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食品化學的應用

食品化學的應用

時間:2023-06-18 10:45: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化學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食品化學的應用

第1篇

[關鍵詞] 高職高?;瘜W課程 優化整合 課程標準 專業素質 實驗實訓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高等職業院校對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進行了各種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院食品工程系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對基礎課程化學進行優化整合,并試行一年,就此次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高職高專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需要專業教師的協助配合

基礎課程化學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夯實基礎,傳統的化學課程的教學是先學習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后,再學習分析化學和生物化學。這些化學知識的教學,存在著講授理論知識所需的課時多,而技能訓練所用的課時偏低,無論專業課是否能運用到的知識都要面面俱到的講授。化學課程中,基本不采用專業實例來說明問題,使學生對專業目標不了解,專業意識淡薄,學習基礎課的目的性不強,導致理論脫離實際,知行脫節,前學后忘,而且缺乏情感因素的有利促進,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系領導的支持下,組織各專業課的教師對所教專業需要的化學知識一一列出來,根據專業教師所提的要求,從各專業課和學生就業的要求出發,按照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員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術,專業技能和全面素質來設計,突破以學科本位的邏輯體系來設計課程的方式,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不求知識的系統性,完善性,課程按知識的相關程度劃分若干個項目和模塊。專業知識提前滲透,實踐教學相對獨立,與理論教學平行并進,課程之間教學內容有機銜接,靈活配合,使理論和實踐一體化。

二、高職高專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需要有化學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關于一門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課時分配、教學要求、考核要點、實訓項目、實訓要求、實踐考核要點等教學內容的實施和評價依據。沒有課程標準,參與基礎課程化學整合的教師只能按塊分工,最后必然是以“冷拼盤”形式進行的?;A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必須要有一個化學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是根據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而制定的。根據各專業教師提出的對基礎化學知識的要求,在充分研究相關課程、研究預設崗位技能需求的基礎上,參加基礎課程化學整合的教師以課程標準為起點,深入研究實驗,提出改進意見。在深入研究同一標準的基礎上,對化學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學習創新能力培養、能力本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體系。

三、高職高專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需要教師扎實精深、靈活多變的專業素質、科研能力、增強教學效果的能力

良好的教學能力是化學教師最基本的能力素質。全面系統地掌握化學專業的學科結構、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化。化學是食品專業的基礎課,按照食品專業的要求,幾乎涉及到化學學科的各個不同分支。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必須通才、全才,不僅能教無機化學,也要能教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生物化學等多種內容。世界性的新技術革命向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客觀要求,為了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了加強學生的工作實踐能力,需要產學研結合。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教師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加以運用,并且發現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思考,不斷創新和運用創新學習的教學方法,落實因材施教,精簡整合內容,強化基本知識,增強技能知識。突出化學本質,降低難度,突出應用。另外,教師要不斷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從事與化學教育教學相關的各類大小課題的實驗,研究及發展創新的能力,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和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良好的專業素質,才能在教學中居高臨下,對教材駕輕就熟,對化學課程進行合理的優化整合。

四、高職高專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化學的優化整合,需要加強實驗環節,改善實驗條件

高職高專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主要在于學科的體系,采用“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教學模式,實現培養高級應用性技術人才的目標,這就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因此,課程的本質就必須以能力為本位加以編制和實施。能力為本位就必須改善實驗條件,加強實驗環節。我院的實踐教學經過9年的發展從總體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首先,是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實踐教學的內在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教學現狀與素質教育以及社會的要求尚有相當的距離。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使學生和教師對課堂教學高度重視,而對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實踐教學未能擺到應用的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創新素質不高,動手能力不強,協作能力較差。

第2篇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問題;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154-03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有機體化學組成和化學變化的科學,即研究生命活動化學本質的學科。食品生物化學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學科,為石河子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以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的生化實驗方法與技術,為有關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繼續深造奠定基礎。本著既考慮生物化學自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顧及體現食品工程專業特點和要求,筆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探討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

1 《食品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1,2]

1.1 學時設置不合理 之前,我校生物化學課程為54+36,也就是理論54學時,實驗36學時,而當前我校食品生物化學的總學時為44+12,而教學大綱要求15個章節內容,同學們普遍反映內容多,信息量大,深度不夠。從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來看,其內容繁雜,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每章節的重點難點講解完,教師沒有充裕的時間做課堂練習,幫助學生消化本堂課程的內容,所以學生們都認為教學進度太快。實驗的學時也在不斷的減少,改革前的36學時實驗課程基本涵蓋了五大物質,即還原糖的提取和測定,酶的提取與活性測定,蛋白質的提取與測定,核酸的提取及檢測,以及脂類的提取與測定,涉及到使用的儀器為可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電泳裝置、層析裝置、微量蒸餾裝置等,基本包括了生物化學實驗具備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常規的檢測技術;但現在的12學時實驗課程,只能從其中選取大分子物質的2~3種,導致學生們缺乏該課程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訓練,泛而不精,基本功不扎實。一般學校的食品生物化學學時都不少于56學時,如華南理工大學該課程的總學時為150學時,江南大學理論學時60學時,廣東藥學院對食品專業總學時90學時,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總學時80學時,我校生物化學與其相比較少,難以保證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

1.2 教材選擇不合理 在教材的選擇上,已出版發行的生物化學教材種類很多,被各類高校廣泛使用的也不在少數。我校一直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郭藹光主編的《基礎生物化學》,其脈絡清晰,語言簡練,重點突出,章節安排合理,是一本適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但由于該教材側重于生物、遺傳、醫學、農學等專業,并不適于食品專業,特別是我校的食品檢驗檢疫和食品安全專業的學生。其生物化學的基礎內容完全能夠涵蓋,但是缺乏與食品相關的技術,如食品加工化學、食品風味化學、食品添加劑化學等內容,使學生認為該課程與其專業無關,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1.3 實驗課程安排不合理 (1)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存在脫節現象。我校實驗課程的開設在食品生物化學的理論課程結束后7d進行,而且集中在21d完成,時間安排到學期末,緊接著進入期末考試,學生疲于應付考試;并且理論課程結束的早,課程內容多,學生基本沒有時間復習,造成實驗課的教學效果欠佳。(2)開設的實驗內容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如植物中還原糖的測定,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淀粉酶的測定等。由于實驗課學時限制,只能開設上述3個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無法進行,讓學生覺得食品生物化學實驗索然無味。

1.4 教學方法不合理 食品生物化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基礎學科,主要是從分子水平來揭示生命現象的的本質和規律,因而難以像動物學、植物形態學課程那樣直觀,它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名詞繁多,而且化學反應過程復雜,必須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的知識背景,教師如果在理論課程講解時缺少與學生的互動,授課都是使用幻燈片,采用填鴨式教學,探究式和歸納演繹式較少,使學生理解難度加大,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2 對策建議

2.1 選擇適宜的教材,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根據專業特點,有的放矢,對選定的教材內容上可以進行添加、刪減。生物化學教材各有利弊,《食品生物化學》的教材有許多,如由謝達平主編的教材,它的特點在于基本內容之外,還介紹了與食品物質成分的純化和檢測相關的現代生物化學技術;由陳曉平主編的教材,突出在食品營養成分化學、食品加工儲藏中的生物化學等實用技術等;由寧正祥主編的教材,側重了食品加工化學、食品風味化學、食品添加劑化學等方面。所以這些教材都可以作為《食品生物化學》教材或者輔助教材,而與我院其他專業如農學、農資、園藝、生物等專業的《生物化學》教材應有所區分。

食品專業學生在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時,應搞清食品所含的營養成分,食品如何進入生物體進行代謝過程,以及如何改善食品的風味等,因此適當加大理論學時和實驗學時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驗開設的時間上,應盡量安排在相應章節的理論課程后面,如維生素C的提取實驗,應該是維生素和輔酶章節結束后進行,而蛋白質的分離檢測應該在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學完以后進行,加深學生對章節的理解。在實驗的內容上,引入探究性或創新性設計實驗,擴展學生的視野,關注當前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如食品安全問題,國產奶粉三聚氰胺,地溝油,瓜子里含有鋁等問題。由學生準備材料,實驗老師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謹的科研思維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上,經常關注國家食品生物化學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熱點問題,爭取與時俱進,如食品生物化學研究領域基礎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通過研究每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和資助情況,發現食品生物化學領域基礎科學研究中應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和趨勢[3]。

2.2 應用不同教學方法穿插授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1 案例引導法 在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中,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象以案例的形式展現出來。如燙發的生化原理,首先把頭發卷成一定的形狀,然后涂上還原劑并加熱,還原劑可以打開鏈間二硫鍵,濕熱破壞氫鍵使頭發α-角蛋白的螺旋結構伸展成β-構象,然后除去還原劑,涂上氧化劑以便在相鄰多肽鏈的半胱氨酸殘基對之間建立新的二硫鍵;當洗滌并冷卻頭發時,多肽鏈回到原來的α-螺旋構象,這時頭發將以希望的形式卷曲,因為新的二硫鍵形成使得頭發纖維的α螺旋束發生扭曲。教師可以將蛋白質高級結構中的二級結構α-螺旋構象和β-折疊的內容和蛋白質變性的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掌握其蛋白質的高級結構。又如磺胺類藥品、有機磷殺蟲劑與酶的抑制劑有關,胃潰瘍的形成與胃蛋白酶的酶激活有關,痛風與核苷酸代謝紊亂有關,奶粉中添加三氯氰胺目的是提高含氮量,這些案例大大激發學生對食品生物化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將書本上知識活學活用到生活中,提高教學質量。

2.2.2 歸納演繹法 采用歸納演繹方法是將相似的知識點通過比較,歸納不同點進行記憶,從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如將脂肪酸的合成代謝即從頭合成,與脂肪酸的分解代謝即β-氧化,它們之間有許多共同點,如都需要酶,都要消耗能量,都需要載體等。再比如對DNA復制過程和DNA轉錄過程做了比較,它們所需的模板一樣,采用的酶不同,需要的原料不同,產物也不同。通過這種歸納和演繹的方式,將較難理解的兩種代謝過程很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較容易接受,既能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又能使其掌握該內容的重點、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同樣對于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翻譯過程,放在一起比較記憶就相對簡單了。

2.2.3 提問思考法 在每章的末尾都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去思考,如下章講脂類代謝了,上節課的末尾,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吃甜的容易長胖?講解核苷酸代謝,提出“為什么珍奧核酸是商業騙局”?而將維生素與輔酶的章節中,提出問題為什么孕期要補充葉酸?生活中維生素缺乏會引起什么疾病等。這些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會主動查閱文獻資料,探究其原理,既相當于提前預習上課內容,又激發了同學們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不會因為學科難度大而造成困擾。

2.3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4] 課堂是一個舞臺,教師就是舞臺上的領舞者,如何讓學生自覺自愿在你的引導下去學習,不僅僅是對教師本身教學能力與教學行為的肯定,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應不斷充實更新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把握學科特點,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將復雜的理論簡單化,通俗化,直觀化,將枯燥乏味的課程講授趣味化,變死板為生動,使得學生樂于接受,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領航者,更應該成為學生的知心人,在生活和學習中去關心和幫助他們,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影響學生學習差異與非智力因素有關,如他們的重視程度,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因素有關。準確找到影響學習的因素,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結果。在學生群體中主要有三類學生,第一類是努力上進型,自己積極要求進步,刻苦、努力認真學習,對自己嚴格要求,這類學生的成績常位于榜首;第二類隨大流型,喜歡安逸,也沒那么努力,本分、順從,會配合老師,成績會位于中間,這一部分人數較多;第三類有問題型,對專業不愛好,不想學習,有的沉迷于網絡,有的醉心于社交活動或第二學位。對于第一類學生,適當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對于第二類學生,在學習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調整授課內容和授課進度,積極耐心指導與輔導,使他們喜歡這門課,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對于第三類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詢問其理由,找到問題的本質,不斷的溝通,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所出現的問題,消除學生對于生化課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攻克學業難點的勇氣和信心。

參考文獻

[1]薛蓓,池福敏,辜雪冬.高?!妒称飞锘瘜W》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輕工科技,2013,9(9):183-184.

[2]汪薇,白衛東.結合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淺談食品生物化學教學[J].廣州化工,2010,38(7):237-238,258.

第3篇

關鍵詞 民辦本科院校 食品化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of Private Colleges

LI Li[1], HU Xiaohong[1], HUANG Zeyuan[2]

([1] School of Food Engineering,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Food Chemistry a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of food related major, is at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of food related major. In this paper, we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bou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food chemistry from the angle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chemistry.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民辦高校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民辦高校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就,逐步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隨著現代工程技術、分析技術及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國的食品工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社會對食品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加,與此同時,也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高等院校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為適應實際生產、管理和檢測等崗位的需求,國內許多院校漸次設置食品學科相關專業的前提下開設了食品化學課程。

食品化學作為食品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在食品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術的紐帶和橋梁。因此,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食品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本文從民辦本科院校的角度,對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構想,旨在為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 更新教學理念

一直以來,教師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主動地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單調的教學方法和枯燥的學習內容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從而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再者,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甚少,使得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與互動,即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進步。食品化學作為食品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特點就是基礎理論知識較多,導致學生學起來相對枯燥乏味。因此,如何使課程內容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就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優化教學內容

食品化學主要研究食品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理化性質和在加工保藏中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食品品質、營養和安全性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食品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脂類、蛋自質、酶、維生素與礦物質、色素與著色劑、食品的風味、食品添加劑及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食品化學的教學內容應突出課程的“化學”本質,注重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先修化學課程的關聯與銜接,強調化學基礎對于學習掌握食品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進一步強化相關的化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略講食品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和性質,重點講述主要成分在加工和貯藏中變化,化學反應及其機理。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水分活度與食品的穩定性,焦糖化褐變及美拉德褐變、淀粉的糊化和老化,脂類氧化、水解與聚合,蛋白質的功能特性,酶促褐變及其控制,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加工貯藏中的變化等,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邏輯體系,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零散的知識點,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 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經常采用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必然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乏味等負面情緒,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盡量選擇不同的教學法,例如:案例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及自助式教學法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案例式教學法即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把現實的情景作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案例,通過思考和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法。例如,由煲粥過程引出淀粉糊化、饅頭冷卻變硬引出淀粉的老化、面團高溫焙烤引出美拉德褐變、巧克力的口感和結霜引出同質多晶現象、卡布奇諾咖啡引出蛋白質的表面性質、馬鈴薯切片后變暗引出酶促褐變等。通過這些熟悉的例子,可將抽象復雜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進而由淺入深地揭示案例背后的化學本質,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互動式教學即通過營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師生及生生雙方平等交流的過程中,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各自的觀點,從而激發師生及生生間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食品化學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知識點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在互動的過程中,通常應選擇大多數學生熟悉,最好是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這樣有助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研討式教學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圍繞某一中心議題先單獨探索,再以集體形式探討,各抒己見,互相啟發,弄清問題,達成共識,理解并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法。該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查閱、整理、應用文獻資料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自助式教學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并思考大綱所規定的某一部分教學內容。該教學法主要培養學生查閱、分析和總結文獻資料的能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該方法在教學過程應靈活運用。需要注意的是,當學生講解補充完后,教師一定要把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并且將知識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進行系統梳理,使之形成一定的邏輯結構,給學生以清晰的感覺。

4 創新教學手段

提高教學質量不僅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同時也需要創新教學手段。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還應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借助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形式來傳遞信息,可以把抽象的內容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化抽象為具體,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同時,應積極構建“食品化學網上課堂”, 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大綱、電子教案、習題集、歷年試卷、教學視頻等常規電子資源,以及與食品化學相關的 “熱點話題”鏈接、影視作品鏈接、食品安全論壇、教科研成果展示等內容。另外,還應積極開展便捷的網上輔導、答疑、互教互學、提交資料等環節,通過多種方式,結合多個平臺,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

5 改革實驗教學

與理論教學相比,實驗教學更具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對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檢驗?;诿褶k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首先,要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降低驗證性實驗比重,探索開放性實驗內容;其次,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專業課教師負責指導實驗實施、問題分析與解答;實驗指導教師協助規范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另外,改革實驗考核辦法:在課程的最終考核中,應將實驗課和理論課一并考核,并盡量提高實驗課所占的比重。實驗考核內容主要包括:預習與查閱文獻資料的情況、實驗動手能力、實驗結果、數據處理的能力以及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等。其中,預習與查閱文獻資料占實驗考核成績的20%,實際操作占50%,實驗報告與數據分析占30%。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對能在實驗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新見解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加分獎勵。

6 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由于理論和實驗分別考核,實驗課程不需考試,導致學生實驗態度不端正,實驗學習量不足,加之理論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導致部分學生平時學習散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完全屬于應試教育方式,與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差甚遠。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和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課程考核的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因此食品化學課程的最終考核應包含理論考核和實驗考核:實驗考核內容如上所述,建議加大對實驗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考核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到課率、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及自主學習;另一部分即考試成績,建議加大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力度,這樣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只有加強對理論和實驗的全面考核,才能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食品化學作為食品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在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其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食品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并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進一步改革實驗教學和課程考核方式,切實提高食品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然而,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總結與反思,逐步深入,使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能更好地促進民辦本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鐘秉林.科學謀劃勵精圖治創建高水平民辦大學――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探析(七)[J].中國高等教育,2012(2):28-30.

[2] 朱建華,鐘瑞敏,趙世民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食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9):4202-4204.

[3] 邵秀芝,王存芳.食品化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16320-16324.

第4篇

關鍵詞: 化學與生活 生活中的化學意識和化學課堂上的生活意識

化學在生活領域(包括衣、食、住、行、健康等)中的滲透和應用非常廣泛。現代的課程理念和教學觀念提示我們,化學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充分體現了“由生活走向課程,由課程走向社會”這一課程理念。

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形成生活中的化學意識和化學課堂上的生活意識。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生活化學

在高中化學中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分為非金屬和金屬兩大部分。非金屬中的鹵素、氧族及氮族中的典型元素及化合物都和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如:鹵素中的氯元素是生活中食鹽的必要組成元素,而且氯氣也是自來水消毒和漂白粉的主要原料。引導學生思考常識問題:為什么養金魚的自來水要在太陽下曬幾天?為什么選用保鮮膜不能用含氯的聚氯乙烯,而要選購聚乙烯為主要成分的PVC?為什么用自來水煮飯是不科學的?

金屬及其化合物主要給學生介紹鎂、鋁、鐵及堿金屬。鋁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越來越普遍,可以讓學生了解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從而在生活中注意飲食;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怎樣合理飲食有助于元素的吸收。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課題進行課余研究,如:居室裝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差異;常見合金的組成;金屬防護的常用方法等。

二、有機化學中的生活化學

有機物與人類的生命活動、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常常會遇到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的結構和主要性質,如:阿司匹林;生命活動的基礎能源――葡萄糖如何提供能量;生命的基礎物質――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以及微量元素與健康。學習完這部分內容可以建議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全面攝取多種營養,保持膳食平衡,促進身體健康,并從中認識化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保持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攝入營養物質有助于人體健康。

生活中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學成分及性能,如:由聚丙烯制成的塑料制品,由聚苯乙烯制成的燈飾外殼,由聚四氟乙烯作內襯的不粘鍋等;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絕大多數食品添加劑在過量使用時對人體有害,有些人營養過剩與大部分食品添加劑能增加食欲有關。防腐劑能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減少食品的浪費和變質,食用新鮮食品比食用防腐劑儲存的食品有益。

三、化學理論學習中的生活化學

高中化學中的理論部分主要包括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平衡、電離平衡以及電化學。這一部分內容看起來比較枯燥,和生活的聯系不大,我們也可以找到其中和生活有關的很多實例。舉用這些例子一來可以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簡化對一些知識的理解,二來可以使內容豐富多樣,活躍課堂氣氛,三來可以使化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日常生活中鋁制餐具不宜用來蒸煮或長時間放具有酸性、堿性或咸味的食物;洗凈的鐵鍋殘留少量的水易生銹。

在化學教學和化學課堂上將生活意識灌輸給學生,還可以幫助學生糾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觀點或說法。如:學生學習原電池之前,以為鐵生銹是鐵直接與氧氣化合生成氧化鐵。學完原電池學生了解到鐵生銹并非氧氣與鐵的一步反應,而是鐵先是發生吸氧腐蝕,而后+2價的鐵繼續被氧化到+3,最后得到了鐵銹(主要成分是Fe)。

四、其他綜合內容中的生活化學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半導體,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計算機技術,也不會出現高速、全面的因特網;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結構材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航技術,也不會有中國航天技術的輝煌;沒有光導纖維,就不可能有現代的光通信;沒有有機高分子材料,人類的生活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化學是材料科學發展的基礎,如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產原料及其用途;污水處理的化學方法及原理,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等。生活材料離不開化學,合理選用材料有助于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

化學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家已注意到大千世界的很多變化。大規模污染的不斷發生提醒人們:必須合理地開發自然,積極保護自然。課程標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其中涉及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白色污染、居室污染、食品加工污染(如蘇丹紅事件)、農藥污染(如綠色食品、菜籃子工程)等。

英國1994年出版的《核心科學――化學》中指出:“化學是核心科學。”編者作了如下說明:化學是一門重要的科學,感謝化學給我們舒適的生活。你可以看見化學使我們穿的衣料、住的房子、乘坐的交通工具、燒的燃料越來越好……甚至我們喝的水也離不開化學處理。感謝化學為我們的健康所做的貢獻。合成藥品使我們生命延長,而且使我們更健康,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遠離疾病……而且還有人造的心臟、骨骼等。感謝化學帶給我們休閑的運動?;瘜W家們發明了新的、便宜的材料代替天然材料,如玻璃纖維做成的沖浪板……

第5篇

1 生物化學的發展歷程 

1.1 生物化學的研究現狀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化學是一門出現時間較晚的基礎學科,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時間非常短。雖然它的出現時間很短但是卻創造出了很多價值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幫助。近些年來,經過生物化學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生物化學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謝、生物的合成途徑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茖W家們還合成了很多種具有生物化學活性蛋白質及基因。人們根據生物化學成功研制出來了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些都在不斷地推動科技向前發展。 

1.2 生物化學的發展歷程 

人類把生物化學史分為三個部分,從敘述生物化學到動態生物化學最后是機能生物化學,這三部分的生物化學代表生物化學史上的三個不同的階段,生物化學是從18世紀開始被人們發現的。一開始,舍勒研究生物體的各種化學組成成分,然后發現了生物與化學之間的聯系,這為人們之后研究生物化學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各門類的科學家去研究生物化學,他們分別合成了尿素、多肽;發現了核酸;引進生物催化劑的概念;進而又發現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種維生素及生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后又確定了蛋白質和DNA在遺傳中所起到的作用;到今天的基因工程和克隆。生物化學在最近的一百年里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3 現階段生物化學的研究熱點 

雖然生物化學出現的時間很短,但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生物化學現階段的研究雖然距離我們預計的目標很遙遠,但是生物化學的發展空間是不可估計的。生物化學主要突出對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合成、結構和功能,生物工程,生物膜結構,物質代謝調控的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通過研究生命大分子的物質組成我們知道生命的基本物質是核酸和蛋白質;通過研究生物膜結構,我們懂得了,膜結構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之一,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和傳遞都需要膜結構;通過對生物工程的研究,人類揭開了生命的秘密。現階段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研究出結果仍需要繼續努力研究。 

2 高科技的應用給生物化學帶來的新發展 

2.1 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的研究中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于是高科技就被應用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科學家們也把高科技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人們將同位素標記法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利用同位素跟蹤技術能夠準確地找到被標記的物質在生物體中的具置,這樣有利于人們對生物體的觀測,幫助人們研究生物化學。人們還將近些年逐漸發展起來的生物芯片技術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它們之間的不同在于探針的差別,人們通過設計不同的探針陣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以產生更多的應用價值,為生物化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2.2 高科技的應用對生物化學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科學家們應用同位素標記法,使生物化學的研究更加容易,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同位素對生物體內的物質進行追蹤,這樣可以有效地追蹤到生物體內的物質??茖W家們利用生物芯片,為“后基因組計劃”時期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現代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在不久的將來更會在基因的發現、基因診斷方面取得重大的進步,為社會帶來歷史性的進步。 

3 結語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人類要面臨人口數量、飲水、糧食、生活環境和住房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生物化學的發展前景不可估計,特別是把高科技運用到了生物化學中的時候,生物化學的發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中給生物化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更加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總之,生物化學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我們需要解決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生物化學的幫助。 

[參考文獻] 

第6篇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貼近學生生活,適應社會發展。我們現在的化學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要特別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作為化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社會實際生活與化學教學的聯系,努力使化學教學內容社會化、生活化。

一、熱點滲透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化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與社會發展存在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了解化學領域的前沿動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熱點知識。如此一來,學生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比如,近年被持續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進行食品添加劑相關教學時,引導學生自主查閱收集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材料知識,并加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關注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地溝油、毒大米等,強化學生的自我維權意識,讓學生加強對食品熱點問題的關注,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還有,在進行二氧化硫相關內容教學時,結合近年全國各地的霧霾天氣,探討其形成的原因和負面影響,強化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這些生活實例,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急于探索問題背后的實質和原因,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也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更加有目的性,其進一步探究新知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化學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已經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化學思維,調動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我們生活中蘊含大量的化學生活案例,如果引入學生熟知的案例,從學生的興趣點導課,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在學習原電池時,用假牙作為問題切入點。在學習氯氣的性質時,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經典動畫片《名偵探柯南》中的一集作為引入,為什么把兩種不同的消毒液混在一起,會置人于死地?這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積極思維。

三、借助生活經驗,化難為易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是師生共同運用教學資源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也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動的過程。高中化學很多抽象的概念,僅僅依靠教師的理論講解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如果借助于生活經驗,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得出需要的理論,提取涵蓋的化學知識,完全可以將繁難的化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例如,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先讓學生觀察兩個蘋果,一個是剛削好的,另一個是削好后放置了半個小時的,可以看到兩個蘋果顏色形成鮮明對比,放置半個小時的蘋果顏色變得很深,這是因為被氧化了,這就是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樣,學生先有一個感性認識,再逐步去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認識它的本質,也就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充滿了化學知識。例如,菜刀、鋤頭在潮濕的空氣中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有的鐵制容器(如水龍頭)要鍍鉻?若是鍍金會怎么樣?冰箱異味怎樣除去?喝礦泉水還是蒸餾水對人體有利?有火災時怎樣自救?煤氣泄漏時應該怎樣應對?

學生學習化學的真正目的是將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因此,化學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方式,運用學到的化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瘜W教學回歸現實生活,不僅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要讓學生感受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處處有生活,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到化學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五、開展社會調查,拓展教學形式,增強探究能力

我們要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聯系起來,把大自然、社會生活搬入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到附近的農村、工廠、風景區等地參觀、調查,指導學生寫出專題調查報告并提出改進意見,以盡高中生的一份社會責任感。通過課內外收集到的各種有用信息的交流,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體驗化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第7篇

關鍵詞: 《食品化學》 “淺入深出” 教學模式

《食品化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并通過與課程相結合的實驗,使學生掌握有關食品化學的基本實驗技術,為今后學習其它專業課程,以及畢業后從事食品科技工作、開發研制新型食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對食品化學課程的學習,可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貯藏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學變化、變化機制,直接運用相關理論解決食品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大多數的食品院(系)中,《食品化學》課程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國外的食品院系中更是如此[1]。在我國,隨著食品科學教育的發展,已經有相當多的高等學校的院(系)把《食品化學》課程作為精品課程來進行建設[2]?!妒称坊瘜W》課程的教學體系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建立[3],在《食品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一般是通過講授食品中營養成分、非營養成分的分類、結構、性質和功能,以及食品中各成分在加工貯藏中的可能變化、變化機制與調控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和一些應用方法等,給予學習者相應的食品化學整體內容。《食品化學》的教學內容緊緊圍繞食品中的化學問題展開,其目的是為了《食品工藝學》等食品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它是一門與應用緊密聯系的課程。許多教材的編寫都從物質的化學結構、性質及化學變化開始,然后介紹應用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授課思路可以給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鏈。但是,對于學習者而然,難懂的化學結構往往使他們索然無味,激不起學習的興趣,從一開始就產生了一定的厭煩情緒,很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因此,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授課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一開始就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了“淺入深出”的教學模式,試圖從學生日??梢杂^察到食品化學現象開始,將要講授的內容用幾個的典型事例提出相應的化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而后進行相關理論的講解,最終使學生掌握食品中化學物質的本質及在食品中的應用。為此我們在分析《食品化學》常用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淺入深出”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

一、《食品化學》教學模式分析

《食品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有著自己的特點。其完整的結構是食品中化學物質的結構、性質、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與貯藏過程中的變化及應用?!妒称坊瘜W》教材的編排基本上是按照這一層次來組織有關知識點的。因此,大多數的教學也是遵循這一基本規律進行的,是一種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能非常系統地介紹知識本身,但學習者往往找不到學習的興趣點和切入點,在上課之初并不了解其重要性。對于學習認真的學生可能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結果,對于學習不認真的學生則可能造成不知所云、厭煩棄學的結果。

二、“淺入深出”的教學模式的基本做法

(一)精心備課,確實做好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食品化學》的教學任務就是解決食品加工及貯藏過程的化學問題,因此,講解每一成分之前教師都應認真組織有關實踐中應用的事例,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能激起學生興趣的素材來引出相關的問題。這一過程跟真正的教學內容一樣重要,因為這一過程做好了,使學生的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日常的食品現象引出食品化學問題。

食品對于任何人都是習以為常的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對食品都是非常了解的。食品是如何制作的?食品的變色、變味及腐敗變質等問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出一二的。其實,這就是《食品化學》教學的興趣點。我們通過不斷的總結與梳理,找出每一種食品化學成分的一些常見的重要的性質及變化,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引出相應的化學問題。例如:碳水化學物的主要教學內容為糖的生物學功能、單糖的結構、功能性低聚糖、淀粉及其性質、美拉德反應等。于是,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前先提出如下幾個問題:1.你知道嗎,人為什么每天都要吃飯?牛能吃草為什么人不能吃草?2.生米為什么要做成熟飯?饅頭放到第二天為什么變得很難吃?3.為什么烤鴨和面包呈現如此誘人的色澤(展示烤鴨和面包圖片)?結合所講授的內容,讓學生回顧生活中觀察到的相關現象,形成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及“理論與實際互動”的教學模式。有些內容,如果能再結合實驗教學進行講解,學生便會理解得更為深刻。其他食品化學反應,如酶促反應與切開的水果褐變、焦糖化反應與可口可樂顏色的形成等都可以根據生活實際加深理解,使教學模式更加科學、規范、實用。

維生素是一類因為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成為《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及《食品營養學》的重要教學內容的物質,種類較多、結構上沒有關聯、生理功能機理復雜,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材一般以結構、性質、生理功能與缺乏癥及食物來源的結構來組織相應內容。這一組織形式對知識而言是非常系統和科學的,但學生往往在復雜的結構及各種性質面前找不到學習的興趣點。因此,教師應首先使學生明確每一種維生素的重要性,然后才介紹其結構、性質及食物來源。例如:在講“葉酸”前,教師可播放一段因孕婦不注意葉酸的補充而導致嬰兒脊柱裂的視頻。無知無助的父母、痛苦的患兒、巨額的醫療費這些事實對學生的沖擊應該是刻骨銘心的,因此,對葉酸是什么?如何保證葉酸的供給?也自然地成為學生渴望知道的知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習的效果就有了保障。

(三)從食品的制作過程引出化學問題。

《食品化學》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為食品加工機理提供理論支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特別注意與食品加工工藝的聯系。但是,《食品工藝學》是在《食品化學》之后才開的專業課,學生在學習食品化學時并不掌握食品工藝的有關內容。因此,我們要注意從一些學生常見的食品的制作過程引出其中的化學問題。例如:講授“面筋蛋白”之前,從做饅頭、面包的制作過程中均需要和面而引出面筋的作用,學生就會對面筋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得到激發,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四)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

食品化學的概念及反應過程均是非常抽象的內容,采用“形聲+多媒體”多樣靈活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對于側重講解的內容采用形聲教學,還可以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表達、聚精會神的眼神、恰當變換的表情等,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教與學密切配合。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結合食品成分生理功能特點,使其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模型化。例如,水是以分子團的結構存在的,而水分子團大小與其活性有關。分子團越小其活性越大,這種水也越好喝。作為飲用水,具有5個或6個水分子的小分子團結構的水,即所謂“五環水”、“六環水”有著很好的健康促進功能。對于水分結構與功能的簡單表述只能讓學生對此知識有個“了解”,但如果將水分子組團過程與功能水形成過程做成一個多媒體動畫在教學中講解,就會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五)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強調《食品化學》的實踐性必須由食品化學實驗來給予支持。然而就目前《食品化學》的教學來看,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情況仍然十分嚴重[2]。

總之,《食品化學》是一門來自于實際服務于實踐的課程。《食品化學》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常見的或曾經發生過的重大食品事件,挖掘其中的教學元素,精心組織、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最終使學生在課堂之上掌握學習《食品化學》的實際意義,避免純理論的說教而使教學索然無味。

參考文獻:

[1]趙新淮.本科生食品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新分類[J].高等農業教育,2006,10,(10):60-62.

第8篇

關鍵詞:教學內容;有機化學;學習興趣;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105-02

一、引言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以及有關理論和方法學的科學。作為化學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的有機化學,其內容滲透至各個學科,是理工科院校化學、制藥、化工、應有化學、高分子、生物、材料、冶金環境等專業的必修的主要基礎理論課程,為后續理論課程、畢業論文、科研工作、生產實踐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筆者近年一直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認為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近年在有機化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就興趣缺失的原因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企業生產、化學史、學科前沿結合,談談體會和實踐。

二、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興趣缺失的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薄坝兄颈赜腥?,有趣必有志,趣從志生,志能生趣?!睂τ袡C化學興趣的缺失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甚至影響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梢娞岣邔W生學習有機化學興趣,是理工科化學類有機化學教學重中之重。目前部分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機化學學科的原因。有機化學學科本身具有“多”、“雜”、“抽”、“偏”等特點,因而學生難以對有機化學產生興趣。有機化學種類繁多,體系龐大,結構復雜,物理、化學性質多樣,學生不易理清線索,不易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機化學存在大量抽象概念、理論,如原子、分子、晶體結構、電子云、化學鍵、活化能、立體化學、反應機理等,學生不易形成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易發展化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機化學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一般規律中有特例,學生不易把握區分點,不易熏陶化學情感,難以激發終身從事有機化學工作的志向。

2.學生的原因。學習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造成興趣缺乏。部分化學類的學生對化學類專業并不了解,不感興趣;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理想、沒有目標、沒有動力;部分學生雖目的明確,但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沒有真正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意志不足,不能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內容抽象、思維跳躍較大、理論性較強、趣味性較少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更需要學生自主鉆研,但有的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深入鉆研的精神;有的學生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嚴重;有的學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自暴自棄等;有的學生學習方法和大學學習要求不適應、專業學習與業余興趣間存在矛盾及心理上的不適應進一步制約了大學生對學習有機化學興趣的培養。

3.教師素質因素。教師的品行修養、專業素質、學術背景和科研成果、授課水平及教學研究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高。

三、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大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在充分考慮本校理工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和教學要求,本文結合近年在有機化學教學、科研工作的實踐,就如何提高化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談一些教學內容上的體會和嘗試。

1.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有機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知識及技能,學會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而且要會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故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確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密切關注有機化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其次,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有機化學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學以致用。如在烷烴自由基反應中,聯系到重大疾病的預防、材料抗老化,引起學生的思考;烷烴的應用中,聯系到汽油的質量,再拓展到軍事武器的裝備與國防事業,喚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使命感;介紹烯烴時,引入水果、鮮花的催熟,再聯系水果、鮮花的保鮮;烯烴的聚合反應講解結束后,讓學生從感受所穿衣服的外觀穩定性、堅牢耐用性、穿著舒適性等,再拓展到材料性質、應用;介紹醇的磺化反應時,引入表面活性劑及其在洗滌、化妝品等日化、藥品、石油開采及選礦等行業中的應用;講解醇與磷酸反應時聯系現代農藥,引入現代解決糧食問題的措施;講解醛與亞硫酸氫鈉的反應、含氮化合物與亞硝酸鈉的反應,使學生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等。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學無所不在,學習有機化學有廣泛的用武之地,促進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振奮的精神投入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感覺到學習有機化學其樂無窮,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2.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關注社會問題。有機化學在推動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努力中,已經并將繼續顯示出它的高度開創性和解決重大問題的巨大能力。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應將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生存、社會經濟發展、國防計劃、人的自身發展等重大社會問題。如介紹鹵代烴時,介紹含鹵素的及其在醫藥中的應用,介紹氟利昂,提到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講解Williamson合成醚的反應時,在講解反應機理的基礎上,以既能提高汽油抗震性又能無鉛化、不造成環境污染的添加劑甲基叔丁基醚為例,介紹了工業上原子利用率為100%的甲基叔丁基醚的綠色合成方法,讓學生意識到工藝的先進性對生產重要;苯甲醚的制備,介紹書本上的甲基化試劑硫酸二甲酯后,介紹現在工業上用無毒碳酸二甲酯使反應變得綠色經濟環保。介紹羧酸與醇反應生成酯,廣泛應用在藥物、食品添加劑、塑料生產中,但最典型的催化劑是強酸,腐蝕設備的同時又污染環境。有機化學正視這個現實,不斷用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去尋找綠色的、原子經濟性的生產工藝,提高收率,成功地解決了污染問題。在含氮化合物及其反應的學習中即引入這些化合物在醫藥、染料、食品的應用,也講解這些化合物的濫用,比如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讓學生明白,科學提供知識,技術提供應用知識的方法,而價值觀念則指導我們如何對待科學和技術。將社會實際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學具有高度開創性和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能力,有機化學家負有重大的責任,而且可以大有作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學好有機化學的信心和興趣,使學生的有機化學素養和科技素質在教學中得以不斷提高。

3.與科研工作結合,介紹有機化學前沿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機化學從實驗方法到基礎理論都有了巨大的發展,顯示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和活力。我們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科研實例進入課堂,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并不是抽象的理論、生硬的概念,而是身邊活生生的現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其學習興趣。如在講完雜環芳香化合物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后,筆者擴展到了近年來從事的熒光染料領域,介紹其發光機理及其在生物分析、能源、仿生催化、熒光探針、光電材料、醫藥方面的應用,這樣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又抓住時機,介紹了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拜耳在有機染料方面的研究,實現了他母親所希望的“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的愿望,促進了有機化學與化學工業的發展;介紹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下村修、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發現和研究的綠色熒光蛋白讓科學家們就好像在細胞內裝上了“攝像頭”,得以實時監測各種病毒“為非作歹”的過程。講完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纖維素)的性質后,將知識擴展本學院生物質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的可再生資源轉化:生物質能源的前體成分之一——生物質基多元醇,可以通過生物質水解,比如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加氫轉化為山梨醇(六元醇)、乙醇、丙酮、丁醇或從植物或動物的油脂中富含的脂肪酸甘油酯水解中獲得甘油(三元醇),它們進一步轉化為燃料和化學原料。這些內容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體系,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革,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與興趣,使其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4.與化學史結合。著名化學家傅鷹曾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庇袡C化學學科的發展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素材。我們在教學中將有機化學重要理論及重要的反應從它的孕育、產生和發展甚至擴展到蘊含的科學、人文精神及社會貢獻去解讀這些知識,將書本上靜態、抽象理論和反應變成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知識。如范特霍夫和勒貝爾的碳四面體的結構理論、凱庫勒夢中的苯環結構式、伍德沃德和霍夫曼的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布朗硼氫化反應、狄爾斯和阿爾德的D-A反應、格氏試劑的由來、黃鳴龍反應的偶然發現等。盡管這部分所占的教學比重非常小,但通過引入化學史,不僅能使學生從發展的高度,以開闊的視野,全面深刻地理解有機化學知識,把握有機化學發展的規律,而且能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有機化學的今天和未來,激起補充完善和發展化學科學的興趣和動機,從而活躍思維,培養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5.與哲學緊密聯系。有機化學學科從誕生之日就與哲學密切聯系。一方面,有機化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有機化學家在哲學的指導中不斷成熟;另一方面有機化學的發展為哲學提供了事實依據,哲學觀點在有機化學成果的推動下不斷進步。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將哲學觀點融入教學: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全面、聯系地看待所講內容,注意知識之間的前后銜接,使學生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讓學生在烷烴同系物的狀態、醇的溶解性、羧酸衍生物化學性質中體會質量互變規律;在鹵代烴親核取代反應、消除反應、芳環上取代基定位效應中感受對立統一規律;在烯炔還原、醛酮親核加成、雜環芳香化合物酸堿領會共性和個性;在常溫下、高溫下烯烴與氫鹵酸的不同生成物,炔在Lindlar條件下與堿金屬在液氨發生還原得到順式或反式產物,醇的分子內、分子間的脫水感受內因和外因的作用、現象和本質;由烷、烯、炔、鹵代烴、醇、醛酮、羧酸、羧酸的衍生物相互轉化中體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在雜化軌道理論、構象理論、共軛理論中進一步感悟到社會及人與人之間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等。教學中滲透著哲學思想,以簡明的哲理突破抽象的有機化學問題,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其興趣,增強求知欲;有助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9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綠色化學觀;教學情境;化學實驗

1引言

初中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正在處于形成階段,此時此刻接受的教育是影響終身的。在化學教學中適時、適量地滲透綠色化學觀,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地、受益終身的思想觀念,提高對社會的環境責任感;另一方面為國家的環境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F代化的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綠色化學學習,主要是借以多媒體的輔助,培養學生樹立綠色化學觀,并以綠色化學的觀念審視生活,從而最大限度降低環境的污染與惡化速度。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綠色化學觀的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綠色化學觀的重要性

綠色化學觀指的是設計、研究沒有或盡可能少的環境負面作用的化學品或化學過程,以達到防治、阻止環境污染的化學觀念,因此又被稱為環境無害化學觀、環境友好化學觀、清潔化學觀等。綠色化學觀是站在手段、戰略、理念的角度的一種思想觀念,對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促進環境生態協調21世紀的環境由于受到人口急劇增加、資源消耗日益擴大、工業化生產大范圍普及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嚴重環境危機的局面,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刻不容緩?;瘜W工業生產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為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生產過程中有毒物質的排出,也為人類的環境與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隨著人們綠色化學觀的形成,綠色化學的綠色技術可以從污染源頭抓起,綠色化的化學反應將對環境的污染標本兼治,有效促進環境生態的協調、平衡發展。推動國家科學發展綠色化學觀理念下的基本科學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1)綠色的起始原料與試劑;2)綠色的溶劑、反應條件和催化劑;3)綠色的產品、目標分子和安全化學品。綠色化學觀推動綠色科學的發展,減少了對人和環境有害的原始材料的使用,避免了有毒揮發性有機溶劑對空氣與水造成的污染,降低反應能耗,提高反應轉化率,有效推動國家可持續、科學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初中生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綠色化學觀,引導學生養成勤于觀察與思考的良好習慣,通過綠色化學教育增強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可以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相關化學問題時,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解釋并加以解決。從綠色化學的角度考慮、分析問題,勢必將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以適應迅速發展的社會并受益終身。

3多媒體教學中的綠色化學觀滲透途徑

在多媒體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觀,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實時關注綠色化學的相關科研成果以及進展,在將化學教材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基于綠色化學觀念的教案設計與實施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將綠色化學觀結合時事熱點與化學知識形成知識的系統化、體系化,逐漸融入、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創設多媒體綠色化學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教師要設計出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潛意識的教學方案,只有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由情入境、情理交融,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綠色化學問題式教學情境,可以揭示出學習任務與學生原有認識水平之間的矛盾,并使學生認識到解決這個矛盾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綠色化學觀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的聲光電效果,將學生的思緒帶入綠色化學觀念下的特定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體驗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教學情境,對于知識的學習更易于認識、理解。例如:在燃料與熱量的教學中,可以制作一個關于酸雨是怎樣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對人類有哪些危害的視頻課件,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與體驗;在教學酸堿電解質溶液的化學知識時,結合學生日常運用頻繁的手機、平板電腦、遙控器等電子器具使用后的廢電池,制作一個微型紀錄片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了解廢電池中所含有的汞、鉛、鎘、鎳等重金屬對生態環境產生地極大危害性,同時說明綠色化學應用的重要性,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好習慣。教學環節適時融入綠色化學觀目前的初中化學教材在各章節的教學內容中融入了綠色化學觀,因此,教學環節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根據教材將綠色化學部分貫穿到每個教學環節中,理論結合實例,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得到強化。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就運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結合生活中的身邊事解釋綠色化學,讓學生更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如在講解環境污染、三廢、大氣污染物、酸雨、溫室效應的概念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以“白色污染”與“綠色食品”為主題的兩部動畫片,講解“白色污染”是由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而形成,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會產生長久的污染,是對人體有害的;“綠色食品”正好相反,是無污染無公害食品,可以維護人類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可以從減量、減廢的角度指導學生掌握循環操作、再生、催化劑中毒等概念,讓學生從化學知識的學習中了解綠色化學的必要性。化學實驗導入綠色化學觀理念綠色化學提倡的是減量、減廢,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本身就有一定的綠色化學性,屏幕上的化學實驗真實再現,可以任意出現爆炸、火星等現象,指導學生認識哪一類化學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可以促進學生提高綠色化學安全意識。對一些難度較大、危險系數高、易產生污染的實驗,采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存在危險隱患問題。如在教學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實驗時,實驗過程會釋放有毒氣體而污染空氣,并對師生的身體健康帶來直接影響。在采用多媒體播放模擬實驗時,一方面可以將實驗演示過程放大,讓學生直觀、清晰、明了地了解整個實驗過程;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將實驗改進成可操作的實驗:將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通過導管再經一個倒掛漏斗,用堿液吸收,將有害氣體盡可能作化學處理,以消除或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如汞可通過灑硫粉來吸收,轉化為HgS沉淀等。這樣使學生掌握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的簡單原理,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廢物得到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中還應讓學生懂得正確處理廢液和用剩藥品。例如:廢液要倒入廢液缸并經處理后方可排放或埋掉,有毒物必須經過分解,廢酸要用石灰乳中和等。通過指導學生改進實驗,可以增強他們的環保觀念,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樹立綠色化學觀的效果。教學活動以綠色化學觀為主旨為了提高學生的綠色化學觀,教師應多組織以綠色化學觀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從實踐中體會綠色化學觀的重要性。以學生為本,將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要對教學活動所分配的任務,積極學習、分析與探討。1)開展綠色化學主題班會。班會活動前,教師可先帶學生一起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水泥廠、造紙廠進行參觀與攝像,然后將拍攝到的排污、過濾等畫面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然后根據家鄉的環境污染狀況,分組分派任務進行原因分析、尋找相應對策。學生經過親眼所見與屏幕再現,加深了印象,在接受綠色化學教育的同時,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組織綠色化學知識競賽。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綠色化學視頻,播放三次后,屏幕上依次出現關于綠色化學的問題,每個小組的組長代表全體組員舉手搶答,答對最多的小組為勝利方。3)開展綠色化學課內外閱讀。對于初中化學課本上關于綠色化學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應組織閱讀,課后或者業余時間也應鼓勵學生多閱讀綠色化學課外讀物。4)綠色化學板報設計比賽。以綠色化學為主題,看誰設計的綠色化學板報科學性與趣味性更強,以全班學生投票作為評審依據,票數最多者便是冠軍獲得者。通過一系列的綠色化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綠色化學知識,從對綠色化學的理想認識發展到感性認識,了解綠色化學觀與環保的宗旨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學生的綠色化學觀會得到有效增強。

4結論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在多媒體初中綠色化學課堂教學中,只有教與學同步發展,情與感產生共鳴,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認知需要上得到情感需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具有很大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出生動的教學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學途徑,促進學生對于綠色化學的認識與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學習、了解、接受、樹立綠色化學觀地過程中,以綠色化學觀的角度看待化學問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全方位的科學素質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吳蘭香.運用多媒體打造綠色化學課堂[J].中小學電教,2014(3):32.

[2]龔衛民.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芻議[J].新課程,2012(6):181-182.

[3]陳國雄.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2008(12):61.

[4]王斌.淺談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Z2):71.

第10篇

關鍵詞:食品專業;化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借鑒

近年來,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復雜問題的能力,許多的專家學者一直致力于尋找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并在在教學改革中努力的改進與探索,尤其是在食品專業的領域,改革更是爭奇斗艷,這些努力也促使了食品專業的教學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同時這也促進了食品專業在教學與研究領域的改革[1-3]。食品專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培養了許多的實踐能力強、基本功扎實、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較強及具有解決一定復雜工程能力的人才。食品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前,都要學習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課程,所以化學作為食品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化學反應多樣、且內在反應機理復雜,公式繁多等特點,食品學生大部分基礎知識水平薄弱,在學習化學類課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困難,理科生的基礎尚好,但是一些對口及文科生,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沒有化學基礎,甚至一些學生化學基礎從“零”開始,所以學好化學課程困難挺大。同時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又要滿足“新工科”背景下與食品專業培養目標完全一致[4-5],這就要求我們在化學類課程的教學工程中進行深刻的教學改革研究。化學類課程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及分析化學,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需要重點學習的知識點,所以如何按照各自的特點并根據食品專業學生對化學類課程的知識需求進行教學,就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為了適應現代企業對食品專業學生就業的要求,必須培養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及解決一定復雜問題能力的學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改革措施及內容

1.1化學教學要結合食品專業的培養目標

根據食品工程專業辦學方向,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培養學生能做在食品領域具有生產管理、食品分析、食品檢驗以及食品生產技術研發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及具有解決一定復雜工程能力人才,所以,教學的改革必須立足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及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一些生產實際以及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比如無機化學中熱力學理論,應重點強調化學反應熱的應用,對于食品發酵的影響等;反應速率理論中的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應重點強調與食品中的腐敗變質的快慢聯系,建立無機化學與食品科學的聯系應用,尤其是在食品的加工及儲藏過程中的應用,如何延長保質期等等。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的更重要的使強調有機化合物官能團對食品有機物性質的影響,比如油脂類物質的性質、農藥類物質的性質以及蛋白質的性質,建立有機化學與食品科學間的聯系;分析化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如何以及什么情況下進行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對于不同的樣品在進行分析的時候采取的分析步驟是什么,這些都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實際應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的提出新問題,啟發學生對于新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注意學科間的交叉性,包括化學檢驗分析、生物化學、儀器分析需要的化學知識點。另一方面,應結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已經建立的校企合作關系,建立能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訓或實驗項目,實現協同育人的效果,加強學生的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融合。

1.2化學教學要緊扣食品科學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和趨勢

為了讓教學的知識點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每節課上課之前,應舉例該節課程與目前最新的科研動態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化學知識點在食品方面的應用,讓學生充分了解本節課程的在食品中的應用,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本節課的知識以及學生本節課知識點對食品學科的作用,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來,快速凍結、冷凍干燥、超高溫瞬時殺菌、新型食品包裝技術、生物技術、食品速凍包裝技術、食品快速檢測技術等蓬勃發展,同時也使得食品種類繁多,如昆蟲食品、花卉食品、超微食品、納米食品、高壓加工食品、疫苗食品、防輻射食品、仿生食品、“氣體”食品、“紙張”食品等等,呈現出豐富多采、爭奇斗艷的局面。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鼓勵學生對社會上的一些食品方面的熱點問題多多給與關注,比如一些食品添加劑的違規使用,乙基麥芽酚應用在一些食用油的添加中,三聚氰胺違規添加在奶制品當中以及農藥的濫施,造成一些蔬菜的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食品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要了解這些問題的本質,比如乙基麥芽酚為什么不能添加在食用油中,而可以添加在一些食品中,三聚氰胺為什么添加在奶制品中可以使奶制品的蛋白質含量增高,農藥殘留的檢測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關注,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強學生對食品的興趣,注意對這些知識點的重點講解,也使得課程內容更加的豐富,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也可以得到較大的提升。

1.3化學教學要與教學對象實際相結合

食品專業的的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是利用化學的知識點及一些化學結論來解決食品方面的一些問題,從而達到化學為食品服務的目的,而化學知識點的繁瑣的理論公式推導甚至一些反應機理的識記,則顯得異常的不重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大膽的給與拋棄,只需要讓學生掌握其公式的使用條件就可以,這樣可以適當的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減輕學生的學習的輔導,將學習的精力多多用到公式的使用方面,既可以減少理論教學時間,又可以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在無機化學熱力學的教學中,對于判斷反應自發性的判斷的盤踞———吉布斯自由能,則只需要記憶其使用條件,而判斷自發的推導可以省略教學。又比如有機化學教學中,取代反應中的SN1和SN2反應機理,則只需要讓學生記憶取代反應的結果,而對于二者的區別甚至機理反應過程,可以省略講解,不要求學生記憶。所以食品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的加入實際應用的知識點,尤其是在食品分析,食品加工,食品保藏等方面的知識,即可以讓課堂內容更加的豐富,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在從事相關的工作時解決一些復雜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1.4化學教學應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能力,不但要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6-7],同時要注意在實驗教學中,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針對不同的專業開設不同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可以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比如對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可以開設一些飲料的抗氧化性的測定實驗等實驗,對于食品檢測專業,開設食品添加劑的檢測等實驗,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可開設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的食品中亞硝酸鹽等的檢測等具有綜合性質的實驗課程,在每次實驗前,教師給與學生一些實驗信息,并講解相關實驗要求,由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實驗的目的、意義、原理及相關檢測方法,老師根據學生對實驗的了解情況適當給與引導及指導,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重點注意實驗前處理好樣品的預處理、實驗方案的設計及實驗過程總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對于一些因實驗設備限制無法開出的試驗課程等,如液相檢測等,可以利用開課學院與第三方良好的合作關系,請第三方檢測單位的相關老師進行授課,這樣更加的突出專業性,讓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適當建立無法開出檢測的實驗等。

1.5培養學生的高素質和道德水平

現代社會的競爭,本質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的一個重要衡量的標準就是其是否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質,所以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增加重視學生高素質和道德水平培養的內容,注重課程思政。目前課程思政建設已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每節課程適當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入課程思政的內容,除了讓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以外,培養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現代社會人才。比如在無機化學反應速率的講解時,要注意引入讓學生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在有機化學講解農藥的有機化合物時,注意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講解酚類化合物時,以一些商人為了牟利,“乙基麥芽酚”的違規添加為例,強調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違法做事等等。課程思政的引入,不但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更重要的可以培養一批高素質和道德水平的學生,讓他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新課程特點

2.1理論內容特點

首先,重新調整課程體系,能夠將化學學科緊密結合食品專業特色,使課程體系與化學學科的交叉性更加明顯,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化學基礎也更加扎實,而且也可以提升食品專業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分析實踐能力,讓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水平也得到提高,進而增強學生的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其次,新課程的教學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的化學化和枯燥無味的一些公式知識點及機理的推導,課程知識點的講授更加的有針對性,更加突出化學在實際生產中的作用。同時新課程加強了講課知識點與國內外的生產、科研最新創新成果的緊密結合,專業即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讓他們具有一定的科學的邏輯的思維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再次,新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化學有關的思政教學,比如有機化學中具有污染性的有機化合物,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有機物給我們帶來生活方便的同時,也環境造成危害,應如何對待。同時一些對我們身體有害的有機物質應如何對待等等,這也是化學課程所要承擔的任務,這樣也可以改變單一的枯燥的教育方式,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生動,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

2.2實踐教學課程特點

(1)食品專業實踐教學目前主要是實驗教學,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教學應結合食品具體專業開設針對性的實驗課程,適當增加實驗教學的教學學時,讓實驗課程的學時與理論課程的學時達到1∶2,既可以深化實驗教學環節,又可以鞏固理論教學環節的教學成果,使二者相輔相成。(2)化學教學與當地的食品工業現狀相結合,提升協同育人程度。為了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能力,充分利用與食品生產企業、第三方檢測中心已經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希望通過協商適當增加目前學生的實訓或實驗項目,提升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復合型人才。(3)在學校內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飲料的抗氧化性檢驗、食品中的乙基麥芽酚的測定等等,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3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化學類課程的改革的實施,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能夠掌握基礎化學知識,打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有關食品專業的知識,使基礎化學知識與食品科學領域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基本功,為以后學習食品專業的課程打下堅實的化學基礎,讓學生在工作用解決復雜問題時(如食品保質、保藏中的反應速率、涉及到的化學反應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幫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改變學生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融合,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奠定基礎。同時又可以對食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和特色化專業建設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對地方高?!靶鹿た啤比瞬排囵B的改革實踐也能起到較好的啟發、借鑒和示范作用,同時也可以培養出一批符合“新工科”要求高素質和高水平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景年華,史俊友.《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廣州化工,2021,49(02):149-150,167.

[2]佀勝利.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食品界,2020(12):114-115.

[3]許東坡,張莉,殷銘.食品科學專業《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20(36):2,4.

[4]程金生,萬維宏.新工科背景下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體系建設[J].廣州化工,2020,48(20):120-121.

[5]徐懷德,李梅,雷宏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藝學”教材建設初探[J].農產品加工,2020(24):94-96.

[6]陳銘祥,何樹華,陳御珍,等.改進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素質[J].廣州化工,2021,49(03):130-131,162.

第11篇

關鍵詞 生物化學 教學探索 食品科學與工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4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Course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OU Wei, HU Liangbin, LI Hongbo, MO Haizhe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for its wide range of content, strong theoretical,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t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s were explor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will definitely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help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Key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exploratio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近年來,世界糧食危機不斷加劇,人們對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關注也逐年加深,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在食品營養健康領域、安全檢測領域和監督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職責與作用。作為與農學、化工、醫學等同屬一級學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僅是要培養熟練掌握食品營養和加工工藝的技術人員,更應該是能夠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理想遠大、品質優良并富有科學與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化學知識為背景,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食品化學和生物化學等。生物化學在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來說是卻之不可的重要專業課程,其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通過對生物化學這個專業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基礎之上,同時對后續的食品化學、食品生物等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知識儲備,其基本理論也可與食品生產、加工、保藏以及食品安全檢測等技術相互聯系。①②因此,生物化學課程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理論學習體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該門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本專業后續學習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物化學課程是一門集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其涉及的范圍廣、知識面大、既包括闡述核酸、蛋白質、糖類、脂類等生物大分子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靜態部分,也包括闡述糖類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核酸代謝等的動態部分,還有涉及中心法則的分子生物學部分的理論和知識等,加上工科院校安排的課時量又極其有限,因此學生普遍反映生化課的概念多、理論多、知識抽象、難以記憶、實驗操作困難等。③結合生物化學這個專業的自身特點以及兼顧食品專業的教學要求和模式,要求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實驗教學等方面做出探索和嘗試,在此基礎上去探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路徑。

1 多種方法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上好第一節課,樹立信心、激發好奇心

通常第一節課均為課程的緒論課,這節課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對課程的設置和知識體系有個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④生化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多,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生化課掌握好生化知識的信心,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充分地信任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幫助下沒有學不會的知識點,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筆者是一名青年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中更多地是以一位學長的身份去帶動和激勵學生去探索未知的生化世界。為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通常會結合一些生物學現象和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們展開討論,比如怎樣讓“火樹熒花”成為現實?如何健康減肥?多吃蛋白質好不好?讓學生意識到生化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具有相通性。同時,深入剖析與人們生存和生活相關的生化領域國際最新的研究前沿和新聞報道,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學習生化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對生物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動力。

3 重視實驗設計與操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生化實驗是整個生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會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方式由教師負責降解原理和步驟乃至注意事項,學生僅僅是照著實驗流程進行操作,這種方式僅能幫助學生對生化實驗留下簡單的印象,甚至有厭煩情緒,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主觀能動性。⑧為了適宜新世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一方面精選基礎實驗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理論,掌握生物化學基本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合理地整合并設計了一些實驗內容,將多個小實驗整合成一個綜合性實驗,給出既定的目標,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探索實驗,驗證原理。我們在開設生化課的學期會給學生一周的時間專門用來進行生化實踐,比如讓學生從培養的藍藻細胞里提取藻藍蛋白并進行分離純化和含量測定,這個實驗涉及生化分離技術的多個方面,從提取、分離、純化到純度和含量的鑒定,均需要學生去自己思考,查找資料,動手驗證,這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培養作用。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與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銜接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之間的重要橋梁,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食品科學和工程能力人才的責任。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圍繞個人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進行。⑨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科發展動向,優化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多種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新時代食品學科的發展,在教學改革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還將進一步鞏固和改善。

*通訊作者:莫海珍

資助項目:河南科技學院2016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JG 2014YB03)

注釋

① 張勁,裴高峰,梁N鴻,趙惠賢.“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林業教育,2015.33(3):56-59.

② 閆景坤.高等學校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探討.農產品加工(學刊),2011.12:137-139.

③ 趙敏,徐安莉,周艷艷,陳會敏.《生物化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討.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5):119-120.

④ 孫海麗,丁位華,徐海娟.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科技資訊,2015.33:140,141,143.

⑤ 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71-73.

⑥ 孔祥珍.食品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5.14:143-144.

⑦ 孫永林,余海忠,李玉奇.PLB教學法在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學園,2016.2:65-66.

第12篇

關鍵詞:食品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4-0238-02

食品化學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基礎課之一,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食品的組成成分、結構以及相應的反應機理。通過課堂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和與之相應的實驗課程相結合,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技能,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以及畢業后從事食品加工、檢驗、研發等食品行業相關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食品化學課程可以使學生從化學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過程和食品腐敗變質過程中各種成分的結構、組成、物理性質、營養水平、反應機理和安全性以及他們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理化反應和這些反應對食品品質、安全性質和營養水平的影響,從而直接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學習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只有牢固掌握食品化學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才能在食品行業領域從事相應的教學、研究、生產、檢驗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嚴格的按照學科分類來說,食品化學既可以分為化學類,又可以分為食品類。食品化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錯而產生的新課程。它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因為學習食品化學需要一定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課程基礎,同時它又是后續要學習的專業課基礎;它是多學科相互滲透的一門新興學科,食品、化學、生物、工程、醫學、農學等領域都在不斷地向食品化學輸入新鮮血液,同時也都在利用食品化學的研究成果來完善壯大自己;它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發展較快的一個學科,所以在全國多數大學的食品院系中,食品化學課程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在國外的大學中更是如此。

一、認清課程的重要性

食品化學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重要的基礎課。首先,它講述了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化學組成以及各種成分的結構;其次,它研究了食品各種成分在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理化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對食品品質、營養和安全性的影響;再次,食品化學課程為改善食品品質、開發新食品、食品產業升級提供了理論依據。食品化學為科學調整食品營養、完善消費者飲食結構、減少食品原材料浪費、降低食品生產加工成本等奠定了理論基礎。

食品化學課程主要具有:①章節多,知識面廣,每一章節都可自成體系;②內容簡單易懂,便于傳授與實際生活結合緊密,很少有晦澀難懂的理論和復雜的公式計算;③內容更新快,要求教師時時注意食品行業的最新動態,緊跟食品領域發展最前沿,不斷充實教學內容;④作為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必須保證學生熟練掌握,融會貫通。

二、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

授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具備知識結構的實際情況,將教材內容去粗取精,科學合理安排授課計劃,編寫出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教案。不同作者編寫的食品化學教材其內容一般都包括緒論,水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結構、性質及其在貯藏、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理化變化以及它們對食品質量和加工性能的影響,還包括食品的色澤、風味、食品中的酶、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的有害成分等內容。一般每種成分都單獨成一章節,而這些內容又與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營養學、酶學和食品添加劑這些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重疊,并且由于教學課時所限應該合理安排教學的側重點,在課堂上基礎知識應進行簡要授課,重點強調食品化學的核心知識點。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學理念也應做出相應的改善,應該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原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移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三、充實教學內容

食品化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授課時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相互配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到大學課堂,板書已經漸漸被減少,但是PPT教學往往使學生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而板書教學注重邏輯思維的傳授。大學教育應注重方法的傳授而不是結果的演示,所以在講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板書、PPT、視頻、動畫、模型、討論、實例等方法,改變理論課的單調枯燥,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適當配合相應的實驗課,實驗課不僅能促進學生掌握理論課知識,還可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和食品行業的飛速發展,食品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矛盾的不斷涌現,僅書本上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應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質料充實教學內容,特別應注重收集與食品化學相關最前沿的熱點問題,這樣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了解食品行業的最新動態,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工作的選擇。

四、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食品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掌握食品化學知識并能熟練的運用于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食品化學教學不僅是為了傳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更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學習食品化學后能把各門專業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在教學過程中,把實際生活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實際生產中一些成功的案例,適當地引入到課堂中不僅能夠改變理論課堂的枯燥乏味,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從而啟發學生能以某一個基礎知識點為紐帶把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融會貫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教授學生所有專業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服務于食品行業的高新人才,而隨著的食品行業的高速發展,書本上的知識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適當引入高新技術的使用和食品行業的熱點問題討論,使學生能及時了解食品行業的最前沿。教學的最終是為了學以致用,在課堂中定期邀請食品行業的不同崗位的從業人員,比如生產技工、質檢員、管理者等到學校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最新需要、相關經驗傳授給學生,這樣不經可以和課堂內容互補,還能使學生盡早的適應食品行業,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在食品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對食品化學充滿興趣。在最后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居于卷面成績對學生整學期的學習給予評價,我們應完善考核制度,采用多方面、多方式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從課程的重要性來說隨著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凸顯出食品化學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食品化學教學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盧蓉蓉,楊瑞金,張文斌.食品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4):88-90.

[2]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規范(征求意見稿)[Z].

[3]畢金峰,劉長江.食品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02,(01):55-56.

[4]張文斌,楊瑞金,盧蓉蓉,華霄,趙偉,夏文水.中美高校《食品化學》課程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11,(08):4982-49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姚安县| 西充县| 陆丰市| 满洲里市| 库尔勒市| 东乌珠穆沁旗| 肥乡县| 广昌县| 兴仁县| 通化县| 嵊州市| 增城市| 华池县| 湘阴县| 福鼎市| 宜丰县| 顺昌县| 凤凰县| 天全县| 台中县| 兴海县| 赣榆县| 金门县| 东丰县| 康保县| 防城港市| 苍溪县| 巧家县| 额敏县| 永昌县| 琼结县| 安仁县| 新干县| 盐山县| 贡嘎县| 逊克县| 澳门| 聊城市| 绵竹市|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