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如何進行資產估值

如何進行資產估值

時間:2023-06-27 17:58: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進行資產估值,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新春過后,三九企業集團仍在艱難重組中期待突破。

此時,距集團原董事長趙新先被拘已有三月余。至今,包括趙在內的原三九高管中,已有逾十人被刑事拘留,另有集團外的數名關聯人被調查。

相比2005年底方始啟動的司法立案進程,三九重組早自2004年年中即已開始。盡管外界對重組進展已有諸多披露,也一度傳聞上海實業集團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聯手”收購三九已近定局,但接近重組談判的人士近期告訴《財經》,重組至今困難重重――“進場前不知道困難在哪里,進場后才知道困難有多大。”

重組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三九集團、掌控三九集團100%股權且同時負有大型央企管理之責的國務院國資委、23家銀行組成的債權人委員會和三家意向投資者。顯然,各方利益訴求各有不同:三九集團希望盡快引進戰略投資人,早日完成集團層面的一攬子重組;債權人委員會主張仔細清查“三九系”的全部資產,包括醫藥類資產和輔業資產,爭取較高的債務清償率;上實集團、淡馬錫以及第三家意向投資人復興集團則期望僅收購三九醫藥類資產,若必須接受“打包出售”方案,則只肯為輔業資產出低價。

知情人透露,三九重組究竟以大股東國資委為主導,還是以債權人委員會為主導,其實至今尚無定論;而由誰主導的問題,顯然將決定重組的方向。在各方膠著之中,2005年下半年,三家戰略投資人曾就整體重組三九分別提出一輪報價;至2005年年末,三九集團也曾提交一份資產估值和債務清償方案。但這些方案中,對債務的清償安排均低于債權銀行的預期,后者已要求三家投資人重新報價。

“三家投資人的態度都很積極,他們之前的一輪報價也相差不大。”接近債委會的人士說,“他們目前的第二輪報價還沒有出來。”

為確保三九重組順利進行,作為三九大股東的國務院國資委特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三中止”(暫緩受理,中止審理,中止執行),這一申請經最高院批準,“三中止”期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一年間,針對“三九系”的一切訴訟中止,重組各方也一度加緊進程,希望在2005年11月底的最后期限前完成重組,但最終未果。目前,三九“三中止”期再獲延長一年。

“債權人希望加快,但現實情況并不完全取決于債權人,”來自債權銀行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目前股東和債權人在清償率上分歧很大,有點陷入僵局。”

“三九重組目前只有目標,沒有時間表。”接近重組談判的一位人士如是說。

啟動重組

三九集團此輪重組始于2004年5月。當月,國務院國資委宣布趙新先離休,同時委派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孫曉民主持三九。

孫曉民上任伊始,迅速成立“集團債務重組領導小組”,親任組長,按照國資委“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要求,著手實施剝離輔業、力保醫藥主業的“瘦身重組”。

當時三九面臨大量訴訟,資產被紛紛查封,三九為此向國資委建議成立債權委員會,這樣,國資委可以直接面對債委會而不是與各家銀行分別談判。從銀行方面來講,眾多債權銀行在查封三九集團資產時發現,不少資產已被屢次查封,與其相互爭搶,不如協同解決。

于是,在國資委、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財政部等聯合牽頭下,23家債權銀行于2004年11月組成三九債權人委員會,參與三九集團清產核資與重組談判,中國工商銀行為債權人委員會主席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為副主席單位。債委會下設工作組和談判小組。

同年底,工商銀行控股的工商東亞融資有限公司(下稱工商東亞)被聘為債委會財務顧問,具體介入三九重組方案的制定、談判等系列工作。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批準“三中止”,三九債務重組的前期工作方始步入軌道。

據悉,起初國資委希望引入其管轄的央企來重組三九,但債權人提出這種“拉郎配”的方式容易帶來后遺癥,不能保證重組成功,于是提出依法合規、市場化重組的兩個原則。盡管國資委對此表示同意,但究竟如何進行市場化重組仍有諸多爭議。《財經》獲悉,早在趙新先主政后期,三九已開始多方接觸戰略投資者。陸續介入者包括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印尼力寶集團及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然而,這些公司均在短暫接觸后相繼退出。

目前,正在與三九集團談判重組者為上實集團、復星集團和淡馬錫三家。知情人士向《財經》透露,這三家投資者已于2005年開始進場做盡職調查。約在2005年中,債權人與三家意向投資者的談判事宜已交由工商東亞負責。與此同時,國資委、三九集團也聘請了財務顧問,財務顧問之間一直在進行溝通。

時至今日,國資委、三九集團、債委會及投資者各方都希望盡早完成重組。然而事與愿違,這主要是因為三九資產龐大蕪雜,清產核資殊為不易,且債權人不能接受過低的償付率。

難以厘清的資產

三九資產至今難以厘清,這已成為現今重組進程的重大障礙。目前,重組各方大致將三九集團資產劃分為三大部分:最核心資產為上市公司三九醫藥(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99);其次是三九生化(深圳交易所代碼:000403)、三九發展(上海交易所代碼:600614)兩家上市公司;再者是其他非醫藥類輔業資產。

知情人稱,三九集團最早提出將三九生化、三九發展剝離,將其資產、債務共同轉讓之后,再把整個集團剩余的資產、債務打包出售。而債權銀行原本希望將三九生化、三九發展一起重組,但三九集團自覺整體轉讓這兩家上市公司問題不大,于是債權銀行同意了上述方案。

2005年4月30日,兩家上市公司同日公告。三九生化稱,其第一大股東三九醫藥將所持公司38.11%的股份,全部轉給振興集團有限公司和自然人任彥堂;三九發展則稱,第一大股東三九集團將所持公司29.5%的股份全部轉予鼎立建設。然而至今,兩家上市公司股權尚未完成過戶。

知情人透露,在將三九生化、三九發展剝離后,三九集團的所有資產中,最吸引投資者的就是三九醫藥。目前三九醫藥經營狀況尚可,銷售網絡覆蓋國內約800家三級甲等醫院,并覆蓋占據零售市場60%銷量的連鎖藥店及2萬家診所。如果減少財務負擔,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三九醫藥總股本9.789億股,三九集團和三九藥業合計持股71.17%。2005年三季報顯示,三九醫藥每股凈資產2.24元;以此計算,三九集團、三九藥業所持上市公司凈值約合15.61億元。考慮三九醫藥網絡及品牌的價值,若以兩倍溢價估值,則三九所持上市公司股權價值在30億元左右。

三九醫藥的官方網站上更是宣稱,作為中國馳名商標,“999”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超過83億元人民幣,居中國制藥行業榜首。

盡管如此,對整個三九集團而言,厘清資產一直是最棘手的難題,尤以藥業之外的輔業資產清查阻礙重重。這家創辦于1985年的企業,經過歷年的擴張并購,一度擁有400余家子公司,涉足醫藥、農業、房地產、食品、汽車、旅游等“產業”,總資產逾200億元。早于2003年參與趙新先主導下的三九重組的人士稱,三九集團賬目混亂,資金流向不明,查來查去也只能得到一個模糊的概數。

“有些資產確實難以查清,有些資產則是無人愿意說清。”知情人說。

目前爭執焦點在于,投資者究竟以何種方式切入重組。據悉,投資者最希望直接購買三九醫藥的股權,而不愿承接集團債務。這種做法,一來債務債權最為清晰,二來可直接控股上市公司。而國資委則希望投資者從集團層面介入重組,擬將集團債務包袱和優質資產一起打包,打折出售給投資者,這樣三九集團可獲保留。

對投資者來說,接受三九集團的“捆綁銷售”非不可為,但鑒于非醫藥資產價值不清,他們對這塊資產的出價很低,如此,就與債權銀行期望的整體清償率相差甚遠,分歧由此產生;對于債權人而言,投資者的切入方式也將影響債權分配順序。這是因為三九集團及其控制的企業和其他關聯方共占用上市公司三九醫藥數十億元資金,而三九醫藥也是三九集團的企業債權人,也希望和銀行債權人共同參與分配債權,這樣就會降低債權銀行的償付比例。

重組分歧

三九集團到底欠銀行多少債務?接近債委會的人士透露,全部銀行債務約在100億元上下,其中三九發展、三九生化兩家上市公司債務合計20億元;集團醫藥主業板塊的債務約為34億元;兩家上游控股公司三九集團、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下稱三九藥業)的債務合計逾30億元,其余子公司債務約在十幾億元。

在將三九發展、三九生化整體剝離后,其債務清償如今已不在三九集團重組考慮范圍。

針對三九醫藥板塊總計約34億元的銀行債務,三九集團和投資人都希望銀行多減債,并建議“提前還債,多打折扣”。但債權銀行寧可慢慢收貸,也不愿大舉減債。至于具體減債打折的比例,債委會希望參考其他重組案例,強調打折比例不能太低,否則不如將這筆不良貸款直接賣給資產管理公司處置。

重組之初,債委會聘請財務顧問工商東亞對清償率進行測算,債委會授權談判小組以此為基礎進行談判,所以銀行對清償率預期較高。

債權銀行一位人士分析稱,重組至少包括三個可能的步驟:一是通過轉讓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一部分現金,債權人依序獲得償付,比如有抵押資產的銀行將優先得到償付;二是戰略投資者進入后,進行資產整合,確保正常經營,承諾在未來數年分期清償債務,銀行可按企業承諾及對未來經營狀況的測算,調整還款期限;其三,如果企業負債過重,戰略投資者進來后無法承受過高負債率,則銀行肯定要減債。

上述人士表示,現在三九債權銀行的壓力非常大,首先不良貸款的核銷額度要由財政部確定;其次,面對銀行董事會和外部監管的壓力,銀行減債也須有合理解釋,不可能輕易為之。

據了解,對于三九非醫藥類板塊的債務,即便在三九集團2005年底上交的重組方案中,也仍舊沒有給出具體償債的評估意見。債權人委員會認為,無論如何,三九集團對自己的債務情況最清楚,理應對主業和輔業都提出償債方案。目前,僅就輔業類資產的財務報表看,按賬面資產打五折計,三九輔業類資產估值只有四五億元。

接近債權銀行的人士稱,三九集團最關心的是如何盡快引進投資者,從集團層面完成重組,盡快振興醫藥主業;而對輔業類資產能賣什么價,又能償還多少債務,其實不是很在意。

債權銀行則認為,三九對債務處理的意見太過悲觀,提出“我們不要求比合理定價高,但也不要比合理定價低。

然而,什么是合理定價?定價的標準又是什么?債權人委員會要求三九集團將整體“債務包”打開,詳解其中每項具體業務的資產價值。但由于三九輔業資產盤根錯節,清查起來千頭萬緒,已成為目前重組推進途中的最大阻礙。

“可以說,輔業拖了主業的后腿。今后如果還是談不攏,不排除主輔業務分開、將輔業整體剝離的可能。”知情者告訴《財經》。

而在醫藥主業板塊,除了上市公司三九醫藥,對幾家非上市醫藥公司的處置方式也可能更為靈活,“最后不排除單獨成立一個非上市的醫藥集團的可能性。”

時間表

單純市場化的因素之外,三九重組也還受到種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和阻礙。

債權銀行一位人士稱,三九重組以來,盡管各方的財務顧問一直在溝通,但關鍵的三方――國資委、債委會和戰略投資者之間并未進行直接而有效的溝通,這已經影響了重組的進程。

他指出,作為三九集團惟一股東的國務院國資委,理應和債權人就重組事宜進行談判,然而一直以來,國資委并不直接出面,而主要是委派三九集團高層和債權人委員會談判,對于后者提出的提高清償率等問題,也只能經由三九集團間接向國資委反映。

此外,三九集團不僅是國企,也曾為軍企,重組不僅要考慮商業因素,還要考慮部隊轉業軍人及數萬名國企職工的安置等非商業因素。盡管國資委明確表示要清理輔業,但究竟如何清理,哪些需要核銷,哪些需要保留,人員如何安排,安置費又由誰出等問題,國資委和三九集團尚無明確說法。

三九集團有關人士透露,三九重組至今從未得到任何政策性資金支持,完全是以商業行為、市場力量來解決包含非市場化因素在內的重組難題。這也是三九重組近兩年來尚無結論的一大原因。

盡管有著上述種種原因,盡管在2005年底獲得了延長“三中止”的司法保護,但三九重組的時間表也顯然不可能遙遙無期。

“這一來是因為債權銀行急需明確債務清償率,二來戰略投資人也不可能漫無止境地等待下去。”接近重組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

“ 三中止”最早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問題信托公司在行政處置階段的一種司法措施,近年來則多用于對進入風險處置的證券公司的司法保護。這是鑒于金融機構的特殊性――信托、券商等金融機構的債權很大程度上是公眾債權,因對公眾負有責任,這類機構并不適宜輕易進入破產程序,國內監管部門對此多采取行政清算手段,“三中止”遂成為保護行政處置階段順暢的一種司法措施。三九之前,國內尚未見最高法院批準“三中止”以確保央企重組的公開報道。

《財經》最新獲悉,3月20日左右,三家戰略投資者還將向三九債委會遞交新的重組方案。

第2篇

一、會計計量方法的演進:現值模式——信息觀——計量觀

(一)理想環境下的現值模式

理想環境是指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和經濟體制中的利率是眾所周知的,確定的。包括:(1)可以確定和公開地得知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和經濟中的利率;或者,(2)在有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強調了具有一個給定的、固定的用于公司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的折現率;完整的、眾所周知的事件組合;事件概率的客觀性及事件實現的公開性和可觀察性;這樣可在期望的現金流量的基礎上計算出公司的市價,理想狀況下的市場是完美的市場,其會計計量方法是現值會計模式,資產和負債的計價基于期望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財務報表是建立在期望的現金流量的基礎上,而且股利是無關的,財務報表具有相關性;并客觀地反映了期望的未來現金流量且管理人員無法操縱報表數字,所以,財務報表是可靠的,資產負債表包含了所有的相關信息,收益表不具有信息含量。

(二)市場有效假定下的信息觀

理想環境難以存在,因而在現實環境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否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有用需求?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表現為會計信息能夠改變投資者的信念和決策行為,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稱之為財務報告有用性的信息觀。決策有用性的信息觀是財務報告的一種方法,它認為預測未來公司業績的責任在于個人,并且專注于為此提供有用的信息,這一方法假設證券市場是有效的,認為市場會對所有來源的信息作出反應,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報告的信息觀主要是研究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的關系,而不考慮市場是怎樣把信息轉換到股價中去的。

信息觀從1968年起就在財務會計理論和研究中占據統治地位,信息觀假定:(1)投資者是足夠理性的。(2)證券市場是有效的,市場價格會對會計信息作出及時反應。信息觀是建立在歷史成本會計基礎上,歷史成本會計是損益表法,即未實現的價值增量不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凈利潤滯后于真實的經濟狀況。價值的增加通過收入或者現金流的增加實現時予以確認,收益是收入與賺取收入所費成本的配比過程,損益表含有重要的信息含量,提供了公司創造價值當期部分的信息。

(三)市場并非充分有效下的計量觀

1968年,鮑爾和布朗等人從不同角度對證券市場中股票價格對公司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產生的反應進行了驗證,開創了實證研究的先河。但是,現實中證券市場并非如原來認為的那樣充分有效,列夫(Lev,1989)的研究表明,在短時間內,股票收益中僅有2%~5%的的非正常收益是由會計盈余所引起的。這帶來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告是否具有相關性的問題。實證研究提供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證券市場可能沒有原先認為的那樣有效.

當然,除非在理想環境下,不能期望凈收益能解釋證券的所有非常報酬。然而,凈收益的市場反應份額僅占2%~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將這歸因于低劣的財務報告質量,這導致了針對低質量盈利信息原因的研究。柯林斯、科薩、桑肯和斯隆(Collins,Kothari,Shanken&Sloan,1994)證實,低的盈利質量是因為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時性。這導致了一種提議的產生:當可靠性的減少所帶來的損失沒有超過增加及時性的效益時,將公允價值計量納入財務報告也許能提高盈利信息的質量。隨著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的大量使用,在財務報表中增加對公允價值的使用成為必要。因此,公允價值會計體現了由信息觀向計量觀的轉變。

所謂財務會計的計量觀,是指會計人員已經認識到有責任將現值,或者說公允價值,恰當地納入財務報告中(Scott,1997)。大量的研究表明,對計量方法的應用可以增強財務報告決策的有用性(Scott,1997)。證券市場并非充分有效增加了財務報告的重要性,改進后的財務報告能更有助于投資者預測公司的內在價值,降低行為性偏見的程度。所以說,證券市場的并非充分有效支持了決策有用的計量觀。

二、計量觀的支撐依據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這種完全以歷史成本為基礎提供的財務報告降低了決策有用的相關性,因而通過在財務報表內引入公允價值來幫助投資者預測企業的內在價值,提高了財務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程度,此時財務報告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含量,這種資產負債表觀即是決策有用性的計量觀。決策有用的計量觀是一種財務報告方式,該方式是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會計人員將公允價值融入財務報表中,從而認可公允價值在幫助投資者預測公司內在價值時所起的作用。

(一)實證研究的結果支持了計量觀

1.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會計信息的相關程度不高。鮑爾和布朗(Ball&Brown,1968)通過實證研究證實證券價格確實對凈收益有所反應,投資者可從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告包括充分披露的信息中獲取決策信息。但是隨后列夫(Lev,1989)的研究表明,在盈利信息公布前后幾天內,投資者所獲證券異常報酬中,只有2%~5%的份額歸功于盈利信息本身,大部分異常報酬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針對市場對財務報表信息做出的反應,許多會計研究者進行了實證研究:(1)預期理論認為投資者在考慮一項風險投資時,將會分別評估其收益和損失。謝弗林等經過實證研究證實了投資者會持有已發生損失的股票而賣出可獲得收益的股票,這樣,對收益和損失分開評估與對概率進行主觀衡量結合起來,會導致一系列非理。(2)伯納德和托馬斯證明了凈收益公布后,股價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波動。(3)歐和彭曼的投資戰略模型證明了,市場并未對某些資產負債表信息做出充分反應,而是等到資產負債表信息在收益或現金流量上體現出來才做出反應,等等。越來越多的實證證據表明,證券市場并不象人們先前所想象的那樣有效。

另外,在證券市場上,投資者還存在過分自信和自我歸因偏見,即投資者根據凈收益信息會作出過分偏離他們作為理性投資者該做的反應,并且認為好的決策結果是他們的能力強,不好的決策結果則是因為出現的事件狀態不好,不是自己的過失。這種心理因素會導致市場的股價慣性,通過泰特曼的實證檢驗已證實了這種股價慣性的存在。所以說證券市場并非充分有效,這就提出了歷史成本報告是否具有相關性的問題。

有效市場異常情形的存在,如延遲反應、市場對非盈余信息的反應等,意味著投資者在評價企業未來盈利的可能性時需要更多的其他信息,而不僅僅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這是由于財務報告的盈余信息質量不高導致的,所以將公允價值計量觀引入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告中,或許能提高盈利信息質量,從而使投資者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提高投資決策的有用性。

(二)奧爾森的凈剩余理論支持了計量觀

凈盈余理論顯示,企業的市場價值可以按照收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中的變量來表達。奧爾森的凈剩余理論(也稱為殘余收益模型)通過說明公司的價值是如何可由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基本的組成部分來確定,提供了一個與計量觀一致的理論框架。

奧爾森認為,公司價值的根本決定因素是其股利流。因而計算公司價值有三種方法:

(1)是用期末所持現金的預期現值計算,稱為比較股利模型:

公司價值=預期期末所持現金的期望現值

(2)是用未來的現金流量計算,稱為現金流量模型:

公司價值=期初所持現金+本期預期流入現金的期望現值

(3)是用財務報表變量來表示,稱為費爾薩姆-奧爾森模型:

公司價值=每期資產負債表上公司資產的賬面凈值+未來異常收益的預期現值(商譽)

其中:異常收益=預期收益-實際收益

從凈盈余理論的公式可看出:公司市值與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相關,因為公式揭示了本年度的異常收益;這一公式也顯示,投資者需要信息來幫助評估存續收益與投資者對當前盈利的反應。

在理想環境下,商譽為零,所有資產和負債都是按照公允價值計價的,這種會計稱之為無偏會計。若部分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價,資產負債表上公司資產的賬面凈值就會發生偏移,這種會計稱之為有偏會計。對于有偏會計,只有奧爾森的凈剩余等式成立,其余兩個公式不成立。當會計是有偏的時候,公司沒有記錄商譽,所以歷史成本會計下凈收益會滯后于實際經濟業績。

奧爾森的凈剩余理論模型的特點:不管公司如何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是高估凈收益還是低估凈收益,由會計政策選擇導致的未入賬商譽的變化正好被賬面價值的反向變化等額抵消,所以奧爾森模型計算出的公司價值是相同的。費爾薩姆-奧爾森模型引進了持續性,這里有兩方面問題值得關注:(1)即使在理想條件下,由于異常收益會持續到下期,則損益表也含有重要的信息。因為公式:公司價值=每期資產負債表上公司資產的賬面凈值+未來異常收益的預期現值(商譽),此時公式中商譽≠0。(2)由于可持續收益對公司未來業績至關重要,所以投資者希望獲取能幫助他們估計可持續收益的信息,會計人員應當對持續性不同的項目進行分類,以提供對投資者更有用的信息。

費爾薩姆-奧爾森模型可用來預測公司的股票價值,然后與公司的實際價值對比,這樣可以看出公司的股票價值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了。奧爾森的凈剩余理論支持了計量觀。因為如果在資產負債表上報告的公允價值部分越多,則公司價值中包含在未入賬的商譽就越少,于是投資者在估計公司價值的構成部分時所犯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能夠提高投資者的決策質量。

盡管凈盈余理論適用于任何會計基礎,但其“企業價值取決于基本的會計變量”的證明與計量觀是一致的。

(三)實務中法律責任的承擔也支持計量觀的運用(不是增加披露)

越來越多的實務因素也支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計量上,比如金融機構的破產表明資產價值被嚴重高估了,所以,出現了要求用市價計價、最高價測試以及其他公允價值為基礎技術的會計準則以有助于減輕審計人員的責任。審計人員為了減輕法律責任,更愿意在資產負債中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觀,在不嚴重喪失可靠性的情況下,會計人員采用公允價值會預測到公司可能出現破產、兼并、環保責任等方面的價值變化,增加決策的有用性,這導致了計量觀的復歸。

環境的變化也給歷史成本會計帶來了難題:如技術進步要求公司調整規模和結構,這必然會造成許多兼并、重組、裁員與破產事件的發生,這就給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凈收益與資產估值的充分性施加了壓力。另外,由于面臨許多的未來責任,如環保責任、社會責任,則無法應用歷史成本會計的收益與配比原則。計量觀的大量使用在減少投資者的偏見以及控制市場的無效率上還是有作用的。對證券市場的研究,關鍵是確定市場的有效程度問題。所以會計人員主要是要清楚在多大程度上計量觀將增加決策有用性,以減少現存市場的無效性。當然,由于存在可靠性問題,計量觀永遠不會擴展到所有財務報表項目都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比如,資本資產的歷史成本的計量基礎不會被取代。

三、現值計量觀在會計實務上的應用

現值計量觀應用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可靠性。如果為了更大的相關性而犧牲了太多的可靠性,則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應在財務報表中恰當的引入公允價值。在計量觀下,對某些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進行確認與計量來提供信息,財務報告的重心將由利潤表轉移到資產負債表上。

(一)財務報告中已存的現值計量項目

一直以來,財務報告中就存在相當多的現值計量項目,如(1)短期應收和應計項目因支付期間相當短,沒有必要折現,實際上是以現值為基礎計價。(2)長期債券中使用實際利率法。(3)投資使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在成本與市價孰低規則下,一旦資產價值被沖減,就不再轉回。(4)長期資產減值當資本資產賬面價值超過可回收凈值時,應沖減賬面價值,計算可回收凈值時所估計的未來現金流量不需要折現,如果資產減值了,則應當減計至公允價值。(5)下推式會計,若一公司被全部或實質收購,則允許被收購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按重估后的價值進行記錄,將計量觀引入了財務報告。以上均運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觀。這些項目中部分運用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財務狀況和前景,對投資者的決策是有用的。

(二)美國在金融工具計量觀方面的運用

1.債權和權益證券的計價。FASB將債權和權益投資的資產分為持有至到期日的、為交易而持有的、可用于出售的三類。持有至到期日的證券按照攤銷后的成本計價,為交易而持有的以及可用于出售的證券按公允價值計價。

2.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價值取決于一些基礎性的價格、利率、匯率或其他變量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一筆初始投資,要求或允許用現金交割——不需要交付與基礎性變量相關的資產。衍生工具具有杠桿的性質——用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許多保護,或進行投機活動。FASB要求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都必須以公允價值計量。

3.套期保值會計。進行套期保值主要是為了進行風險管理,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和信用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持有的資產和負債進行自然套期保值,也可以通過購買套期保值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在信息觀下,與套期保值交易有關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予以遞延,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直至這些交易真正發生。FASB要求對于指定為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稱為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工具和被套期保值項目上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而將指定為預期交易套期保值(稱為現金流量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上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包含在綜合收益中,直至交易對凈收益產生影響。

(三)無形資產會計

無形資產會計是對計量觀的終極測試。由于無形資產很難預測其盈利性和成本收回,因而無法確定其公允價值,無形資產只有在其獲得高于所用資本成本的異常收益時,才具有商譽,但報告商譽的公允價值會帶來信息的可靠性問題。

1.外購商譽。當一家公司并購另一家公司時,兼并公司支付的價格與被兼并公司資產公允價值的凈值的差額為商譽。在歷史成本基礎下,商譽必須在其使用壽命期內攤銷。但計量觀下,商譽以收購時所確定的價值被保留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上,除非有證據表明它已經減值,此時應采用最高值測試從而將商譽減計至新的公允價值。新準則取消了權益結合法,并對商譽運用最高值測試使無形資產確認向計量觀邁進,凈剩余模型可能為估計商譽的公允價值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

2.自創商譽。自創商譽由于沒有現成的確認成本,所以通常在其發生時就會被沖銷,這帶來了收入和成本不匹配問題,且報告收益的價值相關性很低。改進自創商譽的建議包括將成功地研究項目資本化,以及重編前期的財務報表,以在獲取了更多的近期信息后更正提前沖銷的無形資產成本。

(四)風險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河北区| 嘉禾县| 华安县| 乌恰县| 绩溪县| 门头沟区| 广德县| 始兴县| 大邑县| 雅安市| 昭通市| 怀安县| 中阳县| 定襄县| 容城县| 阜康市| 台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嘉定区| 呼和浩特市| 常德市| 泰安市| 长汀县| 额尔古纳市| 抚远县| 中超| 内丘县| 澳门| 东乡县| 双鸭山市| 盖州市| 武宣县| 崇义县| 福鼎市| 成安县| 定陶县| 广宗县| 泸定县| 会同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