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06: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學知識大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化學課堂 有效提問 成功案例 建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釋疑的過程。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曾提出:“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庇行釂柺且环N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要有效。
一、實施課堂提問的成功案例
1.為打開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設計提問。
設計一些有引導作用的連續問題,環環緊扣,能使學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
例如:在學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題時,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甁加水振蕩變癟,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后,就要引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的性質。我是這樣設計的:二氧化碳減少了只是因為溶于水嗎?是否還有別的原因?這種方式能引出學生的猜想:“二氧化碳有可能和水發生反應?!彪S即提問:你用什么方法找到證據呢?學生回答:“實驗?!睂W生會對實驗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下面老師介紹“紫色石蕊”的作用,演示醋酸使其變色的實驗,接下來提問:“若將紫色小花放入上面軟塑料瓶中的液體中,會有同樣的現象嗎?”我把教材中的實驗順序做了調整,我認為這樣更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小花變紅后提問:“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變紅了呢?”有的同學說是“二氧化碳”,有的說是“水”,還有思維縝密的學生說:“應該是一種與醋酸性質相同的物質。”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然后做另外兩個實驗。通過“四朵小花”的實驗找到證實猜想的證據時,學生沉浸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喜悅中。因此,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每一個問題都要有目的性,能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為學生搭臺階,讓學生一步步沿著教師所設計的方向走,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問題。
有效問題在設計時應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或由淺入深,或由熟悉到陌生,或由表象到本質。
例如:在探究燃燒的條件的教學中,實驗目的是得出“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中“與氧氣接觸”學生最容易理解,因為在“氧氣的性質”一節中已經接觸到了。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①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學生回答:因為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②銅片上的紅磷與白磷都與氧氣接觸,為什么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有學生回答:紅磷不是可燃物,但這一說法很快被否定。下面學生就會想到是溫度的原因,從而引出“著火點”。但如果把這兩個問題的先后順序顛倒一下,學生就要先面對“著火點”這個概念,比起氧氣要難接受。因此,課堂提問的設置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設計實驗情境提出問題。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實驗場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趣味盎然地學習,因此教師應善于抓住探究實驗,設計一些有利于學生全方位思考的問題。
例如,講質量守恒定律時,先不引出課題,而是先做三個實驗:①硫酸銅與鐵釘反應;②碳酸鈉與鹽酸在敞口錐形瓶的反應;③銅絲在空氣中加熱。稱量以上三個反應的質量變化情況。選擇這三個反應的原因是,實驗①質量不變,實驗②質量減少,實驗③質量增加。然后提出問題:“是不是化學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呢?”這時由于學生觀察到實驗②有氣體逸出,實驗③銅絲表面有黑色物質生成的現象很快就能討論出質量變化的原因。這樣提問,通過真實的化學實驗,調動學生的感官,把學生的思維全方位激活,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這樣的問題要比直接給出課題或直接猜想效果要好得多。
4.通過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出問題。
在日常生活、生產實際中,化學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必須細心觀察,留意分析,從現象中揭示本質,從現象中探求規律,從而提煉出有關問題。例如,在講到溶液的形成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衣服上的油污怎么很容易地去除?在學習酸堿中和時,可以介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相關的一些新聞報道,如某硫酸廠硫酸泄漏,搶險人員調用大量熟石灰,熟石灰為什么能“制服”硫酸呢?類似的例子很多。這樣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在化學課堂上有效提問的建議
1.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
提問后要留有適當的思考時間,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之中。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就很難有效回答問題,可能會失去信心,不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2.把握適度原則。
問題的難度要適宜,太膚淺的問題會使學生覺得沒興趣,調動不起思維,而難度過大的問題又會使學生一時無從回答、一頭霧水,勢必導致思維“卡殼”,抑制學生智能的發揮,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實踐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3.對學生的回答必須做出評價。
在提問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慎重對待學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回答,及時矯正其認識缺陷。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要堅持以表揚為主,給學生鼓勵,即使回答錯誤,也應聽他說完,再給予評價,要努力發現其中的積極因素,給予某一方面、某種程度的肯定,這樣學生就不會對“回答問題”產生畏懼心理,反而更愿意積極回答問題,形成良性循環。
4.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方法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可以提高運用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讓每一個學生以主人翁的心態認識多姿多彩的化學。
總之,有效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和實現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提問技巧,教師必須針對每堂課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高水平的問題,使每一個問題都問在“點”子上,以問題為核心組織教學,對問題回答做出及時反饋,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意識,開啟學生思維閘門,使師生間互動協作、情感交流達到一個更佳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