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7:33: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相關性分析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老年;心力衰竭;腦鈉肽;超敏肌鈣蛋白;肌紅蛋白;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9-0129-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為當今社會的高發病,多見于心血管基礎疾病較多的老年患者,研究發現心力衰竭的發病與心室重塑、神經內分泌及細胞因子活化相關[1],腦鈉肽為心室心肌細胞分泌神經肽類物質,在機體主要生理功能為利鈉利尿、調節血管阻力血容量,維護心功能作用[2]。對我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幾種實驗室指標進行比較,并對腦鈉肽(BNP)與心衰患者超聲心動圖指標相關性進行研究,旨在探討BNP在老年心衰的診斷及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179例心力衰竭患者設為心衰組,均來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心內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01例,女78例,年齡63~85歲,平均(69.4±4.9)歲,心功能分級(NYHA分級標準):I級42例,Ⅱ級59例,Ⅲ級38例,IV級40例, 研究對象的選擇注意排除房顫、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變、急性心肌炎、急性心梗、肺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并選擇63例健康體檢老年人為對照組,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齡61~87歲,平均(68.4±4.5)歲,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構成上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心力衰竭的診斷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3]為參考標準,根據患者病史、臨床癥狀、體征,結合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等醫技診斷技術確診。
1.3 相關研究指標
1.3.1 實驗室指標 研究對象空腹取血,離心分離血清,BNP、超敏肌鈣蛋白(cTn1)、肌紅蛋白(MYO)測定采用化學發光法,儀器為COBAS6000,試劑、標準品及質控由羅氏公司配送。
1.3.2 超聲心動圖指標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為SEQUOIA/512型,患者左側臥位,由相關高年資醫生檢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多組間均值(x±s)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法,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三種實驗室指標比較
BNP、cTn1、MYO三種實驗室指標經方差分析均有統計學差異(P < 0.05),SNK兩兩比較,BNP除心衰I級組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其他任一兩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 < 0.05);cTn1、MYO心衰Ⅲ級組、IV級組與其他各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 < 0.05)。
2.2 BNP與 LVEDD、LVEF相關性研究
179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與LVEDD、LVEF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LVEDD與BNP呈正相關(r = 0.714,P < 0.05),LVEF與BNP呈負相關(r = -0.639,P < 0.05)。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癥候群,在老年患者中多見,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快速上升趨勢。患者心臟射血功能受損,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造成體循環或肺循環淤血。近年有學者認為[4]:心功能不全病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基礎心臟病損及心功能時,機體代償機制一定范圍內可維持心功能正常,隨代償失效心功能將不斷惡化進展,出現心力衰竭。因此心力衰竭防治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腦鈉肽屬于利尿肽家族,在腦組織、脊髓、心肺中含量豐富,主要由心室細胞分泌,隨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5,6]逐漸發現BNP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診斷上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BNP為3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類心臟神經激素,可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血管活性肽產生及釋放,對機體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7]。其分泌與心室負荷及室壁張力有關,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動力學發生改變,利鈉肽系統也被顯著激活,左心室肥厚,舒張末壓升高,后負荷增加,均可促進BNP的合成分泌[8],其升高程度與心室擴張及壓力超負荷成正比,可敏感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變化,在我們的研究中,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的各組BNP均有統計學差異,相對于傳統的心功能診斷指標cTn1、MYO均有更高的靈敏性。Seino等[9]認為心衰患者血清BNP水平隨NYHA心功能分級升高而升高,BNP為評估左室肥大及心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標,尤其適用于篩選無癥狀的心力衰竭患者。我們的研究數據顯示在心衰Ⅱ級組BNP平均血清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升高,而cTn1、MYO血清水平出現升高均在心衰Ⅲ級組,符合上述觀點。
心臟彩超檢查在心功能不全的診斷上有較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心衰患者主要的超聲心動圖異常表現在左心室射血分數的降低及左心室舒末內徑的增大,我們將所有心衰患者血清BNP與LVEDD、LVEF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數據顯示:BNP與LVEDD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BNP隨LVEDD增大及LVEF降低而升高。BNP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形態的改變及心功能變化,從另一角度說明BNP可反映心衰患者疾病的進程及嚴重程度[10-12]。
綜上所述,BNP能較早地反映心功能改變,準確、及時,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診斷上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閆振富,賈玲. 老年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腦鈉肽的相關性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2012,28(9):1481-1483.
[2] 陸齊,景宏美,秦曉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J]. 山東醫藥,2009,49(47):26-29.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4] Park JH, Shin GJ, Ryu JI, et al. Postoperativ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J]. Korean Circ J,2012,42(8):521-527.
[5] 詹瑩.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濃度與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435-438.
[6] 周俊高,高麗.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 BNP 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性探討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2,39(9):2231-2234.
[7] 王嫘,范姝麗,孟馨,等. B型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與老年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關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5(31):1726-1729.
[8] 陸齊,景宏美,秦曉同,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J]. 山東醫藥,2009,49(47):26-29.
[9] Seino Y,Ogawa A,Yamaahita T,et a1. Application of NT-pm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eem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J]. Ear J Heart Fail,2004,6(5):295-300.
[10] Yoshihiko S,Temyo Y. Application of NT-pro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e:a more discem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n failure[J]. Euro J Heart Failure,2004,62(12):295-300.
[11] 陳四華,張建龍,熊偉. B型鈉尿肽測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診治中的臨床觀察[J]. 臨床內科雜志,2010,27(1):62-63.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篩選及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診乳腺癌患者共計103例,通過病歷資料和/或電話隨訪確定患者的生存狀況。對不能獲得總生存時間、非癌癥相關死亡或患血液系統疾病可影響血小板水平的患者予以剔除。最終選出68例患者的病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因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更換治療單位,或放棄繼續治療,或依存性較差,致使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無法客觀統計;部分患者因經濟原因,無法使用赫賽汀,故對免疫組化Her-2(++)的情況也未做進一步的FISH檢驗。因此,為了保證相對足夠的樣本量,并以期探究其他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PFS及Her-2狀態不納入分析因素。68例患者均經過病理確診為乳腺癌,均為女性,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55.04±10.422)歲。病理類型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63例,浸潤性小葉癌4例,乳腺鱗癌1例;Ⅰ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18例,Ⅳ期18例;淋巴結轉移33例,遠處轉移18例。
1.2評定標準
總生存期指患者從被確診為乳腺癌起,到患者死亡或生存期滿5年的時間。1.3分析指標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病史及資料,匯總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初次就診時的血小板水平、腫瘤TNM分期、ER狀態以及總生存期等臨床信息。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6.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平均值采用(均數±標準差)的格式。采用Pearsoncorrelation相關性分析進行單因素分析檢驗,采用t檢驗行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Dunnett檢驗行多樣本均數檢驗,取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存情況
68例患者的生存期統計范圍在3~60個月,平均時間為(35.03±16.59)個月。3年生存率39.71%,5年生存率19.11%。
2.2血小板水平與生存期的相關性分析
初診時血小板計數范圍(33~551)×109/L,平均值為(230.66±112.89)×109/L。單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初診乳腺癌患者血小板計數水平與患者的生存之間存在負相關性,并且這種相關性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表1)。為進一步探究不同水平血小板與患者生存期之間的關系,將血小板水平分為4組,A組(0~100)×109/L、B組(>100~200)×109/L、C組(>200~300)×109/L、D組(>300)×109/L,不同組之間生存期曲線結果如圖1,組間統計學分析結果如表2-3。生存曲線圖表明,B組的患者較其他三組有著更好的遠期生存和預后。而D組的患者則擁有更差的遠期生存和預后。在生存時間的分組分析上,B組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時間為(48.92±12.77)個月,與A組患者的(41.50±20.16)個月相近,而遠優于其他兩組的平均生存時間。四組患者生存時間均數差異的組間方差分析表明,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F值為21.501,P<0.01)。
2.3血小板水平與腫瘤分期及ER狀態之間的關系
所分析的68例患者,血小板水平與腫瘤分期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血小板計數與臨床分期、T、N、M狀態之間存在著正相關(Pearson系數>0,P<0.01)。而與ER狀態之間無明顯統計學關系(P>0.05)。進一步分層分析表明,臨床分期中,Ⅰ期和Ⅱ期、Ⅲ期、Ⅳ期的平均生存期之間存在差異(P<0.05),而Ⅲ期、Ⅳ期之間的平均生存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5)。淋巴結轉移陽性、存在遠處轉移的患者其血小板水平往往高于無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者;而ER陽性與陰性組之間血小板計數水平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6)。
2.4年齡對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
在控制了腫瘤分期及血小板計數的影響因素后,對年齡與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方差分析及檢驗結果表明,發病年齡上的差異不對總體生存產生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F值為0.015,P=0.909>0.05)(表7)。
3討論
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術后患者發生感染的相關性。方法將2015年2~10月該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對手術室護理中存在導致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術后感染發生率[10.0%(4/4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1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與術后感染密切相關;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切口種類及重癥監護病房是關鍵因素。結論進行手術室護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手術后并發癥;外科傷口感染;生殖器疾病,女(雌)性/外科學;手術室護理
婦產科收治的患者疾病及分娩等相關治療均需通過手術進行,因此,在手術室患者中婦產科患者占據了較大比例。患者手術傷口感染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1],其中手術室中存在的因素是造成患者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2]。如何降低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目前醫學研究的熱點[3]。本研究將本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如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探討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的相關性,旨在為指導手術室護理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2~10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3~56歲,平均(34.5±1.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58歲,平均(35.6±2.3)歲。兩組患者年齡、手術種類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干預。手術室護理管理具體方法:(1)接診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接受手術前護士應該對患者進行知識培訓[4],讓患者對目前疾病發展現狀及術后恢復具有全面認識。(2)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在進行婦科手術前由于對術后結果不了解往往會出現焦慮、恐慌、緊張,甚至打算放棄手術等情緒[5]。護士應該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3)術前護理。護士應該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身體檢查,對患者體內各器官功能進行充分評估,制定合理、科學的手術和護理方案。(4)術中護理。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士應該維持手術室安靜,且隨時保持手術室內環境清潔,加強無菌控制,做好殺菌、消毒工作[6]。為術中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可有效減少外界刺激對患者的影響。(5)術后護理。完成婦科手術后護士應該時刻對患者血壓、心率及體溫等基本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建議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定期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針對突發狀況及時向醫生匯報并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7]。
1.2.2觀察指標
對感染相關因素,如患者年齡、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及切口種類等進行記錄分析,并分析比較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
1.3統計學處理應用
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相關性分析采用χ2檢驗,且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術后感染發生率[10.0%(4/4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1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
2.2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單因素分析
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因素與患者術后感染密切相關.2.3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及切口種類、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等因素與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密切相關。
3討論
手術治療是婦產科常用治療手段之一[8],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規避相關術后感染因素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9]。本研究對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因素進行了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與術后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然而有研究發現,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不僅與單一因素相關[10],可能同時與多種因素相關,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了多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切口種類及ICU是關鍵因素,同時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總之,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能有效規避危險因素的發生,降低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率,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許玲 單位:自貢市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鐘水蓮.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相關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下旬刊,2014,11(33):161-162.
[2]王鳳英,吳香竹,張菁云.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6):1396-1397.
[3]房迎輝.手術室護理對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4,20(9):1556-1559.
[4]牟宗梅,王凌燕,陳秀娟,等.婦產科患者手術后醫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797-2799.
[5]趙麗娟.婦產科手術護理的注意事項[J].中外醫療,2013,32(34):174.
[6]王菊利.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4):311-312.
[7]陳利紅,來金君,王晶晶.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3):662-663.
[8]潘麗瑩,劉翠花,楊滿芳,等.手術室優化護理對預防婦產科開腹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5,28(7):199-201.
摘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轉移病人多種臨床因素與骨轉移的相關性,探索前列腺癌病人骨轉移的預測因素。方法采用組間對照研究、單因素相關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等統計學方法,對45例前列腺癌骨轉移病例和同期35例前列腺癌無骨轉移病例的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病理免疫組化中的雄激素受體(AR)表達及ki-67表達進行分析,探索上述指標與前列腺癌骨轉移的關系及對骨轉移診斷的預測價值。結果在各指標組間對照比較中,骨轉移組的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非骨轉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單因素相關分析中,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AR表達及Ki-67表達等與骨轉移均有相關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年齡、ALP、ESR、Ki-67表達等指標不是骨轉移的獨立相關性因素(P>0.05)。PSA、Gleason評分及AR表達是骨轉移的獨立性因素,P值分別是0.008、0.013、0.005,OR(95%CI)分別是1.005(1.001,1.009)、5.356(1.431,20.039)、18.594(2.460,140.524)。PSA、Gleason評分及AR表達的cutoff值分別是67.1ng/mL、7.5、2.5,靈敏度分別是55.6%、75.6%、84.0%,特異度分別是97.1%、82.9%、91.4%。結論血PSA、前列腺癌組織Gleason評分及雄激素受體陽性表達程度是前列腺癌骨轉移的預測因素,年齡、ALP、PSA、ESR、ki-67表達等指標并不能準確預測骨轉移的發生。
關鍵詞:
前列腺癌;骨轉移;預測因素
前列腺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老年男性中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中排第2位,目前在美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排名已超過肺癌的發病率,成為第1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腫瘤[1-2]。在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正以迅猛之勢逐年遞增[3]。前列腺癌容易發展成遠處轉移,尤其是骨轉移最為常見,國外的臨床研究發現在轉移性前列腺癌病人中,骨轉移率高達90%[2]。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系統研究證實能準確預測前列腺癌病人骨轉移的預測因素[2,4]。國內外文獻對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齡、ALP、ESR、Gleason評分、病理免疫組化中的雄激素受體(AR)表達及ki-67表達等這些指標對骨轉移的預測價值的觀點并不一致[2,4-8]。故此,我們通過回顧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史資料,觀察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病理免疫組化中的雄激素受體(AR)表達及ki-67表達與前列腺癌骨轉移之間的關系,以探討這些指標對中國前列腺癌病人骨轉移的預測價值。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回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初診80例前列腺癌病人,年齡54~93歲,基本情況詳見表1、2。納入研究標準:(1)經直腸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或手術所取得的前列腺組織病理證實是前列腺腺癌;(2)全身核素骨顯像檢查(ECT)提示有骨轉移;(3)均是初診病例,均未接受化療、放療或激素治療;(4)排除其他惡性腫瘤所導致的骨轉移。根據ECT是否有骨轉移將80例前列腺癌病例分為骨轉移組45例、無骨轉移組35例。觀察指標: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病理免疫組化中的AR陽性程度及Ki-67百分率。
1.2雄激素受體(AR)表達及Ki-67表達的半定量法評分標準雄激素受體(AR)抗體購自中國北京中杉公司,兔單克隆抗體,克隆號EP120,批號14620206。Ki-67抗體購自羅氏公司,兔單克隆抗體,克隆號30-9,批號E10075。采用免疫組化二步法檢測。所有80例前列腺癌患者取前列腺癌細胞主要評分類型的病理切片,根據本院病理科醫生的評定習慣:雄激素受體(AR)半定量法評分標準根據著色面積分為0%~5%(陰性表達、-、以0表示),5%~25%(弱陽性表達、+、以1表示),25%~50%(中度陽性表達、++、以2表示)和50%以上(強陽性表達、+++、以3表示)。Ki-67的評分以具體的百分數表示。對照標準:(1)陰性對照標準:以非免疫抗體作為陰性對照;(2)陽性對照標準:前列腺細胞內可見棕黃色顆粒。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軟件,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并采用單因素相關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AR表達、Ki-67表達的組間比較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AR表達、Ki-67表達與前列腺癌骨轉移的相關性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2單因素相關分析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4)單因素相關分析結果提示年齡、ALP、PSA、ESR、Gleason評分、AR表達、KI-67表達與前列腺癌骨轉移均存在相關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只有PSA、Gleason評分、AR表達程度與骨轉移獨立相關(P<0.05)。2.3PSA、Gleason評分、AR表達程度與骨轉移的ROC曲線、cutoff值及靈敏度、特異度(圖1、表5)其中PSA、Gleason評分、AR表達程度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是0.716、0.792、0.894,這3個指標的曲線下面積中PSA最小,AR表達程度最大。
3討論
歐美等發達國家有較完善的醫療體系,能及時發現前列腺癌早期病人。在中國,由于醫療保險制度正在不斷完善及病人本身醫療健康體檢意識較薄弱,很多中國前列腺癌病人來就診是已經是晚期,出現骨轉移等情況,本組前列腺癌病人中發生骨轉移的例數多于未發生骨轉移的病例數。當前列腺癌轉移到骨時可引起骨相關并發癥,如轉移部位的骨痛,骨質明顯變脆,發生骨質疏松,嚴重導致病理性骨折以及椎體塌陷或者腫瘤直接侵犯引起脊髓壓迫癥狀,對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2-4],所以對于早期的初診前列腺癌患者如何評估是否出現骨轉移,從而采取相應治療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總生存率及改善和推遲骨相關事件的發生是至關重要的。在前列腺癌病人尚未行ECT或MR檢查明確骨轉移之前,或者在該類病人ECT或MR檢查未發現骨轉移之后,有沒有一些臨床上常用指標可以預測骨轉移的發生,以方便及時發現骨轉移的發生并及時治療,提高該類病人的生活質量、減少骨折等并發癥的發生等方面,具有較大的臨床研究價值。血清中PSA的檢測為前列腺癌的早期發現與診斷提供了極為良好的方法。目前,PSA仍然是前列腺癌監測的一線檢查,一直是臨床醫生診斷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有研究提示當PSA>100ng/mL時,發生骨轉移概率預計高達41.4%~79.9%,PSA<20ng/mL時骨轉移幾率小[9-12]。
本研究前列腺癌骨轉移組PSA值平均為241.5±62.84μg/mL,同無轉移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我們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及回歸性分析均表明PSA是前列腺癌骨轉移的獨立相關性因素,對骨轉移的發生有預測作用。此外,我們的數據提示PSA的cutoff值是67.1ng/mL,即PSA大于67.1ng/mL的前列腺癌病人發生骨轉移的幾率較高,靈敏度是55.6%,特異度是97.1%。Gleason評分系統是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分級方法,Gleason評分在臨床上已成為評估腫瘤分期、遠處轉移及腫瘤侵犯的范圍等的有效指標,可應用于預測治療效果,并已成為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與治療效果和預后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13-18]。有研究表明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如Gleason評分大于7分,影像學檢查即有局部浸潤或骨掃描陽性,表示即發生骨轉移[18]。本研究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性分析均表明Gleason評分是預測前列腺癌骨轉移的獨立性因素,cutoff值是7.5分,靈敏度是75.6%,特異度是82.9%。即提示大多數Gleason評分大于7.5分的前列腺癌病人發生骨轉移。
病理免疫組化中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受體(AR)表達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評判雄激素受體的表達程度可以預估AR在前列腺癌組織中的分布狀態,對前列腺癌的分型;病情的分級;治療的方法及預后都有指導性作用[7,19-23]。本組研究中前列腺癌骨轉移組雄激素受體表達為2.76±0.10,即(++),比無骨轉移組高,表明雄激素受體在前列腺癌組織中表達廣泛。我們的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性分析也表明前列腺癌組織AR表達程度是預測骨轉移的獨立性因素,其cutoff值是2.5。即雄激素受體表達程度越強的前列腺癌病人越容易發生骨轉移。前列腺癌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9,24],但是否年齡越大的前列腺癌病人越容易發生骨轉移呢?本組前列腺癌骨轉移病人45例,最小年齡57歲,最大年齡93歲,平均76.28歲;無骨轉移病人35例,最小年齡58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71.4歲。我們的研究數據顯示前列腺癌骨轉移組病人的年齡明顯高于無發生骨轉移組病人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我們多因素回歸分析中,年齡并不是骨轉移的獨立相關因素,不能說明年齡越大,前列腺癌骨轉移的發生率就越高。ALP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人體骨骼、肝臟、腸、腎和胎盤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單脂磷酸水解酶,有多種同工酶,有研究認為在除外肝臟病變及骨良性病變后仍可作為一個診斷前列腺癌骨轉移有意義的指標[25-30]。Lorente等[27]研究發現血清ALP水平與骨顯像的結果有非常好的相關性。有研究認為ALP對于治療前的前列腺癌在診斷骨轉移的效能高于PSA,其升高的程度與骨轉移的嚴重程度有相關性[28]。有學者發現認為前列腺癌患者有骨痛并血清ALP>90U/L時提示骨轉移可能[29]。也有研究認為ALP是應用于監測前列腺癌較早的生化指標之一,在骨轉移中能可靠反映成骨活性,前列腺癌骨轉移的診斷可利用ALP的活性升高來判別,但ALP在肝臟和骨骼病變時均可升高,其特異性相對較差[30]。
與上述文獻不同的是,我們的數據并不支持ALP與前列腺癌骨轉移在診斷骨轉移的效能高于PSA。雖然在本研究單因素相關性分析中,ALP與骨轉移有很好的相關性,但ALP并不是骨轉移的獨立性相關因素,可能這是因為有很多種與年齡相關的骨代謝疾病都可以導致ALP的增高,ALP對前列腺癌骨轉移沒有預測價值。目前國內外對血沉是否影響前列腺癌骨轉移情況的研究相對較少,我們的數據提示前列腺癌骨轉移組ESR平均值明顯高于無骨轉移組ESR平均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我們多因素回歸分析中,血沉并不是骨轉移的獨立相關因素。Ki-67作為標記細胞增殖狀態的抗原,陽性說明癌細胞增殖活躍。Ki-67在低分化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較在中高分化腺癌組織的表達明顯升高,表明Ki-67染色陽性程度與組織學分級的相關性。Ki-67陽性腫瘤細胞的分數(Ki-67標記指數)往往與腫瘤的臨床病程相關,對前列腺癌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評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8,31],我們在前列腺癌病人中選取Ki-67指標來觀察其是否與骨轉移相關。本研究數據中Ki-67表達百分率平均值為34.18±3.78%,較無骨轉移組高,提示前列腺癌骨轉移病例較無骨轉移病例的預后差。我們的數據也表明盡管Ki-67與骨轉移有很好的相關性,但其并不是骨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并不是預測骨轉移的理想指標。
【關鍵詞】 生活習慣;慢性疾病糖尿病;中醫體質;相關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5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 為內分泌疾病, 患者長期血糖異常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 2]。中醫學認為血糖異常的發生與個人的年齡、體質及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本研究對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的分布情況及其生活習慣相關性因素進行調查, 分析生活習慣與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的相關性, 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與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Y料 研究對象為王村鎮2014年5~10月參與體檢的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 均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其中男255例, 女181例;年齡34~71歲, 平均年齡(58.12±9.63)歲;病程1~26年, 平均病程(8.14±5.96)年。
1. 2 研究方法 依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3]標準, 將研究對象分為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和特稟質9種體質類型, 后8種為偏頗質。調查研究對象5種生活習慣:包括是否吸煙、是否飲酒、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每月食鹽消費量是否合理(以250 g/個月為分界點, 超過為不合理), 分析生活習慣與其中醫體質的相關性。
1. 3 觀察指標 ①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單一體質分布情況。②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癥患者的生活習慣調查分析。③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與其中醫體質的相關性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生活習慣與中醫體質的回歸模型。P
2 結果
2. 1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單一體質分布情況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質134例, 占30.7%, 偏頗質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為:平和質(134例, 占30.7%)>氣虛質(64例, 占14.7%)>陽虛質(52例, 占11.9%)>痰濕質 (43例, 占9.9%)>陰虛質(42例, 占9.6%)>濕熱質(31例, 占7.1%)>氣郁質(28例, 占6.4%)>瘀血質(24例, 占5.5%)>特稟質(18例, 占4.2%)。
2. 2 慢性疾病糖尿患者生活習慣調查分析 平和質患者在是否吸煙、是否飲酒、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每月食鹽消費量是否合理5種生活習慣方面均優于偏頗質患者,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2. 3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與其中醫體質的相關性分析 以偏頗質為因變量, 5種生活習慣為自變量, 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是否吸煙、是否飲酒、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進行體育鍛煉4種生活習慣最終被納入回歸模型。提示, 吸煙、飲酒、膳食結構不合理、不進行體育鍛煉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偏頗質的影響因素 (P
3 討論
對于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糾正與調理:①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對人的體質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 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 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持機體的旺盛精力[4, 5]。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③養成定期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體育鍛煉堪稱是現代人增進健康的最有效、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方式[6-9]。體育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心血管、呼吸、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等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的生理機能, 增強人的體質, 還可以磨煉人的意志, 因此對人的身心發育皆有良好的促進功能。適度的體育鍛煉, 有緩解焦慮和抑郁, 振奮精神、消除疲勞的功效, 由此達到糾正偏頗體質的作用[10-1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質134例, 占30.7%, 偏頗質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為:平和質(134例, 占30.7%)>氣虛質(64例, 占14.7%)>陽虛質(52例, 占11.9%)>痰濕質 (43例, 占9.9%)>陰虛質(42例, 占9.6%)>濕熱質(31例, 占7.1%)>氣郁質(28例, 占6.4%)>瘀血質(24例, 占5.5%)>特稟質(18例, 占4.2%)。平和質患者在是否吸煙、是否飲酒、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每月食鹽消費量是否合理5種生活習慣方面均優于偏頗質患者,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綜上所述, 中醫體質既稟成于先天, 亦關系于后天, 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受到環境、精神、飲食、營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吸煙、飲酒、膳食結構不合理、不進行體育鍛煉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易形成偏頗體質。但同時體質也具有動態可變性, 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進行體質糾正在個體的養生保健與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健平, 朱燕波, 姚實林, 等. 505例健康體檢者的中醫體質類型與血糖、血脂、體質量指數關系分析.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9(6):21-25.
[2] 韓淑輝, 李康增, 鄭建明, 等. 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分布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33(2):199-204.
[3] 中華中醫藥學會.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9:2.
[4] 袁婉麗, 胡節惠. 2型糖尿病表型與中醫體質分類關系的研究. 現代醫藥衛生, 2004, 20(24):2602-2603.
[5] 柳紅芳, 王皓, 胡照娟. 2型糖尿病中醫體質與肥胖、血脂、血凝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34(10):702-706.
[6] 孫文武. 中醫體質類型與糖尿病腎病相關性分析. 北京中醫藥, 2010, 29(9):687-688.
[7] 閆鏞, 朱璞, 張芳, 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類型與相關指標關系的分析. 中醫學報, 2010, 25(6):1154-1156.
[8] 張利民, 譚毅, 黃偉, 等. 糖尿病前期中醫體質及相關指標的研究.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32(5):60-61.
[9] n麗蓓, 崔紅霞, 劉金鳳, 等.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中醫體質類型及與血脂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現代中醫臨床, 2011, 18(3):4-7.
[10] 田錦鷹, 魏東, 馬祖等, 等. 糖尿病發病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中醫急癥, 2013, 22(10):1693-1694.
[11] 李軍, 金艷蓉, 曹蕓, 等. 糖尿病中醫體質的臨床研究現狀與評價.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8(4):403-406.
[12] 李莎, 張孟仁. 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特點研究現狀. 北京中醫藥, 2012, 31(10):795-797.
[關鍵詞] 病毒性腦膜炎;昏迷;水通道蛋白4;可溶性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
中圖分類號:R741.0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6)03-107-02
DOI:10.11876/mimt201603040
病毒性腦膜炎是最常見的腦膜炎類型,主要影響兒童人群。最常見的病毒為腸道病毒,其次是單純皰疹病毒 2(HSV-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嚴重者可發生昏迷,屬于臨床急危重癥。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組水轉運蛋白,廣泛分布于動植物與水代謝密切相關部位,維持機體水平衡。自1988年首個水通道蛋白發現至今,已在哺乳動物體內發現了至少13種水通道蛋白[1]。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達最為豐富,研究發現,其在腦水腫發生過程發生作用,但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2]。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是細胞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員,在炎癥刺激下其表達上調,激活炎癥細胞黏附到血管內皮,促進炎癥損傷,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3],文獻報道,病毒性腦炎小兒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細胞間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明顯變化 [4]。本研究檢測病毒性腦膜炎患兒腦脊液中AQP4及sVCAM-1含量及其動態變化及其與顱內壓等指標相關性。
1 研究資料
1.1 臨床資料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保定市第二醫院兒科住院參照《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基礎與臨床》(第2版)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患兒25例為觀察組;所有患兒均經系統抗病毒治療、一般治療及對癥治療。選擇同時期住院,并且具有腰穿指征,但經過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T或MRI等檢查除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兒25例為對照組。2組患兒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
觀察組患兒于入院后24h內及恢復期各進行1次腰穿,采集腦脊液凍存于-20℃冰箱保存,待收集完成后解凍以5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統一檢測AQP4及sVCAM-1含量。
AQP4及sVCAM-1含量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檢測,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鼎國昌盛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原生產商為美國R&D公司。檢測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
1.3 觀察指標及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于連續型變量數據描述均數、標準差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如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秩和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檢驗均以P
2 結果
2.1 腦脊液分析
以急性期觀察組指標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急性期白細胞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蛋白質含量、葡萄糖含量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統計結果見表1。
2.2 AQP4、sVCAM-1含量變化
觀察組急性期AQP4和sVCAM-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統計結果見表2。
2.3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表明(表3),觀察組腦脊液中AQP4與sVCAM-1含量呈正相關關系(r=0.767,P=0.0108)。與臨床化驗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數據見表3,AQP4、sVCAM-1與顱內壓有相關性,相關性指標分別為(r=0.577,P=0.0352)、(r=0.589,P=0.0301)。腦脊液AQP4、sVCAM-1與蛋白質、葡萄糖及白細胞計數均無相關性(P均>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AQP4與sVCAM-1參與了病毒性腦膜炎的病理過程。推測其機制與腦水腫相關,腦水腫可以分為細胞毒性腦水腫和血管源性腦水腫等幾種類型。在細胞毒性腦水腫中,AQP4被認為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5-7],Bloch 等[8]報道AQP4基因敲除小鼠腦水腫模型的水腫程度明顯輕于野生型小鼠,抑制AQP4蛋白可預防和治療腦水腫[9]。在血管源性腦水腫中,AQP4可以通過影響水分的排出從而間接影響水腫的嚴重程度[10]。
sVCAM-1是由膜型VCAM-1細胞外區脫落后形成的可溶性分子,保留了細胞黏附分子功能[11]。學者發現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血清及腦脊液中sVCAM-1的含量均上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病情緩解時下降至正常水平[12-13]。我國學者在病毒性腦膜炎患兒中發現sVCAM-1與患兒病情程度明顯相關[14]。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腦脊液中AQP4與sVCAM-1含量正相關,AQP4及sVCAM-1均與顱內壓成正相關,由此推測在病毒性腦炎腦水腫發生過程中AQP4及sVCAM-1起到促進作用,但二者是否具有協同作用還未可知。AQP4與sVCAM-1與白細胞、蛋白質、葡萄糖均無相關性,很有可能是因為患兒發生病毒性腦膜炎時上述指標的變化并不明顯,即上述指標并不是病毒性腦膜炎的特征性指標。
參 考 文 獻
[1] ISHIBASHI K,HARA S,KONDO S.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in mammals[J]. Clin Exp Nephrol,2009,13(2):107-117.
[2] 李敏, 陳少軍, 陳學群,等.腦水腫的AQP4調節機制研究進展 [J].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42(01): 114-22.
[3] 王瑩.病毒性腦炎患兒腦脊液中AQP4與Svcam-1水平的研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13.
[4] SHIMIZU F,NISHIHARA H,SANO Y,et al. Markedly increased IP-10 production by blood-brain barrier in neuromyelitis optica[J]. PLoS ONE,2015,10(3):e0122000.
[5] 石向群.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性腦水腫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3
[6] 黃浩海.染料木素抑制輪狀病毒的復制及其上調AQP4表達機制研究[D].廣州:廣東醫學院,2015.
[7] KLEFFNER I,BUNGEROTH M,SCHIFFBAUER H,et al. The role of aquaporin-4 polymorph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 edema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 Stroke,2008,39(4):1333-1335.
[8] BLOCH O,PAPADOPOULOS MC,MANLEY GT,et al. Aquaporin-4 gene deletion in mice increases focal edema associated with staphylococcal brain abscess[J]. J Neurochem,2005,95(1):254-262.
[9] SAADOUN S,PAPADOPOULOS MC. Aquaporin-4 in brain and spinal cord oedema[J]. Neuroscience,2010,168(4):1036-1046.
[10] PAPADOPOULOS MC,MANLEY GT,KRISHNA S,et al. Aquaporin-4 facilitates reabsorption of excess fluid in vasogenic brain edema[J]. FASEB J,2004,18(11):1291-1293.
[11] IDA K K,OTSUKI D A,SASAKI A T C,et al. Effects of terlipressin as early treatment for protection of brain in a model of haemorrhagic shock[J]. Critical Care,2015,19(01):825.
[12] 夏斌, 邵福源, 趙忠新.多發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可溶性VCAM-1的變化[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01, 17(05): 271-2.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近期研究表明CHF患者的生化指標如尿酸、膽固醇等水平常顯示異常,且與CHF的嚴重程度有關[2~5]。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評定CHF心功能級數并與生化指標進行相關性研究,旨在對CHF患者進行準確的臨床評估并給予及時治療,改善其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住院病人中,符合CHF診斷標準[6]的CHF患者7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齡30~91歲,平均年齡(64.62±13.79)歲,其中冠心病34例(心絞痛27例、心肌梗塞7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原發性高血壓20例,瓣膜性心臟病12例;CHF患者常規接受強心劑、利尿劑、擴血管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心功能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ew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標準分級[7]:Ⅰ級49例,Ⅱ級5例,Ⅲ級11例,Ⅳ級7例。排除疾病:感染、腫瘤、原發性痛風及慢性肝腎疾病。所有患者均記錄年齡、性別、病因、血壓、NYHA分級、血液指標、超聲心功圖檢查并匯總分析。
1.2 檢測方法
入院次日晨空腹經肘靜脈取血4ml,分別置于含K2-EDTA抗凝管和干燥真空管。用血常規儀(日本SYSMEX公司, 型號:XT_1800i)測定血常規;用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型號:CX_4)測定生化指標;每天進行高、低質控品檢測,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心臟多普勒超聲檢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型號:system 5),探頭頻率2.25MHz,由經驗豐富、對本次研究不知情的超聲科醫生進行操作。入選時進行NYHA分級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控制年齡和性別后,采用Partial correlations分析。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72例CHF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不同程度心功能損傷的CHF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除左室射血分數在心功能Ⅰ級組與Ⅳ級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3.54,P
2.2 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等級與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等級與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見表2。
由表2見,以1、2、3、4為變量分別替代不同心功能等級與實驗室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統計結果顯示,不同程度心功能受損的CHF患者與年齡、尿素氮、尿酸呈正相關;與總膽固醇呈負相關,且有統計學意義(P均
3 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不同心功能級別的CHF患者血尿酸水平隨著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控制年齡和性別后,相關系數明顯提高(P
Go等[8]對24 598例CHF患者的回顧性分析顯示,他汀類治療可顯著降低CHF患者的死亡率與因CHF的住院率。但有研究認為,他汀類在CHF患者中應用的局限性,研究發現,血膽固醇偏低者的死亡危險性增加[2]。本次研究顯示不同程度心功能受損的CHF患者與膽固醇呈負相關。可能與CHF患者胃腸道郁血等影響脂肪的吸引和膽固醇的合成有關。膽固醇太低CHF嚴重的可能原因[2]:一是脂蛋白降低,使其結合和清除內毒素的作用削弱,后者具有促炎作用,加重CHF;二是他汀類也抑制輔酶Q10的合成,后者具有抗氧化作用,氧化自由基生成增加可促進CHF發生。為此及時監測總膽固醇水平并干預,對防治CHF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峻. 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的新趨勢[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35(7):593-594.
2 李為民, 孔一慧. 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利弊探討[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6, 34(9):774-775.
3 李健民. 慢性心力衰竭89例血尿酸水平檢測分析[J]. 山東醫藥, 2006, 46(22):65.
4 崔錦鋼, 楊躍進. 慢性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處理 [J].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06, 27(27):179-182.
5 Doehner W, Anker SD. Uric acid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Semin Nephrol, 2005, 25(1):61-66.
6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S].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 35(12):1076-1095.
關鍵詞 坡耕地;土壤養分;地統計學;空間變異;環境因子;巖溶區
中圖分類號 S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7-0229-04
土壤作為一個時空連續的變異體,具有高度的空間異質性。不論在大尺度上還是在小尺度上,土壤的空間異質性均存在[1-2]。由于受到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區的土壤具有許多不同的土壤特性,并且具有高度的空間變異性[3]。大量研究表明,土壤養分具有空間自相關性,其空間變異性會因土壤養分的種類、研究區尺度和采樣方法的不同而產生較大變化,利用地統計學方法的變異函數來擬合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模型,并以此為基礎利用ArcGIS地統計模塊的 Kriging 插值來進行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模擬和分析,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4-8]。國內研究者們借此已經從不同尺度研究了黃土高原小流域[9]、干旱荒漠區[10]、長三角地區[11]、太湖流域[12]、紅壤區[13]、紫色土區[14]等土壤養分的時空變異特征。相對來說,對于西南巖溶地區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的研究就顯得較為薄弱。張 偉等[15]利用地統計學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叢洼地坡面土壤相關屬性的空間變異特征。蔣勇軍等[16]從流域尺度利用地統計學方法,研究了云南小江流域土壤相關屬性的時空變異規律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喀斯特地區土壤各養分的空間變異程度都較高。但專門針對西南巖溶地區坡耕地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的研究卻少見報道。
本文以重慶市中梁山為例,運用地統計學和GIS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該地區小尺度下坡耕地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并總結了環境因子對其變異性的影響,為該地區土壤質量評估和石漠化預防治理提供參考意見。
1 區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中梁山,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度18 ℃,海拔500~700 m,年均降水量1 000 mm左右。其地貌類型受地質構造和巖性的強烈控制:堅硬的砂巖形成陡峻的兩翼,由紫色頁巖組成的軸部構成波狀起伏的丘陵地形,二者之間由灰巖組成,經巖溶作用后形成巖溶槽谷,組成“一山兩槽三嶺”的構造地貌局格。試驗樣地位于巖溶槽谷和山嶺交接的坡耕地上,土壤發育的地質背景是三疊紀嘉陵江組的巖溶角礫狀白云質灰巖。受海拔和地形的限制,農民開墾的耕地則主要分布在山腰、山腳和谷底,地塊面積很小、坡體較短、坡度相差懸殊;而且在同一地塊里坡度不均一,變化很大。由于該山體的坡向與巖層的坡向基本一致,水分易沿巖層面及節理流動,不斷對石灰巖進行溶蝕,形成石芽、溶溝及溶蝕孔洞,殘積的黃色黏土就停積在這些溝、孔、穴中;土壤四周有石芽、石塊圍繞,如裝在石碗中的土一樣,當地群眾稱為“碗碗土”[17]。
1.2 土壤樣品采集及測定
于2012年10—11月進行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定點取樣,在槽谷邊緣坡耕地上設置1個100 m×100 m標準樣地,以20 m×20 m的網格間距布設采樣地塊25個,每個地塊取5個土樣混合均勻后,代表該樣點的土樣,共計得到25個土樣。由于采樣地石漠化程度高,坡度大,土層厚度較薄,采樣時取0~20 cm表層土壤來進行室內理化分析。土壤有機質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測定,全氮用半微量凱氏法測定;全磷用NaOH熔融-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全鉀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測定;堿解氮用堿基-擴散法測定;速效磷用0.5 moL/L的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用中性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使用100 m標準測量繩拉樣地的過程中,觀測和記錄了25塊20 m×20 m小塊樣地的植被覆蓋率、基巖率、坡度、坡向、巖層走向和巖層傾角,土壤取樣時對土層厚度也進行了測量。
1.3 數據分析
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及土壤養分數據主要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軟件進行分析,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采用地統計學軟件GS+9.0進行地統計分析,并利用ArcGIS 9.3的地統計模塊進行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的插值制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分析
2.1.1 土壤養分統計特征。利用SPSS 19.0中Kolmogorov-Smirnov(K-S)方法對各土壤養分含量進行了正態分布檢驗(表1),偏度和峰度系數及K-S正態檢驗結果表明,該巖溶區坡耕地各土壤養分元素的含量呈正態分布。土壤養分的常規統計分析表明(表1),試驗樣地中,土壤有機質的平均含量為9.35 g/kg,屬于中下水平;全氮的平均含量為0.92 g/kg,屬于中等水平;速效磷的平均含量為25.29 mg/kg,屬于中上水平;速效鉀的平均含量為288.42 mg/kg,屬于上等水平。各養分元素中,有機質的變異系數最小,為14.22%,表現為中等程度變異;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和速效鉀的變異系數均在15%~30%之間,表現為中等程度變異,且這5種養分性質的變異系數較為接近,可能這5種養分性質的變異受相同條件的控制,如研究區的地形、坡度、作物種植類型、植被覆蓋率等;而速效磷的變異系數最大,統計值為81.93%,表現較強的變異性,這可能與研究區坡耕地人工施肥、耕作等因素有關。
2.1.2 土壤養分的半方差分析。對研究區試驗樣地土壤養分的傳統統計分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養分含量的總體狀況,不能精確定量地刻畫土壤養分含量分布的隨機性和結構性[18]。因此,必須采用地統計學方法對土壤養分數據進行空間變異性分析。根據土壤養分的統計特征值,對研究的各土壤養分含量分別應用GS+軟件進行半方差的計算,所得7種養分含量的半方差理論模型及參數見表2。從表2 可以看出,有機質、全磷、全鉀、速效鉀含量的變異函數以高斯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速效磷含量的變異函數擬合最佳的為指數模型;而全氮和堿解氮擬合為線性模型。7種養分變量的塊金值均大于0,說明各土壤養分變量本身存在著因隨機和固有變異性所引起的采樣、試驗和取樣誤差等各種正基底效應,變異的大小由塊金值的大小決定。從結構性因子角度來看,塊金值/基臺值的比例可表示系統變量的空間相關性程度,比值75%分別表示變量的空間相關性較強、中等、較弱。如果該比值較高,說明由隨機部分的隨機因子引起的空間異質性程度較大;相反,該比值較低,則由空間自相關部分的結構因子引起的空間異質性程度較大;如果該比值接近1,則說明該該變量在整個尺度上具有恒定的變異。試驗樣地中全氮和堿解氮的塊金值/基臺值為1,說明在整個尺度上空間自相關性較弱,結構性因子如土壤形成過程中的成土母質、地形、巖層性質等對其變異基本無影響,隨機性因子如土壤管理過程中的灌溉、施肥、作物布局、栽培管理措施等對其變異影響較大,但這種影響是均一的,導致全氮和堿解氮的含量在整個尺度上呈均一分布,這可能與該研究區坡耕地作物種植類型及施肥類型相近有關。試驗樣地中有機質、全磷、全鉀和速效鉀的塊金值/基臺值均小于25%,表現為較強的空間相關性,這表明有機質、全磷、全鉀和速效鉀的變異主要受成土母質、地形、地質等結構性因子影響。而速效磷的空間異質性中等,同時受結構性因子和隨機性因子的影響,這可能與試驗樣地坡度、坡形、坡向,巖層屬性等自然因子以及耕作施肥、作物的種植類型等有關。
2.1.3 土壤養分的空間插值分析。利用ArcGIS 9.3軟件地統計分析模塊中的Kriging插值分析,分別作出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這7種土壤養分和pH值的空間分布格局圖(圖1)。制圖采用試驗樣地相對坐標,圖中從上到下對應試驗樣地坡頂到坡底位置。從圖1可以看出,土壤各養分的空間分布具有一定的斑塊性,其中有機質、堿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在坡頂、上坡和中坡位置含量較高,全氮、全鉀和速效鉀在坡底含量較高,從坡中部位置往坡頂含量逐步降低。全磷和速效磷,全鉀和速效鉀,在各坡位上都具有較好的空間相關性。可見在不同的坡位上,不同養分的空間變異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這與坡度、坡形、坡向、巖層走向等結構性因子以及各樣點植被類型,耕作程度等隨機性因子有關。從空間插值圖上看,試驗樣地的7種養分含量的空間分布與pH值的空間分布之間相關性較差,樣地各位置pH值分布也具有明顯的斑塊性,空間變異性較強,這主要與試驗樣地的耕作、施肥等因素有關。
2.2 環境因子對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的影響
利用SPSS 19.0軟件對土壤養分和環境因子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試驗樣地各環境因子與土壤養分之間表現出不同的相關關系(表3)。坡度因子與全氮、全磷、速效磷呈正相關,而與有機質、全鉀、堿解氮和速效鉀呈負相關;坡向和土層厚度與絕大部分養分呈正相關,特別是坡向和土層厚度與堿解氮的含量呈極顯著的正相關(P
3 結論與討論
用地統計學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下巖溶區坡耕地土壤的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的空間變異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試驗樣地中有機質、全磷、全鉀和速效鉀的塊金值/基臺值均小于25%,表現為較強的空間相關性;而速效磷的塊金值/基臺值為31%,表現為中等的空間相關性;全氮和堿解氮的塊金值/基臺值為1,說明在整個尺度上空間自相關性較弱,結構性因子對其變異基本無影響,隨機性因子對其變異影響較大,但這種影響是均一的,導致全氮和堿解氮的含量在整個尺度上呈相對均一分布,這可能與該研究區坡耕地作物種植類型及施肥情況相似有關。ArcGIS空間插值分析表明,小尺度下巖溶區坡耕地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具有一定的斑塊性,不同的坡位上,不同養分的空間變異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有機質、堿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在坡頂、上坡和中坡位置含量較高,全氮、全鉀和速效鉀在坡底含量較高,全磷和速效磷、全鉀和速效鉀在各坡位上都具有較好的空間相關性,表明速效磷和速效鉀的空間變異依賴于全磷和全鉀的空間變異性。
而利用SPSS 19.0軟件對土壤養分和環境因子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研究區試驗樣地各土壤養分和環境因子之間具有不同類型的相關關系。土壤有機質與坡度、坡向、巖層走向、巖層傾角、基巖率和巖層厚度等結構性因子呈負相關關系,而與植被覆蓋率呈顯著(P
綜上所述,對小尺度下巖溶區坡耕地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和環境因子的相關性分析都表明地質地貌等結構性因子對巖溶區坡耕地土壤養分元素的空間分布及空間變異具有重要影響作用;而植被類型、作物種植及耕作程度等隨機性因子對有機質含量的空間變異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對于本就脆弱的巖溶區坡耕地生態系統來說,更深入地研究該地區坡耕地的地質地貌等自然環境狀況以及植物種植、耕作方式等土地利用情況對認識該地區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和空間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為該地區今后的土壤質量評估和石漠化預防治、理提供參考意見。
4 參考文獻
[1] 李婷,張世熔,劉潯,等.沱江流域中游土壤有機質的空間變異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土壤學報,2011,48(4):863-868.
[2] 王政權.地統計學及在生態學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 華孟,王堅.土壤物理學[M].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214-237.
[4] 劉少沖,段文標.紅松闊葉混交林林隙土壤養分的空間異質性[J].水土保持學報,2011,25(3):142-146.
[5] 張忠華,胡剛,祝介東,等.喀斯特森林土壤養分的空間異質性及其對樹種分布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11,35(10):1038-1049.
[6] 杜虎,宋同清,彭晚霞,等.木論喀斯特自然保護區表層土壤礦物質的空間異質性[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6):79-84.
[7] TRIANTAFILIS J,ODEH I O A,MCBRATNEY A B. Five Geostatistical Models to Predict Soil Salinity from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ata Across Irrigated Cotton[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1(65):869-878,1384.
[8] 王淑英,路蘋,王建立,等.不同研究尺度下土壤有機質和全氮的空間變異特征——以北京市平谷區為例[J].生態學報,2008,28(10):4957-4964.
[9] 王軍,傅伯杰,邱揚,等.黃土高原小流域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格局——Kriging 插值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373-379.
[10] 黃元仿,周志宇,苑小勇,等.干旱荒漠區土壤有機質空間變異特征[J].生態學報,2004,24(12):2776-2781.
[11] 史利江,鄭麗波,柳云龍,等.長三角地區農田土壤養分空間變異及養分綜合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17(6):839-846.
[12] 劉付程,史學正,于東生,等.太湖流域典型地區土壤全氮的空間變異特征[J].地理研究,2004,23(1):63-70.
[13] 祝錦霞,許紅衛,王珂,等.基于GIS和地統計學的低丘紅壤地區三種土壤性質空間變異性研究[J].土壤,2008,40(6):960-965.
[14] 朱益玲,劉洪斌,江希流.江津市紫色土中N、P養分元素區域空間變異性研究[J].環境科學,2004,25(1):138-143.
[15] 張偉,陳洪松,王克林,等.典型喀斯特峰叢洼地坡面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性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1):68-73.
[16] 蔣勇軍,章程,袁道先.巖溶區土壤肥力的時空變異及影響因素——以云南小江流域為例[J].生態學報,2008,28(5):2288-2299.
【關鍵詞】 身體質量指數;年齡;高血壓;預防
最近研究表明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積極開展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科學地制定干預措施是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方法。高血壓的初級預防,包括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預防和控制的關鍵措施〔2〕。本文旨在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年齡與高血壓的關系,為高血壓的預防提供科學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9年8月20日至2010年4月13到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員,共330例,年齡25~92歲。分為男、女兩組,男228例,女102例。根據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收縮壓(SBP) ≥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 ≥90 mmHg確診高血壓。其中男性SBP≥140 mmHg者90例,占該組的39.47%;83例DBP≥90 mmHg,占該組人數的36.40%。女性患者中36例SBP≥140 mmHg,占該組的35.29%;19例DBP≥90 mmHg,占該組人數的18.63%。
1.2 研究方法 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比較BMI和年齡、血壓的密切程度。BMI=體重(kg)/身高2(m2),將研究對象按22.99 kg/m2三個水平分為勻稱、肥胖、瘦三種類型〔3,4〕;并根據這三種類型分組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再按照青、中和老年的標準分組,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學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兩變量間的相關性用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三組及以上樣本均數之間采用方差分析,兩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相關性分析 年齡與女性SBP之間不具有相關性(r=0.058,P=0.563),與女性DBP之間也不具有相關性(r=0.195,P= 0.050)。年齡與男性SBP之間不具有相關性(r=0.158,P=0.015),與男性DBP之間也不具有相關性(r=0.142,P=0.029)。
BMI與血壓的相關性為:BMI與女性SBP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r=0.458,P=0.001),與女性DBP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r=0.457,P=0.001)。BMI與男性SBP之間具有相關性(r=0.381,P=0.000 5),與DBP之間具有相關性(r=0.267,P=0.000 5)。
2.2 按BMI與年齡分組的統計學分析
2.2.1 按BMI分組的統計學分析結果 男性體檢者瘦型3例(1.76%),勻稱型42例(17.98%),肥胖型183例(80.26%)。本試驗只考慮勻稱型和肥胖型兩組,以此兩組進行成組T檢驗。結果SBP在兩組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01),DBP在兩組之間也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02),說明男性不同BMI患者之間血壓不同。
女性體檢者瘦型8例(7.84%),勻稱型55例(54.92%),肥胖型39例(38.24%)。SBP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示:F=11.50,P=0.001(見表1)。LSD多重比較的結果顯示:瘦型與勻稱型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546)。瘦型與肥胖型比較,兩組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03),勻稱型與肥胖型比較,兩組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01)。表1 女性SBP與DBP按BMI分組的統計學分析
2.2.2 按年齡分組的統計分析 根據最新的WHO年齡劃分標準,44歲以下為青年;45~59歲為中年;60歲及以上為老年,將男性和女性各分為三組。
男性青年組106例(46.49%),中年組97例(42.54%),老年組25例(10.96%)。SBP的單因素方差結果見表2。LSD多重比較結果示:青年組與中年組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22)。青年組與老年組比較,兩組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3)。中年組與老年組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157)。表2 男性SBP與DBP按年齡分組的統計學分析
SBP的單因素方差結果見表3。LSD多重比較結果示:青年組與中年組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751)。青年組與老年組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273)。中年組與老年組比較,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371)。表3 女性SBP與DBP按年齡分組的統計學分析
3 討 論
高血壓在我國目前慢性病的患病率中位居首位〔5〕。因此了解高血壓的患病情況和相關危險因素,為開展一級預防與干預提供依據。本實驗通過對BMI和年齡與血壓相關性分析發現:BMI與血壓密切相關,而年齡與血壓則不具有相關性。BMI與血壓密切相關與大多數的作者觀點一致,而年齡與血壓不相關〔6〕的這一結果與有些作者的結論有差別。國內劉春梅和宋玉梅研究認為年齡與血壓密切相關,這可能與檢驗的方法不一樣有關,劉春梅和宋玉梅〔5,6〕沒有對年齡分組,而本實驗則根據性別將年齡分為兩組,因此得出的結果不同。
按照BMI的不同,將受試對象分為瘦型、勻稱型和肥胖型三種,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女性SBP瘦型與勻稱型無統計學差異,肥胖型與勻稱型和瘦型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女性DBP的結果同上。男性研究對象中瘦型人數較少,因此只考慮了勻稱型和肥胖型兩種。結果為勻稱型和肥胖型的SBP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同樣勻稱型和肥胖型的SBP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因此,這一結果說明不同的BMI之間血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并且隨著BMI增加而增加,這一結論與大多數作者的觀點相一致〔7,8〕。
按年齡分組的結果中,除男性青年與老年組的SBP有差別外,其余的各組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這與以往的有些作者觀點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劃分的標準不同,很多作者都是以30歲、40歲和50歲的標準劃分,而本實驗則以國際公認的44歲和60歲兩個標準來劃分。②高血壓發病的低齡化。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的人數在青年人群中明顯增多,由此造成的高血壓在青年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加〔9~12〕,不同年齡之間的血壓差異明顯縮小,使得年齡與血壓的關系逐漸弱化。肥胖在帶來高血壓的同時也帶來了其他相關的疾病,因此肥胖也成為世界性問題〔13〕。
本研究提示預防高血壓應從青年以前做起,而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防治高血壓是中、老年的事情。不同年齡間血壓差異不明顯,而不同BMI之間的血壓差異較大,說明體重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年以前合理地控制體重將是高血壓一級預防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9.
2 吳家兵.高血壓的流行及其初級預防綜述〔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6;12(1):404.
3 郭紅衛.醫學營養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15.
4 蔡美琴.醫學營養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20.
5 劉春梅.北京交通大學高血壓患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職工與健康,2010;26(4):3679.
6 宋玉梅.血壓異常的危險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3;6(1):413.
7 Michael A.Kortt1Philip M.Clarkeestimating utility values for health st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inpiduals using the SF36〔J〕.Quality Life Res,2005;14:217785.
8 O'Brien PE,Dixon JE. The extent of the problem of obesity〔J〕.Am J Surg 2002;184(6B):4585.
9 Robinson RF,Batisky DL,Hayes JR,et al.Body mass index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ediatric hypertension〔J〕.Pediatr Nephrol,2004;19:137984.
10 Norwood VF.Hypertension〔J〕.Pediatr Rev,2005;23:197208.
11 Varda NM,Gregoric A.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the child with hypertension〔J〕.Pediatr Nephrol,2005;20:499506.
【關鍵詞】 兒童; 不同體質類型; BMI; 相關性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 and BMI/XIAN Hui-ming,LUO Wei-dan,LI Zhi-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108-11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 and BMI. Method:521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in our community,who were refered by the professor Wang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learn about the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calculation BMI index,the correl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 and BMI were analyzed. Result:The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ratio in 6-11 ages were no difference(P>0.05).Normal weight children’s physical fitness were mainly peaceful mass of 252 cases(56.7%);in mild malnutrition children,Qi depression and Yang deficiency quality were higher,respectively 2 cases(28.6%); in overweight children,Qi depression mass were 2 cases(28.6%),great mass were 5 cases(26.3%),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body constitution were 6 cases(25%);in fat children,blood stasis was higher percentage of 1 case(50%).There were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BMI with vital energ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great mass and yang qualit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hildren; Different constitution types; BMI; Corr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sh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Yuexiu District,Guangzhou 510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39
在社區工作中,兒童營養狀況是社區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成年后發病的基礎和內在因素[1]。對兒童體質狀況的篩查,不僅利于兒童健康的成長,同時利于降低成年后患病的幾率[2]。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提到改善兒童營養狀況,即預防和治療營養不良、貧血、肥胖等兒童營養性疾病,對本社區521例兒童營養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兒童521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男257例,女264例,年齡6~11歲,平均(7.9±3.0)歲,參照王琦[3]教授的《中醫體質學》中關于體質分類,又被稱為“中醫體質九分法”對體質進行分類,包括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基本類型。在521例兒童中,不良體質77例(14.8%),其中男40例(51.9%)、女37例(48.1%),包括氣虛質(24例)、氣郁質(7例)、特稟質(19例)、血瘀質(2例)、陽虛質(14例)、陰虛質(11例)為兒童的不良體質;平和質體質444例(85.2%),其中男217例(48.9%)、女227例(51.1%)。
1.2 方法 采用收集資料的方法,對社區兒童的一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采用身高體重計對兒童的身高、體重進行測量,然后填入兒童體質與營養狀況評估調查表。參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檢測細則》中的對于兒童的身高和體重規定方法進行相關的測量。各項測量人員均通過統一的嚴格的培訓,經過兩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保證測量質量的標準性。《中國學齡兒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預防與控制指南》中提出對中國學齡兒童少年判斷超重和肥胖的界限值,見表1。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年齡段兒童體質分布情況,主要分為6、7、8、9、10、11歲六個年齡段。觀察不同BMI指數體質類型分布狀況,主要針對輕度營養不良、正常體重、超重、肥胖的體質類型分布。觀察BMI和體質類型的相關性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針對6~11歲年齡段兒童的中醫體質分型材料進行匯總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對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段兒童體質分布情況比較 6~11歲年齡段兒童的中醫體質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兒童體質分布情況比較 例
年齡段 性別 不良體質
平和質
氣虛質 氣郁質 特稟質 血瘀質 陽虛質 陰虛質
11歲 男 2 1 0 1 0 1 32
女 2 1 1 1 0 3 45
10歲 男 6 1 0 0 0 0 26
女 1 1 1 0 1 0 22
9歲 男 3 0 5 0 3 2 48
女 0 1 3 0 1 0 60
8歲 男 4 0 2 0 3 1 41
女 3 1 3 0 2 1 41
7歲 男 0 0 2 0 2 0 34
女 1 0 0 0 2 3 40
6歲 男 0 0 1 0 0 0 36
女 2 1 1 0 0 0 19
2.2 不同BMI指數體質類型分布狀況比較 正常體重兒童體質主要是以平和質為主252例(56.7%),輕度營養不良兒童中氣郁質和陽虛質較高2例(28.6%),超重兒童中主要是氣郁質2例(28.6%)、特稟質5例(26.3%)、氣虛質6例(25%),肥胖兒童中主要是血瘀質1例(50%)比例較高,見表3。
表3 不同BMI指數體質類型分布狀況比較 例(%)
體質類型 輕度營養不良 正常體重 超重 肥胖
氣虛質(n=24) 4(16.7) 11(45.8) 6(25.0) 3(12.5)
氣郁質(n=7) 2(28.6) 3(42.9) 2(28.6) 0
特稟質(n=19) 2(10.5) 10(52.6) 5(26.3) 2(10.5)
血瘀質(n=2) 0 1(50.0) 0 1(50.0)
陽虛質(n=14) 4(28.6) 8(57.1) 1(7.1) 1(7.1)
陰虛質(n=11) 1(9.1) 8(72.7) 1(9.1) 1(9.1)
平和質(n=444) 87(19.6) 252(56.7) 84(19.0) 21(4.7)
2.3 BMI和體質類型的相關性比較 BMI與氣虛質、特稟質和陽虛質呈現明顯的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r=-0.158、-0.168、-0.179,P0.05)。
3 討論
體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在生命過程中,分別在先天和后天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形態機構、生理功能、心理情緒方面綜合性的特殊體質,體質也體現了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適應的一種特征。一個國家國民體質的狀況不僅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社會文明和發展的標志[4]。體質的優劣不僅影響著個人身體健康,也可能影響國家的繁榮昌盛。兒童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兒童體質和營養狀態的問題逐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全面的掌握兒童的體質和營養狀態的關系,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養干預,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祖國醫學認為,中醫體質和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相關的機體疾病是以體質為基礎的,體質的分型決定了疾病發生的傾向性[5]。兒童往往存在營養失衡的現象,不僅對目前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生長發育造成影響,營養失衡也可能造成兒童成年后慢性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筆者通過對本社區兒童進行體格檢查,篩查營養相關性疾病發生情況,了解營養狀況在兒童的分布狀態,結合中醫體質分型,為減少兒童營養不良發生及降低成年后心腦血管發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參照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學》中關于體質分類,針對本社區兒童521例進行中醫體質的分類,主要有下述幾種類型,平和質、氣虛質、氣郁質、特稟質、血瘀質、陽虛質、陰虛質[6]。(1)平和質主要特征是陰陽氣血調和,面色紅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精力充沛、唇色紅潤、不易疲勞、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舌色淡紅、苔薄白,脈搏和緩有力,性格開朗樂觀。(2)氣虛質主要是指元氣不足,出現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氣短等表現,舌苔紅,脈搏較弱,性格相對內向。不同原因造成的肺、脾胃、腎臟等功能低下,是氣虛體質形成的病理性基礎,如果飲食失調,會造成中氣虛損、氣虛陽微。相關學者曾認為“血實氣虛則肥,氣實血虛則瘦”[7]。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中曾認為“人之肥者必氣虛”,提示氣虛者可能津液生成、分布和排泄發生失常,津液停則凝聚為痰,濕痰則慢步周身腠理,濕痰停滯則肥胖。(3)氣郁質主要是氣機郁滯所致,神情抑郁、憂慮,形體較瘦弱,情感脆弱、煩悶不高興,舌淡紅,舌苔薄白,脈弦,性格敏感多慮。人體氣機的運行主要依靠肝的調節,氣郁主要表現在肝經所經過的部位氣機不暢,所以氣郁質也被稱為肝氣郁結。(4)特稟質主要是先天市場,多數是生理缺陷、過敏性反應為主要的表現,也可見哮喘、鼻塞、噴嚏,屬于過敏性體質。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特稟質兒童要以健脾、補腎氣為主,從而增強衛外功能[8]。(5)血瘀質因血行不暢造成的,往往是膚色晦暗,有色素沉著、瘀斑,口唇暗淡,舌質紫黯,脈澀,心理情緒上比較煩躁、健忘。有資料顯示,血瘀質往往眼睛里的紅絲很多,刷牙時牙齦常會出血,性情方面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6)陽虛質是陽氣不足,往往有畏寒怕冷、精神不振、手足不溫、喜熱飲食,舌質淡,胖嫩,脈搏沉遲,心理方面內向、沉靜。陽虛質的臟腑功能活力功能較差,溫煦功能明顯衰退,出現的惡寒喜暖證狀。(7)陰虛質主要是陰液虧少,往往以口干舌燥、手足心熱、喜歡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為主,脈搏細數,心理方面急躁,外向好動。陰虛質主要是先天不足,如孕育之時父母氣血不足,或母親年齡較大受孕,早產等;后天失養,往往因年少之時,血氣方剛,陽氣旺盛導致陰虛質[9-10]。但是其主要是面對成人開展的研究,沒有特別對兒童少年進行開展,兒童是否也可以按上述標準進行體質分類,目前尚比較少人研究[11-13]。
本研究的目標人群針對學齡期兒童,填補了該研究領域上的空白,筆者通過選取本社區兒童521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參照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學》中關于體質分類,身高體重計對兒童的身高、體重進行測量,計算BMI指數,分析兒童不同體質類型和BMI的相關性。結果表明,6~11歲年齡段兒童的中醫體質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體重兒童體質主要是以平和質為主252例(56.7%),輕度營養不良兒童中氣郁質和陽虛質較高2例(28.6%),超重兒童中主要是氣郁質2例(28.6%)、特稟質5例(26.3%)、氣虛質6例(25.0%),肥胖兒童中主要是血瘀質1例(50.%)比例較高。BMI和氣虛質、特稟質和陽虛質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提示氣虛質、特稟質和陽虛質兒童營養狀態不良,應注意進行防治和治療,從而降低其成年后疾病的發生率[14-15]。
綜上所述,通過兒童不同體質類型和BMI的相關性情況,可以更好的進行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能進一步規范臨床辨證論治體系,充分體現了中醫個體化治療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柳紅芳,王皓,胡照娟.2型糖尿病中醫體質與肥胖、血脂、血凝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10):702-706.
[2] Ragvin A,Moro E,Fredman D ,et al.Long-range gene regulation links genomic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 risk regions to HHEX,SOX4,and IRX3 [J].Proc Nail Acad Sci USA,2010,107(2):775-780.
[3]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4]王琦,朱燕波,吳承玉,等.中醫體質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49):9946-9950.
[5]歐愛華,麥潤汝,原嘉民,等.亞健康狀態分型與中醫體質類型相關性的對應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1):11-14.
[6]陳燕,龔玲,谷政,等.重慶市不同地區中小學學生生長發育水平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4):3058-3059.
[7]孫竹花,陳燕,萬婧,等.普洱市初一年級學生體質與膳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9):116-117.
[8]李琳,汪振寧.體穴與耳穴治療青少年單純性肥胖癥及對血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6,3(26):173-176.
[9]杜杰,鄔盛鑫,楊忠.北京海淀區中小學生BMI與素質指標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11):1291-1292.
[10]蔣玉艷,唐振柱,蘇冰.學齡兒童維生素D水平與礦物元素相關性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4,20(2):77-80.
[11]陳天嬌,季成葉.北京市中學生腰圍與體質指數及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狀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4(3):355-358.
[12]張曉陽,徐幽瓊,李紅,等.福州市兒童青少年體質指數與血壓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1):67-70.
[13]戴昕,韓東碩.北京市視力殘疾青少年BMI與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關系[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86-89.
[14]吳華,向開富,王傳媚,等.營養不良兒童血清瘦素水平與BMI、能量攝入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13(3):222-223.
【關鍵詞】 脈沖振蕩;肺功能
脈沖振蕩技術現今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此技術具有對患者無創傷、操作方便等特點,此技術對疾病嚴重患者、幼兒、高齡患者尤其適宜[1]。筆者對脈沖振蕩技術(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在氣道反應性測定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研究,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5例支氣管激發試驗結果為陽性表現的患者設為實驗組,并選擇正常健康體檢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應用脈沖振蕩法進行檢查,并對檢查指標進行對比及相關性分析。總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筆者所在醫院收治65例支氣管激發試驗結果為陽性表現的患者,設為實驗組患者,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齡22-67,中位(43.4±11.6)歲。并選擇正常健康體檢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30例患者為男性,女20例,年齡25-65,平均(35.4±12.2)歲。所有患者在進行實驗前均停止應用激素類藥物12h,并均排除妊娠、甲亢、高血壓、大動脈瘤等疾病情況。
1.2 實驗方法 實驗應用肺功能儀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測,實驗儀器為耶格公司提供,對兩組患者的呼吸道阻力進行測定,測定的項目有電抗(x5)、周邊氣道阻力(r5一r20)、中心氣道阻力(r20)、總氣道阻力(r5)、呼吸總阻抗(z5)、共振頻率(rf)等項目。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肺部通氣功能情況進行測定,測定項目包括pef、fevl、用力肺活量(fvc)等項目。上述檢測指標均進行詳細地記錄,所有患者均檢測3次取其中良好的結果作為實驗最終數據。激發試驗陽性判斷標準:當吸入乙酰甲膽堿激發物累積劑量(pd20)≤12.8mg/ml,fev1較基礎值下降>20%,視為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氣道高反應性),即停止進一步試驗。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并采用t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操作后兩者患者ios、fef、fev1等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r35、r5-r20、r20、r5、z5、rf等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研究還發現,fevl指標與除電抗(x5)的相關性研究顯示為正相關的表現,其余各項指標數據表現為負相關的表現。
3 討 論
此項技術為現今新開展的檢查項目,其可在靜息呼吸狀態下,測定不同脈沖頻率下患者呼吸阻抗的變化,由此分別計算出粘性阻力、彈性阻力和慣性阻力,并圖解顯示阻力和順應性的分布等[2],可用于不能得到理想fevl患者,減少假陽性患者。此項檢查比較簡單易操作,其可迅速檢測出患者的各項指標,且患者的接受性比較好,幼兒患者也可進行檢查[3]。
本研究發現:對照組與實驗組基礎狀態下常規肺功能fevl,pef以及ios各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不典型哮喘,特別是咳嗽變異型哮喘(cva)患者在接受變應原刺激前,氣道阻力與正常人無明顯差異,符合支氣管哮喘可逆性氣流受限的特點。支氣管激發試驗結束時實驗組ios各阻力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10s能客觀的反應cva患者在接受變應原刺激后氣道阻力的變化。ios各指標與常規肺通氣功能指標的相關性研究發現:rf、z5、r5、r20、r5-r20、r35等指標與fevl、pef呈直線相關關系,與vink、李征征等研究一致[4-5]。綜上。ios能精確反應氣道阻力的變化情況,準確測定氣道高反應性,與常規肺功能檢查有很好的相關性,對于無法配合常規肺通氣功能檢查的老年、體弱以及兒童患者,建議應用ios方法進行氣道反應性測定。
參考文獻
[1] ducharme fm.davis gm.respiratory resistene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at:a reproducible and respoesive measure of asthma severity[j]
.chest,1998,113:1566-1572.
[2] borriu zl,honghton cm.woodcock aa.measuring bronehodilation in copd clinical trials[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5,59:379-384.
[3] 張霞,王玲,劉舂紅.等.脈沖振蕩法在支氣管擴張試驗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藥.2002,42(s):10-12.
關鍵詞 慢性腎臟病;血清胰島素;c肽水平
目前有研究指出,導致慢性腎臟病(CKD)的最常見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腎小球腎炎,且CKD患者通常存在胰島素拮抗的癥狀,即使腎小球濾過率處于正常狀態,患者無論是哪種類型的CKD,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拮抗就已經在病癥早期存在,且胰島素拮抗與腎功能損害進展有密切關聯。為了進一步探討胰島素、c肽變化與CKD病情進展的關聯,本次研究選取糖尿病腎病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對照人群各30例進行研究,對血清胰島素、c肽水平等重要指標進行了檢測,并探討其對腎功能狀態的關系,希望能為臨床提供借鑒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健康人各30例,以簡單隨機法分別設為A組、B組與健康對照組。A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8~80歲,平均(52.56±2.14)歲,其中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22例;B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7~82歲,平均(51.78±2.56)歲,包括14例尿毒癥期和16例氮質血癥期患者;健康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8~84歲,平均(53.04±2.08)歲。3組組間基線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3組人員禁食8 h后,抽取2 mL空腹肘中靜脈血,待標本凝固后對血清進行分離,分別測定血清Ins和C-P水平,同時以己糖激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PG),以酶偶聯速率法測定血肌酐(scr)。
觀察指標:對3組Ins、ISI、C-P水平進行觀察對比,并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出eGFR和ISIS:Eger=-30 849×scr(-1.154)×年齡(-0.203),式中系數男性=1,女性=0.754;ISI=log(1/FPG×Ins),取值時以自然對數為準。
統計學方法:以SPSS 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3組以F值進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結果
檢驗指標對比:A、B兩組Ins、C-P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且eGFR、ISI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相關性研究:相關性分析顯示eGFR與ISI呈正相關,r=0.803,P
討論
在我國CKD橫斷面調查研究中表明,目前CKD患者預計1.2億人,總患病率10.8%,研究還指出診斷CKD時可對eGFR進行估算,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