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醫護理的基礎知識

中醫護理的基礎知識

時間:2023-07-04 17:08: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護理的基礎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醫護理的基礎知識

第1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操作技能;患者滿意度;系統思考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0160-02

目前,隨著人們對養生意識的不斷提高,中醫護理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不斷增強。中醫護理是中醫藥學科組成的重要部分,人文主義濃厚,理論體系獨特。不論是現實意義還是長遠價值,護理操作技術的簡便性、實用性以及養生方法的悠久性,都把提高中醫護理操作技能這一任務推到醫療護士工作的戰略高度上。

中醫護理發展的任務和目標在于提升中醫護理技術,更好地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和特色,重視中醫藥學科技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作用,促進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實施護兩個重要方面發揮實質性作用,促進中西醫護理操作技術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中醫護理也同其它臨床護理一樣,既充滿了機遇,又充滿了挑戰。

1 中醫護理操作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中醫院臨床護士對中醫護理操作技能的掌握較好,但總體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的普及程度不夠。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開展較多的是中西醫相結合的護理技術。臨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的開展明顯不如護理工作者對其它技術的掌握,并且開展比較多的科室大都集中在大型綜合型醫院的針灸推拿科、呼吸科以及婦科。

2 中醫護理操作存在的問題

2.1中醫護理人員配備不夠

由于大部分的中醫護理操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需要留守在病人的身邊完成,除去主班、治療的護士,中醫護理人員嚴重不足。這與中醫護理的性質相關。所以,要想解決好護理人力資源不充足的現象,各相關醫院應當按照各個護理崗位任務的不同,實際臨床護理工作強度的不同,所需護理技術水平有差異等因素進行合理編配,按需設立崗位,分層使用人力資源:改良醫院輸液體制,節約人力資源,把護士的時間留給患者,使更多的護士有效地開展中醫護理技術,促進中醫護理質量的提高,提升中醫護理的人文內涵。

2.2臨床中醫護理操作的實施受約

其主要問題之一即臨床上缺少相關的中醫護理操作項目醫囑。護士條例規定執業護士應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醫生不開醫囑,護士就無法實施這些技術操作。因此,護理工作者應加強與醫生的合作聯系,使醫生下達相關遺囑,,醫護合作首先在重點中醫科室開展規范化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突出其特色。同時,建議衛生相應部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使護士實施此操作技術的權利及義務更加明確,更好的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3優化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3.1加強中醫科的基礎知識訓練,扎實理論基礎

醫務工作者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薄弱,可以開展相關培訓班、加強醫護合作、與中醫護理相關的人員均可參加培訓,要求對中醫準段、中醫基礎、方劑學、中藥學等科目有了進一步了解。編寫相關書籍,形式由個人自學、科室集中、全員集中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培訓,隨后護理部組織考核,通過相應的強化培訓,促進護理工作者對中醫護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為提高中醫護理操作技能打好基礎。推行適合各個公立醫院的中醫護理培訓計劃,內容涵蓋中醫護理操作考核與示范、中醫基礎知識訓練,中醫護理查房,并提高落實程度,記錄入冊。相關科室制定具有臨床意義的中醫培訓計劃。

3.2 普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展現優勢特色

中醫護理操作具備使用器具簡單、操作方便、見效快、適用范圍廣的特點,但臨床由于普及力度不夠、護理工作者對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掌握不夠,使中醫護理推行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普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護理部應當確定目標、制定詳細的培訓課程和考核計劃,要求護理工作者掌握常用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各科室常規開展適合本科室的中醫護理操作,并搜集病例及完善相應登記。Uifan各科室操作物品及操作盤。護理部應統一規定,各科室建立常見中醫操作盤,分別為艾條灸法、耳針法、穴位按摩、拔火罐、濕敷、刮痧、熏洗、涂藥。加強常用中醫護理用具完善配備,不斷規范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護理部組織有相關技術的骨干護理帶頭人、護士長不管加強專業技術訓練,形成一套規范化、標準話的操作流程,為本醫院護理人員進行示范。不斷促進中醫護理發展,提高患者滿意度。

總之,隨著積極和社會的發展、疾病譜變化,人們對保健養生的需求日益增長。中醫護理人文主義特色濃厚,護理理論古老又先進、操作技術簡便實用、養生方法歷史悠久,在現在和未來的醫療衛生服務發展中,中醫護理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改革、社區護理的開展,促使護理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從公立醫院發展到各省社區及家庭,并且廣泛應用與中醫護理操作中,減輕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目前我國大型公立醫院的中醫護理還存在許多問題,護理工作者實施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需加強與醫生的合作,各科室應該協調醫護配合,普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廣大中醫護理人員應該不斷探索和努力,大力推廣優化中醫護理技能,不斷滿足患者的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黃瑾華.積極推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使用的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4):3035-3036

[2]王杰俊,楊郁文,汪麗娟,等.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臨床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20-1022

[3]賀霞,蔣谷芬,彭麗麗,等.我院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培訓的探討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1,17(4):139-140

第2篇

1.1對象

參加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各科室護理人員

1.2項目

經過科學評估,病種適宜,易于掌握的項目。如中藥灌腸、中藥口腔護理、穴位注射、、拔罐、耳穴埋豆、中藥熏洗、足浴等。根據科室疾病特點和病人自身情況選擇2~3項適宜技術實施。

1.3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每2個月末在試點科室發放一次調查表,主要是參加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實施的護理人員。共發放132份,回收132份,有效率100%,問卷內容涉及護理學歷、職稱、專業、有無中醫護理基礎、此前對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觀點、參加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后的感受。

2結果與分析

2.1一般情況

在當次參加試點的132名護理人員中,均為女性,最大年齡48歲,最小年齡19歲,平均年齡(37.55±9.27)歲。其中中專學歷70人,占53;大專學歷46人,占35%;本科學歷16人,占12%。西醫護理101占77%,中醫護理31人,占23%。

2.2統計結果

見表1

2.3分析

2.3.1職稱均數為(1.83±0.63),即護理人員職稱主要分布在初級以內,無職稱和中級職稱者占少部分。

2.3.2年齡平均(37.15±8.74)歲,平均年齡全都在35歲以上,可適當補充擴編更年輕化的護理力量。

2.3.3學歷均數為(1.20±0.36),即中專學歷護理人員占多數,大專及本科學歷依次減少,護理隊伍學歷有待提高。

2.3.4專業得出均值(1.91±0.71),說明西醫護理專業人員占院內護理人員的大多數,中醫護理專業人員缺乏。

2.3.5中醫護理基礎調查的結果均數為(1.76±0.48),說明許多護理人員都沒有中醫護理基礎,缺乏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的掌握。

2.3.6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前后看法推廣前的看法是(1.77±0.45),推廣后的看法是(1.18±0.38),說明護理人員的看法有所轉變,從一般遲疑被動到比較理解響應,是一種積極的反饋效果。

3思考及對策

3.1成效

從護理人員在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前后比較來看,有良性的推廣意義,護理人員接受、病患家屬也接受。護理人員在實踐的過程中增長了西醫常規護理之外的技能和知識,在臨床效果中體會到成就感,護理工作得到了認可和提升;病患和家屬得到了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的體驗和實惠,滿意度和信任度有所提高。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癥都依賴于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中醫護理技術在減輕病人痛苦、促進康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2不足

3.2.1護理隊伍先天不足由于我國的護理教育長期以中專教育為主體,而且大部分接受的是西醫護理教育知識,醫院護理人員的教育層次普遍偏低,尤以基層醫院突出,中醫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只有少部分護理人員有過中醫護理專業學習。大部分臨床護士對中醫護理“三基”掌握較差,缺乏學習中醫知識的主動性,護理知識體系單一、老化,影響了中醫護理技術的開發和發展。

3.2.2對中醫護理技術認識不夠在推廣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前,許多護理人員和其他職工對中醫特色的護理技術不熟悉,對其認識也不夠深入。特別是在基層中醫院,長期以來存在“重醫療、輕護理、護理從屬于醫療”的現象,認為護士能打好針、發好藥、做好日常護理就行,很少問津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開展情況;加之領導重視不夠,也影響了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

3.3對策

3.3.1熟練掌握獨特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是突出中醫護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醫院有別于西醫院的根本特征所以要加強中醫護理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從后天彌補護理隊伍的不足。①利用醫院現有的中醫力量對護理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及規范化的醫護理技術的學習和培訓;②“請進來,走出去”選派護理骨干外出進修、學習,請其他中醫護理技術開展較好的醫院來我院交流指導支持;③定期進行中醫護理技術的競賽、抽查、考核與激勵機制相結合,適時進行效果評價;④適當引進中醫護理專業人員,充實中醫力量。

3.3.2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增強中醫護理文化內涵及影響力①全院上下提高認識,院科兩級領導大力支持,積極營造中醫護理文化的內環境;②主動加強與醫生溝通,在醫生的配合指導下根據科室疾病特點及病人自身特點,更好地開展適宜的中醫護理技術;③做好宣傳,創新載體,布置中醫文化長廊,營造出一種濃郁的中醫文化氛圍,既可以病養身心,還能體現中醫醫院的特點;④構建中醫文化框架,如設計創作有明顯中醫特色的院徽、院歌,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理念,又可以提高醫療護理服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小結

第3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發展趨勢

一、我國現代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進展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科研知識及護理管理為最終目的[1],專業護理人才的培養已成為護理教育關注的熱點。沈寧等[2]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是臨床護理、護理研究、護理教育能力。李小妹等[3]根據我國以生物醫學模式為主的臨床疾病護理人員培養目標,提出了應通過增加我國護理人員的科研和教學職能的方式來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水平。因此,我國護理人員的培養應以能提供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咨詢、科研和教學工作的人才,形成新時期下中醫護理轉型的開拓型力量。徐燕等[1]提出,護理人員教育為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預防保健、臨床和康復護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李英等[4]提出,護理人員教育應成為醫院及周邊服務社區護理工作的中堅力量和后備軍。

二、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是發展貴州省中醫護理事業的先決條件,只有培養出高素質、高經驗的創新型人才,才是貴州省中醫護理事業發展壯大的關鍵[5]。當前由于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理念起步較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培養目標還不夠明確

由于中醫護理學科內涵模糊,貴州省還未完全形成獨立、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因此很難清楚的劃分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階段性目標,未能清晰明確的在中醫護理人才培養中突顯中醫醫護的特點,大多數的中醫護理人才不能講所學到的知識融入到實踐工作中去,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工作諸多方面不能展現處中醫護理區別于西醫的特色與長處。

(二)教育模式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由于貴州省的護理教育起步較其他發達地區晚一些,因此貴州省在護理教育領域基本上沒有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護士在職教育、繼續教育等方面,都直接借鑒或模仿西醫護理教育體系。經調查發現,貴州省的護理教育主要存在著課程設置偏向于西化,且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等現象,致使中醫護理本科教育體系西化傾向嚴重。

(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不突出

目前,貴州省現行的中醫護理規范教學中沒有能突出中醫護理的專業特色,而只是簡單的將中醫培養體系簡單的壓縮成為中醫護理的標準,中醫護理學理論體系過于簡單,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和應用價值,沒有一套完整的闡述中醫護理知識的專業體系。此外,課程設置較為重復,未能將中西醫護理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這不僅加重了中醫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導致了護理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組織針對性不強,不能體現中醫護理專業的專業特色。

三、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一)應以體現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為發展趨勢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注重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的職業特性和個人的全面發展,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中醫護理為特色,保證知識層次規格,培養基礎知識寬、專業能力強、人文素養深、職業水平高的多元復合型人才,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按照人才規格滿足社會的需要,組織滿足學生就業的教學培訓,使實用性與適應性并重,構建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型[6]。

(二)應以中醫傳承與護理技能培育為發展趨勢

貴州省應在臨床護理培養中圍繞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結合當代先進西醫診療護理技術,以“學習、思考、塑身、實踐”為重點,將我國的傳統中醫學理論以及中醫護理理論通過深入的實踐活動得到系統、全面的整理,開發出具有以貴州省為代表性的中醫護理理論體系,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滿足學生學以致用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培養,開拓實踐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醫護理的過程中驗證中醫護理的專業獨特性,傳承中醫護理的特色,以講帶干,在豐富學生中醫護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其主觀興趣意識,從而推動貴州省中醫傳承和護理技能培育的步伐。

(三)應以教學內容與執業能力融合為發展趨勢

專業基礎和理論技術體系的構建需要尊崇“強化知識、突出實踐”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滿足就業崗位的基礎上,對中醫護理人員實踐能力的考核將成為下一步貴州省中醫護理醫師考核的發展趨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強化教師對學員的培訓引領作用,在日常的專業知識學習中加入實踐目標的考核機制,通過實踐鍛煉,進一步規范中醫護理的操作流程,使實踐能力培養常態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穿插、設計相應的實踐內容,并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開展一系列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探索實施“雙證書”制度。

參考文獻

[1] 徐燕,張廣秀.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的培訓目標及實施.護士進修雜志,1997;12(10):15-16.

[2] 沈寧,顧詢.我國本科護理教育培養目標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2):683-686.

[3] 李小妹,顧煒.優化本科護理課程結構的策略與方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18-121.

[4] 李英,萬宏偉.改革護理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建立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37-238.

[5] 范宇瑩,趙士斌,郭盈.護理本科生就業滿意度現狀調查.護理研究,2010;24(5):1151一1153.

第4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教學

《中醫護理》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和掌握中醫護理理論及其護理技術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其特點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為適應高職院校護理教學改革,培養出更多既具有現代護理理念,又有中醫護理觀念的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護理人才,以滿足廣大患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緊扣中醫護理基本理論和護理技術,不斷嘗試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的興趣,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一、更新觀念提高師生認識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現代護理模式需要一批既具有現代護理理論和技能,同時又能熟練運用中醫獨特護理技術和方法的復合型護理人才。因而,學好中醫護理尤為重要。2011年《中醫護理》又被納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范圍,雖所占比例較小,但仍要求學生掌握適量的中醫護理知識【1】。因此,廣大教師和學生務必更新觀念,深刻認識到學習中醫護理的重要性。首先,教師應具備豐富的中醫專業知識、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注重中醫整體觀念、辨證施護與現代護理相互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專業特點及就業方向,端正學習態度,更好地學習中醫護理。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的興趣,指導學生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主動學習、認真學習。

二、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

中醫護理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護理理論、傳統操作技術及常見病的辨證施護等方面。為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強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中醫護理的教學內容在課程設計上應著重突出“中醫”和“護理”兩大特色,力求達到兩者的有機融合。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如下:1)緒論:介紹中醫學及護理發展簡史,并著重講解中醫護理學的基本特點;2)中醫基礎、中醫護理理論:重點講授中醫護理學的哲學基礎,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經絡系統的組成及生理功能,精、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系,各種常見致病因素的致病特點,四診的方法及臨床意義,辨證方法以及中藥方劑的基礎知識、防治原則等;3)傳統操作技術:講解并示教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中醫傳統操作技能;4.常見病的辨證施護:舉例講解內、外、婦、兒科常見病的辨證要點、護理措施等。

三、調動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學習

心理學家認為,教學效果的優劣和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與教師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亦取決于學生的學習動力。而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學習、自覺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緒論課是學生接觸中醫護理的第一節課,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開始,故認真上好緒論課對提高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的興趣尤為重要。所以,介紹中醫學及護理發展簡史時,可適時引用中醫經典著作中的一些簡明扼要,對護理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原文和典故。如用“神農嘗百草”提高學生學習中醫的自信心;引用《靈樞•五味》中“肝病禁辛,脾病禁酸……”說明飲食護理的重要性;用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姿態,創立了“五禽戲”,開創了我國保健體操的先河【2】;孫思邈首創蔥管“導尿術”等生動典型的經典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中醫的主觀能動性。

四、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中醫護理教學的核心,為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應針對不同章節內容特點,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護理理論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深奧,可選擇講授法、討論法和多媒體教學法。如講授舌診相關內容時,用多媒體投影呈現正常舌象和大量病理舌象,可使教學內容更生動、直觀,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亦便于學生理解。學生間相互望舌、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臨床實踐技能。傳統操作技術,如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演練法和臨床見習等。先用多媒體放映示教片,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再由教師講授基本理論,示范操作,強調注意事項等,最后學生分組,互相扮演醫生和患者,模擬操作練習。在學生練習操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對錯誤操作、手法及時糾正、指導。技能操作練習既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加深對理論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常見病的辨證施護則結合臨床典型病例,采用病例討論、啟發式、比較和邏輯推理的方法。如講解感冒一病時,列舉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43歲,于一天前因受涼,自感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聲重,流清涕,噴嚏,咽喉癢痛,咳嗽,痰稀薄色白,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以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飲食護理上用生姜蔥白湯熱服,使微汗出,疏散風寒。病例2,患者,男性,27歲,發熱,頭痛,鼻塞流黃稠涕,口渴欲飲,咽喉腫痛,咳嗽,痰黃黏稠,舌紅苔黃,脈浮數。方用銀翹散加減,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飲食上可適量飲用西瓜汁和綠豆湯等。兩者同屬感冒,但引導同學展開討論、分析比較,理解同一疾病不同的證候,在護理原則及措施上就不同,即所謂的“同病異護”。同樣列舉病例,引導同學討論,啟發同學理解不同的疾病,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只要出現證候相同,便可采用同一護理原則及措施,即所謂的“異病同護”。采用典型病例教學,寓所教理論于病例之中,具體、生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實現了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3】。在今后的中醫護理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勇于創新,把中醫的“整體觀念”及“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同現代護理中“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相融合,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護理人才。

作者:徐旭 單位: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何禮娟.以護士資格考試為導向優化中醫護理教學方法[J].中國中醫藥,2012,10(24):87-88

第5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86.5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093-01

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近年來中醫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對中醫護理的理論、臨床、科研及教學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推動了中醫護理學的發展。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當前中醫護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簡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供專家與同行參考。

1 中醫護理現存的問題

1.1 中醫護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不是很明確: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明確指出了中醫護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對中醫護理界的厚望,中醫護理界的各級領導應該抓住機遇,有所創新,有所飛躍,使中醫護理保持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

1.2 整體護理缺乏中醫特色:

現代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將人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看待。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兩者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體現了對人類健康,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的思想。但在臨床實施時往往因證候難辨。導致護理措施單一而流于形式。在工作中。我們觀察到手術相關科室的護士在中醫整體護理方面尤其顯得不足。對于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更為注重西醫護理常規。未能在情志。服藥時間、方法。飲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真正做到辨證施護。

1.3 中醫護理專業人才短缺:

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中醫護理人才最初來源于中專畢業后長期從事中醫護理臨床的護理人員,通過她們不懈的努力,為中醫護理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現在她們絕大多數已退休。隨著社會需求的增長,國內外護理界對中醫護理的期望不斷增高。中醫護理教育層次的提高是當務之急。中醫護理教育起步晚,尤其高等護理教育,教師來源主要是中醫院校的醫師和西醫護理學院的老師,教中醫護理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教材雖幾經修改,仍嚴重滯后于臨床。因此急需一批中醫高等護理院校畢業的護士,經臨床嚴格訓練后,再進入教學水平高的院校或送到國外護理學院進修,作為中醫教育、科研的主力。同時中醫醫院的護士既要掌握西醫護理的全部知識和技能,又要掌握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年學制肯定不夠用。另外應考慮在西醫高等護校畢業生中招收一些定向中醫護理研究生,以培養一批護理科研、教育、臨床的高級人才。

1.4 中醫護理技術不能充分運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養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長。中醫護理技術具有經濟實用、創傷小、無痛苦、見效快、易接受等特點。為患者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也體現了以”安全、優質、高效、低耗、創新、發展“為一體的護理管理模式。深受百姓喜愛。中醫護理技術所包含的按摩術、刮痧術、針灸術、拔罐術、熏洗術、藥熨術等等,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但隨著公民法制意識增強。臨床醫學分科細化。臨床診療規范中嚴格限定護理人員的治療行為應當“遵照醫囑”進行。醫生不開醫囑。護理人員無法進行。目前臨床上針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針灸按摩醫師實施。護士不進行操作,這更嚴重影響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

2 解決的對策

2.1 加強中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是發展中醫護理事業的前提。培養具有一定外語水平、高學歷、高素質、有臨床經驗、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中醫護理發展壯大的關鍵。目前的問題是,不僅中醫護理人才嚴重缺乏。連中醫護理人員也嚴重缺乏。因此。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首先要從補充中醫護理人員做起。高等院校要擴大中醫護理生源的招收。要增強師資力量。培養一支優秀的中醫護理師資隊伍,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各大醫院也要不等不靠,加大中醫護理人員的招聘比例。護理部要針對護士中專教育所學中醫知識有限的情況。把在職人員的中醫基礎知識培訓納入到繼續教育計劃中。尤其是針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應利用業余時間進行中醫知識滾動式培訓,聘請中醫護理專家講課。同時,還要抓好中醫骨干護士的梯隊建設。定期把優秀的業務骨干送到上級醫院“回爐”深造。提高護理水平。

2.2 規范中醫護理文件的書寫要求:

中醫整體護理病歷的書寫是中醫院開展整體護理。實行辨證旋護的真實記錄。我們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業務素質的培養。定期開展典型病歷分析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摸索經驗,從而提高中醫整體護理病歷書寫水平。并由護理部組織專人按照護理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進行隨機抽查和終末質量評價。要求護理記錄使用中醫術語描述病情變化,內容既完善又簡明扼要。客觀、真實地記錄病情及診療過程。防止護理文件缺陷引起法律糾紛。

2.3 推動中醫護理與整體護理的融合:

中醫護理管理者要在現有條件下。努力探討中醫護理發展的空間,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中醫學,突出中醫辨證施護。借鑒現代整體護理的PDCA循環模式。明確中醫護理應通過“四診”收集病人資料。根據資料辨證分析。提出護理措施。實施有計劃的辨證施護。例如:在圍手術期的飲食指導上,通常的方法是指導患者飲食要清潔、新鮮,不偏食,注意飲食有節、營養豐富、軟硬冷熱適宜。根據中醫整體護理的觀點。還要注意做到根據不同的病證進行飲食指導。例如。圍手術期患者應注意補充營養,但方法各有不同。血中有熱型患者飲食以清熱補血為主,如藕片、梨汁、魚類以及蔬菜,忌食辛辣動火之品;氣虛者則以補氣為主,可食桂圓、紅棗、雞湯等;氣血兩虛者可食山藥、大棗、龍眼肉以補氣養血。

總之,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和人民健康觀念的轉變,護理工作的范疇已由單純疾病護理向全面的預防保健護理拓展,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護以更符合人性化護理的優勢,受到醫務界的肯定和廣泛推崇。綜觀中醫護理的發展歷程,有艱難的起步,有間斷的輝煌和低谷、有不斷的起伏和發展。想要抓住機遇,達到可持續性發展,尚有許多值得思考、探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敏.隊中醫護理發展前景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5

[2] 顧娟,蔣穎.淺談中醫護理反戰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中醫藥.2007.12

[3] 張廣清.中醫護理現狀及科研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2.4

[4] 馮運華.中醫護理優勢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03.18(4)

第6篇

一、加強臨床護理質量管理管理

加強病區護理管理,在我院護理部的領導下以創“二甲”醫院護理要求為目標,保障護理安全,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做好我科護士的量化和績效考核工作,加強增收節支,創造護理經濟價值。

2、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完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護理風險,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有序的護理服務。

3、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監督到位,并有監督檢查記錄。

4、加強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為科室晨會及交接班時討論的重點,對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做出評估,達成共識,引起各班的重視。

5、對重點員工的管理,如實習護士、輪轉護士及新入科護士等,對她們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抗風險意識及能力,使學生明確只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或監督下才能對病人實施護理。同時指定有臨床經驗、責任心強的護士做帶教老師,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臨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護理文件記錄,減少安全隱患。重視現階段護理文書存在問題,避免不規范的書寫,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與醫生記錄不統一等,既要體現綜合護理問題記錄,又要體現專科護理的特殊性,使護理文件標準化和規范化。

7、完善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護士的應急能力,對每項應急工作都要做回顧性評價,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護士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開展

1.組織新入科護士學習相關文件,領會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正確理解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目的、意義工作實質和具體措施等。

2.進一步完善分組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工作流程,發揮責任組長作用,真正落實床位護士對分管病人的治療性護理、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改善服務態度、提倡文明服務、增強主動服務意識。主動為病人提供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落實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病人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3加強護士分層管理,明確各層責任護士的任職資格與職責,根據患者病情、護理難度、技術要求等要素對護士進行合理動態分工,實行人人分管病人,確保責任組長在內的每位護士分管病人≤8人;既強調高年資護士對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強調人人參與生活護理,做到護士分層不分等。

4結合專科特點,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完善服務細節,開展特色,確立優質專科護理服務品牌。

5完善內科常見疾病健康宣教資料,逐步推行健康宣教病人或家屬簽名確認制。

6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廣泛聽取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意見,不斷改進護理服務工作

三、規范開展中醫護理工作

1、完善、健全、實施中醫護理常規。積極開展專科專病護理,提供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指導。

2、以《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為指導,制訂中醫知識技能培訓計劃,抓好護士中醫“三基”培訓,重點是西醫畢業護士的中醫基礎知識、技能培訓,中醫文化學習,提高護士中醫理論及技能水平,為中醫特色護理服務的開展扎實基礎3、開展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評價

四、加強護士業務培訓

1、嚴格落實三基三嚴培訓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按護士規范化培訓及護士在職繼續教育實施方案抓好護士的“三基”及專科技能訓練與考核工作,重點加強對新入院護士、聘用護士、低年資護士的考核,加強專科技能的培訓,強化她們的學習意識,具體措施:

1)、組織學習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護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見病中醫護理常規并組織學習。

3)、制定中醫業務學習計劃,中醫技能操作計劃,基礎理論和技能操作計劃,并準備好課件,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并進行考核,記錄成績。

4)、護理查房時提問護士,內容為中醫護理常規,基礎理論知識、專科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

5)、利用科晨會提問醫院護理核心制度及常見病中醫護理常規,,使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并認真落實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6)、每月舉行一次中醫護理查房,指導做好危重病人的中醫護理,提高護士的業務能力。

7)、熟練掌握急救器材及

儀器的使用,加強急救設施的常規檢查意識,平時加強對性能及安全性的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保持設備的完好。

2、抓好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對進入的每一位實習同學,都要給予科室的崗前培訓,并制定實習生帶教計劃,予以專科知識講課,進行專科理論和操作考核,護理體溫單的繪制及護理記錄的書寫,合格后方可離科。

五、今年護理工作目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100%

2.特級、一級護理合格率≥90%

3.護理“三基”“三嚴”檢查質量合格率100%

4.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5.護理三基理論考核合格率100%

6.急救藥械管理完好率100%,

7.急救藥械質量檢查合格率100%

8.消毒隔離質量合格率100%

9.一人一針一管一用滅菌執行率100%

10病區管理合格率100%

11、住院后患者壓瘡發生率0(難免壓瘡除外)

第7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優質;護理服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17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50-02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為實施護理工作的有效實施者,患者為護理工作的服從與接受者。優質護理服務是以人為中心,有針對性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為貫徹落實當前衛生部門關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精神內容,我院開展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活動。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發揮中醫護理技術特色,強化基礎護理,同時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保障醫療護理的安全有效,給予人民群眾安全、有效、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次研究中,從中醫護理技術入手,對科室實施的優質護理服務,進行總結分析,現將其總結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中醫婦科病房的100例患者,根據“優質護理服務”相關工作要求,于我院中醫婦科病房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所設床位共100張,醫護人員共25人,均為女性,年齡為22-47歲,平均年齡為34±1.2歲。職稱:護士10人,護理師4人,主管護師5人,副主任護師6人。學歷:中專6人,大專11人,本科8人。

1.2方法

1.2.1統一思想,轉變觀念由護理部人員進行指導,護士長組織科室醫護人員學習相關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活動內容、護士條例以及其他相關會議內容。讓大家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功能的工作性質、意義、目的以及具體措施正確理解掌握。同時護士長與護士人員進行耐心溝通交流,對各級人員的意見與建議進行廣泛征詢,引導醫護人員轉變傳統的護理觀念與護理模式,在實施護理工作中,應以患者為中心,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實現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創新。

1.2.2加強培訓,提高患者自身素質在護士長的組織引導下,利用業余時間醫護人員學習相關護理學、溝通學以及中醫婦科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在科室內,給予患者基礎護理操作,給予患者中醫操作的培訓以及示范,提高醫護人員的操作技能以及基礎知識,同時可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修養水平。

1.2.3落實崗位職責,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完善規定各個護理班次的工作重點以及工作流程,同時對不同崗位的護理人員職責進行細分。同時根據相關醫院臨床流程的基礎,同時與中醫婦科的專科特色進行結合,所有護士均參與討論,根據婦科常見的崩漏、妊娠惡阻、胎動不安3種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病種常規護理以及健康教育,讓大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1.2.4以人為本,辯證施護在實施護理過程中,以“以人文本,天人合一”為原則實施整體護理,同時針對患者的不同病情,以標本兼治、正護反護、異病同護、標本緩急等原則對患者實施護理。同時對患者的自理能力實施評價對于術后第1天、危重以及Ⅰ級護理患者由當班護理人員給予基礎護理工作;Ⅱ級護理、術后恢復期患者可由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完成個人生活護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包括給予患者養生、生活習慣、飲食調節、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內容;同時給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發給患者一些具體書面文字,將講解與文字相結合,便于患者掌握了解,利于患者接受、理解。

1.2.5人性化服務,營造一個良好的中醫文化氛圍規范患者入院至出院者一系列的護理流程,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給予患者關懷、安慰,真誠相待,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要求,針對其不合理要求,用微笑以及耐心化解矛盾,贏得患者的信任,創造和諧、舒適、安靜的住院環境中,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

1.2.6與同仁進行經驗交流以及運用臨床旁護理車醫院為各個病房配制了多臺床旁護理車,便于進行車旁護理。護理人員根據自己所負責班次患者所需的用品放在護理車上,這樣可提高對患者實施護理的效率。同時選派資歷深的患者可學習其他地方的先進方面,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促進。

1.3評價方法

1.3.1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醫院監察室對隨機抽取的20名患者根據我院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病區環境、服務態度以及護士技術等各項指標,評分等級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級別。

1.3.2病區護理質量評價每季度護理部組織,各個病區護士長進行交叉檢查;每月由片區護士長組織醫護人員進行交叉檢查,抽查內容主要為:核心制度落實情況、消毒隔離、健康教育、病區環境以及基礎護理等。每天對護士長查房情況進行調查夜班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2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后,自理能力1級患者生活護理落實率為92%,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出院患者的滿意度為86%,康復指導率、知曉率、健康教育指導率均高達100%,醫護人員工作到位負責。3討論

3.1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中醫臨床護理效果,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以及給予患者最佳服務的關鍵在于給予患者良好的服務態度。實施優質護理,有利于將中醫“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更好與實踐相結合[1]。隨著當前中醫健康理論知識的不斷宣傳普及,以及實施中醫治療中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其具有見效快、創傷小、收費低以及簡單操作等特點。同時患者較易接受,在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顯著提高護理水平[2]。

3.2在中醫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細分醫護人員的具體職責,不同時間段不同患者負責,保證患者在任何時候出現任何問題都可找到護士,便于對患者出現的異常病情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實施治療[3]。選取一些經驗豐富、資歷高的護理人員負責對危重、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及時有效發現患者現存以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大大提高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整體護理滿意度[4]。

3.3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水平實施有效地責任制護理后,將傳統的流水式處理醫囑的護理模式,白班護理人員不需對整個病區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掌握,只需對自己所負責的患者實施護理,便于提高臨床護理效率,護理人員有更充足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特點,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5]。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顯著提高中醫護理質量。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行為和態度,提高當前護理質量,其關鍵在于提供最佳服務。實施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可將中醫作為“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與實踐相結合。普及中醫健康知識,且在中醫護理過程中不需使用較為復雜的儀器設備,其具有見效快、創傷小、收費低、簡便易行等特點。同時該手術方法較易被患者所接受,在實施護理工作中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當前臨床護理水平以及質量[6]。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中醫特色護理與優質護理服務相結合,給予患者全面實施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水平,對患者實施辯證護理,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中醫保健知識宣傳,起到強身健體功效,減少疾病并發癥出現,其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同時有利于將祖國醫學發揚以及傳承。根據當前中醫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但在實施過程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斷改進發展。醫護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不僅應將現代中醫護理的特點應用到具體實踐中,同時應該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其不足,不斷改進,推進當前我國醫療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7]。參考文獻

[1]劉萍.中醫病房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的實施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3):106-107.

[2]羅賢慧.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優質護理服務的探討[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10):329-330.

[3]程維芬,鄒學敏,應水仙.中醫特色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0):357-358.

[4]梁彩虹.中醫特色護理在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0):412-413.

[5]王紅梅.中醫護理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特色優勢[J].北京中醫藥,2012,31(12):951-952.

第8篇

[關鍵詞]現狀;中醫;內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18-0052-0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加大了在各個醫學研究中的經濟投入,很多的新式醫學研究開始不斷涌現出來,而且現有的醫學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來越現代化的中醫內科護理學,中醫內科護理學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發展卻一直在停滯,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加入,中醫內科護理學的發展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一、中醫內科護理發展的現狀

雖然現在的中醫內科護理已經有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及發展,但是在很多現實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少漏洞,這些漏洞直接影響著中醫內科護理的發展,因此這些漏洞與不足急需填補與解決。

現代醫學倡導的以患者為治療中心進行系統的、全身心的以及相對較為整體的護理理念與中醫內科護理的理念是沒有出入的,是完全能夠契合的。中醫內科護理其實從我國古代就已經存在,已經有了深厚的理論以及實踐基礎,而中醫內科護理理論作為中醫學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還是臨床過程之中非常重要的恢復手段,近二十年以來,國家之間的醫學交流層次上了一個臺階,西方的醫學技術與中醫進行了互補交流,整個醫學系統更加完整。但是就在這樣一個醫學急速發展的大環境之下,中醫內科護理也還需改善和進步。

(一)中醫內科護理專業人員匱乏

雖然我國現在的整個醫學系統相對已經較為完善,而且從醫人員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醫醫學人員卻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醫學人員比例的9%。現在的很多醫學專業學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醫學為主要內容,中醫醫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少,所以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人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專業素質較高的中醫內科護理人員。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很多大醫院中的護理人員中的92%都是學習西方醫學出身,對中醫內科護理的基礎知識以及運用手法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對中醫內科護理中常用的針灸、藥透等等護理方法的運用很不熟練。

因此,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匱乏是目前中醫護理發展的一大阻礙,人員的匱乏直接導致了中醫內科護理的地位始終不能提升,醫學護理也會因此不完善,出現明顯的短板。

(二)中醫內科護理人員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現在的絕大部分醫院之中,很多能夠實施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實際護理過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說經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藥敷貼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醫院沿用了較為老式的護理制度,導致這些中醫內科護理方法失去了作的靈活性。總體來說,利用中醫內科護理來恢復患者的過程會受到嚴格的限制,中醫內科護理的實際運用不容樂觀。

(三)中醫內科護理創新匱乏、制度老化

現存的中醫內科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潭死水,由于護理人員無法進行大量的中醫內科護理,因此經驗的缺乏使得他們沒有方法去通過自身的認識以及護理過程的問題解決并去創新中醫內科護理技術,即便是專業的中醫內科護理創新研發人員,也是因為缺少臨床的實際經驗而事倍功半,而中醫內科護理的制度固守也導致了這項技術不能將制度作為依托來發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醫內科護理技術發展緩慢。

二、中醫內科護理的未來展望

中醫內科護理技術作為一項非常實用的醫學護理技術,保證這項技術的長遠的發展以及長足的進步是每一個從事醫學人員無可厚非的責任與義務,因此中醫內科護理需要一些實際的、有效的改善。

(一)提升中醫內科護理的醫學地位

首先,將中醫內科護理技術提升到首要的醫學護理技術的地位上來,讓所有的醫學人員都能認識到中醫內科護理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實際效用,衛生部門以及立法部門應該盡早制定一些保護中醫護理學術方面的規定及法律,提升中醫護理人員的使命感,改變醫學人員對中醫護理學的傳統觀念。

(二)增加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數量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中醫護理學也是一樣,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來復興這一行業,因此,醫學院校要盡量擴充自身中醫護理學的規模,培養出更多的熱愛中醫醫學的人才,為中醫內科護理學助力。

而且醫院都應該從自身的中醫內科護理方面下工夫,減少西方醫學護理的從業人員,抽調出一部分對中醫內科護理醫學感興趣的人來學習或者熟知中醫內科護理醫學,使得他們能夠逐漸成長為有經驗操作中醫內科護理技術,有能力勝任中醫內科護理學崗位的高素質人才,一同壯大中醫內科護理。

(三)大力發展中醫內科護理事業,對醫學制度進行改革

現在的西方醫學護理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占據著護理技術的絕大部分,所以這樣不平衡的分配比例是非常畸形的,為了醫學護理事業的平衡發展,為了壯大中醫護理醫學,就需要醫學護理在開始教學的時候就滲透規模性的中醫內科護理知識,讓未來的醫學人員擁有一定的中醫護理基礎。而且需要從制度上進行改革,為中醫醫學護理事業制定適當的制度傾斜,以發展中醫護理學。

總之,只有從多方面一齊對中國內科護理事業進行改進,從制度上進行科學適當的改革,不斷培養出高素質的中醫內科護理人才,才能夠使中醫內科護理事業更上一層樓。

作者:田亞麗等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 中醫;高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醫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傳承中醫文化和培養中醫臨床技師的雙重任務。如何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具有一定實踐技能的醫師,成為目前中醫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中醫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與“職業教育”兩詞的綜合體,涵蓋了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人才培養定位。因此,中醫高等職業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醫藥教育,也不是過去高等中醫藥專科教育,而是一種全新的中醫藥教育方式[1]。依據國際教育標準(ISCED)的分類方式,中醫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屬于“職業準備”的教育范疇,其人才培養定位不是專科醫師,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夠從事中醫藥服務事業的專業人員。中醫護理、中醫保健、中醫藥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社會需求量逐年劇增,這為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從業崗位,也明確了中醫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行業要求,就是培養具有一定中醫藥理論基礎和熟練醫療保健技能的合格畢業生,從而為中醫高職教育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實訓設置等提供依據。

二、中醫高職實訓模塊的設置

中醫實訓是以中醫理論課程為指導,以中醫實訓基地為平臺,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醫技能力為教學目的的教學環節。與普通高等中醫藥教育中實訓課程不同的是,高職實訓課程以實用、熟練、模擬為標準,力求學生通過實訓在理解中醫理論教學知識點的同時,能嫻熟的進行醫療保健各類技能的正確操作,達到畢業就能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學要求。根據課程設置,將實訓分成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中醫護理及急救模塊、中醫針灸推拿實訓模塊、中醫社區實習模塊等五大模塊,并實施實訓單獨考核評定的機制,確保實訓課程的培養質量,避免以往學生重理論考試輕實訓考核的弊端。

(一)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

中醫的學習首先是中醫文化的傳承,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忽視對學生中醫文化底蘊的培養。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以中醫傳統文化概論、五運六氣選讀、古詩詞賞析等文化積淀課程和中醫基礎理論、內經選讀等中醫理論課程為主線,以學校運氣教學基地為平臺,通過節氣氣候特點圖片展、詩詞創作大賽、運氣推演羅盤制作等實踐環節,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了解中醫“天人相應”整體觀在實際醫療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實踐課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運氣作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在生活中凝練的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體影響的規律性的總結,以及其對現實生活中人類健康維護的重要指導意義。

(二)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

隨著國家對中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的大力開發,很多藥食同源的食材與中藥,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對不同體質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漸被大眾所認識。讓學生認藥識藥是運用藥食調節人體的基礎,同時針對目前醫藥市場中藥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中藥鑒別也尤為重要,而藥物的正確煎煮方法也是影響藥效發揮的關鍵環節。因此,在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以中藥學、中藥鑒別學、方劑與中成藥等課程為主線,以學校七星百草園教學基地、模擬藥房、方劑實訓室等為平臺,從藥物的生長環境、藥物種屬分類、采摘季節、入藥部位到藥物炮制處理、真假藥物鑒別、不同藥物煎煮方法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訓練。經過一年的實訓環節,學生在完成學業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后,能快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滿足了醫療服務機構及藥企對中醫高職學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醫護理及急救模塊

對于中醫高職學生而言,護理與急救是其專業技能中重要的一環,中醫特色護理是中醫服務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醫急救則是醫療工作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塊,以中醫模擬實訓室為平臺,將中醫護理學、中醫急救學等課程的知識點融入到實訓的每個環節,從不同級別病人飲食、飲水、衛生及保健、心肺復蘇等多方面進行訓練,并針對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病、哮喘病等臨床常見病病人護理進行實戰考核,以加強學生對護理與急救知識要點的掌握。

(四)中醫針灸推拿實訓模塊

中醫針灸與推拿是最具中醫特色的治療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對于高職類中醫學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學生從 事醫療服務的主要手段。因此,該模塊將中醫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療等醫療技能作為重要的實訓點。以經絡腧穴、推拿手法等課程為主線,以模擬病房為平臺,采用模擬病人和互換體驗式教學方法為主,學生間可以通過互換體驗式方法練習手法,感受治療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病人的方式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達到實訓教學的訓練目的。

(五)中醫社區實習模塊

經過模擬醫院的系統訓練,學生全面掌握了規范的醫療服務技能,實戰是檢驗和加深記憶的最佳方式。因此,學校與多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實習基地,學生在社區服務中心的醫療實習可以通過實戰,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也進一步了解自身醫療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實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實習的典型錄像在班級內展示,以微課的形式開展討論和學習,并進一步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完善實訓效果。

三、模塊管理及考評機制

(一)實訓課程獨立開設

目前大部分中醫高職教學中,理論課時由原來的70%下調至50%,實訓課由30%上調至50%,其中專業核心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達到1∶1[2]。以往的實訓課程都是與理論課融合在一起的,每門課程均分為理論課與實訓課,這樣的教學優勢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實訓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而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不是要培養中醫的理論研究人員和臨床專科醫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就要加大中醫高職課程的改革,將中醫實訓課單獨開設,形成一個由淺到深成系統的訓練機制,在整體教學課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加大實訓課程的整合。目前長春中醫藥大學將中醫高職教育中的實訓課程獨立,以模塊的形式開展教學,其優勢是將實訓形成體系的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實踐教學不能與理論教學相脫節,一定要保證實踐教學有理論知識點的支撐,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

(二)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

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是適用于實訓課程的一種評價方式,也是對實訓每個操作點的針對性評價。在實訓課程獨立開設伊始,課程組將每學時教學任務中的重要操作點進行賦分和標準制定,同時在實訓過程中,每名指導教師負責對10~15名學生的操作過程、學習態度、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每學期將每單元成績綜合后占本課程成績的80%,加入期末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占20%,總分作為學生一學期實訓課程的最終分數。這種形成性評價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更注重日常實訓環節的實訓效果,提高了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四、社會及用人單位綜合評價

通過整合中醫實訓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的考核體系,加強了對學生實訓課程的管理,學生的醫療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實訓課程模塊化培養的第一批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學校跟蹤式開展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和意見反饋的調研工作,并與傳統實訓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進行了對比。用人單位中有區級的社區服務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機構、私營及個體中醫門診等,基本滿意度達92.3%,較2012年調研的基本滿意度74.6%高出近20個百分點。首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在投入工作的狀態方面給予了很高評價,一致反映畢業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診療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簡單方法獲得患者的信任與認同,能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及保健。其次,用人單位反饋,本屆畢業生工作中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大大提高,能運用醫學知識為患者解答常見醫療問題。第三,學生在參加工作后有較強的自信心,較以往學生能更快的適應醫療服務工作。綜上,學生通過實訓課程的訓練,有了熟練的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就擁有了從業的信心,也能夠從容的對待服務對象,同時全面的醫療技能也贏得了被服務人群的認同。

參 考 文 獻

[1]余甘霖.中醫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醫教育,2005(2):68-71.

[2]王錄軍,姬水英,牛菲,等.中醫藥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distinc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from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f the file spirit of“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and the education idea of“six melting, eight together”, TCM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provid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10篇

醫生招聘網權威2018山東青島即墨區醫療崗招聘醫護人員34人考試筆試通知,更多2018山東青島即墨區醫療崗招聘醫護人員34人考試筆試通知相關信息請訪問醫生招聘網。 【導語】2018山東青島即墨區醫療崗招聘醫護人員34人考試筆試通知原內容已如下,供大家查閱!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2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人事部令第6號)、《青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規程(試行)》(青人社發〔2017〕3號)、《關于做好2018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青人社字〔2017〕65號)等文件要求以及省、市有關規定,2018年即墨區部分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48人(詳見《2018年即墨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計劃表》,以下簡稱《計劃表》),現公告如下:

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

(一)筆試

初級崗位參加全省統一筆試,根據專業不同分為綜合、衛生和教育三大類,各類均考一科。綜合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法律法規、政治經濟理論、時政方針、科技知識、省情省況等基礎性知識和綜合寫作;衛生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醫藥衛生專業基礎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30%和70%,醫藥衛生專業基礎知識部分按醫療、藥學、檢驗、中醫、護理五類分別命題;教育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教學基礎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30%和70%。

筆試采取統一考試、統一標準、統一閱卷的方式進行,筆試地點在筆試準考證注明。

筆試時間:2018年3月18日

綜合類:9:00-11:30

教育類、衛生類:14:00-16:30

筆試地點見《準考證》

筆試采取百分制計分。根據招聘崗位和考試情況確定筆試合格分數線。在筆試合格分數線以上,由高分到低分按規定比例依次確定進入面試人選。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按實有合格人數確定。筆試合格人數出現空缺的崗位,取消招聘計劃。

第11篇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護理技術;發展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醫學模式也隨著跟著變化,護理模式變成了一種以現代護理為指導,全面貫徹護理程序的工作模式,護理模式的中心由以前以疾病為中心變成以患者為中心。這與中醫中的“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觀念是相統一的。急診科是醫院中搶救任務最繁重,也是危、急、重癥最為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當中,我們應該把中西醫理論結合起?碓擻玫郊閉锪俅補ぷ髦校?這樣可以使護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化,也能更加全面的去觀察和了解病情,病人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護理。現將運用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總結如下。

1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內涵

在醫學中,筆者認為中西醫在本質以及內涵上其實是一樣的,而護理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科,也可以通過中西醫的結合來進行對護理工作的優化。“天人合一”是中醫醫學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主要指的是中醫重視人體內外的統一,并注重人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中醫理念下的護理工作,根據病人的體制,年齡以及病發季節等的不同,會調整護理的方案。這種方式符合人體的健康需求,因為它的中心思想是強調整體調整和個性化護理。而伴隨著新的醫學模式的出現和發展,西醫在更多的醫學領域被廣泛的應用,西醫護理主要是注重對病發癥狀的做針對性的有效護理。科學的發展對于西醫醫學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是西醫中最重要的特點。西醫作為一種有步驟的動態的護理程序,首先需要對護理的對象進行全方面的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也就是病人的病情,進行一套全面的護理方案,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達到醫生護理效果的作用。而本文所講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需要將中醫的護理理論與西醫的動態護理程序相互結合,形成一套更加完善,全面,動態化的護理過程。

2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的具體措施

2.1中西醫結合觀察病情

在西醫的就診過程中,通過觀察皮膚鞏膜黃染及大便顏色來判斷膽道梗阻的程度;通過對病人瞳孔的觀察,能夠判斷出病人的顱腦損傷狀況;通過對病人的呼吸進行檢查,能夠發現病人的呼吸系統是否正常;在中醫護理中,注重整體,并通常是以四診法對病人的身體狀態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價,并通過評價的結果,也就是針對不同的發病時間,不同的發病人群,不同的病因采取適合的護理方案。在病情觀察的這一環節,在運用通常的西醫理論的基礎上,利用中醫中脈象以及舌像的檢查,就能夠更加全面的對病情進行鑒定,不僅使得病情的鑒定更加準確,還對病情的發展等有一個全面的預測,做到防患未然。中西醫結合觀察病情,在發揮自身的各自長處的同時,還能夠克服掉各自的短處,對護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2應用中西醫結合理論指導心理護理

由于急診科的護理對象比較特殊,他們的特點大多是以重、急、危為主,情緒不穩定,易怒、沮喪、煩躁、更有甚者抑郁,恐懼。所以,做好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西醫護理心理學觀點與中醫“七情”致病的學說,對病人精神狀態的分析、觀察及護理措施都有各自的針對性和各自特色。我們根據不同的心理需求進行不同的情志調節和心理護理,來使病人身心盡可能達到最佳的康復狀態。如對慢性病患者,讓其知道“七情”致病的道理,如“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思傷脾”等等,因此,心臟病患者應防止過分激動或者興奮,肝病患者不應易怒,肺病患者應保持樂觀等等,對患有不治之癥的或者危重患者,不能告訴其真實的病情,以免讓患者失望造成恐慌。總之,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著人體健康,人的心理變化與人體的氣血,臟腑的陰陽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2.3中西醫結合護理技術操作

中醫護理技術使護理的方法和手段得以豐富,最常見的比如刮痧對于高熱病人的降溫作用非常明顯等。而在西醫護理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對新技術的應用,比如一些新型的醫學材料的應用,新型醫療器械的使用,以及器官移植術后的護理,這些方面的發展都是中醫不能夠涉及的。把中西醫結合運用到治療的過程中,使其發揮各自的優點,能夠更好地提高現在醫療效果。在搶救過程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采用西醫搶救措施,還可以同時配合中醫的針刺人中、涌泉、十宣等穴位。

第12篇

[關鍵詞]便血;遠血;情志護理

便血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多因外邪入里、飲食勞倦、情志內傷等所致。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胃腸實熱和脾胃虛寒2型。《濟生方?便血評治》對便血的病因作了簡要的論述:“夫大便下血者,多因過飽、飲酒過度、房室勞損、榮衛氣虛、風冷易入、邪熱易蘊,留注大腸則為下血”。《三因方?便血論治》記載,大便下血有“或清或濁、或鮮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與泄物并下”等不同情況。中醫臨床上根據不同情況把便血區?別為“遠血”“近血”。如便后下血或血液與糞便混下而呈漆黑色的,稱為“遠血”;先血后便,色鮮紅或暗紅色者,稱為“近血”。“遠血”多為上消化道出血,“近血”則多為結腸或直腸等部位出血。由于患者病因、體質等不同即便同一“遠血”或“近血”,其表現的癥候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必須根據辯證的原則進行治療和護理。

1對象與方法

1.1病例介紹

1.1.1病例1:患者男性,34歲,入院前4天因酗酒,即出現黑便如漆黑色,伴頭暈乏力,嘔心、嘔吐,嘔吐物為咖啡色液體,量約200ml,伴心慌、氣短、納呆、噯氣、泛酸、口苦口干,面色蒼白,舌紅、舌苔黃膩,脈細數,脈率100次/分,血壓90/60mmhg。

1.1.2病例2:患者女性,57歲,一周前因勞累過度,飲食不節而出現上腹不適,胃納不佳,不思飲食,大便色黑,量中等,伴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查血色素僅為4克,舌淡無華,脈細無力。患者素有“遠血”病史。

1.2辯證分析以上兩例患者同有“遠血”黑糞之癥,但前者因過飲醇酒,以致蘊生濕熱,胃腸血絡損傷而致血溢,其噯氣、泛酸、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等癥,均為濕熱中阻之象,但失血過多,又必然導致氣血虧耗,故治法以涼血止血為主,益氣攝血為輔。后者年齡較高,并素有“遠血”病史,發病由于勞累過度,飲食不節,勞倦傷脾,則脾運失職、通血無權,以致絡傷血溢而見黑糞,出血后,則氣血虧虛,其頭暈、乏力、心悸,舌淡無華、脈細無力,無一非脾胃虛弱、氣虛兩虧之象,故以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為治。其治法用藥則與前例不盡相同。

1.3臨證護理

1.3.1濕熱蘊結證:予以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疲勞。注意觀察便血的時間、量、色、質,如繼續排出柏油樣便,血壓下降,脈細而數,呼吸急促,表示出血未停,要多加關心。【1】若出現心慌、汗出、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說明有虛脫的可能,應立即采取措施,做好搶求準備工作。

1.3.2脾胃虛寒證:患者素體虛弱,予以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風寒之邪。【1】若出血初止,不可大意,仍需加強觀察,如出現突然腹痛加劇拒按,心慌,四肢濕冷,脈細數,為大出血的征象,要立即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便血者從生活起居方面多加照顧關心,出血期間囑患者平臥在床上大小便,不要用力,以免增加腹內壓力,便后用溫水幫助擦洗干凈,肛周涂以油脂以保護皮膚,及時記錄血的量、性質、顏色、時間,并留取標本送檢。配合針刺中脘、百會、足三里、三陰交、脾俞、梁門等穴位。也可選用耳針腎上腺、皮質下、神門等穴以達到健脾止血之效。若經保守治療24小時以上血仍不止,或合并其他疾病,應考慮手術治療,做好術前準備。

1.4情志護理可因出血而感到心情緊張、憂慮急躁,故需體貼、關心、安慰患者,避免不良刺激,以免情志內傷而影響氣血運行。【1】

1.4.1濕熱蘊結證:給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消除緊張、恐懼、憂慮、煩惱的心理。

1.4.2脾胃虛寒證:從生活起居方面多加照顧關心,告知注意事項,若出血不止應考慮手術治療,做好術前指導。

1.5飲食調護如便血量較多者,應予禁食,血止或出血減少者給予清淡、易消化、少渣、富有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少量多餐。忌炙、煎炸、油膩、過熱、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

1.5.1濕熱蘊結證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酒煙,出血期宜給軟爛少渣,易消化食物。平時常吃一些綠豆百合湯,鮮藕汁加食鹽,各種果汁、菜湯、杏仁、茶、柿餅、黑木耳等具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品。【2】因實熱證患者常口渴,可用生地、地榆、側柏葉各10g,煎煮代茶飲,冷服清熱止渴。便血是痔的主要癥狀,而痔出血與大便干燥關系密切,如大腸熱結可服清熱涼血通便藥,平進多吃清祛火的蔬菜,減少便秘的發生,并使大便軟化易解、便血可止。

1.5.2脾胃虛寒證脾虛者則要加強營養,飲食上以高熱量為主,飲食不宜過涼,忌食生冷瓜果,以防傷脾,宜少食多餐。

1.6病情觀察

1.6.1遵醫囑給予輸液,以便及時靜脈用藥及補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時,應遵醫囑及時配血、備血,配合搶救。

1.6.2應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末梢循環、尿量及大便的顏色、性質、量等變化,并詳細記錄。

1.6.3根據便血及患者的一般情況估計出血量,及時報告醫師。

1.6.4患者便血初止,切不可疏忽大意,還需嚴密觀察,如突然頭昏、心慌、口渴、煩躁不安、面色白、柏油樣便、血壓下降(收縮壓低于90mmhg)、脈細數、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四肢濕冷等癥狀,應立即報告醫師,做好搶救準備,并做好記錄。

1.6.5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每次便后用溫水擦凈,肛周可用三石散外撲或涂油脂類軟膏,宜減少血液、大便對肛周皮膚的刺激。

1.6.6如需手術治療者,應做好術前準備。

1.7健康教育

1.7.1保持情緒樂觀,避免情志過激,減少便血的誘發因素。

1.7.2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避免過勞。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操、太極拳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保暖,隨季節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1】

1.7.3飲食有節,宜清淡、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戒煙酒,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長期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

1.7.4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門診隨訪。反復黑便時,要警惕消化道惡性腫瘤,應及時就醫。

2結果

運用辯證的原則對兩例遠血虛實病癥不同的患者實施不同的個體化護理,兩例患者均恢復較快。第一例男性患者住院10天,大便飲血試驗連續三次陰性,胃納轉佳,二便調,面色轉潤,情志暢,病愈出院。第二例女性患者,住院期間雖便血較輕,但由于素體脾胃虛弱,下血時有反復,經調治數周后,專以調理脾胃為主,藥療與食療兼行,漸至胃納正常,精神轉佳,也較快康復出院。

3討論

3.1辨證施護定義辨證施護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何病、何證。施護,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

3.2密切觀察病情至關重要對于出血病人尤其在對出血較重病例的治療護理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其神色、脈搏及其體征的變化,并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如看到病人面色蒼白、舌淡無華,神志不安,并見血壓下降趨勢者,即為虛脫之兆,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遵醫囑采取急救措施。這種情況,在便血病例中并不少見,如上述第一例男性患者由于不重視醫囑和勸告,入院第二天凌晨自行如廁發生暈厥癥狀,由于準備充分,搶救及時,隨即平復。

3.3注意安定病人情志,加強情志護理便血病人出血較多時,常煩躁不安,心懷恐懼,情緒緊張或意志消沉,這些都是不利于疾病康復的因素。護理人員應在了解病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善言勸慰,耐心疏導,設法消除不良刺激,使病人情緒安定,安心治療。如第一例患者進院后因病情較重,出血一時不止,病人及家屬都十分恐慌、憂慮;第二例患者,由于體質虛弱,便血反復,以致意志消沉,甚至悲觀失望,通過因勢利導,分別采取針對性的解釋、安慰、疏導、鼓勵等措施,終使病人及家屬情緒得以穩定,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4注意病人的飲食調護“遠血”出于上消化道,故更需重視飲食護理,如便血量較多者,應予禁食,血止或出血減少者給予清淡、易消化、少渣、富有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并少量多餐。如:米湯、菜湯、雞蛋湯、果汁、豆漿等,忌炙、煎炸、油膩、過熱、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因肥膩不利于消化,辛辣能刺激胃腸而擾動血絡。出血止后,先宜軟食為主,如糯米稀粥、爛面條、爛飯之類,以調養脾胃。并根據病癥虛實予以不同的飲食調護。【2】濕熱內蘊者,可以用苡米、赤豆等煮粥或煨湯,因赤豆、苡米性皆偏涼,有清熱利濕作用。脾胃虛寒者,可用山藥粥、蓮子羹等,山藥、蓮子性味甘平,均有補脾益氣的作用。患者情緒穩定,進入恢復期,可與平時一樣進食,但應教育病人飲食有節,食物仍以清淡為主,忌食生冷、難化之物,以免重傷脾胃,使病復發。對于脾胃虛弱、運化較差的病人,可令少吃多餐、緩緩調理,特別對有吸煙、飲酒嗜好者,要告知他們吸煙、飲酒對胃腸病的危害性,規勸他們戒煙酒。

4小結

辨證和施護在護理疾病的過程中是相互聯系和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體現。辨證施護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中醫護理的精華,是指導中醫臨床護理的基本原則。中醫護理人員應該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遵循中醫辨證理論及其方法,并在辯證施護過程中,掌握辨別病癥中的寒、熱、虛、實等中醫基礎知識,密切配合醫生治療。開展中醫辯證護理,是中醫護理工作不斷取得完善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中醫病證護理常規[M].第2版.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镇江市| 石嘴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康乐县| 巴楚县| 应用必备| 南和县| 伊春市| 化德县| 洛川县| 东辽县| 任丘市| 东乡族自治县| 曲阳县| 五家渠市| 尖扎县| 凤凰县| 平邑县| 本溪市| 台北县| 高唐县| 柳林县| 竹北市| 含山县| 鹿泉市| 柳州市| 鸡东县| 高陵县| 沂南县| 施秉县| 亳州市| 沐川县| 南昌县| 三江| 衡阳县| 绥芬河市| 精河县| 宣城市| 泽库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