偉賢幾乎離開了期貨市場。做了四年的投資,應該說是老人了,但那次交易劉偉賢卻犯了致命的錯誤。“在一筆綠豆交易里,本來已經做好了投資決定,我卻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了原定的交易計劃,最終導致了失敗。”劉偉賢現在回想,感覺自己當時就是沒有控制好人性的弱點,那時太沖動了。這次失敗之后,劉偉賢差不多一個月沒有再做交易。他不斷思考和修正自己的投資思路,甚至想過是否改變全職做期貨的現狀,重新去上“朝九晚五”的班。這次的失敗或許是一個機會,讓劉偉賢對自己四年以來所做的投資進行反思。劉偉賢花了一個月,終于明白:四年投資打下的基礎不能白白浪費,他已經離不開這個市場,脫離不了這樣“動蕩”的生活方式了。所以,他決定繼續全職做期貨,繼續選擇這種痛苦與快樂并存的生活,這樣,轉瞬又過了六年。

現在劉偉賢每天的生活都很“悠閑”,因為他并不需要每天都跟著市場轉,一般是看好一波中線行情后做交易,頻率大概是一周一次。畢竟是十年的“老人”了,投資的失敗再也無法像當初那樣讓人焦慮和煩躁了。劉偉賢現在已經頗有點“氣定神閑、指點江山”的派頭,在他眼里,投資的成功率是否能提高才是現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全職投資”Q&A

Q:你認為進行“全職”投資,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A:有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首先是資金,我覺得最好至少有50萬元左右的資金才能做期貨。第二個條件就是專業知識,有了錢以后必須要知道怎樣才能賺錢,不然,錢是不會自動“生錢”的。第三個條件是你的意志和體魄,因為期貨交易的高風險,它無時無刻都在考驗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覺得做期貨需要有賺錢的“野心”、視死如歸的“決心”,這樣才能在“玩的就是心跳”的期貨投資中戰勝市場。

Q:你覺得“全職”做投資和一般的工作相比較,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

A:我目前做投資主要會到期貨公司,跟證券公司一樣,期貨公司會為大戶們提供比較良好的工作環境。而且自由度非常大,什么時候愿意“上班”都可以。缺點就是心理壓力太大了,像我這樣做了快十年的投資,最近開始覺得隨著年齡逐漸增加,身體和心理狀況都不如過去好了,所以有退出這個投資市場的打算。

Q:“全職”做投資的風險會不會很大?

A:我覺得風險是由你自己控制的,就像戰爭一樣,我們要講究戰略,風險控制無疑是戰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一般會將自己20%的流動資金用于投資期貨。在交易中要善于運用各種資金分配的辦法,例如金字塔加碼法等來控制自己的風險。這樣就不至于被風險所擺布,而是由我們自己來把握風險。

Q:萬一投資失敗,對個人財務產生危機將如何處理?

A:拿出不能超過20%的流動資金來做,無論輸贏,都不會影響你自己的生活。

《錢經》點評:

(《錢經》簽約理財師 北京INKO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楊晨)

現在的劉先生已經很冷靜,而且感覺經驗豐富。不是有這么句話嗎?曾經滄海難為水。在期貨這個風起云涌的投資市場中,能夠走過十年,從開始的取巧心,到后來的幾次放棄,再堅持走過來,真的很不容易。

劉先生在這十年中,可以說是屬于賭徒型的投資人。這種投資人很有見解且風險承受能力很高。也因為劉先生的見解,才在后來慢慢地意識到,自己是該退出的。畢竟快40歲了,不能再像十年前30歲那樣,有沖勁,風險承受能力也高。現在更應該為了家庭、孩子的教育多考慮一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降低,對家庭的責任、孩子的義務,都會增加。這些也就是劉先生為什么會將100%的投資資金,放棄80%,只用20%的流動資金繼續投資在期貨中。那剩余的80%的資金就可以用來幫助劉先生的家庭,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穩定、系統的長期投資組合。

1、 家庭保險

首先是為家庭購買所需要的保險,可以選擇分紅性質的保險,一次性付清保費的方法。作為保障家庭成員健康、醫療、養老等的保險費用,并且附帶定期的意外保險或是萬能壽險也是可以選擇的。

2、家庭投資

畢竟劉先生在期貨市場中摸爬滾打多年,在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上都會高于常人。所以,建議可以將投資組合的風險提高一點。以剩余資產的30%用于投資房產,20%用于投資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25%~40%選擇以混合配置型基金或是股票型基金為主的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工具,并且因為劉先生現在不是特別忙,建議用剩余的10%投資收藏品。

玩的就是“心跳”

被訪人:鄭言 35歲 “全職投資”時間:4年

投資領域:期貨和外匯

“我從來都不愛過‘朝九晚五’的生活,從我大學畢業后家里人一直希望我‘穩定’下來,但是我每次都讓他們失望,哈哈。”鄭言帶著半調侃的語氣笑著說,“但是選擇做‘全職投資’是我的夢想,我愿意在這里'穩定'下來,這就是我一直希望做的工作……”說這番話的鄭言卻又讓人感受到了他的執著和認真。

才不過四年的時間,鄭言就從房地產銷售成功地“轉型”為一名全職投資人,是興趣和熱情促使他進入到了投資領域。而且仗著自己年輕、精力充沛和學習能力強,鄭言每天都在期貨與外匯之間徘徊,這兩個領域都讓他感受到了投資市場的無窮魅力。目前國內期貨市場每天基本就是4個小時交易,而外匯則是全天候的,在完成每天的期貨交易以后,還可以隨時做外匯買賣。這樣就增加了投資盈利的可能性。選擇在兩個領域中“游弋”還有另外的原因,因為單一個投資市場的機會是不會持續出現的,當這邊“風平浪靜”的時候或許另一個市場正“翻云覆雨”呢。鄭言認為:當找不到期貨市場的機會,他就會轉移目標到外匯市場,畢竟期貨市場的交易范圍小,品種不多;而外匯市場卻是全球全天候的,總能有適合的機會。

鄭言描述了自己曾經的“瘋狂”經歷:有一次,他在早上期貨市場開市之后開始做期貨交易,中午休市時研究外匯走勢,發現某幣種有行情可以做。于是等下午期貨收市之后就開始做外匯買賣,由于外匯市場的不間斷性,他那天竟然通宵在做那只幣種的外匯交易,一直到第二天期貨市場開市!或許能選擇做“全職投資”的人就是天生的冒險家,越刺激越感到快樂,鄭言就在期貨和外匯之間玩著“心跳”游戲,樂此不疲。

雖然一些朋友不是很認同鄭言的這種工作和生活方式,覺得這樣的風險太高,他早晚會承受不住投資所帶來的壓力而崩潰,不如早點返璞歸真的好。在自己曾經迷茫的時候,原來做房地產銷售的上司就提醒了他:只要碰上有潛力的產品,優秀的團隊和企業,成就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時間會非常短;但是金融行業不一樣,如果要完全掌握某個領域成為這方面的“行家”需要的時間將漫長得多。而優秀銷售人員的職業生涯可能會非常短暫,未來可挖掘潛力不大;但是能成為金融某一領域的“行家”卻有可能持續更長的職業生涯,職業潛力不可估量……所以,現在鄭言心里特別踏實,他覺得自己的每一天都非常有意義。每做一次交易,隨著他對期貨和外匯的了解不斷加深,鄭言離行家的距離不斷縮短……

“全職投資”Q&A

Q:你認為進行“全職”投資,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A:首先是熱愛,其次是全身心的投入與專注,樂觀,積極的性格。因為投資市場,特別是期貨、外匯市場簡直就是“濃縮的人生”,每天都跟盈虧打交道,讓人性的弱點變得更加清晰。

其實,我認為全職做投資并不適合大多數人,因為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投入期和成長期比較長的行業。所以,決定要全職做投資的話,必須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是“虧錢學習階段”,就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最后讓自己不再糊涂地虧錢,并學會控制風險。第二階段是“賺錢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你會慢慢減少虧損的次數,提高盈利的比率,實現對市場更加深刻的了解。

Q:你覺得“全職”做投資和一般的工作相比較,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

A:專家才能是贏家,全職可以縮短成為專家最終成為贏家的時間,而且一旦成為贏家就可以真正達到有錢有閑的境界,缺點是這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

Q:“全職”做投資的風險會不會很大?

A:商業社會,哪行沒有風險,風險無處不在,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而且“二八”法則同樣適用于期貨投資和外匯投資。因為市場的機會只會出現在20%的時間里,其他80%的時間適合耐心等候市場的變化,伺機而動。

到現在,我自己也總結了幾點關于風險控制的心得。以外匯交易為例:首先要控制好資金的使用率,尤其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不應該滿倉交易,一般建議維持半倉以下,最好是三分之一倉。另外要善于利用外匯交易系統,完善的外匯交易系統通常都設有止損點和限價指令,投資者可以自行設定止損點,這樣即使交易更加系統和有計劃,同時也能規避你的心理弱點。最后要強調的就是一定要懂得“止損”這一不變的真理。

在學會懂得規避投資市場風險的同時也學會了規避人生的風險。

Q:萬一投資失敗,對個人財務產生危機將如何處理?

A:已經失敗過了,不能被失敗徹底打垮,從頭兒再來。

《錢經》點評:

與其說為鄭先生理財,不如說為他分析一下自己的責任和對家庭的義務更為實際。

他作為一個成功的全職投資人,可以說,在期貨和外匯市場中,樂此不疲,已經全身融入到了這個充滿風險、陷阱、高回報、刺激的游戲當中。自己承擔著因為投資帶來的資金風險。而這種風險,也同樣會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雖然已經超越了專家的瓶頸,走向了贏家的平臺,問題是天下哪有不會翻的船?

我們都見過賭徒會因為輸得精光,而負債累累,但仍然希望可以借錢去翻本。同樣的,鄭先生也有可能會因為投資的失敗,挪用家庭的儲備金。如果投資成功還好,投資失敗,家庭的正常生活如何維持下去呢?作為一個男人,有些時候,尤其是像鄭先生這樣的年齡和背景,更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對孩子的教育、對愛人的關心。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男人的責任,尤其是作為一個全職投資人,更應該明白,這份責任、高于投資市場為自己帶來的刺激與快樂。

建議鄭先生將投資分散、多元化,這樣可以減少家庭因為自己的投資而受到風險的影響。并且,強烈建議鄭先生,為家庭建立一份家庭備用金,而這筆資金要放到愛人的賬戶中保管。

終于進了大戶室

被訪人:老于 38歲 “全職投資”時間:2年 投資領域:股票

走進一家正在營業的證券公司,大廳里面密密麻麻的電腦讓人感覺擁擠而雜亂,里面狹小的空間里都是人,或一人一臺電腦,或兩人一臺電腦;旁邊大顯示屏前也人滿為患,大多是年齡不小的散戶。最近股市行情又再度熱鬧,證券公司往日冷落的門庭似乎重新有了點人氣,這樣的人聲鼎沸已有兩年未見。而在證券公司的二樓,一字排開幾間獨立、類似辦公室模樣的屋子,按老于的說法:樓下的喧嚷只是風景而已,而樓上一如既往從來是表面平靜而內有乾坤。這里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大戶室”,而老于就是每天準時9點半到這里“上班”的全職股民。

老于覺得自己和股票有解不開的緣分,在全職投資股票之前,他就是證券公司的股票分析師。1999年以前,股市行情運行比較正常,證券公司的工作報酬頗豐,老于的工作也算是份美差。那年剛好遭遇“5?19”行情,“那時候每天看大盤都讓人熱血沸騰,所有股票在漲,行情有熱火澆油的架勢。普通老百姓都坐不住了,更何況是我這種在證券公司里的人。雖然自己做過幾年分析師,但在那種環境下似乎都身不由己了,投入了十幾萬元到股市中。沒想到,老天跟我開了個大玩笑,‘5?19’行情以后,我選的那幾只股票就開始跌,我徹底被套……”老于似乎有點往事不堪回首,幸好這次投資的失敗倒沒有挫傷老于的信心。

在這以后的幾年中,中國股市開始了漫漫熊途,浮浮沉沉的樣子讓投資者漸失信心。從2000年到2002年,那幾年證券公司里的氣氛開始變壞,先是效益減退,薪水下降。“這種變化只要看看人的臉色就能感覺出來,以前紅光滿面的同事們現在都灰頭土臉的,天天都一副碰上倒霉事情的樣子……”老于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老于作出了一個決定:離開證券公司,不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了,他要憑自己多年的投資經驗和積累的本金獨立做股票投資,最后目標是進入大戶室。進入大戶室并不是貪戀那里的環境和設施,而更多的是對自己投資水平的一種肯定。

從2003年到現在,老于一直在全職做股票投資,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的行業淵源卻頗深,這使他在熊市中依然覓得了不錯的投資機會。老于的投資策略屬于穩健型,他信奉價值投資理念。比起單純某只股票,老于更重視行業分析,從宏觀面研究各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從而挑選出合適的潛力股票。兩年時間不算太長,除了認真鉆研和分析以外,老于也承認自己運氣不錯,挑選的股票都能在自己的預期內漲,當初的本金已經漸漸變大了。2005年年底,老于終于邁進了大戶室的門檻。

“全職投資”Q&A

Q:你認為進行“全職”投資,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A:我認為知識面是非常重要的,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去做投資。投資不是簡單地靠直覺、靠經驗,會看點K線圖不算什么,一定要系統的理論知識。另外就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理性看待風險,對自己的投資有一個規劃。要知道投資不可能天天賺錢,更重要的是根據市場機會和自己的資本大小來決定交易頻率,頻繁交易的結果未必能掙大錢。

Q:你覺得“全職”做投資和一般的工作相比較,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

A:相對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我覺得全職做投資壓力不大,比較自由。但是缺點就是因為以個人為主,所以,視野不夠開闊,信息交流不夠及時,有時會導致對市場的反應遲鈍。

Q:“全職”做投資的風險會不會很大?

A:就股票市場而言,2005年的風險已經比2004年小了,2006年的風險將會更小。但作為一份主要工作來說,投資的收益是不確定的,這是一個風險。

Q:萬一投資失敗,對個人財務產生危機將如何處理?

A:盡量避免個人財務發生危機,因為在做投資之前我基本會做好一個資金分配,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這樣即使投資失敗也不至于影響生活質量。

《錢經》點評:

現在老于的應急資金分配得很好。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全職投資事業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一些,而且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

第10篇

[摘要]在我國金融市場改革和人民貨幣財富增加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針對這種情況,分析了個人投資者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以下幾點策略來指導個人投資者規避風險。

[關鍵詞]個人投資;投資理財;理財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人民財富的普遍增加,個人理財投資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從2005年開始,有剩余財富的個人投資者開始不斷地涌入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從而掀起了一輪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從全球的視角考察,投資者的狂熱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終于導致了2007年金融海嘯的爆發。國際上股市的垂直下跌使很多忽視風險管理的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不僅多年的盈利消失殆盡,甚至有很多人血本無歸。個人投資者之所以在金融海嘯中遭受重大損失,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只追求投資技巧,沒有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從而在形勢危急中無法把握方向,致使投資理財失敗。因此,對于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來說究竟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理財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個人投資理財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財富損失促使個人投資者重新思考理財投資的目的,方式,手段和意義。從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來看,個人投資理財應該本著穩健性和持續性的原則。首先穩健性原則是投資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觀,這一原則警示投資者要保持溫和型不要企圖每次投資都渴求利潤最大化,這一原則否定了投資者追求最低買和最高賣的錯誤做法,否定了在選擇投資產品時忽視投資對象內在價值而投資暴漲性投資產品,這一原則要求個人投資者在進行金融產品投資時,應該購買風險評級較高的證券類型,不應該追求高風險證券所帶來者高收益。其次持續性原則也是一項重要的投資理念和價值觀,這一原則要求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產品應該具有長期穩定的收益,這種收益可能在短期內低于平均水平,從長期看,該證券可以持續帶來資本升值并且不太可能出現蝕本的現象。這一原則要求個人投資者消除浮躁心態,不追求大筆買賣的收益最大化,考慮長期收益的可能性和基本策略。最后必須結合穩健性和持續性原則,制定適合自己的一般性策略和建議借以指導自己的投資行為。

三、針對個人投資者的幾點建議和策略

(1)不參與風險性高的投資活動。為了保證家庭生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個人投資理財所追求的收益應該是穩定性較高的類型,要求個人投資者時刻關注投資的風險,避免參與波動性大,風險率高的期貨、金融衍生品投資。高風險往往意味著高收益,高風險也意味著高收益和高損失。(2)正確處理好本職工作和投資的關系。投資理財是一種獲得收益的方式,絕對不能代替工作。在2007年A股市場沖擊6000點時,很多白領受股市財富迅速增長的誘惑,放棄收入低但穩定的工作,專心一志的進行股票投資,結果在股市快速下跌的過程中不僅血本無歸,還失去了收入來源,使得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境況非常凄慘。(3)不要借錢進行投資。借錢進行投資本身是一種變相的使用杠桿的行為,雖然有機會憑借較少的投入來獲取較大的收益,如果操作不當,或是遇到政策的打擊,損失的將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個人的信用。很多個人投資者為了快速豐厚的獲得收益,通過親戚或是地下錢莊進行借貸,在遭受巨大的無法挽回的虧損時,大多要面對親人之間的反目和地下錢莊的勒索逼債。(4)不要夢想一夜暴富。個人理財是一個貫穿一生的理財生活方式,它不是賭博,也不是投機。個人投資者進行理財投資時目標首先要保證資產的不變質,其次才是取得收益。所以在進行理財投資時,一定要合理評估風險,將投資時間看做是一個較長時期的事情,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打算,不要在資本市場上一有風吹草動時就如驚弓之鳥,茫然不知所措。頻繁的買入和賣出都是短視的行為,在個人理財投資中我們要堅持長線價值投資的理念。(5)不要買流動性較大的投資品。流動性高的投資品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快速變現,有利于個人投資者在遇到風險,或是資金出現緊張的時候快速出手。為了安全起見,個人投資者不應該購買未上市交易的股票和債券,這些投資品屬于小眾投資品,可能有機會通過上市來實現幾倍的收益。通常情況下它們的需求者都很少,并且壟斷性較高,買方的議價能力很強,在個人投資者急需變現的時候,不容易出手,大多要犧牲掉一些收益,有的甚至因為沒有購買者而無法變現。(6)不要購買不了解的投資品。20世紀末日本興起了一股藝術品投資熱潮,在這期間,很多日本宮人不惜花費巨資購買歐美的名畫,古董,他們認為購買這些藝術品不僅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還能夠顯示投資品味。一些歐美商家就利用日本人的心里,將一些沒有收藏價值的商品加入期間,趁著收藏品投資熱潮,玩弄概念,愚弄投資者,讓他們花大價錢購買。現在這些投資許多已經變得一文不值,讓這些日本個人藝術品投資者損失慘重。

以上幾點投資策略只是最基本的方面,個人投資者還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投資產品。個人投資者在開始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金融產品投資的時候,最好進行一些金融產品專業知識的學習,了解金融產品的特性,風險,波動狀況和影響因素,再結合自身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和策略。

第11篇

關鍵詞:基金經理;個人特征;選股能力;選股風格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A

基金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最有影響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理念、投資風格對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市場理念的形成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也成為了眾目關注的焦點。基金經理作為特定的群體,其群體價值開始顯露,“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行為學研究發現,具有不同個人特征的投資者對于風險有著不同的偏好,同時也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多樣化的投資需求。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是建立在對基金風險和投資風格的全面了解基礎之上的。而我國基金業信息披露不完善,投資者從基金報告中所能了解的,僅限于基金的持倉明細、凈值回報與基準業績的比較。與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1999年修訂的全球投資績效評價標準(GIPS)相比,我國基金所披露的定期報告中,未涉及到市場基準和基金總回報的風險評價,所披露的基金投資組合的內容太簡單,未涉及到基金投資行為偏離投資風格的說明,以及投資風格的動態調整等信息。而且我國基金評級機構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有限,晨星為代表的評級只披露基金的凈值回報和風險等級。作為個人投資者無法取得詳盡的關于基金投資風格的信息。從而造成了投資者決策時過度依賴對基金經理個人的判斷。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時間短,對基金經理的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外部的基金經理市場還未形成。那么對中國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來說,他們的認知偏差和人格特征會不會對決策過程產生較大影響以至于影響最終的業績。投資者應該多大程度上去關注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并作出選擇?研究結論對于投資者依據基金經理個人特征進行投資決策具有指導意義,也有助于投資者透過經理個人特征來推斷基金經理的行為特征。

從我國開放式基金運作來看,基金資產的投資需要依據投資決策委員會所制定的投資戰略,基金經理作為具體的決策者,負責從股票池挑選股票,決定交易金額和價位。基金經理對基金資產的配置具有較大的決策空間,對基金業績和投資風格有重要影響。由于信息不對稱,對基金經理個人投資能力和風格的判斷成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外部投資者無法直接觀察到基金經理的能力和投資風格,僅可以獲得基金經理的個人信息和歷史業績。基金經理像醫生和財務分析師那樣也是一種技術性職業,涉及到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們可以合理假定某些基金經理比其他經理表現更好。我們可以給出各種理由,為什么業績與基金經理特征系統相關?例如,年輕的經理因為工作更努力業績更好,畢業于名牌大學的基金經理業績更好,因為他們很聰明而且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校友人際資源可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投資信息。行為學研究發現,具有不同個人特征(年齡、經驗和教育)的人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將代表其投資風格和風險態度。通常,年輕經理有更長遠的職業生涯,年輕的經理也更愿意承擔風險;經理的教育程度越高可能趨向于更加保守,而且教育對于個體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有重要影響;通過工作積累,經驗往往會形成個人固有的決策模式。投資者根據經理的個人特征可以對其投資風格和風險態度做出推斷。根據信號理論(Signaling Theory),經理的教育、工作經驗等個人特征是判斷其能力的重要線索,個人特征也向市場和雇主傳遞能力的信號(Spence,1973)。作為投資者,所關心的是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所傳遞的信息,以及投資者是否能夠有效地識別這些特征所傳遞的信息。本文通過系統檢查基金經理個人特征與選股風格、選股能力和基金業績之間的關系,揭示代表基金經理選股風格和選股能力的個人特征,檢查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對業績的預測能力。

一、文獻回顧

(一)基金經理特征與投資能力、基金業績

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體現為能否為基金持有人獲取超額的資產回報,基金經理特征可能是經理能力和基金業績的重要解釋變量,因為經理的個人特征可能代表其能力、知識和努力程度。國外已有研究比較一致的發現基金經理的實踐經驗和所畢業大學排名對基金業績都有顯著正的影響。而關于基金經理的學歷和CAPCFA資格對基金業績的影響的結論不一。

Chevalie,Ellison (1999)檢查了業績與年齡、教育、取得MBA之間的關系。發現盡管原始回報與特征之間有顯著關系,但其中大部分歸因于行為差異和樣本選擇偏差。可以肯定的是畢業于SAT排名較高大學的經理將取得更高的風險調整回報。Li, Zhang和Zhao(2005)檢查了對沖基金經理的教育、職業發展(career concern)和激勵對基金風險、原始和風險調整回報、資金流的影響,發現畢業于較高SAT排名大學和年輕的經理能取得較高的風險調整回報,獲得更多資金流入,畢業于較高SAT排名大學的經理所管理基金的風險更低,年輕的經理所管理基金的風險更高。Golec (1996)通過對530家共同基金的研究,發現經過風險調整的基金業績和基金經理的年齡、在職時間以及受教育程度直接相關。年輕的具有MBA學位的基金經理取得的業績更好。

已有研究基本支持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傾向于取得較好的業績。Kon(1983)發現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在短期內比欠缺經驗者表現好。Grubber (1996) 發現經理經驗與基金業績有顯著影響,經驗更豐富的基金經理通常能取得好的業績,這也證實基金這一實戰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實踐的積累。Ding 和Wermers(2004)發現經驗越豐富,管理的基金業績越好,且管理大盤基金時業績較好,而管理小盤基金時業績較差。徐瓊和趙旭(2008)發現年輕的基金經理和任期長的基金經理業績較好。

從國內外關于基金經理教育與業績關系的研究來看,并不一致支持學歷作為傳遞能力信號的有效性的假說。關于基金經理所持證書和工作業績的關系,主要討論的是CFA證書的影響作用。目前國內暫無此方面的研究,而西方學者這方面的研究結論不一。Chevalie,Ellison (1999)不支持有MBA學位的基金經理取得更好的業績。 Friis和 Smit(2004)發現擁有CFA或CPA 資格證書的基金經理的業績比不具備該證書的經理要好。Lorne N. Switzer, Yanfen Huang (2007)實證研究發現,CFA證書對經理業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存在相反的結論,Gottesman等(2006)發現GMAT(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分數對業績有顯著正的影響,而是否擁有CFA或者其他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與業績沒有必然的聯系。趙秀娟,汪壽陽(2010)等發現擁有博士學位的基金經理的收益水平卻較低,同時風險控制能力較好;此外,是否有海外背景、是否擁有職業資格證書、性別與基金的業績沒有顯著持續的關系。李豫湘,程劍和彭聰(2006)通過研究我國開放式基金經理,發現教育對業績沒有顯著影響。

國外關于年齡與基金業績關系的研究,基本支持年輕基金經理將取得較好的業績,因為年輕的經理基于職業生涯的考慮會更努力(Chevalie,Ellison ,1999;Li, Zhang和Zhao,2005)。李豫湘,程劍和彭聰(2006)發現年輕的基金經理和有豐富投資經驗,具有實戰經驗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會取得更好的業績。相反,陳鵬(2007)發現基金經理年齡對基金業績有負影響。趙秀娟,汪壽陽(2010)指出我國基金市場發展的初始階段,與一般的基金經理相比,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獲得了更高的投資收益;自2003 年后情況相反,但在另一方面,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也更加注重風險控制。我們認為,國內基金經理整體都非常年輕,年齡的差距不太大,而較年輕的經理在從業經驗方面往往比較欠缺,因此業績可能較差。

國內已有研究關于基金經理年齡對基金業績的影響不一,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基金從業經驗對業績有正面影響。國內相關研究對基金經理特征的界定單一、不全面,本文則對經理教育相關特征作了擴展,包括財經專業背景、財經&理工雙專業背景,以及所畢業高校的排名。已有研究沒有綜合考慮基金經理特征與經理選股風格、選股擇時能力之間的關系。基金經理特征不能直接決定業績,不同的特征可能代表不同的投資能力或投資風格,而投資能力或投資風格往往與基金業績直接相關。我們認為進一步檢查基金的經理的個人特征與選股風格、選股擇時能力之間的關系非常有必要。

(二)基金個人特征對基金投資風格的影響

基金經理個人特征決定了其投資風格和偏好的形成。對基金公司來說,根據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個人特征來進行風格管理,以保持基金風格的穩健性。持股風格分類顯然對基金的投資策略有巨大影響。一種投資風格的產生通常是由某個種類的資產在過去的良好表現引起的。對不同風格資產的追逐促使基金產生風格分化(Barberis和Shleifer,2003)。已有研究主要探討了不同基金持有資產特征,從而對其投資風格加以界定。從國外有關基金投資風格的理論研究及實際應用來看, 通常都是將資產收益率的解釋因素如市值、賬面市值比、賬面市價比、市盈率、動量效應等作為劃分基金投資風格的尺度。例如, Chan等(2002)以市值和賬面市值比為尺度,將基金的投資風格劃分為大盤成長型、小盤成長型、大盤價值型和小盤價值型四種,并進一步根據過去收益率確定基金在追逐熱門股票上的風格特征。基于持股特征的風格界定更加細致具體,可以代表基金選股的偏好。Sharpe (1992 )指出,一種風格資產的產生會導致相應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的產生,因此投資風格可能與基金管理者特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Chevalie,Ellison(1999)檢查了基金經理特征與基金投資風格之間大關系,發現MBA畢業的經理傾向選擇低市凈率的股票,而年長的基金經理則傾向使用股價動力的投資策略。

迄今為止,國內缺乏文獻將經理個人特征與基金選股風格結合起來加以研究。徐瓊和趙旭(2008)采用“投資行為度”來綜合衡量基金的業績、風險和選股擇時能力,他們檢查了基金經理的特征與投資行為度的關系,由于綜合性的投資行為度無法代表任何具體的投資行為,因此使得研究的結論比較含糊。僅郭文偉,宋光輝,許 林(2010)研究發現了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對基金風格漂移的影響,發現海外學習背景、職業資格證書、從業經驗越有助于保持基金風格的一致性;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基金經理相比僅有學士學位的經理表現出更強烈的風格漂移傾向。他們同時指出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可能代表一定的投資偏好,如教育程度越高相對比較保守,年輕經理更愿意冒風險。

二、基金經理特征的界定與基本假設

經理的個人投資能力指的是其能勝任基金資產管理與投資的能力,等同于勝任能力,而具有勝任能力的經理通常具有某些外在表現特征。McClelland 與Spencer(1994) 指出: “勝任特征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表現優異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的、深層次特征。它可以是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知識、任職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并且能顯著區分優秀績效和一般績效的個體特征”。

Li,zhang和Zhao(2005)指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有才能和工作更努力的經理取得突出業績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他們將經理特征界定為兩個大的方面,其一是代表經理才能的特征,包括經理所畢業大學的排名,是否取得CPA/CFA資格,是否獲得MBA,該特征代表經理的智力和教育;另一方面是代表經理職業關注度(Career concern)的特征,包括經理的工作年限和任期。Chevalie,Ellison (1999)將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界定為經理所畢業大學的SAT分數,MBA學位,經理的年齡和任期。他們認為經理畢業于SAT分數較高的大學,表明他們具有更高的智力或者直接受益于更好的教育。李豫湘,程劍和彭聰(2006)將經理的個人特征界定為年齡、性別、實戰經驗、投資經驗、職業經歷和教育。由于中西方存在教育、社會經濟環境的差異,我們參照Li,zhang和Zhao(2005)作法,將我國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也界定為與教育相關的特征和與從業經驗相關的特征,差異主要體現在教育相關特征。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包括:(1)經理的年齡,(2)經理的基金從業經驗;(3)是否具有海外教育或工作經歷;(4)教育程度;(5)所畢業大學的排名;(6)畢業于財經專業;(7)具有理工&財經雙專業背景;(8)CPA/CFA資格。

年輕的基金經理其職業生涯更長遠,工作更努力。但年輕的基金經理往往缺乏工作經驗,不利于其能力的提高。因此,年齡對基金業績的影響是混合的。我們認為非常年輕的經理業績可能相對較差,但是整體上年齡不應該代表基金經理能力或業績。

假設1:年齡不能代表基金經理業績或能力。

基金經理的教育背景、所持證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Spence(1974)論述了學歷反映能力的有效性。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具備信息優勢的經理人可以通過學歷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公司則根據這一信號,將不同能力的人區別開來。鑒于國內近年來高校的大規模擴招,給個人提供了許多獲得學歷的教育機會,同時也使得學歷對于預測經理個人能力的作用下降。但是,高考本身具有篩選作用,高校之間在教育和科研水平上也存在差異,我們認為所畢業高校的排名更能代表基金經理的能力。

假設2:基金經理的教育程度不能代表基金經理的業績或能力。

假設3:基金經理所畢業學校的排名能代表基金經理的能力。

因為資產組合管理是一種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基金經理從事基金資產管理的實踐經驗可以提高基金資產的管理的能力,提高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和業績。

假設4:基金經理的基金從業經驗能代表基金經理的業績或能力。

基金公司是海外背景人士的重要集中地之一。海歸背景的經理占到基金經理的10%左右(趙秀娟等,2010),而且近年來海歸在基金行業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基金業對我國而言是較新的行業,而國外發展非常完善,投資理念比較成熟,國外學習和投資經驗對基金經理進行投資是非常有幫助的。

假設5:基金經理的海外教育與工作經歷代表基金經理的業績或能力。

投資具有專業性,需要基金經理掌握一定的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基礎知識與理論,經理所學專業對掌握投資方法和技巧很重要。部分基金經理同時具有財經和理工的專業背景,我們認為具有理工背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經理的數理分析能力或行業分析能力,可以提高經理的選股能力。

假設6:財經專業畢業代表基金經理的業績或能力。

假設7:財經與理工雙專業背景代表基金經理的能力。

證券投資行業的從業人員由于工作需要,或出于聘任考慮,會參加一些從業資格考試,獲取資格證書。但是該資格考試對于基金經理獲取一定專業知識有幫助,但是并不是經理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基金經理能力的提高更多依賴于知識的運用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假設8:取得CPA/CFA資格不能代表基金經理能力。

三、樣本的選擇與描述性統計

(一)樣本的來源

本文選擇我國2005-2008年股票型和混合型開放式基金為樣本,樣本的分布見表1。如基金在樣本年度前一年成立,才可以列為當年的樣本基金,確保樣本基金在樣本年度不是新設立的基金。從樣本分布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樣本在2007年以前比較均衡,但在2008年股票型基金樣本遠遠超過混合型樣本。這與我國2007年股票市場大牛市帶來的賺錢效應使得基金公司開始大規模設立發行股票型基金。

(二)變量的定義

1.基金業績度量。業績評價采用考慮分紅的基金凈值增長率RNTdiv 、考慮分紅的日度平均收益率RET、和風險調整業績度量詹森測度Ja和夏普比率Sharp。

第二系列為基金投資組合數據, 即樣本期間每個半年時點上的所有樣本基金的投資組合, 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我們僅選取了每個組合的前十大重倉股作為分析依據。這是因為, 一方面, 從樣本期間各個時點的統計情況看, 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的市值之和占整個投資組合的比例的1/3左右, 另一方面, 較之于投資組合中的全部股票, 前十大重倉股其實更能夠體現出基金的投資風格。不過, 對于持股分散程度很高的基金, 我們相應增加了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選取數量, 保證所選取股票的持有市值之和占整個組合的比例不低于25%。

我們首先根據第一系列數據來計算標準化的股票風格系數,即流通總市值系數,總市值系數、市凈率系數和股價動力系數:(1)用當期滬深全部股票流通總市值(或總市值,或市凈率)的中位數除以每一股票的當期流通總市值(或總市值,或市凈率),得到每一股票的流通總市值系數,總市值系數和市凈率系數;(2)用當期每一股票前12月(含當月)回報率與滬深全部股票前12月回報率的中位數之差除以滬深全部股票前12月回報率的中位數絕對值,得到該股票的股價動力系數;然后,根據第二系列數據得到基金各重倉股票的市值及總和,計算出每只股票的相對權重;最后,分別將十只股票的相對權重與其對應的流通總市值系數,總市值系數、市凈率系數和股價動力系數分別相乘再加總,就得到基金重倉股的流通總市值加權值選股風格、市凈率加權值和股價動力加權值等標準化的選股風格變量SMBtrad、HML和MOM。市凈率越高與市值越大的股票的HML,SMB越小,股價動力越大的股票MOM越大。

4.基金特征與基金經理特征的定義。

基金類型(Type):股票型基金定義為1,否則為0;基金資產(Asset):以基金總資產金額(元)表示;基金成立年限(Fyear):以基金成立至樣本年度的年數取整表示。

基金風險RETstdv為樣本期間回報的標準差。

股票周轉率用于衡量基金進行股票交易的頻繁程度,Turn=(股票成交量/2)/年平均股票投資市值;基金經理年齡(Age): 經理的實際年齡①表示;證券從業經驗(Secexp):以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年數表示;基金從業經驗(Funexp):以在基金管理公司工作的年數表示;海外教育從業經驗(Ovseaexp): 具有海外從事證券、資產管理工作或教育經歷,則定義為1,否則為0;基金經理教育程度(Edu):當經理取得的學位為碩士則定義為1,博士為2,其他為0。

畢業大學排名(SAT):如本科或研究生畢業于“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的2002-2004全國學科評估排名”,“教育部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結果(2007-2009年)”對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三個專業排名前10位的高校,或排名第一的科研院所,則 SAT定義為1,否則為0。

畢業專業(Major):如畢業專業為經濟、金融、財經類專業,則該變量定義為1,否則為0。

理工&財經雙專業背景(Doubmaj):當經理同時具有理工和財經類專業教育背景,則該變量定義為1,否則為0。

CPA/CFA資格:當經理取得CFA或CPA則該變量定義為1,否則為0。

(三)描述性統計

關于基金業績、基金特征和基金經理特征的有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表3。

基金經理的年齡平均在35歲,有6.7%的基金經理年齡不足30歲,有53.3%的基金經理年齡不足35歲,僅有5%的基金經理年齡超過40歲。年齡最小的基金經理僅28歲,年齡最長不超過46歲。表明基金經理年輕化,需要知識結構新、能適應專業技術更新快的從業人員;有52%的基金經理都來自經濟管理相關學科國內排名居前10位的高校。說明基金公司在挑選基金經理時非常看重其畢業學校;樣本數據顯示有9.5%的基金經理取得博士學位,有 82.1%的基金經理取得碩士學位,僅7.4%的基金經理為本科畢業。表明絕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是碩士畢業;基金經理的證券從業經驗平均為4.6年,有61.8%的基金經理有三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有39.1%的基金經理具有5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僅有3.6%的基金經理擁有10年以上的證券從業經驗。基金從業經驗平均為5年,有72.8%的基金經理具有三年以上的基金從業經驗,36.4%的基金經理具有5年以上基金從業經驗,僅有8.1%的基金經理有8年以上的基金從業經驗。93.3%的基金經理都具有5年以上的證券與基金從業經驗,36.8%的基金經理都具有10年以上的證券與基金從業經驗。數據表明我國基金經理的來源都是具有較長時間證券和基金從業經驗的人員,但是他們的年齡又非常年輕,說明這些基金經理大部分都是從本科或碩士畢業就直接從事金融工作,因此年齡不足35歲,就可能積累了近10年的工作經驗。有12.2%的基金經理同時具有理工與財經類雙重教育背景;而86.4%的基金經理都具有財經相關的教育背景,盡管證券業從業人員招聘非常注重應聘者是否具有理工科背景,但是仍舊以經濟或管理相關學科畢業的生源為首選;有13.4%的基金經理具有海外教育與從業背景,說明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是國內培養的,但是近年來這種具有海外背景的基金經理在逐步增加;有CPA/CFA資格的基金經理僅占12.7%,說明是否取得這些資格對基金經理的選擇并不是非常重要。從基金經理特征的統計看,基金經理整體較年輕,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大多來自國內相關學科排名居前的高校,具有財經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

樣本基金中平均成立時間為2.8年,成立年限最長的為7年;基金資產規模平均為 55.2億,但是規模最大基金資產達到418億。基金資產的平均周轉率為6.43,基金持有股票的平均周期為1.4個月。樣本期內基金考慮分紅的年度凈值增長率平均為37.1%,日度平均回報為0.065%,日度平均的Sharp比率為0.061%,詹森比率為0.041%,從業績指標看,樣本期內基金整體有約15%以上的年化絕對回報和風險調整回報。

四、實證檢驗

(一)基金經理特征與選股風格之間的關系

我們采用非均衡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非均衡面板數據必須剔除時間長度少于一年的基金,篩選后的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樣本分別為257個,共514個。 我們在控制基金規模等特征變量后,采用非均衡面板數據的固定效益模型檢查基金經理特征與選股風格之間的關系,回歸結果見表4。我們發現基金經理特征與基金風險之間的關系如下:(1)基金經理特征對非系統風險都沒有顯著影響,而基金經理所畢業大學排名對系統性風險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畢業于知名大學的基金經理反而比較穩健,該結論與Li, Zhang和Zhao(2005)的發現一致。而基金經理的財經&理工雙專業背景對基金系統風險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基金經理的專業背景越寬,越樂意承擔風險;(2)基金規模對風險變量都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老基金更愿意冒風險;(3)基金成立時間對非系統風險有顯著正的影響,但是對系統風險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老基金傾向承擔更大的市場風險,但是在個股風險分散方面又傾向保守。

基金經理特征與選股風格之間的關系如下:(1)基金經理是否畢業于排名居前的高校,將影響其基于股票流通市值的選股風格,畢業于排名居前高校的基金經理傾向選擇大市值股票,而該選股風格與基金業績正相關,但相關性不強,表明基金經理所畢業學校排SAT對基金業績的預測能力不強;(2)基金經理的基金從業經驗對股價動力有顯著正的影響,基金從業時間長的經理傾向選擇歷史股價表現好的股票;(3)雙專業背景對基金經理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雙專業背景傾向選擇市值大的股票。

此外,我們發現對選股風格有顯著影響的主要變量是基金特征:(1)基金成立時間對股價動力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成立時間越長的基金傾向選擇歷史股價回報差的股票;(2)基金規模對市凈率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對基于歷史股價回報的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規模大的基金傾向挑選市凈率低的股票和歷史股價表現差的股票;(3)資產周轉率對股票市值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對股價動力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資產周轉快的基金傾向挑選規模較小的股票和歷史回報好的股票;(4)非系統風險對市凈率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非系統風險高的基金傾向挑選低市凈率的股票;(5)系統風險對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對市凈率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系統風險高的基金挑選股票市值大的股票和挑選高市凈率股票。

(二)基金經理特征與選股、擇時能力的關系

從表4的檢驗結果看,基金經理個人特征與選股風格之間的關系較弱,僅所畢業大學排名、基金從業經驗和財經&理工雙專業對選股風格有顯著影響,但是基金經理特征不僅影響選股風格,還將代表經理自身的選股能力。我們進一步檢查基金經理特征與基金選股擇時能力的關系,回歸結果見表5。我們發現:(1)基金經理的年齡對基金擇時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基金經理年齡能較好代表其擇時能力,但是由于擇時能力對基金業績的貢獻不顯著,因此基金經理的年齡不是基金業績的有效預測變量,結果不支持假設1;(2)基金從業經驗對代表選股能力的TMA、CLA 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基金從業經驗可以改善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而且基金選股能力與基金業績正相關,基金從業經驗對業績的有利影響是通過改善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實現的,結果支持假設4;(3)基金經理的海外經歷對TMA,CLA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基金經理的海外經理能提高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從而改善基金業績,結果支持假設5;(4)財經專業背景和雙專業背景對基金選股能力都沒有顯著影響,結果不支持假設6,支持假設7;(5)經理的教育程度、所畢業大學排名、財經&理工雙專業和CPA/CFA資格對選股能力都沒有顯著有效,因此支持假設2、7、8,不支持假設3。

此外,我們發現基金特征對基金選股和擇時能力的影響如下:(1)基金成立時間對選股能力度量的影響不一致,其中對TMA有顯著負的影響,對CLA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選股度量本身存在差異,另外基金成立時間對基金選股能力的影響不確定;(2)基金成立時間對基金擇時能力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成立時間長的基金其對股票投資時機的把握能力更差;(3)基金規模對基金選股能力都有顯著正的影響,對擇時能力CLTIM有顯著正的影響。這表明規模較大的基金其選股和擇時能力較強,規模大的基金可以獲得較好的業績回報,規模對選股能力有正的影響可以彌補其流動性對業績的不利影響,從而合理解釋基金規模對業績有利影響;(4)資產周轉率對選股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但對擇時能力TMTIM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資產周轉率越快的基金往往能及時捕捉業績表現良好的股票。但是頻繁的更換股票卻不利于其對市場時機的把握。(5)基金非系統風險對擇時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非系統風險高的基金擇時能力較好;(6)系統風險對選股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但是對擇時能力卻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系統風險越高的基金選股能力越強,但是在時機把握方面較差。

(三)基金經理特征與基金業績的關系

基金業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選股能力、擇時能力和風險等因素。而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是否能有效預測基金業績,是廣大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我們接下來采用非均衡面板數據的固定效益模型來檢查經理個人特征與基金業績的關系,結果見表6。

根據表6的回歸結果發現:(1)基金從業經驗在所有模型中都顯著為正,表明基金從業時間越長的基金經理能帶來超額回報,對業績具有預測能力,支持假設4;(2)財經類專業背景對RNTdiv有顯著負的影響,說明非財經類專業畢業的基金經理比財經類專業經理能取得更好的基金凈值增長率,不支持假設6;(3)財經&理工雙專業對RNTdiv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有財經&理工背景的經理可以取得更好的基金凈值增長率。由于Doubmaj對其他業績度量的影響不顯著,因此該特征對業績的預測力不強。基本支持假設7;(3)基金經理的海外教育或工作經歷對RNTdiv,sharp 和Ja都有顯著正的影響,說明有海外經理的基金經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業績,對業績具有預測能力,支持假設5。由于基金經理年齡、教育程度和CPA/CFA資格和所畢業大學排名都對業績沒有顯著影響,因此檢驗結果支持假設1、2、7,不支持假設3。

此外,根據表6發現:(1)基金成立時間對Ja有邊際負的影響,表明成立時間長的基金其風險調整業績Ja較差,由于Fundyear對其他業績度量的影響不顯著,因此基金成立時間不能有效代表基金業績;(2)基金規模對所有基金業績都有顯著正的影響,這與已有研究發現規模具有對業績的腐蝕性不一致。規模較大的基金可以獲得更多資源,如IPO和交易費的折讓,而且前一部分的檢驗也發現基金規模對選股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那么該規模效益如果能抵減流動性不足的負面影響,那么規模大反而代表基金能獲取超額回報;(3)基金資產周轉率對所有業績度量都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資產周轉越快的基金,其能獲取超額的回報,因為我國股票市場熊牛市更換較快,個股波動性較大,因此基金采取短期投資策略對基金業績反而有利;(4)非系統風險對所有業績度量都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基金非系統風險越高不一定帶來業績的改善;(5)系統風險對所有基金業績都有顯著正的關系,表明系統風險越高,業績回報越好。

(四)基金經理特征與選股風格、選股能力與基金業績的內生關系

由于單個方程進行檢驗不能全面考慮經理個人特征與股票投資風格,或選股能力,以及基金業績的內在關系。在考慮投資選股風格、選股能力和基金業績的內生性關系時,通過設立聯立方程組來檢查三者之間的關系。采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對聯立方程進行回歸,結果見表7。根據表7回歸結果可以發現:(1)基金經理的基金從業經驗對選股能力CLA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經理展示了更強的選股能力,從而對業績有預測作用;(2)基金經理海外經歷對基于市凈率的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有海外經歷的基金經理傾向選擇低市凈率的個股;(3)基金經理的海外經歷對股價動力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而該選股風格又對選股能力有顯著負的影響,說明有海外經歷的基金經理傾向選擇歷史股價業績表現差的股票,傾向個股分析發掘黑馬股,從而改善選股能力和基金業績;(4)基金成立時間對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成立時間長的基金傾向挑選市值小的股票;(5)基金資產規模對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和股價動力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規模大的基金傾向挑選股票市值大的股票和歷史股價表現差的股票;(6)基金風險對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風險越高的基金其傾向選擇小市值個股;基金風險對股價動力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風險高的基金傾向投資歷史股價表現差的基金;而基金風險對Sharp比率有顯著負的影響,而主要歸因于非系統風險的影響,非系統風險對業績的貢獻為負;(8)資產周轉率對基于股價動力的選股風格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資產周轉快的基金都傾向選擇歷史股價回報差的股票;(9)而基于股票市值的選股風格對基金選股能力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挑選大市值股票不利于提高基金選股能力;(10)基于股價動力的選股風格對基金選股能力有顯著負的影響,表明挑選歷史股價表現好的股票不利于提高基金的選股能力;(11)選股能力對業績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選股能力強的基金可以取得較好的業績回報。考慮內生關系時,選股風格對選股能力有顯著影響,但對業績沒有顯著影響,表明選股風格對業績的影響是通過改變選股能力實現的。

聯立方程組回歸結果與單個方程回歸結果相比有以下差異:(1)基金經理的財經&理工雙專業背景對選股風格和能力都沒有顯著影響,主要原因是該特征經理傾向提高組合系統風險,才對業績有正的影響,其本身不代表較好的選股能力;(2)因為在考慮選股風格和選股能力的內生關系時,基金經理海外經歷對選股能力的顯著正的影響消失,表明海外經歷對選股能力的影響是通過代表選股風格實現的;(3)資產規模對業績的影響變得不顯著,表明規模對業績的影響是通過基金選股能力體現的,在控制了基金選股能力后,規模對業績的影響就變得不顯著;(4)資產周轉率對基金業績的影響變得不顯著,而資產周轉率對基金選股能力有顯著正的影響,表明資產周轉率對業績的影響是通過基金選股能力體現的。

五、結論

總體來看,我國基金經理特征對基金投資風格、基金選股能力和基金業績的預測能力較差。本文研究發現:(1)基金經理年齡、從業經驗、教育程度、專業背景和所畢業大學排名都不能有效預測經理的選股能力和基金業績;但基金經理年齡一定程度上代表基金擇時能力;(2)基金經理的財經&理工雙專業背景將影響基金經理的風險態度和選股風格,但是并不能代表基金的選股能力,財經&理工雙專業背景的經理傾向提高基金系統風險,對業績有正的影響;(3)基金經理的CPA/CFA資格既不影響選股風格也不代表選股能力,因此對基金業績也沒有預測作用;(4)與國內外研究結論一致的是我們發現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對基金業績都有顯著正的影響,同時還發現基金從業經驗對選股能力也有顯著影響,對部分選股風格度量也有影響。這進一步表明基金從業經驗能預測基金業績,基金從業經驗對業績的預測作用是建立在基金從業經驗代表較強的選股能力基礎之上;(5)海外經歷通過影響基金經理選股風格達到改善選股能力和業績的目的。

與國外研究存在顯著差異的是,我們并沒有發現基金經理所畢業大學排名對選股擇時能力、或者基金業績有顯著正的影響。可能原因是對SAT度量本身的問題導致的。西方研究都按照基金經理畢業大學的SAT分數來界定所畢業高校排名。我國基金經理幾乎都畢業于211大學,但是高校排名年度間不斷變化,而基金經理所畢業的年度也不一致,這樣我們在定義高校排名時無法采用連續變量,只能按照“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的2002-2004全國學科評估排名”,“教育部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結果(2007~2009年)”對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三個學科的排名是否居前10位來定義0-1變量,另外,由于部分基金經理披露的不是本科畢業學校,而是研究生畢業學校,這樣也導致基金經理所畢業學校的度量不統一。我們認為所畢業大學排名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信號作用,而變量度量上的差異是導致本文發現與西方文獻不同的重要原因。

由于基金投資目標和風格存在差異,因此基金業績的度量本身存在復雜性。業績度量之間的不統一,也可能帶來不同文獻檢驗結果的差異。盡管投資者根據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可以對其風險態度和投資風格有初步判斷,但是該判斷都是建立在基于業績結果為導向的判斷基礎上,該判斷的可靠性會隨著業績度量的選擇出現差異。而且,對投資者而言真正可靠的決策是建立在資產組合投資風格的基礎之上,因此,定期披露基金持有資產特征和投資風格,以及投資目標與風格的偏離相關信息對投資者了解基金風險和業績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開放式基金作為一種大眾投資工具,成為中國股市最重要的支撐力量,為發展和穩定證券市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基金經理作為基金的高管,對基金業績有重要的影響。實證分析發現基金經理人力資本特征對業績的預測力較差,進一步表明我國基金市場應該重點加強對基金經理人力資本的培養和管理。首先,要形成具有完善進入和退出機制的基金經理市場,這樣有利于基金經理形成互相競爭的良性格局,有利于基金經理資源的有效配置;其次,還要建立科學、客觀、統一的基金經理評價體系,這樣對基金經理在基金管理過程中的努力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發揮對基金經理長期化行為的激勵作用,實現基金經理的優勝劣汰。此外,基金經理能力的培養和發揮與基金經理的激勵機制安排緊密相關,因此需要對基金經理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實現基金經理能力的發揮。對基金經理的聘任和薪酬激勵應該建立在有效的業績評價基礎之上。再次,我們需要積極發揮外部市場競爭的激勵約束作用,在基金行業引入適度的競爭可以有效激勵基金經理,提高基金投資者的福利。提高評級機構在基金信息披露方面的作用,通過評級機構及時披露基金經理選股風格、基金投資風格漂移,以及與基準業績的差異等相關信息。可以幫助投資者和基金管理公司及時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者行為和業績。最后,要加強基金經理的穩定性建設,避免基金經理的頻繁更換對業績的負面影響。目前大多數基金經理的頻繁跳槽與基金公司之間不同的獎金方案相差懸殊有關,通過行業協調確保各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獎金與浮動業績的比例設定大致相同,以避免基金經理為了個人報酬頻繁跳槽于不同基金公司,這樣不利于基金業績表現和投資者利益保護。

參考文獻:

[1] Barberis N.,Shleifer A.Style Invest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161-199.

[2] Carhart, M.,On Persistence i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 57-82.

[3] Chevalier, J., Ellison, G., Career Concerns of Mutual Fund Manager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389-432.

[4] L. Chan, H. Chen, J. Lakonishok, On the Mutual Fund Investment Style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2(15):1407-1437.

[5] Daniel, K., M. Grinblatt, S. Titman and R. Wermers,Measur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with characteristic-based benchmarks[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038-1058.

[6] Gottesman A. A. and M. R. Morey,Manager education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6(13):145-182.

[7] Haitao Li, Xiaoyan Zhang, and Rui Zhao, Investing in talents:manager characteristics and hedge fund performances,Working paper,2005,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rnell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8] Kon S J. The market-timing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1983(56): 323-347.

[9] Lorne N. Switzer, Yanfen Huang, How does human capita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id-cap mutual fund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7(8): 666-681.

[10]郭文偉,宋光輝,許林.基金經理的個人特征對基金風格漂移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0(2).

[11]胡俊英.我國基金經理個性特征對基金業績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

[12]李豫湘,程劍,彭聰.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對基金業績影響的研究[J].價值工程,2006(12).

[13]趙秀娟,汪壽陽.基金經理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基金業績?――業績與個人特征的實證檢驗[J].管理評論,2010(1).

[14]徐瓊,趙旭.我國基金經理投資行為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8(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 Manage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ock Picking Ability

XIAO Ji-hui1,LUO Cai-qiu1,PENG Wen-ping2

(1.Management Schoo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第12篇

一、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選擇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資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投資方式和領域的選擇,一般應以資產的收益與風險以及相互制約關系為考慮基本點,選擇某種或某幾種資產,并決定其投人數量與比例。改革開放以前,在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里,“投資理財=銀行=儲蓄所”,個人金融投資給老百姓帶來的僅僅是“存錢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銀”,個人可支配的收人也達到了數萬元。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在眾多的資產選擇方式中,及時引導家庭利用資金市場的不景氣,以較低的成本籌措社會游資,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行理性投資,就是一種不景氣市場條件下的資產選擇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國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頭腦清醒,有遠見的投資者,敢以兩分的利率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和籌集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單,他們將存單用于銀行的抵押貸款,并將貸款和借來的資金存入銀行用于購買股票,由于投資機會把握準確,投資方式選擇合適,結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興旺,他們購買股票的收益率達到100%,獲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報。理論與實證分析表明:家庭對資產的選擇標準大都是以帶來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對量的增加。根據財力和能力使投資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從眾投資、借錢投資。金融投資工具大體分為保守型的如銀行存款,成長型的如債券、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型的如期貨、外匯、房地產等;精專業知識的如郵品、珠寶、古玩、字畫等。盡可能地使投資多元化,但切記不要盲目從眾投資,要發揮個人特長,盡可能多元投資,獲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品種

當前,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現在家庭投資理品種主要有:

1.銀行存款。對普通百姓來講,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資理財方式。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存款的好處在于:存款品種多樣、具有靈活性、具有增值的穩定性、安全性。在確定進行儲蓄存款后,投資者面臨著存款期限結構的選擇。投資者選擇的主要是活期還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還是更長的時間,這主要看將來的收人和支出狀況,以及對未來其它更好投資機會的預期和把握。

2.股票投資。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說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工具之一,特別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沒有一種公開上市的投資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報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自有資本而發給股東的人股憑證,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和股東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己成為家庭投資的重要目標。

3.投資基金。不少人想投資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專家代做投資選擇,這種投資方式便是基金。投資基金是指通過信托、契約或公司的形式,通過發行基金證券,將眾多的、不確定的社會閑散資金募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信托資產,交由專門機構的專業人員按照資產組合原則進行分散投資,取得收益后按出資比例分享的一種投資工具。與其它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基金的優勢是專家管理、規模優

勢、分散風險、收益可觀。家庭購買投資基金不僅風險小,亦省時省事,是缺少時間和具有專業知識家庭投資者最佳的投資工具。

4.債券投資。債券介于儲蓄和股票之間,較儲蓄利息高,比股票風險小,對于有較多閑散資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較適合。債券具有期限固定、還本付息、可轉讓、收人穩定等特點,深受保守型投資者和老年人的歡迎。

5.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是指房產與地產,亦即房屋和土地這兩種財產的統稱。由于購置房地產是每個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資,所以家庭要投資于房地產應該做好理財計劃;合理安排購房資金并隨時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以便價格大幅度看漲時,賣出套現獲取價差。在各種投資方式中,投資房地產的好處是其能夠保值,通貨膨脹比較高的時候,也是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時期;并且,可以房地產作抵押,從銀行取得貸款;另外,投資房地產可以作為一份家業留給子女。

6.保險投資。所謂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按規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險費,建立專門的保險基金,采用契約形式,對投保人的意外損失和經濟保障需要提供經濟補償的一種方法。保險不僅是一種事前的準備和事后的補救手段,也是一種投資行為。投保人先期交納的保險費就是這項投資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賠權利之后,一旦災害事故發生或保障需要,可以從保險公司取得經濟補償,即“投資收益”;保險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有當災害或事故發生,造成經濟損失后才能取得經濟賠償,若保險期內沒有發生有關情況,則保險投資

全部損失。家庭投資保險的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目前,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扮資連結或分紅等類型壽險品種,使得保險兼具投資和保障雙重功能。保險投資在家庭投資活動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必要的。

7.期貨投資。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交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通過交易所進行,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某一特定品質、規格的商品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形式。期貨交易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兩大類,對期貨交易的選擇要謹慎行事。

8.藝術品投資。在海外,藝術品已與股票、房地產并列為三大投資對象。藝術品與其它投資方式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投資風險小。藝術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極強的保值功能,其市場波動幅度在短期內不很大,所以投資者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安全性強。二是收益率高。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導致藝術品具有極強的升值功能,所以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但同時,藝術品投資缺陷也較突出:一是缺乏流動性,一旦購進藝術品,短期內不一定能出手,其購人與售出之間的期限可能長達幾年、幾十年、上百年,對于資金相對不太寬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現實的。二是一般情況下藝術品的鑒別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不具有鑒定能力的家庭和個人還是謹慎行事。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組合

不管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還是實業資產,都有一個合理組合的問題。從持有一種資產到投資于兩種以上的資產,從只擁有非系統性的單一資產變成擁有系統性的組合資產,這是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行為成熟的重要標志,許多家庭已經認識到具有實際經濟價值的家庭投資組合追求的不是單一資產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體資產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為資產間具有替代性與互補性,資產的替代性體現在各種資產間的需求的多少。

相對價格、大眾投資偏好,甚至收益預期的變動均可能呈現出彼消此長的關系。資產的互補性表現為一種資產的需求變動會聯動地引起另一種或幾種投資品的需求變動,如住宅和建材、裝修業的聯動關系等。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不難證明,過多地持有一種資產,將產生逆向效應,持有的效用會下降,成本上升,風險上升,最終導致收益的下降。這不利于家庭投資目標的實現,而實行資產組合,家庭所獲得的資產效用的滿足程度要比單一資產大得多,這經常可以從資產的持有成本,交易價格、預期收益、安全程度諸方面得到體現。比如,市場不景氣時,一般投資品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同時處于不景氣狀態,但房市、郵市、卡市、幣市、股市、黃金首飾、古玩珍寶的市場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價,有的維持較高的價格,也是有可能的,這時頭腦清醒,有鑒別能力的投資者,會及時選擇上述形式的資產中,哪些升值潛力大的品種進行組合投資,也會獲得可觀的效益。我國已有不少家庭不僅可以較自如地運用資產組合的一般投資技巧,在投資項目上注重資產澡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做到長短結合,品種互補,長期投資與短期投機互為兼顧,并且在市場的進人與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運用。自有資金與他人資金互相配合,從而使家庭投資理財的效益大力提高。這是效益較佳的資產組合方式。

資產投資需要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開風險,許多家庭已懂得這一道理,并付諸于自己的投資活動中,但通過大量實證分析,我們發現,有不少家庭,只是單純地將增加幾種投資品種,缺乏內在聯系的“湊合”在了一起,并不考慮資產間如何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聯系和相互結合。其實資產組合是優化家庭財產結構和資產結構,變短期的低收益資產組合為長期的高收益資產組合的一系列活動。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為主要構成部分,他們的資產組合中,投資意識不強,保值的意愿使其資產過份向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種集中,比如儲蓄可能占銀行與金融資產的85%以上,證券投資的比重過小,其家庭的實物資產多選擇有較強消費性質的耐用消費品,是一種較典型的低效益資產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輕夫婦為重要構成部分,其家庭投資又過份向高收益高風險的品種集中,帶有明顯的追求投機利潤的家庭投資組合,如過份投向股票、期貨、企業債券、外匯等形式,甚至為貪圖高利參與各類社會集資,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無歸。這也是一種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還有的家庭雖然也認識到了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道理,并開始按多品種,多期限組合投資項目,但對投資與投機的雙重功能,相互關系,對投資項目的市場分割與轉換認識不足,以及自有資產與他人資產的關系處理上容易失誤,這也是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

三、家庭投資理財的調整

資產的組合要長期且經常處于效益最大化的狀態,資產的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靜態剖面,而是一個動態的非線性過程,是對各種市場因素進行合理預期后,不斷修正完善已實施的資產組合方案的過程。所以資產組合實際是一系列變動因素組成的函數,不斷進行合理地有效地調整的依據是決定這一函數的基本變量是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組合,信息的無限性與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資本市場的不均衡是經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間的,這里存在市場預期的困難,此外,政府的干預更具有不確定性,我國投資市場的政府干預力度較大,有時干預的依據不足,隨意性的主觀存在,使家庭關注客觀經濟運行走勢的同時,經常要揣測政府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干預,以此來決定投資組合與調整,比如我國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運行趨勢,經常與政策的干預有關。

資產調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對自身擁有資產的均衡預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資調整過程中,決定各種資產相互依存關系并合理構筑自己的資產需求函數時,首先要考慮資產構成的均衡狀態,是以市場上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資產偏好,收益支付能力為依據,從中發現最優的資產構成及實現方式,其次是對資產變動進行合理預期,使效益不僅在短期內符合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原則,而且在長期運行中,也要使資產的效率最大,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資產選擇

與調整理論:資產的組合順序是,先選擇無風險資產,再選擇風險和收益都一般的資產,最后追加風險和收益都較高的資產投人,這樣的資產調整是按照風險收益的要求進行的,符合資產組合的層次性,系統性要求,這樣的資產調整是高效合理的。

確認家庭是投資市場的一個重要主體的地位,認識其投資行為正不斷趨于成熟,賦予他們更多的投資品種的選擇,尤其是從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種是政府從宏觀角度應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以金融資產的多元化提供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慮增加優先股等種類,能否在現有國債的基礎上增加品種,擴大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貨,指數期貨,債券期貨等也不應持拒絕排斥的態度,衍生工具有投機性強、風險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規范得當,還有降低風險的一面,發達國家對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資理財如何獲取收益:

現在,不少家庭投資理財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資失誤和理財不當而造成嚴重損失。那么,家庭投資理財,到底如何進行,才能取得預期收益呢?筆者進行了探討:

(一)、制訂投資理財計劃堅持“三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所謂安全性,將家庭儲蓄投向不僅不蝕本、并且購買力不因通貨膨脹而降低的途徑,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首要原則。所謂收益哇,將家庭儲蓄投資之后要有增值,當然盈利越多越好,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根本原則。所謂流動性,即變現性,家庭儲蓄資金的運用要考慮其變成現金的能力,也就是說家里急需用這筆錢時能收回來,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條件,如黃金、熱門股票、

某些債券、銀行存單具有較高的變現性,而房地產、珠寶等不動產、保險金等變現性就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知識。在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過程中,將涉及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保險計劃等組合投資,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資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據個人的投資偏好和家庭資產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風險大小不同的儲蓄、債券、股票、保險、房地產等投資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資方案,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了解國家的時事動向,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家庭投資離不開國家經濟背景,宏觀經濟導向直接制約投資工具性能的發揮和市場獲利空間;同時,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使得投資合法化,不參加非法融資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合理避稅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資理財要有理性,精心規劃,時刻保持冷靜頭腦。

科學管理如何妥善累積人生各階段的財富,并且將財富做有計劃有系統的管理,是現代家庭必備的理財觀。(1)建立流動資金。流動資金的規模通常應該等于3個月或6個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現突發的、出乎預料的應急費用。流動資金的合理投資渠道應是銀行的常規性儲蓄存款、短期國債等可變現資產。(2)建立教育基金。當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著顯著的上升趨勢,如果現在預測的資金需求在十幾年后可能會與實際的需要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得進行長期的資產積累,并保證資產免受通貨膨脹的侵蝕。目前很多理財專家都推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選擇一股只有增長潛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購買相同金額,通過時間分散風險。(3)建立退休基金。在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的早期階段,投資策略應該偏重于收益性,相對也要承擔較高的風險;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發重要,保險方面也要進一步加大養老型險種投入。

(四)、計算“生活風險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謂“生活風險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發生嚴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維持的時間長度。因而對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大人身保險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經濟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員,要為其做好一段時間的計劃,以免在主要收人者發生意外時他們無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過程中也要預留能維持3個月左右的生活開支,然后再選擇投資,以備急需之用;同時,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而過度投資。

五、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避: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資亦如此。家庭投資理財可能遇到的風險: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從而對投資過程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響或不利的結果產生將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由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引起,如國家政策的大調整、經濟周期的變化等;非系統風險主要由企業或單個資產自身因素導致。家庭投資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指因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出臺實施或調整變化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法律風險,指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進行金融投資而形成的風險。市場風險,指因市場變化而造成的風險。機構風險,指因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善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詐騙風險,指家庭在投資過程中被人詐騙而形成的風險。操作風險,指家庭進行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而形成的風險。

(一)建好金融檔案。在家庭金融活動頻繁的今天,眾多的金融信息已經很難僅憑人的大腦就全部記憶清楚,由此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有的銀行存單和其它有價證券被盜或丟失后,卻因提供不出有關資料,無法到有關金融機構去掛失;有些股民股票買進賣出都不記賬,有關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帳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錯失了高價位拋出并盈得更多利潤的良機;有的將家庭財產或人身意外傷害等保險憑據亂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卻因找不到保險憑單而難以獲得保險公司理賠,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擋案,這些問題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檔案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明確入檔內容。(1)各類銀行存款和記賬式有價證券存單姓名,賬號、所存金額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碼;(2)股票買賣情況記錄;(3)各類保險憑據;(4)個人間相互借款憑據;(5)各種金融信息資料,如銀行分檔存款利率、國庫券發行和兌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資理財方法和增值技藝的資料。其次,掌握入檔方法。家庭投資額不多的,可專門用一個小本子記載即可;如投資較多,則應建立正規賬冊,區別類型,分別將家庭金融內容逐一記入,并將每次金融活動內容一筆筆記清;家庭有電腦的,則可發揮這一優勢,將個人家庭金融檔案存入電腦,以便隨時檢索。再次,把握重點問題:入檔要及時,不能隨便亂放導致金融資料散失;內容要全面,應入檔的各種金融內容,都要完全齊備地進入檔案;存檔要保密,對存單(身份證、個人印章、取款密碼等有關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檔案資料,要分別存檔,電腦建檔還應設置密碼;資料要納新,定期清理老資料,存入新資料,使檔案任何時候都有投資參照價值;應用要經常,堅持常翻閱,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財本領,提高投資效益,同時,防止存款到期忘記支取,避免家庭投資利益損失。

(二)、打造個人信用所謂個人信用,即個人向金融機構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所具有的守信還貸紀錄。它是公民在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證”。目前,居民建立個人金融信用,可采取兩種辦法:其一,利用銀行金融創新機遇證明個人信用。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信用卡、貸記卡,持卡者守信還貸,就能建立起個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個人信用。如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就為銀行和個人提供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服務。通過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詢、評估及管理,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數據中心,為市民申辦信用消費提供配套的個人信用報告。廣大居民在進行冢庭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應借助這樣的中介服務,建立個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銀行借貸的“通行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理塘县| 本溪| 裕民县| 南召县| 岫岩| 黄骅市| 宜昌市| 岚皋县| 三江| 吴忠市| 井陉县| 南京市| 本溪市| 广宗县| 陈巴尔虎旗| 吉安县| 鲁山县| 鹿邑县| 崇明县| 常熟市| 云龙县| 莒南县| 青海省| 锡林郭勒盟| 广西| 石泉县| 北辰区| 广州市| 呼图壁县| 永和县| 怀集县| 虹口区| 牙克石市| 新昌县| 无极县| 淮滨县| 隆子县| 建平县| 小金县|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