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指導建議

高血壓指導建議

時間:2023-06-12 14:45: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指導建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指導建議

第1篇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 行為調查 預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26-02

腦出血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稱為再發腦出血,其預后差,致殘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首次腦出血[1]。本文通過對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療好轉出院的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132例進行行為調查,了解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的日常行為,探討行為指導在再發腦出血中的預防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療好轉出院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32例,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6歲,全部病例經頭顱CT證實并行手術治療,術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以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身體鍛煉情況、心理壓力、疾病認知程度、服藥依從性以及血壓監測等內容,統計分析132例患者中有各種不良行為所占的百分數。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行為指導,出院后每月隨訪一次,加強指導并了解健康情況,統計再發腦出血的發生率。

2 結果

13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行為調查見表1。其中,吸煙定義為每天至少吸1支煙,≥6個月者,但不一定為連續的6個月;過量飲酒指每日飲白酒≥100ml,且每周飲酒在4次以上;生活工作壓力很大以是否影響日常生活為度。

3 討論

3.1 再發腦出血發病率高,致殘率及死亡率更高,減少再發腦出血的關鍵是平穩控制血壓[1,2]。高血壓患者要保持穩定理想的血壓除合理制定藥物降壓方案外,非藥物治療也是防治高血壓的關鍵。由于國人對高血壓危害的認知程度低,加上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血壓的控制往往不理想,本組調查中過咸飲食者高達76.5%,高脂飲食者64.4%,而堅持規律服藥者只占27.3,定期監測血壓者更少,只有22.7%。因此,有必要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行為指導,尤其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進行行為指導有助于減少再發腦出血的發生,本組患者經過行為指導,隨訪一年中只有4例患者出現再發腦出血,占3.0%,低于文獻報道的5.4%[3]。

3.2 根據調查情況對不同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行為指導計劃,并在出院后跟蹤指導:①高鈉飲食與血壓呈明顯正相關系,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g為宜。指導高血壓患者嚴格限制鈉鹽攝入,首先要減少烹調用調料,其次少食各種腌制品。鉀具有促進尿鈉排泄、抑制腎素釋放、舒張血管、減少血栓素產生等作用;鈣與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有關,當鈣攝入增加時,促進鈉的排泄可以降低血壓;鎂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與其降低血管緊張性和收縮性,減少胞內鈣含量以及促進血管舒張有關。建議高血壓患者適當增加鉀、鈣、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鉀的最好來源,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的食物有扁豆、冬菇、竹筍、紫菜、赤豆等;奶及奶制品是鈣的主要來源,蝦皮、海帶、發菜、芝麻醬等含鈣量特別高;含鎂豐富的食物有苔菜、蕎麥、木耳、綠莧菜、大麥等[4,5]。②油膩食物對血壓控制不利,提倡多吃魚、雞、兔、牛肉,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的作用;膳食膽固醇與收縮壓的變化呈正相關系,建議少食動物內臟、腦髓、蛋黃、肥肉、奶油點心、動物脂肪等。③戒煙、限制飲酒。④增加體力活動: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發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建議患者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的時間。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舞蹈等項目,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4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6]。⑤精神緊張、壓力大的職業人群血壓較高。要保持平靜的心境,避免過度焦慮、悲傷、興奮等。⑥用藥指導:堅持按醫囑服藥,定期監測血壓,定期復診,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切勿自行停藥。

4 結論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再發的關鍵是控制血壓。我們發現通過行為指導,使病人逐步改變不良行為及飲食習慣,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嚴格控制血壓,可以減少再發腦出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呂秀玉,尹運佳.再發腦出血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哈爾濱醫藥,2006,26(5):8-10

[2] 葛霞.再發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7,1(3):29

[3] Bac HG,Jeong DS,Doh JW,et al.Recurrence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 rebral hemorrhage[J].Cerebrovasc Dis,1999,9:102-108

[4] 申華平,劉臘梅.飲食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6,20(12):3106-3107

第2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血脂;血尿酸

為探討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異常、SUA升高的關系,我們開展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SUA關系臨床研究,為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提供客觀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北海市中醫院心內科住院及門診就診的北海籍或在北海居住>10年高血壓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4例,女126例,年齡41~80歲。選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人員50例作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0歲。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 高血壓病診斷參照《心血管治療指南和建議》[1]標準。血脂異常診斷標準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確立的標 準[2]:TC>5.72 mmol/L,TG>1.7 mmol/L,HDL-C3.64 mmol/L。尿酸升高按國際高尿酸血癥(HUA)定義標準[3]:SUA男>420 umol/L,女>357 umol/L。中醫辨證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為依據。將高血壓病分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肝火亢盛、陰陽兩虛4個證型。

1.3納入標準 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年齡40~80歲,并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狀患者。

1.4方法 由3名中醫主治醫師對每例高血壓病患者采集病史并記錄,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分別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并由副主任醫師審核確定證型。患者禁食12 h后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5 mL,用美國德靈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TC、LDL-C、HDL-C、TG 、SUA。健康體檢者50例按同樣方法檢測血脂、SUA。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各組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

2.1高血壓病各證型分布分布,見表1。

2.2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異常情況 200例高血壓病血脂異常152例,占總數76%,TC升高141例、LDL-C升高74例、TG升高58例、HDL-C降低4例;SUA升高76例,占總數38%。各證型患者血脂、SUA異常率比較,見表1。

2.3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水平比較,見表2。

2.4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血尿酸的關系 本結果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對照組血脂、SUA異常率比較;TC、TG、LDL-C、UA水平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或顯著差異(P

3討論

目前中國高血壓人群已高達2億;>18歲居民血脂異常率為18.6%[5];HUA約占總人口的10%[6]。本研究200例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高達76%、SUA升高為38%,明顯高于對照組及我國普通人群,表明高血壓患者易并發血脂異常及HUA。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血壓常與高脂血癥、HUA心血管危險因素并存、互相影響[5-6]。因此,對于高血壓治療,要同時控制高血脂、HUA。與文獻報道[7]相比,本組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血脂水平也較高,考慮與本地區為沿海城市,人們進食較多高膽固醇、高嘌呤海鮮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血脂、SUA升高與痰濕壅盛關系較大。表明痰濕壅盛是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的主要病機。中醫學古籍中雖無"血脂異常"之病名,但其關于“脂”“膏”的論述與現代醫學的“血脂異常”非常相似。古人認為,本病多發生于“肥貴人”,乃“膏粱之疾”。《素問?異法方宜論》云:“西方者……其民華食而脂肥。”這意味著本病的發生與肥胖、過食肥甘厚膩密切相關。素體脾虛或過食肥甘厚膩有礙脾之運化,脾之運化失常,則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濁。因此,痰濕內阻是血脂異常的基本病機[8]。現代大量醫學臨床與實驗研究已證實了高脂血癥為血中之痰濁.。

《金匱要略》有:“盛人脈澀小,……歷節疼,不可屈伸”的論述則闡述了肥胖脾虛濕盛體質易發痛風之病機。現代學者認為高尿酸血癥也是代謝紊亂所致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而使過多的尿酸停于體內形成有害之物,與“濁”相似[10]。

總之,本研究結果對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潤霖,吳寧,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療指南和建議[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60.

[2]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2.

[3]心血管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診治專家共識專家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0,10(4):253-256.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趙文華,張堅,由悅,等.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特點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5):306-309.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1-30.

[7]張云飛.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紊亂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7,48(7):626-628.

第3篇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92―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社保醫療體系的建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從性差、健康觀念淡薄,常常處于被動治療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間,我們要幫助患者及家屬認識到高血壓病的治療和預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屬的配合,維持血壓的穩定,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1 健康教育的內容

1.1 實時心理疏導,維護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狀態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常規的生活秩序被打亂,而極難適應新的環境,再加上兒女不能經常在醫院陪伴、照顧,老人會感到孤獨、寂寞,并因此而焦慮、煩躁。在治療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緒波動。這樣會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血壓升高,其結果必然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誘發或加重病情。作為與病人密切接觸的護理人員,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病人,語言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聽取病人的意見和建議要有耐心,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了解其心理特點,針對病人的個體差異實施有效的心理治療與護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

1.2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正常體重 高血壓病與身高、體重、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系。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過多攝入任何類型的糖,不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原因。所以減少含糖食物和飲料有助于降低血壓,從而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

高血壓病人飲食宜清淡,忌食動物內臟,動物油類。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不宜超過5克,對合并心衰患者,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刺激性飲食及腌制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海帶、芝麻等。

1.3 吸煙與飲酒 吸煙可降低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還有,香煙里含有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管腔變細,周圍小動脈的阻力增加,這就可以導致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進一步升高,更容易造成“中風”。所以,高血壓病人應盡早戒煙。飲酒宜少量、有規律,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的指南中指出:少量飲酒,大約每天15克(相當于6%酒精度啤酒250ml,12%酒精度葡萄酒125ml,烈性酒25ml,可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1]。

1.4 藥物指導 高血壓病病程長、控制難、服藥時間長、不易根治,多需終生服藥是本病的防治難點,再加上老年人記憶力、理解力、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服藥常不規律,血壓難以控制,甚至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加強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指導尤為重要。首先,降壓藥物應采用較小、有效的治療量。其次,選用長效劑、控釋劑和緩釋劑,這樣可以減少服藥次數,避免多次用藥的麻煩,還可以持續維持降壓藥物的濃度,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如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另外,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即個體化用藥。高血壓病人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保持血壓的穩定。

1.5 休息與運動 高血壓病人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應多做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要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建議運動時的最佳心率=180-年齡,超過這個心率后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老年人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這對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的實施

2.1建立健康教育評估表 由責任護士根據評估表的內容對病人的飲食、運動、用藥等予以具體的指導。

2.2 建立宣傳冊、宣傳欄 將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印成小冊子,給患者人手一冊;在病區宣傳欄內對高血壓病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冊、宣傳欄的內容要定期更換,使健康教育的內容具有先進性、實效性和實用性。

2.3 建立出院病人隨訪制度 通過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時在隨訪過程中,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個性化的追蹤服務,并提醒病人隨時監測血壓,定期復診。

3 總結 高血壓病是老年病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改變其心理、行為、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進了患者的健康行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對高血壓病的治療、預后、并發癥的預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4篇

原發性高血壓要終生服藥

初發高血壓,建議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先診斷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目前來說原發性的高血壓不能根治,要進行長期的藥物控制。

長期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西藥的副作用是很少的,國外通過長期的試驗證明這些西藥是可以進行長期服用的。另外這些西藥的副作用的影響要比其不吃藥的危害性小得多。

有些患者就是不想吃藥,因為怕吃藥后就停不下來了。其實這種看法是很不正確的,現在世界上治療高血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藥物控制,延緩高血壓對人體器官的不可逆的毀壞。不吃降血壓的藥物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去處理高血壓的嚴重并發癥。一些血壓高得不是很離譜或者癥狀不明顯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降低藥物服用量,如果血壓很平穩甚至可以適當停藥。

另外早期的高血壓患者如果進行適當的運動對高血壓是有一定好處的。比如說游泳、慢跑、太極等不是很激烈的運動對高血壓病人是有一定幫助的。當然去運動的話最好是在自己的血壓比較穩定的時候才去運動。

繼發性高血壓可以根治

繼發性的高血壓患者,對其引發高血壓的病因進行治療是有希望根治的。

比如一個患者,血壓很高,檢查發現是因為腎血管的狹窄而引起的血壓升高,后來將腎血管擴張,血壓就降下來了。還有一些是腎上腺的問題,有位高血壓患者就是因為腎上腺上有一個良性腫瘤,腫瘤摘除后血壓就不高了。

所以對一些早期的或者是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去做一個全面的檢查。如果是幸運的繼發性高血壓的話是很有希望進行根治的。

高血壓自行買藥有危險

不少高血壓患者拿醫生之前開的處方自己去藥店抓藥服用,這樣會有危險!目前來說,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有很多種類,就大的分類來說,常用的高血壓藥物就有5~6種。我們選藥要注重下面幾個因素――

長效:我們使用高血壓藥物的時候都是主張長效。長效的意思就是說吃很少分量就能維持血壓穩定了。

副作用少:因為高血壓藥物是長期服用的,所以必須要副作用比較小的藥物。

對身體器官有保護作用:高血壓可能會導致腦的栓塞,心臟的損壞或者腎功能不全等癥狀,如果服用的降壓藥能降低這些損害是比較好的。

不過如果血壓比較高的話就要進行藥物搭配治療,還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同時有糖尿病,膽固醇高等其他癥狀的話要進行綜合治療搭配。

另外要告誡患者的是,醫生給患者開了降壓藥,患者吃完后就自己到藥店買了。其實醫生給患者開藥的時候是根據病人當時的情況開的,當患者吃完藥后,病情可能發生了變化。有些情況下患者出現其他表現要換藥,比如之前使用的那個藥物控制不好,或者要限制其副作用。自己去藥店買藥不是不可以,但是建議患者最好定期回醫院檢查。

非洛地平緩釋片介紹

商品名:康寶得維

藥理作用:本品為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適用病癥:高血壓、心絞痛。

第5篇

關鍵詞:社區治療;強化管理;高血壓;臨床療效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因遺傳因素電解質紊亂、長期緊張心理、腎功能分泌失常、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血壓升高[1]。臨床癥狀有頭暈眼花、頭痛、乏力、惡心嘔吐、夜尿增多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心理和工作帶來了困擾。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與患者對高血壓的了解和重視不充分有關,所以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很有必要[2]。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掌握有效的飲食、運動、心理等非藥物治療措施,提高用藥的合理性,從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壓水平,減少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我院門診2014年1月~12月1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實驗觀察,隨機分為管理組和常規組,每組各50例。其中管理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5.7±3.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5)年;常規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6.4±4.1)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8±2.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治療措施,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后給予藥物治療,告知患者藥物用量和用法,口頭告知患者飲食注意、適量運動和放松心情,叮囑患者定期復查。

管理組采用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高血壓知識講解,發放高血壓健康宣傳手冊、定期舉行高血壓知識講座和交流會等。讓患者增加對高血壓的了解,借鑒有效的臨床治療經驗,認識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重視合理用藥的重要性。長期用藥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或經濟壓力,治療效果緩慢時,患者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用適合的方式為患者進行疏導。告知患者積極的心態有利于增強治療效果,樹立康復信心。

1.2.2用藥指導 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用藥,降壓藥的種類多,禁忌癥多,所以患者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不能盲目的使用快速降壓藥、更改藥量或者突然停藥,以免產生耐藥性、損傷心腦血管。規律、定時定量服用藥物關系病情的轉歸,要鼓勵高血壓患者養成按時服藥的習慣,盡早恢復健康。

1.2.3飲食指導 高血壓患者宜低鹽飲食,多食用富含優質蛋白、高維生素、高鉀和具有防治高血壓作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減輕血管阻力,有利于降低血壓水平。根據患者不同體質、年齡制定個性化食譜,嚴格按規定的飲食量進餐。

1.2.4運動指導 鼓勵患者多做有氧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堅持每天運動。鼓勵患者進行集體運動,相互鼓勵。有氧運動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胃腸道功能和精神狀態,避免出現肥胖癥,對控制血壓具有輔助作用。如散步、慢跑、下棋、打太極等。

1.2.5定期檢查和隨訪 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定期采取義務血壓檢測,建立患者病歷檔案,記錄每次血壓檢測的結果和用藥情況,根據病情變化情況,進行用藥調整。對于年齡偏大或者行動不便患者,可以采取上門服務,為患者監測血壓和生命體征,并給予合理的建議。定期打電話詢問患者病情,控制血壓,積極預防并發癥。

1.3統計學方式 采用SPSS 13.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以P

2 結果

隨訪6個月結果顯示,管理組出現并發癥4例,其中腎臟并發癥2例,心血管和腦血管并發癥各1例;常規組出現并發癥11例,其中腎臟并發癥3例,心血管并發癥5例,腦血管并發癥3例。管理組并發癥明顯低于常規組(χ2=7.6863,P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組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導致心、腦、腎臟器功能衰竭。我國高血壓發病率持續居高不下,與人們對高血壓的知曉率低、合理用藥率低、飲食生活習慣不合理有關[3]。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通過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定期隨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行為和飲食習慣,提高用藥的合理性。所以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很有必要,可以優化治療結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健康教育讓患者對疾病有全面的了解,重視對高血壓的治療[4]。樹立長期治療目標,堅定治療信心,消除不良情緒。用藥指導是治療的關鍵,高血壓患者的用藥需要根據患者病情改變而適時調整。但是患者不能擅自更改,所以醫護人員的監督作用必不可少。醫護人員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有利于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延誤病情[5]。高脂血癥患者會加重高血壓癥狀,所以高血壓患者宜清淡低鹽飲食,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解釋,讓患者理解清淡飲食的必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心情,增強機體抵抗力。定期隨訪有利于觀測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總結治療經驗,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治療依據。通過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可以讓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規律用藥,從而強化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管理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常規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00%,管理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和并發癥明顯低于常規組,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常規組。說明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提升了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識,減少了并發癥,對治療起著明顯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對高血壓的效果明顯,更適合高血壓患者,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羅全,楊亞西,張偉,等.社區治療和強化管理對高血壓病患者106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版),2015,5(11):7-8.

[2]馮維杰.高血壓病患者社區綜合干預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南,2013,11(17):599-600.

[3]佘國勇.強化治療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外療,2013,32(21):136+138.

第6篇

檢測非診室血壓的優勢

診室血壓主要采用汞柱袖帶血壓法,是醫護人員在醫院或診所在標準條件下按統一規范測量的血壓,其一直被視為血壓測量的“金標準”,幾乎所有涉及血壓的臨床研究和診療指南均以此為基礎。

然而,這一傳統血壓測量方法存在以下不足:①測量舒張壓的準確度較低(特別是對肥胖、高齡患者或妊娠女性);②存在測量者偏倚和數字偏倚;③不能全面觀察24小時血壓;④可能存在“白大衣效應”;⑤不能反應血壓的晝夜節律與變異性;⑥部分患者血壓測量結果的重復性較差。

鑒于診室血壓檢測存在上述局限性,非診室血壓越來越受到重視。非診室血壓的概念主要是針對診室血壓而定,指在非醫療環境中測得的血壓,目前主要包括SBPM和ABPM。SBPM是指非專業人員采用汞柱袖帶血壓計或電子血壓計在醫院外完成,其135/85 mm Hg相當于診室血壓140/90 mm Hg。SBPM檢測次數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在初始使用降壓藥物、調整劑量、評估療效時,應在短期內多次測量;對已達到目標血壓的高血壓患者可減少測量次數。ABPM是指在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情況下,24小時內每間隔一定時間由動態血壓記錄器進行的血壓測量。主要適用于血壓不穩定,白大衣性高血壓,頑固性及初發性高血壓,指導降壓治療和評價藥物療效的人群。

非診室血壓可更為全面細致真實的反應血壓水平、變異性及晝夜節律,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非診室血壓在診斷和指導治療上優于診室血壓。

非診室血壓的診斷價值

與傳統的診室血壓檢測相比,非診室血壓測量對于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效果評估可能具有更大價值。按照診室血壓≥140/90 mm Hg及非診室血壓≥135/85 mm Hg的標準,可將擬診高血壓的患者分為4類:①血壓正常或控制正常,診室血壓和非診室血壓均在正常范圍內;②未經治療或未控制的高血壓,診室血壓和非診室血壓均高出正常值上限;③白大衣高血壓,即診室血壓升高,而非診室血壓正常;④隱匿性高血壓,即診室血壓正常,而非診室血壓升高。上述4種類型的血壓可能具有顯著不同的臨床意義與預后價值,因此,近年來非診室血壓檢測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隨著ABPM與SBPM臨床應用的日益廣泛,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的漏診率及誤診率得以顯著降低,其流行病學特征及預后價值也被進一步認識。研究顯示,約10%的健康人群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壓,而15%~50%的高血壓患者的診室血壓較平時會輕度升高。在臨床實踐中,白大衣性高血壓具有較高的發生率且對患者預后可能具有一定影響,故不容忽視。在一般人群中,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高達9%~11%。研究顯示,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的靶器官損害及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鑒于白大衣性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較高且對預后有顯著影響,非診室血壓檢測的診斷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有研究顯示,在白大衣性高血壓及隱匿性高血壓的診斷方面,診室血壓和SBPM聯合優于單獨診室血壓。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專家組在其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非診室血壓的診斷價值。而加拿大高血壓診治建議也指出,有足夠的證據支持ABPM和SBPM作為診室血壓輕至中度升高者的監測手段。綜上所述,非診室血壓可更為全面細致地反應血壓水平,降低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的誤診率和漏診率,在高血壓的診斷與療效評估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非診室血壓對心血管危險性的預測價值

如前所述,ABPM和SBPM更能反應真實的血壓水平,并全面細致地了解血壓晝夜節律和變異性,因此對患者心血管危險性的評價更具價值。新近證據顯示,ABPM和SBPM在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優于診室血壓。全天平均血壓、血壓變異性、血壓晝夜節律等多種參數均與心血管預后有顯著的相關性。

血壓晝夜節律 血壓晝夜節律特征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預后密切。研究發現,有心血管高危因素(黑人、糖尿病、慢性腎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或繼發性高血壓)的非杓型血壓(夜間平均血壓比日間下降20%)患者缺血性腦病和卒中的風險增加。

血壓變異性 一項有關ABPM的大規模研究顯示,血壓變異性增加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血壓波動幅度和頻率加大會增加靶器官損害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晨峰現象 即早晨覺醒前后數小時內人體血壓顯著升高的現象,其與該時段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Ohasama研究入選1 332例高血壓患者進行ABPM和診室血壓監測,評估不同血壓節律與卒中危險性的關系,平均隨訪10.4年。結果表明,夜間血壓下降及晨起血壓上升幅度較大的患者出血性卒中發生率最高,而缺血性卒中多見于非杓型或反杓型高血壓患者,顯著的晨峰現象會增加出血性卒中風險。該研究還提示,診室偶測血壓不能有效識別高危或低危患者,但這些人群可通過ABPM得到識別,從而有助于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預后。

白大衣性高血壓是日常血壓正常,但由于對醫院環境和醫務人員的警覺反應致使血壓≥20 mm Hg的現象,可導致對高血壓的過度診斷,并低估藥物的降壓效果。因此,建議可疑或確診白大衣性高血壓(如診室收縮壓在140~159 mm Hg或舒張壓在90~99 mm Hg范圍、無靶器官損害、女性、無吸煙史)者行ABPM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另有研究顯示,白大衣性高血壓患者未來進展為持久性高血壓的危險為血壓正常人群的2倍,還會增加血壓正常人群心血管風險。PAMELA研究對2 051例受試者進行ABPM、SBPM和診室血壓測量,隨訪148個月,其間記錄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致死事件。結果顯示,白大衣性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均有增加。

隱匿性高血壓 是指患者診室血壓正常,ABPM或SBPM升高的臨床現象。有研究表明,隱匿性高血壓患者較血壓正常人群發生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顯著增加,是心血管疾病的強預測因子。Pierdomenico等人研究發現,340例高血壓受試者中約1/4診室血壓正常,而非診室血壓升高,且此類患者5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ABPM正常患者的近3倍。Ohasama研究也顯示,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發病率顯著升高。SHEAF研究旨在通過SBPM評估隱匿性高血壓的預測因子。結果顯示,診室收縮壓、男性、年齡為隱匿性高血壓危險參數。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建議為>70歲且診室收縮壓≤130 mm Hg的男性及>60歲且診室收縮壓>130 mm Hg人群常規進行SBPM。

非診室血壓指導治療的價值

目前高血壓人群血壓達標率仍不理想。應用ABPM與SBPM全面細致地了解患者全天血壓的波動情況,有助于更為準確地評估降壓療效,提高降壓質量及達標率。

第7篇

1 臨床資料

2012年3月~12月在我院診治的高血壓患者40例,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2]。男26例,女14例;年齡37~72歲;Ⅱ期高血壓27例,Ⅲ期高血壓13例。經過精心的護理及積極治療,血壓達標率達96%,高血壓知識知曉率達100%及治療依從性達100%。

2 護理措施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應根據受教育人群的年齡、文化層次靈活運用,可采用專題講座、授課、座談會、健康咨詢、發放小冊子、健康宣教欄、戕牌、標語、廣播等。

2.1.1 膳食指導 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有超重、高脂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 ,因此膳食指導是護理干預中的主要措施之一[3]。低鹽飲食:鹽中的鈉能收縮血管,最終導致血壓增高,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 g。低脂飲食:為什么高脂食物會導致高血壓呢?這是因為攝入過多的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后,除了會造成脂肪沉積產生肥胖以外,還會增加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中的含量,這也是造成血壓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應該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改善食物結構,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黑木耳、荸薺、芹菜、綠豆、香蕉、蘋果等。每日食新鮮蔬菜不少于8兩,水果2~4兩。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瘦肉、去皮的雞鴨、淡水魚;減少油煎油炸食物和含脂肪高的肉類。

2.1.2限制飲酒 適當飲酒有利于舒經活血,喝酒也不是完全的禁止,但是一旦出現血壓異常增高的情況則宜完全戒酒。雖然飲酒引起高血壓的確切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酒精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其他血管收縮物質的釋放增多而引起血壓增高。另外,飲酒還可降低降壓藥物療效。因此,應提倡高血壓患者戒酒。

2.1.3禁止吸煙 吸煙是心血管病四大危險因素之一。煙草中的尼古丁跟一氧化碳和某些特殊的蛋白類物質的共同作用可引起血壓增高,香煙中含有的焦油,又加快堵塞血管的危險,易造成血管堵塞,突發腦溢血、腦血栓、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2.1.4 適當運動 隨著對運動療法研究的逐漸深入,其有益的作用已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視[4]。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應當以有氧訓練為主,包括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和體操等。運動種類、強度、頻率和持續運動時間依年齡和身體條件而定。運動降壓需持之以恒,鍛煉時一定要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以運動后不感覺疲勞為度,避免長時間、超強度運動,防止發生意外。高血壓患者的運動強度應以運動時心率為(170-年齡)次/min。

2.1.5適量飲水 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清晨喝水有利于迅速稀釋血液,從而降低血壓,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同時清晨喝水可以把前一晚吃進的鹽分,快速排出體外,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

2.2 心理護理 初次就診的高血壓患者往往由于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質和預后,往往會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因為降壓效果不明顯,產生敵對情緒,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消除患者顧慮,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爭取早日康復。

2.2.1 抑郁的護理 患者發病會認為自己將要終身服藥,擔心自己會成為家庭的累贅,表現出情緒低落、抑郁悲觀。護理重點是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其悲觀、焦慮不安情緒,鼓勵患者振作起來,只要能配合治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一定能達到治愈的目的。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幫患者搞好家庭關系,希望得到家庭的最大支持,多給患者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如看電視、下棋、看報紙、聽音樂等方式來擺脫疾病的困擾,幫助他們從心理上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2 焦慮的護理 部分患者由于知識缺乏,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質和預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如對就診流程常表現不滿情緒、易發牢騷、對疾病診斷、相關輔助檢查表示懷疑等。護理人員應以寬容之心對待患者,給患者握握手或遞上一杯水,為患者焦慮情緒"降降溫",轉移注意力,使其擺脫焦慮情緒。勇敢面對和正視病情,正確處理好醫患關系。

2.2.3心理不相容的護理 部分患者由于期望值比較高,希望1~2d就能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當達不到預期效果時,患者就表現出與醫務人員心理不相容的情緒,尤其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一些過激行為便容易產生,患者會發脾氣、摔東西,以至于要放棄治療,遠離醫務人員。 護士應十分耐心、體貼、理解這類患者,注意調整患者的情緒,積極與患者溝通,講解疾病的病程,同時告知患者情緒對血壓的影響,借助家庭、社會的力量幫助患者改變思維角度,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保持情趣穩定,有效控制血壓再增高。

2.3合理用藥

2.3.1 堅持遵醫囑用藥 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不要隨便換藥、加藥,忘記吃藥或突然停藥,或隨意私自購買藥物。告訴患者及家屬有關降壓藥的名稱、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定期監測血壓并做好記錄,便于醫生動態觀察血壓的變化,以利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3.2注重聯合用藥 很多患者單用一種降壓藥不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的水平,現主張用兩種或以上的藥物聯合應用,這樣既可增加藥效又可減少每種藥物的不良反應。

2.3.3注意注意飲食對藥效的影響 如服用利血平時不宜飲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質,可與利血平發生反應而降低藥效。長效作用藥物:(絡活喜)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響,空腹或餐后服用療效相當。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如代文與食物同服時,吸收率下降,吸收速度減慢,但總的降壓效果不受明顯影響。中效作用藥物:一般應選擇早晨及午后2h服藥,可降低日間活動后升高的血壓,24h平穩降壓。短效作用藥物:(卡托普利)口服吸收受食物影響,如空腹服用可吸收60%~75%,餐后服用僅吸收30%~40%,故建議餐前1h服用。

2.4 出院指導 教會患者自測血壓的方法,建議患者購買血壓計,并記錄血壓測量結果,加強自我監測的技能。堅持遵醫囑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藥物或停藥。指導患者如因變化而引起低血壓和血壓突然升高的緊急處理方法,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行為糾正和生活方式指導,如平衡膳食、適量飲酒、禁止吸煙等。指導患者定期隨診。

3 體會

通過有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和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還可改變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總之,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幫助患者安全有效的維持理想的血壓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維忠.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

[2]劉力生.高血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

第8篇

高血壓是形成尿毒癥的要因

高血壓不但引起心臟病和中風,也常引起腎臟病。腎臟是身體內血壓最高的部位,也是高血壓時最容易受傷害的臟器。

高血壓可引起高血壓腎病和腎動脈狹窄,已成為尿毒癥的重要病因。高血壓腎病患者大多沒有明顯不適,必須通過一些特殊檢查才能診斷,因而早期多被忽視。另外,高血壓時,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僅代表腎臟的病變,同時還提示出現了全身血管的病變,對心臟病和中風等有很好的預測作用。

就如同高血壓會引起心臟的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壓還會引起腎臟動脈硬化和腎動脈狹窄,并使高血壓變得更加頑固,這是高血壓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飲食建議】

高血壓病人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宜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為宜,每周吃2至3次魚類蛋白質;多吃高鉀、高鈣而低鈉的食品,如土豆、茄子、萵筍;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克以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為什么患腎臟病會引起腎性高血壓?

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腎素在作怪。正常人,腎臟分泌的腎素恰到好處,當腎臟或腎臟血管有病變時,腎素的分泌量就會驟增,使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小動脈阻力增加,因此高血壓也就接踵而至。此種高血壓的發生率、持續的時間及血壓升高程度與腎臟損害程度、病理變化相關,如急性腎炎時,持續的時間較短(一般為2至3周),血壓可恢復正常;慢性腎炎則血壓持續時間較久,且較恒定不易恢復。

二是抗升壓的物質分泌減少。當腎實質發生病變時,前列腺素合成分泌減少,而腎素分泌卻極度增加,二者平衡失調導致血壓升高。

腎臟病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是高血壓最常見的繼發性原因,尤其在年輕人身上體現。

第9篇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患者 家庭 健康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a)-0222-01

老年高血壓是指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縮壓(SBP)≥140 mmHg(18.7 kPa)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12.0 kPa)[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壓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為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及其生活質量,本文將從用藥、飲食、活動、心理以及自我監測等方面進行闡述。

1 用藥護理

1.1 西藥

(1)遵醫囑堅持長期服藥,切忌自行增減藥量或撤換藥物;(2)注意觀察藥物副作用:如惡心、乏力、頭暈、視物模糊、抑郁等。

1.2 中醫中藥

中國傳統中藥、針灸、推拿、氣功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康復有一定療效[1]。如“中藥合并推拿”,其降壓作用雖比西藥緩慢,但療效鞏固較好,血壓無大幅度波動,因此是一種更為適宜治療慢性高血壓的有效方法[2]。

2 飲食護理

2.1 控制總熱量

(1)避免肥胖,可通過家庭飲食調節,如清淡、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膳食纖維飲食;(2)少量多餐,勿甜食飽餐。可食用大體積食物來增強飽腹感,如雜糧粥。

2.2 限制鈉鹽的攝入量

(1)食鹽量控制在3~5 g/d,嚴重老年高血壓患者1~2 g/d;(2)忌食腌制類(如泡菜、泥螺、咸魚)、貝類等含鈉高的食物;(3)選擇低鈉醬油,應將醬油的攝入量計算在食鹽的攝入量中;(4)烹調中可用醋、姜、蒜等以彌補清淡口感。

2.3 日常膳食的選擇

(1)主食:宜選擇米飯,因大米含鈉較面粉少;(2)葷菜:宜選擇有鱗魚、瘦豬肉、兔肉;少食動物內臟、蟹黃、骨髓、魷魚;(3)蔬菜:宜選擇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高的新鮮蔬菜,如芹菜、西蘭花、蘿卜等;(4)水果:宜選擇含鉀、維生素豐富的水果,如香蕉、柑橘、番茄等;(5)食用油:用量宜少,應選擇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除外;(6)降脂食物:如玉米、燕麥、洋蔥、海蜇、綠豆等;(7)其他:堅果雖好但宜食少量,因其脂肪含量高。

2.4 戒煙限酒

(1)戒煙:相關研究證明,吸煙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煙中的尼古丁會興奮中樞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促進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建議撤除與煙草相關的物品,采取有效的戒煙措施,如吃戒煙糖;(2)限酒: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血壓水平和飲酒量存在直接聯系,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每日飲酒量應控制在50 g以內。

2.5 良好的飲食習慣

放慢吃飯速度,細嚼慢咽;多喝白開水,保持排便通暢;忌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

3 合理運動

合理的運動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及神經系統反應能力。長期堅持可降低體重,改善心腦血管功能。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控制好運動時間和運動量,避免劇烈運動[3]。

3.1 運動方式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游泳、打太極拳等,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3.2 運動量

以運動中稍出汗、呼吸輕度加快,運動后無疲勞感或其他不適為宜;開始時運動量宜小,逐漸增加,循序漸進。

3.3 運動的注意事項

(1)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中不可突然停止,要遵循運動程序;(2)饑餓時或飯后1小時內不應進行運動;(3)建立良好的生物鐘,保證每日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

4 心理護理

美國科學家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孤單感會使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壓的機率增加[4]。此外,老年高血壓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容易產生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

4.1 合適的環境與心態

(1)營造安靜、舒適的修養環境;(2)建立積極控制疾病的自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態;(3)避免情緒激動,遇事沉著冷靜。

4.2 放松心情,減輕壓力的方式

(1)深呼吸:將所有注意力集中于吸氣與呼氣,呼吸平緩綿長;(2)按壓穴位:情緒激動時按壓合谷,避免血壓升高,睡前按壓太沖可使怒氣排出,避免損傷人體;(3)冥想:找個舒適的地方,端坐呼吸,想象自己午后躺在一片柔軟的草坪上,盡量放松;(4)聽輕音樂,放松緊繃的神經;(5)遇到難以承受的精神壓力時,應盡快釋放,可向家人、朋友等傾訴。

5 自我監測血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血壓波動,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壓力感受器對于血壓的敏感程度有所降低,患者血壓的日差和日間變化會受到其體力、情緒、氣候及季節等因素的影響[3]。

5.1 正確測量血壓

(1)就診時,患者及其家屬可向醫務人員請教以學會測量血壓的方法;(2)測量血壓前患者應靜坐5分鐘,且半小時內無進食、吸煙、活動等以確保測量數據的可信度。

5.2 血壓的波動

(1)應了解血壓的正常波動,白天血壓較高,夜間降低,午夜達到最低。晨起活動后血壓上升,一般于上午8~9時達到第一高峰,下午5~6時達到第二高峰;(2)最好家中自備血壓計,每日由家人定時定正確測量并記錄,以便患者掌握自己的血壓情況及協助醫生用藥。如有自覺癥狀或異常波動,及時就診;(3)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飯后半小時會出現眩暈、手足顫抖的癥狀,對于該類患者,家屬應特別留意;(4)變換時速度宜慢,以防性低血壓的發生。

6 日常保健指導

6.1 休閑娛樂

(1)避免參與緊張激烈的活動,如搓麻將、觀看競技類的體育比賽等;(2)避免久坐看電視,由于老年人的血液循環變慢,久坐易致下肢麻木、疼痛、浮腫。因此,在觀看半小時后應站起來走動;(3)培養個人興趣,保持情緒健康,如養鳥、種花、作畫等。

6.2 保健建議

(1)建議肥胖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每日飲用決明子茶,幫助降血脂、降壓、通便;(2)避免用力排便,排便困難時可用緩瀉劑,如開塞露,但不宜長期使用,應進行飲食調節;(3)清晨起床要慢,做到“三個一分鐘”。醒后躺在床上一分鐘,坐起靠在床頭一分鐘,雙腿下垂再等一分鐘,這樣可以避免血壓劇烈波動,改善腦供血,減少頭暈、跌倒的發生;(4)冬季注意保暖,室內溫濕度適宜,避免在大風大霧低溫天氣外出。

綜上指導希望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正確、全面認識老年高血壓病以及在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51-154.

第10篇

【關鍵詞】我校社區;高血壓病;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259-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及近年來傳統家庭結構的變體和醫療費用的增(加);另一方面,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工作壓力的增大,使人們沒時間看病及上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日益突現。健康保健已面臨著新的挑戰,僅靠現有的醫療機構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治病就醫的需求,因此,開展社區護理已成為我國衛生保健的發展趨勢。實踐表明,通過社區醫療組織對高血壓病的有效防控,尤其是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社區檢測和宣傳系統,則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治療方案。本轄區的教職工患有高血壓病503例,我校隨機抽取140例高血壓病人進行了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我校門診部作為社區醫院對本校教職工進行管理,其中患有高血壓病503例,隨機抽取140例高血壓病人,年齡36歲~78歲,其中45歲以上者92例;學歷:博士以上學歷:28例,研究生:64例,本科:30例,專科及以下18例。診斷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在未使用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下,收縮壓≥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90mmHg。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檔案對干預人群進行登記。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病史、病程、癥狀、體征、降壓用藥情況、生活習慣、運動情況、并發癥等,對預者測量血壓、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

1.2.2護理干預

1.2.2.1 飲食干預 社區護士應在醫生建議下指導目標人群平衡膳食。推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包括健康人群和高血壓患者的特殊飲食。平衡膳食是一種熱量和營養素含量充足和各營養素之間配比均衡的膳食。建議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占能量之比分別為60%~70%、20%~25%和10%~15%。脂肪的攝入不要超過總能量的的30%。每日所選糧食品種最好粗細搭配,多樣混食,選用優質蛋白的食物[1],如瘦肉、魚、蝦、蛋、乳、豆制品等。概括為:低鹽飲食、低脂飲食、減少糖類、粗細搭配、少量多餐。

1.2.2.2 運動干預 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高級神經活動,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同時也可以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促進脂質代謝,控制肥胖,并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但是,高血壓患者不宜參加過于劇烈的運動,要量力而行。一是要貫徹全民健身計劃,建議運動頻率是每周3~5天,每天30分鐘以上。二是要推廣切實可行的運動,有氧運動被廣泛推薦。有氧運動是指持續時間較長、有節奏、不劇烈、大肌肉活動等。步行速度應該在每分鐘80~100米之間;騎車強度應該在8.5~15公里之間為宜。充分發揮社區醫療機構的作用,通過集體運動,能讓居民保持較高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和依從性。

1.2.2.3 戒煙、戒酒、體重干預 對肥胖、吸煙、飲酒者告知其危害性,并且每天測量體重1次,使體重指數控制在20kg/m2~25kg/m2。因為煙中的尼古丁可導致血管痙攣,升高血壓,飲酒者比不飲酒的血壓高,應控制乙醇

1.2.2.4藥物干預 根據醫囑指導病人合理使用降壓藥物,指導病人按時按量正確服藥,適當地給患者及家人講解降壓藥的分類、作用機理及不良反應。對年老的高血壓患者,要爭取家人的支持,使家屬熟悉病人服藥的種類、時間、劑量、方法及注意事項。定期門診復查,并教會病人及家屬出現緊急情況的及時處理措施。

1.2.2.5便秘的干預 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糧和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外,還應適量飲水,如出現便秘,應早晚各飲1杯蜂蜜水以腸道,刺激腸蠕動,以利排便通暢。大便時不宜過度用力,以免引起血壓升高,病情加重,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服用一些緩瀉劑。

1.2.2.6心理干預 大多數高血壓病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情緒激動和焦慮或郁悶,有些病人雖然無并發癥,但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護理從沒應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增進心理健康應該注重個人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培養健康人格,保持心理衛生,應該注重心態平衡,提高處理社會各種心理危險因素的能力。

1.2.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

2 結果

3 討論

社區護理實踐證明:社區護理面向整個校區人群,即包括健康的人群和患病人群。通過對高血壓病人進行有效的干預,其一,可以有效地排查高血壓患者人群,重點防控。其二,通過健康教育的宣傳,可以大大提高我校教職人員對高血壓病的認識,使其自覺地選擇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險因素,引導廣大居民自學地參與防治高血壓病的過程,從而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延緩,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加強健康教育,促進社會家庭的支持,使患者和家屬能明確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自覺地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壓,預防和延緩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我們醫護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心理學知識和護理素質,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學地運用健康宣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了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得到完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第1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72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呈連續正相關。有效的治療高血壓,才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據2006年心血管年度報告,我國至今的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億,這些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控制率均較低[1]。在基層醫院對這些高血壓患者診治現狀極度不容樂觀。為了解基層醫院的這些現狀,對484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臨床資料分析,現在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4年3月~20010年3月收治高血壓患者484例,男312例(64.46%),女172例(35.54%),年齡29~93歲。

調查方法:通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住院患者臨床資料分析,了解診斷名稱規范情況、高血壓的知曉率、依從性、控制率、用藥規范情況;高血壓診斷和分級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1]。

結 果

高血壓診斷:本組患者484例,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診斷符合率100%;高血壓1級96例,占總數19.95%,1級之中誤判為2級12例,占1級病例12.5%,1級誤判為正常高值67例,占1級人數69.79%,未分級分組19例,占1級19.79%;高血壓2級實際病例234例,48.34%,其中2級誤判為1級119例,占2級的50.85%,2級誤判為3級7例,占2級人數的2.99%,未分級分組108例,占2級人數46.15%;高血壓3級實際病例154例,誤判為2級病例21例,占3級人數的13.63%,未分級分組的101例,占3級人數的65.58%;沒有給予分級及危險程度分組的全部人數228例,占總數47.1%。

高血壓宣教:認識原發性高血壓無確切的病因的12例,占本組病例的2.4%;認識高血壓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雙腎、眼底、心腦血管并發癥等損害后果之中的一種48例[3],占本組病例9.9%;認識高血壓需要終身治療39例,占本組病例的8%;認識高血壓的低鹽、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健康飲食習慣22例,占本組比例的4.5%;相信偏方、秘方、中藥、廣告有治療效果412例,占本組病例85.12%;提示既往接診醫生曾經詳細告知高血壓的宣教、診治等知識29例,占本組病例的5.99%;調查時經過向患者及其家屬宣教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后,愿意并承受得了正規降壓藥物的患者426例(88.01%)。

高血壓治療:調查時發現患者的家庭經濟收入承受不了或不愿意長期使用普通正規降壓藥物的患者58例(11.09%);調查時患者正在處于服藥狀態的患者318例,占2級和3級高血壓總人數388例中的81.95%;調查時患者正在使用丹參片、珍菊片、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羅布麻、血塞通或者廣告藥物等無循證醫學依據或者已經不建議使用的短效降壓藥物的患者人數269例,占服藥人數中的84.59%;患者在正規使用循證醫學支持的ACEI、CCB、利尿劑、ARB、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的患者49例,占總病例數的10.12%;本組484例中調查前血壓>140/90mmHg 428例,占總數88.43%;服用正規降壓藥物人群,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23例,占該類服藥人群的46.93%;收縮壓>160mmHg 367例,占總數75.82%;收縮壓>180mmHg 177例,占總數36.57%,舒張壓>100mmHg 267例,占總數的55.16%,舒張壓>130mmHg 102例,占總數的21.07%。

高血壓用藥:對于正在使用相對規范、符合循證醫學證據的降壓藥物的患者49例中,高血壓病病史3~5年但仍在使用一種降壓藥物35例,占這部分人群中的71.42%,其中使用二聯或二聯以上規范降壓藥物14例,占這部分人群28.58%;具備需要同時使用阿司匹林指征87例,實際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4例,占其中的16.09%。

討 論

從本組調查病例可見,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院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極低,所以更談不上規范治療率、治療達標率,即診治現狀十分悲觀。以往想當然地推測造成這些現狀的原因就是我國社會人口的文化素質低下、經濟狀況差、保健意識落后等因素,通過本組調查,發現這些因素并不是導致這些現狀的主要因素。通過調查發現,高血壓的診治指南未能在基層醫院醫護人員中得到推廣、普及、強化,絕大多醫生對高血壓的分級、分組和診斷十分含糊,從而更談不上對高血壓患者的清晰明了的規范宣教、規范治療、藥物的聯合治療。從本組調查病例顯示,患者的降壓治療依從性是比較高的,但是缺乏醫生的系統規范的宣教指導診治,從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患者的保健意識高,只是沒有醫生系統指導如何保健,從而不知道如何保健;患者的經濟狀況,多數患者是能夠承受高血壓規范藥物的經濟負擔,加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合作醫療、醫保統籌等福利保障體制的完善,患者的經濟狀況已經不再是阻礙因素。

總之,本組調查病例的結果提示,醫療環境、社會經濟文化、保障體制等已經不是導致基層高血壓診治現狀悲觀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對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學習力度不夠,不學習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造成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低下,患者未得到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也就得不到規范治療,造成高血壓的控制率低下。這種局面造成大量具備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泛濫成災。所以強烈建議建立提高對醫務人員高血壓防治能力的激勵機制、監督機制,落實好高血壓防治規范化指南來切實改善基層高血壓患者診治的悲觀現狀。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心血管內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1:104.

第12篇

【關鍵詞】社區老年人;高血壓;依從性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長趨勢, 尤其是高血壓疾病, 研究發現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達2億[1]。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40.4%, 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49~57%, 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達65.6%[2]。眾所周知, 高血壓患者需接受終身治療, 為了減低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必須提高患者的治療的依從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在服藥、飲食、生活方式改變等行為與醫學建議或健康教育一致的程度[3]。本文欲了解深圳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情況, 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 選取2013年6~12月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的265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其中男138人, 占52.08%, 女127人, 占47.92%, 年齡在60~95歲, 平均年齡(78.62±11.45)歲。

1. 2研究方法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 高血壓的診斷及分級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4]: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 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 血壓雖然

1. 3調查方法采用本院自行編制的高血壓治療從性調查問卷表, 統一培訓調查員, 并考試合格予以調查, 以保證調查的可信性。問卷以患者主, 對于文盲患者則由調查員采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訪談式調查[5], 藥物依從性研究采用戴俊民等人使用的Morisky所推薦的問題[6]。

1. 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9.0專業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總有效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 P

2結果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65份有效問卷265份, 有效率為100.00%。265名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出院后血壓治療依從性優良者占19.62%, 依從性較好占35.85%, 依從性差占44.5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如何有效預防控制高血壓是當前心腦血管、公共衛生類專家研究項目之一。有研究報道與未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相比, 經治療后能延長壽命10年以上[7]。由于高血壓病呈群體分布, 高血壓病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的防治。本研究發現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部分社區老年人高血壓出院后治療依從性較差, 該數據達到44.53%, 影響治療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 對高血壓終身治療問題認識不足等。

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依從性, 其中服藥依從性情況較差, 表現在患者不能堅持服用降壓藥, 甚至有些患者自行購買其他品種的降壓藥或減少服藥品種等。阮 蕾等人在其研究發現“服藥依從性差是高血壓人群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8]。因此可以對社區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出院后開展一系列的服藥宣傳和指導, 如社區義診、海報宣傳等。對于非藥物治療依從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當前預防醫學的最新成果時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開展干預。

針對已經出院老年高血壓患者, 為使其長期保持住院時理想的控制血壓效果, 必須提高社區老人抗高血壓治療依從性。作者建議患者首先要遵醫服藥[9]和改變不健康行為方式, 科學合理地控制血壓, 對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10], 以有效預防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

參考文獻

[1] 劉力生, 王文, 姚崇華, 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0, 18(1):11-30.

[2]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125.

[3] Demyttenate K.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mpliance in depressin. European Neuropsychop hamacology, 2003(13):69-75.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51.

[5] 唐紅英, 朱京慈, 何海燕, 等.社區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與治療依從性的關系研究.護理雜志, 2011, 28(13):4-7.

[6] 戴俊明, 衛志華.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藥物利用與依從性關系分析.高血壓雜志, 2001, 9(1):65-67.

[7] 張嬌花, 陳少群, 黃蘇平, 等.出院后隨訪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 2011, 08(28):172-175.

[8] 阮蕾, 秦方, 閆亞非, 等.成都市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四川醫學, 2012, 33(8):1333-1335.

[9] 韓艷梅, 張紅杰, 魏會敏, 等.老年高血壓209例治療依從性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 30(6):828-8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永定县| 泾源县| 县级市| 汕头市| 甘肃省| 沿河| 北安市| 永春县| 菏泽市| 延川县| 秦皇岛市| 綦江县| 瑞丽市| 忻州市| 武邑县| 吕梁市| 晋中市| 万载县| 登封市| 金溪县| 娄烦县| 志丹县| 梅州市| 高要市| 奉新县| 承德县| 阿克陶县| 兰坪| 鲁甸县| 洪江市| 闽清县| 天镇县| 富顺县| 商丘市| 辽中县| 峨山| 衡阳县| 东光县| 桂东县| 博乐市|