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6 16:24: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鐵路工程管理與實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設《建設工程經濟》、《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和《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4個科目。
2、其中《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科目10個分為: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民航機場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通信與廣電工程、礦業工程、機電工程10個專業類別,考生在報名時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選擇其一。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西北地區、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
中圖分類號: E271 文獻標識碼: A
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后簡稱指導性施組)是指導鐵路建設項目實施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和推動建設管理各項工作、確保實現建設目標的重要基礎。西北地區所處干冷、多民族等特殊地理、人文環境,鐵路建設賦予了更多社會、民生等重要意義,如何編制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指導性施組、達到鐵路項目建設預期目標,必須認識并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認清主線,掌握工作重點
當前鐵路建設廣泛采用大體積箱梁運架設備、大面積無碴軌道、跨區間無縫線路鋪設及路基、橋梁、隧道等工程普遍納入沉降控制和評估,同時聯鎖、CTC、列控、數字移動通信、SCADA等系統的普遍運用,所以編制指導性施組注意兩條線,并以這兩條線為主線編制。一是鋪架工程線,鋪架工程是統籌安排各站前工程的控制線,起促站前、保站后作用;二是聯調聯試線,聯調聯試是統籌安排站后配套工程及各子系統調試的控制線,起促站后,保開通作用。指導性施組必須以 “鋪架工程、聯調聯試”為兩條主線編制。
二、做好調查,摸清關鍵節點
鐵路建設項目沿線環境調查,可調動資源信息收集,是編制好指導性施組的基礎。
1、做好技術資料收集。技術資料準備是否充分是做好調查的基礎。主要包括勘察和設計資料、施工組織設計意見,已了解可利用的科學研究及試驗成果,當前鐵路建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裝備水平,鐵路總公司與地方政府有關協議、紀要,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
2、做好沿線環境調查。根據西北地區特殊地域、人文環境,沿線環境調點不僅包括一般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還應包括征地拆遷區人員構成、風俗習慣、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所經大風區、夏季高溫區、冬季凍土區時間段和最大風力、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等。
3、做好沿線可利用資源調查。針對西北鐵路線路多穿行于沙漠戈壁和氣候干旱等特點,調點是水源、電源、燃料、砂石料取棄場位置、可利用量和交通運輸方式、距離、通過能力等。
4、做好重點工程調查。根據設計單位施工組織意見,調查人員應對長大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或對工期影響大、技術復雜、施工特別困難的工程及大臨設施可能設置地點做重點調查,為制定最合理工期、投資目標和施工方案、措施做準備。同時對設計忽略、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特殊環境做深入了解。
三、研究方案,緊抓重點環節
根據調查報告,建設單位組織相關人員,從“鋪架工程、聯調聯試”兩條主線入手,以安全與質量保證為前提,以工期和投資效益為保證目標,以施工技術和資源優化為核心,研究、編制指導性施組。
1、合理劃分施工標段。根據批準的設計文件、總工期、工程量和長大橋隧、鋪軌架梁、聯調聯試等關鍵工序,結合現場條件和專業特點,科學合理劃分標段,是工期目標得以完成的基礎。一般采用控制性工程、站前工程、站后工程或綜合標段劃分。
2、比較選擇大臨位置。根據工期和運輸條件,按照因地制宜、經濟、高效的原則,建設單位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經與設計單位充分溝通和認真的經濟技術比選后,確定制梁場、板場、鋪軌基地、拌合站等大臨設施的設置數量、規模和位置。
3、認真制定進度計劃。按照批準的總工期、科學安排、均衡生產,適度超前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大風期、夏季高溫期、冬季施工等特殊環境不利因素在保證結構變形、沉降、混凝土齡期等技術間隔時間,預留充足的綜合調試、動態檢測和試運行時間的前提下,根據施工總體順序,制定階段工期。
《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南》給出了詳細的進度指標,建設單位在充分考慮本項目無自然、社會環境等特殊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可直接采用。如遇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單位工程和控制工期的特長、極高風險隧道或首次采用的特殊孔跨橋梁等特殊情況下,應專項分析、確定關鍵工序進度指標,并據此計算工期,制定進度計劃。
4、研究確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指導性施組編制的核心。建設單位要根據設計選定的施工方案和確保質量安全、有利于縮短工期、減小各專業作業干擾、減少過渡工程、減少大臨設施數量和規模、技術先進可靠的原則,在前期詳細調查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確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特別是高風險長大隧道、鋪架工程、大型樞紐,大型站房工程等必須制定專項施工方案。
5、大力推行 “四化”。 鐵路建設項目具有工程體量大、材料標準統一、專業化程度高、管理協調復雜等特性,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信息化是鐵路建設質量達標、安全保證、管理高效的有效保證。建設單位在指導性施組編制過程中應貫穿始終,“四化”的推行,對建設管理效率提高、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影響重大。
四、制定措施。確保施組落實
施工組織設計的全面落實涉及建設、施工、監理、檢測、設備廠家等單位及其內部各級管理、作業層,管理關系錯綜復雜、專業和工序不計其數,為指導性施組各項方案得以落實落實和質量、安全、工期、投資、環保、穩定等目標得以實現,必須在指導性施組管理措施中貫穿標準化管理理念,并從管理制度、人員配備、現場管理、過程控制四方面入手,確保方案和目標全面落實。
1、管理制度標準化。制度是各項方案和目標落實的基礎,管理制度涵蓋建設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內部管理、勘察設計、招標及合同、計確保劃財務、工程管理、質量安全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等各項管理制度及管理工作流程。制度標準化建設的重點是事事都有制度,制度都明確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誰檢查、考核方法等。
2、人員配備標準化。建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是施工組織設計管理和水平落實的關鍵。建設單位應按照鐵路總公司項目管理機構設置要求,選擇有責任心、懂業務的建設管理人員,并通過動態培訓、考核提高管理人員素質與業務能力。建設單位人員同時負責督促參建單位嚴格履行投標承諾和合同約定設置現場管理機構,配齊配強現場管理人員。
3、現場管理標準化。現場管理是各施工方案和目標落實的保障。建設單位要提前做好現場布局和臨時設施建設、施工組織安排和資源配置和現場的管理規劃與要求,同時做好建設單位內部、參見單位各方及外部地方政府、兵團、相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的協調工作的內容指定和方案推進工作,推動、保障施工組織設計各項目標的實現。
4、過程控制標準化。過程控制是指導性施組落實的重點。過程控制是對施工方案和質量、安全、工期等目標的進一步分解,在明確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的主體責任的同時,按照技術標準、管理標準、作業標準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具體崗位,從而使管理和作業過程收到主動、定量、閉環的有效控制,保證每個環節工作質量和結果達到標準要求。
結束語:鐵路建設項目投資大、所跨區域廣,涉及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關系復雜,加之專業多、相互交叉干擾頻繁,涉及的細節更是繁雜,編制一部完整的指導性施組還需完成大量研究和計算等工作,但好的指導性施組必須經過提前精心細致調查、研究梳理清脈絡重點、認真必選優化方案、制定后期落實措施等幾個主要階段才能編制完成,并發揮最大綱領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南》(鐵建設[2009]226號);
2、《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中國鐵道出版社);
3、《鐵路工程管理與實務》(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關于2016年度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統考卷)有關工作的通知》(建注函〔2015〕186號)安排,經吉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吉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研究決定,我省二級建造師考試實行考生網上報名、考生所在單位統一現場確認、考生網上交費、考生網上打印準考證、考后網上對合格考生報考資格復檢方式進行,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分工
(一)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組織實施,具體考務工作由省人事考試中心承擔。
(二)考前報名資格審查工作實行雙審制,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管理處參與省直考區報名資格審查工作,各市(州)報名資格審查工作由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商定。對提供虛假信息及假證件騙取考試資格,在報名資格審查或準考證打印環節核實的,取消報考資格,不得參加考試。在考后網上資格復檢或證書發放環節核實的,不予核發證書。考試費一律不退。
(三)考后復檢實行聯審制,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為減少工作程序,減輕考生負擔,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相關人員,對全部考試科目成績合格考生報考資格和注冊資格聯審,并將聯審合格人員名單面向社會公示。考生經聯審取得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后,申請注冊時不再審查學歷、專業、施工管理年限等內容。
(四)考生所在單位對考生資格審查不嚴,弄虛作假騙取考試資格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單位相關責任。
二、報名時間、地點及辦法
(一)網上報名時間:2016年3月5日—18日
考生須使用標準的IE6或IE8瀏覽器,登陸吉林省人事考試網(jlzkb.com)便捷通道“網上報名”欄目,點擊 “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網上報名”,進行報名。報名時須注意下列事項:
1、選擇考區。考生按屬地原則報名。省、中直駐長春市單位的考生選擇“省(中)直考區”,各市(州)考生按所在市(州)選擇相應考區,長白山管委會及省(中)直駐其他市(州)單位的考生就近選擇考區。省直管縣(市)仍按原渠道報名。外省單位考生來我省報名的,一律不予受理。
2、選擇考試。考生應對照考試報名文件,按要求選擇考試類別、級別、專業、科目。
3、填報信息。一是準確填寫考生姓名、身份證號、學歷、學歷證書編號、畢業時間、畢業學校、專業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二是準確填寫單位名稱、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營業執照注冊號)、單位聯系電話等單位信息,三是準確填寫考試類別、級別、專業、科目等考試相關信息。
4、上傳照片。考生須上傳近期6個月內正面免冠證件數碼彩色照片。上傳前,必須使用網上報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處理工具”將照片處理成寬120×高160像素,以保證格式的正確。
5、打印報名表。考生確認報考信息準確無誤后,可在網上自行打印《2016年05月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報名表》(簡稱報名表),打印報名表前考生可以更改本人報考信息,打印后不得更改報考信息。
6、手工填寫聯系電話。考生須在報名表上手工填寫真實有效的聯系電話。
(二)現場確認時間:2016年3月7日—18日(省、中直報名點周六、周日休息)。
現場確認應由考生所在單位人事部門統一完成,網上報名完成后,考生單位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考生所選擇的考區,到省或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指定的報名現場進行報考資格審核確認。
選擇省(中)直考區報名的單位,統一到吉林省人事考試中心3樓報名大廳進行資格審核確認。地點:長春市南關區南環城路1958號。選擇各市(州)考區報名的單位,請留意當地政府、人事考試機構網站或其他媒體通知。
現場確認時需采集單位名稱、地址、法人、聯系人、聯系人電話、聯系人手機號碼、聯系人郵箱和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營業執照注冊號)等信息,相關信息用于建立報考單位檔案,建檔成功的單位,再辦理相同業務時只需核對單位相關信息即可。
現場確認時考生所在單位須提交下列材料:
1、經本人所在單位審核合格,由考生本人和單位法人分別在“考生承諾”、“單位審核意見”欄簽名,并加蓋單位法人章和單位公章的報名表。
2、事業單位需出具帶有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企業需出具帶有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15位注冊號的《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有關材料復印件需經單位法人親筆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和法人章。審核結束后所有原件退回,復印件留存。有關材料復印件全部用A4紙復印,材料不全及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對于同一單位多人報考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或《營業執照》復印件只需一份即可。對于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單位公章、單位法人章和單位法人親筆簽名,可由法人授權的人事部門負責人代章、代簽,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報名人數在50人以上的單位可以預約辦理現場資格審核事宜,預約電話請在吉林省人事考試網溫馨提示欄目“市州人事考試機構及聯系電話”查詢。
單位法人或授權的人事部門負責人要嚴格審查本單位報考人員的學歷、專業工作年限、專業資格等有關報考信息,確認考生符合報考條件后,再在報名表上簽名、加蓋法人章和公章,單位法人或授權的人事部門負責人在報名表上簽名或加蓋法人章和公章,即視為其同意報考并證明該考生報名表上所填寫的相關信息真實準確,承擔相應的責任。
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構成偽造單位印章罪的,將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三)網上繳費時間:2016年3月7日—20日
經現場資格審核確認合格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網上繳費,收費標準見下表。為確保銀行卡及個人信息安全,盡量不要到網吧等公共場所進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繳費,繳費成功后,請查看繳費狀態是否成功。網上繳費后概不退費。考生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報名手續。
考試收費標準
考試項目
收費標準
收費依據
備注
報名費
考務費
二級建造師
13元/人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每人每科18元,其他每人每科36元。
省物價局、財政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收費標準的復函》(吉省價收函字〔2001〕52號)
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留用報名費13元/人,承擔考試任務的留用考務費20元/科。
(四)準考證打印:考前一周內,考生登陸吉林省人事考試網便捷通道“打印準考證”欄目;用A4紙自行打印。考生須持本人準考證、正式有效身份證(軍官證、護照)參加考試。
(五)報考資格復檢:考試成績公布后,省人事考試網將報考資格復檢公告,對全部考試科目成績合格考生進行報考資格復檢,請全部考試科目成績合格考生密切關注省人事考試網相關消息,也可關注吉林省人事考試中心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為jlsrskszx。
三、考試時間及科目
考試類別
考試日期
考試時間及內容
備注
二
級
建
造
師
5月28日
上午09:00—12:00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下午14:00—16:00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前2科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科目為主客觀混合題,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主觀題在答題紙上(專用答題卡)作答。考生務必注意:
1、答題前仔細閱讀應試人員注意事項;
2、使用規定的作答工具作答;
3、主觀題在答題紙劃定的區域內作答。
考生應攜帶黑色墨水筆,2B鉛筆、橡皮、無聲無文本編程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客觀題試卷卷本可作草稿紙使用,不再另發草稿紙;主觀題草稿紙統一配發,考后收回。
5月29日
上午09:00—12:00
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
(6個專業: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礦業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機電工程)
四、考試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 凡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總承包、施工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符合報考條件且身體健康能夠適應考試者均可報考,具體報考條件見下表。凡不符合報考條件,以及在人事考試中替考、通訊工具作弊等嚴重違紀違規在停考期內的,不得報名參加考試,否則后果自負。
實行違紀通報制度,凡違紀違規考生一律通報到本人所在單位并給予嚴肅處理;凡嚴重違紀違規考生,2年內不得再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2號)和《關于規范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雷同試卷認定和處理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2〕25號),閱卷時將對所有考生試卷進行雷同試卷檢測鑒定,無論抄襲、被抄襲、通訊工具作弊等產生的雷同試卷或試卷代碼異常,一律取消考試成績。考生在嚴格遵守考試紀律的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被他人抄襲。嚴禁將手機等通訊工具及違禁物品資料帶入考場座位,一經發現,不論使用與否,一律按違紀處理。
報考條件
考試
類別
所學專業或職稱
學位或學歷
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年限
二
級
建
造
師
工程或工程經濟類
(專業要求見附件)
中專以上
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已取得某個專業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選擇《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其他科目的考試。報名時須提供已取得的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按“新考生”報名參加考試(級別為考增項)。考試成績實行非滾動管理。考生須在當年通過應試科目,方可取得相應專業合格證明,作為注冊時增加執業專業類別的依據。
五、合格標準與證書領取
二級建造師考試合格標準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研究確定,考生成績達到省內合格標準的,取得省內合格證書。當年未取得合格證書的,達到試卷滿分60%以上的科目成績,保留到下一年度,報名時按老考生用原檔案號報名。成績查詢和證書領取辦法請關注吉林省人事考試網相關消息。
六、工作要求及相關事項
(一)認真做好各環節的考試服務工作。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對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的領導,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確保考試工作的順利進行。進一步貫徹落實《人事考試工作人員紀律規定》,提高考試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保密意識,明確工作人員職責,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對責任事故絕不姑息。在考試過程中發現考試工作人員有違紀違規行為的,應嚴格按照《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12號)進行處理。
(二)二級建造師考試由省人事考試中心統籌安排全省考場,承擔考試任務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要按照《全國人事考試標準化考點建設規范》(人考中心函〔2014〕34號)落實考點。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深入人事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人社廳函〔2014〕216號)的要求,加強與公安、工信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充分發揮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優勢,明確責任,統一部署,對大規模、有組織、高科技作弊予以嚴厲打擊。
此通知如有未盡事宜,請關注補充通知。
附件:建造師注冊專業對照表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6年3月1日
抄送:吉林省軍區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 2016年3月1日印發
建造師注冊專業對照表(本科)
分類
98年-現在專業名稱
93-98年專業名稱
93年前專業名稱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土木工程
礦井建設
礦井建設
建筑工程
土建結構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
交通土建工程
鐵道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橋梁工程
工業設備安裝工程
工業設備安裝工程
飯店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學
建筑學
建筑學,風景園林,室內設計
電子信息
科學與技術
無線電物理學
無線電物理學,物理電子學,無線電波傳播與天線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生物醫學與信息系統
信息與電子科學
電子科學
與技術
電子材料與無器件
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磁性物理與器件
微電子技術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
物理電子技術
物理電子技術,電光源
光電子技術
光電子技術,紅外技術,光電成像技術
物理電子和光電子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及應用
計算機及應用
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科學教育
計算機科學教育
軟件工程
計算機器件及設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采礦工程
采礦工程
采礦工程,露天開采,礦山工程物理
礦物加工工程
選礦工程
選礦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術與工程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應用地球化學
地球化學與勘察
應用地球物理
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
勘察工程
探礦工程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測繪工程
大地測量
大地測量
測量工程
測量學,工程測量,礦山測量
攝影測量與遙感
攝影測量與遙感
地圖學
地圖制圖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公路、道路及機場工程
總圖設計與運輸工程
總圖設計與運輸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港口及航道工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港口水工建筑工程,水道及港口工程,航道(或整治)工程
海岸與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岸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
船舶與
海洋工程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造船工藝及設備
海岸與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
水利水電
工程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建筑
水利水電工程
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筑物,水工結構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利用
陸地水文,海洋工程水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
熱能與
動力工程
熱力發動機
熱能動力機械與裝置,內燃機,熱力渦輪機,軍用車輛發動機,水下動力機械工程
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
流體機械,壓縮機,水力機械
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
熱能工程
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電廠熱能動力工程,鍋爐
制冷與低溫技術
制冷設備與低溫技術
能源工程
工程熱物理
水利水電動力工程
水利水電動力工程
冷凍冷藏工程
制冷與冷藏技術
冶金工程
鋼鐵冶金
鋼鐵冶金
有色金屬冶金
有色金屬冶金
冶金物理化學
冶金物理化學
冶金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
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規劃與管理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農業環境保護
農業環境保護
安全工程
礦山通風與安全
礦山通風與安全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金屬材料工程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金屬壓力加工
金屬壓力加工
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
復合材料
復合材料
腐蝕與防護
腐蝕與防護
鑄造
鑄造
塑性成形工藝及設備
鍛壓工藝及設備
焊接工藝及設備
焊接工藝及設備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
無機非金屬材料,建筑材料與制品
硅酸鹽工程
硅酸鹽工程
復合材料
復合材料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熱加工工藝及設備
熱加工工藝及設備
鑄造
鑄造
塑性成形工藝及設備
鍛壓工藝及設備
焊接工藝及設備
焊接工藝及設備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
鉆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
石油儲運
化學工程
與工藝
化學工程
化學工程,石油加工,工業化學,核化工
化工工藝
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煤化工
高分子化工
高分子化工
精細化工
精細化工,感光材料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工業分析
工業分析
電化學工程
電化學生產工藝
工業催化
工業催化
化學工程與工藝
高分子材料及化工
生物化學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微生物制藥
微生物制藥
生物化學工程
發酵工程
發酵工程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制藥工程
化學制藥
化學制藥
生物制藥
生物制藥
中藥制藥
中藥制藥
制藥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城市燃氣工程
城市燃氣工程
供熱空調與燃氣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無線通信,計算機通信
計算機通信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工程
無線電技術,廣播電視工程,電子視監,電子工程,水聲電子工程,船舶通信導航,大氣探測技術,微電子電路與系統,水下引導電子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電子技術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圖象傳輸與處理,信息處理顯示與識別,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廣播電視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無線電技術與信息系統
電子與信息技術
攝影測量與遙感
攝影測量與遙感
公共安全圖像技術
刑事照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
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機械制造工程,精密機械與儀器制造,精密機械與儀器制造,精密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及制造
機械設計及制造,礦業機械,冶金機械,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紡織機械,儀器機械,印刷機械,農業機械
機車車輛工程
鐵道車輛
汽車與拖拉機
汽車與拖拉機
流體傳動及控制
流體傳動及控制,流體控制與操縱系統
真空技術及設備
真空技術及設備
機械電子工程
電子精密機械,電子設備結構,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機械制造電子控制與檢測,機械電子工程
設備工程與管理
設備工程與管理
林業與木工機械
林業機械
測控技術
與儀器
精密儀器
精密儀器,時間計控技術及儀器,分析儀器,科學儀器工程
光學技術與光電儀器
應用光學,光學材料,光學工藝與測試,光學儀器
檢測技術及儀器儀表
檢測技術及儀器,電磁測量及儀表,工業自動化儀表,儀表及測試系統,無損檢測
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
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
幾何量計量測試
幾何量計量測試
熱工計量測試
熱工計量測試
力學計量測試
力學計量測試
無線電計量測試
無線電計量測試
檢測技術與精密儀器
測控技術與儀器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化工設備與機械
化工設備與機械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繼電保護與自動遠動技術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高電壓技術及設備,電氣絕緣與電纜,電氣絕緣材料
電氣技術
電氣技術,船舶電氣管理,鐵道電氣化
電機電器及其控制
電機,電器,微特電機及控制電器
光源與照明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程管理
管理工程
工業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郵電管理工程,物資管理工程,基本建設管理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營造與管理
國際工程管理
房地產經營管理
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
相近專業
航海技術
海洋船舶駕駛
海洋船舶駕駛
輪機工程
輪機管理
輪機管理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
鐵道運輸,交通運輸管理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汽車運用工程
道路交通管理工程
自動化
流體傳動及控制
流體機械,壓縮機,水力機械
工業自動化
工業自動化,工業電氣自動化,生產過程自動化,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
自動化
自動控制
自動控制,交通信號與控制,水下自航器自動控制
飛行器制導與控制
飛行器自動控制 ,導彈制導,慣性導航與儀表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
核工程與
核技術
核技術
同位素分離,核材料,核電子學與核技術應用
核工程
核反應堆工程,核動力裝置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
園林
觀賞園藝
觀賞園藝
園林
園林
風景園林
風景園林
工商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
國際企業管理
國際企業管理
房地產經營管理
工商管理
投資經濟
投資經濟管理
技術經濟
技術經濟
郵電通信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
其他
專業
除本專業和相近專業外的工程或工程經濟類專業
注:本表按教育部現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編制,共涉及“土建類、測繪類、水利類、交通運輸類、能源動力類、地礦類、材料類、電氣信息類、機械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化工與制藥類、工程力學類”等18類45個專業,其中本專業36個,相近專業9個。
建造師注冊專業對照表(高職高專)
序號
2004~現在專業名稱
1
建筑工程技術
2
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
3
基礎工程技術
4
建筑設計技術
5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
6
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
7
室內設計技術
8
環境藝術設計
9
園林工程技術
10
城鎮規劃
11
建筑設備工程技術
12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
13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
14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15
建筑工程管理
16
工程造價
17
建筑經濟管理
18
工程監理
19
市政工程技術
20
城市燃氣工程技術
21
給排水工程技術
22
水工業技術
23
消防工程技術
24
物業管理
25
物業設施管理
26
水利工程
27
水利工程施工技術
28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29
灌溉與排水技術
30
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
31
河務工程與管理
32
城市水利
33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
34
水利工程監理
35
公路運輸與管理
36
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
37
公路監理
38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39
高速鐵道技術
40
電氣化鐵道技術
41
鐵路工程技術
42
港口工程技術
43
管道工程技術
44
管道工程施工
45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46
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
47
電子儀器儀表與維修
48
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
49
信息安全技術
50
圖文信息技術
51
微電子技術
52
無線電技術
53
廣播電視網絡技術
54
有線電視工程技術
55
通信技術
56
移動通信技術
57
計算機通信
58
程控交換技術
59
通信網絡與設備
60
通信系統運行與管理
61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62
城市檢測與工程技術
63
水環境監測與保護
64
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
65
機械設計與制造
66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67
數控技術
68
電機與電氣
69
工業設計
70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71
機電一體化技術
72
電氣自動化技術
73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74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
75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76
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
77
林業技術
78
園林技術
79
林產化工技術
80
木材加工技術
81
工程機械控制技術
82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
83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84
輪機工程技術
85
船舶工程技術
86
航道工程技術
87
航空機電設備維修
88
航空電子設備維修
89
航空通信技術
90
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
91
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
92
油氣地質與勘查技術
93
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
94
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
95
非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
96
工程地質勘查
97
煤礦開采技術
98
金屬礦開采技術
99
非金屬礦開采技術
100
礦井建設
101
礦山機電
102
礦物加工技術
103
選礦機電技術
104
工程測量技術
105
工程測量與監理
106
礦山測量
107
材料工程技術
108
建筑裝飾材料及檢測
109
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
110
城市熱能應用技術
111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112
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
113
小型水電站及電力網
114
供用電技術
115
電網監控技術
116
農村電氣化技術
117
水電站動力設備與管理
118
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
119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120
精密機械技術
121
計算機控制技術
122
液壓與氣動技術
123
計算機應用技術
124
計算機網絡技術
125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126
計算機系統維護
127
環境監測與評價
128
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
129
城市水凈化技術
130
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
131
安全技術管理
132
廣播電視技術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