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6: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離婚的法律責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美國法規制及其評析
美國法上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外延寬泛,涵蓋了侵害人格權與財產權的一般情形,但學者側重于對其中的典型行為予以研究,這主要包括夫妻之間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婚內(marital rape)、錯誤陳述親子關系(tortious misrepresentation of paternity)、配偶間傳播性傳播疾病(tortious transmission of disease)等行為。
(一)夫妻之間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制
1. 一般私法規制
從立法層次而言,美國聯邦法與州法協同構建了家庭暴力法律體系;從訴因而論,受害人可根據一般侵權行為的訴因尋求救濟:第一,聯邦立法開創性地為家庭暴力提供民事救濟。1994 年,美國國會頒布《反針對婦女暴力的法案》(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規定受害人有權就其全部損害獲得賠償,包括補償性與懲罰性賠償金。可賠償范圍包括與身體、精神或心理照顧有關的醫療服務費用;身體治療和職業療法或康復的費用;必要的運輸費用、暫時居住的費用及照看子女的費用;收入損失;律師費,因申請民事保護令而產生的費用;因侵害造成的其他合理損失。[1]該立法曾面臨合憲性爭議,聯邦最高法院在 United States v. Morrison案中認為國會不應對單純的私人行為予以規制,[2]但隨著合作型聯邦主義對聯邦與州之間利益協同的強調,各州可在根據聯邦標準進行管理與由聯邦法對州法的內容予以預先規定之間進行選擇,[3]使得聯邦法得以進駐傳統上由州法管轄的領域,該法案也逐漸得到了各州廣泛認同。第二,家庭暴力可適用一般侵權行為的訴因。盡管有學者與法院主張設立特殊侵權行為(specific tort of spousal abuse)或特殊訴因,但由于家庭暴力與其他侵權行為并無本質不同,當事人可利用侵權法中的一般訴因尋求救濟,這主要包括過失(negligence)、過失導致精神痛苦(negligent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疏忽責任(negligence per se)、誹謗(defamation)、欺騙與欺詐性錯誤陳述(deceit and 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非法拘禁(false imprisonment)、故意導致精神痛苦(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錯誤致死(wrongful death)、毆打和侵犯人身(assault and battery)等。
2. 特殊私法規制——民事保護令
民事保護令的期限因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單方申請的緊急保護令(ex parte emergency order)多是在緊急情況下申請的,大多數州設定的最長有效期為 30 天以內;永久性民事保護令(permanent order)的有效期則較長,不少州采取了 1 年的最長有效期,也有州將其設定為 2至 5 年。無論是哪種保護令,法院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申請相對人實施家庭暴力;授權申請人獨占、使用雙方共同使用的住所;允許申請人取得對雙方未成年子女臨時性的監護權或探視權等。違反民事保護令將遭致刑事責任:各州多采取監禁、罰金等形式,并區分了家庭內外行為的責任。除弗吉尼亞等州外,大多數州將違反保護令的行為認定為輕罪,并設定了最高 1 年的監禁,多數州同時規定了最高 1000 至 5000 美金不等的罰金。
(二)婚內的法律規制
婚內歷經由豁免到歸責的變遷。截至 2003 年,已有 25 個州和地區廢除婚內豁免,26 個州保留了一定形式的婚內豁免。在后者中,有 20 個州承認一方在對方無意識和不能作出同意表示時實施性行為的可以豁免,有 15 個州規定在符合特定條件時允許排除豁免原則。[4]總之,各州對其可歸責性的認識尚存差異:第一,很多州對使用暴力的婚內予以規制。例如,加利福利亞州規定配偶一方違背另一方的意志,采取暴力、威脅或恐嚇立即實施非法的身體傷害……而為的性行為構成;[5]內華達州也認為配偶一方采取暴力或威脅采取暴力的方式實施的犯構成婚內。[6]第二,一些州對特定期間內的予以規制,這主要包括離婚期間、別居期間、申請或獲得民事保護令的期間等。例如,阿拉斯加、堪薩斯等 13 個州規定夫妻在處于別居或離婚時實施害的,應承擔法律責任;堪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分別規定一方申請與獲得民事保護令時不再適用豁免。[7]第三,一些州對符合特殊條件者追究法律責任,即主要通過及時控訴來限定婚內的適用,而婚外則無此要求。例如,北卡萊羅納州和南卡萊羅納州要求當事人在 30 日之內將婚內的事實報告給執法部門。[8]第四,一些州在法律責任上區分了婚內與婚外,亞利桑那州、南卡萊羅納州、田納西州對前者的懲罰要明顯輕于后者,[9]一些州將前者與后者分別定為輕罪和重罪。[10]
(三)一方錯誤陳述親子關系行為的法律規制
錯誤陳述親子關系意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妻子明示或默示其生育的孩子是其丈夫的子女,但丈夫并非該子女親生父親的情形。美國法院曾普遍拒絕受理該訴,明確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子女系婚生子女,丈夫須承擔撫養義務,但目前一些法院正在檢討這一規定并以公平為由逐漸承認并受理該訴。
1. 美國多數法院拒絕予以救濟
多數美國法院基于公共政策的考慮,拒絕受理丈夫以欺詐、故意導致精神痛苦等訴因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理由是:第一,社會學意義上的父子關系比生物學意義上的父子關系更重要,更有利于實現未成年子女利益的最大化。第二,錯誤陳述親子關系之訴構成法律規避。該訴是以妻子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第三人實施通奸或其他性行為為前提,與普通法上已廢除的心靈慰藉之訴非常類似,[11]實乃規避法律。第三,錯誤陳述親子關系所造成的損害未達到侵權法所要求的嚴重程度。大多數錯誤陳述親子關系之訴以故意導致精神痛苦為訴因,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二次)》第 46 條第 1 款規定:一個人故意或魯莽地實施了極端且殘暴的行為,造成另一個人嚴重精神痛苦時,前者應對此承擔責任。“極端且殘暴的行為”是指行為性質殘暴、程度極端、超出了社會禮儀的底線、被視為是令人震驚的、完全無法為文明社會所容忍。[12]很多法院認為錯誤陳述親子關系并未達到這一程度。第四,并非所有的過錯與損害均引致法律責任。有法院認為司法無法對所有過錯行為提供救濟。與法律的無動于衷相比,法律救濟將會造成更大的社會損害。[13]
2. 美國一些法院以公平為由提供救濟
一些法院逐漸承認該訴,認為其不違反公共政策。理由是:第一,否定該訴將使過錯方免予承擔法律責任,有失公平。有法院指出:公共政策不應保護錯誤陳述親子關系者,不允許被告利用她的女兒來逃避其欺詐責任。[14]第二,該訴并未規避法律。有法院認為公共政策并非否定以故意導致精神痛苦之訴來解決婚內侵權,如果立法者有意廢除婚內的其他侵權行為,勢必會明確表態,立法者未明示廢除時,訴求應得到支持。[15]第三,在離婚訴訟之外單獨提起錯誤陳述親子關系之訴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近年來,很多法院都認為夫妻間的故意侵權之訴應獨立于其離婚之訴”,“離婚之訴的目的在于解除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而侵權之訴旨在為民事過錯所造成的損害提供賠償。”[16]
(四)配偶間傳播性傳播疾病行為的法律規制
各州法院普遍允許對受害人提供侵權法救濟,其特點是:第一,補償性和懲罰性損害賠償金并存。早在 Crowell v. Crowell 案中,丈夫隱瞞事實將性病傳染給妻子,法院判決被告承擔 1萬美元的損害賠償金,即包括懲罰性損害賠償金。[17]近年來懲罰性賠償金數額大幅上升,如Maharam v. Maharam 案中,丈夫將生殖器皰疹傳染給妻子,法院最終認為丈夫因過失傳播性疾病而應承擔賠償責任,其中包括 25 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18]第二,注意義務與損害的可預見性原則成為歸責的重要標準。有法院指出:“我們認為一個人在與他人保持性關系之前,應負法律上的合理注意義務,告知對方其患性病的事實。”[19]一方面,注意義務基于婚姻的忠實義務與信任義務而產生。有法院認為“存在著婚內性忠實的義務。違反此種義務造成配偶人身傷害是可訴的”。[20]“有親密關系的人之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賴,至少應向對方表明他或她不會得性病或其他危險的傳染病。”[21]有法院直言“丈夫負有法律義務,應向其……妻子透露他的情況。違反了這一義務構成過失”。[22]另一方面,損害的可預見性成為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有學者指出:損害的可預見性是確定義務的關鍵性因素,其已經得到了美國法院的大力支持。[23]法院注重采取客觀標準來解釋可預見性原則,考慮諸如原告損害程度、被告行為與損害發生的關聯性、被告行為應受道德譴責的程度、阻止損害發生的政策、被告承擔義務的范圍及其社會影響、分散風險的保險措施的可行性與費用等因素。[24]第三,法律規制體現了對公共利益的優先保護。正如有法院所言:性病的傳播是對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控制性病傳播具有首要的重要意義。與州阻止性病傳播的巨大利益相比,要求被告公開其性生活細節的負擔并不算重。可見,讓被告承擔法律責任并不侵害其憲法上的隱私權,隱私權不應成為被告免于承擔故意或過失傳播性病法律責任的借口。[25]
(五)對上述內容的評析
美國法上多樣化的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背后勢必存在著相同或相似的規律,彰顯著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亦為中國婚內侵權法律制度的構建提供了直接的對比與參考。第一,美國法對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經歷了從豁免到歸責的嬗變。美國于19 世紀60 年代首度承認夫妻婚內侵權豁免原則(interspousal tort immunity),其在隨后 50 年里成為全美普適的原則。該原則在 1910 年 Thompson v. Thompson 案后逐漸式微,到 20 世紀 70 年代,其已淪為少數州所采的規則。[26]截至 2008 年,路易斯安那成為全美惟一保留該原則的州,但該州對其設定了例外。[27]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二次)》第 895F 條第 1 款規定:丈夫或妻子不能僅僅因為婚姻關系而免除其對另一方的侵權責任。夫妻之間婚內侵權由豁免到歸責的變遷,伴隨著由夫尊妻卑到夫妻平等、由夫妻人格不獨立到夫妻人格獨立、道德在婚姻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到道德與法律并重等運動,最終奠定了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在當代美國法中的格局。第二,美國法規制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旨在對夫妻平等保護。對夫妻的平等保護既與法律的形式正義理念相符,也與夫妻平等的法律地位相稱。盡管婚姻的隱私性與封閉性決定了其較之其他的社會組織存在著更頻繁的利益沖突,但當配偶一方造成的損害超過了另一方的容忍程度、道德允許的邊界時,應允許法律介入。對有過錯的一方追究侵權責任,既能夠填補損害,又能夠實現對另一方的公平保護。第三,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為侵權行為之一種,又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家庭暴力、配偶間傳播性傳播疾病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起侵權之訴,錯誤陳述親子關系的受害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起侵權之訴,這些行為符合侵權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說明其理應納入侵權行為的體系之中。另一方面,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有其特殊性。這主要體現在該行為的司法認定往往有更嚴格的要求,即行為應造成受害人嚴重損害或實質性損害。有美國學者認為,盡管目前趨勢是侵權法已擴張至家庭領域,侵權法在抑制侵權行為與尊重家庭隱私之間尋求平衡,法院和立法者建議家庭成員之間的行為應根據不同的、更寬恕的標準來評判。例如,陌生人之間可訴的“暴行”未必會引起家庭成員之間的法律責任;追究過失責任通常適用的合理性標準并不能適用于父母對子女撫養的案例中。[28]許多美國法院提出,家庭內部侵權行為的標準應與處理陌生人之間損害的標準不同。[29]“婚內侵權豁免原則的廢除,并不意味著在確定侵權責任時要忽視婚姻的存在。”[30]總之,婚內侵權行為應具有更高的門檻,從而彰顯其特殊性。
二、中國法上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制度現狀
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法律制度。立法雖為其法律適用預留了空間,但未對該行為予以明確規定;司法解釋拒絕承認特定類型的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法院與學理存在肯定論與否定論,肯定論在學理中已漸成主流。
(一)立法現狀
一方面,《民法通則》與《侵權責任法》均未對該行為作出特別規定。無論是《民法通則》第 106 條第2 款還是《侵權責任法》第2 條、第6 條第1 款均未區分侵權行為人的主體身份,為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侵權法適用預留了空間。但該法未對該行為作特殊規定,難以兼顧婚內侵權認定與責任承擔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婚姻法》亦未直接調整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婚姻法》對家庭暴力、虐待等婚內過錯行為設置了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幾乎未涉及民事責任。盡管第 46 條為家庭暴力、虐待這兩種婚內侵權設定了離婚損害賠償責任,但離婚為適用該條的近因,婚內侵權僅為遠因。可見,該條并未直接調整夫妻之間婚內侵權,亦未承認其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可救濟性。
(二)司法現狀
1. 婚姻法司法解釋的態度
《婚姻法解釋(一)》第 29 條第 2、3 款規定:“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于當事人基于婚姻法第 46 條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多數學者認為該條否定了婚內侵權行為,婚內侵權損害賠償無法得到法院支持。司法實踐也認為出現了《婚姻法》第46 條所列情形訴至法院要求損害賠償的,只要不起訴離婚或判決不準離婚,法院一概不予支持。[31]而部分學者完全或部分承認婚內侵權行為,認為受害配偶可根據一般侵權行為的規定尋求救濟。這些學者或者認為該解釋只限制了四種法定情形的婚內侵權請求權,或者認為其并未限制婚內侵權請求權。
本文認為,該規定旨在表明“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就有過錯方配偶的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提起損害賠償的,法院不予支持”之意,意在區分離婚損害賠償與婚內侵權損害賠償。該解釋限制了夫妻之間特定的婚內侵權請求權,受害配偶無法就家庭暴力與虐待行為尋求損害賠償,但其并未提及其他類型的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受害方在現有立法格局下可根據《民法通則》與《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尋求救濟。
2. 司法實踐的態度
目前,人民法院的態度可分為肯定論與否定論。我國首例支持夫妻婚內侵權損害賠償的案例是張某某訴楊某案。原告懷疑其丈夫有婚外情而實施了過激行為,后被丈夫帶人綁進精神病院強制住院。妻子遂起訴丈夫請求精神損害賠償。2001 年 3 月,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侵犯原告名譽權,應賠償精神撫慰金。[32]否定論的代表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0 年第 2 期所載的石某訴鄧某婚內人身損害賠償案。初審法院沒有支持石某的婚內損害賠償請求,石某遂提起上訴。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鄧某除與石某的夫妻共同財產外沒有個人財產,鄧某不存在對夫妻之間發生的損害進行婚內賠償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為由,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學理現狀
我國學者的態度可分為肯定論與否定論,前者已漸成主流。否定論的理由包括:一是婚姻關系的強倫理性使得其更多地應由道德規范調控,法律的作用有限;二是承認該行為將會造成婚姻關系的緊張;三是承認該行為存在執行困難,畢竟我國夫妻個人財產相對較少,而夫妻共同財產面臨如何分割的實際困難;四是婚姻法對婚內過錯行為設定的行政、刑事責任以及離婚損害賠償等救濟措施已能夠實現救濟;五是證成該行為還存在證據與實際操作的困難。肯定論的理由包括:一是通過道德調整婚姻關系存在缺陷,加之婚姻關系對個人、公共利益均有影響,法律應予以干預;二是夫妻具有平等、獨立的法律地位,侵權之訴不應受到婚姻關系的影響;三是婚內侵權之訴只是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不會破壞夫妻關系并造成離婚率的上升;四是侵權人承擔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是可行的,責任承擔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矛盾可以通過非常財產制和債權憑證制度等解決;五是婚內侵權行為與婚內過錯行為的刑事、行政責任及離婚損害賠償不同,有其獨立價值;六是我國從未承認夫妻婚內侵權豁免原則。
三、中國法上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制度建構
(一)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法律定位
1. 外部定位:婚姻法與侵權法的選擇
婚姻法與侵權法存在交集:基于對夫妻之間婚內侵權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婚姻法法律責任體系完整性等因素的考慮,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更適合規定在《婚姻法》中,但其同時可適用《民法通則》與《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性規定。第一,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重要性要求其明確化。由于婚姻關系的封閉性與親密性,夫妻一方侵害另一方的人格權與財產權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且極易造成嚴重的損害后果。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制度作為權利救濟和利益平衡的重要工具,有必要在立法中予以明確。第二,侵權行為的類型化決定了其更適合規定在婚姻法中。大陸法系強調一般侵權行為與特殊侵權行為的劃分:前者適用侵權法一般條款,無需予以類型化的解構;后者具有強法定性,依據特殊歸責原則而存在,只有前者無法包容的情況下才能存在。夫妻之間婚內侵權以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屬于一般侵權行為,殊無必要在《侵權責任法》中單獨規定,可直接適用一般條款。但該行為在司法認定和責任承擔方面有其相對特殊之處,法律實有必要將其明確化。作為調整婚姻人身與財產關系的專門法,《婚姻法》更適合完成這一使命。第三,婚姻法法律責任體系的完善呼喚該行為的“加盟”。《婚姻法》的責任配置重懲罰輕賠償,忽視了民事責任的規定。一方面,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在侵權主體、舉證責任及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承擔等方面存在特殊之處,我國民事一般法并未對該行為加以特別規定,《婚姻法》因此可對其進行專門規定,以夯實婚姻關系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婚姻法》僅規定了四種情形在離婚時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內容狹窄且操作困難,在邏輯上難謂周延。《婚姻法》實有必要補充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及其責任,在完善婚姻法律責任體系的同時,實現與《侵權責任法》等民事立法的平滑對接。
2. 內部定位
作為婚姻法中的兩項民事救濟措施,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與離婚損害賠償具有不同的制度構架與價值,應共存于《婚姻法》之中。
盡管兩者存在共同之點,但下述不同足以讓兩者獨立存在:一是訴訟期間不同。離婚損害賠償之訴的直接前提是離婚,其不能在婚姻關系正常存續期間提起;夫妻之間婚內侵權的起訴期間并未限于婚內或離婚之后,當事人有權在訴訟時效期間內起訴。二是兩者與離婚之訴的關聯性不同。離婚是離婚損害賠償之訴的直接原因,兩者關系密切;我國法未對夫妻之間婚內侵權之訴與離婚之訴的關系作出規定。三是涵蓋的事由不同。離婚損害賠償涉及重婚、同居、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等特定行為,具有較強的法定性;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涉及到夫妻作為一般民事主體的人格權與財產權,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四是主觀狀態要求不一。離婚損害賠償應以故意為主觀要件,而夫妻之間婚內侵權的主觀要件應包括故意和過失。五是兩者的請求權基礎不同。家庭暴力和虐待行為侵犯的是絕對權,其請求權基礎應為侵權責任;重婚、同居和遺棄行為侵犯的是配偶權,而配偶權在夫妻之間應為相對權,故其請求權基礎為《民法通則》第 106 條所規定的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民事責任。而夫妻之間婚內侵權的請求權基礎恒為侵權責任。
(二)夫妻之間婚內侵權之訴與離婚之訴的關系
1. 美國法的做法
美國法院對兩者關系的態度不一:(1)一些法院允許兩者合并審理。有法院允許在離婚之訴中提出婚內侵權之訴,有法院允許但不鼓勵兩者合并,有法院則要求兩者合并進行。例如,新澤西州最高法院認為兩者的合并一般而言是強制性的。當子女福利、子女撫養與監護與解除婚姻關系、解決婚內侵權交織在一起時,法院應將婚內侵權之訴與離婚之訴合并解決,但主審法官有權決定將兩者分立審理。[33]德克薩斯州最高法院鼓勵而非強制要求訴訟合并。[34]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認為,強制要求離婚之訴與侵權之訴合并將會不合理地延長離婚之訴的期間,并造成延緩決定子女監護與撫養等不利后果。將兩者合并是可允許的,但強制合并有違公共秩序。[35](2)一些法院不鼓勵或不允許兩者合并審理。馬薩諸塞州最高司法法院認為不應將兩者合并,而應分別為之。[36]紐約上訴法院也認為將人身損害之訴與離婚之訴合并審理并不適當。兩者的目的不同、救濟方式不同、要求的證據類型不同,將兩者合并將會延長離婚之訴,并使其復雜化。這與迅速完成訴訟、將訴訟對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的目的相左。[37]第三,一些法院實施個案審查進而作出決定。其沒有預先規定對兩訴采取合并或分立,而是認為主審法官有權根據事實來決定是否合并審理。法官考量的因素常常包括侵權之訴的權利人是否要求陪審團審理,或者離婚是否采取無過錯主義等。[38]
2. 中國法的選擇
本文認為,美國法中允許而非強制兩訴合并的做法可為我國法借鑒。我國法應允許當事人選擇同時或分別提起兩類訴訟,由法院合并或分立審理;同時允許法院向當事人提出建議,實現法院對訴訟程序選擇的有力指導。第一,當事人對訴訟程序擁有處分權是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也符合國家對婚姻關系的有限干預,我國不應將兩訴強制分立。第二,夫妻之間婚內侵權之訴與離婚之訴在目的、構成要件等方面的區別,使得我國法難以對其強制合并審理。第三,法院在考量具體因素后,有權對訴訟程序提出建議。一方面,法院基于對司法資源的掌握和審判經驗,對訴訟程序選擇擁有更權威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基于兩訴可能涉及到相同的事實,法院對訴訟程序的建議顯得尤為必要。
(三)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可執行性
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理應適用我國《民法通則》與《侵權責任法》中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停止侵害、損害賠償、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非財產與財產責任形式均可適用。
由于非財產責任不存在執行障礙,本文將討論財產責任的執行問題。
首先,夫妻個人財產是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財產責任的物質基礎。無論采取何種財產制,夫妻會擁有法定或約定的個人財產,其成為財產責任執行的首選。
其次,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制而言,非常財產制成為婚內侵權財, 產責任執行的可行路徑。非常財產制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出現法定事由時,依據法律之規定或經夫妻一方(或夫妻之債權人)的申請由法院宣告,撤銷原法定或約定的共同財產制,改設為分別財產制。在立法例上,瑞士、意大利等國分別設有通常法定財產制與非常財產制,法國、德國則設有共同財產制的解除或撤銷制度。[39]就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而言,當夫妻一方的財產無法清償其債務時,另一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宣告改采分別財產制。第一,我國《婚姻法》應增設非常法定財產制度。在采取共同財產制時,如果夫妻能夠就婚內侵權的債務承擔達成合意,自無申請宣告改采分別財產制的必要;當夫妻無法就債務承擔達成合意時,任何一方均有權向法院申請,要求將共同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自法院宣告之日,夫妻分別財產制開始生效。第二,在現有體例下,采取共同財產制的夫妻仍可要求分割共同財產。一是我國《物權法》第 99 條規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盡管尚不明確何為“重大理由”,但通過法律解釋,可將其用于夫妻婚內侵權財產責任的執行之中。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 4 條規定“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允許法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分割共同財產,為侵害財產權的婚內侵權救濟提供了依據。
最后,夫妻個人財產的自愿登記制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報告義務之設定。一方面,個人財產的自愿登記制有利于明晰夫妻婚前及婚內所得的個人財產,保障婚內侵權責任之執行。有學者認為:“對于婚前財產,男女在結婚登記時,可以向婚姻管理機關申請進行婚前個人財產登記,載入婚姻登記檔案,發給夫妻財產登記證書;或者在結婚登記后,夫妻雙方共同制作婚前財產清單,并經雙方簽名后生效。對于婚后所得的價值較大的夫妻特有財產,夫妻可在取得財產所有權后的一年內,雙方共同制作財產清單,并經雙方簽名后生效;或者向公證機關申請辦理夫妻個人財產公證,取得公證的夫妻財產證書。”[40]另一方面,夫妻婚內所得財產的報告義務有利于非常財產制的執行。在立法例上,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022 條規定“夫妻就其婚后財產,互負報告之義務”。我國《婚姻法》在修訂時可增設夫妻就婚內財產的報告義務,并要求相關單位(如銀行等)和個人承擔一定的協助義務,保障婚內侵權責任的實現。
結語
無論是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在美國法中由豁免走向規制的歷史足跡,還是其在美國法中逐漸得到承認與有力規制的現實景象,抑或其兼具侵權行為之一般特點與特殊性的品質,無疑為尚未確立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制度的中國法提供了借鑒與參考。從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一般性出發,在邏輯上構建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完善體系,在司法中充分考量其特殊性,在實踐中盡量保證其可操作與可執行。這既有利于該制度的理論建構,也有助于該行為的實踐規制。
注釋:
[1]《美國法典詮注》[18 U. S. C. A. § 2264( b) ]。
[2]United States v. Morrison,529 U. S. 598 ( U. S. 2000) .
[3]薩利F戈德法波:“最高法院,反針對婦女暴力的法案,以及聯邦主義的運用與濫用”[Sally F. Goldfarb,“The Supreme Court,th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and the Use and Abuse of Federalism”,Fordham Law Review,71 ( October,2002) ,p. 79]。
[4]米歇爾J安德森:“婚內豁免,親密關系,和不適當的推論:規制親密者實施犯的新法律”[Michelle J.Anderson,“Marital Immunity,Intimate Relationships,and Improper Inferences:A New Law on Sexual Offences by Intimates”,Hastings Law Journal,54 ( June,2003) ,pp. 1468 - 1472]。
[5]《加利福尼亞州刑法典》[Cal. Penal Code § 262 ( West 2007) ]。
[6]《內華達州修訂制定法》[Nev. Rev. Stat. § 200.373 ( 1997) ]。
[7]同注[4]引文,第 1494 -1495 頁。
[8]《南卡萊羅納州法典詮注》[S. C. Code Ann. 1976 § 16 -3 -615( B) ; S. C. Code Ann. § 16 -3 -658]。
[9]以南卡萊羅納為例,其對婚外主體與配偶分別設定了最高 30 年和 10 年的刑期( S. C. Code Ann. 1976 § 16 -3- 652,S. C. Code Ann. 1976 § 16 - 3 - 615) 。
[10]道格拉斯E艾布拉姆斯等:《當代家庭法》( Douglas E. Abrams,et al. ,Contemporary Family Law,Thomson/West,2006,p. 360) 。
[11]心靈慰藉之訴( heart balm actions) 包括離間夫妻感情之訴、通奸之訴、之訴和違反婚約之訴。
[12]《侵權行為法重述( 第二次) 》[Restatement ( Second) of Torts § 46 ( 1965) ]。
[13]Day v. Heller,653 N. W. 2d 475,480 ( Neb. 2002) .
[14]Koelle v. Zwiren,672 N. E. 2d 868,875 ( Ill. App. 1 Dist. ,1996) .
[15]G. A. W. ,III v. D. M. W. ,596 N. W. 2d 284,286 - 291 ( Minn. App. 1999) .
[16]Koepke v. Koepke,556 N. E. 2d 1198,1198 - 1199 ( Ohio App. 1989) .
[17]Crowell v. Crowell,105 S. E. 206 ( N. C. 1920) .
[18]《婚內侵權行為:家庭暴力、沖突和待》[Domestic Torts:Family Violence,Conflict and Sexual Abuse ( Revised Edition) ,Volume 1,Thomson / West,2005,p. 259]。
[19]Deuschle v. Jobe,30 S. W. 3d 215,218 - 219 ( Mo. App. W. D. 2000) .
[20]McPherson v. McPherson,712 A. 2d 1043,1045 ( Me. 1998) .
[21]Kathleen K. v. Robert B. ,198 Cal. Rptr. 273,276 - 277 ( Cal. App. 2 Dist. 1984) .
[22]Maharam v. Maharam,510 N. Y. S. 2d 104,106 - 107 ( N. Y. A. D. 1 Dept. 1986) .
[23]路易斯A亞歷山大:“傳播性傳播疾病的侵權責任:生殖器皰疹與法律”[Louis A. Alexander,“Liability inTort for the Sexual Transmission of Disease:Genital Herpes and the Law”,Cornell Law Review,70 ( November,1984) ,p. 114]。
[24]同注[18]引書,第 251 -252 頁。
[25]Doe v. Roe,267 Cal. Rptr. 564,568 ( Cal. App. 1 Dist. 1990) .
[26]卡爾托拜西:“美國的婚內侵權豁免”[Carl Tobbias,“Interspousal Tort Immunity in America”,Georgia Law Re-view,23 ( Winter,1989) ,p. 359. ]。
[27]《路易斯安那州修訂制定法》( La Rev. Stat. § 9:291) 。
[28]同注[10]引書,第 369 -370 頁。
[29]同注[10]引書,第 382 頁。
[30]Hakkila v. Hakkila,812 P. 2d 1320,1323 ( N. M. Ct. App. 1991) .
[31]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4 頁。
[32]楊遂全等:《婚姻家庭法典型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71 頁。
[33]Brennan v. Orban,678 A. 2d 667 ( N. J. 1996) .
[34]Twyman v. Twyman,855 S. W. 2d 619 ( Tex. 1993) .
[35]Stuart v. Stuart,143 Wis. 2d 347,421 N. W. 2d 505 ( Wis. 1988) .
[36]Heacock v. Heacock,402 Mass. 21,520 N. E. 2d 151 ( Mass. 1988) .
[37]Chen v. Fischer,810 N. Y. S. 2d 96,98 - 99 ( N. Y. 2005) .
[38]同注[10]引書,第 396 頁。
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和全面探索的時期,兩性關系和婚姻家庭領域期待解決的問題成堆。婚姻家庭法是觀察和理解社會的基本視角之一。婚姻家庭法中具有基礎地位的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價值、婚姻利益、配偶權與夫妻忠實、同性戀與同性結合等問題。所以我國也相應增設了新婚姻法,同時對我國各種制度和制約有力進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一、新婚姻法對我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1)關于夫妻互相忠實義務。對于這項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這既是一夫一妻制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原婚姻法對夫妻間的忠實義務這一夫妻關系最核心的內容沒有作出規定。新婚姻法第一次明文規定夫妻有互相忠實的義務。
(2)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新婚姻法有針對性地在保障原則實施的禁止性條款中,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規定,這表明新婚姻法對“包二奶”、姘居等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持禁止和反對的原則態度。不僅如此,新婚姻法還通過其他條款明確了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的法律責任。這就從立法上增強了維護一夫一妻制的力度。
(3)禁止家庭暴力。以往的法律對家庭暴力的表述并不明確,存在著針對性不強,規定不明確,立法分散,原則性強而可操作性差的缺陷.致使家庭暴力得不到有效遏制。新婚姻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文規定:“禁止家庭暴力”。同時,在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部分明確了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濟途徑,家庭暴力實施者所應承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加大了打擊家庭暴力和保護家庭成員的人身權利的力度,也為各地制定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規定提供了基本法上的依據。 (4)關于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對于本不存在婚姻關系,應確認其無效的兩性關系卻按離婚處理,實質上是承認違法的結臺也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這不僅不利于維護婚姻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也不利于對受害者權和J的保護。新婚姻法借鑒了國外的一些做法,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有利于貫徹實施結婚的法定要件,提高婚姻質量,減少婚姻糾紛。
(5)關于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由于我國法律對離婚過錯方沒有處罰與補償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照顧無過錯一方的原則,但這種照顧從范圍和數額上也僅局限于夫妻共同財產,而不能涉及過錯方的個人財產,所以無論對過錯方的處罰還是對無過錯方的保護均顯得力度不夠,致使無過錯方往往得不到任何補償。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充分體現了婚姻法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扶助保護,具有填補損害、精神撫慰、制裁和預防違法行為三重功能。它還可以消除無過錯方的后顧之優,保障其離婚自由的實現。
(6)關于離婚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處理子女撫養問題是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難點之一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夫妻雙方在離婚時爭搶子女直接撫養權以及取得直接撫養權一方不讓對方探望子女以此來懲罰對方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增設離婚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既有助于離婚糾紛的解決,保障父母的合法權益,又有利于保護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子女順利成長。
二、消除婚姻家庭法律體系中的矛盾和沖突,增強了法律的統一性
我國婚姻法的淵源形式多種多樣,既包括最主要的《婚姻法》,又包括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法律文件。這些不同形式的法律文件難免存在著矛盾和沖突。例如:原《婚姻法》與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之間存在著不協調《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1989年)中所列舉的認定夫妻感情 破裂的l4種情形,有些與感情有關有些則與感情沒有直接關系。這難免會使人產生疑惑:法院判決離婚的法定標準到底是什么?司法解釋與我國民政部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也有抵觸之處。《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復婚的當事人宣布其婚姻關系無效并收回結婚證。”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卻規定“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可判決準予離婚。這樣,就出現了同一違法行為由不同機關處理其后果完全不同的怪現象:由法院處理,賦予其合法婚姻的效力,按離婚處理;由婚姻登記機關處理.其婚姻則為無效婚姻。新婚姻法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的增設以及對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具體列舉規定。有效地消除了不同婚姻法律規范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增強了法律體系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三、細化了法律規定使其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 第三者 含義 法律依據 法律責任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婚姻家庭關系作為社會關系的一部分,當然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總體上,《婚姻法》中要求的“平等、和睦、文明的社會主義婚姻家庭關系”正在穩步形成,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第三者”就是影響婚姻家庭關系的不利因素之一,沖擊著中國長期以來傳統的婚姻家庭觀。
盡管我們頻頻使用“第三者”這一詞,但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沒有規定“第三者”的含義。探究“第三者”法律責任,首先有必要對“第三者”的內涵作恰當的認定。字典中對“第三者”的解釋為“插足他人家庭,與夫婦中的一方保持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的人”。在法律上可以定義成“夫妻雙方以外的第三人與夫妻中一方保持婚外性關系的人”。“第三者”本身既可以是有配偶者,也可以是無配偶者。我認為,“第三者”應該是一個外延較廣的概念。廣義上,定義“第三者”無需過多地考慮主觀因素,只要客觀上滿足條件即可。作為“第三者”主觀上不一定要有“破壞他人家庭”的意識,也不論是否知道對方有配偶,只要客觀上其插足了他人家庭,與有配偶者保持婚外性關系。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通奸、重婚、與有配偶者同居等都是廣義上的“第三者”。在這個定義中,使用了“保持”一詞,意味著“第三者”與有配偶者發生婚外性關系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較為長期的和穩定的狀態,也就是說類似于“”之類的不構成第三者插入。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三者”的范圍極其廣泛,因而對不同性質的“第三者”要區別對待。簡言之,“第三者”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觀上有過錯即當事人明知道對方有配偶,而與有配偶者保持婚外性關系,故意破壞他人家庭。第二類,主觀上無過錯即當事人不知道他人有配偶,沒有破壞他人家庭的意圖,但是與有配偶者確實保持有婚外性關系。第三類,主觀上先無過錯后有過錯即當事人一開始不知道他人有配偶,之后知道他人有配偶而不愿與他人解除婚外性關系。第二類“第三者”在事實上插足了他人的家庭,侵害了配偶中無過錯一方的權利,但是其主觀上沒有故意和過失。某種意義上,這樣的“第三者”是被欺騙了而成為了“第三者”,其也是受害者。法律框架內要調整的主要是第一類和第三類,這兩類也可以歸納成狹義的“第三者”。我們這里討論的主要是狹義的“第三者”。
近年來的社會生活表明,在婚姻的矛盾與糾紛中,“第三者”往往起了十分惡劣的作用。許多離婚案件,如果有“第三者”插足,那么“破鏡”就很難“重圓”了。[1]“第三者”引起的惡劣影響需要高度的重視。“第三者”的介入帶來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不難發現,孩子是這場“第三者”導演的婚姻災難中最大的受害者。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整個家庭環境對下一代的成長至關重要。不少孩子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心理上蒙受陰影,因而,阻礙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特別是“第三者”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的成長讓人十分擔憂。由于“第三者”的存在,家庭內部的矛盾不斷增加升級,如家庭成員間的冷暴力、虐待、遺棄,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殺夫”或“殺妻”,觸犯了刑法。婚姻家庭法屬于私法領域,調整的是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終止及由此產生的特定范圍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婚姻家庭作為特殊的社會關系,歸根到底是要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來維系的。遏制“第三者”現象的加劇需要道德的約束,對“第三者”要予以道德上的強烈譴責。但是,道德不具有強制力,再考慮到“第三者”對婚姻家庭的破壞程度已十分嚴重,所以要通過法律手段來控制,“公權力”此時有必要干預“私權”。《婚姻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關“第三者”的明確規定,不過部分條文涉及與“第三者”有關的規定。《婚姻法》總則中的第二條規定:“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三條的第二款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誠,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持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婚姻法》側重于規定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而對婚姻關系以外的第三人的義務少有提及。根據《婚姻法》的規定,與婚外異性保持性關系的夫妻一方違反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則、忠誠義務和有關禁止性規定,但是“第三者”要負的法律責任卻沒有確切的法律依據。我贊成我國設立配偶權制度。在英美國家看來,配偶權是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鐘愛和幫助的權利。[2]楊大文教授認為,配偶權是夫妻權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配偶權屬于一種身份權,如果在《婚姻法》中引入配偶權的概念,則處理夫妻間的侵權行為就可以適用民法中的侵權行為法。[3]如此一來,“第三者”與有過錯的配偶對配偶權受侵害的一方配偶承擔法律責任就有法可依。
“第三者”的行為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根據侵權法的規定侵權行為要符合四個要件:(1)侵權行為違反了法律義務;(2)侵權行為是對他人合法民事權利的侵害,必然導致侵權責任的產生;(3)侵權行為一定給他人造成了損害;(4)侵權行為是基于侵權人的過錯而實施的。“第三者”的行為完全滿足這四個要件。“第三者”的行為違反了法律中規定的一夫一妻制的要求,違反了這項制度的規定,應該視為是違法行為;“第三者”的行為侵害了無過錯一方配偶的配偶權;毫無疑問,“第三者”的插足行為給無過錯的配偶帶來了煩惱,使其身心和精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同時破壞了他人的家庭,傷害了其他家庭成員;“第三者”與有配偶者保持婚外性關系主觀上是有過錯的,其明知對方有配偶而保持不正當的婚外性關系。
既然“第三者”的行為構成了侵權,那么第三者就應當承擔由侵權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我國《婚姻法》第46條規定: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根據這條規定,無過錯的一方只對夫妻關系中有過錯的一方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但是,依據《婚姻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的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離婚而單獨依據《婚姻法》第46條之規定提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4]法律上沒有規定無過錯方有向“第三者”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我認為,對于夫妻離婚是由于“第三者”插足導致的,無過錯方應該有向“第三者”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民法通則》中規定了十種民事責任,這里適合“第三者”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兩種即“停止侵害”和“賠償損失”。對夫妻雙方感情沒有完全破裂,尚有可能維持婚姻關系的,無過錯的配偶可以請求“第三者”停止侵害和賠償損失,而對有過錯的配偶可以另外考慮。夫妻雙方因“第三者”而離婚的,無過錯的配偶可以請求“第三者”賠償損失。“第三者”的行為基本上沒有給無過錯的配偶帶來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而,“第三者”主要賠償的是精神損害。“第三者”引起離婚的,可以看成“第三者”和夫妻中有過錯的一方共同侵權,共同予以損害賠償。另外,我們應該注意到“第三者”插足,破壞的不僅僅是夫妻關系,而且拆散了他人的家庭,給家庭中下一代的成長帶來了傷害。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我們在法律上也應該賦予利益受到損害的未成年人一項權利,使其有向“第三者”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
家庭是社會的核心構成要素,要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構建和諧家庭。如今,“第三者”的現象正嚴重影響家庭的穩定,對社會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危害。這不僅是對道德的蔑視,也是對法律的挑釁。因而,我們應該從法律上對“第三者”進行制裁,使其承擔不可推脫的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1]劉達臨.婚姻社會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234.
[2]江平著.西方國家民商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轉引自馬強.試論配偶權.法學論壇,2002年第2期.
關鍵詞:婚姻法;婚內侵權;賠償責任;確立
現代婚姻賦予了夫妻雙方平等的地位,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關于婚姻方面的立法主要是建立在維護夫妻雙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一旦夫妻雙方出現違背法律,對夫妻雙方的合法權利造成危害,將會構成侵權,要求負法律責任。本文對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提出了盡快確立該制度的必要性。
1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界定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主要是指夫妻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如果一方出現侵害另一方人身權利或財產權利時,造成另一方人身和財產出現損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婚內侵權是民事侵權案件中一項特殊現象,事件本身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享受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侵權行為必須是發生在合法夫妻之間,不具有法律承認的夫妻關系不享有該項制度,出現的侵權行為不能被認定為婚內侵權行為。第二,侵權行為發生在婚姻關系續存期間,結婚前或離婚后均不享有該項權利。第三,侵權主體事件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第四,侵權行為包括:婚內導致的犯,家庭暴力導致的通奸和人身傷害,非法同居導致的侵犯配偶權,私自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1]。
2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立法現狀
目前,在婚姻法中有關于夫妻間侵權責任或夫妻間侵權行為的概念,例如,在我國的《民法通則》中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和他人財產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當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和名譽權等受到侵犯時,要求停止侵害,并可要求賠償損害”。從以上侵權行為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還沒有將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納入到法律體系中,我國的法律體系對侵權行為的界定為:行為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行為人的行為違法和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侵權人需要承擔相關的損害賠償制度。目前,我國的侵權法律體系中沒有對侵權人與受害人之間的關系作限制性的規定,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特殊性,侵權人不能因為與受害人存在夫妻關系而享受侵權豁免權。在我國的《婚姻法》第46條中規定,在婚姻續存期間出現與他人同居、重婚、家庭暴力和遺棄家庭成員情況,無過錯方有權利向過錯方請求侵權賠償。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主要是指侵權責任,能夠依據相關的法律理論,來判斷過錯方配偶離婚損害賠償責任是否發生,也可根據侵權責任構成要件進行判斷[2]。
3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司法實踐基礎
從司法實踐上進行分析,法律受理的大多數離婚案件,被告由于給原告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等方式,而獲得原告的原諒。我國目前已經有法院已經受理了婚內侵權案件。例如,在2000年5月14日,張女士認為丈夫婚內出軌,與丈夫產生嚴重的糾紛,丈夫楊某與其好友一起將張女士送進精神病院,導致張女士的人身權利受到侵犯。在出院后,張女士告丈夫侵害自己的名譽權,并獲賠5萬元精神損失費。該案件是在2001年被法院受理的,經法院查詢,張女士沒有患有精神疾病,丈夫楊某將其送入到精神病院,嚴重危害了張女士的人身權利,給其造成了嚴重的精神痛苦,張女士向法院提請丈夫楊某侵害自己的名譽權成立,楊某需要向張女士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50000元人民幣。
4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的承擔
婚內侵權賠償責任中規定的內容并不是將主體限制在婚內的夫妻雙方,里面的條款對離婚的夫妻尚可通用,例如,賠償損失、消除危險、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礙等。一旦婚內出現侵犯賠償行為,侵權人有權利以個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受到侵犯為由提出侵權賠償申請。婚內財產賠償根據夫妻財產制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賠償方式:第一,如果夫妻間是約定財產制,要求男女雙方需要在婚前或婚后約定好財產的歸屬,侵權人需要從約定的個人財產中支付相應的賠償金額給配偶個人。第二,如果夫妻沒有對財產做特殊的規定,如果侵權方擁有婚前財產或個人財產可以支付賠金,可以直接從個人財產中直接進行賠償金扣除。第三,如果侵權人不存在個人財產和個人財產數量不足以進行賠償時,需要從共同財產中理論上屬于侵權人份額的財產進行賠償,通過增加受害人的財產份額來進行賠償[3]。
結論:綜上所述,將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納入到法律體系中具有可行性,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確立方式以司法解釋和修改婚姻法為主要形式,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具有補充性作用,減少了在離婚時出現的不必要麻煩,夫妻雙方如果在婚內已經享有損害賠償,在離婚時將不會享有該項請求權。該項制度的出臺,促進了《婚姻法》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劉仲平.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之檢討與重構[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38-43.
[2]馬秋蓮,馬婉玉. 論婚內侵權責任制度建立的必要性[J]. 法制博覽,2015,11:187-188.
[3]王碩. 婚內侵權制度淺析[J]. 法制與社會,2015,32:47-49.
離婚協議范本 下載一
男方:某某,男,漢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
女方:某某,女,漢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
雙方于____年__月認識,于____年__月__日在____登記結婚,婚后于____年__月__日生育一兒子(女兒),名____.現夫妻感情已經完全破裂,沒有和好可能,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訂立離婚協議如下:
一、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撫養費及探望權:
無孩子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
無共同財產
四、債權與債務的處理:
雙方確認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共同債務,任何一方如對外負有債務的,由負債方自行承擔。(__方于____年__月__日向所借債務由__方自行承擔)
五、一方隱瞞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責任:
雙方確認夫妻共同財產在上述第三條已作出明確列明。除上述房屋、家具、家電及銀行存款外,并無其他財產,任何一方應保證以上所列婚內全部共同財產的真實性。
六、經濟幫助及精神賠償:
因女方生活困難,男方同意一次性支付補償經濟幫助金__元給女方。鑒于男方要求離婚的原因,男方應一次性補償女方精神損害費__元。上述男方應支付的款項,均應于____年__月__日前支付完畢。
本協議一式三份,男、女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自婚姻登記機頒發《離婚證》之日起生效。
男方:(簽名) 女方:(簽名)
____年__月__日 ____年__月__日
離婚協議范本 下載二
甲方(男方)姓名:______ 性別:_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_ 住 址:______
乙方(女方)姓名:______ 性別:_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_ 住 址:______
甲乙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市____區民政局登記結婚,甲乙雙方無財產、無子女。現因雙方____不和,導致夫妻雙方感情已然完全破裂,已無法繼續共同生活,故雙方自愿離婚并達成以下協議:
第一條 甲乙雙方自愿協議離婚。
第二條 子女撫養
甲乙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子女,故不涉及子女撫養事宜。
第三條 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甲乙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共同財產,故不涉及分割共同財產。
第四條 甲乙雙方婚前個人財產的確認
1. 甲方婚前個人財產歸甲方個人所有
2. 乙方婚前個人財產歸乙方個人所有
第五條 債權債務的處理
1.甲乙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共同債權、債務,故不涉及分割處理夫妻共同債權債務。
2. 如甲方或乙方存在個人債權債務,則由該方自行承擔,另一方不負任何形式的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一方隱瞞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責任
甲乙任何一方不得隱瞞、虛報、轉移婚內共同財產或婚前財產。如任何一方
有隱瞞、虛報、轉移、抽逃除上述個人婚前財產外,另一方發現后有權取得對方所隱瞞、虛報、轉移的財產的全部份額,并追究其隱瞞、虛報、轉移財產的法律責任,虛報、轉移、隱瞞方無權分割該財產。
第七條 幫助
因生活困難,______同意一次性支付補償經濟幫助金______元給______。上述應支付的款項,均應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前支付完畢。
第八條 違約責任的約定
任何一方不按本協議約定期限履行支付款項義務的,應付違約金 元給對方(按 支付違約金)。
第九條 協議生效時間的約定
本協議一式三份,自婚姻登記機頒發《離婚證》之日起生效,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
第十條 爭議解決辦法
如本協議生效后在執行中發生爭議的,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 (以下無正文)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男方:,男,1974年2月4日出生,江西xx市人,住xx市站前北路水泥廠宿舍一棟三單元40號。
女方:,女,1984年2月17日出生,江西xx市人,
男、女雙方于2004年9月20日在xx市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因近幾年男方疑心病重,夜不歸宿,不盡做丈夫的責任,為此經常發生爭吵,現雙方就自愿離婚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如本協議生效后,協議發生爭議或者相關事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管轄地法院訴訟.
三、上述協議事項男女雙方保證如實履行,如有不實,雙方愿意承擔有關法律法規相關的法律責任。本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機關存檔一份,雙方簽字,辦理相關手續后生效。
男方簽名: 女方簽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離婚協議書
男方:xxx, 男,1967年12月17日出生,xx縣人,xx縣湖村鄉石嘴村 80號。
女方:xxx,女,1970年11月24日出生,xx縣人,住xx縣湖村鄉石嘴村40號。
男、女雙方于1991年8月25日在xx縣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1991年婚生兒子王xx,1992年女兒王xx出生。近幾年雙方感情不和,為此經常發生爭吵,夫妻感情受到極大的傷害,無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現雙方就自愿離婚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監護權及探望權。
1、兒子王xx、女兒王xx已成年。
三、男女雙方共同財產分割處理。
1、夫妻共同所有位于江西省xx縣湖村鄉石嘴村80號私建房一棟,離婚后產權歸男方所有。
2、夫妻共同所有位于江西省xx縣,離婚后該商品房歸兒子所有。
四、債權債務分割處理
男、女雙方無債權債務分割。
五、如本協議生效后,協議發生爭議或者相關事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管轄地人民法院提訟。
上述協議事項男女雙方保證如實履行,如有不實,雙方愿意承擔有關法律法規相關的法律責任。本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雙方簽字,并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后生效。
男方簽名: 女方簽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協議人:,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市路號
協議人:,女,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市路號
協議人雙方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年月日生育一子,取名。現協議雙方夫妻感情確已完全破裂,經雙方協商一致,自愿離婚、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一、與自愿離婚。
二、兒子由撫養,由每月給付撫養費元,在每月號前付清;直至付到18周歲止,18周歲之后的有關費用雙方日后重新協商。
三、夫妻有座落在路號的樓房一套,價值人民幣萬元,現協商歸所有,由一次性給付現金萬元。房內的家用電器及家俱等等(見清單),雙方同意作價萬元,歸所有,向張某支付萬元。
四、夫妻無共同債權及債務。
五、可在(時間)接兒子到其居住地,于(時間)送回居住地;如臨時探望,可提前天與協商,達成一致后可按協商的辦法進行探望。
本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在雙方簽字,并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后生效。
協議人:協議人: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當事人:男方: , 年齡: ,民族: ,職業: ,身份證號碼: 住址: 。女方: , 年齡: ,民族: ,職業: ,身份證號碼: 住址: 。經商定,達成以下自愿離婚協議:
一、雙方自愿離婚 男方 與女方 于 年 月 日在 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結婚。現因夫妻感情徹底破裂,雙方自愿離婚。
二、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
(一)雙方婚生子女_____ 由_____方撫養,_____方每月_____日前向_____方支付子女生活費計____元人民幣,直至其_____歲。(二)子女大學畢業之前的教育費、醫療費由雙方平均分攤,非監護方應在見相關票據后5日內支付,但不排除緊急情況下非監護方的墊付責任。(三)如果子女對外侵權并承擔賠償責任,由雙方平均分攤。(四)非監護方探視子女的具體方式為: 。
三、 夫妻共同財產及分割
(一)夫妻共同財產明細(單物或份額價值在___ 元以上者)如下:(二)如果一方持有、控制的夫妻共同財產(單物或份額價值在___ 元以上者)未在上款列明,一經發現,另一方有權分得該財產的80%。
(三)夫妻共同債務如下:(四)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如下:以下財產歸女方所有:以下財產歸男方所有:其他特別約定:(五)夫妻共同債務承擔:四、本自愿離婚協議書一經雙方簽訂即合法成立,經婚姻登記機關登記即具有法律效力。(或:本自愿離婚協議書系在人民法院調解下雙方自愿達成的協議,一經雙方簽字即具有法律效力。)五、上述自愿離婚協議書事項,雙方保證切實履行。因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對外賠償等,延遲支付的一方應按日向全部墊付一方支付未支付金額千分之六的延期違約金。子女監護方阻止非監護方探視或不提供探視機會的,非監護方有權取得監護權,有權要求另一方支付精神損失賠償金,精神損失賠償金金額為監護方違約行為發生時的上年度全部收入。 自愿離婚協議書當事人:
男方: (簽字) 女方: (簽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本自愿離婚協議書一式三份,當事人雙方各執一份,交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存檔備案一份)(本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適用于登記離婚或人民法院調解離婚。)
提供離婚協議書樣本一份:
協議人:某, 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市路號。
協議人:王 某, 女,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市路號
協議人雙方于年 月 日在 區人民政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因雙方性格不合無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現雙方就自愿離婚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張某與王某自愿離婚。
二、兒子張亮由女方撫養,由男方每月給付撫養費500元,在每月10號前付清;直至付到18周歲止,18周歲之后的有關費用雙方日后重新協商。
三、夫妻有座落在 路 號的 樓房一套,價值人民幣6萬元,現協商歸女方所有,由女方一次性給付男方現金 3萬元。房內的家用電器及家俱等等(見清單),雙方同意作價2萬元,歸女方所有,女方向男方支付1萬元。
四、夫妻無共同債權及債務。
五、張某可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早上八點接兒子到其居住地,于星期日早上九點送回王某居住地,如臨時或春節探望,可提前一天與王某協商,達成一致后可按協商的辦法進行探望。
本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在雙方簽字,并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后生效。
如果離婚后不按協議支付撫養費的話。可以去法院起訴,撫養子女是父母應盡的法律責任。法院會判決他支付撫養費的。如果拒不支付,可以去執行庭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四十八條: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來源:文章屋網 )
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書一
男方:某某,男,漢族,年月日生,住址,聯系電話,身份證號碼:
女方:某某,女,漢族,年月日生,住址,聯系電話,身份證號碼:
男方與女方于年月認識,于年月日在登記結婚,婚后于年月日生育一兒子/女兒,名。因致使夫妻感情破裂,已無和好可能,現經夫妻雙方自愿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訂立離婚協議如下:
一、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撫養費及探望權:
兒子/女兒由女方撫養,隨同女方生活,撫養費(含托養費、教育費、醫療費)由男方全部負責,男方應于年月日前一次性支付元給女方作為女兒的撫養費(/男方每月支付撫養費元,男方應于每月的1-5日前將女兒的撫養費交到女方手中或指定的xx銀行帳號:)。
在不影響孩子??、生活的情況下,男方可隨時探望女方撫養的孩子。(/男方每星期休息日可探望女兒一次或帶女兒外出游玩,但應提前通知女方,女方應保證男方每周探望的時間不少于一天。)離婚協議漫畫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
⑴存款:雙方名下現有銀行存款共元,雙方各分一半,為元。分配方式:各自名下的存款保持不變,但男方/女方應于年月日前一次性支付元給女方/男方。
⑵房屋:夫妻共同所有的位于xxx的房地產所有權歸女方所有,房地產權證的業主姓名變更的手續自離婚后一個月內辦理,男方必須協助女方辦理變更的一切手續,過戶費用由女方負責。女方應于年月日前一次性補償房屋差價元給男方。
⑶其他財產:婚前雙方各自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男女雙方各自的私人生活用品及首飾歸各自所有(附清單)。
四、債務的處理:
雙方確認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共同債務,任何一方如對外負有債務的,由負債方自行承擔。(/方于年月日向xxx所借債務由方自行承擔)
五、一方隱瞞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責任:
雙方確認夫妻共同財產在上述第三條已作出明確列明。除上述房屋、家具、家電及銀行存款外,并無其他財產,任何一方應保證以上所列婚內全部共同財產的真實性。
本協議書財產分割基于上列財產為基礎。任何一方不得隱瞞、虛報、轉移婚內共同財產或婚前財產。如任何一方有隱瞞、虛報除上述所列財產外的財產,或在簽訂本協議之前二年內有轉移、抽逃財產的,另一方發現后有權取得對方所隱瞞、虛報、轉移的財產的全部份額,并追究其隱瞞、虛報、轉移財產的法律責任,虛報、轉移、隱瞞方無權分割該財產。
六、經濟幫助及精神賠償:
因女方生活困難,男方同意一次性支付補償經濟幫助金元給女方。鑒于男方要求離婚的原因,男方應一次性補償女方精神損害費元。上述男方應支付的款項,均應于年月日前支付完畢。
七、違約責任的約定:
任何一方不按本協議約定期限履行支付款項義務的,應付違約金元給對方(/按支付違約金)。
八、協議生效時間的約定:
本協議一式三份,自婚姻登記機關頒發《離婚證》之日起生效,男、女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
九、如本協議生效后在執行中發生爭議的,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xxx人民法院。
男方:女方:
簽名:簽名:
年月日年月日
雙方自愿離婚協議書書二
男方:蘇zz,男,1986年6月6日出生,漢族,初中,油漆工,江西省
女方:方xx,女,1988年5月15日出生,漢族,小學,務工,江西省
男、女雙方于1998年6月10日在xx縣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婚生女兒出生。近幾年雙方感情不和,為此經常發生爭吵,夫妻感情受到極大的傷害,無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現雙方就自愿離婚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 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監護權及探望權。
女兒隨男方撫養生活,女方有探視權。
三、男女雙方共同財產分割處理。
男、女雙方無共同財產分割。
四、債權債務分割處理。
男、女雙方無債權債務。
五、如本協議生效后,協議發生爭議或者相關事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管轄地人民法院提訟。
上述協議事項男女雙方保證如實履行,如有不實,雙方愿意承擔有關法律法規相關的法律責任。本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雙方簽字,并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后生效。
謾罵、恐嚇屬于家庭暴力嗎?
問:我與丈夫李某2014年在西安打工時認識,婚后生下一個兒子。生完孩子后,我們就經常為家庭瑣事爭吵,每次吵架李某都對我進行各種辱罵,我想離婚,可他卻威脅我說如果我敢提離婚他就殺我全家。這種情況我能以他對我實施家庭暴力為由請求法院判決離婚嗎?
答:一直以來,雖然人人都知道家暴這個詞,但很少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樣的行為屬于家暴,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給出了家庭暴力的具體定義:“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由此,可以得出,家庭暴力除了身體暴力外,還有精神暴力、性暴力和限制人身自由等。所以如果他對你的經常性謾罵、恐嚇,給你造成了精神傷害,無疑也應屬于家暴行為的范疇。
面對家庭暴力,應該如何收集、保存證據?
問:我和林某是自由戀愛,戀愛期間林某一直對我呵護有加,一年后我們登記結婚,可是結婚后不久林某就露出了真面目,動不動就跟我發火、毆打我,開始打完了還會向我道歉,后來就肆無忌憚了,經常把我打得傷痕累累。我對他徹底絕望了,向法院離婚,可是法院說我沒有證據證明林某實施了家暴,判決不準予離婚。請問,我應當如何收集林某實施暴力的證據?
答:在發生家庭暴力后,作為受害方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收集、保全證據:1、發生家暴時,應及時報警。公安機關的出警記錄、詢問筆錄可作為認定當事人一方實施家庭暴力的重要證據。2、遭受“家暴”不要一味地忍耐,要通過呼救等方法讓鄰里都能看到,一方面能當場獲得幫助,另一方面這些目擊者將來可以作為目擊證人提供證據。3、就診記錄。醫院開具的收據、檢查報告、就診記錄等材料也是證明“家暴”的有力證據。4、加害人在訴訟前出于愧疚、維持婚姻關系等原因向受害方出具的《悔過書》、《保證書》等也可以作為書面證據直接向法院提交。此外,受害人還可以通過給傷痕拍照、錄像等方式及時固定證據。
婚內遭遇家暴,可以獲得賠償嗎?
問:我和張某結婚有4年半的時間了,從去年5月開始到現在,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打我,最近一個月就打了我兩次,使我身上多處受傷,經醫院診斷為頭面部閉合傷、鼻骨骨折、鼻根部骨質缺失、左眼部損傷、雙側膝關節下損傷等綜合癥狀。我想問一下,他把我打成這樣,我可以要求賠償嗎?
答:若因遭受家庭暴力,是可以向另一方主張賠償的。然而,在司法實踐中,有個前置條件,就是只有在雙方離婚的情況下才可以要求施暴方賠償。雖然實施家庭暴力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過大多數法官堅持的還是《婚姻法》第46條的規定,即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是不能主張婚內賠償的。
同時,家庭暴力是應準予離婚的法定情形之一,家暴受害人提起離婚訴訟的,法院應準許離婚。在離婚訴訟中,無論受害人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有權因家庭暴力而獲得離婚損害賠償,賠償不僅包括物質損失、治療費用,也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戀愛同居期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嗎?
問:我和趙某在2013年10月經人介紹認識,經過半年的相處,確定戀愛關系后開始一起生活,最初相處還可以,但是近半年來,趙某總是酗酒,一不順心就對我拳打腳踢,我想擺脫這種生活,我提了幾次分手,他都以傷害我的家人來威脅我,聽說新出臺了《反家庭暴力法》,像我這種情況受法律保護嗎?
答:在現實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現象已經較為常見,也有的因家庭住房或其他原因,許多人“離婚不離家”。為了保護廣大女性的合法權益,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明確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因此在你同居期間遭受暴力行為的,你也可以參照《反家庭暴力法》中的規定采取例如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施暴者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問:我有個朋友的老公張某一直有暴力傾向,經常會因瑣事對她拳打腳踢,但是她考慮到孩子不想離婚,我們想先借助《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對張某進行勸誡警告,用法律來震懾一下他。請問像他這種行為應當承擔哪些責任呢?
答:“家暴”不是家務事,是違法行為。根據施暴程度差異,施暴者可能承擔民事、行政、刑事責任。在離婚訴訟中,無論受害人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有權因“家暴”而獲得離婚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失、治療費用、精神損害賠償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實施“家暴”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當“家暴”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即當這種暴力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和依法應受《刑法》處罰時,就構成了犯罪。嚴重的還會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侮辱罪、故意殺人罪等。
柴瑜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以誠信為本,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執業承諾,擅長處理傳統家事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法律事務。
聯系電話:15933622028。
隨著時代的變化,現有的《婦女權益保護法》不能夠完全滿足婦女各方面維權需要的現象日益顯現。如何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仍需探索,現實中暴露的新問題需要立法的回應,法律的可操作性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1)應嚴格禁止B超鑒定嬰兒性別,加大違法鑒定的打擊力度。《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嚴禁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嚴禁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人受到傳統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婦女懷孕后想方設法通過做B超鑒別嬰兒性別,并違反規定進行選擇性引產,此舉不僅極大損害了婦女的身心健康,而且極易造成性別比例失衡,不少個體診所和鄉鎮醫院管理上的漏洞助長了這種風氣的蔓延。針對這種情況,婦聯部門應建議各地衛生局、計劃生育局全面清查整頓,對私設B超機的診所應堅決取締,各醫院、保健院、衛生院及其門診部、計生服務站,要建立有效監督機制,嚴禁進行非醫學要求的胎兒性別鑒定。建議立法部門把禁止非醫學鑒定嬰兒性別納入刑法體系,采用刑罰的手段加大打擊力度。
(2)保障離婚婦女的財產權益是一個難點問題。在一些離婚案件中,婦女對家庭財產一無所知,家庭所有財產完全處于男方控制之下,而如今離婚財產分割已不僅僅是住房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看得見、摸得著的財產,更多的是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在夫妻離婚時既使女方提出分割財產的要求,但不能提供證據,往往使離婚婦女的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致使婦女依法保護自身財產權益的能力和應對現實生活中出現情況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雖然婚姻法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時應照顧女方的權益,但審判實踐中可操作性差,往往難以把握。建議盡快修改此條規定明確如何照顧女方的權益。
(3)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待完善。近年來,由于一方的過錯而致家庭破裂的離婚案件,有上升的趨勢。在這種離婚案件中,無過錯方(多數是女性)不僅身心受到極大傷害,而且由此引發不少惡性案件,從而影響了社會的穩定。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一章,設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該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該制度實施以來,對進一步保護公民特別是婦女的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適用中還存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例如在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下,第三者能否成為離婚損害賠償的義務主體?這個問題在《婚姻法》中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明,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卻指出:“承擔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無過錯方的配偶”,這樣實際上是排除了第三者賠償責任的承擔。那么,第三者究竟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呢?一是從侵權責任的特點來看,第三者同有過錯配偶實際上是實施了共同侵權的行為,那么作為被侵權人,其當然可以向兩個侵權人主張損害賠償,而第三者既然實施了侵權行為,就應當同過錯配偶共同承擔賠償的連帶責任,除非其在主觀上沒有過錯而不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二是從社會效果來看,要求第三者進行賠償體現了法律懲罰功能,對受害方進行了補償和撫慰,伸張了社會正義。因此,建議從立法上確立受害方對第三者提出離婚損害賠償,從而更好地保護無過錯方,體現法律的社會價值。
另外,應完善離婚損害賠償的取證途徑。《婚姻法》規定了夫妻一方有法定的嚴重過錯時,另一方有請求賠償的權利。在現實生活中,要得到法律支持,主要是證據問題。特別是對于重婚的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這種關系是處于秘密狀態,不被別人所察覺,即使被發現,無過錯方要獲取證據,也是相當困難的。在沒有正當途徑獲取證據的情況下,不少當事人會采取違法的、侵犯他人權益的方式采集證據,而有時由于侵權被推上被告席。這很容易激化矛盾,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因此,法律應對以什么途徑獲取的證據才能作為法定證據使用做出明確規定。對采用非法手段和侵犯人權的方式獲取的證據要宣布無效,并規定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為能夠擁有獲取證據的合法途徑,可以考慮規定派出所、居委會、村委會、婦聯、物業管理部門等應有義務向法定機關出具共同居住事實的證明。當事人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向有關部門調取相關證據,以解決取證困難的問題。面對舉證索賠的困惑,迫切需要從立法上予以完善,以遏制因獲取證據而引發的、拍?照等違法行為的泛濫。還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即“嚴于妻而寬于夫”。同樣一種行為,發生在男性身上“可以寬容”,而發生在女性身上則“不能饒恕”,這實際上是“男女有別”的傳統觀念在適用法律上的一種表現。
(4)要加大家庭暴力的打擊力度,切實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在家庭中經常遭到丈夫的毆打,許多婦女希望通過有關部門的調解后丈夫能有所改變,但一些部門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往往把家庭暴力等同于一般的夫妻矛盾,重視不夠,致使施暴者有恃無恐,從而導致家庭暴力案件居高不下。同樣由于這種心理,“110”出警后得知是夫妻打架掉頭就走;民事法官在處理離婚案件時,盡管當事人之間武力相向已是家常便飯,卻總是判決不予離婚;刑事法官在處理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時,也往往會對被告明顯輕判。正是這種“放縱”,使法律在家庭暴力面前失去了應有的威懾力。國內的憲法、刑法、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對家庭暴力行為都有禁止規定,但缺乏明確的認定和制裁條款,可操作性較差,對家庭暴力懲治不力。對某些家庭暴力行為,即使已構成犯罪,社會也不能主動干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但不致使被害人重任、死亡及侮辱罪但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告訴的才處理。如此規定,事實上使部分家庭暴力行為逃避了社會的主動干預。同時,對于一些特殊的家庭暴力如婚內行為,立法當前是一片空白,使司法實踐無所適從。
此外,執法機構的干預是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手段,而現在因家庭暴力的執法主體不明確,也造成了對家庭暴力的制裁不力,致使家庭暴力總是游離于法律之外,受虐婦女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其實家庭暴力中很多受虐婦女不脫離受虐關系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健全法律體系,明確家庭暴力執法主體是解決家庭暴力的最直接辦法,另外婦聯部門、居委會和農村的村委會應充分發揮作用,加大普法宣傳,司法機關也應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對施暴者的處罰力度,構建一個由眾多部門和單位聯手合作的機制和社會網絡,遏制和消除家庭暴力。整合社會法律、機制、輿論、道德等各方面的資源,從司法、社區、單位到家庭編織一個嚴密維護婦女權益之網,將是一個保障婦女權益的重要思路。
(5)各級婦聯干部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掌握為婦女群眾服務的本領,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婦聯工作的對象是婦女群眾,她們有其自身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一些婦女心理學和心理學知識,可以對來訪婦女的各種心理活動做出正確、科學的分析與判斷,準確把握她們的動機、需求和思想變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其正當、合理的要求,高質量、高水平地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工作的服務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6)通過增強女性的“四自”精神和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從大量的案件來看,女性之所以被視為弱勢群體,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相當一部分女性缺乏自立自強精神和敢于面對現實的勇氣。當生活中出現矛盾和問題時,缺乏自信,依賴心理嚴重,怨天尤人,甚至悲觀厭世。因此,在接待中,樹立來訪婦女的自我獨立和發展意識十分重要,只有幫助其自身真正堅強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要喚醒婦女自身巨大的潛能,努力提高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和道德素質,用實際行動爭取自身的權利和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法律無規定,則權益無意義。如果說,法律是一個社會的正式的結構,那么,相對于大量婦女權益被侵害的事實而言,法律保障的缺失則可能是更加深入的傷害。更進一步來說,法律不僅是寫滿權利的天空,更是踐行權利的大地。在一個法制的國度,只有法律、只有更加完善和公正的法律保障才是各種權益最好的庇護所。它除了能夠為受害者療傷、避開下一次侵害之外,更能呵護更多的人,通過預前的安排,切實地擔負起讓所有的權利主體不至于受傷的功能。
關鍵詞:市場經濟;婚姻自由;婚姻調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也對人們的婚姻觀念、婚姻穩固提出新的挑戰。據有關方面統計,因物質誘惑、道德滑波、感情異變等諸多因素,離婚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到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基于以上原因,深入研究離婚高發的深層次原因,認真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法律措施與方法,以家庭穩定維護社會穩定,以單體和諧促進整體和諧。
一、誘發離婚的諸多原因
我國《婚姻法》第二章第五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了“婚姻自由”,同時在第四章第三十一條至四十二條也規定了“離婚自由”。就離婚來說,有些是合理,合法的,但有些從情理上看是不便提倡的。對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出了一個艱巨的問題。從誘發離婚的案例研究,其因索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夫妻雙方因矛盾糾紛導致感情破裂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多元化社會結構的形成,傳統的家庭結構逐漸發生變化,離婚案件日益增多。由于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的原因,使家庭變成發泄郁悶的戰場。夫妻雙方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因家庭瑣事長期吵鬧、冷戰、敵視對方、矛盾糾紛升級、感情破裂后導致離婚的案件時有發生。如婚前婚后財產的隱匿,婚外情的存在,以及隱形的家庭暴力,和一些不良嗜好引起的糾紛。
(二)普遍偏低的文化水平
雖然教育體制逐年改革,但是在有些地區的整體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形勢要求是落后的,加之對知識的渴求度及認識度上的不到位,即構成了文化低層次人群。這些低層次文化人群組成家庭后,感情是比較脆弱的,夫妻雙方互諒互讓難度大,感情交流粗放,心里溝通簡單,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有缺失,在認識事物本質上有缺陷,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和道德意識,最終結果就是離婚。
(三)因拐騙、拐賣婦女兒童引發離婚
因偏遠山區、貧困地區的本土原因,拐騙、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頻繁發生。拐騙拐賣婦女兒童成為離婚案件的一個首要因素。對于拐騙而形成婚姻來說本身就是違法的。拐騙、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已形成了地下網絡,因家庭成員一時對孩子看管不到位使其被拐賣,被拐被騙后夫妻雙方互相埋怨引發離婚。還有多數家庭因孩子丟失所尋無果而夫妻感情破裂。可見,拐騙,拐賣婦女兒童的惡劣行徑的法律后果及社會影響的嚴重性。
(四)家庭責任意識淡薄
由于近年來的思想意識的開放,年輕一代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意識相當淡薄,因閃婚、騙婚而導致離婚的案件屢屢發生,愛情已不再是結婚的重要組成元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矛盾重重,夫妻間缺乏信任,自私自利,是導致年輕一代離婚的主要因素。因為感情破裂而引發的法律問題也尤為突出,更甚者會引發命案。因為對婚姻的極度不負責任,踐踏了法律的尊嚴的同時,也引發了法律界對現行經濟條件下婚姻問題的思考。
二、離婚引發的社會問題
從以上現象可以分析得出,導致離婚因素是多方面的,行為隱蔽,問題嚴重,后果難以預料。~是它有害家庭,給夫妻雙方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二是有害于雙方老人健康。三是有害于雙方子女教育。四是嚴重危害社會穩定,帶來諸多方面的不穩定。
父母離婚后,給子女留下了陰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缺乏責任感,視孩子為累贅,不盡撫養教育之責。由于子女長期得不到家庭溫暖與關愛,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念模糊.情感受到壓抑,容易產生自卑、冷漠、絕望、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而從因果上去分析父母離婚可能直接導致子女違法犯罪,成為破壞社會和諧的不良因素。特別是子女沒有了父母的關愛,長期缺乏情感教育,其結果形成了未成年子女的情感缺失,情感受到了壓抑,自卑積累后思想感情發生一定變化,會有一個從良好到一般再到頹廢的演變過程,后果是違法犯罪,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有過錯一方在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同時,還應該自我醒悟,自我感悟,自我進行教育。既遵守社會主義法律,又崇尚社會主義美德,應該從誘發離婚的諸多原因人手,從導致離婚的后果上加以分析推理,從維護家庭、社會穩定的要求出發,在法律上制定嚴格的法律規定,確保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從法律的要求思考對策問題
妥善處理家庭矛盾和糾紛,正確處理家庭婚姻關系,應該采取各項綜合性法律措施。
(一)建議國家制定婚前《婚姻法》教育條例
根據我國具體情況,由專家圃組成調研組進行調研論證,制定可行性《婚姻法》教育施行辦法,由司法職能部門實施。地方成立《婚姻法》教育常設管理機構。貫徹好全國統一的教育規劃,有專職的法律工作者任職。配備好必要的學習設施場所,這是減少離婚率,確保家庭婚姻穩定,減少家庭矛盾糾紛的一項軟環境措施.等同于法律的強制性。增強全民的法律知識和道德意識,使《婚姻法》普及化。
(二)成立專門的婚后婚姻家庭學校
寫在離婚協議書范文之前:
1、離婚協議書范文格式樣本怎么寫,離婚協議書范文格式要點?離婚協議書中除了寫明雙方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住所和雙方結婚證的號碼外,還應當寫明:(1)雙方當事人同意離婚的意思表示;(2)子女撫養,即離婚后孩子撫養權的歸屬以及撫養費的負擔與給付方式;(3)財產處理,包括家中物品、金錢、債權等財產的分割和夫妻共同債務的負擔等;(4)其他事宜,如住房問題、夫妻一方生活困難的經濟幫助或者其他雙方認為有必要在協議書上明確的內容。離婚協議書范文中最重要的條款是雙方自愿離婚,如果有需要撫養的小孩,一定要約定小孩歸誰撫養。
2、離婚協議書書寫注意事項。在協議離婚中,離婚協議書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因為,對協議離婚來說,“雙方自愿”是基本條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是必要條件。而離婚協議書中它不僅應明確是表明雙方自愿離婚的意愿,同 時還應明確雙方離婚后比較重要的問題,如孩子如何撫養,財產如何分割等。離婚協議書寫得好,將為雙方日后的平靜生活創造良好基礎。反之,可能會婚雖然離了,但是還有許多遺留問題給雙方帶來麻煩。離婚協議書一般要寫三份,其中一份在留存婚姻登記處。
3、離婚協議書自己寫還是律師寫?由于女方一般對法律所知有限,不清楚自己在法律上有哪些權利,不知道如何很好地保護自己,同時由于離婚時女方往往由于太傷心、太難過而情緒波動較大,在達成離婚協議時常常感情用事,以至容易造成事后追悔的情況。因此,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避免離婚后追悔莫及或者再起糾紛,建議女性在達成離婚協議前先向有關專業人士咨詢,或者請律師代表自己與男方協商,或者請律師居中調處,在雙方發生爭議時請律師闡述有關法律規定,再由雙方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在律師的幫助下達成離婚協議。離婚協議書一旦簽訂,如日后想反悔,想到法院撤銷的難度很大,建議在簽訂離婚協議書時三思。
4、離婚協議書范文
離婚協議書
男方:李某某,男,漢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
女方:劉某某,女,漢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
雙方于____年__月認識,于____年__月__日在____登記結婚,婚后于____年__月__日生育一兒子(女兒),名____。現夫妻感情已經完全破裂,沒有和好可能,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訂立離婚協議如下:
一、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撫養費及探望權:
兒子(女兒)____由女方撫養,隨同女方生活,撫養費(含托養費、教育費、醫療費)由男方全部負責,男方應于____年__月__日前一次性支付____元給女方作為女兒的撫養費(男方每月支付撫養費__元,男方應于每月的1-5日前將女兒的撫養費交到女方手中或指定的××銀行帳號:)。
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生活的情況下,男方可隨時探望女方撫養的孩子。(男方每星期休息日可探望女兒一次或帶女兒外出游玩,但應提前通知女方,女方應保證男方每周探望的時間不少于一天。)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
(1)存款:雙方名下現有銀行存款共____元,雙方各分一半,為______元。分配方式:各自名下的存款保持不變,但男方女方應于____年__月__日前一次性支付____元給女方男方。
(2)房屋:夫妻共同所有的位于×××的房地產所有權歸女方所有,房地產權證的業主姓名變更的手續自離婚后一個月內辦理,男方必須協助女方辦理變更的一切手續,過戶費用由女方負責。女方應于____年__月__日前一次性補償房屋差價____元給男方。
(3)其他財產:婚前雙方各自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男女雙方各自的私人生活用品及首飾歸各自所有(附清單)。
四、債權與債務的處理:
雙方確認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共同債務,任何一方如對外負有債務的,由負債方自行承擔。(__方于____年__月__日向×××所借債務由__方自行承擔……)
五、一方隱瞞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責任:
雙方確認夫妻共同財產在上述第三條已作出明確列明。除上述房屋、家具、家電及銀行存款外,并無其他財產,任何一方應保證以上所列婚內全部共同財產的真實性。
本協議書財產分割基于上列財產為基礎。任何一方不得隱瞞、虛報、轉移婚內共同財產或婚前財產。如任何一方有隱瞞、虛報除上述所列財產外的財產,或在簽訂本協議之前__二年內有轉移、抽逃財產的,另一方發現后有權取得對方所隱瞞、虛報、轉移的財產的全部份額,并追究其隱瞞、虛報、轉移財產的法律責任,虛報、轉移、隱瞞方無權分割該財產。
六、經濟幫助及精神賠償:
因女方生活困難,男方同意一次性支付補償經濟幫助金__元給女方。鑒于男方要求離婚的原因,男方應一次性補償女方精神損害費__元。上述男方應支付的款項,均應于____年__月__日前支付完畢。
七、違約責任的約定:
任何一方不按本協議約定期限履行支付款項義務的,應付違約金__元給對方(按____支付違約金)。
八、協議生效時間的約定:
本協議一式三份,男、女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自婚姻登記機頒發《離婚證》之日起生效。
男方:(簽名)
女方:(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