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26: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壓瘡護理的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壓瘡;預防;措施;護理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引起神經營養紊亂、血液循環障礙, 導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而形成組織潰爛壞死。在臨床上, 壓瘡多發生于癱瘓臥床的患者, 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給患者增加痛苦, 加重原發病性情惡化, 嚴重時會造成感染而引起膿毒敗血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應及時采用合理有效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減少壓瘡的發生率。本文結合本院收治的癱瘓患者, 分析患者形成壓瘡的因素, 對壓瘡的預防與護理措施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癱瘓臥床患者56例, 男31例, 女25例, 年齡67~90歲;出現壓瘡的主要部位:肩胛部、背部、骶尾部、肘部、膝部、足跟部等。其中瘀血紅潤期(Ⅰ期)15例, 炎性浸潤期(Ⅱ期)29例, 淺度潰瘍期(Ⅲ期)與壞死潰瘍期(Ⅴ期)12例。
1. 2 護理方法 首先采用Braden評分法對壓瘡產生的因素作評估, 采取對應的措施。所有患者定時翻身, 保持患者皮膚干燥, 加強患者全身營養。Ⅰ期壓瘡患者增加翻身, 減少受壓部位;Ⅱ期壓瘡用無菌注射器, 預防感染;Ⅲ期與Ⅴ期壓瘡清洗傷口, 清除壞死組織, 必要時采取外殼皮瓣移植。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受壓部位解除, 壓瘡創面愈合;顯效:壓瘡創面減小, 炎性基本消失;好轉:分泌物減少, 壓瘡創面不再擴展;無效:壓瘡創面未能愈合, 仍有膿性分泌物。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2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2. 1 壓瘡危險因素評估 預防壓瘡主要在于消除其形成的危險因素。壓瘡的形成外在因素主要有壓力、磨擦力、剪切力、潮濕等。同時還包括患者的年齡、體重、營養及精神等內在因素。危險因素評估是預防壓瘡的關鍵, 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做綜合分析, 是有效護理干預的一部分。目前常用的評做方法有Braden、Norton、Waterlow等評分表, 其中Braden評分法, 在臨床上預測壓瘡有效性較高, 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該法包括感覺、活動性、運動能力、磨擦和剪切力、潮濕、營養6個因素, 分值越少, 壓瘡發生的危險性越高。只有準確的評估壓瘡患者情況, 才能及時采取下一步的預防措施。
2. 2 壓瘡的預防 ①防止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定時對長期臥床的患者進行翻身、更換, 是解除部位壓迫的主要措施。一般對患者, 應每1~2小時翻身1次, 更換適當的。減輕受壓部位、縮短受壓時間, 也可以防止出現大部分壓瘡??刹捎醚雠P、左側臥、俯臥、右側臥的順序。②減少摩擦力, 避免對發紅部位按摩。對患者進行翻身或移動時, 應注意患者身體的各個部位, 避免拖、拉、拽、扯, 防止出現摩擦。有研究表明, 按摩過多會損傷組織, 并不能防止壓瘡出現。解除局部壓力后一般在30 min左右會自動退色, 不會形成壓瘡[1]。若皮膚出現發紅, 則說明皮下組織出現損傷, 按摩反而加重損傷程度, 所以避免對發紅部位按摩。③保持皮膚清潔, 避免床上潮濕。對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做好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的清潔, 避免床上物品潮濕。對于引流液污染、大小便失禁、出汗等患者, 應及時擦洗干凈, 可使用爽身粉、滑石合劑進行吸收分泌物及潮濕。④加強患者全身營養, 增強免疫力。根據患者病情, 針對性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營養食物, 增加抵抗力與組織修復能力, 可適當補充含鋅食物, 促進壓瘡愈合。
2. 3 壓瘡的分期護理措施
2. 3. 1 瘀血紅潤期(Ⅰ期)壓瘡護理 皮膚呈暗紅色, 多伴有熱、痛、腫。主要是解除危險因素, 避免壓瘡進一步發展。應改變, 多增加翻身次數, 減輕受壓部位,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刹捎米贤饩€、紅外線或烤燈照射等方法, 促進血液循環, 增加全身的營養。
2. 3. 2 炎性浸潤期(Ⅱ期)壓瘡護理 由于損傷程度加深, 受損皮膚呈紫紅色, 皮膚水腫, 有炎性滲出。應避免局部組織受壓, 護理重點為保護創面和預防感染。保護已受損皮膚避免繼續發展與破潰, 對小水泡應減少磨擦, 讓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使用無菌注射器穿刺水泡內, 將水泡內滲液抽出, 再覆蓋上無菌紗布。對已經破潰的創面, 應及時清毒創面和周圍的皮膚, 再用無菌敷料覆蓋。
2. 3. 3 淺度潰瘍期(Ⅲ期)與壞死潰瘍期(Ⅴ期)壓瘡護理 潰瘍期的壓瘡損傷程度已深及皮下組織和深層組織。根據組織壞死程度分為淺度潰瘍期和深度壞死潰瘍期。淺度潰瘍期, 是淺層組織感染、化膿, 形成潰瘍。壞死潰瘍期是全層皮膚及骨骼、韌帶等形成壞死, 壞死組織發黑, 膿性分泌物較多, 且有臭味。護理重點是控制感染, 解除壓迫, 消除壞死組織。①清潔傷口, 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傷口, 去除壞死組織, 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②換藥和包扎, 貼藻酸鹽敷料或薄膜來覆蓋創面, 保持傷口的濕潤和是傷口周圍皮膚的干燥。③大面積壓瘡選擇手術清除壞死組織, 采取外殼皮瓣移植, 促進傷口愈合。
3 結果
經過對壓瘡的預防及分期護理措施, 56例癱瘓臥床患者中, 治愈32例(57.1%), 顯效15例(26.8%), 好轉7例(12.5%), 無效2例(3.6%), 有效率為96.4%。
4 討論
避免壓瘡發生的主要手段就是預防, 壓瘡的預防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所以對壓瘡產生的因素作出正確評估, 采取有效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壓瘡是由淺到深、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 因此, 應加強對皮膚的觀察, 對不同程度的壓瘡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護士護理的態度、豐富的經驗和有效的護理工作, 可以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在護理工作中, 應重視對壓瘡患者的預防, 減少形成壓瘡的危險因素, 積極采取措施對壓瘡形成后的治療與護理。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 采用九華膏治療和清創消毒,提高壓瘡的治愈率,減少壓瘡的復發。方法 用實驗研究的方法把108人分為實驗組54人,對照組54人。實驗組進行創面消毒及清創后將九華膏貼于創面上,外用無菌紗布包扎;對照組使用常規的壓瘡護理法,2~4h翻身一次,局部避免受壓,加強營養,保持床單整潔、干燥,每天常規換藥一次。結果 II期壓瘡實驗組30例,顯效率54.5%,總有效率75.8%。III期壓瘡實驗組24例,顯效率83.3%,總有效率95.8%;對照組21例,顯效率47.6%,總有效率57.1%,經 x2檢驗,兩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采用純中藥九華膏外用治療和清創消毒,結果明顯優于傳統的護理方法。
【關鍵詞】壓瘡;護理;新方法
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它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很容易發生感染,一旦惡化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這會導致死亡,因此,積極防治壓瘡顯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國內外防治壓瘡的方法很多,不少護理研究工作者研究出許多很多療效較好的防治方法,如滑石粉治療II期褥瘡、貝復劑噴霧加特定電磁波照射治療II期及III期褥瘡等。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對54例帶壓瘡入院的病人進行我院自己研制的外用中藥九華膏治療,并與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54例進行比較,發現此方法明顯優于常規療法,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組108例壓瘡病人男80例,女28例,年齡50~85歲,平均69.4歲。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4例,兩組病人一般情況,見表1。經X2檢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對54例帶壓瘡入院的病人進行我院自己研制的外用中藥九華膏治療,并與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54例進行比較。
1.2.1 實驗組(1)消毒及清創II期壓瘡一般周圍皮膚紅腫熱痛有水泡形成,有時水泡自行破潰,若水泡完好,可在無菌技術操作下,剪開水泡,周圍皮膚用0.5%碘伏常規消毒;III期壓瘡組織模塊邊部紅腫、硬、創面滲出液增多,嚴重時有黑色的壞死組織,創面用0.9%鹽水棉球擦洗分泌物,周圍皮膚用0.5%碘伏消毒,如有黑色的壞死組織,在無菌條件下切除黑色壞死組織,用3%雙氧水沖洗,再用0.9%鹽水清洗創面,周圍皮膚用0.5%碘伏消毒[3]。(2)換藥創清及消毒后將九華膏置壓瘡創面上,外用無菌紗布包扎,如果創面較大,也可每日更換2次。創面避免受壓,以保證整個創面覆蓋九華膏,用覆蓋泡沫的橡膠海綿墊等架橋,使壓瘡部位懸空,使創面避免持續受壓,同時給予必要的全身營養支持,定期翻身,保持皮膚干凈和干燥。
1.2.2 對照組 II期壓瘡:可在無菌技術操作下,剪開水泡,周圍皮膚用0.5%碘伏消毒;III期壓瘡:創面用0.9%鹽水棉球擦洗分泌物,周圍皮膚用0.5%碘伏消毒,如有黑色的壞死組織,在無菌條件下切除黑色壞死組織,用3%雙氧水沖洗,再用0.9%鹽水清洗創面,周圍皮膚用0.5%碘伏消毒[3]。每天消毒一次,即2~4h翻身一次,局部避免受壓,加強營養,保持床單整潔、干燥。均治療20天后判斷療效。
1.3 療效判定療效指標評定(肉眼觀察),其中愈合和顯效記顯效率,愈合、顯效、有效記總有效率。(1)II期愈合:滲出消失,紅、腫、熱、痛消失,局部組織完全恢復;顯效:滲出消失,創面干燥,仍有紅、腫;有效:滲出減少,紅、腫、熱、痛存在;無效,發展為潰瘍期。(2)III期愈合:潰瘍結痂并脫落,局部組織完全修復;顯效:潰瘍結痂,潰瘍面積縮小;有效;潰瘍面積縮小變淺,滲出減少;無效:局部無變化或加重[1]。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見表2、表3。II期壓瘡實驗組例數30例,顯效率90.0%,總有效率96.7%,對照組33例,顯效率54.5%,總有效率75.8%,III期壓瘡實驗組例數24例,顯效率83.3%,總有效率95.8%,對照組21例,顯效率47.6%,總有效率57.1%,經X2檢驗,兩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我院在參考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請教本院資深專家全面分析了壓瘡的發病機理,綜合藥效,經濟、制取和使用等諸多因素,從眾多中草藥篩選[4]、組方,以滑石粉、月石、龍骨、川貝、海螵蛸、 冰片、乳香等制成九華膏外用藥膏。九華膏是純中藥外用藥膏,具有消炎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方以乳香活血止痛、消腫、收斂生肌;龍骨吸濕斂瘡;冰片消熱、止痛、防腐、止癢;川貝清熱散結;滑石粉吸附收斂;海螵蛸收斂止血、收濕斂創;月石清熱解毒、消腫防腐,以上諸藥配合的相得益彰、消炎止痛、腐生肌的作用更明顯。外用九華膏后,使創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滲出物吸收,消除腫脹,促進肉芽生長,增強組織修復和再生,加速創口愈合。經臨床觀察(X2檢驗),九華膏治療牙床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比常規護理好。
4 結 論
壓瘡是長期困擾護理界的突出問題,也是我們多年試圖突破的課題,本藥盡管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但其療效實顯著的[2]。九華膏至于創面,病人感覺舒適,無痛無刺激,換藥時與傷口不粘連,有利于更換,減輕病人換藥時的痛苦,予以九華膏治療壓瘡值得推廣。我院經臨床觀察外用九華膏還可以治療膿腫,內外痣、混合痔、燙傷效果也較好。
【參考文獻】
[1] 陳美萍,夏程美,馬文央.貝復劑噴霧加特定電磁波照射治療2期及3期褥瘡療效觀察.護理研究,2004,18(3):435.
[2] 王清麗,夏秋江.滑石粉治療2期褥瘡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5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77
壓瘡是臥床患者臨床常見并發癥, 是由浸漬、剪切力、壓力、摩擦力引起的皮膚損害[1], 臨床特點是輪廓多呈圓形、無痛、邊緣干燥而硬, 可從表皮發展至皮下組織;潰瘍處的肉芽組織若發生感染會流出膿液, 導致骨膜炎、肌腱炎, 破壞關節和組織, 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本文分析了護理干預對臥床患者壓瘡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臥床患者96例, 男56例, 女40例, 年齡26~65歲, 平均年齡46.5歲;其中31例骨盆骨折、27例脊椎骨折、15例椎體結核、19例股骨骨折、4例其他骨科疾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若患者臥床期間出現壓瘡則予以對癥處理。觀察組給予綜合性臨床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包括:①開展實際臨床護理干預前, 評估容易出現壓瘡的部位, 制定完善的護理計劃和方案, 采取有效護理對策;對易發部位、高危人群重點觀察, 嚴格執行床邊護理交接班制度;對發生壓瘡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和護理。護理前的病情評估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對患者建立翻身卡, 在每次翻身后做相應標記, 并記錄受壓皮膚情況。②局部受壓解除。協助臥床患者每2小時更換1次, 若皮膚出現紅斑則增加次數;在骨突部位放置支撐物以減少受壓。③減少剪均力和摩擦力。高齡、營養不良、瘦弱、肥胖、合并糖尿病、術后應用鎮痛泵患者屬于壓瘡高危人員[2], 應重點監護, 可在患者足跟處、骶尾部放置海綿墊;增加巡視次數, 重點觀察足跟部、骶尾部皮膚受壓狀態;更換時, 松懈牽引;對半臥位患者, 后背受壓在骨突出作用, 增加了局部灌注壓, 容易引發組織損傷, 應防止組織局部長期受壓。④皮膚護理。潮濕皮膚的壓瘡發生率明顯高于干燥皮膚。應保證患者皮膚干燥, 每日溫水行2次皮膚清潔, 避免用力擦拭;清潔皮膚后可涂抹維生素E或護臀膏[3], 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層, 減少皮膚水分蒸發, 保持皮膚彈性;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 使用便盆時, 將患者臀部抬高, 保證便盆完整以免擦破皮膚, 必要時可在便盆邊緣撒滑石粉或墊軟紙, 每日更換床單, 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組織持續受壓容易導致供氧不足或缺血, 此時體溫升高則會增加組織代謝的耗氧量, 增加壓瘡易感性。針對發熱患者, 行物理降溫, 可墊水墊以降低皮膚溫度。⑤營養支持。營養不良也會導致壓瘡發生, 影響損傷愈合。而且患者長期臥床, 加之疾病消耗, 營養攝入減少, 降低了吸收功能, 容易發生低蛋白血癥, 這也是引發壓瘡原因之一。合理膳食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促進患者康復。多供給臥床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飲食, 保證負氮平衡。若腸內營養無法滿足營養需要, 可給予靜脈營養, 輸注白蛋白或血漿。⑥壓瘡護理。在壓瘡淤血紅潤期, 應每天溫水清潔全身, 使用便盆或翻身時防止擦傷皮膚, 若受壓處皮膚呈紫紅色禁止按摩, 以免升高局部溫度, 增加耗氧量而造成組織壞死使壓瘡加重。對皮膚完整者, 可外敷消炎膏, 換藥1次/d;對皮膚不完整者, 先將壞死組織徹底清除, 用生理鹽水、雙氧水清洗創面, 然后均勻撒上消炎生肌散, 覆蓋以無菌紗布。Ⅰ期壓瘡局部出現紅斑, 可涂抹5%碘伏或局部冰敷, 以有效殺菌, 加速皮膚老化, 抑制壓瘡發展;Ⅱ期壓瘡形成水泡, 皮膚紫紅, 以滑石粉包扎, 大水泡先消毒皮膚, 抽出滲液, 然后涂0.02%呋喃西林或0.1%氯已定[4], 換藥1次/d;Ⅲ期壓瘡局部組織壞死、水泡破裂, 創面形成潰瘍且有黃色水樣膿液或滲出物, 進行局部清創、減壓、預防感染治療, 避免創面污染, 換藥2次/d。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和壓瘡嚴重程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出現1例Ⅰ期壓瘡, 壓瘡發生率為2.08%, 對照組中出現3例Ⅰ期壓瘡、2例Ⅱ期壓瘡、1例Ⅲ期壓瘡, 發生率為12.5%, 觀察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957, P
【關鍵詞】壓瘡;現代護理學;壓瘡專項護理小組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367-01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1],多發于易受壓和表層軟組織較薄的骨隆突處,與臥位有密切關系。好發于高齡、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癱瘓等高危人群。為降低壓瘡病死率,國內外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護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結果已被多家醫院采用,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1.臨床資料
本院自2010年開始全面運行壓瘡專項評估上報護理體系。該研究選取運行前(2009-2010年度)住院臥床病人7846例,運行后(2010-2011年度)住院臥床病人8023例作為研究對象。
1.1 一般資料
入選患者均為住院期間初發壓瘡。隨機平均分為兩組,運行體系前對照組26人,運行后實驗組11人進行實驗。對照組采用傳統壓瘡護理;實驗組交由壓瘡專項小組按分期分度進行專項護理,研究時限均為一個月。
2.研究過程
2.1 護理方法
2.1.1 對照組護理方法:
1)局部減壓應用:2h翻身一次,病人放置正確,使用減壓設備。
2)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避免潮濕,勤換床單,清潔皮膚并使用防濕乳劑等。
3)減輕摩擦:使用吊架或轉/提式床單幫助病人在床上移動,避免抬高床頭30°以上。避免按摩過多有損組織[2],皮膚發紅部位禁用按摩[3]。
4)加強營養:營養不良影響創傷愈合,增加易患性[4]。應給予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5)處理和保護:護理前應根據潰瘍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觀酌情清創[5]。
6)TDP燈治療:加用TDP燈局部照射后壓瘡愈合率明顯提高。有持續鎮痛、加速愈合之效果,簡單實用易推廣。
2.1.2 實驗組護理方法:
1)運用人體力學:研究證明,正確運用人體力學有助于降低壓瘡的發生率。主要有減輕壓迫、減輕皮膚摩擦力兩種方法。
2)濕性愈合理論:2000年美國認為濕性環境是創面愈合的標準環境,2006年創傷修復與再生壓瘡治療指南中也明確指出治療壓瘡的敷料需維持創面的濕性環境。
3)密閉性敷料的應用:密閉性敷料基于濕性愈合理論,保持傷口恒溫,促進傷口愈合 ,保濕且保溫的敷料更利于傷口愈合。
5)藥物應用:創面局部使用抗生素僅可抗感染,無其他積極效用[2]。碘可以刺激組織生長,縮小潰瘍區域、減輕疼痛、清除膿液和刺激肉芽生長。
6)心理護理:做好知識宣教,做好回訪工作,也可減少壓瘡發生。
2.2 研究步驟
1、評分:匯總各科上報信息,應用Braden評分量表進行評分,≤12分為高危患者,選中新發壓瘡者作為研究對象。
2、建庫:錄入入選患者個人信息,并建立數據庫。
3、分組:對照組26人,實驗組11人,對照組實施傳統壓瘡護理,實驗組交由壓瘡專項小組,根據分度分期等提出專項護理方案,并跟蹤評估、愈后回訪。
4、分析:二組同時進行1個月實驗,結果計入數據庫,并行統計學分析。
2.3 統計學分析方法
4.1 傳統壓瘡護理中的誤區
1)理念誤區:護理不當能發生壓瘡,但不能把所有壓瘡都歸咎于此。若入院時局部組織已有不可逆損傷,24h~48h就可能發生壓瘡。
2)評估缺失:對國內醫院的調查顯示:關于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體系,19.5%受訪護士從未聽說過,69.9%未使用過,70.6%病人皮膚壓紅后使用。而發達國家自八十年代后就逐步推廣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體系,對高?;颊咴缙谑褂肂raden評分量表評估,給予專項護理,大大降低壓瘡發生率,減少資源浪費。
3)護理誤區:a.按摩:研究表明,按摩無助于防治壓瘡。b.氣墊圈:壓瘡病人廣泛使用氣墊圈不可取,水腫和肥胖者更不宜使用。c.牽拉過度:過度牽拉使皮膚受損傷,應正確固定、撤出敷料技術。d.干燥療法:無法保持傷口的溫度和濕度,不能有效隔絕細菌的侵入。
4)體系缺失:現代壓瘡護理體系應包括潛在壓瘡的早期評估、及時上報、專項護理、愈后回訪在內的完整體系。而非壓瘡發生后再治療。
4.2 壓瘡評估-上報-專項護理-回訪體系的重要性:
壓瘡評估-上報-專項護理-回訪體系的建立,是現代壓瘡護理科學化、專業化的主要標志之一。
5.小結
壓瘡評估-上報-專項護理-回訪體系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壓瘡治療新方法。發達國家已大規模臨床推廣,而我國才剛起步,應盡快推廣壓瘡規范化治療,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李建榮.壓瘡的防治及護理[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5,1(17):69
[2] AnthonyD.護理教材有關褥瘡治療的一些問題的商榷[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4)B1811.
[3] 德永惠子.褥瘡護理禁用按摩療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2,11(1)B39~401.
關鍵詞:循證護理;腦溢血;昏迷患者;預防壓瘡;實踐研究
如何解決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是當前醫院進行護理工作的一項難題,也是臨床護理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循證護理是一項具有較強價值性以及科學性的護理工作,它以最新護理工作研究的成果為護理依據,主要是結合現有護理人員所具有的臨床經驗,護理技能以及護理經驗,對護理工作提出問題并進行實證查找。通過這些準備工作能夠對患者進行最佳效果以及最具針對性的R床護理工作的方法制定和執行,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眾多臨床護理工作中。本文將循證護理用于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發生壓瘡護理實踐中,效果比較滿意。具體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80例呼吸監護室腦溢血昏迷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33~68歲,平均年齡為(46.56±4.9)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48.15±5.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形式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預防壓瘡護理工作,包括對患者進行定時改變工作,對患者被褥進行定時更換以保持患者床位的干燥性,對患者進行定時的身體清洗以及將患者全身骨骼突出的位置進行充氣圈的放置。
1.2.2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對患者進行護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2.2.1成立循證護理工作小組,選擇一些具有扎實護理工作以及循證護理專業知識和實踐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
1.2.2.2提出循證護理的問題,運用眾多網絡技術對循征護理進行知識檢索,利用知網以及維普等數據庫進行相關文獻的所搜,確定在進行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的壓瘡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長時間受到垂直壓力以及剪切力等眾多壓力因素的影響[1]。再根據患者的皮膚防御和抵抗能力和營養狀況進行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執行。
1.2.2.3循證護理具體護理工作的干預方法 ①進行翻身護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定時翻身護理工作,一般為30 min~60min進行一次翻身護理,這樣可以避免容易出現壓瘡部位出現長時間的壓迫,減少垂直壓力對患者身體的損傷[2]。同時對患者進行動態的壓瘡情況觀察,主要是對患者的意識障礙和生命體征進行觀察。②保持患者皮膚干燥。患者因為長時間躺在床上,不能進行翻身等行為,就會因為汗液、尿液以及糞水等物質刺激造成的皮膚潮濕現象,這樣容易出現細菌滋生的問題,加大壓瘡發生的幾率。所以說,保持患者身體皮膚干燥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是預防壓瘡出現的一項重要措施[3]。應該在患者排便后進行溫水的清洗,護理人員應該動作輕柔,防止因用力過度出現患者身體皮膚損傷現象。此外,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貼身衣物以及床單的更換,保持患者的身體清潔。③營養均衡。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不能進行獨立性質的飲食,整體營養狀況較差,這應該就使得患者不能讓肢體突出部位進行肌肉和脂肪的保護,容易引發因血液循環較差而出現的壓瘡問題[4]。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營養的定時補充,并根據患者進行針對性的營養補給,讓患者實現均衡的營養。
1.3評價標準 壓瘡指數主要分成三度,1度壓瘡為患者皮膚出現紅腫以及水泡現象;2度壓瘡為皮膚表層出現紫紅色,皮下組織出現硬結或是水泡問題;3度表現為皮膚淺層組織出現感染,流膿,潰瘍以及局部組織出現壞死出現臭味的現象。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數據分別采用數(n)率(%)表示,t檢驗、?字2,檢驗表示,P
2結果
對照組出現2例1度壓瘡患者,3例2度壓瘡患者,1例3度壓瘡患者;而觀察組只出現1例1度壓瘡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壓瘡是由于人的身體長時間受到壓力影響,出現血液循環不通暢的問題,引起人體皮下組織出現缺血問題,進而出現局部位置出現水泡或是潰瘍等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常見于昏迷患者以及臥床不起的身體虛弱患者。壓瘡一旦發生,不僅會很難治好,同時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患者家屬產生嚴重的經濟負擔。正確進行壓瘡預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整體護理工作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5]??梢哉f,對患者進行壓瘡預防可以減少常見的壓瘡出現的因素,或是消除壓瘡因素的出現,這樣可以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最大程度的護理。
循證護理在是循證醫學發展基礎上實行的一種具有新型護理性質的護理理念,它的開展主要是根據五個步驟進行的,分別是:①尋找并將臨床護理中的出現的壓瘡問題進行特定化,為后來研究工作提供前期導向。②利用現有的文獻搜集工具進行相關文章的搜集,尋求研究可實行的外部證據,再開展深層度的研究和護理工作分析。③對現有科研證據所具有的有效性進行評審,對其所具有的推廣性進行慎重評定。④將現有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進行結合,制定和患者情況相吻合的護理工作計劃。⑤在臨床中進行具體實踐,監測護理成效。針對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護理人員應該主動對護理工作進行學習,提升解決壓瘡因素的出現,提升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發現,循證護理這組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僅出現1例1度壓瘡,而實施常規護理工會工作組的腦溢血出現昏迷患者出現2例1度壓瘡,3例2度壓瘡,1例3度壓瘡。兩組患者發生壓瘡幾率具有比較,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樊建楠.循證護理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全科護理,2014,(34):3249-3250.
[2]鐘伯玲.循證護理在呼吸監護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01):94-95.
[3]阮海濤,李玲,曾.循證護理臨床實踐障礙及應對策略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1):94-97.
關鍵詞:康惠爾泡沫敷貼;手術壓瘡;預防;效果
壓瘡(又名褥瘡)在普外術后的患者中時常發生,特別是危重患者和意識不清的患者,而壓瘡進一步發展又能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嚴重影響護理效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如何通過早期護理及計劃護理有效預防褥瘡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住院部手術患者50例實施常規護理以及新型護理方法,可以看出新型護理方法可以明顯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住院部手術超過4h以上的手術患者50例,年齡25~76歲。病例入選標準:①精神正常;②選擇性手術患者;③手術時間估計超過4~6h。排除標準:①糖尿?。虎跔I養不良;③全身感染性疾病患;④局部皮膚已有破損。入選后按手術日期和單雙號分為實驗和常規護理組,實驗組24例;常規護理組26例。兩組術后均護理人員跟蹤觀察、評估3d,兩組在年齡、疾病、營養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
1.2壓瘡預防方法
1.2.1材料 實驗組采用康惠爾透明貼、拜爾坦泡沫敷料均由廠家獨立包裝,滅菌后使用。
對照組不用特殊材料,用普通的泡沫墊、硅膠墊、氣墊圈等進行預防。
1.2.2護理方法 實驗組:①術中取平臥位壓瘡的預防:采用透明貼和泡沫敷料對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部、枕部、肘部等部位進行壓瘡預防。②術中取俯臥位壓瘡的預防:采用透明貼和泡沫敷料,對額部.下頜部、髂前上棘、膝部、踝部、足背和前胸等部位進行壓瘡預防。③術中取側臥位:采用透明貼和泡沫敷料,對髖部、膝外側和面部進行壓瘡預防。
對照組:按一般常見預防措施.如泡沫墊、硅膠墊、氣墊圈等根據不同手術與實驗組相同部位進行壓瘡預防。
1.3壓瘡風險評估方法 采用 Braden風險評估法
1.4壓瘡分期評估方法 按2007年美國Npuapd壓瘡分期法對術后患者進行壓瘡分期評估。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輸入SPSS19.0中,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檢驗,P
2結果
手術時間超過4h以上兩組患者皮膚受壓情況差異有統計意義(P
本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壓瘡護理材料的應用,有效的減少了壓瘡的發生,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
3討論
手術壓瘡是指患者在手術的特殊情況下,患者不能翻身,由于手術產生的對局部皮膚的壓力,皮膚出現潮濕.硬結.水皰等。隨著老齡患者的增加,疑難手術的開展,手術壓瘡發生的概率有增高的趨勢,壓瘡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增加醫院內感染的機會。壓瘡的治療費用是預防費用的3~4倍,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不僅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增加護理工作的效率,節約治療費用,有文獻報道手術4~6 h后及術后1~3 d內最易發生壓瘡,因此有效地預防術中壓瘡發生是保護患者安全的措施。現全國各大醫院都在開展應用新型壓瘡護理方法來預防手術壓瘡的發生。
美國手術室注冊護士協會1998年調查結果顯示因手術引起的壓瘡在手術室安全隱患排第4位,時間長的大手術壓瘡發生率更高,所以護士應對術前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并進行干預。預防手術壓瘡是關鍵,實驗組患者采用新型預防壓瘡材料康惠爾泡沫貼貼于受壓部位預防壓瘡發生。泡沫敷料具有獨特雙層結構。內層為3D發泡親水性聚氨酯構成的軟泡沫墊,可分解局部壓力,三維結構可以吸收滲液維持一定的濕潤度,外層為PU半透膜和水膠體粘貼很牢固,不易脫落,可以有效的降低組織剪切力和摩擦力,能夠阻擋體液血液沖洗液等刺激性液體刺激皮膚,隔離潮濕及細菌進入,利于預防組織創傷發生。實驗組24例有2例出現了局部皮膚發紅,評為壓瘡Ⅰ期,壓瘡發生率8%,而常規護理組26例,因傳統的方法容易使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缺血缺氧,營養不良刺激使軟組織發生病變,有7例發生了Ⅰ期壓瘡,2例發生了Ⅱ期壓瘡,壓瘡發生率達34%。兩組對比皮膚受壓情況營養有統計學意義(P
4結論
新型護理方法術中使用康惠爾泡沫貼可以減少摩擦力,減少受壓部位的剪切力,吸收分泌物,分散局部壓力,保護皮膚PH值維護適宜的溫度,從而可以有效的預防手術中壓瘡的發生與發展,增加手術安全性,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玉梅,張雪.手術壓瘡的護理研究與預防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05-307.
[2]杜心平.術中急性壓瘡護理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10,18(5):305-306.
[3]徐昌霞.術中急性壓瘡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雜志,2012,29(12A):38-39.
【關鍵詞】 Waterlow評分; 急危重癥; 分級護理; 壓瘡發生率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Waterlow Sco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Grading Nursing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YANG Zhuo-q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80-08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terlow sco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grading nursing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applicability. Method: 20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from February 2012 to August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Waterlow scor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rogra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regimens for care,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ading nursing care programs. The Waterlow assessment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circumstanc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risk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with table Waterlow assessment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wo groups with non-hazardous, low-risk persons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s were basic line,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igh-risk patients, extremely dangerous incidenc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Waterlow score; Critically ill; Grading nursing;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fe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2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3
壓瘡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疾病,又稱壓力性潰瘍。該病主要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組織壞死而造成的。近年來,急危重癥中壓瘡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患者一旦發生壓瘡,不僅延長了住院時間,還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痛苦[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有研究顯示,為了減少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可以顯著地減少壓瘡發生率[2]。常規護理方案在降低急危重癥患者壓瘡發生率,效果欠佳,不能滿足臨床上的需求。有研究表明,Waterlow評分對急危重癥患者采用分級護理在降低壓瘡發生率中的作用效果顯著,效果良好[3]。本院就Waterlow評分對急危重癥患者采用分級護理在降低壓瘡發生率中的作用效果觀察進行了本次試驗,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4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200例急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整個試驗均在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簽署下完成。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肝、腦、腎功能不全等系統性疾病。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兩組,研究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3~76歲,臥床時間為5~20 d,體質量指數為18~28 kg/m2;對照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44~78歲,臥床時間為4~22 d,體質量指數為19~27 kg/m2。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臥床時間、體質指數、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2 h內,均采用Waterlow評分進行危險分層評估[4],危險者3 d內均重新進行評估,無危險者則不需要重新評估。根據評估情況進行相應地護理干預。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案進行治療急危重癥患者的壓瘡,具體措施為:(1)護理小組成員的建立:由護士長及責任醫師、護理人員共同組成。并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統一培訓。(2)采用 Braden量表對壓瘡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做詳細的評估,并將統計結果記錄[5]。(3)對高?;颊叩陌l生壓瘡的具體情況做詳細的統計,并于當日24 h內進行上報。(4)每月依據護理質量系統相關內容對其進行質控檢查一次,并對檢查結果作分析、整理,并給出合理化控制措施。同時對患者加強營養,加強翻身次數,減少組織壓力。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采用分級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分級護理措施。具體方案措施為:先分析發生壓瘡患者的危險因素,確立危險因素后進行相應地護理干預。(1)低危險者:首先應減少患者局部位置受壓,其措施為:對于活動能力受限的患者而言,護理師應定時變動患者的姿勢,一般2 h/次;同時建立翻身卡,并記錄患者的臥位及翻身時間;此外,受壓位置處于解除壓力30 min后壓紅不消退者,應該縮短其翻身時間,避免長時間不翻身。其次應該使用有效的防護用具,具體措施為:對于躁動者局部皮膚受傷者而言,可予患者局部感染皮膚處加透明貼膜進行保護;同時還可以采取局部減壓措施或使用氣墊床加以保護;此外,對于骨突處皮膚受傷患者而言,可以給予減壓貼保護或者透明貼保護。再則給予皮膚保護,具體措施為:對于大小便失禁者而言,及時進行局部清理,保持干燥清潔;同時使用溫水擦拭皮膚,以保持皮膚清潔無臟污,對于腋窩及皮膚褶皺處,應給予一定量的爽身粉,以便保持清潔干燥;同時于肛周處涂保護膜,以避免大便時受到刺激。還有對于感覺意識有障礙的患者而言,慎用冰袋或熱水袋,以防止凍傷或者燒傷。最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營養,多攝取高蛋白、高礦物質、高纖維素及高熱量的食物,若必要情況,應少食多餐。(2)高危險者:在低危險者的基礎護理之上,給予潰瘍粉及無痛保護膜,同時加強場內營養價值。(3)極高危險者:在在低危險者的基礎護理之上,給予潰瘍粉及無痛保護膜,同時0.5 h翻身一次,同時加強腸外營養及腸內營養,此外給予透明貼膜,用以保護足跟部及肘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Waterlow評估表危險分層情況及不同危險程度壓瘡發生率。同時為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
1.4 評價標準 (1)Waterlow評分進行危險分層評估:無危險主要是指積分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比較采用 字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危險分層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Waterlow評估表危險分層情況基本相符,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0.7081,P=0.4789),見表2。
2.2 兩組患者不同危險程度壓瘡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中無危險者、低危險者的壓瘡發生率均基本相符,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的高危險者、極高危險者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3.7763,P=0.0002),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組別 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
研究組(n=100) 63(63.0) 21(21.0) 6(6.0) 94(94.0)
對照組(n=100) 47(47.0) 24(24.0) 29(29.0) 71(71.0)
3 討論
壓瘡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尤其是在急危重癥患者中尤為明顯,該病主要是由于局部組織遭受到持續性垂直壓力而造成的[7]。臨床上常表現在肌肉層較薄、無肌肉層包裹及缺乏組織保護處。臨床上??梢苑譃樗钠?,第一期壓瘡常表現為淤血紅潤,顏色與周圍其他組織有顯著差異;第二期壓瘡常表現為炎性浸潤,真皮部分組織缺失,具有粉紅色的傷口創面,即表現為開放性潰瘍[8-11]。第三期壓瘡常表現為淺度潰瘍,表皮破損,有潰瘍形成,即全層皮膚組織缺失嚴重,皮下脂肪全部暴露。第四期壓瘡常表現為壞死潰瘍,即全層組織缺損,創傷口有腐肉。近年來,該病發生率及死亡率均較高,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同時還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負擔[12]。有研究指出,合適的護理方案可以降低急危重癥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是臨床上治療壓瘡的關鍵性問題。臨床上常采用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壓瘡患者,效果欠佳,壓瘡發生率較高[13]。本次實驗數據顯示,常規護理方案治療后高危險患者及極高危險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分別高達7.0%、9.0%。說明常規護理方案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大量研究表明,分級護理可以顯著地降低急危重癥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效果良好[14]。由于分級護理方案主要是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護理,對于嚴重病情的患者則給予較為多的護理措施,不僅給予營養支持,還給予全方位的保護措施,此外還縮短臥床的時間,增加翻身的頻率,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減少壓瘡發生率[15-17]。本次實驗數據顯示,分級護理方案治療后高危險及極高危險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分別僅為2.0%、2.0%,顯著低于常規護理方案11.0%、13.0%。說明分級護理方案可以顯著地降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同時壓瘡的發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護理人員對壓瘡的認識度不夠高、護理人員的監督力度不夠高、上報制度職責落實不到位等,分級護理方案中的護理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具有較強的護理知識,對壓瘡理解比較到位[18]。從而可以顯著地減少壓瘡發生率。此外,分級護理方案治療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達94.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方案71.0%,說明分級護理方案可以顯著地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采用分級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急危重癥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預后效果良好,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值得基層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鄧霞,曾穎,汪敏,等.壓瘡安全管理在101例老年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3,42(1):109-110.
[2]陸蓮英.急危重癥腎功能衰竭血液凈化透析患者頸內靜脈置管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6):55-56.
[3]嚴業維.交替臥海綿床墊及水墊預防下肢手術患者壓瘡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2,33(19):3024-3026.
[4] Oomens C W J,Zenhorst W,Broek M, et al.A numerical study to analyse the risk for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on a spine board[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7):736-742.
[5]曾文君.早期預警干預對神經外科患者壓瘡發生情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6):101-104.
[6]王艷,陳慧敏,袁芳,等.營養相關指標對老年患者壓瘡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7):1-4.
[7] Ausili E,Paolucci V,Triarico S, et al.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spina bifida patients with calcium alginate and foam dressings[J].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3,17(12):1642-1647.
[8]黃維健,曲華,于娟,等.品管圈對降低手術壓瘡發生率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7):748-752.
[9]蔣琪霞,管曉萍,蘇純音,等.綜合性醫院壓瘡現患率多中心聯合調研[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26-30.
[10]趙琦,蔣紅,孫曉春,等.基于JCI標準的醫院壓瘡現患率和院內壓瘡發生率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4,29(7):47-49.
[11] He J,Xu H,Wang T, et al.Treatment of complex ischial pressure sores with free partial lateral latissimus dorsi musculocutaneous flaps in paraplegic patients[J].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JPRAS,2012,65(5):634-639.
[12]沈永和,沈月鳳,錢美蓮,等.院外壓瘡監控系統對降低居家患者壓瘡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4):382-384.
[13]莫麗蘭,劉杏仙,鐘英豪,等.追蹤方法學在呼吸內科危重疾病患者護理全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4):73-76.
[14]胡雪.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壓瘡發生率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339-341.
[15] Chen Y C,Huang E Y,Lin P Y,et parison of gluteal perforator flaps and gluteal fasciocutaneous rotation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acral pressure sores[J].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JPRAS,2014,67(3):377-382.
[16]孫全林,孫冬梅,曾遠揚,等.162例急危重癥患者實施床旁CRRT技術的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56-57.
[17]李秀瓏,劉亞平,楊嬡蘋,等.實施壓瘡三級監控管理流程降低壓瘡發生率[J].河北醫藥,2011,33(19):3029-3030.
[關鍵詞]循證護理;神經內科;壓瘡;滿意率
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要求醫護人員在實踐中不能單憑自身臨床經驗或者不完善的理論處理問題,而應該以現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學為證據,制定更加合適的衛生保健計劃。壓瘡又被稱為褥瘡、壓力性潰瘍,是指因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出現持續缺氧、缺血、營養不良狀態所致的組織潰爛壞死。壓瘡不僅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極人,同時還浪費了不必要的醫療資源。因此,一直以來其防治工作是臨床護理中的重點及難點,而壓瘡的發生率也成為了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有效降低壓瘡對患者的危害,我院神經內科自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對45例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較佳,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90例。將90例患者按照0~90進行編號,并根據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45例、對照組45例。研究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0~82歲,平均年齡(61.4±4.3)歲。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60.5±3.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情況對比中,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皮膚護理與飲食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提出問題
目前認為,壓力、剪切力、身體與接觸表而的摩擦力及局部潮濕是引起壓瘡的四大因素。神經內科患者對壓力的承受力降低,其反應力、活動能力下降,感覺、營養、組織新陳代謝差,有些并發尿失禁和糖尿病,這些因素都是壓瘡的危險因素,因此對如何保持皮膚完整性需要循證醫學的驗證。
1.2.2查詢證據
根據上述所提出的護理問題,確定文獻查找關鍵詞為壓瘡預防、循證護理、老年患者進行查詢,結合我國循證醫學中心網址等其他相關的專業網站數據庫進行相關資料查詢,全面地收集相關護理依據通過對文獻中的護理方法進行總結分析,總結出適用于我科應用的護理方法,通過組織科室護士學習保證每人都能掌握然后再結合我科的實際情況和患者病情找出有效、科學的護理方法并實施。
1.2.3循證護理
(1)護理方案制定:根據患者的精神狀況、活動情況、循環、體溫、是否使用類固醇或鎮靜劑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
(2)護理:通過有規律的改變患者,進行局部減壓,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2小時左右翻身一次,在翻身過程中盡量保持水平,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導致的皮膚受損。
(3)營養護理:患者的營養狀況與壓瘡發生密切相關,合理的膳食對壓瘡的預防有重要作用。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高營養、高蛋自和高維生素食物。對不能進食的患者可通過靜脈補充營養。
(4)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壓瘡的危害,以及預防壓瘡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屬以及相關照顧著的積極配合,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以及照顧者了解及掌握預防壓瘡的有效方法,如正確擺放、有效翻身等。
1.3觀察方法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院期間的壓瘡發生率。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該表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與統計,計數資料以率(%)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在院期間的壓瘡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壓瘡發生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6.67%,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44%,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討論壓瘡是神經內科患者的常見問題,但由于引起壓瘡的因素各不相同,臨床尚未有統一的護理措施。我科醫護人員先通過循證,全面檢索關于神經內科壓瘡預防和循證護理方而的文獻,了解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高危人群并對皮膚危險性進行評估,根據國內外壓瘡預防措施等方而的最新進展,然后對文獻進行綜合評價,將循證證據與臨床預防壓瘡的護理經驗及患者的意愿相結合,制定出最佳護理方案并評價實施效果。實踐證明,循證護理有效預防了壓瘡的發生,更好的滿足了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了醫護人員素質。
循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以事實為準則的現代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模式主要由針對患者提出問題,尋找循證支持、循證護理步驟的實施這三大模塊組成,同時再根據我院我科的實際情況、患者的病情由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來實施。我院神經內科對45例患者應用循證護理預防壓瘡,臨床效果較佳。結果顯示,研究組壓瘡發生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6.67%((P<0.05)。可見,實施循證護理可以有效降低神經內科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另外,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44(P<0.05)。結果說明,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循證護理是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難免壓瘡;評估;護理措施
壓瘡也叫褥瘡[1],常見于長期臥床的患者?;颊哂捎诨顒硬槐?,長期臥床導致周圍血管循環受阻不暢,組織進而在缺血缺氧的狀態下所致局部組織壞死、潰爛。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如果護理不當極易發生壓瘡[2],一旦發生壓瘡會對患者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對患者生活、精神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壓瘡護理措施,對于此類患者如何預防壓瘡的發生一直以來都是護理工作中的難點,壓瘡的發生跟一些列因素有關,不僅僅是醫院護理工作的細致還與患者自身情況密切相關。為了研究難免壓瘡病人的最佳護理措施,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難免壓瘡病人41例進行最佳護理措施的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難免壓瘡病人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最小年齡為46歲,最大年齡為97歲,平均年齡(65.6±4.2)歲,年齡≦50歲3例,51-80歲35例,≧80歲3例,最短住院時間為8天,最長住院時間100天,平均住院時間(58±10)天。對所有41例患者進行疾病統計,其中腦出血者12例,路腦損傷者6例,晚期腫瘤者3例,糖尿病者9例,骨盆骨折者8例,心力衰竭者3例。
1.2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患者或患者家屬知情情況下參加本次研究。首先,對未發生壓瘡的高?;颊哌M行評估[3],評估時由護士按照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危險因素評估、給分,評估內容包括患者身體狀況、靈活性、活動能力、大小便失禁情況[4],評分時總分為2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綜合身體情況越好,危險因素越少越不容易發生壓瘡,反之,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身體狀況越差,危險因素越多越容易發生壓瘡[5]。根據不同的評估結果對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工作,經過階段性的護理后繼續評估,改進護理措施后評估護理效果。護理措施包括:①進行準確的危險因素評估,護士每天對患者護理時記錄患者皮膚狀況以及對患者做過的護理措施,交班時由護士將患者皮膚動態狀況等情況告知下一班護士,每天對患者進行一次評估、給分,對于得分低于8分的患者進入壓瘡預報報警程序給予重點護理,得分大于14分的患者停止報警程序;②對于極易發生壓瘡的患者要規律的變換患者,改變時以幫組患者翻身、活動四肢、肌肉按摩為主,翻身時采用30°翻身[6],每小時一次,對于骨骼突起等易發生壓瘡的位置放置氣墊,對患者按摩時以大魚際進行擦法以及捏法進行捏背,用乳液清潔患者皮膚保持皮膚干燥潔凈,注意護士動作要柔和,避免拖、拉等,保持室內空氣通暢、注意保暖;③對患者家屬宣傳壓瘡預防知識,取得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可有效的預防壓瘡;④指導患者飲食工作,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⑤做好室內清潔工作,比如每天換一次床單被套,做好大小便護理工作;⑥指導患者早期活動,在患者可以進行活動時必須盡快幫組患者有效的運動。
1.3護理療效評價
統計發生壓瘡的患者例數,計算壓瘡發生率;此外,對患者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對護理工作做出評價。
2 結果
所有41例患者中,發生壓瘡例數為1例, 壓瘡發生比率為2.44%;此外,對患者家屬滿意度調查顯示,96%的家屬表示很滿意,4%的家屬較滿意,沒有不滿意的情況發生。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如何預防壓瘡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7]。壓瘡的發生跟一些列因素有關,不僅僅是醫院護理工作的細致還與患者自身情況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做護理工作時不僅要加強護士的管理、應用先進的護理程序、實施難免壓瘡報警程序等工作,還要調動患者及患者家屬配合工作的積極性,只有護士、患者及患者家屬一起配合才能有效的防止壓瘡的發生[8]。
為了研究難免壓瘡病人的最佳護理措施,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難免壓瘡病人41例進行最佳護理措施的探討。結果顯示,所有41例患者中,發生壓瘡例數為1例, 壓瘡發生比率為2.44%;此外,對患者家屬滿意度調查顯示,96%的家屬表示很滿意,4%的家屬較滿意,沒有不滿意的情況發生。綜上所述,對難免壓瘡的患者做好危險因素評估工作,通過持續評估、改進措施的護理方法可有極大程度的降低壓瘡發生率,并取得患者家屬較高的滿意率,此護理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玉琴,梁笑華,曾巧環.65例難免壓瘡病人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09,10(165):124-125.
[2]劉志梅,劉先娥,于珊珊,楊倩. 改進壓瘡管理流程在壓瘡預防監控過程中的作用[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6):597-598.
[3]詹艷華,羅穎萍,尹瑞華. 高危壓瘡病人實施三級監控流程管理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223):2039-2040.
[4]曹雪晴,趙揚秋. 臨床護理路徑在難免壓瘡防治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1,9(20):63-64.
[5]張艷芳,蘇振麗,孫超.TURP術難免壓瘡的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9,28(13):123-124.
[6]許雪華.實施“三早”管理方法在壓瘡防治中的作用[J].護理學報,2006,13(7):51-52.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320-01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壓瘡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又被成為壓力性潰瘍,壓瘡形成之后難以愈合,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截肢,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護理是糖尿病壓瘡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68例,用以分析系統化全面護理對于糖尿病并發壓瘡防治的臨床價值。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取的臨床研究資料為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為(69.36±6.51)歲(62-83歲),入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同時符合壓瘡的診斷標準[1]。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全面護理組(34例)和常規護理組(34例),經過相關統計學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面護理組:(1)心理護理:首先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促使家屬理解患者并且配合正常護理工作,之后與患者積極交流病情,促進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2)飲食相關護理:積極控制患者的飲食,并且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如身高、體重及年齡等參數制定食物攝取量;(3)血糖控制:積極配合胰島素使用,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及尿糖,觀察胰島素的作用效果;(4)清瘡護理:糖尿病合并壓瘡患者創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組織,定時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并且送標本檢驗:(5)創口護理:選用5%PVP碘溶液涂擦創口,幫助組織修復;(6)健康教育措施:定期組織護理培訓班,舉辦患者經驗交流會等。
常規護理組:參照黃娟等[2]的常規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壓瘡愈合所需天數和壓瘡愈合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在治療后的1周內,壓瘡局部組織基本修復完畢;有效:糖尿病壓瘡在治療后的2天內滲出減少,并且在1周內面積縮??;無效:創面無變化;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3.0,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 X±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 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全面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血糖控制及壓瘡愈合天數比較
本組研究顯示,全面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以及壓瘡愈合所需天數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異常升高,糖、脂代謝紊亂,因此導致患者末梢循環出現紊亂,局部器官和組織供血不足[4];并且氧化應激水平升高,可造成蛋白質及脂質促糖基化反應加速,引起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異常累積,該類物質可損傷細胞內蛋白質的正常功能,最終造成組織缺氧以及血液黏度上升和血管收縮等,引起糖尿病壓瘡[5]。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重癥監護室壓瘡管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重癥監護室80 例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壓瘡護理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痊愈22 例(55.0%),顯效16(40.0%),無效2 例(5.0%),總有效率為95.0%,較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72.5% 有顯著性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監護室壓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壓瘡的發展,促進壓瘡部位的愈合和恢復,縮短治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重癥監護室;壓瘡;價值分析
壓瘡又稱“褥瘡”,是指皮膚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造成局部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營養不良導致皮膚及軟組織壞死、潰爛,嚴重的還有可能因繼發感染造成患者發生敗血癥而危及生命[1]。重癥監護室患者由于病情嚴重、長期臥床、營養失衡、活動受限、代謝障礙等易導致壓瘡的發生,是重癥監護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2]。本研究以2012 年1月~2014 年6 月我院重癥監護室80 例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重癥監護室壓瘡管理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重癥監護室80 例壓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 例。實驗組:男性16 例,女性24例,年齡48~76 歲,平均年齡58.6 歲;Ⅰ期壓瘡29 例,Ⅱ期壓瘡8 例,Ⅲ期壓瘡3例。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齡46~75 歲,平均年齡58.4 歲;Ⅰ期壓瘡28 例,Ⅱ期壓瘡8 例,Ⅲ期壓瘡4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壓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內容包括:
(1)基礎護理:保持患者局部受壓皮膚清潔、干燥,對于局部皮膚潮紅、潮濕的患者可適當涂抹滑石粉,保持皮膚舒展,減少摩擦和剪切力;定期更換床單、被褥,經常清掃床鋪,避免或減少局部皮膚破損;給予患者腸內或腸外營養護理,保證患者蛋白質、脂質、糖類、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糾正營養不良。
(2)對患者進行局部皮膚減壓護理,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并糾正對皮膚刺激的不利因素,改善患者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稍诨颊邏函彶课粔|氣墊,減輕機體壓力,患者采用側臥位,保持與床呈30°,分散骨突起部位的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并定時幫助患者翻身,2h/ 次,并每天按摩患者受力組織,預防壓瘡[3]。
(3)加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工作,向患者家屬介紹壓瘡預防和護理的注意事項和方法,指導其正確操作,囑咐家屬不要因為麻煩而長時間對患者使用成人紙尿褲、保鮮袋等造成患者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潮濕,引發紅腫、紅斑、浸漬、糜爛等,預防和避免壓瘡的發生[4]。
1.3 療效判斷標準
患者壓瘡創面結痂并脫落,局部組織完全修復為痊愈;患者壓瘡創面面積明顯縮小、變淺,滲出液減少或無滲出為顯效;患者壓瘡創面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為無效??傆行?(痊愈+ 顯效)/ 例數×100%。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痊愈22 例(55.0%),顯效16(40.0%),無效2 例(5.0%),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痊愈17 例(42.5%), 顯效12(30.0%), 無效11例(27.5%),總有效率為72.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療效較對照組有顯著性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中, 實驗組患者痊愈22 例(55.0%),顯效16(40.0%),無效2 例(5.0%),總有效率為95.0%,較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72.5% 有顯著性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監護室壓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壓瘡的發展,促進壓瘡部位的愈合和恢復,縮短治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春華. 淺談對重癥監護患者壓瘡預防護理的體會[J]. 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262.
[2] 陳靜, 馬靜, 趙欣, 楊惠清. 神經外科患者壓瘡預防的護理體會[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3):289-291.
論文摘要: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潰爛和組織壞死,又稱壓力性潰瘍[1]。壓瘡多發于長期臥床、脊髓損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為腦血管疾病)、體質虛弱、各種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癥、大小便失禁、骨折、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吸煙等更易發生。它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惡化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死亡?,F對壓瘡防治與護理新方法作一綜述。
1正確評估
長期以來,國內將壓瘡預防的重點放在加強護理管理上,要求重視基礎護理,實行床邊掛翻身卡[2]。使患者的臥位及翻身時間標準化,以便檢查;實行壓瘡報告制度,便于護理部質控小組管理,一旦發生壓瘡,當事人將受到相應的處罰。全院通報,以此促使每位護士高度重視壓瘡問題[3]。
國外則認為對危險因素進行積極的評估是預防壓瘡的關鍵[4],目前常用的評估方法有Norton評分法,當患者積分≤14分時,提示易患壓瘡;Braden評分法,分值越少,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高;神經內科7種評分法,當分值≤19分時易患壓瘡。運用有效的評分法可以幫助護士找出那些處于發生壓瘡的高度危險中,需要及時處理并采取措施的患者,經驗證明,堅持分級評分對預測壓瘡危險的病例和老年人發生壓瘡,以及發展、惡化都有積極意義[5]。據統計,使用Braden評分法對高?;颊卟扇〈胧┖?,壓瘡的發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國可節約治療費用4億元[4]。
2保持和提高組織對壓力的耐受能力,防止組織受損
定期清洗患者皮膚或按患者皮膚情況進行清潔時,水勿過熱,勿過度摩擦皮膚,使用溫和的清潔劑;避免環境因素導致皮膚干燥,如低溫(
避免按摩受壓部位,人們過去一直認為,按摩能刺激血液循環,使人感到舒適。但臨床研究發現,表面按摩后,骨突處組織血流量下降,按摩無助于防治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的護理反應,解降壓力后,一般30~40 min褪色,不會形成壓瘡。如果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損傷。此時按摩必將加重損傷,甚至皮膚破潰。組織活檢顯示該處組織水腫、分離[6]。
大量研究表明,營養不良是壓瘡形成及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對于壓瘡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纖維素等易消化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對組織的修復有益。
3保護患者免遭外界的機械性損傷(壓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患者經評估有發生壓瘡的可能時,在其整個治療過程中,應至少每2小時更換一次,必要時30~60 min翻身一次,陳茜等[7]認為90°翻身使外踝、粗隆都產生很大壓力,提出應仰臥翻身左或右斜30°。避免患者側臥時重量壓在骨轉子上。患者臥位時,須將枕頭或泡沫放在骨突處。如膝蓋內踝分開,避免它們直接接觸;使用器具完全緩解腳跟壓力。通常的做法是將腳跟抬離床面,切勿使用墊圈。
Maklebust(1991)和美國衛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CPR,1994)提出氣墊圈使局部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靜脈流血與水腫,應以翻身正確的及使用氣墊床、水墊來減輕組織的負荷。
如果患者條件允許且無禁忌證,應盡量使床頭抬高的角度減小。并盡量縮短床頭抬高的時間。癱瘓和體質弱者盡可能避免床頭抬高30°;半臥位或坐位時間每次縮短至30 min內;皮膚因摩擦力造成的損傷可通過使用保護薄膜(透明敷料如3M Tegaderm)、保護敷料來減少。據統計,使用防水透氣膜時壓瘡的發生率為3.4%,不使用防透氣薄膜時壓瘡發生率為11.4%。
4全面的處理與保護
避免使用烤燈,Maklenbust(1991)提出使用烤燈不僅會造成傷口干燥,更會導致組織細胞代謝及需氧量增加,進而造成細胞缺血甚至壞死。Winter(1962)提出使用封閉性敷料,保持傷口濕潤,保護傷口免于細菌的穿透[8];鄭清月等[9]提出保持創面濕潤有利于肉芽組織生長旺盛,選用濕鹽水紗布、水凝液、薄酸鹽料、銀離子敷料等,提高了創面的愈合率;AHCPR(1994)提出生理鹽水清潔壓瘡傷口取代使用消毒劑。據Steas[10]報道,現在護理工作中仍沿用的消毒劑如游離碘溶液、酒精、過氧化氫等,只適用于壓瘡周圍健康未破損皮膚,對傷口本身的腐蝕性太大。過氧化氫和皮維碘對成纖維細胞還具有毒性。
5治療
國外學者[11]提出高壓氧治療壓瘡最好,可使壞死的脂肪和蛋白質組織液化,使有生機的組織發紅,有助于壓瘡愈合。根據壓瘡傷口的不同分期選擇合適的新型敷料,如水膠體敷料、泡沫類塑料、薄酸鹽敷料等。黃英英等[12]報道“傷口一抹得”治療壓瘡取得滿意效果。梁志唯等[13]應用安普貼薄膜治療Ⅰ期壓瘡有效率90%,Ⅱ期壓瘡81.5%。另外還有龍血竭治療壓瘡的報道[14]等。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盡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適,避免痛苦,同時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愿望,以最少的資源發揮最佳效果,讓患者受益最大。 轉貼于
6通過開展教育,減少壓瘡發生
給患者及家屬做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患者及家屬減少剪切力和受壓的種種危險因素。演示減少皮膚破損的不同,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壓力緩沖墊,對預防和減少壓瘡的發生非常關鍵。要求護理人員提高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人員及壓瘡危險因素的正確評估,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對新設備新方法要學會正確使用。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
[2]陸微,溫嬪,謝暉,等.臨床壓瘡護理預防及基礎循證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4):247.
[3]劉秀瑩,劉秀榮,張秀英,等.經科病房消滅褥瘡的幾點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3):180.
[4]張世民.壓瘡研究新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5):193.
[5]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J].護理進修雜志,2002,17(1):20.
[6]王保良.有關褥瘡的錯誤認識及其正確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86,15(1):26.
[7]陳茜,成翼娟,王晉,等.循證護理在褥瘡護理中的臨床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1):845.
[8]黃濟寧.褥瘡護理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86,5(2):69.
[9]鄭清月,秦惠基.美國褥瘡護理現狀[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5:204.
[10]Steas WE. Treatment of the Decubital ulcer [J]. West J Med,1991,154(5):539.
[11]Winter GD. 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opitheliz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 [J]. Nature,1962,193(12):293.
[12]黃英英,陳藝香.“傷口一抹得”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8):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