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4:47: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拼音標音規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語音教學;國際音標法;操作方法
一、自然拼讀法的優缺點
自然拼讀法是目前國際上最推崇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也是美國兒童語言啟蒙所采用的方法。美式自然拼讀法的教學對象是具有大量口語和聽力詞匯積累的本族語孩子,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所以它的規則對母語是英語的孩子很容易接受。
但我國兒童如果完全按美式自然拼讀法去學習語音和單詞,會遇到許多不符合規則的情況,例如對于多音節詞的讀音,尤其是不規則的讀音,利用自然拼讀法很難準確把握,拼讀的正確率較低,除了許多不規則讀音外,英語中有規律可循的讀音也是林林總總,以下是字母A的發音規則,歸納起來有9種情況:
1.在重讀開音節中讀[ei]
2.在-ange組合中讀[ei]。
3.在重讀音節前的閉音節中一般讀[?V]例如:active;有時也讀做[?藜],例如:accept
4.在非重讀音節中讀做[?藜]。例如:substance
5.在“a-I-輔音字母(除r、w之外)+不發音的e”的非重讀音節中一般讀做[i]。但是,“-ate”中的a不論重讀還是非重讀都讀[ei],兩個例外:separate的形容詞形式和climate
6.在wh后面讀[?H]。例如:what;但whale是例外。
7.在W后面讀[?蘅:]。例如:water,watch;但wave和wake是例外。
8.在l前面讀[?蘅]。例如:chalk,talk;但是shall,valley,shallow; wallet是例外。
9.下列情況下,a發[唬]的音:
(1)在s之前,例外詞是haste和taste,passage
(2)在“m/n+輔音字母”之前,例外詞是grand
(3)在th之前,例如:path,rather
(4)在lm之前,例如:calm,palm
(5)在lf之前,例如:half,calf
(6)在f之前,例如:staff,after
這里僅僅列舉元音字母A的發音規則,還有其他四個元音字母E I O U、眾多的字母組合和輔音連綴的讀音。這么多規則,簡單依靠引導學生注重音形結合、探索發音規律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還是會學得很累,要做到像英語國家學生那樣“見形知音,聽音寫形”是很不容易的。
二、農村小學語音教學的實際情況
1.學生接觸地道英語的頻度和強度均很不夠
農村小學生學英語既沒有大量的謎語兒歌繞口令,也沒有許多故事閱讀報刊瀏覽,與自然拼讀法的前提――學生接觸地道英語的頻率足夠高、強度足夠大相去甚遠。
2.學生分辨近似音的能力和愿望也很不夠
由于沒有見過音素的字形,學生發不準、分不清許多近似音,誤讀現象十分嚴重。而且因為覺得多并且無力分清,學生漸漸有了倦怠的心情,越來越不愿分清楚,不愿分清楚這些近似音到底有多少,究竟該怎么讀。
3.學生學習語音的動力和耐心隨之消退
由于小學生學到的語音知識很有限,能用所學的語音知識來認讀的生詞更是少得可憐,年歲稍長以后,部分學生漸漸地“醒悟”過來:“這東西學了沒什么用。”學生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三、目前大家對國際音標法的一些疑慮
1.拼音、字母和音標三者會不會發生干擾
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研究結論,證明三者一定會相互干擾。實際上很多孩子音標、字母、拼音都學得很好,完全沒有出現有些老師擔心的“負遷移”。當然,教音標之前要先花點時間讓學生弄明白音標是什么,有什么用。像拼音是給漢字標音一樣,音標是給單詞標音的,學生了解這一點,在系統上就不會混亂。
2.音標教學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如果教師不顧兒童的學習特點照本宣科,大講塞擦、爆破、唇齒和舌位,那孩子當然會有負擔。另外一點就是要避免求進度,短時間內集中“轟炸”。如果孩子掌握不了,師生信心都會受挫。如果學生學會了自己查字典、拼讀單詞、記憶單詞,正確的音標教學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會增加成就感。
四、加強農村小學音標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
1.用字母引申音標
三年級學生學完字母后,教師就可以發揮字母的正遷移作用,用“掐頭法”和“去尾法”提取部分輔音和元音,并將這些音標保留在黑板上,供上課時隨時查用(元音均用紅粉筆,輔音均用白粉筆書寫,目的是幫助學生區分元音和輔音)。
2.用音標試讀生詞
隨后,教師一定要堅持在生詞教學中運用表格內的這幾個音標,讓學生用音標來拼讀生詞。在這個時期內,對于某些自然拼讀法還不能解決的生詞,教師甚至可以直接用音標給其注音。學生一下子記不住這些音素的發音,教師就要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鼓勵學生仔細辨認黑板左側的字母,從左邊字母的讀音演化到右邊音標的讀音里來。漸漸地,學生就會明白:最上面的五個音素的讀音其實就是元音字母的名稱音,如果忘了這些音素的讀法,可以通過讀元音字母的名稱音來回憶。
3.用融合促進兩者
(1)用音標教學法促進自然拼讀法
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用自然拼讀法依次可以學到A E I O U在開閉音節中的讀音方法和一些字母組合的讀音方法。對于三、四年級中三三兩兩出現的一些單音節生詞,自然拼讀法所向披靡,學生基本上都能在教師的提示下用它來對付。
(2)用音節劃分單詞
隨著音標教學的深入,多音節單詞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音節劃分是一種較好的解決辦法。教師將多音節劃分成一個個單音節,結合拼讀規則,讓學生試讀,然后再拼合在一起。到了高年級,滲透些音節劃分原則后,甚至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劃分。
(3)用辨音鞏固音素
有時為了增加技法的多樣性,避免單調枯燥,還可以采用辨音鞏固音素的方法來練習。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某個生詞的讀音,請學生看著黑板左側的表格,按音節辨認這個生詞或這個音節里有哪個元音。這個方法對辨認相似音素很有效。一兩年的滲透訓練后,黑板上的音標最終可以調整為
(4)用朗讀技巧連貫句子
國際音標符號體系強調正確和準確的發音,但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人們發音并不總是清楚和準確的。我們與英美人交談,或是在看英語電影時很多話語都聽不清楚,原因在于我們在教學時過度強調單個詞的音準。
語音教學任重而道遠,由于受漢語拼音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如單元音的長短與開口大小、雙元音的滑動和口型變化、清濁輔音聲帶振動的強弱等等。學生出現各種讀音錯誤也是在所難免,教師不必逢錯必“揪”,更不必搞過多的單音練習或音標聽寫,相信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校正自己的發音。“只管稼穡,不問收獲;不慍不惱,靜等花開”,這也許就是農村小學語音教學的最好境界。在國際音標法和自然拼讀法天長日久的訓練下,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語音”之花,已經在英語教學這塊沃土上悄然盛開。
參考文獻:
[1]陳力.與小學教師談音標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10).
關鍵詞:o[o];音讀;來源;音韻
【中圖分類號】G650
現代漢語有七個舌面元音(a o e ê i u ü),漢語拼音用六個字母(a o e i u ü)來表示。其中的o怎么讀?很多人都會讀錯,幼兒園、小學教育也沒有很好的重視這個問題。
o[o]這個音不好發,發音的時候容易帶上綴音而成ou[ou]音(英文26字母中的o[o]字母,為了方便記音,讀的時候常常帶上一個尾音[-u],而讀成了[ou],正如漢語拼音字母d在拼讀時會附加上一個e[ ]音一樣)。舌位高一點,容易帶上合口音而發成uo[uo];舌位低一點,容易帶上開口[a]音而發成發成ao[au]音,嘴唇扁一點又會發成e[]音。因此,o[o]音是很容易與這幾個音相混的。
為什么這些韻母容易混讀呢?
首先,是這幾個韻母的讀音本來就相近,這在上面已經提及。
其次,受漢字諧聲偏旁的影響。漢字是表意文字,但是實際應用要求它必須要具有表音性,因此隨著漢字的發展,形聲字越來越多。但是發展到近代,漢語語音發生了巨大變化,諧聲偏旁已不能明確表音。如,《新華字典》列有三個單獨的ō音字:噢、哦、,表示驚訝、疑問等語氣。這幾個字的諧聲偏旁分別讀為ao和uo音。漢字在本質上的表意性,也決定了諧聲偏旁在表音上的不穩定性和不明確性,加上這幾個音本來就相近易混,諧聲為ao、uo的噢、哦、諸字到現代普通話就都讀成了ō音。此外,餓(è)又與我(uo)諧聲,e[ ]與uo[uo]似乎也有某種聯系,如果不仔細區分,也會導致誤讀。
再次,因同源而讀音相近。與[o]讀音相近的一些韻母中,有的甚至還與[o]有同源關系。比如, “薄”、“剝”二字的韻母皆異讀為o[o]、ao[au]二音。另外, 有一個“喔”字,本為擬聲詞,表示雞叫聲,讀為[uo]音。但是它后來產生出一個新用法,用作語氣詞,與哦、、噢等音近義同,為同源詞,“喔”最后有可能是受同源詞族的影響讀為[o]韻的。
一、語音學上的區分與解釋
1.o[o]與e[ ]的區分。
根據語音學的描寫,o[o]是后、半高圓唇舌面元音。e[ ]是后、半高、不圓唇舌面元音。o[o]與e[ ]發音前后、高低一致,而且都是舌面元音,唯一的不同在于圓唇不圓唇,o[o]是圓唇的。
2. o[o]與ao[au]的區分。
o[o]是但元音韻母,ao[au]是復元音韻母。二者雖然讀音有相近之處,但是二者鮮有混用之處,比較好區分。
3.o[o]與uo[uo]的區分。
o[o]與uo[uo]的關系比較復雜,二者是最容易相混的。《新華字典》的《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o(ㄛ)后用漢語“喔”字標音,uo(ㄨㄛ)后用“窩”字標音。而在字典正文中“喔”、“窩”二字都標注為wō(uō)音,這是非常矛盾的,有些教材也不加考查,照搬照用(如胡裕樹《現代漢語》的《附錄九?普通話聲韻配合表》的標音),這就使得本來就不易區分的o、uo二音更加模糊,以致許多中小學老師都會讀錯,這在語文教學上,是個失誤。
“喔”、“窩”二字既然同音,那么用同音字來為兩個不同的音節注音,就是有問題的。o(ㄛ)與uo(ㄨㄛ)很明顯是不同的韻母,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中說:“o[o]發音時,雙唇自然攏圓,嘴唇不要前突,口腔不要出現動程,以免發成uo.”【1】
關于“喔”的音讀和標音問題,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事實上,“喔”有兩讀,一、用作擬聲詞,表示雞叫聲,讀為[uo]音,屬于規則音變。二、用作口語語氣詞,應讀為[o]音,與“哦”字同屬于不規則音變。《新華字典》正文中o音節下應補入“喔”字,并應注明其為“喔[uo]”之又讀。
其實,o[o]與uo[uo]是能夠區分開來的:
1.若以“四呼”來論,o韻母屬于“開口呼”,uo韻母屬于“合口呼”,二者是絕不能混同的。
2.若依照韻母內部成分的特點來區分,o是單元音,uo是復元音,二者也是絕對不能混同的,并且,在現代漢語的音節中,二者是具有對立關系的兩個不同音位。
二、o[o]韻母的歷史來源及其演變。
從《普通話聲韻配合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o韻母只與唇音聲母b、p、m、f以及零聲母相配。為什么呢?我們需要從其歷史來源做個考察。
中古以后韻母的變讀是非常復雜的,為了簡單和表述方便,這里只討論o[o]韻母的來源。王力先生曾在《漢語史稿》中提到o[o]的來源問題:“現代漢語的o(包括uo)主要來自 、 兩類,此外, 、 、 、 、 、 、 等韻也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或。”據統計,o韻母的字,一共約有157【3】個左右,在《廣韻》中分列于戈、果、過、覺、末、德、鐸、沃、陌、沒、麥、模12韻(歌韻只有一個“哦”字,暫不列入)。
通過對以上韻部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韻中今讀為的韻,皆為唇音字。但并不是說這些韻的所有唇音字都變為韻,每個韻今變為韻的情況,因具體條件而定。王力先生說:“o包括開口和合口,在現代北京話里,開口的o只出現在唇音聲母前面,其他都是合口的uo。”【4】這句話是很讓人費解的,首先,唇音字本身就不分開合;其次,o[o]本來就是合口元音,它的同部位開口元音是[ ]。
史存直在《漢語史綱要》中說:“o、uo韻的第一項來源主要是果攝的字,但也有少數模、姥、暮韻字混了進來。在果攝中,歌哿三韻本屬開口,可是北京音系卻把這項區別弄亂了,一律讀為合口(在拼法上規定唇音聲母后拼為o,只是書面上的事情。)”【5】
[o]與唇音相配,[uo]與非唇音字相拼,史存直先生認為它們只是互補,并不具有實質上的區分。果攝唇音字的發音音色用[o]音標來記錄更準確,因此現代漢語中唇音韻母后面用o[o]來表示,這與互補無關,并且,[o]除了用在唇音后之外,還能單獨做音節,單音節的[o]音在中古以后分化出來,專用來表示語氣詞,如“哦”、“喔”、“”諸字,雖然這類語氣詞并不多,但我們不能否定其作為漢語語言要素的存在。
總之,無論從語音學審音的角度還是從歷史來源的角度,o[o]都是獨立的韻母,許多人把它讀為uo,這屬于誤讀和混讀,是應該加以改正和規范的,在漢語語音系統中,二者是應該明確區分的。
注釋
【1】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3
【2】胡裕樹《現代漢語?附錄九》,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6
【3】本統計基于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商務印書館,2010。此書收錄了《說文》、《廣韻》中的大部分字。
一、抓好字母教學,為學好單詞創造必要的條件
學習英語要從學習英語字母開始,單詞是由26個字母拼寫而成的。教字母要讓學生過三個“關”,即聽、讀、寫三個關。聽清楚、聽準確了每個字母的讀音是讀對、讀正確字母讀音的前提。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讀字母,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和養成認真、仔細、會聽的習慣。讀“關”,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講解、泛讀下,要不厭其煩地反復模仿朗讀,堅決糾正用漢字、拼音和其他不規范的方法去標音的壞習慣,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讀音習慣。寫“關”,要求學生要認清字形,善于辨別容易混淆的字母,如:M/W,n/h,p/d/b,r/v等,學生學寫字母時,教師一定要讓他們在英語字母范本上先描紅,后臨寫,再練寫,弄清書寫格式、規則和相關知識,然后再按部就班地反復練寫,直至熟練。
二、狠抓音標教學
正因為英語是拼音文字,學會拼讀對學生學好單詞就顯得特別重要。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與養成非得靠老師的善學和學生的善學、勤學而獲得。在中小學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單詞的拼讀和記憶,要想成功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搞好英語音標教學。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48個音標;其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弄清字母與讀音之間的關系;再次,讓學生弄清同一個字母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讀音;最后,讓學生弄清不同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讀相同的讀音。只有學生熟練掌握并應用好音標這個最先進、最尖端的武器,才能最快捷、最有效地突破英語單詞關。
三、交給學生一些最基本、最實用的英語單詞構成方法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教給學生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構詞方法,讓學生學而得法。如:quick,slow,careful,quiet等形容詞變成副詞要加上ly;cloud,snow,要加上y,而sun,fog等要雙寫最后的輔音字母然后加上y,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教一些合成詞時,如:schoolbag,chopsticks等時,這些單詞是由兩個或更多的單詞組合而成的,只要學生知道了chop是“劈開、剁開”,stick是“棒、棍”的意思,就能比較容易地記住chopstick這個詞了。在教一些派生詞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基本的前、后綴,并力求明白其含義,如:tele-,dis-和-ness,un-,-ful,-ist等。只要學生掌握了fair,phone,ill,child,學生就不難掌握unfair,telephone,illness,childhood這些單詞了。
四、教會學生通過語境、上下文去記憶,理解單詞
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上下文大膽地猜測、分析、推斷所遇到的生詞的含義,然后再通過查找字詞典去檢驗;堅決反對每遇到生字、生詞就查字詞典的做法,以求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把生字、生詞放到語句和文章中學習,而不是孤立地、死板硬套地記憶、背誦單詞,以求對單詞的活學活用。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搜集、篩選、整理、編印適合中小學不同年級的英語讀物,規定每周、每學期的閱讀任務,并側重檢查落實,以獲得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的作用。
五、編寫一些易記、易學、有趣味的口訣、歌曲等讓學生記憶單詞
如為了讓學生記住wife,knif,wolf,life這些單詞,教師可以編寫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記憶:My wife used a knife to kill a wolf to save the boy’s life.再如: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數詞變序數詞的規律,教師可編寫這樣的口訣讓學生去理解記憶:one first,two second,three third,八取t,九取e,ve變成f字,y變成ie,兩取兩變要牢記,然后統統加上th。還可以讓學生吃“冰糖葫蘆串”,如:right,light,might,night,fight,sight,bright等。
六、讓學生利用熟知的單詞去記住一些較長、較難記的單詞
如當教together這個詞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單詞分成to,get,her三個熟悉的單詞,并進一步解釋:去得到她,只要得到了就在一起了;當教children時,可以把它分成兩部分child和漢語拼音ren;當教palace,plan時,先讓學生回憶place,plane這些詞,這樣既復習了熟詞,又學習了新詞,通過對比,還可以深化、強化記憶效果。
七、讓學生利用詞匯表多元記憶法記憶單詞
詞匯表多元記憶法是學生背英語單詞使用最多的方法,即利用生詞表,實行“八到”記憶法: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寫到,嘴里念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其中,讀,要讀得響,讀得快,讀得瘋狂;寫,要寫得爽,寫得快,寫得酣暢;看,要看得清,看得快,看得精細;聽,要聽得懂,聽得快,聽得入境。這樣,學生就高度興奮,大腦皮層活躍,易于建立目標詞匯的音、形、義、色、味諸方面的暫時神經聯系,使單詞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深刻,記憶也就更持久。
八、讓學生利用讀音規則記憶法記憶單詞
讀音規則記憶法是學生記單詞必須全面掌握的最基本方法。英語是拼音文字,單詞的讀音與字母及其組合的發音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bike,bus,bag等詞中的字母b都發/b/這個音;cow,how,now等詞中的字母組合ow都發/au/這個音;cake,these,five,note,tube等詞中的元音字母都發該字母的名稱音等。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系統地學會音標知識,讓學生詳細地總結、熟記和使用字母及字母組合在重讀音節、非重讀音節中的發音規則。學生一旦掌握了這個識記單詞的方法,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記詞時間,而且效果較為持久,既增強了興趣、信心,又增加了成功感,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語音集中學習 獨立拼讀 激發興趣 打好基礎 終身學習能力
根據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規定,一名普通高中畢業生要能借助常用的拼讀規則和音標拼讀生詞;能較連貫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基本正確,但是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還是什么也說不出來,就是常說的“啞巴英語”。究其原因,其實多數學生是由于對自己的英語語音缺乏自信心,一旦用英語進行交流就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這樣一來就更容易造成詞不達意,令學生倍感窘迫而不再愿意用英語表達自己。對英語的學習就變成了單純的為了考試而學習,而作為一門語言,聽、說、讀、寫是相互聯系和制約著的,最基本的語言表達方式都不能做到,這四項就很難協調發展,如此惡性循環,最終造成我們西部地區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難的問題。
一、問題分析
1.語音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夠合理
現行中學英語教材中的語音教學是設置在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共需三學期,才能完成單音的教學、讀音的規則、重音、連讀、失去爆破等語音的教學。英語四十八個音標的教學在第一冊(上)有四十一個,第一冊(下)有五個,第二冊(上)有兩個。三學期才能將四十八個音標學完。學完這四十八個音標,應是能夠獨立拼讀單詞的時候,但是教材里只是在Section D的 Listen and follow中每個音素出現三到四個單詞的例子,之后沒有任何強化鞏固的練習部分,正是因為缺乏相對集中的強化練習,這使得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很多學生到了高中階段對音標的認識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根本不能獨立拼讀英語單詞。
2.學生自主學習音標意識薄弱
經過對現在我所任班級學生調查結果顯示,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學生能自己在家堅持每單元同步聽讀的只有10%,有60%的同學連一次也沒有聽讀過,盡管現在的學生可以自己買到與學習相關的英語音像資料,我校學生也人手一份英語課本同步磁帶。這一現象表明,學生對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淡薄。從開始學習英語一直到高中,差不多都是由老師領讀,一些學生根本不看音標,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的那點音標慢慢的就忘了。不認識音標,就談不上具有拼讀能力,沒有英語拼讀能力,學生英語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培養也就根本無從談起。 學生沒有成就感,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應對策略
1.初期的音標完全集中學習
這四十八個音標的教學應該集中在一起學習。通過學習各名師對語音知識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張思中老師的外語語音集中教學,以及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從中感受到:利用規律進行科學的識記,使機械識記變為規律識記,使無意思識記化為有意識記,化難為易,減輕記憶負擔,使學生易學,樂學,才能做到真正記憶深刻,保持長久。在學生一開始學習英語時就教會他們掌握國際音標,使他們了解并正確的辨音、拼音與音標的方法,使他們逐步地具備拼讀單詞、標音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為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高一開學的開始階段,利用學生對各學科的學習激情,先攻破語音這一難關。具體課堂教學之初可采用《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中第63頁的“國際音標教學方法表”,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就可以集中復習國際音標中48個基本音素。由于此表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盡管多達48個音素,根據此表有規律性的學習,也能很快就完全掌握。先在黑板中間寫個2,在2的兩旁各寫一個3,在3的外邊各寫一個20,形成20、3、2、3、20的形式,此時學生們感到新奇,想知道究竟。此時,請同學們把數列相加得48,說國際音標中有48個音素。在中間2的下面寫兩個音素[w]和[j],說出它們的正確發音,請學生記住這兩個是半元音。接著向左右兩側擴展,左側3個為鼻腔音[m]、[n]、[η],前兩個比較容易掌握,發[η]時請同學們回想漢語的前鼻音和后鼻音,[η]近似漢語中的后鼻音。右側3個音素[l]、[r]、[h]與漢語拼音符號“l”“r”“h”相似,容易掌握。但是要教會學生前兩者的發音區別。接下來教20個元音音素,其中12個單元音成對的教,后8個雙元音分三組來教,第一組尾音都為[i],橫寫3個[i],然后前面分別加上[e]、[a]、[]形成[ei]、[ai]、[i]。第二組尾音都為[],分別加上[i]、[ε]、[u]形成[i]、[ε]、[u]。第三組尾音都為[u],分別加上[a]、[]形成[au]、[u]。最后學習20個輔音。有7對單音素清濁輔音,可通過漢語拼音聲母幫助發音,其中/θ/、/e/、/∫/、//,漢語沒有對應的拼音,就重點講示。教后面的3對輔音連綴時,先在黑板上連寫3對[t]、[d]。當寫第一對時,細心的學生一定會指出,前面已出現過了。下一步就是在第一對[t]、[d]后面加上[s]、[z],成為[ts]、[dz],第二對[t]、[d]后面加上[∫]、[],成為[t∫]、[d],第三對[t]、[d]后面加上r,成為[tr]、[dr]。這樣排列教學,容易上口,便于記憶,象背兒歌順口溜那樣,不必死記硬背,學生自然學得快。
第二節課要求學生掌握英語26個字母發音及音標,先根據上次課所教音素要求學生試寫字母名稱發音,再根據他們能想到的方式自己歸納出一定的組合,比如說把所有的含[i:]發音的字母歸為一類,把含[e]發音的字母又歸為一類等等。這樣做既讓學生從他們熟知的字母發音容易地寫出正確的字母名稱音標,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又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總結出部分規律來逐步養成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要求課后能默寫出26個字母極其字母發音。
2.語音認知及鞏固的集中訓練
集中語音教學后,語音訓練還要進行長期的鞏固。語音教學實踐性很強,在集中教學階段,學生的語言能力很強,但過一段時間以后,語言能力就有可能減弱。因此,要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鞏固性的語音訓練,培養學生長期使用音標的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在預習和復習中充分利用所學的語音知識,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根據張思忠“三位一體”的教學法,進行語音集中訓練。音標必須做到不假思索的讀得準,默寫不出差錯的“三位一體”教學,其中音標是重點。
我以本地區現行教科書初一到初三的單詞表為基礎,歸納在其中出現的所有要求掌握的含有20個元音的單音節詞,其中含[i:]的單音節詞70個、含[i]的57個、含[u:]的36個、含[u]的13個、含[:]的48個、含[]的23個、含[:]的21個、含[α:]的40個、含[∧]的37個、含[e]的60個、含[]的33個、含[ei]的68個、含[ai]的71個、含[i]的8個、含[i]的9個、含[ε]的9個、含[u]的3個、含[au]的19個、含[u]的40個,按相同發音的單詞以其拼寫、音標及詞意三種形態用表格的形式發放到每個學生的手中,要求學生自己找尋其中可能存在的規律并對其進行分類,因為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找出的規律是多樣化的,有根據單詞首字母歸類的,有根據字母的多少來分類的,有根據單詞都含哪幾個相同字母結尾或開頭來分類的,還有根據單詞發音里都含有某個較難的輔音音素而進行分類的……就以其中57個含[i]的音素的歸類為例,分類為:
①只含兩個字母的:if [if]是否,it [it]它,is [iz]是。
②根據首字母的:fill [fil]填上fish [fi∫]魚fix [fiks]安裝film [film]電影
③根據首字母的:gym [im]體育館give [giv]給gift [gift]禮物
④ill結尾的:skill[skil]技能ill [il]病fill [fil]填上pill [pil]藥丸
still [stil]還will [wil]將till [til]到kill [kil]殺死bill [bil]帳單
⑤ick結尾的:trick [trik]詭計stick [stik]堅持sick [sik]病的
thick [θik]厚的quick [kwik]快click [klik]點擊
⑥含[∫]音的:fish [fi∫]魚wish [wi∫]祝愿ship [∫ip]船
⑦含[η]音的:king [kiη]國王think [θiηk]想pink [piηk]粉紅色
ring [riη]戒指bring [briη]帶來thing [θiη]事
這樣分類后,不僅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把詞意按相關意思連接起來,好象小故事一樣。學生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學中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可以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這樣一來,學生在探索中了解了字母與音素、單詞與音素的聯系。根據學生的歸納最后總結出某些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包括反復參與其中的輔音音素。同時讓他們能分清音節,懂得開音節、閉音節、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的發音等等。學生在探討中相互學習促進,在對優秀歸納展出后,相互影響,激發更高的英語學習興趣。
3.英語中常見音變現象的集中
我們都有過這樣沮喪的經驗,很容易聽懂中國人說的英語,但是同樣的對話一到英美人的嘴里,便覺得很難跟上,有時甚至是不知所云。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說的英語通常單詞之間很清晰,詞與詞之間有明顯的停頓,但是英美人的口語會有很多音變,這些音變使得我們很熟悉的單詞的發音變得陌生,難懂,給我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比如學生在說這個句子I don`t know.時,我就聽到多數學生是一個一個單詞那么讀出來的,沒有把該失去爆破的音[t]失去爆破,聽起來讓人感覺完全是三個單詞的單獨拼讀而已。我們學習英語單詞拼讀能力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真正地掌握并靈活地運用這一語言,如果我們聽不懂,說不正確,那就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意義,因此英語中常見的音變現象是學生必須明白的。音變現象主要有連讀、失去爆破、失音、弱化、濁化、音的同化、重音、縮讀等形式。要想朗讀好英語,還應該知道英語話語的語調以及英語語言中的節奏問題。所有這些,都需經過學生在句子中反復的練習,才能熟練運用與真實的語言之中。
現以學生最易犯錯的不完全爆破為例:/p/,/b/,/t/,/d/,/k/,/g/這6個爆破音中的任何兩個音素相鄰時,前者發不完全爆破音,后者則要完全地。徹底地進行爆破。爆破音/p/, /b/, /t/, /d/, /k/, /g/在/m/, /n/, /l/, /f/,/s/,//, //, /θ/, /e/的前面時不完全爆破。如:
He has a ba(d) col(d) today. You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Gla(d) to meet you.
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was on a bla(ck) bike jus(t) now. The bi(g) bus from the fa(c) tory is full of people.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every morning? This is an ol(d) pi(c)ture of a bi(g) car. The ol(d) do(c)tor has a ca(t), too. We're going to work on a farm nex(t) Tuesday. What would you like, ho(t) tea or bla(ck) coffee? It's a very col(d) day, but it's a goo(d) day. You can put i(t) down in the bi(g) garden. I bought a chea(p) book, but it's a goo(d) book.
Have you rea(d) the book abou(t) tha(t) child。 The thir(d) chair is broken.Goo(d) morning, sir.Goo(d) night. They are very frien(d)ly to us.
I didn'(t) say so.
Goo(d) morning, Mr. Bell.Uncle Li’s fa(c)tory is qui(te) near to the cinema. I wen(t) there alone a(t) nine las(t) night. -Do you know his bi(ke) number? -Sorry, I don’(t) know. The forty-firs(t) lesson is qui(te) difficult.
Goo(d) luck, Lin Tao.在告知學生基本規律之后,通過這些常用句子讓學生以各種形式根據規律反復誦讀。以此為基礎,讓他們自己找出更多的句子。當他們感覺自己能聽懂真實語言中的英語,自己朗讀起來也還像那么一回事時,我相信他們會更加樂于更深層次的學習。
總之,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言語技能的基礎。在英語、俄語中,語音和語法、構詞法和拼法相互之間都是相關的。讓學生了解、掌握英語的基本因素和基本的讀音規則,加強拼音訓練,學會拼音,直至獨立拼音。學生掌握了良好語音語調,具有了單詞拼讀能力,就能以科學的方法記憶單詞,才能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運用英語真實交流的能力。學生才能不時地得到自身價值的體現,獲得學習成就感,對英語的學習也就越來越自覺、主動,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2005年9月21日.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3]隋銘才.英語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4]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英語教學;興趣;入門技巧
常言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話雖這樣說,但是“師父”如何將學生領進“門”卻是很有學問的。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面對的是初一新生,那么就應首先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喚醒大家的求知欲望,然后才能深出淺入,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英語有一句諺語叫做“Well begin is half done”(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解決好初一英語學習“入門”的問題,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也是做好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銜接工作的前提,在指導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教學中,可以采用激發學習興趣,適時教音標、指導學生學習、聽說讀寫并舉,恰當評估激勵教學等方法,能很好地解決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難”的問題,下面就這幾種初中英語教學入門技巧逐一闡述。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也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心里因素之一。”是人的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一個人如果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去追求知識,會把解決難題看作是一種樂趣,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初一學生的英語學習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興趣。他們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是精力充沛、智慧閃光的時期,是充滿好奇、渴求知識的時期,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常理,但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卻被人忽視,不被利用。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更富成效,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適時教音標
國際音標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拐杖,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適時學好音標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語音教學方面,要按照循序漸進,分散難點,化整為零的原則。因為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往往把漢語拼音、英語26個字母以及國際音標音標混為一談。因此,在集中音標之前,在學生學會一定數量英語詞匯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字母及字母的發音規律,把單詞的讀音與單詞的拼寫結合起來,逐步滲透單詞音標的讀音、書寫以及拼寫規則。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音標學得過早,沒有一定的英語詞匯和語言做基礎,只單純地學音標,往往很枯燥,教學效果也不會太好。音標學得過晚,會導致學生記不準單詞的發音,以至于出現在單詞旁邊標注漢語或拼音的現象。一般而言,在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后,在學生對音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利用一周時間集中學習音標效果最佳。這個時候學習國際單位是符合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的。
三、時刻做好查漏補缺
作為初一學生,學習已習慣在教師的“教導”或“呵護”下進行,雖然已經進入中學,但是很多學生嶄時還不能適應,學習方法不適應,英語又是新學科,語音初學難,不少學生的語文水平就不高,漢語拼音也很差,這就給英語學習帶來很多難題,常常有許多學生“入門”難。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多提問,也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耐心地進行補缺、補漏,避免學生經常產生學習障礙,影響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四、關懷每一位學生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贊賞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一些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就像我們這些普通班的學生,多給他們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和活躍的抽象思維和集中分析思維,使學生更喜歡老師,從而轉化成為推動學生前進的巨大心里力量。好多時候我都是帶著他們一起學、一起玩,跟他們多交流不因為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對他另眼相看,在課上,我與他們有說有笑,該學習的時候就嚴格要求。另外,要說服家長為初學英語的學生購買聽力工具,適當的時候還要買一些英語資料,多訓練。學習機等都是學習英語的輔助工具,學生運用較好的現代學習輔導工具,對提高學習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認真指導學生學習
如果把語言知識比做珍珠,那么學習方法是串聯珍珠的絲線。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傳授給他們英語知識固然重要,教給他們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卻更重要。在初一學生“入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記憶單詞、預習、聽課、復習等幾個方面指導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指導記憶單詞的方法,指導學生用音、形、義結合記憶法、構成記憶法、同義詞或反義詞記憶等方法來記憶英語單詞。指導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生詞和課文的方法,并把課前預習作為學生每天的一項固定的課外作業,并且經常檢查預習效果。指導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領會教師的授課意圖,帶著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去聽課,并積極參與課堂交流合作。 指導復習的方法,復習指導包括作業指導和問題復習指導。指導學生通過做課外作業,整理資料等方法鞏固消化當天的課堂知識,指導學生要抓每一課、每一單元的重點、難點,掌握種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
六、聽、說、讀、寫、譯并舉
在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階段,聽、說、讀、寫、譯應并舉,聽、說是英語教學很重要的方面,學生能聽懂英語,會說英語是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的第一步。老師在“入門”教學時盡量創造聽、說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學生聽不懂,就用手勢等體態語言代之,讓每個學生都敢開口說英語,都有機會說英語。另一方面,對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檢查朗讀、背誦、聽寫。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之后,再指導學生閱讀和課文難易相當的課外讀物,安排一定的英漢互譯練習,寫一些淺顯的小短文。
七、組織利用課外活動,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要富于活力、吸引力,課堂教學很重要,豐富的課外活動也不容忽視。應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具有能力參與的課外活動。可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教唱英文歌、參觀英語書角、收集英文廣告、用品等,創造學習運用英語的氛圍;組織英語學習興趣小組,同學間互相幫助,可自制英語小卡片,掛在教室里、臥室內,隨時復習,盡量做到學以致用。
八、恰當整理評估,激勵
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取得好成績,成績好時,他們就對學習信心十足,而成績不好時,本為學習不自覺的就會灰心喪氣。在初一學生英語“入門”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估,評估時既不要降低要求,又要盡量讓學生取得滿意的成績,對成績好的同學要表揚,更要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帶動成績差的同學共同提高;對成績差的同學,要用鼓勵的手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表揚,要讓這些同學覺得英語并不難學,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在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階段,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種種途徑激勵他們的英語興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加之,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 自然 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九、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關鍵詞: 普通話 英語語音 正遷移 負遷移
根據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遷移是一種認知活動,體現了個體主動的心理加工過程”[1]。一些研究者著眼于各理論在更高層次上的概括,將遷移概括為“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是新舊經驗的整合過程”[2]。遷移現象廣泛存在于語言學習過程中。就語言遷移而言,其既包含不同語言之間的遷移,又包含同一語言內部的遷移,如英語詞匯學習對閱讀理解、英文寫作的遷移。
一、語言遷移產生的條件和因素
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認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意義’的學習中一定有遷移”[3]。他明確指出,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竭力避免母語中介作用或遷移作用是徒勞無益的,也就是說,中國學生要學習英語,不能不受來自漢語語言習慣的影響。因為漢語作為原有的經驗,是英語學習一種認知上的準備,不可避免地參與其中。
繼奧蘇伯爾之后,語言遷移的條件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語言學習的生態系統包括周圍環境系統或客觀情境逐漸引起重視。以情境性遷移理論為代表,科德認為:“知識經驗的獲得并不能獨立于具體的情境,相反,是與具體的情境相連的。”[4]通過與學習者的相互作用,情境成為完整學習的一個有意義的組成部分。為促進遷移的產生,應充分考慮情境特征在遷移中的作用,盡量使最初的學習情境與將來遷移時的情境保持最大限度的相似性,相似的情境特征將促進遷移。
除此之外,社會文化環境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布魯克斯認為,“學習并非獲得一套孤立的抽象知識,而是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來獲得知識經驗”[5]。遷移反映了個體、個體的活動及情境之間的辯證關系。無論是母語的學習,還是外語的學習,都應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社會交往掌握語言,而不是孤立地學習書本上的語言知識。
二、語音遷移的主要形式
英語和漢語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漢英兩種語音的音位系統不同,音位的分布互不對應,所以,二者之間在發音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踐證明,普通話在英語語音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掌握,另一方面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得學生在英語語音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妨礙學生準確地掌握英語語音。李庭薌先生指出:“英、漢對比的知識能幫助教師根據英、漢語的異同,預見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從而在教學方法上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6]產生語音遷移及遷移程度大小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發音相似、發音差別大、漢語中有而英語中無的音、漢語中無而英語中有的音。正是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英語語音學習中有程度大小不同的正遷移和負遷移。
(一)語音的正遷移
宋慕義認為:“母語遷移在語音層面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7]漢語和英語分屬漢藏語系與印歐語系。從文字表面來看,兩種語言也不同,英語采用拉丁字母的書寫方式,而漢語是典型的被稱為方塊字的筆畫文字。但是如果我們細心對比,就不難發現表示漢字讀音的漢語拼音和表示英文意義的字母是非常類似的。
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都采用拉丁字母的書寫方式:英語有26個字母,而漢語拼音有25個,除了V這個字母以外,我們常用的漢語拼音的拼寫方法和字母順序與英文字母的拼寫方法和順序是相同的。因此,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記憶和書寫英文字母是輕松的。
應有效利用拼音拼讀規則學習英文發音,“音節是由一個或一系列音位構成的語音結構”[8]。中國學生可以借鑒漢語拼音拼讀方法“三拼連讀”,即把聲母、介母、韻母連在一起,直接讀出拼音音節,如把h-u-讀出hu(花),拼出英文音標音素的組合,如:book/b/+/u/+/k/=/buk/。
(二)語音的負遷移
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語言。這兩種語言中有似乎相同但實際上并不相同的語音,這些音位系統上的差異往往是造成我國英語學習者的語音負遷移的主要原因。第一,漢語的韻母長短區別不明顯,造成中國人發英語長元音[i:][a:]等時往往不夠長,發短音[i][e][μ]時又不夠短。因此,把it[it]讀成eat[i:t],把lover讀成larva。第二,分不清雙元音和單元音。發雙元音[ai]和[au]時,口的開張幅度不夠大,把[ai]讀成漢語的“愛”,把[au]讀成漢語的“奧”,雙元音變成了單元音――讀[ei]聽起來像[e],讀late聽起來又像let。第三,漢語音節通常以元音為核心,元音與輔音結合,音節界限分明;而英語除元音外,還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輔音連綴。初學者在結尾的輔音后面會不自覺地加上元音,例如把work讀成worker,but讀成buter。
由此可見,語音的負遷移是因為學生的普通話發音和感知習慣被遷移到另一種本族語中所致。
三、遷移作用的運用
普通話的遷移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英語學習各個環節中的普通話遷移,無論是正、負遷移,還是回避或過度運用,都是二語學習必經的階段。所以,在語音學習過程中,要積極運用正遷移,發揮普通話的正面作用,加速語音學習的進程,客觀看待負遷移,盡量減少普通話的負遷移對語音學習的影響,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一)積極運用正遷移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普通話對英語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外語教學中,完全排斥普通話是錯誤的。因此,在我們的語音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恰當地運用普通話,充分利用其正遷移,發揮普通話的正面影響,加速語音學習的進程。教師要做好這方面的引導工作,盡可能促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語言正遷移。在教學過程中,要著眼于對漢語普通話與英語語音發音關系的研究,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訓練,進而促進英語語音的學習,使漢語正遷移成為可能。
(二)客觀看待負遷移
外語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者學會用外語進行交際,普通話遷移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質和量的區別。“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由于學習者在漢語及其方言中,語音的發音習慣基本定型,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語音方面的漢語負遷移,影響其學習進度和學習興趣”[9]。漢語語音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影響很大,西方學者萊杜在《跨文化語言學》里提出:“外語學習的主要困難是由兩種語言的差異引起的,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并克服這種差異。”[10]所以,老師在語音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要領和地地道道的英語語音語調,還要教他們活的語音規律和習慣,盡量減少普通話的負遷移對語音學習的影響,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母語遷移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對于長期置身于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母語普通話對英語學習的干擾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對遷移規律有正確的認識,有效利用普通話的正遷移作用,爭取減少或消除母語的負遷移作用,強化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馮忠良.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 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4]S.P.Corder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1986.
[5] Brooks.N.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80.
[6]李庭薌.英語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宋慕義.略論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正向遷移現象。外國語言文學論叢,1999.
[8]鄧炎昌.語言與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