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7:15: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勞動教育內容概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 外貿單證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42
高職教育發展到今天,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改革最大特色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簡單、機械地記憶,而是以項目化教學方式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更主動接受新技能,符合工作崗位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需要。
單證課程的技能讓學生全面掌握各項單證技能并靈活運用,因時、因地而不同,傳統地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如今學生的學習實際,需突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強調能力目標,教學過程中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強調學生的主體角色,從本質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1 傳統外貿單證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外貿單證課程的特點
《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為國際貿易專業、國際貨運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內容以各種單據的繕制與操作流程為主,要求學生能根據貿易合同以及信用證的有關要求制單和審核國際貿易單證,并且能根據有關業務規定進行國際貿易單證的傳遞處理。該課程特色鮮明,一是突出學生實際單證操作技能的培養;二是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針對這兩點,筆者認為,過去傳統的教學法運用于單證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的弊端。
1.2 傳統單證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2.1 教學內容單薄、不連貫,知識體系被割裂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一種單據類型或某一知識點,純粹“理論式”、“填鴨式”的教學法,無知識遷移,教學內容甚至前后無關聯,學生接受的教學理論體系是被割裂地、斷開地、無連貫性。一旦進入社會,碰到實際復雜的事項,就無從入手,導致不能勝任日后工作崗位。
1.2.2 教學手段機械、呆板,缺乏靈活性
在過去教學中,以“教師+黑板+練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空洞、枯燥和乏味的感覺,案例教學、互動教學應用不足,課堂上缺乏豐富的教學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既占用大量上課教學時間,又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3 考核方式單一,無法體現技能的提升
傳統的評價方式注重以閉卷形式考核,由于受出題方式、題型,試卷載體所限,只能考察學生的死記硬背的內容,同時,也無法體現學生不同技能水平,分數也只能“一刀切”,最終造成學生口中“貝多芬”,即“背多分”現象。這種考核方式在深度與廣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能力,更無法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
2 項目化教學法理論背景與內涵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法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起幫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3 項目化教學在外貿單證課程中的應用
3.1 確定課程總體培養目標
3.1.1 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審核、修改信用證并根據進出口合同、信用證制作結匯單據、運輸單據、保險單據以及報關單據等各種類型的單據,或在進出口電匯、托收方式下,繕制各種單據。同時,能對單據進行操作與管理。
提高獨立繕制各種單據的能力,做到所提供的單據內容完整,份數齊全,數據準確,表面清潔美觀,單證一致,單單相符,并能對各種單據進行分類、索引標目、歸檔保存。
能運用計算機等操作工具,迅速、準確地進行業務操作,并對價格、運費、保險費、匯率、銀行手續費等進行運算。
3.1.2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國際貿易制單的基本技能,并熟悉該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流程,了解對外貿易行業的國際慣例和法規,并能夠運用這些基本知識來指導對外經濟活動。懂得國際結算和匯兌方面的知識,掌握國際先行有關信用證和托收業務的統一慣例,并能實際運用操作。能閱讀國際貿易單證的有關文件及資料,并能在交涉中運用自如。
3.1.3 素質拓展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等。同時,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恒心,并且養成做事認真、謹慎的態度。
3.2 項目化教學在外貿單證課程中的應用
3.2.1 外貿單證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案設計
在進行項目化教學法的實施中,要做到三個轉變:“以教學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課本內容為主轉變為項目化任務為主,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訓室為中心。”我們將外貿單證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以核心職業能力為本位,工作崗位為導向,融教學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以工作崗位為載體,工作過程作為項目化教學模式,在實訓室還原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最終使理論與實踐形成一體化,彌補兩者的銜接不足。根據以上原理設想,我們根據高職學生的外貿業務操作流程,將課程體系設置為項目化活動。項目內容可分為:①出口L/C業務。②出口T/T業務③出口D/P業務。④進口L/C業務。⑤進口T/T業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改變原有教學模式。首先,介紹項目概要和提出任務,引導學生分析任務路徑,制定實施計劃,再分組進行團隊商談,合作解決,教師從旁引導與講解,這樣將理論知識運用置于一個真實的項目中展開,最后,由教師點評或學生互評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實踐技能水平。
3.2.2 考核方式多樣化
在項目化教學中,改變以往單一的理論閉卷考試,學生的成績考核由項目完成情況、表現、實訓成果、報告等綜合評定,最終成績應顯現能力水平高低,打破百分制,可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與不及格。一組或一個團隊同學在完成一個項目環節可核定同一層次的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唐春宇.“做、結、練”三位一體教學法在高職項目教學中的實踐――以《外貿單證操作》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
[2]徐鋒.談高職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